時間:2023-09-24 10:50:37
序論:在您撰寫醫學影像方向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分為放射學(包括X線、CT、磁共振和介入放射學)、超聲醫學及核醫學三部分。
2、外科學:外科學是臨床醫學的基礎性學科,包括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燒傷、野戰外等幾個模塊,現代外科學不但包括上述疾病的診斷、預防及治療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包括對疾病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研究。不同的模塊又細分為很多研究方向。
3、放射醫學:“放射醫學”是“基礎醫學”一級學科的二級學科,本學科是研究電離輻射對機體的生物效應及其防護的邊緣交叉學科。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醫學影像技術;醫學影像診斷;擇業方向;影響因素
Analysis of the Direction of Medical Imaging Specialty Undergraduate career
WANG Ke-ying,WANG Xiao-ke,WANG Run-chuan,PANG Xia
(School of Medical Imaging,Xuzhou Medical College,Xuzhou 221004,Jiangsu,China )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economic factors、 social factors ect, nowadays,medical imaging students choosing the most suitable professional direction for themself has become the key guarantee for a good future . In Xuzhou Medical College, our group let 154 students of Medical Imaging who are in the fourth and fifth grade fill in the questionnaire.After that we Analysis、 discuss and summarize the factors which have impact on student's career choices .Basing on the analysis,we can give the most reasonable advice and recommendation about how and what they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profession ,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our survey.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Career dire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醫學影像學專業包括影像診斷和影像技術兩個專業方向,影像診斷專業以培養臨床診斷型醫生為人才培養目標;影像技術專業以培養既有醫學基礎知識,又有理工學知識的醫學影像工程與技術復合型人才為另一培養目標[1]。那么醫學影像專業的學生將選擇哪種專業呢?影響其選擇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1影響因素
1.1家庭因素與經濟因素 醫學生學習培養周期長,每年的學費、住宿費加上日常生活費,每年開支至少需12 000~15 000元;對于部分低收入家庭來說,是較重的經濟負擔。在發放的154份調查問卷中,因診斷未來收入前景好而選擇診斷專業的占36.92%,可以看出:家庭經濟因素對影像學生的專業選擇有著很大的影響。
1.2醫師資格證 對于基層規模較小的醫院,技術與診斷是不分工的,在較大的醫院,技師與診斷醫生分工明確。執業醫師法與職業醫師考試規定,一旦從事技術工作就無法再考取醫師資格證,不能做出作出獨立的診斷報告,這對于學生在專業選擇上影響很大。
1.3輻射因素 國家早期有關規定,有關放射性物質的工作為有害工種[2],不少醫院放射學工作有較高的福利待遇,如增加工齡,增加公休假期,給予合理的津貼等。但依然不能完全消除了醫學生對放射防護安全性的擔憂,而選擇診斷醫師則無需擔憂此問題。
1.4就業壓力 在現有的醫學影像行業中,各醫院對診斷學生學歷要求逐漸變高,縣級醫院以上要求碩士及以上學歷,同時傳統的醫學影像技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醫療檢查影像設備進行了大的更新,而目前的影像技師隊伍無法達到現代化與數字化的要求,故需充實新的高實力技師[4],大部分本科技術學生可以就職于較好醫院。在本次問卷調查中,選擇影像技術的有17名學生,其中70.83%是因技術就業率高影響其選擇的。
1.5考研熱潮 現今的就業壓力很大,診斷本科生大部分進入縣級醫院,許多學生對此不滿意,因此想通過繼續深造,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從而有個好的職業前景[4]。這就導致了"考研熱,隨大潮"現象的出現。在此次的調查結果中,由于考研因素而選擇影像診斷的占48.05。
由此看出,考研已經成為影響影像學生未來選擇方向中重要的一部分。選擇影像技術的學生,除去暫時沒有繼續深造的打算之外,就業壓力小,工作風險低以及就業率高也在他們選擇影像技術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建議與對策
2.1家庭經濟問題 對于因為家庭負擔重,暫時不能考研和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的醫學生,可以先選擇工作,有了經濟基礎后,再去完成自己理想。
2.2執業醫師資格證問題 有些人會認為,從事影像技術工作不能考醫師資格證表示著社會地位不夠高,但這只是個人對職業的看法不同,作為醫學生需認清自身情況,對自己做好綜合分析,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個專業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2.3輻射問題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射線的防護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鉛墻、鉛圍裙、鉛圍脖的制作,技術人員操作室與病人射片室的分離,以及每年對影像科室人員的體檢等放射防護措施的實施,可以很好保證影像工作人員的安全,因此輻射因素在影像學生專業選擇上影響越來越小。
2.4就業壓力問題 生活在市場經濟這個大環境中,就業的競爭是無可避免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是法則,醫生這個行業的競爭壓力更是高。所以作為醫學生更要提高自身素質、心理抗打擊能力,并積極投身到競爭中,刻苦專研醫學知識,提高自身競爭力。同時,影像專業學生,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專長,千萬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影像學生可以選擇在醫院從事診斷或者技術工作,還可以去飛利浦等大型醫療器械公司,也可以從事其他行業。這樣可以大大緩解就業壓力。
2.5考研問題 許多醫學生在面臨畢業時,都會在選擇就業還是繼續深造的問題上而糾結。其實,考研也是為了找個好工作,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及自身能力理性選擇,切勿跟風,盡量做到考研就業兩手抓,以免錯失就業良機。
參考文獻:
[1]徐州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網站http:///WebSpecF/EnrolDetail.aspx?id=61996.
[2]吳佩巖.2007年,等衛生學校招生的瓶頸[J].衛生職業教育,2007(04).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主要課程
主要課程:主干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主要課程:物理學、電子學基礎、計算機原理與接口、影像設備結構與維修、醫學成像技術、攝影學、人體 解剖學、診斷學、內科學、影像診斷學、介入放射學、影像物理、超聲診斷、放射診斷、核素診斷、核醫學、醫學影像解剖學、腫瘤放療治療學、B超診斷學。
主干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就業方向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現代醫學影像必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從事臨床影像檢查、診斷與治療技術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崗位為:b超醫生、軟件實施工程師、b超醫師、放射科醫生、放射科醫師、臨床醫學 臨床藥學 醫學影像學和護理學應往屆畢業生、售前工程師、健管中心醫生、彩超醫生、放射科技師、物理師、超聲科等。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培養要求
1.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電子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醫學影像學范疇內各項技術(包括常規放射學、CT、核磁共振、DSA、超聲醫學、核醫學、介入醫學等)及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
3.具有運用各種影像診斷技術進行疾病診斷的能力;
4.熟悉有關放射防護的方針、政策和方法,熟悉相關的醫學倫理學;
5.了解醫學影像學各專業分支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X射線發現及其在醫學上的應用,及放射學和現代醫學影像學的形成和發展,不僅是自然科學史上的一個重大里程碑,而且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醫學科學、臨床醫學的進程,為人類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作出了巨大貢獻。
1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方向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將是新世紀科學發展的主要學科
一方面分子生物學將推進醫學科學的發展,生物技術、基因工程和醫學生物工程的結合.將加速預防和診治技術的更新。另一方面,社會、地理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愈來愈受到重視,兩者微觀和宏觀因素的結合,將促進醫學科學各領域的發展,甚至使其面貌發生根本的變化。面對這一新形勢,醫學影像學將如何發展。
1.1隨生命科學的進展,分子生物學、生物和基因工程(人類基因組、疾病基因組學)等,將深入和影響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和影像學的進程和發展。實際上,生理、功能和代謝成像以及基因診斷和治療已經并將進一步深入影像學診治及基礎研究、所謂生物醫學成像,分子、基因成像已提上日程。
1.2隨醫學生物工程和計算機、微電子技術的進展,新一代影像和介入設備和器械,如多層面螺旋CT、MR(如 臟、神經)專用機等的開發、功能的改進、各種影像設備的圖像采集和顯示新技術(如三維仿真成像、MR頻譜以及各種圖像的融合)和精確度的提高等;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組織和(或)疾病特異性對比劑的開發和應用,影像診斷和介入治療將不斷拓展新領域,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1.3隨信息科學的進展,由于影像學的數字化、圖像存儲與通訊系統(PACS)和遠程影像學、遠程醫學系統,智能型計算機和工作站,計算機輔助診斷和治療等的進展和應用,網絡影像學將會到來。 人工智能技術(如機器人)將會用于影像診斷和介入治療的操作。
1.4社會、地理和環境因素。受人類衛生保健的影響,對重大病痛如癌癥、腦血管痛等發生、發展的意義應有新的認識,國內外資料表現,約40 喪病的發生、發展直接或間接與環境因素有關。隨社會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對人們健康的認識和醫療服務體系的轉變,廣大人民對安全、有效而微或無創性診治技術的要求將會不斷提高。影像學診斷將由大體形態學為主的階段向生理、功能、代謝和(或)基因成像過渡;對比增強由一般性向組織和(或)疾病特異性方向發展,圖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發展;介入治療含基因治療向實時、立體、少或無射線介導,進而與內鏡、微創治療、外科相融合方向發展。對疾病及發生機理的認識,將從器官、細胞向分子、基因水平深入,從個體診治到群體的衛生保健,如低劑量螺旋CT對肺癌的篩查等,對疾病防治將具有新的含義。
2現代醫學影像學的形成和特征
1972年CT的開發和應用,使放射學進入了一個以體層成像和電子計算機圖像重建為基礎的新階段。50~60年代單獨應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和超聲診斷,也逐步發展成為放射性核素和超聲成像。近20年的發展,已形成多種成像技術,包括CT、磁共振、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和X線數字成像、核醫學和超聲成像組成的影像診斷學,結合介入治療共同構成了診斷和治療兼備的現代醫學影像學,介入治療現已成為與內科、外科并列的三大治療技術。因此,現代醫學影像學是臨床診療科室(專業),以高科技為基礎能向廣大人民和病員提供先進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和服務。從而必須改變人們對影像科室和影像醫師的認識:既從事診斷又從事治療。醫學影像學作為一個科室(或專業)必須診治兼備,包括影像診斷、超聲、核醫學和介入治療亞專業分工,同時又要劃分神經、胸部、腹部、骨關節影像學等,各有分工側重,協調發展,與其他科室相互配合,共同前進。這樣才能促進本學科的發展。
3醫學影像學科建設
現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醫療診斷、治療對科學技術的依賴性日益加強,醫學放射成像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就是眾多醫學技術的一種,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包括X線、CT、MR、超聲、窺鏡、血管造影等,影像學技術的發展,導致了臨床對影像學數據信息分析技術需求的增高,進而促進了醫學影像信息學的產生與發展[1]。醫學影像信息學指基于臨床醫學影像存儲與通信,應用計算機技術解決臨床影像分析、數據處理的技術管理系統,主要發揮收集和處理患者放射科的登記、分診、影像診斷報告以及放射科的各項信息查詢等臨床醫療信息的作用[2]。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影像學技術逐漸實現了數字化、無膠片化。臨床實例分析結果顯示醫學放射成像技術與醫學影像信息學相輔相承,共同促進、共同完善,本文主要對醫學放射成像與醫學影像信息學間的關系展開探討,以下是本次研究全部內容。
1.資料
1.1三維CT成像與醫學影像信息學
醫學放射成像技術能夠簡單、直觀的反應患者身體內部臟器、骨頭等病變情況,極大的提高了臨床診斷準確度及精密度。20世紀80年代以來,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計算機存儲量大、分析速度快等特點逐漸應用于醫學放射成像技術,醫學放射成像技術與醫學影像信息技術的結合促進了醫學放射成像信息的數字化轉變,簡化了醫學影像分析難度,提高了圖像分析的準確度,同時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放射成像圖片的質量,并且有助于醫學影像圖像數據的系統化管理,降低了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同時有助于醫學信息系統化管理[3]。
具體應用實例包括三維CT隨著醫學影像學的發展其圖像分辨率、數據采集速度、射線利用率、人體射線吸收劑量分別向著更高、更快、更高、更低的方向發展,現代臨床應用的錐型束螺旋CT即隨著平板(2D)檢測器的發展,影像學的發展逐漸解決了傳統醫學放射成像不能解決的全身或者較長身體部位的檢查問題,錐型束螺旋CT重建算法極大的提高了醫學影像質量[4]。20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計算機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與發展,實時X線平板(2D)檢測器技術逐漸成熟,克服了傳統組合斷層成像數據采集速度慢、噪聲干擾和幾何失真等問題,獲得高質量的實時數字X-線圖像,豐富和發展了臨床數字放射攝影和真三維CT圖像信息采集[5]。
1.2多源螺旋CT成像檢測技術與醫學影像信息學
傳統螺旋CT成像檢測技術受信息采集時間、螺旋速度等限制,很難對運動心臟的臨床數據進行采集。計算機軟硬件、多媒體以及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促進人類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不斷發展的今天,患者及臨床醫學對醫學影像的需求及要求不斷增長,這些均在極大的程度上促進了科學工作者對醫學影像技術的改革,為了克服傳統螺旋CT成像檢測技術的上述不足,科學工作者逐漸將醫學影像信息學技術應用于醫學成像領域,2005年SOMATOM Definition雙源螺旋CT檢測器應用而生,該檢測技術解決了單源螺旋CT檢測器不能解決的心臟及冠狀動脈情況的觀察,但是雙源螺旋CT則不存在精確重建的算法,為了克服這一技術問題,多源錐束成像裝置應用而生,這一技術發展得益于醫學影像信息學的發展實現了快速、精準控制多個X射線管,進而實現了同時獲取多投影角下的投影數據信息,這重建[6]。醫學影像信息學的發展促進了醫學放射成像技術向著更加快速、精準、方便的方向發展,同時還增加了醫學影像信息存儲量,同時能夠實現影像信息的遠程分析。
1.3電子掃描CT與醫學影像信息學
電子掃描CT是采用掃描電子束X射線進行醫學影像信息采集的醫療器械,該設備依靠陰極X射線管發射的電子束沿軸線加速與聚焦進行的順序觸發式掃描,能夠應用于動態心臟檢查。但是傳統電子掃描CT成像檢測器上不能裝防散射柵葉片,因此不能保證醫學圖像質量由于散射而受到影響,同時檢測器上香蕉形的放射剖面嚴重降低了系統的幾何劑量效率,此外傳統X線管的功率比較低,一般不適用于大體形的病人應用,受環境影響較大[7]。隨著醫學影像學的發展,逐漸克服了電子掃描CT的上述不足,綜合了錐束螺旋CT與電子掃描CT的共同優點,對電子掃描CT設備進行改造,設計了一個供小動物成像用的電子束微型,并改進了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有效地克服了傳統電子掃描CT圖像質量差、幾何效率低、信噪比大等缺點。電子掃描CT的發展同時刺激了椎束變螺旋CT理論的發展。
2.討論
醫學影像信息學的不斷發展,實現了對醫學放射圖像的數字化分析與存儲,這一改變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的節省了醫療成本,同時數字化醫學影像信息存儲節省了存儲空間,提高了臨床工作效率,而且克服了傳統圖像儲存存在的圖片因長時間存放而褪色、失真等問題,降低了醫院信息管理費用,而且醫學影像學的發展導致了醫學放射成像技術的發展導致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極大的增大了醫院的經濟收益。醫學影像信息學的發展,簡化了醫生的工作內容,有助于提高醫院的診斷水平及準確度的提高,而且有利于醫院對典型病理信息的收集、存儲及管理,同時實現了全面的醫療技術交流,有助于醫學技術的成熟與發展。
綜上所述,醫學放射成像與醫學影像信息學間相輔相承,共同發展。醫學影像信息學的發展一方面無形的促進了醫學放射成像技術的發展,進而促進了醫學影像信息學的逐步完善;另一方面醫學放射成像技術以及醫學影像信息學的不斷發展,促進了計算機技術在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實現了醫學技術的快速、精準、方便、廉價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振國,徐崇強.數字化X線成像在臨床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工程,2011,19(12):113-115.
[2]曹厚德.醫學影像網格技術―醫學影像數據共享的新動向[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7,41(2):115-116.
[3]李小虎,束宏敏,李曉,等.醫學影像學科學研究的特征及發展變化方向[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4,3(10):30-36.
[4]張建年.多層螺旋CT在鑒別新舊胸腰椎壓縮骨折中的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1,27(1):142-143.
[5]謝顯孝,張勇.數字化X線成像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09,(2):75-76.
從倫琴1895年發現X線,給其夫人拍攝第一張手的X線片的誕生,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超聲成像與核素γ閃爍成像(γ-scintigraphy)的問世,以及CT、MRI等影像診斷技術和介入治療學的成長,越來越說明醫學影像設備學處于一個迅猛發展的歷史階段?;仡欋t學影像學簡史,我們不難發現:其發展就是一部影像設備開發應用的歷史。為了更好地掌握設備的使用方法,得到更適于診斷的圖像,我深感學習醫學影像設備學這門課程的重要。
在幾年的教學中,針對我校影像技術專業的就業范圍和專業特點,我們總結出一個從事影像設備工作的人員應具備的條件有:
1.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
2.較強的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技術能力;
3.熟練運用萬用表、示波器等測試工具;
4.掌握一定的維修方法和應急措施[1]。
針對以上特點,我們總結出醫學影像設備學的教學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醫學影像設備學》主要內容是介紹醫學影像設備的基本組成和原理。如果學生沒有看過這些設備,直接就給學生灌輸各個知識點,學生只能機械地記憶,甚至滿頭霧水,結果是不理解,而且容易忘掉。針對這一要求,我們應用直觀性教學,講課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但避免了在課堂上空講理論脫離實際的弊端,而且使學生有效地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并通過觀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例如:在講X線球管的結構及X線的產生原理時,把理論課搬到X線機房,請學生一邊看書,一邊對照X線球管進行研究,自學討論,最后只需教師稍加總結,學生就能準確地說出X線球管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應具有的功能,一堂課的目標就會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而達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本來枯燥乏味的理論課變得有生動易懂,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地學習熱情,使他們對醫學影像設備學這門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注重各種設備的相關性,由淺入深進行講解
《醫學影像設備學》這門課程從最簡單的固定陽極X線球管到MRI、核醫學設備等,涵蓋了所有的影像設備,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各個設備之間的相關性,內容上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基本理論――設備構造――故障維修――知識擴展);步驟上由表及里(外部構件――內部構件――典型內部構件的功能與電路分析)等,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2]。例如:在學習完所有利用X線進行成像的設備后,包括透視用X線機、攝影用X線機、CR、DR、CT等,歸納總結出它們在原理和設備結構上的異同,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思路清晰,易懂易記。
3.制作多種教學媒體
我校把醫學影像設備學這門課程安排在一年級的第二學期,學生在學習之前只接觸過很少的影像設備相關知識,如果單一地使用傳統教學方法,理論的講解和實踐的觀摩都只能使學生們在理論上對實驗室現有的設備有所了解,對于書中的先進設備由于受條件所限,遠遠達不到我們教學目的的要求。因此在教學活動我們制作多種教學媒體,譬如幻燈片、教學電影、錄像、多媒體等進行各種設備的介紹,盡量使抽象的教學內容生動化,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很容易接受這些新知識。例如對心臟超聲這一章節教學時,我們將超聲心動圖、多普勒、M型表現等利用多媒體教學,應用動態畫面使學生了解了何為多普勒技術,彩色的真正含義是代表血流的方向,何謂返流、層流,湍流等,同時了解了彩超與黑白超聲的相同點與區別,教學效果很好[3]。再比如:在講解磁共振原理時,把進動和自旋采用動畫的形式把氫原子在外加射頻場下復雜抽象的運動形象地再現出來,省去了很多時間,同時收效甚好。另外,醫學影像設備更新換代比較快,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不斷更新和豐富《醫學影像設備學》課程的教學資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4.改變考核方式
為了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筆者將考核形式由單一的筆試改為以筆試為主,操作與實驗報告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以往的以閉卷筆試為主的考試方式,一方面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范圍,另一方面只能促使學生死記硬背,導致高分低能的現象,這會極大地影響其以后的實際工作能力。因此,筆者在考核中加入了實踐操作,不但能準確地判定學生的知識自我擴展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5.與當地的其它醫院進行合作,充分利用本地區的影像設備資源
隨著《醫學影像設備學》的發展,影像設備一方面更新過快,另一方面十分昂貴,導致實驗設備無法跟上醫學影像設備的發展,學生能夠接觸到一些數字化醫學影像設備相關軟件的機會顯得微乎其微。一些新的醫學影像設備學生根本沒有機會使用、安裝、維修[4]。為了加深學生對所授內容的了解,提高教學質量,除了在課堂及實驗室教學外,我們盡可能地安排學生到附屬醫院及柳州市的其它各大醫院去見習,讓他們親眼見識各種檢查設備,觀看臨床醫務人員的工作過程,親身體會各種設備的工作原理和構成,為學生學好醫學影像設備學這門課程及確立今后的發展方向都奠定了基礎。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要不斷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尤其是適應他們自身特點的自學方法及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用已知的知識獲取未知的知識,用所學的知識創造性地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我國培養更多高質量的醫學影像設備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康少鋒,宮亞琳,昝平生.影像設備工程人員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J].醫療設備信息,2006,21(10):50-51.
[2]余曉鍔,盧廣文,張寧.大型醫學影像設備.系列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醫學裝備,2005,2(8):20.
[中圖分類號] R192.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1-289-01
醫學影像學自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線以來僅100余年的歷史,影像學發展卻相當迅速,尤其是近30年來,CT、MR、超聲、PET等新技術不斷涌現,使其在臨床應用的范圍不斷擴大,已成為醫學領域中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而醫學影像學課程建設及有關影像學專業人才培養問題也日益受到重視。
傳統影像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是培養單純以影像技術為主的專業技術人才就是培養單純以臨床診斷為主的專業診斷人才。隨著影像技術及現代影像設備的飛速發展,尤其是介入治療的發展和普遍應用,現代醫學影像學已由原來的臨床輔助檢查技術轉變成為與內科、外科并列的第三大臨床治療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玉清教授在報告中說,21世紀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方向是由以大體形態學為主向生理、功能、代謝和基因成像過渡。因此,現代醫學影像學專業人才要求既有影像學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也要有堅實的臨床理論及臨床思維能力。專業發展方向的轉型對影像專業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改變。多年的臨床經驗告訴我們單純的技術人才和單純的診斷人才都是不能適應現代影像學發展的需求。我校根據現代醫學影像學發展的趨勢及目前醫院對影像專業人才的特殊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研及論證,在原來的四年制醫學影像學專業的基礎上增設了五年制臨床醫學(影像方向)專業,并研究制定出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此方案的培養目的是培養集影像技術與臨床診斷于一體的綜合性專業人才。
1 培養目標的改變 四年制醫學影像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扎實的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面向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能從事醫學影像技術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五年制臨床醫學(影像方向)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專業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較強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面向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能在醫學領域從事影像技術及診斷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新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面向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能在醫學領域從事影像技術及診斷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是因為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影像科不像上級醫院有專門的影像診斷專業人才和影像技術人才,在基層醫院因為人員少,往往沒有區分,大都需要“雙肩挑”。因此沒有過硬的醫學影像技術和臨床診斷知識是不受歡迎的。因此新的培養目標是適應基層醫療單位對醫學影像學人才的需求的。
2 課程設置的改變 在課程設置方面改變了原來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臨床專業課影像專業課影像專業見習實習”的模式,采用的是“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臨床專業課臨床專業見習實習影像專業課影像專業見習實習”的模式。學生進校后首先學習公共基礎課,增強他們的人文素養,然后依次學習專業基礎課和臨床專業課,接著下附屬醫院見習實習臨床專業,再返校學習專業課,最后下附屬醫院進行專業見習實習。
從課程順序上我們不難看出,新的培養方案在學習專業課之前增設了一階段的臨床專業見習實習。學生接受了一定的臨床經驗及臨床思維方式的培養,再來學習專業知識,學生們無論是學習態度還是學習方法都會有驚人的轉變,理論結合臨床,學起來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 課時設計的改變 公共基礎課基本沒變,學科基礎課總學時增加了三百余學時,專業課總學時增加了近兩百學時,其中增加的部分主要為臨床專業基礎課及臨床專業課,影像專業課增設了一門《醫學影像圖像處理》。隨著PACS建設的逐步普及并與HIS、RIS的整合,影像科和整個醫院的工作流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PACS建成后可逐步做到無片化和無紙化,使影像學信息非常方便地在網上傳輸、并進行會診和教學病例討論,使圖像信息資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因此增加臨床專業知識及影像圖像知識勢在必行。
4 學位授予的改變 四年制醫學影像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從事醫學影像技術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是技術類專業,因此學位授予的是理學學士。五年制臨床醫學(影像方向)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在醫學領域從事影像技術及診斷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是醫療專業,因此學位授予的是醫學學士。授予理學學士的畢業生日后只能考取技師類執照,從事技術類工作。而授予醫學學士的畢業生日后可以考取醫師類執照,就業范圍遠遠大于授予理學學士的畢業生。我校在07級的學生中就逐步開始實行這種新的專業培養方案,迄今為止,無論是就業還是招生,五年制臨床醫學(影像方向)專業的前景都要優于四年制醫學影像學專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