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7:53:58
序論:在您撰寫畜牧業基本情況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我區畜牧業生產及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一)我區畜牧業生產基本情況
畜牧業生產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年,全區生豬飼養量104529頭,其中存欄47198頭,出欄57331頭;牛飼養量9850頭,其中存欄8758頭,出欄1092頭;山羊飼養量38795只,其中存欄24466只,出欄14329只;禽飼養量518493羽,存籠244203羽,出籠274290羽;中蜂16331箱;禽蛋產量317噸,牧業收入4292萬元(含漁業收入)。畜牧業生產以生豬為主,牛、羊、禽次之。雖然自然條件獨特,生態環境優越,牧草資源豐富,是發展畜牧業的天然場所,但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相對閉塞等因素的影響,畜牧養殖組織化程度不高,標準化生產發展緩慢,規模效益得不得充分發揮,目前,我區畜牧業生產方式仍以農戶散養為主,畜禽及其產品基本上是自產自銷。
(二)我區畜產品安全現狀
一般說來,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投入品的使用(如飼料、獸藥、添加劑和動物激素等);二是人畜共患病的蔓延;三是重金屬有害物質及生物性有毒物質的污染。投入品的使用和疫病蔓延存在于畜禽原料生產環節,重金屬、生物性有毒物質污染則主要存在于畜產品加工及運輸環節。就自產畜禽及其產品而言,從投入品使用環節上看,我區畜牧生產方式主要以農戶散養為主,同時成品飼料和添加劑價格偏高,養殖戶很少使用,飼料來源大都是自產農副產品及豐富的野生牧草資源;從疫病蔓延環節上看,由于農戶居住分散,彼此相對隔離,且飼養規模較小,疫病很少呈大規模流行;從重金屬、生物性有毒物質污染環節上看,我區無大型工礦企業、無畜產品深加工企業。因此,從以上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的三個主要環節上看,風險較小;從檢測結果看,無論是我們自己檢測還是省檢查組抽樣檢測,均未發現問題。應該說,我區的畜產品質量安全形勢整體情況良好,多年來,無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但是,隱患依然存在,不容忽視。
二、我區畜產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和我區交通、信息等基礎條件的大大改善,畜禽及其產品進入大市場、大流通的趨勢勢不可擋。與此同時,國際國內重大動物疫情愈來愈復雜,一些不法商販急功近利,亂用激素、抗生素和生物制品,以及經營兜售假冒偽劣獸藥、飼料等投入品的現象屢禁不止,這無疑對我區的畜產品安全帶來了巨大隱患。目前,從我區的實際情況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畜牧生產組織化程度不高
有組織的產業化經營是畜牧業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來,我區畜禽規模養殖雖有一定的發展,但受客觀條件限制,進展緩慢,組織化程度不高。年底,年出欄30頭以上的養豬戶僅47戶,年出欄數2100頭,占全區總數的3.6%;年出籠1000羽以上的肉禽養殖戶25戶,年出籠3.2萬羽,占全區總出籠數的11.8%;蛋雞年存籠100羽以上的7戶;牛年飼養規模5頭以上的30戶;羊年飼養規模30只以上的47戶。由于我區畜牧生產和經營仍以千家萬戶小規模飼養和分散經營為主,組織化程度低,所以對生產過程的監管難度極大,很難做到“四統一”,即畜種統一、飼料統一、技術統一、凈化統一,客觀上造成了無公害畜產品生產的源頭難以規范,嚴重制約了畜產品安全生產。
(二)畜牧養殖戶安全意識不強
在我區,稍有文化的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務工,在家從事畜牧養殖的大多為“3860部隊”(即婦女和老人),他們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觀念陳舊,習慣沿襲傳統的生產方式,對于新觀念、新技術接受慢,有的甚至排斥。其質量安全意識淡薄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貪小便宜,輕信流串商販的大肆宣傳,購買和使用價格低廉的假冒偽劣飼料或添加劑。二是科學意識薄弱,生豬一旦患病,濫用抗生素,治好便罷,治不好,也不考慮休藥期,便低價出售,導致藥物殘留。三是防疫意識差,部分養殖戶對動物重大疫病的免疫工作不配合,對病死畜禽隨意丟棄,從而造成疫病大面積流行。
(三)主管部門監管力量薄弱
我區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起步較晚,區級監管機構和檢測設備設尚不健全,鄉鎮更是無監管機構、無監管設施、無監管人員、無監管經費。因此,畜產品質量安全行政管理能力、執法監督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檢驗檢測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從而,為不法經營者及流竄商販帶來了可乘之機,為不合格畜產品和假冒偽劣投入品的上市提供了可能,為全區畜產品質量安全埋下了隱患。
三、建議及對策
畜產品質量安全直接影響到畜牧業的生存和發展,威脅到民眾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雖然,目前我區尚無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但是,隱患不小,政府及相關部門必須采取得力措施,全面防控,標本兼治。治標,首先要健全機構,壯大隊伍,完善設備;其次,要全面提升五種能力,即“行政管理能力、執法監督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檢驗檢測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做到管理到位、監督到位,不漏死角。治本,則應增強廣大養殖戶的安全意識,提高畜牧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在具體工作中,應重點把握源頭生產、屠宰加工和經營流通三個環節。綜合對策:
(一)著力推進標準化養殖,努力提高組織化程度
特殊的地域環境和傳統的生產方式,雖然能凸顯畜產品地方特色,對疫病流行防控也有一定好處,但同時,也嚴重阻礙了我區畜牧生產的標準化進程,給畜產品質量安全帶來了極大隱患。因此,推行標準化養殖、努力提高組織化程度,勢在必行。就我區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按照“政府引導、科學規劃、統一標準、清潔養殖、規范管理”的原則,一是應大力推廣農戶家庭式規模養殖。二是要適度發展規模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政府要加大投入,對規模養殖場、養殖大戶予以扶持,鼓勵返鄉青年創業。畜牧主管部門要科學制定標準和養殖發展規劃,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養殖規范和系列化配套體系,并組織實施。養殖協會(專業合作社)要充分發揮紐帶作用,大力推廣“協會(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運行模式,搞好產銷對接,逐步實現統一采購原料、統一技術指導、統一供種、統一銷售,積極拓展市場、降低成本,努力做到互惠雙贏。
(二)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全面提升安全意識
畜牧生產的主體是農民,加工的主體是企業,流通的主體是經營者,三者受利益驅使的可能性對大,他們安全意識的強弱,直接關系到畜產品質量安全。因此,必須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不斷提升他們的安全意識。一是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大力宣傳假冒偽劣獸藥、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的危害性、標準化生產的必要性及相關政策、法規。二是農業和技術監督等行政主管部門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對象開展培訓和推廣工作。同時,要建立健全快捷方便的畜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網絡,以促進全社會的參與,增強全社會的安全意識。
(三)強化監管,確保畜產品安全上市
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雖然是一項治標性的工作,但卻是一項關鍵性工作,貫穿從養殖到餐桌的全過程。因此,要想全方位開展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就必須有健全的機構、高素質的隊伍和完備的設施。
1、健全機構,壯大隊伍。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實際需要積極爭取編制,招收高素質人才,做到上下對口,銜接合理,覆蓋城鄉、甚至到戶。使日常監管工作有序運轉,不出紕漏。
1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涉及符合條件的畜禽養殖場301家,其中養豬場142家,蛋雞場41家,其他養禽場62家,養羊場45家,養兔場4家,牛場6家,鴿場1家,其中21家養殖場飼養兩種或兩種以上畜禽。
1.1業主基本情況根據統計,從事畜禽養殖業的業主男性占96%,女性占4%。年齡大于60歲的占14•95%,50~59歲占30•90%,40~49歲占39•53%,30~39歲占10•96%,30歲以下者僅占3•65%。文化程度小學占22•26%,初中占56•48%,高中占16•94%,大專以上占4•32%。
1•2養殖場基本情況生豬飼養場142家,其中存欄300頭以下103家,占72•54%,存欄300~499頭19家,占13•38%;500~999頭14家,占9•86%;1000~1999頭4家,占2•82%;2000~9999頭和10000頭以上各1家,各占0•70%。蛋雞飼養場41家,其中存欄1000羽以下6家,占14•63%;1000~4999羽20家,占48•78%;5000~9999羽9家,占21•95%;10000羽以上6家,占14•63%。其他家禽飼養場62家,其中飼養量5000羽以下31家,占50•0%;5000~9999羽10家,占16•13%;10000~19999羽8家,占12•90%;20000羽以上13家,占20•97%。山羊飼養場45家,其中飼養30~49頭12家,占26•67%,50~99頭19家,占42•22%;100頭以上14家,占31•11%。養殖場承包土地面積100畝(1畝=667m2)以上24家,占7•97%,30~100畝51家,占16•94%,10~30畝71家,占23•59%,10畝以下155家,占51•50%。養殖場使用土地屬自家責任田的29家,占9•63%,向分散農戶承包21家,占6•98%,整體承包179家,占59•47%,其他方式72家,占23•92%。土地租用價格為每年70~300元/畝。
1•3經營體制情況養殖場經營體制以個人為主,公司、合股方式者僅3家??偼度胭Y金12250萬元,其中自有資金9264萬元,銀行貸款1599萬元,其他借款1387萬元,分別占75•6%,13•1%及11•3%。
1•4疫病發生情況調查發現有15個養殖場發生過畜禽疫病,主要以生豬高熱病、藍耳病為主。
1•5排泄物利用情況利用種養結合,漁牧結合,林牧結合等生態養殖模式198家,占65•78%。畜禽排泄物中干糞基本上為出售或自家還田,另有47家(占15•6%)養殖場干糞不作處理,隨處堆放,影響環境。污水處理建有沼氣池42家,化糞池34家,分別占總數的14%及11•3%。
1•6畜產品安全生產情況60家養殖場未建立養殖檔案,占19•9%;98家未建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占32•6%;39家未執行休藥期制度,占13%;9家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或無公害基地認定,占3%。
2存在問題
2•1從業人員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不能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水平要求50歲以上的業主仍占45•85%,20~40歲的青壯年只占14•61%。究其原因:一是畜牧業系弱勢產業,風險高,效益低;二是畜牧業生產條件差,生活環境臟;三是畜牧業高投入、低產出;四是缺乏原始資本積累。從事畜牧業的業主中初中文化程度最多,有較高文化水平、較強接受能力的人員比例較低。隨著畜牧業生產的規?;?、產業化、現代化發展,現有從業者主體結構已越來越不適應畜牧業發展需要。
2•2畜牧業用地隱患及基礎條件制約畜牧業發展調查發現9•63%的規模養殖場建在自家責任田,1%畜禽養殖處于人畜同居;22•92%用地沒有承包合同,6•98%屬分戶租賃,糾紛隱患較多。
2•3養殖規模小,抵御風險能力差據調查,由于各類養殖場普遍存在小而散問題,以養豬場為例,全市萬頭以上養豬場只有1家,千頭以上只有5家,絕大部分都在300頭以下。由于規模小、自有資金少、信息不靈,導致管理難,產品銷售難,先進技術推廣難,經濟效益差,抵御風險能力差等隱患。
2•4動物疫病威脅越來越大調查發現,其中15家養殖場歷年均曾發生過動物疫病。動物疫病的多樣化、復雜化嚴重威脅著畜牧業發展。
2•5污染問題依然嚴峻經省811工程治理,已有42家養豬場建有沼氣池進行污水處理。全市實行生態種養模式的養殖場雖有198家,但場內配套農作物種植面積10畝以上者只有146家,大部分場的畜禽養殖量大于農作物消納量。
2•6畜產品安全生產任務艱巨從養殖檔案制度、畜產品生產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休藥期制度等執行情況看,普遍存在執行不嚴、記錄不全現象。究其原因:一是業主對畜產品安全生產及檔案記錄認識不足,二是業主文化水平及時間、精力有限。
3發展對策和建議
3•1鼓勵大中專畢業生扎根農村發展畜牧業建議有關部門出臺激勵政策,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到基層從事畜牧業生產經營,在用地用電審批、信貸、項目資金扶持上給予優惠優先,從而逐步提高從業者的整體水平。
3•2以技術培訓為重點,提升從業者水平通過舉辦培訓班、入場指導、送科技下鄉、農民信箱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傳畜牧業法律法規,提高從業者的法律意識,科技水平,做好畜禽生產記錄、防疫記錄、用藥記錄等,實施畜禽產品無害化生產。
3•3科學處理發展畜牧業與保護土地、環境的關系一要進山入園靠地,要把養殖場辦到荒山荒坡上、果園中、農田邊。二要發展循環生態農業,實現農牧結合,將養殖場排泄物充分利用到農作物上,做到就地利用,就地消納;另一方面通過沼氣工程處理排泄物,實現資源再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 北安市基本情況
1.1. 北安市自然情況
黑龍江省北安市位于黑龍江省正北方,黑河市最南部、屬松嫩平原向小興安嶺過度的中間地帶,地理坐標介于北緯47o35′至48o33′,東經126o16′至127o53′之間。全市幅員面積71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3萬畝,糧食總產8億公斤,主要作物玉米、小麥、大豆、水稻、馬嶺薯等作物為主。全市總人口48萬人,其中城市人口24萬人,農村人口24萬人(城鄉各半)。轄5鎮4鄉、4個市屬農牧場,7個國營林場,境內中、省、市(黑河市)直屬縣團級以上的單位42個,1個森工局,1個農墾分局(下屬4個國營農場)。北安市生態優良,土地肥沃,被確定為國家的生態示范市,全國糧食高產創建縣,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一體化推進試點市。
1.2 北安市區位情況
北安市位于黑龍江省北部區域中心,處于哈爾濱、齊齊哈爾、黑河三座城市的三角區域中心,輻射周邊10多個縣市,500萬人口,南距省會哈爾濱市330公里、北距中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黑河246公里,西距省內第二大城市齊齊哈爾240公里,距世界著名旅游勝地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僅62公里。
1.3 交通運輸條件
北安市是黑龍江省北部的交通樞紐。濱北、齊北、北黑三條鐵路干線和黑大、碾北、綏北、前嫩四條高等級公路在此交匯。吉黑、前嫩、綏北三條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使北安真正成為我省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我國第三條國際大通道——黑河通往俄羅斯及東歐國家旅貿大通道中樞和我省北部區域的商品集散地和中轉站。
1. 4 發展空間較大
北安市在畜牧產業發展上有地域空間,市場空間,潛力非常大。目前北安區域沒有一家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主要靠自然發展。
2. 資源優勢
2.1 飼料豐富
北安市現有耕地343萬畝,全市糧食總產可達8億公斤,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規模經營推進,僅今年玉米種植面積達110萬畝,小麥種植面積40萬畝,每年約有1億公斤糧食近4億公斤的農作物秸稈及農副產品可轉化為飼料,為畜牧業發展提供充足的飼料產品。
2.2 水草資源豐富
我市地處小興安嶺南麓、烏裕河畔,有著豐富的水草資源,許 多地方保留著原始的自然狀態,具有無污染的天然環境?,F市域內有可利用草原280萬畝,水面17.6萬畝,市域內有烏裕爾河、通肯河兩大河流經過,流域面積分別為2620平方公里、1700平方公里。這些充足資源為發展畜牧養殖業提供了保障。
2.3 氣候條件
北安市地處中高緯度,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具有半干旱半濕潤和寒暖適中的氣候條件。年平均降雨量529mm,年蒸發量647mm,年積溫2400℃,植被茂盛、水草豐富,為發展畜禽養殖業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
3. 畜禽養殖情況
畜牧業發展在我市農業生產中占有主導地位,我們發展目標是利用三至五年把我市發展成黑河區域內畜禽養殖、銷售集散地。重點抓好五大基地建設(奶牛、肉牛、生豬、肉羊、家禽)。截止目前,全市奶牛存欄4.5萬頭、肉牛存欄3.8萬頭、生豬存欄8萬頭、大鵝存欄達到11.5萬只。同時特色養殖發展比較快,全市現有狐、貂、貉、鵪鶉等各類特色養殖戶31戶,總存欄達4.5萬只。
3.1 肉牛基本情況
北安市肉牛存欄3.8萬頭,出欄2.86萬頭; 現有可繁母牛3.6萬頭,44個凍配點,其中所需凍精由黑龍江省家畜繁育指導站提供,可為肉牛生產提供充足的種源。
3.2 生豬基本情況
生豬存欄8萬頭(能繁母豬存欄8543頭),出欄5.2萬頭; 年出欄5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9個,年出欄1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151個,還有一些散養戶。
3.3 鵝基本情況
大鵝存欄為11.5萬只,出欄6.31萬只。我市水草等自然環境無污染,生產的鵝肉為“綠色食品”,且脂肪含量低,同時由于我們當地氣候寒冷,晝夜溫差大,生產的鵝毛羽絨含量高,市場銷售好。
4. 政策環境
北安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畜牧業發展,提出到2015年畜牧業發展將成為我市農業經濟“半壁江山”,制定了加快畜牧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先后出臺了《北安市加快畜牧業發展扶持政策》和《扶持畜牧業加快發展實施辦法》等相關政策。省政府又提出了加快奶牛、肉牛、生豬、家畜等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這些都為我市畜牧產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5. 結論
三個月來,按照主管單位的要求和部署,我做為農技推廣特聘人員,牢固樹立服務宗旨,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緊緊圍繞“畜牧增產、增效、增收”這個中心,在上級主管部門和技術指導單位的正確領導、指導下,在同事和科技示范戶的大力支持下,農技推廣工作組織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顯,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現將這季度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積極參加業務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開展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后,積極參加了旗農牧局組織的各期培訓學習,全面學習了畜牧業增產、增收等有關知識,更新了知識,拓寬了視野,提高了業務素質,增強了指導示范戶的服務能力。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農技推廣是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轉變的機制創新,使廣大農牧民更多地了解和積極參與農牧業科技推廣工作,采取宣傳手冊、標語等多種形式宣傳農牧業科技推廣工作,宣傳現代農牧業生產技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精心選擇高素質科技示范戶
農牧業科技推廣在我旗以畜牧為主,科技示范戶理所當然的要有一定的畜牧養殖技術,同時要有較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能夠將先進的畜牧業養殖技術在周邊牧民中推廣開來。經過綜合考慮,選擇了幾戶素質較高的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作為科技示范戶。對這幾戶示范戶進行挨家挨戶走訪,詳細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了解他們對畜牧業生產技術的需求,摸清他們養殖技術,并登記示范戶的相關信息,收集他們對推廣工作的各種意見、建議。同時做好宣傳工作,加強示范戶對農牧業科技推廣工作的了解。要求示范戶帶動周邊戶,從而做到科學養殖,降低成本,提高收入。
四、加強先進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通過入戶示范,指導的示范戶帶動周邊牧戶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摸清了各戶的基本情況、了解了各戶的需求后,精心設計了針對各戶的技術指導方案。第一季度主要推廣了:接羔保育階段的準備工作和注意事項,不但節約了成本,提高畜牧業收入,為實現畜牧業增收相統一的目標打下基礎。
五、入戶指導方式靈活多樣
1.1畜牧機械擁有情況
積極做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2014年用于購置畜牧業機械的各類補貼資金510萬元,使我縣的畜牧業機械新增303臺,到2014年為止全縣擁有畜牧業機械1156臺。
1.2畜牧業機械化作業完成情況
為了保質保量地完成飼用玉米的機械化種植,2014年初及早維修保養、調試了90臺玉米點播機,使飼用玉米的機械化播種面積達100%。收獲時積極協調周邊各縣大型飼用玉米青貯收獲機,2014年秋收期間共投入大型飼用玉米青貯機12臺,割、摟、捆機械500余臺,收獲玉米面積2萬畝、天然草場機械化收獲完成3.91萬畝。
2特色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由于受自然氣候條件的限制,我縣的特色農業主要以馬鈴薯、大露菜為主。馬鈴薯產業在我縣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也是縣委確定的優勢產業。2014年建立馬鈴薯、露地蔬菜、玉米、小麥四個標準化作業示范區,其中:飼用玉米標準化建設完成面積1.2萬畝;全縣種植馬鈴薯1.3萬畝,馬鈴薯標準化建設完成0.5萬畝。
2.1馬鈴薯種植、收獲機械擁有情況及機械化作業情況
巴里坤縣人民政府在前幾年出臺了對購買馬鈴薯種植及收獲機具的農戶給予惠農補貼。農機部門進村入戶做了大量宣傳,并做好機具對比選型,購進的樣式在各鄉鎮召開現場演示,經試驗及改進,各類機械已基本滿足巴里坤縣的種植習慣和模式。幾年共購進馬鈴薯種植機具113臺,馬鈴薯收獲機104臺。2014年巴里坤縣種植馬鈴薯1.3萬畝,機械化種植0.6萬畝,占種植面積的46%;機械化收獲0.36萬畝,占種植面積的27.7%。
2.2建成大露菜推廣示范面積3500畝
2014年在巴里坤縣實施露地疏菜種植、貯藏、保鮮機械化生產技術推廣。根據巴里坤縣露地蔬菜種植分布情況,在石人子鄉建成露地蔬菜推廣示范面積1000畝,4月底在種植區石人子鄉大泉灣村二組做好露地蔬菜種植的耕整地作業,5月份開始鋪膜播種,截至6月10日全面完成1000畝蔬菜種植任務,種植了小顆粒種子窩筍、蓮花白、紅蘿卜、花菜。在5月初召開蔬菜機具現場演示會,培訓種植戶及技術人員210余人。在6~7月引進一臺旋耕機,并通過改進后進行除草,除草效果較好。蔬菜自8月份陸續上市。經測產,花菜畝產量2t、蓮花白4t、大白菜5t、西蘭花1.8t。
3存在問題
(1)天然可利用草場退化嚴重,從而降低了草料收獲機械的利用率;(2)飼草料基地不能形成規模,導致畜牧業收獲機械的利用率太低;(3)馬鈴薯機械化種植程度高,但機械化收獲有待提高;(4)大露菜的生產一直靠人工點種、除草、收獲,費時費力,種植規模小,生產的露地蔬菜量尚不能滿足本地需求。
4意見和建議
一、基本情況
1、畜牧業生產健康持續發展。上半年生豬飼養量4.3萬頭,與上年相比提高22%。禽飼養量86萬只,與上年相比下降42%,奶牛飼養量3200頭,與上年相比下降23%,肉、蛋、奶總產量2.3萬噸,畜牧業產值2.1億元。
二、幾點工作
1、畜牧業統計監測工作做到準確無誤
我們高度重視統計監測工作,有統計監測的分管領導,有專門負責的科室,區域所有專門的統計員,做到專人專機。負責監測數據采集的組織和督促,區域所保證數據的及時錄入,村防疫員負責數據的采集。各級部門積極配合,做到了上報數據及時性和準確性。上半年完成了第一季度畜牧業管理數據庫錄入工作,增加了《遼寧省畜禽養殖場(小區)數據庫》,《畜產品加工企業數據庫》,《種畜禽場數據庫》,《奶??煞蹦概#馀?煞蹦概祿臁泛汀缎竽翗I農民專業合作社數據庫》等內容。
2、開展了畜禽屠宰加工企業品牌創建工作
為高標準落實2014年省政府績效考核實施方案的要求,加強全區畜禽品牌屠宰加工企業建設,對全區的屠宰加工進行了調查,成立了新增品牌畜禽屠宰加工企業領導小組,落實了人員責任,確保此項工作的順利完成。
3、加強了畜禽糞便治理有關工作
貫徹落實了《省畜牧局關于加強畜禽糞便治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全區規模場畜禽糞便治理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逐場據實地填寫了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處理情況統計表,充分掌握了全區畜禽糞便的治理情況。
4、按照市畜牧獸醫局的工作安排,對全區的畜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了基本情況調查,現在全區有各種專業合作社26家,能夠正常生產經營的有15家。
[關鍵詞] 畜牧業機械化 經濟 社會效益分析
[中圖分類號] S8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7-0205-01
隨著伊犁州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深入推進,畜牧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畜牧業在伊犁州農業農村經濟中的單位越來越重要,機械化在畜牧業生產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畜牧業機械化是指用機械裝備畜牧業,并以機械動力代替人力操作的過程,是農業機械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牧業機械化應包括草原建設機械化、牧草收獲機械化、飼料加工機械化和畜禽飼養機械化,其中飼養機械化包括各類畜禽的飼喂、供水、清糞和糞便處理、畜禽舍及其環境控制、畜禽產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機械化建設。
一、畜牧業生產機械化技術基本情況
目前伊犁州畜牧業生產機械化技術包括天然草場機械化改良技術、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青貯飼料收獲機械化技術等三大類。
2005年~2012年伊犁州畜牧業生產機械化技術完成了186.32萬畝,其中天然草場機械化改良技術92.7萬畝、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51.5萬畝、青貯飼料收獲機械化技術42.1萬畝。引進推廣各類畜牧業機械2458臺,其中牧草松土補播機79臺、青貯收獲機90臺、割草機1163臺、打捆機515臺、摟草機423臺、擠奶機188臺,具體情況見表1,表2。
二、工作措施
1.制定工作計劃明確目標任務
伊犁州農機推廣總站每年按照自治區和自治州農機化工作會議的部署,結合當年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重點,認真研究制定《伊犁州農機化技術推廣任務考核指標》下發給各縣市,各縣市也認真落實各項推廣任務,分解到各鄉鎮場,每年年初召開農機推廣業務會議,認真安排落實各項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任務,推動了各項農牧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各級農機推廣專業技術人員深入農牧業生產第一線,認真抓好畜牧業機械各項工作,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及時解決農牧業生產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技術到位,從而保證了各項農牧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2.引進新機具,提高農機裝備水平
充分利用國家、自治區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大力宣傳和引導廣大農牧民積極引進新機具,應用新技術,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效率,并且通過實行購機補貼向項目區傾斜,極大地調動了項目區農牧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加速了畜牧機械引進步伐,各縣市重點引進示范推廣牧草松土補播機、割草壓扁機、旋轉式割草機、摟草機、打捆機、青(黃)貯收獲機、擠奶機等一批先進新型畜牧機械。
3.積極開展農機新技術服務
2005年來,伊犁州農機推廣總站對農牧業機械推廣與技術服務工作不放松。在畜牧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方面,州農機推廣總站負責機具選型、試驗示范、機具和裝備供應。各縣市推廣站負責落實示范點和養殖戶、跟機進行技術服務和現場指導,上下結合共同開展推廣工作,為農牧民提供實實在在的技術指導和優質服務。州、縣農機推廣站緊密合作,主動開展牧草松土補播機、牧草生產、青(黃)貯收獲機械的技術服務,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傉窘o各縣市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對引進推廣的各類畜牧機械,環境安全畜禽舍自動防疫系統等進行跟蹤指導、安裝調試等技術服務,教著農牧民學、做給農牧民看、引著農牧民試、帶著農牧民干,通過示范帶動,為大力推廣畜牧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打下了基礎,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廣作用,推動了伊犁州農牧業、設施養殖業機械化技術順利開展。
4.狠抓農機科技宣傳培訓工作
畜牧業生產機械化技術實施8年以來舉辦專題培訓班20期,培訓基層干部、農牧民、專業技術人員共計2000多人(次),發放科普宣傳和培訓資料3000余份(冊),舉辦不同規模的技術現場演示會10次,參加人員達600人(次),發放科普宣傳資料5000余份(冊),與此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板報等形式開展全方位的科普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經濟、社會效益分析
1. 經濟效益分析
1.1天然草場機械化改良技術
改良天然草場機械化作業為松土補播,使用機具為9IBS-2.4型草原松土補播機,該機作業工藝為:劃破草皮―松土―補播―覆土―鎮壓,配套動力為120馬力拖拉機,改良草場機械補播模式為單種補播。采用天然草場機械化松土補播技術比人工播種牧草平均增產70kg/畝,2005年~2012年天然草場機械化改良技術完成了92.7萬畝,新增牧草6489萬kg,牧草單價平均0.7元/kg計算,新增產值4542.3萬元。
1.2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
人工草場生產機械化技術牧草品種為紫花苜蓿,機械化作業包括:耕、耙、播、割、捆。使用機具為2BF-16播種機,配套動力為東方紅404拖拉機、92GZ-1.7型園盤式割草機、9GB-1.4往復式割草機、92LZ-3/4.8型指盤式摟草機、9GXY-2.4割草壓扁機、上海世達爾現代農機有限公司生產的THB-2060方捆機,播種模式為單種播種。2BF-16播種機進行了牧草單播播種,使機械化播種比人工播種牧草節約種子1.2kg/畝,每公斤草種平均按20元計算,畝節支24元,2005年~2012年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完成了51.5萬畝,共節支1236萬元。
1.3青貯飼料收獲機械化技術
玉米青(黃)貯機械化收獲作業包括:割、切、裝、運、壓。使用機具為紐荷蘭790型青(黃)貯收獲機,配套動力為TD-1204拖拉機,作業工藝為機械收割或人工收割切碎裝車機械運輸裝窖壓實封窖。
機械化青(黃)貯飼料制作比人工收割青(黃)貯飼料制作每畝節約制作成本15元/畝,2005年~2012年青貯飼料收獲機械化技術完成了42.1萬畝,可節約資金631.5萬元。一共節本增收效益合計6409.8萬元。
通過畜牧業生產機械化技術實施,2005年~2012年累計完成推廣面積186.32萬畝,節本增效綜合經濟效益達到6409.8萬元。
2.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