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2 03:02:17
序論:在您撰寫價值鏈會計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1985年管理大師波特在其書《競爭優勢》中率先提出價值鏈的概念,之后又有相關學者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并最終得出:所有的企業都應該將自身的價值鏈投放到整體的價值體系中去進行自我審視,以便對自身內部價值鏈的相似程度進行研究和分析,最終才能制定出科學的核型競爭力戰略決策。由此,價值鏈體系越來越被重視,對其的研究也從未停止,現在國際社會普遍總結出了:橫向價值鏈、縱向價值鏈以及企業內部價值鏈三個部分的內容。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推進以及人們的知識結構不斷完善,價值鏈思想在成本管理和企業競爭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在進一步的研究過程中,比較有影響的有:Partridge提出的增強企業競爭優勢的方法并由Cooper實際運用到企業的成本管理中去、Hwang則對中小企業的競爭環境進行研究;而在我國價值鏈研究領域雖也有一定的突破,但是從整體上來看,距離歐美發達國家仍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二、橫向價值鏈研究
針對于橫向價值鏈的研究,我們的主要基點放在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上,以企業如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資金配置來進行綜合的決策和分析,以助于企業形成長期的競爭優勢。在企業實際的運轉過程中,實物期權定價模型和矩陣分析法為企業提供了實質性的信息,確保企業人投入資金的安全和正確和減少資金在流傳過程中的風險。實物期權法,主要運用與競爭環境相對不確定的形勢下,結合金融期權定價理論,來降低企業在凈現金流量的風險。對于運用實物期權價值型決策來分析在競爭環境下管理生產的戰略方案以達到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的,通過實現合理的資金配置方案從而確保企業形成良好的競爭優勢。矩陣分析法,主要是致力于企業自身和核心競爭對手的價值鏈研究,結合企業內部的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發展決策方法,根據加權分析法最終確定橫向價值鏈的競爭態勢矩陣結果,對幫助企業進行正確投資有極大的幫助。
三、基于價值鏈的管理會計決策方法
框架本文重點從價值鏈的三個要素利潤、資金和成本出發,對管理會計的方法進行了一個淺要的分析,構建了一套基于價值鏈的管理會計決策方法的框架。綜上所述,主要以利潤要素為最直觀導向,分別利用客戶價值分析和利潤庫分析兩種決策方法,重點放在企業自身的利潤需求,精確定位每一個利潤環節和挖掘潛在利益協調處理價值鏈上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以資金為主要導向,主要運用實物期權股價模型和競爭態勢矩陣分析兩種決策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企業資金利用率,通過對資金投入方向的明確和降低凈現金流動的潛在風險來增強企業在橫向價值鏈上的長久競爭力。以上這些決策方法都應該被貫穿于企業決策的每一個階段為企業決策者提供定量分析的客觀依據。但是由于決策方法本身具有的客觀局限性,本文所探討的一系列方法依舊存在相應的不足,具體問題的探討也有進一步深入的空間,但是本人堅信隨著隨著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以及相關科研理論也會隨著進一步深入提高,管理會計的決策方法也將進一步得到豐富和進化。
四、結語
縱向價值量指的是從最初原材料的投入使用到最終產品成型并創造價值這一過程中所有價值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聯系所構成的鏈條。對于企業而言,縱向價值鏈的表現為與上下游企業或顧客、客戶之間的連結。縱向價值量對于企業來說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該思想為解決與利潤相關的管理決策問題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此外,通過對于客戶價值分析、利潤庫分析期權模型能夠最大化的幫助企業決策者進行縱向價值鏈中的產品定位和市場選擇。
1.客戶價值分析法有助于企業發掘潛在客戶。企業在宏觀上確定了其經營的領域和主要業務范圍以后,如何最大化的發掘客戶資源便成了管理決策者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針對這一問題;首先,我們可以試著運用國際上運用廣泛的客戶價值分析法從企業自身和客戶兩方面著手進行分析。深入研究企業面臨的潛在客戶群體并為此制定相應的經營策略,確保企業“不打無準備之仗”。本人根據每個客戶為企業創造發生成本特點和利潤,通過對客戶對商品價值的認知度以客戶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的觀察,以客戶認知價值和客戶資產價值兩個指標為維度構造客戶群體價值矩陣,客觀的將客戶分為四個群體:(1)低客戶認知價值、高客戶資產價值的客戶對于企業來講針對這一類性的客戶應該在長期的外部競爭中提升產品的功能和相關服務,來逐步提高該群體的滿意度。(2)高客戶認知價值、高客戶資產價值的客戶這個群體就應該被企業列為“最具活力的”客戶群體,企業應該采取最高的重視程度和最有效的措施提高這一群體客戶的“留住率”。(3)高客戶認知價值、低客戶資產價值的客戶這部分群體的客戶,對于企業來說具有最大的戰略價值,具體的應該適當降低自身的成本,并以不影響客戶的滿意度為前提。(4)低客戶認知價值、低客戶資產價值的客戶針對這一群體的客戶,企業應該根據企業本身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或通過向其他區域轉化的手段,提高其兩方面的價值,或采取拋棄的政策,這些都應以企業自身為出發點。對于企業來說,進行有意識的客戶價值分析并不是無意義的事情,根據其分析的結果,企業能夠制定出更加行之有效的產品定位和營銷方案,以便最大程度的發掘出獲利潛力。
2.利潤庫分析法主要運用于定位盈利環節上。一個合格的企業決策者應該具備根據行業環境和自身情況明確企業在縱向價值鏈中的所處的位置的能力,通過對縱向價值鏈整體利潤分布的考察來獲悉每個環節的具體盈利狀況,并以此作為企業決策的依據。利潤庫:指的是在某一行業內部價值鏈各個鏈接點所產生的利潤總和。通過利潤庫可以清晰的反應縱向價值鏈各環境而的盈利狀況,便于企業決策者在第一時間獲悉哪個環節最具盈利能力,哪個環節相對薄弱,并以此制定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方案,提高行業價值鏈的運行效率。
二、基于價值鏈的管理會計決策方法框架
本文重點從價值鏈的三個要素利潤、資金和成本出發,對管理會計的方法進行了一個淺要的分析,構建了一套基于價值鏈的管理會計決策方法的框架。綜上所述,主要以利潤要素為最直觀導向,分別利用客戶價值分析和利潤庫分析兩種決策方法,重點放在企業自身的利潤需求,精確定位每一個利潤環節和挖掘潛在利益協調處理價值鏈上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以資金為主要導向,主要運用實物期權股價模型和競爭態勢矩陣分析兩種決策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企業資金利用率,通過對資金投入方向的明確和降低凈現金流動的潛在風險來增強企業在橫向價值鏈上的長久競爭力。以上這些決策方法都應該被貫穿于企業決策的每一個階段為企業決策者提供定量分析的客觀依據。但是由于決策方法本身具有的客觀局限性,本文所探討的一系列方法依舊存在相應的不足,具體問題的探討也有進一步深入的空間,但是本人堅信隨著隨著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以及相關科研理論也會隨著進一步深入提高,管理會計的決策方法也將進一步得到豐富和進化。
三、結語
管理會計報告與企業的各項實踐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只有在企業的管理者深刻認識到企業的管理經營狀況是基于企業的財務狀況的情況下,管理者才會去深入了解賬務會計信息,也只有這樣才能編制出一份與決策相關的管理會計報告。而現在所有的管理會計報告研究主要還是停留在理論的層面,我們的企業更是要深入企業進行調研,從多個角度,從不同層面去收集材料。從而對企業管理環境下的各個部分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以解決實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二、管理會計報告
管理會計報告的主要功能是針對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活動,主要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決策時所需要的信息,這跟一般的財務報告有所不同。一般的財務報告則主要是服務于外部的投資者或者是債權人。但是,在一段時期以內,管理會計報告與企業決策的相關性卻慢慢消失了,有的學者指出,在企業財務報告的系統程序和周期性的影響下,現在的管理會計報告提供出的時間比較晚,并且還相當粗略,這樣一來,就跟企業的決策相關性確實不大了。在這種背景下,有人提出,重新建立一種新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以滿足企業管理者決策的需要。管理會計報告主要可分為三個主題:
(一)預算管理
預算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管理會計工具,它的主要作用是優化資源配置,保證企業的目標能夠順利實現。這也是管理會計研究中比較深廣的題目。預算從誕生以來,就不斷地吸收先進的管理思想,不斷完善與進步。這其中,預算經歷了三個主要的階段,它們分別是成本預算報告、財務預算報告以及參與式預算報告。成本預算即是在某項經濟活動以前就制訂好相關的成本耗費標準,按照預定的標準進行一種成本控制的方式,在經濟活動結束以后進行差異化的分析;財務預算報告是基本上取代了前期單純的成本預算功能,這主要是協助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就進事前的預測以及相關決策的控制。這種以利潤這導向的全面預算管理模式。從企業的各個環節進行控制,如采購、生產、銷售、成本等影響利潤的各個因素環節。這樣一來,預算報告的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起來。不僅僅是包括了材料、勞動力成本等生產環節的支出,還包括了資本投入的報酬、產品的銷售定價等。從企業的整個層面對企業的財務資源進行整體規劃;參與式預算報告是讓企業的員工加入參與到企業預算目標的制定中來,充分表達出他們的意見與建議,從而吸收更為廣闊的知識層面,這樣就大大提高了企業目標的成功率。這是企業管理層與企業中下層一次很好的協調與溝通,在這個過程中,讓企業的各個層面都對企業的目標進行了一致性的協商,使整個企業能夠團結在一起,充分利用各個層面的資源一起為企業的發展而作出努力。在提高員工生產積極性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過多的預算參與會導致預算的不合理,也就是說容易對成本進行高估而低估了企業的目標。顯然這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二)成本報告管理
成本是企業在生產銷售過程不可避免的耗費資源的一種結果,它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一部分,是企業價值能夠產生的源泉。所以,如何能將企業的成本控制在比較低的水平之內,就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成本報告是成本如何分配的體現,是成本在分配過程中的結果。隨著對成本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成本報告也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是早期成本報告、標準成本報告、目標成本報告以及作業成本報告。
(三)業績評價管理
企業管理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業績的評價,它能夠為企業提供中長期的戰略導向,能夠深入地分析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并在人事管理上作出貢獻。比如,為員工提供一個激勵和提拔的機會。隨著企業的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業績評價報告也經歷了一個由不完善走向成熟的階段。從成本業績評價報告到賬務業績評價報告再到價值業績評價報告到最后的BSC業績評價報告的四個重要階段。
三、價值鏈理論
價值鏈的首次提出是在《競爭優勢》一書中,該書把價值鏈作為企業競爭的一項有效的工具,從而也就產生了我們的經常聽到的企業要創造核心競爭力。而價值鏈則主要是體現在企業的內部環節,如從商品的最初的原料采購到生產以及到銷售的整個過程。在產品形成到順利出售的過程中,各個活動環節相互影響、聯系,一起創造了企業的價值。價值鏈被推向了一個企業管理層次的地位,就很自然地與戰略地位相聯系上了。價值鏈是從企業的宏觀層面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環節進行評估與控制,而不是局部意義上的單個效率的提升。隨著價值鏈理論的不斷發展,價值鏈管理也誕生了,從此價值鏈理論便從理論走向了實踐。
四、構建基于價值鏈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
管理會計報告的目的是為企業的管理者在決策時提供依據,而在價值鏈理論上的管理會計報告更是從企業的生產流程角度出發,這就使得新型的會計報告體系能夠有效地彌補以前會計報告的不足,主張對企業的研發和采購以及銷售等各個價值鏈上的管理會計信息進行全面的動態地反映。這更有得于企業管理者能夠有效地決策。由于是基于價值鏈的管理會計報告,它的目標便決定了其必須擁有較大的信息量和信息量的質量。這種管理會計報告的功能是整合企業內部的價值鏈上的所有數據和信息。這也體現了基于價值鏈的管理會計報告在企業宏觀層面上的戰略意圖。
五、結束語
論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
——京東基于價值鏈的全面成本管理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日新月異商業模式的誕生,日漸激烈的企業競爭,傳統的財務會計已逐漸不能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而兼備財務及優化企業管理功能的管理會計越來越被企業廣泛應用, 企業期待通過運用管理會計,改善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時代變遷,企業對管理會計的要求不斷提高,其涉及的方面也越來越廣,現代管理會計主要涉及全面預算管理、價值鏈管理、戰略管理、成本控制、績效管理等。本文將以京東商城為例,重點探討京東基于價值鏈的全面成本管理。
一、 價值鏈管理的定義
價值鏈的概念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提出來的,主要用以在企業所具備的眾多資源中尋求并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波特認為,企業每項生產經營活動都是其創造價值的經濟活動,而這些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便構成了創造價值的一個動態過程,即價值鏈。[1]
價值鏈將企業生產經營分成基本活動和支持性活動兩大類。其中,基本活動涵蓋企業生產、營銷與銷售、進出貨物流、售后服務等;而支持性活動則涉及采購管理、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價值鏈分析的意義是通過把經營活動分解成有價值的作業,并分析價值變動差異的原因及各項作業中的關系,重新組合或改進價值鏈,把握價值鏈上能創造價值的“戰略環節”,有效控制成本,保持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而京東從崛起到不斷發展壯大占領電商中領頭羊的地位,個中原因離不開其合理應用基于價值鏈的全面成本管理,并牢牢把握了價值鏈中的“戰略環節”。
二、 京東商城管理概述
2014 年5月22日,京東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據第三方市場研究公司艾瑞咨詢的數據,京東是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2015在中國自營式電商市場的占有率為56.3%。線上銷售商品包括家電、數碼通訊、電腦、家居百貨、服裝服飾、母嬰、圖書、食品、在線旅游等12 大類數萬個品牌百萬種商品。
談及京東的管理模式,京東集團總裁劉強東在演講中曾披露過京東的“倒金字塔”管理模式,主要分為四個層級,分別為團隊、供應鏈、關鍵的業績指標、品牌。[2]請看以下簡圖:
第一層,基礎層,企業管理的基石為團隊?;A層管理的最高目的是充分發揮每個個體的最大作用,實現員工高效協調一致的工作目標。第二層,系統層,是指引公司日常經營的系統流程,核心包括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大內容?;A層和系統層的共同作用效果則決定了“成本與效率”是否具備領先優勢。而這些優勢則可以通過第三層,關鍵業績指標來體現。例如單位快遞成本是否低于競爭對手、存貨周轉率或資金周轉率是否優于競爭對手等。只有實現“成本與效率”的領先,才能取得“產品、價格、服務”上的優勢,打造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實現第四層,品牌的終極目標。綜合京東的運營模式和發展趨勢分析,在這四個層級中,京東主要將注意力集中在第二、三個層級上,旨在通過對系統層之中的價值鏈的整合及有效管理,緊緊抓住價值鏈效率和成本控制兩條曲線,不斷優化關鍵業績指標,降本增效,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近年來,京東的一系列做法印證了其試圖通過協調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全面降低成本的經營理念。
三、 京東商城完善價值鏈管理,全面降低成本
一般來說,從京東發送商品到客戶收貨這一動態價值鏈條上包括以下幾個環節:采購環節—— 銷售環節—— 配送環節—— 支付環節—— 反饋環節。京東將成本管理全面嵌入到價值鏈的每個環節中,在每個環節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優化價值鏈管理,全面降低成本。
1. 采購環節
(1)利用流量優勢,降低采購成本
京東能成為電商行業巨頭,其中一大原因是其有競爭力的價格。利用越來越大的流量優勢,京東在與供應商談判中占領上風位置。逐年穩健上升的毛利率可以表明隨著規模的變大,京東逐漸提高了其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根據京東歷年年報數據,營業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從2011年的94.55%下降到2017年的85.98%,毛利率從2011年的5.45%上升到2017年的14.02%。影響營業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還是采購成本的降低。
2015年6月,京東提出延長日用百貨類供應商的賬期,根據商家提供的郵件顯示,京東商城要求從2015年5月起將原有合同中約定的45天賬期延長至60天。賬期是一個零售業的普遍問題,賬期無論對于電商還是供應商都意味著現金流。大流量是京東跟供應商博弈的籌碼,在具備一定的規模以后,京東把握了自己的優勢,并借此轉換成利好的現金流。
再者,京東,采取直接從廠商處進貨的方式,越過了批發商、中間商等環節,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進一步降低自身的經營成本。
(2)高效的庫存管理,降本增效
京東的庫存管理工作十分井然有序,有固定的操作流程。需要裝卸的貨物在大門等貨運汽車停下后邊裝邊卸,工作人員隨時給需要進入庫房的標上入庫記錄。倉儲中心重點根據貨物體積大小分庫存放。功能板塊分割有序、有存入區、倉庫中心區、物品存放區、高價值物品區、保溫區、待發貨區、掃描區、包裝區、退訂區等。所有出入庫記錄、訂單收發等都有信息化系統管理。
倉庫中,商品按照字母A-P的順序依次擺放,而出庫員的總訂單也是依照A-P的順序排列下來。出庫員拿到訂單后,按上面的排序從A區到P區順次取貨,恰好繞著倉庫走一圈,不會走回頭路。出庫員一次要為20種訂單同時取貨。出庫員將選出的商品放在推車上以后,分揀人員按訂單分揀,之后完成校驗、開票、包裝等一系列后續工作。這種系統化的操作流程,大大地減少了不必要的重復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3]
2. 銷售環節
(1)電商經營模式,壓縮經營成本。
通過內容豐富、人性化的網站和移動客戶端,京東為廣大消費者創立了一個虛擬的綜合百貨超市。只要有網絡的地方,消費者就可以足不出戶,通過敲擊鍵盤點擊鼠標,隨意瀏覽選購自己心水的商品。這樣的網絡銷售模式,不需經營線下實體店,也就大大地節省了店面租金以及后續一切相關的維修維護、營業員工資等固定費用。并且,實體店面通常面臨著選址不佳、經營不善等風險,而網絡銷售模式則可以避免這些風險。相對于經營實體店而言,電商經營模式的成本無疑是更低的。當然,京東在信息化技術、系統支持與維護等方面的投入必定不低,但是只要把網址和客戶端做好,同一個網址同一個客戶端則可以服務數以億計的客戶?;诳蛻袅髁康膯挝唤洜I成本將會隨著京東越來越大的規模繼續不斷降低。
(2)塑造口碑品牌日,精準營銷。
借助于自身的互聯網平臺投放廣告,京東會及時有效地將商品信息傳達給客戶,并利用促銷專場、搶購活動以及送代金券等方式來激發客戶的消費欲望。眾所周知,每年6月為京東店慶月,在店慶月京東都會推出一系列的大型促銷活動,以“火紅六月”為宣傳點,其中店慶日6月18日是京東促銷力度最大的一天。2017年618,京東針對每位消費者的不同喜好,為消費者打造定制的專屬界面,不同消費者看到的商品、店鋪、清單、會場很可能是不一樣的,“讓貨找人”。 [4] 截止2017年6月18日24點,活動當日累計下單金額達到1199億元。與2016年天貓雙11當天的交易金額僅僅差了8個億。利用網絡平臺的營銷策略更加簡單易行,精準有效,沒有浪費任何不必要的資源,確保每一分經營成本都花在了刀刃上。另外,利用云計算及大數據,京東可以有效地記錄消費者的搜索記錄,并推送展示相關商品。這種客制化的商品推廣及展示,可以快速吸引住消費者,大大地提高了下單的幾率。
(3)不斷完善客戶管理制度,降低客戶維護成本
京東始終堅持客戶第一的經營理念,致力于建設卓越的客關系,與客戶建立互惠互利的戰略伙伴關系。為了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客戶黏性,降低企業的隱形成本,京東指定了一系列完善的會員制度,以培養客戶忠誠度和鼓勵額外購買。京東按照用戶累計消費金額及其在網站上的活躍程度,將其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注冊會員、銅牌會員、銀牌會員、金牌會員、和鉆石會員,不同等級的會員將享受到不同的服務,級別越高享受到的服務越優越、越全面。例如,金牌會員可享受滿59元免運費,而其他級別的會員包郵標準為消費滿79元。除此以為,金牌會員還可以享受VIP電話專項服務等。通過這種完善的會員制度,京東培養了相當數量的忠實客戶。
除了完善的會員制度,京東在售前售后客服上都有一套完善的流程。售前咨詢包括電話、網址留言或者發送郵件等??头藛T回答問題后,系統將自動發送評價請求給客戶對客服人員的表現進行評級。京東會在后天對客服人員的回應速度、相關評級等進行考核。售后方面,對于未使用并且不影響二次銷售的貨物,京東承諾7填無理由退換貨。如果是i因為產品質量欠缺,可以延長至15天,如果超過15天但是仍在保修期內,京東會結合商品具體情況進行修理或者采取其他方式來保證客戶免收損失。完善的退換貨政策給客戶提供了保障,鼓勵客戶放心購買。這些在實踐中不斷被完善的制度,實則是京東利用目前配備的資源,借助信息化系統,維護客戶關系,提高資源利用率。
3. 配送環節
京東的物流配送經歷了三個階段:
(1)戰略布局,力求最低成本配送
與其他電子商務企業一樣,京東在建立初期也采取了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其合作伙伴包括申通、圓通、順豐和中國郵政等公司。這種外包物流的模式對于成長初期的京東來說某種程度給予了其發展核心競爭力的精力,但是隨著業務范圍的擴張、電商市場競爭的激烈以及對客戶體驗重視度的增加,京東逐漸發現,第三方物流模式存在著難以解決的弊端。于是從2007年起,京東開始了在全國范圍內的戰略布局,著手建設自己的物流體系。截止到2017年,京東在全國范圍內擁有9個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263個大型倉庫,覆蓋全國的2000多個區縣。配送模式包括211限時達、次日達、極速達、京準達、夜間配五項,不同城市不同的訂單可指定不同的配送服務。這種既快又準,還可以定制的配送服務,大大提高了客戶體驗滿意度。經過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在全國各地戰略性部建倉庫和物流中心,合理進行物流網絡布局,盡量減少配送環節的無用功,以最低的成本進行配送。
(2)利用自建物流資源,樹立品牌形象
通過自建物流體系,京東不僅能夠親力親為地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并且利用規范用語、統一人員的服裝和工具、品牌logo宣傳等方式巧妙地將品牌宣傳工作融入到物流服務之中,輕松地完成營銷過程,在客戶中樹立品牌形象。自建物流體系加強了京東對物流成本的控制力度,通過合理規劃物流成本實現成本的降低,以彌補前期巨大的資金投入。
(3)適度引用外包物流,優化物流成本結構
隨著京東業務逐年向二線、三線城市發展,而在偏遠城市的鄉鎮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其小額的業務量又難以支撐龐大的運營成本,處于對成本效益的考慮,京東采用與當地第三方物流或生產商合作完成配送?,F階段,京東形成了以自建物流為主,與第三方物流合作為輔的混合物流配送模式。相比于自建物流體系,外包物流放松了企業自身對整個物流配送過程的把控,可能會受到外包物流公司運營風險的影響。若外包物流公司的某一運營環節出現了問題,影響商品的送貨效率和服務質量,將會招致客戶的不滿。為此,京東依據信息記錄和經濟實力謹慎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并通過動態合同,建立監督、檢查機制來控制外包物流風險。由于物流本身具有規模經濟優勢,隨著京東在二線和三線城市銷售業務量的擴大,其對第三物流合作伙伴的議價能力將會提高,從而進一步削減外包物流成本。除此之外,外包物流能使京東回歸自身的核心業務,將企業的資源集中投放到最具有價值的地方。
京東不過度投入自建物流造成資源浪費;適度引入外包物流但嚴格把控服務質量,不拉低整體服務水平及客戶滿意度,使整個物流成本更合理完善。京東為物流配送整個布局不僅是為了快,更是為了切入到產業鏈、價值鏈的環節。這是京東獨特的價值鏈整合模式,是以產品流管理為戰略核心,以現金流管理為系統支持,以信息流管理為資源整合方法的縱向非一體化在線零售業態,具有業務閉環、平臺開放和長期邊際收益遞增的特點。這種混合式的物流配送方式,既能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又能在成本與效率之間取得平衡點,符合企業不同發展時期的要求。
4. 支付環節
在成立初期,京東并未意識到缺少自身支付系統的危害。前期主要是通過與支付寶、財付通的合作來實現網上付款功能。但在2011年、2012 年,京東相繼終止了與支付寶、財付通的合作,并通過收購網銀在線,著手打造自身的支付系統,京東此舉更多地是避免受制于人。隨著時代的發展,豐富的場景、便捷的服務,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人們希望能夠隨時隨地方便地使用移動支付。順應時代變遷,京東通過堅持不懈的創新,自建京東白條、京東錢包等支付方式。
(1)自建支付體系,掌握核心數據
第三方支付公司往往掌握電商企業的機密信息,譬如交易量、資金流向、退換貨率等,自建支付體系使得京東將這些核心數據緊緊握在自己的手中。大數據是進行分析的必要基礎。掌握核心大數據,對客戶群體進行系統分析,例如該客戶的消費水平、偏愛的商品類型、退換貨的比率,便于針對性地進行推廣,提高購買率。
(2)支付系統關聯多樣功能,增強用戶黏性
為了刺激更多的使用京東自建支付體系,京東幾年來推陳出新,讓京東錢包具備支付功能的同時還支持理財、保險、信用卡等功能。通過開通京東錢包里的小金庫,用戶可以購買理財產品,提高理財收益的同時資金還可靈活安排,隨時購物支付。京東錢包里的保單功能支持用戶購買保障險、車險、意外險、人壽險等。
5. 反饋環節
京東價值鏈管理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反饋環節。每筆訂單完成后,購買者可對此次購物進行全面的評價,包括商品、物流、客服等。通過獎勵京豆的方式鼓勵客戶積極評價,帶圖評價曬單將獲得京豆獎勵,訂單金額越高的評價,獎勵京豆越多。最終京東會在網頁展示該商品好評率。
(1)直觀的評價信息,降低客戶維護的隱形成本
對于每樣商品,京東都會直觀展示商品好評率及詳細的評價,客戶可簡易瀏覽,深入了解其他用戶對商品的評價。由于同一頁面包含不同規格的多樣商品,京東推出查看評價的新功能,客戶在選定自己想購買的商品后,通過選擇“只查看當前商品”就能篩選出鎖定商品的相應評價。這種便利有效的新功能總能帶給客戶驚喜,提高購買率,縮短了銷售周期,降低維護客戶的隱性成本。
(2)全面反饋信息,降低企業內部管理成本
京東的評價系統涉及方方面面,除了商品本身,還包括快遞包裝、送貨速度、配送員服務態度等星級評級。這種全面的反饋評價,京東可了解企業運營的現狀以及客戶滿意度。對客戶指出的投訴或建議,能有針對性地整治,思考改進措施,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管理。
四、京東基于價值鏈的全面成本管理的啟示
京東通過對價值鏈上游各個節點的有效管理,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企業效率。成本與效率的領先,使得京東以平價利薄的產品、優質快捷的服務體系在客戶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加了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降低了企業的隱性成本。而實行價值鏈上的全面成本管理,需具備必要的基礎和前提。
(1)先進的信息系統是基于價值鏈的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礎。
電商企業必須完善企業的信息系統,建立信息量龐大的數據庫,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的同時,利用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等,預測消費者喜好,提高客戶滿意度,降低隱性成本;利用數據搜索和分類等工具分析消費者瀏覽記錄及購買行為習慣,實現即時庫存管理,帶來庫存成本的降低;利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自建支付體系,節約資金成本。
(2)即時庫存管理是基于價值鏈的全方位成本管理的前提
庫存管理是基于價值鏈全方位管理的首要環節。庫存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下游銷售環節、配送環節的運作效率。即時庫存管理不僅有利于電商企業將存貨量控制在最低水平,減少企業資金占用,達到降低庫存成本的目的,同時也是完善價值鏈下游節點成本管理的必要手段。
(3)高效的物流體系是基于價值鏈的全方位成本管理的核心
物流成本一直是電商企業成本管理的核心內容,物流成本管理的效果直接關系到基于價值鏈全方位成本管理的成功與否。電商企業應當認清自建物流體系和外包物流二者各自的優劣勢,選擇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物流體系,優化物流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企業戰略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三版:217頁
[2].陶赟.京東發展趨勢分析[J]
關鍵詞: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
作為企業動態戰略聯盟的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價值鏈會計可以歸納為:以企業價值管理為核心,從縱向看,向上連接上游企業直至最初供應商;向下連接下游企業直至最終消費者;從橫向看,包含企業人、財、物、信息流,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全方位、多角度、動態化的綜合管理模式。
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筆者認為應當以價值鏈會計研究的目標作為基點,從價值鏈會計假定(公理)導入,通過對價值鏈會計實質、原則、核算程序及方法的研究,得出相應的價值鏈會計理論體系。
一、價值鏈會計的目標
會計目標是會計核算和監督工作所希望達到的目的,其內容受人們主觀愿望和客觀環境條件的雙重制約。價值鏈會計的目標也就是價值鏈會計系統運行所希望達到的目的與結果。價值鏈會計的根本目標與企業價值鏈管理的目標是一致的,即企業價值最大化,其具體目標是為價值鏈管理者提供對價值鏈管理決策有用的價值信息,借以制定優化價值鏈的決策,增加價值鏈管理的有效性。
價值鏈管理,實質上是圍繞價值増值,不斷優化和協調價值鏈的過程。價值鏈會計既是價值鏈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價值鏈管理的重要內容。從價值鏈管理的重要工具來看,它必須向其所服務的對象———企業管理當局提供優化業務流程,實現價值増值決策所需要的價值信息。從價值鏈會計作為價值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價值鏈會計通過對企業各價值鏈條的業績管理體系、價值創造活動的成本控制體系、資本預算體系、薪資報酬體系等實現對企業價值鏈活動的控制。
二、價值鏈會計的假設
會計假設是指會計人員面對著變化不定的社會經濟環境,所作出的一些合乎推論,它是收集、加工處理會計信息所依據的基礎觀念,對會計核算內容和會計數據的取舍起決定作用。會計假設描述了會計運行必須所處的經濟、政治社會及法律環境,它的確定對于會計理論研究和會計實踐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任何科學體系都必須依靠一些假設才能構建其知識體系一樣,價值鏈會計也需要一系列的假設才能夠建立。
1經濟聯合體假設
世界互聯網絡的發展,擴展了會計主體假設的領域,使會計主體對應于“虛”、“實”兩個空間,即“虛”的空間實體“網絡公司”,以及“實”的企業或企業間兼并、破產及母子集團公司。所以價值鏈會計的主體應當是以企業主體為基礎,同時包括整個行業價值鏈(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中相關信息的新的經濟聯合體,也就是說,是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圍繞核心企業,借助信息技術無縫對接作業鏈而建立的動態戰略聯盟。可見,經濟聯合體的主體假設兼顧了經濟環境“實”的物理空間和“虛”的媒體空間,又由于這種聯合體借助于信息技術具有的動態性,決定了價值鏈會計主體的開放性和相對性。
2持續經營下的彈性會計分期假設
持續經營假設是指企業在可預見的將來,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止,它依然是會計系統運行的重要前提之一。相對傳統的持續經營假設,價值鏈會計的持續經營假設不能僅僅針對單一組織,而應該針對經濟聯合體,由于核心企業的重要性,還應兼顧核心企業的情況。當經濟聯合體中的一部分(除開決定核心企業存亡的部分)出現破產時,持續經營假設依然成立。由于會計分期假設是持續經營假設的延伸,所以價值鏈會計將會計分期假設納入持續經營假設。由于現代信息技術能隨時從相關的數據庫中自動收集并抽取有關的數據,生成與決策相關的報表和財務報告。每一時點的資產負債表以及不同時段的損益表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及時生成,使得會計分期的時間間隔可以不斷縮短,變“歷史信息”為“現時信息”。只要企業進行持續不斷地經營,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需求,可以獲得每一時點或時段的財務報告,這使得價值鏈會計分期與傳統會計分期相比具更大的彈性。
3貨幣計量與非貨幣計量并重假設
貨幣計量假設是指會計核算應以貨幣計量為計量單位,價值鏈會計同樣需借助貨幣進行資產管理、運用、處置的核算,并為價值鏈會計提供的信息相互可比。同時基于價值鏈管理的需要,價值鏈會計不僅需提供規范的貨幣計量信息,還需提供規范的非貨幣計量信息,因此,價值鏈會計必須建立在貨幣計量與非貨幣計量并重假設,即以貨幣度量為主,同時貨幣計量屬性也應實現多樣化。
4價值流轉假設
價值流轉假設是假設隨著經濟活動的循序進行,資產價值隨之轉移。由此假設,一方面才可能計算成本、費用,進行價值補償等會計程序;另一方面,才能促成了價值在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分配。價值鏈會計較現代會計在空間維度上有很大的擴展,涉及整條價值鏈上的各相關利益方(如供應商、銷售商、顧客),因而只有在價值可以流動的情況下,才能權衡各方的利益,進行價值的分配。此外,承認價值流轉假設,也擴大了會計要素的計量范圍,比如,人力資產可以流轉至可予計量的資產中再進行價值的確認??梢姡瑑r值流轉假設構成了價值鏈會計的一個重要前提。
三、價值鏈會計的實質
長期以來,我國會計理論界對會計的認識可概括為兩種基本觀點:一種認為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一種認為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會計管理活動論認為會計本質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因此,會計也可以稱為會計管理,相應地,價值鏈會計就是價值鏈會計管理,或稱基于價值鏈的會計管理。價值鏈會計所強調的企業價值概念是以利益相關者為本,以利益相關者的價值為出發點的價值觀念;價值鏈會計以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價值活動為研究對象,以戰略聯盟的價值鏈整體價值為目的,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對以戰略聯盟為表現形式的價值鏈加以追蹤、核算、預測、控制、評價的一種會計管理活動。價值鏈會計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將核心企業與供應商、分銷商、服務商、客戶連成一個完整的網鏈結構,形成一個極具競爭力的戰略聯盟,通過價值鏈的創建,實現整個價值鏈的低成本或差異化的競爭優勢,真正實現“多贏”。
價值鏈會計是會計管理在價值鏈理論下的新發展,它的實質還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在價值鏈會計管理模式下,會計主體是整個價值鏈,它超越了單個企業的局限。價值鏈會計管理的會計主體實質上是一個虛擬的聯盟。所以,價值鏈會計管理的目標是實現價值鏈的價值。在價值鏈上,傳遞的最根本的其實是價值流,這是由于價值鏈的組成部分都是增值活動。在價值鏈的每一環節都做到價值增值,這也是價值鏈會計管理的最終目標。要實現價值鏈整體的增值,需要價值鏈上的各個環節上的企業能夠消除企業界限,協同工作。從而使價值鏈上的核心企業與其他各方的關系真正從交易型轉變為伙伴型,使企業的經營目標從單贏走向雙贏乃至多贏?,F代社會中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是價值鏈存在和發展的基礎?,F代社會經濟競爭已經從單個企業間的競爭轉化為價值鏈與價值鏈之間的競爭。價值鏈傳遞的不僅是物流、資金流其中還有信息流。價值鏈上的各方要想在經濟競爭中取得成功,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充分掌握信息,并實現信息共享。只有做到這點,才能確保價值鏈整體在日益激烈的經濟社會中保持更強的競爭力。
四、價值鏈會計的原則
會計原則是建立在會計假設和會計目標基礎之上的,據以在會計工作中確定會計標準、技術、程序和方法的一般準則,是會計工作共同遵循的規范。價值鏈會計除了承繼傳統的會計原則外,如客觀性、相關性、可比性、一貫性、及時性、明晰性和謹慎性等原則外,為適應價值鏈會計基礎理論和會計假設理論的發展,還需要修訂、增加以下新的會計原則。
1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并重原則
價值鏈會計擴大了會計要素的內涵,其構成的成分中尤其以知識、技術為基礎的無形資產變化更加突出,并且這部分資產所占的比重將不斷得到提升。如果采用歷史成本會計計量原則對這類會計事項進行計量,將嚴重扭曲它們的價值。所以采用以市場價值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也即公允價值作為這類會計事項的計量模式。公允價值能夠真實反映企業擁有的知識、技術等無形資產的現有價值,具有動態性、反饋性、自我調整性等特征。所以,結合實踐,歷史成本原則將被歷史成本原則與公允價值并重原則所代替。
2會計事項原則
價值鏈會計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提供價值信息的多元化和全面化,所以目前的重要性原則將不適應其要求。從而應采用會計事項原則,即會計信息提供者不作任何價值判斷的提供所有有關價值信息的會計事項,由信息使用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重要性原則,自行加工或委托加工財務會計信息,以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不同的要求。
3集成原則
價值鏈會計的實施要依賴于價值鏈條上所有組成成員和部門的合作,需要將會計信息系統和各業務職能部門信息系統進行集成,將企業內部價值鏈與上游供應商、下游銷售商和顧客的信息進行集成,這樣才能實現價值鏈管理的目標,優化流程以使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同時,經濟聯合體的價值也達到最大化。
五、價值鏈會計的核算程序
價值鏈會計的核算程序借鑒作業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它的核算程序可以表述為:(1)在作業成本法的基礎上同時計量作業的投入成本和產出價值,進而核算出作業增值;(2)再將作業增值匯總為流程增值,流程增值匯總為總體價值增值。
1確認流程與作業的產出價值和投入成本
作業的投入成本,由企業的資源投入(如購買的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作業對其的作業投入(表現為其他作業的產出)兩部分構成;同樣流程的投入成本,由企業的資源投入和其他流程對其的作業投入兩部分構成。流程與作業的產出價值的確認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它會隨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術的不斷發展而得到改進。而流程與作業的產出價值確認是企業一種常規性工作,它把市場經濟中的利益調節機制引入企業內部,把企業內部的上下流程、上下作業和崗位之間的業務關系由原來的單純行政機制變成平等的買賣的關系、服務關系和契約關系。此外,企業還要考慮各個作業、流程對外部市場的聯系程度,從而決定企業參照市場價格的比重大小。
2賬戶設置
由于價值鏈會計研究內涵包括企業人、財、物、信息流管理,所以從其核算賬戶的設置上,理應在原財務會計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費用、收入賬戶體系的基礎上,增設“人力資產”、“人力資本”、“人力資產費用”科目,在“未分配利潤”科目下設置兩個兩個分級明細,即“未分配利潤———未分配員工利潤”和“未分配利潤———未分配投資者利潤”,以便提供人力資產及其變動信息,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支持?!叭肆Y產”科目核算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可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人力資源的價值,科目借方表示增加人力資產,比如錄用員工、人力資產重估等;科目貸方表示減少人力資產,比如職工離開企業、人力資產重估減值等?!叭肆Y產費用”科目核算企業為取得、開發、替代以及管理人力資產所發生的支出及其攤銷情況,科目借方表示為人力資產費用增加;科目貸方表示人力資產費用的結轉,此科目期末無余額?!叭肆Y本”科目核算人力資產投入企業后所形成的凝結在員工身上的潛在的價值總量,科目借方表示人力資本的減少情況,科目貸方表示人力資本的增加情況;此外,本科目的余額表示為力資本投資的總價值,在數額上與“人力資產”科目相等。
此外,增設“作業成本”、“作業產出”和“作業增值”賬戶,并按流程和作業類別進一步設置二級和三級賬戶。其中,“作業成本”賬戶是核算各項作業的投入成本,借方登記作業耗用的資源投入和作業投入,期末將該賬戶余額轉入“作業增值”賬戶。“作業產出”賬戶用來核算流程中各項作業的產出價值,貸方登記該作業向企業外和下游企業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價值流入,期末將賬戶余額轉入“作業增值”賬戶?!白鳂I增值”賬戶用來核算流程、作業在一定期間內實現的或減值。期末,“作業成本”賬戶余額轉入該賬戶的借方,“作業產出”賬戶余額轉入該賬戶的貸方,差額為本期該作業的或減值?!白鳂I增值”賬戶按流程類別設置二級賬戶,在流程類別下按作業項目設置三級賬用戶。通過“作業增值”賬戶,可以分別了解各作業項目、各流程的(減值)以及企業的總體價值(減值)。
3賬戶處理原理
賬戶處理原理類似于現有的財務會計賬戶處理,資產與權益的相關賬戶處理不變,只是將有關費用科目改為作業成本科目。對于新增加的人力資本和人力資產賬戶,其處理原理是:當錄用員工、人力資產重估等增加人力資產時,借記人力資產,貸記人力資本;當職工離開企業、人力資產重估減值等減少人力資產時,借記人力資本,貸記人力資產。
4報告設計
價值鏈會計財務報告利用計算機儲存量這一特點,充分擴大的會計主表、附表、附注的信息容量,更加全面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在三張主表的內容上,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部分增加人力資產以及其他無形資產項目;權益部分增加人力資本、未分配利潤下增加未分配員工利潤以及未分配投資者利潤的項目。利潤表中在費用類下增設人力資產費用。在報表的附表和附注方面,擴大披露的范圍,著重增加反映未來財務狀況的前瞻性非財務業績衡量指標。
此外,價值鏈會計還提供反映信息核算為基礎的報表(包括作業報表、流程報表、企業總體報表),從而便于管理者了解企業的形成過程,分析作業和流程。作業報表根據作業成本計算表、作業產出分配計算表編制。流程表是根據作業表合并抵消而來。因為是以流程為經濟主體編制流程表,從而流程內作業之間的相互投入與產出必須抵消,所以會計的流程產出價值并不是所有作業產出價值的匯總,而是各作業對流程外產出的匯總;合計的流程投入價值并不是所有作業投入價值的匯總,而是各作業接受的流程外投入的匯總。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2萬邁IT環境下價值鏈會計假設的探討[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5(7)
關鍵詞:價值鏈價值鏈管理會計基本架構
價值鏈管理會計的產生背景
價值鏈概念由著名企業競爭戰略專家邁克爾•波特于1985年在其《競爭優勢》一書中首次提出,并倡導運用價值鏈對企業進行戰略規劃和管理,以幫助企業獲得并維持競爭優勢。實際上,價值鏈就是一個價值創造系統,而企業不斷地進行內部價值鏈的協調和優化,相機處理和協調企業與上游價值鏈、下游價值鏈的合作伙伴關系,以實現價值鏈中各個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這就是價值鏈管理。
20世紀90年代以來價值鏈分析在管理會計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我國著名會計學家閻達五教授首先提出了價值鏈會計的概念,他認為:“價值鏈會計是對企業價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層次關系的研究,亦即收集、加工、存儲、提供并利用價值信息,實施對企業價值鏈的控制和管理,保證企業的價值鏈能夠合規、高效、有序運轉,從而為企業創造最大化的價值增值和價值分配的一種管理活動”。會計是一門反映性的學科,會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顯然,隨著價值鏈管理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實踐會要求有一種新的與價值鏈管理理論相適應的會計管理模式的出現,這也是本文將要探討的核心問題,并將這種模式定義為價值鏈管理會計。本文認為,價值鏈管理會計與價值鏈會計二者相比而言,前者表達的內涵更為貼切,因為價值鏈會計的提法容易讓人聯想到會計核算方面的問題。而“價值鏈管理會計”所傳達的信息更為清晰到位,主要是協調企業上下游及企業內部各部門、單位之間的關系,包括產品的品種、產量、質量、信用情況,提供準確、新穎的與價值鏈相關的信息,以求得價值鏈聯盟的增值與共贏。因此,本文稱之為價值鏈管理會計。
價值鏈管理會計的理論基礎
基于波特的價值鏈思想和企業經營活動的實際情況,可以將價值鏈這一概念進行分類:將其劃分為縱向價值鏈,橫向價值鏈和企業內部價值鏈這三類來進行探討??v向價值鏈將企業、供應商和顧客看成一條相互之間緊密聯系的鏈條,向上延伸至供應商甚至供應商的供應商,向下延伸至顧客甚至顧客的顧客,企業通過這種價值轉移和增值的過程獲得競爭優勢;橫向價值鏈是指所有平行的縱向價值鏈中處于同等地位的企業之間相互作用的某種潛在聯系,通過橫向價值鏈的分析,可以促使企業采取差異化戰略;內部價值鏈就是對企業內部的基本職能活動及人力資源管理、經營活動管理等價值活動進行分析,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這三類價值鏈之間既相互獨立,又有緊密的聯系和作用,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便于企業進行全面分析和正確科學的作出戰略決策。本文也將以此為基礎對價值鏈會計的基本架構進行分析。
價值鏈管理會計的架構分析
由于上述三種價值鏈在時間上存在先后關系,所以價值鏈會計管理也存在相應的先后關系,隨著企業價值鏈上的價值流動,前一階段的管理為后一階段提供信息,而后一階段的管理是為了實現前一階段的目標,從會計管理的角度來看,可以視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三個階段。
(一)事前管理階段
1.價值鏈管理會計預測。價值鏈管理會計的預測,首先應站在價值鏈條的全局角度去思考,預測市場(包括價值鏈上的企業)需求狀況,所需商品與服務的種類、數量、價格等,并測算出價值鏈上各企業所能提供并吸收的產品和服務的種類與數量等;其次在具體預測過程中,針對不同類型的價值鏈,預測不同內容。對縱向價值鏈要進行共聯企業的采購、銷售及資金預測;橫向價值鏈需要的是競爭優勢的預測;而對于內部價值鏈主要是價值增值和成本預測,并借助科學的預測模型,在綜合考慮歷史信息和未來趨勢的前提下,為價值鏈上相關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
2.價值鏈管理會計決策。在決策中,可以將總目標分解成各個子目標,通過具體子目標的完成來達到總目標和最優方案的實現。在求得價值鏈上企業增值最大化目標前提下,合理安排各個企業各種產品和服務的產量、銷量和價格以及應遵循的信用、售后服務等規則,保證價值鏈上的物資流、資金流、信息流暢通。價值鏈管理會計決策的目標就是依據預測的結果,并結合各種可能的影響因素,運用多種決策方法及其模型,提出通過子目標的實現而保證總目標得以實現的最優方案。
3.價值鏈管理會計預算。根據決策所形成的方案,進行量化并形成價值鏈總預算和單位預算??傤A算是從價值鏈整體角度編制的預算,它涉及到相關企業各類產品與服務的市場需求與供給的總量、單價及其總金額和分項金額,與之相關的預算指標有各類產品生產總值、生產成本、采購成本以及銷售總收入和分項收入額。單位預算即價值鏈上各企業自身的預算,也涉及供、產、銷、人、財、物各方面,并與總預算存在著總體與部分的關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的價值鏈應根據不同的價值增值單元編制預算,縱向價值鏈上有采購、銷售及資金的預算;橫向價值鏈上是競爭優勢預算;內部價值鏈上是價值增值及成本預算。
(二)事中管理階段
事中管理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價值鏈進行實時控制與管理,隨時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對事前管理提出的方案進行修正并付諸實施。企業的價值鏈聯盟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價值鏈的上下游在追求統一目標的同時也保持了各自的獨立性,因此控制顯得尤為重要,以企業的財會信息反映價值鏈管理的結果,必須通過技術手段保證財會信息的準確、真實和完整。為達到這一目標,在事中管理階段,應建立由大型中央數據庫和按價值增值單元建立的眾多分數據庫組成的信息系統,以實現全過程的實時控制。中央數據庫將各分數據庫存儲的各價值增值單元的價值信息進行匯總,這樣就能及時反映企業的各項價值活動。事中管理活動是價值鏈管理會計的核心職能的體現,是對企業各種經營活動的合規性、有效性進行的動態控制。
(三)事后管理階段
在事前、事中管理階段之后,分析和考評價值鏈的運行結果就屬于事后管理階段,這是對事前、事中管理績效的檢驗,并且可以改善價值鏈,以提高下一循環的管理業績。具體過程如下:第一步要設定考評指標,對每個價值增值單元不同的價值活動要分別設定考評指標,考評指標可以是財務或非財務的,也可以是定量或定性的;第二步就是分析所有考評指標的完成情況。不僅要對每個價值增值單元的完成情況進行分析,還要站在整個企業及價值鏈聯盟的高度來分析,即不僅要分析各價值增值單元的價值貢獻率及各個單元之間的協調程度等戰術指標,同時還應關注產品的市場定位、供貨渠道的選擇、顧客源的保持和增長、自身的競爭優勢等一系列戰略指標的完成情況。與此同時,對于實際完成情況與事前、事中的預算之間的差異,要編制詳細的差異對照表并仔細分析其中原因;最后一步就是根據分析考評的結果,采取措施增進與改善價值鏈。分析考評不僅是價值鏈會計管理的最后環節,同時也是下一個循環的準備階段。
價值鏈管理會計基本架構的內容
(一)價值鏈管理會計的主體
價值鏈會計突破了原有會計主體概念的束縛,將會計管理的范圍由單一企業擴大到整個價值鏈條上的企業、部門和最終的消費者,只要是價值鏈能觸及到的地方都被納入會計核算與管理的范圍。在價值鏈的理念下,企業內部的價值運動已被貫穿于價值鏈聯盟的資金流代替,“價值鏈虛擬企業”使會計主體的范圍具有了“可變性”,主體的邊界也得到了延伸。這樣價值鏈會計管理的視角就由本企業擴展到更廣的價值鏈聯盟范圍,可以根據需要擴大或縮小。因此價值鏈中的會計主體既可以是各個分立的價值鏈上的點,也可以是類似核心企業的母公司,及各外延企業為子公司的集團等。
(二)價值鏈管理會計的對象
會計對象是會計管理活動反映和監督的內容,它獨立于會計系統之外存在,明確會計對象是會計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價值鏈管理會計研究對象的范圍已擴大到價值鏈信息及其經濟關系,不再區分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順著價值鏈向上延伸到供應商價值鏈,向下延伸到客戶價值鏈,從價值鏈的角度考察企業資金及資金運動,是價值鏈管理對象的數據化和具體化。因此,資金運動和價值鏈是從不同角度對價值運動所做的反映,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只是價值鏈強調的是企業的各種經濟活動都要成為價值的來源,業務單元的傳遞過程也是價值增值過程。可以說價值鏈管理會計的會計對象是由各業務單元傳遞而成的價值鏈信息及其所體現的經濟關系,其表現形式是價值鏈,載體包括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實質是價值鏈信息背后所體現的經濟關系。
(三)價值鏈管理會計的目標
會計目標是指會計工作所期望達到的目的或境界,是會計活動的最高層次。價值鏈管理會計的目標自然是價值鏈管理會計系統運行所期望達到的目的或結果,從價值鏈管理會計的產生背景來看,它直接服務于價值鏈管理,其最終目標與企業目標一致,即實現企業價值鏈條中相關企業、部門、個人價值最大化??梢哉f價值鏈管理會計是應價值鏈管理需要而生的,同時又反過來服務于價值鏈管理及企業目標的實現,要增加價值鏈的競爭力,就要在價值鏈上每一環節都做到價值增值。從價值運動的觀點看,在價值鏈上傳遞的除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之外,更根本的是增值流,價值鏈管理追求的是各個環節的增值,以及價值鏈的整體實現最大價值,從而提高價值鏈的競爭力?;诖耍梢詫r值鏈管理會計的目標定義為:提供價值創造的動態信息,借以制定協調和優化價值鏈、實現價值鏈增值的決策,并進行相應的管理控制。
(四)價值鏈管理會計的職能
會計職能是由會計目標決定的,會計職能的發揮必須以實現會計目標為導向。首先反映作為會計的一項基本職能是最基本的,價值鏈管理會計也不例外,但是他的反映職能更強調實時性,不受會計制度所規定的會計期間的限制,以最快的速度反映企業價值鏈價值流入、創造、流出,業務單元和業務價值鏈的價值作業增值等價值活動的信息,確切來說應該稱之為實時評價職能;其次要使價值鏈管理會計成為真正意義上管理活動的職能主要體現在作業價值管理、戰略實施管理、選擇和確定戰略聯盟伙伴等方面;再次,在企業內部,價值鏈管理會計可提供業務單元和業務價值鏈的價值活動增值的動態信息,從而挖掘出企業各個價值活動的潛力,實現價值增值,同時協調和優化價值鏈,更有利于企業控制和優化具有戰略意義的增值業務活動;最后,基于各單個企業的價值信息的分析,企業可以合理地選擇和確定并購企業或者合理地選擇和確定戰略聯盟伙伴,并通過對產業價值鏈的價值信息的分析,調整和優化產業價值鏈。
此外,價值鏈管理會計同時還包括戰略與計劃協同和多維控制等其他職能,主要是基于價值鏈聯盟主體的統一戰略目標,對縱橫交錯的企業價值鏈網絡進行目標協同和多維控制。
參考文獻:
1.于富生,張敏.論價值鏈會計管理框架[J].會計研究,2005
2.閻達五.關于構建價值鏈會計的一些新思考[J].國際財務與會計,2003
論文摘要:價值鏈會計是會計學的新領域。價值鏈會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價值鏈核心企業為龍頭,以價值鏈的整體價值最大化為根本目標。構建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要在突破傳統會計方法局限性的基礎上,從會計本質、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職能和會計對象等方面進行理論探索與實踐。
價值鏈概念是邁克爾·波特(MichaelPorter)首先提出的。他將價值鏈描述為一個公司用以設計、生產、推銷、交貨以及維護其產品的內部過程和作業,并從企業內部角度描述了價值鏈,把企業內部的作業看成是一個價值創造過程的組成要素。
價值鏈管理站在戰略高度,從價值鏈角度研究運用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識別和重構企業價值鏈,通過價值鏈的分解與整合,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贏得競爭的優勢。我國著名會計前輩閻達五先生2003年提出價值鏈會計概念,得到了廣泛的響應。本文從價值鏈會計信息需求、傳統會計理論與方法的局限來探討價值鏈會計的必要性,并綜合提出價值鏈會計的基本理論框架。
一、構建價值鏈會計的必要性
1、會計信息需求的變化。
首先,內部價值鏈管理對會計信息有新的要求。內部價值鏈管理依賴作業成本和價值增值信息。從內部價值鏈角度觀察,企業由一系列不同作業構成,一般包括研究與開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等作業,它們共同創造了產品的價值。內部價值鏈管理的關鍵是找出企業內部的哪些作業產生了企業的競爭優勢,是真正的增值作業,然后對這些作業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因此,需要依賴作業成本信息進行內部價值鏈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區分價值鏈作業,確定戰略性價值鏈作業,追蹤其作業成本,對戰略性價值鏈作業進行更有效地管理,實現企業競爭優勢。
其次,外部價值鏈管理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有新的特點。外部價值鏈管理的主體是價值鏈核心企業和其他成員企業,他們都是價值鏈聯盟的參與者,都有對價值鏈會計信息的需要,但其需求又各有特點:價值鏈核心企業是價值鏈聯盟的發起者和主導者。從整個價值鏈聯盟的建立、運行和日常管理,以及價值鏈的評價和調整,都必須依賴價值鏈聯盟體的必要會計信息。第一,在價值鏈合作伙伴評價指標中,財務指標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第二,在價值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財務指標也占了重要份量。價值鏈其他成員企業,他們是價值鏈的加盟者和核心企業的追隨者。他們在加人前的評估、加人過程的整合和加人后的日常運行管理中,都需要進行跨企業的信息交換,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經營管理決策。
另外,價值鏈聯盟之外的其他利益相關者也將提出對價值鏈會計信息的需求。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成分復雜,關心并需要價值鏈會計信息的主要是價值鏈各實體企業的投資者、主要債權人、政府管理部門等。他們的決策行為或行政行為,也將由原來基于單個企業分析,而轉向基于其直接關聯企業所在的整個價值鏈的分析。
2、傳統會計方法的局限性。
價值鏈管理模式下,會計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遭到垢病。財務會計方面,焦點在于財務會計無法反映企業價值的信息。傳統的管理會計忽視了新的制造環境和新的管理理念。如在信息時代的競爭環境下,產品壽命周期逐步縮短,許多先進企業已經實行準時制制造方式,實現了零存貨。在這種情況下,管理會計傳統方法中的“經濟訂貨量”、“最佳生產批量”等方法已經沒有意義。變革現行的會計模式已是大勢所趨。價值鏈會計是適應這一變革趨勢的一種選擇。
3、傳統會計理論的存在條件發生變化。
第一,關于會計主體假設。價值鏈會計所管理的范圍已不僅僅是單一的企業,價值鏈會計將會計管理的范圍由單一企業擴大到價值鏈的部分或整體,變成了由多個企業所組成的價值鏈虛擬企業。這種會計主體可以根據需要擴大或縮小,“價值鏈虛擬企業”使會計主體的范圍具有“可變性”,從而把握會計主體變得十分困難。
第二,關于持續經營假定。在價值鏈中,會計主體存在時間長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疤摂M企業”可以隨業務活動結束,或者需要調整該項業務時,“虛擬企業”可以隨時終止。持續經營假定將不再適用。在傳統財務會計中,非持續經營條件下應適用清算會計;在價值鏈虛擬企業會計中,是適用清算會計還是創造新的財務會計方法值得研究。
第三,關于會計期間假設。會計期間假設是指為了定期總結企業經營成果,人為地將企業經營時間劃分為一段段相對獨立又相互連接的期間,并將其作為編制財務報告的時間范圍。顯然,這一假設的提出與會計信息的加工和傳遞技術受到限制有關。價值鏈會計是在信息化條件下出現的新的會計模式,實時報告成為現實,信息使用者則可從網絡上隨時獲得最新的會計報告,而不必等到某個會計期間結束再獲得,從而大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
二、價值鏈會計基本理論框架的構建
1、價值鏈會計的概念與本質。
價值鏈會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價值鏈核心企業為龍頭,以價值鏈的整體價值最大化為根本目標,以提高價值鏈競爭力、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和獲取最大利潤為具體目標,以商務和會計協同為運作模式,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實現對價值鏈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有效規劃和控制的一種管理活動。
2、價值鏈會計的目標定位。
會計目標是指會計工作期望達到的目的或境界,它的內容既是人們主觀愿望的體現,又要受到客觀環境條件的制約和影響。價值鏈會計的目標也就是價值鏈會計系統運行所期望達到的目的或結果。因此,價值鏈會計的目標可以表述為:為信息使用人提供動態的價值信息,借以優化價值鏈流程和價值鏈聯盟,并同時以實時控制為核心協調和優化價值鏈,最終實現價值鏈聯盟和核心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動態地看,價值鏈管理實際上是一個圍繞價值增值,不斷協調和優化價值鏈的過程。價值鏈會計既是價值鏈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價值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價值鏈會計必須服務和服從于價值鏈管理的目標和要求。
3、價值鏈會計基本假設。
價值鏈會計假設是價值鏈會計賴以存在的基本前提。價值鏈會計假設與傳統會計假設既相聯系又有突破。其內容分別是:價值鏈聯盟會計主體假設、與清算假設并存的繼續經營假設、實時處理與會計分期相結合,以及價值計量假設。
(1)價值鏈聯盟會計主體。會計主體假設限定了會計核算與報告的特定的空間范圍,強調企業以獨立實體作為會計主體,為企業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會計信息。同時也允許將幾個相聯系的法律實體整合為一個會計實體。對于在何種條件下整合以及如何整合,則僅對于母子公司之間的合并報表事項有所涉及。對如何將價值鏈聯盟體的整體或部分作為會計主體,則是一個新間題,這也正是價值鏈會計存在的一個基本前提。在價值鏈管理中,價值鏈聯盟體以及虛擬企業的出現,使會計主體的典型形態—企業變得越來越模糊。因此,會計主體假設的概念范疇應擴大,主體的范圍可以不局限于是否存在實體。價值鏈中的會計主體可以是各個分立的價值鏈上的點,也可以是類似核心企業的母公司,及各外延企業為子公司的集團。
(2)持續經營假設和清算假設并存。傳統財務會計基本前提之一的持續經營假設是指在會計上假定企業將持續經營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不會被清算或破產。價值鏈管理中,多變的經濟環境加大了經營風險,網絡的擴張使企業虛擬性加強,這些都對會計主體持續經營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會計主體面臨的是競爭日益激烈、風險日益增大的經濟環境,企業隨時有被清算、終止的可能。另一方面,會計主體十分靈活,存在的時間長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虛擬企業可以隨業務活動的需要隨時成立,當該項業務活動結束,或者需要調整該項業務時,虛擬企業可隨時終止。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分析評價價值鏈會計信息時,可能更多地需取得特定期間假設下的財務報告。因此,價值鏈會計既要提供持續經營前提下的會計信息,又要提供清算假設甚至其他特定期間假設下的會計信息。
(3)會計分期和實時報告。會計分期假設是在會計主體終止前,應定期向會計信息需求者及時提供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信息,人為地將會計主體持續不斷的經營過程按一定的時間分割開來,形成一個個的會計期間。但在價值鏈管理下,會計分期實際意義受到挑戰。計算機網絡的采用,使每筆交易在瞬間完成,虛擬企業可能在某項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存在時間長短具有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要人為地進行分割,不僅是很困難的事,而且沒有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的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也受到質疑。因此,價值鏈會計在滿足傳統會計分期反映基礎上,還應該更靈活處理分期會計處理事項,諸如重視項目有效經營周期報告、重視實時報告,以彌補傳統會計分期核算的弊端。
(4)價值計量。在價值鏈管理中,給貨幣計量提出了強化與充實的要求。一方面價值鏈聯盟體的貨幣環境復雜化,加劇了會計主體所面臨的貨幣風險,沖擊了幣值不變假設。另一方面,在價值鏈中,知識資本作為一個獨立的要素參與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作為新經濟時代最重要的企業資源。企業有必要對知識資本、人力資本進行確認和計量。而這些非傳統資本都難以用現有的貨幣計量模式進行衡量。在價值鏈會計中,非貨幣計量形式將被大量應用。在基本財務信息之外,以非貨幣形式計量的非財務信息也將成為衡量企業價值的重要依據。同時,在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多種計量形式同時使用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強。
4、價值鏈會計職能界定。
(1)價值鏈會計的反映職能。價值鏈會計是傳統會計的發展,其職能也應包括反映和控制兩項基本職能。作為價值鏈會計的反映職能,其特點是動態性、實時性和全面性,不受會計期間的限制,而以最快速度反映企業價值活動的信息:第一,更全面。價值鏈各個節點企業或主要節點企業都成為價值鏈會計的反映對象。第二,實時動態。傳統會計的反映職能也具有一定動態性,但這種動態性僅僅是反映對象的動態性。價值鏈會計能做到反映行為的動態性,價值鏈會計反映具有實時的動態性。
(2)價值鏈會計的其他職能。價值鏈會計還包括戰略與計劃協同、多維控制和實時評價等職能。戰略協同:價值鏈聯盟體是基于價值鏈統一的戰略目標而形成。因此,戰略協同就是價值鏈會計的重要職能。戰略協同并非要求價值鏈上所有成員的戰略目標都相同。戰略協同的目標是所有成員企業各自的戰略目標都能統一到聯盟體的整體戰略中來。這是聯盟體建立的前提條件。計劃協同:是指對較短時期的預測、計劃或預算進行協同,它是為具體落實戰略協同而實施的一系列計劃程序和執行程序的協調一致。多維控制:企業的價值鏈常常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縱橫交錯的價值鏈網絡。由此服務于價值鏈管理的價值鏈會計對價值鏈的控制也不可能是孤立和分散的控制,而應該在實時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多維的全方位控制。因此,對價值鏈的控制必然是一種多維控制。實時評價:實時評價職能強調的是評價的即時性,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揭示價值鏈的價值創造過程,對價值鏈運營績效作出評判。這種經過評價產生的即時性信息,更有利于正確及時地進行決策,實時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