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09:43:01
序論:在您撰寫公共藝術展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藝術展覽策劃;藝術展覽機制和運營模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5-0121-03
黨的十七大把建設“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標志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為黨和國家發展的大局工作, 成為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當前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內涵包括體現國家意識形態,代表城市文化形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利,為市民提供基本文化服務的設施、機構、運行機制、活動項目、政策保障等集成的系統[1]。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根本目的,不僅在于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還在于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更好地實現文化惠民。西方國家歷來對社會文化發展高度重視,對公共文化服務給予特殊的鼓勵、扶持和優惠政策。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公共教育、公共文化作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重點,既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權利,又強化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施美術館、博物館公眾藝術教育職能的主要形式――藝術展覽,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對于城市文化形象的樹立,民族、國際的藝術文化和思想的熏陶,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著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一、藝術展覽的公共藝術教育職能
(一)公共藝術教育職能的實施
在我國,博物館、美術館具有收藏、研究、展覽和教育等多元社會職能。隨著近年來社會整體對于文化藝術學習的渴望,博物館在公共藝術教育方面的職能表現得日益突出。美術館、博物館已經從“藝術家和藏品”為中心轉移到以“公眾”為中心上來。發揮其公共藝術教育職能,是歷史和現實賦與美術館的神圣使命。藝術展覽是美術館、博物館為公眾服務的基本載體,也是把專業的學術研究成果轉化成大眾普及文化的重要途徑。它是現代城市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是藝術公共性的一個重要的實現方式和重要方面。作為公眾認識和了解藝術與文化的一種有效途徑,藝術展覽搭建起藝術作品和觀眾交流的平臺,保障和實現每個公民的藝術文化權利,實施了公共藝術教育的職能。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中堅力量,公共性已經成為美術館、博物館的主要特征之一,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德國學者尤根?哈貝馬斯對“公共領域”/“公共性”的理解,即公眾們自由交流和開放性對話的過程,是一種表達意見的空間[2]。藝術展覽公共性的內涵是:藝術展覽應以廣闊的公共空間為基點,以民主為原則,面向廣大的公眾展示以批判性藝術語言創作的藝術作品,通過藝術家與公眾間自由平等的藝術交流,達成人類個體間對公眾使用、關切或觸及切身利益關系的事物及價值觀念或生命意義的一種共識[3]。這一內涵要求藝術展覽在主題、空間、內容、服務這些方面來實現當代藝術展覽的公共藝術教育職能。首先,在當代藝術展覽中,主題的設計從始至終貫穿于展覽的全過程,是整個活動的靈魂部分。主題的確立上要選擇觀眾最關注的社會、文化問題,打通藝術創作與藝術接受之間存在的障礙。其次,精心設計展覽空間,使其既符合觀眾的視覺和心理,又富有文化藝術意境,讓觀眾自然而然融入其間;同時,除了美術館、博物館、展覽館等為代表的官方主要展覽場所以外,要開拓更廣闊的公共空間作為展覽地點,如私營畫廊、民間美術館和藝術區等非專門展覽場所,露天公共廣場、大型商業場所、電視報刊、網絡虛擬空間等,以及各類非公共場所,如私人住宅、企事業單位的倉庫、車間等,以達到吸引盡可能多的觀眾觀展的目的。此外,展覽作品在內容和表達方式上也要體現出公共性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公眾積極欣賞藝術作品,從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再次,運用各種展覽技術手段為公眾提供更多的展覽服務是藝術展覽實施公共藝術教育職能中重要的一環,如舉辦講座,導覽服務,教育互動,出版展覽文獻、進行展后調查記錄等活動,讓更多的人可以接觸、理解、交流與藝術相關的經驗與知識。
從公共性角度來講,藝術展覽在當代中國的現狀主要表現為:越來越多的公眾逐漸重視自身應該享有的文化和藝術權力,對藝術展覽產生了巨大的需求;主流藝術的各種大型展覽和國外相比在數量上可以稱得上是展覽大國,但并非質量上的展覽強國。展覽多由官方舉辦,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展覽實際的效果與投入不相匹配,變成藝術界內部的學術活動,導致“曲高和寡”的情形。觀眾基本上是同行,普通的民眾很少,能夠體現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為觀眾傳頌的藝術展覽不多;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涌現出了許多獨立或兼職策展人參與展覽策劃,這是對傳統策劃方式進行的新的嘗試。但由于經濟、政治、藝術家等客觀原因,面臨一些特殊的挑戰和問題,這些都會影響到藝術展覽的公共性。具體體現為:展覽策劃和展期時間短;選題的主動性、預見性、公眾性不夠;作品選擇不精;學術準備不夠;資金不足;推廣乏力等。因此,在當代社會的公共領域中,為了充分實現當代藝術展覽的公共藝術教育職能,塑造觀眾的思想情操,親近藝術,培養大眾的審美意識和健康人格,必須讓藝術和文化走出象牙塔,走進公眾的日常生活,并與觀眾形成一種開放、互動、交流的關系。當前,藝術展覽正在朝著大眾化與普及性的方向展開實踐。
(二)藝術教育的補充
美國藝術教育學者艾斯納(E. W. Eisner)認為,藝術學習應該包含三個層面,即創作、評論與文化。[4]藝術展覽在文化藝術的傳播中和傳統學校藝術教育、書籍相比,具有普及性、長期性和針對性的特點,優勢無可比擬。中國傳統的學校美術教育比較側重于對藝術技巧的掌握,而在藝術學習的另外兩個方面―批評與文化卻重視不夠。我們需要充分發揮藝術教育與各類學科相輔相成的作用,通過藝術展覽中其豐富的藝術品原作資源,對觀眾視覺閱讀進行熏陶,和觀眾進行互動,讓大眾參與其中,從而提高了受眾之于不同類型藝術與文化的感受力與理解力。
眾所周知,藝術的本質就是通過感性的思維來培養出人們的獨創精神。藝術的一個重要作用和功能就是激勵創新,公眾能從藝術家的想象、探索和表現中感受到創新的價值,對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啟發。為何自近代以來,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西方社會一直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這和國家、民族和社會長期受到過高品質的藝術教育和熏陶是分不開的。經過美術館、博物館的洗禮,開拓了民眾的文化藝術視野,質疑、思考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提倡,使得國家、民族和社會保持持續的創造力與影響力。而這一切可以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展覽來實現。
(三)推動構建和諧社會
和諧社會的構建與藝術展覽的發展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藝術展覽的目的,是提升人們的知識修養和滿足精神需求。藝術展覽的公共藝術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標應該著眼于終身教育,培育主動教育,建構互動教育,以引導、培育人們的和諧的思想觀念,提升社會審美水平和文化認知,建構社會精神文明。通過藝術展覽的傳播來建設和諧文化,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為和諧社會培育必需的社會環境,來豐富、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引導人們樹立和諧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5]。
二、影響藝術展覽策劃活動的因素
公眾藝術教育與觀眾拓展成為影響藝術展覽策劃的重要因素。美術館、博物館是面向社會的,全體社會大眾就是藝術展覽的公共藝術教育對象。由于社會物質財富日益富足,藝術已經成為人們向往的精神樂土。目前,藝術展覽的策劃正處在發展期,整個社會公眾對其公共藝術教育職能的重要性意識不夠。因此,藝術展覽應該以公眾為核心進行策劃活動,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的需求,提供一個盡可能完善的觀展環境,吸引觀眾的參與和注意力,激發公眾的興趣,最大限度地實現藝術展覽的公眾教育職能。現代的展覽策劃活動,需要把“公眾”作為核心元素,明確展覽主題,以展品、公眾(參觀者)、展覽的形式、公眾接受信息的便利、展品與觀眾的溝通與交流、展覽成本這些展覽關鍵元素為基本切入點,從而展開創新性的工作。
我們知道,大眾的層次是非常豐富的,藝術展覽無法以一概全地設計教育活動,而應該考慮不同的觀眾背景,設計多元化的教育形式。觀眾是誰?他們能學到什么?通過調查研究,掌握信息,了解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群眾對文化藝術的需求,亦即將觀眾分類進行各種形式的展覽,在感情上吸引公眾,引導觀眾進行學習,從而對公眾實行藝術教育。比如大學生群體、中學生群體、少年兒童群體以及社區群體,還包括農民工及農民工子弟等等。
當前,對于藝術展覽的公共藝術教育職能在思想認識和實施的方式方法上,與國外的差距較小,但對于理論方面的研究比較薄弱;歐美在設計藝術教育的展覽主題和形式上有很多具有創意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在教育中,根據不同的需求設計展覽,注重特色[6]。
三、藝術展覽的體制與運營模式之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一)建立關注和公眾互動、注重藝術策劃、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展覽體制
中國傳統的藝術展覽體制中缺少策劃,更多的只是組織。各種大型主流藝術展覽,即所謂的“官方展覽”,由國家文化機關和美協系統主持。主要是國家撥款,指定場地,主持部門負責策劃、組織并選擇評審委員。展覽大多體現國家的意志,并確保展覽在國家意識形態上的主導性。博物館的主要功能就是研究、保管、陳列館藏藝術品,很少策劃主題性展覽。而美術館雖設置了展覽部、研究部、保管部等,但也缺乏展覽策劃的能力和熱情,多靠出租場地,承接外來的展覽維持,以致經營不善。
此外,許多獨立或兼職策展人涌現,這是近年來中國藝術展覽體制中的一種新動態,促進展覽更加傾向國際化、多樣化。國際上展覽運作方式是一般由批評家作策展人,策展人提出學術目標,確定學術主題,再根據學術主題選擇藝術家。策展人的學術后盾是博物館,經濟后盾有基金會和社會贊助。但在中國,這種展覽運作方式還處在自發的“民間”階段,尚未被官方所接納,相關的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獨立策展人制度為中國藝術展覽體制(尤其是展覽策劃組織機制)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方法,并對國有和私營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中心等藝術機構的體制革新產生重要的影響[7]。
把精力和重心放在展品本身,會出現藝術常常被歸入高雅文化的范疇,觀眾中沒興趣或看不懂的情形,致使一般公眾產生疏離感,未能實現藝術展覽的公共性使命。另一方面,輕視藝術展覽的拓展和推廣,觀眾數量少且多數是同行,一些展覽的開幕就是閉幕,展廳門可羅雀。展覽成了個別策展人的,成了藝術家和策展人的自娛自樂?,F今,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集中區、畫家村觀看展覽,策展人應該順應時代的變化,關注與觀眾的互動交流。因此,我們要立足現狀,在組織構成上,由官方和政府主管,在政府的文化政策的支持下,發揮市場經濟作用,調動策展人的積極性,建立產生此機制的政策法規,逐漸形成文化藝術基金的積累、管理和發放機制,形成中國特色的中國藝術展覽機制,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行有益的探索。
(二)創新展覽運營模式
展覽的運營包括對經費預運算、尋求贊助、學術梳理、收藏規劃、作品保障、展覽設計、布展技術、宣傳教育推廣、衍生品的構想、展覽安全等方面?,F今,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投入逐步加大,合理利用好展覽業務經費成為關鍵的研究課題;人民群眾對藝術文化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加。這些發展變化要求將西方藝術展覽模式中現念融入展覽運營,突出中國特色,樹立自己的品牌,創新展覽運營模式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趨勢。
在展覽運營管理上,應該吸收社會資源,積極尋求與企業機構合作。藝術展覽的籌辦需要高額的展覽運作資金,這是很現實的問題。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成果,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在規模、能效上如何提供更有質量的藝術展覽以滿足公眾的文化藝術需求?過去只談學術不談運營,把藏品展示和學術研究作為重中之重。最終會導致藝術展覽孤芳自賞,脫離了與社會的互動,也讓學術研究失去生命力。藝術、資本、學術不是敵人,三者的綜合是一種多元化的呈現。一個展覽的運作,其實是彌合藝術創作和大眾接受之間隔閡的過程。只有創造與社會密切聯系的展覽整體經營管理新理念,以獨特的展覽內容與形式作為展示模式和服務方式,才能讓越來越多的社會各階層民眾親近體現美的藝術展覽[8]。
在展覽運營中,展覽宣傳、呈現與導覽、教育活動的開展以及衍生品的開發等,直接反映其公眾服務意識和展覽策劃的運作水準,是藝術展覽社會功能擴大的具體體現。如可以利用網絡、校園推廣、志愿者工作、展覽和鄰近地區等多個渠道對展覽進行廣泛而充分的宣傳;展覽呈現包括展廳布局、設計、布展細節等要協調,印刷品、語音設備、電子觸摸屏和專門人員導覽等導覽方式要清晰明確;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術講座、社區服務、文化體驗活動;藝術展覽衍生品如出版物、文物旅游紀念品、展覽特制紀念品等的開發出售服務,增添經費來源。
綜上所述,藝術展覽作為實現公共藝術教育職能的基本載體,責無旁貸地肩負起實現文化產品公共性價值的重任。對公眾來說,藝術展覽不僅是對藝術學習的補充,而且可以通過藝術品的欣賞培養獨創精神。因此,展覽策劃應該以公眾為核心進行,根據大眾的豐富層次設計多元化的展覽形式;建立關注和公眾互動、注重藝術策劃、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展覽體制,創新藝術展覽運營模式。充分發揮藝術展覽在公眾社會文化生活中的影響力,從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朱鴻召.論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理論基礎[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2〕尤根?哈貝馬斯[Juergen Habermas](德),曹衛東,等.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M].學林出版社,1999.
〔3〕張頡.關于當代藝術展覽公共性的思考[J].藝海,2006(10).
〔4〕劉豐榮.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之研究[M].臺北:水牛,1991.
〔5〕丁宗江.從美術館展覽看和諧社會的構建[C].北京:北京博物館學會,2007.
〔6〕米雅,范迪安.公共文化教育將繼續成為美術館工作的重點―范迪安專訪[J].美術觀察,2011(1).
籃球運動;移動配合;進攻戰術
移動戰術打法讓運動員在場上連續不斷地進行傳切、掩護、策應、突破、換位,在移動中進行二、三人的各種熟練基礎配合,創造最佳的得分機會。
1.“移動配合”進攻戰術的基本理念
“移動配合”進攻戰術是有原則的“動”。由于它靈活性大,又不固定、不呆板,所以不易被防守所預測而遭破壞;它不像其它一些自由打法那樣不便控制,所以能靈活機動地對付各種防守的變化:使用該戰術打法的隊伍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技術配合能力,它是機動配合進攻戰術的核心。“移動配合”進攻戰術是有策略的“變”。由于“移動配合”進攻戰術在其戰術配合方法上的多變,所以具有籃球進攻戰術的超前性、先進性,同時雙有能攻破各類防守戰術的兼容性。它對參與“移動配合”進攻戰術行動的人員,掌握各種進攻戰術基礎配合的質量更高,基礎更牢,配合更默契。
2.“移動配合”進攻戰術的結構特點
任何一個球隊在實施“移動配合”進攻戰術之前,必須根據本隊的戰術需要和技戰術實力,考慮以下幾個戰術結構問題:
設計符合本隊戰術打法的基本戰術陣形,便于戰術的發動與實施,讓參與戰術行動的人盡快進入戰術角色;根據本隊內、外線攻擊力量的具體情況來設定本隊進攻戰術的活動范圍,若內線攻擊力量強,則拉開活動范圍,便于內線發揮;若外線攻擊力量強,則壓縮國防區,創造外線投籃得分的機會;將搶籃板球列入計劃,做到攻守平衡;設計戰術路線,其目的是把全隊分散的攻擊力量組織起來,使運動員在比賽中思想統一,行支協調,攻擊目標明確且表現出有組織的集體行動力量。
3.“移動配合”進攻戰術的配合形式
“移動配合’進攻戰術的基本配合形式實際上就是“中鋒與后衛”、“中鋒與前鋒”、“前鋒與前鋒”、“中鋒與中鋒”、“前鋒與后衛”、“后衛與后衛”之間若干的兩三人的“掩護、策應、傳切、突分、換位”等。由于“移動配合”進攻戰術富有連續性、機動性、應變性、靈活性,能打破戰術分位的固定化,從原則上消除鋒衛的界線。然而在實際比賽中,打破鋒、衛的位置界限只能是相對的和不固定的,以此表現出需要參與進攻戰術行動的員們在技術應用上更全面些、在攻擊位置上更靈活些、排斥那種笨拙的、死打籃下的、一招一式的進攻戰術打法。
4.“移動配合”進攻戰術的移動原則
它反映也整個進攻戰術體系的共同移動規律,如有違反就會造成進攻過程中的混亂。移動,場上無論有球或無球者為每次共同移動規律,如有違反就會造成進攻過程中的混亂。多傳球、少動球,運球一般在“移動進攻”戰術中處于調整位置;對內線采用壓入式傳球,壓縮防守圈,在此基礎上制造外線投籃機會:要處理好移動中集中與分散、投與搶的關系,保持攻守平衡。
根據球隊實際水平和隊員的特長來確定。
戰術的發動方向。戰術發動時,發動人移動方向的選擇越廣泛,戰術的結構就越精密,戰術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就越大:戰術行動要求隊員移動。教練員應按戰術配合設計各位置(前、中、后)的活動范圍,使各位置的移動方向、跑動的先后秩序以及移動路線等都能按明確的原則和要求進行,做到進攻連續、靈活、有序;戰術行動要求隊員要有特點的應急應變能力。當移動路線和配合受到破壞時,隊員之間要有一種默契、不失時機的互補;對基本配合的選擇要根據隊員的具體情況選擇幾種最適宜發揮一隊人員素質和技術優勢特點的二、三人基礎配合,將其作為組成本隊移動進攻戰術打法的基礎。
5.“移動配合”進攻戰術的訓練
“移動配合”進攻戰術的訓練要求。進攻行動的隊員不但要掌握和熟悉本位置的移動技術和配合變化,還必須了解和熟悉其它位置的移動技術和配合變化。
進攻行動的隊員要有全面、扎實的基本技術,以適應實施“移動配合“進攻戰術行動需要。進攻行動的隊員要具備豐富的戰術意識,掌握好隊員間的配合時間、節奏、層次,以提高戰術配合的質量?!耙苿优浜稀边M攻戰術訓練的基本方法。“移動配合”進攻戰術,訓練應采用“綜合一分解一綜合”的方法,并采用遞增參與訓練人數的步驟。
綜合的目的:讓隊員了解戰術結構的全貌,明確各位置的戰術任務和技術要求。分解的目的:將戰術需要移動技術和戰術結構中主要的局部配合分解出來精講多練,使隊員逐步完善技術和意識,達到默契配合的程度。
具體可用定位和輪的方法,采取分練和合練兩種組織形式。分練時作定位訓練,熟悉本位置的移動技術和移動路線;合練時作輪位訓練,相互熟悉其它位置的移動技術和移動路線。再次綜合的目的:按照具體的移動原則協調各局部配合之間的聯系,跑活戰術路線。具體方法:第一,逐步遞增參與配合的訓練人數;第二,合成局部配合為整體戰術的訓練;第三,戰術的發動方向可由開始較固定到不固定,方向由少到多,逐步提高難度。
移動進攻法是運動員遵循有目的、有配合的人球連續移動與轉移,靈活運用各種基礎配合的進攻戰術。在運用時,一般是依據隊員的特長及某種戰術基礎配合為主串聯,同時運用各種技術與戰術配合,并在不斷移動中保持場上進攻陣勢的位置平衡和攻守平衡。移動進攻法的出現,使世界籃球運動的進攻戰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是目前籃球運動戰術發展的一個趨勢,也使進攻戰術結構有了新的發展,它引領當今籃球進攻戰術的新潮流,是國際上高水平運動隊較為突出的進攻風格。
一、移動進攻法的戰術特點
1. 在移動中創造攻擊。
人動、球動、多傳少運是獲得攻擊的重要條件。有目的傳球并穿插、切入和移動位置來組織戰術配合。在發動戰術配合中,5名隊員同時動起來,根據進攻陣勢的要求,協調移動,不停地將球準確地傳入隊員手中,直到投籃為止。在進攻中每個運動員都應該清楚地了解,隊員的每一次行動,不管是有球或是無球,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在進攻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一些機動進攻機會,這時運動員必須果斷地運用個人技術進行攻擊。如果進攻不能實現,就應馬上調整自己的行動與全隊連續進攻保持一致。
2. 進攻的連續性強。
任何戰術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連續性,移動進攻法就具有此優點,5名隊員落好位或未落好位均可進攻,隊員在場中保持機動性,連續不斷地移動,在運動中進行熟練的配合,創造出最佳投籃時機。如果進攻不成則可在此位置上繼續跑動和快速轉移籃球的攻向,再次組織進攻,從而避免了過去機械而僵化的落位步驟,使進攻無球隊員回到原來的進攻位置,可在新的位置上馬上發動進攻,使配合不間斷地進行,而這種連續不斷往往給移動隊員創造出具有威脅的投籃機會。
3. 戰術靈活多變,打破位置上的限制。
移動進攻法雖然在開始進攻前要求每個隊員應站位正確,但在進攻過程中后衛和前鋒是要互換位置的,中鋒可拉出遠投,隊員可到內線進攻,因為他們的任務、打法基本相同,從而使打法靈活,進攻點多而廣,始終保持五個攻擊點,五條進攻路線。在移動的過程中進攻隊員從一側到另一側,由內到外,由外插向內,從強側到弱側,由弱側到強側的各種攻擊性移動,使進攻隊員在任何位置上都能起到作用,從而給防守者造成被動和增加防守難度。
4. 保持場上攻守平衡。
移動進攻法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保持攻守平衡,這是戰術的攻守規律。隊員除了在進攻上迫使防守不停地變換位置,從中獲得行動的主動權外,當由攻轉守時仍能保持防守二線的先退守,一線進行阻截,使攻守平衡不會出現戰術的重攻輕守偏向。攻與防的對立統一是促進移動進攻法的形成?;@球運動的比賽是一個制約和反制約的競爭過程,然而,移動進攻法在攻與守相互制約兩個方面都能兼顧。
5. 不同類型的球隊均可采用。
快速靈活的個人行動,多動少停,動中攻擊是移動打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隊內無高大隊員也能成功,因為移動進攻的效率并不光全依賴隊員身高優勢,而是依仗全隊積極的移動配合。完成這種進攻有時寧可放棄身材的高度,也要保持隊員在場上的頻繁移動和密切配合。我國籃球運動的“以小打大”、“以快制大”,以小、快、靈、準而見長的特點就是移動打法的體現。為此,不同類型的球隊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出多種切實可行的移動進攻戰術的打法。
二、移動進攻戰術的教學和訓練應注意的問題
1. 移動進攻戰術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從訓練初期就運用這種先進的思想戰術才能對訓練者技術風格和戰術打法的形成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2. 在確定具體的移動原則時,必須從本隊所掌握的固定戰術配合與實際水平出發,先確定一些移動原則,然后再逐步擴大展開。
3. “移動進攻”戰術是一種全新的戰術體系。學習和練習這類戰術,首先要理解和研究它的本質,根據本隊的實際情況來確定一套自己的打法,防止照葫蘆畫瓢,照搬照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黑龍江省公路管理條例》相關規定,經木蘭縣農村公路管理站(甲方)與 (乙方)共同協商,達成如下協議,雙方遵守:
一、經現場勘察,甲方同意乙方申請在 公路 米處公路 側占用公路用地、建筑控制區埋設光纜總面積為 平方米。
二、乙方在此范圍內埋設光纜、架設的標桿,由建設方自行使用,自行維護管理。如遇國家需要撤出或公路拓寬改造需拆除,由乙方自行拆除一切損失公路部門將不承擔賠償。
三、乙方必須按照甲方審批的里程樁號、位置、占用面積進行施工,如乙方擅自更改位置擴大大占用面積,甲方有權停止其施工。
四、依據黑政發[2002]52號文件規定,乙方向甲方交納年占用費用 元。
1現代展覽展示藝術概述
1.1現代展覽展示藝術定義
它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間和環境之中,把展品通過直接、客觀等方式呈現在廣大觀眾眼前。展示藝術要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完美地展示,被觀眾所接納和贊美。不同的展示藝術需要用不同的模式呈現出來,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通過一定的工程模式才能使展示藝術呈現出美的效果,才能具有非常強的感召力,才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2工程模式的主要要素
在展示藝術模式中,所包含的要素有很多種,比如,柱、墻、頂、架、柜、臺等都是其最基礎的要素,通過充分運用這些要素會使工程模式更加的完美,所呈現的展示藝術會更加的多樣化,給人們的感官會帶來更大的沖擊力。
1.3現代展覽展示藝術特征
現代展覽展示藝術具有非常強的藝術性,和很多的科學結合在一起,既呈現出多樣性,也具有綜合特征,既有人文特征,也具有商業特征。展示藝術包含了現代和古典元素,融入了很多的特色,古香古色,又具有現代氣息。
2現代展覽展示藝術工程模式存在的問題
當今,社會主義市場飛一般的發展,但是精神需要跟不上經濟發展速度,二者出現脫軌現象,比如,現代展覽展示藝術中的傳統文化和時尚互相碰撞、金錢主義等,這都對現代展覽展示藝術帶來了重大影響?,F代展覽展示藝術傳遞的信息更加多樣化。
2.1缺乏認識
現代展覽展示藝術對經濟效益盲目追從,一味地強調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功效。這就使得情感非常缺乏,和消費者沒有形成良好溝通,消費者對所傳遞的信息接受過程中就會非常被動。消費者為了消費而消費,如果能夠用更好的模式,讓大眾融入到展覽展示藝術中,這樣就會提高展示效果。
2.2缺失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的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缺失人性的關懷。有的展覽展示在設計上沒有真正做到人性化,這對于普通人士來說,對殘疾人的關心就非常少,在設計上考慮不全面,沒有考慮到多面性,根本沒有考慮到殘疾人的特性,比如老年人一般視力不好,這樣就應該把文字視覺進行改造,還有的年輕人對網絡非常推崇,在視覺上應該考慮視覺沖擊。展覽展示藝術對消費者沒有形成足夠的吸引力,這就使得人為關懷成為一句空話。第二,現代展覽展示藝術缺乏傳統的經典思想,沒有對這一思想進行傳遞和繼承,只對其他的藝術風格和形式進行模仿,沒有一定的創新,只是一味地進行復制。在設計上一味地追求與眾不同,一味地標新立異,完全拋棄了經典文化,雖然在效果上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看后卻覺得非常空洞,沒有文化底蘊,讓人覺得非常倒胃口。在當今的市場經濟中,要利用人文主義的優勢,做到二者的結合,相互補充。
3現代展覽展示藝術模式
3.1展覽會
展覽會是現代展覽展示藝術的一種重要模式。它有自身的特征,和博物館有著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雖然不少的博覽會和展銷會都會盡自己所能,不斷呈現出不一樣的特色,這其中還包括時間性和季節性,并且,在展覽中,其內容、時間、形式、規模等都可以進行伸縮。當今,展覽會已經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它帶動了經濟發展,豐富了娛樂,它們所展示的內容和風格有自身的特征,帶動了世界經濟、文化的融合,實現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
3.2博覽會
博覽會和展覽會二者并沒有明顯的界限,在日常中也會混雜在一起使用。但是,博覽會也有著自身的特征。博覽會在內容上更加的豐富多彩,常常是以與眾不同的展品為主要物品,現代展示和科學技術緊密聯系在一起,用科技推動展覽展示發展。
3.3商業模式
這種模式對于大家來說非常熟悉,它包括各種商場、超市、商店等,它的主要目的是陳列在人流比較密集的地區,通過設計相應的環境,把貨物擺放在里面,給人一種非常舒適的環境,以便銷售或者購買。
4現代展覽展示藝術模式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發展,現代展覽展示藝術模式也煥發出勃勃生機,促進了其不斷發展,使形式更加的多樣化。
4.1充分與科技融合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科技已經成為推動現代展覽展示發展的重要力量,為其注入了新的力量和活力,使其更加快速發展。在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中,不僅需要繼承傳統的設計理念,也要融入現代的設計理念,要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的力量,把傳統和現代有機結合,不但具有古典美感,而且還具有現代氣息,使展覽展示既生動又富有內容。
4.2運用網絡優勢
網絡的發展速度最快,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網絡在聲音、色彩、動態等方面都具有很大優勢,對傳統的藝術也是一種沖擊,為傳統藝術注入了新的元素,增添了藝術的魅力。因此,在展覽展示藝術模式中要充分融入網絡,要與網絡結合,可以使藝術更加的多樣化,使藝術更加的生動,讓藝術躍然紙上,非常生動。網絡帶給藝術新的生命,讓藝術更加靈動,翩翩起舞。
4.3人文和環保
關鍵詞:中國藍染織物;藝術工藝;文化發展
一、中國早期的藍染織物
藍染織品指植物藍染的青藍大布和藍色。從材料上說,藍染是一種“植物染”中國人很早就掌握了藍染的技術,但是從感性的認知階段到理性的、科學認知時期,經歷時間卻頗長。中國人就掌握了藍染技術,幾千年的藍染經驗不斷額積累,不斷的實踐,技術成就不斷的創新,藝術作品也越來越多。這個歷程之所以漫長,其原因是藍染工藝技藝的傳承的方式有關。作為職業的藍染手工作坊招收學徒,皆以本家工坊技藝為唯一口手傳授的內容。又因為小農小農經濟呈現分散經營,全國各地的藍染手工藝人,都處于分散的經營狀態。對經驗的積累和改進是極為不利的,大大推遲了藍染手工藝時期的到來。
在中國早期藍染業在國民生計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染藍作為一般平民社會的主要服色的需要,在明代中葉之后,因交通和市場的日益擴大和發展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是此后中國社會經濟的主義支柱產業。種植藍草、提取藍靛、整染布匹,在農耕經濟時代有著重要的社會經濟意義。藍是平民可用之色。早在元代開始種植棉花,平民社會的服裝面料也開始從以往的絲、麻向棉、麻的轉變。中國平民歷來生活簡樸,一般作為內衣都不加以染色,以棉、麻本色的白為主,只是外衣才有染色的必要。明代的棉布染藍又有一個專門的名稱“青藍大布”在成化、弘治年之前,“青藍大布”是國家賦稅實物形式。朝廷需要大量的青藍大布其用途一是賞賜用物。二是軍服用途系統計當時每年用于軍服和邊疆貿易的青南大布都有萬匹以上。這就是促進民間的藍染業擴大了生產。才能有更多的青藍大布在市場流通滿足朝廷經費,民間生活之需。青藍大布顯然已經成為國家重要資源。明代以來紡織技術在江南普及。蘇州等地區產生了大量的白胚布入市中。賣給布行牙這是藍染織業的初級市場,布行、牙行在初級市場收購的白坯布須染色和整平。在接受到訂單后進行第二次加工使之成為青藍大布并成為盈利的商品。明末清初棉布貿易中心已到蘇州,但明代藍靛主要產地為福建。蘇州地區藍染業在康熙年達到鼎盛。
二、藍染技術內別與開拓
藍染技術除了青藍大布從染織藝術來說主要是傳統的四纈 ,四纈主要是傳統“四纈”,夾纈、絞纈(扎染),蠟纈(蠟染),灰纈(藍印花布),纈,本職讓花的植物并不限定是藍印的花。元朝以來棉花廣泛種植棉布普及取代取代原來的絲,麻作為負主要的服裝床上用品的材料。棉布的吸水率大大的高于絲,麻,彩色的印刷時紅,黃等顏色成本居高不下,相比較,藍靛,黑色的成本就很低。其中藍色又有豐豐富的藍色系列的色階E用刻版鏤印。等工藝手段就產生出黑白之間的豐富色彩對比,產生特殊的意義藝術情韻。
1. 蠟染技藝
蠟染技藝在今天的漢族生活區中是有一種職業而存在的,和普通人的生活已經沒有多大關系了。蠟藝技術的廣泛地存在在人們的生活中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不是一種職業技能,而是以生活的技能性質傳輸女性的所有的形態,目前就只存在西南少數民族,的群組里,如苗族布依族土家族苗族等。他們都普遍視藍蠟染為本族群眾生活的一部分其中苗族的分支眾多,分布范圍廣而最具特色。
制作蠟染多選用白胚布、漂白布、麻、娟等天然纖維布料。近幾年發展到在真皮革、絲絨等較厚的材料上制作蠟染,也別有風味。在蠟染工藝中,織物的大致工序為起稿、畫蠟、染色、顯色、脫蠟、整燙等幾個步驟。在這幾個工序中畫蠟是較繁瑣和多樣的,方法也是繁多的如縫扎蠟染法、指版印蠟法、脫蠟著色法、沸水泡蠟法、蠟液滴畫法、潑蠟法等等。
2. 扎染工藝
扎染又稱絞纈,民間稱撮花,它是利用線繩工具對織物進行各種不同的縫扎,夾等防色的方法借助染料對織物的滲透性來達到一種特殊的花紋效果。其中最大的特點是每個作品都有其獨立性,完全重樣的作品基本上不可能出現,并且色彩過度自然、柔和、豐富,具有機印和手繪所達不到的自然效果而被受人們青瞇。扎染的材料和工具較為簡單,包括各種布料和細線繩縫衣針等基本上是日常生活用品用具這也是因此古老手藝能夠傳承下來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所用的工具大至有染盆、加熱器、軟質材料、電熨斗等一些輔助的工具,大號毛筆或是飯勺。現代扎染分布,除廣西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作為一種特殊的傳統工藝而存在。在我國內地已有廣泛的發展并在染色技術材料也是多樣化的,取得了較好的成就。他也作為染織服裝專業的一門必修的課程,目前這種古老的技術的新的發展為現代人和社會服務。
關鍵詞:決勝時刻;進攻戰術;最后一攻
比賽的決勝時刻是指比賽結束前5分鐘如果場上兩支球隊的分差不超過5分,那么一直到比賽結束的這段時間,在決勝時刻中結束比賽的方式多種多樣,在比賽的關鍵時刻球隊的進攻選擇往往決定了比賽的勝負,在什么時候用什么樣的方式來終結比賽的最后一攻可謂是一門學問。
1比賽最后一攻前場界外球進攻戰術的價值與意義
擲前場邊線界外球往往是能夠直接轉換得分,速度最快,最有效的其中一種進攻方式。前場界外球產生的情況主要包含以下幾種:①犯規:對方球員在前場侵人犯規(犯規是對非投籃動作,且全隊犯規未滿四次);對方球員在前場違體犯規;對方隊員在前場技術犯規;②違例對方球員在前場發生違例(3秒、5秒、8秒、走步);③常規:對方球員在前場使球出界(搶斷、爭搶籃板球等導致球出界);擁有球權進入前場叫暫停和比賽最后兩分鐘擁有球權時使用暫停。
在籃球比賽中,決勝時刻最后一攻分差落后一分、兩分、三分的情況比比皆是,教練員在最后一攻中選擇要三分球還是兩分球往往決定著比賽的勝負?;@球運動作為一項多人配合的運動更多需要的是五個人之間的配合,不單單是體能與技術的比拼,更是一場智慧的較量,尤其是在決勝時刻,利用好界外球進攻戰術往往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2比賽最后一投前場端線界外球戰術解析
2.1比賽最后一投前場端線界外球兩分球戰術解析
戰術使用時機:最后一攻分差落后1分的情況。
落位:1號位發求,2號和5號位落牛角位,3號和4號位平行落于限制區兩側靠近籃下的限制區線上,呈典型的BOX(箱型)落位的陣型。
跑位:戰術發動后上線的兩人(2號位和5號位)向下移動壓縮防守人,同時形成電梯門的形式讓底線的3號位通過的弧頂獲得空位接球的機會,形成假的電梯門。2號位和5號位帶動防守人是三號位形成空位,此時為了補防3號位,防守人的注意力分散,2號位向下再給4號位一個掩護,此時所有的防守人都被帶到強側,無人防守籃下的4號位,最終讓4號位獲得籃下投籃機會。
有球一側為強側,無球一側為弱側。很多戰術通過強側的移動吸引防守人的注意力,使弱側成為真正的攻擊電腦,戰術的精髓即是強側移動弱攘動。
2.2比賽最后一投前場端線界外球三分球戰術解析
戰術使用時機:最后一攻分差落后2分的情況
落位:場上四人呈三角落位,3號位于底線發球,2號、4號、5號位落于靠近強側的限制區線上,1號位落在弱側弱側肘區稍靠下的位置。
跑位:如圖2所示,1號位借助5號位的掩護切向強側底角三分線外接球投籃,若是1號位未獲得投籃機會,則運球向弧頂移動,2號位借助四號位的掩護卷切到強側底角三分線外準備接球投籃,發完球的3號位借助五號位的掩護上提至弧頂準備接球投籃,掩護完的5號位順勢下沉到弱側底角的三分線外準備接球投籃(如圖3)。
本戰術共有四個機會,首選是1號位,其次是2號位,3號位、5號位,要求執行戰術的每個人都要具備三分投籃能力,其中除了1號位以外3號位發球人是最具威脅性,最容易被忽視的進攻球員,因此具備投籃能力的3號位是一個不錯的進攻選擇,在1號位沒有投籃機會的同時,首選3號位進攻。
3比賽最后一投前場邊線界外球戰術解析
3.1比賽最后一投前場邊線界外球兩分球戰術解析
2006年目總決賽小牛迎戰熱火的經典對抗,韋德憑借一己之力絕殺小牛的情形還歷歷在目,比賽進入決勝時刻小牛以93∶91的比分領先熱火兩分,雙方在暫停后回到場上,熱火獲得擲邊線界外球的機會,之后使用了一個兩分突破進攻戰術拉平比分:
戰術使用時機:最后一攻,比分相差1分或2分的情況
落位:如圖4所示,場上四人均站在罰球線上成堆積落位
跑位:1號位佩頓擲邊線界外球,2號位韋德借助4隊友的掩護上提至三分線弧頂接球,擲球入界的1后移動至同側底角三分線附近,5號位大鯊魚奧尼爾移動至低位策應,4號位移動至45度角位置(圖4),具備三分投籃能力的3號位沃克迅速移動至弧頂為韋德作掩護,兩人進行擋拆配合。韋德借助掩護向右側運球,沃克拆開移動至三分弧頂吸引防守,最后韋德突破拋投打板命中(圖5)。
本戰術的關鍵在于隊友為進攻拉開了空間,很好地利用了核心球員韋德的突破能力。突破要有足夠的空間才能發揮最大威力,本戰術的設計充分為球隊核心球員拉開了空間,其次,在決勝的攻守回合中,裁判員的執裁往往非常慎重,在常規時間內有可能會被判罰的身體接觸,在決勝的回合中往往被忽略,所以在設計戰術時,如果球隊中的核心球員沒有絕對的突破優勢,就避免使用突破進攻。
3.2比賽最后一投前場邊線界外球三分球戰術
2017年NBA總決賽已落下帷幕,勇士隊最終以4∶1成功復仇騎士,再度奪得總冠軍?;匚哆@五場廝殺,頗為驚艷得是G3的關鍵時刻,在比賽僅剩45.3秒時杜蘭特一記三分反超比分,讓此前一直保持領先優勢的騎士隊在最后1分鐘內陷入麻煩。隨后騎士隊投籃不中,被迫使用犯規戰術,勇士隊輕松罰進罰球,并將比分優勢擴大到三分,時間僅剩12.9秒。騎士為扳平比分,主教練泰倫?盧設計了一個邊線界外球戰術。(圖4)
戰術使用時機:最后一攻分差相差3分的情況
落位:場上四人呈一個三角落位,1(凱里.歐文).3(勒布朗.詹姆斯).5(特里斯坦.湯普森)號位分別落在弱側肘區,罰球線中間和強側肘區稍靠下的位置,2號位(JR史密斯)落在弧頂,由4號位(凱文.樂福)發球。
跑位:2為拉開防守空間向弱側底角移動;5借助3的掩護去給1設置掩護,4可傳給利用5的掩護向球移動,并準備接球投籃的1,或傳球給掩護完移動至底角準備接球投籃的3。
根據外國數據分析研究,臨近比賽結束并落后三分時,選擇三分投籃會比選擇兩分投籃有著更高的勝率,很明顯會落后三分的T士選擇三分投籃。歐文、坦普森和詹姆斯三人之間的掩護配合,實則為STS(screen the screener:為掩護者掩護)。大家都知道防掩護時,很考驗兩個防守人之間的溝通,三人之間的無球掩護,加大了防守難度,更容易產生錯位防守。一方面,為5掩護后的詹姆斯在強側底角獲得較大空間,另一方面,歐文借助5掩護后上提接球,是另一機會,猶記去年總決賽,歐文就是在這個位置,無視庫里的防守投進一致命三分,令對手有所畏懼。樂福作為發球者的原因很簡單,傳球能力較強,具有身高優勢,能較好的觀察場上情況。騎士不乏投手,詹姆斯、歐文、科沃爾和樂福都具備三分投籃能力,在兩個機會都被封堵的情況下,防守方容易疏忽發球者,發球后進場接回傳球,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4結論
決勝時刻最后一攻的戰術可謂數不勝數,戰術不是固定不變的,戰術的使用可以依據場上的情況進行調整,我們往往忽略了戰術變化的多樣性,一種落位可以有多種打法,多種落位也可以是一種打法,因此掌握戰術的同時,增強隨機應變的能力才是贏球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孔祥武,李依軍.大學生男子籃球比賽中前場界外球的運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3):205-206.
[2]金嘉鵬.籃球前場擲界外球固定戰術配合方法的研究[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4,(06):123-125.
[3]萬季愉.籃球界外球固定進攻配合[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1):61-65.
[4]郝許凌,李潤技,郝福旺.擲邊線界外球的配合技巧[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1994,(01):23-25+18.
[5]吳金元.淺談端線界外球戰術[J].懷化師專學報,1996,(06):190-192.
[6]熊柯.2015―2016賽季NBA季后賽金州勇士隊前場界外球進攻戰術特征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