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6:38:52
序論:在您撰寫信息科學技術概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略)1.1.1(略)
1.1.2嵌入式系統軟件、固件,驅動開發精通匯編編程,熟悉計算機原理與體系結構及數字集成電路設計(ARM或MIPS,DSP);掌握Linux設備驅動程序開發的方法.
1.2專業課程體系劃分將專業課程體系劃分為3個層次.
1.2.1專業基礎課主要是從事本專業必須的基本理論知識,為以后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習、知識面擴展以及個性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設置了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固體物理和半導體物理、高頻電子線路、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等課程.
1.2.2工具類課程主要是為在集成電路領域和嵌入系統應用中從事設計、制造、應用和開發等工作者提供必要的開發工具.在集成電路方向設置了硬件描述語言、電子設計自動化、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等課程,在嵌入系統方向設置了嵌入式操作系統、SOPC設計原理、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等課程,對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和創新精神,提高實踐動手能力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1.2.3專業課是學生以后從事的專業方向,主要根據集成電路產業和嵌入式系統發展現狀和社會需求,在集成電路方向設置了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數字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測試與封裝、集成電路綜合開發技術等課程,在嵌入系統方向設置了嵌入式系統接口設計、HDL模型功能驗證基礎、嵌入式系統綜合開發技術等課程.
2搭建寬口徑高實效實踐教學平臺
為突出模塊化集成教學思想和分層次漸進式自主實踐理念,層層提升,層層深化,構建多元化教學環境.從基礎性實驗、基礎工程實踐訓練開始,經專業性和綜合性延伸,直至創新性研究,形成新的實踐教學平臺(圖略).該平臺由基礎實驗平臺、基礎工程實踐平臺、專業工程實踐平臺、綜合工程實踐平臺構成.
2.1基礎實驗平臺將電路實驗、數字電子和模擬電子實驗構建成基礎實驗平臺,在第3,4學期進行,在充分考慮電子、電路等理論課程特點的基礎上,在實驗內容上自成體系,突出理論與實驗結合、驗證性實驗與設計性實驗結合、虛擬實驗與操作實驗結合的教學方法進行實驗教學.
2.2基礎實踐平臺基礎實踐平臺包括單片機工程實踐基地、EDA工程實踐基地、電子工程實踐基地、通信工程實踐基地、電氣控制工程實踐基地、DSP控制工程實踐基地、應用電子工程實踐基地、電氣CAD工程實踐基地、電子工藝工程實踐基地、計算機裝配工程實踐基地.在第4,5學期分2個階段進行,每階段5周,把實踐基地分成2組,分別進行循環.拓寬了學生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使實踐與理論結合得更加緊密.
2.3專業實踐平臺專業實踐平臺包括智能控制工程實踐基地、傳感器與檢測工程實踐基地、控制系統工程實踐基地、ARM工程實踐基地、SOPC平臺、高頻電子線路、微波與天線、單片機應用工程(高級)實踐基地、ASIC工程實踐基地、測控專業工程實踐基地.在第6,7學期分2個階段完成,每階段5周,學生可以根據所學專業的特點及興趣,從專業實踐基地中任選6個基地進行循環實踐.
2.4綜合實踐平臺綜合實踐平臺屬于教師與學生共用的科研創新平臺,是開放式實驗、實踐基地.配備幾乎所有其它實踐基地的儀器設備,使實踐內容相互補充,實現了從淺入深、從通到專、從點到面、從傳統到現代、從一般到特殊、從基礎到專業的漸近式學習過程.滿足了畢業設計、科技活動、科技創新、電子設計大賽的需要,實現了專業課實驗集中化、系統化、設計化、綜合化和全面化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工程實踐設備,利用率接近100%.
3通過電子競賽促進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
幾年來,大力提倡和支持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通過全面開放實驗室,建立由學生自我管理的電子創新實驗室,成立學生電子協會、電之光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組織開展假期社會實踐等,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科技創作和相關社團活動.電子設計競賽是電子信息類專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精選了一批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專業面寬的教師組成教練隊伍,精心制訂訓練計劃和競賽方案,為競賽提供了培訓實驗場地、實驗儀器設備和元器件材料,使競賽有了可靠的保證.提倡“重在參與”,鼓勵“敢于競爭,勇于創新”的競賽精神,為參加競賽的學生專門進行系統地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有電子設計與制作技能訓練、單片機開發應用和電子系統集成與設計等.經過綜合考核,選出優秀的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并進行實戰模擬,最后組織其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在數學建模競賽、省級大學生電子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設計大賽等大學生賽事中,電子專業的學生均取得優異成績,自1999年以來,該專業有10余人獲國家獎勵,100余人獲省級獎勵.同時,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開展也促進了電子信息類課程改革和實踐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促進了青年教師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人的學習最初都來自實踐,來自面對面的交流。信息社會中的信息交流應當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基本問題,所以信息素養的培養也同樣少不了交流,缺不了理論結合實踐。我們只有將實際問題引入教學中,將教學內容應用到實際中,才能讓學生學習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平時可讓學生充分運用網絡及所學的知識進行創作,鍛煉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如用電腦設計黑板報、統計成績、進行美術創作、制作網頁,等等。學校應定期組織以電子報刊、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網頁制作為主要內容的電子作品評選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設計自己的作品,以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學生的網絡信
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以及相互之間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2.就如何提高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問題,我們大力提倡“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指導思想,能使學生在更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中體現自己的中心地位。下面以《搜索》教學為例:要讓學生明白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有助于我們更快更準地搜索到需要的信息。教學過程中我們緊抓知識脈絡,將教學目標任務化,以任務為驅動,教學設計過程設計了國慶節去南昌旅游,請學生分別用分類查找的方法、關鍵字查找的方法查找去南昌往返車次、南昌景點、住宿酒店。實踐證明,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希望獲得成功體驗的心理設計的任務,使得每個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都得以發揮,也使每個學生的心理和愿望得到滿足。在積極、互動、協作的課堂氣氛中,課程目標很好地得到了實現。
3.營造一種動態的、充滿生機的課堂。
以往上課時會往往出現“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局面,如何有效地調控課堂,把握好“管”與“放”的分寸,也是教師需解決的難題。一方面,按新課程的要求,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階段,教師必須增強對教學指導的開放性,要敢于“放手”,善于從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實際學習興趣出發,讓學生去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質疑、發表自己獨特的想法,切忌將預設的教學目標,自己的經驗、態度、價值觀強加給學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課堂教學的復雜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常常隨機應變,注意課堂中的熱鬧而不混亂,即學生可以處在一種熱烈研討、你爭我辯的自主學習氛圍中而不像鬧市般地鬧哄哄。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亟待提高。
4.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課改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這些理念對改革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信息技術學科所要教學的知識可謂浩瀚無邊,我們不可能完全掌握這么多內容,只能無限地提升,不斷地獲取。信息技術教師不可能把信息技術的每個知識點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個知識點鉆研透后再去教給學生。同樣,學生的知識技能也不可能完全依賴教師的教導獲得。所以,學生要更好地獲取知識,緊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多少,學生學多少”的模式。教師要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解決實際中碰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主動地去獲取信息,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例如,在講“文件的下載”時,我是以文字的下載為示范,學生很容易學會。這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很多網頁上有漂亮的圖片,這些圖片如何下載呢?很多學生以為小菜一碟,動手一試才知道并不容易解決。有一些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發現,圖片是不能簡單地復制下來的。這些跟學生實際學習和生活都緊密相關的技巧,我們要善于發現,并創造
條件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鍛煉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5.處理好課本與課件之間的關系。
一些教師在用投影取代了課本的同時,也忽視了課本的作用。上課時,教師一直坐在教師機前,通過計算機與學生進行交流,缺少師生間的面對面的交流。所以,要上好一堂課,我們也要處理好課本與課件之間的關系,課本對學生的知識的掌握要起到主導作用,而課件應是起到輔助作用,不能將兩者的關系混淆。一個成功的教師在上課時經常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而他靠的就是善于和學生進行交流,并及時調整課程的進程。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知識的獲得創設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意義建構獲得知識,讓學生在意義建構的過程中進行創造?!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信息技術具有內容浩瀚、廣博、瞬息萬變的特點,這決定了教師只能引導、幫助學生學習獲取、處理信息的方法,讓學生用其技于學習、生活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鐘啟泉主編,張華著.課程與教學論(第1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宋融冰譯.信息技術與學生為中心的課堂[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3]走進高中新課程編寫組.走進高中新課程[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本文從新課程新理念入手,用教學實例在師生平等、教學隨機而動、教師角色轉變、創設交流空間等方面闡述“互動式”教學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
互動;平等;角色;空間
課堂教學過程本質上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新課程改革教學實踐過程中,“互動”這一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互動式”課堂教學對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很好地做到“互動式”教學,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課堂應以師生“平等”的方式進行
傳統觀念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已。傳統信息課堂教學往往不注重學生文化素養培養,而把教師僅看成知識的傳授者。教師處于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在新課程改革理念指導下,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轉變以自己為權威的觀念。將學生看做理性的人,理解與尊重學生,與學生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課堂教學應該以“平等”的方式進行,教師要把自己當成學生學習的助手和引路人。讓學生進入平等的對話氛圍中,享有平等對話的權利,這是“互動式”教學的前提條件。互動過程中,對同一個任務或同一個問題,學生常常有不同理解,有時學生的理解是對立的,甚至是教師備課時沒有想到的。此時教師應放棄“權威”的表決權,避免終止對話。及時抓住理解的不同,讓真知在分析辯論中展現。如教學《探究操作系統》這節課時,因為教材中的操作系統是WindowsXP,所以當我正說得興起時,學生舉手要求發言,于是請該學生起來發言,該學生說道:現在是2015年了,WindowsXP都要淘汰了,我家里電腦用的是Windows7,你教這個給我們也沒有用。當時我聽完其實內心是尷尬的,但是我帶頭為他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這種精神鼓掌,并讓其他學生即興發言展開對話,同時因勢利導地指出雖然現在windowsXP系統過時了,但是系統具有共通性,學好了WindowsXP,windows7就會容易上手。體現信息技術課堂不是一言堂,讓學生在平等氛圍中成長。
二、課堂教學要隨機而動
有的教師備課時喜歡設計好話題,讓課堂教學順著自己設計好的思路走下去,這樣反而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節課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預先設定固定模式,應有靈活多變的教學組織形式,鼓勵師生即興發揮,超越預先制定好的模式。也就是說教師可以不受教材、課本、課時的限制靈活授課。如上《話說信息技術應用》這節課時,“活動背景”里的“圖1-1”有四幅圖,學生看了第一幅圖“蘋果公司推出首款平板電腦”時立馬開始討論起來,討論內容是喬布斯和蘋果系列手機。我一看學生對喬布斯與他的蘋果如此感興趣,于是把教案與課本放在一邊,和學生說起喬布斯的生平和他的蘋果手機的發展史,同時引申到中國的華為,增強學生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光介紹這些就花去了整節課時間,完全超出了我預先設定的范圍,但是這節課的效果非常好,很多學生喜歡上了信息課,為以后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課后還有學生專門找我說:“我很喜歡手機類知識,這節課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并且感觸良多,同時希望以后多上些這樣的課。”所以我決定以后上課不再限定課堂范圍,隨機應變。這樣大大調動學生積極性,課堂氣氛空前活躍。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積極。有的教師可能認為上課可以隨時互動,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課堂上的互動并不是隨性而為的,不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起到反作用,教師必須抓住互動契機,適時互動。如遇到學生思維不清晰或者學生反映某個問題時,就要及時把握。如上《構筑信息安全屏障》這節課時,提到聊天工具是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這時有學生馬上反應到QQ,說QQ上的信息很多都是騙人的,說明某些學生有過受騙經歷,于是順著學生的思路讓該學生把自己的經歷說給大家聽,我利用這位同學的經歷列舉了很多學生受騙的新聞,讓學生明白要增強信息安全意識,做好個人信息及資料的安全保密工作。注意防范網絡上的不良分子,不要單獨外出見網友。我就是利用這個契機以身邊同學的實例給學生上了一節安全教育課。比平常給學生專門上安全教育課要有效果得多。只有在教學中把握契機適時互動,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三、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信息技術教學中,人們容易走入“老師教、學生學”的誤區。教師是課堂的主人,對著教材照本宣科;然后學生照著做,兩者都成了書本的奴隸。而“互動式”教學的實質是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不管。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就像十字路口川流不息的車流,如果沒有了紅綠燈的指揮引導,就會左沖右突,發生事故。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組織者”、“引導者”這一角色,既要讓車輛川流不息,又不讓它發生事故。這樣“互動式”教學就有了保障。我十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習,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掌握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并解決問題的方法,變“配角”為“主角”。盡量多留一些時間給學生,讓他們有更多自主學習、自我展示的機會,我只發揮因勢利導的作用,如教學《感受電子表格魅力》這節課時先讓學生看書本內容,并設計了這樣一串問題:1.電子表格的由來?2.在工作表中輸入數據后,可以進行哪些計算?3.怎樣進行數據排序?4.如何建立圖表及打印電子表格?學生在這串問題的刺激下很樂意去探討,我把自己當做學生,讓他們提問,小老師們的勁頭更大了,一堂課就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度過了。用多種手段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發展學生自學能力,引導的目的就達到了。正如美國學者布魯巴克所說的:“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問題。”
四、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互動交流空間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要獨立思考,又要合作交流,所以教師上課時要預留部分時間給學生用于交流。課堂交流形式可以是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也可以是師生交流。交流內容讓學生自己掌握。有些學生其實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但是由于性格內向不敢在課堂上表達,這時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能更廣泛地收集到更多學生的意見,以此調整課堂教學模式適應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更好地學習。交流可以讓學生互相學習幫助,同樣的操作任務不同學生掌握的步驟不同,同學間的交流恰好把各自不懂的地方互相補充完整,使大家都能完整掌握整體操作流程。而且不同學生的理解不同,有的學生理解更深刻,可以用更簡便的方法解決問題,這就使完成任務的時間縮短了,課堂效率高了,教師教得也輕松。這是個雙贏的結果。“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互動中豐富知識、增長見識、體現自我,成長為具有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合作精神的新世紀學生。讓我們在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觀下,運用更好的教學方式增進師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實現課堂師生互動的新境界。
作者:江海文 單位:獅城中學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問題
引言
信息技術知識對于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助益良多,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依賴信息技術思維來完成一系列知識探究[1]。學生在高中時期掌握信息技術、打好基礎雖然未必能在高考時幫助學生提高成績,但信息技術的認知能力能讓學生終身受益,且形成良好的認知,可規避學生對不良網絡的沉迷,促使學生在網絡虛擬空間中正確辨別信息。教師應打破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喜愛信息技術,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挖掘學生的信息技術潛能。
一、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結構缺乏合理性
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占時較少,當展開信息技術的新課授課時,部分學生對之前的內容遺忘得所剩無幾。加之教材信息有所滯后,新時期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學生在課堂上接觸到的仍是老生常談的內容,其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有課程教學頗有零碎感,使學生前后接觸的理論實踐信息沒有共通性,導致他們的記憶較為混亂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缺少實踐操作機會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實踐,通過實踐演示理論,在實踐中使學生逐漸理解知識與技能,并達到能夠應用的程度,要在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但當前學生操作的機會少,實踐內容比較滯后,加之教師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網絡學習環境,學生只能被限制在固有的教學模式中,形成思維定式[2]。
(三)缺乏重視
因為信息技術尚未納入高考,在當前應試教育功利心的驅動下,信息技術教學并未引起學校的重視,師資力量不夠,課時不足等現象普遍存在。受大環境影響,學生較為忽視信息技術的學習,很少有時間探索信息技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多停留在電子產品應用上。他們在較為緊張的高考備戰狀態下,對信息技術學習抱有一種可有可無的心態。
二、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一)明確課程目標,提高重視程度
教師應明確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前期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在此基礎上展開實踐拓展。例如,學習文件的分類,可以以旅游為主題,準備多個景點相關的多種文件格式,如黃山、太湖等多個景點的圖片、視頻、攻略文本、音頻、PPT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對文件進行分類,并對自己的分類方式進行解說。學生在實際應用中理解分類的思想,課程目標清晰明了,完成度較高。課程目標的設置應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從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學習形式著手,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呈現教學內容。如今,智能手機提供了很多生動便捷的視頻、圖片制作App,教師可利用這些App設置教學任務,讓學生輕松了解bmp、jpg、gif等多種圖形文件之間的區別,掌握常見的動畫、視頻文件格式。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著手,達成課程目標,從而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重視與喜愛程度。
(二)注重以生為本,實施分層教學
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他們有的對常見信息技術知識已十分熟悉,有的還存有畏難情緒,教師應盡可能開展分層次教學,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得進步[3]。分層次教學需要教師提前了解學生的能力,設置分層任務。例如,在學習photoshop的使用時,雖然很多學生已借助形形的手機“p圖”App對圖像處理有一定的了解,但對這種專業軟件的使用卻無從下手。教師可提供教學輔助視頻,讓學生利用視頻提供的操作技巧對圖像進行個性化處理,以夯實基礎操作能力。能力較強的學生可按照拓展視頻進一步完成難度系數較大的圖像處理任務。分層教學能讓后進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讓優等生拓展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既能達成教學目標,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注重實踐教學,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應用計算機處理學習、生活問題的現象越來越普及。學生越來越常態化地使用文本編輯軟件編輯排版論文、制作電子小報,用photoshop設計制作班旗,用數據處理軟件統計成績……在學生動手能力越來越強的情況下,教學模式也應做出相應調整。新課程改革將程序設計提到重要位置,要求教師順應時代的變化,加強對學生模塊化思想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程序設計教學難度極高,教師應以實踐為基礎,引領學生在反復實踐中不斷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為適應智能化時代做好準備。
(四)任務驅動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在新課程教育體系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減少教師的侃侃而談,營造更輕松自在的氛圍,利用任務驅動,在有趣味性的話題中達成教學目標。算法的概念枯燥而乏味,教師直接講述理論,學生往往難以接受。因此,教師可以將算法概念設計成生動有趣的教學任務,在層層任務解鎖的過程中完成學習,這樣既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趣味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邏輯思維慢慢形成,他們融入層層問題解決中,逐漸忘卻對編程的恐懼。隨著任務的層層推進,簡單的算法躍然紙上。有效任務的設計讓課堂教學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與主流學科銜接,強化知識的融會貫通
信息技術與數學、物理、語文等學科有較強的關聯性,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銜接主流學科,強化知識的關聯性與整體性。例如,教師布置生肖計算的編程任務。生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趣的組成部分,從了解生肖有關的傳統知識到數學中關于屬相的推算方式,再到尋找輪回的規律形成解決問題的算法,使用自然語言、偽代碼、流程圖等多種不同方法來描述算法,展示學生多樣化的算法。教師應剖析不同算法的可行性及效率問題,讓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性,最終利用生動易操作的程序設計平臺,讓學生在平臺的幫助下嘗試自主完成程序。這樣的教學方式使信息技術學習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變成解決問題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結語
關鍵詞: 新課改 農村小學信息技術 教學模式創新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農村小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它可以向學生普及信息技術知識,使學生掌握相關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學習全面了解信息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一、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式學習
在農村小學中,一些教師采用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學生沒有機會發揮優勢和能力,只是被動接受。這不僅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且不利于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在一些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更要轉變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只是學生學習中的合作者和指導者,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強化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效果。
在學習插入藝術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前一節課學習的插入剪貼畫、圖片等知識,自主學習如何插入藝術字。學生通過前一節課的學習,知道可以單擊插入選擇圖片中的藝術字操作,通過輸入所要插入的文字,選擇字體樣式等完成操作任務。通過自主探究,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各種能力,有助于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二、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理論知識要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如果只是一味對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述,那么不僅枯燥乏味,而且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充分利用學?,F有的資源,盡可能地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后,都有機會進行實踐操作,使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避免出現這節課學完的知識,下節課就全部忘了的情況。由于生活在農村,學生家里有電腦的比較少,課上更應該保證每一位學生練習的時間,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
在學習有關電子郵件的知識時,教師可講解如何申請電子郵箱,如何進行電子郵件的收發,然后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與同學和老師互發電子郵件,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掌握知識。
三、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學校更加重視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改變教師占主導的情況,使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和探究找尋問題的答案,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而且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同學之間交流想法,在教師的適當指導下,達到教學目的。同時,合作學習有助于小組之間形成競爭意識,進一步推動學習的深入。
在學習如何制作課程表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首先出示表格,并講解相關知識,讓學生小組內討論如何制作表格,如何在表格中合并單元格、添加斜線。通過討論學生找到相應的方法,并完成操作。最后教師讓每一組的學生自己研究討論,每小組做出課程表,可以嘗試改變字體、顏色等。通過小組討論和探究,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知識更有興趣,學習熱情越高,效果越好。
四、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次教學
由于學生的個人特點和學習能力不同,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情況就存在很大差異,如果只是針對某一層次的學生講解,則對于其他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如果教師只是關注成績較好的學生,針對他們的掌握情況制訂教學計劃,對于一些后進生來說,會極大地挫傷學習信心,容易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
教師要把學生按照掌握情況和學習能力等分成不同的層次,然后有針對性地對他們分別進行教學,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既使優等生進行強化訓練,又保證后進生聽懂教學內容,促進各層次學生共同發展和進步。
五、創設教學情境,制定學習任務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為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然后創造相應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投入學習。通過設置一定的實際任務,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在探究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要有針對性,避免盲目設置。同時要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強化信息技術學習效果。
在學習有關Word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用Word編輯的日記、作文等樣板,讓學生對Word編輯的東西有一定的直觀感受,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在Word中,怎樣插入文字、圖畫和各種特殊的符號。通過分析,學生對Word的認識會進一步加深,完成日記、作文的編輯。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學生掌握良好的信息技術技能,對于今后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農村小學教師要積極采取措施,有效保證學生的學習,為學生提供各種有利的教學方法和環境,強化農村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沈俊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1(9).
[關鍵詞]物流信息技術課程 教學改革 對策
一、中職物流專業課程教學中現實狀況
我國開設物流課程時間較晚,不少高校雖然增設了繁多的物流相關信息技術課程,但成效并不明顯。中職學校是繼高校開設物流專業后,為補充社會物流人才需求不足相繼增加的物流專業,其物流專業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尚缺少規范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物流管理專業開設的物流信息技術相關課程主要有《物流信息系統》、《物流信息技術》、《物流網絡技術》、《物流系統工程》等。設置這些課程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物流行業人才需求狀況,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則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課程編排存在重復性,學生因為教學內容的重復,往往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現有的教材體系更新速度慢、理論知識與物流企業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利于學生及時更新知識體系。
二、當前物流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形式單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
目前,學校物流專業教師講授物流信息技術課程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一些重要章節雖選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但教師因為缺乏物流企業相關的數據資料,導致多媒體教學也只是演示工具,缺乏實際案例的充分說明,限制了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因此,物流專業教師要改變以講為主的教學形式,通過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發現問題、探索求知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教學內容空洞,教材編寫周期長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物流信息技術也在日新月異的深入發展。例如與《物流信息系統》有關的企業局域網技術已經從“有線”轉向“無線”,WEB技術更強調移動。但是,物流教師因為自身專業素質的落后,深入企業實踐的機會為零,導致教學內容空洞,沒有生趣;為學生配置的專業教材中也很少涉及前沿技術問題,教材的編寫周期較長,很難與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相匹配。只有在教材的使用和編寫問題上找到新的出路,才能保持教材的前沿性和創新性發展。
3.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足
實踐教學設置應以企業崗位需求和職業核心能力為本位的設計原則,倡導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是主角,參與是關鍵,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主持人。教師要通過選定物流信息技術相關實驗項目、物流案例或課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物流信息技術的目標;學生要根據個人能力參與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物流信息管理系統課程理論知識,掌握物流信息,提高物流信息處理能力。教師要增加學生實踐課時,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觀物流企業,學讓生真正接觸物流企業第一現場,掌握具體的管理流程,實現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的綜合目標。
4.專業師資缺乏
中職學校中,物流信息技術課程師資隊伍缺乏學科帶頭人,教師水平差別大,專業素質水平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物流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物流信息技術課程知識范圍涉及了軟件工程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程序設計技術、EDI技術、GIS技術、GPS技術、條形碼技術、POS技術、射頻識別技術等各個領域,范圍廣、內容多。雖然大部分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具有物流師資格證書,但缺少企業工作的實際經驗,專業知識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實際教學效果明顯不足。
5.實訓設備水量少,使用頻率低的
中職學校為滿足物流信息技術的教學,新建了物流實訓室,添置了諸如RFID設備、手持式條碼掃描儀、固定式條碼掃描儀等物流信息技術實訓設備。但由于采購和維護成本昂貴往往采購數量很少,要想讓每位同學在實習期間有充足的時間來操作機械設備,參與管理流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信息技術設備更新換代速度快,折舊率高,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各種故障問題,與之對應的設備維修費用也相對較高。一旦出現故障問題,就會增加經費開支,耽誤學生的實訓時間,給教學管理帶來了巨大成本。
三、 物流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對策
1.更新教材內容,縮短教材建設周期
教材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必不可少的武器。教材選編和教材建設的周期對于信息技術發展速度而言明顯偏長,這都不利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知識。要想改變現狀,學校在物流信息技術課程的教材選用上應給予教師更多的選擇權,以出版市場的成熟教材為主,利用新興的信息技術手段和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獲取更多前沿信息;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和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搜索引擎等途徑獲取物流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應充實多媒體光盤內容,讓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有更多的內容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更清晰的認識教學內容,更容易掌握知識。
2.加強“校企合作”,增加實踐機會
物流企業為學生提供參與實踐操作和管理的機會,幫助學生更直觀的觀察物流信息管理流程。學校要加強與物流企業,特別是物流信息系統利用率較高的物流企業間的深度合作,從企業經營活動中獲得最新的物流信息系統案例,并從中發現問題,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增加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通過實踐,學生可以熟練操作ERP(企業資源計劃)仿真軟件,熟練掌握企業信息化理論、電子商務、物流系統及ERP系統的實施和維護。
3.提高實踐教學設備的利用率
如何提高學校實踐教學設備使用效率,降低采購和維護保養成本,是學校亟須解決的問題。學??梢钥紤]租賃企業設備進行實踐教學,或將實習地點從學校向物流企業傾斜的實踐教學方式,這樣其既可以滿足物流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又能滿足物流企業的部分日常工作需要。但如何鼓勵物流企業幫助學校提供或者更新技術設備,以及降低物流企業接納學生實習所帶來的企業經營成本的增加是需要企業和學校共同面對的問題。
4.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要加強物流信息技術專業教師的培養,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政策,積極引入企業物流信息管理人員、實踐經驗豐富的物流信息系統開發人員作為學校兼職教師,同時鼓勵物流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到物流企業進行掛職鍛煉,著重培養高校教師在物流企業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小麗.《物流信息系統》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8(10)
[2]賓 厚,鄒筱,肖軍.高職學校物流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現狀與發展[J].物流教學,2007(9)
【關鍵詞】高職院校 信息技術課 教學改革
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基礎課是高職院校學生的必修課程,它的開設能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認識和應用信息技術,是其終身學習的必要保證。然而,目前的信息技術課程卻面臨著很多尷尬的問題,包括內容陳舊重復、教學手段單一等,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了學習效率。要想改變現狀,教師應該認清現實,努力改變教學理念,在優化和變革中尋求課程的新活力。高職醫學專業信息技術課優化設計應首先從教學內容入手,進而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思路應將焦點集中在對各種不同教學資源的重新構建和組合,強調各學科的交叉滲透,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教學方法的優化則從教育教學規律和認知規律入手,調整教學模式,強調多種方法并舉,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谏鲜鏊悸?,課程優化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兩方面入手改革,力爭打造全新的課程模式。
一、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的改革分析
針對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的優化思路提出“三維立體發展”模式,采用重基礎、聯實際、擴知識的策略豐富教學內容。
(一)重基礎:基本技能的鞏固、加深?;静僮骷寄艿膶W習是信息技術課程重要的學習內容之一,因此首先應該明確它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所以教學內容中應該對技能的學習有更多的關注和側重。但有一點需要特別強調,操作技能的學習絕不等同于搞題海戰術,讓學生重復練習,而是應該通過設置不同類型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技能的學習和訓練。
(二)聯實際:與信息社會實際相聯系。目前以數字化、網絡化為主要特征的信化社會發展迅速。因此,必須在信息技術課程中融入和滲透信息應用和信息管理知識,使得將來學生在走出學校走上工作崗位時,便能迅速掌握各行業所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統,完成學生從學校到崗位的無縫對接。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了解學生在未來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狀態中要使用到什么樣技能,做到有的放矢。從而在教學中引入這些內容,使學生了解熟悉這些知識和技能,為日后的工作打好基礎。
(三)擴知識:擴展教學內容,引入文獻檢索知識。在構建新的適應高職院校信息技術教育的學科體系中,在側重實際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理念指導下,應該加大教材的“含金量”,即在一本教材中引入其他相關學科知識內容,降低多門學科之間知識的重復性,確保教學思路清晰、學科知識的連貫性,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節約了教學成本和教學時間的效果。課程內容的擴展就像是在一棵大樹上進行嫁接,既能保持原有樹木的枝繁葉茂,也能給大樹帶來新的果實,可謂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二、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的改革分析
隨著教學內容的調整變革,信息技術課堂更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由于不同教學方法對于教學內容的表達上有著各自的優勢和特征,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情景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發揮每種方法的優勢。
(一)任務驅動法。即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去學習,該方法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要求學生通過完成有意義的任務,實現學習知識與解決問題并舉的目標。任務驅動法實施過程通常包括:提出任務,分析任務,學生獨立探索,完成任務,交流評估與歸納。該方法適用內容較為廣泛,可以是新知識學習,也可以是綜合技能訓練,實踐性任務尤為適合。比如讓學生通過網絡搜尋有關艾滋病的知識,并將搜索到的資源整理成一份完整的報告。這里面既有如何利用網絡搜尋信息的知識點,又包括了如何制作報告的內容,是一個實踐性強又具備實際意義的任務案例。
(二)探究性學習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學習,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讓學生體驗、理解和應用探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該方法一般適用于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比較復雜的學習內容或任務。使用該方法進行教學的重點是營造適合探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行動學習法。所謂行動學習,就是在行動實踐中學習的方法,學生組成學習團隊,在教師或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幫助下,通過主動學習、分享經驗,使問題得到解決。行動學習是一個持續的學習過程,可以貫穿整個課程學習的全程。行動學習中最重要的條件是要具備激發學生學習的問題,問題的解決才是最有意義和重要的,也是學生參與行動學習的主要動機和目的。因此,教師或學生自身要不斷提出問題,問題可大可小,不拘一格。比如在完成利用Word軟件制作一份賀卡的任務中,有學生提出如何為賀卡添加背景音樂,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行動學習的方式進行解決。
上述各種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應用中不是單一割裂的,而是綜合相融、彼此滲透、互為補充的。
三、結論
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體系的優化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使其能夠適應未來的工作。其宗旨是以提高授課效率為出發點,通過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從而完善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體系。課程的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只要緊跟社會發展的趨勢及高職人才培養的需要,最終一定會使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授課形式更加規范化與科學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