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8:15:52
序論:在您撰寫品質教育培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教育培訓;品牌建設;認證機制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一、教育培訓趨同現象及其引發的問題
(一)培訓趨同現象
1.管理類培訓需求基本同化
隨著教育培訓規模的整體擴展,國內一些知名高校的高端培訓在辦學品質和辦學效果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但是從各高校歷年培訓項目的實施來看,黨政管理人員、企業管理人員這兩大類培訓對象的培訓需求基本同化。
黨政管理人員的培訓內容需求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一是領導力架構與提升,二是政策和形勢分析解讀,三是人文修養和人生智慧;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內容需求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企業升級轉型與決策,二是商業模式創新與戰略思維;三是企業家國學文化熏陶與管理運用。這兩類人員的培訓內容基本上圍繞這些主題進行組合與變化,不同高校的相關項目地存在著大同小異的傾向。
2.綜合性高校培訓對象基本類同
行業特色鮮明的高職院校其相關培訓發展優勢較明顯,而綜合性高校因缺乏與行業的直接關聯性,對各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就難對接,因而往往在培訓空間的拓展中將重點放在了黨政管理和企業管理這二類學科專業性不是太強的培訓對象上。
3.綜合性高校內部培訓項目同質傾向
一些綜合性高校充分利用其專業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在繼續教育方面專業學院與繼續教育學院雙輪驅動,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由于其不同的運作手段和運行機制導致兩者陣營對壘,專業背景優勢主導下的專業學院與體制靈活開放的繼續教育學院在培訓內容上不可避免地發生重疊與交叉。不同的辦學機制與體制,直面碰撞,矛盾無可避免。此外,專業院系間也會出現同質項目的沖突,如經濟學院和管理學院都會有以企業經營管理者為對象的培訓項目,公管學院的干部培訓與其他專業學院針對相關行業內的干部培訓項目也會發生競爭,而繼續教育學院內部不同辦學中心也會因同質項目引發不同形式的問題。社會培訓需求基本同化和綜合性高校培訓對象基本同類,使得校內培訓項目同質化矛盾日益突出。
(二)同質項目引發的問題
首先,培訓師資資源緊缺。專業學院與繼續教育學院,項目的類同勢必導致培訓內容、教學計劃與師資遴選都會出現趨同,從而導致校內培訓資源緊缺,特別是優質師資短缺,引起人力資源成本人為抬高。
其次,爭搶高端生源。同質項目的競爭直接導致校內辦學單位間爭取的是同一類培訓對象甚至同一批生源,在其他辦學條件沒有明顯優劣的情況下,極易出現壓價競爭、無序競爭的情況,各辦學單位重市場、輕內涵,項目的研發、更新升級以及質量建設等得不到更好的保證。
再次,培訓機構內耗。同質項目競爭造成一些辦學單位過分關注培訓資源和生源競爭,忽視培訓品牌內涵建設,不利于繼續教育的整體發展。
二、品牌項目認證機制策略
“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是一種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凝聚力,并能成為發展的動力。由于教育培訓的市場化和產業化特征,誰擁有了培訓品牌,誰就掌握了競爭的主動權,從而處于培訓市場的領導地位。而品牌項目認證機制的構建,是促進繼續教育品牌建設與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品牌項目認證實施的必要性
學校作為引導高校教育培訓品牌認證的主體,應主動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制定相關政策,規范和指導辦學單位的品牌項目認證,強化各辦學單位品牌意識,確保高校繼續教育事業的可持續增長。
(二)以品牌建設為導向的同質項目審批原則與流程
1.項目審批三大基本原則
學校教育培訓環境的規范與有序,可以較好地推進學校教育培訓的發展與繁榮,因此學校職能部門需要對全校教育培訓項目進行合法性、規范性、合理性三大原則性考量和審批。
項目的合法性是項目審批要遵循的首要原則,主要檢視辦學單位申報的項目中課程體系是否符合國家教育法規和政策,聘請的師資是否擁有相應的資質;項目的規范性是審批項目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項目收費是否在政府財經政策框架內執行,合作團隊是否具有優良的經營紀錄,合作內容是否確保學校辦學的主體性原則;項目的合理性是審批項目要遵循的重要原則,在項目合法和規范的前提基礎上,還要看其是否涉及同質競爭和低價競爭等。
2.同質項目審批原則
對于校內不同辦學單位申報的同類同質項目,學校堅持以下審批原則,有效避免同質競爭,使學校繼續教育走向有序化和品質化:
堅持學校聲譽第一原則:知名度與美譽度并舉;堅持學科背景優先原則:培育專業化與精英化;堅持品牌項目保護原則:政策傾斜,制度保證;堅持優質項目免檢原則:簡化流程,鼓勵自律;堅持歷史項目區域原則:做好做大,做精做強;堅持行業委培規模原則:以一帶面,提升質量;堅持新辦項目領先原則:激勵創新,差異發展;堅持合作協同聯動原則:減少內耗,合作共贏;堅持違規事件處罰原則:賞罰有序,良性競爭;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流程透明,全民監管。
3.同質項目審核的基本程序
一是成立項目協調工作小組。在學校層面成立項目協調工作小組,成員包括學校管理部門相關領導、若干校內外專家和法律顧問等,協調解決一些同質項目的特殊和疑難問題。原則上協調小組的決定為最終決定意見。
二是審議和界定專業學院學科邊界。專業學科背景有爭議的教育培訓項目實施重新審議和界定,協調小組進行專題討論審定,相關意見和建議及時向專業學院反饋,然后形成決定,最終確定項目承辦歸屬權。
三是繼續教育學院內部整合梳理。繼續教育學院內部各中心實行區域或行業劃塊,統籌申報,減少競爭,形成合力,重力出擊。
(三)品牌項目引導策略
避免同質項目競爭的有效舉措,就是對教育培訓品牌項目建設實施政策引導。學校管理層作為引導本校教育培訓品牌認證的主體,應主動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制定相關政策,規范和指導辦學單位的品牌項目認證。學校監督辦學單位實施品牌認證,規范教育培訓市場秩序,確保繼續教育事業的可持續增長,其收益是巨大的,花費一定的監督成本也是必須的。所以,學校必須規范辦學單位的辦學行為,加大違規辦學的查處力度,使辦學單位實施品牌項目認證。受訓者購買經過認證的品牌項目產品,辦學單位精益求精提供品牌項目,從而保證受訓者的長期利益,實現雙贏,整個社會的教育培訓水平也隨之提高。
1.品牌項目的認證與引領
實施品牌項目建設的理念引領,鼓勵中心按區域或行業縱深發展,以品質促效益,給予品牌特許,樹立品牌標志,形成品牌效應。
如學校某繼續教育中心5年內在山東地區完成290多個培訓項目,受訓學員達1.5萬余人次,形成了良好的區域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性;另一個繼續教育中心,從2003年至今在全國煙草系統已經舉辦了80多期培訓班,樹立了良好的煙草培訓品牌。
2.品牌項目的錯位與創新
積極引導專業學院依托學科背景,整合學科資源,凸顯專業特色,鼓勵原創項目,體現亮點特色,倡導行業分流,實施錯位發展,打造高端品牌,鼓勵研發專業特色明顯的高端培訓項目。
如學校某專業學院開發的求是精英班,以高端性、專業性、獨創性、針對性、實用性、稀缺性等特質,成為學校教育培訓高端品牌的經典范例,目前已成功舉辦4期,已被推廣應用到浙江大學的其他高端培訓項目之中。另一專業學院研發的新型城鎮化專題培訓項目,充分發揮了專業優勢,學科特色鮮明。此項目至今已經連續舉辦6期,成為學院重要的原創性特色項目。
3.品牌項目的建設與發展
重視品牌項目建設,強化品牌宣傳,統籌協調,聯合促銷,持續統一,形成系列品牌,創造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如學校浙商企業總裁高級研修班、經典工商管理總裁研修、高級工商管理總裁研修班等系列企業家培訓班已連續舉辦多年,在社會公眾心目中樹立了一定的口碑。僅2012年,這三類經典精品項目年總收益已分別超過幾百萬元,培訓人次累計1000余人。
因此對于具有高度專業背景,具有獨特創新性,并且樹立了培訓品牌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培訓項目,在實行品牌項目認證時應予以優先權,強化品牌項目的社會吸引力和公信力。
(四)品牌項目認證的原則與流程
培訓品牌認證主要遵循三大原則:一是質量原則,即申請品牌認證的項目應具有良好教學質量和社會聲譽;二是總量原則,即申請品牌認證的項目能充分體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舉原則;三是數量原則,即申請品牌認證的項目必須滿足一定的期數條件、人數條件以及連續舉辦的時間條件。
(五)品牌項目認證流程
品牌項目認證與實施流程:討論聽證、形成決定并公告、辦學中心申報、協調小組討論審定、意見反饋、網上公示、品牌項目最終確定、管理系統公布8個環節,充分體現品牌認證的公正、公平、公開原則。
三、教育培訓品牌項目維護與保障策略
(一)品牌項目開通綠色通道
被學校認定為品牌的項目,根據授權范圍,此類項目其他辦學單位不得再行涉及。對品牌項目予以政策保護,建立品牌項目資源庫,在學校教育培訓管理系統中開通綠色通道,品牌項目通過系統申報,學校不再審批,可享受免審待遇。
(二)實行年審和抽查制度
品牌項目實行年審制度,一年申報一次。對于已經認證的品牌項目,在免審的同時,學校不定期組織抽查。不符合要求的品牌項目,撤銷其認證資格,取消免審,以保障品牌項目的公信力,實現品牌項目的長遠發展。
(三)建設繼續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加快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推進?!眲⒀訓|同志在2011年全國繼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繼續教育的生命在于質量?!币虼?,加強繼續教育質量建設,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已經成為一種的共識。隨著高校繼續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社會各界對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辦學要求。為了獲得更多的培訓資源,一些知名高校的教育培訓范圍也是以高校所在區域為主,逐步幅射到全國各地。因此,高校間的教育培訓主要是以高校知名度、地域優勢、優秀師資等進行博弈與競爭。為贏得更多的教育培訓市場份額,很多知名高校開始關注如何在項目策劃、課程定制、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以及在營銷策略上不斷進行改進與提升??傊?,學校繼續教育要吸引市場,贏得先機,創出特色與品牌是必由之路,而品牌的根本就是質量。
近年來,隨著媒體對某些培訓機構的問題曝光,教育培訓行業,包括一些知名高校的繼續教育,一度被推上風口浪尖,公信力的缺失導致公眾對培訓機構的教學資質與品質產生質疑,而對那些具備教學專業度、教育誠信與責任心的培訓機構,特別是知名高校教育培訓機構來說,改變大眾的不信任心理,以良好的口碑實現自我品牌的塑造與提升,更顯得任重道遠。
浙江大學近年來致力于教育培訓質量評價體系和評估指標的建立,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繼續教育質量建設體系(簡稱ZTQS),通過政策引導,促進辦學單位進行自檢、自查、自控、自律,建設良好的教育培訓質量保障環境,促進繼續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四)繼續教育以評促建,提升質量
2012年底學校印發了《浙江大學繼續教育質量獎評選辦法(試行)》,設立了繼續教育質量獎,授予在繼續教育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辦學單位最高榮譽獎,目的在于表彰在繼續教育事業中追求卓越績效,提高辦學質量,增強競爭優勢及在社會責任、經濟效益等方面位居全校前列、有廣泛的社會知名度與影響力的優秀辦學單位,以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以評獎為媒介,提升全校繼續教育整體辦學質量。
(五)制定繼續教育質量手冊
關鍵詞:職教師資;培訓品牌;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一、職教師資教育培訓品牌內涵解析
(一)對品牌及培訓力的認識
關于品牌是從企業品牌中引申、延續出來的,學術界沒有定論。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品牌的概念,將其分為符號說、關系說、資源說和綜合說四類。品牌不僅僅是單一的某個名詞、名稱或符號,更多可能是他們的相互組合,是為了區別銷售者和其他競爭者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對特定銷售者進行識別。
職教師資教育培訓屬教育培訓范疇,教育品牌是將品牌意識融入到教育行業中。教育培訓品牌是指培訓機構提供給學習者的課程內容及學習過程,其核心是內容、理念和服務。在教育培訓中,將培訓機構、或個人對受訓個體、組織乃至社會的影響力稱之為培訓力。教育培訓品牌的形成離不開培訓力,培訓力不強就會失去教育培訓品牌的影響力。所以,在實施教育培訓品牌建設中一定要重視培訓力的提升。
(二)職教師資教育培訓品牌的作用和價值
教育培訓品牌可以增加無形資產、提高競爭力。包括教育品牌的名稱、專用標志、聲譽、教學特色、名師等,特別是教育培訓長期發展過程中積淀而形成的整體形象和辦學品牌,是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在教育培訓發展過程中發揮著特殊的功能,產生特殊的推動作用。
職教師資教育培訓品牌是在長期培訓過程中形成的,良好的教育培訓品牌具有群體凝聚功能。教育培訓品牌形象會強化培訓學員主人翁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建立起和諧、理解、信任、互助的群體關系,形成奮發向上的群體意識,凝結成極大的集合力量,使教育機構管理產生巨大的整體效應。另外,良好的教育培訓品牌具有規范約束的功能,是一種強大的管理力量,同時也可以提高教育培訓效益。它以隱性的方式產生管理情景和氛圍,使師生員工對教學目標、辦學思想、行為準則及價值取向產生認同感,自覺地去學習和工作,從而對教育管理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這種作用是一種非強制性的軟約束。
二、職教師資教育培訓品牌建設的必要性
(一)適應國家大形勢下職教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指出,要加強職業教育內涵建設,提高辦學質量,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地位,大幅度提高職業院校教師隊伍水平,為職業教育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職教師資培訓基地是職業學校教師成長的搖籃,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培訓職業學校教師的使命,加強職教師資培訓品牌建設是職教事業發展的需要。
(二)職教師資教育培養培訓基地是應對內外競爭的需要
1979年以來,許多地區紛紛建立培養、培訓教師的基地,1999年教育部首批了20所學校成為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到2007年建立了32所基地,截至目前已建立了百余所此類基地。近年來,國家對師資培訓管理更加科學,培訓學員有權利選擇到適合自己培訓需要的基地參加培訓學習,自主性更強。各省職教師資教育培訓部門也在選擇性地將教師送到知名的培訓基地參加培訓學習。
(三)大幅度提高職業學校教師素質的必由之路
職業教育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有鮮明的專業特點,對知識和能力有著特定的要求。在職業教育教師日益專業化的今天,隨著職業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師資隊伍的建設不斷加強,職業學校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是目前職業學校教師多數是在長期的實踐中成長起來的經驗型教師,其知識結構和能力已不能適應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社會對職業教育師資水平和素質的要求。經過調查了解,80%以上的中青年教師渴望能夠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到知名的培訓基地參加培訓學習。所以,必須盡快建設一批高水平的職教師資培訓基地,才能進一步適應職業學校教師學習成長的需要。通過職教師資培訓品牌建設可以造就一大批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專兼結合、適合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要求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三、職教師資教育培訓品牌建設的路徑
(一)確定品牌市場定位
“定位”最初是由美國著名營銷專家艾爾·里斯(Al Rise)和杰克·特勞特(Jack Trout)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定位就是“明確產品的目標市場,把產品在目標市場的顧客心里定下位置。培訓品牌定位是培訓品牌市場化的方向,也是培訓品牌策劃的核心內容。
職教師資培訓事業目前正處在蓬勃發展上升期,因此行業內的競爭非常激烈,有時會出現競爭無序、規范缺失的狀態。打造提升培訓品牌,品牌定位就顯得尤為重要。品牌定位首先要做好目標客戶群體的定位。目標客戶群體的定位是指培訓機構根據自身的性質、特點以及資源配置,把產品和服務準確定位于一個客戶群體。確定目標客戶群體是培訓品牌定位的關鍵。
(二)拓展品牌戰略定位
打造職教師資教育培訓品牌必須注意培訓產品的戰略定位。職教師資培訓在產品定位戰略方面要注意打造精品培訓項目、開發優質培訓課程。結合專業知識與技能訓練、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企業實踐活動、分組研討與教學演練等方面培訓課程,以推動教師專業化為引領,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三)提高教育培訓質量
質量是品牌的保證,品牌是質量的象征。在培訓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培訓質量的提高,培訓質量是培訓發展的生命線。培訓教學是教育培訓質量提升的核心;培訓管理是教育培訓質量提升的基礎。培訓教育服務的質量同樣也具有品牌性,服務是培訓質量提升的保障;評估是培訓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四)凝練培訓特色
特色是事物所表現出的獨特色彩、風格等。培訓特色是培訓機構根據自身條件和市場需要,在辦學思想指導下,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的、有別于其它機構獨到的教育思想、獨特的辦學風格、靈活的辦學機制、鮮明的教學手段。職教師資培訓實踐和研究都處于發展中,要提高影響力、打造品牌,在培訓實踐中必須高度重視凝練特色。只有提升、凝練出培訓特色,才能加快推動培訓品牌建設步伐。
(五)重視教育培訓品牌文化引領和傳播
品牌文化是指文化特質在品牌中的沉淀和品牌經營活動中的一切文化現象。教育培訓品牌傳播是教育品牌塑造的重要環節,傳播的規律是由教育品牌的特點所決定的。教育品牌的公益性,決定是以人為載體進行傳播的;在方法上,偏重隱性傳播;在形式上,通過人際傳播和公關傳播,達到與公眾的良好互動;在時間上,必須依靠日積月累的傳播。以上因素決定教育培訓品牌的建立是一項長期的事業,任何急功近利、浮躁淺薄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它更需要艱苦經營、持之以恒,這是教育品牌不同于一般商品品牌的重要方面。
(六)提升培訓品牌價值
品牌的價值是品牌的精髓,是客戶對品牌的理解和概括。培訓品牌建設的目的就是提升品牌價值,使培訓者更多地了解、信任并忠誠于品牌主體。提升教育培訓品牌價值需要培育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最終達到忠誠度。
參考文獻
[1]李術蕊.規劃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部署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
計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4).
[2]李彥亮.品牌文化背銷探析[J].金融與經濟,2006,(4).
[3]徐蓮.關于高職院校品牌化建設途徑的探析[J].職教論壇,2012,(8).[4]余少娜.教育品牌的品牌傳播研究——基于新東方教育集團的品牌傳播策略分析[D].廈門:廈門大學,2008.
[5]張萬靈.大連理工大學MBA教育品牌建設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7.
【關鍵詞】貧困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教育
雖然農村勞動力是我國社會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通過分析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情況可以發現[1],農村勞動力普遍存在整體素質低下、缺乏一定的職業技能的現象,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因為相關部門對職業培訓與教育提升未予以高度重視,導致農村勞動力對就業或創業存在知識的想法,尤其是貧困農村勞動力長期從事務農或務工,自身綜合素質相對低下。針對這種現象,我國已出臺關于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與創業各項政策,并且通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農村勞動力自身的素質與技能,確保貧困農村勞動力在社會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發揮應有的推動作用。
1貧困農村勞動力的職業培訓現狀
1.1農民基礎教育發生分化現象
據研究表明,部分學生專心于學業,在努力學習后已到大城市讀大學,而部分學生則在初中畢業走向社會,甚至也存在學生小學輟學的現象。因此,在初中畢業以及小學輟學走向社會的這部分人在外工作多年后因年齡較大或是文化水平較低等原因,重返家鄉成為貧困農村勞動力隊伍中的一員。
1.2農村經濟發展滯后
大部分農民為了謀生不得不離開家鄉與土地,因此在城市中均可發現由農民在交通業、建筑業等行業組成了一支極具特色的產業群體。雖然,農民在我國社會的建設與發展中可發揮重要的作用,但國際金融危機給勞動密集型企業帶來了較大的沖擊,部分大齡農民由沿海經濟的發達地區重返家鄉后無法快速就業。
1.3我國城鎮化的推動
城鎮化的推動與進展雖然為社會經濟框架與生產方式的變革創造了有力機會,但在這一情勢下,由于貧困農村農民相對缺乏創新的勞動技能以及市場、生產經驗,導致部分農民盲目生產與經營,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賺不到錢,而且也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2貧困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與教育提升的措施
2.1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職業技能培訓指依據職業的分類與職業技能標準開展的規范性培訓,在貧苦農村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2]:1)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免費技能職業培訓:遵循實用、實用等原則,同時分析社會與產業的發展形勢,依據勞動者培訓的意愿作為導向,針對性的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以此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技能,確保其順利就業或創業;2)積極開展創業培訓:針對部分農民缺乏就業戶創業意識這一點,相關部門在繼續宣傳創業培訓與實施就業政策的基礎上,還應通過培訓提高農村農民的創業意識,并且有目的的選擇就業項目或是創業經營項目等;同時,依據國家相關政策對家鄉創業者實施部分稅費減免的政策,針對創業人員提供必要的幫助,例如小額擔保貸款、就業培訓等,在使用開放性資金方面上適當傾斜于農業創業方面;最后,全面宣傳創業知識與模范等,在農民群眾中選出個人綜合素質優、生產經驗豐富等的農民進行培養,并且予以相應的指導,確保他們在貧困農村中靈活應用學到的技能,或是與其他村民傳授技能,以提高平困農村的整體技術水平,實現共同致富的目標。3)加大就業服務體系中培訓職能:將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列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作日程中,并且貫徹落實到基層勞動保障所,嚴格開展績效動態與目標責任管理,推動職業培訓技能工作的進展。
2.2開展專項技術培訓
為全面推廣貧困農村力職業培訓,可依據相關管理機制,由各級農業部門負責在農村內通過培訓會,開展專項技術培訓。同時,采取理論與技能培訓、就業與創業培訓、務農與務工培訓共同結合的方式[3],由農業培訓部負責通過多種方式大力宣傳多種培訓信息,并且普及農民免費培訓政策,在貧困農村中由專業教師向農民講解惠農政策、民生政策等。同時,幺專業教師在講解過程中需依據農民在就業與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的進行授課,一方面可為農民解決難題,另一方面也能夠確保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從本質上提高農民的勞動力技能,并通過勞動技能幫助貧困農村勞動力脫貧。
2.3將農民納入中職教育
相關研究表明,部分農村貧困家庭的學生考慮到農村生活環境與城鎮的差異,可能在初中、高中甚至是小學畢業后已開始放棄讀書的機會,走向社會。這部分學生因缺乏工作經驗或是文化知識水平較低,進入社會后通常從事技術技能低、流動性大與勞動報酬低的工作,同時他們對于學習積極性較低,在工作之余不樂于學習。針對這一情況,并考慮到職業教育招生與企業招工困難的問題,可通過三方結合開展教育之路。如,企業應聘新員工后由職業學校負責進行針對性的培訓,而這些學生在簽訂協議后入校培訓與學習,在這一期間中產生的培訓、學習費用或是學生生活費均由企業或國家補貼。同時,也可采用半工半讀的方式,在幫助學生掌握專業技能、職業職能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解決費用的問題。在這種方式下,也能夠保證企業與學校招收到所需的人才、學生。需注意的是,在進行教育提升培訓過程中,加強專業知識與技能,是確保在進入社會后有能力解決生存與就業問題的重要能力。同時,提高創業意識與技能,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創業信息平臺,可及時幫助與知道其中的部分創業學院,避免他們走彎路。此外,在培訓學習內容中融入法律知識與國家政策等相關知識,通過培訓學生,在幫助務工農民掌握關于就業與創業相關知識的同時,也能夠促進法律意識的提高,享受到幫扶政策,保障今后的生活與工作。
2.4提高教育培訓質量
教育培訓一方面需要將就業作為導向,同時分析市場狀況與貧困農村勞動力自身素質以及對知識技能的實際需求,為其合理安排培訓內容,確保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培訓,為貧困農村勞動力提供切合實際的幫助;另一方面,在教育培訓基礎上適當增加心理輔導培訓課等內容,幫助他們從其他途徑了解職業技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培訓過程中不僅需要創新培訓形式與手段,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培訓對象的具體情況,針對不同性別、年齡與文化知識水平作為開展培訓的標準,例如針對文化知識水平較低的農村勞動力,則選擇對文化知識要求不高的技能內容進行培訓,針對市場需求大的創新技術則注重在年輕農村勞動力中開展。此外,相關部門可通過尋求企業幫助等方式增加教育培訓成本,避免師資缺乏對貧困農村勞動力的教育培訓造成影響。
2.5積極引導農民創業
在開展職業培訓后,相關部門應積極引導農民創業,鼓勵農民更新觀念、勇于創新。但部分農民因為長期務農或是在外打工,對于創業存在錯誤的認識,例如創業風險大、創業需投入大量人力與物力等,導致他們無創業的想法或是不愿意創業。雖然不可全部否定以上的想法,但相關部門應幫助貧困農村勞動力正確看待創業,真正認識到創業是風險與收益并存,提高貧困農村勞動力的創業風險意識。同時,在改變貧困農村勞動力對創業的看法后,幫助他們找準創業定位,并規避風險,或是由農民成立專業的創業合作組織,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讓貧困農村勞動力有意識、有目的的進行創業,而且能夠通過合作增加貧困農村勞動力的整體信心,促使他們在創業道路上越走越遠。
2.6為農民提供有力保障
考慮到貧困農村勞動力在面對就業與創業時,不可避免的會擔憂自身利益受到損害,或是缺乏保障,導致他們缺乏就業、創業的積極性,因此相關政府部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為公民提供有力保障:1)定期開展貧困農村勞動力勞動技能與創業知識等相關培訓,從中帶動農民勞動技能的提升,有效減少企業解雇或下崗的現象;2)相關政府部門積極鼓勵貧困農村勞動農民參與到由政府投資的基礎設置建設工程中,為農民提供推進社會發展的機會;3)貫徹落實惠農政策,確保農民享受到各項惠農政策,并且在貧困農村農民就業與創業過程中積極提供指導與幫助,激發農村農民的潛能;4)全面保障農民勞動力的合法權益,避免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確保農村勞動力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口語交際教學創造思維教學策略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思維個體在思維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智力特征。思維品質體現在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等方面??谡Z交際的載體是語言,口語交際訓練即是在特定情境下進行的語言訓練。思維品質談的是思維的質量。一方面,口語交際訓練絕不能脫離思維而存在,不能脫離思維單獨進行,它和思維訓練,思維品質的培養密切相關。另一方面,思維訓練、思維品質的培養也不能單獨進行,必須和口語交際訓練緊密結合,必須納入口語交際訓練的過程中。
筆者在高職口語交際教學中進行了這方面的探索與實踐,本文僅從發展創造思維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角度進行闡述。
一、創造思維的內涵
什么是創造?教育家劉佛年認為:“我想只要有一點新意思,新思想,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稱得上創造,我們要把創造的范圍看得廣一點,不要看得太神秘?!睋Q言之,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善于思考,能發表有新意的見解,富有創意。
二、運用多種教學訓練技法發展創造思維,優化學生思維品質
具體做法就是按照創造思維的主要特征,即流暢性、求異性、創造性、獨特性、靈活性,以命題的形式,運用多種教學訓練技法,啟迪、拓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一)運用“故事續尾”和“故事接龍”法,訓練思維的流暢性,優化學生思維品質
流暢性包括詞語流暢性、觀念流暢性、想象流暢性、聯想流暢性和表現流暢性。在教學中,運用“故事續尾”和“故事接龍”訓練法,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流暢性品質。
“故事續尾”即續編故事。教師說出故事的開頭,要求學生順著開頭的思路,給故事加結尾。例如“教室里只有我一個人,小玲破門而人,伏桌痛哭……”;又如“深秋夜晚,老人面色蒼白,望著萬家燈火,老人流下了眼淚……”;“小王正在江心小島上垂釣。四周安靜極了,這時,一艘游艇從遠處駛來……”然后讓學生接文。
“故事接龍”就是學生們一個接一個互相銜接地講故事,前一個學生所講的內容是后一個學生所講內容的基礎,后一個學生的所講內容是對前一個學生所講內容的引申和發展。
通過訓練,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言語活動十分流暢,能較快地形成各種新穎的觀念,并流暢地把它們表達出來。
(二)運用“發散式命題”法,訓練思維的求異性,優化學生思維品質
心理學家吉費爾德認為:“在學校教學方面要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必須從求同轉向于求異的方式?!彼^求異,就是在多種思路的比較之中,選擇富有創造性的異乎尋常的新思路。在教學中,運用“發散式命題”訓練法,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效果甚佳。
發散式命題,即命題所涉及的內容,常常不是僅有唯一正確答案的問題。例如,“近墨者黑嗎?“有的同學認為近墨者不黑,潛入敵人內部的地下工作者,管教勞改犯的警察等等,可謂是出污泥而不染潔身自好;青少年如果交友不慎,與品行不好的人來往,并服從他的支配,就會近墨則黑了。通過訓練,培養學生對同一問題探求其不同解決方案的習慣,從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三)運用“幻想式命題”、“連詞成故事”法,訓練思維的創造性,優化學生思維品質
創造性思維始終伴隨著創造性想象。想象是創造的源泉之一,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在教學中運用“幻想式命題”、“連詞成故事”訓練法,可以刺激聯想,發展想象。例如“到海底游覽”、“太空旅行記”、“假如我有一雙翅膀”、“假如我是市長”、“假如世界沒有了綠”、“關于未來的假想”、“二十年后的我”等等,此類命題對培養學生想象力,尤其是創造想象力很有益處。
“連詞成故事”也稱連詞成文,或詞語串說。將一連串看上去互不相干的詞語展示給學生,讓他們使用這些詞語說出一段有意義的話來,這就是詞語串說。詞語串說具有豐富的創造性教育價值。
(四)運用“打破定勢命題”法,訓練思維的獨特性,優化學生思維品質
獨特性是創造能力的本質特征,是對事物超乎尋常的獨特見解、產生與眾不同的新思想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打破思維定勢去思考。學生思維活躍,有的說,如今人才濟濟,還有人才市場。不可能再“三顧茅廬”了,是“千里馬”尋找“伯樂”,而不是“伯樂”尋找“千里馬”,所以要積極應聘,自我推銷;還有學生認為,如今是信息時代,競爭社會,所以要大力宣傳,廣告策劃。同樣,學校和企業也要樹形象、創名牌。此類命題很多,如“知足真的能常樂嗎?”思維定勢是“知足常樂”,“三個和尚有水吃”的思維定勢是“三個和尚沒水吃”,這樣的訓練可使學生擺脫慣性,克服思維惰性,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使思維具有獨創性。
三、結合學生生活實踐發展創造思維,優化學生思維品質
學生的生活實踐有家庭生活實踐、學校生活實踐和社會生活實踐。在生活實踐中,教師鼓勵學生捕捉感興趣的話題,關注熱門話題,提煉潛在的話題,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一)結合學生自擬標題實踐發展創造思維,優化學生思維品質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觀察生活,發現問題,啟動思維,學生才能自己擬出題目。學生自擬的題目很適合自己,如:我的煩惱何其多、我自己的一本經、星期天咱咋過、什么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我的愛好、今年我十八歲、走過雨季、說句心里話、談美、只要肯登攀、什么樣的青春最美、同桌的你、談瀟灑、網絡—雙刃劍、老師我想對你說等等,他們有生活實踐,有經驗體會,所以訓練熱情高,思路暢快,在“說”中發展了思維。
(二)結合學生講評實踐發展創造思維,優化學生思維品質
一名或幾名學生講,全班同學聽,要求聽的同學展開評價性討論,對演講作出評析。評析、討論和爭辯本身就是很好的口語交際訓練,在訓練中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
一、對職業培訓教育的認識和理解
職業培訓教育作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針對成人的非學歷、非學位繼續教育。它既屬于教育行業,同時也屬于服務行業。
作為教育行業,傳道、授業、解惑是其基本的、核心的功能,樹立什么樣的價值觀、傳達什么理念和理論、傳授什么工具和方法,如何解決學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是我們進行教育培訓產品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從這一層面來看,教育培訓工作是心靈工程,是育人的職業,是高尚的、受人尊敬的職業。
作為服務行業,職業培訓教育還具有產品的無形性,生產和消費過程的時空不可分離性,以及產品的不可恢復性和非同質性等特點。
此外,與學歷學位教育相比,職業培訓教育在培訓對象、培訓目標、培訓內容以及培訓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均有著鮮明的特色:
從培訓對象看,參加培訓教育的學員來源多樣、基礎條件千差萬別,而且大多是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成年人,有比較明確的學習目的。在培訓目標上,傾向于心靈的感悟和溝通,思想的碰撞以及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和經驗的交流。因而培訓教育要求內容必須鮮活,既要有理論深度又要又實踐意義,案例生動具體而且又要有代表性。其內容的系統性要求不一定很強,但必須要有啟發性。培訓過程很少單向灌輸,大多是雙向的交互式、案例式、研討式教學。
二、教育培訓產品價值分析
培訓產品的價值包含兩個層面,一是產品本身的價值,一是顧客感受價值。教育培訓產品本身價值是指蘊含在課程體系中的知識價值以及該知識價值傳遞過程中的服務價值。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項目研發、教學實施與管理、客戶服務三個方面。根據“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人類勞動”這一理論,教育培訓產品價值應該用投入在以上三個方面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衡量。然而培訓教育服務是一種知識型勞動,教育培訓產品的消費和生產是融合在一起的無形過程,因而培訓產品的價值認定存在很多無法準確定量的因素,所以不同培訓機構之間盡管所提供培訓的名稱相同,培訓內容相近,但是培訓產品本身的價值差別卻很大。
顧客感受價值是顧客在消費過程中所體驗到的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顧客的心理感受,一是實實在在為顧客帶來的價值增值。從心理感受角度來看,找回做學生的感覺、實現心底多年的夢想、受到同學老師的尊重,加入一個有價值的朋友圈,自身素質和品位上升一個層次,等等均有助于強化顧客的心理感受,此外,良好的課堂氣氛,優質的教學服務,學員之間融洽的關系也會對顧客的心理感受產生重要影響。顧客的實際價值增值是指顧客通過學習,自身素質和能力獲得了哪些提高,所學的知識和理論應用到自己的事業中,對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多大的促進作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盡管是對成年人的教育培訓,培訓效果的顯現也是一個長期的、隱性的過程。因此,盡管顧客對實際價值增值非常關心,但是由于培訓效果顯現的長期性和潛在性,它在培訓開始之前和培訓進行過程中都很難體現,如果把其有效展示給學員(或潛在學員)成為培訓項目運作是否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三、教育培訓產品顧客心理分析
作為消費活動,顧客希望通過購買行為來滿足自己的某方面需求,實現最大客戶滿意??蛻羰欠駶M意以及滿意程度如何取決于其感受價值與期望價值兩個方面,如果感受價值大于期望價值,則客戶會感到非常滿意;如果兩者相近,則客戶會感到滿意;如果感受價值低于期望價值,則客戶會感到不滿。而顧客感受價值的大小取決于招生期間的溝通與交流、教學期間主講教授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人員的服務水平以及整個學習期間的體驗與感受。因此顧客滿意更多的是一種主觀感受,而且在購買之前無法準確度量。
作為投資活動,顧客希望通過有限的資金投入,實現最大的產出,即追求高的投資回報率。既然教育培訓成果的顯現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在培訓決策做出之前,甚至在培訓進行過程中,均無法準確衡量投資回報。
因此,大部分學員在選擇培訓機構時并不是完全理性決策,而更多的是感性決策。對個體學員,朋友推薦、對培訓機構的信賴、對招生教師的信任等因素是其決策的主要依據;對團體培訓的組織者,培訓決策所承擔的壓力更大,對風險的憂患意識更強,他們更看重培訓機構的品牌和信譽。尤其是首次合作培訓,團體客戶的負責同志從簽訂合同開始,至整個培訓結束的全過程都會處于緊張狀態,擔心培訓的效果,擔心領導和學員的反應。如果接受團體委托培訓的機構能夠憑借高水平的教學、嚴格的管理、高質量的服務使參加培訓的學員十分滿意,則培訓組織者們則會如釋重負,他們在以后有培訓需求時會毫不猶豫地再次選擇該培訓機構,因為誰也不愿意再次忍受這種壓力和風險的煎熬。
四、教育培訓產品誠信營銷理念
教育培訓產品價值判斷的主觀性和滯后性,導致教育培訓產品的營銷必須以誠信為基礎和前提。誠信營銷不是什么營銷理論,而是一種營銷理念和營銷價值觀。教育培訓產品的誠信營銷就是要求營銷人員在準確把握客戶需求,以及對自己的培訓產品深刻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作為客戶的培訓顧問,從客戶角度出發,通過適度的宣傳推廣手段,幫助客戶設計和推薦合適的培訓產品,并將產品的優點和缺點等信息完整的客觀的傳達給潛在客戶,從而引導客戶完成、實現參加教育培訓的自主選擇目標。
首先,誠信營銷以實現客戶自主選擇為目標。由于教育培訓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消費,參加教育培訓的人員一般都是具有一定工作經驗和教育經歷的成功人士,他們對培訓有明確的需求,他們對培訓項目有分析和鑒別能力。因此教育培訓產品營銷人員就是要通過與目標客戶的溝通與交流,作為客戶的培訓顧問,從客戶的角度協助客戶做出培訓決策,即引導客戶自主選擇,而不是通過花言巧語,夸大承諾,誘導客戶做出錯誤的選擇。
其次,誠信營銷理念以誠信為核心。“信、義、利”是中國晉商的經商之道,其中“信”處在頭等重要地位,正是這種對誠信的重視成就了晉商的輝煌。同仁堂之所以傳承百年,是與其“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祖訓和“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精神分不開的,由此可見在一般商業活動中,只有那些重視誠信、將誠信貫穿于經營活動之中的企業才真正能實現穩定、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培訓產品由于其價值判斷的主觀性和價值實現的滯后性,使得在以教育培訓為產品的商業活動中,誠信顯得尤為重要。教育培訓對于個人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元的花費,對于團體客戶則要幾十萬、上百萬元的投入,而培訓結果卻看不見,也摸不著,只是憑借對培訓機構及其營銷人員的信任和認同做出選擇。這種信任與認同從何而來呢?周圍朋友和同事的推薦往往起到主導作用,因為他們的親身經歷和親身體驗是最有力的證據;其次是培訓機構的企業形象和多年來在客戶心目中積淀下來的品牌,比如清華大學的教育培訓項目,客戶在選擇時就是充分相信清華大學的金字招牌,因為清華大學嚴謹、務實,注重質量、追求完美的精神,以及教育服務社會的培訓理念已經為大眾所認可;第三是營銷人員的人格魅力,教育產品的營銷人員是培訓機構與客戶聯系的橋梁,他們是否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是否能完整、深刻地理解所銷售的產品,言談舉止是否得體和真誠,以及是否能真正設身處地地為客戶著想,是贏得客戶信任的前提。
問題剖析
觀念落后,認識不到位。一些領導只看到培訓的短期投入,忽視長遠效益和可持續發展,重經濟,輕培訓,為節省人力財力,該派人培訓的不派,該多派的少派,甚至反復讓老、弱、閑的干部頂替,重復調訓和培訓缺位比較嚴重。
財政困難,經費保障難。貧困地區經費主要來源于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一些地方既沒有預算培訓專項經費,也沒有預算職工教育訓練經費,開展培訓的費用全分攤到學員,負擔全轉嫁到基層,鄉鎮、干部數量特別多的單位難以承受,造成調訓難。
機制不活,師資選配難。市縣黨校教師隊伍數量偏少、年齡偏大、知識偏老,不論是理論功底、敬業精神還是知識儲備、實踐經驗、教學藝術都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專業造詣深的、有研究成果的教師奇缺。
創新不夠,方式適應難。涉及培訓,研究人員和經費保障多,研究需求和教育方式少。內容設計在貼近地方實際、貼近干部實際上把握得不好。把不同年齡、不同層級、不同行業,沒有共同興趣愛好和培訓需求的干部組合在一起,用同樣的內容和方法教學,習慣強制灌輸,學習變成一種被動接受的負擔,沒有快樂感和滿足感。
對策思考
更新培訓理念,把握前瞻性。培訓必須千方百計最大限度滿足干部的多樣化需求,要樹立大規模培訓干部教育觀念,放開視野看培訓,用市場法則對培訓機構、陣地、師資、設施等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引導培訓機構和培訓教師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要把干部培訓視為最具經濟社會效益的生產性投入,加大人財物的支持力度,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為干部提供優質的教育培訓服務,關心和促進干部成長,建設一支靠得住、有本事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要把學習培訓作為一種政治需求、一種職業準備、一種生存狀態、一種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創新培訓內容,提高針對性。需求是培訓的前提,要從干部的理論層次、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等入手,研究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干部的學習需求,研究內容、需求與質量間的內在聯系和作用規律。只有內容越精細,針對性才越強;只有針對性越強的培訓,才是質量越高的培訓。
改革培訓方式,增強實用性。要通過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脫產與在職自學結合,課堂教學與社會調研、考察和專題研討結合,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遠程、網絡和電化教學結合,讓學員在學習中去思考,在調研中找對策,在論辯中拓思路,在愉悅中受教育。
在日常的訓練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是教練員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幫助運動員提高心理品質,促進他們認知、情感與行為技能發展的一種系統的行為活動。在日常的訓練中如何實施呢?
一、 創造必要的條件
1. 新型的師生關系。首先是和諧的師生間的情感聯系,“愛”是其核心,有了“愛”,師生原先的“我”“你”關系將會置換成“我們”,從而使師生心靈溝通,共享成功之喜悅,共擔挫折之煩惱。其次是合作的,這意味著教練和運動員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練的作用在于,你不會學習,我來指導你學習;你不愿練,我來引導你練。再次是互動的,教與學的過程是一種師生相互作用的過程,師生互動的性質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訓練教學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師生互動構成了教學活動中的正反饋機制。
2. 人性化的管理。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還要建立一套科學化、人性化的規章制度,能行之有效地對人的作風、紀律、工作生活上進行規范?!吧硐茸阋月嗜?,量寬足以得人,律己足以服人?!笔亲鳛榻叹殕T、管理者必備素質之一,有良好的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關系及嚴格的自律規范,便于形成嚴謹的工作習慣和生活作風,也是運動員將來在大賽中承受壓力的性格基礎。
3. 一定的教育技能。實施心理教育,教練員還須具備一定的教育技能。大致有:了解運動員的情況:通過觀察、談活等形式,了解隊員的身心發展、興趣特長、內心世界等;教學設計技能:運用現代教學思想,根據學生的身心、個性特點,沒計教學,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教學應變能力:教學過程中,對偶發事件特別是運動員提出的問題做出積極反應,有靈活處置的能力。
二、 掌握操作要領及重點
1.整合訓練目標。訓練目標決定著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質量規格和水平。傳統的訓練多偏重以專項技能技巧為核心,忽視了“以人為本”,以至割裂了體育本身所蘊涵的文化底蘊,以及與人類社會各種文化的有機聯系,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今,素質教育己啟示并要求我們對訓練目標進行整合。訓練目標是一個多元化的體系,涵蓋認知、智能、情感三個領域,這為心理教育的滲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比如,專項訓練中,除了教會運動員正確的動作,以及形成自動化,教練員還應從滲透心理訓練的角度著手,引導運動員感受體育的魅力,加速其情感的升華,獲得求知的動力,從而獲得更好的興趣,使之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2. 創設參與情境。訓練及比賽中,是教練員和運動員需要共同面對的,任何知識、技能乃至情感因素,只有經過主體內化才能養成,這就需要運動員的積極參與。因而,創設情境,引導興趣,無疑是吸引運動員主動參與的有效策略。
3. 進行行為實踐。行為實踐,它有助于運動員在親身實踐的體驗中強化對事物的認識,深化對事物的理解。比如,可以組織運動員觀看女排的比賽錄像,了解女排艱辛的奮斗歷史;結合跑步訓練,讓學生了解“劉翔”為國爭光的事跡等等。所有這些實踐活動,都會給運動員以震撼,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起學、練的興趣。
三、把握心理訓練的主要內容
1.鍛煉堅定的意志。意志是人們為了達到有意識提出的目標而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所做的持續努力,對個體的學習、工作有著巨大的影響。教練員可以充分挖掘運動員的優秀品質,進行心理教育滲透。
2. 培養活躍的思維。學習過程是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思維是學習心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訓練教學中,一方面要憑借專項體育獨特的思維實例啟迪運動員;另一方面,還應指導運動員把握體育形象性和運動性的特征,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