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6:38:54
序論:在您撰寫圍術期護理管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4年9月~2016年10月期間收治的圍術期心臟手術患者中選擇16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例數分別為89、71,其年齡在2~18歲之間。160例患者中,2014年9月~2015年9月間收治患者作為對照組(82例),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間收治患者為觀察組(78例),兩組患者手術類型、心臟功能等資料基本相同,無統計學差異,可以進行比較,P>0.05。160例患者邏輯思維、語言表達能力清晰,自愿參加到本次研究之中,親自簽訂知情同意書。
1.2護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利用臨床路徑進行護理,由主治醫師、護士長、責任護士共同組成臨床路徑管理小組,小組中不同成員的分工不同,展開治療護理監督與護理管理,為臨床路徑管理的順利完成提供了保證。臨床路徑管理小組各成員經過專業培訓后,結合同類臨床路徑管理經驗,按照本組患者實際病情不同,有針對性的制定臨床路徑管理表,從臨床檢查、護理對策、健康宣教等方面展開綜合性護理管理。
1.3比較指標
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住院費用、住院時間、患者滿意度及并發癥情況記錄好,并對相關指標進行比較。利用滿意度問卷調查護理滿意度,百分制,60分以下為不滿意,相反為滿意,滿意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為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相關數據利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利用(x±s)和百分數表示,利用t和卡方檢驗,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費用、住院時間、患者滿意度及并發癥情況等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從上世紀80現代開始,美國開始嘗試將臨床路徑應用于心血管手術前后的治療與護理中,至今為止應經歷了將近30年的探索與發展,多項研究結果表明,將臨床路徑應用于心血管手術前后,對于有效控制醫療費用、改善醫療質量非常有利[2],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利用臨床路徑管理模式的治療與護理,真正實現了心臟術后早期拔管,ICU停留時間大大縮短,不僅充分保證了醫療與護理質量,醫療費用也明顯降低[3]。臨床路徑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重點強調了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配合,突出了醫院團隊的合作精神。臨床路徑管理的主要對象是心臟病手術圍術期患者,主要針對其普遍和個性化特點,建立起標準的治療與護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與常規護理管理相比,有效突出了綜合性的特點。臨床路徑實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對醫療護理行為進行規范,有效降低因護理操作失誤造成的一些列問題,從而降低整體醫療成本,促進護理滿意度的提升[4]。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手術費用、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護理滿意度也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由此可見,將臨床路徑應用于護理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提升圍手術期患者的滿意度,對于提升治療效果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當前我院很多患者的病情重、病程長、經濟情況不佳,因此將臨床路徑應用于心臟手術前后,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治療與護理模式,有利于縮短住院時間,減少治療成本及患者的費用,整體效果較好,值得在心臟手術圍術期中應用。
作者:趙冬梅 單位: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心血管外科
參考文獻
[1]范仉金,曾明鳳,吳麗華,裴夢婷.臨床護理路徑在面肌痙攣圍術期患者中的運用[J].實用臨床醫學,2016,04:72-74+80.
[2]汪瑛,葉麗萍,陳慧萍.乳腺癌圍術期患者應用中西醫結合單病種臨床路徑管理的作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12:88-89.
[關鍵詞]膽結石;集束化護理管理;生活質量
膽結石是肝膽外科常見病,其中膽管結石最為常見,比較容易引發膽囊慢性炎癥,對患者生活造成了影響。臨床治療膽結石多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但部分患者術后長期臥床、留置引流管容易出現一系列護理風險事件,不利于患者康復。因此,尋求更為有效、合理的護理干預模式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探究集束化護理管理在膽結石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本文對本院收治的82例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治療的膽結石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82例接受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治療的膽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盲選法隨機分為兩組,各組41例。試驗組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齡均在35~71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58.04±2.13)歲;病程為2~7年,平均病程為(2.04±0.25)年。對照組中男性17例,女性24例;年齡均在34~74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58.84±2.18)歲;病程為2~7年,平均病程為(2.11±0.32)年。本研究已經本院倫理會批準,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均經過影像學檢查確診。本研究排除既往肝膽外科手術者、認知功能障礙者、凝血功能障礙者、中途退出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差異小(P>0.05),能夠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即術后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與病情;根據患者的舒適度與康復需要調整病房內溫度與濕度,給予患者常規心理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集束化護理管理,主要措施如下:①建立集束化護理管理小組。由科室主管護師擔任組長,另選擇經驗豐富、工作認真負責的護士擔任組員。根據患者臨床治療,小組內經過討論與完善后確定護理計劃;②術后早期營養支持。根據患者的體質與恢復情況,針對性地為患者制定營養支持方案,促進患者術后恢復;③術后早期離床與康復訓練。術后根據患者意識狀態與恢復情況,指導患者在床上翻身、高抬腿等活動,對于恢復情況良好的患者,護理人員協助患者進行早期離床鍛煉,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鍛煉計劃;④預防壓瘡。對于術后需長期臥床的患者,護理人員定期評估患者壓瘡發生概率,觀察患者皮膚受壓情況,必要時給敷貼減壓,定時協助患者翻身,幫助患者清潔身體[1];⑤引流管護理。對于術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護理人員定時檢查引流管固定情況,觀察引流管內液體顏色,避免引流管脫落、扭曲與堵塞。
1.3觀察指標
生活質量評價主要從生理、軀體、情感、社會功能四個角度進行評價,各維度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2]。護理滿意度主要通過詢問方式獲得,分為三個界別,護理滿意度為較滿意率與滿意率之和。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包處理數據,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x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2.44%;對照組術后出現壓瘡5例,化膿性膽囊炎2例,引流管脫落1例,并發癥發生了率為19.51%,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5.163,P<0.05)。
【關鍵詞】 護理安全管理; 婦科; 圍術期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18-0106-02
doi:10.14033/ki.cfmr.2015.18.059
近幾年,隨著人們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的增強,護理安全逐漸得到了廣泛重視,婦科由于護理工作較為繁瑣,護理人員壓力較大,一旦發生失誤很可能引起護患糾紛,而且會對患者的安全產生威脅,影響醫院形象[1]。為了順利開展婦科護理工作,筆者所在醫院對婦科圍術期患者實施了護理安全管理,有效降低了護理缺陷發生率,效果理想,現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婦科收治的圍術期患者200例,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10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0~55歲,平均(36.8±4.5)歲;手術方式:異位妊娠23例,卵巢癌根治術5例,子宮肌瘤剔除術34例,子宮切除術38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1~54歲,平均(36.3±4.8)歲;手術方式:異位妊娠22例,卵巢癌根治術4例,子宮肌瘤剔除術35例,子宮切除術39例。兩組患者年齡、臨床體征、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圍術期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圍術期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措施:(1)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的身體及心理變化密切關注,向其耐心講解與疾病有關的知識和手術方法、作用等,使其對自身病情加深了解,給予患者支持、關心和愛護,保持態度和藹,文明用語,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密切監測患者體征,給予疼痛護理,保護患者的隱私,提高其安全感,避免發生誤解而引起護患糾紛[2-3]。(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科學安全人力資源。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及時、準確、嚴格的記錄,不可隨意,使其認識到護理記錄在處理糾紛及醫療事故方面的重要性,能夠正確反映與評價患者的治療效果。根據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制定獎懲制度,每月的績效考核雖然不受不理差錯影響,但每月需要開展交流會,鼓勵和獎賞護理記錄質量高的人員,監督出現護理差錯的人員并向其傳授經驗。對護理人員的錯誤進行分析,從根本上消除不安全因素。合理排班,以老帶新,使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增強。另外,護士長要科學配備與安排人員,彈性排班,根據時間段的不同進行人力資源安排,避免遺漏重要工作,提高護理工作的安全性。(3)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成立安全小組,將護士長定為組長,定期舉辦考核、講座、授課培訓等,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安全教育的主題為患者知情權和隱私權的保護以及護理人員自身安全的保護,要求其能夠提前發現安全隱患,積極參與安全管理工資,互相監督和鼓勵,盡可能使患者的合理訴求得到滿足,給予其可靠安全的護理。(4)培訓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婦科護理工作量大且繁重,如果護理人員技術不熟練,出現失誤,很可能影響護理安全,從而引起護患糾紛。醫院應定期開展培訓,加強考核,豐富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提高其技能水平,確保其基礎扎實,降低醫療事故發生率,做到嚴謹用藥、詳細向患者教導注意事項、密切監測患者體征,提高業務水平,避免護理糾紛[4-5]。
1.3 觀察指標與方法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感染發生率、護理缺陷發生率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護理缺陷指醫療活動中醫務人員違反診療護理規范、部門規章、行政法規、醫療衛生管理法律等而發生的護理過失行為,包括非不可避免壓瘡、護理文書書寫錯誤、護理投訴、護理技能失誤四方面,護理缺陷患者例數之和與總例數之比即為護理缺陷發生率。護理滿意度采用筆者所在醫院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分數在0~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滿意度越高。根據患者評分將滿意度分為3個等級:0~60分為不滿意,61~80分為一般,81~100分為滿意[6]。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院內感染情況比較
對照組共21例患者發生院內感染,感染率為21.0%,觀察組共4例患者發生院內感染,感染率為4.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缺陷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發生非不可避免壓瘡、護理文書書寫錯誤、護理投訴、護理技能失誤的例數均多于觀察組,護理缺陷發生率為35.5%,遠大于觀察組的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不滿意36例,一般5例,滿意59例,滿意率為59.0%;觀察組不滿意1例,一般4例,滿意95例,滿意率為95.0%,遠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護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護理安全,婦科手術患者以急癥患者為主,因為患者并不了解疾病和手術知識,加上自身疼痛嚴重,很可能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嚴重影響患者的手術及預后效果。最近幾年,在醫療衛生事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各醫院逐漸認識到安全護理模式的重要性,也就是要確保圍術期內護理患者護理過程中不能受到法律規定范圍外的生理或心理上的障礙、缺陷、損傷或死亡。為了實現該目標,護理人員必須加強護理安全,在醫療活動中避免因管理、服務、技術等方面的過失而導致患者受到傷害[7]。
護理安全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工作體系較為復雜,必須不同部門共同努力、協同合作,從而達到護理安全的目標,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本次研究中,筆者所在醫院除了培訓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知識之外,還在增強法律、安全意識方面進行努力,以期促進護理人員轉換觀念,糾正態度,及時發現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并加以預防和處理,提高護理安全度[8-9]。結果顯示,對照組的院內感染率為21.0%,遠高于觀察組(4.0%),對照組發生非不可避免壓瘡、護理文書書寫錯誤、護理投訴、護理技能失誤的例數均多于觀察組,護理缺陷發生率為35.5%,遠大于觀察組的5.0%;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59.0%,遠小于觀察組95.0%,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汪明珍.護理安全管理在婦科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4,16(15):1971-1972.
[2]周慧.護理安全管理在婦科圍手術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學,2015,20(7):114-115.
[3]劉淑婷,柯捷蓮,梁永華.婦產科護理的安全管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2):109-111.
[4]周繼英.護理安全管理對婦科圍手術期患者的作用[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13(8):211-212.
[5]李小倩,葉金梅.婦產科護理的質量控制與安全隱患[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1):94-96.
[6]葉林書,張杰.圍術期風險管理與患者安全研究及其臨床實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6):156-159.
[7]黃曉紅.探討護理安全管理對婦科圍手術期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18(22):165-166.
[8]王芳,葉志弘,葛學娣,等.三級綜合醫院護理安全管理指標體系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777-780.
關鍵詞 嬰幼兒 圍術期 靜脈輸液 護理管理
靜脈輸液是治療疾病的重要的給藥途徑[1],是治療的一種重要措施。嬰幼兒由于機體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各種器官功能尚未健全,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弱,再加上患兒年齡小、口服藥物,多數不配合,影響了治療效果,因此輸液治療室重要的途徑,特別是術后的患者。及時有效的建立靜脈通道,保持最適宜的液體入量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障,危險,2011年6月~2012年8月對45例嬰幼兒圍術期靜脈輸液護理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手術嬰幼兒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齡3個月~3歲,平均1.9歲。疾病類型:肝門成形術9例,人工電子耳蝸植入術12例,四肢骨折固定術6例,小兒髖關節成形術10例,馬蹄足整形術8例。
護理方法:心理護理:患兒住院后,心理比較恐懼,因此,護理人員要認真做好心理護理,向患兒及家屬介紹科室情況,幫助家屬引導患兒,可以配備一定的玩具,吸引患兒,另外可以向患兒講述他們喜歡的動畫片,說出里面的名字,轉移患兒的注意力,讓患兒做個堅強的孩子,積極配合治療。
⑵根據患兒的手術部位來選擇合適的血管進行輸液。由于小兒的血管比較細,穿刺具有一定的難度,在選擇血管時既要便于操作又要保證輸液暢通和觀察。如患兒進行頭部手術時,可以選擇內踝處輸液,若小兒頸、胸、腹部、下肢等部位手術時,一般選擇上臂和頭部血管,在選擇穿刺的時候,注意觀察周圍皮膚顏色、有無濕疹、破潰等[2],若發現,則要避開穿刺。
⑶狠練基本功,提高一次性成功穿刺率。一次性成功穿刺至關重要,由于現在幾乎是一個孩子,家長疼愛孩子,面對不能一次性成功穿刺,心理容易偏激,甚至說出一些難聽的言語,影響護士的心情,甚至出現一些糾紛,因此,護理人員仔細查找血管走向,可以通過看、摸、按摩、熱敷等方法[3],使血管充盈,便于穿刺。內踝及前臂血管進針角度30°~45°,由淺入深,肥胖兒可以稍微深點,頭部血管較為表淺,進針角度在10°~15°見回血后進針方向改為與血管平行推進。
⑷為防止小兒亂動,可以選擇夾板固定。由于小兒年齡小,好動,好奇,有時自己可能把輸液針拔出,有時由于亂動可能使針頭活動,造成穿透血管或者從血管內滑脫。對這些小兒,多數采取夾板固定的方法,用藥盒固定小手,用膠布纏緊,這樣取材方便,也利于被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環,而且質量也輕,患兒不適感較小,這樣有效的保障了手術的靜脈輸液。
⑸術中輸液的管理:要根據患兒所用的藥物和體重等因素,控制輸液速度:①選擇微泵控制輸液器,這樣便于控制每小時輸液量,進行總量調節;②根據患兒年齡和病情選擇合理的套管針,如1歲之內的患兒則選擇24號套管針,1歲以上的患兒則選擇22號套管針,若患兒應用脫水劑加壓輸液時應選擇稍微大一點的套管針[4];③采用頭皮針代替延長管,避免術中連續用藥,短期輸入大量液體時,在套管針的胃部連接一封閉的肝素帽,后面連接一個頭皮針,再連接1個三通,之后連接輸液器,充滿1根0.7m長的延長管需4ml的液體,而1個頭皮針只需0.6ml液體,延長管的容量是頭皮針的6.7倍,采用頭皮針代替延長管,可明顯減少兩種藥液之間用于沖洗管道的液體量,避免給藥過程中沖洗管道液體量過多及短期輸入大量液體;④當失血量增加,有體液不足的危險時,調節輸液器,適當增加輸液速度,進行補液,增加血容量。⑤對于手術創傷失液較少的手術可按照2ml/(kg·小時)補液,中等手術按照4ml/(kg·小時)補液,大手術按照6ml/(kg·小時)補液。⑥在輸液過程中,要注意輸液的先后順序,由于小兒對進食耐受較差,機體糖及脂肪量少,若手術時間較長,容易引起低血糖,因此,在輸液過程中,首先滴注葡萄糖,現輸入刺激性大的液體,然后再輸注刺激性小的藥物,在輸注時注意藥物配伍禁忌。⑦加強對輸注過程中的觀察。由于小兒術中處于麻醉狀態,醫護人員要隨時觀察滴注速度,定時觀察輸注部位,仔細觀察輸液線路,避免扭曲、折彎等,在麻醉恢復期,患兒容易急躁,要增加觀察次數,重點觀察輸注部位有無腫脹,輸液速度有無減慢等。⑧患兒手術后,病房護理人員要做好交接班,注意觀察生命體征,仔細觀察輸注部位和輸注速度,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結 果
45例患兒經過護理,一次性成功輸液42例,一次性成功穿刺率93.3%,患者及家屬積極配合40例,積極配合率88.9%,家屬感到滿意44例,滿意率97.8%。
討 論
小兒手術年齡較小,成功靜脈輸液是做好手術的重要保障,在輸液管理中,加強對嬰幼兒心理護理、選擇合適的輸液部位、狠練基本功,提高一次性成功穿刺率,加強對術中的輸液部位和輸液速度觀察,可以提高嬰幼兒圍術期靜脈輸液質量,大大提高了患者滿意率。
參考文獻
1 李柳嬋.小兒靜脈輸液的護理[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2(20):78.
2 單太華,扈愛連,李鳳霞.嬰幼兒頭皮靜脈輸液過程中的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3,9(7):536.
[關鍵詞] 老年肺癌;呼吸道管理;圍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06(b)-155-02
肺癌是肺部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年齡高峰在60~70歲[1]。手術是肺癌治療的有效方法,但肺癌手術耗時長,創傷大,并且老年患者伴發疾病多,機體臟器功能低下,手術危險性大,術后并發癥多,術后常出現暫時性呼吸功能低下,加之切開疼痛,患者往往不能進行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容易出現肺不張、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發癥[2]。因此,做好肺癌患者圍術期呼吸道管理,對預防肺部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本科對40例老年肺癌手術患者加強圍術期的呼吸道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科2005年4月~2010年4月手術治療老年肺癌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60~81歲,平均72.7歲,行肺葉切除術30例,支氣管隆突成形術6例,全肺切除4例,病程6~14個月。其中有吸煙史26例,有慢性氣管炎8例,合并肺結核6例。
1.2 方法
1.2.1術前護理
1.2.1.1心理護理老年患者由于年齡大、體質差,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多,因此患者往往情緒低沉、緊張、焦慮,相關研究指出,負性情緒直接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降低機體的抵抗力[3]。因此,術前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給予心理護理十分必要。護士要向患者講解手術過程、目的、必要性及預后情況,列舉成功的患者鼓勵患者,消除患者的恐懼和憂慮心理,幫其樹立信心,使患者以充分的心理狀態配合手術治療。
1.2.1.2術前呼吸功能訓練老年患者肺順應性降低,加上手術創傷及疼痛等因素,易產生呼吸功能不全及低氧血癥,是圍術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因此加強患者術前及術后呼吸功能的訓練是避免并發癥的有效手段。主要內容包括:①術前2周絕對戒煙,吸煙可使支氣管分泌物增多,妨礙纖毛的清潔功能,影響痰液咳出,因此必須要求患者戒煙。②指導患者每日進行肺功能鍛煉。據患者身體狀況和病情進行不同練習:a縮唇呼吸,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呼氣時口唇收攏,吸氣與呼氣時間之比為1∶2或1∶3。b膈肌呼吸鍛煉,患者取仰臥位,兩膝輕輕彎曲,一手放在胸骨柄部,一手放在臍部。深吸氣后屏氣2 s,然后縮唇慢呼氣,呼氣時間是吸氣時間的2倍。③深呼吸。④憋氣等。⑤用呼吸功能鍛煉器來鍛煉呼吸肌。
1.2.1.3有效咳嗽訓練患者術后因傷口疼痛而不愿咳嗽或咳嗽排痰無效,故術前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訓練?;颊呷∽换虬胱P位,上身微向前傾,囑患者深吸氣屏住,膈肌抬高以增加胸內壓,然后用力咳嗽,咳嗽的聲音以胸部震動而發出,3次/d,每次約20次,直至掌握。
1.2.2術后護理
1.2.2.1止痛術后由于疼痛,患者不敢深呼吸自主咳嗽,導致了氣管、支氣管內分泌物不易咳出,所以有效止痛很重要[5]。常規應用靜脈止痛泵鎮痛,效果較好,同時患者采取半臥位,保持姿勢舒適,使呼吸保持適當的頻率和幅度都有助于減輕疼痛。
1.2.2.2協助患者咳嗽咳痰術后3~5 d,鼓勵并協助患者咳嗽、排痰。目的是深化呼吸道,以利于呼吸,減少并發癥。主要手段有:①鼓勵患者有意識地咳嗽、咳痰,使肺及支氣管內積存的分泌物流人大氣管而排出;②協助拍背咳嗽,拍背促使氣管振動,可以有效地使分泌物向大氣管移動,同時可改善纖毛運動,有利排痰。具體方法為操作者站床邊,手掌呈杯狀,單手輕扣患者背部,咳嗽時雙手加壓,以保護傷口;③手震動胸壁法:在患者緩慢呼氣時,用手震動患者的胸壁每分鐘4~6次,主要目的是使震動區域的呼吸道分泌物松動;④霧化吸入:術后第2天常規做超聲霧化吸入以化痰、抗菌。常用霧化液為慶大霉素80 000 U、糜蛋白酶4 000 U、氟美松5 mg,0.9%NaCl溶液20 ml霧化吸入,每日4~6次,每次15~20 min,持續3~5 d,避免霧量過大;⑤老年患者體弱,容易咳嗽無力或不會咳嗽,可用吸痰管吸痰或刺激氣管排痰,必要時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1.2.2.3 呼吸指導術后第2天進行呼吸指導:將面罩吸氧流量調至8 L/min,囑其隨口令進行深吸氣呼氣,患者深呼吸2次,第3次吸入后屏氣2~3 s,然后深咳嗽3次。每組鍛煉后休息30 min,再反復進行,結合有效排痰,直到48~72 h胸腔引流管拔除為止。
1.2.2.4 早期活動老年患者肺彈性差,術后早期離床活動可促進患者自主排痰、肺膨脹[6]。患者術后麻醉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應進行早期床上活動,活動四肢,以利于促進肺擴張,預防墜積性肺炎及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鼓勵患者拔除引流管后2 h離床活動,先室內后室外,并開始呼吸功能鍛煉器的使用,逐漸增加運動量。從每日1次逐漸恢復到術前鍛煉的次數及時間。
2 結果
本組40例患者,術后發生呼吸衰竭需呼吸機輔助呼吸1例,2例發生不張,無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肺部并發癥,患者經治療均痊愈出院。
3 體會
老年肺癌患者各臟器功能都發生退行性改變,應激能力差,對手術的耐受性較差,因此圍術期的風險高,而術后咳嗽、排痰無力,可導致余肺復張不全,易發生呼吸衰竭,這些都對老年肺癌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呼吸系統的變化在術后恢復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術前和術后指導其進行呼吸功能訓練,是減少圍術期呼吸道并發癥的關鍵。作為護理人員,首先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使患者主動積極配合手術;做好呼吸道準備工作,嚴重吸煙患者,患者術前戒煙2周,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教會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排痰,預防和減少了肺功能損害和肺部并發癥。術后保持呼吸道通暢,開胸手術創傷大,患者通常難以耐受,應用鎮痛泵鎮痛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協助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與排痰,如通過鼓勵患者有意識地咳嗽、協助拍背咳嗽、手震動胸壁法、超聲霧化吸入、吸痰管等促進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凈化呼吸道。通過以上各項措施,充分做好呼吸道的管理,為患者的早日康復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薛雅靜,劉玉萍.老年人胃腸道腫瘤圍手術期的呼吸道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3):36.
[2]王建榮,張黎明,韓忠福.不同霧化吸入方案對肺切除病人術后痰液黏彈性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7):500.
[3]Koizumi K,Haraguchi S,Hirata T,et a1.Video-assisted lobectomy in eldrly lung cancer patients[J].Jpn J Thorac Cardiovase surg,2002,50(1):15-22.
[4]邵劍,張馨,黃璜,等.術前呼吸功能鍛煉對胸心外科手術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6):401-402.
[5]宗繼勇,蘭美娟,曾妃,等.綜合胸部物理治療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作用[J].中國護理雜志,2004,39(2):100-1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of thoracic surgery. Method: To select 100 patients with thoracic surgery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divide them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does not take risk management; Observation group takes risk management,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nd accordingly propose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Results: after risk management, in perioperativ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ransfusion reaction,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care are all superior than before,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關鍵詞: 風險管理;胸外科;圍術期護理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thoracic surgery;perioperative nursing
中圖分類號:R2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2-0312-02
0 引言
護理風險管理指的是護理人員識別、評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同時針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通過護理風險管理,能夠將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減少,同時,還能夠將護理風險事件對醫院及患者的危害及經濟損失盡量降低。一般來說,胸外科中,大多數患者為肺癌、賁門惡性腫瘤、食管惡性腫瘤患者,這些患者均需要進行開胸手術治療,該手術具有較大創傷,并且術后患者還會發生嚴重的并發癥;所以,護理人員應該要將風險管理貫穿在胸外科圍術期護理的整個過程中,評估潛在風險,在手術前,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的評估,給予患者相應的措施,保證患者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手術治療;術后幫助患者恢復生理功能,避免患者發生并發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胸外科手術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選取的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按照患者的住院時間先后進行分組,2010年10月-2011年9月的患者分為對照組,患者例數為50;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患者分為觀察組,患者例數為50。對照組患者不采取風險管理,觀察組在圍術期護理中貫穿風險管理。對兩組患者在圍術期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沒有存在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1.2 風險管理方法 風險管理涉及的部門較多,基本上,醫院中的所有部門均與風險管理存在一定的聯系,所以,臨床護理中貫穿風險管理必須要得到醫院最高管理層的支持,同時還需要醫院中其他部門的協調,首先,醫院高層管理人員必須要有一致的觀點,才能將風險管理在下級進行貫徹。風險管理包括的內容主要為:評估與分析風險、制定風險管理計劃、評估計劃的結果。
1.3 評估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觀察兩組的文書錯誤、輸液反應、并發癥等不良現象的發生情況,采取問卷調查(自制問卷)的方法統計在圍術期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經過風險管理之后,觀察組的文書錯誤、輸液反應、并發癥發生次數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同時,風險管理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遠遠高于風險管理前,上述結果對比,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護理風險影響因素
3.1.1 患者自身心理影響因素 由于胸外科患者大多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不但會對患者的生理產生影響,還會對患者的心理產生嚴重影響,大多數患者在圍術期會出現悲觀、恐懼、憂郁、焦慮等消極反應,嚴重的患者甚至還會出現行為改變,對手術治療及護理效果產生嚴重影響。
3.1.2 術前疾病導致的風險因素 胸外科的賁門惡性腫瘤及食管惡性腫瘤患者在手術前均存在嚴重程度不一的惡心、進食哽噎、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導致患者減少進食,進食減少就不能保證患者營養充足,繼而引發機體營養不良癥狀,患者體內發生營養不良,就會導致患者水電解質平衡狀況受到影響,嚴重的患者甚至還會發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不良癥狀;而肺癌患者在手術前大多數存在呼吸困難、咳痰及咳嗽等不良癥狀,嚴重的患者甚至還會發生大咯血的不良癥狀;上述不良癥狀均會對手術及護理效果產生嚴重影響,導致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3.1.3 手術治療導致的風險因素 給予患者開胸手術,由于開胸手術切口通常較大,就會導致較大的創傷,術后患者容易發生并發癥,如果術后護理人員沒有詳細監測患者的病情,沒有及時發現不良癥狀,沒有對患者的輸液速度進行良好控制,就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術后并發癥,另外,不規范的引流管道護理及健康指導,也會導致發生術后并發癥,一般來說,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吻合口瘺、肺炎、出血等。
3.2 加強風險管理的措施
3.2.1 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 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可以將胸外科手術患者按照病情及手術情況進行分類管理,針對不同護理人員負責的領域不同,可以給予他們不同的培訓及指導,提高他們的基礎理論知識及時間操作能力,經過指導,使護理人員的問題分析解決能力得到提高,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充分貫徹風險管理,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3.2.2 提高醫療文書質量 醫療文件中,患者病歷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該文件在法律上的嚴肅性不容忽視,所以,文書書寫中,護理人員一定要按照相關規定要求進行書寫,保證文書的準確性與規范性,還要保證文書的記錄與醫護人員的記錄相符合。
3.2.3 加強風險識別能力 患者在入院前,護理人員就應該對患者的以往病史、意識狀態、心理狀況、活動能力及體征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術后,還應該加強對病情不穩定患者、老年患者、嚴重病情患者等的巡查。護理人員在病房巡視過程中,一定要密切關注患者的主訴,同時,還要詳細觀察患者的呼吸、表情變化,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就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初步評估,馬上通知醫生,必要時還要配合醫生進行相應的處理措施。另外,關于陪護措施、健康教育工作,一定要詳細落實,并且按照規定嚴格執行。
3.2.4 加強風險監控 在加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的同時,護士長還要對臨床護理過程中的各個基礎及環節質量加強監控,特別是重點對象、重點患者、重點環節、重點時段等重點內容的質量控制,保證每天均做到“四看五查”,四看為:看醫囑單、護理記錄、患者體溫單、重點患者的病情變化;五查為:①是否妥善處理新住院患者;②查患者術前物品是否完善準備;③查病情嚴重及長期臥床患者是否出現壓瘡、床單是否平整及是否按時翻身;④查是否妥當處理大小便失禁患者;⑤查各種引流管是否妥當安置。另外,還要定期考核護理人員的護理狀況,及時反饋結果,針對結果進行相應的改進,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3.2.5 護理風險發生后的處理 一旦出現護理風險,護理人員要及時采取有效處理措施,盡量降低風險損失程度,護士長要馬上趕到風險現場,對風險的發生過程進行詳細的調查,做好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工作,避免出現護患糾紛,然后將風險事件及時上報。
參考文獻:
[1]梁潤華.基于管理失誤論的頂崗實習風險防范對策[J].價值工程,2012,(28).
【關鍵詞】 老年膝關節置換術;圍術期;護理;風險管理
在臨床上,護理風險管理屬于一種管理程序,目的是識別、討論、處理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以降低發生風險事件的概率。選取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膝關節置換者,其中50例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F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膝關節置換者,按照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研究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52~80歲,平均年齡73.6歲。對照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73.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包含術前檢查、術后護理、功能鍛煉。研究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其具體步驟如下:(1)識別、評估風險。研究相關文獻報道,分析老年膝關節置換術在圍術期發生護理安全事故的不安全因素、發生原因等。根據患者并發癥、健康水平、疾病認識、治療配合、心理狀態等情況,探討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對于護理操作,其風險管理主要包含監控力度、藥物安全、工作流程、護理設施、風險意識、業務技能與人員配置。待護理風險已得到確認,估計發生護理風險的可能概率、后果,針對風險事故制定相應的處理措施[1]。(2)風險處理。在識別、評估風險之后,則應采取處理措施,主要包含風險處置、預防。預防風險屬于預防性措施,對于膝關節置換,匯總其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定期安排護理人員培訓,提高護理警惕性。在術前,全面了解、掌握患者的身體狀況,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以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在手術前,必須做好相應的洗澡、無菌、皮試、備皮等操作,避免皮膚出現破損,導致局部感染。對于合并其他疾病者,應充分支持患者的營養。在手術過程中,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仔細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完成手術后,密切監測創口情況、生命體征情況,防止小腿、血栓、壓瘡、神經壓迫等。監測引流液體、引流管變化狀況;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逸的環境;飲食主要以低脂易消化為主,避免出現感染。加強鍛煉,使患肢處于持續性被動運動狀態,逐漸增加關節的聯系角度,根據老年特點,制定相應的防摔措施[2]。(3)處置風險。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把護理風險和收入相聯系,督促護理人員做好記錄管理,規范書寫標準等。
1.3 療效評價 自行制訂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表,內容包含6個方面:健康教育、服務態度、儀表著裝、功能訓練、工作主動性與護理技能。一共20項,以0~5分方式計分。選擇HSS評分,評價患者的關節屈曲畸形、膝關節功能、肌力屈曲畸形、疼痛等情況。在手術后,觀察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平均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患者的臨床資料與數據全部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治療前后采用X2檢驗,P
2 結 果
經過護理后,研究組護理缺陷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與HS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與術后并發癥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以下情況適宜做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1)膝關節各種非感染性關節炎,包括類風濕關節炎、骨性關節炎、血友病性關節炎、Charcot關節炎等; (2)創傷性關節炎; (3)靜息的感染性關節炎(包括結核);(4)少數原發性或繼發性軟骨壞死性疾病。實施該手術的優點:(1)對膝骨性關節炎病情惡化、變形嚴重的患者也可以實施手術;(2)手術治療期較短,1個月左右;(3)關節疼痛基本上可以完全除去[3]。
實施膝關節置換手術,在手術后極易導致各類并發癥,例如血管、神經受損、骨折、靜脈栓塞、關節不穩定等。最常見的為膝關節脫位。因此,必須加強術后護理。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圍手術期,可使風險預防、評估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待發現風險時,可按照科學的方法處理[4]。
在本組實驗中,研究組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經過護理后,研究組護理缺陷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與HS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與術后并發癥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蔣海蘭,劉冰,劉花林,等.老年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30):3601—3604.
[2]唐紅波,邊竟,劉茹,等.護理風險管理在老年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圍術期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康復,2012,27(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