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6:39:03
序論:在您撰寫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本科教學中的西方經濟學教學的重要地位是十分突出的。無論是經濟學專業,還是與工商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等就安排了西方經濟學的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教學任務,而且大都在學科體系中都是專業主干課程。與一般院校的西方經濟學講授類似,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分學期先后講授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劃分往往簡單的根據關注的視角和范疇,既割裂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在思想體系上的聯系,也把方法論和學科地位上的紐帶不經意的阻斷了。以至于后續課程《世界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課程中學生往往無所適從,不能準確的將已經學習的課程知識與經濟學演化過程進行系統的銜接。導致整個經濟學教學的碎片化傾向。以至于通過西方經濟學的學習后,學生仍然不能鳥瞰整個經濟思想體系,更不能駕馭較為復雜的經濟學問題研究,僅僅是達到了簡單模仿和基本理論應用的水平。并不能完全達到學科體系所要求的教學目標。為此,通過梳理和分析,試圖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和實踐活動,有目的的使學生建立起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找到能夠打通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關鍵環節,積極尋找兩者學科思想和研究方法論上面的統一,從而使學生融合貫通,全面理解和掌握西方經濟學的學科思想,并能夠靈活運用西方經濟學思想分析和解決現實中的綜合性和系統性問題。
一、導致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出現割裂的原因
西方經濟學中的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相對獨立。學生對微觀和宏觀部分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和思想體系有學科體系的原因,有教材選擇和使用的原因,也有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首先是學科體系的問題。西方經濟學發展到今天總共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雖然在學科體系上形成了主流體系,但總體的學術流派林立,思想和研究觀點呈現百家爭鳴的態勢,這就導致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學習中,并不了解和掌握整個經濟學學科體系的全面,導致學習中不能建立起有機體系,而容易造成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形成割裂的局面。其次是本科教材的選擇問題。當前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劃分和教材的編寫一般都是遵循西方主流經濟學的視角展開的,同時為了保證全面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將部分非主流經濟學的流派思想也納入了教材體系中。此外,主要的本科教材都是使用國內學者編著的教材,加入了國內學者的主觀思想,同時也避免不了國內學者思想體系的束縛,導致當前的教材使用中,學生很難通過閱讀教材看到歷史上經濟學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演化歷程和不同觀點的分野。加上大量非主流經濟學思想的編入使當前教材在學科體系的傳播和影響上,作用大為下降。造成學生無法讀懂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密切聯系的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最后是教學環節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認可教師往往會突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各自學科中的重點部分,而往往忽略兩門課程的銜接部分。在微觀經濟學部分,消費者理論、廠商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等部分是教學的重點內容,而其他部分往往安排的教學時間和講授深度有限。而在宏觀經濟學部分,無論是是先講短期模型后講長期模型,還是先講長期模型后講短期模型,都更多從宏觀經濟學產生之初,宏觀經濟學幾點問題入手。忽略了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講授過程中,也回避了眾多打通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紐帶的因素。最終導致學生形成一種錯誤的觀念,微觀經濟學介紹消費者、廠商、單一市場結構等微觀問題,而宏觀經濟學介紹政府和貨幣當局如何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學關注的統計指標等。
二、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關聯部分
首先,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關聯的最為重要的思想紐帶。無論是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都是強調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主體作用的。而且,無論是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對特定的社會環境、歷史傳統、文化法律等有十分明確的限制。這說明,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不僅強調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還強調維系市場經濟基礎的軟環境。其次,方法論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共同的基礎。無論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都是眾多主流經濟學家通過不斷發展演化中創造性的運用了數學中邊際、均衡等研究方法而形成的。雖然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現代西方經濟學存在眾多局限,但整體上來說,西方經濟學的主體地位在整個經濟學界上不可撼動。作為西方經濟學的兩大板塊,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式、研究思路是相通的和密切聯系的。最后,存在著許多可以打通和關聯的知識理論。造成現實上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有明顯割裂之感的重要原因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興起。由于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強調了政府的財政政策和貨幣當局的貨幣政策積極干預經濟,導致大家往往忽略微觀經濟學中的一般均衡、福利經濟學以及宏觀經濟學中的發展經濟學、經濟周期理論等。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包含著宏觀思想,宏觀經濟學理論有扎實的微觀基礎。
三、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教學中的銜接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既然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就應該消除兩種之間割裂的感覺。使兩者之間真正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并使學生對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這兩門西方經濟學不可分割的部分成為有機整體。一是在教學中為學生梳理不同經濟學理論發展的脈絡,在經濟學思想上的地位,以及不同理論的地位、作用和選入教材的原因等。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使學生很清楚的了解到所學的知識點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間有著緊密聯系的。微觀理論的提出的基于既有宏觀經濟學思想的,而宏觀經濟學的演化中,微觀基礎也是其可以發展和延續的重要依據。二是通過課程培養目標、教學目的和考核方式的調整,避免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經濟學思想體系學習產生障礙。由于以往教學中經常會根據難易程度、結構組織、如何考核等問題安排教學的重點內容,這樣一來,往往會導致一些結構較為龐大、聯系緊密、難易適中,容易考試的部分成為所謂的重點部分。而一些學科體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就被教學過程人為的刪減了。這樣的后果之一就是造成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形成人為阻隔,成為孤立的知識小島。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通過調整整個專業的培養方案,增加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比重;一方面在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大綱中也進行必要的修改和調整,增加對必要的思想體系、研究方法的教學時間。此外,對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后續課程世界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也進行了有益的調整,使其教學過程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的教學能夠密切聯系。
作者:柯希嘉 單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經濟管理系
參考文獻:
[1]張守一.對規范經濟學與實證經濟學的評論[J].經濟學動態,2009(9).
一、導致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出現割裂的原因
西方經濟學中的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相對獨立。學生對微觀和宏觀部分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和思想體系有學科體系的原因,有教材選擇和使用的原因,也有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首先是學科體系的問題。西方經濟學發展到今天總共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雖然在學科體系上形成了主流體系,但總體的學術流派林立,思想和研究觀點呈現百家爭鳴的態勢,這就導致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學習中,并不了解和掌握整個經濟學學科體系的全面,導致學習中不能建立起有機體系,而容易造成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形成割裂的局面。
其次是本科教材的選擇問題。當前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劃分和教材的編寫一般都是遵循西方主流經濟學的視角展開的,同時為了保證全面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將部分非主流經濟學的流派思想也納入了教材體系中。此外,主要的本科教材都是使用國內學者編著的教材,加入了國內學者的主觀思想,同時也避免不了國內學者思想體系的束縛,導致當前的教材使用中,學生很難通過閱讀教材看到歷史上經濟學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演化歷程和不同觀點的分野。加上大量非主流經濟學思想的編入使當前教材在學科體系的傳播和影響上,作用大為下降。造成學生無法讀懂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密切聯系的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最后是教學環節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認可教師往往會突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各自學科中的重點部分,而往往忽略兩門課程的銜接部分。在微觀經濟學部分,消費者理論、廠商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等部分是教學的重點內容,而其他部分往往安排的教學時間和講授深度有限。而在宏觀經濟學部分,無論是是先講短期模型后講長期模型,還是先講長期模型后講短期模型,都更多從宏觀經濟學產生之初,宏觀經濟學幾點問題入手。忽略了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講授過程中,也回避了眾多打通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紐帶的因素。最終導致學生形成一種錯誤的觀念,微觀經濟學介紹消費者、廠商、單一市場結構等微觀問題,而宏觀經濟學介紹政府和貨幣當局如何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學關注的統計指標等。
二、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關聯部分
首先,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關聯的最為重要的思想紐帶。無論是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都是強調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主體作用的。而且,無論是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對特定的社會環境、歷史傳統、文化法律等有十分明確的限制。這說明,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不僅強調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還強調維系市場經濟基礎的軟環境。
其次,方法論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共同的基礎。無論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都是眾多主流經濟學家通過不斷發展演化中創造性的運用了數學中邊際、均衡等研究方法而形成的。雖然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現代西方經濟學存在眾多局限,但整體上來說,西方經濟學的主體地位在整個經濟學界上不可撼動。作為西方經濟學的兩大板塊,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式、研究思路是相通的和密切聯系的。
最后,存在著許多可以打通和關聯的知識理論。造成現實上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有明顯割裂之感的重要原因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興起。由于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強調了政府的財政政策和貨幣當局的貨幣政策積極干預經濟,導致大家往往忽略微觀經濟學中的一般均衡、福利經濟學以及宏觀經濟學中的發展經濟學、經濟周期理論等。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包含著宏觀思想,宏觀經濟學理論有扎實的微觀基礎。
三、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教學中的銜接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既然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就應該消除兩種之間割裂的感覺。使兩者之間真正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并使學生對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這兩門西方經濟學不可分割的部分成為有機整體。
一是在教學中為學生梳理不同經濟學理論發展的脈絡,在經濟學思想上的地位,以及不同理論的地位、作用和選入教材的原因等。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使學生很清楚的了解到所學的知識點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間有著緊密聯系的。微觀理論的提出的基于既有宏觀經濟學思想的,而宏觀經濟學的演化中,微觀基礎也是其可以發展和延續的重要依據。因此,通過明確知識體系的方式可以避險學生對知識點形成孤立認識,杜絕了教學過程分割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密切聯系。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C
當前,各個高等院校在進行經濟學講解中,都采用了把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分開講解的方式,微觀多置于宏觀之前,這主要是沿襲了凱恩斯以后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流派的做法。微觀經濟學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而宏觀經濟學則更多地從整體上研究社會經濟問題,涉及國家如何管理社會經濟的問題和采取何種經濟政策促進實現社會經濟發展、化解社會中不同利益的矛盾沖突,實現社會穩定,主要關注資源利用問題。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很多方面都有較大區別,但是又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以下將從不同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論述。
1 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的差異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雖然同屬于經濟學科,很多教材甚至把他們編著在同一本書里,但是兩者卻存在著很多方面的差異。
首先,兩者的基本假定具有較大差異,微觀經濟學的幾個假設分別是:完全理性、市場出清和完全信息,總體是承認市場的完善性,反對政府干預;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機制不完善和政府具有調節經濟的能力。
其次,研究的內容看,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主要圍繞兩個市場(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和兩個主體(企業和消費者)來進行論述的,主要研究的是最為基本的單位,居民、廠商、市場等個體對象。宏觀經濟學主要的研究內容立足于經濟體整體,把國民收入的決定理論作為主要研究內容,主要研究的是整個經濟的運行規律。兩者的研究對象的差異,導致了在研究方法上的差異,微觀經濟學采用個量分析的方法,考察個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宏觀經濟學由于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分析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總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
最后,兩者解決的問題不同,核心理論差異很大。微觀經濟學主要解決的是資源的配置問題,研究市場經濟如何使得資源配置優化,進而增加社會福利,微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為價格理論,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看不見的手理論”,其它內容都是圍繞價格理論展開的,微觀經濟學體系認為市場是有效的,主張政府不要對經濟進行過多干預。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解決的是資源的利用問題,研究使現有資源如何充分利用,較好地保持經濟穩定和增長,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其它內容也是圍繞國民收入的決定問題這一核心理論展開,并指出市場不能完善地解決經濟問題,必須進行政府的有效干預。
2 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的相互聯系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雖然有很多不同,但是也存在著極其緊密的聯系,兩者共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經濟學分析體系。
首先,兩者研究的目的都是探究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從而對人們的經濟活動提供正確的指導,使得整個資源得到最優的配置和有效利用,最終實現整個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其次,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在內容上存在相互聯系和補充,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假定資源已經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如何最優配置的問題,而宏觀經濟學則主要是研究資源是如何被充分利用的,因此兩者的研究內容缺一不可,缺失一個那么整個研究就會不完整,單一方面的研究也就無法進行下去。
最后,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微觀經濟學為宏觀經濟學提供了很多研究方法和思想,而宏觀的很多內容必須依賴于對微觀的研究成果才能得到,同時,微觀和宏觀經濟學都是實證經濟學,不進行價值判斷,只是對經濟問題進行實證分析和描述。
3 教學中如何利用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的區別和聯系問題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有著很多差異,又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雙方總的來說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在科學和教學體系中的,所以在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兩者的關系。
在教學中,我們要在講解其中一門課的時候,有意識地涉及另外一門課的相關內容,比如我們在講解微觀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時候,應該提及到宏觀經濟學中研究經濟增長時要應用此函數。同樣,我們在講解宏觀經濟學時,也應該對相關的微觀內容進行引用和比較,對兩者內在的邏輯性給予必要的闡釋。
由于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在研究方法上很多地方具有統一性,因此很多微觀創立的思想在宏觀經濟學方面也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比如均衡的思想,是貫穿經濟學的一個主要思想,它是由微觀經濟學所創立的,但是在宏觀的很多內容研究上都得到了使用,尤其是在國民收入的決定問題上,均衡思想被大量應用,這樣在講解時,最好能夠把均衡思想在微觀經濟學的使用和在宏觀經濟的使用對比,聯系起來講解。
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在很多方面有聯系,在很多方面也有區別,因此教師有必要對兩者之間比較大的區別詳細進行闡述,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時建立起比較清晰的分析框架。比如,微觀經濟學先是提出了幾條假設,在假設的基礎上對整個經濟學問題進行分析,他本身具有更為濃厚的演繹方法;而宏觀經濟學在研究時,是對已發生的經濟現象進行總結,發現其中所蘊含的經濟規律,更偏向于歸納性的思考體系,這兩種分析問題的差異在學習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講解和分析,非常有助于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深入學習和掌握。
關鍵詞:微宏觀經濟學;實踐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3)02-0128-01
一、《微宏觀經濟學》及其特征
微觀經濟學是以單個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和相應的經濟變量單項數值的決定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包括的相關理論十分廣泛。主要有:一是均衡價格理論。研究某種商品的價格是根據供求雙方共同決定的。并根據價格機制對經濟進行調節,當市場上某商品供大于求時,說明資源配置不合理,其價格下降。相反,供不應求,則價格上升。二是消費者行為理論。研究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種商品的購買上去,以實現效用的最大化。三是生產者行為理論。研究生產者如何把有限的資源用于各種物品的生產上去,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四是廠商均衡理論。研究在不同的市場結構中廠商如何決策。五是分配理論。研究按照什么原則來分配。六是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理論。研究微觀經濟政微宏觀經濟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
楊金磊
(棗莊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山東 棗莊 277000)策有利于彌補公共物品、壟斷性商品等價格機制不能有效調節的缺陷。
宏觀經濟學則是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包括相關理論十分廣泛。主要有:一是國民收入理論。研究包括長短期的宏觀經濟學決定。即長期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物價水平及失業問題;短期的AD-AS模型。二是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研究通貨膨脹的原因。三是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研究國民收入波動的原因。四是宏觀經濟政策理論。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微宏觀經濟學》在研究對象、理論方法及經濟政策存有較大區別。但是,二者之間又有密切聯系。一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相互補充。即微觀經濟是假定資源充分利用的條件下,分析如何達到最優的資源配置;宏觀經濟學則是假定資源配置的條件下,分析如何達到最優的資源利用。同時,二者共同組成西方經濟的理論體系。二是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其中,微觀是研究個體行為,而宏觀則是研究總體行為。因此,微觀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三是《微宏經濟學》以實證研究方法為主。西方經濟學是在社會制度的背景下,來具體分析問題。因此,二者研究方法屬于實證研究領域。
二、學習《微宏觀經濟學》的困難分析
對于初學者來說,《微宏觀經濟學》較為抽象且不易理解。究其原因,既有學生自身原因,也有教學方法原因。
首先,入校新生對《微宏觀經濟學》缺乏理性認識是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所謂經濟學的理性思維則是對任何觀點都要懷疑的。同時,需要用邏輯的精確性去懷疑。而對于初學者來說,從宏觀層面上看,在高中階段的教學環境相對較小,課程安排較為集中,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相反,大學階段教學環境相對寬泛,課程安排比較分散,教學方法多元化。從微觀層面上看,過去的教學內容以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為主,基本上沒有接觸西方經濟學思想。另外,對于高中應試教學為主,向大學以自我學習為主的轉變還沒有完全適應。再加上,課程的抽象、理論性強、難以理解更是讓入學新生學習西方經濟學難上加難。因此,入學新生無法形成學習的興趣和愛好,進而缺乏學習西方經濟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入校新生對《微宏觀經濟學》中的基本假設理解缺乏是學習困難的關鍵原因。假設條件是經濟學理論成立的前提。因此,學習經濟學必須從正確的理解假設條件開始。諸如:在學習《微宏觀經濟學》之前必須理解基本假設。一是“經濟人”假設。把人的本性假設為利己的,企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完備信息”假設。在“完備信息”條件下,人們擁有做出決策的一切信息。三是“完備市場”假設。在“完備市場”條件下,市場競爭充分。四是資源稀缺性假設。正是因為人類欲望無限與資源有限的矛盾性,才有必要深入研究資源的配置和利用問題。
再者,入校新生對《微宏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學模型重視不夠是學習困難的直接原因。經濟學模型是深刻認識和理解原型問題而對其所作出的一種抽象和升華的概括。尤其是通過經濟學模型來分析經濟問題,更加直觀、更加清晰、更加簡化、更加利于理解。因此,重視經濟學模型對于初學者來說十分重要。
另外,教學方法陳舊,理論介紹過于枯燥乏味是學習西方經濟學困難的又一直接原因。
三、學習《微宏觀經濟學》的方法
當前,針對二批本科學生學習《微宏觀經濟學》的困惑。筆者認為,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專業老師應該從教學的實際出發,采取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
首先,在經濟學教學中應該重視理論聯系實際。一是適時開展相關經濟學講座。尤其是結合一些經濟熱點問題(如:經濟危機、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等問題)進行合理分析其現狀及原因。二是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采用言簡意賅、通俗的語言講解尤為重要。三是采取案例教學,并將典型案例融入經濟學理論當中。
其次,在經濟學教學中應該重視與學生的互動。一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學生個人實際情況出發,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二是注重通過適時反問,來不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三是重視提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再者,在經濟學教學中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一是要求專業課老師讓學生清楚地知道經濟學的基本結構。經濟學研究不僅是關于生產、成本、價格、供求等方面,也不單是通貨膨脹、失業、經濟增長、經濟周期等問題。而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和規律的社會學科。二是要求專業課老師讓學生了解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另外,要求老師必須采取板書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采取“黑板+板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看清全過程及各種邏輯關系。同時,還要多注重激勵教學與情感教學相結合,多激勵、多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的過程中注重眼神、肢體語言的交流。
參考文獻:
[1]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 黃亞鈞.西方經濟學(微觀和宏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經濟學專業并不僅僅是人們所認為的工作好找、賺錢多的“熱門”專業而已。事實上,大學里的經濟學專業似乎與熱門不沾邊,它只是一門學科,研究著社會現象與問題,與研究其他領域的學科一樣。就專業而言,經濟學注意理論上的傳授與研究,至于如何將其運用于對實際的指導,則是對我們學習經濟學的學子運用所學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要求。
本科期間需要學習的有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原理、統計學等基礎課程和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論統計等數學課程以及根據小專業選擇的不同選修的專業課程,比如財政學、貨幣銀行學、經濟學史、發展經濟學、國際金融學等。當然,也離不開實踐活動,包括社會調研、實習工作以及各種聯系實際的賽事等。
一般來說,經濟學的就業方向主要是以下幾大類。第一是經濟預測分析人員。這一般是在大公司和經濟決策部門,負責市場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市場化程度的加深使得市場調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越發明顯。第二是市場營銷人員。顧名思義就是銷售產品和提供服務,但并不是簡單的推銷員而已,而是要具有專業技能,充分掌握市場需求。第三是管理類人員。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由于工作能力與經驗的限制,一般不太容易獲得好的管理職位,所以首先得到的可能是一線的管理職位,比如生產管理、人事管理助手等。第四是其他行業的相關職位,比如公務員等。
學習環境的定義比較寬泛,眾人對其界定不一。通過文獻查閱發現以下兩種觀點較為合適:一是何克抗等人的觀點,他們認為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和人際關系的組合,其中學習資源包括學習材料、認知工具和學習空間,人際關系包括師生、生生人際交往[1];二是李奇的觀點,他根據加涅關于教學設計的原理將學習環境定義為根據不同的學習結果類型創設不同的學習內部條件并相應安排學習的外部條件。通過對定義的描述發現,學習環境設計的要素包括:內部條件 (人際交往等) 和外部條件 (資料、工具、空間等)。林軍來在 《基于 Moodle 平臺的協作學習環境構建與實踐探索》 一文中,將協作學習環境分為組織環境、空間環境、硬件環境和資源環境[2]。郭寧在 《混合式學習環境下協作學習活動設計》 一文中把混合式學習環境分為物環境、軟件環境和人文環境[3]。移動協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屬于學習的范疇,因而對其環境的分析可以參照相關學習環境的要素內容。但是,移動協作學習活動有其特殊性,在環境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例如硬件環境是在移動技術或服務支持下形成的等等。參照上述分析,移動協作學習活動環境總體可以歸納為“二大四小”環境。其中,“二大”主要指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四小”主要指硬件環境、軟件環境、空間環境和人文環境。其中,內部環境主要指活動本身為促進學習者提供的內部條件,它包括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外部環境主要指活動進程中借以輔助學習者開展活動的外部條件,它包括空間環境和人文環境。
二、模型設計
依據環境設計要與活動特點相符合的原則,同時結合設計要素的分析,本研究設計出一個適合移動協作學習活動的環境模型。該模型構建活動環境的規則是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步步細化環境內容,并融入到具體移動協作學習活動中。如圖 1 所示,整個模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宏觀層面的環境構建,第二部分是微觀層面的環境構建。在宏觀層面上主要是把握設計環境的方向,該模型根據“移動、協作”兩大特點,將移動協作學習活動環境分為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學習者與教師在活動環境中開展具體的協作。在微觀層面上主要是分解、細化每個環境構建內容。其中內部環境主要指軟件環境和硬件環境,軟件環境包括軟件和資源環境,硬件環境包括手機和支持無線上網的筆記本電腦;外部環境主要指空間環境和人文環境,空間環境包括交流、共享和知識管理空間,人文環境包括規則、策略和心理環境。
三、內部環境設計
內部環境主要指活動本身為促進學習者提供的內部設施條件,它是移動協作學習活動開展的前提,只有構建好內部環境,活動才能順利進行。因此,內部環境是活動環境的必備要素,合理構建它的環節是不可或缺的。內部環境的設計包括兩個方面,分別是軟件環境設計和硬件環境設計。
1. 軟件環境設計
軟件環境是用以支持移動協作學習活動所提供的內在設施條件,對它進行設計主要從軟件和資源兩個方面著手。
(1) 軟件設計
軟件是活動的輔助手段,學習者借助軟件的功能進行協作。本次移動協作學習活動所選擇的軟件工具是“QQ+ 飛信”,以 QQ 學習工具集為主,飛信為輔。QQ 學習工具集的作用是提供各項功能,實現效能工具、信息工具、情境工具、交流工具、認知工具、評價工具的要求,借以幫助學習者完成活動目標。飛信的作用是當手機或支持無線上網的筆記本電腦上 QQ 不在線時,利用飛信實現及時通信的功能,保證協作學習的順利進行。由于多數學習者對這兩個軟件的功能很熟悉,在具體活動中教師沒有必要介紹它們的操作,只需要引導學習者合理使用它們,避免工具成為擺設或出現迷航現象。
(2) 資源設計
資源是活動環境設計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它主要指在移動協作學習活動中活動主題所需要的內容和材料。從資源的呈現形式分,移動協作資源可以呈現為短信形式、網頁形式和下載存儲形式[4];從資源的承載形式分,移動協作資源可以呈現為文本形式、圖形形式、音頻形式、視頻形式和動畫形式。具體到本研究,活動重點在于協作,根據活動主題和部分條件限制因素,本次活動選取的移動協作學習資源主要是短信形式、網頁形式和協作形式,同時結合文本等各種形式呈現資源。首先,短信形式的移動協作學習資源設計。這類形式的資源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通過短信傳遞與活動相關的內容,一般用作通知或提醒等等,它的特點是形式單一、內容精練、操作方便。具體行為是:教師設計活動主題后,通過飛信將活動重要要素內容 (主題、活動安排、完成活動的時間等) 發至每個學習者的手機上,保證信息的及時性;在協作小組內,根據小組活動計劃,組長通過飛信通知組員討論時間和內容進度安排,保證協作活動開展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短信形式的資源設計時文字盡量言簡意賅,學習者不需要翻頁即可對提醒內容一目了然。其次,網頁形式的移動協作學習資源設計。這類形式的資源主要是以瀏覽網頁的形式查找活動資源,它的特點是形式多樣,利于學習者多角度獲取活動所需的資料。具體行為是:協作小組通過瀏覽網頁查看或下載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 (文本、圖形、音頻、視頻、動畫) 或自己尋找相關資料。需要注意的是,網頁形式的資源設計時教師應該盡量少提供現成的資源,這樣才能充分鍛煉學習者查找、甄別資源有用性的能力。最后,協作形式的移動協作學習資源設計。這類形式的資源主要是通過協作小組內組員間的交流總結出的信息,這類資源不需要預先設計,它只需要學習者參與活動、積極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資源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協作形式的資源設計需要學習者的共同努力,因此在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和培養學習者協作的興趣、能力,保證資源的流動性。
2. 硬件環境設計
移動協作學習活動所涉及的硬件環境主要指在移動技術或服務支持下學習者參與活動所使用的硬件設備。硬件是支持移動協作學習軟件的載體,也稱之為移動終端設備。移動終端設備包括普通手機、支持無線上網的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MP3 或 MP4、PDA 等。移動終端設備多種多樣,可以選擇的范圍也很多。通常而言,移動終端設備的選擇需要綜合以下幾方面因素:
(1) 以活動任務和需求為出發點,立足于活動本身
移動協作學習活動任務和活動需求不同,選擇的工具也會有所不同。根據活動任務不同,選擇合適的移動終端設備。如果是概念學習類任務,它僅需要知識的查找與羅列,沒有過多復雜的操作,在協作中可以選擇簡單易攜帶的工具,例如普通手機、MP3或 MP4、智能手機。如果是問題解決類任務,它比概念學習類任務過程復雜一些,在協作中應該選擇支持復雜程序或工作的工具,例如支持無線上網的筆記本電腦、PDA。如果是作品設計類任務,它涉及作品的設計與開發,對設備的要求更高,在協作中可以選擇支持無線上網的筆記本電腦、PDA。如果是移動技術應用任務,所有的移動設備都可以參與協作學習活動中。
(2) 依據學習者具體擁有的設備條件,立足于實際
參照問卷調查的結果,如圖 2 所示,在 143 名研究生中 83.22%擁有筆記本電腦,48.25%擁有普通手機,40.56%擁有智能手機,52.45%擁有 MP3 或MP4,0.7%擁有 PDA。數據表明,大多數研究生目前擁有的移動設備是筆記本電腦、手機、MP3 或MP4,因此這幾種設備應該成為移動協作學習活動工具的首選。
(3) 依據網絡條件,立足于網絡
移動技術支持下的協作學習活動要求學習者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在任意時間與地點自由進行協作學習,因此,對于移動協作學習而言,無線網絡環境是先決條件。隨著無線校園網的建成,對師生來說,使用無線網絡如同有線網絡一樣方便。所以移動終端設備的選擇要考慮網絡條件,協作應該在網絡通暢的情況下進行。
綜合以上三個因素,在本次移動協作學習活動工具的設計中,以最小代價為原則,最終選擇的硬件(移動終端設備) 是具有上網功能的手機和支持無線上網的筆記本電腦。硬件設備是軟件設備的載體,它承擔著支持活動順利開展的基本角色。因此,在活動中教師和學習者要關注硬件設備的可用性和實用性,充分利用硬件設備的優勢,進而有效輔助學習活動。
四、外部環境設計
外部環境主要指活動進程中借以輔助學習者開展活動的外部條件,它是移動協作學習活動開展的保障。外部環境的設計包括兩個方面,分別是空間環境設計和人文環境設計。
1. 空間環境設計
空間環境是活動開展的場所,移動協作學習所涉及的主要活動是協作交流,在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到知識管理的重要性,最后實現知識共享。因此,對于空間環境的設計主要從交流空間、共享空間和知識管理空間三個方面著手。
(1) 交流空間設計
交流空間是學習者進行協作學習的主要場所,其它一切活動都是建立在交流的基礎上,所以重點是對于該空間的設計。在移動協作學習活動中,交流分為個人交流和小組交流。個人交流的形式是一對一、有針對性的交流。小組交流的形式是協作組內組員之間一對多或多對多的交流。因此,交流空間的設計是個人交流空間和小組交流空間的結合設計。具體到本研究,個人交流空間主要建立在 QQ 好友聊天和 QQ郵箱功能上,小組交流空間主要建立在 QQ 群聊天、討論組聊天功能上,學習者通過手機或電腦在交流空間內使用這些功能進行無障礙討論。這樣的功能空間建立既操作簡單,又方便實用,有利于盡快進入協作學習狀態中。
(2) 共享空間設計
共享空間的作用是將教師和學習者的資源放于該空間內,每個人都能查看并下載這些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真正實現資源的共享。因此,該空間的設計主要關注共享功能的實現。具體到本研究,共享空間選擇的是 QQ 空間。它的功能是當自己或是好友更新內容時,自己或好友可以第一時間接受、查看并轉載到自己的空間內,同時群共享功能可以讓師生自由上傳、下載資料,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循環利用。
關鍵詞:宏微觀經濟學 雙語教學 教學方法
一、引言
《宏微觀經濟學》是財經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其內容涉及到經濟中的方方面面,不僅理論內容深,而且實踐性強,初學此課程者不容易理解掌握。改革開放以來,宏微觀經濟學在教學中得到普及,管理類、財經類等專業已將其列為基礎理論課。
自教育部了《關于加強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之后,雙語教學已在高等教育領域,尤其是高等學校的經濟管理學科課程教學中得到迅速推廣和運用。就我國而言,雙語教學就是指教師用中、英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向學習者傳授學科知識。一般而言,專業課的雙語教學要求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課件;在平時作業及考試中采用英文出題和答題;并且外語授課課時達到該課程的50%以上。
《宏微觀經濟學》采用雙語教學尤其重要,因為它主要是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這些學生畢業后大多在跨國公司、合資企業或外資企業從事與國際經貿和管理相關的工作,其性質使得他們必須更多地使用英語,否則將無法勝任工作。不僅如此,英語的掌握還將幫助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所以,英語就顯得特別重要。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他們大多能夠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的考試,但其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仍相當低下,絕大多數學生不能順利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缺少足夠的閱讀量二是缺少英語交流機會。如果實施宏微觀經濟學的雙語教學,將會使這一情形有所改善。
二、教學實踐
1.教材選用
教材是決定教學效果和課程建設優劣的重要因素。現行的經濟學教材可大致分三種模式:一是主要傳授經濟學最基本能思想。例如:著名的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著的《經濟學》和格利高里?曼昆著的《經濟學原理》。二是屬于中級經濟學,主要運用基本的幾何知識和初級高等數學講述經濟學的思想。例如:著名的經濟學家平狄克和魯賓菲爾德合著的《微觀經濟學》、范里安著的《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三是高級經濟學。例如:Andreu Mascolell、Miehaeld.Whinston、JerryR.Greea合著的《微觀經濟學》。
由于宏微觀經濟學雙語教學主要是針對的是對于經管類專業大一學生開設的??紤]到大一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英語應用能力仍然有局限,本課程選用了屬于初級經濟學類別的教材――世界三大出版業巨頭Thomson公司出版的Microeconomicsh Today和Macroconomics for Today,國內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教材在美國上百所大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人選北京大學出版社的“經濟與金融經典人門教材”。它結合了中西方教材的優點:邏輯嚴謹而又案例豐富,語言深入淺出。作為原版教材,它在提高學生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增加了英語鍛煉的機會。
2.教學方法
經濟學大師凱恩斯指出:經濟理論并未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結論,它不是教條,只是一種方法,一種心靈的器官,一種思維的技巧,幫助擁有它的人導出正確的結論。顯然經濟學的教學目的與一般課程不同,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而是要求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后面所體現出的思考方法或者分析工具。學了經濟學就要達到這樣一種目的,用經濟學家的話來說就是要“像經濟學家那樣思考”。
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不同,作為一門最接近自然科學的社會科學,它專注于因果關系和行為反應的揭示,使其具有極強原理性。經濟學的整個分析工具或方法也正是通過一個個經濟學原理展現出來的,所以國外教師非常注重經濟學原理的教學,一般都會在教科書的開篇或者新學期的第一次授課中將重點經濟學原理列舉出來。
針對經濟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本人在講授宏微觀經濟雙語教學做了以下的教學安排。首先,對經濟學原理的介紹。通過對教材上原理的詳細介紹和講解,使學生對經濟學原理有個基本認識和理解,為理解案例打下―個基礎。其次,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講授要從抽象到具體。課堂重視案例分析,讓學生積極參與案例討論,使學生體現了經濟學作為一種分析工具或思考方法是如何來分析具體問題的。最后,對經濟學原理的總結。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原理的理解和記憶。本人對所講的原理進行一個歸納和小結,包括對疑點、難點、重點的強調,包括對原理的高度概括。
通過上述三個步驟的教學,學生對原理的認識相應也經歷了一個了解一理解――深化的過程,有助于將原理內化到自己的腦海中,提高教學效果。
本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體現了經濟學的趣味性。與其他許多枯燥的學科不同,研究人類行為選擇的經濟學按用Samuelson的說法,天生就是一個有著無多魅力的“睡美人”。本人主要先通過引入ABC的經濟案例節目,從美國的經濟問題引申到中國的經濟問題,如房價泡沫、教育高收費和環境污染、中國的經濟增長等,同時還進一步將經濟學理論和身邊的生活聯系起來。去找尋蘊涵在食堂、課堂、寢室、圖書館和運動場等學習生活場合中的大量經濟學事例,向學生講授身邊的經濟學,使學生感到經濟學可親可愛、可觸可感。通過這些教學,強調了經濟學的應用性,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經濟理論對現實世界具有強大的解釋力,激發了學生對經濟學的興趣,鍛煉了他們的研究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
在注重專業知識講授的同時,注意兩種語言的使用比例。本著雙語教學的落腳點是完成學科教學任務,在此同時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這一教學目標,在宏微觀經濟學的課堂教學中,絕大部分用英文講授,重點、難點知識再用案例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授課過程中使用英文時要循序漸進,盡量用通俗簡潔的語言,保證學生在反復的練習和沉浸式的英語氛圍中學到經濟學的基礎知識、提高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整個課程進程中,英文比例保持在80%以上,極大強化學生的英文思維能力。
3.教學反映
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對這門課評價很高,評分達到了96分,普遍反映: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實際,課堂互動氣氛良好,英語英語能力和專業分析能力都有了顯著提高。05、06工管雙語班的同學,不少同學在大一就通過了六級考試,有的同學甚至在六級考試中取得了600多分的高分。他們說,通過宏微觀經濟學雙語課程,對英語的提高,遠遠高于大學英語課對英語的提高。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對我校雙語教學推廣有很大的作用,促進我校在教學過程中把英語授課的教學方式推廣發揚。
三、經驗總結
雙語教學不是簡單的為學生提供日伸說英語的能力,而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用英語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而且同時有利于教師專業學術水平和外語水平的提高,這是本人雙語教學實踐中最深刻的體會。
下面總結了從事雙語教學實踐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1.關注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生的雙語等習熱情
只有關注學生的發展水平,才能確立與學生已有的英語水平和身心成熟度相符合的雙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而保證教學質量,又不會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建立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是情感關注的重點。師生間所建立的真切交流、幫助學生即時發現問題、排除困難的措施、教師給予的贊同與認可等均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提高雙語課程的學習效率。熱情是學習的原動力。在雙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進行精心的課堂設計,注意語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幫助學生克服對外語的畏懼心理,使每個學生都滿懷熱情地投入到雙語課程的學習中來。
2.重視教學工具的質量和多樣性
教材盡量選用高質量的外文原版教材可以讓學生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采用多媒體授課,講課的時候盡量多采用國內外最新的案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案例討論,以增大雙語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和學生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同時還要不斷積極地探索各種教學方法。
3.明確雙語教學的目的,重視語言文化的交融
雙語教學應以提高課程整體教學質量為目的。不是為設雙語課而設雙語課。不同的語言都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不斷地發展變化。雙語教學中所使用的英語帶有西方語系國家的文化烙印,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向學生傳達不同的文化信息,并去粗取精,讓學生對不同的文化從最初感知到逐漸接受,這樣才能確保學科知識的增長和外語水平的提高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