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50:21
序論:在您撰寫公民道德培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就業問題專家莫榮表示,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經濟發展模式正從依賴物資資源投入向依賴高素質人力資源轉變。作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工技能的提高尤為重要。
在目前的就業層面上看,加強農民工培訓是減少結構性失業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我國農民工問題表現為兩個方面:一個是部分地區企業“用工荒”,另一個是農民工就業難,結構性失業問題突出。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農民工大量失業或就業穩定性不足,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大量農民工缺乏職業技能,造成有些就業崗位無工可用,有些農民工卻無業可就。國務院辦公廳要求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就是力圖解決這個矛盾,培養社會需要的有“一技之長”的新型農民工。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對記者說,加強農民工培訓同時也是我國推進城鎮化建設的必然要求。不久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積極推進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的推進從根本上講需要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敝芴煊抡f,“從這個層面上看,加強農民工培訓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也是為了從整體上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p>
整合現有資源
莫榮認為,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特別強調了整合現有資源、分工合作、統籌兼顧,以更好地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
針對農民工培訓,各部門分別或聯合出臺了“陽光工程”“千萬農民工援助行動”“特別培訓計劃”等項目,這體現了各部門對農民工培訓工作的重視,但也使得培訓資源分配分散,從中央到地方,多頭投入,多頭管理,缺乏整體規劃,在管理中容易出現漏洞,從而影響農民工培訓的效果。
此次指導意見提出,國務院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負責全國農民工培訓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考核評估,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按照相關政策規定和各自職責,根據統一規劃和年度計劃,指導各地具體組織實施農民工培訓工作。
指導意見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完善農民工工作協調機制,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展改革、教育、科技、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農業、扶貧等有關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的作用,相互協作,共同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主要負責向城市非農產業轉移的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農業部門主要負責就地就近就業培訓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教育部門主要負責農村初、高中畢業生通過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實現帶技能轉移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
提高企業參與度
莫榮認為,此次指導意見的另一個亮點是力爭提高企業在加強農民工培訓中的參與度。
“加強農民工培訓只靠政府是不行的,企業參與進來,一方面可以讓培訓進行得更為順利;另一方面也更加有的放矢——作為用工對象,企業對培訓的目的更加明確,對培訓結果的要求也更為實際?!蹦獦s說。
指導意見要求,企業要把農民工納入職工教育培訓計劃,確保農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崗職工同等的培訓待遇,并根據企業發展和用工情況,重點加強農民工崗前培訓、在崗技能提升培訓和轉崗培訓。
鼓勵企業依托所屬培訓機構或委托所在地定點培訓機構,結合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組織農民工參加技能提升培訓。鼓勵企業選送農民工參加脫產、半脫產的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推動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工的技能提升培訓。鼓勵企業組織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競賽。
避免重復建設
指導意見要求,要完善企業與院校聯合開展培訓的政府激勵機制,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企業開展農民工培訓,鼓勵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的大型企業與院校聯合舉辦產學結合的農民工培訓基地,鼓勵中小企業依托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培訓在崗農民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為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提供實習場所和設備,鼓勵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舉辦農民工業余學校。
“這一點非常重要,在加強農民工培訓的過程中,一定要利用現有資源,避免重復建設?!敝芴煊陆ㄗh,“從國際經驗和我國國情來看,政府應該以購買培訓服務為主的方式加強農民工培訓,同時建立鑒定、考核機制?!?/p>
他告訴記者:“目前包括黨校在內的很多學校生源不足,完全可以利用它們的師資和場地進行農民工培訓?!背壝貢W
周天勇還建議,除了培訓機構,還應建立農民工實習基地。
加強監督機制,設置對口專業
兩位專家認為,此次指導意見特別強調了培訓資金的監管問題和需求導向問題,這兩點尤為重要。
指導意見提出,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要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培訓資金使用管理情況,接受監察、審計部門和社會的監督……嚴肅查處虛報、套取、私分、截留、挪用培訓補貼資金的單位和個人。
關鍵詞:農民培訓;導師制;知識共享
中圖分類號:F24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9-1774-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9.044
The Farmer Training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 Model in the Background of Knowledge Sharing
WANG Sheng-yin1,LIU Rong2
(Business School of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he farmers training system to be more complete and scientific, and meet the demand of farmer training, by using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the enterprise stuff training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 for reference, the tutorial system was introduced as a farmer training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combined the tutorial system management with farmers training model, the application of tutorial system model in the farmer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knowledge sharing was investigat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armer training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 was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i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armer training project under tutorial system were pointed out, as well as the framework design of farmer training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 was proposed, that is the four modules, including the selecting for tutor, advisor tutoring, tutor management, tutor performance appraisal should be necessary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rmer training project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
Key words: farmer training; tutorial system; knowledge sharing
中農村具有大量的勞動力資源,而這些勞動力資源還不能完全稱之為人力資源。目前中國農村人力資源尚未完全開發,未形成人力資本。經驗表明,對農民進行培訓是對其人力資本的投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價值性。為了使農民培訓體系趨于完善和科學,能更好地契合農民培訓的需求,本研究引入導師制作為農民培訓模式。導師制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制度,一般用于高等教育研究,后廣泛應用于企業培訓,成為企業培養員工的關鍵方式。企業導師制是為了充分利用公司內部優秀員工的先進技能和經驗,幫助新員工及新晉職經理盡快適應工作崗位、提高業務技能,企業有組織地為他們配備導師,以輔助其適應和成長,最終有效地為企業服務的制度?;诖耍梃b企業導師制培訓新員工或者新晉職經理人員現象,在農民培訓中引入導師制來培訓基層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種植養殖大戶、基層村組干部以及農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負責人等,既能指導和咨詢,也便于傳播和共享知識與經驗。因此,在知識共享的背景下,針對農村具有實用型和生產經營型潛力的農民,開展導師制培訓,以提高農民的人文素質、科技素質、職業技能、經營能力為核心目標,為服務農村經濟發展打造一支數量充足、質量合格、結構合理的農村實用型和生產經營型人才梯隊。
1 理論基礎
1.1 農民培訓和農民培訓模式
有關農民培訓的研究,研究農民培訓的對象主要集中在農民、基層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種植養殖大戶、基層村組干部以及農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負責人等范圍內;農民培訓的內容主要以農業專業技術培訓、農民創業培訓、農村勞動力培訓以及農村職業教育等為主;以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生產經營能力、就業創業能力以及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為農服務的能力為農民培訓的主要目的[1-3]。農民培訓模式的概念尚未形成統一的定論。由于國家的農業資源條件、地理狀況、人口相對密度及其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國際上形成的農民培訓模式各具特色。從研究現狀看,東亞模式、西歐模式與北美模式是國外農民培訓模式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種模式[4,5]。這三種模式對國內農民培訓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指導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目前,政府主導類、政企配合類以及市場運作類是大多數學者較為認同的國內農民培訓模式劃分方式。研究表明,與國外農民培訓模式相比較,國內農民培訓模式還未達到法制化、主體多元化、投入規范化、體系科學化以及形式多樣化[6]。這也是目前國內農民培訓模式亟待解決的一系列問題。
1.2 知識共享
保羅?S?麥耶斯[7]在1997年闡述了適用于知識共享的組織系統設計方案。自此以后,國外開始研究知識共享,到現在經過了知識共享研究的高峰期。知識共享屬于知識管理理論的重要分支,其定義還未形成統一定論。有關知識共享的研究,內容構建方面多以不同知識主體之間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辨識以及如何轉化為主[8];技術構建方面主要關注公司知識管理系統中知識共享平臺的分析與設計[9];人際構建方面探討信任、團隊影響力以及關系網中的結構洞效果和強弱關系對知識共享的影響[10-12]。知識特別是隱性知識植根于人的行為本身,傳播和共享知識時要考慮到知識共享主體主觀愿望的影響,因此選擇在知識共享的背景下,進行導師制模式的農民培訓。周密等[13]給知識共享意愿下定義時,曾基于知識共享的主體提出知識擁有者和知識分享者。導師作為知識擁有者,借助語言、文字、符號等方式傳遞自己的知識;基層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等作為知識分享者,通過問、聽、讀等形式進行知識收集,再把所得的知識進行知識轉化和知識儲存,最后再作為知識擁有者與他人分享知識。所以,導師制農民培訓的有效推行,離不開知識共享這一情境。
1.3 導師制
導師制是起源于19世紀的一種教育制度,也是一種教育模式,特別是應用在研究生高等教育領域。近年來,國內部分高等院校著手探索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導師的職責主要集中在專業素質、生活輔導、職業指導等方面[14,15]。此外,眾多企業也展開了導師制相關培訓[16]。導師制儼然成為了一個熱詞,特別是在企業管理中,企業導師制、新員工培訓導師制已經成為國內外企業培養員工和規劃員工職業生涯發展不可缺少的手段[17]。導師制是建立在導學關系基礎上,結合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理念,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的目標,促進導師和學員共同學習和成長的一種新型教育教學和培訓制度。導師制的展開可以是一對一的形式,也可以一對多,導師既指導學員學習知識、技能,又關注學員生活。導師制由傳統師徒制演變而來,是一種廣泛應用的知識管理工具和人才培訓方式。知識共享是導師制的基本功能之一。研究發現,采用導師制進行農民培訓是一種新的嘗試。因此,基于知識共享理論,結合導師制管理和農民培訓模式,探討知識共享背景下的導師制農民培訓模式很有必要。
2 研究方法
通過對部分農民培訓的主體采取逐個進行、非結構式訪談的方式展開研究。其中訪談對象的選取,既有農民代表,也有負責農民培訓的干部代表。農民代表反映的是農村農民對自己在農村中適應及成長的各方面訴求;干部代表則基于管理層反映對農民的期待以及管理者角色轉變的困惑與訴求。訪談內容有針對農民代表的訪談和針對農民培訓負責人的訪談。其中針對農民代表的訪談主要包括:訪談對象人口學信息;參與農民培訓后所接受培訓、對培訓的個人感受與評價;對曾經接受的農民培訓老師指導的感受與評價;對個人職業發展的期望;對理想的導師制的理解與期待。針對農民培訓負責人的訪談主要包括:訪談對象人口學信息;對導師制農民培訓的認同度及看法;導師制農民培訓的操作方法;基于農民培訓負責人立場對導師制農民培訓操作方法的理解與期待。
3 導師制農民培訓的意義
導師制農民培訓對農村發展有重要意義。導師制農民培訓中的分享交流機制可以將導師的相關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通過知識共享和知識創新為農村的無形資產增值;導師制農民培訓的有效實施真正地讓上級和下級成為職業生涯道路上的利益共同體,有利于提升民眾的凝聚力,降低農村實用型人才的轉移率;通過對導師的培養,提升其領導力,作為農村經濟發展干部梯隊的后備人選,有助于農民培訓領導力的有序建設和發展。
導師制農民培訓對農民適應、成長與發展也有重大意義,通過導師的輔導,能夠更好地了解并提高農民文化科技素質和職業技能,促進農民認同并融入農民培訓的文化氛圍中;通過導師對農民培訓文化的宣導和技能的輔導,對農民個人的關懷與創業的指導,有利于提升農民的工作熱情,實現勞動價值;通過和導師的溝通與交流,農民能盡快熟悉農業實用技術、創業等相關知識,能處理非常規性農業生產問題,在系統的導師制農民培訓體系下,集合利用多方資源,使得先進技能和高素質人才梯隊相匹配,有助于開啟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
4 導師制農民培訓項目設計與實施
4.1 導師選擇與管理
導師制的培訓對象是基層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種植養殖大戶、基層村組干部以及農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負責人等。由于農民培訓的特殊性和導師知識共享意愿的難以控制性,因此要為培訓對象匹配合適的導師。具體工作包括:導師的遴選與資格認定、導師素養的確認與提升。
導師要進行輔導與管理。在知識共享的前提下,對基層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等要展開導師輔導專項培訓。具體工作包括:導師崗位職責的甄別和規劃,確定導師可量化的崗位職責,其中導師的具體職責要求可以被簡單量化。
師制農民培訓模式的有效展開,離不開導師制各子系統的運行,其中包括對導師的選聘和聘用、對導師的管理評價等。具體工作包括:設計導師培訓方案、導師考核制度以及導師激勵制度。此外,還需打造知識共享的文化氛圍,促進和增強知識共享意愿與知識共享行為。
4.2 導師制農民培訓框架設計
在知識共享背景下,通過打造并維護有效運行的農民培訓服務平臺,包括為導師制農民培訓項目運行提供設計、評估、指導矯正,并能為匹配國家農民培訓的總體戰略目標提供動態的導師制農民培訓運行規劃,塑造能在農村中有效傳承知識、經驗與文化、規范農民行為的導師梯隊及其長期運行機制。導師制農民培訓項目展開需要經過導師遴選、導師輔導、導師管理、導師考核四大模塊。導師制農民培訓的主要內容見表1。
5 結論
在農民培訓中引入導師制模式,是一種新的嘗試。為基層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種植養殖大戶、基層村組干部以及農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負責人等配備合適的導師,與他們分享知識、經驗和技能,提升其科技素質、職業技能、經營能力及創業就業能力。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導師制模式,能更好地契合農民的培訓需求,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目前國內農民培訓模式培訓力度大,培訓口號喊得響,但培訓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培訓資源稀缺,不能滿足農民培訓的需求甚至創造培訓需求。想要開發農村人力資源,形成人力資本,就必須投入一定的人才資源,導師是人才資源的首選。只有鼓勵導師參與,形成并傳播導師制,才能打造農村實用型人才梯隊。長此以往,導師的學員也會成為農民培訓的導師,他們深知農民培訓的需求,在農村,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共享知識,傳播經驗與技能。
參考文獻:
[1] 李 靜,謝麗君,李 紅.農民培訓工程的政策效果評估――基于寧夏農戶固定觀察點數據的實證檢驗[J].農業技術經濟,2013(3):26-35.
[2] 徐金海,蔣乃華,秦偉偉.農民農業科技培訓服務需求意愿及績效的實證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11(12):66-72.
[3] 趙幫宏,張 亮,張潤清.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模式的選擇[J].高等農業教育,2013(4):107-112.
[4] 趙正洲,王 鵬,余 斌.國外農民培訓模式及特點[J].世界農業,2005(6):51-54.
[5] 杜妍妍,姜長云.發達國家農民培訓的特點與啟示[J].宏觀經濟管理,2005(7):57-58.
[6] 張 亮.我國新型農民培訓模式研究[D].河北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0.
[7] 保羅?S?麥耶斯.知識管理與組織設計[M].蔣慧工,譯.廣東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8] 野中郁次郎.《哈佛商業評論》精粹譯叢――知識管理[M].楊開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9] HOOFF B V D,RIDDER J A D. Knowledge sharing in context: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 commitment,communication climate and CMC use on knowledge sharing[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4,8(6):117-130.
[10] BARTOL K M,SRIVASTAVA A. Encouraging knowledge sharing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reward systems[J]. 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2002,9(1):64-76.
[11] O 銳.知識型團隊動態能力構建、團隊體系模型與創新運作模式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7(6):64-69.
[12] 任志安,畢 玲.網絡關系與知識共享:社會網絡視角分析[J].情報雜志,2007,26(1):75-78.
[13] 周 密,姚 芳,姚小濤.員工知識共享、知識共享意愿與信任基礎[J].軟科學,2006,20(3):109-113.
[14] 劉濟良,王洪席.本科生導師制:癥結與超越[J].教育研究, 2013(11):53-56.
[15] 何齊宗,蔡連玉.本科生導師制:形式主義與思想共識[J].高等教育研究,2012(1):76-85.
一、突出培訓意義
指導意見要求:“把農民工培訓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經濟發展模式正從依賴物資資源投入向依賴高素質人力資源轉變,作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工技能的提高尤為重要。指導意見站在調整經濟結構、減少結構性失業的高度,突出了提高農民工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進程的意義。近年來我國農民工問題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部分地區企業“用工荒”;二是農民工就業難,結構性失業問題突出。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要求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就是力圖解決這個矛盾,培養社會需要的有“一技之長”的新型農民工。從這個層面上看,加強農民工培訓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也是為了從整體上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調整培訓目標
2003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農業部等部門2003-2010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的通知》[〔2003〕79號]中曾經提出了非常具體的培訓目標:第一階段,即2003-2005年,就業前的引導性培訓1000萬人,其中職業技能培訓500萬人,并對已進入非農產業就業的5000萬農民工進行崗位培訓;第二階段,即2006-2010年,就業前的引導性培訓5000萬人,其中職業技能培訓3000萬人,并對已進入非農產業就業的2億多農民工開展崗位培訓。2010年國辦的指導意見,承續2003年的培訓目標,提出了“使培訓總量、培訓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相適應;到2015年,力爭使有培訓需求的農民工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訓,掌握一項適應就業需要的實用技能”的培訓目標,雖然沒有具體量化,但強調了“相適應”、“有培訓需求”、“就業需要”等關乎培訓質量和效果的目標,顯得更加務實。
三、強調統籌整合
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特別強調了整合現有培訓資源、分工合作、統籌安排,并合理集中使用農民工培訓資金,以更好地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指導意見提出,國務院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負責全國農民工培訓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考核評估,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按照相關政策規定和各自職責,根據統一規劃和年度計劃,指導各地具體組織實施農民工培訓工作。指導意見要求,要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展改革、教育、科技、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農業、扶貧等有關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的作用,相互協作,共同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主要負責向城市非農產業轉移的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農業部門主要負責就地就近就業培訓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教育部門主要負責農村初、高中畢業生通過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實現帶技能轉移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
四、提倡產學結合
指導意見鼓勵行業、企業、院校和社會力量加強農民工培訓,特別提倡發揮企業和院校產學結合的作用。鼓勵企業依托所屬培訓機構或委托所在地定點培訓機構,結合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組織農民工參加技能提升培訓,鼓勵企業選送農民工參加脫產、半脫產的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推動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工的技能提升培訓,鼓勵企業組織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競賽;鼓勵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的大型企業與院校聯合舉辦產學結合的農民工培訓基地;鼓勵中小企業依托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培訓在崗農民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為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提供實習場所和設備;鼓勵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舉辦農民工業余學校等。
五、促進就業銜接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增強培訓針對性,建立培訓與就業緊密銜接的機制”,是此次指導意見的又一亮點。農民工培訓必須強調“需求導向”,要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崗位需求,及時調整培訓課程和內容。意見指出,要重點加強建筑業、制造業、服務業等吸納就業能力強、市場容量大的行業的農民工培訓,要做好水庫移民中的農民工培訓工作。意見要求,以實現就業為目標,根據產業發展和企業用工情況,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訂單式培訓、定向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六、強化監督機制
針對以前農民工培訓中資金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特別強化了培訓資金的監管問題。指導意見提出,對培訓資金實行全過程監管,要加強對農民工培訓資金的管理,明確申領程序,嚴格補貼對象審核、資金撥付和內外部監管,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強化財務管理和審計監督。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要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培訓資金使用管理情況,接受監察、審計部門和社會的監督。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推行培訓券(卡)制度等,對有虛報、套取、私分、截留、挪用培訓補貼資金等行為的單位和個人,要根據有關規定嚴肅查處,并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部門處理。
關鍵詞:農民工 綜合生存能力 培訓課程
資助金項目:四川省教育科學規劃辦普(職)教重點資助金項目。
農民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龐大而特殊群體。他們戶籍在農村,主要從事非農產業。有的亦工亦農,有的長期在城市就業,已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推進城鄉一體化作出了重大貢獻。農民工群體的命運如何,預示著中國究竟能夠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市場經濟國家。同樣,這個群體的素質如何,也影響著中國的發展和和諧社會的構建。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民工的培訓與轉移,各級政府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訓與轉移工作,但仍然存在著培訓目標低、培訓內容單一、培訓方式呆板和培訓效度不高等問題,致使培訓后的農民工雖然技能水平有所提高,初步具備了上崗技能,可是在文化素質、道德觀念與生活習俗以及法律知識等方面仍然存在著缺陷。文化素質低制約了他們可持續發展;城鄉差別導致日常生活和社會關系上的不和諧;法律意識淡薄導致犯罪以及正當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技能匱乏使農民工在城市生存困難。這些問題所產生的直接后果是:失去了人力資源轉化成為人力資本的優勢,微觀上使農民工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相對下降,宏觀上削弱了社會經濟增長質量。
農民工的個體發展要融入現代社會的宏觀發展之中,必須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流動出行技能、城市生活技能、就業技能等基本生存能力,以及不斷開發自身潛能和不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勞動力市場變化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們稱之為“綜合生存能力”?,F有的農民工培訓缺乏科學的課程體系,致使農民工“綜合生存能力”難以提高。面對目前農民工教育培訓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只有改革原有的培訓內容和方式,探索出“社會滿意,農民工樂意參與”的以“綜合生存能力”為導向的農民工培訓課程體系,才能有效地實施農民工職業培訓,保證培訓質量。
一、構建以“綜合生存能力”為導向的農民工培訓課程體系
針對目前我國農民工教育培訓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中“要改革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管理模式”,“強化產學結合,組織開發‘模塊式’課程”的要求,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借鑒“整合能力本位教育觀”的課程思想,以農民工融入城市所需“綜合生存能力”為導向,以提升城市生存技能和發展能力為目標,遵循基礎性、實用性、 綜合性、多樣性和發展性原則,按照培訓內容和時間列出不同的培訓工種菜單;再根據農民工在城市生存與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生存技能和發展能力設計課程菜單,構成動態化的模塊式課程體系,見下表。
二、農民工培訓課程體系的內涵與特點
1.農民工培訓課程體系的內涵
以“綜合生存能力”為導向的農民工培訓課程體系采用“橫向三模塊、縱向兩系列”的矩陣結構。該課程體系分為公共基礎、通用技能和職業技能三個模塊,以模塊形式,將農民工在城市生存與發展所需要學習的知識與技能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公共基礎模塊開設法律常識、職業道德等課程,教會學員做人的基本準則;通用技能模塊開設城市生活常識、普通話、擇業教育等課程,教會學員謀生的基本技巧;職業技能選修模塊按照不同工種、不同崗位開列不同的課程菜單,讓學員自主選擇自己愛好的專業和工種,教會學員就業的基本技能。
2.農民工培訓課程體系的特點
(1)工種動態化:培訓學??纱_定幾個相關學習工種,根據勞動力市場調查分析,以提高農民工綜合生存能力為目標,靈活變化學習工種。
(2)層次動態化:根據農民工的文化基礎、能力差異和培訓目標的不同,實施分層教學。模塊層次可分為單項技能與多項技能;高層次多證,低層次少證。
(3)主體動態化:“動態化模塊”為農民工提供了自主選擇學習模塊的權利,可促進農民工個性的發展。學員可根據本人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及求職意向等選擇學習
模塊。
三、農民工培訓課程體系實施的相關因素
1.課程體系的主要指標
培訓時間30~60天,240~480學時;職業技能教學216~432學時;基本素質教育學時與職業技能教學學時之比為1~2∶8~9。
2.課程模塊設計與選擇
課程模塊是將農民工在城市生存與發展所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課程內容)劃分成若干個獨立模塊,再根據不同需要選擇其中若干個模塊組成各種教學計劃。
(1)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和通用技能課程模塊的設計與選擇。公共基礎和通用技能模塊以人的和諧、全面、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遵循淺顯性、廣泛性、生活性等原則,根據農民工和社會的需要,公共基礎模塊主要包括法律常識、職業道德與職業紀律等,通用技能模塊主要包括擇業、簽訂勞動合同與維權、文明生活方式、安全生產、普通話等。通過兩個模塊的設置,為提高農民工城市生存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構建一個學習平臺,為農民工有效轉移奠定基礎。
(2)職業技能選修課程模塊的設計與選擇。職業技能選修課程模塊的設計按照不同工種、不同崗位開列不同的課程菜單,讓學員選擇自己愛好的專業和工種,滿足就業和考取上崗證、職業資格證,獲取勞動準入資格的需要。包括工種、單項崗位職業能力與考證課程模塊設計、
根據區教育局《___在全區開展公民道德宣傳實踐活動___》【赤紅教字(__)__號】文件精神,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迎接自治區兩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的召開,鞏固文明城區建設成果,提高全區的公民道德建設整體水平,培育文明向上的健康風尚,我校___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道德實踐活動?,F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精心___,保證活動順利開展。
今年__月__日是全國第七個“公民道德宣傳日”,為進一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喜迎___成立__周年,我校黨委對“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高度重視,及時成立了領導機構,精心___,周密安排,召開專門會議對“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進行動員部署,并把此項活動作為加強學校黨建及少先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校形成了領導親自抓,分管教師協助抓,教師學生人人參與的良好道德建設氛圍。
二、創新形式,廣泛開展各項活動
我校在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通過___開展道德宣傳與道德實踐系列活動,廣泛宣傳《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斷增強全校師生的道德意識,為學生的健康發展筑牢思想基礎。
(一)召開座談會,___學習提高認識。
__月__日上午,我校主要領導___召開座談會,集中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援引吳大觀等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全校教師圍繞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為主題開展道德建設體會交流,使全體教師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深入到每個教師的心中。校長車立新強調,全校教師要以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日”為契機,大力學習宣傳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和高尚精神,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全校師生,借以大力弘揚好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大力倡導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大力倡導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尊老___、鄰里互助的精神。會上,校長車立新對“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作出具體部署,并要求全體教師注意收看__月__日晚8點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第___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頒獎典禮--《道德的力量》電視節目。
(二)制作道德標語牌匾,引導學校文明禮貌風尚
__月__日,校領導為開展好“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動員全校師生專門制作了《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八榮八恥》相關標語,分別懸掛于校內的醒目位置,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通過廣泛的宣傳,讓全校師生及全村居民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收到熏陶。
(三)___收看專題節目,真切感受道德的力量
__月__日___時,根據校領導的安排部署,全校師生收看了中央電視臺第___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頒獎儀式《道德的力量》晚會。按照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敬業奉獻、孝老愛親、誠實守信___類道德模范板塊,晚會采用播放短片、現場訪談、情景再現、歌舞表演等方式,生動展現了全國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和高尚精神,不僅深深打動了現場觀眾,同時也給全校師生上了一堂最生動的道德教育示范課?;氐綄W校后,大家還在沉浸回味著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紛紛撰寫心得體會借以表達對道德模范的由衷敬意和高度贊譽,全校師生表示要以道德模范為榜樣,崇尚先進、學習先進,嚴于律己,爭做有社會公德的合格公民。
(四)召開主題班會,開展學習討論
__月__日下午,全校開展以“學習道德模范,文明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顒又校懈靼嘟淌規ьI學生學習了全國楷模、英雄少年的先進事跡,也紛紛交流了自己的想法。通過此次主題班會,同學們表示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一定要明禮誠信,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小事做起,全面提升自身素質。本次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在全體師生之間形成了更強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通過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在全校營造了公民道德建設的良好氛圍,全校師生的公民道德意識有了顯著提高。今后,我校將認真總結活動經驗,將公民道德建設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積極引導師生以道德的力量催生文明行為,以文明行為樹立良好公民形象,以良好公民形象促進全面發展,爭取更好成績為建國__周年獻禮!
2021年公民道德宣傳日的活動總結
我局以提升道德水平,優化服務質量,推動水文現代化建設為主線,以“強化針對性、突出實效性、提升參與性、把握操作性”為原則,引領廣大水文干部、職工主動走進道德講堂,不斷修身律己,爭做文明表率,作了如下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推進了道德講堂陣地建設
1、不斷增強道德建設宣傳度。發揮水文網站作用。在___水文網、___水文網信息___篇,增強媒體宣傳影響。在《___日報、《瀟湘晨報》、《___晚報》、人民網、紅網、新華網等報刊發表新聞報道___余篇次。在新浪、騰訊上發貼,發博客___次、微博___次。
2、不斷建立道德建設激勵制。在全局范圍內深入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競賽獎勵活動,對在___德、樹新風方面獲得爭取榮譽獎、創新成果獎、理論文章和新聞報道獎均給予獎勵。
二、推進了道德提升工程建設
___學習___大報告,___屆___中、__中全會精神,學習___的一系列重要講話,___干部職工收看全省水文系統作風建設視頻會議、全省水文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視頻會議上的講話,開展“做群眾貼心人”、“入黨___為黨干什么”大討論,舉辦業務管理培訓班等。緊緊圍繞水文現代化建設目標,把黨員干部的思想統一到、力量凝聚到、精力集中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
三、推進了道德實踐工程建設
1、典型感召實踐。___開展“黨員先鋒榜”和“身邊好人”推薦評選活動,一批先進典型已高高樹起。在這支僅有七十多人的水文隊伍中,就有___名水文人的事跡被傳誦,“全國水利系統職工文化建設先進個人”xx、___省直工會勞動獎章獲得者——xx、“___市水環境監測技能競賽”第三名——xx等等都已成為我們身邊鮮活的榜樣。
2、獻愛送暖實踐。開展發善心,送吉祥活動,弘揚助人為樂、誠實可信、敬業奉獻、尊老愛親的道德風尚,好人好事倍出廣大黨員干部涌躍慈善捐款分別達___元。
3、“一對一”幫扶實踐。實施新老結對“一對一”道德養成工程。我局認領了雨花區華云社區的劉玉珍老人為幫扶對象,在積極幫助劉玉珍老一家解決生活困難的基礎上,向他們宣傳黨的好政策,引導他們克服思想消極畏難發愁等情緒,從情感上貼近他們,經常與他們交流,掌握思想狀況,有的放矢地化解心中的困惑,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樹立生活的信心。引導幫扶對象家人加強學習,開闊視野,進一步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從學習上支幫助,幫助他們學好功課,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公益活動的開展,營造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推動了扶貧濟困、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自三月集中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教育活動以來,xx縣民政局嚴格按照縣精神文明委《關于開展2016年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教育月活動的通知》(x文明委[2016]x號)文件要求,認真開展各項宣傳教育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宣傳教育月活動順利開展。局黨組高度重視宣傳教育月活動,將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教育月作了局黨組會議的重要議題,認真分析研究,找準切入點和活動載體,落實專人具體負責這一活動的開展。一是在干部職工中進一步加強公民道德宣傳教育活動;二是創新活動方式,開展生動活動的宣傳教育活動;三是深入推進社區公民道德建設活動的開展。通過近一個月的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干部職工的道德修養,為各項民政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
二、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深化“學雷鋒樹新風”活動。一是組織干部職工積極參加縣“雙創”活動,使廣大干部職工自覺融入到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和國家級衛生縣城活動中去,并按照各自的目標任務,細化措施,真抓實干,推進目標任務的落實和完成。二是利用每周學習日活動,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教育活動。學習縣上下發的有關文件精神,了解縣上近期重點工作,把“學雷鋒樹新風”活動融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去,要求職工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深入基層,貼近民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體現順民意、解民憂、促和諧,為廣大困難群眾提供快捷便宜實在的幫助,從而促進各項民生工程的落實。三是結合工作實際,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利用“植樹節”組織職工到烈士陵園和福利中心進行植樹綠化活動。
三、深入推進社區公民道德建設活動的開展。按照市民政局關于開展“學雷鋒樹新風”進社區活動,民政局分管領導會同基層政權股深入社區進行指導、督促,有效地推進了公民道德建設活動。一是以各項活動為載體,深化“學雷鋒樹新風”活動,如楊柳河社區利用“三八”國際婦女節開展廣場文藝活動,宣傳文明縣城建設,進行公民道德教育活動,使廣大市民在喜聞樂見的廣場文藝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城西社區、城中、城北、城東社區以關愛活動為載體,在助老助殘活動中,組織市民和青年志愿者為殘疾人、老年人解決生活中的困難,開展了殘疾人無障礙進家庭活動,受到殘疾人朋友的歡迎和廣大市民的稱贊。二是市民培訓,以市民學校為陣地,加強市明文明知識、文明禮儀、道德規范等內容的培訓,提高市民素質。三是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為載體,加強文明勸導工作。城北、城中社區組織社區干部和協管員、青年志愿者走進公園和街道進行文明勸導,為規范市民文明行為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存在的問題:一是活動形式還比較單一,有待進一步創新;二是長效機制的建立需要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加以落實;三是社區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教育活動開展不平衡,有的活動形式多,效果好,有的開展得還不夠深入。針對存在的問題,局黨組要求分管領導和相關股室,進一步分析存在的問題的原因,制定出整改措施。一是集思廣益,調動廣大職工的參與積極性,出謀劃策,更生動有效地開展公民道德教育。二是找準工作與道德教育、作風建設的結合點,形成長效機制,激勵廣大職工在本職工作中建功立業。三是進一步加強對社區建設的指導,調查研究,共同做好社區公民道德教育工作,為建設“生態xx,鴿子花都”作用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幼兒 公民道德 教育 功能 可行性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習慣、思維、人格的形成初期,對其一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幸福觀具有極為重要的培養和塑成作用。公民道德教育不僅對公民個體的思想、行為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于社會整體而言更是集體行為實踐的規范與標準、是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的重要基石與精神引導。幼兒公民道德教育對于國家的良性發展、民族的精神健全、以及未來國際競爭所需的文化軟實力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所以,本文擬對幼兒公民道德教育應具備的基本功能、實施路徑及應注意的重要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淺見,以求請教于同行。
一、幼兒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標、定位與實施原則。
幼兒公民道德教育的實施對象是幼兒,需要教育者根據幼兒的思維、語言、環境等實際特點,有針對性的施以講解、示范、鼓勵等措施,幫助其理解和記憶應有的道德行為規范;并通過集體學習效應,引導幼兒互相學習、互相比賽,提高其道德行為的熱情和興趣。所以幼兒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標應是建立教育和培養幼兒理解、識別、并自覺執行的公民道德教育模式和評價標準體系,使幼兒能夠習得正確的、適量的基本公民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幫助其能夠更加有效地融入社會、獲得健康的心理與智力成長。
幼兒公民道德教育的定位應建立在幼兒自身特點與社會適應性、及國家整體發展趨勢所需的基礎上。應注重使幼兒能夠正確識別和理解正確的道德標準要求,通過示范、激勵等方式幫助其塑成和加強對正確道德行為的有效執行。應注意適當根據社會發展與實際表現,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正確地看待社會中不道德的行為方式,與時俱進地幫助幼兒樹立更加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道德評價與行為標準。
幼兒公民道德教育在實施中應以適應幼兒心理及生理特征、符合社會基本要求與實際生活需要為基本原則。一定要采取幼兒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教育和影響方式,一定要使幼兒在不斷溫習和實踐中得到鼓勵和鍛煉,養成終生受用的道德思維意識與行為習慣。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與家長意見一致、相互配合、積極互動,通過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信息提供、教育引導,使幼兒在自然、長期、完整的道德教育培養環境中養成終生受益的道德行為習慣。
二、崇左市江州區直屬第一幼兒園在實施幼兒公民道德教育工作中的方法與經驗。
在設計幼兒公民道德教育時,首先要明確教育對象的特點、習慣、喜好、基本心理狀況;基本教學條件、教育環境及社會影響因素;所要傳授給幼兒的道德意識的內容?!耙哉娼逃秊橹?, 讓幼兒認識到遵從社會主流約定俗成的價值觀念及生活規則,就會得到人們的表揚與欣賞,并要以此樹立正面典型及榜樣,靠榜樣的強烈示范作用來激發幼兒的社會責任心和道德意識?!?nbsp;為此,崇左市江州區直屬第一幼兒園首先對幼兒教師進行關于幼兒公民道德教育的專項培訓,使教師較好地掌握了對幼兒進行公民道德教育所遵循的理論、要求、方法等基礎知識,并請相關教育專家與有豐富教育經驗的優秀教師、帶頭人通過仔細講解、言傳身教,幫助青年教師獲得了正確的幼兒公民道德教育實施能力和技巧。
在幼兒公民道德教育的執行過程中,應注意隨時觀察幼兒的接受反映,及時調整教育策略。一定要注意不同幼兒之間在思維、意識上都是有著不同的差異,所以一定要注意方法、因材施教。教師一定要注意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兒公民道德教育理念與策略方式。教師也要注意收集社會上剛發生的道德或不道德案例,結合幼兒實際情況,可以給予一定的講解或糾錯,使幼兒的道德意識得到不斷提高和強化。
崇左市江州區直屬第一幼兒園始終堅持“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教育教學理念,擺脫陳舊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使用豐富的教學內容與靈活的教育方式,幫助幼兒在不脫離真實生活的成長環境中不斷得到適當的社會信息與前進鼓勵。
幼兒公民道德教育的實施成果應當由教師、家長及社區共同給予評價。應當發動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關注和加強幼兒公民道德教育的實施進展。為此,崇左市江州區直屬第一幼兒園專門建立了與家長溝通制度,通過教師向幼兒家長宣講、提示、講授幼兒功能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與實施方法,使廣大家長樹立起與幼兒園相互配合、共同培養幼兒公民道德水平的濃厚興趣與強烈熱情。不僅受到了廣大家長的一致歡迎和好評,也為幼兒園贏得了積極的社會美譽效應。
三、幼兒公民道德教育的功能總結與分析。
在豐富的幼兒公民道德教育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幼兒公民道德教育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使幼兒習得正確的基本道德意識。如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幫助他人、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愛護環境和小動物、知錯就改、勤奮自勉、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等等。
2、使幼兒在持續性引導與訓練中,養成道德意識與行為的良好習慣。
3、促進家庭和諧、鄰里和諧、社會和諧、環境和諧。
4、幫助幼兒在不斷的思維、語言、行為鍛煉中,獲得心理
及身體素質地更好提升。增強幼兒的思維與表達能力,為進一步文化課學習打下了良好的智力與能力基礎。
崇左市江州區直屬第一幼兒園在實施幼兒公民道德教育計劃后,受到了廣大家長的積極支持與配合,共同引導和見證了孩子在道德行為方面的良好表現與不斷提高,可以說,實施幼兒公民道德教育,使幼兒、家庭、社會及教育機構都獲得了豐厚的積極意義。
四、幼兒公民道德教育的發展趨勢、要點分析與前景展望。
公民道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教育與培養過程,應當提高全社會意識、發動全社會力量、貫穿幼兒成長的終生。幼兒階段只是公民道德教育的起始階段,對幼兒自身、家庭幸福、社會和諧、民族傳承與國家發展都具有極為重大意義。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新科技新傳播手段日益先進、社會道德模范典型人物不斷涌現的今天,對幼兒實施公民道德教育更是提供了嶄新的方式方法與時代要求。所以幼兒公民道德必須與時俱進地不斷接收新形勢下的新信息、新技術、新特點、新形式,才能真正幫助幼兒及其家庭真正理解與習得適應社會發展趨勢要求的道德方面認知能力,從而幫助幼兒從小養成收益終生的良好思維與行為習慣。
崇左市江州區直屬第一幼兒園在實施幼兒公民道德教育的長期工作中,逐步認識到:實施幼兒公民道德教育必須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教師與家長長期不懈的共同努力為依托,按照國家與社會對下一代的基本道德要求,采用靈活使用、因材施教的積極形式,才能正確實現幼兒公民道德教育的預期目標與基本要求。
公民道德是一個民族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與社會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與保障。在國際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社會各方面應當更加注重幼兒公民道德教育對社會、國家未來所蘊含的積極影響。所以幼兒公民道德教育應當立足于社會發展新形勢、教育方法論與技術不斷創新的時代基礎,抓住中國文化建設大潮的良好歷史機遇,進一步推進幼兒公民道德教育的先進理念與成果經驗。為此,崇左市江州區直屬第一幼兒園愿與同行共勉,共同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陳建屏,幼兒道德建設的策略[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