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6:01:58
序論:在您撰寫扶貧工作措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電商精準扶貧措施
(一)就業創業幫扶。電商園區、電商企業、電商商戶、電商服務網點要根據貧困戶不同情況,積極吸納其從事采摘、分揀包裝、物流快遞、公益性崗位、生產加工等工作就業、增收,幫助有意愿有能力的貧困人員通過電商就業創業。
(二)農產品上行幫扶。電商園區、電商企業、電商商戶、電商服務網點要優先幫助貧困戶種養殖的農特產品上行,通過電商拓寬銷售渠道,增加增收。
(三)突出精準,落實到戶。各相關縣區政府要明確由縣區扶貧部門牽頭,商務部門配合,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協調指導鄉鎮黨委、政府共同做好電商政策宣傳、組織培訓、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各相關縣區商務局在統計匯總每個月電商精準扶貧情況的基礎上,在上報市局的同時,及時反饋到縣區扶貧辦和鄉鎮黨委、政府,與扶貧辦一起,協調鄉鎮黨委政府,把電商幫扶貧困戶就業、農產品上行情況由各鄉鎮脫貧攻堅責任組負責,精準落實到貧困戶幫扶措施和收入信息表上,并根據扶貧對象家庭收入增減變化,調整扶貧方案,做到精準施策,取得實效。
(四)建立工作臺賬。有扶貧攻堅任務的縣區要建立詳實的電商精準扶貧工作臺賬,詳細記錄電商幫扶貧困村、貧困戶的信息,如實填寫貧困戶農產品上行信息、貧困戶就業信息和收入情況并按月反饋,確保電商扶貧每一項工作都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
二、電商精準扶貧要求
(一)月報制度。有脫貧攻堅任務的縣區于每月10日前,按照開封市電商精準扶貧工作臺賬分模塊報送電商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同時,積極總結、報送電商扶貧典型和鮮活案例。
(二)通報制度。電商扶貧工作將實行月通報、季小結、年總結制度,對電商扶貧工作開展好的縣區和負責同志進行表揚,對在電商扶貧工作中涌現出的好做法、好經驗積極表揚并進行推介,對差的縣區通報批評。
(三)督查制度。為確保電商扶貧工作抓牢抓實、抓出實效,我市將建立督查考核機制,圍繞電商精準扶貧工作臺賬采用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實地察看和隨機抽查等方式對電商扶貧開展情況進行督導,市扶貧辦、市政協等部門也將對我市電商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督導調研。
我縣扶貧辦也積極、密切配合黨委政府的工作,各級扶貧部門對貧困群眾高度負責。為了確??购稻葹墓ぷ骷白ゾo抓實各項扶貧工作的落實,我縣扶貧辦提出了以下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研究成立了以主要領導掛帥的抗旱救災工作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安排1名干部專職負責抗災工作的協調和聯系,以加強對抗旱救災工作的領導,督促各鄉、鎮扶貧辦抗旱工作的有效開展。
2、積極組織全體干部、職工捐資捐款,通過宣傳發動,扶貧辦干部、職工積極主動獻愛心,向受災群眾捐助抗旱救災款。
3、組成由主要領導和副主任帶隊的小組,下到各鄉、鎮指導幫助抗旱救災,了解災情動態,掌握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省級重點村建設、產業扶貧建設等工作開展情況,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地調整工作重心,確保在完成抗旱救災工作任務的同時有效促進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對照自治區產業脫貧摘帽新標準,全市產業脫貧摘帽各項指標達標率達100%。
1.各縣區重點發展“5+2”、貧困村“3+1”個特色產業,且特色產業覆蓋貧困戶的比例均達到80%以上,達標率100%。
2.每個貧困村均有1個以上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有產業基地(園)覆蓋指標達標率100%。
3.貧困村培育不少于3名創業致富帶頭人,目前,x個貧困村已達標x個,其中,2018年x個預脫貧村全部達標。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年來,我們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核心舉措抓緊抓實,不斷完善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產業發展長效機制。
1.以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為引領,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全市共打造了各級現代農業示范區x個,其中獲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x個。通過示范區輻射帶動,共建設了三江布央茶葉、融安三馬金桔、融水高山蔬菜食用菌、柳江三都香蔥等一大批產業扶貧基地,輻射帶動x萬戶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使x戶貧困戶獲得穩定增收實現脫貧摘帽。
2.加大財政扶持,產業發展結構不斷優化
截止11月8日,全市各級財政扶持產業扶貧到位資金2.53億元,較上年增加7600萬元,資金使用1.57億元,使用率63.5%。各縣區結合自身優勢,制定各類獎補政策重點扶持縣級“5+2”、村級“3+1”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如三江縣重點發展“兩茶一木、種稻養魚”特色產業。全縣茶園面積達x萬畝,居全區首位,產量x萬噸,產值x億元,茶葉種植覆蓋了全縣96個貧困村、x戶貧困戶,覆蓋貧困戶比例x%,貧困人口人均種植茶葉x畝,年人均增收x元以上。融水縣重點發展香豬、香鴨、金邊禾花鯉、紫黑香糯等地方特色品種,以生態優質和品牌取勝;融安縣重點發展金桔、香杉、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既有金桔、經濟林木、鄉村旅游等中、長效產業,也有特色種養等投入少、見效快的短平快產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擴大產業規模、延長和完善產業鏈條,提升產業效益,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3.發展壯大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全市有龍頭企業118家,其中國家級1家,自治區級11家。已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2638家,家庭農場481家。其中獲得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的135家。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戶26萬戶。
4.加大培訓,為脫貧攻堅提供保障。一是對x個扶貧重點村的村支書、村委主任及第一書記、各后盾單位幫扶干部進行了一次輪訓,強化“四個意識”,提高了脫貧攻堅各項業務水平。二是組織開展產業脫貧春季、秋冬大培訓行動。2018年共組織專家服務團532人次,開展水果、蔬菜、甘蔗、食用菌、養殖、水產等技術培訓362期,培訓人員x人次。
5.推進鄉村旅游、“農村電商”、農產品加工等新產業業態發展。建設了“微田園”(微農場)、“微車間”(微工廠),微市場等一批“三微”平臺,探索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戶“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能脫貧致富”問題,拓寬增收渠道。如融水雙龍溝景區開展整村房屋原貌搬遷安置,通過“微田園”平臺技術解決25戶安置戶有地耕作;安排貧困人員在景區進行常態化民俗表演、參加照相、景區工程維護及綠化等工作增加收入;引入游客進行農耕體驗、在貧困戶的住房開展游客體驗苗族打油茶坐妹等民俗活動、開辦鄉村特色農家樂、發展特色餐飲、休閑度假、觀光農業等,多渠道增加貧困戶收入。景區帶動有68戶貧困戶243人實現脫貧。
6.積極開展粵桂扶貧產業協作工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如融水縣引進粵商推進縣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建設。三江縣積極引進和鼓勵湛江籍企業家到三江縣投資建設項目,目前洽談有意向落地建設的企業有4家。融安縣通過推介、招商,已有遂溪錦鴻木業等3家廣東企業與融安縣企業達成合作協議。
二、工作措施
(一)對照脫貧摘帽標準,查缺補漏
按照“自治區印發2018年市縣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指標及計分辦法”( 桂扶領發〔2018〕15號)文件要求,分解目標任務,落實責任單位、責任人,倒排工期,指導縣區按照新的產業脫貧摘帽考核指標、打分辦法,一項一項地排查、一項一項梳理,列出考核指標清單,按清單要求逐一查缺補漏,完善各項指標需要的佐證材料、檔案清單和工作臺賬,確保市、縣區各項產業脫貧摘帽考核指標不被扣分。同時,梳理、總結產業扶貧工作亮點、產業扶貧典型,爭取加分。
(二)繼續抓好優勢特色產業開發,加快推進項目實施、項目驗收,加快獎補資金兌現和項目資金的使用
督促縣(區)完善并落實縣級“5+2”、貧困村“3+1”特色產業發展3年計劃。用好產業扶貧優惠政策,科學安排、推進產業扶貧重點項目建設。同時,加快今年項目的實施進度,符合驗收條件的要馬上組織相關部門盡快進行項目驗收,按照項目資金管理程序,加快獎補資金的兌現和項目資金使用。
(三)強化產銷對接工作,構建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秋冬正是農產品大量成熟上市季節,我們做好產銷對接,使農產品能賣出去、賣好價。各縣區制定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計劃和措施。市直各部門要督促指導縣區組織開展“貧困地區產品出村活動、農產品電商出村工程、愛心扶貧銷售公益活動、特色農業品牌創建活動、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工程、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宣傳活動”等六大產銷對接活動,確保特色農產品順產順銷,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培育、壯大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扶持構建與貧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化解大企業與小農戶的對接問題,讓更多的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并從中受益。
(四)開展扶貧政策宣傳、技術培訓和感恩教育活動
加強政策宣傳和生產技術培訓,努力轉變群眾思想觀念,增強扶貧對象“造血”功能,激發群眾自主創業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同時,結合政策宣傳開展形式多樣的感恩教育活動,用看得見的真實事例宣講扶貧成效,切實增強群眾的感恩意識,全面提升廣大群眾對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的滿意度。
(五)加快推進“三微”建設
重點圍繞三江縣、融水縣、融安縣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戶 “搬得出、住得下、有就業、能致富”目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推進“微田園”“微車間”“微市場”等“三微”平臺建設,解決安置戶的就業問題,拓寬安置戶增收渠道。
一、基本情況
此次對三個鄉鎮的調研,涉及8個行政村、25個村民小組。三個鄉鎮在____年實施的安居工程建設項目中,第一批共安排了222戶、931人,其中坡頭鎮142戶685人、杉樹鄉80戶246人,安排的總戶數中少數民族126戶604人。改建面積5950平方米,其中坡頭5380平方米、杉樹570平方米;改造面積6171平方米,其中坡頭1501平方米、杉樹4670平方米;總投資141.626萬元,其中坡頭84.026萬元、杉樹57.6萬元;國家補助資金88.8萬元,其中坡頭56.8萬元、杉樹32萬元;群眾自籌52.826萬元,其中坡頭27.226萬元、杉樹25.6萬元;杉樹鄉改建改造茅草房80戶,坡頭鎮改建改造杈杈房35戶、窩棚32戶、石草房52戶、土草房21戶、石木房2戶。第二批共安排了240戶、993人,其中坡頭鎮140戶607人、果珠鄉100戶386人,安排的總戶數中少數民族196戶782人。改建面積4675平方米,其中坡頭2105平方米、果珠2570平方米;改造面積8045平方米,其中坡頭5770平方米、杉樹2275平方米;總投資155.706萬元,其中坡頭88.72萬元、果珠66.986萬元;國家補助資金96萬元,其中坡頭56萬元、果珠40萬元;群眾自籌59.706萬元,其中坡頭32.72萬元、杉樹26.986萬元;坡頭鎮改建改造杈杈房3戶、茅草房99戶、窩棚2戶、石草房34戶,消除無住房戶2戶,果珠鄉改建改造杈杈房7戶、茅草房72戶、窩棚5戶、石草房15戶,消除無住房戶1戶。
二、我縣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扶貧工作所取得的成績
長期以來,我縣扶貧工作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扶貧辦、縣直有關部門和各鄉鎮的共同努力及上級扶貧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群眾得到了很多實惠,干部群眾較為滿意,特別是近年來由縣扶貧部門組織實施的安居(整村推進)工程,為全縣的扶貧事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為貧困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穩定解決溫飽,為創建平安____、構建和諧社會,為實現____“三個三分之一”的奮斗目標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認真組織,規劃實施。我縣的貧困戶大多處于高山、深山區,這些地方少數民族居住相對集中,依靠大面積的扶貧方式已不適宜偏遠、分散貧困戶分布的實際。因此,把扶貧工作的重點放在少數民族貧困村、貧困戶,集中打殲滅戰,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科技扶持、技術培訓等方面規劃實施到村,把扶貧的資金和項目集中落實到戶,真正做到雪中送炭,從而實現“整村推進、逐戶解決”的目標,使少數民族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能得到盡快解決,進而鞏固溫飽,防止返貧。
(二)加強以水利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群眾主要有“五難”(吃水難、行路難、就醫難、上學難、增收難)。而解決水和路是貧困地區最迫切、最需要的問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在解決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脫貧致富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三)整合扶貧資源,形成扶貧攻堅合力。目前,各地的扶貧物資和渠道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按照“政府統籌,資金捆綁,綜合開發,整村推進”的原則,整合各種扶貧資源,以貧困村為單元,以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逐村規劃,分步實施,一次脫貧。同時,教育廣大貧困群眾增強主動脫貧的意識,發揮政府、社會和貧困戶三方面的積極性,使扶貧工作通過“外因”推動“內因”的變化,變過去政府“要”為群眾“我要干”。
(四)加快少數民族地區安居工程建設步伐。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做到人員、機構、經費“三落實”。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遵守規律、宜改則改、宜建則建、宜遷則遷、統籌安排、分步實施、提前準備、相互促進的原則。始終尊重少數民族群眾的主體地位和意愿,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使群眾與干部之間形成了上下聯動、互相配合的良好氛圍。積極籌措資金,加快建設步伐。及時組織縣、鄉兩級有關專業人員,科學、合理地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對安居房建設的選址、戶型、外觀、結構、功能等進行詳細研究論證。
(五)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一是調整傳統農業結構,根據我縣少數民族貧困戶大多處于高山、深山區,天然飼草資源、土地資源豐富的實際,積極推廣以畜牧業為龍頭帶動種植業和產品加工業的扶貧思路,養殖業重點抓了品種優化、增牛增羊、黃牛改良和特色畜禽養殖。二是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民外出務工,從技能培訓、牽線搭橋、信息服務等方面為農民及農民施工隊提供服務。三是礦業和服務業的開發顯示了美好的前景。尤其是煤炭產業,對少數民族地區煤礦資源豐富的地方,采取特殊措施,規劃開采。四是在農民中廣泛深入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積極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提高農民實用技術運用水平。
三、少數民族地區扶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扶持資金投入少,增收進程緩慢。由于上級對少數民族地區投放的扶貧資金十分有限,只能有助于解決溫飽,在農副產品流通、加工轉化上投入遠遠不足,致使少 數民族地區產業化進程緩慢,貧困戶剩余產品大多以原料形式出售,有效收益流失較多,出現了增產不增收現象。
(二)貧困戶思想觀念落后,市場經濟意識淡薄。貧困戶存在濃厚的小農經濟意識,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化經濟意識和觀念,從而導致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把握不住立足點,農民增收進程十分緩慢。
(三)貧困人口素質和受教育程度較低。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人口整體素質不高,導致生產經營方式粗放,農業生產科技含量相對較低,影響了整體脫貧致富的進程。此次調研中,我們看到有個別少數民族村民小組,群眾惰性思想嚴重,只懂伸手要,沒有自立意識,國家投資已經把飲水主管架通,他們仍然還要等待牽分管到家,而自身不作努力。
(四)在實施安居工程建設中,不同程度地出現有資金物資管理混亂、質量監督不到位、優親厚友的現象。此次我們調研了坡頭、果珠、杉樹三個鄉鎮,對____年所實施的安居工程項目進行抽查,在抽查中我們發現:一是個別鄉鎮扶貧資金管理混亂,個別鄉鎮存在兩本帳的現象,即對上一本帳,實際的一本帳,(實際的帳目一般人是不輕易得見的);二是物資管理混亂,發放的物資與上報帳面不相符,上報帳面遠遠大于農戶所得;三是物資采購注重強調定點生產廠家,而沒有考慮實際價格和路途遠近所承擔的運費,致使老百姓用上了價格偏高的物資;四是安居工程及其配套項目沒有實行公告公示,只告訴老百姓某村民小組或某戶人家屬于安居工程對象,先讓老百姓在相應的花名冊上簽上字或蓋上章,報帳后,每戶人家40至50包水泥,200公斤鋼筋就完成了安居工程任務。其配套的飲水、電力等設施,重復立項,多方要錢,一處實施,哪家來檢查驗收,就說是他們撥的款。養殖業等項目均由業務人員將老百姓廄里的牲畜自行折抵,套取扶貧資金。五是項目培訓資金劃撥比較困難,項目啟動資金劃出后,一些鄉鎮對項目實施工程一拖再拖,有的中途擱淺,群眾不理解、有意見;六是個別鄉鎮在實施安居工程中有優親厚友現象,安居工程已實施幾年了,有的鄉鎮在安排實施對象時,還熱衷于面子工程,安排在公路沿線便于好看,突出政績,而遠居深山區的少數民族群眾被忽視;七是個別鄉鎮存在著擠占、挪用扶貧資金問題,調研組到鄉鎮時一再打招呼不準打電話通知點上,不要鄉村干部打前站,當調研組到點上時,個別鄉鎮的點上到處都有鄉村干部,這里面明顯存在著欺上瞞下行為。
四、少數民族地區實現整體脫貧致富的建議和對策
在我縣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今后一個時期,要牢牢把握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歷史機遇,著眼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立足于解決穩定脫貧問題,以科技進步為依托,以市場擴展為導向,以生態建設為先導,以區域性扶貧開發為主要措施,大力推進少數民族貧困戶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增長方式實現質的轉變。
一是重點抓好科技教育培訓工作。將切實提高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素質問題列為解決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問題的首要任務,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提高貧困人口素質問題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設立科技文化培訓專項經費,制定具體培訓規劃,組織涉農部門技術人員和相關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專業部門的技術力量,采取定期培訓和常抓不懈相結合的辦法,強化農民適用技術和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培訓,切實轉變貧困人口的思想觀念,從源頭上解決制約貧困的問題。
二是大力發展舍飼養殖業,因地制宜求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舍飼養殖作為轉變貧困戶生產方式、提高綜合效益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要積極推廣“高效益家庭牧場”模式,也是繼烤煙產業和外出打工浪潮中值得探索的一條路子。大力發展舍飼、半舍飼養殖,著力培養一批飼養規?;?、牲畜良種化、棚圈標準化、飼料配方化、飼養科學化、效益最大化的高標準示范戶,帶動周邊貧困戶提高勞動技能,增加有效收入。
三是突出發展特色種植業。少數民族多居邊遠高寒山區,發展養殖業有得天獨厚的基礎和條件。因此,牢固樹立為養而種、以種促養、立草為業的思想,積極調整種植業內部結構,向專用化、特色化方向發展。加大良種玉米種植力度,大力發展專用高效青草飼料種植,推廣青貯飼料技術,平衡飼草營養,增強飼草料貯備能力。擴大優質牧草種植面積,每年人工種草面積穩定在2萬畝以上,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逐步增強少數民族貧困戶自我脫貧致富能力。
四是精心組織實施“種子工程”。加快良種培育和引進、推廣,提高綠色農業產品質量。強化少數民族地區以種養殖業為主的基礎產業開發,提高農業主要生產環節的水平。另外,要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有意識地培育發展支柱產業,帶動地區經濟的穩步快速發展。
五是大力推進安居工程項目扶貧。通過實施安居工程,切實改善我縣少數民族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環境,改變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激發貧困地區廣大農戶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熱情。實踐證明,扶貧安居工程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加快貧困山區脫貧致富的步伐;有利于降低扶貧成本,節約投資,提高扶貧效益;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勞動力和土地的合理流動、流轉,促進產業的分工;有利于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和發展。今后需進一步加大安居工程項目的扶貧力度。在安居工程建設方式上要進一步總結完善過去好的經驗與做法,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新方式與新做法,采取綜合措施,突破性地向前推進,堅持農戶自主自愿,政府積極引導、適當扶持的原則,對界定的安居工程實施地區,落實好安居工程建設計劃,一戶一戶抓落實。結合我縣自然災害頻繁、救災任務重的實際,把安居工程建設扶貧與救災扶貧有機地結合起來,捆綁資金,打通使用,發揮效益,防止受災人口形成新的返貧。要繼續擴大和鞏固安居工程建設的成果,完善基礎設施,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扶貧, 按照山、水、林、田、路、電、氣、房的要求綜合配套,高標準規劃、高起點設計、高質量建設,分步實施,穩步推進。
關鍵詞 精準扶貧;護林員;脫貧措施;青海互助;南門峽鎮
中圖分類號 F3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9-0151-01
互助縣南門峽鎮作為我國西北地區的小鎮,屬于高海拔腦山地區,平均海拔3 000 m左右,且溝深坡陡,多坡耕地,平均氣溫較低,僅為-3.3~3.3 ℃,年降水量450~650 mm,無霜期僅為90 d,早晚溫差大,作物生長期較短。適合種植農作物種類少產量低、農民增收渠道單一,為困難農戶脫貧致富帶來很大難度。村級護林員如何在精準扶貧開發中找準方向、響應國家優惠政策,盡快脫離困難農戶的隊伍是鄉級林業工作者應該考慮的重點問題。
南門峽鎮總面積2.647萬hm2,共有14個行政村100 個自然社。其中:林地面積達到1.073萬hm2,占全鎮領土面積的40.5%,是全縣的生態大鎮。護林員要搞好全鎮的生態建設,從生態建設入手開拓脫貧之路,確保貧困護林員能第一時間脫離困難農戶的隊伍。因此,護林員如何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脫貧致富是南門峽鎮林業工作者探討的主要方向。
1 在摸索中尋求發展
腦山地區的農民群眾,思想觀念陳舊、文化水平低下,致富渠道單一,想要發展經濟離不開種植、養殖。因此,要將發展的突破口向“特色”產業看齊,尋求具有發展前景和本地特色的農產品以及林下經濟種植、養殖業。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真正掌握精準扶貧的內涵。精準扶貧是一種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而護林員就是困難農戶當中的特殊群體,在治貧方式上要偏向于林業發展。力爭在開展好日常護林工作的同時,在林業生產中尋求發展,增加收入,脫貧致富[1-2]。
2 尋求突破口,發展林業經濟
腦山地區的護林員,其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家中的自留地以及護林員的基本工資。想要在精準扶貧中脫貧致富,就得尋求突破口找準機會,開展增收渠道,利用一切可增加收入的渠道發展經濟,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開展好日常的巡山管護工作
做好日常巡山工作,確保南門峽鎮14個村1.073萬 hm2林地管護到位,做到冬季林區防火、夏季封山禁牧、病蟲害防治,按縣林業主管部門的要求完成管護任務,順利達到管護目的,獲得年終獎金,從而達到增收的目的。
2.2 發展苗木經濟
緊抓近幾年重點公益林營造林任務、山北防護林工程等造林任務,鼓勵本鎮護林員開展苗木培育工作。護林員的日常工作就是與苗木、林地打交道,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想要增加其經濟收入就要從苗木入手。開展林業育苗技術的培訓、日常管護等技術指導,鼓勵護林員在自家耕地中培育苗圃,發展苗圃經濟,達到增收目的。
2.3 開展林下產業,增加日常收入
護林員的日常工作在林區,而林區內存在大量的珍稀產品,如食用菌蘑菇、蕨菜、鹿角菜等產品,在巡護過程中,護林員完全有時間采集一些食用產品,從而達到增收的目的。
2.4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
護林員是農民群眾的一員,種植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渠道。如何在種植當中更好地增加收入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家對于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如無公害蔬菜、粗糧、野味等食品開始走進大家的生活。因此,如何將最大眾的食品以更實惠的價格出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以此拓寬護林員的增收渠道是今后一段時間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3 競聘上崗,提高工作機制
護林工作是一份責任心非常強的工作,對護林員的要求非常嚴格,要求他們吃苦耐勞、敬崗愛業,對護林工作高度負責,能常年堅守在林業崗位。對于那些對待林業工作不積極的護林員,要給予警告或者解聘,從常年因各種原因無法外出務工的困難農戶當中選聘出一部分熱愛林業工作、有一定組織協調能力、有較強事業心和責任感、敢于同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作斗爭的人充實護林員隊伍,帶領他們脫貧致富。
4 將科技扶貧與技能扶貧列為發展的主要方向
護林人員的崗位在林區,除了培養他們愛崗敬業的精神外,還要積極培育他們及家人科技方面的知識,使他們全家能夠掌握一技之長,確保其家人也能為自己家庭的增收出力獻策,只有這樣才能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前進一大步。
5 從根本解決致困的根源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既要找準貧困的對象,又要找準致貧的原因。護林人員是群眾當中的特殊人群,在針對護林人員的精準扶貧上,要將護林人員的致貧原因找準,從根本上對癥下藥,從資金扶持、產業扶持、智力扶持、文化扶持、醫療扶持、保障扶持等多方面入手,讓他們盡快脫離貧困隊伍[3-4]。
6 參考文獻
[1] 張志斌.林業生態保護研究[J].北京農業,2014(18):291.
[2] 鄒延明.我國耕地生態保護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18):258.
近年來,**市認真貫徹自治區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積極創造條件為扶貧開發工作提供組織保證、資金支持,不斷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實,有力地推進了南部山區脫貧致富的進程。
一是建立機構、落實責任。市委專門成立了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并在市委政策研究室設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南部山區扶貧工作。市委組織部認真做好扶貧干部的選派和管理考核工作。每個定點扶貧村確定1-2個市直部門進行幫扶,每個幫扶部門抽調3名以上扶貧工作隊員,并有一名處級干部帶隊組成扶貧工作隊。
二是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市扶貧辦和市委組織部每年都對扶貧工作做出專門安排,并召開動員會進行部署;要求各工作隊年初報送年度工作計劃,年末提交工作總結,平時及時反饋工作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市委組織部把扶貧工作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重要途徑,從開展整村推進工作以來先后選送兩批43名優秀年輕干部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在推進扶貧工作進程的同時,培養鍛煉了一批實踐經驗豐富、善于做群眾工作的年輕后備干部。
三是落實資金、保證經費。市委、市政府每年從財政列支專項資金對扶貧工作進行補助,資金撥付堅持項目申報審查制度,由各扶貧工作隊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向市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書面提交資金使用方案,經審查批準后執行,保證了資金??顚S谩8鞑块T各單位還多方協調項目、爭取社會資金進行幫扶,并拿出部分資金專門用于扶貧工作隊員的生活補助、差旅費報銷等,使扶貧工作的各項任務得到了較好落實。
四是督促檢查、強化管理。市委組織部、扶貧辦專門制定了《**市南部山區定點扶貧幫扶工作考核辦法》和《**市扶貧工作組及成員考核管理辦法》,對各扶貧工作隊的工作任務和職責、考評考核方式、評分標準、紀律要求等進行了嚴格的規定。采取不定期檢查與年底統一考核相結合、民主評議和組織鑒定相結合等方式進行綜合考評,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公務員年度考核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據,調動了扶貧工作隊員的積極性。
一、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現狀
(一)績效審計被重視程度還顯得不足夠
我國財政扶貧的資金審計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強化財政扶貧資金的支出管理,從而使財政扶貧資金得以有效落實。但現階段,很多審計部門并沒有真正意識到財政扶貧資金的績效設計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其績效審計力度也隨之大打折扣。例如對于扶貧資金究竟取得了多大的成效或者是不是取得了預期效果,都沒有設立相應的考核制度進行績效審計。目前,隨著我國政府部門的改革,扶貧資金的收支真實性已經得到了基本保障,但是財政扶貧資金的績效審計工作還需進一步強化。
(二)審計的深度和力度還不夠
對于績效的管理止于事后的總結,缺乏事先的計劃和事中的控制。因為事后的總結從方法上來看更加方便,相關的資料和數據的采集也較為容易,因此很多的審計部門主要進行的是時候的管理工作。但是對于資金使用的事先規劃和事中的控制不夠重視,導致資金雖然支付了出去,但可能并不能起到實效。這也是目前很多地區扶貧資金使用成果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忽視了政策和制度對扶貧資金使用效率的影響。由于審計部門的一些限制或者審計人員的觀念問題,審計人員更偏向于對資金的使用上來對資金的運用效率進行考量,而非對當地政府的政策情況和相關管理方式對扶貧資金利用效率的影響方面考慮。比如說,當地政府對于特定產業的市場沒有引導和管理,那么扶貧資金用即使投入到位,也難以取得投入實效。更多的考慮短期的經濟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的生態和社會發展。對于那些顯得較為長遠的扶貧效益如環境保護、地區文化建設等這些情況,一方面難以對其效益和投資的成果加以評價,另一方面產生經濟效益的速度又非常慢,由于目前審計部門的通常工作模式的原因,審計人員在審計的過程中就會更多的考慮那些關于直接的經濟效益的問題,而不重視那些為長遠利益而服務的項目。
(三)審計結果公開程度不高,社會影響力相對偏弱
目前來說,我國的財務活動公開化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行之中,各級政府部門也積極的公開了自身的財務情況,讓人民大眾來進行監督。然而對于扶貧資金的審計工作來說,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公開的審計報告內容不多。報告提出的問題不多,涉及到實際情況之處也顯得比較少。很多審計活動對相關管理部門的提議和建議都不夠有可行性,很多都不貼合實際政府工作的情況,缺乏價值。其次,審計機關是受到當地政府所領導的,審計報告是否要披露也要在政府核準,這樣很多的問題實際上是不能夠在被公開的審計報告中出現的。最后,審計部門的報告結果難以取得成效。在很多時候,由于政府部門的體系或其他原因,審計部門在審計報告的制定中顯得比較困擾,同時很多對策都不能得到政府部門的采納與實行,導致審計人員缺乏制定報告的工作熱情。
二、加強和改進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的措施
(一)充分認識扶貧資金績效審計的重要意義強化績效審計意識
對扶貧基金使用的審核與監督能有效提高扶貧基金的運用效率。扶貧基金是有限的,但是卻承擔著諸多的責任,這就需要審計機關用監督和報告制作的方式,來對扶貧資金的運用做出管理,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審計報告的作用就是通過對審計內容的分析與評判,得出對扶貧資金的分配建議與意見。最后,扶貧資金的績效審計也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必經之路。扶貧基金使用過程的公正,有效,透明,干凈,這些都是人民群眾關注的重要問題,沒有審計部門的監督與規范,這一切就無從說起。審計部門只有進行審計和監督,政府部門的資金運用才能提高效率,變得更加透明,同時也減少了可能出現的腐敗行徑。
(二)開展績效審計監督和評價,深化績效審計深度和力度
首先是要提高事先預測與事中監督的比重,使審計過程覆蓋到整個的扶貧資金運用過程之中,對各項資金的使用目的和使用的情況進行觀測,全面的發現資金運用之中的各項問題,在項目實施之前就預先提出那些可能會產生的問題,從而盡早的作出改進。其次是對于改進方法的建議全面化,對于資金的利用和運作,不能簡單的只考慮資金問題,更要更多的從政府的政策與當地整體的大環境的方面來進行考量,很多的資金運作方案,很可能因為政府的相關政策與制度關系而變得效益過低或者不大便利,考慮到這一點,才能夠全面的得出改進資金運用方法的建議。最后,對于長遠利益也展開工作,對長遠利益的投資必要性加以關注。就如今的情況來說,事實上對短期利益的扶貧資金使用方法已經非常完善。因此就需要審計機構加強對長遠的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關注與支持讓對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的衡量更加立體化全面化,這樣才能正確的對扶貧方案進行衡量。
(三)提高審計結果利用水平
一方面,要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真實的反映審計的結果和政府機構對資金的運用情況。而后也要提高審計報告的公開化和真實化,政府部門要跟隨政務工作公開化的要求,將政府行為透明化,公開真實的審計報告結果,讓人民群眾能得到真實的扶貧資金使用結果。之后也要注意對審計結果運用的加強,在這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與上級部門加強溝通,與紀委或者其他相關監管部門建設消息渠道,讓審計的意見能夠得到更好的實行,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能夠及時的得到解決。最后,可以由審計署定期將各級審計機關全年扶貧資金績效審計結果進行匯總梳理和深度分析,由此歸納出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及傾向性問題,深入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力求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提出合理化的、切實可行的審計建議,形成年度扶貧資金績效審計匯總專題報告,上交給上級的政府機構來進行核對和工作成果的評價。
三、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