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6:02:19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生產發展趨勢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區域農業。區域農業將會成為一個發展趨勢之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雖然現在一些地方可以憑借機械的力量將一個人的擴大,但是總歸無法和一個區域抗衡。而隨著大家的需求日益上升,區域性農業的呼聲也將日益擴大。這樣的趨勢會有效的提高農戶對于市場風險的抵抗,且能有效的提高比較的交流效率,互相提高技術,現在一些大平臺上面的交流論壇就是這樣的一個雛形模式了。
2、合作農業。農業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現在的農業趨勢更是明顯,大家都是彼此互補,形成一個小型的圈子,讓自己的事業更穩定。如今比較常見的合作農業模式有合同農業、種養結合等形式,這樣的農戶自身的穩定性高,不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雙方都會有所保障。未來這樣的農業生產方式將會大行其道,甚至可能呈現出一個個聯盟形式。
3、品牌文化。農業如今也越來越像各個公司了,追求品牌效應的農戶,其收益與規模明顯對比普通的有優勢的多?,F在消費者購買農業產品也會看看是什么地方生產的,一些品牌效應好的農業產品,在大家的心理先天就品質要硬一些,其次其利潤空間相對也會大一些。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執著的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這個已經成為了下一個趨勢之一。
4、綠色農業。健康是這個時代的主題之一,相對應的綠色食品自然而然也是大家眼中的焦點。而以前由于農業生產的不規范,各種農業產品漏洞很大,于是各種事故就出現了,但是由于消費水平的問題,很多人沒有選擇。而現在不一樣,農業生產的競爭壓力偏高,一方面選擇放棄綠色食品,那么自然會有人來頂上其市場空缺。大家生活好了,肯定就渴望更好的生活品質,而綠色農業的趨勢無疑又是大眾消費者的選擇。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產生業;山區;特色農業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10-0011-1
1 立足優勢,走規?;?、產業化之路,傾力打造山葡萄酒名城
1.1 科學規劃布局,建設規?;N植基地
以柳河鎮、三源浦鎮等10個鄉鎮28個村為基礎,實施“五縱四橫”葡萄基地框架和產業布局建設,著力打造30公里山葡萄產業帶,全力推進標準化基地建設??h政府每年都根據山葡萄生產的實際情況,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對種植戶的扶持力度。連續三年,縣財政給予山葡萄基地種植補助,每畝補助500~700元;對貸款的農戶給予50%的貼息補助;村機動地優先發包山葡萄種植戶;建立種植風險基金,對災害造成的困難戶進行補助等等。
1.2 產業化發展,打造特色山葡萄酒品牌
以提升質量、打造品牌、擴大規模為山葡萄酒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山葡萄酒加工業,引導企業走民族化、特色化、差異化之路,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加強對外宣傳與聯系,擴大葡萄酒企業對外影響。成立了山葡萄產業化辦公室,協調農戶、基地、企業關系,指導生產加工等。在資金、稅收、行業管理等各個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目前,園區內通過QS認證的山葡萄酒企業24家,可生產干酒、甜酒、露酒、爽口起泡酒和無醇葡萄酒等五大系列、百余個品種,年生產能力15萬千升,實現產值2億元。
2 正視現實,走特色化、差異化之路,傾力打造糧品產業
2.1 傾力打造火山巖稻米產業
一是科學規劃稻米產業發展。以“中國火山巖稻米之鄉”為統領,以一統河、三統河流域為主體,以“四區八鄉”為基礎,強力推進“一橫兩縱”稻米產業基地建設,打造火山巖概念米、綠色有機米、營養精品米,逐步實現“基地標準化、稻米特色化、加工精品化、營銷品牌化”的四大目標。二是實施四大戰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水稻綜合生產能力戰略。2008年開始,每年投入1000萬元資金,對全縣水田進行升級建設,重點實施了農田水利、地力培肥、耕地修整、低產田改造、田間路面硬化五大配套工程。投資300萬元,對1萬個新建標準化育苗大棚給予補助。加強科技體系建設,提升水稻生產標準化水平戰略。重點建立了三大標準體系。建立了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稻米生產操作技術規程,投資60萬元開展水稻標準化技術規程培訓,培訓骨干1000人,直接培訓農戶5萬人次,發放標準化栽培模式圖6萬份;建立投入品管理體系,在縣鄉村成立監管隊伍,保證投入品科學使用;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在水稻生產全過程,對基地每個農戶、地塊都建立規范化檔案,追溯產品質量。鼓勵企業大力發展標準化生產稻米基地,對建設千畝以上連片的標準化稻米生產基地,每年每畝補助10元。水稻標準化生產面積發展到32萬畝,其中綠色有機認證水稻面積15萬畝。加強龍頭企業建設,提升稻米產業化水平戰略。緊緊圍繞“火山巖稻米產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精品稻米加工業。
2.2 傾力打造特色玉米產業
我縣玉米生產面積比較小,很難實現規模效益,并且有效積溫比較低,常年有效積溫2300℃~2700℃,玉米種植以中熟品種為主,嚴重影響了玉米產量和生產效益的提高。近年來,為破解玉米產業發展的這一瓶頸,我們全面實施玉米產業提升工程,以“三區”15鄉為基礎,構建“金字塔型”玉米生產布局,鞏固穩定高產區,提高推進中產區,改造發展低產區,在提高品質上下功夫,在提高效益上做文章,傾力打造特色玉米產業。在高產區,以種植高產品種為主,集成推廣高產栽培技術。在中低產區,大力發展地膜玉米和保鮮玉米生產。玉米地膜覆蓋栽培可增加有效積溫300℃~400℃,大幅度增加玉米產量。通過每畝補貼20元的優惠政策,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全縣種植地膜玉米10萬畝,平均畝產提高了400斤。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運作機制,大力發展甜玉米、粘玉米等保鮮玉米生產??h財政每年補助資金300萬元,用于龍頭企業甜粘玉米基地建設和固定資產投資貼息補助。全縣發展甜粘玉米4萬畝,畝產值達1800元以上,比普通玉米增加600元以上?!跋蜿柤t”甜粘玉米品牌,已成為首都機場定點產品。
3 加大投入,走設施化、科技化之路,傾力打造烤煙生產名縣
我縣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烤煙生產,是全省最大的煙葉生產基地。為進一步加快全縣煙葉產業發展步伐,強力促進煙葉產業邁入設施化、科技化現代產業發展模式,我們投入3000萬元,成立了“柳河現代煙草農業科技園區”,園區達到了規?;N植、集約化經營、專業化服務、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已成為系科研、生產、收購為一體的高科技、高效益優質煙葉科技示范區。依托園區,我們強力打造現代煙葉生產基地。投入1350萬元,建設煙水配套工程,直接受益煙農2000多戶,實現煙葉生產基地“旱能灌,澇能排”。進行“路改”建設,硬化“煙路”28.6千米?!盁熕?、煙路”的建設,有效改善了煙區的綜合生產環境。實現煙葉設施化生產,建設現代化的自動控溫調濕的育苗大棚,進行工廠化統一育苗。運用先進電子控溫烘烤設備,集中統一進行烘烤,使煙葉烘烤的中上等比例上升到70%,大大提升了煙葉生產質量和效益。煙葉生產實現了“五統一”(統一育苗、統一栽培、統一回收、統一加工、統一烘烤)。打造煙葉產業科技化支撐,依托園區,我們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現代煙葉科技研發隊伍。解決了一系列煙葉生產、加工中的技術難點和問題,實現了在現代科技中要效益、尋突破,為煙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目前煙田的區域性測土配方施肥、合理輪作、適時采收、煙葉減焦底害化處理、科學烘烤等技術已得到全面地推廣和應用。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對于提高種糧農民的積極性、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重點縣,河南省鄲城縣始終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著眼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采取措施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了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
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履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貫徹落實中央“三農”政策的重要舉措。鄲城縣積極搶抓中央加大“三農”投入的機遇,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中低產田改造、良田建設、土地綜合整治、新增千億斤糧食工程等農業重點工程,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連續9年實現豐產豐收。
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是破解現代農業發展中投入不足、科技推廣難、組織化程度低等難題的有效途徑。鄲城縣著力建設糧食高產示范田和農業高效示范園,充分發揮其示范、輻射、帶動作用。按照“合理規劃、綜合配套、穩定面積、主攻單產”的原則,整合資源,落實政策,實施“1115”工程(縣主要領導負責建一個萬畝糧食高產示范田,鄉鎮主要領導和縣直包鄉領導各負責建一個千畝糧食高產示范田,行政村支部書記負責建一個500畝糧食高產示范田),以鄉鎮為單位創建高標準永久性糧田,實行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機耕機耙、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測土配方施肥,建成全縣糧食高產示范基地。搶抓中央支持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機遇,大力發展高效特色農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促進農民增收。通過招商引資建立無公害蔬菜基地,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水利、農業、農技等部門主動搞好基礎設施建設、人員培訓、技術指導等,推動基地快速發展。
健全農業服務體系,保障現代農業建設持續推進。健全農業服務體系,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性工作,是由傳統農業生產向現代化規模農業轉變的關鍵環節。鄲城縣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快服務網絡建設,構建以縣農技部門為龍頭,以鄉鎮農技服務中心為樞紐,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種田大戶為節點的工作體系,提高農業服務水平。一是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探索鼓勵種田大戶帶動土地流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推行土地統管等方式,穩步推進土地規模經營。二是加快農業技術推廣,提高技術成果轉化率。在農閑時節和農作物生長管理的關鍵期,組織農業技術人員通過深入田間地頭、開設專題電視欄目、開通農業咨詢熱線電話等方式,以種田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重點,積極向農民傳授先進適用技術,實現良種良方到田、技術要領到人。召開糧食生產總結表彰大會,對種糧大戶、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人員、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給予獎勵表彰,營造重視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的濃厚氛圍。三是扶持壯大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支持龍頭企業領辦專業合作社,推行“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經營模式,推進企業化管理、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保證企業原料需求和農民增收。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關于強農惠農等有關文件精神,加快推進甌海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區政府決定,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扶持都市農業發展及現代農業園區、農業功能區建設。現特提出如下具體扶持意見。
一、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
1.鼓勵農業龍頭企業技改投入。對農產品加工企業技改投入額在100萬元、200萬元、500萬元、1000萬元以上的,分別給予2萬元、3萬元、5萬元、10萬元獎勵。種養業相應減少(下同)。
2.鼓勵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對農業龍頭企業銷售額首次突破500萬元、1000萬元、5000萬元、1億元的(以統計部門數據為準),種養業可以相應減少,分別獎勵1萬元、2萬元、3萬元、5萬元。
3.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積極申報上一級農業龍頭企業。對當年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稱號的,分別給予20萬元、5萬元、2萬元、1萬元獎勵。
4.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總部經濟”,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偛吭诋T海并在區外直接投資設立的生產基地,具有一定規模的規范企業,一次性獎勵1--5萬元。
5.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出口優勢特色農產品。農產品自營出口額50萬美元以上、100萬美元以上、500萬美元以上的,分別給予獎勵3萬元、5萬元、15萬元。
二、積極培育涉農市場主體
6.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對當年購置農機具、運輸車輛并為本區農業生產服務的,憑發票按購置金額給予1/3的補助。對購置鋼管大棚,且面積在10畝以上的,給予10元/平方米的補助。農產品加工設備和新建加工、銷售、倉儲、管理用房的投入,在10萬元以上的,給予投入額20%的資金獎勵,最高獎勵額度為5萬元。
7.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銷售上臺階。對農產品銷售額首次突破50萬元、10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以上的,分別給予1萬元、2萬元、3萬元、5萬元的獎勵。
8.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范化建設。新獲得省級以上、市級、區級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分別給予獎勵5萬元、2萬元、1萬元。
9.當年新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工商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等相關手續齊全,并經區農林漁業局備案的,給予補助1000元;成立當年銷售額在10萬元以上的,再給予一次性補助5000元。
10.注冊在甌海的新農業種養企業,注冊資本在200萬元以上,具有自主品牌,并能組織正常生產加工或銷售服務的,一次性給予補助2萬元。
11.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組建集團公司。注冊地在本區的農業企業集團(含農產品專業市場),一次性獎勵20萬元;種養殖企業集團、園林綠化集團一次性獎勵15萬元。同時獲得園林綠化資質一級、二級、三級的分別給予5萬元、3萬元、1萬元獎勵。
三、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
12.鼓勵實施品牌戰略。對行政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的農業生產經營企業和組織獎勵100萬元;對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名牌”產品、“名牌農產品”、“著名商標”的農業生產經營企業和組織獎勵10萬元;對獲得“名牌”產品、“名牌農產品”、“知名商標”的農業生產經營企業和組織獎勵2萬元;對獲得“甌海名牌商標”、“甌海名牌產品”的農業生產經營企業和組織獎勵1萬元;對獲得“國家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單位和組織分別給予獎勵30萬元、50萬元;對獲得其他農產品集體商標的農業生產經營企業和組織給予獎勵10萬元;農業生產經營企業和組織每注冊一枚農產品商標的給予獎勵2000元。
13.鼓勵農產品標準化認證。對建成連片面積500畝以上的綠色農產品基地,或被新認定為省無公害農產品(省森林食品)基地的,每個獎勵5000元;被新認證為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的,每只獎勵2萬元;企業新通過HACCP認證的,每家獎勵1萬元;首次通過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認證的,每只獎勵3萬元;首次通過出口基地認證的每個獎勵3萬元。
14.鼓勵農業標準化生產。對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農業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每個標準分別獎勵5萬元、2萬元、1萬元、5000元;對國家級、省級、市級標準化生產示范項目,面積在100畝以上的,經驗收合格后,分別獎勵5萬元、3萬元、2萬元。
15.扶持農產品展銷營銷。積極組織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參加各類農產品推介會和展銷會,給予獲得省級以上(含省級)金獎的農產品,每只獎勵1萬元。
16.鼓勵農產品營銷模式創新。積極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虛擬經營、農產品配送等營銷模式,培育建設農產品品牌集中展示、產品展銷等新型流通業態的,對取得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經認可為甌海名優農產品展示展銷的(或有標志的),給予1-5萬元的獎勵;對經業務主管部門許可、由農業企業組織在舉辦全國性農產品展銷會、博覽會的,一次性給予5-10萬元補助。
四、突出農業“兩區”建設
17.鼓勵各類生產主體參與農業“兩區”建設,給予爭取省級及以上現代農業園區(包括現代農業綜合區、主導產業示范區和特色農業精品園)財政支農建設項目、市級農業功能區建設項目的,按有關要求優先給予項目立項的經費配套。
18.鼓勵楊梅、甌柑等基地果園技術改造和基礎設施改造。對列入集中改造計劃、連片面積在50畝以上的基地,經農林漁業局備案,驗收合格后,給予每畝200-500元補助。
19.鼓勵發展蔬菜基地。安排一定資金,重點對連片面積200畝以上的市級蔬菜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設施改造項目予以1/3配套資金補助。
20.鼓勵做精、做強花卉種苗產業。重點扶持花卉種苗生產,對利用山坡地、廢棄地建立花卉種苗培育基地,面積在50畝以上的,給予每畝1000元的獎勵。
五、鼓勵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
21.大力開展“森林城市”創建,積極建設美麗鄉村。對獲得省“興林富民”示范村稱號,省級“森林城鎮”稱號,省級、市級“綠化示范村”稱號的,分別獎勵省級5萬元、市級2萬元。
22.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對發展觀光休閑農業基地,面積在200畝以上的,每畝補助200元;新建市民體驗農場、家庭農場、虛擬農場、農業休閑觀光園的一次性給予1-5萬元獎勵。
23.鼓勵發展“農家樂”項目。對村戶型“農家樂”項目,經市級、省級評比確認為三、四、五星級的,分別給予1萬元、2萬元、3萬元獎勵。以行政村為單位,達到10家以上,形成“一村一業”聚集效應,經驗收合格后給予每家5000元的獎勵。
24.鼓勵保護野生保護的動物馴養繁殖與保護利用。對經過有關部門批準、符合法律規定與規劃要求的野生動物養殖基地,其養殖規模、技術能力、繁殖數量在全市領先或在經營利用(延伸產業鏈)上有創新的,一次性給予2-5萬元的獎勵。
25.積極鼓勵并引導初級農產品加工、生產單位改造提升、轉型升級。以行政村為單位,凡初級農產品加工生產單位達到5家以上,并按照標準化生產、規范化加工等要求落實監管措施,分別給予村、企1萬元、3000元的獎勵。
26.扶持種子種苗產業發展,重視農業本土種質資源保護和鄉土樹種的開發。鼓勵農作物及經濟林木的野生近緣植物物種的搜集、整理、鑒定、保護、保存和合理利用農業種質資源。對農業種質資源原生境保存的保護小區或保護點,非原生境保存的低溫種質庫或田園種質庫(種質圃、植物園)的建設,視情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0萬元。對組織通過國家或省部級新品種認定的單位,視效益給予每個品種2-10萬元獎勵。
六、完善農業創新體系建設
27.鼓勵農業科技創新。對被認定為省級農業科技型企業的,給予補助5萬元;對被認定為市、區級科技中小型企業的,分別給予補助4萬元、3萬元。
28.發展農業創新創業平臺。鼓勵農業企業與院校合作、交流,共建農業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和企業研究開發中心,增強農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對被認定為區級以上行業(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的,給予補助10-30萬元;對被認定為省、市、區級企業研究開發中心的,分別給予補助10萬元、5萬元,3萬元。
29.培育壯大農業企業。凡注冊在甌海的規模上農業企業,在本區沒有廠房的,經有關部門認定,三年內給予每年每平方20元廠房租金補助,科技試驗(中試基地)基地每年每畝補助300元。
30.鼓勵大學生從事農業創業。凡在甌海工商注冊登記且本人擔任法定代表人滿1年,并經區農辦認定備案的,給予企業2萬元的一次性專項創業補助,生產、經營達到一定規模的,給予50%的貸款貼息補助,同時列入重點勞動力素質專項培訓。
31.切實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定期開展優秀農村實用人才評選活動,鼓勵廣大農村實用人才更好地發揮其創業、致富帶頭作用。對獲評區級以上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的,其生產、經營的農業項目貸款額度在50萬元以內,給予貼息補助。
32.加大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扶持力度。對按省、市、區規定完成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及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與村級服務站點“三位一體”建設任務的鎮街,一次性給予3萬元補助。33.安排100萬元建立農業風險基金。主要用于:農業基地自然災害應急基金,技術改造風險補償基金;對農產品加工企業與本區農戶簽訂蔬菜等農產品保護價收購合同,如遇市場價格波動,農產品市場價低于合同保護價時,按合同保護價收購,由此造成的損失,對下訂單者給予一定的補助。
七、加強項目管理和資金管理
34.項目的實施:由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項目單位組織實施。項目專項資金由區財政統籌安排,采取“以獎代補”方式進行運作,專項資金可滾存使用。
35.堅持節約土地、集約用地的原則。根據有關政策,建立和規范農業設施用地和配套用地審批、建設和管理制度,支持和服務農業發展。
36.項目的管理方式。區農辦、農林漁業局要會同區財政局制訂項目的具體實施方案,由有關部門和專家組成的考核小組具體負責考核工作,對項目實行申報、立項、跟蹤、驗收一條龍服務。按照公開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健全項目財務制度,規范會計核算,建立公示制和項目后評價制度,提高公共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一、設施農業生產現狀
丹東地區特色產業在近幾年的迅速發展勢頭,也促成設施標準小區建設步伐加快,在規模擴張的同時,設施農業種植結構得到不斷優化,一些既具地方特色,又有技術優勢的產業異軍突起,縣、區也由此在“一村一品”、“一鄉一品”基礎上,開始實現“一縣一業”、“一區一業”規?;a,出現東港的草莓、振安區的藍莓、鳳城的山野菜、寬甸的食用菌等一大批特色品牌。目前,丹東市設施農業生產面積已超過4.1萬畝,年產值突破6.7億元,為全市農民增收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設施農業生產存在的問題
1.缺乏科學規劃引導
部分縣區發展速度過快,一些地區設施類型、栽植種類、栽培季節雷同,區域比較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2.設施設計建造不規范
3.技術推廣不到位
普遍重視硬件設施建設補貼,忽視技術推廣服務等軟件投入,品種、技術和人才貯備不夠。
4.設施裝備水平不高
三、發展對策
總的發展思路是堅持以設施小區建設為重點擴大生產規模;以提質增效為目標強化新技術推廣;以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為核心全面提升產業化發展水平。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大力推行規模化和專業化生產,加強市場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發展儲藏、加工和包裝業。
1.充分發揮地域優勢迅速擴展生產規模
根據各地區氣候條件特點,合理布局,發揮區域優勢進行生產。市政府明確對各區域進行規劃,今后幾年,丹東市將重點支持沿海出口創匯型的設施農業,林區特色型設施農業,鴨綠江中下游地區規?;l展的設施農業。
2.具體規劃要切合實際
在具體建設的實施上要堅持規模發展,在規劃上堅持“六個圍繞”,即圍繞水源條件好的地方建棚;圍繞公路沿線特別是高速公路建棚;圍繞交易市場建棚;圍繞老區建棚;圍繞領導班子過硬的鄉、村建棚;圍繞荒山、荒溝、荒坡建棚。
3.強化技術服務指導,確保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生產
設施農業相對于傳統農業,是集約化、高科技的新型產業,要求有較高工作效益的技術服務體系,要求有較高技術素質的農民。因此,必須下力量建設與設施農業發展需要相適應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要吸收專業人才充實改造鄉鎮農技隊伍。大量招聘園藝、蔬菜生產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和適量選聘農民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到鄉鎮農技隊伍中來,爭取達到每個新建設施農業小區至少有一名專業技術人員為農民服務。
同時,加大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力度。對大棚生產戶的培訓應搞好針對突發病蟲害防治知識技能的應急培訓,一個蔬菜品種從種到收的全過程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水平,培養出新一代懂科學、善于接受和運用各種新技術的新型農民。各地應從設施農業發展需要出發作出培訓規劃,力爭使每一個新建小區都有一兩個經過培訓的技術示范戶。
4.依靠科技發展設施農業,加大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的引進推廣應用力度
樹立依靠科技獲取設施農業高效益的意識。大力推行溫室、畜舍、廁所、沼氣池“四位一體”建設模式,把設施農業納入綠色環保、循環經濟的軌道;大力推廣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微灌節水、長季節栽培等新技術;應用立體栽培技術,合理安排茬口,實現全空間、全季節生產,提高單位面積效益。加強新優品種引進、試種、繁育和推廣工作;大力推廣應用自動卷簾機、落秧器、滑車、滴灌等其它棚內作業機械。認真搞好棚內耕地地力保護和培養,預防各種土壤病害,實現可持續生產。
5.必須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1 農業合作社大豆生產發展瓶頸
通過對興聚農業科技合作社大豆生產情況的調查走訪,總結分析得出興聚科技合作社雖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合作社在大豆生產中的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1 缺少大型機械,土地規模擴大受阻
目前合作社現有的大型機械數量有限而且不配套,無法完成更大規模的作業,制約著土地規模的擴大和作業的標準化。以前擁有的小馬力機械與大面積的作業根本不相匹配,降低了工作效率?,F有的中耕機械的傷苗率、收獲機械的收獲損失率和破損率有待降低,農業機械很難達到農藝標準,影響農業標準化的實現。
1.2 缺少新的高產栽培技術
目前規?;拇蠖股a缺少集約化、機械化程度高的配套栽培技術?,F有的栽培技術在提高產量方面潛力有限。
1.3 缺少高產、穩產、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
目前應用的很多品種的產量潛力與高產品種比較增產潛力小,綜合抗性不強;加上新品種的應用轉化速度較慢,種性退化,使產量和品質下降,生產上極需產量較高、品種優良的大豆新品種。
1.4 重茬面積大,土地不能用養結合
由于合作社只種植一種作物大豆,重茬現象十分嚴重,病蟲草害發生相對較重,嚴重影響大豆產量和效益。土地不能做到用養結合,土壤有機質下降,形成不良循環。
1.5 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
近兩年水分是影響產量的主要因素。農業基礎設施薄弱,不能很好地解決大豆生產水(旱、澇)問題,尤其是遇到旱災,灌溉能力低,水分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1.6 農藥市場混亂,影響防病蟲效果
由于農藥市場品種雜亂,藥品名稱復雜多樣,真假難辯,出現了混亂雜現象,藥害現象難以杜絕,輕的造成大豆生長發育延遲,藥害嚴重的幼苗全部死掉,影響大豆生產過程中防病蟲效果和造成土壤環境污染。
1.7 生產成本高,發展資金不足
隨著柴油、肥料等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用工成本不斷增加,導致大豆生產成本的增加。為了加快土地流轉速度,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但目前發展流動資金有限,資金不足的瓶頸制約著合作社的經營發展,影響合作社的發展后勁。
1.8 優惠政策不到位,管理不規范
政府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各項優惠政策還不到位,扶持力度還不夠強。由于合作社成立時間短,制度仍不健全,管理還不規范,視野還不開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管理人員急需學習先進經驗。
2 個體農戶大豆生產發展瓶頸
通過對大豆生產情況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研究,并經過總結分析得出個體農戶大豆生產中的存在的如下突出問題。
2.1 種植規模小,管理粗放
個體農戶目前都是小家小戶的分散種植,面積小,大豆品種繁多,無法實行優質優價;而且分散經營的生產方式也制約了標準化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技術的增產作用發揮較差。另一方面,土地的分散經營和管理,限制了大型農機具的應用,農戶使用的都是小馬力機械,農業生產達不到標準化作業要求,影響耕種質量和效率。許多先進的栽培技術不能落實到位、田間管理粗放,病蟲害不能及時防治。由于土地有限,糧食價格不高,大部分青壯年勞力都外出打工掙錢,在家里從事農業生產的多是婦女或老人,影響新技術的普及應用,技術到位率低。
2.2 科技水平低,浪費有利自然條件
2010年, 綏化市北林區春季溫度低、土壤濕度大,導致大豆播種期延遲。個體農戶因擔心秋季大豆不能正常成熟,選擇了過早熟大豆品種,導致秋季9月12日時大豆已經成熟,為了避免發生大豆炸莢現象,只好開始收獲,明顯浪費了大量有效積溫;而合作社經常和農業技術人員溝通學習,則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種植了適宜熟期的大豆品種,到9月末大豆正常成熟,充分利用了有效積溫,提高了大豆產量。
2.3 品種多亂雜,無法優質優價
優良品種更新慢,品種產量低,質量不高;農民盲目引種,有的浪費積溫,有的導致貪青晚熟,種植后達不到預期效果;各家各戶種植的大豆品種多、亂、雜,混收、混儲嚴重,銷售時無法優質優價。
2.4 生產成本高,比較效益低
一方面,隨著柴油、肥料等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用工成本不斷增加,導致大豆生產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大豆價格低,銷路不暢,豆農純收益呈不斷下降趨勢。從農作物品種間比較效益看,大豆種植效益一直低于水稻和玉米,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往往選擇效益好的作物種植,豆農收益的不穩定進一步導致了大豆面積的波動和總產的不穩定。
2.5 整地質量不高,影響大豆生長
個體農戶大豆田缺少深翻基礎,耕整地技術不高,缺乏大型農機具,達不到作業標準,影響大豆生長。秋整地多數是用旋耕機旋一遍,年復一年使犁底層逐漸上升,耕層變薄,犁底層變厚。播種后如遇到春旱,播種層內的土壤水分很快就會被蒸發散失掉,往往造成芽干;遇春澇,水分又容易積存在薄薄的耕層內,由于土壤水分大,溫度低,常造成爛種,導致出苗不勻,缺苗斷條,因保苗株數不夠,影響大豆產量。另外,小馬力拖拉機作業次數過多,造成表土粘實、透性差,土壤溫度回升慢,不保水,易形成土表徑流,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2.6 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無法抵御自然災害
“聯產承包”以后,原來集體的農田基礎設施破壞嚴重,沒有配套的澆灌設施等基礎設施,造成“旱不能灌、澇不能排”,不能很好地解決大豆生產水(旱、澇)問題,無法抵御自然災害的侵襲。例如,2007年出現了嚴重的春旱加伏旱,因為沒有相應的澆灌設施,造成了大幅度的減產,嚴重影響了農戶種植大豆的積極性。
2.7 種植密度不合理,影響品種產量潛力發揮
農戶不能針對不同品種特性、施肥水平、栽培方法因地制宜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從而影響品種產量潛力的充分發揮。一部分大豆種植戶憑借老觀念,認為大豆大密度才能獲得高產,大豆密度過大,通風透光不好,倒伏等一系列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產量和品質。
2.8 科學施肥理念不夠,影響大豆養分供應
個體農戶在大豆生產上,重化肥、輕有機肥,重氮磷肥、輕鉀肥,重大量元素肥、輕中微量元素肥。有機肥使用率極低,造成土壤板結、保水性和對洪澇干旱的緩沖能力下降。氮、磷過量施用,造成施入肥料肥效的降低,同時造成群體的過早郁蔽,引起經濟系數的降低和病害的發生,不僅浪費了資源、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而且形成對環境的污染。同時鉀、硫、錳、鋅等肥料施入不足,影響大豆正常的生長發育。另外,一些農戶施用化肥只注重數量,不看含量,常常出現肥量不少,但肥料養分含量低,其所含養分數量滿足不了大豆生長發育的需要,出現產量不高的現象。
關鍵詞:水果生產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221
為了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梅州市梅縣區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推進示范社建設行動,促進水果專業合作社規范運行和普及建設。近年來,梅縣區農村金柚水果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進一步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1 目前梅縣區農村水果專業合作社的主要發展模式
目前梅縣區金柚水果種植面積、單產、總產、產值均居全國首位,是全國最大的柚類商品生產基地,金柚已成為梅縣最具特色的主導農產品,成為梅縣區農業的支柱產業。因此,組建農村水果專業合作社是大勢所趨。目前該區水果專業合作社的主要發展模式有能人帶動型、農超對接型、企業帶動型這3種。
2 梅州市梅縣區農村水果專業合作社主要發展模式的分析
2.1 梅縣區寶鑫水果專業合作社屬于能人帶動型
基本情況介紹:寶鑫水果專業合作社有著多年的種植經驗并具有較好經營理念的人才,通過積極發動寶坑村及桃堯鎮隆文鎮的周邊農戶以果樹、資金等方式入社,組建了金柚生產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農戶180戶,有銷售專業人員8人,整個水果專業合作社有技術人員5人,主要從事金柚生產種植及柚果銷售人員共有283人。該社2016年金柚產品及銷售總收入達500多萬元,利潤收入120萬元。固定資產及設施總投入300萬元,帶動農戶增收200多萬元,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各級領導對水果專業合作社都大力支持,區、鎮2級政府都非常重視寶鑫水果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在2015年給予其省級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項目的財政資金補貼,在生產技術和銷售方面也都給予了指導和支持。
2.2 梅州市木子金柚專業合作社屬于農超對接型
基本情況介紹:梅州市木子金柚專業合作社是r超對接型發展模式的代表。成立于2007年12月,集生產、加工、銷售、社會服務為一體,擁有農副產品進出口權,建立了社會化服務體系。目前,木子金柚專業合作社流轉果樹約3.33km2,該合作社共有社員156人。有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人,經營管理人員7人,固定資產投入1500多萬元,配備生產流動資金3000多萬元。在松口鎮城東鎮建立了2處面積約1.33km2的金柚產業園區?!澳咀印苯痂种饕N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還出口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木子金柚專業專業合作社大膽創新,借助城市連鎖超市平臺,實現了農產品的供應和超市銷售的有效對接。
2.3 “企業帶動型”廣東十記果業有限公司
基本情況介紹:廣東十記果業有限公司是“企業帶動型”的發展模式。于2010年成立合作社,是梅州市市級農業龍頭企業?,F有固定資產1960多萬元。生產流動資金2800萬元?,F有員工200余人,其中技術人員8人。在梅縣區松源鎮羊角村和橋背村建立了2處面積近1.33km2的金柚種植示范基地。該公司近年來沙田柚〔金柚〕產量都在16000~18000t之間,產品主要銷往廣東珠三角及全國各地。
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化經營。公司通過示范帶動松源鎮及周邊農戶發展種養,并提供生產技術、銷售等服務,提高了農民收入,積極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3 農村水果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運行狀況
合作社選擇發展模式必須按照實際條件考慮發展。合作社發展所要考慮的條件主要包括資金、地理位置、產業集群程度等。資金是合作社發展的基礎,合作社所在的地理條件優越,交通方便。地址集群程度好,合作社在銷售方面的壓力相對就較小,這對經營發展應該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