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4 03:16:34
序論:在您撰寫研究生水利水電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水利水電類專業;學生科技;創新;實踐
作者簡介:趙道利(1973-),男,湖北洪湖人,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副教授;郭鵬程(1975-),男,陜西府谷人,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副教授。(陜西 西安 71004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水利水電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培養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0-0185-02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大學生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利用課余時間主動開展創新學習、創新研討和創新實踐等活動。但長期以來,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存在學生參與率低、科技創新活動長效機制缺乏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在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中不斷總結、改進,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組織與管理方法,促進了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良性循環。
一、水利水電類專業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改革與實踐
1.制定了一套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管理的規章制度
西安理工大學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學理論為基礎,制訂了《西安理工大學科技競賽活動的管理辦法》、《西安理工大學關于加強學生創新教育的規定》、《西安理工大學關于對“挑戰杯”、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等競賽活動指導教師的獎勵辦法》、《西安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管理辦法》等二十余項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管理的規章制度,就學生科技創新與學科競賽的組織機構、職責、競賽等級及分類、指導教師工作量計算、學生參加科技競賽活動的獎勵辦法等都做了具體而詳盡的規定。其中,對按期完成科研立項項目的學生和獲得各級競賽獎項的學生給予創新學分及獎金獎勵,在推薦免試研究生、選調生、雙優生、學年綜合測評、評優評先等方面優先考慮,營造了濃厚的科技文化氛圍,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的長效機制基本形成。
2.發揮學生科技協會和科技小組的組織、引領作用
為了更好地組織廣大同學參加科技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科技知識和科技創造能力,促進學院學生科技活動的蓬勃發展,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于2005年4月成立了學生科技協會,該協會由科普部、競賽部和調研部等部門組成,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發展各類與科技制作相關的學術研究及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科技知識及對科技創新的興趣。學生科協的主要工作有:
第一,“大禹講壇”。定期聘請學科相關專家、學者或優秀學生進行報告或學術講座,以此作為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提升活動品味,開闊科技視野,不斷增強學生科技創新意識的新平臺。
第二,形成相對固定的科技活動小組,定期開展小組活動。水利水電學院學生科協經過改組,首次以學生姓名命名科技小組,引領和帶動廣大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活動。例如:趙明倉制圖小組以CAD、3DMAX等為輔助工具,培養成員對工程圖紙的理解,該小組組長趙明倉同學在2012年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中獲得了水利尺規和水利全能兩個二等獎;楊博航模小組對有航模興趣的學生進行航模知識培訓,組織他們進行航模模型制作和調試,組織參加各項航模比賽,該小組組長楊博同學在2012年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中獲得了全國二等獎等多項獎勵。
3.以科技競賽為契機,培養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實踐的能力素質,是將知識用于實踐的過程,而參加科技競賽能有力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參加科技競賽,尤其是“挑戰杯”等綜合性較強的競賽,都要求參賽者的知識面寬、動手能力強,因此在準備過程中要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一些相關的先進技術和知識,同時積極主動的參加各種培訓以系統地掌握相關知識,為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類專業學生參加的科技競賽主要有:“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和科技競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學校、學院舉辦、組織的其他學術科技競賽,等等。
4.加大對學生科技活動的資助和獎勵力度,推進水利水電類專業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
第一,以“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挑戰杯”和其他各類競賽為契機,積極組織教師和學生進行選題與立項申報,學校進行統一評審,從中擇優資助,并加強階段性考核。
“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每年資助20項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每項資助0.5萬~1萬元,主要用于購買必要的實驗耗材、元器件、圖書資料以及相關調研、學術交流等。學生按計劃完成項目并經驗收合格后,可獲得2~4個創新學分。
學校要對參加“挑戰杯”、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和節能減排大賽等的申報作品提前在校內進行多次評審和改進,對創意較好并能按期完成各階段任務的作品按其等級高低進行分級資助。對前期立項資助但未按期完成作品的資助經費予以收回;對前期自籌經費項目,只要最后能達到最終資助要求,也按相應資助額度補差。這種資助方式可以確保有限經費的合理使用,而且通過多次校內公開評審和答辯,可以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便于學生發現作品缺陷并及時改進,提高科技作品的質量;同時,這種公開的評審和答辯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來。
第二,科技作品完成后,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對獲得較好成績的項目進行獎勵,促進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為進一步加強企業與高校的合作和聯系,推動學校教育事業發展,鼓勵在校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活動,提高創新能力,2012年起,西安理工大學與江蘇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協議,由該單位向西安理工大學捐贈50萬元,設立“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獎學金”,創新獎學金重點資助學生開展的科技發明、制作、設計及分析等相關科技活動。該獎學金將連續5年,每年以10萬元獎勵20名在科技創新方面有突出成績的在校本科生,每人獎勵5000元人民幣。
5.以校內開放實驗室和工程訓練中心為基地,支持學生制作樣機并進行調試
全校各實驗室均向學生免費開放,提供所需要的實驗設備,做到保證使用,悉心指導。
第一,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實驗教學中心主要有水力學、水利水電工程、水資源與農業水土工程、動力工程和水利電力自動化等實驗室,學生只要提前預約,均可在實驗室開展相應的試驗或研究工作。
第二,學校的“機械工程實驗中心”、“精密儀器實驗中心”、“‘三電’實驗教學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和“現代分析測試中心”等實驗室均可面向學生開放,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
第三,學校的工程訓練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配備有各種原動機、傳動機構、執行機構、部分小型先進加工設備和常用工具等,學生在該中心可根據作品的設計方案,親手制作樣機,并完成測試、試驗和改進等工作;對于無法做出樣機的作品,也可以用計算機軟件等手段實現動態演示,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針對水利水電類專業的特點,積極開展以社會調查為主的科技創新活動
在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類專業中,電氣、熱動專業(水動方向)的學生依托其專業,可以開展機械、電子、控制和信息技術類的科技活動,而水利水電工程和水文及水資源、農業水利工程等專業的學生由于缺乏機械、電子和控制方面的基礎,制作科技作品不是其強項,針對這種情況,學院要積極組織教師和學生針對當前水利水電行業的一些熱點問題,引導學生確定調研工作的總體方向,選準調查實踐活動的突破口,組織學生提前準備好調查提綱,明確調查目的、調查范圍、調查地點、調查對象和調查的重點,并設計統計表格或調查問卷等,學生經過充分的準備,帶著問題深入實踐,獲得相應的調查結果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建言,最終形成社會調查報告或學術論文,也可作為作品參加“挑戰杯”等競賽。
例如:近年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類專業學生完成的社會調查報告類作品主要有:“西部大開發中水資源利用極限及臨界調控模型”、“長安八水及社會經濟生態環境調查報告”、“面向生態的黃河流域二次配水仿真模型研究”、“城市水問題現狀分析與節水方案研究——以西安市為例”、“渭河徑流過程變化對涇渭濕地水文的影響”和“西安市高校節水調查及對策研究”等,這些作品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均取得了較好成績。
二、結語
通過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可以促進大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實踐能力,縮小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的距離。
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類專業通過多年的實踐,已有70%的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全部學生參與了各類實踐與創新活動,超過50%的學生參加了“挑戰杯”、水利創新設計大賽等科技活動,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實現了良性循環。通過參加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明顯增強,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總體評價為“基礎扎實,知識面寬,應用能力強,創新素質高”。
參考文獻:
[1]周培松,孟三愛.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調查與思考[J].科技創業月刊,2006,(12).
[2]全洪兵,張紹榮,李彥.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現狀與思考[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3]蔡安江,郭師虹,阮曉光.淺談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4]田野,錢樺,陳劭,等.以科技競賽為龍頭,構建機電類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體系[J].中國林業教育,2009,27(2).
實踐教學是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教學環節。本文介紹了重慶交通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開展概況,進行了實踐教學效果問卷調查,從實踐教學的總體認識與評價、實踐教學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三個方面分析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實踐教學效果總體較好,滿意度較高,但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為此,提出了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建議。
關鍵詞:
實踐教學;效果調查;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校企合作
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也是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教學環節。實踐教學是與理論教學相對應的教學方式[2],通過對理論教學的驗證、補充與拓展,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本研究以重慶交通大學水利水電工程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為例,通過對近幾年畢業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調查分析,準確把握實踐教學效果,明確存在的問題,對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和提高實踐教學水平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
一、實踐教學開展概況
重慶交通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創辦于2001年,是重慶市唯一培養水利水電類高級人才的本科專業,2013年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重慶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專業定位緊密圍繞國家建設重大需求,瞄準國內外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學科研一流大學的發展水平,強化教學科研特色,將本專業建設成為特色鮮明、教學、科研及總體水平達到國內先進的水利水電工程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基地。專業特色是注重水利和水運有機結合,把握國家大力發展水利、水運行業的契機,培養水利行業的復合型人才;緊密聯系水利行業建設的第一線,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基礎,獲得工程師的基本訓練,掌握水利工程領域及其相關工程領域的專業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及管理人才,畢業學生能夠勝任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勘測、設計、施工、管理和應用研究工作[3]。重慶交通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類型包括通識教育課、學科專業類基礎課和專業課,并安排了相關實踐教學。研究認為,實踐教學體系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其中狹義實踐教學體系是指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而建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論文或設計、課外科技活動、社會實踐等實踐教學環節[4-5]。從重慶交通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成情況及學分組成來看,實踐環節包括實驗、實習實踐、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等4個部分,實踐環節總學分為32.25分(必修課程),占培養計劃總學分的18.4%,各實踐教學環節的學分依次為4.75分、7.5分、8分和12分,占實踐環節總學分的比例依次為14.7%、23.3%、24.8%和37.2%,相對較為均衡。
二、調查對象與問卷設計
(一)調查對象
本次問卷調查對象為重慶交通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2010~2015屆本科生畢業生,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31份,回收率為為83%。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男生253人,比例為76.4%,女生78人,比例為23.6%;在校期間總評成績前20%、中60%和后20%的分別為122人、178人和31人,各占36.9%、53.8%和9.3%;目前工作單位性質為管理、設計、施工、讀研和其它(如自主創業、自由職業等)的分別為23人、65人、160人、58人和25人,各占6.9%、19.6%、48.4%、17.5%和7.6%。同時,問卷調查表還要求被調查人結合近幾年的學習工作經歷,給出提高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效果的建議和意見。
(二)問卷設計
本次問卷調查內容分為實踐教學硬件條件、軟件條件、效果評價及后期改進四個部分,其中實踐教學硬件條件包括課程體系、實踐平臺和師資力量等,軟件條件包括教學方法、實踐方式和管理考核等。圍繞上述內容,共設計了三類題型,第一類為單項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3~4個備選項;第二類為不定項選擇題,可單選也可多選,共10小題,每題4~6個備選項;第三類為簡答題,共1小題,主要征求對實踐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對實踐教學的總體認識與評價
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及環節組成的認知方面,表示了解和熟悉的畢業生分別占96.1%和61.9%,說明學生對于實踐教學體系構成總體上有較好的認知。對實踐教學質量水平及滿意度方面,75.2%的畢業生認為我校本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水平較高,有84.9%的畢業生對本專業實踐教學的總體效果感到滿意,但也有15.1%的畢業生認為有必要通過進一步的改革來提升實踐教學效果。大多數畢業生認為,目前在專業上較缺乏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因此,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在校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非常必要。
(二)實踐教學的硬件條件
實踐教學內容設置方面,83.3%的畢業生認為現有實踐教學體系內容與其工作需求是相適應的,但由于學生畢業后有跨專業甚至跨學科就業現象,仍有16.7%的學生認為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內容不太適應目前的工作需求,有必要豐富本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學時方面,除少數畢業生認為偏多外,75.7%的畢業生認為本專業實踐教學學時適宜,有13.6%的畢業生認為課時不足,占總課時的比例應從目前的18.4%提高到25%或以上。實踐教學環節方面,大部分畢業生認為印象最深刻、總體效果最好的實踐教學環節是畢業設計(論文),其次為實習實踐、課程設計和實驗。創新實踐方面,有52.9%的畢業生在校期間參加過創新競賽活動,主要參加的競賽類型包括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28.4%)、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23.6%)、挑戰杯中國創業計劃競賽(23%)和學校舉辦的各類專業知識競賽(29%),說明學生在校期間可參加的創新實踐活動較多,但引導力度有待加強,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科研訓練方面,60.7%的畢業生在校期間參加過科研訓練,主要參加的訓練有學生自主實驗(35.6%)、專業教師主持或主研的科研項目(34.7%)、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29.6%)和開放基金資助項目(18.4%);今后仍有必要加強科研引導和訓練,提升學生的知識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培養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校內實訓平臺(如實驗室、模型試驗中心和校辦企業等)是學生實踐的良好場所,少數畢業生認為平臺開放時間不夠靈活、對學生的限制較多、實驗條件有待更加完善;實驗過程中應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絕大多數畢業生對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師資力量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同時建議某些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內容可聘請校外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講授。
(三)實踐教學的軟件條件
實踐教學體系實施影響因素方面,73.4%的畢業生認為影響實踐教學體系實施質量的關鍵因素是教學方法,54.1%的畢業生認為是實踐方式,34.7%的畢業生認為是管理水平。可見,教學方法和實踐方式對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質量有重要影響。實踐教學方法方面,傳統的做法是教師教授如何開展某個具體實踐環節,學生按照規定的步驟復演,直至達到預期的實驗結果;72.5%的畢業生認為這種方法很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較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方式方面,70.7%的畢業生認為現有實踐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今后應進一步加強與校外企業的合作,建立更多的校外實訓基地,完善校企聯合培養制度,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企業生產實習,增加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實踐教學管理考核方面,64.7%的畢業生認為實踐教學組織管理最規范的環節是畢業設計(論文),87%的畢業生認為今后應重點加強實習實踐和課程設計管理。
四、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建議
(一)健全實踐教學體系
優化實踐教學課程設置。受“大土木”傳統思想[6]的影響,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包含了較多的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然而,這些實踐環節與理論教學的結合不夠緊密,各環節之間的邏輯關系不夠明確,尚未形成多層次遞進式的實踐訓練體系。因此,建議進一步理順實踐教學的邏輯主線,優化實踐教學課程設置,開展多層次遞進式的立體實踐教學訓練。適當增加實踐教學課時。目前,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時間大約為27.5周,約占教學總周數的18%。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雖有75.7%的畢業生認為本專業的實踐教學課時適宜,但也有13.6%的畢業生希望能適當增加本專業實踐教學學時,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因此,在培養計劃制定與完善過程中,可適當考慮這一需求。加強創新實踐和科研訓練。調查顯示,在校期間未參加過創新競賽活動和科研訓練的人數比例分別為47.1%和39.3%,這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和科研興趣的培養,對繼續攻讀研究生的學生也缺少必要的科研引導與訓練。因此,在實踐教學體系中應有針對性地強調創新實踐和科研訓練,使更多學生參與進來,提高其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加強實踐平臺建設與開放
實踐是工程的本質特征[7],增加實踐教學機會是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實踐平臺是開展實踐教學的硬件條件和基礎保障,加強實習平臺基地建設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8]。從問卷調查結果看,今后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實驗平臺的建設與開放,建立實驗室、實驗中心、校辦企業和校外實習基地等多種實踐平臺,增加平臺的開放時間,提高開放的靈活度,完善實驗設施和條件。同時,要調動學生利用實踐平臺開展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實踐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改進實踐教學方法
現有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許多實驗教學往往是嚴格遵照實驗大綱去做,甚至連具體的實驗步驟和目標結果都固定了,這種實驗教學方法很難真正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達不到實踐教學的預期目標。因此,應改進實踐教學方法,注重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實踐過程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問題思考能力和解決能力。此外,結合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今后大多進入施工單位的特點,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強調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的應用,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工作。
(四)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通常指校企雙方以各自的發展和需要為導向,借助對方的條件與資源優勢,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開展的合作[9]。校企合作是培養工程應用人才的有效模式,然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校企合作開展得還不夠深入,導致學生校外實習機會不夠多,難以真正深入企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實踐教學內容與工程實際問題的聯系也不夠緊密。為此,今后應進一步尋求校企合作機會,完善校企合作模式,達到學校和企業雙贏。例如,對實踐性很強的“工程測量”“水利工程施工”等課程,學??蓢L試聘請企業高級技術人員來講授,避免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嚴重脫節,學生也可借此獲得深入企業進行相關課程內容實踐鍛煉的更多機會。
(五)規范實踐教學管理和考評制度
建立實踐教學體系的評估、考核機制以及管理規章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10]。要全面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除要重視實踐教學體系、平臺、方法和模式外,實踐教學管理與考評制度的規范與健全至關重要。今后應建立更為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進一步規范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到全程跟蹤與考評,確保相關規定的嚴格執行,從制度上保障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
作者:鐘亮 單位:重慶交通大學河海學院
參考文獻:
[1]李陽.我國高校本科實踐教學及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6:12
[2]時偉.論大學實踐教學體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3]重慶交通大學招生信息網.水利類本科專業介紹[EB/OL].[2015-09-03].
[4]李樹林.技術本科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5.
[5]鄭艷娟,張宇敬,趙秀明.高等??茖W校的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6(1):54-55.
[6]張弘.卓越土木工程師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5):63-66.
[7]李培根,許曉東,陳國松.我國本科工程教育實踐教學問題與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8]余明東,錢波,鄭發平.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研究與思考[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127-129.
關鍵詞:實踐教學;工程實踐;創新能力;農業水利工程專業
實踐教學是學生深入領會理論知識和鍛煉才干的有效途徑,對高等院校工科專業高級工程技術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支撐作用[1];它將課程實驗、實習實訓、社會實踐、科學研究等融為一體,是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的重要平臺[2]。然而長期以來,受教育觀念和資源投入等因素的限制,我國工科專業實踐教學在目標制定、教學體系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條件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3]。目前,許多本科院校的實踐教學目標仍以驗證理論知識、掌握實驗方法和技能為主,缺乏設計性、開發性等綜合實驗環節,再加上針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空間有限[4]、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的訓練欠缺[5][6],導致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嚴重不足。近年來,隨著招聘單位對本科畢業生實踐創新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將工程實踐教育與創新教育有機結合,科學構建現代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平臺的實戰化建設水平,成為了我國工科類本科專業亟待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為此,本研究以甘肅農業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為例,構建了“四層次、七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并結合該體系的實踐教學模塊和各環節特征,加強實踐教學平臺分類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一“四層次、七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是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目標的要求,通過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科學配置而建立起來的、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整體教學框架體系,是有序組織開展各類實踐教學活動的總的指導文件,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和后續工作潛力至關重要[7]。本研究以甘肅農業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為例,在深刻把握培養該專業人才所需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上,構建了“四層次、七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1“四層次”的教學階段
按照實踐能力培養的客觀規律,本研究將“四層次、七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教學目標設置為基礎夯實、專業強化、綜合集成和創新培育等四個方面,據此,可從縱向上將教學分解為基礎實踐教學層、專業實踐教學層、綜合性實踐教學層和科技創新實踐教學層等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知識結構分別覆蓋了人才培養方案中通識教育、學科門類教育、綜合技能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基本內容,由此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環環相扣、相互促進,進而形成了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的完整教學計劃體系,貫穿于公共基礎學科基礎專業基礎專業及創新教育的人才培養全過程。
2“七模塊”所屬的實踐教學層
(1)基礎實踐教學層基礎實踐教學層的目標是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基本技能,并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包括——①基礎實驗實踐模塊:在保留“普通化學”、“大學物理”等課程必要的驗證性實驗基礎上,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實現對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的系統培養;同時,適當嘗試開設創新性實驗,以期盡早啟迪學生創新思維。②社會實踐環節:積極建立具有專業特點的基層水務部門社會實踐合作平臺,以促進學生初步獲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后能盡快將理論聯系實際。依托該平臺和自主組建的節水者協會等學生社團組織,學生分組集中開展社會調查實踐活動,了解所修專業相關行業的基本情況,并提升其適應社會發展的基本能力。
(2)專業實踐教學層專業實踐教學層的目標是幫助學生深入領會專業基本知識,強化專業基本技能,包括——①專業實驗實踐模塊:針對專業課程實驗仍簡單依附于理論課程的“一對一”封閉式模式問題,突破課程之間的壁壘,建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專業基礎與專業課程之間的系統聯系,統籌課程內部及課程之間的實驗內容,使涉及基礎理論的驗證性、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實現合理配置。本研究將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土壤學與農作學”、“土壤物理學”、“地下水利用”等專業基礎課程的課內實驗予以優化整合,單獨開設了“專業綜合實驗Ⅰ”課程;同時,將“灌溉排水工程學”、“節水灌溉理論與技術”、“微灌工程設計”等專業課程的課內實驗予以優化整合,單獨開設了“專業綜合實驗Ⅱ”課程。在避免部分課程實驗重復設置的同時,這兩套課程為學生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和研究創新性實驗提供了更充裕的時間和更專業的平臺。②課程設計模塊:是工科類專業工程實踐能力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依據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學生設計能力的總要求,科學安排課程設計環節,并與相應的專業課程理論教學統籌協調,既要避免與理論課程的教學時間安排等相沖突,又要注重設計環節的相對獨立性(如單獨設置、獨立考核);應理順不同課程設計之間的銜接關系,注重設計環節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本研究探索并安排了“工程水文學—水資源規劃及利用—水工建筑物”聯合課程設計環節(即從“工程水文學”課程的產流匯流、暴雨計算、設計洪水過程線推求開始,經過“水資源規劃及利用”課程的興利調節、防洪調節及水庫特征水位計算,完成“水工建筑物”課程的大壩等建筑物設計),使學生通過參與一個完整的水利工程設計過程,達到實戰化課程設計訓練的效果。
(3)綜合性實踐教學層綜合性實踐教學層的目標是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深刻領悟及綜合應用,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包括——①專業綜合性實踐模塊:包括大二認識實習、大三生產實習、大四畢業實習等綜合實習環節和畢業設計環節。其中,綜合實習環節旨在充分發揮校內外兩種不同類型的實習資源,將認識實習以校內模型和校外實際工程相結合,實現較低成本培養學生總體工程認知意識的效果;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則突出工程性和綜合性,應將學生集中或分組安排在校外實踐基地。在此基礎上,本研究探索形成了“校內水利模型與校外多類工程感性認知系里集中與導師分組指導生產實訓定點與兼顧就業的工程實踐”等專業綜合實踐分類實習模式。而在畢業設計環節,應強化對學生選題的要求和指導,突出設計題目的實戰性和工程性,盡可能地進行設計題目與校外設計單位工程設計的結合、與指導教師科研項目的結合、與SRTP(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的結合、與學科專業競賽活動的結合,并主動與校外實踐基地共建單位(如相關設計院)合作。在此基礎上,本研究探索形成了三種合作模式:第一種,“請進來”——針對工程設計任務集中、學生需求多的工程項目,應采取“請進來”模式,即學校邀請合作單位工程師和其所負責的工程項目雙雙進校,校方根據項目需求配備相應數量的學生,讓學生在工程師和校內指導老師的共同指導下同步完成項目設計和畢業設計(即“畢業設計雙導師制”);第二種,“派出去”——針對設計戰線長、學生需求分散的設計項目,宜采取“派出去”模式,即學校分階段、分批次適時將學生派往設計單位,依托設計單位提供的場所和設備條件,在工程師的獨立指導下開展設計工作(即“校外導師制”);第三種,“接進來”——在校企雙方已進行大量工程設計項目合作的基礎上,學校積極爭取承接部分測繪、描圖、數據整理等基礎任務重、學生需求多的工程項目或部分設計任務,對此宜采取“接進來”模式,即由校內擁有豐富工程設計經驗的教師直接負責設計工作和學生指導工作,原設計單位適時派工程師進行審核督導。②自主研究性實踐模塊:主要目標是在學生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積累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為支撐該模塊內容的開展,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所有專業基礎及專業實驗室都面向學生開放,并專門設置了實驗室管理勤工助學崗位,招聘學生(以研究生為主)直接負責實驗室開放工作的管理,切實將開放工作(負責場所保證、開放時間保證)落到實處。同時,結合本科生導師制工作,由導師針對學生在自主研究領域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必要指導,并及時掌握進展情況,進一步引導、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培養。
(4)科技創新實踐教學層科技創新實踐教學層的目標是為學生提供更綜合、更專業的實戰化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平臺,涉及科技創新模塊,該模塊由以下環節組成——①科研訓練:以學生為創新研究主體,構建了以“國家級為引領、校級為主體、導師資助為補充”的三級SRTP體系。鼓勵學生根據在已有創新實踐中發現的科學問題,自主組織團隊(一般包括3~5名學生和1名指導教師)選題,并申報國家和學校SRTP項目;也可直接與教師科研項目相結合,由導師指導并直接提供經費開展創新研究。②認證培訓:針對行業的特點和能力要求,將教學、培訓、認證相結合,與相關企業聯合開展CAD資格和工程測量資格的認證培訓項目,并通過最新前沿培訓、赴企業學習先進設備操作和感受創新研發氛圍等,提升學生實際操作的技能和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③學科競賽:構建了由數學建模、力學結構設計、挑戰杯、水利創新設計等組成的分階段的競賽活動體系,力求實現“以賽促能、以賽創新”的目的。④科研助手:設立科研助手與勤工助學相結合的本科生助研崗位,由學校勤工助學辦和科研項目主持老師共同協調招聘學生并定期發放助研補貼,在導師、研究生等的指導下開展項目研究工作,達到勤工助學與專業對口、科研能力迅速提升的效果。
二加強實踐教學平臺分類建設
優良的教學硬件條件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本研究針對“四層次、七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實踐教學模塊和各環節特征,加強實踐教學平臺分類建設,為學生提供了較為完善的硬件實踐教學平臺資源,如圖2所示。
1優化校內資源,加強基礎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
近年來,甘肅農業大學(下文簡稱“學?!保┎扇 把驖u進、分步實施”的方針,逐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善基礎實驗教學條件。以新建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為契機,學校成立了校級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對分散于各學院的公共基礎實驗室統一集中管理,并面向全校各相關專業有序開放,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優化利用,保證了學生基礎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
2多措并舉,提高專業實踐教學平臺的服務能力
(1)整合院內實踐教學資源,成立院級工程基礎教學中心和水利土木實驗教學中心學校將分散于學院各專業的測繪、制圖、CAD、力學等實驗室進行整合,設立了院級工程基礎教學中心;同時,將水力學、土工、建材、水工、結構、灌排、節水灌溉等實驗室進行優化整合,建立了水利土木實驗教學中心。兩大中心的成立,實現了專業基礎和專業實驗室的統籌管理、統一調配,為校內專業實踐教學的高效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轉變思路,大力推進實驗室與校企的聯合共建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產品研發等方面擁有各自的資源優勢,如何將學校充裕的場地、雄厚的師資力量與企業先進的設備、市場化的產品研發環境相結合,構建集“研發—生產—檢測—學生實習實踐”于一體的校企共建實驗室,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極為重要?;谏鲜稣J識,學校積極與新三思公司、甘肅大禹節水集團公司合作,先后共建了農大—新三思聯合力學實驗室和農大—大禹灌溉排水實驗室,實現了公司產品研發、檢測與學生創新研究的有機結合。
3分環節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提升綜合性實踐教學平臺的服務水平
針對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綜合實踐教學環節的特點,學校分環節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與國網甘肅劉家峽水電廠、甘肅景電管理局等單位合作建立了劉家峽水電站、景泰電力提灌工程等建筑形象具體、典型的實踐基地,用于認識實習,幫助學生加深對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水利樞紐組成、各種樞紐建筑物形態及功能的感性認識;同時,與甘肅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甘肅農業工程咨詢設計所、甘肅華成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建立了多個專業特征明顯且生產氛圍濃厚的實踐基地,用于學生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此外,學校還與張掖水務局國家重點試驗站等單位合作,共建了實踐教學科研創新基地,用以強化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
4廣泛利用社會資源,協同構建科技創新實踐教學平臺
(1)參與建立節水灌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節水灌溉院士專家工作站2013年,由甘肅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統籌,有甘肅農業大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23家單位參與,成立了節水灌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節水灌溉院士專家工作站。依托此聯盟和工作站,學校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教師與甘肅大禹節水集團公司的科研人員聯合申報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項、國家自然基金5項、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1項,并指導40余名本科生結合上述項目完成了科研訓練和畢業論文研究工作。(2)集聚社會眾創資源,成立學校創新創業中心①優化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依托“慕課”等網絡課程平臺,在豐富“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等通識類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學校采用創新創業講座沙龍、KAB(KnowAboutBusiness)、SYB(StartYourBusiness)、GYB(GenerateYourBusinessIdea)等形式,開發了個性化創新創業課程,構建了通識教育與個性化教育相結合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②穩步推進創客空間和創業苗圃。按照構建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的理念,學校致力于打造具有配套支持全程化、創新服務個性化、創業輔導專業化等特點且具有鮮明農業特色的眾創空間。目前,學校已成功申請到甘肅省教育廳大學生就業創業專項項目2項和企業投資創客空間項目3項。③試點建設創新創業實驗班。學校進行了創業實驗班(宣人班)和創新實驗班(彤笙班)的試點建設——前者針對有強烈創業愿望的學生而開設,通過創業培訓,組建創業團隊,參加創業大賽,開展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后者則針對有濃厚科技創新興趣的學生而開設,通過選派指導教師,依托校企各類科研平臺及科研項目,以立項資助的方式開展創新實踐活動。④拓展校外創新創業服務資源。與“船說創業咖啡”等省級眾創空間建立合作關系,對接社會專業化、服務化的創業一站式服務平臺資源,聯合開展專業孵化服務;與KAB、北森、智慧樹等網絡課程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對接企業線上課程資源,聯合開展創新創業課程服務;依托校企合作資源,與相關農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聯合開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服務。(3)探索形成“本科3+1”校企聯合辦學模式,強化學生節水灌溉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我國水資源緊缺及農田水利建設滯后等瓶頸問題,學校在農業水利工程本科專業辦學的基礎上,又增設了節水灌溉培養方向,并和甘肅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設了大禹節水班,實行“本科3+1”辦學模式(即3個學年在校內學習,1個學年到公司實踐)。該模式強化了學生在節水灌溉工程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方面的能力培養,為行業和企業培養社會急需的、從事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節水灌溉”方向工作的高層次復合應用型人才做出了貢獻。
三應用效果
經過“四層次、七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及實踐教學平臺分類建設,學校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中的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的比例穩步增長——這三類實驗的總比例由2011年的50%增長到2015年的85%,學生畢業設計結合工程實際項目和教師科研項目的比例由49%增長到95%以上。與此同時,“四層次、七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及平臺的建設,也推動了專業和學科的快速發展——2013年,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成為學校首批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014年,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得到學校重點立項培育,同年,該專業獲批為甘肅省高等學校本科特色專業?!八膶哟巍⑵吣K”的實踐教學體系及平臺通過5年多的實踐,在甘肅農業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中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①2011~2016年,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累計申報立項SRTP項目105項、研發的作品申報專利8項、發表科技論文9篇。②相關學生先后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中獲得國家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在全國第九屆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中獲得甘肅賽區省級一等獎3項,在甘肅省大學生“創新杯”計算機應用能力競賽中獲得特等獎3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在第七屆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CAD設計本科及以上組競賽中獲得全國二等獎1項。③2015年,該專業學生研發設計的“溫室灌溉增溫設備”、“基于屋面優化設計的全自動雨水初期棄流裝置”作品代表學校首次參加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并分別獲得二等獎和優勝獎;同年,該專業學生研制的“地下滴灌增溫加氣設備”作品獲得甘肅省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一等獎。④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且連續5年的就業率、考研率均超過94%。
參考文獻:
[1]何小溪,仲偉峰,周威.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1):75-76.
[2]鄧婉玲,馬曉玉,黃偉英,等.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性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和探索[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2,(S2):41-46.
[3]李培根,許曉東,陳國松.我國本科工程教育實踐教學問題與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4]溫武,,郭四穩,等.基于人才聯盟的“實驗室+企業”網絡工程實踐教學基地構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55-60.
[5]李書國,陳輝,李雪梅,等.食品質量與安全本科專業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的構建[J].高等農業教育,2004,(3):69-71.
[6]王亞軍,劉佳佳,,等.工科高素質創新性人才培養中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以地質工程(煤及煤層氣)實踐教學改革為例[J].經濟師,2015,(6):246-247.
[關鍵詞] 水利;大學生;創新;形式;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 G5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3)06?0105?03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基本內容,創新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有力保證。當前,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學生自信,開拓學生思維已成為高校學生學習的主流,創新活動是一種以學習為主、開發思維為輔的培養人才的新機制。本文以黑龍江大學水利類相關活動為基礎,擬對實驗的相關方法和實驗取得的實踐效果進行系統的分析與探討。同時也為今后的相關科技活動更順利地開展,提供參考。[1-2]
一、活動的主要形式
1. 實驗類創新活動
實驗類創新活動是一種培養學生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形式。黑龍江大學學生利用科研教育平臺,共完成校級學生科研項目共15項,如表1所示。(注:下表中的編號分別與表5相對應)
實驗類創新活動不僅保證了實驗室的開放效果,而且通過實驗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2. 模型類創新活動
模型活動是根據物質守恒原理用數學的語言和方法描述參加水循環的過程或是探究水體中水質組分所發生的物理、化學等諸方面的變化、內在規律和相互關系的模型實踐活動。[3]我校以模型構建為主要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激發學生創新熱情為目的組織學生參加校級、國家級創新實踐類模型比賽共6項,具體如表2所示。
模型類比賽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協作精神,也促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將客觀問題以模型的方式加以模擬,提高了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性認識,在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學生自信的同時也促進了相應的教學工作。
3. 綜合類創新活動
為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拓學生創新思路,鼓勵學生自由選題,設計實驗,完成綜合類實驗共41項,如表3所示。
黑龍江大學組織學生進行的綜合類創新活動是由學生主導,獨立選題,構思實驗,教師做輔助指導而進行的創新項目,旨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聯系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其他創新活動
除水利專業知識相關創新項目與比賽外,還號召學生參見了哈爾濱市創新項目1項,綠色家園杯節水項目7項,如表4所示。
兩項大賽擴展了學生對除專業知識相關方向以外的其他領域的知識,旨在輔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學生興趣多元化。
5. 創新科技活動分類舉例
針對以上所提及創新項目與各級比賽,擇各自具有代表性作品,如表5所示。
[收稿日期] 2013-10-29;[修回日期] 2013-11-24
[基金項目] 黑龍江省教育廳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黑龍江大學寒區特色水文與水資源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11551330)
[作者簡介] 戴長雷(1978-),男,山東鄆城人,黑龍江大學副教授,黑龍江省創新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寒區地下水及國際河流.
表1 實驗類科技活動統計表
編號 名稱 組織方 相關要求 實立個數 級別 備注
a1 黑龍江大學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 黑龍江大學教務處 參研對象為一、二、三年級本科生,項目內容不得與學生創新實驗室項目內容相近或重復 9 校級 已結題
a2 黑龍江大學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之學生創新實驗室項目 黑龍江大學創業教育學院 參研對象為在校本科生,研究選題要求以專業知識為背景和基礎,并具有自主性、創新性 6 校級 已結題
表2 模型比賽統計表
編號 名稱 組織方 相關要求 實立個數 級別 備注
b1 黑龍江大學“金穗杯”學生創新項目研究成果大賽 創業教育學院、創業教育中心、教務處、科學技術處、校團委 面向對象為全體在校生 4 校級 二等獎、三等獎不等
b2 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 中國水利教育協會、教育部高等學校水利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面向對象水利類本科在校生 2 國家級 二等獎
表3 綜合類創新活動統計表
編號 名稱 組織方 相關要求 實立個數 級別 備注
c1 黑龍江大學學生學術科技創新項目 黑龍江大學創業教育學院 一、二、三年級本科生 24 校級 已結題
c2 黑龍江大學暑期學生創新性實踐項目 黑龍江大學創業教育學院 一、二、三年級本科生 7 校級 已結題
c3 黑龍江大學學術科技創新課題(創新創業訓練項目) 黑龍江大學創業教育學院 項目負責人為一、二、三年級本科生、大四學生、研究生可參與 10 校級 已結題
表4 其他創新活動統計表
編號 名稱 組織方 相關要求 實立個數 級別 備注
d1 哈爾濱市青年創新創意大賽 團市委、市青聯 面向對象為全市青年 1 市級 獲優秀作品
d2 黑龍江大學“綠色家園杯”低碳環保創意大賽 黑龍江大學 面向對象為全體在校生 7 校級 分獲一等獎和二等獎
表5 創新科技活動舉例統計表
類型 項目實例 年度 負責人專業 負責人年級 參與人數(人)
a1 寒區冬季傍河條件下淺薄含水層滲渠集滲能力試驗 2009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大二本科生 5
a2 實用地下水位測量計改進與制作 2011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大二本科生 5
b1 集水廊道模型設計與制作 2009 農業水利工程 大三本科生 4
b2 某典型流域產匯流模擬模型 2009 水利水電工程 研一碩士生 3
c1 凍層融凍條件下地下水位變化特征監測與分析 2011 水利水電工程 大三本科生 5
c2 佳木斯市城區水功能區劃圖件繪制 2010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大二本科生 4
c3 寶清縣水資源公報年報管理信息系統設計研究 2011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大三本科生 5
d1 寒區城市雨雪資源綜合利用系統 2011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大三本科生 4
d2 節水工藝宣傳 2011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大三本科生 4
二、活動的效果評價
第一,實驗類創新活動。結合15項實驗類創新活動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做以下簡要評價,實驗類創新活動的主要承辦單位有教務處,創業教育學院。二者利用其各自不同的方式方法,都達到了扎實學生專業知識和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教務處要求以一、二、三年級本科生為主體并擔任主持人,且推舉老師為項目責任人指導實驗,使項目高效率地執行和完成。[4]在此背景下,學生利用提供的教學實驗室及千元基金完成實驗,保障了實驗的進行,實現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為目的的操作性成功。創業學院要求以在校生為主體,擔任項目主持人,老師只進行指導,這樣雖減弱了項目的執行與完成率,卻充分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與協作能力。[5]此外,創業學院與其他學院共同設立的創新實驗室及其獨立提供500元到1500元不等的實驗基金對項目的完成提供了實驗平臺和條件支撐,從基金不等與實踐結果中可以看出創業學院不只為鍛煉學生,更著重培養創新型人才。
第二,模型類創新活動。我校所指導的6項模型均已成功參賽并獲獎。兩類活動都是以比賽的方式,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敖鹚氡贝筚愂呛邶埥髮W創業教育學院承辦的校級比賽,參賽作品可以是學術論文、實驗室研究成果、發明制作等。創業教育學院是專門設置這類活動的單位,旨在調動黑龍江大學學生參賽的積極性,培養其創新意識和思維發散的能力。全國水利大賽是由中國水利教育協會組織的國家級比賽,參賽作品固定為水利類模型,專業性要求嚴格。參賽對象為水利類專業在校大學生,針對性強,比賽的難度大,所需費用較高,從制作模型到比賽結束,需經過報名、布展、答辯、評審的過程。這項比賽有較高的嚴謹性和專業性,旨在提煉出較高專業水平的模型,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同時,加強各高校水利學生之間的交流。兩類比賽,前者重在服務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后者重在服務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由此,取得其各自不同的實際效果。[6]
第三,綜合類創新活動。綜合類創新活動涉及領域廣闊,從各個角度來激發學生探索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興趣,并從中不斷積累、學習。所以此類活動中,從學生參與者的情況分析,實際立項的個數最多且均已成功結題,并取得良好的成績。其中,創新項目所占個數最多,達到24個,造成此結果的原因主要在于創新項目的選題不限,類別廣泛且開展時限長。綜合類創新活動主要是創業教育學院除創新實驗室以外的項目,承辦方是創業教育學院,是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負責指導的訓練項目。不同的是,其中創新課題學生立項的平臺不受限制,可以是大四學生及研究生,使其在學術上有一定的創新價值。[7]
第四,其他創新活動。在表4中,筆者系統地概括了其他一些學院學生曾經參加過的科技活動,并取得了優異成績,像綠色家園杯節水創意大賽中,學生做的節水創意方案,節水工藝宣傳,發明制造等,都是保護資源,有利于社會的活動。在這類科技活動中,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互相合作的集體責任感和對水資源保護的緊迫感。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旨在培養學生的節水意識,對未來的社會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奠定作用。因此,這類具有深遠意義的比賽是很必要的,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其個人能力和修養的同時,為我們的生活、社會做相應的貢獻。[8]
三、結語
水利類大學生創新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很大程度上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無論從學生自身的角度還是導師的角度亦或是組織者的角度看,這樣的科技活動都具有深遠且不可替代的意義。
從學生角度看,科技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活動開展的核心。首先,學生具有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一定的能力實施項目,大多數項目主持人都是大三以上學生,項目的實施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鍛煉了其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發展空間,培養了創新思維。但存在的弊端是與其他學院以及上下屆沒有形成較好的協作關系,每一屆只是鍛煉自身的能力,并未使實驗在一定基礎上得以加強,以此作為經驗,學生現在已逐漸地與上下屆及其他學生合作。從導師角度出發,導師的一系列指導對項目的成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導師著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指導和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磨礪學生的精神意志。從組織方教育機構的角度,各組織方及學校會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學生,提供現有的實驗室做支撐。首先,我校創業學院是專門設置開展學生搞業余創業活動的機構,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其次,創業教育學院積極組織各類的創業科技活動并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狀態,以致學生能自主自愿的加入進來;再者,創業教育學院的師資力量齊全,足以確保學生創新科技活動的實施和發展,這也是學生搞業余科研的有力保證。[9]
參考文獻:
[1] 高永新.淺談工科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0(4):13.
[2] 戴長雷,孫思淼.大學生導師導學方法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2010(4):74-76.
[3] 楊邦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探討[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6,4(2):255-258.
[4] 戴長雷,劉春艷,樊喬銘.組織指導大學生參與水利模型比賽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2012(4):7-9.
[5] 戴長雷,吳敏,常龍艷.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J]. 創新與創業教育,2011,2(6):66-69.
[6] 黑志堅,等.在科技活動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研究工作能力[J].中國冶金教育,2008(2):22-25.
[7] 孫豫峰,楊曉東.試論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式[J].中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21(1):80-81.
第一,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師資培養方式,全面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及國際化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創造者,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引導和監督的作用,教師的教學能力決定著大學教學的質量。(1)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發揚“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倡導資深教師無私地指導、幫助中青年教師,使之盡快成長為教學骨干和教學核心力量。在學校及教學指導委員會帶領下開展“老、青教師結對子活動”“青年教師再提高工程”“青年教師講課競賽”等,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2)重視優秀人才引進工作,嚴把人才引進質量關。按照專業辦學規模與教學需求,根據人才引進規劃,加強優秀人才引進工作。對擬聘用人員,由教學指導委員會對其教學、科研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進行綜合考核??己酥饕稍囍v和面試兩部分組成,試講需采用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的授課方式,考查其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對所學專業的熟悉程度;面試主要考查其專業知識面、外語能力以及性格等方面。(3)鼓勵青年教師承擔實踐性教學任務,成為各專業實驗室和實訓基地的兼職教師。提高教師的工程意識和工程能力,并將這種意識和能力貫穿到教學的每一個層面,以保證教學質量穩步提高。(4)適應現代農業水利工程建設國際競爭的新要求,加強學生國際交流能力的培養,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教師隊伍。目前主要是利用國家各種出國政策提供的契機,建立多種國際合作模式,與國外高等院校密切合作。通過舉辦國際學術會議,選派優秀中青年教師出國進修,引進高水平外籍教師來校等方式,為年輕教師創造條件,為學生創造國際化的教學環境,力爭在學生交流和聯合學位項目中取得新進展,在吸引留學生和建立聯合研究項目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第二,加強教學團隊建設,以核心課程為單元,組建農業水利工程國家特色專業主干專業課程群教學團隊。組建以“農田水利學”“水土資源規劃與管理”“水工建筑物”“水土保持工程學”“設施農業工程學”“水泵及水泵站”“小型水電站”“工程施工”等專業核心課程為單元的教學團隊,設立課程負責人,責任到人,落實到位。努力建設一個開放、和諧的教學工作環境,特別是為青年教師在教學和科研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使人才在此教學團隊的大環境中,在教學、科研上都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與教學團隊共同成長,營造出既敢于爭論,又善于合作的學術氛圍。
二、不斷改善教學條件,加強課程與教學資源條件建設
第一,以專業課程教材建設為重點,促進專業核心課程群的建設。瞄準專業發展前沿,響應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需求,在原有教材建設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各核心課程的質量保證體系,明確各章節教學內容,找出各章節專業技術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根據新制訂的2012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有關課程內容的整合與重組,組織編寫核心課程和有關選修課教材;并與成熟的教材相匹配,發揮團隊的作用,制作圖文并茂、反映教學要求與規范的多媒體課件。第二,建設一流的全方位、立體化農業水利工程專業類教學資源庫。整合課程建設成果,創建以多媒介、多形態、多用途、多層次的教學資源。(1)按課程體系建立素材資源庫,包括該課程的教材與多媒體課件、教學案例、影視圖片、教具、習題庫、試題庫等。每門課程資源庫由專人負責,設定建設時間,劃分建設經費,并由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組織驗收;(2)建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教學網站,反映專業建設最為重要的、基礎的以及動態的教學信息,包括學科介紹、精品課程、主講教師簡介、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學實踐環節、視頻集錦、國際交流、創新平臺、師生論壇等欄目,供教師與學生“享用”公共資源;(3)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教學實驗設備,在確?,F有實驗設備滿足教學需求的前提下,開發、研制和購買與專業發展相適應的實驗設備,滿足專業發展的需要。
三、鼓勵教學創新,加快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第一,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念,從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要求等多方面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建立現代化教學方法體系。構建教與學的和諧關系,以學生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同時,調動以教師為主,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推進以新生研討課、專業研討課為核心的研究性教學體系建設,以探索和研究為指向,強調師生互動和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圍繞老師選定的專題,在老師—學生、學生—學生間進行平等的互動與交流,對學生在掌握知識、開闊視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達、寫作技能等諸多方面進行整體上的培養與訓練。學院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各類教改項目及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并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出臺了多項鼓勵政策:(1)從特色專業建設經費中撥出??罟膭罱處煼e極進行教學改革、發表教改論文、參加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等;(2)加強課程建設,對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進行改革,以適應大類招生和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3)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各級各類教學成果。第二,改革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啟發式、研討式、開放式等教學方法,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應從學生、教師、教材內容等多方位考慮,樹立科學、先進的教學觀,真正建立起啟發式、研討式的方法體系[4]。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根據新形勢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認真研究和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及時更新教學內容[5-6]。鼓勵教師采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啟發式教學、研討式教學。實行“教學與科研、課程與學術、學科與專業”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團隊綜合教學水平,鼓勵教師把科研成果融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中,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此外,還通過加強課堂教學的拓展在一定范圍和深度上將外部相關的內容密切聯系起來,挖掘資料,實現課內向課外拓展,本學科向其他學科拓展,在深度和廣度上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興趣,使學生在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得到提高。
四、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開展創新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如何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是需要進行探索的課題。農業水利工程系在實踐中以完善“實習—設計—實驗”體系為主,在專業建設中落實第一第二課堂貫通、校內校外結合,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的協調與全面發展。第一,建立穩固的認識實習基地和靈活的生產實習基地,強化實習教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早期以培養單科工程技術人員為主,而現在則要求人才綜合素質好、知識面寬、業務水平高,具有創新能力。為跟上農業水利工程事業不斷發展的形勢,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探索和更新實習教學思想,使專業教育逐步轉變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全面素質教育。(1)強化與安徽淠史杭灌區(全國第二大灌區)等大中型灌區的合作,依托其下屬大中型取水樞紐、灌溉渠系、閘門、渡槽、水泵站等類型全面、設備先進、技術力量強、管理規范的優勢,共同建立大型實習教學基地。此外,廣泛吸納各方面的優質資源,緊密結合新農村建設、農業節水、農村環境整治等國家重大目標,使實踐性教學更貼近實際。(2)調整實習教學知識結構,建立實踐性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促進實踐性教學質量持續穩定提高。對實習、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都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和相應的管理文件,使實踐性教學的全過程及各環節的主要質量監控點和質量標準有據可依。通過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適時調整和完善實踐性教學方案和課程體系,突出了創新實踐的重點。第二,建立具有自主選題、題型多樣、院內外、校內外對口單位聯合指導畢業設計的模式,優化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教學。在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學習之后,進行適當課時的以培養動手能力為目標的課程設計極為必要。目前課程設計有鋼筋混凝土課程設計、鋼結構課程設計、農田水利學課程設計、水泵及水泵站課程設計、水土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設計、水資源規劃及利用課程設計、水工建筑物課程設計、水電站課程設計、工程施工課程設計等9門,另有畢業設計。(1)在課程結束之后,通過設置相應的課程設計指導講座,幫助學生從基本概念、理論的學習轉入應用知識和拓展概念的階段,使學生能更主動地、目標明確地在設計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鞏固知識,達到課程設計的目的。(2)在畢業設計環節,允許學生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設計題目和方向,以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學生畢業設計之后即走上工作崗位的特點,鼓勵學生到生產單位結合生產任務進行畢業設計,使學生能更快地進入角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條件使部分具有科研潛質的學生到國內知名高校甚至境外高校參與具有一定科研色彩的畢業設計工作,使畢業設計在培養創新科研人才的教育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3)制訂了《河海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若干規定》《河海大學本科生校外進行畢業設計(論文)暫行規定》《農業水利工程系畢業設計(論文)期間紀律管理規定》《農業水利工程系畢業設計計算說明書(或畢業論文)格式要求》等文件,在各實踐性環節中,要求指導教師嚴格按照管理規定,有效地組織學生實習,加強對學生的紀律、安全教育,對學生嚴格要求,認真指導學生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做好實習報告的批改、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的中期檢查以及答辯、成績的考核與評定等工作,保證各實踐性環節的時間和質量。第三,開發設計性、綜合性的創新性實驗項目,打造綜合性實驗平臺,全天候向學生開放實驗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工程實際的能力[7-9]。實踐教學的另兩個環節是教學實驗和學生創新活動,這部分活動以國家級和省級水利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為龍頭,以農業水利實驗室為依托,結合農業水土研究所、農業環境研究所以及水利部河海大學節水園區的實驗場地進行。依托水利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可以更好地完善實驗平臺和創新平臺建設,進一步拓展實驗中心的功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農業工程實驗室是開放型實驗室,不僅滿足正常本科生的實驗教學,還滿足學生開展科研或創新活動的各種需求,學生不論是做實驗還是創新活動,都可以隨時來實驗室,實驗室都會為有需求的學生盡可能地提供條件和幫助。創新平臺的建設主要著眼于在學生中開展創新活動和組織創新競賽兩部分,依托的平臺包括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河海大學“農業節水創新大賽”、“水工創新杯”競賽、校級和國家級創新訓練計劃、專利申報等。為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到創新活動積極性、擴展學生受益面,在國家級和校級創新訓練計劃項目之外,設置院級學生科技基金,設立院級創新創業計劃,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之中,將學生主動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融合在整個本科學習階段,使得低年級學生主要在科技制作方面的技能得以提高,高年級的學生在科研和創業方面得到實踐。
五、改革教學管理體系,提高教學管理效率
第一,改革教學管理體系,實現基層教學管理由傳統的“教學過程管理為主”向“專業建設管理與教學過程管理相結合”的轉變。圍繞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牢固樹立“質量是生命、管理是關鍵”的意識,從教學管理機制、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管理措施等方面,推進教學管理改革與創新,促進本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持續提升。學院成立了專業建設辦公室協助做好專業建設工作,專業建設辦公室與系功能定位不同,相互補益。前者側重于專業建設管理,主要在對專業發展趨勢、人才培養的社會需求等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組織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方案實施與教學管理的措施,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和專業建設與發展等方面發揮智囊作用;后者為本專業教學組織實施機構,側重于教學過程管理,主要在參與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及實施與管理措施制訂的同時,具體負責相關教學環節的落實,強化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第二,建立激勵教師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相輔相成的教學管理制度體系。在學校對學籍管理、學分制管理、課程教學管理、實驗教學管理、實習管理、教風管理以及學風管理等方面,已有一整套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質量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和完善相關配套的教學管理文件、制度和評價考核辦法,突出教學管理制度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內容包括:課程質量保證體系,課程負責人制度,教學文件檔案管理制度,新教師教學責任導師制度,課程試講制度,教學督導制度,班導師工作制度,教學教育管理工作聯席會制度,學生綜合評價工作制度,優秀學生研究性學習業務導師制度,學生評教工作實施辦法,院內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和“創業實踐計劃”項目實施管理辦法以及畢業生質量跟蹤與社會評價制度和實施辦法等等。
六、結束語
關鍵詞:淤泥土;固化劑;發展
1.淤泥土固化劑的概況
淤泥土屬于特殊的土,具有較高的含水率和有機質。淤泥土固化劑能夠改善物理力學性能,滿足不同的工程需求,由于利用固化劑處理的工藝簡單、效率高、價格合理,因此在實際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淤泥土固化劑的分類
淤泥土固化劑的種類很多,按照主要成分可以分為無機化合物類、有機化合物類、生物酶類、復合型固化劑。
2.1 無機化合物類固化劑
無機化合物類固化劑一般為粉末狀,采用石灰、水泥、粉煤灰、煤矸石和各種礦渣作為原料,在加固淤泥土時,固化劑顆粒表面的礦物與淤泥土中的水發生水化反應,生成Ca(OH)2、含水CaCO3以及水泥桿菌等混合物,其中部分產物為分散形態的膠體,能夠把淤泥土中大量的自由水變成結晶水固定下來。
2.2 有機化合物類固化劑
有機化合物類固化劑多為液體狀,通過離子交換作用將淤泥土水分中的電荷與淤泥顆粒電荷充分交換,產生化學離子交換反應,減少土壤毛細管、土壤孔隙以及表面張力所引起的吸水作用,使經過處理的淤泥土由“親水性”變成“憎水性”,經過振動、夯實等作用,提高淤泥土密實度,形成新的淤泥土結構。
2.3 生物酶類固化劑
生物酶類固化劑主要為液體狀,通過有機物質發酵而成,屬于蛋白質多酶基產品。將該種固化劑加入到淤泥土中,通過生物酶素的催化和外力擠壓共同作用,淤泥土變得密實,能使粒子之間的粘合性增強,形成牢固的不滲透性結構。
2.4 復合類固化劑
復合類固化劑包括固體和液體兩種形態,是由兩種或以上的化學物質通過一定比例配合形成。復合型固化劑從化學組成可分為主固化劑和激發劑兩個部分,能夠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淤泥土制定不同的配合方法。
3.淤泥土固化劑的發展路線
3.1 全球淤泥土固化劑技術發展情況
淤泥土固化劑的歷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那時人類利用石灰和火山灰來固化淤泥土。20世紀初期,美國工程師利用廉價泥土來制備筑路材料,該材料被命名為“水泥土”。40年代,美國材料試驗協會將水泥土的試驗標準歸入了工程土壤規程中,提供了水泥土的統一測試方法。從50年代到80年代,淤泥固化土在印度以及非洲用于筑路、護坡、防滲、修樓。而我國的發展比較落后,70年代初期才開始研究,早期的固化劑單純以水泥為主,無法滿足建設發展的需要。因此,人們提出了添加其他外加劑來彌補水泥的不足,并形成了淤泥土固化劑的概念。在水泥中添加了特殊材料的淤泥土固化劑不僅能有效的固化粘土、細砂、淤泥等各種土質,還能夠用于固化生活垃圾和工業粉塵等廢棄物,廣泛用于交通、環保、水利、市政等領域。圖1顯示了淤泥土固化劑的發展歷程。
3.2 全球專利申請分析
圖2反映了全球淤泥土固化劑的專利申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75年以前,全球范圍內只有8篇專利申請,淤泥土固化劑尚處于摸索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四篇都來自于日本,最早的專利申請公開日為1974年,公開號為昭55-35200,該專利提到,利用了10-70份的生石灰、熟石灰或者煅燒白云土,和30-90份的紅泥進行混合,得到抗壓強度為0.2MP/O的固化產物。
第二階段是從1975年至1994年,在這20年中,各國的技術日漸成熟,專利申請量也保持在穩定的水平,每五年都有50 件左右,各國對該技術持續關注,日本的專利申請量依舊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每年的申請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
第三階段是從1995至2014年,各國對環境污染的問題逐漸關注,紛紛加強針對淤泥土固化劑的研究,傳統的技術強國日本保持了研發投入,其近鄰美國和中國逐漸加入,出現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僅僅1995-2005年期間,專利的申請量就突破了之前的總和。日本在2000-2010年期間出現了關于淤泥土固化設備方面的專利申請。自從2005年開始,相關研究在中國走上了發展的高速路,科研院校、企業以及個人都紛紛針對該領域進行了研究,產生了大量的專利。2010年之后,中國成為了淤泥土固化劑的專利大國,各項技術也趨于成熟。
3.3 國內專利申請分析
圖3反映了我國淤泥土固化劑的專利申請,中國從1985年開始出現關于固化淤泥的雛形專利申請, 如CN1030741公開了一種速成多功能“泥石木”建材。早期的專利數量不多,直到1996年,陳昌明、武漢工業大學分別申請了淤泥土固化穩定作用的材料,才正式標志我國進入了淤泥土固化劑的研究行業,之后每年都會出現幾篇該方向的專利申請。隨著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深入人心,該技術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以固化為目的,而是出現了將固化好的淤泥用作建筑材料,節約能源和成本,用作淤泥固化的原料也逐漸引入建筑或工業垃圾。我國從2000年開始,出現了以礦渣或鋼渣為主體原料的固化劑,有的還加入了纖維材料,配合適當的堿性激發劑和表面活性劑。作為淤泥固化的另一個分支,建筑垃圾固化劑也于2004年出現,北京國葉奧特賽特固化劑研究開發中心申請的專利CN1513798A,公開了用于土壤和建筑垃圾的固化劑,能夠解決城市中大量建筑垃圾堆放形成的污染以及實心粘土燒結生產帶來的耕地破壞和能源消耗等問題。從2010至2014年,用于石粉、重金屬污染淤泥、海洋灘涂淤泥、軟弱土等固化劑的專利申請也相繼出現,具有高抗壓強度、高抗腐蝕性能和高抗滲水性能的固化產品逐漸用于了各行各業。
圖4顯示了我國淤泥土固化劑申請人的類型,其中,高校申請占據了一半,其次是企事業單位,個人的專利申請量僅占18%,這可能和淤泥土固化劑的發展并不廣泛,個人技術積累并不完善以及實驗條件有關。高校的申請大多集中在有機化合物類固化劑,而企業的申請則以無機化合物類固化劑居多。
圖5顯示了國內主流淤泥土固化劑專利申請的類型,結合之前圖4的分析可知,傳統的水泥固化劑占據專利申請量的半壁江山,并且大多數申請人均為企業和個人,這是因為該技術成熟、成本低廉、操作工藝簡單,能夠大量的使用固體廢棄物作為原料,因此,水泥固化劑仍然有著較大的市場份額,應用面非常廣泛。而石灰固化劑和硅粉固化劑的效果還無法達到水泥固化劑的水平,而且存在使用環境,淤泥成分等某些不確定的因素干擾,因此上述兩種固化劑目前還在研究和發展的階段。至于水玻璃固化劑、離子交換固化劑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內只有部分高校對其進行研究,因此,該技術的發展前景還很巨大,可能會成為將來淤泥土固化劑的一個發展方向。
4.結語
綜上所述,淤泥土固化劑的種類多種多樣,通過對全球范圍內的專利申請態勢、專利技術演進和發展過程進行歸納總結可以得知,淤泥土固化技術在我國、日本和美國的發展較為突出,目前仍然是以傳統的水泥固化材料作為主流固化劑,而水玻璃、離子交換固化劑正處于研究之中。
淤泥土固化技術屬于新興的領域,隨著經濟、環境、材料等學科的發展,在未來的工程領域中,這門技術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文熙.土的工程性質[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198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國城鎮建設行業標準-土壤固化劑(CJ/T3073-199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8
[3] 王月香.污泥的固化穩定化技術綜述[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