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8:15:55
序論:在您撰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高校體育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途徑
1.引言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總目標在于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與知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幫助其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覆蓋范圍較廣,不僅包含馬列主義、思想等內容,還包括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道德教育。通過對我國社會的實際情況和高校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調查與研究發現,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展開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達到極強的教育效果。因此,充分融合高校的體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強學生的體質。本文主要對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進行探討,分析高校體育中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2.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
2.1能夠有效促進高校體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作為開展研究的最終目的,在教學中必須注重促進實踐[1]。認識是以實踐為基礎的,最終目的在于指導實踐,如果認識脫離了實踐,其自身就沒有任何意義。具體到高校體育教學中,對思想政治教育展開研究,深入探索其中的規律,歸根結底在于對高校體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形成正確的指導,因為重點研究最終能夠起到促進實踐的作用。
2.2能夠促進高校體育的順利開展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對體育教育起到動力性保障的作用。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不同,必須把身體練習作為基本手段,對自身的特點與要求較高。第一,負荷性特點與要求。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由于大學生的身體要承擔一定量的負荷,因此,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會產生相應的生理反應,如肌肉酸痛、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等,大學生必須具備頑強的毅力克服這些苦難;第二,規范性特點與要求。在體育教學中,要求學生必須以隊列的形式呈現,在學生活動過程中,必須按照一定的時間、次數等規范練習,并且遵照所學項目的規范展開,因此,在體育課中培養大學生遵守紀律、服從指揮的習慣;第三,多樣性的特點與要求。在大學體育課程中,開展項目形式多樣,大學生要想掌握各項目運動技巧,不僅要具備較高的思想品質,還要根據不同的項目調整自身狀態。由此可見,高校體育中,不管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訓練,都要求大學生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品質,否則體育教學質量便會大打折扣。因此,在高校體育中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3引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要想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最基本的工作,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得不足,重視程度不夠,那么將會使得大學生的教育發生偏移,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學生終身。對高校而言,基本任務在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高校體育的任務也是如此[2]。廣大高校教師必須以身作則,通過良好的修養與品德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深入發掘體育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體育課程中不僅完成專業知識的傳授,而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在高校體育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教學的融合,有利于引導青年大學生健康成長。
2.4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發展
在高校體育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發展,一方面是由于在體育教學中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具體的實踐形式,可以說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來源之一。另一方面,通過高校體育課堂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夠接收到理論指導,而且可以完成對理論的檢驗,促進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問題,最終對理論起到豐富與完善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高校體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進二者的融合,使高校體育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礎,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發展。
3.高校體育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探析
3.1與教學內容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本身蘊含的思想性內容比較豐富,廣大體育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充分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展開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向學生滲透教學內容本身的思想內涵。例如,在球類項目的課堂教學中,能夠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與集體主義精神;通過組織學生欣賞體育健兒在競技中奪冠的視頻,能夠培養大學生頑強奮斗的品質,激發愛國情感與民族自豪感。
3.2與課堂堂規相結合
作為教學順利開展的保障,課堂堂規需要每一位師生共同遵守。在一些思想含較深的項目教學,教師應該采用一些合理的方式,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3]。例如,在單雙杠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保持隊形,遵守秩序,久而久之,學生能夠逐漸養成遵紀守法、團結互助的良好習慣。
3.3與教學現實相結合
在體育教學中,由于實踐性較強,學生練習時相互之間很容易發生沖突,教師要對此多加注意,找出問題的根源,抓住重點及時對大學生展開教育。例如,在籃球比賽中,由于犯規引起的口角沖突,教師應該多角度展開教育,使犯規者與不犯規者同時做到遵紀守法、團結友愛,逐漸提升他們的道德品質。
4.結語
充分融合高校的體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必須做到在體育教學內容、堂規、教學現實中發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鄭香妞.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動的有效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5(22):226-227.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對教育對象和社會生活所能發揮的積極的有利的作用和或影響。[1]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功能,就是使人們形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思想品德,從而推動和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人們生態文明建設的素質和能力,激發生態文明建設的興趣,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
一、 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是通過培養、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來實現的。黨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十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十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2]人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承擔者和實施者,也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享用者,生態文明建設能否順利推進和完成,關鍵在于“生態人”的培養問題。這就要求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彰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以培育更多的,能自覺承擔生態文明建設責任的“生態人”。
(一)樹立生態文明建設觀念與思想
只有讓生態文明建設的觀念深入人心,才能調動人們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人們的主人翁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和作用,就是培養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思想觀念和道德素質。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來傳播符合時展的思想和觀念,以此來系統地對教育對象施加影響,進而形成與社會發展方向相一致的思想觀念。生態文明建設雖然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要課題,但要使生態文明建設轉化人們內心的驅動力,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相一致,還需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養人們的生態價值觀。從社會學角度而言,提高公民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了解自己的責任,可以歸結為價值上的導向。通過對人們進行生態知識的教育,引導人們加深對自身在整個自然界中的地位以及與自然關系的認識,意識到當前人類所面臨的生態危機,從而使生態文明的價值觀念內化為人們穩定的心理結構,外化為一種現實的行為,進而維護生態平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人們克服“人類中心主義”的狹隘思想,教育人們在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決不能為了經濟利益而忽視自然的運行和發展規律,不能過度開發自然,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同時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必須考慮子孫后代的利益,做到人、自然、社會和諧共生,永續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人們從思想上認同是關鍵。因此,首先必須解決好人們的思想認識問題。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宣傳,讓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走出課堂、走出書本,走進社會,可以使生態文明建設知識實現大眾化,在各種場合、各種人群中間,廣泛地得到普及和推廣,成為廣大人民群眾踐行科學發展觀、解決生態危機問題的有利武器,最終幫助人們形成生態道德意識和生態思想,弘揚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摒棄“人類中心主義”的負面影響,為生態文明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素養
一個人的生態文明建設素養只有表現在他為社會創造生態價值的能力時才能被社會認可;一個人的價值也可以在他為生態文明建設做貢獻的過程中得以體現。
第一,培養生態道德素質。生態道德素質是“生態人”的基本特質,它是一個生態社會對人的德性要求的高度濃縮和期望,是社會利益和意志的體現。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需要法律、制度、政策的約束,更需要用道德規范來調節人們的日常行為。生態道德素質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人們應有的崇高道德素養的一個重要標志。只有提高人的生態道德素質,才能保證生態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才能形成人與自然的和諧的關系。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導人們對生態知識的學習,使外在的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和規范逐漸內化為人們自身的一種理想和信仰,促進生態道德素質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人們產生生態文明建設的主人翁感和自豪感,產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我陶冶的驅動力,不斷增加人們遵守生態道德規范的自覺性,形成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和思維習慣,同時,使人們能夠全面、準確地把握生態道德的知識,從而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
第二,培養生態消費習慣。當今社會,到處物欲橫流、充滿虛榮心的,很多人以我為中心,過度追求物質消費,肆意揮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人們改變這種不良的心態和習慣,樹立生態消費觀念,節約資源,保護自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塑造人們美的心靈,使人們的心理結構、道德境界得以完善和提升,引導人們養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習慣,改變“人類中心主義”的傳統觀念,從而避免出現“靈魂異化”的現象,教育人們自覺處理好人、自然、社會的關系,達到人性提升和自我完善的目的,最終使人在生態消費習慣的培養與實踐中尋找到自我價值存在的意義,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暫時利益和長遠利益、當代利益和后代利益的關系。只有培養人們的生態消費習慣,才能使人們的消費方式以維持自然的生態平衡為準則。
第三,培養生態理性。生態理性是指人類在對待生態環境時,其推理方式和行為方式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來是理性的、明智的。在生態理性的支配下,人們可以平等、正確地評估經濟活動與生態環境的價值。在現代社會中,生態理性以其獨特的生態標準和生態原則的形式出現,開始引導并支配人們正確地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導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理性評價經濟效益。生態理性告訴人們,發展經濟的同時,要充分考慮自然的承載力,保持生態平衡,牢固樹立人與自然相和諧共生、統一發展的觀念。生態理性不僅支配人們的生產方式,同時還支配人們的消費方式,可以促使消費者對消費品進行綠色評價、反饋綠色信息,刺激綠色生產。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生態理性,促進人們選擇綠色消費方式、消費綠色產品、養成綠色消費習慣,反過來又可以促進綠色對生產,最后形成良性循環。這對于生態文明建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二、激勵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勵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發掘人的內在潛能,鼓勵受教育者向“生態人”的目標邁進。
激發精神動力。所謂激發精神動力,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運用多種手段,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起人們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情和興趣。人的活動的積極性主要來源于需要以及活動對象對個體需要的滿足程度,需要越強烈,活動對象對需要滿足的程度越高,人的積極性就越高。人的需要包括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相應地,激發精神動力就分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大類。每個人都有追求物質利益的欲望和權利,那種忽視或輕視甚至否定物質利益,不注意發揮物質力量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巨大作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是完全依靠物質的力量,主張“金錢萬能”,忽視或否定精神力量的作用的做法也是錯誤的。因而應該充分考慮人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把物質激發與精神激發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激發人們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物質激勵靠經濟手段,而精神激勵,則主要靠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可以促進人們對自己主體作用提高認識,調動人們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解和興趣,激發人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動機,充分發揮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和主人翁精神。片面夸大物質利益,忽視精神的作用;或是片面強調精神的能動性,忽視物質利益造成的不良后果不勝枚舉。無論物質激勵還是精神激勵,都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引導下才能實現。
營造生態文化氛圍。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宣傳,可以營造良好的生態文化氛圍。良好的生態文化氛圍可以激發人們生態文明建設的興趣,有利于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習慣,影響或教化人們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觀念,提高和保證人們生態環境保護的自覺性。良好的生態文化氛圍可以轉變人們的生產觀念、消費觀念、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等,最終投身到生態文明建設中去。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和教育,可以提高整個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意識, 激起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在全社會形成提倡節約、愛護生態環境的社會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形成打擊各種與生態文明建設相悖的甚至是違法犯罪行為的氛圍,使人們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與人、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相適應。
三、保障功能
生態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客觀上需要有政策、法律和制度等對人們的行為進行規范和制約,同時,也需要從思想上對人們進行引導,促使人們提高思想認識,從思想上或內心深處認可或者支持生態文明建設,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即提供思想上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是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思想保障的根本途徑。
(一)喚醒人們對發展道路的反思。
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人們對人、自然、社會關系的正確認識,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深刻反思,從而為生態文明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人們深刻認識到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人既不是自然的奴隸,也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伙伴,人必須與自然和諧發展,否則人類終將失去自己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讓人們意識到,當前因為經濟社會發展理念的錯誤造成的環境資源問題和生態危機,然后領悟到人類不能過度地向自然索取物質資源和破壞自然的生態平衡,要尊重自然的運行規律。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人們對科學技術進行反思: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使用得當它可以為人類造福,使用不當則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人們對當代利益與后代利益進行反思,在解決當代人的利益的時候,還必須考慮后代人的利益,為后代人著想,為后代人的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做到代際之間永續發展。
(二)規范和調控生態文明建設行為
生態文明建設也必須在一定的規范調控下進行,這種規范除了法律制度和紀律約束即“剛性”約束之外,還有道德方面的約束即“柔性”約束,即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人們自覺地調控自己的行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任務就是使人遵循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用以規范和調控自己的行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掌握和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向人們傳導生態文明建設規范,通過肯定、褒貶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規范的行為,否定、批評背離生態文明建設規范的行為,來實現對人的行為的約束和規范。它使人懂得怎樣正確處理人、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這不僅有利于人自身的發展,也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進行,有利于自然和社會的有序發展。
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人們樹立法制紀律觀念,法制紀律觀念是人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觀念,是保障社會有序的根本條件,也是保障生態文明建設順利推進的根本條件。健全的法制和嚴明的紀律,是保障全體人民為生態文明建設共同奮斗的堅強后盾??梢哉f,沒有完備的法制和嚴明的紀律做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就難以順利進行。而法制和紀律的制定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秩序的建立,都離不開具有法制觀念的人;只有使全體公民都具有高度的法制紀律觀念,具有遵紀守法的自覺性,社會才會安定有序,生態文明建設才能順利完成??梢姡囵B一代新人具有高度的法制紀律觀念,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和迫切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責所在。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各種途徑,通過道德方面的約束,可以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法制、紀律意識,確立法律至上、依法治國的觀念。在此基礎上,引導人們正確認識民主和法制、權利和義務的辯證關系,樹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觀念、公民的權利和義務觀念,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依法辦事。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人們正確認識紀律和自由的辯證關系,引導人們堅決執行黨和國家的政策,嚴格遵守各項紀律,做到令行禁止,以維護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秩序,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
(三)化解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矛盾
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入了一個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也充滿著矛盾,而且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更加復雜、更加突出。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間內,妥善應對這些矛盾和挑戰,有效調節社會關系,整合各種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環境資源的良性互動,是保證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也是保障生態文明建設順利推進的基本前提。生態文明建設己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的戰略決策,用思想引導、政治優勢、法制規范、道德力量化解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的各種矛盾沖突,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明顯優勢。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化解很多矛盾,思想政治教育針對生態文明建設中出現的矛盾焦點,準確地摸清人們共同關注和議論的問題,通過對教育對象進行思想引導、感情交融、人際溝通等方法,運用道德力量及時疏導、化解矛盾,有效地使矛盾不至于轉化為沖突,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
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功能很多,遠不局限于上面的分析,而且功能發揮的方式、途徑多樣,需要我們在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不斷發掘其功能、運用其功能、體現其價值。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7。
[2]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R]20121108。
[3]謝曉娟,孫承鵬論生態文明建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7)。
[4]劉 云,姚珍珍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作用[J] 知識經濟,2010,(08)。
[5]劉楊楊,孔德瑞淺析生態文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J]學術探討,2013,(10)。
高職院校是近年來根據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原有中?;虼髮T盒5幕A上成立的專業技術學院。她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培養具有較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既要有深厚的文化素質,又要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更要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為此,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對“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完成人格的轉變,全面發展,鍵康成長、成才。
二.高職院?!?0后”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研究
通過對高職院校“90后”大學生的調查,發現他們受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形成了獨特和思想行為方式。
(一)個性自信、自僅、個人本位思想重,團隊協作能力差。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普遍較差,缺乏團隊合作意識。他們的心理承受力比較薄弱,遇到困難就會陷入迷茫和糾結之中。再加上社會功利思想的影響,“90后”高職高專大學生缺乏感恩意識。
(二)思想淡漠淺薄,價值觀多元化趨勢明顯。由于受自由思想及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90后”大學生將太多的目光投向娛樂圈中影星、歌星和通俗作家的作品,而對政治和現實生活中的榜樣視而不見,不感興趣,特別是對道德模范十分陌生?!?0后”大學生大多只注重學習專業技能,輕視思想政治修為。
(三)情感豐富,觀念大膽開放?!?0 后”大學生的愛情觀與性觀念比較超前。根據調查,“90 后”大學生中超過三成的的孩子發生過性行為。在他們看來,談戀愛是對大學生活“空虛”的補償,也是獨立的表現。對于這樣的大學生來說,不能一味地強調他們道德敗壞,只能是他們期獨立獨行,思想叛逆的反映。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
高職院校的主要功能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為此,他們注重的是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及早就業問題,而對思想政治教育不夠重視,特別是對“90后”大學生的教育,并沒有根據其思想行為特點進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單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力量不足,水平不高,所以他們大多采用灌輸方式,讓“90后”孩子們被動地接受他們不感興趣,且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與思想政治有關聯的社會實踐活動很少。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符合學生實際需求?!?0后”孩子們有著鮮明的群體特點。他們比較自卑,認為自己是高考的失敗者,是被邊緣化的人;他們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從整體看,“90后”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是積極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學生思想意識上存在消極因素。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沒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這些思想問題,而是傳統模式的說教?!?/p>
(三)高職學校缺乏政治教育缺的環境。從目前情況看,大部分高職院校不但規模小,學生人數少,學生交流渠道不暢,而且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少而且單調。人文教育往往被邊緣化,主動學習著作的少之又少。再者,隨著整個社會價值多元化,各種思潮相互激蕩所產生的消極行為不同程度地影響著“90后”高職大學生。
四.加強“90 后”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針對高職院?!?0 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和存大的問題,高職院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采用心理咨詢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方工。高職院校要針對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困惑,采用心理咨詢的方式幫助他們化解心理矛盾,從而走出困惑。學生的有些思想問題運用正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疏導根本無法解決好,只有采用心理咨詢方式,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
(二)結合學生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0 后”大學生個性獨立,自我意識較強,高職學校要根據這個特點,對學生實行自我管理。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應充分了解學生的不同特點,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引導。
【關鍵詞】新聞傳播;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的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隨著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已經進入大眾傳媒時代,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的不斷出現,對傳統新聞媒體產生了較大的沖擊,使得新聞傳播更加快捷。在全新的媒體時代,新的互聯網思維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較大的沖擊,新聞傳播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也受到一定的影響,互聯網上一些消極的思想以及負面的內容等都給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一定的難度與困擾,新聞傳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一系列的困惑,嚴重阻礙了新聞傳播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發揮。所以,在新的媒體環境下,探討新聞傳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新聞傳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新聞傳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關聯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一定的傳播媒介,新聞傳播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之一,新聞傳播只有融入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才會具有更為深刻的內涵與意義。所以,新聞傳播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新聞傳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當今時代,新聞傳播是傳播社會文化的重要途徑,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向人們傳遞文化與理念,所以新聞傳播自然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首先,新聞傳播是向人們傳播信息的一種活動。新聞傳播承載了眾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新聞傳播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控制,所以新聞傳播就成為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其次,新聞傳播是教育主體與客體互相作用、互相聯系的一種有效形式。新聞傳播向人們傳播信息不是單向的過程,而是一個互相往復的過程,傳播者與受眾的角色可以互換。新聞傳播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與客體提供了互動的平臺,通過新聞傳播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碩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新聞傳播的主要功能。從教育學角度來講,新聞傳播的過程就是一個教育的過程,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教育過程。新聞傳播將一定的思想以及社會文化融入其中,然后通過新聞的形式傳遞給受眾,這就是教育的過程。其實,教育性是新聞傳播的普遍特性,受眾可以通過新聞傳播的內容改變自己的思維,新聞傳播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受眾的思想。從傳播學角度講,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個傳播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思想教育工作者將一定的思想理念傳遞給受教育者,只不過這個傳播過程比較特殊,是由教育者施加給受教育者的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所以說,思想政治教育是新聞傳播的主要功能。
三、新聞傳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聞傳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思想政治教育是新聞傳播的重要功能。在信息化、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在為新聞傳播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一定的困惑:大量新聞信息撲面而來,人們難以辨別真假,這給新聞傳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施帶來一定的影響及一系列的困惑。
(一)新聞傳播公信力下降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差
隨著時代以及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在信息化這個新時代,新舊思想交替、新舊觀念抗衡,對人們的思想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聞傳播擔負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但是某些新聞報道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而報道了一些不真實的信息,這就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人們對于新聞傳播信息的真實性表現出疑慮,使得新聞傳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民群眾中的可接受性變差,如此新聞傳播自然就起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新聞傳播工作者自身的局限性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較差
新聞傳播過程中的核心環節是新聞傳播者,也就是新聞傳播的制作人、策劃人,新聞傳播者對于新聞傳播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起著關鍵作用。當前,部分新聞傳播者缺乏一定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以及責任意識,不能夠與時俱進地成為有先進意識的傳播者,不重視新聞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能夠深刻理解新聞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內涵與意義,這種新聞傳播工作者自身的局限性,使得新聞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大大下降。
(三)新興媒體對新聞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沖擊
近些年,新興媒體大量涌現,新聞傳播不再受地域的限制,所傳播的信息量巨量增大,可控性降低,極大地削弱了新聞傳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使受眾不易掌握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甚至在海量的信息中迷失方向,受眾的思想觀念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媒體的沖擊下搖搖欲墜。新媒體在為新聞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與途徑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所以說,新媒體對新聞傳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嚴重的沖擊。
四、新聞傳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功能實現的路徑
面對新聞傳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困惑,我們必須要強化新聞傳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找出新聞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堅持正確的新聞傳播輿論導向,提高新聞傳播的公信力
新聞傳播輿論導向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新聞傳播輿論導向,提高新聞傳播的公信力,只有這樣才能使新聞傳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有效發揮。新聞傳播要堅持以人為本,滿足受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牢牢把握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原則,不能虛假報道。新聞傳播還要堅持正面報道,以鮮明的正面形象引導受眾的思想動態,使受眾的思想狀態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二)強化新聞傳播隊伍建設,提高新聞傳播節目的質量與影響力
高素質的新聞傳播隊伍是強化新聞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我們一定要不斷強化新聞傳播隊伍建設,提高新聞傳播節目的質量與影響力,使新聞傳播服務于對受眾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我們要不斷提高新聞傳播者的專業水平,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為高質量新聞節目的制作提供技術支持;另一方面,我們要強化新聞傳播者的思想素質,樹立他們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以及責任意識,使他們深入把握新聞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意義。
(三)關注新興媒體影響力,打造新聞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合力
新興媒體為新聞傳播開拓了新渠道,這對新聞傳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一定要關注新興媒體的影響力,打造新聞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合力。我們要牢牢把握新興媒體信息傳播迅速及時等特點,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媒體的信息傳播當中去,有效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正氣,杜絕負面新聞信息的傳播,重新樹立新聞傳播的公信力與威信,打造新聞傳播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參考文獻:
[1]周國卿.電視新聞傳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討[J].新聞傳播,2012,10:78.
[2]毛濃華.媒介融合背景下強化電視新聞傳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J].新聞知識,2012,11:56-57+104.
[3]聞竹.我國電視新聞傳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新聞戰線,2015,08:92-93.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戰;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其本質在于社會主導意識形態的灌輸與教化,具體體現為通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質為社會全面發展進步服務。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論教育的基本途徑,是完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任務的中心環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
二、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主要問題
(一)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其根本原因在于應試教育理念的深遠影響,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采取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獲得的認知較為局限,學習的興趣欠缺,不能達到思想政治教育預期的效果。
(二)學生的參與度較低。教育途徑單一,缺乏創新性的教育方式,不能激起學生參與的興趣,使學生無法充分參與到其中,從而阻礙了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三)缺乏有效的考核機制。考核機制不健全,留給學生大量的漏洞和捷徑,導致學生沒有認真對待思想政治教育。
三、解決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對策
(一)轉變教育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要轉變自身的觀念,突破傳統的教育理念,改變講授式的教育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二)增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創新改革教育方法,利用多樣化的教育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進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制度。通過嚴格有效的考核制度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強有力的支撐,避免和減少考核漏洞,使學生通過嚴格的考核制約思想上有真正的提升。
(四)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與發展。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培養,及時開展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專業化輔導與培訓,重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管理,明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職責。
四、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1)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導學生遵循客觀規律,服從生存法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要幫助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理解和掌握道德原則和行為規范。(2)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導學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學生確定明確而具體的奮斗目標并向目標前進;能通過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來引導學生的思想,提高其認識,規范其行為。(3)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約束并規范學生行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過向學生傳授法律、道德等社會規范,通過肯定、褒獎符合社會規范的行為,否定、批評背離社會規范的行為,能較好地實現對學生的約束和行為。(4)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激發學生精神動力。(5)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塑造學生完整人格。
(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1)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建設良好的校風、學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整體的思想境界和價值觀,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建設良好的校園風氣和學習風氣。(2)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凸顯學校育人的功能高校乃育人之地,教授學生知識是主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要的一課,加強其教育更能凸顯高校育人的重要功能。
(三)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1)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推動社會政治發展。高校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重地,所以,在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更好地傳播社會主導意識形態;能夠溝通社會信息,確保社會的有機聯系。(2)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3)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推動社會文化發展。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促進文化傳播;選擇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先進文化;培養具有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推動文化創新。
關鍵詞:市場經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轉變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8-0153-02
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使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得以不斷深入與完善。這也是自改革開放以來我黨的工作重心所在。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為迎合經濟建設的需要,其功能逐步轉變為培養經濟建設所需人才,以及為經濟建設出謀劃策。此種功能上的轉變,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勢下迎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但需要我們認清的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其功能的轉變仍存在著諸多需要改進的內容,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存在功能錯位的現象。為解決此類問題,需要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做細致的探究,以此找尋出問題的成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解決。因此,對于“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探究”分析,就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錯位
(一)對政治功能的過度強調
作為時代性學科,思想政治教育處于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應用到的思維模式應當做相應的轉變,即以經濟建設與發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以培養適合經濟建設所應用的人才為其教育目標。不能僅依靠傳統教育方式中的有利手段而對現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全面指導,此種守舊現象,必然會偏離教育主線。同時,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屬性,可認識到其具有意識形態性質,這使得其雖具備政治功能,但應在教育方式上進行合理調整,并拿捏好分寸,不應對政治功能一味過度強調,更應明確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所具備的穩定性和獨立性。因此,應充分且明確地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理論學科,不能使其演變為政策的解讀工具,同時,其也不完全具備黨的政治思想喉舌功能。此種做法,只能是將其科學性與獨立性淡化[1]。
(二)對經濟的服務功能過度加強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應當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秉承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為經濟建設做出相應的服務工作,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具備的經濟功能。然而,雖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當為經濟建設做出服務經濟的功能,但卻不能將服務經濟功能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全部,此種認識是極為片面與主觀的。在此形勢與環境影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應更多的體現在對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觀念的引導和矯正,并非是對市場需求做出全方位的服務與迎合。此種功能錯位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部分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及功能性錯誤認識而導致的。
(三)缺乏業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現階段的企事業單位中還無法得到科學、合理的認知。很多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和管理者均未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企事業自身發展的重要性,認為其僅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并不能真正提升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增加員工的收入。同時,在眾多高等院校中,不在少數的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既枯燥乏味,又缺乏實踐的結合,且在高等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課時減少明顯,這些都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教育工作者難以得到理解和認同,從而導致職業自信缺失的現象極為普遍且嚴重。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錯位的成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錯位的原因多樣,但主要原因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認知的偏差和局限。從本質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所具備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四點,即政治功能、經濟功能、社會功能、個體功能[2]。但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四大功能認識錯位,也便是對其功能的認知出現了偏差。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言,其雖具有四大主要功能,但任意單一功能卻無法涉及到人類全面的活動范圍與內容,更無法使單一功能包含全部功能。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時代特性,且在不同時期所體現出的主要功能也各不相同,比如,在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的政治功能得以凸顯,而在現階段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其經濟功能便能夠發揮出相對主要的作用,若在對思想政治教育認知中錯誤或片面地認識其功能性,便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錯位現象的發生。
三、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明確定位及完善工作
(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可以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是受到經濟建設發展影響的。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發生了變化,從簡單的政治教育,提升到法治與道德教育層面,且針對的教育主體也應是具備完整人格的自然人。由于教育主體的訴求在新形勢下產生了變化,也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做出適當的調整,并針對現階段的經濟建設與發展方向,逐步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調整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3]。并且,在工作中還應明確教育主線,切勿因主次矛盾以及主、支流間的關系而導致教育方向偏離,若存在此種情況,則會導致不能對存在的主要矛盾做出積極的應對,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性降低。新形勢下所存在的主要矛盾既有信仰危機帶來的思想意識松動,又有因道德滑坡而導致的政治思想淪喪。對于道德滑坡現象而言,其是現階段由社會發展所帶來的主要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其具體表現是:對于物質的追求和享受占據了思想意識的主要方面,而對于精神層面的追求則極為忽視,或在與物質追求衡量后,對精神追求做摒棄處理。具有此種道德問題的人,很難以明確的法律與道德作為基準,不僅會演變成具有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的個體,更會導致道德與理念的缺失。對于此類問題,唯有通過以思想素質角度為切入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其逐漸具備相應的法律意識與道德觀念,同時,也會使其政治素養得以提升,并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因此可以說,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現階段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做對比,便不難發現兩者所進行教育工作的出發點截然相反,且天差地別。以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為例,其出發點為“大家”,即國家與社會層面,而現階段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則側重于以“小家”即個人或個體為出發點。這使得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長期的發展,雖未出現本質性錯位,但卻逐漸認識到此種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極大的局限性與約束性,不僅不利于個體思想的發揮,更會對個體的人性起到壓制作用。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則能夠表明此種現象是時展所需要,且教育者應做出積極應對的與時俱進理念呼應。但這僅意味著教育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明確受教育者的教育訴求,且與其教育工作不發生實質上的沖突,更不會影響到教育者的道德基準和所具有的政治立場。此種“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發點,既能增強教育者的教育意識,又能較為客觀地幫助受教育者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識[4],并且還能夠使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增強,從而便于教育者達成教育效果。
(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發展工作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應逐步樹立起堅定的理論與學科自信心,這不僅是其從事價值觀念教育的根本,更是促使受教育者提升道德意識與增強信仰的積極手段。其中,教育者所應樹立起的學科自信由三點內容構成。首先,是學科基礎理論科學性的確定。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論為指導,并充分結合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學科[5]。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隨時代的變遷與發展,逐步轉變與完善,具備極為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這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理論基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的指導,愈加具備科學性與價值性,這便為其學科理論基礎做出了進一步的夯實。同時,在應用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教學實踐過程中,不僅要以理論為指導,更要結合市場經濟的現狀,并將我國傳統的文化內涵與精髓做深入且細致的探索和挖掘,以便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做更為深入的研究和創新。其次,是學科價值性。就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而言,其所創立的時間較短,需要通過時間來逐步的打磨和驗證,并且通過具體的實踐過程檢驗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所存在的諸多弊端。對此,唯有通過不斷的創新和發展,才能逐漸消除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的弊端與制約其發展的問題。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不同的教學方式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尤其在現階段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若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將與時代和現狀脫離。因此,應積極探索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并使其符合且滿足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需要。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上述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轉變、錯位的成因以及所做出的有效應對措施,可以清晰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涉及到的具體教育目標、方向、理念等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改變與完善的。同時,傳統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無論從觀念、方式還是目標等方面,都難以滿足現階段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建設的需要,唯有使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隨時代的發展而做出相應的改進與變化,才能確保不同經濟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也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符合時展需要,進而為此學科的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秦正為,秦正良.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90-100.
[2] 董海濤.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再定位[J].雞西大學學螅2016,(12):4-7.
[3] 朱曉紅.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經濟價值[J].網絡財富,2009,(1):175-176.
論文摘要: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我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領域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也為我們在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因此,必須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
網絡被稱為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具有處理數字化、傳輸高速化、信息海量化以及信息的交互性和開放性等特點,網絡不僅是信息傳播技術領域帶有根本性的一次突破的變革,強烈地推動和改變人類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也對高校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身心健康、價值取向、道德觀念和政治趨向等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新形勢新任務下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充分認識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網絡的擴展和延伸以及它作為校園綜合信息中心地位的形成,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 )的我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06年底,中國網民達1. 37億人,其中學生占32.3%。因此,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1.1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間和渠道,提供了新的充足的可用教育資源和現代化的手段。
第二,這一技術的開放性、交互性、及時性及平等性等特點,有助于開展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說服力,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由封閉的、被動的,以教師為中心的“體能”型,向開放的、主動的,全社會參與的“智能”型模式轉變。
第三,網絡的發展,促進了人類文明成果的大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大創新,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視野,形成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為青少年學生的社會化,提供了更大范圍的社會實踐環境,創造了更為開闊的空間和更為便利的條件。
1.2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網絡空間上豐富的信息和資源中良芳互現,高校在思想、行動和技術上的應對準備還相對滯后,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員,面臨著轉變觀念和更新知識的挑戰。
第二,西方腐朽文化借助于互聯網進行強勢傳播和擴張,會導致思想活躍、可塑性極強的大學生對西方文化不加分析地產生親近感和認同感,從而對我們所主導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動搖。
第三,互聯網的范圍之廣、擴展之快、影響之大,前所未有,其開放、自由、隱匿、異化、快捷和難以控制等特點,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有的局面,大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擴大覆蓋面、提高時效性和影響力的困難。
第四,互聯網的交互性使得網絡世界的互動關系變得異常復雜,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體制和機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
利用網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2. 1引導功能
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新課題,互聯網絡中的交流和相處,會產生新型的人際關系,我們必須把網絡道德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來抓。培養高尚的網絡道德情操和行為是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必須加強大學生網絡自律意識和道德意識,提高網絡自我教育的功育巨。
2.2育人功能
網絡知識和網絡技能是新世紀合格人才必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職責。因此,通過舉辦網絡技術培訓班、組織學生制作個人網站、主頁和應用軟件設計大賽,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項科技競賽、電腦大賽等活動,在加強學生之間交流技術和經驗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和主動適應網絡發展的能力。
2.3教化功能
利用網絡強化對大學生的教化,是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主要任務。高校黨政工團等各個部門在網頁中,應根據各自的工作特點,開辟一系列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向上,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反映學生校園生活和校園文化建設等的欄目,不斷強化網絡的宣傳、教化功能。
2.4管理功能
互聯網絡對大學生的學習、工作乃至生活都產生深刻的影響,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這一特點,將學生管理、教務管理、招生情況、就業信息等內容及時,進行網絡化管理,進一步拓展和延伸網絡教育的管理服務功能。
3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思路
思路一,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為思想政治教育創造良好的網絡載體。一是通過網絡展示校園文化活動中師生的精神風貌和優秀成果,樹立典型,加強教育和熏陶。二是可以以學生社團為依托,組織開展一些網上與網下互動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電腦愛好者可以開展網絡技術、電腦創意活動,以激發大學生對高科技的興趣;文學愛好者可以在網上開設論壇、編輯雜志,創作反映大學生校園生活的網絡文學;還可以開展網上知識競賽、網上辯論賽、網上讀書活動、網上征文、網上書評、影評等。通過活動將廣大學生吸引到網上來,形成網上思想政治工作與校園文化活動互為依托、互相支持的良性機制。;
思路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建設,充分發揮其陣地作用。一是要堅持主旋律,大力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深人開展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教育,以愛國主義為重點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基本素質教育。二是要貼近學生,找準切人點,著力在吸引學生、增強學生對主題網站的認同感上下功夫,做文章。三是要樹立平等意識,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性。.四是要增強學生自我教育意識,不斷提高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
思路三,加強網絡倫理和法制教育,規范網絡行為。一是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其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二是要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增強其自身的“抗干擾力”和“免疫力”,使其在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誘惑下,對立能夠自覺地加以抵制石三是要在大學生中積極宣傳網絡法制,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并結合學校實際,加強網絡管理規則的制定和宣傳,培養學生的網絡道德觀和法制意識。通過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實現網絡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轉變。
思路四,加強網絡監管,維護網絡運行安全。一是要通過技術·法律等手段,對網上的有害信息進行強制性的檢查和過濾。二是要通過設立國家級“信息海關”,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嚴密監控和檢測國際互聯網人口,最大限度地阻止各類不健康的信息輸人我國。三是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法規,依法加強對國內骨干網、區域網、校園網的管理,規范網上秩序和網上行為,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和諧的網絡環境。
思路五,做好輿情分析,加強輿論引導是開展好網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重要保障。開展網上輿情分析是有效引導輿論的基礎。做好網上輿情分析工作,有利于高校把握網上動態,掌握網上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提高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有利于科學民主決策,實行依法治校,加強輿論監督,有利于建立暢通信息渠道,解決實際問題,有效化解潛在的矛盾和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