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5 19:03:28
序論:在您撰寫采礦工程畢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采礦工程專業是礦業企業的主打專業,而本科畢業設計是采礦工程專業學習的最后階段的教學環節。經過畢業設計,采礦工程本科畢業生對本專業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進行了一次實際系統的演練,并結合礦山現場生產加以實際應用,從而鞏固和擴展采礦工程基本知識,拓展學生的采礦工程理論計算、工程制圖和計算機設計等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質,拓寬學生本科階段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豐富學生將來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采礦工程本科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能夠進一步增加采礦工程本科生對所學專業的熱愛,善于理論聯系實踐,尊重科學和實踐的良好學術、思想作風。因此,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及說明書寫作質量能夠充分反映學生在本階段學習的重視程度和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由于學生前期找工作、考研、考公務員及出國等因素的影響,采礦工程本科生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和說明書的質量有所下降,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整個環境的影響,也有指導老師和學生的因素。畢業設計是采礦工程專業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和深造的重要過渡階段。如果畢業設計不能達到要求,可能會造成采礦工程本科生對本專業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的理解不系統、不深入,基本技能不夠熟練,動手能力差,不但造成企業、研究生導師和機關領導對培養的本科生印象差,而且會直接影響學生前進方向和前途。因此,針對目前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本文進行較為深入的剖析,對礦業類高校培養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具有一定的意義。
2采礦工程本科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當前,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專業性、合理性和規范性。同時,設計說明書還應達到一定的書寫要求,需要達到通俗易懂程度,還應具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深度和技術難度。當然,我校對畢業設計要求更高一些,就是需要具有專題研究,該部分要求和畢業設計說明書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并具有一定的學術性和創新性等,如果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當前的采礦工程本科畢業設計一般部分(含設計、圖紙和說明書)及專題部分,部分學生的設計質量大部分都偏低,甚至有的學生都不能滿足最低要求。綜上所述,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存在如下問題:
2.1畢業設計選題簡單及內容相近在進行畢業設計選題過程,一般采礦工程專業院校都按照既有模式進行,設計選題題目根據畢業實習礦山為背景,設計題目沒有針對性或比較膚淺,有的甚至不科學,重復以前的題目,缺乏對應的研究。這不僅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拓展,而且阻礙了學生對生產問題、技術創新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培養。
2.2書寫功底差畢業設計過程中比較嚴重的問題是設計說明書的寫作能力差,在整個設計過程中,特別是摘要和設計說明書中闡述的設計過程不夠嚴謹,表述不清,很多學生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能把問題解釋清楚,把說明書寫成記賬式說明或敷衍了事的概述。另外,畢業設計說明書的排版格式不規范、結構不合理、條理不清晰、計算錯誤,甚至有的學生把導師名字都寫錯,可見學生對本科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和寫作功底比較差,需要加強這方面的鍛煉。
2.3工程制圖漏洞百出畢業設計工程制圖要求采礦工程本科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繪圖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圖文表達能力,學生在制圖過程中不斷提高繪圖能力。通過畢業設計,采礦工程本科生能夠較為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繪圖、手工繪圖能力和追求完美的視觀感受。但在實際畢業設計過程中,甚至最后提交的畢業設計說明書和設計圖紙,還發現很多問題,比如說明書和設計圖紙不符合、CAD制圖的比例不對應、工業廣場留設不合理、代表符號混亂不合要求、礦塊布置不合理、通風線路標示錯誤、平面圖和剖面圖不對應等。這嚴重影響整個制圖效果,并直接降低了畢業設計的質量。
2.4低級錯誤多采礦工程本科畢業設計的一個重要不足在于設計中所犯低級錯誤、原則性錯誤較多。比如:具有高瓦斯礦井,很多同學沒有在設計及說明書中闡述如何抽放瓦斯,更不用說如何實現煤與瓦斯共采等深奧問題;在地面上有構建筑物需要保護區域沒有留設保安礦柱;通風系統混亂,污風相互混合,形成不通暢系統等。這些問題都屬于采礦工程本科生最容易犯的低級錯誤,違反了相關安全規程和設計規程,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生經常犯這些低級錯誤,說明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最重要的是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如果一直馬虎下去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2.5設計內容高度相似由于擴招等各方面的原因,現在每個畢業設計指導老師都帶3-8個畢業生,項目多的老師相對簡單,但對于項目少的老師只能給學生為數不多的設計任務,也就說,指導老師給的任務就比較相近。有的同學的畢業設計大部分內容照抄其他同學的,或者從前幾屆畢業的學生那抄襲和照搬。雖然設計題目不盡相同,但設計內容和說明書高度相似,導致說明書前后表述矛盾、不一致,相似錯誤頻發等等問題。
3問題產生的因素
導致采礦工程本科畢業設計質量低下的原因較多,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指導教師的原因,甚至有外部環境的影響??偨Y起來有以下幾點:
3.1前期準備不充分因為采礦工程專業是一門專業性很強、實踐性強的學科,畢業設計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包括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復習,經過了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的不斷進步,應該可以作出質量較高的畢業設計和說明書,畢業設計前期準備不夠充分主要表現在:
(1)礦山接受學生實習的積極性不高,指導教師聯系實習地點困難,一般靠老師的學生在礦山當了領導以后才能給安排。所以,礦山對學生實習的重視程度不夠;
(2)實習經費不足,學校提供的實習經費一壓再壓,已經完全不能適合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實習費用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實習需要;
(3)實習內容不夠全面,由于實習經費不足,致使指導教師無奈把實習時間從3周壓縮成2周,甚至1周,促使實踐性很強的實習不能完全聯系實際;
(4)實習過程過于簡單,由于實習時間的壓縮,導致實習過程相對簡單,不跟班實習,不能切實體會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
(5)有些同學對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積極性不高,采礦工程專業屬于高危行業,學生對從事的專業具有一定的厭煩和恐懼感,特別是部分學生畢業后不打算到礦山工作,致使畢業設計和實習成為這些學生的艱巨的任務和負擔,使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對畢業設計和實習重視的態度不夠;
(6)指導教師人員匱乏,難以勝任繁重的實習指導任務,缺少用制度管理學生的經驗,對學生產生的眾多問題及指導教師提出了要求和修改意見后學生無動于衷的問題束手無策;
(7)考核制度不夠健全、實施不夠嚴厲,成績評定過于簡化,造成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有失公平。
3.2指導教師自身因素由于采礦工程專業就業壓力小,相對10年前,招收采礦工程專業的學生大幅度提高,導致每個教師需要指導的學生數逐漸增多,因此,產生了如下問題:
(1)指導教師的投入得不到保障。從時間和精力上講,大多數高校教師承擔著大量教學和科研任務,另外還需完成大量的考核指標,比如:每年要完成多少高水平的論文、獲得的科研獎勵、專利、著作、指導研究生數量、上講臺課時數、在研科研項目數、是否有縱向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職稱、無休止的會議等等,在高校激烈競爭的今天,指導教師的自由度相對較小。很多指導老師無法保證有足夠的時間來指導學生更好地完成設計,只能把握方向;
(2)指導教師相對缺乏采礦設計方面的知識。一部分高校教師本身缺乏科研與工程實踐經歷,尤其是作為畢業設計指導為主體的年輕教師,個別教師沒有很豐富的采礦工程方面的經驗來有效地指導畢業設計。同時,也存在個別教師工作責任心不強的現象,沒有很好地起到監管作用,放松了對學生畢業設計的要求。導致畢業生認為畢業設計就是走過場,不可能在最后還不讓過。
3.3外部環境因素目前,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采礦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相對容易,每個學生均有4-5個單位可以選擇,但有一部分學生把主要心思放在考研、出國、考公務員上,從主觀上對畢業設計沒有足夠的重視,加上畢業設計期間是求職擇業的最佳時機,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均不在畢業設計上。當然,也有為數不多的畢業后去礦山的學生可以完全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拓展自己的思路,把精力放在畢業設計上。
4結論
關鍵詞:畢業設計;聯絡通道;周匯報;人才培養
本科采礦工程專業經歷四年的學習,從高數、大學英語、工程制圖等基礎課到井巷工程、采礦學、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等專業課程,并且安排了礦山機械、工程經濟學、礦山電子等拓展課程[1],學習內容之廣,但學習的深度較淺。采礦工程畢業設計是教學計劃中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2-3],其目的就是讓畢業生綜合的、系統的運用四年所學知識,畢業設計還要求學生實地考察學習,理論聯系實際,科學的培養自身技能,為將來從事煤炭行業打下堅實基礎。近年來發現,采礦本科畢業設計的內容水平明顯下降,究其原因是學生或者指導教師的責任[4-5]。學生畢業設計不合格說明培養的質量不能滿足企業要求,盲目不求質量輸送畢業生,可能由于知識缺漏造成的人員傷亡,對國家和社會造成很大的損失,也會對本校的聲譽以及個人的前途發展有很大的影響[6]。因此,剖析目前采礦工程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和提出解決新思路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存在的問題
(一)單位實習情況差在單位實習情況的好壞是決定是否能做好畢業實習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每個煤炭學校的采礦專業學生都安排至少四周的單位實習時間,如果充分利用好這四周在單位現場實習,對礦井的各個環節有個初步認識并對重要部分重點了解,可以說畢業設計以及答辯就不是問題。但了解學生實際到單位實習情況不容樂觀,據統計只有三成的學生實際到單位進行了現場實習,并且學生到單位后沒有下井實習,只是做了收集礦上基礎資料的工作,收集之后便離開單位,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造成對煤礦情況不了解、巷道設計不清楚、實際的采煤生產一無所知,造成畢業設計和答辯的被動。
(二)畢業設計的選題及內容單一縱覽近年來的采礦畢業設計題目,設計的礦井集中在河南、山西,相當一部分礦井被學生重復拿來設計,如焦作、平頂山和晉城的礦井,重復次多過多,甚至一個學期有兩到三個學生做同一個礦的初步設計,設計的內容只是部分不同,缺乏創新。
(三)工程繪圖全部依賴電腦,缺乏手繪能力2000年以前,電腦未能全面普及,采礦畢業設計普遍要求手繪圖紙,手繪的內容有《井田開拓方式平面圖》、《井田開拓方式剖面圖》、《采區平面圖》、《采區剖面圖》與《井底車場》,抄襲較少,但電腦普及之后,出現了電腦繪圖軟件,如AtoCAD,為了減少學生工作量,學生可以利用CAD繪圖,逐漸學生缺乏手繪圖紙的能力,對圖紙的熟悉度大不如以前,出現了諸多問題,如線性不對,圖中比例不對、標注不規范等問題,并且學生可以輕易的復制,抄襲的嚴重。
(四)畢業答辯情況不容樂觀部分畢業生在答辯時盡管設計說明書內容和排版較好,但答辯時對自己設計的論文的內容模糊,答辯時語言不流暢,思路不清晰,對設計的內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難用可衡量的標準去給學生定量給分,只能靠答辯老師定性給分,由于收到諸多因素影響,不能準確的去判斷情況。
二、解決問題新思路
(一)改變畢業設計實習方式,建立三點一線的聯絡通道針對部分學生不去單位實習情況,建立“畢業生—指導教師—實習單位”聯系通道,即實習學生、實習單位聯系人與指導老師建立聯系通道,及時溝通了解學生在實習單位的實習情況,指導老師及時進行實習指導和實習內容安排,目的讓學生在最短的時候內,高效的將所需了解的內容盡快掌握,也約束了學生的行為,杜絕學生不去單位實習情況。
(二)利用3D模擬現場等手段建立新的實習場景由于煤礦行業性質決定,現場實習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再加上煤礦行業不景氣,各煤礦經營情況不好,學生尋找實習單位比較困難,下井進行一線實習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尋求新的實習模式刻不容緩,可以實驗室為實踐教學基礎平臺,可利用3D模擬現場場景,可為學生提供新的設計思路,打破常規只在現場實習才能了解情況。
(三)加強畢業設計中間環節的管制,建立周匯報答辯制度。畢業設計期間完全由學生自主安排時間,部分同學懶惰性太強,設計進程一拖再拖,到最后階段隨意糊弄過關,為了杜絕此現象,加強畢業設計中間環節的管制,建立周匯報答辯制度,即學生一周一次給指導老師匯報設計進程。
(四)建立完善的畢業答辯管理制度??蓪嵤叭棿疝q法”,即在原來采礦工程畢業設計答辯采用單一設計內容及圖紙答辯的基礎上,增加了基礎知識答辯和采礦CAD設計能力考核兩個答辯環節,并通過采用一定的指標權重進行綜合得出畢業設計成績。例如答辯成績和指導老師的成績比重分別為70%和30%;答辯成績和指導老師的成績相差20分時,以低分為最終成績;答辯成績和指導老師成績一個不及格時,則答辯最終成績不及格。
三、結語
采礦工程畢業設計環節的好壞是決定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能否成功的關鍵一步,畢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和懶惰時常伴隨著他們,但如果畢業實習環節嚴謹、科學、合理,及時打消學生其他想法,將精力全身心投入到畢業設計中,從中學到各項能力,使同學們能達到具備扎實牢固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適應采礦工作能力,對新技術和新知識有所了解的復合型人才。
作者:李紅斌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董長吉,等.采礦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改革的研究與應用[J].黑龍江教育,2013(2):50-51.
[2]李懷珍,武俐.采礦工程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分析與教改探討[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8(11):85-87.
[3]查文華.采礦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環節現狀及對策分析[J].科教文匯.2009(7):102-103.
[4]劉鋒珍,戴仁竹,,梁帥江.采礦工程畢業設計過程管理模式探索[J].科技咨詢,2012(19).
1.1跨學科研究生自身的約束力欠缺
跨學科的研究生由于是跨學科報考,備考耗時長和付出努力較多,因此,考上研究生后,由于入校第一年為基本課程和專業課程學習過程,專業課程的學習相對本科的考核手段和方法較寬松和自由,故對研究生的自覺性要求較高,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中,主動發現問題并及時和導師進行溝通探討,這樣才能在較短時間內對知識融會貫通。但是,由于研究生階段有部分本專業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是屬于重復學習,學習可能存在不認真現象,態度的不同對跨專業的學生也有不利的影響,因此,研究生的學習對跨學科的學生自身的約束力有較高的要求。
1.2培養方式的不合理性跨
學科報考研究生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但現行的培養方案為統一的培養方法,研究生第一年統一進行基礎課學習,第二年和第三年進入科研完成畢業論文和呈現成果階段,但是,由于跨學科的學生本科大多沒有采礦工程專業理論基礎,因此,在統一的培養方案實施下,存在不能明確自己研究方向,科研無從下手的現象。
1.3研究生課程的設置時間不盡合理
由于跨學科研究生缺少本專業基礎知識,故大多數的跨學科學生需要進行本科知識的補習,即跟隨本科生課堂學習,但是,本專業的研究生課程的學習時間大部分和采礦本科生的主干課程學習時間沖突。另外,采礦工程是一門以力學為基礎的學科,因為其的研究對象比較復雜,故所需要學習的力學知識比較多,比如:彈性力學、材料力學、彈塑性力學和流體力學等知識,如果研究生學習基礎課時間和本科專業課相互沖突,會極大的限制跨學科學生補習本科的基礎知識。
1.4沒有明確的研究目標問題
由于跨學科學生沒有本專業的知識背景,在研究生階段既要完成研究生課程的學習,又要對本專業的本科知識進行系統的補習,且還需要參加導師的科研項目,時間相對比較緊張。因此,當跨學科研究生渡過研究生第一年的學習期之后,再無理論上存在的課程學習,在從學習完畢過渡到進行科研的過程,是否已經設定了自己的研究目標,并對其的實現過程有明確的思路,通過筆者和參與本論文完成的在讀博士生和相關學生進行交談,總結出,在這個過渡過程中,跨專業研究生普遍存在焦慮感,一方面,課程學習結束進入無課階段,另一方面,由于專業知識的缺乏且本科畢業設計絕大部分和采礦工程沒有聯系,普遍感到茫然。
2.針對以上存在的4個方面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
2.1增加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
改變學生復試見過導師后進入學習階段很少能碰到導師的情況,建議導師應該在學生入學后第一周召開見面座談會,最佳的方式是高年級的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通過言傳身教,使剛從本科考取碩士研究生的學生意識到研究生首要具備的素質和研究生主要的培養目標,縮短學生從剛入學時的新奇茫然轉換為有明確目標并為之努力的時間,尤其針對跨學科的研究生,充分了解這部分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其一起初步制定學習規劃,使得學生懂得研究生的道路任重且道遠。
2.2改變培養模式分類教育
針對研究生不分跨學科還是本學科統一上課的問題,筆者認為除過公共課等科目外,專業課授課形式分類教育勢在必行,針對不同的學生本科專業的學術背景進行引導,多進行交叉學科的研究。例如:跨學科學生具有化工背景的學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化學方法在采礦中的應用;具有計算機知識背景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進行和采礦相關的軟件學習等,彌補跨學科學生本科專業和研究生專業之間的不連續性,這樣也可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因勢利導。
2.3課程設置的時間進行合理的調整
對于跨學科的采礦工程專業研究生來說,打好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因此,研究生設置專業課的時間應該盡量靈活的和本專業本科生的上課時間進行時間上的互補,這樣,跨學科的學生能有足夠的時間補習本專業的專業課,對他們的專業知識的增加大有裨益。研究生課程的設置決定著研究生的知識面,針對非采礦專業研究生的課程設置上應充分體現打好基礎和建立知識結構體系的特點。
2.4跨學科研究生多和導師、同學進行學術探討
跨學科的學生在打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應多和導師、同學進行交流,帶著問題討論專業問題,不斷地對自己的研究目標和在研究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定位。例如,學化工的本科生考取了采礦工程專業的研究生,是典型的跨學科研究生,如果導師和學生本人可以找到學科和學科之間的交叉點,不但有利于建立學生的科研知識構架,更可以提高學生的科研興趣。
3.啟發和結論
論文關鍵詞:科教結合;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9世紀初,德國著名教育家洪堡為雪恥拿破侖戰爭中德國的失敗之辱,特別是為了讓德國人取代法國人,獲得學術和科學的領導地位,他創建了柏林大學,貫徹其首先提出的“研究教學合一”的理念。如此改革,使德國的高等教育水平、科學技術水平迅速提高。60年后,德國在普法戰爭中大敗法國,此后德國的科技實力位居世界首位近百年,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和日本大力借鑒德國高等教育,也實現了科技方面的崛起。
我國重視科教興國,注重創新立國,但從我國本科生課程的設置來看,目前的本科生課程中科學前沿課程很少,絕大部分本科生徘徊在科研大門之外。據調查,國內本科生教學較強調知識的學習,而較為忽視讓其參加創造性活動。本科生對近現代科技知識的了解要比傳統知識薄弱,對科技基礎知識理解的深度不夠,對高新科技領域的科學術語與原理理解較差;同時本科生對研究過程與方法的本質理解還有所欠缺,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有待提高。在我國采礦專業培養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課程設置不盡合理,畢業生專業知識面較窄、知識結構不完善、創新能力較差,難以適應新世紀發展的需要;在采礦專業人才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中,存在合作內容有限、合作層次低、合作形式單一的問題;創造性教育不足。在學生的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環節中沒有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實習與科研相結合、設計與創新相結合。
“科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造意識,通過針對不同年級大學生培養目標的不同,將科研融入課堂教學和相應實踐環節,通過在課堂上進行研討式教學或問題情景式教學,將學生帶入一種研究的情景中去;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將一批科研基地和教學實驗室對學生開放,使他們有了新的思想就隨時都能在實驗室動手做;對學生實行分類和按興趣選拔,讓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直接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使本科生經常有機會接觸到科研人員,一起討論,一起體會科研的環境。該培養模式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和創造性的特征。
一、“科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思路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是一所辦學十多年的獨立學院,學院在繼承母體學校50多年辦學歷程的基礎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應用創新型人才。學院采礦工程專業進行了“科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試點,逐步形成了“ 一條主線、四個層次、三個實踐環節、綜合能力提升”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設計思路如下:
一條主線: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創新型人才。
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完成公共課和采礦工程專業的理論學習,使學生理解采礦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與知識,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實踐能力;第二個層次,完成采礦工程專業主干專業理論學習,使學生具備專業技術基本應用能力;第三個層次,根據學生就業的崗位需求和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多個專業研究興趣方向,如礦壓理論與控制方向、通風除塵方向、系統工程方向等,每個方向設置一組課程。第四個層次,高質量完成畢業設計環節,改變以往一成不變的畢業設計模式,形成適應現代化礦山的運作理念,豐富畢業設計內容,讓設計與科研相結合。
三個實踐環節:狠抓見習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三個實踐環節。針對目前實踐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如實習地點聯系難、實習經費緊張、實習內容不全面、實習過程過于簡單等問題,提出相應的措施,如探索與實習基地合作的新模式,實現校企“雙贏”局面;實習內容和過程多元化新模式探索。
綜合能力提升:建立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導師負責制,讓學生在完成前三個教學層次的學習后,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研究方向的導師,積極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深入現場實踐,通過科研課題與現場實踐的結合使學生的科研和實踐活動更加接近實際應用,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自主研究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科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
1.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
采礦工程專業的建設和教學改革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與專業綜合能力為根本,針對社會對采礦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的特點,依托行業、融合市場,構建在教學理論指導下的培養模式和教學進程,深入開展課程體系的創新與建設,進一步加強與企業合作,加強產學研基地的建設,強化采礦工程技能培訓,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交流與組織協調能力、主動獲取知識能力、科學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和敬業精神,把采礦工程專業建設成為江西省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專業。
2.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確立
根據“科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思路,強調科研與教學的緊密結合,建立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理論教學體系中,在強化學生必須掌握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借助科研平臺,將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素材,突出理論知識對實踐的指導,加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對專業理論教學重點進行重新的分析和確定,在專業課中增設了“礦山地壓與控制”、“數值化礦山理論與實踐”、“控制爆破”等課程,增加了“礦床地下開采”課程的課時,將先進的科研技術和成果融入教學中。同時,將電工技術、礦石學、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和計算機高級語言等課程調為任選課程,壓縮了“選礦學”課時;開設科研引導課程,幫助學生認識科研、了解科研,掌握科研的程序和方法,增強科研的興趣和科技創新的能力。在強化專業課和基礎課教學的同時,在任選課中增設“科學研究法”、“創新理論”、“科教應用型人才孵化”等課程。
在實踐教學體系中,融入先進的科研技術、設備和成果,強化科研對實踐教學的促進作用,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廣泛建立實習、科研和就業基地,為采礦工程專業“科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三、“科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采礦工程專業的實施
1.實施條件
(1)校外產學研基地建設。我院該專業建有產學研基地十余處,采礦工程專業依托母體在有色行業的優勢,積極與企業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并以此為契機,建立了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這些產學研基地既有大中型礦井又有小型礦井,開采條件從地表到地下、從簡單到復雜,開采礦種從有色金屬礦山、黑色金屬礦山到非金屬礦山幾乎應有盡有。現已將地壓監測與控制、采礦工藝優化、巖體工程穩定性分析、礦山數值化建設結合到實踐教學中。
產學研平臺基地的建立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優化了課堂教學內容,改革了教學方法;豐富了實踐環節的題源,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擴寬了教師的視野,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2)校內科研設備和采礦實驗室平臺構建。我院采礦工程專業具有較完善的實驗室,并先后投入數百萬元,購置了探地雷達、激光探測儀、地應力測試儀、爆破震動測試儀、Flac巖土工程專業軟件等先進的科研設備。開展礦山企業急需解決的科研研究,包括地壓監測與控制技術研究、采空區監測與巖石冒落規律研究、礦山基建期巖體穩定性研究、礦山三維數值礦床模型開發與應用研究和復雜應力環境下隔離礦柱穩定性研究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均用于實踐教學中。數值模擬實驗室(Flac巖土工程專業軟件)和Surpac數值礦山實驗室建成了開放實驗室,學生在第二課堂有了實踐模擬的平臺。
2.實施過程
我院采礦工程專業從2004年開始招生至今已有四屆畢業生,每年招生規模在60人左右,從2007年開始實施了“科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試點工作,針對不同年級大學生培養目標的不同,分階段加以實施。大一、大二強化基礎,將科研融入課堂教學;大三、大四強化實踐環節,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和校外實習科研基地,對學生實行分類和按興趣選拔,部分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同時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1)大一、大二學生強化基礎學習,將科研融入課堂教學。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充分認識科研在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樹立科研與教學結合是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破傳統應試教育和狹窄專業教育的封閉模式,適時地向學生傳播科學知識、科研方法和科學思想,將最新的科研成果運用于教學,將礦山企業急需解決而已解決的科研成果運用到教學,用現實的科研成果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技、創造發明的動力,增強實際教學的效果,以科研活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的培養,掌握從如何選題到圍繞課題如何進行信息的調研、選擇、收集、分析、研究方案的制訂、實驗或研究報告的形成等一系列程序和規范。同時,教師可以結合課堂內容,給出一些綜合性或實踐性題目,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討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業務水平。
(2)大三、大四強化實踐環節,充分利用科研課題資源。
1)利用實踐教學環節開展科研探索。采礦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實驗、課程設計、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可以加深和鞏固理論教學所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促進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為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基礎。將科研內容引入實踐教學中,可以豐富和充實實驗教學內容,形成實驗方法、手段的多樣化,促進實驗教學水平的提高,使學生在實驗中了解本專業科技發展新動態、當前科學研究的前沿性課題和礦山企業急需解決的科研問題,并在實驗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怎樣使用先進的實驗設備,以構成學生合理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更好地適應礦山企業的需要。
2)畢業論文(設計)與科研課題相結合。畢業論文(設計)是本科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之一,是本科生經過七個學期的基礎和專業理論課學習之后進行的一次實踐性、應用性和創造性很強的訓練過程。教師要充分發揮承擔科研項目的有利條件,根據學生的自身素質選取科研項目中適合學生開展的論文題目,使學生能夠真正融入到科研課題中。通過畢業論文(設計)與科研課題結合使畢業生直接參與國家和省級縱向課題、應用開發課題的研究,在科學研究中培養其創新思維、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科研的工作方法,同時掌握礦山企業急需解決的科研問題的解決方法,便于畢業后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指導意義。
3)大三、大四部分優秀學生直接參與科研項目。從2007年開始,在大三、大四年級中選拔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綜合素質高、熱愛科研的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包括地壓監測與控制、采礦工藝優化、巖體工程穩定性分析、數字化礦山建設等內容。在參與科研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能在井下看到、體驗到教師的科研成果,了解成果的科學原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到教科書中不曾介紹的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的部分測試、實驗工作,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從中受到啟發,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極大地強化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4)利用第二課堂鼓勵學生開展科研活動。加強大學生的科研素養的培養,利用第二課堂,鼓勵學生成立科研興趣小組,由教師進行指導;組織學生開展科研課題的申報,由學校的專家進行評審,對一些有較高科技含量、有較強應用價值的課題,學校從科研基金中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指導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的學科競賽。對科研成果、學科競賽獲獎的學生可認定相應的學分。
四、取得的初步成效
1.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針對大學生不同年級的不同目標定位,在課程體系中設計了從大一到大四嵌入的科研課程,運用不同教學手段和方法將科學研究嵌入理論教學,形成一種基于研究的學習模式。在科研與教學結合的過程中使學生一方面能真正掌握到教科書中沒有的先進技術和前沿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的部分測試、實驗工作,加深了知識的理解,提高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了由知識的灌輸轉變為能力提升的目標。如我院采礦工程專業每年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中有數名學生獲獎,2011年在國際數學建模大賽中有2名學生獲一等獎。
2.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竟爭力
>> 基于畢業要求達成的車輛工程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反向設計 基于專業課程的多元考核模式探討 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采礦工程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實踐 工業工程專業畢業要求達成情況的定量評價研究 基于技能考核的職業院校汽車類專業課程考核模式研究 工業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考核模式的探討 基于執業資格考試模式的采礦工程專業課程考核改革探討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畢業考核的改革探討 基于過程考核的《金工實習》課程考核模式研究 基于BTEC及TAFE教學模式的高校物流專業課程考核改革研究 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高職專業課程過程性考核設計 基于“兩多一全”的專業課程考核模式探索 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實踐教學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 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體系探究 地方高校新建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考核模式探討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基于工學結合的畢業設計模式探討 基于網絡考核的信息化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探討 “2+1”模式下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考核模式的改進設想 基于OBE培養模式的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設計 工程教育認證“畢業要求”達成度的認識與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 李莉,詹肇麟.《鑄造工藝課程設計》翻轉課堂研究及其教學設計.教育教學論壇[J]. 2017(2): 177-178.
[4]何兵. 職業教育也有“高考”――德國職業教育學生考核評價啟示及本土化借鑒.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1-3.
關鍵詞:采礦工程;人才培養;卓越工程師;教學體系
作者簡介:郭惟嘉(1957-),男,山東濟南人,山東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劉音(1973-),女,陜西楊凌人,山東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山東 青島 266590)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6-0045-01
山東科技大學采礦專業已有60余年的辦學歷史,通過近年來對采礦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的調研和煤礦企業對畢業生質量的反饋,近年來山東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我?!保┎傻V工程專業畢業生在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有明顯弱化的現象,由此反映出目前傳統的教學環節已不能滿足卓越采礦工程師人才培養的需要。結合教育部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探索如何通過改革采礦工程專業教學體系,提高學生教學效果,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相結合的卓越工程師,是采礦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教學體系研究重點。
一、采礦工程專業教學體系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采礦工程專業教學體系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人才培養模式單一,適應性不足;培養目標不清楚,學術化傾向嚴重;課程體系與產業結構調整不適應;工程性缺失和實踐環節薄弱;教師隊伍缺乏工程經歷;產學研合作教育不到位。
二、卓越采礦工程師教學體系的要求與設計
我校卓越采礦工程師的培養計劃依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旨在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強、具備創新精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煤礦行業工程技術人才。針對目前采礦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卓越采礦工程師培養體系重點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求煤礦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二是學校按照煤礦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三是強化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由此看出,采礦卓越工程師培養教學體系的關鍵不僅在于校內實踐,更在于在煤礦企業綜合實踐的實施效果。
為滿足以上要求,我校采礦工程專業將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方案與以前的“3+1”定單式人才培養方案相結合,實施校企對接,實行“3+1”培養模式,讓企業納入整個人才培養過程。學生三年在校重點學習數理基礎、人文管理和專業知識,第四年到簽約單位進行工程實踐、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這一培養模式既為煤礦企業培養了急需的人才,又可有效解決就業問題,突出了對學生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
三、卓越工程師教學體系改革研究
構建突出特色、強實踐、重創新的人才培養體系。采礦工程專業依托專業豐富優質的教學科研資源,并將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貫穿整個四年的教學過程中,構建了橫向上相互關聯、縱向上相互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該人才培養體系主要包括系統的教學體系和強有力的保障體系,其中教學體系是核心,主要包含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以及創新能力培養體系(見圖1)。
理論體系改革中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注意整體優化,突出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做起:
第一,確定能充分體現采礦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主要有以下7門課程組成:“巖石力學”、“煤礦開采學”、“井巷工程”、“礦井設計”、“礦井通風與安全”、“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礦井特殊開采”。通過主干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改革使采礦專業課程體系趨于合理,教學內容和教材選用也將進一步優化。
第二,精煉教學內容,實現七個“結合”:著眼于專業的拓展,實現煤礦開采與非煤固體礦床開采相結合、地下開采與露天開采相結合;滿足采礦技術發展的需要,實現采礦與機電相結合、采礦與信息技術結合;體現多學科的相互滲透,實現采礦與巖土工程相結合;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實現采礦與計算機應用相結合、采礦與環境工程相結合。
第三,加強精品課程和特色教材建設。我校采礦工程專業在礦山壓力與控制、礦井特殊開采等方向具有優勢和特色,科研成果突出。將優秀科研成果引入教學全過程,教學成果突出,建設了“開采損害與環境保護”、“礦井通風與安全”國家精品課程2門、“礦山壓力與控制”校精品課程1門;出版特色教材5本,其中《礦山壓力與控制》獲省優秀教材一等獎,《開采損害與環境保護》、《礦井通風與安全》獲省優秀教材二等獎,實現了科研與教學有機融合。
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根據“卓越計劃”培養目標,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利用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省級實驗示范中心平臺,擴大實驗室開放力度,提高實驗室綜合利用率;與煤礦企業加強合作,建立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基地,為學生的實習、設計、科研實踐等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引進煤礦企業的資源和設備,模擬現場工程環境,建立實習模擬礦井,既可節約實習經費也可讓學生對礦井有全面的了解。
創建完善的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人才培養方案強調課程教學、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機融合,使創新能力培養貫穿整個教學環節,通過多環節訓練使學生逐步樹立工程意識,學會工程思維方法,不斷提高綜合素質。通過主干課程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開放國家重點實驗室、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技競賽等,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首先完善校內專任教師到礦山企業、科研部門學習交流及礦山企業、科研部門高技能人才到校兼職授課的制度和機制。山東科技大學已與山東能源集團簽訂了全面合作培養采礦專業人才的協議,為教師的現場實踐提供了可靠的基地;本專業每年將安排1~2名青年教師到煤礦企業工程崗位工作,或通過實際工程項目設計、科學研究等積累工程實踐經驗。其次,從煤礦企業、科研部門聘請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承擔部分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或擔任本科生的現場指導老師,承擔指導畢業設計等任務。
改革傳統的課堂和實踐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以適應采礦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需要。由于卓越工程師型的學生依據其培養方案有半年的畢業實習是在煤礦現場進行,學生的畢業實習成績也將由現場實習指導教師和學校指導教師共同評定。學生的畢業論文由學校和煤礦企業的技術人員共同審核。審核合格可參加答辯;審核不合格須重做,來年進行答辯。畢業答辯委員會則由學校專業教師和簽約單位的技術人員共同組成,共同參加學生的畢業答辯。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課程設計的考核也可改變傳統單一的筆試考核方式,通過筆試、現場答辯以及設計作業等方式綜合考核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理念及體系也在不斷改革。對于采礦工程教學而言,通過以模塊化,層次化及多元化的教學體系,在對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進行完善與整合的同時,從而建立起一支具有先進教學理念,較高學術水平及教學能力科研較強的高素養的教學隊伍。虛擬仿真實驗網絡平臺的有效建設對于該教學資源的網絡化管理及智能化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從而使得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由的選擇教學內容與實驗時間,并且可以自行配置相關的實驗儀器設備,自由靈活地開展相關的實驗活動,另一方面對于高校的資源共享發展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采礦工程;教學體系;虛擬仿真實驗教學
由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煤礦行業的整體水平也在不斷上升,傳統的煤礦以效益為第一的理念早已被摒棄,目前煤礦行業注重綠色,安全與高效的目標,在這樣一條全新理念的道路得以長期穩定發展離不開大量的專業基礎扎實,工程素養高,并且在實踐及創新能力較強的全面性高級技術人才。因此對于身在高校的相關專業的大學生該如何達到這樣的目標,值得相關教育者的深思。
1簡述采礦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就目前采礦工程學生的實踐及創新能力培養而言,由于煤礦企業自身的特點所在,其安全責任重大,生產目標較重,因此對于相關高校來說很難在企業中進行實踐教學工作,另一方面,在學校的日常實驗教學中,由于煤礦行業所設計設備的昂貴性使得該實驗教學環節具有太高的實驗教學成本,在實行起來存在很大難度。再者,煤礦日常工作中,生產環境不確定因素較多,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由此傳統的實驗方式及條件都無法實現。鑒于以上因素,新型的實驗教學模式必須被提出并得以推廣,在這種形式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的建立勢在必行,通過在采礦工程實驗教學中有效地建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其在實驗環節危險的實驗環境,大型設備的高昂成本及開采過程不可逆等相關阻礙因素的出現[1]。
2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的具體建設
科學合理的平臺模塊設置對于其平臺的作用及綜合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在采礦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中,主要有實驗教學資源開放平臺,數值模擬與仿真實驗平臺和工程實訓與安全培訓平臺構成[2]。
2.1簡述采礦工程實驗教學資源開放平臺
在該資源開放平臺中,存有采礦概論及巖層控制的實驗方法與及時等相關課程的教學視頻,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得學生更加形象具體的理解煤礦的生產現場及相關的實驗過程。另一方面,該平臺從認識礦山,了解礦山,礦山安全及煤礦企業的綠色化逐步設置了相關虛擬仿真教學資源,并運用計算機技術使得學生通過視頻認識了相關設備及生產系統,細致地了解了煤礦的開采過程及其具體工藝,在設備的工具原理理解,災害如何進行惡化演變與礦壓測試原理的理解及其技術方面的認知都有了充分的理解學習。存于實驗教學資源開放平臺中的內容均可以有學生自主學習與自行使用,在學習使用的同時,學生可以進行相關的自主實踐環節,比如對其內容進行自主配置,對其設備進行自主連接與調試,該平臺連接覆蓋整個校園,學生可以在任意網絡區域進行高平臺資源的連接訪問,并進行學習及相關實驗的開展,該平臺除了上述作用外,還具有相關專業信息,實驗數據收集整合及成果展示,成績評定等功能,在此基礎上,該平臺設有專人進行日常的管理及維護工作,為學生在該平臺的日常學習通暢提供保障。
2.2采礦工程數值模擬與仿真實驗平臺
對于采礦工程學習而言,數值模擬與仿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的重要的學習研究方法,通過數值模擬與仿真平臺計算機技術的作用,可以對相關數據進行搜集與整合,并將相關圖像準確顯示,對進行試驗工程作以形象的仿真與邏輯推演,從而可以達到有效的解決研究問題的目標。該平臺配有各種各樣用途不同的仿真軟件,比如ITASCA系列FLAC,FLUENT及ABQUES等多種用于數值模擬及仿真過程的計算機軟件。運用上述軟件可以對巖層運動與礦壓顯現及其控制及采煤工作面支護等相關問題進行數值模擬仿真研究,從而更加有效的解決f該內容所出現的問題,該憑條依舊設有專業的人員經行日常的管理及護理工作,為學生通暢學習提供保障。
2.3采礦工程實訓與安全培訓平臺
由于煤礦行業在日常工作中,條件復雜,影響其安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因此對于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采礦工程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建立相應的虛擬仿真實驗室,該仿真實驗室中,擁有人與設備在運行過程中進行對話的先進功能呢和主要的操作培訓系統。該平臺主要用于礦壓實測環節的實驗教學,就該實訓系統而言,其主要以相應的物理模型為基礎,通過虛擬技術將物理模型延伸到相對運動的區域中來,物理模型上的實測儀器會隨即對礦山壓力進行安全測試。該平臺系統的有效應用,對學生在設備安全操作技能掌握上具有促進作用[3]。
3采礦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的開放共享
采礦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的建立是在教育體制改革及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該中心努力促進全國煤炭實驗教學的資源開放共享,建成的《采礦學》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編寫的巖石控制的實驗方法與實測技術等3部實驗教材,16部實驗講義,研究開發的10多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及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等基本上實現了開放共享。近年來,中心還為行業高校培養師資80余人,接受各類外學者進修40多人次,邀請國外專家實驗教學交流20余次,主辦國際及全國性學術研討會4次,煤炭高校實驗教學會議3次。
4采礦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的意義
第一,該虛擬實驗仿真中心每年可以對不同專業的相關礦業課程學生進行有效的實驗課程,并開展相關的畢業論文答辯及科技創新等活動,該中心可以面向校內及校外大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科研研究及各類創新活動的開放,為校內及所在區域的校外學生的實驗教學效果[4],創新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且從一定程度上對于該區域的經濟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創新示范的作用面對去所在區域的教學改革及專業交流的發展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第二,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通過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的有效建立,進一步使教學理念,教育資源,教學改革發展走上了一條平穩發展的道路。大大改善了教育者及其學生在相關專業進行有效實驗教學與學習受阻的現狀,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為學生成為一個專業知識扎實,實創新能力較強及綜合素質較高的全面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第三,全國具有12所原煤炭部所屬的高等院校,并且有諸多高校也在招收采礦工程專業學生.采礦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的建立,其資源共享的體制,使其在各大高校中廣泛推廣,并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與其他院校之間的交流學習。
5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在采礦工程實驗教學中有效地建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其在實驗環節危險的實驗環境,大型設備的高昂成本及開采過程不可逆等相關阻礙因素的出現。另一方面,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相應的軟件及模擬器,可以達到重復運用,安全環保,節約資源及成本低廉的積極效果,從而得以全面深入開展,對于大學生對于采礦專業知識的理解及其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每一位涉及人員在汽車教學領域的努力,其教學質量肯定會有明顯提高,將為人們的安全出行帶來有利保障[5]。
作者:趙樹多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
參考文獻:
[1]鐘宏,韓響玲,劉有才,陳國輝,張居華,尹翔.礦冶工程化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四位一體”建設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9):10-13.
[2]馬文頂,吳作武,萬志軍,屠世浩,張源.采礦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建設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9):14-18.
[3]顧曉薇,王青,楊天鴻,張春明,胥孝川.東北大學采礦工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10):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