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8:29:41
序論:在您撰寫財務管理與會計專業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雖然屬于同一學科,但是兩者畢竟是不同的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同。因而,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兩者在實踐教學上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崗位背景不同。我國高等院校實踐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學生畢業后能更好的符合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而進行的一種叫教學手段,我國高校對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培養的學生將來所從事的工作崗位界定是有區別的,眾所周知,財務管理崗位更多的是從事企業經濟業務發生前和發生中的預測、決策、分析等,而會計崗位則是更多的是從事企業經濟業務發生后的核算與分析。因此,在崗位背景不同的情況下,作為我國專業人才輸出地之一的高等院校,對財務管理專業從企業經濟業務發生前和發生中的預測、決策、分析等進行實踐教學,而對會計專業則從事企業經濟業務發生后的核算與分析等進行實踐教學。(二)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不同。由于我國高等院校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所制訂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融資、投資、財務分析、資金運營管理能力高素質應用型復合人才。而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會計業務處理能力,熟練運用財會軟件從事會計核算工作的應用技術型專門人才。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目標是圍繞高素質應用型復合人才目標進行的,而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是圍繞應用技術型專門人才進行的。(三)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側重點不同。根據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高校在對這兩個專業的學生培養過程中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尤其是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實踐教學課程側重點的不同更為突出。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側重于企業的財務分析、財務預算、籌資管理、投資管理、流動資金管理和財務成果分配等內容;而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則更側重于投資與籌資、往來款項、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成本費用以及利潤等的核算以及財務會計報表的編制等內容。(四)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不同。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分屬于兩個不同的專業,為了能更好的突出兩個不同專業的特點及將來不同的就業崗位,因此,兩個專業在實踐課程設置也各有不同,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的設置更側重于資金籌集活動、投資活動、資本運營和管理活動等,如《財務管理綜合模擬實訓》、《資產評估實訓》、《財務分析實訓》、《風險投資與管理模擬實訓》等;而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的開設則更多側重于會計核算與監督活動,如《會計電算化實訓》、《會計綜合模擬實訓》、《稅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模擬實訓》等。
二、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聯系
雖然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是兩個不同專業,但是兩者都屬于財經大類。因而,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兩者之間的聯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某些課程設置方面。財務管理專業培養除了具備財務分析、資金運營管理能力以外,還能熟練運用財會軟件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會計專業培養除了具備會計業務處理能力以外,還能熟練運用財會軟件從事財務管理相關工作的應用技術型專門人才。由此可見,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雖有不同,但是兩個專業的就業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同之處,比如,財務管理專業要能從事會計核算,同樣會計專業也要能從事財務管理相關崗位。因此,兩個專業開設有相同的實踐教學課程,如《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財務管理綜合模擬實訓》、《納稅籌劃實訓》等。(二)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方面。當今社會的就業壓力,使得我國高等教育已經由原來的單一性技術人才培養,轉向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都是財經類專業,雖有差異,但是高校在進行人才具體培養時,為了突出復合型,讓這兩個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現出了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不分家,目的是為了擴大學生的就業面。
總結
綜上所述,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兩者對人才培養的側重點雖不同,但是又都屬于財務崗位,目的是為了符合當今社會的競爭需求。
參考文獻:
[1]周書靈.財務管財務管理與會計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評《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中國教育學刊,2016(06).
工商管理專業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教學實物展示法
即借助憑證如發貨票(或掛圖)等實物形態的展示,向學生講授教學內容,以加深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析“原始憑證的基本要素”時,老師可在課堂上利用掛圖或投影儀,向學生展示一張某單位開具的銷售發票,然后根據其上、下、左、右結構和欄目的內容,逐項推得原始憑證的基本要素。這種教學方法,與籠統地表述其基本要素的方法相比,既可強化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原始憑證的感性認識,又可在課堂上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工商管理專業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教學范操作法
即通過教學人員或學生對某一會計核算方法或方式的示范操作,向學生講授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如在介紹“銀行匯票結算業務辦理”這一內容時,可以運用模擬銀行的形式進行示范操作教學:將一部分學生分為“匯款人”、“簽發行”、“兌付行”三組,其余學生旁聽,由教師指導各小組學生辦理“匯款人”、“簽發行”、“兌付行”各自應辦理的手續,最后由教師對整個核算手續進行系統的講述。采用這種方法,既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可溝通師生感情,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對所學課程的學習興趣。
工商管理專業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教學相關對比法
即對相關教學內容,采取對比或對照的形式進行講授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中,針對教材的內容及企業核算特點可采用以下兩種對比方式:
1購進、銷售對比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在商品流轉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購買行為和銷售行為,購方和供方各自按照國家統一制定的會計制度,各自進行著商品購進或商品銷售的核算。如果是作為供貨方,則按銷售方法進行核算;如果是購進方,則按購進方法進行核算。為了讓學生掌握購銷兩個方面的核算方法,可根據這一相關內容,在講授時,把這兩方面的核算方法進行對比,使學生在對比的動態分析中,系統地掌握購進、銷售核算方法。
2批發、零售對比
商業企業的商品流轉分為批發商品流轉和零售商品流轉兩個基本環節。由于這兩個環節的經營方式和經營特點是不同的,因而對商品管理的要求也就有較大的差異,所以對庫存商品分別使用不同的核算法,即前者采取數量進價金額核算法,后者采取售價金額核算法。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可用相關對比法,在對比教學中使學生掌握這兩種核算的前提條件、方法,賬務處理的區別及要求。采取相關對比法,既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又可強化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工商管理專業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教學比喻、舉例法
即通過比喻、列舉實例,來達到教學目的或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列舉經濟業務實例,來講授會計賬務處理是會計實務教學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比喻,是用某些相似的、人們熟知的事物來比擬想要闡釋的另一事物,使學生實現認知上的轉移。如在講授“資金占用和資金來源的關系”時,在進行基本原理講述的基礎上,可用“一只手的手心與手背的關系”來比喻,并借助手勢、語言的表達,來形象、生動地說明“資金占用和資金來源是企業同一資金的兩個側面,二者的數額相等”的原理,以此來強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工商管理專業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教學繪制圖表法
即利用繪制的圖表或直接在課堂板書的圖表,來講授教學內容,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直觀性強,比文字表達更為清晰。如在講授“會計核算形式”時,可通過繪制會計核算程序圖表,來講解各種會計核算形式的記賬程序,并把各種會計核算的記賬程序圖加以比較,可知道它們各自的特點即登記總賬的依據。這樣,既可使學生從清晰的圖表中掌握各種會計核算形式的記賬程序,同時又可使學生在圖表的比較中掌握各種記賬程序的特點。
工商管理專業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教學丁字賬戶法
即以“丁”字形結構,來代替賬戶結構講授教學內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講授賬務處理時,采用這種方法既利于學生掌握會計分錄所列對應賬戶的結構和賬戶對應關系,又利于教師對具體賬戶結構的板書。如講授“材料發出的總分類核算“時,在作出相應的會計分錄以外,還可以用丁字形賬戶圖示(核算程序圖)來強化學生對所述賬務處理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工商管理專業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教學作業講評法
即在課堂上,針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的一種教學方法?!敦攧展芾砼c會計實務》這門課程技術性、操作性強,作業練習量較大,而中專班學生入校前是初中畢業生,文化基礎較差,對會計業務的感性認識膚淺,這樣在作業中就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或問題。教師一要篩選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利用電教手段在班級進行展示,組織全體學生分析錯誤類型、原因及糾錯方法;其次,可以把財務管理中和會計實務中的一些具體案例滲透到教學中,師生一道進行剖析、講評,加深學生對其錯誤原因的認識,以達到使學生正確理解原理,掌握核算及賬務處理方法的目的。
工商管理專業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教學法相關文章:
1.財務管理和會計的區別 財務管理就業前景
2.財務管理和會計的具體區別
3.大學院校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4.財務會計實務學習心得總結
1實物展示法
即借助憑證如發貨票(或掛圖)等實物形態的展示,向學生講授教學內容,以加深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析“原始憑證的基本要素”時,老師可在課堂上利用掛圖或投影儀,向學生展示一張某單位開具的銷售發票,然后根據其上、下、左、右結構和欄目的內容,逐項推得原始憑證的基本要素。這種教學方法,與籠統地表述其基本要素的方法相比,既可強化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原始憑證的感性認識,又可在課堂上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2示范操作法
即通過教學人員或學生對某一會計核算方法或方式的示范操作,向學生講授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如在介紹“銀行匯票結算業務辦理”這一內容時,可以運用模擬銀行的形式進行示范操作教學:將一部分學生分為“匯款人”、“簽發行”、“兌付行”三組,其余學生旁聽,由教師指導各小組學生辦理“匯款人”、“簽發行”、“兌付行”各自應辦理的手續,最后由教師對整個核算手續進行系統的講述。采用這種方法,既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可溝通師生感情,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對所學課程的學習興趣。
3相關對比法
即對相關教學內容,采取對比或對照的形式進行講授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中,針對教材的內容及企業核算特點可采用以下兩種對比方式:
3.1購進、銷售對比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在商品流轉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購買行為和銷售行為,購方和供方各自按照國家統一制定的會計制度,各自進行著商品購進或商品銷售的核算。如果是作為供貨方,則按銷售方法進行核算;如果是購進方,則按購進方法進行核算。為了讓學生掌握購銷兩個方面的核算方法,可根據這一相關內容,在講授時,把這兩方面的核算方法進行對比,使學生在對比的動態分析中,系統地掌握購進、銷售核算方法。
3.2批發、零售對比
商業企業的商品流轉分為批發商品流轉和零售商品流轉兩個基本環節。由于這兩個環節的經營方式和經營特點是不同的,因而對商品管理的要求也就有較大的差異,所以對庫存商品分別使用不同的核算法,即前者采取數量進價金額核算法,后者采取售價金額核算法。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可用相關對比法,在對比教學中使學生掌握這兩種核算的前提條件、方法,賬務處理的區別及要求。采取相關對比法,既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又可強化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4比喻、舉例法
即通過比喻、列舉實例,來達到教學目的或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列舉經濟業務實例,來講授會計賬務處理是會計實務教學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比喻,是用某些相似的、人們熟知的事物來比擬想要闡釋的另一事物,使學生實現認知上的轉移。如在講授“資金占用和資金來源的關系”時,在進行基本原理講述的基礎上,可用“一只手的手心與手背的關系”來比喻,并借助手勢、語言的表達,來形象、生動地說明“資金占用和資金來源是企業同一資金的兩個側面,二者的數額相等”的原理,以此來強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5繪制圖表法
即利用繪制的圖表或直接在課堂板書的圖表,來講授教學內容,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直觀性強,比文字表達更為清晰。如在講授“會計核算形式”時,可通過繪制會計核算程序圖表,來講解各種會計核算形式的記賬程序,并把各種會計核算的記賬程序圖加以比較,可知道它們各自的特點即登記總賬的依據。這樣,既可使學生從清晰的圖表中掌握各種會計核算形式的記賬程序,同時又可使學生在圖表的比較中掌握各種記賬程序的特點。
6丁字賬戶法
即以“丁”字形結構,來代替賬戶結構講授教學內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講授賬務處理時,采用這種方法既利于學生掌握會計分錄所列對應賬戶的結構和賬戶對應關系,又利于教師對具體賬戶結構的板書。如講授“材料發出的總分類核算“時,在作出相應的會計分錄以外,還可以用丁字形賬戶圖示(核算程序圖)來強化學生對所述賬務處理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7作業講評法
即在課堂上,針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的一種教學方法。《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這門課程技術性、操作性強,作業練習量較大,而中專班學生入校前是初中畢業生,文化基礎較差,對會計業務的感性認識膚淺,這樣在作業中就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或問題。教師一要篩選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利用電教手段在班級進行展示,組織全體學生分析錯誤類型、原因及糾錯方法;其次,可以把財務管理中和會計實務中的一些具體案例滲透到教學中,師生一道進行剖析、講評,加深學生對其錯誤原因的認識,以達到使學生正確理解原理,掌握核算及賬務處理方法的目的。
8課堂總結法
即在下課前利用幾分鐘時間,對學生所學的內容進行系統的、概括性總結的一種教學方法。采用這種方法,既要突出重點和難點,還要突出實用性和操作性,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張曉紅.論企業財務分析體系的構建與完善[J].金融時代,2015(10).
關鍵詞:工商管理 財務管理 會計實務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282-01
《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是工商管理專業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強的專業基礎課。為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專業教師必須根據職業院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專業培養目標,積極探究既切合學生實際,又切合專業發展趨勢的教學方法。認真分析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八種教學方法,現簡析如下:
1 實物展示法
即借助憑證如發貨票(或掛圖)等實物形態的展示,向學生講授教學內容,以加深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析“原始憑證的基本要素”時,老師可在課堂上利用掛圖或投影儀,向學生展示一張某單位開具的銷售發票,然后根據其上、下、左、右結構和欄目的內容,逐項推得原始憑證的基本要素。這種教學方法,與籠統地表述其基本要素的方法相比,既可強化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原始憑證的感性認識,又可在課堂上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2 示范操作法
即通過教學人員或學生對某一會計核算方法或方式的示范操作,向學生講授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如在介紹“銀行匯票結算業務辦理”這一內容時,可以運用模擬銀行的形式進行示范操作教學:將一部分學生分為“匯款人”、“簽發行”、“兌付行”三組,其余學生旁聽,由教師指導各小組學生辦理“匯款人”、“簽發行”、“兌付行”各自應辦理的手續,最后由教師對整個核算手續進行系統的講述。采用這種方法,既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可溝通師生感情,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對所學課程的學習興趣。
3 相關對比法
即對相關教學內容,采取對比或對照的形式進行講授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中,針對教材的內容及企業核算特點可采用以下兩種對比方式:
3.1購進、銷售對比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在商品流轉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購買行為和銷售行為,購方和供方各自按照國家統一制定的會計制度,各自進行著商品購進或商品銷售的核算。如果是作為供貨方,則按銷售方法進行核算;如果是購進方,則按購進方法進行核算。為了讓學生掌握購銷兩個方面的核算方法,可根據這一相關內容,在講授時,把這兩方面的核算方法進行對比,使學生在對比的動態分析中,系統地掌握購進、銷售核算方法。
3.2批發、零售對比
商業企業的商品流轉分為批發商品流轉和零售商品流轉兩個基本環節。由于這兩個環節的經營方式和經營特點是不同的,因而對商品管理的要求也就有較大的差異,所以對庫存商品分別使用不同的核算法,即前者采取數量進價金額核算法,后者采取售價金額核算法。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可用相關對比法,在對比教學中使學生掌握這兩種核算的前提條件、方法,賬務處理的區別及要求。采取相關對比法,既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又可強化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4 比喻、舉例法
即通過比喻、列舉實例,來達到教學目的或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列舉經濟業務實例,來講授會計賬務處理是會計實務教學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比喻,是用某些相似的、人們熟知的事物來比擬想要闡釋的另一事物,使學生實現認知上的轉移。如在講授“資金占用和資金來源的關系”時,在進行基本原理講述的基礎上,可用“一只手的手心與手背的關系”來比喻,并借助手勢、語言的表達,來形象、生動地說明“資金占用和資金來源是企業同一資金的兩個側面,二者的數額相等”的原理,以此來強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5 繪制圖表法
即利用繪制的圖表或直接在課堂板書的圖表,來講授教學內容,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直觀性強,比文字表達更為清晰。如在講授“會計核算形式”時,可通過繪制會計核算程序圖表,來講解各種會計核算形式的記賬程序,并把各種會計核算的記賬程序圖加以比較,可知道它們各自的特點即登記總賬的依據。這樣,既可使學生從清晰的圖表中掌握各種會計核算形式的記賬程序,同時又可使學生在圖表的比較中掌握各種記賬程序的特點。
6 丁字賬戶法
即以“丁”字形結構,來代替賬戶結構講授教學內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講授賬務處理時,采用這種方法既利于學生掌握會計分錄所列對應賬戶的結構和賬戶對應關系,又利于教師對具體賬戶結構的板書。如講授“材料發出的總分類核算“時,在作出相應的會計分錄以外,還可以用丁字形賬戶圖示(核算程序圖)來強化學生對所述賬務處理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7 作業講評法
即在課堂上,針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的一種教學方法?!敦攧展芾砼c會計實務》這門課程技術性、操作性強,作業練習量較大,而中專班學生入校前是初中畢業生,文化基礎較差,對會計業務的感性認識膚淺,這樣在作業中就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或問題。教師一要篩選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利用電教手段在班級進行展示,組織全體學生分析錯誤類型、原因及糾錯方法;其次,可以把財務管理中和會計實務中的一些具體案例滲透到教學中,師生一道進行剖析、講評,加深學生對其錯誤原因的認識,以達到使學生正確理解原理,掌握核算及賬務處理方法的目的。
8 課堂總結法
即在下課前利用幾分鐘時間,對學生所學的內容進行系統的、概括性總結的一種教學方法。采用這種方法,既要突出重點和難點,還要突出實用性和操作性,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關鍵詞:科技服務型事業單位 轉型 財務管理 會計核算
隨著事業單位的深入改革,科技服務型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終將逐步獨立于行政主管部門,實現法人治理、財務獨立,并最終推向市場,成為現代服務經濟的新一股力量。如何做好轉型期的機構和管理合理過渡是財務工作者應關注和采取相應對策的關鍵問題。
一、科技服務型事業單位現行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弊端
(一)政事企不分
科技服務型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多由行政單位或公益類事業單位投資設立,常與主管部門發生內部關聯非真實易,有向主管部門輸送不正當利益嫌疑。法人代表多為上級單位委派代行管理職能,依附于主管部門,無真正的人、財、事權,管理放不開手腳。其行業發展無長遠的戰略性目標,社會角色模糊,多靠政策支撐,行政干預成分多,壟斷嫌疑大,技術含量偏低,服務質量偏差,更談不上改革、創新,整個單位運行封閉、保守、落后,完全不適應真正的市場需求。
(二)財務管理薄弱失控
其自身管理、市場經營能力薄弱,管理重點只在支出的合法、合規性上,無明晰的預算控制,更談不上內控制度建設及規范。財務管理以追求剩余價值為單一目的,摒棄了事業單位科技服務只收補償性收入的原則,輕視了事業單位應有的社會公益責任。既無參照行政事業單位執行完整的預算、收支、政府采購、資產等管理制度,也無企業的籌資、營運資金、成本、內控、風險、財務分析與評價等管理。財務管理突出的主要問題有:收支無預算實質性控制,開支隨意性大;不注重資金、資源的運作,資產疏于管理、少監盤無報廢,往來款項無人清理,囤積資金(凈資產類的基金大)無人使用,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無財務風險管理意識,缺乏內控體系建設;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及隱蔽性,財務管理的好壞得失缺乏監管。
(三)核算制度不合時宜
按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主要業務收支僅體現為“經營收入”和“經營支出”會計科目,既未按實際業務用途進行功能分類輔助核算,也未按企業的收支配比原則核算,未能準確反映經營業務的收支余真實情況;財務事項多按主管部門會計政策執行,行政干預大,資金分配隨意性強,開支僅遵從事業單位辦公、差旅、會議、招待等辦法、細則,不按經營性企業化管理要求進行福利、招待等費用控制,可稅前抵扣成本少,稅費風險大;固定資產未提折舊,無形資產未攤銷,無法真實反映當期的費用;個別的還出現主管部門和單位人員、資產混用,擠占單位資金現象。
對主管部門(投資者)的上繳資金,無法像企業會計核算那樣通過“利潤分配”和“應付利潤”反映,通過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上繳上級支出”反映,給了會計將此筆支出由稅后調至稅前、模糊混淆單位實際利潤的可乘之機。
(四)行業人才隊伍亟待打造
財務專兼職人員多只熟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方式,對企業化現代化管理知之甚少,更無機會深造、實踐?,F行財務、管理、技術人員均無法適應集團化、市場化發展的高標準和嚴要求。
二、科技服務型事業單位轉型期的組織架構與管理模式
1.適應行業管理,實現行政主管部門和科技服務型事業單位政事分離,使其各歸其位,各盡其責,強化科技服務事業單位獨立法人治理,建立獨立的管理體系,培養自治的管理能力,最終實現企業法人治理。
2.參考現代企業管理構建單位管理制度,進行單位業務標準化建設;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結合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做好單位管理層和業務層相結合的全方位內控建設。
3.區域性資源整合,挖掘集團化發展能力,為由公轉私做好鋪墊。摒棄等靠要的觀念,勇于競爭,擴大服務能力與范圍,積極參與市場競價,積極溝通、挖掘客戶群,積極創新服務產品、項目,培養、增強市場競爭實力,強力打造創新的現代服務業,做行業的領頭軍(龍頭企業)。
4.做好人力資源管理與流通,多層次多結構培養人才,重點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和市場開發人才,管理人才。
三、科技服務單位事業轉型期的財務管理模式變革
1.脫離事業身份束縛,取得獨立的財務審核、審批權限,實現企業化財務管理,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方式進行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創新及完善。
2.財務實行整合分級管理,最終實現公司集團化管理。引進資本成本和價值創造理念,對單位內部的各種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考核和控制,做到成本開支合理化,管理費用精細化,管好集團內人才的職工薪酬和福利,配合人事部門做好員工業務績效考核、管理,配合單位企業文化建設做好福利資金的統籌規劃與使用計劃,加大職工教育經費的投入,培養專業型、復合型人才,為市場競爭注入活力;加強資產管理,為單位積累必要的軟硬件資產進行持續的財務分析,提出資產配置意見;配合單位往科研創新、技術服務型行業發展,加大對科研和公益事業的投入,促進資金流向更有效率的經濟領域。通過集團化的財務運作管理,有效提升單位的價值創造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3.做好財務服務收支財務信息化管理,為適應集團化、區域化管理,搭建財務信息管理平臺,配合單位內控建設做好財務層面的關鍵節點和流程控制,并實現財務信息實時更新、傳遞,充分運用財務信息的價值,為單位管理提供準確、及時的對經營決策有重要參謀價值的信息。
4.改變監管模式,自覺接受上級檢查,外請審計中介提供增值型服務性審計,并最終變為企業模式的由獨立的監事會履行監督職能。
四、科技服務事業單位轉型期會計核算的創新
1.獨立預決算,對集團外部流轉資金,嚴格按市場公正、公平原則;對集團內部資金進行銀行式流轉管理,盤活各分支機構庫存資金、資產;努力建成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將預算真正滲透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將單位的經營目標層層分解至各分支機構及部門。
2.結合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加強固定資產和累計折舊的管理與核算,加強對原材料、庫存物資等存貨的進出庫核算;吸收企業會計制度的成本核算等優勢,并最終實現選擇切合實際的企業會計制度。
3.強化收支配比原則,按企業成本核算準則進行成本費用管理,杜絕與行政部門混支現象,把好收支關,做好對往來款項的及時清理和賬齡分析,縮短資金回收期和收入確認期,確保各類資產的保值、增值。會計核算職能逐步向管理職能轉變,利用財務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充分發揮管理型會計的參謀決策作用。
關鍵詞:課程設計 管理會計 非會計專業 會計學
中圖分類號:F23;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03-0117-03
一、序言
目前,我國相當多高校將會計學課程作為核心基礎課向經濟管理類學生開設,反映了這樣一種共識:理解財務會計概念是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的必要準備。這門課程的主要功能一是為會計專業的學生以后學習更高級會計課程做準備,二是為經管類非會計專業的學生提供基本的會計工具。
國內關于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的研究論文數量龐大。從已有文獻看,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滿意度較低,教師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也比較低。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面臨的挑戰既來自學生專業與職業目標的多樣性,又來自于學生對會計課程的負面印象――學生通常認為會計課程就是擺弄數字。非會計專業的學生認為會計學與未來的職業生涯不相關,因此對這門課程不是很重視。會計教育界意識到改變非會計專業學生對會計學課程的觀念很重要,因為觀念不但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效果,而且影響學生的職業生涯。因此,會計教師呼吁認真審視會計教育,拋棄偏重機械記憶的教學模式,向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開發學生決策能力的方向轉變。
這個挑戰促使會計教師采取一系列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這些方法與建議包括:改變學生對會計學科的觀念,改變會計學教材的主題順序,采用主動學習法,重視批判性思考,模擬企業的運作方式,使用大眾媒體的資源,摒棄或減少有關借貸方的機械記憶。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促使會計學的教育向更理想的方向發展。但是,如果將上述創新方法圍繞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教學目標,整合會計原理,也就是重新開發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對會計學的教學效果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二、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一)教學目標定位不當
對會計專業學生而言,會計學是專業基礎課,教學目標是為學生以后學習更高級會計課程做準備。因此,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明確會計的含義、職能、目標;理解會計要素、會計科目、賬戶和借貸記賬法之間的關系;掌握會計核算方法的關系及其具體應用;能夠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并進行簡單的財務分析??傊?,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會計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成為會計信息和數據的生成者。而對于經管類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會計學的主要目的是如何使用會計信息,而不是從事會計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工作。如同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一樣,學習的目的是使用計算機,而不是編程。
概括來說,會計專業的學生主要是學習如何做會計(How to do accounting),而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主要是學習如何用會計(How to use accounting )。具體來說,會計專業的學生生成會計信息,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使用會計信息。二者之間的關系如同軟件的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使用軟件的用戶不必懂得編程知識,重點是如何使用軟件。由于目標定位的錯誤,非會計學專業會計課程教學的第二個錯誤隨之而來。
(二)選用教材沒有體現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差異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會計與非會計專業教學目標存在很大差異。很多高校對非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教學目標定位不當,其直接表現是會計與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材沒有實質區別。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材的選用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目前很多高校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選用的教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會計專業學生用的《會計學原理》或《基礎會計》。對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這類教材的弊端是側重講述會計要素的具體核算,缺乏對相關經濟環境背景、企業經濟業務運作信息、各種會計原則和會計處理經濟內涵與實質的闡述,體現更多的是會計技術層面的會計核算方法,沒有上升到一定的管理高度。這類教材體系偏離了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目標,不適合非會計專業學生使用會計信息的學習要求,影響了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會計的積極性。選用的另一種教材是標明適合非會計專業學生用的《會計學》。這類教材嘗試調整教材結構,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材的框架結構與內容,與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材沒有本質差別。
(三)教學內容沒有體現專業要求
首先,課程內容不完整,沒有體現專業需求。在課程安排上大多數高校的會計專業都設置會計學、管理會計兩門課程,會計學的內容只限于財務會計,不包括管理會計。目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沿用了會計專業會計學的體系,基本不包括管理會計的內容。管理會計包含的內容如計劃、預算、預測、成本管理、業績評價、內部控制等,與經管類非會計專業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更相關,更能體現非會計專業學生使用會計信息的教學目標。但在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中,沒有包含上述與經濟管理類學生專業需求密切相關的內容。
其次,教學內容沒有突出重點。課程教學內容取決于教學目標,對會計專業學生的教學內容側重于以借貸記賬法為核心的會計核算流程。即經濟業務發生后,首先要根據原始憑證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然后登記賬簿,最后編制財務報表。基于現有的教材體系,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學沿用了會計專業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主要強調了財務會計的簿記方面,即借、貸、日記賬、分類賬等內容,沒有體現專業需求。學生往往感到會計比較機械、枯燥,與專業不相關。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不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專業會計師,因此應淡化會計基礎理論和會計具體核算程序。
會計與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學內容沒有根本區別。特別是,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沒有包含管理會計的內容。目前很多高校非會計專業的學生沒有機會學習管理會計,一是因為有些高校對經管類非會計類專業不開設管理會計課程;二是由于第一門會計學課程的學習經驗,即使有機會部分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也不選修管理會計。在某種程度上,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課程內容就是不完整的,因為在企業實際運作中并不存在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這就造成了非會計專業學生學到的會計知識缺乏系統性,不能從整體角度掌握會計的精髓。
總之,由于目標定位不當、選用教材沒有體現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差異,教學內容沒有體現專業需求,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較低是可想而知,預料之中的。
三、 重新設計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構想
(一)對于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關系的再認識
傳統理念將會計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大類,著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對于二者之間的聯系重視不夠。
近年來,學術界對于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問題研究較多。早在2003年,孫曉明從會計目標變遷的視角闡述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他認為財務會計服務對象向內部擴展,包括了內部信息使用者,管理會計服務對象則向外部擴展,包括了外部信息使用者。會計服務對象的這一融合使原來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劃分的界限逐漸模糊,從而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最終融合提供了理論支持。黃曼遠(2014)從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內涵和關系的探討出發,根據二者的歷史、本質、目標和發展趨勢的同一性,從理論上證明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可能性與必然性。她認為從現實角度來看,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在企業實踐中從來就不是兩個相互孤立的系統,而是在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都有著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聯系。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生成的信息交叉構成企業完整的對外報告和對內報告。
(二)將管理會計納入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理論基礎
管理會計是財務會計內容的深化、延伸與發展,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基本信息來源一致,終極目標一致。
根據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1997年的公告,管理會計是通過規劃、計量、管理財務以及非財務信息系統引導、激勵管理者的行為,支持與創造實現企業戰略、戰術和經營目標所必須的文化價值,從而增加企業價值的持續改進過程;根據國際會計師聯合會財務和管理會計委員會的定義,管理會計是為管理當局用于企業的計劃、評價和控制,保證適當使用各項資源并承擔經營責任,而進行確認、計量、累積、分析、解釋和傳遞財務信息等的過程。
上述專業機構對管理會計的定義清晰地表明了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管理會計通過計量、管理、利用財務信息創造價值,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密不可分。
目前,許多學者認為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是大勢所趨。基于以上認識,筆者認為從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會計課程的目標出發,著眼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內容進行整合,重新設計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課程體系具有現實意義。
(三)重新設計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具體構想
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內容融合,重新構建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課程體系。具體如下頁表1所示。
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挑戰就是改變課程的框架結構與內容。如下頁表所示。
第一單元是設立企業(以商業、服務業為背景),主要業務活動涉及制定商業計劃書,本量利分析,編制預算,討論公司的組織形式,解釋財務報表。此外,采用預算作為公司戰略的工具,學生在整個預算期內評估企業決策。這些主題持續整個學期。
第二單元包括建立會計系統。與傳統的會計學課程強調掌握借貸方記錄經濟業務不同,這一單元利用電子數據表(Excel)建立會計賬戶系統,每一列代表一個賬戶。賬戶的增減變動在每一列記錄,到會計期末結出每個賬戶的余額,利用賬戶的期末余額編制財務報表。
傳統的會計學課程將會計循環視為編制財務報表的一個程序,這個循環始于記錄經濟業務,終于結賬。但是,這種視角意味著編制財務報表獨立于公司預算中設定的管理目標。整合后的會計學課程將編制財務報表視為預算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說,編制財務報表的目的是將實際結果與呈現在預算中的預期目標相比較。進一步說,會計循環的終點不是編制結賬后的試算平衡表,而是計算實際與預算的差異,評估前期決策。
課程的前兩個單元主要涉及與服務業、商業企業相關的會計概念,第三、四單元以制造業為背景。學生將在前兩個單元已經掌握的相關概念應用到制造業的企業環境。此外,學生前兩個單元中沒有充分理解、或者理解錯誤的概念在這個環節可以得到更正。
第三單元包括編制總預算,計算多種產品的盈虧平衡點,用分批法、分步法計算成本,計算銷售成本,采用各種成本流轉假設計算期末存貨。
第四單元包括利用相關成本進行決策,以標準成本為基準計算成本差異,記錄與分析涉及財產、廠房、設備和所有者權益的經濟業務。
最后一個單元是有關借貸方的學習。記錄交易或事項的規范方法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學習更高級會計課程重要的必備要求,是非會計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商業語言。整合后的會計學課程不是要擺脫或刪除有關借貸方的知識,而是將其放在適當的環節講述。在課程的最后階段講述借貸知識,其優勢是:學生已經掌握利用電子數據表記錄經濟業務,已經實踐過利用Excel計算賬戶余額編制財務報表,已經明白如何利用財務報表進行決策。在這個背景下,對經濟業務的會計記錄只是學生對已經熟悉的會計系統的一個微小的調整。
關于借貸方的內容包括全面完整的實踐,學生編制會計分錄,登記日記賬,將日記賬過到分類賬,編制試算平衡表,編制調整分錄并登記到總分類賬,最后根據調整后的試算平衡表編制財務報表。
整合后的會計學并沒有減少傳統會計學課程的內容,而且將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納入教學體系,豐富了會計學課程的內容。這種調整保持了會計學課程結構與體系的相對完整,能夠使學生對整個會計基礎知識及簡單的管理會計知識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整合后的課程內容將管理與會計有機結合起來,更符合經濟管理類專業會計課程的教學要求,體現了管理特色。這種體系與經管類學生的專業需求、未來職業發展有了比較密切的聯系。
胡玉明教授早在2010年提出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教學目標是讓非會計專業的學生看懂財務報表,聽懂商業語言,理解會計信息,運用會計思維,輔助管理決策,持續創造價值。改變框架結構后的會計學課程因專業施教,立足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從管理的角度看會計,在一定程度可以實現會計學與專業知識的融合,從而賦予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以意義。
參考文獻:
[1]D.LeeWarren,MarilynN.Young.Integra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A best practices course for introductory accounting[J].Issue in accounting education,2012,(27):247-266.
[2]周亞榮,郭均英,盧雁影.會計學教學本科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差異分析[J].新會計,2015,(3):33-35.
[3]蔣大富.高校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材建設思考[J].財會月刊,2011,(7下):108-110.
[4]魏永昌.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相融合的設想[J].商業會計,2008,(19):59-60.
(一)培養目標設置上的缺陷
培養目標是現代教育的定向標準,是選擇教學內容,設計課程體系,采用教學方法直至確定教育制度的重要依據。目前我國高校專業指導目錄中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這一目標定位不夠明確,人才模式定位也不夠準確,存在以下缺陷:1.目標設置過于籠統,不便于分層掌握和操作。2.不利于學生樹立合理擇業觀念。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高級專門人才”,使學生誤以為自己經過四年大學學習,就是高級專門人才。選擇職業“就高不就低”,使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就業狀態不合理。3.將素質教育目標與專業技術目標相混同。大學是一種素質教育、通才教育,而非職業或成人教育。4.不利于教師素質的培養與提高。盡管我國已向市場經濟轉軌,但培養目標錯位,導致教育觀念落后,教師素質得不到快速提高。授課內容,不能結合我國企業改革實際,培養出的學生理論水平不高,應用能力更差。
(二)課程體系設計上的缺陷
財務管理工作是一項根據不同環境、條件,尋求有用信息,進行分析、判斷進而做出決策的復雜工作,具有較強的應變性。它需要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和技能,其他知識與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對所處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和歷史背景、地理與自然狀況、科學技術發展水平以及某些文學、藝術知識的了解,品德與修養,人際溝通與交往的能力等。涉及上述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在課程設置上明顯不足。
1.重技術教育,輕素質教育,忽視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課程結構不合理,課程比例失調,很少有開設“職業責任”之類的課程。2.主干課程內容交叉重復現象嚴重,課程設置缺乏整體規劃。3.重實務類課程,輕理論類課程。本科教育是奠定基礎、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階段。要求學生掌握財務方面的基本理論和較寬的相關專業知識,而基礎課相對薄弱,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4.不同層次教學內容銜接差,教學方法與手段單一,抑制了學生的潛能。高校選用教材未能區別本科生與夜校,與研究生的層次;教學方法上是滿堂灌”;教學手段上較少用電子化教學設備。這些都抑制了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專業課程間內容交叉重復問題突出
目前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均設置會計課程,恰恰財務管理與某些會計課程如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從內容到方法體系存在著邊界交叉和內容重復現象。這種局面不利于財務管理學科體系的優化,導致資源浪費,給教學帶來困難。降低學生的專業興趣,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后
目前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在培養模式上過于呆板劃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后。例如,在教學管理上沒有將規定性與選擇性有機地結合,學分制只是學時制的翻版;在教學方法上,教學內容與現實經濟生活脫節,文理知識互不兼容,啟發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極少采用;在教學手段上,仍是“黑板加粉筆”,計算機輔助教學及電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十分有限。
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上述問題,嚴重制約了該專業的發展,深入系統地研究該專業的改革問題是我們作為財務專業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基于專業特色和社會需求的財務管理課程改革的基本構想
(一)確立科學的財務人才培養目標
高校財務管理本科教育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應符合國家教育方針、反映本科教育特點、適應新形勢對財務管理人才的要求。為此,財務管理本科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應是:培養具有優良品質和素質、廣博和精深知識結構及全方位能力結構,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這一目標定位應具備三個特點:其一,提倡全面素質教育;其二,在就業導向上提倡實務工作、教學、科研三者兼顧;其三,在人才培養類型上注重培養高級財務管理專門人才。
(二)正確界定財務管理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合理設計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
1.財務管理與經濟學的關系。財務管理作為一門學科,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表現為財務經濟學,屬于微觀經濟學范疇。財務管理是利用價值形式對社會再生產過程客觀存在的資本活動和財務關系進行綜合性管理。2.財務管理與會計學的關系。財務管理是對企業的籌資、投資、收益分配等財務活動所進行的管理活動,會計是對資金運動為主的經濟活動所進行的信息管理。財務管理是一種資本運作活動,會計是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3.財務管理與管理學的關系。財務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活動,是現代企業管理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財務管理作為一門學科,表現為企業財務管理學,屬于管理學的一個分支。財務管理是對企業資本進行配置和利用的資本運作活動。4.財務管理與財政學的關系。財務管理是研究經濟活動中的微觀價值管理,而財政學是在國家財政體系中研究經濟活動中的宏觀價值管理,財務管理是價值管理中的基礎環節。5.明確界定:初級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的內容。財務管理課程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將財務管理分為初級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和高級財務管理三門課,這在各高校基本已形成共識。但是,如何界定這三門課的具體內容,還是沒有定論。有關這三門課的教材很少,即使有些學校出了教材,但在內容上也是各式各樣。特別是初級財務管理和中級財務管理的內容劃分較為模糊,如何既避免相互重復,又要能體現基礎課程和后續課程之間的關系,很難把握。筆者認為,這三門課程之間要有承上啟下的關系,又要體現財務管理學科的內在邏輯體系,具體表現如下:
(1)初級財務管理是財務管理的入門課,應主要介紹財務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讓學生對財務管理這門學科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為學習中級財務管理和高級財務管理奠定基礎。因此,本課程應包括財務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識,但不應過于深入和具體,其主要內容包括:
①財務管理概論,闡述財務管理的概念及內容、財務管理目標、財務管理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財務管理的任務和原則、財務管理體制等。②財務管理環境,介紹企業組織類別、金融市場一般原理、有效市場假說與信息對稱性問題、企業稅收制度等。
③財務管理的價值觀念,詳細介紹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及計算,系統講解單項資產風險與收益、投資組合的風險與收益、資本資產定價模型。④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闡述財務預測、財務預算、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等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以及這些方法的簡單應用。⑤財務管理的基本內容,概括描述財務管理的基本內容,如企業籌資渠道和籌資方式、籌資類型、資金成本、資本結構;投資環境、投資決策的分類、投資決策應考慮的基本因素、現金流量的計算等。
(2)中級財務管理是在初級財務管理基礎上,更深入、系統、全面地介紹財務管理的專門知識,為詳細地闡述資金運動全過程的管理,即資金籌集管理、資金運用管理、資金分配管理。本課程的內容主要有:①資金籌集管理,詳細闡述權益資金籌集、長期負債籌資、租賃籌資、流動負債籌資等各種籌資方式的特征、具體操作過程并對不同籌資方式加以比較和評價。②資產管理,系統介紹現金管理、應收賬款管理、存貨管理的各種方法。③投資評價,系統講述長期投資決策的基本方法及案例運用,通過計算證券投資價值對證券投資進行評價。④股份公司盈利分配,主要包括:各種股利形式的比較、股利政策、股份分配理論、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等內容。
(3)高級財務管理是在初級財務管理和中級財務管理的基礎上開設的較高層次的課程,主要介紹國內外財務管理學科發展的新動態和新成果,并對財務管理的一些專門問題進行研究。開設本課程的目的主要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眼界。同時,使同學們對財務管理中的一些問題有更深的認識。本課程的具體內容應根據形勢的需要適時調整和補充,目前情況下,筆者認為高級財務管理應有以下內容:
①資本市場下的財務理論綜述,系統介紹西方資本主義市場條件下的主要財務理論,如有效市場理論、現值分析理論、投資組合理論、資本結構理論、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套利定價理論、期權定價理論、學說等;②新形勢下財務管理所面臨的挑戰與對策,針對我國企業所面臨的新的理財環境的變化,提出財務管理應采取的對策;③財務管理的特殊問題,著重介紹財務管理中的一些特殊問題,如集團公司財務管理、企業購并財務管理、所有者財務、通貨膨脹下的財務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