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7:53:59
序論:在您撰寫防地質災害安全知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2011年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及災害發生簡況
(一)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情況
2011年省國土資源廳、省氣象局聯合可能影響我市的地質災害預警共6次,其中三級黃色預警4次,四級橙色預警2次。我市根據區域降雨量、地質災害隱患點穩定性狀況及成災可能性預測分析,地質災害預警17次。
(二)地質災害發生情況
受地理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我市西部中低山區為地質災害高易發區,2011年全市共發生地質災害8起,出現重大險情1起,其中崩塌6起,滑坡2起,直接損失56萬元,無人員傷亡。
二、2012年全市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依據我市地質環境背景、地質災害分布規律、隱患點穩定狀態和市氣象局對2012年汛期降水趨勢的預測,預計2012年全市發生地質災害的頻度、密度將不會低于2011年,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也較大,類型仍以崩塌、滑坡為主,多發期為5~9月份,其中高發期為7~8月份,發生地點將主要集中在我市西北部、以及三鎮中低山區區域,強降雨、連續降雨和臺風是地質災害形成的重要觸發因素,人類工程建設活動也成為引發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
三、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重點防治區
根據我市往年氣候規律和地質災害發生情況統計,每年汛期是全市地質災害的高發期,5月后,我市即將進入汛期,雨量開始逐漸增多,7~8月份會出現一段降水集中期,臺風、強降雨和連續降雨頻繁,進入9月份降水才開始逐漸減少,因此5月~9月為我市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重點防范期內連續降雨和強降雨及其過后的2~3天內為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時段。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區劃調查和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數據庫,確定我市重點防治區:
(一)西部山區居民聚居區
重點防范的鎮、街道為、、和街道,附表中分布在上述鎮、街道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需重點進行防范,同時要加強動態監測,及時發現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并做好管理和防范工作。
(二)人為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隱患區域
因某些單位、企業和居民在山腳切坡過高過陡建房引發邊坡失穩的區域,西部山區公路建設工程導致的切坡區域,相關責任單位應加強監測和防范可能發生的崩塌和滑坡危險。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地質災害防治的原則是“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落實到各個具體的災害隱患點則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圍繞如何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開展防治工作。
(一)加強領導,切實落實責任制
地質災害防治需實行分級負責、統一領導、分工協作的原則,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要增強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切實加強領導,強化監管,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主要領導要對本行政區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具體負責,要按照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的要求,切實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列》和“六項制度”的各項規定,做到領導到位、任務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減少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市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全市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監督預報等工作,發生地災險情時要及時將相關信息告知成員單位,共享地質災害易發區分布、地質災害歷史災情等情況;市財政局按照政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部署,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安排防治專項資金,用于地質災害的防治和救助工作;市交通局、公路局負責公路修建切坡誘發產生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治監管工作;市水利局負責河道及水庫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治監管工作;市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全市中小學校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治監管工作;市衛生局負責地質災害發生后,組織醫療衛生隊伍開展災區傷員救治和衛生防疫工作;市氣象局要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區的降水監測,及時向國土部們共享自動氣象站、天氣雷達等實時觀測資料和降水預報信息,并與國土部門合作,地質災害氣象警報,在地質災害發生時提供搶險現場的氣象服務;市林業局負責加強對山區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原因造成水土流失而引發地質災害地段的植被保護和林地征用管理,并指導和督促林地權屬單位制定生物治理方案,恢復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同時各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治責任單位要加強臺風、強降雨等災害天氣期間的地質災害防范工作。因工程建設引發以及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由建設單位進行監測和治理。
(二)切實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強化地質災害應急管理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要按照“應急預案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的要求,對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制定和更新包括監測責任人、預警信號、撤離路線等詳細內容的防災預案和防災避險明白卡,一并發放到每戶受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地質災害易發的鎮、街道應邀請相關部門配合組織一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確保一旦災害發生,能高效有序地組織搶險救災工作,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突出工作重點,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突發性地質災害多發生在汛期,集中強降雨為主要引發因素,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1.切實做好地質災害巡查和督查工作。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要對各自負責區域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防范區段內城鎮、學校、居民點、交通干線、旅游景區和工程房屋建設項目開展巡查工作,重點巡查各災害隱患點的監測情況,警示牌設置和應急預案落實情況,監測工具、通訊工具、報警系統的完好情況,“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及“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的發放情況,危險區域人員搬遷避讓情況,宣傳工作是否做到家喻戶曉,是否有新的隱患點發生等,對于巡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報告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
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將不定期派出督察組,對重點防范區內各責任單位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督察,對于沒有達到要求的責任單位要求限期整改。
2.加強汛期的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工作
市國土資源局要會同氣象部門,加強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建立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反饋制度。由于我市地質災害的誘發因素主要來自于強降雨和臺風,市氣象局在強降雨和臺風預報中要增加防范地質災害的警示內容。
3.做好汛期值班和災情速報工作。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汛期值班制度,堅持領導帶班制度,嚴格值班紀律,落實值班責任,確保通訊24小時暢通,市國土資源局要加強與氣象、水利和民政等有關部門的聯系,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互通情況,確保信息暢通,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及時掌握雨情、水情、災情。一旦出現災情,迅速啟動《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協助組織防災、救災工作。
(四)進一步完善群測群防的防災體系
“群測群防、群專結合”是防御地質災害的有效辦法,市國土資源部門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危險點進行排查。根據已查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以村、組為單位實施群眾監測,由受威脅的居民點或單位中責任心強的人員進行監測,同時將涉及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內容的“明白卡”發至監測責任人,注意提高監測人員工作積極性,保持監測人員相對穩定,及時落實新發現隱患點的群測群防責任,建立群測群防信息系統,進一步完善市、鎮、村、組四級群測群防體系。市國土部門要加強針對地質災害監測人員的業務培訓,逐步推廣地質災害簡易監測預警設備,努力提高地質災害監測和預防預警水平。
(五)加強監管力度,最大程度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切實加強對各自責任區域內的在建工程及房屋建設項目的監管力度,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工程建設和新建房屋時,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嚴禁在已劃定的地質災害危險區審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從事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對違反相關規定的行為一定要依法查處,從源頭上控制和預防人為引發地質災害的發生。
一、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分布簡況
截止目前為止,我市共排查出地質災害隱患點279處,其中滑坡145處、崩塌51處,地面塌陷37處,地裂縫40處、泥石流6處,共威脅(危害)到4578戶共19173人的安全。
二、地質災害高發易發區域
受地質條件制約,我市是地質災害易發區,且以滑坡、崩塌為主,危及當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2012年3—9月份氣候預測(重點防范期)
(一)前期氣候概況
2012年冬季(2011年12月—2012年2月),我市雨日多達77天,降水量正常偏多(7%);氣溫偏低明顯,與累年均值比低2.5℃;光照時間僅29.6小時,比正常年偏少141.4小時;整個冬季凝凍日數為21天;霧日17天。因長時間的低溫陰雨寡照,給本市農業生產和市民生活等帶來一定影響。
(二)3—9月氣候預測
1、天氣總趨勢預報
預計:3—8月份平均氣溫接近常年,氣溫旬際變幅大,總降水量略少,但時空分布不均。倒春寒天氣中等偏重;春季冰雹多,局地災害重。5月下半月、6月下半月~7月上旬降水較為集中,局部地區有洪澇災害。
2、各季天氣趨勢預報
預計:2012年3至9月平均氣溫略高,總降雨量偏多。春季平均氣溫偏高,降雨量正常偏多,有中等春旱出現,冰雹天氣多,局地災害較重;夏季平均氣溫接近常年,降雨量偏多,6月上中旬和7月中旬降雨較為集中,局地有洪澇,盛夏有中等強度的伏旱天氣出現,夏末初秋有中等強度的秋風天氣。
春季(2012年3月~5月):預計春季平均氣溫總體偏高,其中4月上旬有中等偏輕倒春寒天氣;春季總降雨量正常偏多,雨季開始期接近常年;有中等強度的春旱,大致出現在3月下半月、4月下旬至5月上半月;春季冰雹出現次數較常年多,局地雹災重。
夏季(2012年6月~8月):預計夏季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夏季總降雨量正常略多。6月上旬~7月中旬雨水相對較為集中,多大到暴雨,局部地區洪澇災害較常年偏重;盛夏有中等強度的伏旱天氣出現;夏末有中等強度的秋風出現。
初秋:預計9月上旬有5天左右的秋風秋雨天氣,月降雨量與常年相比偏少1.5成;平均氣溫為20℃左右,與常年相比略偏高。
四、防范措施
(一)實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責任制
認真貫徹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提高對地質災害特殊性和危害性的認識,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建立和完善各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機構,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工作方針,實行嚴格的領導責任制,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鄉(鎮)人民政府、辦事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和搶險救災工作。要做到汛前早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部署;汛中要安排重點地段的巡查、排查工作,發生災害要切實按預案進行搶險救災,盡量減少災害損失;汛后要對當年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總結,為來年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資料并做好相關準備,并及時轄區汛期地質災害防治預案。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以及省政府、市政府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要求,對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必須納入財政預算,積極籌措資金,對須采取避讓或治理的地質災害危險點和隱患點,及時采取搬遷措施或進行勘查,并按治理經費分級承擔原則組織實施。一旦發生地質災害,鄉鎮人民政府要迅速組織有關部門趕赴現場,各相關職能部門必須按《市重特大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救援預案》從嚴要求,認真履行職責,采取緊急防災和應急治理措施,減少災害損失。同時按《地質災害速報制度》的要求向市政府和主管部門報告。
(二)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分級負責制、部門責任制和“包?!必熑沃?/p>
各鄉(鎮)人民政府、辦事處和市直各有關部門,要提高認識,明確職責,加強監督,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分級負責制,各鄉(鎮)人民政府、辦事處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地質災害嚴重的地方應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認真落實副科級以上鄉(鎮)領導干部“包保”責任制,及時與鄉(鎮)“包?!辈块T及隱患點村委會簽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包?!必熑螘?,將災害危險點的監測和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嚴格按照《防災預案》開展各地質災害隱患點上的日常監測及其防治。
國土資源部門是人民政府對其轄區地質災害組織防治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部門(主管部門),應認真履行組織、協調、指導、督促等工作職責,編制本轄區汛期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并在政府的領導下,監督和檢查地質災害危險點和隱患點所在地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建立轄區和點上的防災預案,監督各鄉(鎮)、辦事處、社區及有關部門落實包括防災組織機構、負責人、監測、報警信號、通訊聯絡、緊急疏散撤離路線、應急搶險等內容的組織實施,建立群測群防、群專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
發改、建設、交通、水務、電力、公路、鐵路、經信、環保、農業、林業、教育等工程項目的行政主管部門和重要工程業主單位,要按照《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度》中的有關規定,認真履行職責,做好本系統、本單位因工程建設活動所造成的地質災害及隱患的防治工作,并接受同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和指導,向其提交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部署、工作計劃和執行情況,提交災害點的勘查治理方案,報告災害發生情況;負責地質災害發生后的各項恢復重建工作,確保當地生產、生活、教學等秩序恢復正常。
發改、財政、民政、氣象、水務、公安等部門要積極協助做好立項計劃、資金安排、災民搬遷、降雨預報、江河水情通報、秩序維護等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
(三)建立地質災害監測網絡和預警信息系統
結合我市地質災害情況建立縣(市)、鄉、村、組的四級監測監控網絡,會同建設、水務、交通、教育、氣象等部門加強對地質災害險情的動態監測,建立健全及時、可靠的預警信息系統。對出現地質災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區域和地段,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予以公告,并在地質災害危險區的邊界設置明顯警示標志。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禁止爆破、削坡、進行工程建設以及從事其它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地質災害險情已經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的,人民政府應當及時撤銷原劃定的地質災害危險區,并予以公告。
(四)建立汛期地質災害險情巡查制度
各鄉(鎮)、辦事處及建設、水務、鐵路、公路、發改等有關部門在汛期要建立巡查制度,組織力量加強對已建和在建工程項目的巡、排查。在以上預報范圍以外的地區,也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要通過巡查發現險情和及時排除隱患,確保設施和人員安全。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監督管理力度,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相關部門進行監督和檢查、指導。
(五)建立汛期地質災害值班制度和速報制度
一、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十有縣”創建,加快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災機制和體系建設,提高我市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全力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工作內容
(一)有組織。市政府成立以分管負責同志任組長、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組,全面負責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領導組辦公室設在市國土資源局,具體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日常工作。市政府與各責任單位簽訂年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各鄉鎮、街道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明確工作任務,落實工作職責。
(二)有經費。市財政局負責安排地質災害防治專項工作經費,用于地質災害點監測、治理、避讓搬遷和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等。
(三)有規劃。市國土資源局負責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汛前報市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及時完成全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任務,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并依據規劃做好各項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四)有預案。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制定全市13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應急預案(明白卡),督促所在鄉鎮、街道發放到位。各鄉鎮、街道和責任單位負責制作和發放一般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避險明白卡。在防災避險明白卡中,必須明確受威脅群眾的撤離路線、撤離信號、臨時安置方案等。
(五)有制度。各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進一步建立健全汛期值班、險情災情速報、應急處置和“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制度。
(六)有宣傳。各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通過張貼宣傳畫、制作宣傳標語、舉辦地質災害防治培訓班、深入重點地質災害搬遷點進行入戶宣講等形式,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工作。同時,通過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演練,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七)有預報。市國土資源局和市氣象局共同負責地質災害的氣象預警預報工作,通過手機短信、LED電子屏等方式提醒監測員和防災責任人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八)有監測。每年汛前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核查工作,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員、防災責任人和聯系方式進行更新,及時調整和完善監測網絡,確保地質災害檢測網絡有效運行。
(九)有手段。各鄉鎮、街道結合實際,為監測人員配備必要的預警工具,加強信息預警、應急救援等能力建設。
(十)有警示。各鄉鎮、街道負責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邊界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提醒群眾注意安全。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制定并張貼應急預案,讓群眾知曉警示、應急相關內容。
三、實施步驟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創建工作分為四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6月1日—7月15日)。通過召開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會議進行宣傳動員和部署,全面啟動“十有縣”創建工作。
(二)建設階段(7月16日—8月31日)。對照實施方案,逐項落實“十有縣”創建工作目標任務。
(三)自查和申報資料編制階段(9月1日—9月31日)。按照“十有縣”創建標準,查找前階段工作中的不足,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編制申報資料。
(四)申報階段(10月1日-10月15日)。上報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創建的相關資料,迎接上級主管部門的檢查驗收。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是地質災害防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創建,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是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的需要。做好創建工作,對提高我市地質災害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各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應將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創建工作作為今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明確目標、責任到人、措施到位,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創建工作按時按質完成。
(二)加強指導,確保成效。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創建工作是一項基礎性、群眾性很強的工作。市國土資源局等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創建工作的指導,各鄉鎮、街道要深入調研,制定方案,明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創建的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確保地質災害的群測群防取得預期成效。
關鍵詞:輸電線路;地質災害;預防措施;勘測設計
中圖分類號:TM72 文獻標識碼:B
一、概述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電力的需求和依賴越來越大。輸電線路作為電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得到大力興修和發展,隨著輸電線路建設越來越多,地質災害頻發,給輸電線路建設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熟悉掌握輸電線路地質災害常見類型并分析原因,然后根據原因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對保證輸電線路建設質量和正常運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輸電線路地質災害的常規表現方法
(一)最常見的地質災害——滑坡與垮塌
輸電線路建設中最常出現的地質災害就是滑坡和垮塌,不僅給線路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且治理是一個費時間和精力的難題。比如某地區在2001~2004年,就發生了22起重大鐵塔基礎滑坡事故,造成5處鐵塔搬遷、7處使用抗滑樁進行處理、2處改線等現象,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此外,根據滑坡體的深度不同,線路電壓等級的不同,發生滑坡的大小和頻率也就不盡相同,比如500kV線路比220kV及以下電壓等級線路發生滑坡的概率要大得多,主要是因為500kV線路的鐵塔承重比220kV及以下線路大3~10倍。
另外,垮塌也是輸電線路常見的地質災害,某地區在2004年發生了30多起危及塔基安全的垮塌事件,主要是110kV~500kV線路,且一般垮塌缺陷有100多起。垮塌發生的原因主要有:雨季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和下邊坡棄土不當等人為破壞。因此,在進行輸電線路建設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和地質條件,嚴格按照要求施工建設。
(二)其他類型的地質災害
此外,山洪、泥石流、地質沉降也是輸電線路中比較常見的地質災害,在一定程度上給輸電線路建設和運行造成影響。主要原因可能是輸電線路周圍地段地質環境比較復雜,也可能是輸電線路建設處于常年降水量多且高度集中的地區,也可能是由于建設中破壞了環境等等。此外,輸電線路也可能出現地震等比較嚴重的災害。
三、輸電線路地質災害問題的成因
(一)客觀原因:輸電線路通過不良地質構造地帶
輸電線路地質災害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自然條件的影響,具體原因可能有:一是輸電線路通過地段地質環境比較復雜,地質結構不穩,比如說山體巖層結構破碎,泥石流和大面積的山體滑坡常發生;二是輸電線路通過的地區可能年降水量比較多且集中,對山體進行頻繁的沖刷,難免會導致山體滑坡等災害的發生。
(二)主觀原因:人為施工不當
輸電線路地質災害頻發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人為施工不當,破壞了周圍環境,遭到自然的懲罰。具體來說,人為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線路施工引起環境地質的變化。輸電線路工程完成后,塔基重量的施壓會使原先山坡體的應力發生變化,尤其是有一定坡度的坡體,使下方坡體荷載增大,導致山體變形,同時在工程完成后人們的日常生活活動,比如開荒種地、植被破壞等造成水土流失。二是施工中對塔基周圍的棄土處理不當。在輸電線路中進行塔基施工時,對挖掘的土層進行隨意的堆放,特別是堆放在塔基的下方坡置,在降雨比較大且集中的季節,會對下方坡體進行頻繁的沖刷,從而造成滑坡和垮塌等地質災害,給輸電線路造成威脅。
四、進行輸電線路地質災害預防的有效措施
(一)工程勘測設計準備階段,做好地質勘測工作
進行輸電線路建設之前,要做好工程勘測設計工作,進而在施工時盡量避免地質比較復雜的地段。首先,要全面掌握輸電線路工程環境的地質相關情況,可以是通過網上查閱資料,最好是向當地地質局收集當地環境資料,主要包括當地總體地質結構資料、氣象資料、水文資料、環境資料等等。其次,進行現場勘測。在工程施工前,必須對施工現場進行勘測,對照資料進一步了解線路沿線的地質地貌、環境等,并進行相應監測設施的設置,比如現場觀測站、GPS測量儀器等。同時可以對當地的居民進行訪問調查,進一步完善資料。總之,觀測前期勘測是十分重要的,是預防地質災害的關鍵所在,因此要重視觀測勘測工作,邀請工作經驗豐富的專家和技術員進行工程的勘測工作,保證工程勘測的精確度。
(二)工程圖紙設計階段,充分掌握詳細正確的地質資料
在進行前期工程勘測之后,要做好工程圖紙設計工作。一方面,在進行設計時盡量避免地質比較復雜的地段。輸電線路工程建設是一項技術活,是多學科、多工種、多工序的集合體,所以在進行圖紙設計時,要充分聽取相關專家的意見,加強各部門溝通與協作,同時依據前期勘測資料,在圖紙設計中盡量避免地質不穩的地段,從源頭上杜絕地質災害發生。另一方面,如果工程不可避免的會通過一些地質不良的地段,就要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防范。比如說與當地地質局進行及時溝通,學習他們的地質災害預防手段,比如說做好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治理,對山坡進行植被種植和加固等,最重要的是在施工中嚴格按照圖紙設計執行。
(三)工程施工階段,嚴格把握質量關及提高監管力度
在進行輸電線路工程施工時,要嚴格按照工程設計圖進行,且要對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和工序進行嚴格的監管,在一個環節或工序完成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個環節或下一道工序。一方面,由于輸電線路建設具有施工面大、施工范圍廣、施工難度大、工序多等特點,在施工現場難免會出現一些意料外的地質情況,比如在開挖土層時,發現地下水豐富或者地基巖體比較破碎等,這時現場監理工程師就要及時向上級反映情況,經討論商議后進行圖紙設計的更改或者采取相應措施解決問題,避免工程出現一些安全隱患。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現場監理工程師的作用。現場監理工程師要積極引導施工單位進行科學合理的施工,堅持不破壞周圍環境的原則,比如對塔基開挖的土層要放置在恰當位置,杜絕一切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人為因素。
(四)工程竣工階段,注重對遺留問題的解決
工程竣工階段作為輸電線路工程施工建設的最后一個環節,在預防地質災害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要做好工程竣工工作,完美的解決施工中的遺留問題。在進行工程竣工時,嚴格按照合同要求進行操作,對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隱患進行全面仔細的排查,比如塔基周圍平整問題等,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避免因竣工遺留問題造成地質災害。
(五)加強對輸電線路的運行維護管理
在輸電線路工程建設完成后,要加強輸電線路運用維護管理,保證輸電線路的正常運行。首先,利用計算機網絡建立專門的地質災害檔案,把地質災害發生頻率、地質資料等分別進行建檔,根據資料對地質災害常見類型和頻發地段進行分段,對比較常見的地質災害和頻發地區進行重點監視和預防。其次,加強對輸電線路的巡視檢查,及時發現線路周圍地質情況的變化,為線路運行維護提供依據。①對輸電線路進行定期巡查。在輸電線路投入使用后,要每個月對線路進行巡視,不僅要對線路設備運行情況進行檢查,更要加強對線路附近環境的檢查,特別是地質變化,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同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定期巡視,比如在雨季來臨前或結束后的巡視工作,主要是檢查防洪設施是否完善,排水溝是否順暢等。②進行重點巡視。對地質不良的地段要加強巡視力度,及時發現地質變化并上報,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地質災害防范。③輸電線路的巡視檢查堅持“專業巡視與群眾護線結合、專業巡視為主,群眾護線為輔”的原則。由于輸電線路工程面和工程范圍比較廣,加上線路周圍自然環境的影響,如果只靠專業人員的巡視檢查,可能難以及時的完成巡視任務和發現問題,所以要積極調動周圍居民進行護線工作,對線路進行不定期巡視,而且當地群眾對本地的環境比較了解,能有針對性的進行線路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上報。所以要加強對當地群眾的宣傳工作和提高群眾的線路檢查能力,建立專門的群眾護線站。但要注意主次順序,要堅持以專業人員巡視檢查為主,群眾護線為輔,保證線路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自然地質條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在輸電線路建設中常出現地質災害,給輸電線路施工建設及正常運行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要對輸電線路中常出現的地質災害進行掌握和分析,追溯原因,對癥下藥,從做好工程勘測工作、科學合理的圖紙設計、施工質量把控、加強運行維護管理等幾個方面預防輸電線路地質災害,保證輸電線路建設的質量和正常運行,促進電力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江來.輸電線路地質災害的表現形式及防范[J].商情,2012(31).
一、活動的目的
活動目的:通過“安全教育活動月”,集中開展一系列安全教育和演練活動,普及宣傳校園安全知識,使廣大學生正確掌握安全防范知識,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幫助師生掌握在不同安全環境和突發事件中自我保護的技巧,努力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和危險情況下的自助自救能力,有力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為我縣廣大師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二、活動時間
20*年3月份
三、活動對象和組織
(一)參加活動的對象:全縣義務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幼兒園(含學前班)在校師生。
(二)教育活動由縣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并協調,由學校具體組織實施,有關部門進行指導。
四、活動內容
安全教育活動月活動分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3月1日—6日)的內容是結合我縣開學工作的要求進行校園安全檢查。各單位對所在轄區學校的生活、教學、運動設施和周邊環境及衛生進行檢查,重點檢查學校的校舍安全,學校食堂、飲用水安全,校舍用電和防火設施等進行一次徹底的排查,及時消除學校安全隱患。
(二)第二階段(3月7日-15日)的內容是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活動。一是對學生進行防游泳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踩踏、防火、防觸電、防食物毒、防地質災害、防綁架、防詐騙、防拐賣等安全知識;二是結合縣綜治委的要求,通過橫額、標語等方式進行社會穩定和加強治安工作的政策宣傳,重點對學生進行非法攜帶管制刀具、遵守交通法律、拒絕、防止校園暴力等法制教育。
(三)第三階段(3月16日—26日)的內容是安全技能演練活動。在安全教育活動月中,要以安全知識教育為基礎,以安全技能演練為主。
安全演練活動內容的重點:一是加強游泳安全教育和溺水救助技能演練;二是加強交通法規、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和交通事故自我救助演練;三是加強消防知識、防地震知識、防踩踏安全知識教育和發生事故時緊急疏散演練。
(四)第四階段(3月27日-31日)內容是總結經驗,主要是對安全教育活動開展的效果及存在問題進行反饋總結,對相關的材料、圖片整理歸檔等,為今后安全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經驗。
五、活動要求
(一)領導重視,機構健全,精心組織。
各學校要根據縣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和活動要求,成立“安全教育活動月”領導小組,結合本校實際,制訂詳盡的具體實施方案,要有計劃、有組織、有落實、有檢查、有效果。做到統一領導,精心組織,落實責任,專人負責,確保安全月各項活動健康、有序、安全地開展。
(二)注重成效,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教育活動。
各學校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教育活動,既要注意方式,又要注重效果。如安全知識宣傳,除了采用課堂、班會、校會的模式外,學校還可通過知識競賽、講演、文藝活動、廣播、墻報、圖片展覽、校園網絡、參觀考察等喜聞樂見、生動活潑、圖文并茂的形式,多途徑地開展安全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活動。同時,聘請公安、司法、衛生、消防等部門的人員到學校,通過認真透析安全事故的成因和安全工作的難點、焦點問題,通過以案說法、以事警人的宣傳方式,達到吸引學生、教育學生的目的,使安全知識真正為廣大師生所掌握。
(三)加大安全技能演練活動力度。
1、要加強對安全技能演練的組織工作,確?;顒拥陌踩樌M行。既要克服懼怕演練的心理,又要精心組織,統一部署,確保安全。要嚴格按照安全技能演練系列掛圖要求和步驟開展演練活動,要事先做好演練方案,對演練場地、所需的器材進行認真細致的檢查,確保安全演練活動萬無一失。
2、在演練中要重視教師的參與。事實上當危險發生時,教師是指揮學生撤離的重要組織者,教師對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的掌握更顯得重要,因此,安全演練必須人人參與,教師也不例外。
3、根據我縣的實際,靠近公路沿線的學校要舉行一次防交通事故或交通事故自我救助的演練;1000人以上的學校要舉行一次防火災、地震的緊急疏散演習;其他學??筛鶕嶋H選擇演練的內容,如火災逃生、地震和地質災害逃生、樓房倒塌逃生、上下樓梯安全、游泳安全、交通安全、用電安全等要多演練。在低年級的學生中,要針對其年齡特點,多安排演練次數,直到學生熟練掌握為止。
4、各學校要主動與宣傳、公安、衛生、消防、地震等部門協調,多管齊下,形成合力,爭取社會各界廣泛支持和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演練活動。學校在組織安排安全技能演練活動中,要請有關安全方面的專家進行現場演示和指導,確保安全技能演練活動安全有效。
(四)要注意保存相關的資料
開展活動期間,要注意用文字、攝影、錄象等方式對整個過程進行全方面的記錄。如要有安全教育的領導機構、計劃、方案、教案、講稿、會議記錄等文字材料;橫額、黑板報、宣傳圖片等要有實物相片;學生活動、安全演練等要安排人攝影或錄象。對記錄的結果要妥善保存,以備上級檢查。
一、進一步健全完善三項職責體系
1、職責體系:
總體原則:按照綜治工作屬地管理原則
二級政府職責:學校所在地鄉鎮政府
縣市區人民政府
職能部門職責:學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
學校自身職責:對學校內部安全負有直接管理職責
2、責任體系:
縣市區行政主管部門責任
與各級各類學校簽訂安全責任狀
各級各類學校第——責任人責任
與分管綜治安全校領導、綜治安全辦主任簽訂安全責任狀
各級各類學校分管責任人責任
與各班主任、門衛、寢室管理員、保衛科簽訂安全責任狀
3、工作機制:
(一)綜治安全工作定期上會制度。行政會議定期對本轄區、校內學校綜治工作進行研究、分析、部署,確保綜治安全工作領導重視。要求:有相關制度、有詳細的會議紀錄
(二)安全知識教育制度。學校要有文本資料,安全知識教育計劃、教育形式、內容以及課時,各班要有安全知識教育課授課內容、授課時間、授課人紀錄,安全知識教育需納入學??傮w課時。鄉鎮以上學校每學期需進行一次防火、防震、防地質災害的突發事件緊急應急演練,此項活動作為安全知識教育重要內容。原則上初中以上學校要沒立學生心理咨詢室,省市重點以上學校必須建立學生心理咨詢室,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綜治安全組織機構。學校需有專門的綜治安全組織機構,行安全綜治領導小組、綜治安全辦公室、專職安全保衛工作人員(按生均150:1配置)、宿管員、門衛。
二、工作運作機制
1、行政領導值班制度,有住校生的學校需安排24小時值班。
2、安全檢查工作制度,學校每周需對學校用水、用電、消防設施、食堂衛生、寢室狀況、防盜、校舍等進行一次檢查,填寫安全檢查紀錄表,并填寫學校及周邊安全隱患報告單,能整改的立即整改,無力整改的需急報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政府。
3、安全巡查制度。有住校生的學校需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兩小時記錄一次巡查狀況,學生就寢后一小時巡查一次并作紀錄。
4、食堂管理制度,分衛生、采購、留樣、規范化操作間、工作人員規范上崗等幾大塊。
5、學生寢室管理制度分衛生、設施管理、安全教育幾大塊。
6、晨檢制度。
7、用水用電管理制度
8、督查督辦制度
9、危險品管理制度
10、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機制(要張貼示意圖)
11、安全預警制度,對暴雨、雷雨、高溫低寒等自然地質災害對學生的人身安全的威脅進行預警通報。
12、告知義務。學生無故曠學、曠課或生病、發熱學校應及時告知家長并采取措施及時援助。
三、安全設施
1、嚴格按標準配備消防設施(滅火器、應急燈、緊急通道標識、消防栓、水壓增壓器)
2、緊急疏散通道需通暢
3、重點部位設置視頻監控設備(學校大門、寢室通道、危險品保管室)
4、鄉鎮以上學校有住校生需在寢室安裝無線煙霧探測器
四、標準化臺賬
1、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及分工名單;
2、學校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3、學校安全工作責任狀;
4、學校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5、學校安全檢查記錄表(每周一次,裝訂成冊)
6、學校安全隱患報告單(報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門)
7、年度學校安全隱患自查登記表
8、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會議記錄(專門記錄本)
9、安全月查情況
10、安全隱患整改情況(要有詳細的記錄)
11、上級部門下發的有關安全綜治的文件資料:
為進一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強化對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下一步將結合我市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實際,大力推行
“三三體系”,體系標準和內容如下:
三個平臺:
1、安全綜治信息管理平臺,逐步實現校縣、市縣聯網互通,進—步加強對學校安全工作的動態管理。
2、綜治安全干部動態管理平臺。加強對各級學校綜治安全干部的動態管理,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工作待遇,增強工作合力。
3、應急反應平臺。進一步推進雙線巡查回訪、三級預警等工作,提高學校綜治安全工作應急反應速度和工作運行效率。
三個體系:
1、工作職責體系。進一步明確學校、所在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職責,努力構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責任體系。進一步理清各級責任人責任,確保將責任落實貫穿到綜治安全工作全過程。
3、臺賬體系。加強學校綜治安全標準化臺賬建設,確保綜治安全工作規范有序,常抓不懈。
三種機制
1、督查機制。
2、問責機制。
一、進一步健全完善三項職責體系
1、職責體系:
總體原則:按照綜治工作屬地管理原則
二級政府職責:學校所在地鄉鎮政府
縣市區人民政府
職能部門職責:學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
學校自身職責:對學校內部安全負有直接管理職責
2、責任體系:
縣市區行政主管部門責任
與各級各類學校簽訂安全責任狀
各級各類學校第——責任人責任
與分管綜治安全校領導、綜治安全辦主任簽訂安全責任狀
各級各類學校分管責任人責任
與各班主任、門衛、寢室管理員、保衛科簽訂安全責任狀
3、工作機制:
綜治安全工作定期上會制度。行政會議定期對本轄區、校內學校綜治工作進行研究、分析、部署,確保綜治安全工作領導重視。要求:有相關制度、有詳細的會議紀錄
安全知識教育制度。學校要有文本資料,安全知識教育計劃、教育形式、內容以及課時,各班要有安全知識教育課授課內容、授課時間、授課人紀錄,安全知識教育需納入學??傮w課時。鄉鎮以上學校每學期需進行一次防火、防震、防地質災害的突發事件緊急應急演練,此項活動作為安全知識教育重要內容。原則上初中以上學校要沒立學生心理咨詢室,省市重點以上學校必須建立學生心理咨詢室,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綜治安全組織機構。學校需有專門的綜治安全組織機構,行安全綜治領導小組、綜治安全辦公室、專職安全保衛工作人員、宿管員、門衛。
二、工作運作機制
1、行政領導值班制度,有住校生的學校需安排24小時值班。
2、安全檢查工作制度,學校每周需對學校用水、用電、消防設施、食堂衛生、寢室狀況、防盜、校舍等進行一次檢查,填寫安全檢查紀錄表,并填寫學校及周邊安全隱患報告單,能整改的立即整改,無力整改的需急報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政府。
3、安全巡查制度。有住校生的學校需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兩小時記錄一次巡查狀況,學生就寢后一小時巡查一次并作紀錄。
4、食堂管理制度,分衛生、采購、留樣、規范化操作間、工作人員規范上崗等幾大塊。
5、學生寢室管理制度分衛生、設施管理、安全教育幾大塊。
6、晨檢制度。
7、用水用電管理制度
8、督查督辦制度
9、危險品管理制度
10、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機制
11、安全預警制度,對暴雨、雷雨、高溫低寒等自然地質災害對學生的人身安全的威脅進行預警通報。
12、告知義務。學生無故曠學、曠課或生病、發熱學校應及時告知家長并采取措施及時援助。
三、安全設施
1、嚴格按標準配備消防設施
2、緊急疏散通道需通暢
3、重點部位設置視頻監控設備
4、鄉鎮以上學校有住校生需在寢室安裝無線煙霧探測器
四、標準化臺賬
1、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及分工名單;
2、學校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3、學校安全工作責任狀;
4、學校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5、學校安全檢查記錄表
6、學校安全隱患報告單
7、年度學校安全隱患自查登記表
8、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會議記錄
9、安全月查情況
10、安全隱患整改情況
11、上級部門下發的有關安全綜治的文件資料:
為進一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強化對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下一步將結合我市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實際,大力推行
“三三體系”,體系標準和內容如下:
三個平臺:
1、安全綜治信息管理平臺,逐步實現??h、市縣聯網互通,進—步加強對學校安全工作的動態管理。
2、綜治安全干部動態管理平臺。加強對各級學校綜治安全干部的動態管理,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工作待遇,增強工作合力。
3、應急反應平臺。進一步推進雙線巡查回訪、三級預警等工作,提高學校綜治安全工作應急反應速度和工作運行效率。
三個體系:
1、工作職責體系。進一步明確學校、所在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職責,努力構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責任體系。進一步理清各級責任人責任,確保將責任落實貫穿到綜治安全工作全過程。
3、臺賬體系。加強學校綜治安全標準化臺賬建設,確保綜治安全工作規范有序,常抓不懈。
三種機制
1、督查機制。
2、問責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