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50:24
序論:在您撰寫森林災害防控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提出如何運用科技技術治理病蟲害進行探討。
關鍵詞:有害生物;存在問題;防治措施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漫長的生長周期內,它會遭到火災、病蟲害、雪壓、凍害、干旱、風沙等自然災害,以及多年亂砍濫伐、肆意毀林開荒等人為因素的破壞,使森林資源蓄積大幅度消減,嚴重地影響了林業生產后備資源持續穩定地增長,并使生態環境惡化,直接威脅著人類和野生動、植物的生存。在這些重大的森林資源災害之中,森林病蟲害這種頻發性的生物災害,一直都是林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影響林業生產的重要因素,對林木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一旦病蟲害形成規模,那會給林業生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直接影響林區的社會和生態效益。結合亞布力林業局森林病蟲害發生,提出有效防治和治理方法,針對正對如何運用科技技術治理病蟲害進行研究。因此,要以森林有害生物生態控制的理論為基礎,以先進的森林健康理念為指導,培育結構合理、系統穩定、生長健康、生物多樣的健康森林。
1 有害生物現狀
全局對森林有害生物高度重視,對有害特別是病蟲鼠害,加強預測預報工作。本經理期總投資95.5萬元。其中設備設施投資63.0萬元,基礎建設投入33.7萬元。防治工作量47萬畝,其中病蟲害3.2萬畝、蟲害2.8萬畝,鼠害41萬畝。堅持以預防為基礎,科學有效地推廣以無公害防治為主手段的綜合防治措施。要科學用藥,合理先擇低毒生物農藥,降低污染,積極推進工程治理,以生物招引、燈光誘殺等技術為主,限量使用化學藥劑,控制防治區不發生災害。雖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取得了進步,但也面臨著許多新問題?;瘜W防治以產生目標生物的抗性、誤殺天敵生物以及污染環境等問題,生物防治克服上述缺點,取得了一些成績,不過仍有缺陷,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慮更多的是食物鏈網絡的關系,在森林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沒有實質性的發展。提高森林病蟲害管理的效率及科學決策的水平,為全面控制森林病蟲害奠定信息管理基礎。
2 森林有害生物種類用存在問題
森林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林和林木種子正常生長并造成經濟損失的病蟲鼠害等有害生物。森林病蟲害是無煙的森林炎災,如發生病蟲害常大于森林火災。主要森林病蟲害有:落葉松早落病、松流脂病、楊樹爛皮病等;主要森林蟲病害有;落葉松球蚜、落葉檢錄鞘蛾、銀杏大蛾、楊扇舟蛾等;主要森林鼠害有:棕背平、紅背平等到;主要有害雜草有:狗尾草、灰綠藜、車前草、黃花蒿等。
2.1 存在主要問題
由于森林資源生態環境環境受到人為破壞,部分資源生態環境逐年惡化,病蟲害發生種類和面積逐年增加,防治任務越來越艱巨,影響了防治質量。原因是:一是個別突發性病蟲害防治不及時,病蟲害得不到控制;二是資金愛到影響,一些先進的儀器設備不能及時到位,測報防治工作和科學化程度不高;三是基層測報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報表數據傳輸落后。
2.2 取得成效
該局對近幾年防治面積總計67萬畝之間,其中病害3萬畝、蟲害2萬畝左右、鼠害60萬畝左右,加上燈光誘殺和性誘引捕粘,預防面積每年最高可達20萬畝。初步取得了成績,保護了森林資源,實現生長量穩步提高。
3 對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改進措施
現林業局常用防治病蟲害的方法:一是病害防治以百俊清煙劑靈和多菌靈等到噴霧;二是蟲害防治則采用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并用,化學防治采用煙劑,生物防治采用掛鳥巢;三是鼠害防治采用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放生防治相結合的方法。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進行了分析,應今后從營林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機械防治三個方面加強林業病蟲害的防治的措施,以及高度重視林業已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防治機制。
3.1 預防為主,加大宣傳
森林病蟲害是森林的無煙火災,應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治、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防治方針,通過媒體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對廣大群眾進行防治意識理念和義務的教育,預防森林病蟲害的重要性。
3.2 建立健全專業防治隊伍,提高整體素質和防治質量
建議把林業局專業病防隊伍和林政防火隊融為一體,充分發揮專業隊伍的優勢,節約資金的投入。平時組織培訓班學習,進行時戰演練,有火撲火、有蟲治蟲。做到一人多兼職能、一隊組織多勝任,節約了資金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森防隊伍整體素質,保證森林病蟲害防治質量。充分發揮管護責任人的作用,大力推進無公害防治,進一步提高控災御災能力。
3.3 建立檢測預警、防治減災等應急控災體系
完善病蟲害網絡體系,提高報表數據傳輸水平,健全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及責任制,推廣使用先進的測報工具,強化預報工作和防治手段。害防治總站綜合應用了計算機數據庫、地理信息系統、多媒體技術等技術,共同開發了《全國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目前包括了森林病蟲害防治信息系統、森林病蟲害檢疫信息系統兩個子系統,與院校合作研制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系統的全面推廣使用,實現森林病蟲害信息處理、傳輸的電子化,數據處理的可視化,管理決策的科學化,促進林業病蟲害管理信息化進程。
3.4 規范化專業法及條例
貫徹《森林病蟲害保護法》和《病蟲害檢疫條例》,嚴格種苗檢疫工作,選擇優良抗病蟲害的樹種,增強樹木的抗病能力,防治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
3.5 采取綜合預防措施
綜合采用以生物防治為主,生物、化學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措施,采取必要的營林撫育措施,加強防控,直接營造經濟混交林,杜絕大面積營造純人工林,增強林木的抗病蟲害能力;清理林地衛生,破壞害鼠生存環境,抑制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擴展。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應對措施
森林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組成部分,林業有害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衍生物,主要的林業有害生物指對林木有害的植物、動物、病原微生物。包括害蟲、病害、害鼠(兔)和有害植物。這些有害生物是森林生長的大敵, 與森林火災和亂砍濫伐并稱為森林三大災害,不僅具有水災、火災那樣的危害性和毀滅性,還具有生物災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以及防治的必要性、緊迫性。因此,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成為國家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這項工作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制約,湯原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防控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形勢不容樂觀。
1.湯原地區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形勢
1.1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現狀
1.1.1湯原地區常發性害蟲發生面積居高不下
以松毛蟲和鼠害為主的常發性林業有害生物,每年發生面積均在2萬畝以上,發生面積居高不下,成為有害生物防治的重中之重。
1.1.2突發性有害生物日益突出
1996年落葉松葉蜂、2011年楊葉蜂、2012年柞褐葉螟在湯原地區大發生。雖末造成大的災害,但這幾種災害在湯原有記錄以來從末發生過危害,出現了危害,危害面積達千畝以上。
1.1.3偶發性有害生物在一些地方暴發成災
舞毒蛾在湯原地區很少發生或造成危害,1996年突然暴發成災,大面積次生林葉被吃光,面積達到幾萬畝以上。
1.1.4檢疫性有害生物蔓延速度加快
上世紀末,楊干象在湯原地區還沒有發現危害,近兩年,隨著造林綠化步伐加快,外地引進苗木數量品種不斷增加,楊干象在本地危害程度和危害面積逐漸擴大。
1.2誘發林業有害生物危害因素
1.2.1氣象條件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異常,極端氣象因子出現頻率增加。湯原地區屬于半干旱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加之近幾年連續干旱、暖冬等異常天氣,造成樹勢衰弱,害蟲越冬死亡率低,病蟲基數急劇增加,給林業有害生物危害傳播和蔓延創造了有利條件。
1.2.2森林自身御災能力
森林結構類型能表現出抵御災害的能力,大面積純林抵御林業有害生物侵襲能力弱,混交復層林的森林群落在抗御災害能力要強,也就是說森林生物多樣性的群落,在抵御生物災害能力上要高于物種簡單的森林群落。本縣大面積人工純林較多,特別是中齡林以上林分組成多數為純林,森林群落構成簡單,生態系統穩定性差,抵御生物災害能力不強,一旦發生病蟲害,極易暴發成災。
1.2.3森林資源經營管理
合理的森林經營管理能提高森林自身御災能力,在森林經營管理的理念上要樹立正確導向,改變過去對林木經營管理粗放,投入不足,沒有及時進行土壤和樹體管理,致使部分林木處于亞健康甚至衰弱狀態,誘使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
1.3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機制有待完善
1.3.1防治投入機制
許多公益林,在生態防護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提供生態產品為主,森林經營者從中獲益很少,由于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標準低,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投入比例低,森林經營者難以承擔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費用。防治經費的短缺,降低了森林本身御災抗災減災能力。
1.3.2防治渠道
現在的大部分森林經營者缺乏防治知識和技術,缺少防治設備,面對災害發生時,沒有能力解決林業有害生物危害問題,人工防治技術還沒有得到普及,防治市場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尚需完善。
1.3.3防治基礎設施
監測預警體系、檢疫御災體系、防治減災體系和應急反應機制還不完善,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治設備和交通工具等,測報、檢疫、防治等環節未達到最佳運作管理模式和協調均衡發展,森防體系建設急需加強。
1.3.4防治意識
森林經營者對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防治檢疫工作的重要性認識足,國家防治方針和責任制度還沒有完全落實,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存在災來救災和從眾意識,沒有像森林防火那樣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2.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對策
2.1加快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建設
森林資源培育的各環節中都有林業有害生物和參與。因此,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進一步完善監測預警體系、檢疫御災體系、防治減災體系和應急反應機制,增強防治能力。全面強化宣傳工作和法規教育,加快實用技術和法律知識的普及,提高全社會森防意識。根據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形勢需要,大力培植防治市場,發展專業化防治組織和隊伍,促進森防社會化服務,朝著健康方向發展。
2.2提高森林自御能力
從森林經營理念出發,大力推進綜合性營林措施,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生產全過程,發展生態林業,提高林分健康水平。在采種、育苗、造林、撫育、采伐等各個環節都要增加林業有害生物預防措施,實行規范化管理,增強林分自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走出一條林業生產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協調發展的路子。
2.3防控機制轉變
按森林分類經營改革的思路,建立公益林有害生物的預防和重大危險性病蟲的治理,以各級政府投入為主,商品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以經營者投入為主、各級政府補貼為輔的投入機制,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納入政府防災減災計劃,對以天然林為代表的生態效益為主的公益林有害生物,走政府主導型防治之路,實行聯防聯治;對以落葉松林為代表的經濟效益為主的商品林有害生物,走市場主導型防治之路,實行群防群治。
2.4引進現代化防控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防治手段也在不更新。就湯原地區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上來看,改變了過去大量使用高毒、高殘留化學農藥,廣泛采用低毒、低殘留對環境安全的綠色農藥。施藥手段也得到了改進,大面積防治的地域,應用飛機和車載噴霧機等各種新型防治機械,不僅提高了防治效率,而且還降低了防治成本,增強了防治效果。按著現代林業建設的要求,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上,要加快實現機械化、現代化、信息化,對常發生性林業有害生物以飛機防治為主,其他措施為輔;對偶發性害蟲以車載噴霧器防治為主,其他措施為輔;對珍稀經濟林、園林、觀賞林以人工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同時,要加強對防治新技術、新方法的引研推廣工作,走無公害的綠色防治之路,依靠科技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
【參考文獻】
[1]張執中等.森林昆蟲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2]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森林昆蟲[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3]陳昌潔.松毛蟲綜合管理[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4]張星饒.森林病理學研究的生態數學方法[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現代林業 可持續發展 效益
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對林業植物及產品產生危害的病、蟲、草、鼠及其他有害動物和植物。而現代林業是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研究并協調社會――生態系統中的社會關系和生態關系,實現社會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穩定和繁榮,人類共同幸福與進步。
一、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現狀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嚴重的國家之一,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也經歷了不斷提升、不斷提高的發展歷程。20世紀70年代前,采用“積極消滅”的方針,以徹底消滅病蟲為目的,大量使用劇毒化學農藥,對環境造成了污染。70年代提出了“綜合防治”的概念,并且采取了多種手段相結合的措施。1990年我國正式確定了“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有害生物防治方針,營林措施和生物防治受到重視。進入21世紀,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觀念也有所改變,實行“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我國林業開始大步實現“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轉變”,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出現了新趨勢。我們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將各種防治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把病蟲害造成的損失控制在經濟危害允許水平以下。我國病蟲害中常年造成暴發危害的主要病蟲有十幾種,它們的生物學特性、危害癥狀、生活習性等各不相同,因此與之對應的預防措施、防治方法也不盡相同,特別是每年的氣候條件及植物種類的變化等,造成暴發性病蟲害的種類不同。應準確地掌握害蟲生活史實防治的關鍵,只有掌握害蟲種群的消長規律,才能準確進行蟲害的預防和治理。無論對常規性病蟲害或暴發性病蟲害都要以預測預報為主,它是病蟲害防治的基礎和依據,是捍衛綠化成果、提高綠化質量的有力保障。
二、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
1、林業有害生物傳播、危害所造成的災害,是我省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居高不下,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種類不斷增多。多種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一旦環境條件適宜,這些危險性有害生物將會蔓延成災,外來檢疫性林業有害生物傳入我省的機會不斷增加。
2、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保護生態建設成果,推進林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林業在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得到了重視,林業六大工程快速推進,全民義務植樹和社會化林業蓬勃發展,造林面積迅速擴大。但有害生物的嚴重危害,嚴重的影響了森林質量和系統功能的發揮,已經成為制約生態建設和林業快速發展的一大障礙。舉世矚目的“三北”防護林,曾享有“綠色長城”的美譽,但由于天牛的危害,致使防護林網帶斷網破。如果一個地區的森林資源遭到有害生物的嚴重危害而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山川將失去綠色。減輕有害生物損失,促進林業建設發展,是整個林業工作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使命。森林生物災害不僅直接制約森林資源的發展,而且影響到林業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對保護生態建設成果、促進人類文明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三、加快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建設和現代林業的建設
1、加快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建設: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行“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全面加強有害生物預防,嚴密防范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繼續開展工程治理和無公害防治,堅決遏制林業有害生物高發勢頭, 大力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檢疫w系、防治減災體系、應急反應體系和防治法規體系建設,實現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信息化,促進森林健康成長,逐步實現林業有害生物的可持續控制。
2、依靠科技發展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林業,建設現代林業:現代林業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可持續發展??沙掷m發展的一個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發展。因此,在林業發展上,實施科技興林,不斷提高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提高良種苗培育水平;通過森林生態系統的研究,開展森林生態系統的監測,實現科技防治林業有害生物。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水平。要針對威脅森林資源、生態安全的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防治、測報、檢疫工作中的技術難題,積極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組織生產、科研和高等院校專家開展聯合攻關,開發高新和實用的防治技術。加大新技術推廣應用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大力推行無公害防治。林業有害生物工程治理項目要全面推廣應用生物、仿生和植物藥劑,加強有害生物天敵的繁育利用,普及推廣信息素、燈光誘殺等物理防治技術。對局部化學防治,應選擇高效、低殘留的化學藥劑,科學施藥,避免環境污染。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市2012年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培訓班”。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農業大學束慶龍教授、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嚴巍副站長、鄭州拜爾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王耀輝經理、市攝影家協會和理事來為大家授課。這次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培訓班較以往培訓在范圍上有所拓展,在內容上更加豐富,包括園林有害生物病害、蟲害防治知識,黃連木主要有害生物防治知識,與居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衛生害蟲防治知識,以及攝影基礎知識(生物攝影)等相關內容。目的是提高我們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推廣普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知識,培養技術骨干,奠定工作基礎,提高為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國家能源林黃連木保護、居民生產生活需求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參加這次培訓的學員是基層林場、苗圃及縣(市、區)森防站從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技術人員,共70多人。林場、苗圃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單元,森防技術人員是林業有害生物監測和防治的第一線力量。這次培訓對大家進一步提高認識,交流思想,掌握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礎知識、切實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意義
林業有害生物特別是危險性有害生物具有潛伏性、傳播性和周期性等特點,控制難度大,一旦蔓延,極易造成大面積災害,嚴重威脅森林安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是林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護森林的戰略性措施,是維系生態安全的基礎性保障工作。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事關國土生態安全、經濟貿易安全、森林食品安全、林業“雙增”目標的實現。
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和森林火災、亂砍濫伐是威脅森林資源安全的三大災害。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監測防控是國家防災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我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總體形勢
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種類與林分結構和質量緊密相關,多數屬于寄主主導型,加上氣候異常,持續高溫和干旱,災害性天氣頻發,有害生物發生危害的誘因增多,發生面積居高不下。加之對外貿易頻繁,種苗調運量大,進口木材增多,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機率增加,對生態系統造成更加嚴重的威脅,防控減災的形勢嚴峻。我市屬于江淮丘陵地帶,森林生態環境脆弱,未來五年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將呈持續高發趨勢。隨著造林綠化步伐加快,森林面積逐年增加,特別是大面積的單一樹種,為其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危害增加了機率。加上森林經營質量和管理水平較低,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嚴重影響林業生產和生態建設。當前,我市松材線蟲病發生形勢依然嚴峻,美國白蛾兵臨城下,楊樹食葉害蟲、松毛蟲等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較往年日益加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形勢相當嚴峻,任務非常艱巨。具體表現一是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不斷增加,同時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楊樹純林的增加,有害生物危害加劇,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二是成災有害生物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三是危險性有害生物潛在威脅增大;四是治理難度大,暴發現象常有發生。例如,危害比較嚴重的楊樹食葉害蟲等,大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
三、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幾點要求
一要明確防治目標。我們要以落實防治責任為抓手,以防治機制創新為動力,以重大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為主線,建設與林業發展相適應的監測預警體系、檢疫御災體系、防治減災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全面提升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堅決遏制林業有害生物的高發態勢。
二要做到“三個服務”。一是服務林業事業。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林業是造福人類的公益事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聯系最緊密的行業,也是其他任何行業不可替代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要通過加強監測預報、檢疫檢驗、防治減災等措施,更好地服務林業事業,這應成為各級森防部門的基本使命。二是服務林業“雙增”目標。實現“雙增”目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林業中心工作。要加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力度,遏制林業有害生物高發態勢,減少林業生物災害損失,保護森林資源,為實現林業“雙增”目標貢獻力量。三是服務營林主體。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檢疫檢驗、技術指導屬于公共服務范疇,林業經營主體難以獨立完成。各級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機構要認真履行職責,強化行業管理、監測預警、檢疫檢驗、防治管理和技術指導,為各類營林主體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幫助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三要掌握四項基本原則。一是政府主導,屬地管理。按照“守土有責”的要求,進一步落實地方各級政府在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中的責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責任落到實處。只有全面落實地方政府和林業部門“雙線”責任制,防治工作才能取得實效。二是預防為主,標本兼治。以培育健康森林為目標,以營林措施為基礎,以生物防治為主導,把有害生物預防措施落實到林業生產全過程,不斷提高森林抵御生物災害的能力,實現有害生物可持續控制。實踐證明,只要預防工作做好了,防治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依法防控,加強監管。推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法制化進程,突出抓好檢疫執法工作。運用法律手段,規范防治行為,明確政府、部門、經營者、公眾的責任和義務。只有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檢疫執法、監管指導和公共服務上來,改進工作作風,才能有更大作為。四是科學防控,綜合治理。科學地協調運用人工、物理、生物、化學等防治措施,實行綜合治理。實行無公害防治和聯防聯治,將防控工作納入營造林全過程,才能確保防治成效最大化。
四要加大宣傳力度。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是一項社會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而做好新形勢下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協調配合,需要各級黨政部門的大力支持,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氛圍。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各種載體,開展多種形勢的宣傳活動,宣傳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危害性,廣泛普及防控知識,增強社會各界的防控意識,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和工作氛圍。
五要提高防控水平。機構隊伍是防治工作組織體系中的硬件,人員素質是軟件。機構隊伍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除了取決于地方政府和林業部門對防治工作的重視和支持程度和全社會參與意識外,更多地取決于隊伍人員的素質高低。人員的責任意識、敬業精神、工作作風、管理能力、技術水平、工作方法等構成了人員素質的重要內容。作為技術人員要不斷提高綜合管理能力和科學技術水平,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以適應林業新形勢的需要。具體對于基層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人員來說,就是要在實際工作和生產中,進一步強化預防措施,將防控重心前移。要突出營林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基礎地位,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納入造林設計、森林撫育以及種苗生產中。如大力推廣良種壯苗,禁止不合格苗木用于造林;優選鄉土樹種,積極營造混交林;強化森林經營,優化林分結構,及時伐除衰弱木、感病木;加強種苗質量管理,培育健康合格苗木用于造林綠化等等。
一是強化地質災害防治。分局嚴格按照要求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24小時值班帶班制度。通過開展日常綜合巡查,即把國土資源動態巡查、在建項目監管巡查、地質災害防治、安全生產、規劃執法等工作結合起來,各股室排班每周至少開展一次地質災害巡查,及時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同時,加強因工程建設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管控。
二是認真開展森林防火工作。為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近期印發了《魚梁洲經濟開發區森林火災風險普查實施方案》,成立了森林火險普查領導小組,并明確了具體普查任務,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時,組織工作人員參加了森林火險普查培訓,隨后將開展森林及林地火災防控普查。此外,要求相關林權單位和中央生態公園項目部、環島景觀帶運營公司等單位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重點對森林防火和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拉網式排查,做到早發現、早處置。
三是為了防止林業有害生物,分局組織工作人員到魚梁洲環島景觀帶項目范圍內安裝了10個美國白蛾捕獲器,并多次組織人員現場對病蟲害進行監測。
四是嚴格按時間節點向管委會有關部門報送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及打非治違工作情況。
五是強化日常安全檢查。組織工作人員對分局消防設施、電器的使用等情況開展了全面的排查,消除安全隱患。同時,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每周在本單位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對辦公區域進行病毒消殺處理,營造干凈整潔的辦公環境。
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對林木有害的植物、動物或病原體的種、株(或品系)或生物型,包括害蟲、病原體、害鼠(兔)和有害植物,被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1]近年來濟寧市森林資源持續增長?!笆晃濉逼陂g,全市林木蓄積量達到1000萬立方米,綠化荒山65萬畝,建設綠色通道5000公里,初步構建起以山區、平原、道路、水系為主要骨架的林業生態體系,森林覆蓋率由“十五”末的23%增加到27%。然而,全市生態環境依然脆弱,林業有害生物呈逐年加重的趨勢,突出表現在常災性病蟲害發生面積居高不下。濟寧市現有林面積達270多萬畝,年均發生危害40多萬畝,并且常災性森林病蟲害還呈現逐年遞增趨勢。檢疫性病蟲害大面積暴發,以美國白蛾為例,2008年美國白蛾傳入任城區李營鎮,當年擴散到6個縣(市、區),發生0.4萬多畝,2009年擴散到10個縣(市、區),發生面積5萬多畝。病蟲害給林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十一五”期間蟲害總發生面積120多萬畝,年經濟損失達9000多萬元。病害總發生面積80多萬畝,年經濟損失達9000多萬元。森林病蟲害的嚴重發生不僅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其帶來的生態效應和社會效益損失更是不可估量。因此,整合防控資源,建立濟寧市林業有害生物控災體系不僅是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適應“孔孟之鄉、運河之都、水城風貌、生態宜居”的城市發展定位的要求,更是實現“十二五”規劃和濟寧市林業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要求。
本課題通過普查對濟寧市有害生物的防治現狀進行了數據調查,為建設防控體系提供了基礎資料。從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的功能需求出發,運用功能分析法建立了濟寧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的基本體系。并結合實踐運用,對濟寧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關鍵技術進行了實驗分析。
二、濟寧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
(一)結構組成
濟寧市林業有害生物控災體系由森防指揮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和操作實施體系三大部分組成。森防指揮體系管理整個控災體系,是控災體系的中央指揮中心;技術支撐體系是預警體系的科技攻關和技術儲備的主要承擔者,同時擔當決策層的決策顧問;操作實施體系主要由檢驗檢疫、早期監測、綜合治理三部分組成,是控災體系具體措施的主要應用和實施者,負責預警技術推廣、檢疫執行、監測、有害生物的控制與管理(圖1)。[2]
(二)森防指揮體系
森防指揮體系以市森防指揮中心為核心,由各縣、鎮分別組建相應的森防指揮中心共同組成。堅持分級聯動,各司其職的原則。以地方政府為主,按照屬地管理和部門管轄區域的原則,各級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主要負責人,層層分解任務,層層簽訂責任書,各項工作要求落實到責任人、責任地段,形成密切配合、聯防聯治的全覆蓋、無縫隙的防控體系。市森防指揮中心由決策層和森保站組成。決策層由市政府分管林業工作的領導及林業局負責人組成,全權領導控災體系,是整個控災體系的最高決策機構,對控災體系建設和運行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濟寧市林業局森保站是控災體系的日常管理機構,負責協調指揮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和操作實施體系的工作關系,確保各運行機構有效合作和協調,管理控災體系建設的具體事務等。
(三)檢疫御災體系
檢疫御災體系以縣級森檢機構為依托,以資源分布、林業區劃、林種布局、災情特點為依據,以調運檢疫和復檢為核心,合理布設檢疫設施、設備,建立檢疫封鎖體系。
1.檢疫環節。產地環節需強化種苗繁育基地、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產地檢疫檢查,確保種苗產地檢疫率達到100%;運輸過程中需強化對調入森林植物及產品和其他產品木質包裝物的調運檢疫,要求出具檢疫要求書,嚴格禁止不經檢疫的調運現象發生;造林地方面要嚴格復檢,杜絕有害生物的帶入,實現生產、造林無檢疫對象。
2.檢疫點建設。完善了全市13處檢疫站、7處木材檢查站、1處檢疫檢查站,配置檢疫必需設備;在地理位置重要、基礎條件較好的市中區、任城區、汶上縣、梁山縣建設市級檢疫檢驗除害基地4處,以便及時對檢疫檢驗和復檢中發現的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進行現場除害處理;在任城區、兗州市、鄒城市等苗木重點培育縣建3處無檢疫對象苗圃。
3.檢疫隊伍。從2008年開始到2010年底,-從12個縣(市、區)各村護林員及林業專業戶和防治專業隊人員中選調符合條件人員6192名,采用定期集中培訓和輪訓的方式分期、分批進行培訓。三年時間,全面完成村級森防員培訓工作。實現了每個行政村有1名森防員受到培訓,普及和發展壯大村級森防員隊伍,逐步實現林業生物災害“小災不出村,大災不出縣”的分級管理目標。
4.檢疫技術。加強了檢疫技術的培訓,不斷更新基層專職森防檢疫人員和基層林業有害生物測報員的森防知識結構,盡最大限度地使其成為比較全面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專業人才。其次,建立和完善林業植物檢疫標準體系,初步構建了包括基礎標準、除害處理技術標準等內容的林業植物檢疫標準體系框架,逐步形成了科學完整、層次分明、具有前瞻性、開放性的林業植物性檢疫標準化體系。此外,建立林業植物檢疫標準數據庫,利用林業局信息網絡資源,逐步實現標準服務的網絡化。
(四)監測預警體系。監測預警體系以科學合理的布點為先導,以先進的監測技術為依托,以縣級預警站為樞紐,以國有林場及鄉鎮林業站監測點為基礎,以遙感和其它信息源為補充,利用設立固定標準地、臨時標準地和補充調查等多渠道信息源,對全市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進行監測預警及信息處理,實時了解掌握全市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發展動態,預報,為災害科學除治和領導宏觀決策提供依據。
1.監控網絡建設。首先,依據濟寧市有害生物分布及發生規律的特點,在原有的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測報站點布局,圍繞重點林業建設工程區、重點生態公益林區、著名風景名勝區等“三區”和主要口岸、重點交通樞紐,建設完善13個市級監測站、18個國有苗圃、9個國有林場和80個鄉鎮監測點。其次,加強各監測點測報站基礎設施建設,配備現代化監測、信息采集儀器設備和交通通信工具。再次,健全和完善省、市、縣、鄉四級動植物疫情信息報告系統,村級森防員負責觀察、調查,鎮林業站負責防治,市縣級森保站負責預測和預報,各級明確職責,相互協作,確保信息報告系統暢通。
2.監測數據中心。監測數據中心包括數據庫專家系統、預警指標體系、監測技術支持系統三個部分。數據庫專家系統主要依據對濟寧市林業有害生物的調查及長期監控數據,建立各有害生物的災害模型,并科學設立預警警度,為預警判別提供依據。有害生物預警指標體系從害蟲與天敵、寄主情況、氣候、防治水平等方面設置預警警源、警兆、警情3個指標層的多個指標。監測技術支持系統是由市、縣各級林業局行政主管部門和專家組對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等進行決策,防范和應對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
3.監測技術標準及規章制度建設。為使監測預報行為更加趨于科學、合理、有序,濟寧市根據林業有害生物的種類、發生規律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實際需要,-對《全國主要林業生物災害調查方法及統計標準》進行了修訂,制定了《濟寧市主要林業生物災害調查方法及統計標準》。同時,制定了《濟寧市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以應對突發性和暴發性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
(五)防治減災體系
按照“屬地管理、病蟲統防”的理念,建立防治減災體系,包括由森林醫院、森防站、專業化防治公司組成的社會化的防控隊伍和布局合理的藥劑藥械庫。實現統籌規劃、資源共享、突出重點、分級管理、群防群治、整體推進的防控減災目標。
1.防治減災防控隊伍。堅持專業人員和群眾相結合的方針,建立由森林醫院、森防站、專業化防治公司組成的社會化的防治減災防控隊伍。先后成立50人的縣級專業防控隊伍14個、30人的鄉級防控隊伍140個,每個行政村建立10人的村級防控專業隊。同時,針對專業防控隊伍堅持統一技術、統一管理,對防控隊伍進行技術培訓,做到小災由村負責組織防治,大災由鄉負責組織聯治,逐步建成懂防治、熟設備、善操作的專業防控隊伍。
2.防治減災技術。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治、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采取以生物防治為主,兼顧合理使用化學防治、餌木誘殺、燈光誘殺等綜合治理措施。以周氏嚙小蜂防治美國白蛾為例,2010年繁殖周氏嚙小蜂10億余頭,防治面積10萬余畝。通過建立濟寧市美國白蛾天敵——周氏嚙小蜂繁育場與規?;庇苁蠂》涞攘謽I有害生物天敵,大大提高美國白蛾、楊扇舟蛾、楊小舟蛾等主要害蟲的生物防治比例,使全市生物天敵防治服務面積達防治面積的60%以上,無公害防治率達85%以上。在防治器械和技術上,力求多樣、高效和安全,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和器械,如樹干注藥技術、飛防技術等,以減少環境污染和節約用水。
3.保障支持系統。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儲備物資。2011年全市共投入防控資金2500多萬元,其中飛防資金2200多萬元,購置藥劑130多噸、防治器械-500多臺、高枝剪1000多把,建設完善13個藥劑藥械儲備庫,確保了防控工作需要。同時,與市內高校曲阜師范大學、濟寧學院相協作,建立了防控專家組,為防控提供直接的技術支持和指導。
三、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分析
濟寧市有害生物防控體系的建立,強化了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防控行為的有機協調,有效抑制了各類病蟲害高發的趨勢,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以周氏嚙小蜂防治美國白蛾為例,生物防治比化學防治每畝平均節省防治費用3元,按2009-2011年防治面積40萬畝計算,可節省直接防治費用120萬元;每年每畝損失材積生長量0.094-m3,每立方米材積按800元價格計算,挽回因蟲害發生的直接經濟損失3008萬元,兩項指標每年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128余萬元。初步保守推算,“十一五”期間,年均發生危害40多萬畝,受病蟲害影響,每畝成林將平均減少0.3立方米的材積,每立方米按800元計算,5年損失8億元,以每年投入防治資金2000萬元計算,增加經濟效益7億元。
(二)社會效益分析
防控體系的建立,有效地控制了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及危害,提高了公民對林業有害生物的認識和防護意識,鞏固和發展了造林綠化成果,極大地提升了城市整體競爭力,對于爭創全國園林城市、保護外經貿往來、改善招商引資環境、促進旅游開發、保障人民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生態效益分析
以2010年為例,全市主要林業有害生物共發生15種,發生面積34.89萬畝,較2009年下降21.5%;其中病害13.55萬畝,下降6.1%;蟲害21.34萬畝,下降28.9%。因此,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的建立,對于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保障林業安全生產、鞏固綠化成果等起到了積極作用,推動了林業有害生物可持續控制和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帶頭人,兼任全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林學會森林昆蟲分會主任委員、亞太地區林業院校校長會議機制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長期從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科研與教學工作,是林木鉆蛀性害蟲防治領域的資深專家,具有極高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其研究推廣的三北防護林蛀干害蟲綜合防治技術,對有效防治光肩星天牛等蛀干害蟲,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成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基于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隱蔽性、潛伏性、連續性和反復性,防控任務必然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從長遠來看,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在短期內將會有增加,因為人工林面積持續增加,但新的宜造林地的立地條件將更為低下。與此同時,國際貿易與交流將不斷加強和頻繁,而我國的木材需求對外依存度很高,但目前的進口原木并未能在口岸得到全部、及時、有效的檢疫處理,因而外來入侵生物將會加劇。此外,經濟林和荒漠灌木林生物災害,因全球氣候等生態環境變化所導致的生物災害將更受關注。
林業有害生物的控制策略與主要技術
綜合防治是較早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的主要策略,其理論基礎是“消滅哲學”;其次是以二戰時DDT的合成與廣為應用的化學防治,這種策略顯現出了抗藥性、殘留和再猖狂的弊端;再者是上世紀70 年代后的綜合治理,引入了經濟閾值的概念,理論基礎是 “容忍哲學”;隨后是以“協調共存”為理論基礎的可持續控制,是生態學和經濟學相結合原則指導下的一種“調控”。以上的防治策略基本上借鑒于農業,很少考慮或體現森林生態系統的特色與優勢,直致森林健康理念出現。健康森林是美國近10 多年來在森林經營管理實踐中踐行的一種新理念,它指出健康森林是總體經營目標,影響健康森林的主要威脅有有害生物、火災、生物多樣性減少、大氣污染、濕地退化和其它生態環境變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不完全等同于健康森林,但有害生物防控是維持森林健康的主導因素。
森林生態體系在生物災害的調控方面具有其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豐富的物種多樣性、結構復雜性和時空穩定,及水平和垂直方向類型的多樣化,和對生物災害具有獨特的自我調控和補償能力,特別是延時補償機制,都賦予了森林自身調控生物災害的諸多優勢。當然,樹種配置不合理的人工林分結構一旦構建較難改變,也限制了森林自身生物災害調控的能力。因此,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控中,要充分結合森林自身的特性,揚長避短以達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從生態學角度來看,所謂“林業有害生物”,除外來入侵生物外,本身就是時空穩定性較強的森林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天然林中,有可能是可有效控制其種群增長的主要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之間環節失控導致有害生物成災;在種群單一的人工林中,有可能是人為無意識提供了極有利于其種群增長的條件導致有害生物成災。不論是在天然林中,還是在人工林中,都有可能因人為無意識地將外來有害生物引入而使原生境自然抑制種群增長的因子缺失繼而致使有害生物成災。不管是哪種情況,林業有害生物成災本質原因是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關系的失衡。因而,生態調控應當成為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重要控制策略。
生態調控是從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出發,辨析生物災害的成因,針對人為可控的成災主因,以持續有效的生態措施控制災害的發生。其核心是從“點狀調控”上升為“網狀調控”,即從單純有害生物到綜合考慮有害生物、目標樹種、有益生物、生存環境幾者之間關系的“四位一體調控”。生態調控以監測與預警為基礎,從林木—害蟲—天敵—其它環境因子相互關系出發,綜合辨析災害成因,從而解析成災主因,明確人為可調控的成災主因及所屬層次(如生態系統/群落/ 種群);繼而從技術和成本兩個方面比較人為可控措施之時效性、持效性和可行性,采取不同層次的主導措施與輔助措施。
生態調控的監測分為大尺度的遙感、中尺度的信息素和小尺度的人工三種。其中,航天和航空遙感主要運用于生態系統監控評價,生物災害等級與損失評估,災害發生規律;信息素包括昆蟲源信息素(如性外激素,聚集激素)和植物源引誘劑;人工指固定標準地調查、種群生命表分析。預警建立在這三種不同尺度信息的耦合分析之上。
生態調控的技術層次分為生態系統層次、群落層次和種群層次。生態系統層次的關鍵技術是辨析成災主因、確定調控途徑、入侵生物防控等;群落層次的關鍵技術是構建具備抵御生物災害功能的人工林、應用抗性林木品種、引進外來天敵等;種群層次的關鍵技術是本土天敵的應用、昆蟲信息素調控、植物源信息素調控、環境協調性化防等。要依據不同調控措施的持效性、可行性比較分析,來確定不同調控層次的主導與輔助措施。
生態調控是一種策略或理念,必須明確在不同實際情況下的切入點,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實踐中生態調控的切入應當遵循“百病百態,對癥施策”的原則。從林分起源類型看,生態系統結構簡單決定了其脆弱性。人工林因樹種結構簡單,生態系統脆弱,可分別從生態系統、群落和有害生物種群三個層次入手。天然(次生)林則從有害生物種群入手、輔以群落層次。從調控的主要途徑看,植被結構調控為主多適合人工林,以有害生物為中心的群落功能調控為主則適合天然(次生)林。從成災主導性看,針對次期性害蟲、弱寄生或隔生病菌的寄主植物主導性,主要從生態系統入手,以提高樹勢為主;針對初期害蟲、(絕對)寄生病菌的有害生物主導性,主要從有害生物種群、群落層次入手。從有害生物起源看,土著有害生物應綜合考慮林分起源類型、調控類型和成災主導性;外來入侵生物更為復雜,有時不能簡單的講道理,應采取一些極端的措施。
加強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幾點建議
從行業外部來看,林業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與其它相關政府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建立較完備的法規與標準體系。我國現在已有檢疫、監測預警、防治三個體系,應當建立起“依法治害”的第四個體系,要加快修訂《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植物檢疫條例》,爭取新制定《外來入侵種法》等法規。另外,要建立新的特殊管理機制,適應林權體制改革之需,如探索重大林業疫情應急除治的補償機制(類似禽流感 )等政策,特別是疫情和疫木的應急清除。同時,要積極推進森林綜合保險的試點。
從行業內部來看,一要珍視林業的特色與優勢,實施生態調控策略,以促進森林健康為核心,切實將有害生物防控納入林業生產全過程,特別是造林、營林環節;二要快速提升以“3S 技術”和昆蟲信息素技術為核心的監測預警體系與技術水平;三要重點加強無公害防治技術,特別是在涉及食品的經濟林有害生物防治中,在強化生物防治的同時,要客觀地評估其持續控災效果;四要依據入侵生物不同種類的風險等級和控制難度,完善分級管理機制;五要大力探索和推進新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機制,如重塑森防體系的功能定位與運行體系、按生態地理和重大有害生物的相似性完善與提高區域協同防控和交流機制、探索橫向(同一區域內省區間)互評互考機制和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防控目標責任制的考核機制、遵循“求準勿粗”的原則摸清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