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8:15:53
序論:在您撰寫數字經濟的問題和挑戰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對會計準則的重新思考
1.會計假設面臨挑戰
會計假設也稱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商品經濟條件下進行會計活動的基本環境和先決條件。21世紀,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會計假設的環境和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網絡經濟的興起,使得會計主體越來越難以把握。“網上公司”又稱為“無實體公司”,它可以通過互聯網橫跨大洋把千萬個個體聯系起來。一旦業務完成,又可在幾秒鐘內解除這種聯系。據美國商務部在其名為《新興的數字經濟》的報告中推斷,到2002年,企業之間電子商務的收入金額將超過3000億美元,虛擬經濟的出現對傳統會計主體假設是一個挑戰。如何正確、客觀地反映其資產負債財務狀況,是知識經濟下會計假設應設法解決的問題。競爭激烈使企業并購成為一大趨勢,而企業并購使持續經營假設受到挑戰。
2.會計信息披露受到挑戰
美國于1973年成立了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它獨立于任何一個特定利益集團,其行動不受任何一個組織和企業的影響,美國FASB“將充分披露原則”作為會計基本原則之一,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僅僅得到:“滿足有關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濟成果需要”,對企業具體提到什么信息,信息的用途等未做出詳細的規定。
我國現行財務報告的信息披露只以財務信息為主,其披露的范圍也只限于財務會計確認和計量的交易事項。未來的財務報告應在突破上述限制的條件下,拓寬信息披露的范圍,不僅提示財務信息,還應擴大到非財務信息,如風險信息、不確定信息、前瞻性信息、創新金融工具信息、企業管理信息等,以滿足不同財務使用者的要求。對財務報表不能反映的“表外項目”,也應以適當的方式予以披露。
二、電子商務給會計工作提出新要求
電子商務在全球的發展,造就了自動化、無紙化、數字化的社會經濟環境,改變了傳統會計的操作方式,電子商務對會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電子商務對傳統會計理論的沖擊
會計理論離不開會計環境。電子商務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會計環境,新興的虛擬企業及網上電子商務活動的普及呼喚能適應新經濟需要的新興會計理論、會計基礎、會計原則,如最典型數字產品的會計核算問題已經凸現。在傳統商務活動中,產品在會計上作為存貨以歷史成本原則對其進行確認和計量,進、銷、存等都在存貨數量、金額上進行核算,并及時地反映到會計報表上。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中,數字產品已超越了資源限制的約束,數量和內容可無限制地復制,按實物產品方式反映資產價值的計量已失去現實意義。所以,在具體會計核算上,這些產品無法反映具體存貨數量和金額,只有銷售數量和銷售額。數字產品的廣泛應用是虛擬經濟的重要特征,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因此,會計界需要從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中對數字產品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加以研究。
2.電子商務對相關會計法規及傳統會計結算體系的沖擊
由于電子商務的出現,傳統的餐票、現金的主導地位將逐步被數字貨幣所代替,傳統的結算體系將逐漸消失,交易雙方的網上支付的安全性成為頭等大事。與此相關的商業、會計等法規要適應網絡經濟的發展,具體包括:交易雙方身份認證辦法在會計上的確認、電子合同的合法性程序在會計上的確認、電子支付管理辦法的出臺等。
3.電子商務對稅收征管及會計審計的挑戰
電子商務潛在的交易速度和難以駕馭性給稅收征管帶來了新的問題。在互聯網上安排網址與供貨路線及消費活動實際發生的位置之間的聯系虛擬化,尤其對于可以實現網上運輸的數字化產品的交易,稅務部門更是無法對其進行追蹤。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使其業務范圍及公司規模均難以控制,如何在網上征稅,如何監管企業在網上避稅與逃稅是一大難題。與此相聯系的網上審計問題也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傳統的審計是針對原始的會計資料、憑證、賬冊等進行核審、審計。在虛擬的電子商務交易中,審計線索零亂不堪,如何根據網上實時報告進行實時審計是會計面臨的新問題。
4.網絡經濟時代會計報告模式的變化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會計報告模式將更側重于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決策的相關信息,會計報告表現為不受時間限制的實時動態報告模式。
三、對會計管理的再認識
1.會計管理重視戰略管理
企業要制定和實施明確的發展戰略、技術創新戰略和市場營銷戰略,并根據市場變化適時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和計劃,這是新的經濟形勢下對企業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會計管理要適應企業管理的要求,研究會計戰略,加強戰略管理,促進企業經濟發展。
2.會計管理重視人本管理及無形資產管理
市場經濟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重視對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會計管理重視人本管理,一方面要重視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培養競爭性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并創造條件調動其創造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要重視會計人才的培養,培養具有創新性、專業性、復合性、適應性的會計人才是會計管理的重心之一。
無形資產是企業重要的資產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無形資產在企業中的作用愈加突出,對工業產權、人力資源、商譽等無形資產的核算與攤銷等會計處理成為會計核算的新問題。
3.會計管理重視內部管理及知識管理
因為新經濟的重大,那么它到底是否存在,就成為一個時代性的重大判斷。從我翻譯的第一本《浮現中的數字經濟》,到楊冰之夫婦翻譯的《再度崛起的數字經濟》,美國商務部已連續了五份研究報告,“這些報告的每一份都致力于解決經濟學家有時覺得難以回答的問題”。有些人覺得這個問題并不難,可以不根據任何數據和事實,就徑直得出“不存在新經濟”這樣的判斷。美國經濟學家在這方面的膽子普遍要小得多,因為他們還要看看數據和事實再說。美國商務部的數字經濟系列報告,就是提供數據和事實供人們進行判斷用的?!斑@份報告進一步促進了商務部的使命,即提供經濟指標和數據分析,幫助所有政策制定者、商人和公眾制定完善的決策”。美國人之所以要采取這種謹慎的態度,是因為有明顯的歷史教訓:在工業化實踐中,19世紀初“經濟學由于低估技術革命推動經濟以高于預期的速度增長的能力,而獲得‘沉悶的科學’的實踐者之名聲”。今天,在“新經濟是否存在”這個問題上,信息技術革命的實踐是檢驗經濟學真理的標準。美國人不想犯錯誤,我們也不想犯錯誤。
關于數字經濟,經過美國商務部多年的實證研究,哪些問題已經提出,并已經或正在解決?哪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提出呢?我談談自己多年跟蹤研究的一些體會。
新經濟到底是否存在,這是美國商務部數字經濟系列年度報告一以貫之的“永恒”主題。這個問題,可以說已經基本解決,但還沒有完全和最終解決,也就是說,可以下初步結論了。按照11月9日宣布辭職的美國前商務部長唐納德?埃文斯的說法,“我們可以比過去更準確地回顧與評價――IT在提高我國大多數充滿活力的企業和行業的績效,以及整個經濟快速的、持續的非通脹性增長中的作用。”
“新經濟到底是否存在”這個話題,最初是由1987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羅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提出的。在他看來,信息技術革命似乎只是在投入上轟轟烈烈,在產出績效上并不顯著,從而形成一個生產率悖論(Productivity Paradox)。此前,美國學者查斯曼(Strassman)的研究發現,他所調查的企業IT投資和投資回報率(ROI)之間沒有明顯的關聯;此后,有2003年5月《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認為IT不再重要(IT doesn’t matter)。美國商務部對這個問題的調查研究比上述個人研究要系統得多,既不是靠學術推理,也不是靠小范圍調查,而是用國家全面、權威的數據,實證性地解析新經濟的績效。美國商務部論證“新經濟是否存在”的基本思路,明顯的特點是從促進增長、抑制通貨膨脹和增加就業這三個宏觀經濟目標的角度入手,看IT及其應用與三者之間的關系。報告每年具體側重不同。就2003年的報告來說,重點研究了以下三個問題:IT生產商的前景是什么?IT員工在目前不景氣的就業市場中的狀況如何?IT的投資和使用在美國經濟活動中是否仍然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區別于往年的報告,2003年的報告在對“新經濟到底是否存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上,又有了新的進展。羅伯特?索洛曾經提出,只有當經濟經受住IT時代的首次衰退,IT對于生產率的持久作用才能明朗。隨著經濟衰退的結束和經濟復蘇的到來,對新經濟的觀測也第一次取得了衰退期和復蘇期的數據。數據表明:在衰退時期,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由消費支出和強有力的住宅市場支撐,并沒有典型的衰退時期下滑得厲害;然而,與一般衰退時期相比,實際的商業投資下滑更快速、更厲害,失業持續更高、更長;在后衰退時期,就業市場仍然頑固地保持疲軟,美國經濟也長期處于適度產出增長狀態,僅僅在最近才開始提高;另一方面,整個衰退時期和后衰退時期,通貨膨脹率較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也一直處于強勢。通過對2003年報告的研究,人們第一次得到了在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各個階段上新經濟的數據檢驗。實踐檢驗的結果,簡單地用一句話來說就是,雖然并不完美,但新經濟的確存在。
此外有一點值得注意,2003年報告第一次給出了一個“新經濟到底是否存在”的微觀結論。報告在以往案例歸納的基礎上,開始得出結論,一方面認為,在IT上投資的企業比沒有IT投資的企業更具生產能力,運營得更好;另一方面又指出,“單純地購買IT并不必然產生利潤,其他投資,例如重組工作流程和對于勞動力的再培訓也同樣不可或缺”。我們說的信息化應用,如企業管理信息化、決策信息化,與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不是同一個問題。
也就是說,生產率只是新經濟問題的一個方面。一個生產率悖論(Productivity Paradox),還不是問題的全部。這里涉及到由系統的復雜性和安全性,或者說是由網絡和計算帶來的失去控制的風險和身份識別的風險。隨著信息技術革命越來越從“電子”(Electronic)這個表層,深入到“業務”(Business,商務或政務)這個深層,人們早晚會遇到業務本身轉型的挑戰和體制變革的挑戰。
正如報告所指出的,工業革命提高了生產率,并在相對低的成本下生產全新的產品。然而,工業革命也推動了經濟、社會和法律環境的變革:城鎮發展,工人開始組織化,而對于工廠安全和空氣質量等問題的關注也應時而現。同樣地,構成數字化革命的信息技術在提高了生產率的同時也正在產生新的經濟、社會和法律問題。
連續看了幾年美國商務部的數字經濟報告,慢慢地也看出一些問題。有些問題,對于美國來說,也許不是問題,但中國在走自己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時,不能照搬照抄,需要從本國實際出發,獨立思考。
首先,美國商務部的數字經濟系列報告,較多從生產者角度,較少從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立論和觀察新經濟。報告對新經濟的論證,過多關注“生產率悖論”問題的解決,反映出在GDP本位觀念下對生產問題的偏愛,而從消費角度、從環境保護角度的考察還不夠。具體到2003年的報告來說,面臨的實際是衰退階段生產過剩條件下的新經濟問題,但在這樣一個條件下研究如何進一步提高生產率、如何生產得更多,其中的意義值得推敲。中國發展新經濟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從短缺經濟轉向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一方面要研究如何提高工業化的生產率,升級產業結構;另一方面,更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研究新經濟如何提高有效需求、升級需求結構,實現供求均衡,讓人民感到滿意。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國有企業;經濟發展;深遠影響
數字化轉型主要是通過數字技術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造過程。在生產、管理、運營、營銷方面上應用數字化,能夠促進國有企業盡快實現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的發展,然而國有企業的管理者也要認識到數字化轉型在給國有企業經濟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國有企業經濟也將面臨較大的挑戰,因此,國企管理者需要積極地應對數字化轉型帶來的變化,提升國有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
1.數字化轉型對國有企業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
1.1數字化轉型給國有經濟帶來的機遇
激發國有經濟增長的動力: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消費的效率和形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數字化轉型從多方面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拉動國有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式,擁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很多國家都將數字經濟提高到了較高的戰略地位,政府部門也相繼制定了相關數字化轉型的激勵政策,能夠為國有企業開拓良好的市場環境,大大的拉動國有企業經濟的發展。同時,數字化轉型能夠提高投資的活躍度,在建設數字經濟的過程中,在研發前沿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面于需要投入較大量的資金,數字經濟的預期收益會增加投資的數額,提高資本的流通速度。為國企經濟提供較大的發展空間:在科學技術水平日益提升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數字化轉型能夠突破時空上的限制,使得國際經濟交流變得更加密切,加快了經貿往來交易的速度,能有為國有企業經濟的發展提供較大的空間。能夠提升國有企業的管理效能:企業在保持持續的規劃、運轉和調整中實現既定的目標,獲得收益和成長。數字經濟的出現,為企業的運營和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機遇。通過現代技術的革新,能夠使企業的經營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學化、現代化。
1.2數字化轉型給國有企業經濟帶來的挑戰
跨行業、跨區域的發展:在數字化轉型經濟背景下,對國有企業的經營方式和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數字化轉型可以說是傳統經濟和現代經濟的一個分水嶺,一方面傳統國有企業會面臨被替代、被淘汰的經營風險,由于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的應用,能夠提供比傳統國有企業更優的服務和商品,因此對于傳統國有企業經濟來說是一個較大的挑戰。例如現代市場經濟中能夠提供甚至優于傳統經濟中企業提供商品和服務,給傳統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發展挑戰。從現階段市場經濟形式來看,傳統實體經濟的消費額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信息服務業、咨詢行業也處在被替代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數字化轉型中經濟融合、跨界業也加快了競爭格局的變化,在傳統經濟市場背景下企業探索的相關領域也不同,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較大的發展機遇。例如谷歌、百度等互聯網企業在無人駕駛、導航、地圖開發等領域的研發,也提高了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國有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信息傳統的安全性和及時性: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機遇與風險是并存的,國有企業只有通過準確的信息來對經濟發展趨勢進行判斷,對機遇和風險進行合理的把控。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加快了信息的傳遞,也對國企辨別。獲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方面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有關國企的負面信息傳播的速度會變快,因此國有企業就必須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維護自身企業的形象。與傳統渠道傳遞信息一點對多點的模式相比,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傳播信息具備多維度、多點的特征,因此傳播負面信息的速度也較快,因此國有企業必須有較大的應對能力。同時,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會存在一些失真、虛假的信息,對判斷和分析經濟環境的能力起到了負面性的影響,開發互聯網環境中涉及到大量復雜的信息,也存在著一些不真實的信息。信息失真、扭曲嚴重影響企業對經營環境的正確性分析,會導致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發生偏差。延緩了獲取信息的及時性,不能緊緊抓住良好的發展機遇。
2.數字化轉型下國有企業經營的難題
缺乏對數字化轉型的正確性認識:數字化轉型既是對技術進行的更新,也是全方位對經營理念、戰略、組織和營運進行的變革,主要是從全局的方面來謀劃。現階段很多國有企業有著比較強烈的數字化轉型意愿,但是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路徑和戰略目標并不是很清晰,主要將重點放在了如何在生產端引入相關信息系統,并沒有結合自身的發展戰略來進行綜合性的謀劃,高層管理者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也沒能達成共識。同時,數字化轉型對于國有企業來說是一項系統復雜的任務,對國有企業提出了人才培養、業務能力建設和技術創新等方面新的要求,一部分國有企業并沒有重塑組織和完善相關制度,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也沒有明確部門之間的權利和職責,激勵獎罰制度和考核制度也不夠完善。數據資產應用范圍不廣泛:數字化轉型從實際上來看是國有企業對數據資產不斷積累、應用的過程,在數字化轉型的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如何對數據價值的合理利用、加工?,F階段對數據應用方面,很多一部分國有企業還處在感知階段,并沒有進入到行動階段,尚未形成一個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全流程的工業數據鏈;在內部各個業務系統中散落著分布不同數據資源,在過程控制層和底層設備層之間不能進行及時的溝通,引發了“數據孤島”的問題出現;融合外部數據的能力不高,不能對數據的更新與分布進行全面、及時地感知。目前由于受到數據的質量、規模、種類方面的限制,一部分國有企業應用數據還處在起步階段,在風險控制、精準營銷方面還缺乏廣泛的應用,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缺乏從決策性和預測性的分析,不能都會數據資產的潛在價值進行合理的挖掘。缺乏數字核心技術和第三方服務:傳統產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會存在成本較高的問題,也會面臨供給數字核心技術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在戰略架構設計、咨詢和數據運營等任務方面缺乏應該有的承擔能力。同時由于市場上的大數據、軟件和云計算服務商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也就加大了國有企業選擇的難度。明顯的數字鴻溝:傳統國有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會存在比較突出的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很多國有企業并不具備較高的數字化水平,智能化和網絡化的基礎相對薄弱,雖然對數字化轉型有著比較強烈的意愿,但是有時會受到資金、人力方面的限制,這就會嚴重影響數字化轉型的進度。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互聯網的建設在功能完整性、行業覆蓋面、模型組建系統性等方面還不夠先進,在行業內還存在著較大的數字鴻溝。
3.國有企業應對數字化轉型的對策
轉變生產經營管理思維:一方面國有企業的管理者要提高員工對數字化的認識,現階段有一部分國有企業的管理者認為通過數字技術就能夠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對數字化轉型的正確性認識,因此就需要對數字化轉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環境下,技術與人才的合理搭配是比較重要的,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并不能盲目地追求先進技術,不能簡單地認為數字轉型就是機器代替人工,而是要綜合考慮到人工和機器相互配合,調動起員工在更新產品、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另一方面,隨著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習慣也在發生著變化,因此國企管理者也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產品服務,重視消費者體驗,培養國企員工社會責任意識,在消費者中樹立良好的國企社會形象,帶動消費者消費。鼓勵員工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提出大膽創新的改革理念,并積極吸取員工提出的合理化意見,在數字化轉型中提升員工的歸屬感。提高國企的生產經營能力:一方面對風險和創新進行正確的衡量。數字化轉型對國有企業的交易結構、運作結構和成本結構帶來的較大的創新和改變,使得傳統國有企業從原來以服務和生產為核心體系向數據和信息為核心體系轉變,因此,在轉變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定風險,國有企業要對這些風險進行正確的衡量。另一方面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國有企業決策者應該具備較強應用數字思維的能力,創新性數字化思維可以提升國有企業的競爭優勢,能夠積極應對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挑戰。建設高效的數字技術供給體系:國有企業在數值化轉型的經濟背景下,需要建設一個數字經濟創新平臺,提升自身技術創新水平,特別是提高基礎理論研究創新水平和原創創新技術水平,加大對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研究力度。對全球平臺和人才資源進行整合,加大與全球科研機構進行緊密合作,推進融合性創新和數字技術原創性研發。制定任務明確、目標清晰的數字化轉型策略:國有企業設定數字化轉型戰略目標不能采用傳統的方法,要組織企業員工、管理層和董事會召開座談會,聘請新興數字技術能力較強的人參與數字技術的研究工作。在選擇數字轉型路徑的過程中,國有企業要選擇自上而下的局部嘗試和頂層規劃并行的方法,在發生局部突出的時候,要堅持“客戶優先”的基本原則,積極采納客戶提供的合理解決方案。國有企業可以應用聯合項目組的方法,來制定出一個統一高效的數字化轉型推進機制。強化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方面的支持:對政府服務進行優化,提升政策的精準度,對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進行統籌研究,對土地、人才、金融和財稅方面的政策力量進行整合,全面推動國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同時在取得財稅支持上,需要對財政專項資金進行統籌,加大對各級財政資金的引導力度,這樣可以為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國有企業需要探索成立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基金,推動各級政府產業基金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與社會資本合作設立數字經濟發展相關投資子基金;積極落實數字經濟領域的相關惠企政策,確保落地見效。
4.結語
一、全球化和市場信息
經濟全球化意味著人類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和嚴重的挑戰。在21世紀論壇上,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說過:“全球化意味著,創造一種全球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全世界的人們不僅能夠在一種沒有磨擦的方式下交流,面對面地分享經驗,而且這種空間將使多樣性的文化得以共同發展,所有人都可以創造、為知識,做出自己的貢獻。全球化創造出更好的世界與和平的文化”。①
實際上,在21世紀經濟論壇上,“全球化”更多地被描述為“雙刃劍”:即經濟的全球化啟動了市場的全面開放,能夠推動資金、技術、商品和勞務的跨國流動,使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由此給參與其中競爭的國家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在啟動市場開放時又會帶來強大的外來沖擊力。優勝劣汰,不能適應市場競爭者就會淘汰出局。我國要加入WTO,就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大循環,就要市場經濟發展,就要重視市場信息的收集、整理、鑒定和利用。
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有一句名言:市場不是萬能的上帝,它既沒有心臟也沒有大腦:既無理智也無良心。因此,政府不應完全退出市場,而應該有效地加強市場管理。市場不是萬能的上帝,需要進行宏觀調控和監督。這句話對于的家和政府官員正確理解市場經濟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知道,市場調節和計劃管理都是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市場是交易場所,必須有完善的“游戲規則”,市場競爭才能公平合理和健康發展。市場信息是資源,同時也是商品。秘密信息法就是保護這種商品交易活動的。
市場信息具有兩面性:一是建設性;二是破壞性。真實的信息,能夠如實反映地區或企業的經濟狀況或綜合實力,使政府或個人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信息是資源,個人利用信息可以發家致富和有利于國家和人民;政府利用信息可以繁榮經濟和提高國家綜合國力。虛假的信息,充滿陷阱與危險,容易使人上當受騙。
財務信息(包括信息)是市場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用戶可分為內部用戶和外部用戶,也可以分為過去用戶、現在用戶和潛在用戶,它主要包括政府、投資者、債權人、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研究人員等。有些財務信息往往與政府或個人投資決策有關。
當前,財務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政府,其真正關心財務信息真實性的也是政府的各部門。因為政府是市場經濟的管理者,要運用市場信息包括財務信息、審計信息進行宏觀調控或投資決策。
審計是獨立的綜合經濟監督部門,是政府行使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所提供的審計信息比財政、稅收、、會計更具權威。特別是經過審計鑒定的財務信息是政府、銀行、稅收、投資者進行宏觀管理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如果審計信息的真實性受到破壞,將會給政府和各類投資者帶來無窮的危害。
二、數字化對會計假設和審計真實性造成的沖擊
數字化、信息化是知識經濟的重要特征。今天,計算機網絡正在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它像電話、電視、汽車一樣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F在,網上政府、網上學校、網上商場、網上銀行、網上圖書館等等,各式各樣的網絡信息服務正以驚人的速度構成一個全新的社會。數字化和信息化,使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步伐加快。
網絡經濟的興起,信息瞬間傳遞使傳統的會計假設受到嚴重沖擊。會計假設也稱會計公設,是會計的基石。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會計主體明確;持續經營不變;會計分期合理;貨幣計量準確。會計假設必須建立在合理的基礎上,否則將難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網上商場、網上銀行、網上公司在國際互聯網上進行電子商務,使會計假設理論受到嚴重沖擊。
1、數字化使會計主體界限難以把握
以數字化技術為先導、以信息高速公路為主要的信息革命,使知識和信息的擴散和的速度大為加快,交易和決策瞬間完成。電腦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相結合,形成了“國際互聯網絡”。“網上公司”又稱“無實體公司”可以通過國際互聯網絡將成千上萬的個體企業聯合起來,統一以一個公司的名義作商品(包括技術、知識產權)交易。這種商品交易一旦業務完成,公司即可在數秒鐘內解除協作關系。這些網上實體的出現和商品交易的形式,對傳統的會計實體假設是一個巨大挑戰。如何確定會計主體和正確客觀地反映企業資產負債及財務狀況,是新時期會計假設應設法解決的重要理論問題之一。
另外,知識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經濟和以智力投資為主的高新經濟。企業的社會成本、社會績效考核和人力資源等信息有待進一步補充和完善。在經濟,以企業為主體的三大財務報表基本上能夠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但是,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三大財務報表提供的會計信息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性。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要兼顧經濟增長、環境保護和社會保障責任,要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增長。企業的社會責任加重了。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和政府的投資多以無形資產投入為主,所以人力資源將成為社會和企業未來經濟利益的主要源泉,人力資源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企業并購、新生、破產將會更加頻繁,會計主體的確定也會遇到新的挑戰。
2、數字化使持續經營假設受到挑戰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使企業競爭和并購愈演愈烈。企業經營決策稍有不慎,就有破產的危險。在美國,高新技術企業開發的成功率只有10%~20%.另外,每年都有大批的企業產生和破產,生與死的企業數量基本持平。另外,為了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許多大企業紛紛聯合,企業并購的步伐不斷加快。企業并購可以使企業擴展規模加快向企業制度轉變。同時,企業并購可以使企業轉移重心,集中力量發展高新技術和高新產業。企業并購可以使企業在極短的時間內聚集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和技術,因此,并購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網上實體經營活動的“暫短性”和適時介入、退出轉換的特點,不適用持續經營假設,而適用破產清算與破產期間假設。所以,傳統的會計持續經營假設受到巨大挑戰。
3、數字化使貨幣計量假設受到質疑
貨幣計量假設的前提:必須是貨幣的幣值穩定和使用同一個幣種進行衡量。貨幣作為會計計量的尺度,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知識經濟的到來,使貨幣的本身缺陷暴露無遺。首先,貨幣穩定受到沖擊。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加快。特別是國際間有數百萬億美元的投機資本,使得金融投機家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調集數億美元甚至數十億美元沖擊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由于投資決策瞬間完成,加劇了會計主體所面臨的貨幣風險,沖擊了貨幣計量假設的基礎。其次,知識經濟使單純用貨幣計量提供的會計信息越來越難以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近年來,人們十分重視信息的相關性,期望財務報告能夠提供更多的面向未來的非貨幣性的信息。如人力資源、企業外部環境、地理環境、高新技術開發、戰略管理等等。
4、數字化使會計分期假設遇到麻煩
會計分期假設是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必要補充。計算期間損益和定期編制報表是為了考核經營者的業績和維護投資者的利益。但是,人為地劃分經營區間并設置“待攤”、“預提”費用等科目,必然會導致客觀經濟現實與會計反映結果的不一致,成為引起會計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內部管理會計和戰略管理會計逐步建立,企業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必然向多層次、多元化方向發展。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知識創新和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無形資產的購置與折舊出現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如分期折舊,費用劃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遇到了不少麻煩。
三、數字化沖擊審計真實性的客觀原因
數字化使人員擺脫了手寫筆算的笨重勞動,紙質的帳目報表變成了無形的磁質載體。機操作既帶來快速便捷,也帶來一些麻煩。計算機操作必須嚴格按照計算機控制程序辦事,如計算機操作管理不善或串通作弊,其隱蔽性和多變性必然會給審計工作帶來很多麻煩。計算機行業有一句名言,叫做垃圾進垃圾出。就是說,如果計算機有一個程序有,即使輸入正確的數據,計算的結果也是錯誤的。
過去,會計人員作弊,可以查對筆跡,核對數字。從紙張、字跡、憑證、帳目中可以發現很多線索?,F在,計算機處理數據,很難發現珠絲馬跡。過去,會計人員作假帳,至多有2-3本帳?,F在,會計人員作假帳,可以做到輕松愉快,隨心所欲。如果是單位串通作弊,再加上地方保護,審計要想查清楚,就會十分困難。
信息是資源是財富是商品,偽造信息就是制造偽劣商品。傳遞虛假信息與出售偽劣商品性質基本相同。這種違法行為,必須受到譴責、制裁。財務信息失真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更有背景。如長期以來,我國片面追求高速增長,不顧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硬性規定國民增長比例指標;對省、地、縣經濟增長排列名次;政府限期扭虧增盈,否則就地罷官;廠長成本,經理利潤等等作法,都是財務信息失真的歷史原因或主觀原因。上級指示,會計違心,財務信息,數字游戲。數字化的嚴肅性和會計的職能受到巨大挑戰。一方面,數字化使會計假設受到沖擊;另一方面,由于長官意志,群體利益,使制假者昌,護假者榮。這是財務信息失真的客觀原因。同樣,由于利益軀使和財務信息失真,審計的真實性和權威性也受到嚴重挑戰。
四、對策思考
英特爾公司總裁格羅夫先生曾說:“在世界上,一切能做到的,終將做成!技術的力量是不可阻擋的,無論人們在它前進的道路上設置何種障礙,它仍然會繼續。一切信息均能以數字形式表達;一切信息均能以數字形式傳送;一切信息均能以數字形式儲存。為此,數字化形式的創造以及信息的表達,均超過了人們工作場所和個人生活中其他形式的交流方式-電話、廣播等。數字化形式的展示將會超過任何其他信息的儲存方式-圖書館、專業記載、相片集等。我們現在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數字化信息必將永存!”這段話告訴我們,一切信息均能以數字形式表達、傳遞和儲存。數字化信息和技術進步將為人類帶來幸福和光明。
1、加強計算機法和相關法律的立法、執法和司法建設
加強計算機法的立法和執法,保護計算機軟件技術。當前,國際互聯發展神速,深遠。但是網上侵權,黑客入侵,計算機病毒等,不斷困擾人們對互聯網絡的信心?;ヂ摼W絡越普及,其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越大。網絡安全,至關重大。這一問題已經引起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計算機法主要是指保護計算機硬件和計算機軟件的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和。保護計算機硬件的法律主要有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工業設計法、秘密信息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技術轉讓法。保護計算機軟件的法律主要有版權法、秘密信息法、競爭法和技術轉讓法。二者不同的是計算機軟件主要受版權法保護,商標法等其他法律可以輔助作用,但專利法對計算機軟件尚存在諸多難題。計算機硬件主要受專利法保護,同時也受商標法、秘密信息法等法律保護。
商務立法也很重要。由于數字化對會計假設和審計真實性產生的巨大沖擊,應該完善和補充《會計法》、《審計法》、《公司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法規,特別要注意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司法保護。要加強立法、執法和司法建設,堅決打擊網絡犯罪活動。
隨著互聯網絡的發展,網絡犯罪問題日益突出。幾乎任何一個網上活動都可能是跨國的,這就帶來一個管轄權問題。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凡是發生在我國境內的侵入或破壞計算機系統的行為,我國都有管轄權。我國刑法第285條和第286條有關于“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罪”和“破壞計算機系統罪”。存在問題是法律規定僅限于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領域計算機信息系統?,F在,關于“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罪”和“破壞計算機系統罪”應該擴大到證券、商業企業局域網絡;陸??者\輸系統和個人計算機信息系統。凡是未經許可非法侵入,無論是對國家核心部門還是對普通公民的個人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破壞的,均以“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定罪量刑。
2、加強會計、審計與實踐
從數字化對會計假設和審計真實性造成的巨大沖擊事實來看:在網絡、數字化是歷史發展趨勢,人們一天也離不開互聯網絡?;ヂ摼W絡是一種新的行為方式、思想觀念和社會形態。電子商務是客觀現實,網絡經濟撲面而來,經濟全球化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如果我們不想被時代淘汰,就必須面對現實和挑戰。加強理論和研究十分重要。從事財經、會計、審計工作的同志,必須加強對財政金融、會計、審計理論學習和研究,特別要重視對會計、審計的基礎理論研究。我們要積極探討知識經濟條件下的會計、審計原理的發展狀況與趨勢。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外的先進理論與學說,結合我國的具體實踐,大膽學習和借鑒。知識和信息是人類的共同財富,要參與國際競爭和循環,就要善于學習和借鑒。另一方面,我們要加強會計審計理論研究,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首先,要掌握當前國內外學術研究發展趨勢和動態;其次,要熟悉國際上學術研究的主要課題、進展、成就、問題(熱點、難點問題);第三,要確定自己的課題研究方向、主要任務、措施辦法,力爭少走彎路等。
3、設立專家鑒定委員會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財務信息和審計信息是多方面的,有靜態信息和動態信息,判斷信息準確與否,要有一定的原則和標準,特別是對網絡經濟中的財務信息,僅依賴貨幣信息還不夠,還必須對非貨幣信息進行研究,才能作出正確判斷和決策。這樣,就需要設立專家鑒定委員會,分析判斷財務信息和審計信息是否違紀、違規、違法。法院開庭審理案件時,要有原告、被告和陪審團。必要時,公開審理,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和新聞監督。
當前,我國有良好的會計基礎,會計制度、會計準則不斷完善,會計人員有1200萬,專業素質也在不斷提高。我國審計事業發展迅猛,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正在深入人心,審計執法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如何看待財務信息和審計信息的真實性問題,既有現實問題,也有學術理論問題。如有的媒體說,某會計師事務所沒有審計出某上市公司漏報的32萬元收入問題,就認為這個事務所如何如何。對于一般人來說,審計人員連32萬元的隱瞞收入都發現不了,一定沒有盡職盡責。實際上,該上市公司是個年收入達數億元的大公司。根據會計重要性原則,32萬元在數億元中是一個很小的數字,是一滴水與海洋的關系。一個很小的數字,根本不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投資決策。由于很多人不了解會計、審計的基本原理和準則,象這樣的報導,就會引起社會公眾的誤解和影響審計的形象。嚴格地說,當事人應該追究上述報導者的法律責任,并要求被告賠償必要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
4、加強行業管理,提高職業道德水平
市場不是萬能的上帝,它既沒有理智也沒有良心。但參與市場競爭的人員,必須遵守市場“游戲規則”。政府要加強市場宏觀調控,主要靠間接管理,如法律、制度和財政、金融、稅收、會計、審計、工商行政管理等手段。各行業都有成千上萬的企業和個體,行業內部要有制度、規則、辦法、措施等。行業要帶頭遵守市場“游戲規則”,遵紀守法,維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合理權益。如會計師協會、審計師協會要有自己的行規和行為規范,要努力提高全體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對違法亂紀者,要給予警告、嚴重警告直至取銷執業資格。
5、建立會計承諾制和互聯網絡數據庫
會計承諾制要責任明確,如果發生問題要追究企業法人代表(廠長或經理)的法律責任。其次,要建立互聯網絡和數據庫,實行資源共享。審計機關或審計團體應建立互聯網絡和資料數據庫,被審計單位有責任定期向審計機關報送會計報表和有關資料。被審計單位應正式向審計機關承諾,所報會計報表和資料無虛假成分,如有問題將承擔法律責任。
勞動力和資本重要性降低
在美國《外交》雜志7/8月期刊載的研究文章《新的世界秩序――勞動力、資本、創新的冪律經濟學》一文中,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教授埃里克?布林約爾松、該學院商業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安德魯?麥卡菲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經濟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認為,當前技術進步不僅整合了現有勞動力和資本,還能創造新的勞動力和資本,這意味著未來的贏家將是那些能夠進行創新的“牛人”。
他們還認為,創造性帶來的收入分配將符合冪律、長尾理論,即很少數的贏家獲得大部分回報,而其他的參與者則處在“長尾”中。未來政府面臨的挑戰是保證普通人擁有起碼的生活水平和建設包容性的經濟和社會。
中國是一個因廉價勞動力而在全球化過程中受益的典型例子。如果你去廣東參觀工廠,會看到成千上萬的年輕人每天在按部就班地做重復性的工作,例如把鍵盤的兩部分拼在一起。這樣的場景很難在美國或其他富裕國家見到。這就是基于廉價勞動力的離境外包模式。
不過,布林約爾松等學者說,從美國轉移到中國的生產崗位在不久的未來也將消失。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3D打印等技術的發展,智能機器將逐漸取代人力資源,離境外包被自動化取代指日可待。
如果大量的勞動力不再是獲得經濟進步的一個途徑,那什么才能帶來進步呢?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在其暢銷書《21世紀資本論》中說,當資本帶來的收益增長大于經濟的整體增長時,資本在經濟中的比重會增大。隨著機器人、電腦和軟件(這些都是資本的表現形式)逐漸取代人工勞動力,“資本深化”經濟的趨勢將會進一步加速。
布林約爾松等學者卻認為,資本在國家收入中所占比重一直增加的趨勢可能會受到新的挑戰。這種挑戰并非來自勞動力的振興,而是來自資本領域里一個日益重要的部分:數字資本。
如今,軟件和機器人等資本可很低廉地復制,它們的邊際價值將下降。如更多的資本是廉價的邊際資本,實際上會拉低現有資本的價值。例如,軟件能以幾乎為零的邊際成本來復制和使用。根據摩爾定律,電腦的很多硬件也一直以很快的速度降價。簡而言之,數字資本是豐富的,邊際成本也很低,它在各行各業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少數人占有多數收入將成常態
經濟學家用來解釋技術的影響時,所用的最基本模型就是技術是所有其他項的乘數,即技術的進步將讓所有的要素發展,所有工人的生產力更高,因此它們也更有價值。
布林約爾松等學者說,直到最近這種觀點還是比較合理。但一個更復雜和更貼近現實的情況是,技術可能不會均衡地影響所有要素,而是會有所偏向。比如,以技術為基礎的科技改變,對技術相對熟練的工人更有利,以資本為基礎的科技改變,會更傾向于對資本有利而不是工人。過去,這種形式的技術改變都很重要,但是第三種形式――可稱為以“牛人”為基礎的科技改變――正逐漸顛覆全球經濟。
今天很多重要的商品、服務和流程都已系統化。一旦系統化,它們就能被數字化,然后就能被復制。數字復制可做到幾乎零成本,且可幾乎同時傳到世界任何地方,每一個都是原樣的復制。這三個特性――極低的成本、迅速的傳播和完美的復制――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個奇怪又奇妙的經濟現象:它能在商品稀缺的地方創造大量商品,不只是唱片等消費品,還有經濟的投入要素,比如某種勞動力或資本。
很多時候,數字技術的提高會讓數字化一種產品或一種流程更有吸引力,“牛人”的收入會猛增,而稍遜一籌的產品、跟隨者和后來者都很難在競爭中立足。這種情況下,收入則常常遵循冪指數模式,或者叫柏拉圖曲線,即一小部分人不均衡地占有很大部分的收入。
照片分享平臺“Instagram”網站就是這種數字化經濟的一個例子。該公司當初由14個人創立,他們不需要很多沒技能的工人,也不需要有形資產。他們的電子產品得益于網絡傳播,當產品被很快接受時,他們在一年半之后就以近7.5億美元的價格將其賣掉。與之相對比的是,在此前幾個月,傳統照片行業大佬柯達破產,該公司在鼎盛時期約有14.5萬員工,持有幾十億美元資本資產。
現在數字化和網絡化已在經濟的各行業和領域越來越普遍,包括零售業、金融業、生產制造業和市場營銷。這意味著“牛人經濟學”將前所未有地影響更多商品和服務。
作好變革準備
在數字技術和與其相關的經濟特征推動的變革時代,如果個人、商界和政府能明白現在發生的事情,它們至少能試著調整和適應。
布林約爾松等學者說,當前技術發展帶來的最大變化是,雖然技術進步將增加國家乃至世界的財富和提高經濟效率,但未來收入是按冪指數來分配,多數人的收入將在平均值以下,該趨勢會在一國乃至全球經濟中越來越明顯。特別是普通工人,他們將繼續承受這種改變帶來的沖擊,作為消費者而不是生產者從中受益。這意味著,如沒有進一步的干涉,收入差距可能會繼續拉大,引發各種問題。不均衡的收入可能帶來不均等的機遇,讓一些國家無法獲得人才,讓社會契約毀于一旦。而政治通常是建立在經濟之上,這種情況可能會顛覆民主。
[關鍵詞]網絡經濟電子商務因特網
直至20世紀90年代才顯露出其強大威力的因特網,隨著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日益廣泛地應用到社會經濟諸領域之中,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開始成為推動企業發展、區域經濟增長乃至國家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動力。當前網絡經濟的最大特點是行業間的融合和新業務模式的不斷涌現,而基于互聯網絡的電子商務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標志。蓬勃發展的網絡經濟和全球性電子商務革命將對傳統經濟,以及傳統生活方式產生巨大沖擊。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的今天,中國不可能游離在世界經濟發展浪潮之外。因此,了解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以及它們對傳統商業的沖擊,認真準備對策,迎接挑戰已經成為國內商業企業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中國網絡經濟現狀
中國是網絡經濟的跟進者,受經濟發展階段性和國民經濟信息化水平的制約,中國網絡經濟發展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
9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致力于加速國家信息化基礎結構建設的努力,并且取得了明顯進展,數據庫、信息傳輸系統、信息應用系統、信息技術及產業、信息人力資源、信息軟環境等方面的條件已經得到較大改善,特別是由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業及軟件業、通訊及通信服務業兩大部分組成的信息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預計未來十年內,中國信息產業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傳統產業與網絡的關系日益密切,傳統產業對網絡業的依賴性增強。信息網絡技術具有極高的滲透,使得信息服務業迅速地向傳統產業擴張,從而使兩者之間界限模糊,出現了新舊產業相互融合的趨勢。對網絡業而言,它不僅是計算機硬、軟件、電信、互聯網的簡單組合,而且通過國際資本迅速滲透到零售、媒體傳播、醫藥等傳統產業,并賦予傳統產業以新的技術含義。對于制造業、銷售業等傳統產業,網絡一端連著消費者,另一端連著企業與經銷商,使他們得以擴大銷售范圍、壓縮成本、縮短流通時間。
可以看出,信息產業已廣泛滲透到傳統產業中,對傳統產業來說,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實現產業內部的升級改造,以迎接網絡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一種必然選擇。中國傳統企業的網絡化必須以企業內部作業流程的電腦化和網絡化為前提和基礎,以網絡設備和電子商務為兩翼,推進企業網絡的系統化。只有這樣,才是對中國傳統企業的真正意義上的改造和網絡化。
二、網絡經濟的特點及對傳統體制的沖擊
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和應用,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各種不同商務活動的開展,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感,加快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同時相對傳統的經濟模式,網絡經濟有其自己的特點,對于從事信息工作或準備迎接新經濟模式挑戰的企業和個人,了解其特點,以及可能對目前體制的沖擊是必要的。
在網絡經濟中,最根本的變化就是數字信息化。各種信息保存在計算機存儲單元中,只有當某一個用戶希望在網上使用這條信息時,數字才變成物質,這種深刻的變化將會擴散到商業生活中的每一個領域。數字化的信息以光速在全世界傳播時,它會克服物質信息的時空限制,進一步把世界聯結成一個整體,信息將成為未來世界最重要的資源。
網絡經濟具有虛擬性特征,經濟的網絡化和數字化驅使傳統的空間概念發生了變化,產生了一種新的空間----賽博空間,從而相對地擴大經濟活動的范圍。在網絡經濟時代,經濟活動不僅在傳統的物理空間進行,而且在賽博空間這一虛擬市場中進行。各種虛擬的經濟活動、經濟設施和經濟實體,如虛擬市場、虛擬公司、虛擬銀行等紛紛涌現。這也即電子商務活動的主要形式。
網絡經濟的另一特征將是經濟的直接化,從工業經濟的迂回經濟向數字化的直接經濟過渡。工業經濟的市場模式有很多中間環節,企業生產產品需要廠房、辦公室、機器、原材料等,企業銷售產品要經過批發商、零售商等。而以網絡為依托的電子交易運行模式主要有網絡商品直銷流轉程式和網絡商品中介的流轉程式。其交易方式使企業繞過傳統的經銷商而直接與客戶溝通,客戶的需求或訂單將直接轉化為企業的生產指令,從而增強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改變了傳統的市場結構和市場模式。
三、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網絡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的普及在中國的實現只是時間問題,是不可阻擋的潮流;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有關電子商務的物理網絡和其他基礎設施已基本具備,中國已經具備了開展電子商務的技術基礎,發展電子商務的時機已經到來。
在未來幾年,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將繼續得到快速發展。同前幾年不同的是,近年來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吸收了傳統行業企業的投入,電子商務不再是一些很小的網絡公司和相關媒體的詮釋概念的舞臺,基礎設施的完備、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信用支付的成熟、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吸引,使得經濟實力雄厚、銷售渠道廣泛的傳統企業在未來幾年成為推動中國電子商務進入實質階段的主力軍。有關專家認為,在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時代,生產以滿足個人化的需要為原則,生產者單獨面向每一個消費者,生產者將按照每一個消費者的特殊需要生產獨特的產品。它徹底改變了工業化的生產方式。由于廠家可以直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生產,所以不必擔心它的庫存水平會超標,消費者不必擔心買不到需要的產品,產銷雙方的效率得到共同提高。在網絡上,價格高度透明,顧客通過網絡可以了解每一種商品的價格,大大減少了生產者利用自己信息優勢進行價格獲利的可能。在網絡武裝的直接經濟中,作為產需雙方中介的傳統商業的存在理由已經大打折扣。
雖然這種觀點在目前中國現階段實現的可能性有待商榷,但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對傳統商業的沖擊力度卻不可輕視,作為傳統的零售企業必須正視這種未來可見的沖擊,利用沖擊來臨前的時間調整經營方針,采取各種方式減少可能的損失。從發達國家零售企業的應對手段來看,同網絡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和占領電子商務市場是一條比較明智之路。
零售商同網絡公司進行合作,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電子商務和網上購物向傳統零售業提出了挑戰,他們正從零售商手中搶走顧客及銷售份額。而零售商自己很難進行網上應戰,所以同大型網絡公司的合作便成為傳統零售企業的出路之一。零售商通過與網絡公司的合作會擴大他們在網上的銷售能力;網絡公司借助零售商同消費者加強聯系,擴大網絡服務范圍。對于零售企業和網絡公司來講,這是一種理想的是雙贏結果。這種經營方式應引起國內大型零售企業的注意和借鑒。
四、我國發展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體制問題。有關專家認為,網絡經濟對傳統經濟的沖擊僅僅是一個方面,而網絡經濟的背后還隱藏著深刻的體制問題,技術、設備、基礎設施的問題可以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或引進所解決,但體制問題卻會在一定程度上延緩其在中國的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網絡經濟時代,需要個人更多的自由,需要人更多的創造性,如果一個體制不能適應傳統的工業經濟,它就不能適應網絡經濟。傳統工業落后的國家很難能夠在網絡經濟上很快趕上。
其次,中國的市場法制建設尚在進行之中,企業的市場行為隨機性大,因而加大了市場活動的風險,不利于電子商務活動的發展。在目前中國,有關決策部門考慮問題的核心不是政策的合理性,而是決策部門的利益,明顯帶有部門壟斷意味。這種人為限制信息流動速度、設置體制障礙的做法,會使中國在新的一輪世界經濟和科技的競爭中明顯處于不利地位,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解決,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會面臨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第
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有利的技術支持,我國的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保障等技術與設施仍需逐步得到完善。我國由于經濟實力和技術方面的原因等,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緩慢和滯后,已建成的網絡其質量離電子商務的要求還有相當的距離。因此,如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提高投資效益,改變網絡通信方面的落后面貌,應是促進電子商務應用普及的首要問題。
此外,電子商務涉及的網絡管理、金融結算、法律法規的制定等眾多方面,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跨部門、跨地區的強有力的行政機構進行組織和協調?,F有的法律法規不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所有這些,都使我們在發展電子商務的過程中充滿了挑戰。
中國經濟發展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一部分,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須參加全球化經濟發展中新的競爭和迎接新的挑戰,參與意味著機會,這個觀點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因此,我們要結合中國的國情,不斷推進網絡經濟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普及,各個部門、企業要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不同業態商業企業、眾多的分銷渠道、成熟的網絡技術、結合各自特點,開創傳統商業企業自我走向電子商務領域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呂廷杰:網絡經濟與電子商務[M].北京:北京郵電學院出版社,2000
[2]姚國章:中國企業電子商務發展戰略[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 網絡經濟電子商務因特網
直至20世紀90年代才顯露出其強大威力的因特網,隨著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日益廣泛地應用到社會經濟諸領域之中,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開始成為推動企業發展、區域經濟增長乃至國家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動力。當前網絡經濟的最大特點是行業間的融合和新業務模式的不斷涌現,而基于互聯網絡的電子商務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標志。蓬勃發展的網絡經濟和全球性電子商務革命將對傳統經濟,以及傳統生活方式產生巨大沖擊。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的今天,中國不可能游離在世界經濟發展浪潮之外。因此,了解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以及它們對傳統商業的沖擊,認真準備對策,迎接挑戰已經成為國內商業企業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中國網絡經濟現狀
中國是網絡經濟的跟進者,受經濟發展階段性和國民經濟信息化水平的制約,中國網絡經濟發展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
9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致力于加速國家信息化基礎結構建設的努力,并且取得了明顯進展,數據庫、信息傳輸系統、信息應用系統、信息技術及產業、信息人力資源、信息軟環境等方面的條件已經得到較大改善,特別是由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業及軟件業、通訊及通信服務業兩大部分組成的信息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預計未來十年內,中國信息產業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傳統產業與網絡的關系日益密切,傳統產業對網絡業的依賴性增強。信息網絡技術具有極高的滲透,使得信息服務業迅速地向傳統產業擴張,從而使兩者之間界限模糊,出現了新舊產業相互融合的趨勢。對網絡業而言,它不僅是計算機硬、軟件、電信、互聯網的簡單組合,而且通過國際資本迅速滲透到零售、媒體傳播、醫藥等傳統產業,并賦予傳統產業以新的技術含義。對于制造業、銷售業等傳統產業,網絡一端連著消費者,另一端連著企業與經銷商,使他們得以擴大銷售范圍、壓縮成本、縮短流通時間。
可以看出,信息產業已廣泛滲透到傳統產業中,對傳統產業來說,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實現產業內部的升級改造,以迎接網絡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一種必然選擇。中國傳統企業的網絡化必須以企業內部作業流程的電腦化和網絡化為前提和基礎,以網絡設備和電子商務為兩翼,推進企業網絡的系統化。只有這樣,才是對中國傳統企業的真正意義上的改造和網絡化。
二、網絡經濟的特點及對傳統體制的沖擊
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和應用,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各種不同商務活動的開展,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感,加快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同時相對傳統的經濟模式,網絡經濟有其自己的特點,對于從事信息工作或準備迎接新經濟模式挑戰的企業和個人,了解其特點,以及可能對目前體制的沖擊是必要的。
在網絡經濟中,最根本的變化就是數字信息化。各種信息保存在計算機存儲單元中,只有當某一個用戶希望在網上使用這條信息時,數字才變成物質,這種深刻的變化將會擴散到商業生活中的每一個領域。數字化的信息以光速在全世界傳播時,它會克服物質信息的時空限制,進一步把世界聯結成一個整體,信息將成為未來世界最重要的資源。
網絡經濟具有虛擬性特征,經濟的網絡化和數字化驅使傳統的空間概念發生了變化,產生了一種新的空間----賽博空間,從而相對地擴大經濟活動的范圍。在網絡經濟時代,經濟活動不僅在傳統的物理空間進行,而且在賽博空間這一虛擬市場中進行。各種虛擬的經濟活動、經濟設施和經濟實體,如虛擬市場、虛擬公司、虛擬銀行等紛紛涌現。這也即電子商務活動的主要形式。
網絡經濟的另一特征將是經濟的直接化,從工業經濟的迂回經濟向數字化的直接經濟過渡。工業經濟的市場模式有很多中間環節,企業生產產品需要廠房、辦公室、機器、原材料等,企業銷售產品要經過批發商、零售商等。而以網絡為依托的電子交易運行模式主要有網絡商品直銷流轉程式和網絡商品中介的流轉程式。其交易方式使企業繞過傳統的經銷商而直接與客戶溝通,客戶的需求或訂單將直接轉化為企業的生產指令,從而增強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改變了傳統的市場結構和市場模式。
三、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網絡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的普及在中國的實現只是時間問題,是不可阻擋的潮流;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有關電子商務的物理網絡和其他基礎設施已基本具備,中國已經具備了開展電子商務的技術基礎,發展電子商務的時機已經到來。
在未來幾年,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將繼續得到快速發展。同前幾年不同的是,近年來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吸收了傳統行業企業的投入,電子商務不再是一些很小的網絡公司和相關媒體的詮釋概念的舞臺,基礎設施的完備、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信用支付的成熟、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吸引,使得經濟實力雄厚、銷售渠道廣泛的傳統企業在未來幾年成為推動中國電子商務進入實質階段的主力軍。
有關專家認為,在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時代,生產以滿足個人化的需要為原則,生產者單獨面向每一個消費者,生產者將按照每一個消費者的特殊需要生產獨特的產品。它徹底改變了工業化的生產方式。由于廠家可以直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生產,所以不必擔心它的庫存水平會超標,消費者不必擔心買不到需要的產品,產銷雙方的效率得到共同提高。在網絡上,價格高度透明,顧客通過網絡可以了解每一種商品的價格,大大減少了生產者利用自己信息優勢進行價格獲利的可能。在網絡武裝的直接經濟中,作為產需雙方中介的傳統商業的存在理由已經大打折扣。
雖然這種觀點在目前中國現階段實現的可能性有待商榷,但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對傳統商業的沖擊力度卻不可輕視,作為傳統的零售企業必須正視這種未來可見的沖擊,利用沖擊來臨前的時間調整經營方針,采取各種方式減少可能的損失。從發達國家零售企業的應對手段來看,同網絡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和占領電子商務市場是一條比較明智之路。
零售商同網絡公司進行合作,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電子商務和網上購物向傳統零售業提出了挑戰,他們正從零售商手中搶走顧客及銷售份額。而零售商自己很難進行網上應戰,所以同大型網絡公司的合作便成為傳統零售企業的出路之一。零售商通過與網絡公司的合作會擴大他們在網上的銷售能力;網絡公司借助零售商同消費者加強聯系,擴大網絡服務范圍。對于零售企業和網絡公司來講,這是一種理想的是雙贏結果。這種經營方式應引起國內大型零售企業的注意和借鑒。
四、我國發展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體制問題。有關專家認為,網絡經濟對傳統經濟的沖擊僅僅是一個方面,而網絡經濟的背后還隱藏著深刻的體制問題,技術、設備、基礎設施的問題可以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或引進所解決,但體制問題卻會在一定程度上延緩其在中國的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網絡經濟時代,需要個人更多的自由,需要人更多的創造性,如果一個體制不能適應傳統的工業經濟,它就不能適應網絡經濟。傳統工業落后的國家很難能夠在網絡經濟上很快趕上。
其次,中國的市場法制建設尚在進行之中,企業的市場行為隨機性大,因而加大了市場活動的風險,不利于電子商務活動的發展。在目前中國,有關決策部門考慮問題的核心不是政策的合理性,而是決策部門的利益,明顯帶有部門壟斷意味。這種人為限制信息流動速度、設置體制障礙的做法,會使中國在新的一輪世界經濟和科技的競爭中明顯處于不利地位,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解決,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會面臨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第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有利的技術支持,我國的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保障等技術與設施仍需逐步得到完善。我國由于經濟實力和技術方面的原因等,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緩慢和滯后,已建成的網絡其質量離電子商務的要求還有相當的距離。因此,如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提高投資效益,改變網絡通信方面的落后面貌,應是促進電子商務應用普及的首要問題。
此外,電子商務涉及的網絡管理、金融結算、法律法規的制定等眾多方面,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跨部門、跨地區的強有力的行政機構進行組織和協調。現有的法律法規不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所有這些,都使我們在發展電子商務的過程中充滿了挑戰。
中國經濟發展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一部分,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須參加全球化經濟發展中新的競爭和迎接新的挑戰,參與意味著機會,這個觀點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因此,我們要結合中國的國情,不斷推進網絡經濟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普及,各個部門、企業要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不同業態商業企業、眾多的分銷渠道、成熟的網絡技術、結合各自特點,開創傳統商業企業自我走向電子商務領域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呂廷杰:網絡經濟與電子商務[M].北京:北京郵電學院出版社,2000
[2]姚國章:中國企業電子商務發展戰略[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