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15:31:54
序論:在您撰寫機電一體化的專業知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中職;機電一體化;現代學徒制
機電一體化專業是一門交叉性、綜合性的學科專業,它高度融合了機械技術、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等基本學科,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且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發展前景更為廣闊,發展潛力非常大。[1]中等職業教育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向企業輸送動手能力強的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而中職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是既有豐富的理論專業知識,又有較高動手實踐能力的維修電工、PLC編程員、單片機編程員等。然而,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離這一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2]
一、中職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現狀
中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目前比較普遍的教學模式是理論授課+理實一體化教學方式,即理論部分采用純理論教學的教學方式,實踐部分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與更早以前那種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坐在下面聽的教學模式相比,目前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也便于教學的開展。但由于中職院校師資力量有限、相關專業設備不夠先進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目前以理實一體化為主的教學模式遇到了發展的瓶頸,亟待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一)理論與實踐脫節以機電一體化專業核心課程《維修電工》為例,該課程的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分開教學,由2位不同的教師分別授課,其中理論部分的授課在普通教室完成,實踐部分的授課在實訓室采取“理實一體化”的方式進行。同樣的課程、同樣的學生,卻由2位教師進行授課,學生要分別去適應不同教師的不同授課風格,對于本就聽課不夠積極的中職學生來講,他們在心理上抗拒這種教師更換給他們帶來的不適應感,導致聽課更加不積極,進而影響了教學的順利開展,使得理論與實踐部分授課學習脫節。(二)實訓設備不夠先進機電一體化專業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對實訓設備的要求也很高,要求實訓設備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否則畢業后的學生會很難適應新設備新要求。然而,中職院校受限于投資力度等原因,很難做到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訓設備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三)教學知識體系比較落后除了硬件方面的實訓設備需要不斷更新以外,軟件方面的教學知識體系也需持續更新。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其一,現行的教學內容比較落后。雖然中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材也在不斷更新,但由于教材編寫、出版等還需一定的周期,使得教材的更新永遠跟不上專業技術的發展;其二,教師的知識體系也比較落后。教師不同于企業一線的員工,不能像他們那樣經常接觸到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這不利于教師將重要的專業知識講透徹,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3](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如今,幾乎所有的中職院校都有校企合作,但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都遠遠不夠[4],合作大多限于雙方領導層的交流訪問以及文件紙面上的合作,而且還存在著“一頭熱”的情況,即校方合作意愿非常強,但是企業方面并不十分情愿或者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校企合作中去,從而使得校企合作難以實現既定目標,最終流于形式。
二、現代學徒制在中職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實踐
現代學徒制可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關于現代學徒制,迄今都沒有統一確定的定義,但在以下方面取得了共識:現代學徒制的本質依然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其基礎是校企合作,其核心是工學結合,其最終目的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質量。我國教育部明確指出:鼓勵職業學校和企業聯合開展先招工、后入學的現代學徒制試點。[5]這充分說明了現代學徒制的時代性和優勢所在。(一)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第一步就是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這是中職院校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根本性指導文件。[6]與以往不同,現代學徒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必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這是前提。校企雙方應就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學習目標、具體實施方案等細節逐一進行討論制定,真正實現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二)課程體系改革課程體系是一門專業的重中之重。所謂體系,指的是課程目標、內容、結構等組成部分的綜合體。[7]目前,絕大多數中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課程體系都是三段式,即:剛入學時學習基礎課程,然后重點學習專業課程,最后是畢業頂崗實習。這樣的課程體系以知識為基礎、遵循由易到難的邏輯,但已經不適應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亟待改革?;诂F代學徒制的中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依然緊緊圍繞校企合作展開。首先,校企合作,根據企業崗位情況劃分專業方向:機電設備操作、機電設備安裝和調試、機電設備維修與售后服務、機電產品的開發與設計等4個大方向;其次,根據各專業方向,有針對性地制定課程標準;第三,課程內容的選擇不應拘泥于正式出版物,應將企業員工內部培訓內容、相關的國家職業資格鑒定標準以及學校選用的教材內容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后,課程的學習情況考核應該多元化,不應僅僅局限于期末考試和平時作業、測驗。(三)建立師徒關系其實學徒制自古就有,在古代被稱之為“師徒”關系。在我國歷史中,學徒制對制造業、紡織業、建筑業等方面的專業技術傳承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8]現代學徒制師徒關系的建立要科學規范得多。中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宜采用“雙導師”制,即學校里的導師+企業里的師傅,其中,學校里的導師一般為學生的班主任,而企業里應優先選擇技術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優秀員工擔任師傅,且每位師傅所帶的徒弟不能超過5名。為了穩定學生的專業思想,新生一入學就要通過雙向選擇確定企業師傅。所謂雙向選擇,不僅僅指的是徒弟有權利選擇師傅、師傅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徒弟,還包括徒弟有一定的權利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學習,而師傅也有權利采用自己的方法教徒弟。師徒關系的確立通過簽訂培養合同來實現,合同一經簽訂即具有一定的效力,師徒雙方均需嚴格遵守。(四)評價考核機制首先是對學生的考核。無論是在學校學習還是在企業實踐,校企雙方均需對學生進行雙重全程追蹤考核。[9]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動態,努力穩定學生的專業思想。其次是對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的考核。與學生一樣,對教師和師傅的考核也需要校企雙方雙重考核,應制定詳細的教學質量監控體制,通過學生評價、自我評價、學校評價、企業評價等多方面共同監督考核,確?,F代學徒制教學質量不斷提升。(五)實施的保障措施第一,政府加強引導。在實施現代學徒制的過程中,政府主要起引導的作用,主要包括政策扶持和資金保障兩大方面。政策扶持方面,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法律政策制度,采用立法的形式,在法律層面明確各方職責,確保企業、行業協會等全力與學校合作,積極實質地參與到現代學徒制的建設中去;資金保障方面,應通過撥款、稅費減免等方式鼓勵校企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針對學生,政府應通過減免學費、設立獎學金等途徑激勵。第二,行業積極參與。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行業協會在現代學徒制的開展實施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主要作用是與學校、企業合作制定中職機電一體化專業的職業崗位要求、共謀職業發展方向、協助職業資格考試認定等。第三,全社會的大力支持。要營造支持現代學徒制的社會氛圍,使現代學徒制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認可,尤其是得到學生家長和學生本人的認可,這樣有利于現代學徒制獲得最佳的實施效果。
三、結語
關鍵詞:中職生;考核體系;教育改革
一、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構建
廣大中職生將來要面對的是一個廣闊的社會市場,要做好中職生的實踐性教學,使將來中職生在步入社會的時候能夠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明白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和需求。根據市場對專業的需要來進行我們的中職生教育,開設合適的實踐性教學方案、教學模式、教學項目等,并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和改進問題,引導學生的學習,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等。通過我們的探索與研究,對有關中職機電一體化實踐性教學的開
展,在中職生實踐教學中,首先要注意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構建。
1.分層教學體系
為了迎合市場對人才的需要和完成我們的教學目標,我們要對我們中職機電專業的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對于他們的知識掌握情況和能力等,應該進行透徹的分析,并通過這些分析,發現中職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然后把解決方案落實到我們的實踐性教學中,確保我們教學目標的實現。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分層教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在進行分層次教學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基礎訓練又要注重專業性的訓練。例如,基本功訓練需要增加中職機電一體化學生對于機電一體化的感性認識和基本理論認識等。在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還要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注重現實操作技術水平,培養學生對機電一體化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后面的專業化知識學習和專業培訓奠定基礎。在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應該面向市場,以發展自己的職業為目的,掌握良好的職業技能。
2.逐漸深入的學習體系
在中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要逐漸引導學生不斷深入學習技能,從最開始學生對機電一體化技能的簡單接觸到掌握這些技能,然后慢慢地練習操作之后變成在會的基礎上懂這些技能知識的原理等,最后是將這些原理和技能融會貫通,精
益求精,并逐漸形成自己的技能套路,甚至是改革和發展職業技能。在中職機電一體化實踐教學的課程安排上,要先安排實踐課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然后再安排理論學習,這樣學生在進行理論學習的時候就可以更加形象和生動,可以邊回想實際操作的過程邊理解理論的原理。例如車工操作的學習課程就可以這樣安排:先讓車工去車間實地實習,讓他們對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內容和技能有初步的感知和了解,并且初步形成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然后安排他們進行理論和專業基礎課學習,使他們將整個機電一體化專業知識融會貫通。體現了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主導的實踐教學思想。這種教學理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中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
3.實習考核體系
學生實習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一個有效檢驗過程,可以很好地考量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掌握。建立完善的實習考核體系可以檢驗中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踐性教學質量,強化我們的技能教育成果。例如,對學生技能實踐中各種小項目的考核、技能鑒定等。
二、改進和改善教學方法
1.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完善教學目標
在進行中職生的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在實踐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為學生的學習保駕護航,要根據中職教育的相關思想和目標,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完善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和市場的需要相統一,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制訂,增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知識,讓學生自己的所學與以后的就業相結合。
2.運用各種途徑輔助教學
中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踐教學不僅僅是一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也不可能僅僅依靠課本和理論知識。因此,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合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比如,多媒體教室、車間、實訓室等,讓我們的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擁有專業的生產線實踐能力,讓學生的學習不只停留在書本理論知識上面,還應讓學生完成從實踐到理論然后再到實踐的整套學習過程。各種教學資源的綜合利用需要我們的老師做好教學規劃,以促進實踐教學的開展。
3.老師要做好示范工作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由于很多實踐技能都是很專業的,所以,老師在實踐過程中要做好引導和講解,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帶動學生的學習,通過自己的行為引導,輔助于教學講解,就一定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老師用行為來引導學生的教學實踐,是中職教育的新嘗試和有利方式。通過老師的行為引導,督促學生通過互相之間的合作完成實踐操作,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加強學生間的探討交流,讓學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促使學生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三、加強管理和監督
實踐教學的質量保證離不開強有力的監督機制和科學的管理機制,科學有效的管理活動和強有力的監督往往能使實踐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實踐教學時,制訂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計劃,完善我們的管理、加強實踐教學質量監督和考核機制等??茖W合理的管理機制包括對教學班子師資力量的管理,對車間、實訓中心的管理,對學生的管理等。有效的監督機制包括專業顧問委員會和用人單位的評定和監督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對實踐教學的目的、內容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表述,然學生明白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考核和監督過程中才能做得更好、更優秀,真正做到把自己的學習和就業接軌,對自己負責,促進中職教育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我們的中職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想要走得更好、更遠,就必須從我們的實際教育情況出發,面向社會,同市場相結合,確定好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向,以培養我國機電一體化專業型人才為目的,深化中職教育改革,使我們的中職機電一體化教育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的專業化人才,促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邵菲.對中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2).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作者簡介:金美琴(1969-),女,江蘇南通人,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系機電一體化教研室主任,講師,工程師。(江蘇 南通 226007)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5-0060-02
高等職業院校以服務社會為宗旨,以嶄新的辦學理念和鮮明的職業特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支生力軍。[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電一體化已從原來以機械制造為主的領域拓展到目前的汽車、化工、輕工、儀表、通信、電力、建筑、冶金等廣泛領域。機械和電子兩大學科的內容本身已經十分廣泛,本科院校學生掌握機電一體化知識已經很難,讓一個高職學生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既掌握“機”又掌握“電”是不現實的。[2]高等職業院校開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應明確專業培養目標,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既要防止出現教學內容過多、過雜、過深、專業技能不突出的現象,[3]又要防止不恰當地降低理論課的學習要求,培養出的學生缺乏遷移能力和應變能力,將來無法勝任工作,影響升職和發展。
一、合理定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應適應市場需求,瞄準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的走向,以就業為導向,制訂“突出職業技能培養,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寬基礎、強技能、高素質”的人才培養規格的總體要求。以“夠用、實用、適用、先進”為原則,既重視培養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注重實現零距離上崗就業,同時也關注培養學生畢業后的轉崗能力、職業遷移能力、競爭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當前南通的工業化水平正處在中期向后期過渡的階段,企業技術升級加快,集中表現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制造業的技術含量持續增加。[4]通過人才市場調查發現,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生就業單位不僅是機電一體化產品的制造企業,更多的是使用機電一體化設備的廣泛的行業領域。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主要從事的崗位為:機電一體化設備操作、安裝調試、維護維修、升級改造和技術管理等。其中機電一體化設備操作崗位對從業人員的知識、技能要求相對較低,往往以技校生、中職生為主,也是高職生的初次就業崗位;機電一體化設備安裝調試崗位、維護維修崗位屬于綜合技能型工作崗位,一般對學歷有一定要求,從事該工作的人員基本為高職生和本科生;機電一體化設備升級改造和技術管理崗位則不僅有學歷要求,還有工作經驗的要求。這類崗位的任職資格一般需要大專以上的知識素養,并經過操作崗位、安裝調試、維護維修崗位鍛煉過的高技能型人才。
多年來的專業調研表明:計算機、網絡等高新技術已滲透到傳統的機電行業,控制方法和手段也悄悄發生著變化,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機電—體化與機械電氣化在功能上的本質差別。我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以技能培養為主線,將機電行業中普遍使用的可編程控制器(PLC)技術作為職業技術課程的核心,構建“以電為主,以控制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突出計算機技術和先進的智能控制技術在機電產品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在掌握“夠用、適用”的機、電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重點掌握機電一體化“融合”技術,從而克服原來的機電一體化專業“機”不如機制專業、“電”不如自動化專業的尷尬局面,并且做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拓展性,培養學生既要具有實踐動手能力,更要具備隨產業升級的崗位遷移能力。
二、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按照“企業調研—職業能力分析—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學習領域—學習情境”的步驟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1.進行專業調研,明確職業工作崗位
深入南通及長三角地區各行業中涉及機電產品、自動化設備與生產線的制造、使用的企業調研,由企業專家提供有關本專業的工作崗位及實際工作任務。全面打造機電設備運行維護、機電產品檢測、裝配、調試能力以及故障診斷及維修技能等專業核心能力,使其符合培養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的需求。
2.整合典型工作任務,歸納行動領域
對企業調研所獲取崗位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明確就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及做好這些任務必須具備的能力。機電一體化專業人員的典型工作能力概括為:熟知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構造和信息流程,會定期進行檢查、拆裝和、保養;對設備常見故障有判斷力、預見性,了解適當的處理、防范措施;會根據工藝要求調整傳感器和執行機構等器件的安裝位置和運行參數;能看懂和調試PLC控制程序、設置變頻器參數等等。
3.基于實踐能力培養,構建學習領域
以上的工作能力都要求學生具備讀圖、識圖能力和常見工具儀器儀表的使用能力,根據認知及職業成長規律,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習慣及相關教育方法論對行動領域進行整合,圍繞學習目標確定教學內容,本著注重基礎、強化共性的原則,整合知識點。確定了五門專業核心課程:機械零件加工與拆裝、傳感器安裝與信號處理、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技術、交流伺服與變頻器技術和自動生成線的安裝調試及維護。
4.由淺入深排序,設計學習情境
根據職業特征分解學習領域,以項目、任務、案例、設備、現象、產品等為載體,進行學習情境設計。工作項目的選擇由易到難,將學習內容按由簡單到復雜、由局部整體系統、由單一技能到綜合技能的順序,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進程,將知識的學習和企業實際工作過程有機結合,通過實際案例的分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提升,實現教師的傳授由多到少、學生自主學習程度由低到高遞進。
5.加強校企合作,深化課程改革
廣泛聽取行業企業意見,與企業技術專家一起共同研究課程描述、學習情境劃分、學習項目(任務)的劃分、推薦考核方式等內容,經教學實踐不斷地修改完善,最終建立成熟的課程標準。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的課程開發六步法進行課程教學設計和項目化教材編寫。教材內容與課程結合緊密,以實際工作任務和新方法、新內容、新規范、新標準等作為編寫內容,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對接國家職業標準、符合職業崗位要求。
三、建設“教、學、做”一體化的校內外實訓基地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訓是促使學生掌握職業技能的關鍵環節,為培養學生真正的職業技能,要有真實的或類似真實的機電一體化實訓設備,只有職業化的設備才可能培養出職業化的人。[5]學校要增加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硬件投入,購置符合行業現狀、技術先進的機電一體化實訓設備,建立“教、學、做”一體化教室,采取類似真實工作情景的實訓教學模式,制訂符合真實工作要求的嚴格的考核辦法。
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內涵建設,創建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和氛圍,以企業員工的標準要求學生。在項目中讓學生分別擔任操作員、檢驗員、工藝員、技術員等不同的角色,經歷制訂計劃、設計工藝、準備材料、生產運行、質量控制、產品交付等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在項目評分中,讓學生體會到將來的工作要求,促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以職業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實踐應用能力與團結協作能力。
將課程教學盡量安排在實訓室、生產現場進行,“理實一體”,將元件、儀器帶進課堂,對著實物講原理,按照實景講流程,老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實踐、邊學習,在“教、學、做”一體化的現場教學環境下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動手能力。例如:電子技術這門課項目化改革后,將學生按個人興趣分組,分別組裝收音機、門鈴、小音箱、萬用表等常見常用的電子產品,從元器件的選擇、焊接、安裝、調試到最后能正常使用,學生完成任務時很有成就感,極大地激發了其學習熱情和主動參與能力,提高了其實踐技能。
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
“打鐵先要自身硬”,提高教師專業素養與能力是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保障。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師要有較完善的專業知識結構、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6]并且對機電一體化工作崗位的要求、行業標準和規范要非常熟悉,能把理論教學與企業生產實際結合起來,能正確地指導學生實訓實習,并積極參與到教學改革中,能結合機電專業知識進行項目教學和案例教學等。
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建設“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數量足夠”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專業教師通過到國內外研修先進的職教理論和到企業學習、鍛煉,參與企業橫向課題,解決企業的技術難題,從而拓寬視野、掌握行業動態和先進機電一體化技術;從企業聘請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從事實踐教學工作。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任務導向、項目驅動的實訓項目、課程、教材,發揮企業技師、工程師豐富的工作和管理經驗優勢,從而打造出一支專兼結合、技術過硬的優秀教學團隊。
五、結束語
總之,新形勢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應從服務地方經濟、實現學生職業發展的需求出發制訂明確的培養目標,并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的全面推廣以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探索和總結,購置適應行業發展趨勢的先進教學儀器設備,不斷完善實驗實訓條件,同時培養和提升師資隊伍素質,從而提高實訓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陳為,范駿.以就業為導向的機電一體化專業設置與專業建設研究——以江蘇城市職業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為例[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2]王懷奧,徐智躍.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的探討[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
[3]劉煥平.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3).
[4]管德明,汪鋒.南通產業結構調整與高職教育發展互動的研究[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0,(1).
論文關鍵詞:就業方向 社會需求 實訓教學 手段
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主動、靈活地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環節,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根本所在,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等電子技術在制造業的廣泛應用,推動了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進步和機電一體化產品的不斷開發,如今,機電一體化產業以其特有的技術帶動性、融合性和廣泛適用性,逐漸成為高新技術產業中的主導產業,成為新世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此影響下,各高職院校紛紛開設機電一體化專業,以滿足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但目前該專業的課程設置是專業定位模糊,“雙師型”教師隊伍力量薄弱;教學實驗、實訓條件落后,實踐訓練水平有待提高;適應新技術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有待構建:體現當代工業發展水平的專業教材有待突破。鑒于此,機電一體化專業建設與課程體系的再構建,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科領域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性科學,是由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微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機械工程和電力電子技術互相滲透而成的一門新興學科,是在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應用技術,支撐“機電一體化”這門學科的有:1)機械學,2)控制論,3)電子學,4)計算機科學。
二、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現有課程設置不能很好的突出高職以技能為本位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觀,理論課比重過大,實習、試驗、實訓環節不完善。
(2)現有課程設置沒有充分圍繞學生的就業方向和社會需求來設置,不能跟周圍大環境的具體需求密切結合,沒有很好的突出高職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觀。
(3)現在所采用的機電一體化專業教材很多沒有充分體現出現代機電行業的發展水平,內容陳舊、落后,且各門課程之間相互獨立,相關知識未能有機地滲透和融合在一起,也未能充分考慮與中職教材的很好銜接。
(4)有些課程的設置出現了嚴重的前后脫節以及學時安排不合理的情況。
(5)教學實驗、實習、實訓條件落后,實踐訓練水平有待提高。
(6)教學方法、手段不靈活,不能根據課程的性質靈活選用。
(7)缺乏一些反映機電一體化先進技術課程。
三、課程設置的改革思路:
課程設置改革的思路、方向、主線:社會需求——就業——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模式一教學評價——結果(畢業生)——符合社會需求,根據這一思路進行課程設置時,應遵循下述原則:
1)應確立高職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是一種能直接上崗的技術型人才,因此,在課程設置時要把握文化基礎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知識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要充分考慮與地方經濟緊密結合。
2)課程設置應從學生就業方面考慮,并結合本地區企業的需求。因為地區、行業的發展水平不一,企業之間所擁有的裝備和所應用的技術在技術含量和應用水平上就會有一定的差異,因此這也就決定著因服務面向目標的不同從而使各高職高專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在課程內容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3)由于機電一體化專業是由多個學科復合的專業,因而專業技術課程內容必須是一種綜合結構。在設置專業課程時應以畢業生應具備的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重組課程內容,沖破原有課程(甚至學科)體系,刪除陳舊的與專業培養目標相距過遠的課程內容,增添新知識,圍繞學生的就業方向,設置4——5門核心課程,一方面在理論教學的學時安排上加以強調,另一方面要與實驗、實訓相配合,使學生通過核心課程的設置,更進一步了解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從而形成具有行業特色的高職高專綜合課程。
4)在考慮課程設置時要遵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八屆大會上通過的《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的建議》:該建議指出“為就業做準備的職業技術教育,應當為卓有成效地、愉快滿意地工作打下基礎。為此,應當做到:(1)使受教育者獲得在某一領域內從事幾種工作所需要的廣泛知識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選擇職業時不致受到本人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可以從一個活動領域轉向另一個活動領域;(2)為受教育者從事的第一個工作提供充分的專業上的準備.并提出有效的在職培訓;(3)使個人具備在其職業生涯各階段都可以繼續學習所需要的能力、知識和態度?!庇纱丝梢?,培養適應廣泛就業需要的復合型、綜合型“通才”是世界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
5)要考慮到課程的設置一方面要與學生的就業相結合,另一方面也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課程設置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該專業的主干平臺課程學完后,可以結合自己的就業方向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核心課程。
6)采用項目化教學,結合周邊企業的需求,針對企業所需的人才,對學生進行相關課程的重點介紹,并進行相應的實習、實驗、實訓,使教學和企業的需要緊密結合,為企業培養所需的人才,同時也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
關鍵詞: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
機電一體化技術涉及的知識面寬廣,是集機械、電子、信息和管理等諸多學科于一體的新興交叉學科,因此機電一體化專業是一個很寬泛的專業,也可以說是一個大的專業平臺。隨著機電一體化產品市場占有份額的迅速增大,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重要性已日益為人們所認識,企業對機電一體化人才的需求量也一直呈上升趨勢。從工科類高職院校近些年的招生情況來看,報考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人數居高不下。從歷年的畢業生就業統計情況來看,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
本文作者在廣泛開展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準確定位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擬定出“一條主線、二崗融通、三方融合、四階段培養”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并進行探索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體現了特色和創新。
一、機電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內涵
機電一體化專業實現“一條主線、二崗融通、三方融合、四階段培養”的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也就是:以有效職業學習為主線,學員、學徒兩崗融通,政、校、企三方融合,基礎學習、生產實習、專業提升和頂崗實習四階段培養模式。
1.“二崗融通、四階段培養”。我們將整個教學活動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基礎學習階段、生產實習階段、專業提升階段和頂崗實習階段。學生進校后先進行1年半的基礎知識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然后在合作企業進行為期半年的生產實習;再回到“校中廠”或一體化教室進行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提升;最后在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半年。
學生在學校是學員,在企業是學徒,兩崗融通、工學交替。
2.以有效職業學習為主線。我們所有的教育教學改革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奠定可持續發展潛能,實現有效職業學習。具體體現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力求達到以下要求,分別是基于行動導向的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整體化的學習和自我管理式的學習。
要實現上述目標,就要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系統化地完成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務,獲得專業知識和工作過程知識,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經驗。專業課程的內容必須是來源于具體工作實際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綜合性學習任務。
基于上述要求,我們開展了基于工作過程的、整體化的職業資格研究。在對企業實踐專家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分析整理出一系列崗位工作任務,繼而召開了企業實踐專家研討會,借鑒他們豐富的職業經歷,尋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務。在此基礎上,我們兼顧工作過程分析、職業資格分析和職業生涯發展,進行教學設計,確定課程體系的基本內容。
我們將機電一體化專業主干課程的課程模式確定為項目課程或者學習領域課程,教學內容均來自企業實際工作中的一個個典型工作任務。
(1)基于行動導向的學習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行動導向教學強調“思維”和“行動”的統一,這里的行動不僅僅指日常生活中的行動,而是指為達到學習目標而進行的有意識的行為。每一個完整行動過程的起點都是理智的常識性行動,終點都是行動目標與行動成果的比較。
“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意味著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獨立學習起咨詢和輔導作用。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一定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于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區別對待。
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專業課程大多采用項目課程或者學習領域課程作為課程模式。在專業學習初期,學生的專業基礎和自學能力尚不具備,我們就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進行教學過渡,把“學生圍繞學習目標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作為此階段課程教學的一個培養目標。我們采取案例導向、項目訓練的模式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實施。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以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案例教學。通過巡回輔導、校正答案、反饋交流實現重難點的突破,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然后給出工程項目,引導學生進行項目訓練。
在學習后期,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均有提高,此時我們就放手讓學生圍繞已明確了的學習目標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不給予直接幫助,只是為學生獨立學習起咨詢和輔導作用,幫助學生獨立獲得必需的知識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實現專業知識能力、工作過程能力以及學習方法能力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2)整體化的學習和自我管理式的學習。職業教育的整體化學習過程包括:專業知識學習、解決問題的學習、社會合作和交流式學習、情感倫理學習等。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各課程目標都提出了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社會與交流目標以及情感態度目標。課程內容的選取都是來自工控實際的典型工作任務,并且是以完成整體化工作任務的工作過程為導向、著眼于職業能力和生涯發展進行提煉和轉化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心的綜合發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奠定在崗遷移的潛在能力。
我們把“實現學生自我管理式的學習”作為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教學的最高目標。學生以現實生活和工作情境為基礎,根據自己的需要設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資源和方法,確定學習進度、時間和地點,并評價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我們相信,只要學生具備了“自我管理式的學習”能力,就拿到了終身學習的金鑰匙,打開了通向成功的大門。
在專業提升階段,我們采取以學生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實訓項目的方式,即小組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式的學習。小組學習的內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組長負責安排和分配學習任務,合作完成項目實訓,并進行工作成果總結。
3.政府、學校和企業三方融合。兩崗融通、工學交替,校中廠和廠中校的建立以及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改革需要政府、學校和企業的三方融合。
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安排在不同地方,即:基礎學習校兩室(教室、實驗室)、生產實習廠中校、專業提升校中廠,畢業實習企業崗。真正實現了校企深度融合,聯合培養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
我們和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宜昌森德科技有限公司將數控加工車間建在我們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成為我院的校中廠;國營紅光港口機械廠的裝配車間是我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的裝配實習車間,是建設在企業里的廠中校。
學校和企業的利益點不同,要實現很好的校企合作,需要政策支持和扶持,學校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改革以及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也需要政府的經費投入和政策支持。師資隊伍的建設尤其是雙師素質的教學團隊建設更加需要政府的經費投入和企業生產的實踐支持。
二、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效果
我院機電一體化專業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從2006級學生開始實施運行,到現在已運行了四屆,效果很好。從已畢業的情況來看,學生不但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熟練,而且綜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因為有過廠中校、校中廠的實習和提升經歷,學生熟悉企業工作流程,具備工作過程知識,知道如何工作,因而跨出校門就能上崗,受到用人單位好評。學生一次性上崗就業率達93%以上。早期的畢業生在企業里表現出很強的消化吸收新知識和接受新任務的能力,他們之中已有人開始向生產管理或者設備調試、維護維修崗位遷移。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機電一體化專業;一體化課程體系
吉教職成字[2014]5號、7號文件關于印發《開展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落實了吉林省中高職教育銜接工作。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作為首批試點院校進行了中高職銜接,在機電一體化技術等專業進行了中高職銜接的實踐與探索。根據吉林省中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銜接的現狀,成立中高職銜接機電一體化專業建設委員會,多元參與課程體系的開發,建設了一體化的課程銜接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一、機電一體化專業一體化課程銜接體系設計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中高職院校大多各自辦學,各自為政,是兩個相互獨立的體系。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求中高職教育是一個聯系o密的有機整體。目前吉林省的機電一體化專業中高職銜接普遍存在課程體系自成一體,中高職教育中的課程和技能重復甚至倒掛,中高職銜接內涵缺失,沒有合理的銜接點等問題。實現中高職有效銜接的關鍵是課程體系的一體化建設。
二、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銜接體系的結構框架
(一)理清典型工作任務
根據吉林區域產業鏈,通過充分調研理清典型工作任務,明確人才培養的培養目標。目前吉林省機電一體化專業主要以機電制造產業鏈不同的職業崗位,制定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中職教育階段,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主要從事機電產品安裝與調試;而高職階段,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應該是中職階段學生能力的橫向和縱向延伸,專業知識更深,技術能力更強。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機電一體化領域的一般技能,還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遷移能力。高職階段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職業崗位面向,見表1。
(二)確定中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培養規格
中高職銜接中的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在培養規格上雖然有不同的定位,但應該是一個有機整體,高職教育是中職教育縱向與橫向共同發展的結果。
中職培養規格:掌握機電一體化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能夠識讀一般裝配圖和電氣安裝圖;能夠正確執行各種工藝及調整操作,具有從事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及維護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終身學習能力。
高職培養規格:面向機電一體化設備制造與使用企業的相關崗位,熟悉相關的國家或行業標準,掌握一般中小型機電產品的設計和調試;具有從事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運行、維護、檢修、生產組織與技術管理等工作所需的綜合職業能力,具有與不同層次人員的溝通交流能力。
中職教育在培養規格上注重經驗層面的單一技能和專業通用基本能力的培養,高職教育在培養規格上注重策略層面的復雜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
(三)中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一體化課程結構框架設計
目前,我國的中職教育培養目標定位為一線技能人才,培養的是一般的經驗技能;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定位為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是高端的策略技能。經驗是策略的基礎,策略是經驗的升華。因此,要貫通機電一體化專業的中高職銜接,必須進行一體化課程體系的設計。
機電一體化專業中高職銜接的一體化課程體系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能力的螺旋式上升為主線,構建適應中高職培養規格的模塊式課程。課程體系框架結構可分為基本素質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及專業拓展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四個模塊。
三、機電一體化專業一體化的課程銜接體系
根據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學習領域課程,根據機電產品制造與使用企業相關崗位所要求的職業能力確定學習領域的內容,并確定體現完整學習內容的學習情境。
(一)一體化的課程銜接體系開發原則
成立機電一體化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開發組,邀請中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帶頭人和教師專家、行業企業的專家等多元參與,共同進行課程體系的開發。根據中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各自的培養目標,結合實際情況,對原有的課程進行優化和整合,開發新課程等。最終確定各自所屬課程,為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的課程劃分明確的界限,避免課程的重復。同時制定統一的課程標準,明晰課程目標,促進課程的縱向深化和橫向拓展,實現中高職的有效銜接。
(二)一體化的課程銜接體系建設
對于素質課程,中職階段著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素質和基本的職業素養,高職階段著重培養良好的綜合素養。對于專業核心課程,中職階段以實踐為核心,以機電設備的操作和運維能力培養為主線,高職階段以理實一體為核心,以專業的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線。對于專業拓展課程,中職階段強化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素質提升,高職階段強化學生職業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課程模塊之間彼此獨立又相互聯系,層層遞進。
四、結束語
中高職教育的有效銜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國家政策、地方經濟發展等多個方面。一體化的課程銜接體系建設只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機電一體化專業由于其專業特點,在銜接過程中對課程的要求更高。為了保證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的順利實施,必須執行統一的課程標準,實行學分制或彈性學年制管理,執行切實可行的評價標準。目前,這種銜接在教學實施中的策略和優化路徑還在積極探索中,它將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鄧桂萍,宋S.電子類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一體化設計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3(14):31-33.
[2]張楊.機電一體化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建設的研究與探索[[J].價值工程,2014( 24) : 279-280.
【關鍵詞】高職;項目化;實訓教材;研究
0 前言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學環節要求以工學交替、產學結合與項目導向為標準,以培養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以培養掌握機電一體化技術理論與知識的實用技能型、職業技能人才為培養目標。實訓課程教學正是學生掌握職業技能的關鍵環節,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技能應用的主要環節,而實訓教材是保證實訓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技能水平與職業素質。而目前我國高職實訓教材建設明顯滯后于高職教育的發展,實訓教材重理論輕實踐,不能充分體現出行業的發展水平,且各學科相互獨立,不注重知識的銜接與融合。因此,以專業發展與執業需求為前提,根據學院的實訓設備與環境,按照人才培養目標及職業技能鑒定的雙重要求,結合學院多年來積累的的教學經驗和成果,開發與職業教育相適應的高職技能型項目化實訓教材十分迫切。
1 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訓教材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實訓教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1 實訓教材層次不高,內容簡單,且結構不合理
現有的實訓教材以強調理論課程中的知識點或單項技能為主,沒有把知識與實際工作中的技能很好的融合,實踐教學體系沒有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沒有真正意義上納入生產過程教學。職業院校實訓教學應為培養學生具有較高專業技能而建設,但現有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實訓教材有的采用中職實訓教材或設備說明書,或課任老師自編實訓指導書,近幾年雖有開發一些“項目化教材”,但其內容大多是本科教材經過刪減編制而成,沒有實質性的針對高職培養目標去編制,在結構上及層次上都無法滿足高職教學目標的要求。有些實訓教材與理論教材重復現象嚴重,知識滯后,達不到機電一體化專業發展的需求。
1.2 專業各門課程銜接與融合不合理
現有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用教材,各類課程沒有很好的整合與協調,知識點重復現象嚴重,比如公差與配合知識點,在機械制圖、測量技術、機械設計基礎等課程中都有大幅度講解,造成知識的重復。同時各門課程獨立開發,實訓教材只針對單門課程,沒有兼顧其他課程,沒有把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實訓體系合理的銜接與融合,使得實訓教學不能滿足崗位職業要求。
1.3 實訓教材地域特色不明顯
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出口為地方產業,不同的地域因自然、人文資源及地理位置的不同專業發展也不盡相同,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規劃有著較大的差異,高校的教學,尤其是實訓教學環節應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而現有的實訓教材無法滿足這種要求。
1.4 實訓教材針對性不強
教育部要求專業課程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實踐教學應在教學計劃中占有較大比例,而現有高職實訓
教材并沒有和理論教材放在同等地位,實訓內容不能滿足機電一體化崗位群的需求,教材體系結構框架相對固定,教材開發沒有與相關技能鑒定相銜接。
2 高職實訓教材改革的措施
針對實訓教材目前存在的問題,結合我院實際情況,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為例,我們對實訓教材的編寫做了如下改革措施。
2.1 采用項目化導向―任務驅動模式
高職實訓應注重工學結合,實訓教材中項目與任務的編制應以綜合應用知識與技能來分析和處理工作崗位實際問題。以項目化導向―任務驅動模式教學,即將整個實訓環節分為若干個項目,每一個項目再分解為具體的任務來實現,每一個任務都將理論知識與崗位工作相結合,完成預定的目標。通過每一個任務的完成,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所需技能。項目化實訓教材在開發過程中,應深入相關企業進行調研,分析實際工作崗位對知識結構和素質能力的需要,按崗位需要設計實訓內容,實訓內容應具有先進性、實踐性及綜合性等特點。同時,應關注機電一體化專業相關新技術,將行業相關新技術、新工藝融入到實訓教材內容中,在內容上進行創新,對知識與技能合理設計,保證整體效果,以開拓實訓教材視野。
2.2 專業相關各門課程應合理整合,建立完善的實訓課程體系
高職項目化實訓教材的建設不僅要遵循一般教材的建設規律,同時應立足自身的特點。項目化實訓教材開發過程中應根據專業教學總體目標整合相關學科內容,突出重點內容,處理好各門課程之間的銜接,保證各門課程相互搭接,互相補充,循序漸進,確保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同步和諧提高。這就要求專業科任教師要緊密協作,同時在開發過程中,應與行業專家進行溝通,逐步建立吳女士的實訓課程體系。
2.3 以技能為主,凸顯區域高職教學特色
高職項目化實訓教材應緊扣培養目標,充分體現高職教學特色,以技能為主要培養目標,專業相關理論知識為技能教學服務。實訓內容雖然與理論知識有緊密的聯系,但其需具有獨立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教材的編寫應與校內外實訓條件相協調,實訓內容要與實訓設備及環境相一致,不僅要考慮教師指導方便,同時要便于實際操作。實訓環節既要相對獨立,又需與本專業其他課程互為體系。同時高職院校要加強與區域相關企事業單位的聯系與交流,在教材編寫內容上反應區域經濟發展規劃,與區域相關經濟技術發展相協調。
2.4 教材開發應與相關技能鑒定銜接
目前,多數用人單位以畢業生是否獲得專業技能鑒定證書來衡量其是否具備相應的工作技能,促使高職實訓教材應以職業性為標準,其內容應反映職業崗位所需的知識與技能,以技能知識為主,理論性內容為輔,要能夠體現出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實訓環節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應與相關職業技能鑒定證書相銜接。實訓教程的開發要把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技能鑒定的要求結合起來,著眼于培養學生的素質與職業技能。
3 結語
高職院校的發展取決于所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訓教學環節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實訓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整體職業技能的提高至關重要。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實訓教材作為高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主要載體,教材的質量水平和內容形式關系到專業培養方案是否能夠落實,是否能夠與先進的制造技術與教育理念相協調。項目化實訓教材把相關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整合成完整的實際應用體系,學生在完成實訓任務的同時,不斷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近幾年對項目化實訓教材的改革與建設研究,我院機電一體化專業已編寫并應用兩門項目化實訓教材,經過兩年的實踐,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課堂操作性反應,項目化實訓教材在提高實訓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創業精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項目化實訓教材需不斷改革與創新以適應社會對高職學生日新月異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利斌,駱永紀.高等職業教育實訓教材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思路[J].職業技術教育,2007(20).
[2]周謹.高職教育實訓教材現狀與教材開發芻議[J].高職論叢,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