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8:29:33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教育的英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學科教育學,是一門新興的以學科教育為研究對象的教育科學,包括具體學科教育學和整體學科教育學。首先,學科教育學要明確學科教育的目標;其次,要研究學科劃分,以及各學科之間、學科與非學科之間的關系;再次,是研究更具體層次的課程、教學、學習、評價等。相對于學科課程與教學論來說,學科教育學領域更廣、層次更多、水平更高。以學科教育學的視野研究大學英語學科教育,建構大學英語學科教育學,探討大學英語學科教育如何在服從和服務于整體學科教育目標和高等學校的總體教育目標的基礎上,確定具體的學科教育目標,進而研究目標的實施實現與檢測評估,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學科教育學概述
1.學校教育、學科教育、非學科教育
學校教育的實施途徑包括學科教育與非學科教育兩種。(學科有兩層不同的含義:一是學術學科,指人類知識體系中的門類,其英文稱謂為discipline或academic discipline;一是學校學科,指學校教育中主要教育內容的門類,其英文稱謂為subject或school subject。本文所論的學科,是指學校學科。)其中,學科教育是主要途徑。兩者之間互相聯系,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轉化。對于學科教育的研究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學科教材教法階段;二是學科課程與教學論階段;三是學科教育學階段。每一階段大致都經歷了從對具體學科的研究到對整體學科的研究兩個過程。
2.學科教育學
學科教育學在我國萌芽于20世紀末期,初步形成于21世紀初期,現在正處于基本形成與發展深化的階段。學科教育學,概括地說,是以學校教育中的學科教育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教育科學;具體地說,是以全面實現教育目的為目標、以相關學科研究成果為理論支撐的研究學科教育目標、學科、課程、教學、學習、評價等全過程及其內在規律以及學科教育與非學科教育關系的一門教育科學。學科教育學要解答的問題主要包括:為什么教?為什么學?教什么?學什么?怎么教?怎么學?誰教?誰學?教得怎樣?學得怎樣?等等。
3.學科教育學視野
要很好地理解并運用學科教育學,就要區別教育與教學兩個概念。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活動,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三個基本要素。教學是教育目的規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梢?教育相對與教學來說,是更為廣義的一個概念。
以學科教育學的視野來研究學校教育中的學科教育問題,有利于學科教育的實施及學校教育整體目標的實現。
二、大學英語學科教育概述
1.大學英語:學科?課程?教材?
大學英語是一門學科,還是一門課程,抑或是一部教材?實際上,這需要討論學科、課程、教材的含義問題。
什么是學科呢(本文所論的學科,是指學校學科)?學科指學校教育中主要教育內容的門類,其英文稱謂為subject或school subject。什么是課程呢?課程簡單說是指課業及其進程,其英文稱謂為curriculum。課程不僅是一種過程,一種結果,還是一種意識。即便只在學校教育領域中討論,學科與課程也都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從廣義上看,學科與課程幾乎可以劃等號;從狹義上看,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僅從廣義上理解學科與課程是不夠的,需要從狹義上對兩者進行區分,才有利于研究的深化和實踐的深入。在狹義層次上,有的學者持大學科觀念,即認為學科大于課程,包含課程;有的學者持大課程觀念,即認為課程大于學科,包含學科。根據理論研究及現實理解,在學科教育學領域,采用大學科觀念有利于研究的深化與實踐的深入,即應堅持學科大于課程,包含課程。而教材指的是教與學的材料,英文稱謂為subject-matter或teaching material。(教材通常被狹義地理解為教科書,英文稱謂為textbook,這是很片面的。)在學科教育中,要以學科教育目標為宗旨,建立統一性與差異性相平衡的課程體系,開發與課程體系相配套的教材,實現學科知識系統的一體化。
那么,大學英語究竟是一門學科,還是一門課程,抑或是一部教材呢?基于上述分析,很顯然,應該以學科教育學的視野,將大學英語視為一門學科。以這一觀念為基礎,才能進一步研究大學英語學科教育的目標、課程等系列問題。大學英語這一學科可以設置多門課程,設計多種教材,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大學英語學科教育目標。(當然,大學英語學科也可以只設置一門名稱為“大學英語”的整體課程。但有的大學英語學科教師誤將教材名稱作為課程名稱,反映了對這一問題認識不深。)
2.大學英語學科教育目標論述檢視
大學英語學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必修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中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
大學英語學科教育現行的綱領文件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筆者認為,文件名稱中的“課程”應作廣義理解,即等同于“學科”。)《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大學英語學科教育的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2001年啟動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對于高等教育學科(課程)改革是具有鏡鑒意義的。以此檢視《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所提出的目標與要求,很大程度上僅限于知識與技能層面,對于過程與方法層面的目標與要求不甚明確,對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更是幾乎沒有涉及。這正是學科教育學在學科教育目標方面需要重點研究的。
三、大學英語學科教育的學科教育學視野初探
1.大學英語學科教育學的理論框架
就具體學科教育學而言,首先,要研擬科學、全面的學科教育目標;然后,要研究具體學科的課程、教學、學習、評價以及與其它學科教育、非學科教育之間的關系。以學科教育學的視野研究大學英語學科教育,建構大學英語學科教育學,須探討大學英語學科教育如何在服從和服務于高等教育方針、目標、任務的基礎上,確定具體的學科教育目標,進而要研究目標的實施實現與檢測評估。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四條規定:“高等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钡谖鍡l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笨梢?《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所提出的目標與要求不夠全面,沒有對大學英語學科教育的育人目標與任務做明確規定。
學科教育目標,是大學英語學科教育學理論框架中的基礎部分。大學英語學科教育學理論框架還應包括如下方面:大學英語學科教育理論基礎(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大學英語學科教育課程論(研究課程體系設置、教材體系設計等)、大學英語學科教育教學論(包括教學模式研究、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大學英語學科教育學習論(包括學習策略研究、學習心理研究、自主學習研究等)、大學英語學科教育評價論(包括教師教學評價、學生學習評價、學科課程評價、管理與考試改革研究等)、大學英語學科教育研究方法論等。
2.大學英語學科教育當前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
以學科教育學的視野,在大學英語學科教育學理論框架的指導下,檢視當前的大學英語學科教育,值得研究在此領域存在的如下一些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
(1)大學英語學科教育目標不盡科學、全面的問題。上文已做論述,在此不再贅述。
(2)大學英語學科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健全、合理的問題。這一方面,有指導文件上面的不足,比如,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就出現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各高等學校應……設計出各自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大學英語課程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等這樣不一致的表述,這必然導致認識與執行的不到位。另外,還有各高校實際師資與經費等方面不適應新要求、新挑戰的問題。
(3)大學英語學科教育課程與專業英語學科教育課程等其它學科教育課程及非學科教育不協調的問題。當前的情況,大多是大學英語學科教育課程與專業英語學科教育課程等其它學科教育課程及非學科教育各行其道,甚至互相沖突。事實上,大學英語學科教育課程與專業英語學科教育課程等其它學科教育課程及非學科教育應該是協調統一的,一定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
(4)大學英語學科教育教學與學習脫節的問題。教學與學習本應該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是辨證統一地促進學科教育目標實現的保障。但是,在教學與學習模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學英語學科教育教學與學習卻在很多方面出現脫節。
(5)大學英語學科教育評價機制方面的問題。這方面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各高校對于大學英語學科教育的認識與評價方面。伴隨著國家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開展,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也開始推行,并出臺了新的四、六級考試大綱。此次考試改革意圖避免過去只給成績合格考生發放證書所引起的多方面弊端,改采全面發放成績報告單的辦法。但實際上,四級考試之后報考六級考試的資格線,事實上成了新的四、六級合格線。許多高校為了追求所謂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忽視大學英語學科教育總體目標,片面追求四級考試通過率,使得大學英語課程變成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課程。相應地,在大學英語學科教師教學評價、學生學習評價、學科課程評價及相關教務管理等方面,采取唯一的四、六級考試導向與標準,這是非常不利于大學英語學科教育目標乃至高等教育總體培養目標的實現的。
四、結語
在學科教育學的視野下研究大學英語學科教育,實際上是要求進行科學、全面的學科教育與學校教育,促進高等教育目標、任務的實現。大學英語學科教育應該樹立科學、全面的學科教育目標,并在大學英語學科教育學理論框架的指導下,去解決當前在此領域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并推動大學英語學科教育學理論的真正建立。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大學英語學科教育乃至整體學科教育、學校教育和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和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陶本一.學科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林立,楊傳偉等.英語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季誠均.大學課程概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余文森,洪明等.課程與教學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1.英語教學模式的缺陷。在大學課堂上,大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學校中教師一般都是超負荷地工作,承載著很大的壓力,而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不是很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規模不能滿足新時期高等教育的發展,教師培訓和擴張勢在必行。教學模式沿用很舊的觀念,教師的觀念很傳統,沒有本質上的改進。教學方法單調,方法不夠靈活。教師通常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語法翻譯法,忽略了單詞、短語、句子的轉折,對于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不重視,學生的分析能力是不夠的。課堂上,教師主要是機械地教學,教學都缺乏足夠的溝通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英語能力。
2.英語教育發展不平衡。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導致了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利于我國教育的協調發展。如沿海和東部地區大學的教師普遍英語水平較高,大學生都有很高的英語水平、良好的英語口語和書面英語能力;而西部地區,由于沒有很好的師資,大學生的英語水平不高,很難與人溝通,口語和書面英語水平普遍較低,這種情況是非常令人擔憂的。這種差距是由經濟和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的。大學英語教師由于水平所限,忽視了教育過程中引進了西方文化,教師忽視學生介紹一些西方國家和文化知識的傳播、焦點的習俗。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對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們需要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要求進行英語教育。
3.大學校園中的學生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高校學生素質參差不齊,被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學生,課堂氣氛沉悶,過時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獲得新知識,學校教育經費有限,教學條件不到位,硬件設施不齊全,教學設備老化,這也影響了大學英語教育的發展。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的知識吸收能力會有局限性,導致大學學生的英語水平低,差距也擴大。
三、在傳媒時代下,大學生英語教育的優點
在傳媒信息時代,大學生的英語教育有助于指導學生如何有效識別并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各種媒體,教師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媒體的性質與功能,對媒體信息建立起批判意識,提高對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大學英語教育的覆蓋面很廣,可以說,在高等教育領域,沒有一個課程,可以與之進行比較,在我們所有的學院和大學,無論是藝術專業,還是其他的專業,本科或高職學生都在學習英語。目前,在我們大部分的學院和大學英語占16學分,如果再加上完善的教育選修模塊,通過大學英語教師和英語相關的人文素質類選修課的開展,我們可以說,英語在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占有不可撼動的地位。高校大學英語教師群體是一個高水平的專業性和綜合性學科的教師群體,如果對他們進行適當地培訓和指導,他們將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的主力軍。
四、大學英語教育在信息時代下改革的措施和策略
1.學校的改革措施。首先,要加強大學英語教材的編寫工作。在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材大部分的材料都是來自各種媒體。但是,這些媒體的材料卻不適合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大學生的英語要將媒體時代的素養教育聯系起來,因此,學校要對大學生的英語教材進行重新定位和編寫。在教材的介紹文字材料中,要在腳注中添加一些媒體素養有關的內容和知識,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教材的同時,加強對媒體時代下媒體素養的提高,在教材的選擇上,要多增加一些和學生實際相關的材料,這樣的文章會讓學生更加親切,在英語習題上,教師要努力加強學生的素養訓練,讓學生通過課后習題來鞏固學生的素養教育能力,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氣氛才會大大增加,新編寫的英語教材才能在整體上適應大學生的學習,提高大學生的媒體素養。此外,我們應該加強大學英語教育評估。大學英語教育應評估單獨的語言知識和上升高度的文化知識。我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一直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晴雨表,從高校學生考試內容的引導,改變目前只注重語言知識的評估方法。例如,在一些評估項目,更突出文本(媒體)增值信息,提高媒體內容的評價知識,如人文通識教育評估的一部分。在這方面,你可以模仿TEM八考試,其中包括一個名為主題的人文類(一般知道窗臺)。
2.在傳媒信息時代,學生的改革措施。在信息的傳媒時代,互聯網的應用為大學的英語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服務,這就使得我們大學生不再像傳統英語教學模式那樣,教師死板地講課,學生機械地聽講。有了互聯網,學生學習英語的途徑越來越廣,不僅在課堂上,通過網絡的便捷,在家、在宿舍都可以通過網絡教學模式來學習英語。但是,這對于自制力不強的學生效果可能不會太好,因此,我們學生要加強自己的自身素質,保證在課堂上和其他各個場合對英語學習的熱情。除此之外,學生可以舉辦各種與英語有關的活動,像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的演出、英語的話劇等一系列運用英語的活動,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英語,既娛樂了身心,又加強了英語的學習。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可以向各個專業的英語教師請教,通過不同的教師的講解,自己對英語的思考也就會逐漸地開闊起來。
五、結束語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育 人文素質教育 文化 弊端 必要性
當前大學英語教育的弊端
大學外語教育尤其是英語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存在了多年,而且就目前的高等教育狀況和國際社會發展形勢看,它還必將繼續存在下去,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目前的大學英語(外語)教育中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弊端,這是不容忽視的。保守地說存在的問題如下:
教育體制不斷地暴露出日益嚴重的缺陷:教育片面地強調語言本身而忽視了文化內涵,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各個層次的語言水平考試,一系列考試使得教師和學生都疲于應付,教師的教學受到限制,學生的學習被誤導,其結果是教師忙于講單詞、講語法、講閱讀、講寫作,學生是機械地背單詞、背語法、練作文、練閱讀,大學課堂完全喪失了其應有的氛圍,大學教育則失去了其應有的功能和意義。更糟糕的是,這些語言考試根本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語言水平,更不用說是學生的素質了。既然存在著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問題,為什么這類考試仍然存在呢?其一是教育機構和教師的慣性或者說是惰性心理,語言等級考試正如當年的科舉考試,它存在了多年,而且發揮過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沒有外力的強制的情況下,我們都不愿意做任何的變化,這是一個客觀的原因。但是明明知道有問題卻不主動地做出改變,則是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不負責任的表現。此外,一些機構和個人自覺不自覺地利用這些考試謀取經濟、精神利益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教師素質總體不高,語言教師只懂得機械地教語言。一方面受到體制的限制(考試),使得教師不得不只講教材,只教語言;另一方面則是更重要的原因,即教師本身素質低下,主要表現在知識面窄,文化修養差,除了語言以外,他確實沒有東西可以講給學生,脫離了教材,他就無法上課。一套教材用了多年,一套教案講了多遍,這種情況下,我們又怎能奢望出現生動活潑而又內容豐富的課堂氛圍呢?
學生被動的盲目性。被動指的是學生的學習是有著一系列的考試壓力的,不通過這些等級考試就不能畢業,就沒有學位,就不能順利地找到工作,因此他們真的是“知其不可而為之”了。盲目是說一些(不是少數)學生確實不知道大學教育培養的目標,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脫離了教師的課堂與教材就無所適從。這種現狀要有所改觀,必須通過多方面尤其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社會對等級考試證書的迷信與盲從。我們知道,學生畢業之后是要走向社會的,這個過程也是要經過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的雙重選擇的。而用人單位在對應聘畢業生的能力考察方面則缺乏合理的機制與手段,因而很多時候考察就成了看證書多少,比證書等級高低,尤其在外語能力考察方面更是如此。用人單位的這種做法直接導致了學生辛辛苦苦為證書的高分低能而又文化修養欠缺的結果。所以在這一點上,社會應該負很大責任,要對其選擇人才的標準和手段做出改進。
大學英語教材的內容存在著嚴重的不足??v觀國內各種各樣的教材,基本上是通過課文學記單詞,這有大量機械的課后練習題可以說明;其主要缺陷在于課文內容不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只是一些意義比較膚淺的說教性文章,大多數空洞無物,文辭也不夠優美,很難激發學生思考,甚至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很難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大學英語教育的發展方向和定位
我們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大學英語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疑也應以此為目標。因而今后的大學英語教育必然會逐步地從單純的語言技能教學向以語言為基礎,重在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轉變,由單純的知識的灌輸向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轉變,由簡單的語言理解和應用向高層次的語言文化欣賞轉變。而大學英語課程也必將由現在的材學的必修課向多層次、多樣化的選修課轉變。相應地,學生會擁有更多的選擇,教師的授課也會更加靈活。其結果必然有利于學生個人興趣和長處的發展,也必將會促進教師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更重要的是,當前中國的大學教育中除了文科學校(只是少數)普遍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人文教育的匱乏。除了政治理論課外,文科基礎課程似乎只有外語(英語)。大學英語教育應該充分利用這個現存的優勢,發揮其在人文教育方面應有的作用。曾有數據表明,中國的大學生,其漢語水平與漢語文化知識在總體上都是薄弱的,可以想象他們的外語文化知識會是什么樣子,而缺少人文教育的大學嚴格地說根本不能稱其為大學,充其量只能算是高等技校。當然,在介紹和學習外語文化過程中,一直以來都存在著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那就是意識形態的差異問題。過去我們強調自己文化的輝煌,不屑于學習外語文化,現在有所轉變,但介紹的也基本是一些皮毛,是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而很少觸及外語文化的本質與精髓――雖然自從魯迅時代就提倡“拿來主義”,我們也說文化是全人類的。設想不接觸《圣經》,怎么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莎士比亞,怎么理解西方文學?因此,我們必須摒除意識形態上的偏見,深入接觸外語文化的精髓。我們要相信大學生自身辨別是非的能力,給他們提供一個完整的而不是片面的,深刻的而不是膚淺的外語文化全景,教學則應該是鞭辟入里的而不是蜻蜓點水的。這里不是片面強調外語文化的學習,只是本文談論的只限于外語而已,其實我們在進行外語文化教育時,很多時候是在與漢語文化相比較的過程中進行的。
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大學英語教育從單純的語言教學向重視文化教育轉變,這也必然會對教師素質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熟練的掌握英語語言本身是最基本的要求,中式英語是要不得的,因為它會直接誤導學生,同時也是不應該出現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對文學、語言學、教學法、跨文化交際以及英語國家的歷史、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等各個方面都要有所了解和研究,除此之外,對漢語傳統文化也必須精通,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另外在教學方面必須創新,要善于啟發學生心智,激發學生思考,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要由過去的知識灌輸變為以引導為主,要給學生充裕的自主學習時間。當然,這些要求不是短時間內能夠達到的,因此教師必須堅持學習,要徹底改變過去一套教材一本教案講三五年的局面。
大學英語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盡管大學英語(外語)教育中還存在著一系列尚待解決的問題,但大學英語教育必將繼續生存下去。首先,上述它所具有的人文素質教育功能是大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其他任何教育都不能取代的,因為外語文化學習只有在外語環境下才會更深入,更生動。其次,大學英語(外語)教育是當前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全球化趨勢的必然要求。不同民族之間交流接觸機會的增多,必然要求語言的相通,但這只是淺層次的基本的溝通,要想成功的深入交流,必須了解對方的文化,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就目前狀況而言,英語無疑是全球第一強勢語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因而大學教育中英語教育不可能被取代。
參考文獻:
[1]Wilga M. Rivers & Mary S. Temperley: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2]A.P.R. Howatt: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ress,1999.
[3]C.J. Brumfit & R.A.Carter: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David Gardner & Lindsay Miller: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ress,2002.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素質教育 大學英語教學
我們的前輩們在很早的時候就指出我們的英語教學不是一般的教學了,英語作為我們國家去與外國交流我們國家走向世界的一門重要的溝通的工具語言,直接影響我們國家的經濟生產的發展,掌握好英語對我們國家是很重要的,為了實現我們國家的很多的重要的目標我們不得不去與國外先進的技術去交流,我們的外語人才是要我們字節高校來培養的,那么我們的學校就有責任和義務讓我們的學生們接受更好的英語教育而努力,我們應該意識到英語對我們的國家的重要性,對我們以后在進行英語教育的改革有重要的意識作用,我們要在本文來討論怎么進行我們的我們的英語的培養和英語教學的改革。
我們應該注重學生們素質的培養,培養我們學生們的智力能力,開發我們學生們的潛能,英語的聽說讀寫的全面能力,讓我們的學生們在大學畢業就能有基本的溝通的能力,我們看看英語教學的核心的是什么呢 就是培養我們的學生們能夠應用英語來取交流,這個就是我們的最終的英語教學的目的,交流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我們不僅僅要培養我們的學生們的英語水平還要培養我們的學生們呢的交際的能力,要不,英語學好了但是沒有膽量去說還是啞巴的英語,和不能說英語還是結果的是一樣的。但是我們英語的使用是要有一定的語言環境的,和場景的,我們的交流能力有的專家說是有兩個方面的,那么我們看看都是什么方面的呢,首先是我們的語言的能力,還有就是我們的語言應用能力,語言的能力是我們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方面的,包括英語單詞的掌握,語法的掌握,句型的掌握,等等方面,語言應用能力是我們的表達的意思,我們能不能很好的很合適的去表達,我們表達的意思能不能適應我們的所在的場合和北京知識呢,我們要懂得語言應用得體的重要性,就是我們常說的你要會說話才行,語言技能的培養當然是離不開我們的老師的指導和我們的教學理論的,我們的教學理論是有他一整套的理論的,事實上,我們應該應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我們應高不讓我們的學生們走歧路,我們應該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來結合我們的英語的實際教學環境,我們大學英語的學生們學習英語的動機是什么我們也應該懂得的,我們應該在大量的的英語教學方法和實踐中找到最適合我們的自己的。
大學英語的教學在培養我們的語言技能和實際的應用能力的時候,我們也該注重我們學生們的智力和潛質的開發和發展,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們在英語的聽說讀寫都有進步的同時,還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們培養善于觀察,和發現我們的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和問題,要能去很好的理解的別人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俗,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們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還有知識的聯想的能力和知識的聯系的能力。
文化能力也是很很重要的,我們應該對一個語言涉及到很多的背景性的文化應該有很好的了解和學習能力,語言是我們的文化的載體,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是學習英語這個語言而不去了解英語的文化和背景,那么我們都是知道英語是文化的一個部分,我們是不會很好的理解英語的,我們是學習不好的英語的,所以我們應該加強我們的學生們的文化背景的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桂詩春.心理語言家[M]._L海:_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2] 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 王旭卿.美國的信息教育素養[J].中國電化教育,2000(3):37鴿0.
在綜合人文素養中媒體素養是其中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當下的大學英語教育中所面臨的最為主要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地將各種媒體注入到學生的英語學習上,使其可以很好地輔助學生進行學習。從這方面來看,我們應該對當下的大學英語教育進行重新審視,將媒體素養教育融入到大學英語教育的各個環節中,從而滿足新形勢的需要,此外還應該將大學英語教育和媒體素養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并將其設定為我國大學生素養必備的重要部分,進而滿足當下現代社會的需要,為其培養出更多、更有效的素質性人才。本文根據當下的信息背景進行分析,探究當下的大學英語教育和媒體素養教育。
【關鍵詞】信息時代;大學英語;英語教育;媒體素養教育
一、引言
媒體素養教育是當下人文教育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在很多大學中都面臨這一個重要的課題,如何有效地對媒體資源進行鑒別、選擇和利用,使其能夠有效的幫助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已經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對于大學英語教育的審視也應該逐漸地變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學英語教育的教育效果,從而使我國當下的大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進而為我國社會提供更多的綜合型人才。
二、媒體素養的含義和發展
1、媒體素養的定義
媒體素養也被人稱作為媒介素養,主要是指公眾在當下很多的媒體信息上選擇能力、反應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質疑能力等諸多能力的一種表現[1]。在這眾多的能力中媒體素養最為重視的則是其中公眾的理解和思維能力,在媒體素養中最為重要的能力就是對公眾在媒體信息上的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的關注。
2、媒體素養教育的定義和意義
所謂的媒體素顏教育,主要是指對當下學生媒體素養的一種培養。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使當下的學生在媒體信息的分析和辨別上有著很好的掌握能力。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分析技巧和理解技巧上得到正確的掌握,才能使學生對媒體的性質和媒體的功能得到更好的認識,從而使其在公眾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更加有效的服務。公眾對媒體信息的分析能力和鑒別能力是媒體素質教育最為重視的兩點。隨著當下我國不斷發展的知識型經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媒體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這也導致日趨增加的媒體信息現象。在媒體信息中雖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有益的信息,但是人無完人。在這其中同樣也摻雜了很多不良的信息,所以,只有對媒體素養進行良好的培養,才能在好的媒體信息和不好的媒體信息上幫助人們進行很好的分辨,使人們對于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得到很好的改善,從而在生活中對媒體信息的功效進行有效的提高。
3、媒體素養教育的發展現狀
媒體素養教育最開始的起源地是在1930年的英國,是由于當時的電影電視等一些大眾傳媒針對傳統文化進行沖擊從而形成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推動媒體發展的主要有廣播、電視、電影等一些大眾傳媒,而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青少年的成長和發育,因此也招來了很多的爭論,而也就在這種爭論的過程中也就形成了當下的這種媒體素養教育[2]。隨著我國不斷提升的經濟水平以及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從而也使得人們生活中電影、電視等傳媒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這也就造成隨著時間的更迭,更多的媒體信息將被人們所接受,因此對于媒體信息的過濾也愈發顯得重要起來。在目前,很多的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都對媒體素養的培養加大了重視程度。而我國高校中的媒體素質培養工作只有北京和上海等一些少數的學校有所進行。
三、媒體素養教育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發展
1、在大學英語中媒體素質教育是教學要求
2007年我國教育部頒布了一份重要文件《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媒體教育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作用之處在這邊文件中有著明顯的標記,并且還從三個方面上對其作用進行了強調,從此處就能夠明顯的看出在大學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上都已經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而對英語的學習當然也不列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起著非常重要的導向性作用,他能夠很好的給大學英語教育指引方向。在當下,很多的大學英語老師以及學生都開始大量的使用媒體的作用。據相關的調查顯示,在當下我國很多的大學中,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是從一些媒體素材上選取的課外讀物。例如一些視聽說素材,很多的學生都在普遍的使用BBC或者美國之音等一系列的媒體來促進自己的英語水平。此外,我國也有很多的普通高校都開始通過當代的一些西方媒體進行英語課本的教材取材,這和傳統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著一些差異的。
2、媒體素養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
當下很多的英語老師和學生都為了得到更多的學習資源逐漸的將目光投向了各種媒體,然而在這過程中往往在大學生的媒體素質教育上被有所忽略。首先很多的大學生沒有很好的鑒賞能力[3]。隨著當下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除了傳統媒體報刊、電視以及廣播等外,網絡、收集等一系列的信息終端產品也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運用。電子傳媒在給人們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同樣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例如網絡黃毒總是發生,很多青少年網癮越來越嚴重;降低了人們的鑒賞力和識別力,也降低了人們的審美趣味等。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將媒體素養教育加入其中,從而使大學生的媒體鑒別能力得到提高顯得勢在必行。媒體素養教育不當在大學英語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對當下大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有著很好的提升作用。其次,當下很多的大學英語教育都逐漸的偏離了我國教育的本質。我國北京一位資深教授曾經在談論英語教育和人文通識教育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外語教育的本質是人文教育”[4]。然而,當下我國很多的大學在對英語教育上只強調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對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特別的重視,都將大學英語課當成了一門技能課,更有甚者將其當成培訓課。當下英語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英語語言技能的培養逐漸的被定義成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以及一些后續教學的主要核心。據相關調查顯示,隨著2006年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很多大學在對四六級的考試成績追求上更是比以往提高了很多[5]。就當下而言我國現有的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英語四級考試上幾乎百分百都有參加國,而且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四級考試上都參加過兩次更有甚者考過兩次以上,這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在當下被很多人成為“刷分”。而上述所說的情況也直接導致當下的大學英語教育成為了四六級教學,嚴重的忽視了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和媒體素養教育。
四、提高大學英語教育中媒體素養教育的重要措施
媒體素養教育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媒體素養教育的效益發揮不僅僅要在大學英語教學的課堂上進行體現,更應該從教材、教學甚至是大綱制定等各個方面上得到實現。在目前的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對一些相關的教學目的在闡述和表現上都是存在著很大的片面性[6]。因此為了完善和具體教學的目的,應該結合傳媒、信息化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作用進行制定,將媒體素養教育進行明確的制定,對學生的鑒別和有效使用的媒體能力進行著重培養,從而給當下的大學英語教育指引出正確的方向。
1、對大學英語教材的編撰工作進行強化
當下很多大學的英語教材中雖然已經從各種媒體中攝入了一點內容進去,當時在媒體素養教育內容上還是依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例如:很多的英語教材都只是很簡單的對教材的來源進行介紹,其他方面卻很少有所涉及,很多學生幾乎都不認識媒體;還有很多英語教材在教材內容和課后練習上都忽略了對文本內容的鑒賞和辨析,只注重一些英語知識的傳授和語言的技能操練。因此在對于教材的編寫上應該將有關的媒體素養內容加入其中,例如可以在教材中的正文上、課后閱讀上以及背景介紹上多增加一些媒體的信息[7]。此外在英語課文上以及課文的課后練習上,也應該將媒體素養教育進行合理的融入。
2、在英語教學的課堂上加入媒體素養教育
目前,很多大學中學生的英語課本在內容上已經逐漸的呈現出媒體化,媒體色彩出現率也非常的高,比如,學生的閱讀教材上就帶有非常強烈的媒體色彩。這也大大增加了媒體素養教育在課堂上的出現的可能性。例如:對學生正確使用媒體的方法進行指導和加強、將一些學習用的媒體推薦給學生使用、組織課堂活動,讓學生對媒體進行鑒賞等。這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改變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
五、總結
總而言之,媒體素養教育可以很好地實現我國高等教育中培養高素養綜合文化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教育主管部門以及一些相關的機構應該重視起媒體素養教育。而大學英語教育更應該在對英語語言教育完成的同時,將自身的優勢給充分發揮出來,從而使其能夠在媒體素質教育的發展道路上邁開腳步。
【參考文獻】
[1]馮延群,陳淑英.信息時代的大學英語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11,04:41-43.
[2]朱進.試論信息時代大學英語教育中的媒體素養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1,S1:183.
[3]馮延群,陳淑英.傳媒信息時代大學英語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09:99-101.
[4]陳定剛.試分析信息時代的大學英語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1:141-142.
[5]宋君.淺析信息時代的大學英語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J].才智,2014,12:193.
[6]巢勝.信息時代的大學英語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解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11:81-82.
(一)高層次人才缺失與區域經濟發展不對稱之間的矛盾陜北屬西部內陸省份,過去一直處于交通不便、經濟落后和信息閉塞的狀況,社會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受此制約和影響,該地區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都遠不及中、東部的其他地區,這使其在人才市場的爭奪戰中不可避免地處于弱勢地位。長期以來,陜北地區缺乏與高層次人才合作的區域優勢,屬人力資源弱區。統計表明,兩所高校的67名調查對象中,具有講師和助教職稱的共計55人,占82%;而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12人,占18%,其中正高職稱僅1人。對學歷結構的分析顯示,教師中本科畢業生30人,占44.8%;經在職途徑獲取碩士學位的15人,占22.4%;引進的碩士研究生22人,占32.8%,博士研究生0人??梢?,在陜北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隊伍中,高職稱和高學歷人才普遍欠缺,更談不上享受國務院和省級政府津貼的學科帶頭人及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等高水平人才。這與目前陜北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勢頭存在一定差距,陜北地區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二)制度建設與受眾群體滿意度之間的矛盾制度建設是影響受眾群體生存及穩定發展的因素綜合體,體現在涵蓋薪酬福利、后勤保障、職稱評定、人才機制等在內的一整套規范制度建設。高校制度環境建設的情況直接影響到教師工作的穩定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先進的制度環境建設能夠為人才創設無限的發展空間。通過對陜北高校大學英語教師的薪酬水平、住房條件、辦公實驗條件、子女受教育保障程度、學校當前的人才穩定及職稱晉升政策等制度體系建設的調查表明,陜北高校的制度環境建設與受眾群體滿意度之間存在一定差距。學校的教育生態環境缺失,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價值偏移,失范的制度環境建設有待優化。
(三)教師專業成長意識淡薄與時代訴求之間的矛盾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是社會發展客觀要求在個體心理中的反映。它指在專業發展背景下,教師在教育機制中不斷學習、反思、發展和成長的動態過程[1]。由此可見,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是個體基于現實需要,對照專業發展要求,根據時展訴求,對自己未來發展目標系統化、理論化的認識,屬教師自覺的職業規劃意識。新時期的外語教師應具備外語教育知識、外語教學能力與研究能力等等三大技能[2]。調查顯示,陜北高校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普遍淡薄,這是困擾其專業成長的客觀原因。要改變現狀,就必須培養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號召他們在充分認識教育意義的基礎上,研究影響自身專業發展和職業規劃的各種因素,喚醒他們的專業發展危機感,不斷提升其精神追求,拓展其專業技能和教學科研水平。
二、陜北高校大學英語教育的出路
大學英語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才的培養和整體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陜北兩所高校生源的70%來自陜西,畢業后大部分學生選擇繼續留在當地從事建設工作,承擔著地方社會經濟建設、人才培養等艱巨任務。所以,陜北高校大學英語教育的發展不只是關系到學科建設自身發展的問題,還涉及到該地區經濟的整體發展。基于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樹立可持續人才發展觀高層次人才是指在某一學科或專業領域有較深造詣,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才,通常,這些人具有較高的學歷或職稱。高層次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主體,也是高校實現戰略發展的基礎。然而,由于陜北地區地理位置偏遠,經濟相對落后,缺乏與高層次人才合作的優勢。調查表明,陜北高校的人才隊伍中,高學歷和高職稱人才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嚴重影響了陜北高校大學英語教育的發展。因此,陜北高校應著眼于人才總量的增長和素質的提高,努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富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隊伍,從根本上提高陜北高校的學術地位和競爭實力。首先,高校領導要高度重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從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面給予其大力支持。其次,學校內部還要形成一種公平、團結、合作、積極上進的學術氛圍,從物質上和精神上滿足高層次人才的需要。再次,陜北高校還要積極達建創新平臺,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培養出一批高層次的學術群體,積極參與前沿學術研究,從根本上增強陜北高校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和競爭力。
(二)加強制度建設,構建和諧的教育生態運行環境調查顯示,陜北高校50%的大學英語教師對學校各種制度體系建設的認可程度偏低,導致學校的制度環境建設缺失,并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價值偏移。為了使陜北高校能夠健康正常的運行,需要從制度上加強對學校內部的規范和管理,構建和諧的教育生態運行環境,為高校大學英語教師提供公平的競爭機會和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首先,加強高校內部制度建設,深化體制改革。在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導向,樹立全心全意為教師服務的思想,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大福利投資力度,努力改善教師的住房、辦公條件,更新現代化教學設施,為教師的生活和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真正體現服務意識。其次,高校還應該制定有效的人才選拔任用政策和合理公平的職稱晉升政策,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滿足教師的要求,從而建立一套涵蓋薪酬福利、人才機制和職稱評定等在內的科學管理體制。
(三)培養自我發展意識,樹立教師在教育理念嬗變過程中的跟進意識教師自我發展意識是教師自身專業成長意識在教師職業中的具體體現,也是決定教師能否進行專業自主發展的關鍵因素。調查顯示,陜北高校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淡薄,成為困擾該地區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動力的主要原因。要培養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和規劃意識,必須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鼓勵教師進行準確的評估和定位,對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作出準確分析。其次,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制定明確的短期和長期目標,并制定各種措施。再次,教師還要對自身的職業發展情況進行及時的評價及反饋,并根據變化作出調整,使自己的職業規劃與高校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整體發展戰略相一致。教學實踐中,高校英語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樹立教育理念嬗變過程中的跟進意識,大膽突破傳統教法,樹立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思想理念,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高校英語教師還要努力協調好科研與教學之間的矛盾,關注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汲取先進的理論知識,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并最終轉化為科研成果,不斷提升科研水平。
三、結論
這份教學要求是與通識教育理念相一致的,為當今大學英語教學做出了明確定位,對于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語言和文化不可分割。Rivers指出:“語言不能與文化完全分離開來,因為它深深地扎根于文化中。”文化可以涵蓋一切人類社會現象,語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因此,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可以加入各種學科的知識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作為通識教育課程,大學英語涉及教育內容、教學方式和培養模式諸多方面。它以語言教學為媒介,通過課堂學習、師生互動和課外閱讀,把英語、西方文化和多學科知識系統地融入教學之中,為培養通識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礎。大學英語課程的內容廣博,除了系統傳授英語語言知識、技能,還傳播英美等國的風俗習慣、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與理解。它具有受眾面廣、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特點,能夠結合自身的專業和教學特點,與其它通識課程相配合,共同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專門人才。近年來,國內高校相繼開展通識教育相關課程,大學英語被列為必修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提倡通識教育,不僅符合高?!墩n程要求》,也符合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在英語教學中注重通識教育,重視創新能力培養,強調個性發展,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大學英語教學以通識教育觀為指導,使學生在發現自我和實現自我中不斷提升綜合素質。
二、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獲得快速發展。目前,從教非專業英語教師已達6萬人。但是,由于教學理念、師資水平及硬件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大學英語教學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與問題。據2010年有關學者調查,認為“大學英語教學需要進一步加強的比例高達81%”。開創大學英語教學新局面,迫切需要更新教育觀念,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為了解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現狀與問題,筆者按照研究型、教學研究型、教學型三類高校,于2012年上半年對福建省內3所高校的部分大學英語教師進行了專題訪談。受訪大學英語教師有45人,涵蓋初、中、高級職稱及??啤⒈究?、碩士、博士學位,其中具有初、中級職稱,或本科、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年齡多數在40歲以下。訪談問題主要涉及七個方面:教材、教學手段、教學評價、學生自主學習及學習策略、通識教育的理念、通識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關系等。通過訪談交流,考察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深入了解大學英語教師對英語教學改革、通識教育的看法及其改革建議?,F歸納如下。
1.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受訪教師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總體上持肯定態度,但也反映其改革效果并不明顯。60%教師認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大多停留在教學形式、教學硬件的改變,課堂教學仍是以教師為中心和使用PPT教學。教學方式上,把紙質的教材投影到屏幕上,夸大多媒體的作用,減少了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交流,忽略學生思考所需要的時間,過分追求材料的直觀印象,不利于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PPT的濫用扼殺了教學的靈魂。部分高校大學英語教師似乎并未真正領會《課程要求》的教學要求,只是將其簡單理解為“課堂PPT教學+課后網絡自主學習”。從訪談中了解到,有的高校由于學生多,教學任務重,大班上課,課時緊,教學不僅多為滿堂灌,而且停留在英語知識點講授和四、六級考試的應試上,忽視了多元文化學習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33.3%的受訪教師反映:教學效率低下,就語言學語言,無法調動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的高校大學生,學習英語目的性很明確,就是通過四、六級考試,或者考研、出國等。51.1%的受訪老師還反映,由于教材內容單調過時,涉及學科范圍不廣,缺乏人文素質教育的素材。此外,出版社沒有充分考慮到高中與大學英語教材的差異性。大、中學教學相對脫節,使得整個外語學習耗時長、效率低。加之教學內容重復,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既挫傷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也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求實施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需要一定數量的網絡機房供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調查發現,有的高校不重視大學英語教學,在財力上不支持創建“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中心”,多媒體教室和電子閱覽室的數量少,“開發和建設各種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課程”,根本無法實現。因此,學生缺乏網絡自主學習的體驗機會。26.7%的受訪教師呼吁學校應盡力完善教學軟硬件設施,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支持,促進開展自主學習。此外,從調查中還了解到,89%的大學英語教師認為,自己知識面不廣,知識結構單一,教學任務繁重,沒有時間與精力自學與進修和從事科研活動。從訪談結果來看,三校大學英語教師對通識教育認識不足。不少受訪者對通識教育理念一知半解。42.22%受訪者不了解什么是通識教育。這表明,需要加強對通識教育的理論認識。28.89%的大學英語教師,雖了解通識教育,但并未認識到通識教育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意義。在所有被調查者中,11.11%的大學英語教師不知如何將通識教育的理念應用于教學改革實踐。這表明,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貫徹通識教育理念的緊迫性。
2.大學生英語學習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學是雙向活動,作為公共課程的大學英語,其教學受到學習狀況的制約。一些受訪教師反映,許多學生對新的教學方法反映冷淡,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參與意識非常淡薄。進行小組討論某些話題時,不愿參與這種合作式學習。有的學生低著頭沉默不語,有的學生忙于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學生學習積極性無法調動起來。訪談發現,大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他們仍保留著中學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被動接受老師講授語言知識。從訪談得知,部分大學生學習態度和動機欠佳。有的學生基礎差,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在上課時坐在最后一排,要么睡大覺,要么玩手機,要么看小說。有的學生想到英語就厭煩,抵觸,甚至經常逃課。有的學生為了應付四、六級考試,無暇聽課。在課堂上背四、六級考試單詞,埋頭做模擬練習的現象很常見。能與老師互動的一般就是坐在前三排的學生。有的學生上課聽完課就了事,課后根本不預習、復習,每天學習英語不足一小時。在訪談中有的教師反映,一些大學生雖然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但實際應用能力較差,無法達到課程規定的更高要求:“能較為流利、準確地就一般或專業性話題進行對話或討論,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篇幅較長、有一定語言難度的文本或講話,能在國際會議和專業交流中宣讀論文并參加討論。”此外,大學生很少能合理利用計算機學習英語,大多從事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一些學生購買電腦初衷是為了學習,但因計算機網絡的雙面性及自制力不足而背離初衷。真正利用計算機網絡堅持學習英語的學生為數不多。
三、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盡管這次受訪人數有限,但可從一個側面反映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現狀,以及受訪者對通識教育的認識程度。大學英語課程改革,關鍵在于能否轉變教育理念,以適應社會和學生發展的需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英語應用能力。大學英語教學是通識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現今大學英語教學尚未達到通識教育理念所倡導的追求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因此,需要以通識教育理念為指導,從教學理念、課程內涵、教學方法、評價標準、教師素質等方面,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深層次改革,全面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具體而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通識教育導向,應側重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學習和理解通識教育的深刻內涵,用通識教育理念指導大學英語改革實踐,推進課程內容改革。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需轉變傳統的專業教育觀念,自覺運用通識教育理念,積極參與教學改革。采用新型教學模式,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自主學習,由應試學習變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向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資源和機會,培養大學生的學習策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向大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傳授各方面知識,了解社會,緊跟時代步伐,密切關注國內外發展,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加強能力培養,使教學內容和形式與學生需求緊密結合,最終實現以“通識為本”的教學目標。
第二,拓寬大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文化素養,培養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大學英語教學實施通識教育,有助于激發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學生不再為考試而學習,可結合專業發展,有針對性地學習英語,提高綜合素質。課堂教學是基礎環節,課堂教學要有效度。在教學中,要分析“90后”大學生的特點,對于思想活躍的年輕人來說,認真思考如何將教學內容改變為語言實踐任務。根據小組合作學習的原則,把教學內容從一個較大的語言實踐任務分解為一系列子任務,使學生從中得到充分的練習,通過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使課堂的互動交流更活躍,并將對語言知識的學習過程延伸到課外,讓大學生花時間查閱材料、拓展閱讀面和知識面。教師在課堂教學只是設計、引導作用,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此外,積極開辟第二課堂,陶冶大學生的思想情操。大學英語教學應側重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培養。語言和思維密不可分,英語教學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引導學生對語言環境進行批判性的審視,通過一定的途徑,提高對語言信息的獲取與評判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英語語言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從不同視角思考問題,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地交換意見。這樣既能激發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又能養成學生批判性思維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形式不同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給學生表達思想和情感的機會,給予學生充分的人文關懷。大學英語教學應當聯系生活和學習實際,通過教師與學生有效溝通來檢驗其思維方法和認識水平。大學英語教學還可通過布置學生進行課后相關閱讀,進一步理解和評論文章的思想內容、感受不同人的內心世界,進而透徹地理解人與社會,這些有助于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第三,加強學習策略指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通識教育提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教學重點應放到教會學生“學習”。應用語言學家Little指出:“從本質上說,自主學習是學生對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的心理關系問題,是超越、批判性思考、決策以及獨立行動能力”。為此,教師須針對不同學生個體,切實給與學生學習方法與策略的指導,盡可能地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能夠管理自己的學習行為,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式,監控學習計劃的實施以及學習技能的運用并做到自我檢查評估。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校園網、英語學習網站等網絡教學平臺為教學服務,促進語言輸入。通過列出閱讀書目及學習網站名稱,進行課堂討論,檢查相關內容,鼓勵學生通過多讀書、讀好書,以擴大閱讀量,提升學習品質。網絡教學平臺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室時空限制,構建無限開放教學空間,師生不受時空限制地分享優質教學資源,還可提高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和質量,使學生最大限度地開展自主學習。針對目前學生語言輸入量小的現狀,強化語言輸入,將課堂教學與課后自主學習有機結合,建立互動學習板塊,網絡與課堂相結合,使教與學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第四,改革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構建合理、全面的教學評價體系。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變化,需要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推進大學英語教學協調、穩步發展,應樹立全面的英語考試評價觀。語言測試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重要的反饋信息,發揮檢測學業、激勵學習等功能,利用測試的反撥作用來促進教與學的理念的變化,保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考試評價是英語教學評價的必要環節和重要手段,目前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存在著形式單一、重知識輕能力等問題,教師在實踐中不注重形成性評價,依賴終結性評價。因此當務之急改革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評價的實踐性很強,對英語學習者既要作總結性評價,也要進行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在考試形式上既需要綜合的書面考試,也需要開放形式的面試。通識教育倡導學生全面發展,評價體系應該體現這種指導思想。多元評價體系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與測試的量化評價相結合。具體操作體現為形成性評價在英語課堂進行評價,在學習活動中使評價與學習融為一體,這樣評價信度得以提高,更能反映學生真實能力。形式可以是學生自評、學習小組互評與教師評價,使課堂內外評價有機結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動力。終結性評價體現為期末筆試和口試的形式。只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評價手段,才能全面檢測大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第五,加強大學英語教師培訓,不斷提高其綜合文化素養。梅貽琦曾說:“一所大學之所以成為大學,全在于有沒有好教授。”作為實施通識教育的實踐者,大學英語教師首先要擴展學術視野和專業知識領域,發展英語學科教學能力。教師不但要豐富知識,以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在英語教學中,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融入通識教育的內容,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要了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等,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全面發展。面對著教育大眾化和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教師的機會與壓力并存,需加強科學研究方法訓練,培養英語學科及教育教學的研究能力??蒲泄ぷ魇谴髮W英語教師提高自身素質重要途徑,也是教師素質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大學英語教師要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辯證關系,及時把科研成果融入自己的教學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地進行思考,不斷地探索和發現新問題,培養創新能力。大學英語教師發展,不僅需要教師的自身努力,還需要教師在教學和研究中進行富有成效的合作,盡快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建立互助的教師學習共同體、鼓勵教師參與教學改革項目,在教學和科研中自我發展,不斷提高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