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8:29:37
序論:在您撰寫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逆反心理通常表現為:不喜歡按照別人說的去做;認為絕大多數規章都是不合理的,應該廢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囑同一件事會使他感到厭煩;對于那些與老師對著干的同學大加贊賞;認為大人的話有漏洞,大人的批評常常引起他們反感和憤怒:一旦決定做某件事,不管別人怎樣勸阻也不會改變主意;越是不讓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
逆反心理及其內涵
它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青少年正處在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階段,在認識事物和看問題時常常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因而易與家長的意向不同。當意向不一致時,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就會與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
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
1.青少年大腦的發育健全,思維的判斷、分析作用越來越明顯,思維范圍越來越廣泛和豐富。特別是思維方式、思維視角已超越童年期簡單和單一化的正向思維,正向著逆向思維、多向思維或發散思維等方面發展。尤其是在接觸社會文化和教育過程中學會并掌握了逆向思維等方法,為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心理基礎和可能。
2.青少年性生理發育逐漸成熟,性別意識、性意識逐漸強化和建立,進而形成漸趨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和成人意識。他們認為自己已長成大人,理應自己管理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面對成人的指教,有意無意地回避、反感甚至背離。家長苦口婆心的相勸,早已被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成人意向所驅散。
3.青少年表現出生理上成熟和心理上不成熟的矛盾。由于閱歷和經驗不足,造成其認識上不堅定性和易動搖性;他們的思維雖然具有獨立性、批判性,但對問題的認識仍存在片面、偏激、固執和極端化。對成人的正常教育往往從對立面去思考,把成人的勸說、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壓”,是和自己過不去,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
逆反心理的消除對策
青少年逆反心理既是正常心理,又是問題心理;既有消極性一面,也有積極性一面。在青少年成長道路上逆反心理是必然存在的。青少年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異思變的特點,具有智慧的火花,創造的源泉。積極的逆反心理是一面明鏡,如果能加以正確地利用和引導,就能夠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逆反心理也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帶來了一系列問題,需要很好解決。
青少年最大變化就是從兒童期依戀父母,轉向依戀朋友。因此親子關系冷淡了,甚至有脫離家庭的傾向。此時,父母應善于引導,不僅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更要深入細致地觀察他們的內心世界,經常與他們交流,也要尊重青少年獨立自主的權利,允許他們有自己的一方天地。這樣,才會使青少年順利度過這段情感不穩定的時期。
對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合理調節也是很重要的。當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調節時就會呈現消極作用,使家庭教育不能順利進行,進而轉化為矛盾,嚴重者會造成事故,甚至釀成悲劇。逆反心理作為一種反常心理,雖然不同于變態心理,但已帶有變態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嚴重的,它會導致青少年形成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的病態性格,使其意志衰退、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的進一步消極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態心理轉化。所以必須采取合理調節對策。要認清青少年逆反心理產生的兩個因素,從主體和客體兩方面進行調適。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人們的心靈最渴望他人的贊美。贊美是一種鼓勵,在人們心靈深處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下的是奮進向上的種子。
凌晨,男孩獨自行走街頭
2011年8月30日1:00左右,合肥市公安局特警支隊213巡控車,正在合肥市勝利路與明光路交口附近巡邏,一個小男孩引起了特警的注意。他1.6米左右,一副稚氣未脫的樣子,卻拖著一個行李箱獨自走在空曠的街頭。
“你今年多大了?”
“我16歲了,屬鼠的?!?/p>
屬鼠的,才15周歲,今年還沒有成年,這么小,出來干什么呢?這個叫阿冰的少年的回答讓特警開始懷疑他離家出走?!拔?6歲了,我是來合肥闖蕩的?!笨吹教鼐悬c懷疑,男孩終于說自己是跟蕪湖的師傅和爸爸生氣,來合肥準備獨立生活。男孩說,自己已經身無分文。
“我走的時候帶著300元錢,去掉車票還剩兩百多元,我買了個手機,現在已經沒錢了?!蹦泻⒏嬖V特警。
特警打開男孩的行李箱發現,里面只有一些換洗的夏天衣服和一雙鞋子,各種衣服扭作一團。在男孩的行李箱中,特警還發現一把玩具槍,上面還安裝了一把刺刀?!斑@是我用來打鳥的?!蹦泻⒄f,刺刀是自己安裝的。隨后,特警還在行李箱里找到了毛絨玩具。
他答應回到家人身邊
看到男孩這種狀態,特警覺得一定要送他回家。
“我爸爸不喜歡我,不想要我了?!碧鼐岢鏊退丶液?,男孩思想上有抵觸?!澳闶撬麅鹤?,他怎么可能不想你呢?說不定他現在已經報警了?!币幻鼐爢T告訴男孩,他這個年紀出來很可能會上當受騙。“就算你要闖蕩,也要等你翅膀硬了,學到了本領再出來?!苯涍^一番交流后,男孩終于被特警說動,抬起了頭說,“我愿意回家?!?/p>
經過一番努力,特警終于撥通了男孩父親的電話。
“號碼是蕪湖的,沒錯?!笔謾C顯示,號碼確實是蕪湖的。電話通了,特警隊員將情況跟孩子的父親大概介紹了一番,孩子的父親開始有點不敢相信,隨后他表示,一大早會坐第一班車到合肥來接兒子。
“受氣”了就離家出走
男孩的父親張先生10:00左右趕到合肥,然后馬不停蹄地趕到轄區派出所。
張先生來到派出所后,沒有大發雷霆,靜靜地看了看兒子?!拔乙职只丶摇!蹦泻⒄f,同樣很平靜。
“在他2歲的時候,他媽媽就因病去世了?!睆埾壬f,兒子一直認為這跟自己有關系。這些年來,他一直沒有再成家,獨自將孩子養育長大??墒牵瑑鹤硬⒉欢?,“在學校里不好好學習,也不愿意上學了?!毖劭纯扉_學了,張先生想讓兒子學一門手藝,以后也好養活自己。在開學前,他將兒子送去學廚師。“才學了十天,可能師傅說他什么了,兒子這才一氣之下離家出走?!?/p>
“我回去一定會好好照顧兒子?!睆埾壬f,以前工作忙,對兒子疏于教育,以后會花更多時間與兒子相處。
當日下午,張先生陪著兒子坐上班車,從合肥啟程回家。
目前,學校和家長只重視對學生、孩子認知能力的培養,評價一個學生往往以成績的好壞為標準。繁重的課業任務、激烈的社會競爭、家庭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同時,由于部分青少年性格內向,中國傳統文化和教育缺乏開放性,社會又處于轉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會情緒,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很大。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對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關系著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長。作為學校、社會、家長,不能僅僅重視文化專業知識的教育,還要讓孩子們具備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從改進教育方法上來關心、愛護和尊重他們。
作為社會,首先應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給予高度重視,從源頭上扼殺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良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比如:不良網絡內容、貧富差距、社會腐敗現象等。同時應盡快建立更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機構,將其納入法制化、正規化軌道,在引導上下功夫。
作為學校,要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設立為一項專門課程,把心理學知識引入課堂,把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緒和適應能力,要采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學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惑,在教育上下功夫。
作為家長,要給孩子更多的民利,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全面培養孩子多方面技能,陶冶情操,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讓他們在緊張學習之余能夠得到充分放松。要學會與孩子平等交流,做知心朋友,及時了解孩子在各個階段的心理狀態,避免在身體、情感或性情上打罵、壓服孩子,要在關愛上下功夫。
作為青少年個人,應該樹立信心,尋找足夠的力量,克服弱小的“自我”,走出偏執、抑郁、焦躁的心理環境,經常與老師、同學、家長進行心理溝通,還個人一片純凈的心靈天空,做一個自信勤奮的少年。
“逆反期”是怎么回事
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原本乖巧可愛的孩子一到十五六歲,總愛和父母對著干,家長的話一句也聽不進去,有什么事寧可憋著也不跟父母說,這種狀況一持續就是兩三年。有些孩子表現得明目張膽,有的孩子表現為消極對抗,但不少父母悲哀地發現:親生骨肉在和自己“作對”。心理分析學家把這段專愛和家長、老師“作對”的青少年時期稱為“逆反期”。
家有正處于“逆反期”的孩子,家長可真犯了愁:孩子老跟大人“擰著勁兒”,不知是中了什么邪?其實這一現象并不難解釋:人在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到了青春期,除了身體方面的變化外,思維方式也由兒時的形象思維轉變為抽象思維。
這諸多變化中的一個特殊變化,就是自我意識的逐漸加強,處處要體現“自我”的存在,于是他們會靠和父母對著干來體現自我。其實他們逆反的對象并不只是父母親,對老師乃至整個社會都會產生強烈的對抗情緒。
“逆反期”是一個人從兒童到成人過渡的關鍵時期,所以兼有兩個時期的特點:一方面,青少年缺乏適應社會環境的獨立思考能力、感受力和行動能力等;另一方面,初步覺醒的自我意識支配強烈的表現欲,即處處體現自己,通過展示自己和別人的不一樣來體現自己的價值。這個時期的年輕人愛打扮得與別人不一樣,愛做一些引人注目、與眾不同的事,愛說一些令人吃驚的話,讓人另眼相看,這都是他們想要的效果。了解到這些,家長就不難理解孩子們的表現了。
“逆反期”的危害
“逆反期”的心理、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會導致青少年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對抗社會等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心理轉化。
處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對教育者有明顯的“反控制”、“對抗”心理,即你越是要求他這樣,他偏不這樣。而這種情形,最容易引起老師、父母的惱火。而老師、父母越是惱火,對于他(她)越發訓斥,就會使他(她)更加反感,直接影響到與父母、老師之間的正常關系,以至于將叛逆性格發展至極端,導致人格和行為的不健康。
近年來社會上多發的青少年逆反期殺親案、出走現象、自殺事件無不說明,如果在這一特定時期疏導失當將會發生多么慘痛的后果。
如何幫孩子順利渡過“逆反期”
對于“逆反期”孩子的心理加以正確引導,將使他們一生受益,但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和行為成長。對子女的這段“逆反期”應如何進行正確的幫助呢?這是每位家長都關心的問題。
多進行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人類的本能需求,在青春期,孩子其實有與父母溝通的強烈愿望,所以家長要適時把握,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因為工作忙、應酬多而忽視孩子的對話需求,家長要勤于與這一特定生理時期的孩子對話。指導他們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父母的啰嗦、老師的批評,這些教誨都是善意的,是為了幫助自己健康成長。
2.當子女向你談他感興趣的話題時,要集中注意力聽,不要心不在焉或不理睬,如果正在做十分緊急的事,不妨跟子女打個招呼,得到子女諒解。
3.多陪孩子參加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如:看足球賽、欣賞演唱會等,鼓勵其多參加課外活動,在活動中展現自我價值,用知心朋友的態度與他們交流感受,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正確的待人接物觀念。
4.即使一開始就不同意子女的意見,也要耐心聽完,充分了解他們的看法后再以交換意見的方式提出你的想法,不要一味說教而不顧子女的感受;對需要干預的事應采取適宜的形式,避免簡單粗暴導致更深的隔閡。
5.要用尊重的語氣而不是教訓的語氣說話。讓孩子變得“聽話”的良策是尊重子女,反之也會使子女尊重自己。
6.父母要正視孩子自我意識的增長和對世界認知能力的提高,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孩子想干什么,不要用自己的經驗去套,相信他能夠設計自己的未來。家長只需耐心地幫助他們克服自身尚存的幼稚性和認識上的片面性即可。
7.家里的大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見,如果他的意見合理或和大人的意見一致,就以他的意見來決策,這樣可以增加他的“參政(家政)感”和責任感,從而增加孩子對家長在其他問題上的順應性。
身教重于言傳
父母是子女最直接的老師,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為方式可以直接促進子女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平穩度過逆反期。
1.家長要注意加強自身修養,廣聞博見,對具有逆反心理的子女能夠采取一種更科學、更寬容的思維方式去對待,用為人父母的多重人格魅力取得孩子的信賴和尊敬。
2.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批評、嘲笑他人,包括別人家有逆反行為的子女;不要用不公正的態度和方式處理或抗拒成人社會里遇到的問題。
3.樹立孩子的獨立人格,不要指手劃腳,許多事都可以放手讓他們獨立進行,為他們創造鍛煉和成長的機會。
4.尊重他人,樹立平等意識,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論他人隱私。更要尊重孩子的“隱私權”,不私拆子女的信件、偷看子女的日記,選擇正確的關心和尊重孩子的方法幫助他們。
叛逆心理是不健康的一種心理,如果家長、教師方面不能及時給予矯正,將會對他們的發展造成很不利的影響。目前我國教育專家、學者們針對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一般都是從家長、老師們轉變思想,耐心與青少年溝通以及加強社會文化現象方面著手的。而社會文化現象方面到底怎么去引導,并沒有提出實質性的方法,而社會引導這一方面在我看來,恰恰與家長和教師對青少年所做的引導起著一樣重要的作用。所以說,矯正青少年叛逆心理的這條道路,依然很漫長。
二、正文
(一)叛逆心理的概念
至今為止,關于叛逆心理這個定義還沒有一個唯一的概念。不過學者們普遍認同朱智賢在《心理學大辭典》中對叛逆心理的界定:客觀環境與主題需要不相符合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
(二)叛逆心理的表現
通常學者們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有2個主要方面在變化。一個是從生理方面;另一個是在心理方面。對于生理方面學者們一致都認為孩子在身體結構上在發育;心理上,青少年在得不到渴望的承認和理解時,常常表現為任性和耍小脾氣,常常采用懷疑的眼光和敵視的態度來對待周圍事物。更嚴重者常常無視家長和老師的教育甚至用傳播負能量來擾亂周圍人的思維和態度,給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好的影響。
(三)叛逆心理的危害
幾乎所有青少年都會經歷叛逆心理,它有什么危害呢?絕大部分學者對這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卻沒有給予確切的說明。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他們的某些不恰當的行為和心理如果不加以糾正和引導,會導致其產生對抗社會、不合群等病態性格,甚至會進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也有無數案例也證明了嚴重逆反心理的危害。如社會上多發的離家出走現象、自殺事件等都有力的說明了這一點,如果不在叛逆初期給予正確的引導,會引起多么嚴重的后果。
(四)青少年叛逆心理產生的原因
對于青少年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眾說紛紜,但是無一例外都提到了以下幾種。
1.自身原因。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發育時期腦功能越來越發達,思維發展也也越來越迅速。青少年由于到了一定的年齡,他們在生理上性意識以及性別意識都開始覺醒,性意識又進一步在心理上產生斷乳,進而形成越來越強烈的獨立意識。但是此時他們的社會閱歷不足以支持他們的正確判斷,而他們又盲目的想自己做決定,這就使得他們叛逆心理的產生。
2.家庭原因。家長們對子女管教的思想并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有多大的改變。年代不同了,管教孩子的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而他們對孩子缺乏民主的管理方式,遇到事情總想要替他們做決定。而且硬是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灌輸給孩子。這讓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抵觸,所以就會加劇孩子們的反抗,和家長的對抗也更加強烈。
3.學校環境。與家長想法和教育方式相似的是學校的老師教育方式,他們也認為“嚴師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理念是對的。所以,對待青春期們孩子的反抗更加毫不留情。遇到沖突不會換位思考,毫不留情的批評學生。
4.社會文化和傳媒因素。青少年的價值觀在還沒有成型,所以不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如果不能好好的引導,那么青少年就會和網絡上學習他們認為好的。比如“古惑仔”、“嬉皮士”“朋克”對青少年就有十分不好的影響力。
5.青少年自身的社會性。我認為青少年自身的社會性也是影響著他們叛逆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人是一種社會學生物,青少年的成長過程屬于社會化的一部分,青少年的叛逆行為更多的是一種成長現象,我認為這是一個健康的青少年的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青少年不叛逆他就不完整。正因為經歷了叛逆時期,他才回長大,才回促進自己思維的發展。所以,這是一個必然現象。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青少年叛逆是受同伴影響。青少年這個時期是格外注重友誼的時期,為了融入這個群里,有時候他們甚至不得不公然對抗老師或者家長來贏取同伴的好感。
(五)解決策略
不要過分擔心他們的叛逆心理,在他們產生叛逆的時候,我們可以先關注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管教方式有問題。如果是,那最好的就要平等的看待他們;發自內心的尊重他們;不要把他們僅僅當成一個孩子,而要認真的傾聽他們的聲音。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參與到他們的活動中。在社會方面,青少年最喜歡模仿偶像,可以借助于網絡媒介創造正向的偶像榜樣作用,讓青少年在模仿中,可以正確學會疏導叛逆情緒,平穩的度過這一叛逆時期。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2]桑標.中國青少年情緒調節的發展特點[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5(1):(37-41).
1.行為帶有盲目性
青少年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發展,往往顯得更加好動、好問、獵奇、執著。但由于心理的發展與之不相適應,思維的偏激性很大,青少年往往處于一種“找不到正確的活動途徑、有勁無處使”的狀態。于是,千方百計地尋找“使勁”的突破口,盲目地行動,表現得很任性。具有這種叛逆心理的青少年,一事當前,無論正確與否,都盲目地抵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凡事,無論可行還是不可行,只要他想做,就一定會去做,隨心所欲,不考慮后果,喜歡感情用事,缺乏冷靜的思考。
2.受社會影響較深
現在的青少年對外聯系廣泛,信息來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識面也較寬,但由于缺乏足夠的鑒別能力,不能對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進行合理篩選。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迷信活動等,給青少年帶來一些消極影響,使之產生消極情緒,而他們往往又由于理論修養不夠,缺乏實事求是的分析能力,容易感情用事,過于偏激,產生叛逆心理。
3.對他人造成影響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互相影響的力量,而這種具有叛逆心理的青少年所產生的影響力,會對其他學生,乃至整個班集體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往往用聰明的大腦給老師挑“刺”,給學校挑“毛病”,甚至于發展到故意搗亂,以沖撞老師為榮。他們把老師、學校的每一個要求都當成“耳邊風”,我行我素。這種叛逆心理所造成的影響很大,如不善加引導,會影響班級建設,妨礙其他學生的進步。
4.帶有自發性
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是對社會存在的直接反映,它是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通過個體間相互影響自發形成的,相互影響而產生了一種抵觸情緒。沒有什么人指使,也沒有十分明確的指向目標,不知該做什么與不該做什么,往往不受約束,一意孤行,只圖痛快。有時看到別人那樣做,便跟著做,這一從眾心理是叛逆心理在特定條件下自發產生的表現。
【關鍵詞】叛逆心理 成因 對策 成長教育
中學生階段是少年時期向青年時期發展的過渡時期,心理活動顯得激烈、動蕩,身心發展不僅速度加快,還伴隨著質的變化與轉折。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和教師會發現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乖巧,對于長輩的教導和勸告不像以前那樣聽話,甚至會產生抵觸、反抗的情緒,人們把孩子的這種現象稱為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是該年齡階段青少年的一個鮮明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
隨著社會節奏愈來愈快,青少年的交際能力逐漸強大,信息來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識面也較寬,但由于缺乏足夠的鑒別力,不能對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進行合理篩選。根據專業的分析研究,叛逆青少年具有厭學、輟學、休學、叛逆、網癮、暴力傾向等行為特征,其中超過85%的青少年的叛逆期會體現在14~17歲這個年齡段。調查表明,青少年的叛逆年齡呈低齡化與擴大化趨勢。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
1.主觀方面
由于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發展,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也日益增強,正處在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階段,在認識事物和看問題時常常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因而易與家長的意向不同。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希望得到承認、理解和尊敬。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自尊心是難以滿足的,往往會采取懷疑和敵視態度看待周圍事物。還有部分學生性格孤僻、任性,常以自我為中心,愛耍小脾氣,聽不進不同意見,拒絕有意幫助,自控能力較差。
2.客觀方面
據我們調查發現,父母與家庭、學校與教師、社會環境是造成孩子叛逆心理的關鍵因素。
(1)家庭教育對子女性格、行為習慣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大部分家長在對孩子教育時,都會有這樣的心理:我一定要讓孩子超越別人。這種想法固然是好,但家長常常把孩子作為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自作主張地為孩子安排生活,如不按照家長的說法去做,就會受到家長的說教批評,甚至會遭受棍棒式家教。當青少年與家長無法敞開心靈平等相待時,他們會反感家長的做法,進而產生了叛逆的心理。心理學研究認為,父母對于子女過分溺愛或過于專制,可能使孩子產生任性、反抗和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2)學校不良因素的作用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和社會化的主要環境,學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老師的重要角色地位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耐心,偏愛優生、漠視后進生,教學方法簡單、陳舊,隨意拖堂,隨意停課,甚至挖苦、諷刺、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易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良好的校風及班風也尤為重要。學生生活在不良的集體或“亂班”中,會使他們生活沒有目的,缺乏理想,不完成學習任務,紀律性差,自私心重,不關心集體。部分學生還可能形成小圈子,互相包庇缺點,故意與其他同學或教師鬧對立等。
(3)當今社會文化是影響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外在因素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及大眾傳播事業的發展,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渠道不像以前那樣單一,他們可以通過各種信息渠道獲得各種各樣的信息。由于青少年辨別是非能力不夠強,一些帶有負面影響的信息隨之會被他們所接受。比如一些影視作品,極為美化叛逆者的個人行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個人主義。這些不良的價值觀想和行為傾向對青少年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加上自身心理的不穩定性和模仿性,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二、對策和建議
1.家庭教育方面
(1)家長首先需要加強與孩子在情感上的溝通交流
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熱情、親切、平等、民主、信任、寬容,相處融洽,孩子會慢慢敞開心扉。家長應在工作之余盡可能給孩子提供交流的機會,如野外郊游、登山運動等就是很好的方式。在活動中孩子既可以鍛煉身體,增加交流的欲望,還可以解除煩惱,順其自然的消除了叛逆心理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2)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統中的基礎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統中的基礎,具有啟蒙性、個別性和終身性的特點。家長要尊重孩子,給他們一定的自利,改變“棍棒式”“放任式”“溺愛式”等家庭教育方法,端正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使孩子養成生活、學習、行為三大習慣。家長權威的樹立不是靠壓制、強求、主觀臆斷,而是采用剛柔相濟的方法。父母雙方在教育子女的態度上首先協調一致,并相互配合,應寬則寬,應嚴則嚴,在孩子面前樹立起一個慈祥而威嚴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2.學校教育方面
(1)“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
感情需要交流,心靈需要對話,若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熱愛學生,與學生在心靈上溝通,只有用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才會有可能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這樣他們才能把教師當做知己,在心理上對教師產生親切感、信任感。一個被教師所愛的學生,常常是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而這種師生之間真摯、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轉化為學生的動力,喚醒他們內在的最大潛力來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收到高質量的學習效果。
(2)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
學生尊重老師,老師尊重學生,在生活中教給學生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別人這一理念。另外,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去學習,這樣的學生只要一有進步,就應該及時表揚,表揚是促使后進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盡量少批評學生,要注意教育方法,語言不要尖銳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批評錯的地方也應向學生道歉,學生的寬容之心并不比老師差,真心地向學生承認錯誤的老師可能會更加受到學生的尊重。
(3)“身教甚于言教”
作為一名教師,最希望得到學生的信任和擁護,最需要權威性,自己的話有人聽,自己的號召有人響應,這就需要自身的人格力量來建樹。在教育這個神圣的崗位上,作為教師要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學生以正面的影響,應端正自己的思想,純化自己的師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率先率范,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時時、處處、事事給學生楷模作用。
【關鍵詞】青少年;叛逆;心理
一、叛逆現象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父母個性中如果有倔強、暴躁、激惹、執拗等因素,由于遺傳影響,孩子在青春期所表現出來的逆反情緒往往也比較強烈。
2.不和諧的、缺乏溝通的家庭教養模式更是青春期逆反情緒膨脹的關鍵因素。對獨生子女教育不當造成的后遺癥,如任性、自私、不善交際、缺乏集體合作精神等不良習性,不但易使青春期的孩子誘發心理疾病,還會使一些個別孩子產生暴力傾向和行為。
(二)社會因素
1、學習不適應:大部分青春期的學生都曾感到過學習的壓力,如果不學會釋放壓力,精神就會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情緒容易激動。在中高考的重壓之下,學生成了應試機器,其他的各種需要都被壓抑到最低點,知識的增長伴隨著的是人格塑造的缺陷與心理適應能力的欠缺。
2.人際關系不協調:在學生生活中比較集中遇到的問題是人際關系問題。許多同學不知怎樣更好地與同學相處,多數獨生子女處理問題的方法、性格、甚至語言都有差別,有時因為一點小事就會發生沖突;有的學生由于處于情緒敏感期,往往把小事夸大,多疑、猜忌、胡思亂想,造成人際關系緊張。
3.戀愛心理的躁動
此外,生理疾患、經濟壓力、家庭變故以及周邊生活環境等諸多因素,也是主要原因。
(三)成長因素
1.孩子的青春期與母親的更年期的不期而遇,處理不好往往針鋒相對,水火不容。
2.父母總是“附有條件”地愛孩子。這樣說可能天下父母都會覺得不公平,實際上,如果你的孩子像同事的孩子一樣成績好,像張家的孩子一樣懂事,那你就高興了滿意了,可孩子呢,他不一定就比你高興,或者他根本就不會因此而快樂。其實我們做父母的有時很虛榮。
叩問我們自己的心靈:如果孩子健康,智慧少一點都沒有關系;
如果孩子快樂,成功少一點也沒有關系;
如果孩子善良,完美少一點更沒有關系。
如果他(她)不再健康、不再快樂,一切還有什么用!?
二、青春期的特征
(一)自卑與自負并存:(孩子一邊不那么自信,一邊又覺得只要我做事沒什么不行的)
(二)獨立與依賴并存:(拒絕家長,又離不開家長,表現上拒絕,心理上依賴)
(三)盲目沖動與懶散倦怠并存
(四)自我中心與從眾并存(敏感,別人說事就以為是不是說自己)
三、青春期叛逆的常見極端表現
(一)焦慮
(二)孤僻
(三)猶豫
(四)暴躁
(五)郁悶
(六)怨恨:(易,如馬加爵)
(七)猜忌
(八)說謊: 極端行為反應上,一般容易出現早戀、自虐、出走。 情感反應上,一般有外顯和內隱兩種方式,外顯如摔東西、損物等,內隱如冷滯、呆板、漠不關心等。
四、極端逆反情緒處理不當可能引發的危害
(一)引發軀體疾病:如近幾年咨詢中常見的無器質性病變的抽氣、聳肩等等
(二)出現心理障礙:如強迫癥、抑郁癥、焦慮癥、電腦綜合癥、
(三)也可能導致精神障礙
五、調適的方法
(一)增強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
1.合理發泄――哭、喊、訴、動
2.自我暗示:如皮格馬利翁暗示、酸葡萄效應
3.延遲滿足
4.換位思考
5.學會分享:古人語:“與人樂,其樂無窮”
6.改變認知:坡與朋友快悟憚道
(二)培養良好的個性
1.學會悅納:接納自己、接納別人、
2.保持樂觀:不要思考的太多,很自然地去做如:張大千的胡子的故事
3.增強自信
(三)學會處理壓力
外界因素導致內心心理狀態,如中考高考的壓力,會出現嘔吐、拉肚子、腹瀉、反復上廁所、出汗、口吃、增胖等現象,心理會抑郁、煩躁、這時要培養孩子的耐挫能力。家長應找一些有點難度的事讓孩子做,引導孩子看哲理故事,如《簡單道理》《我在美國當農民》
叛逆是幾乎每個青少年都會有的一種心理特征。叛逆期的出現,反映了孩子已經逐漸長大,對人對事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年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年人把自己當“孩子”,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自己的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
青少年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法是導致學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一是傳統思想影響著一些家長。中國長期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以為孩子還不成熟,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對著干”,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傾訴對象,怕自己做錯事后,受到家長責備。許多中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事后,最反感家長指責,而對他們反感的原因是因為家長們盛氣凌人,態度生硬。
二是家長認識上的錯誤,造成教育方式不當。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孩子們有了過失時,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方法,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時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心理。
三是父母與子女缺乏雙向交流,產生思想矛盾。有些家長出于對子女的保護,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子女的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就會產生思想上的沖突、矛盾?;蛴行┘议L因工作繁忙,很少與子女談心,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式也是導致學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師不了解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居高臨下,指示學生必須怎樣想,必須怎樣做,根本不與學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這容易激起學生叛逆心理。
第一,不要因為工作忙、應酬多而忽視孩子的對話需求,家長要勤于與這一特定生理時期的孩子對話。指導他們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父母的羅嗦、老師的批評,這些教誨都是善意的,是為了幫助自己健康成長。當子女向你談他感興趣的話題時,要集中注意力聽,不要心不在焉或不理睬,如果正在做十分緊急的事,不妨跟子女打個招呼,以便子女諒解。
第二,多陪孩子參加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如:看足球賽、欣賞演唱會等,鼓勵其多參加課外活動,在活動中展現自我價值,用知心朋友的態度與他們交流感受,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正確的待人接物觀念。
最后,家里的大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見,如果他的意見合理或和大人的意見一致,就以他的意見來決策,這樣可以增加他的”參政(家政)感”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