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8:29:37
序論:在您撰寫管理會計和核算會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工會財務;會計預算;會計核算
一、引言
近年來,基層的管理工作開始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工會的管理工作不斷被細分,也正是在重視度不斷提升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管理者開始發現基層工會的財務管理工作存在較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日常工作中不僅沒有被妥善解決,反而會引起其他一系列問題,進而產生蝴蝶效應,影響工會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講,基層工會財務管理會計預算與核算存在的問題也是有一定必然性的,畢竟在我國大部分企業與組織機構內部的裙帶關系現象還很普遍。因此,要想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從內部的制度上入手,同時也要加強外部的監管力度。
二、基層工會財務管理會計預算與核算存在的問題
1.預算功能無法發揮
工會的財務預算不僅發揮著控制工會財務收支計劃的作用,同時也對工會的工作產生承上啟下的作用,也就是說,工會管理者可以根據財務預算來掌握工會過去的工作狀態,同時對未來的工作狀態進行管理與控制。但是在實際的財務預算工作進行中,會計人員往往對這一項工作并不重視,更不會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工會財務預算工作,預算工作往往都是為了敷衍管理者而進行的,不僅照抄照搬現象頻發,同時也經常出現預算與實際不符的現象,這導致工會的會計預算功能無法有效發揮。
2.核算制度不夠嚴謹
基層工會的會計核算工作也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但是實際工作中,基層工會的財務管理制度中對核算工作的要求并不高,雖然有一定的專門針對基層工會內部財務核算的專門制度,但是核算制度并不嚴謹,尤其是在責任制度方面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這導致財務核算過程中經常出現假賬、爛賬,而且很難找到問題的根源。
3.資金管理制度缺乏安全性
財務管理工作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保證資金與資產安全,但是基層工會在資金管理方面的安全性卻非常欠缺,現金支付形式仍然是財務支付的主要形式,實報實銷的過程中,也仍然有許多人員出具的發票與報銷內容不符,不僅導致會計審查工作困難重重,非法騙取資金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4.會計信息與事實不符
會計信息真實有效是會計工作的基本原則,這一點同樣適用于基層工會的財務管理工作,但事實上,由于基層工會的財務工作人員一般都是由其他部門的財務人員兼職。因此,實際記賬與走賬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有時甚至會出現幫助他人刷卡套現的現象,這又為工會的財務會計預算與核算過程中出現問題埋下了隱患。
三、解決基層工會財務管理會計預算與核算問題的措施
1.加強對財務預算的監管
提升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要加強對財務預算的監督,從而保證財務預算功能的有效發揮。財務工作者在對基層工會的財務預算進行估算的過程中,不僅要參考前幾年工會財務賬務的數據,還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未來一年甚至幾年基層工會的財務狀況。其次要借鑒整個企業或組織機構的發展戰略目標,財務管理者更要加強監督,杜絕敷衍、抄襲現象的發生。
2.完善財務核算機制
首先要確立專門的有針對性的基層工會財務核算機制,該機制不僅要遵循基本的會計準則與原則。其次要符合整體財務目標,尤其是在責任機制上要進行進一步完善,真正的做到有獎有罰、獎懲分明,從而在出現問題時也能夠迅速找到問題根源,進而從根本上杜絕類似問題的再度發生。
3.提高資金管理制度安全性
在安全性方面,不僅要提升基層工會的資金管理制度的安全性,對于整個工會的財務管理體系,包括預算與核算等多個方面,都要提升其安全性,盡量減少現金支付方式的使用,在財務核算過程中,如果出現報銷內容與發票內容不符的現象,要及時的追根溯源,對相關財務人員工作的疏忽進行懲戒,如果有存在欺詐或以非法途徑騙取工會資金或資產的情況應該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進而充分發揮財務監督作用,保證資金與資產安全。
4.建立會計信息監管制度
保證基層工會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就要建立有針對性的會計信息監管制度,除了工會的財務管理者要定期對會計信息進行核實以外,其他相關的財務部門也有權對基層工會的會計信息進行審查。另外,還可以設置專門的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而負責人員可以民主選舉工會內部人員,這樣負責人員不僅了解工會工作內容與財務關系,同時也能夠最直觀的發現會計信息中出現的問題。在人員配置上,也應該減少會計人員兼職的現象,從而將很多會計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
四、總結
事實上,基層工會的財務管理會計預算與審核存在的問題不僅僅包括本文中所闡述的幾點,而且財務預算與審核制度執行力度低、費用支付依據不合理等問題也是主要問題。因此,基層工會的財務管理工作者同樣也應該注意提升各項制度的執行力度,會計人員的任命更不能任人唯親,為解決工會財務問題奠定人力基礎。
參考文獻:
[1]姚玉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財務管理問題和措施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3(10) .
[2]張鋒.淺議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體系建設[J].現代經濟信息.2013(24) .
[3]甘志平.新形勢下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重點和改進對策[J].行政事I資產與財務.2013(20) .
關鍵詞:核算會計 管理會計 轉型
一、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原因
(一)企業發展需要管理會計
一直以來,核算會計指的是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和尺度,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環節,對相關會計主體的資金運營情況進行記賬、算賬和報賬,為相關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所需的會計信息。
而現代企業發展迅猛,外部環境變化越來越快,傳統的核算會計早已不能滿足企業日新月異發展的需求,要想穩健且持續地發展,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向管理會計的轉型成為必然。管理會計是處于核算會計的基礎上,利用核算會計提供的資料及其他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報告,更準確地反映企業過去的資金使用情況,能夠對企業戰略決策提供有效預估,參與企業的投資計劃、戰略管理與全面管理,幫助決策者做出各種專門決策。它著重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二)管理會計促進財務人員能力提升
傳統核算會計的技能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財務人員急需提升自身能力,管理會計的強化應用,能有效提升財務人員能力,以應對企業快速高效運轉的模式需求。
二、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遇到的問題及建議
(一)對管理會計認識不全面
核算會計一直都是公司財務管理的主要模式,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管理會計的概念及職能應用,多數人對財務的理解依然停留在記賬、算賬及報賬的基礎上,不能將財務與企業的戰略規劃發展相結合。部分現代化程度較高的企業或大型集團公司能夠逐漸接受將管理會計作為公司財務管理的重要模式,讓財務參與公司重大事項決策等,但一般的中小企業目前很少有真正實施管理會計模式,即便有應用的也因為理解不夠深刻而流于表面形式,并沒有將管理會計深入應用到實踐工作中,沒有發揮出足夠的有效作用,還是核算會計占主導地位。
公司人員對管理會計的認識不全面,使得管理會計在公司內部的實施受到阻礙。企業管理者對管理會計同樣需要有一個全面認識,要深刻理解管理會計的作用,不僅局限于為企業提供財務數據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夠向管理者提供非財務信息,為管理者的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和發揮重要作用。
(二)會計人員操作及分析能力欠缺
隨著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模式的轉型,財務人員也面臨能力的提高,傳統的核算會計能力早已不能滿足日常經濟活動分析的需要,更需要不斷深入學習管理會計的有關知識。其中,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分析和判斷、決策能力尤為關鍵重要。現代財務人員要能憑借專業知識水平幫助企業管理者敏銳地分析問題并通過相關信息解決問題。管理會計人員首先要從意識上將自己認定為企業管理的一份子,提高自身信心及能力。
當前財務人員創造價值的工作內容已經轉移到戰略決策支持和運營管理過程的控制這方面領域中,很多企業因為財務人員能力跟不上而使得管理會計實施困難重重,因此操作及分析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
(三)缺乏管理會計應用的配套制度
現代企業財務相關的軟件已經隨處可見,但幾乎都是適用于傳統核算會計模式,與管理會計相關的財務軟件卻存在巨大空缺,而相應的配套制度也沒有及時跟上。管理會計的數據主要是多個業務系統與管理系統的數據,其中:有核心系統的賬務數據、信貸系統(貸款客戶和產品信息)、資金轉移定價系統(內部利息收支)、行政財務系統(費用)、風險資產系統(資本成本等業務)和管理系統中的數據。除了對這些數據歸集,管理會計需要通過多維盈利分析模型對所有系統數據重新進行組織。通過管理會計系統的上線,多維盈利分析模型可以提高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管理會計保留了賬務信息中的系統賬戶的機構屬性、客戶屬性、余額、發生額和利息收支等主要內容,同時在所有賬戶上增加各種盈利指標,例如來自其他業務和管理系統的內部利息收支、減值損失、稅務成本和資本成本,以及由系統計算得出的直接、間接費用等。管理會計將所有信息都集合起來,并將每一個賬戶關聯到或切分到各個維度上,從而構建管理會計多維數據模型的基礎。由此可知,管理會計有其自身的數據模型,十分復雜計算繁瑣,計算機軟件的滯后必然會給管理會計的實踐帶來巨大不便,而配套制度的跟上尤為重要。
三、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路徑分析
(一)區分核算會計與管理會計職能內容
有效區分核算會計與管理會計職能內容,是當下的財務人員需要提升并掌握的內容之一。傳統核算會計無法對企業經濟運行進行全面管理。管理會計的職能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決策、計劃預算、組織實施及控制等。它是基于賬務數據基礎上,對其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透過表象看到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及隱患并有針對性的提出見解,為企業當前的經營和未來長期的前景進行分析預測,管控企業資金籌集工作,加強企業現金管理,建立有效的制度控制經營全過程,通過嚴謹的核算議價體系使得獎懲分明、準確、客觀公正,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戰略決策。
(二)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近年來出現并逐漸流行起來的會計和報告業務管理方式。簡單地說,它可以將跨地域的實體會計業務都集中到一個共享服務中心來記賬和報告,一大優點是使得會計記錄和報告規范化、結構統一化,同時為各公司節省了人工成本。目前作為一種全新的財務管理模式,有部分大型跨國公司或國內集團公司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傳統核算會計從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中剝離了出來,單獨作為一個部門,解決了財務部門人力重復投入及工作效率低下的短板,為管理會計的設立做好了鋪墊。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主要職能就是傳統核算會計的記賬、基礎財務數據資料歸集整理,管理會計人員則不再需要參與基礎數據資料的搜集整理歸檔的工作,可以將所有精力集中在系統數據模型的分析應用中。財務共享服務的理念在我國還處于推行的初級階段,這對財務人員的職業發展也是一大挑戰。它的優勢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令企業或集團公司運作成本降低,提高員工工作效率;二是財務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三是幫助財務人員從傳統核算會計模式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精力為公司管理層領導的戰略決策提供高質量的財務決策支持。
(三)推進管理會計系統及人才隊伍建設
在管理會計系統的構建及推廣過程中,系統數據的質量、管理和組織面臨諸多問題。關鍵還是財務人員對數據的認識不夠深刻,數據管理和組織沒有系統的方法。這些都對管理會計的推行留下隱患。推進管理會計系統的上線與加強財務隊伍建設,需要齊頭并進。企業對管理會計加強宣傳教育,從管理層開始提高對管理會計重要性的認識,組織人員了解并學習管理會計系統是個突破點。管理會計系統本身沒有任何業務數據的產生,僅對業務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對數據結構及分析模式的學習是重中之重。管理會計人員通過不斷學習管理會計相關知識,熟悉分析模型及手段,將所有信息集合并分析,從而達到為決策者提供決策支持的目的。財務人員提升技能、增強專業知識的同時,需要從根本上對自己進行新的定位,從傳統核算會計崗位轉換到管理會計崗位的定位上。
(四)加強財務與業務結合度
管理會計跨越了賬務數據基礎與業務系統數據連接,需要管理會計人員能夠從業務的角度結合財務數據分析探討各項目可行性,并通過分析的財務指標對公司目前業務發展趨勢進行預估判斷,評估相應的資源配置。加強財務部門與業務等各部門的結合程度,即企業的發展等生產經營發展的每一個環節和過程都需要有財務的參與,并起到一定的決策支持作用。
四、總結
關鍵詞:核算會計;管理會計
一、企業財會工作“轉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的改革,出現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不可能出現的新情況:企業內部以及企業之間經濟關系的復雜化、籌資渠道的市場化等等,必然對企業財會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務。最根本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以及企業建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目標對財會工作的客觀要求。
(一)從財會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來看
改革十多年來,企業已由單純的生產型轉變為生產經營型,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社會主義商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以講求經濟效益為中心。而企業管理的重點也轉移到提高經濟效益上來,由此企業對反映經濟效益的成本、資金、償債能力等的核算和管理就更加重視,那么,這在客觀上要求與其相適應的財會工作的內容、形式等要更加完善、更有效率。
(二)從目前企業財會工作的現狀來看
目前以“核算型”為主的財會工作體制嚴重滯后于企業改革,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相適應,是造成當前財會工作被動的根本原因。
二、新企業財會工作的基本內涵
新企業財會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工作的重點是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工作的模式以核算為基礎核算為管理服務;工作的指導思想以財務管理為手段,全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為區別于傳統的“核算型”財會工作模式,筆者把“轉型”后的財會工作稱為“管理型”,因為把“轉型”后的財會工作模式稱為“管理型”,可以較好地概括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會工作的基本內容。
三、現代企業財會工作的基本要求
要實現企業財會工作的“轉型”,必須著眼于:
(一)企業財會工作的指導思想要有創新
企業財會工作指導思想的轉軌的核心是樹立效益觀念、市場觀念和法制觀念。1、樹立效益觀念。效益是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與此相適應的財會工作的立足點和歸宿點都必須圍繞效益這個中心而展開。因此,財會工作的一切財會活動都應建立在效益這個基礎上,積極探索提高經濟效益的新途徑、新方法。2、樹立市場觀念。企業效益的提高是建立在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的基礎上來實現的。因此,財會工作不但要有效益觀念,更要有市場觀念,要根據市場信息和要求來開展各項理財活動,從而達到提高企業產品競爭能力和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3、樹立法制觀念。市場經濟又是法制經濟。因此,財會工作必須牢固地樹立法制觀念。財會部門不僅要熟悉和掌握財稅法規、制度,更要熟悉和運用其它經濟法規,從而更好地指導工作,確保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在法制的軌道上有序、健康地運行。
(二)企業財會工作的重點要有新的轉移
財會工作重點的轉移是財會工作“轉型”的核心和基本標志。1、從單純的核算向全面參與企業經營決策轉移。多年的實踐證明,經營決策的正確與否,對企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企業財會部門作為企業的經濟信息中心和重要綜合部門,必須積極全面參與企業的各項決策。一是參與企業的投資決策,從效益角度做好項目的可行性論證;二是參與企業的生產決策,分析各產品的邊際貢獻,為企業產品結構調整服務;三是參與企業的營銷決策,在擴大和提高市場份額和資金回籠率的基礎上,制訂激勵銷售的政策措施;四是參與企業的分配決策,正確處理好國家、企業、職工三者利益關系。2、從事后算賬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及時分析方面轉移。事前預測,重點是建立市場信息反饋機制,搞好市場預測,包括市場信息的收集、篩選、反饋等;同時根據市場預測情況,利用現代管理方法,做好財務預算的編制工作。事中控制,就是根據財務預算分解下達的目標,對各責任單位的執行情況和影響目標的各種因素進行系統的監測、控制;同時開展財務分析,對各責任單位和責任點做出全面的分析,提出增銷、節支、降耗的建議和對策,從而更好地發揮財會部門的參謀助手作用。3、從單純的會計管理向全面的財務管理轉移。傳統的理財觀念,把財會的職能簡單地定位在會計核算上,而這在市場條件下是完全不夠的,要利用財會工作滲透力強這個特點,以市場為導向,以財務管理為手段,積極地參與企業的經營活動,從而更好地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三)企業財會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要有新的突破
目前,各地各企業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會管理方法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但基本上沒有擺脫傳統的計劃管理模式。
在積極探索財會管理方法轉變的同時,必須實現財會工作手段的現代化。當前,應大力推行財會電算化,只有實現財會電算化,才可能把財會人員從繁重、重復、機械的記賬算賬中解放出來;才能加速會計信息的傳遞速度,并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企業財務管理。
關鍵詞:核算會計;管理會計;轉型
現在的會計人員往往能做得一手完美無缺的賬,卻無法對企業長遠發展提供一些戰略性建議,上述情況的產生大多數是由于他們在做核算會計工作。核算會計是一種傳統的會計模式,通過記賬、算賬和報賬等會計流程工作,評估企業以往的經濟行為,重視“已發生”,為企業的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正確、完整的會計信息和管理信息。它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能沒有太高的要求,只要具備基礎的會計知識和文化水平等即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企業尋求立足之地的難度逐漸增加,管理層已意識到核算會計工作的局限性。為深入推進會計強國戰略,全面提升會計工作總體水平,財政部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下稱“《指導意見》”),提出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管理會計在會計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主要服務于企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需要,通過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利用相關信息,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推動企業可持續科學發展。它不再是原先核算會計的簡單記賬,而是一種優質記賬的模式。這種模式結合了管理與會計為一體,融合了信息生產和運用,其工作模式更具先進特點。
一、管理會計相較核算會計的兩大優點
(一)分析財務數據
會計人員每天都接觸到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傳遞著大量的信息,但如果只是把它當成財務表格的數字,那毫無用處。數據擺在那里,又是歷史數據,核算會計一般只能回答“是什么”,而不能回答“為什么”的問題,管理會計可以通過對企業歷史和當前的分析,主動挖掘財務數據中企業經營者需要的隱藏信息。當然這要在核算會計的工作基礎上,結合統計核算、業務核算和其他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看到賬表中數據背后所代表的意義,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深層次方面進行估算和推斷,客觀地評價,找出與同行的差距,對企業的未來走向提出指導性預測,規避風險。
(二)參與經營管理
管理會計的工作不再是核算會計的“技術活”,它強化了會計人員直接參與企業管理的意識,參與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協助企業進行有效、連續、綜合和全面的運營管理,用深加工等專門方法讓核算會計專業知識走向企業管理層和決策層。通過信息的收集、分類、匯總、加工,從相互聯系的各項經濟指標中進行分析比對,結合對企業業務的熟練程度實現對經營過程的預測、決策、控制、分析、檢查、責任考評等管理職能,也可側重研究經營中的特定問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價值、至關重要的參考意見、改進措施、建設性方案和規劃,幫助企業樹立資金、時間、競爭、市場等觀念,改善企業的經營模式,提高經濟效益。
二、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政策機制下缺乏對會計管理職能的引導
當前我國的《會計法》和《企業會計準則》規范了會計從業人員對企業經營數據、財務報表等的核算內容及程序等會計行為,強調了核算會計的職能,而對于管理會計的職能卻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更沒有對會計人員的價值定位去定論。另外,會計電算化等新技術的不斷普及應用,缺乏在會計管理職能的促進措施上進行明確的界定。還有,會計人員的人事管理組織均由所在單位負責,導致了企業管理者不重視會計管理職能。在政策約束下會計人員一般只需要完成高效的財務報表工作和相應的信息披露,因為缺少理論指導等因素,限制了會計管理職能的發揮,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滯后于社會的需求與發展,從某種程度上還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二)財務部門的技術角色單一
目前很多企業財務部門存在的現實問題是: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分隔和界限太明顯,財務是財務,業務是業務,兩者之間交流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不同步、不統一。會計人員絕大多數接受的教育是財務知識,而對企業的業務知識懂得比較少。他們一般不會考慮企業所處行業未來面臨哪些挑戰,企業該選擇哪種營銷策略等等。上述問題財務部門大多數都不知道,它只是一個純粹的單一的傳統的財務部門,不懂業務。財務部門每日的工作基本就是進行核算會計的內容,很少能參與到企業價值創造的過程。當然,會計人員不需要成為業務專家,但是需要懂得企業的基本業務知識。
(三)財務部門的管理角色缺乏
財務部門最大的問題是,會計專業知識有余,而動態和發展管理觀念不足。有些企業財務的經典核算會計理論與企業實際面對的競爭行為所做的種種假設相比太簡單無力。那些理論對企業的發展可能沒有什么貢獻,也預測不到未知狀況,更無助于競爭行為的決策,反而成了企業進步和管理者理解的障礙。這種核算會計理論因沒有立足于動態均衡,相反把企業競爭和決策視作靜態經濟中的靜態均衡現象。應該認識到,用傳統的核算會計理論來詮釋經濟行為并不恰當,從現實出發,在動態競爭中,財務部門需要樹立動態和發展的管理會計理論,并在實踐中加以應用。
三、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途徑
(一)積極完善管理會計制度
隨著經濟和互聯網的發展,企業業務不斷的顛覆和創新,管理會計的發展也是大勢所趨。目前,我國對管理會計認識不一、缺乏公認的定義和框架等問題。這就需要管理層制定與之相對應的制度,創建中國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且不斷完善,實現理論創新,進而推動中國會計升級轉型,完善管理會計制度在企業內部強化經濟活動的平衡、協同、引領企業發展。同時,企業經濟業務的快速發展,執行管理會計又會積極推動嚴謹的管理會計體系。
(二)加快培育管理會計人才
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企業科學管理,必須大力培養管理會計人才。財政部在《指導意見》中也提到:國家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中管理會計人才將大有可為。但現實中,大多數人對管理會計的認識存在一定誤區,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管理會計的重要性。就連部分會計從業者也是滿足于現狀,認為管理會計在工作中用的少,不重視自身技能及業務水平的提升,忽視了這方面的學習。加之,自身從事會計工作年份較長,很少鉆研業務,學習新知識。所以,要加大管理會計的宣傳培訓,提高認識,使會計人員和生產經營、銷售、人事及戰略規劃等部門人員主動投入到管理會計實施工作中去,自覺應用管理會計。當然,會計工作者也要逐步與法律、審計、經濟管理、金融等專業、制度互相融合,真正實現從核算會計到管理會計的逐步轉變,參與企業管理、服務經營,提高經濟效益的內部環境。
(三)優化管理會計人員配置
管理會計要求會計人員在掌握核算會計的基礎上,從管理的角度處理事務,相較傳統的記賬會計更要知道企業該用多少資金,何時投入生產,如何做好資金分配,做好預算管理以達到高效配置企業資源。管理層須提高對以上管理會計職能重要性的認識,企業可以從制度層面、崗位設置、人員配置、職能分工、待遇激勵等方面探索,鼓勵會計人員從核算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自身主動積極轉型。例如:在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上,企業可降低原先核算會計的人數,主要是在包括核算、記賬等財務最基本的財務管理基礎職能會計人員的所占最高人數比例,提高在資金、預算、并購、幫助市場、研發、生產等部門進行專業財務管理支持的職能會計人員的人數比例。鼓勵傳統的核算會計人員的定位和角色發生變化,讓更多的核算會計轉型成為管理會計,并對管理中出業績的會計人員提供更多實質性的支持。
(四)從事后算賬到事前算贏
與核算會計的“事后算賬”相比,管理會計要求所有會計人員的思維是向前看,不是向后看,不是分析已經發生的事實,而應該是接下來、以后和未來該做什么的“事前算贏”。這種模式需要會計人員有前瞻性的管理思維,也是對傳統核算會計模式的挑戰,它突破了原先的記賬會計等工作內容,凸顯了管理會計工作在組織變革中的先進戰略地位。事前算贏要求會計部門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對經營進行合理性分析,在企業需求和市場環境基礎上實現企業運營管理工作精細化和完善的資源進行合理有效配置。同時,還會融入整個企業運營流程環節,促進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和運營過程的有效銜接,使經營全過程可預測、可監控、可評估,并通過運營活動驅動預算,全方位把握,進而做到不斷優化、不斷改進,最終促進戰略目標的達成,實現價值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系統變革了傳統核算會計的“事后算賬”,而轉型為“事前算贏”,這個轉型讓會計人員從幕后走到了臺前,從核算者變為業務的合作伙伴。
(五)創新觀念,推行財務戰略管理
《指導意見》中還提到:管理會計的體系建設是推動企業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安排;能激發管理活力,增強企業價值創造力。管理會計要以企業總體規劃為引領,推動企業在經營成本飛漲、商品售價急跌、現金流的每況愈下等不利條件下徹底貫徹企業“走出的”的戰略思想,促進經營有效率、公平和持續發展。推行管理會計戰略,要不斷強化對企業科技創新、資產、成本利潤、投資融資、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防范等重大事項的管理。結合企業財務工作要點,主動拓展財務工作領域,提升綜合管理能力,實現財務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將管理會計的理念和行動統一到企業的發展戰略上。
四、總結
我們可以看到未來企業財務部門應該是記賬型、控制型,兼備價值創造型的管理會計模式。在記賬型的基礎上通過管理控制等功能為企業主動創造價值,為業務部門的決策提供支持,積極參與企業的業務方案商榷;通過財務數據檢查,發現企業制度、流程和管理中的問題,指導業務部門如何做得更好;通過競爭者財務數據分析,掌握競爭對手動態,參與到企業的規劃中;通過標桿管理,幫助企業取長補短等等。這種類型的管理會計能將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很好地實現融合,也就是業財融合,業務財務一體化,兩者之間的矛盾也會得到了很好地解決。當然,現在的管理會計已經超越了一般會計的方法和工具層面,上升到價值觀、職業道德、企業戰略、團隊建設、謀劃企業前進發展的層面。因此,要做好管理會計工作更不簡單,管理會計需要具備更強的專業能力和開拓能力等。
參考文獻:
[1]財政部.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J].交通財會,2014(12).
[2]蔡麗蓉.對企業內控管理的淺析[J].中國商論,2015(26):21-23.
[3]曹仰鋒.海爾80%財務人員都不“記賬”,他們在干什么[J].中國機電工業,2015(1).
對于企業財務工作而言,核算型會計是傳統會計人員的標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財務工作中核算型會計工作占比較大,比較依賴會計人員的核算能力。但是隨著企業財務管理形勢的變化,以及會計管理手段的更新,財務管理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核算型會計已經難以滿足企業的現實需要,只有積極向管理型會計轉型,才能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從當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實際來看,管理型會計是會計人員的重要發展方向。
二、管理型會計與財務管理之間的必然聯系
管理會計,顧名思義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履行管理職能的會計。所以其主體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是一個企業內的任何一個責任部門,期間可以靈活多變,計量不必很精確,所提供信息用于企業內部管理,著重依據現在、面向未來。
所謂管理會計,主要是其具備的能力和管理職能與傳統的核算型會計不同,并且在會計工作側重點方面更加側重于管理。目前來看,管理型會計與財務管理之間的聯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型會計是推動財務管理發展的主要力量。隨著會計管理手段的發展和升級,管理型會計成為了企業財務管理的必然需求。從工作職能來看,管理型會計是基于核算型會計而產生的,工作職能和管理能力比核算型會計要強。從這一角度來看,管理型會計成為了推動財務管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滿足了企業財務管理的實際需要。
(2)管理型會計是財務管理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從管理型會計的職能和工作能力要求來看,管理型會計與傳統的核算型會計存在一定的不同,其差異主要表現在所履行的會計職能和運用的會計手段上。從職能而言,管理型會計往往能夠提供貼合業務實際的價值反饋信息,更便于業務人員的理解,效率更高,對企業的指導意義更大;從手段而言,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尤其是ERP等現代管理工具的廣泛運用,傳統的核算工作越來越前移到業務部門,客觀上也不再要求財務人員進行大量核算,而更側重于數據分析。從這兩點來看,管理型會計順應了財務管理工作的發展趨勢,是滿足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管理型會計可以被認為是財務管理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3)管理型會計對提高財務管理質量具有重要作用。管理型會計是促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發展的重要手段。具體表現在,從當前管理型會計的職能和作用來看,管理型會計不但在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要高于傳統的核算型會計,同時也能更加適應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將成為提高財務管理質量的重要手段。為此,我們不但要對管理型會計引起足夠的重視,還要將管理型會計作為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支撐手段來看待,使管理型會計能夠在財務管理工作實際中發揮積極作用,為提高財務管理質量提供有力支撐。在充分滿足財務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實現會計管理人員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由此可見,管理型會計對提高財務管理質量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要認識到管理型會計的重要性,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積極發揮管理型會計的作用,推動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發展。
三、管理型會計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管理會計完全沖破了傳統會計窠臼的束縛,通過預測、決策、計劃、預報等環節提供有關未來信息的會計,是一種實施管理職能的會計,而且是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在內的全過程管理的會計。
管理型會計對會計人員的技能水平和道德素質要求更高,結合當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以及對管理型會計的現實需要,管理型會計應具備以下素質和能力:
(1)管理會計應具備較強的財務管理專業素質。在當前企業財務管理中,管理會計作為財務管理的主要參與者,只有具備了較強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才能促進財務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紤]到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對管理會計的現實要求,管理會計只有在專業素質上滿足企業要求,才能勝任財務管理工作。
(2)管理會計應具備較為全面的財務管理能力。相對于傳統的核算型會計,管理會計需要掌握的財務管理手段更多,需要具備的財務管理能力更全面,主要包括財務核算各個環節所需要的核算手段、管理手段、政策法規研究,以及財務報告編制等多種能力。因此,管理會計要想滿足企業財務管理需要,就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
(3)管理會計應具備熟練使用多種核算工具的能力。隨著會計管理手段的發展以及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會計核算工具的發展速度飛快,會計電算化、會計管理系統化和網絡化成為了會計管理的重要趨勢?;谶@一現實要求,管理會計需要具備熟練使用多種核算工具的能力。
四、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型的必要措施
管理會計的對象應定位于管理成本。管理會計對象大致有資金運動、與企業價值運動有關的成本、利潤等,其核心內容是成本。貫穿于管理會計的主要方法就是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即對企業各種活動的形成與結果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變,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從管理職能入手,更多地介入企業財務管理。鑒于核算型會計與管理型會計在職能上的不同,要想做好向管理型會計的轉型,就要從深入了解企業業務開展的情況入手,將業務實質通過財務數據進行表述,一方面增強財務人員對業務的理解認識;另一方面提高會計人員的管理能力,使會計人員能夠更多地參與到企業的財務管理中,滿足企業管理需要。
(2)掌握必要的信息化技術,提高會計核算質量。由于當前企業會計管理手段和管理技術發展較快,只有掌握必要的信息化手段,努力提高信息技術能力,才能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保證核算型會計能夠向管理型會計進行有效轉變。因此,掌握必要的信息化技術,是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變的關鍵。
(3)明確會計管理職責,促進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的提升。對于核算型會計而言,要想向管理型會計有效轉型,除了采取上述兩種措施之外,還要明確會計管理職責,在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等方面進行全面提升,保證核算型會計能夠達到管理型會計標準,滿足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型的實際需要。
在機迅速發展的今天,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傳統會計模式被計算機逐步取代的情況下,會計工作向何處去?是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坐等會計工作的空間日益縮小乃至“消亡”,還是抓住機遇、開拓進取、轉變和延伸會計工作的功能,進一步發揮會計對客觀活動調節、指導、約束、促進的能動作用?答案很明顯。那就是向管理型會計轉化。
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
管理會計,顧名思義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履行管理職能的會計。所以其主體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一個企業內的任何一個責任部門,期間可以靈活多變,計量不必那么精確,依據不需那么嚴格,所提供信息用于企業內部管理,著重依據現在、面向未來。而財務會計是核算型會計,基本職能是反映和監督,可以說是一種傳統會計,主要是向外部有利害關系的單位或個人提供反映過去情況的財務會計信息。財務會計必須是以一個企業作為一個會計主體,嚴格劃分會計期間,計算必須精確,嚴格按照《會計法》及其他法規辦理事務,所提供信息除供內部使用外主要用于對外公布,著重對已經過去的業務作全面的反映。
但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也是有很緊密聯系的。管理會計的很多數據來源于財務會計,財務會計提供數據的真實與否對管理會計結果的正確與否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尤其在計算機和技術深入發展的今天,這兩種會計的劃分會逐步融為一體,形成一種內外結合、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結合、既提供信息又利用信息進行管理的會計信息核算、管理系統。
二、管理會計的主要職能。
管理會計完全沖破了傳統會計條條框框的束縛,是在廣泛吸收行為、管理科學、現代數學和系統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是通過預測、決策、計劃、預報等環節提供有關未來信息的會計。管理會計就是一種實施管理職能的會計,而且是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在內的全過程管理的會計。
傳統的財務核算會計時期,會計人員只能忙于應付核算,而無暇從事管理,再加上由于理論上的誤導,人們也不去研討有關會計的管理職能,。而現在,人們獲取會計信息逐步;中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傳統會計理論和方法對會計信息處理和利用的制約、指導作用有所淡化,這就使進一步改革信息處理和信息利用的理論與方法成為可能;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拓寬和加深了會計的信息源,這就為利用更加科學、更加先進的管理模型創造了條件。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會計工作既是一種生成信息、供應信息的工作,也就是一種利用信息、參與管理的工作。所謂管理一般是指確定目標、進行決策、制定計劃、組織實施和實行控制等活動的總稱,其中決策和控制是核心。控制的實施更便于實現規范化、系統化、制度化,更能夠向生產的廣度和深度滲透??刂剖菍θ藗冃袨榈募s束,控制的標準概言之是合法、合規、有效,從而確保目標的實現。實施控制需要建立各種機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約束機制與激勵機制。
三、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換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管理會計的對象應定位于管理成本。管理會計對象大致有資金運動、現金流量、與企業價值運動有關的成本、利潤等。其核心應該是成本。貫穿于管理會計的主要方法就是成本一效益方法,即對企業各種活動的形成與結果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問題應是其關注的重點。但管理會計所運用的成本概念,遠遠比財務會計里的成本概念含義豐富。財務會計主要從核算的角度來運用成本,注重的是將成本與對應的收入進行配比,以便確認損益,它關注的是成本信息的可靠性。管理會計對成本的認識和運用與財務會計有所不同,它以財務會計提供的財務成本為基礎,對成本概念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加以展開,并運用于企業的經營活動。
管理成本的大致可分為三類:
1、決策成本。它主要是管理當局作決策時需要考慮的成本。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融資活動時,都需要對不同的方案進行比較、選擇,然后從中選出可行的或者最優的方案來具體實施。在對不同方案進行財務比較、選擇的時候,一個共同的基礎就是看不同的方案成本的大小。這里的成本就是決策成本。決策時需要考慮的成本很多,其核心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選擇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方案的性與合理性。因此,在決策階段,人員應當提供科學的機會成本,為管理當局決策服務。
2、控制成本。企業的各方案確定以后,就需要各部門、各單位分工協作,相互配合來完成方案確定的任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管理當局需要制定各種預算指標和標準成本,通過對這些預算指標和標準成本的分解與落實,把各部門和各項任務都納入預算體系,促使各部門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將各部門工作的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指標、標準成本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存在的,并及時進行糾正,保證目標的實現。在控制階段,會計人員不僅要參與預算指標和標準成本的制定,更要利用其掌握的成本信息優勢,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全過程控制。管理會計所的控制成本,其核心是預算成本和標準成本。
3、責任成本。企業各種活動的結果既要通過其所取得的收入來反映,也要通過其所花費的成本來考核。為了有效評價各管理層的經營業績,需要對發生的各項費用進行考核。按照“誰負責,誰承擔責任”的原則來考核,其考核的依據就是各管理層的責任成本。但在對管理人員進行業績評價時,不能依據成本總額,而應依其所能控制的成本來進行。因為只有依 據各自能夠控制的成本進行的評價才是恰當的,所以,責任成本的核心是可控成本。
(二)管理會計是提供信息和運用信息的統一。通常認為,財務會計提供信息,管理會計運用信息。實際上,管理會計不僅運用信息,而且也提供信息。管理會計提供的信息對管理當局的決策、控制和業績評價,更具有可靠性與相關性。
1、管理會計提供大量的與經營管理決策相關的信息。例如,成本性態的劃分有助于管理當局獲得產品定價的相關信息,以便于合理利用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預期報酬率、貼現率等指標的生成和運用,便于企業進行籌資決策與投資決策。管理會計產生信息的過程也是一個運用信息的過程,兩者很難具體分開。這使管理會計既不同于財務會計,又不同于財務管理,它是生成信息與運用信息的統一。
在計算機迅速發展的今天,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傳統會計模式被計算機逐步取代的情況下。會計工作向何處去?是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坐等會計工作的空間日益縮小乃至“消亡”。還是抓住機遇、開拓進取、轉變和延伸會計工作的功能,進一步發揮會計對客觀經濟活動調節、指導、約束、促進的能動作用?答案很明顯。那就是向管理型會計轉化。
1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
管理會計,顧名思義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履行管理職能的會計。所以其主體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是一個企業內的任何一個責任部門,期間可以靈活多變,計量不必那么精確,依據法律不需那么嚴格,所提供信息用于企業內部管理,著重依據現在、面向未來。而財務會計是核算型會計,基本職能是反映和監督,可以說是一種傳統會計,主要是向外部有利害關系的單位或個人提供反映過去情況的財務會計信息。財務會計必須是以一個企業作為一個會計主體,嚴格劃分會計期間,計算必須精確。嚴格按照《會計法》及其他法規辦理事務,所提供信息除供內部使用外主要用于對外公布,著重對已經過去的業務作全面的反映。
但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也是有很緊密聯系的。管理會計的很多數據來源于財務會計,財務會計提供數據的真實與否對管理會計結果的正確與否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尤其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深入發展的今天,這兩種會計的劃分會逐步融為一體,形成一種內外結合、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結合、既提供信息又利用信息進行管理的會計信息核算、管理系統。
2 管理會計的主要職能
管理會計完全沖破了傳統會計條條框框的束縛,是在廣泛吸收現代行為科學、管理科學、現代數學和系統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是通過預測、決策、計劃、預報等環節提供有關未來信息的會計。管理會計就是一種實施管理職能的會計,而且是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在內的全過程管理的會計。
傳統的財務核算會計時期,會計人員只能忙于應付核算。而無暇從事管理,再加上由于理論上的誤導,人們也不去研討有關會計的管理職能。而現在,人們獲取會計信息逐步沖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傳統會計理論和方法對會計信息處理和利用的制約、指導作用有所淡化,這就使進一步改革信息處理和信息利用的理論與方法成為可能;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拓寬和加深了會計的信息源,這就為利用更加科學、更加先進的管理模型創造了條件。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會計工作既是一種生成信息、供應信息的工作,也就是一種利用信息、參與管理的工作。所謂管理一般是指確定目標、進行決策、制定計劃、組織實施和實行控制等活動的總稱,其中決簸和控制是核心。控制的實施更便于實現規范化、系統化、制度化,更能夠向生產的廣度和深度滲透??刂剖菍θ藗冃袨榈募s束,控制的標準概言之是合法、合規、有效,從而確保目標的實現。實施控制需要建立各種機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約束機制與激勵機制。
3 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換時應注意的問題
管理會計的對象應定位于管理成本。管理會計對象大致有資金運動、現金流量、與企業價值運動有關的成本、利潤等。其核心內容應該是成本。貫穿于管理會計的主要方法就是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即對企業各種活動的形成與結果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問題應是其關注的重點。但管理會計所運用的成本概念,遠遠比財務會計里的成本概念含義豐富。財務會計主要從核算的角度來運用成本,注重的是將成本與對應的收人進行配比,以便確認損益,它關注的是成本信息的可靠性。管理會計對成本的認識和運用與財務會計有所不同,它以財務會計提供的財務成本為基礎,對成本概念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加以展開,并運用于企業的經營活動。
3.1管理成本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
決策成本。它主要是企業管理當局作決策時需要考慮的成本。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融資活動時,都需要對不同的方案進行比較、選擇,然后從中選出可行的或者最優的方案來具體實施。在對不同方案進行財務比較、選擇的時候,一個共同的基礎就是看不同的方案成本的大小。這里的成本就是決策成本。決策時需要考慮的成本很多,其核心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選擇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方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因此,在決策階段。會計人員應當提供科學的機會成本,為管理當局決策服務。
控制成本。企業的各方案確定以后,就需要各部門、各單位分工協作,相互配合來完成方案確定的任
轉貼于
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管理當局需要制定各種預算指標和標準成本,通過對這些預算指標和標準成本的分解與落實。把各部門和各項任務都納入預算體系,促使各部門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將各部門工作的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指標、標準成本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糾正,保證目標的實現。在控制階段,會計人員不僅要參與預算指標和標準成本的制定,更要利用其掌握的成本信息優勢。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全過程控制。管理會計所應用的控制成本,其核心是預算成本和標準成本。
責任成本。企業各種活動的結果既要通過其所取得的收入來反映,也要通過其所花費的成本來考核。為了有效評價各管理層的經營業績,需要對發生的各項費用進行考核。按照“誰負責,誰承擔責任”的原則來考核,其考核的依據就是各管理層的責任成本。但在對管理人員進行業績評價時,不能依據成本總額,而應依其所能控制的成本來進行。因為只有依據各自能夠控制的成本進行的評價才是恰當的,所以,責任成本的核心是可控成本。
3.2管理會計是提供信息和運用信息的統一。通常認為,財務會計提供信息,管理會計運用信息。實際上,管理會計不僅運用信息,而且也提供信息。管理會計提供的信息對管理當局的決策、控制和業績評價,更具有可靠性與相關性。
管理會計提供大量的與經營管理決策相關的信息。例如,成本性態的劃分有助于管理當局獲得產品定價的相關信息,以便于合理利用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預期報酬率、貼現率等指標的生成和運用,便于企業進行籌資決策與投資決策。管理會計產生信息的過程也是一個運用信息的過程,兩者很難具體分開。這使管理會計既不同于財務會計,又不同于財務管理,它是生成信息與運用信息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