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8:29:52
序論:在您撰寫素質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引導學生去理解并靈活運用知識,創造性地思考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用生動的言語、豐富的表情與學生共同探討教材中的感性知識,善于啟發、鼓勵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挖掘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并通過設疑、誘導等教學手段,把學生掌握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和素質。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1.明確目標,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自學,讓學生敢于主動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求知。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啟發學生質疑,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人的思維往往是在實際中遇到疑難問題時產生的,一個人的智慧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體現和發展。我在教學中常常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方法,啟發學生質疑,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善于獨立思考的學生往往能在別人習以為常的情況下發現關鍵性的問題。啟發學生發現疑點,解釋矛盾,要比讓學生按教師的思路去解難題更為可貴。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形成新思想,樹立新觀點。
3.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圍繞某一個具體問題展開課堂討論,進行辯論,相互交流看法,提出不同的觀點,形成一個相互討論、互相促進的良好環境和氣氛。這不僅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培養了觀察力、想象力和記憶力,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二、恰當地設計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高綜合素質。
1.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師可采用討論法、實例法等,采用啟發式、對話式的教學形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在分析某些案例、時事熱點問題時,教師可運用掛圖、幻燈、視頻、錄音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抽象、枯燥的理論變得形象、直觀,使學生受到生動的思想教育,增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2.趣味教學能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素質教育的宗旨在于通過開發學生的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教學形式具有開放性特點,它要求教師改變單一、封閉的教學格局,多方入手,讓學生有濃厚的興趣參與教學,變“人—機”對話的教學模式為“人—人”對話、“人—材”活動。趣味教學正是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積極參與,達到學生愿學、會學、樂學的目的,適應素質教育的形式。游戲教學法也是思想政治課的好形式,學生的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融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3.競賽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包括知識競賽和行為競賽。有些教學內容非常重要,但不太容易掌握,教師可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采用競賽方式,效果很好。課前要先讓學生預習教學內容,教師設計一系列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分幾個小組進行競賽,采用小組編題、互答積分和趣味辨析改錯等競賽活動,最后評出一、二、三等獎。這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素質和能力。
4.創設動手、動腦環境,培養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素質教育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多動手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可用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促進學生手、耳、眼、腦協調水平的提高,可以為學生創設適合的動手、動腦的環境。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出題、改錯題等方法,增強動手動腦能力,加強思維訓練。在思想政治課中,要經過“分散思維—集中思維—分散思維”多次的循環,才能完成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因此,教師應啟發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考慮問題,進行全面、辯證的思考。
一、提高學生思想品質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根據素質教育的新形勢,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以育人為根本。因此,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會學生做人。而思想品德課正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最簡捷的途徑、最有效的手段,是各學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內容的精華。
二、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是黨的教育方針的要求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不僅包括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而且把德育放在首位。因此要完成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任務之一的德育教育,必須發揮思想品德課的作用。
怎樣才能發揮思想品德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呢?
1.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想品德發展規律進行教學。初中生剛剛認識社會又缺乏社會經驗,有些事自以為是,實際上對人對事有時缺乏正確判斷力;他們模仿性強,同時又有很大可塑性,易于接受外界影響,正是“嫩枝易彎也易直”。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對學生思想教育要做到抓早抓小。抓早就是要思品課教師認真上好每年級的思品課,要從初一年級抓起,時刻圍繞素質教育進行教學。抓小就是結合思品課從小事抓起,防微杜漸,使學生明白對錯,分清榮辱,使學生心靈不受侵蝕,保持純潔健康的品質。
2.目的要求要切合實際,這是教育是否成功的前提。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確定教學目的前,先從調查研究入手,分析本年級本班學生的情況和特點,然后依據課程標準確定學年的教學計劃和每單元、每堂課的具體目的和要求。
3.每堂課的課題要小一些,靈活一些。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觀念,是從一個個小而具體的概念逐步形成的,從認識無數小道理達到認識大道理。課題太大,涵義太深,教師不容易講透徹,學生印象不深刻,就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4.教學要點要簡單明了。教學要點是為達到一堂課的教學目的所必須講清的幾個主要之點,它是教師的教學提綱,是學生領會某個道理的要領。
5.材料要生動形象。思想品德課運用的材料,是幫助學生形成道德認識,啟發道德實踐的基礎。因此要重視選材,材料要生動、形象、立意深刻、有感染力、緊扣中心。
6.講明觀點。講清道理,明確道德準則要求是品德課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教師要把觀點講準確,把概念講清楚,把道理講充分。要使學生明確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什么是榮,什么是恥等觀念。
中等幼兒師范學校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搖籃,不僅要傳授給學生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教育。地理教育的基本內容是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其中必然蘊涵著豐富的思想素質教育因素。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必須把思想素質教育內容滲透到地理知識中去,把思想素質教育作為地理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思想素質教育在幼師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地理作為幼兒師范學?;A教育的一門學科,具有獨特的思想教育價值,這是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優勢,對促進學生思想素質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具體地說,在地理教學中融入思想素質教育可達到以下目的。
1.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教師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加強國情教育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通過地理教學,學生能夠全面、客觀地認識我國地理環境的特點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工農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從而培養熱愛祖國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強心,樹立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
2.培養學生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地協調的發展意識。
幼兒師范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的,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通過地理教學,學生能明白資源、環境的關系,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認識到不能用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轉變傳統的發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通過地理教學更要使學生明確目前人類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我們只能走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促進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這是當今世界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擇,否則就不可能實現國家的長期穩定和發展。
3.使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具體化,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的內力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開發與限制、人口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保護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的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更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彗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所謂“2012人類大滅亡”、“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的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實際的主觀臆造。在地理教學中可結合這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識別事物、認識世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4.增強學生的國際意識和全球觀念,破除狹隘的地方主義思想,樹立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要求得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提供的機遇。諸如歐洲的債務危機、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的問題,單靠一個國家和地區是不能解決的,需要全球的合作和國家間的協調。中國實現現代化也同樣要參與各個領域的國際合作。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際現代化的科技和管理方法,廣泛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國際、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為日后參與世界各國的文化、經濟交流打好思想基礎。
二、思想素質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1.提高教師自身思想道德素質是實施思想素質教育的前提。
思想素質教育的實施,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因為一切教育思想、教育計劃都需要人來實現,教師素質直接影響地理素質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地理教師首先應有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要融會貫通地理解教材、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還要不斷更新知識,了解當前地理信息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拓寬知識領域,開闊知識視野,充實地理內容;其次應具有高尚的師德情操和廣泛的興趣愛好,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形象對學生影響深遠;最后,不僅要有強烈的敬業愛崗精神,還要有較高的理念修養及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能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教書又育人,這樣才能培養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改革教學方法,深挖思想素質教育素材。
要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靠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遠遠不能完成的,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1)大膽改革教學方法,深挖思想素質教育素材。例如我在講授“中國的人口”一節時,教育學生,我國人口有13億多,基數大,增長快,給國家、社會、家庭、環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因為人一多,衣、食、住、行都緊張,年輕人升學、就業也困難。學生們了解到我國人口問題的嚴重性,從而理解了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唯一出路,也是每一個公民應當履行的義務,同時也看到長期的人口政策給我國帶來的老齡化問題。又如講“我國的疆域”一節時,重點介紹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國。通過介紹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國土及豐富的資源等,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講授“中國的行政區劃”時,則重點強調臺灣、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學生維護祖國統一,保衛祖國是每一個公民的神圣職責。
(2)把現代化的一些教學手段引入課堂,設計適當的教學方法,有效地使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在教學過程中轉化為促進學生發展智能的條件。在教案設計中不僅要考慮選擇有利于思想素質的教學內容,還要選擇有利于思想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多采用現代化教學方法,直觀生動、形象地把一些思想素質教育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
(3)積極開展靈活多樣的第二課堂,如成立各種興趣小組,搞一些有關環境、資源、人口、旅游等社會調查,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地理素質。
3.改革考試方法,發揮試題的教育功能。
任何一次考試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次記憶深刻的經歷,考試的級別越高,學生的這種感受就會越深刻。應當意識到,考試不僅是對學生知識和能力方面的考查,還是對學生思想教育的極好機會。應該通過試題使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受到一次教育。假若試題能在知識、能力考查的基礎上,使學生受到科學的人生觀、環境道德觀及國情等方面的深刻教育,那么這樣的試題,不但體現著教育者的睿智及其所付出的心血,而且試題將發揮多方面功能。通過考試如能使學生受到一次心靈的振動,它的意義將是一般知識、能力考查所無法比擬的。
三、思想素質的教育的形式
由于地理學內容具有廣泛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而思想素質的教育又具有現實性,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應注意體現地理教學活動的特色,可采用多種形式。
1.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形式當然不只是老師講授,還可以師生討論,做試驗,看錄像等。應根據教學大綱和課本內容,恰當地滲透資源、環境、國情內容。
2.社會實踐。
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社會中去觀察或調查。如人們的生活或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某要素的影響,對人群健康、經濟發展的影響,了解當地一些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的經驗等。為加深感受,還可要求學生寫出觀察記錄、調查報告、保護環境建議書或小論文等。
3.專題報告。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可有計劃地請環保、城建、計生、環衛、鄉鎮企業的有關人士,以及工人、農民或學生自己,就當地或某一單位某一方面地理問題作專題報告。
4.學生活動。
班委會或團支部組織的活動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陣地。地理教師可以協助班委會或團支部向學生活動滲透地理思想素質教育內容。例如,開展“世界環境日”、“地球人口日”、“世界水日”等紀念活動,“美化校園及美化家鄉環境”活動,組織學生辦板報,舉辦與相關的演講會,成立“環保監督崗”,等等,這些活動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一、愛國主義教育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從遼闊的疆土、壯麗的河山、富饒的物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等都是很好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中學生會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從而培養建設美好祖國的高尚情操。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還包括要讓學生了解到我國雖然物產豐富,但人口眾多,要具有憂患意識并從小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二、國際合作教育
世界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結構、物產及發展狀況相差很大。因此,加強國際合作、取長補短是各個國家和地區實現自身發展的必經之路。在學習區域經濟聯系時,要讓學生懂得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的兩大趨勢,中國作為世界上的一個大國,加入世貿組織,加強國際合作,融入世界經濟大潮是理所當然的。
經濟發展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大氣污染、水污染問題沒有國界,解決環境問題也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各國科學家已就環境問題的某些領域開展了多項國際合作與研究,如“人與生物圈計劃”、“國際生態計劃”等。
三、科學素養教育
科學技術在人類認識自然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例如,在“地球的宇宙環境”教學中,要讓學生懂得人類借助天文望遠鏡和其他空間探測手段能觀測到上百億年和上百億光年的時空區域;通過研究橫波和縱波傳播性質的差異來推測地球內部結構的差異;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探測地震孕育過程中地球磁場、電場和熱輻射的異常演變。
科學技術在生產活動中一直發揮著巨大作用。由于原始社會人類不斷積累生物科學知識,生產活動逐漸由采集、狩獵發展為原始農業和畜牧業;歷史上的三次科學技術革命極大地推動了工業的發展,深刻地影響了社會變革。
通過以上挖掘,學生會自覺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巨大作用,自覺形成崇尚科學的思想熱情并逐漸轉化為認真學習科學知識的內動力。
四、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地理知識涉及面非常廣,蘊涵著豐富的哲學思想。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并用來指導其對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的認識,這也是地理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事物又是普遍聯系和發展變化的。在學習宇宙環境時就要滲透這些原理。宇宙中的天體是物質存在的各種形式,超越物質的所謂“神靈”是根本不存在的。天體又是不斷運動的,天體間存在著聯系,運動著的天體之間因萬有引力而相互繞轉并形成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量和質的統一,量變可以引起質變。例如,巖石和礦產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就體現了這樣的原理。巖石是在一定的地質作用下形成的一種或幾種礦物的集合體,礦產是有用礦物富集到一定品位能被生產上所利用的集合體。二者的共同點都是礦物的集合體,區別在于兩者有用礦物的含量差異。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人類對事物的認識盡管是曲折的,但總趨勢是不斷上升的。人類對自己腳下的大地形狀的認識過程就是這樣的。古人觀點是“天圓地方”。但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卻發現大地不是平坦的。如人們走到海邊,看到船從遠處駛來,總是先見到桅頂,然后才慢慢地見到船身。還有,夜里人們越往北走,就會看到北極星越來越高。所有這些證明地表是曲面。
五、可持續發展思想教育
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只注重經濟增長而忽視環境保護的危害性,尋求可持續發展在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成為人們的共識。可持續發展思想也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中學 思想政治 素質教育
中學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人生觀、世界觀、政治常識、社會常識等教育的課程,社會發展的需要使思想政治課注重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提高綜合能力。一個人的素質由諸多方面組成,進行素質教育是全方位的,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我們隨時可以捕捉到素質教育的時機。思想政治教材中的觀點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的依據,課堂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社會是我們開展素質教育的廣闊天地。在教學中,我堅持從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入手,培養學生多種能力,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有進步。
一、在思想政治教學的課外延伸中進行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要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教育主渠道作用,一個根本原則是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而課外延伸是這項原則的具體體現,有利于教師向學生進行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學生認識并適應社會。
1.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時事性、實踐性、社會性較強,教師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把知識運用于實踐中是非常必要的。在課外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演講比賽、小論文專題比賽、模擬法庭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性和綜合能力。如在學習“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一課時,我就利用辯論會、演講等形式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開展了“人怎樣生活才有意義”“當代青年要不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等演講比賽,不但使學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思想政治課應注重思想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要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走出去接觸社會、接觸生活,組織學生進行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研究,多參加社會實踐,從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教師要特別教育學生不能沉迷于網游,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多種社會實踐能力,找到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充分體現教育的育人宗旨。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引導學生去理解并靈活運用知識,創造性地思考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用生動的言語、豐富的表情與學生共同探討教材中的感性知識,善于啟發、鼓勵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挖掘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并通過設疑、誘導等教學手段,把學生掌握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和素質。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1.明確目標,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自學,讓學生敢于主動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求知。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啟發學生質疑,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人的思維往往是在實際中遇到疑難問題時產生的,一個人的智慧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體現和發展。我在教學中常常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方法,啟發學生質疑,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善于獨立思考的學生往往能在別人習以為常的情況下發現關鍵性的問題。啟發學生發現疑點,解釋矛盾,要比讓學生按教師的思路去解難題更為可貴。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形成新思想,樹立新觀點。
3.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圍繞某一個具體問題展開課堂討論,進行辯論,相互交流看法,提出不同的觀點,形成一個相互討論、互相促進的良好環境和氣氛。這不僅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培養了觀察力、想象力和記憶力,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三、恰當地設計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高綜合素質。
1.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師可采用討論法、實例法等,采用啟發式、對話式的教學形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在分析某些案例、時事熱點問題時,教師可運用掛圖、幻燈、視頻、錄音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抽象、枯燥的理論變得形象、直觀,使學生受到生動的思想教育,增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2.趣味教學能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素質教育的宗旨在于通過開發學生的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教學形式具有開放性特點,它要求教師改變單一、封閉的教學格局,多方入手,讓學生有濃厚的興趣參與教學,變“人—機”對話的教學模式為“人—人”對話、“人—材”活動。趣味教學正是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積極參與,達到學生愿學、會學、樂學的目的,適應素質教育的形式。游戲教學法也是思想政治課的好形式,學生的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融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3.競賽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包括知識競賽和行為競賽。有些教學內容非常重要,但不太容易掌握,教師可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采用競賽方式,效果很好。課前要先讓學生預習教學內容,教師設計一系列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分幾個小組進行競賽,采用小組編題、互答積分和趣味辨析改錯等競賽活動,最后評出一、二、三等獎。這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素質和能力。
4.創設動手、動腦環境,培養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素質教育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多動手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可用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促進學生手、耳、眼、腦協調水平的提高,可以為學生創設適合的動手、動腦的環境。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出題、改錯題等方法,增強動手動腦能力,加強思維訓練。在思想政治課中,要經過“分散思維—集中思維—分散思維”多次的循環,才能完成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因此,教師應啟發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考慮問題,進行全面、辯證的思考。
四、理論教學與時政教育密切結合
中學思想政治課既有政治理論常識,又包括很多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會生活常識等。時事政治是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中學生近距離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窗口。教師要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地讓學生及時了解有關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國內外發生的重要事件,如我國成功舉辦奧運會、我國自主研發的航天器遨游太空等,讓學生養成關心國家大事的良好習慣,增強愛國主義情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初中學生 思想政治課堂教學 素質教育
中學思想政治教學擔負著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任務。新課標明確指出了思想政治課的特點和要求,使我們認識到了思想政治課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取其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課課教學中靈活自如、潛移默化地實施素質教育尤為重要。如何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呢?
一、注重創造性思維精神品質的培養
素質教育是尊重人的個性、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研究、自我發展的能力,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在培養青少年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首先必須進行創造性思維精神品質的培養。因為這不僅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素質的內在要求,而且是他們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動力和源泉。因此,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精神品質是對政治課教學的內在要求,應主要抓好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科學世界觀教育,培養學生遠大理想和正確的政治信念。理想是創造的動力,信念是創造的精神支柱。很難想象,一個胸無大志、缺乏理想和進取精神的人會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所以,在政治課教學中,要求學生在深刻理解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第二,加強意志品質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格。人的意志品質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政治課教學中,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教育?!捌D苦奮斗,玉汝于成”。要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創造性,沒有積極的努力,不付出艱苦的勞動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還要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因為創造、發明往往是和失敗聯系在一起的。
第三,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強烈的求知欲。創造型思維的認識特征是滿腔熱忱的求知欲。對真理的追求,對缺乏可靠論據理論的懷疑,對未曾想到的現象產生的好奇,對尚不理解問題的探求,都是具有強烈求知欲的表現。強烈的求知欲是創造的內驅力,一旦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就可以產生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正是蘊于這種精神之中的。要培養學生的求知欲需從培養興趣入手。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要廣泛采取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強化興趣刺激,如:辯論激趣、情境激趣、懸念激趣、形象激趣等,增強教育活動本身的吸引力,由此激發、提高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利用觀看影視錄像、參加知識競賽、調查訪問、咨詢解疑等課外學習形式,讓學生自覺地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學有所用,用有所獲,不斷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從某種意義上講,興趣是創造開拓的“金鑰匙”。
二、加強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政治課教學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應緊緊圍繞著如何培養合格的現代化建設人才這一中心。所以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課外實踐,都要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以強化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我們在教學中要營造一個融洽、和諧、快樂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學習知識,逐步培養和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如何進一步優化政治課教學,推進其素質教育方向的教學改革呢?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核心問題就是培養學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明確,要以先進的思想教育人、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的頭腦,幫助學生正確思考當代國內、國際的社會政治現象,分析各種社會問題,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和探究能力。面對新課程改革,中學政治教師應樹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運用新的教育教學方法,“穿新鞋,走新路”,這樣才能滿足新世紀新課改的需要,培養出新世紀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我認為關鍵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素質教育方向的教學目標。新課改進一步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行動口號,這是課程設計和課堂教學設計的根本落腳點。從某種程度上說,課程問題已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那么,我們所需要的新課程觀是什么呢?最為關鍵的是,在思想素質方面,教師應依托新課程中的人文因素,將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和過程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以達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成為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這是本次課改的核心理念,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政治課教育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對終生發展有益的東西。就課堂教學而言,目標是方向,是靈魂,是上好課的出發點和歸宿。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現已明確公布,擺在政治教師面前的任務就是有聲有色地達到政治課教學中的素質目標。具體地講,備課要使教學目標素質化,上課是實現教學目標素質化的主渠道,要落實好教學目標素質化的要求,作業設置要反饋教學目標,考核要驗收教學目標。
第二,合理有序的課堂結構。這是提高政治學科教學實效、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要優化課堂結構,就要在《大綱》要求下,研究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精、要恰到好處、要實用。要求教師把內容教“活”,讓學生學活,使學生感到聽政治課不枯燥無味,學習理論得到舉一反三的成效。同時還要求教師從學科知識結構特點出發理解教材所處的地位及知識前后的聯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準確無誤地把握難點。
摘 要:在當今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學生之間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其中中職學生面臨的市場競爭尤為激烈,這要求在中職教育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外,還要重視學生思想政治和人文素質的培養。在中職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對中職學生的影響十分重大,尤其是人文教育影響深遠,能夠促進中職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其綜合素質。
關鍵詞:中職教育;思想政治;人文素質
中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的,兩者都是以實現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目標。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豐富多樣,是一個人內在氣質的表現。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給中職學生的學習帶來巨大動力。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人文教育,可以指導學生學會做人做事的方法,不僅有助于學校順利完成教育目標,同時也能夠延伸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教育的內涵,保證中職學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中職院校中的思想政治與人文素質教育
中職院校更加注重對學生設計操作技能的訓練,片面追求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卻忽視了學生人文知識以及人文精神的教育培養。人文素質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思維發展的深度與廣度,一旦學生畢業踏入社會,可能在工作中會力不從心,無法與人有效交流,不善于協調人際關系,思想觀念以及掌握的知識技能跟不上市場發展節奏,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甚至在激烈的競爭中有被淘汰的危險。所以,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應當注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文素質培養。
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在中職院校的基礎教育課程中有著與其他學科完全不同的特點,其能夠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疏導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學會做人,在人文素質的培養過程中發掘教育資源,發揮人文認識功能,彰顯人文精神教育的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關鍵
1.重視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從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性質上了來看,它屬于人文社會科學一類的課程,學校一定要重視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培養學生自立自強、不屈不撓、勇于奉獻的人文精神,在這一點上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學生人文知識能力的培養,包括近現代史學、倫理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等重要課程內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素質培養相結合
為了提高中職學生的整體人文素質,院校應當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素質的培養,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將思想政治教學的基礎性與重要性作為主導思想,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在增強學生責任意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
3.尊重學生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合法權益和人格。中職院校的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勝心和自尊心,希望能得到別人的支持與認可,也希望生活在一具有良好人文素質的教育環境中。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對待學生態度謙和,作風民主,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營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與學生實現平等互動、雙向交流。例如,教師可以 鼓勵引導學生多參加校園調查實踐活動,參加學校組織的一系列活動,如義務勞動、辯論賽等,使學生在活動、辯論中發現問題、認識問題,了解國家大事及政策方針,學會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學會明辨是非。
中職院校的學生起點較低,綜合素質水平較低,通過人文素質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為其將來走出校園踏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對自身的情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定位,合理規劃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挖掘自己獨特的心理特點,加強學習的目的性與方向性。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文素質教育在中職院校學生的發展過程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教師應弘揚人文精神,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通過思想政治以及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是促進素質教育不斷發展,使中職院校的學生更好地適應職業工作生涯,對學生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職院校的教師應當總結實踐經驗,借鑒他人精華,培養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質創新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世靈.中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6):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