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8:29:32
序論:在您撰寫成人本科英語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 G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12-0108-02
大學英語課程是成人高等教育各個專業的必修課。成人英語教育的難點在于成人英語教學的特殊性和適應性。目前,高校成人教育學院英語教學普遍套用的是相關層次全日制本科教育課程制定的教學課程目標和結構模式,造成了英語教學上成人教育與全日制教育的重疊和浪費。
目前已有許多教師就面對成人本科生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現結合我院成人本科生的特點,談談大學英語在面向成人本科生教學時的課程特點及存在的問題,探討并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應對措施,為成人本科大學英語課程建設研究奠定基礎。
一、成人本科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成人英語培養目標
成人英語教學以培養語言應用能力特別是實用能力為教學主攻方向,抓基礎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實際的語言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日常工作業務的能力。而專門用途英語(ESP)課程的方向是培養能夠在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范圍內使用英語的人才。在應用性這一目標上,ESP教學與成人英語教學是一致的。對幾所我市成人高校開設專門用途英語的情況調研結果顯示:開設情況不同,有的學校面對成人學生開設專業英語,有的學校則沒有開設專業英語或對工科生開設科技英語;專業英語課時分配情況不同;任課教師也有差異,有的是專業教師,有的是公共英語授課教師。總之,大部分學校成人英語教學模式和ESP 模式相差較大,沒有考慮成人學生的特點,不能適應培養目標的要求。
(二)配套教材缺失,課堂教學設計不合理
全日制大學英語課程主要是綜合英語課程,教材所選的課文側重于文史題材,強調趣味性、情節性,詞匯基本是共核通用詞。顯然,全日制本科的課程設置是為了使大學生英語學得扎實,培養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樣的培養目標和配套教材下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考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而且在畢業走入社會后,還能在參加對他們職業發展甚至人生規劃來說的重大考試,例如在研究生英語考試、職稱英語考試、出國考試中也能取得理想的分數。但是在對成人本科的學生調研中顯示,成人本科的學生已經??飘厴I,大部分進入了自己的專業,工作時,普遍發現應試英語在實踐中并不十分管用。道理非常簡單,全日制大學英語和成人本科英語還是有區別的。但是,根據成人本科學生的不同的需求,向他們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教材或學習材料很難,配套教材的缺失直接導致了課堂教學設計的不合理。
(三)成人本科英語教師隊伍水平欠缺
成人本科英語教學要求教師既要具備扎實的英語功底,又要懂成人英語教學規律。調研中顯示,我校教授大學英語的都是英語教師,但ESP教師既有專業課教師,也有英語教師。現實是專業課教師不懂語言學習規律且英語能力欠缺,英語教師則專業知識欠缺。學生反映,專業課教師能把原理、圖等講解得很明白,但講課文就是翻譯,教師并不在意語音面貌。而英語教師講解行業術語時也很勉強,對教學產生了負面影響。再者,我校成人本科的公共英語教師是兼職的,他們不能夠全身心投入成教的英語教學工作中,相當一部分教師沿用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欣慰的是,在問卷調查中發現,在教學的過程中,這些英語教師已經發現,如果不考慮成教的學科特點,即將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學生的學科相關語言知識運用能力相結合,教學效果一定達不到教育部的要求。
(四)成人學生在時間、態度、能力及方法等方面差異性大
調研中發現成人英語學習存在很多特殊問題,首先,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不好,不能接受教師用英文授課,聽說挫折感強,而少部分學生卻希望在課堂上有聽說訓練。其次,經歷過傳統英語考試洗禮的成人學生也受到了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學生依賴教師上課講解和演示,對“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學理念并不理解,他們不愿參與課堂互動,沒能很好的主動學習。再次,已經參加工作的學生可支配學習時間少,無法對課上所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復習,影響學習效果。除此之外,部分學生看似學習英語動機明顯,但主要是工作需要導致的外部動機,學習英語主要是因為畢業條件、學士學位考試和工作需要,并不是真正喜歡這個學科。并且,學生整體年齡偏大,錯過了英語學習的最佳時間,對英語學習有畏難情緒,自我效能感較差。最重要的是,學生英語基礎、可支配時間、學習目的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進行細化。
二、課程建設探索及對策
(一)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
近年來,大學英語教育的應用性得到重視,ESP作為實用教學法,應用到成人英語教學中的研究工作已有開展。但我們一線教師仍然需要開展相關基礎科研工作,力求盡早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教學和學習領域中。成人學生希望學到實用專業英語,這與ESP實用價值高、針對性強的教學目標一致。目前,ESP課程正在我國全日制高校中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得到推廣,但由于成人本科授課的特殊性,大多數學校沒有開設此門課程。我校為有效地完成工作的成人學生開設了此課。開設的結果顯示盡管教師為了滿足學習者的差異性需求花費了大量心血,但教學效果都不大。在理論和階段性成績的指導下,成人本科大學英語課程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優化課程設置,改進教學模式。我國高校全日制大學英語課程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大綱對英語這門課程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都系統而完整,適合學生全面培養。如果將這種體系不加調整地應用于成人學生,就會導致成人教育與全日制教育內容的重復和資源的浪費。因此,結合成人教育培養模式的特點和專業要求設計合理的教學計劃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二)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首先,全日制大學英語的教材多,教學方法多,而適合成人學生的教材卻很少,教師在選取教學內容時應結合實際。其次,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明確,成人英語教學的重心仍是學習英語語言,而不是專業知識。專業英語就成人學生學習目的而言,是學習相關學科及工作領域的英語。但在實際教學中,專業英語可以更多地理解為把專業作為載體的一種教學理念,教師從語言教學法角度設計教學,目的是幫助成人學生掌握他們所選專業領域的語言特征。雖然專業英語兼有專業課的特點,但仍是學習語言的課程。
(三)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
繼續教育能不能培養合格的勞動者,滿足社會對成人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的需要,關鍵在于教師。通常,任課的教師盡管也意識到成人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各不相同,但卻很少有教師采用需求分析的方法主動改進教學的方式。成人本科英語教師應當做到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兩者相輔相成。這就要求教師思想上有轉變,還要花時間研究專業英語教材進行教學內容的準備,多看成人本科類教學論文,甚至與專業課教師共同研討,修改自己的教案、教學活動的安排。
(四)成人學生的特殊需要對傳統的英語教學來說是個新的課題
教師在成人大學英語課程的授課中面向的是成人本科生,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另一方面,英語本身知識的連貫性強,易混淆,這使得許多學生認為該課程難學,不易掌握,隨之放松對自己的學習要求,造成對后續課程學習的惡性循環。因此,教師應該如何去組織課堂至關重要。教師要有意識地將英語和其他學科的教學結合起來,要幫學生轉變學習思路,具備以英語為工具進行專業知識交流的能力,增強其在工作崗位上運用英語的能力。所以,成人學生的“學”在成人英語教學中顯得尤其重要。
成人學生的學多都采取面授、函授和業余自學相結合的學習形式。在課堂之外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并在集中面授時進行反饋。輔導答疑、作業對成人本科學生來說與寶貴的課堂學習同樣重要。通過反復在課堂外訓練學生的基礎語言技能,幫助學生通過作業掌握英語語言的普遍性,通過測試及時為學生反饋掌握程度也是相當有意義的教學活動,應該得到教師的重視。
三、我國的繼續教育事業任重而道遠
筆者在教學過程和前期調研中深深體會到我國的繼續教育事業任重而道遠。成人本科的大學英語課程建設需要從方方面面去研究、去改進。配套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及師資隊伍等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與研究。成人本科英語課程的教師也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順應實際,轉變全日制本科的課堂教學觀念,嘗試易使成人學生掌握、理解英語知識的方法,用心對待每一名成人學生,讓成人本科生不荒廢他們學習英語的機會,更能勝任他們的工作崗位。
[ 參 考 文 獻 ]
[1] 陽玲英.建設具有高職特色的英語教學模式芻議[J].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10(5):223.
[2] 于風軍.論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的優越性[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7.
[3] 李艷雄.以自主學習中心為平臺培養英語自主學習習慣[J].考試周刊,2010(18):98-99.
論文摘要: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校園英語學習環境的建構對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的構建有著重要的意義,而該體系的構建又能有效促進大學生英語素質養成教育的實現。
素質教育所強調的,就是要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或者說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要更加注重素質的提高。正確處理好知識、能力與素質的關系,促進三者協調發展,是素質教育思想的關鍵所在。所謂“養成”,就是培養而形成。高等學校的養成教育,是教育者為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素質、能力及行為習慣,而對受教育者反復和長期進行的教育、訓練及培養的過程。教學活動中的“素質”與“養成”,其實質就是目的與途徑的關系,或者說是培養目標與培養方式的關系。也就是說,素質教育為養成教育明確了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養成教育為素質教育明確了教學目的的實現途徑與培養目標的實現方式。
中國高等院校大學生的英語素質養成教育大多是通過大學英語教學進行的,但要完成大學生的英語素質養成教育僅僅依靠基礎英語教學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必須貫穿整個大學4年教育過程之中。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的養成教育是根據培養目標及其養成要求,通過教師的英語教育培養和學生的英語學習修養,以形成學生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英語素質。用養成教育的教學方式,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活動,正好從概念上強調了學生素質的養成,即教學目的或培養目標的實現,反映了素質教育教學的內在要求,明確了素質教育教學目的的實現途徑,有利于在教學活動中強化素質的培養,提高教學效果。
目前,我國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要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他們在國際化、信息化社會中獲得信息并處理問題的能力,我們有必要對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的構建進行全面研究,以把握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方向。
一、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
1.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一直以基礎英語為主。雖然“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的公共英語教學在人才培養模式、教材、課程設置、實踐教學、教學方法、師資隊伍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但不少學校只看重四級通過率,忽視甚至取消了應用階段的英語教學,因而使學生無法完成從基礎學習到實際應用的轉換。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稿)(以下簡稱《要求》)提出英語學習4年不斷線,表明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只是完成大學英語教學的基礎階段,后面還有應用提高階段,才能建構系統的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的課程體系。但由于種種原因,社會把四級的整體通過率作為衡量一個高校英語教學成敗的重要指標,因而導致各高校大部分的教學資源都運用于以提高四級通過率為目標的基礎英語教學上。雖然部分重點高校在完成兩年的大學基礎英語教學后,開設了雙語教學課程。但大學基礎英語教學進行的是語言共核部分的教學,直接進入雙語教學階段會使學生不知所措。這種狀況促使我們反思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調整目前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
2.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
目前全國各高校雙語教學的效果很不令人滿意,其根本原因是沒有解決好從大學基礎英語到雙語教學之間的過渡問題。專門用途英語(ESP)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并根據學習者特定目的和需求而開設的英語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雙語教學是用外語(主要是指英語)來講授非語言的知識,如物理、數學、化學及其它專業知識。它不是語言教學,而是以講授內容為主線(content.based)的教學。專門用途英語以專業交際的應用技能為教學重點,不同于以語言共核部分為教學內容的基礎英語,也不同于以專業知識為教學重點的專業課雙語教學。它是基礎英語教學的延續,是從基礎英語能力的培養向英語應用技能的培養的過渡,因而是大學基礎英語與雙語教學的有效接口。
目前,社會對復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迫使高校開設ESP課程,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雙重原因,國內的ESP教學普遍存在缺乏協調性、師資問題突出、教學效果不好等問題。針對這一現象,我們以南昌工程學院2006級1190名本科生為實驗對象,在遵循ESP課程教學特征的基礎上,探索ESP課程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為了優化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大膽嘗試在原有的大學英語總學時之內,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階段和應用提高階段。在基礎階段,開設了聽說課程和讀寫課程:在應用提高階段,根據學生需求及其學科特點開設了《科技英語翻譯理論與技巧》、《工程英語閱讀》等6門ESP課程,為學生高年級順利接受雙語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且有助于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
大學基礎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和雙語教學在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是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A英語是ESP教學的必備條件,ESP教學是基礎英語教學的延續或擴展,同時也是從基礎英語課程到雙語課程之間的過渡性課程。三者都是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中必不可缺且緊密聯系的環節,三者都服務于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的主要目標。
改革現有的課程設置,在基礎英語階段后開設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和雙語教學課程,實現專門用途英語與基礎英語的互補性、多層次教學模式,以確保整個大學階段英語學習不斷線,是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同時應進行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的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改革,開設靈活多樣、充分體現個性化、能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選修課,對大學英語教學層次、規格、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優化調整。
二、師資隊伍建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用“五個因素和一個公式”來衡量外語教學質量。五個因素是:1)國家對外語教學的政策;2)學生的來源與素質;3)教材的質量;4)教學環境的條件;5)教師的素質。五個因素中前4個是可變因素,而第5個因素即教師的素質是決定因素。一個公式指:教學質量=[學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環境(4分)]×教師素質。可見教師素質分值越大,乘積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因此,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關鍵,是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保證。迅速造就一批基礎理論深厚并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全面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實力,是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完善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對外語教師從3個方面同時著手培養:首先是教學能力培養,解決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的問題;其次是進修,以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最后是科研能力培養,解決教師自我發展的問題。目前我國各高校對大學英語教師的訓基本分為3種:1)校內培訓。校內培訓基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教學理論水平、教學能力、教學研究、科研方法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2)國內培訓。國內培訓的目的是培養骨干,為將來學科發展培養“領軍人物”或學科帶頭人。3)短期出國培訓。組織部分英語教師到英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的有關大學進行短期培訓,讓教師親身體驗英語語言和英語國家的文化。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學英語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顯著提高,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師資隊伍的建設需要長期和不懈的努力。要配合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改革,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應該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著力點。“改革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也面臨一次全面的重新整合,無論是學科知識結構還是跨學科知識結構,都需要調整、充實、提高”。要實現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高校政策、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三、校園英語學習環境的建構
語言學習環境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環境,其運作效果的優劣與教學活動息息相關,并直接影響語言教學活動的質量和進程。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創造語言學習環境,實現英語教學的最優化。本文所提及的校園英語學習環境包含3個方面的內容:課堂學習環境,基于網絡的自主性學習環境和課外學習環境。
課堂學習環境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學習效果等因素構成。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基于這一教學指導思想,我們在教學中應盡量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力求讓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從而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在養成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關注自己傳授的知識,應更關注學生培養目標要求的修養情況和養成程度,學生也不只是關注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應更關注怎樣把養成要求轉化為自身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
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環境可以利用資源共享、時空不限、交互協作等優勢,提供適應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服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環境的便利條件,可以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與能動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可以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掌握課堂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必須注重學生課外學習環境的建設,努力創造濃郁的校園英語文化氛圍,定期組織英語電臺、英語講座、英語征文大賽、英語演講比賽、英文歌曲比賽、英語話劇表演、辯論賽、英語角、外籍教師與學生聯誼等活動,從而盡可能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
【關鍵詞】轉變角色 學生為中心 興趣 自信
現代的初中英語新課程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一切圍繞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開展英語教育教學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他們能主動地發展自己的潛能,任何高明的老師都不可能代替學生讀書,不可能代替學生感知,不可能代替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不可能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一個規律。英語中有句諺語:“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那么怎樣才能用有限的時間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而學生又能接受不至于感到困難呢?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
一、教師要轉變角色,以學生為中心
課堂改革是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全面推廣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時間要有效地利用就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將他們視為主動地、有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識灌輸的容器,讓學生能主動、自愿、自主地學習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我選擇、自我管理的意識。未來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方面做出更重大的改變,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在教學中應是激勵者、促進者、輔助者和協詞者,又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傾聽學生的觀點以及學習過程中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促使學生主動把握英語學習,增加英語知識的吸收,提高英語學習的技能,以此來達到學生自主發展的目的,并最終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筆者在教學中立足于課本內容設計一些能激趣、導趣的活動形式,以活躍課堂氣氛,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令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并且從中獲得參與和學習的樂趣,同時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情感交流,培養學生自信
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保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發言的學生,還應該重視其他學生聽的態度。大多數學生講英語時都缺乏自信,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學生如果受到他人的嘲笑,很快就會形成心理障礙。教師應該給學生聽的榜樣,表情要真摯,態度要誠懇。教師的經常性的積極性點評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提高。課堂教學如能注意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可以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樂此不疲”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處于良好的狀態之中。初中生十分喜歡表現自己,對此應充分利用可以讓學生表現的課堂來展示他們學習的進步和成果,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保持這份自信。
四、利用多種手段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文中插圖。通過對插圖的描述、問答和教師言簡意賅、提綱挈領的導語,逐步引入課文的話題,讓學生適度了解內容,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使課堂氣氛更活躍。
2.利用多種教學媒體。通過實物、圖片、簡筆畫、照片、錄音機等手段導人教學,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直觀手段比言語描述更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
3.利周學生的表演。充分掌握學生好表演等特點,把學生的自由式談話、演講和表演,作為課堂教學的導人,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通過交際,學生之間能夠取長補短,提高語言的感受性;能夠在活動中學到知識,并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開動腦筋主動探索知識,發展創造思維達到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目的。
五、分層布置作業 作業要適應學情
[關鍵詞] 工程 應用型本科人才 素質教育
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的崛起,不僅需要高層次的研究型人才,還需要大量能對理論化、概念化的產品進行開發,使它能進行批量化、大規?;厣a,將科技成果和成熟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
現代工程是技術與社會多因素的綜合體,工程中不僅包含有技術成分,而且還包含著更復雜的非技術成分。有專家指出,21世紀的工程師至少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會不會做(技術)?值不值得做(經濟)?可不可以做(法律約束)?應不應該做(環境)?因此,任何一項工程的實施都會受到技術、經濟、文化、市場、道德、法律、環境等諸多社會因素的制約。作為一名工程應用型人才,如果僅僅只能從技術上解決問題,而對各種社會因素茫然無知,束手無策,那么就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不是一名合格的工程應用型人才。作為一名工程應用型人才不僅要懂技術,還要會管理。作為工程應用型本科院校,它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高素質復合型工程應用型人才。
什么是素質?教育學的解釋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礎上,受后天環境教育的影響,通過自身努力養成的比較穩定的身心發展基本品質或素養。”因此,素質是個人總的或全部素養的一種概括。從高等教育角度看,人的素質看作是人的知識、能力和品格的綜合,素質教育就是對人的知識、能力和品格的培養。現就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素質教育進行探討。
一、根據工程應用型科人才本的特色,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
工程不等于技術,工程中不僅包含有技術成分,而且還包含著更復雜的非技術成分。以學習技術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工程教育,已經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了。教育是知識傳播的一種主要途徑,對于當前知識快速增長,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的現狀,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從學科技術發展的縱向來考慮,如何選擇最有用的知識,進行更有效的傳播?從橫向來考慮,怎樣結合所培養人才的特色,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目前,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教育非常重視,研究的多,普遍認為應對基礎知識部分進行調整,使學生學習那些最穩定、最持久,并盡可能在更廣范圍內起作用,而又便于最有效地接近現代文化科學技術的知識內容。而對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所需知識的傳授和學習重視不夠,研究不夠。由于工程應用型人才是解決工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不僅要知道從技術角度怎樣解決問題,還必須具體組織指導有關人員去實施。所以,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會管理。知道怎樣去組織生產,知道怎樣進行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知道怎樣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干勁等一系列非專業技術方面的知識。因此,有必要對在校學生開設相關管理學和心理學方面的課程,并將此類課程作為必修課來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學和心理學的一般知識。同時,對學生還要加強非專業技術方面知識學習重要性的教育,改變學生不重視非專業技術方面知識學習的現狀,以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
二、根據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色,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
作為一名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主要在工程一線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應重視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所必須具有的能力培養。概括起來主要為“四能”,即能做、能寫、能說、能干。能做是指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要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不能是只懂理論,不會操作,否則將不能很好的解決生產實際中出現的各種技術問題,無法指導實際操作人員的工作。能寫是指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寫出各種實際可行、合理的分析報告、計劃、總結、設計文件和工藝文件等。能說是指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在各種場合(如會議、匯報、生產調度、員工培訓等)中準確的表述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能干是指個人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工作中上手快,適應能力強,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及創業能力。
三、根據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色,培養學生優秀的品格
品格的含義是品性風格,包含人的性格、品質、氣度、作風等。一個人的品格對他在社會上的作用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因為品格不僅體現人的性格特點,而且包含了其心理、道德、認識等方面的品質。品格高尚的人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知識和能力為人類造福,品格低劣的人也可能通過包括高科技在內的各種手段危害社會。因此,應根據工程的特點,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優秀的品格。作為工程應用型人才,首先,要受到熱愛工業和工程的良好教育,愿意到工程一線去工作,工程意識強。其二,工作中肯干,肯吃苦,工作踏實,作風樸素,沒有嬌驕二氣。其三,要心胸開闊,學會與人相處,與人交流,與人合作,人際關系融洽。其四,在工作中要有不甘落后的競爭意識,工作積極主動,辦事果斷,善于發現問題,敢于展示自我。
工程應用型本科院校是為社會培養所需要的工程應用型人才服務的。因此,工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教育必須面向企業,根據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色,不斷探索和創新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模式,與時俱進,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受企業歡迎的優秀的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新華劉國榮:辦好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幾點認識[J]. 大學教育科學,2003(1)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0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及“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工程教育改革發展面臨諸多問題。工程教育正面臨制造業全球化和工程教育全球化的雙重挑戰,國內工程人才需求和國際工程教育形勢需要加快推進工程教育改革。解決上述問題的共同方法就是建立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通過制度化的手段保證并不斷提高工程教育的質量。工程教育認證是工程師注冊制度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理念與專業認證倡導的“產出導向”有一定的差別[1]。當前,國際上對工程教育專業評估與認證的標準把產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和持續改進等認證基本理念貫穿其中,已從“專業結果”(ProgramOutcome)向著“學生學習結果”(StudentsLearningOutcome)轉變。以往的評估與鑒定,其所選擇的要素指標,往往是注重其投入,唯獨缺乏學生的培養成果。我國施行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華盛頓協議》等效)也是以基于“結果導向”的[2]。而這個結果導向是以“畢業生素質”的展開為主要檢測對象的。它要求工程專業根據自身辦學的定位,制訂出本專業可度量、可測評的具體的畢業生素質要求。本文從領會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反向設計培養方案、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課程與畢業要求達成度等方面探討了工程教育認證的關鍵問題,為實施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打下基礎。
1領會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核心理念
美國工程與技術認證委員會(ABET)已開展80多年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3],形成和發展了獨特的認證理念和認證標準,開展了大量的認證活動,為推動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工程教育的改革發揮了積極作用。ABET代表美國與英國等6國于1989年發起簽署《華盛頓協議》。2016年6月成為第18個《華盛頓協議》正式會員[4]。OBE模式出現于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基礎教育改革,將OBE定義為“清晰地聚焦和組織教育系統,使之圍繞確保學生獲得在未來生活中獲得實質性成功的經驗”[5-6]。OBE實現了教育范式的轉換,在OBE教育模式中,學生學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遠比怎樣學習和什么時候學習重要。OBE是以預期學習產出為中心來組織、實施和評價教育的結構模式。實施OBE教育模式主要有四個步驟:定義學習產出(Defining)、實現學習產出(Realizing)、評估學習產出(Assessing)和使用學習產出(Using),涵蓋了戴明環(PDCA)各要素[7]。實施OBE模式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工程教育認證下人才培養觀的核心理念是以產出作為導向(OBE),就是要從“教師能教什么”轉變成“學生應達到什么”,大學階段受到的工程教育作為未來相關職業工作的準備,以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內涵來確定合理的培養目標,明確支撐培養目標的畢業要求,以產出的產品“學生”為中心設計、實施教學活動,從工程技術知識傳授轉變到職業所需能力培養,是目前高等工程教育培養觀的重要轉變[8]。教育思想轉變很大挑戰,認證強調專業人才培養結果導向,要求教師將畢業設計出口要求分解對應到課程上去,并在課程教學中有效實施。而我國高等教育長期是學科導向、投入導向,這個觀點貫穿在專業課程設置、教學設施、考核評價等方方面面。理念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
2“反向設計課程體系”、“正向組織教學活動”
做好培養方案的頂層設計,制定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并反向設計課程體系,以及正向組織相應教學活動。符合學校定位和行業發展需求,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2015版的畢業要求有12條),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和本專業畢業要求,制定畢業要求指標點,引導教師有針對性教學、學生有目的學習;制定課程(體系)與指標點的關聯矩陣,教師在教學中可考核、可評價,學生在考試等學習成果中可表達。制定體現指標點的理論和實踐課程教學大綱,教師在試卷、報告、論文及相應評分標準中得以體現。以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培養目標:以裝備、工具、汽車零部件制造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培養數字化、智能化設計制造方向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畢業要求:①自然科學基礎、工程基礎與專業知識:系統運用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基礎、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解決裝備、工具、汽車零部件等復雜工程問題;②工程經濟與管理:掌握一定的經濟與管理知識,并能將經濟管理方法用于解決裝備、工具、汽車零部件等復雜工程問題;③工程問題分析與表達:具備文獻檢索和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及知識對裝備、工具、汽車零部件等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系統分析、表達與論證的能力;④工程設計與開發:具備綜合運用機械設計制造專業知識進行裝備、工具、汽車零部件設計、工藝分析與制造的能力及創新意識;⑤實驗設計與分析:針對裝備、工具、汽車零部件復雜工程問題,具備實驗設計、方案實施、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⑥現代工程方法與手段應用:使用現代設計、測試、制造和仿真分析等軟硬件工具,解決裝備、工具、汽車零部件復雜工程問題;⑦團隊合作與協調: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能夠在合作過程中根據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⑧交流與表達:能夠結合裝備、工具、汽車零部件問題,進行書面與口頭的表達與交流,并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⑨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具有信息獲取、知識更新和終身學習的能力;⑩工程職業道德:熟悉法律法規、相關行業標準和職業規范,理解工程對社會的影響,具備工程職業道德,履行社會責任;輥輯訛人文素養: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人文素養;在解決裝備、工具、汽車零部件復雜工程問題時能夠考慮對社會、健康、安全等因素的影響;輥輰訛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意識:在解決裝備、工具、汽車零部件工程問題時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并考慮可持續發展因素。反向設計課程體系(基于OBE)包括公共基礎課、學科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綜合實踐課,進一步可分類為:通識課程模塊、工程基礎模塊、設計模塊、工藝模塊、制造模塊、綜合實踐模塊等,培養解決產品數字化設計制造復雜工程問題能力。教學大綱是達到認證畢業要求最根本、最基礎性的工作,是任課教師與管理者理解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水平與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課程教學大綱制定要求:①對畢業要求指標點形成支撐;②對畢業要求指標點達成的教學設計;③畢業要求達成度評估方法;④對教學管理要求;⑤專業負責人、責任教授、執筆人、核準院長。
3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對復雜工程問題的理解:任務具備復雜工程問題的特征,學生需解決的問題包含有多種利益沖突要素在內的機械工程問題。涵蓋任務表達、理論分析、求解等多個相互關聯的子問題,需要綜合應用任務表達、理論分析、求解等多個相互關聯的子問題,需要綜合應用任務表達、數學模型建立、多種現代建模及分析軟件、專業基礎知識、自主創新設計、參數性能優化分析等環節來完成任務,具有較高的綜合性。在專業基礎課、實踐課程中培養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撰寫報告、匯報,交流與表達能力。
4課程與畢業要求達成度
畢業要求達成度分為課程目標達成度和專業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指對支撐畢業要求相應指標點的課程目標達成情況進行評價。要求對每學年開設的所有課程依據教學大綱進行達成性評價。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指對每屆學生12個畢業要求的達成情況進行評價。要求對每屆4年的所有課程進行整體性達成評價。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周期為4年。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辦法:①畢業要求分指標點的達成度根據每一屆學生畢業時所學課程達成度評價值及其所占權重進行計算。②由分指標點達成度確定對應1-12項畢業要求的達成度。③由12項畢業要求達成度得出專業整體達成情況。④對達成結果進行分析并應用于持續改進。
5應用型本科專業工程教育認證
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要求學生掌握相關工程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相當的工程實踐能力。應用型專業工程教育認證在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課程大綱、實踐環節、教學過程、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課程與畢業要求達成度等方面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體系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實現“本科水平、技術特長”人才培養目標,與研究型人才培養有差異,形成應用型鮮明特色。
6結束語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等6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以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6個上海市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建設,均提出通過工程教育國內或國際專業認證,通過第三方科學評判專業辦學水平,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校在參照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制定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華盛頓協議》等效)的要求,研究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工程教育認證,結合學校定位,明確畢業生要求,建立以學生“學習產出”為中心,并通過反向設計建立課程體系,以及以“學習產出”為目標課程改革,培養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實現畢業要求,并進行“學習產出”評估,推進專業國際化水平。
參考文獻:
[1]余壽文.對工程教育質量保證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5-8,14.
[2]王玲雷環.《華盛頓協議》簽約成員的工程教育認證特點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29(5):88-92.
[3]WhichABETCompetenciesDoEngineeringGraduatesFindMostImportantintheirWork?JournalofEngineeringEducation,2012,101(1):95-118.
[4]方崢.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國際化之路-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成員之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72-76.
[5]SpadyWG.Outcome-basededucation:Criticalissuesandanswers.Virginia:AmericanAssociationofSchoolAdministrators,1994:1-10.
[6]姜波.OBE:以結果為基礎的教育外國教育研究[J].2003,30(3):35-37.
[7]TrevorHussey.PatrickSmith.Learningoutcomes:aconceptualanalysis.TeachinginHigherEducation.2008,13(1):107-115.
論文摘要: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校園英語學習環境的建構對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的構建有著重要的意義,而該體系的構建又能有效促進大學生英語素質養成教育的實現。
素質教育所強調的,就是要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或者說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要更加注重素質的提高。正確處理好知識、能力與素質的關系,促進三者協調發展,是素質教育思想的關鍵所在。所謂“養成”,就是培養而形成。高等學校的養成教育,是教育者為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素質、能力及行為習慣,而對受教育者反復和長期進行的教育、訓練及培養的過程。教學活動中的“素質”與“養成”,其實質就是目的與途徑的關系,或者說是培養目標與培養方式的關系。也就是說,素質教育為養成教育明確了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養成教育為素質教育明確了教學目的的實現途徑與培養目標的實現方式。
中國高等院校大學生的英語素質養成教育大多是通過大學英語教學進行的,但要完成大學生的英語素質養成教育僅僅依靠基礎英語教學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必須貫穿整個大學4年教育過程之中。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的養成教育是根據培養目標及其養成要求,通過教師的英語教育培養和學生的英語學習修養,以形成學生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英語素質。用養成教育的教學方式,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活動,正好從概念上強調了學生素質的養成,即教學目的或培養目標的實現,反映了素質教育教學的內在要求,明確了素質教育教學目的的實現途徑,有利于在教學活動中強化素質的培養,提高教學效果。
目前,我國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要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他們在國際化、信息化社會中獲得信息并處理問題的能力,我們有必要對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的構建進行全面研究,以把握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方向。
一、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
1.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一直以基礎英語為主。雖然“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的公共英語教學在人才培養模式、教材、課程設置、實踐教學、教學方法、師資隊伍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但不少學校只看重四級通過率,忽視甚至取消了應用階段的英語教學,因而使學生無法完成從基礎學習到實際應用的轉換。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稿)(以下簡稱《要求》)提出英語學習4年不斷線,表明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只是完成大學英語教學的基礎階段,后面還有應用提高階段,才能建構系統的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的課程體系。但由于種種原因,社會把四級的整體通過率作為衡量一個高校英語教學成敗的重要指標,因而導致各高校大部分的教學資源都運用于以提高四級通過率為目標的基礎英語教學上。雖然部分重點高校在完成兩年的大學基礎英語教學后,開設了雙語教學課程。但大學基礎英語教學進行的是語言共核部分的教學,直接進入雙語教學階段會使學生不知所措。這種狀況促使我們反思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調整目前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
2.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
目前全國各高校雙語教學的效果很不令人滿意,其根本原因是沒有解決好從大學基礎英語到雙語教學之間的過渡問題。專門用途英語(esp)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并根據學習者特定目的和需求而開設的英語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雙語教學是用外語(主要是指英語)來講授非語言的知識,如物理、數學、化學及其它專業知識。它不是語言教學,而是以講授內容為主線(content.based)的教學。專門用途英語以專業交際的應用技能為教學重點,不同于以語言共核部分為教學內容的基礎英語,也不同于以專業知識為教學重點的專業課雙語教學。它是基礎英語教學的延續,是從基礎英語能力的培養向英語應用技能的培養的過渡,因而是大學基礎英語與雙語教學的有效接口。
目前,社會對復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迫使高校開設esp課程,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雙重原因,國內的esp教學普遍存在缺乏協調性、師資問題突出、教學效果不好等問題。針對這一現象,我們以南昌工程學院2006級1190名本科生為實驗對象,在遵循esp課程教學特征的基礎上,探索esp課程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為了優化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大膽嘗試在原有的大學英語總學時之內,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階段和應用提高階段。在基礎階段,開設了聽說課程和讀寫課程:在應用提高階段,根據學生需求及其學科特點開設了《科技英語翻譯理論與技巧》、《工程英語閱讀》等6門esp課程,為學生高年級順利接受雙語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且有助于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
大學基礎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和雙語教學在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是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A英語是esp教學的必備條件,esp教學是基礎英語教學的延續或擴展,同時也是從基礎英語課程到雙語課程之間的過渡性課程。三者都是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中必不可缺且緊密聯系的環節,三者都服務于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的主要目標。
改革現有的課程設置,在基礎英語階段后開設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和雙語教學課程,實現專門用途英語與基礎英語的互補性、多層次教學模式,以確保整個大學階段英語學習不斷線,是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同時應進行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的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改革,開設靈活多樣、充分體現個性化、能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選修課,對大學英語教學層次、規格、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優化調整。
二、師資隊伍建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用“五個因素和一個公式”來衡量外語教學質量。五個因素是:1)國家對外語教學的政策;2)學生的來源與素質;3)教材的質量;4)教學環境的條件;5)教師的素質。五個因素中前4個是可變因素,而第5個因素即教師的素質是決定因素。一個公式指:教學質量=[學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環境(4分)]×教師素質??梢娊處熕刭|分值越大,乘積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因此,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關鍵,是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保證。迅速造就一批基礎理論深厚并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全面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實力,是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完善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對外語教師從3個方面同時著手培養:首先是教學能力培養,解決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的問題;其次是進修,以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最后是科研能力培養,解決教師自我發展的問題。目前我國各高校對大學英語教師的訓基本分為3種:1)校內培訓。校內培訓基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教學理論水平、教學能力、教學研究、科研方法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2)國內培訓。國內培訓的目的是培養骨干,為將來學科發展培養“領軍人物”或學科帶頭人。3)短期出國培訓。組織部分英語教師到英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的有關大學進行短期培訓,讓教師親身體驗英語語言和英語國家的文化。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學英語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顯著提高,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師資隊伍的建設需要長期和不懈的努力。要配合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改革,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應該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著力點?!案母镞^程中,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也面臨一次全面的重新整合,無論是學科知識結構還是跨學科知識結構,都需要調整、充實、提高”。要實現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高校政策、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三、校園英語學習環境的建構
語言學習環境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環境,其運作效果的優劣與教學活動息息相關,并直接影響語言教學活動的質量和進程。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創造語言學習環境,實現英語教學的最優化。本文所提及的校園英語學習環境包含3個方面的內容:課堂學習環境,基于網絡的自主性學習環境和課外學習環境。
課堂學習環境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學習效果等因素構成。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谶@一教學指導思想,我們在教學中應盡量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力求讓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從而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在養成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關注自己傳授的知識,應更關注學生培養目標要求的修養情況和養成程度,學生也不只是關注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應更關注怎樣把養成要求轉化為自身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
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環境可以利用資源共享、時空不限、交互協作等優勢,提供適應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服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環境的便利條件,可以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與能動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可以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掌握課堂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必須注重學生課外學習環境的建設,努力創造濃郁的校園英語文化氛圍,定期組織英語電臺、英語講座、英語征文大賽、英語演講比賽、英文歌曲比賽、英語話劇表演、辯論賽、英語角、外籍教師與學生聯誼等活動,從而盡可能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
【關鍵詞】人本教育 高職英語 課程設置
引言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高職英語課程設置也要進行調整。一帶一路經濟戰略下,英語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與此同時,對高職學生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當社會對職業能力產生變化時,高職院校的課程安排也要與時俱進,合理調整。
一、人本教育視角下高職英語課程設置的基本要求
1.以人為本的職業目標規劃為基本原則。人本主義教育要求尊重人的自身需要,針對高職英語課程設置來說,人本教育視角下的高職英語課程設置必須以人的職業目標規劃為基本原則,即高職英語課程設置應保障基于職業規劃的課程目標明晰性,課程設置要以市場為導向,以職業崗位所需的技能標準為依據,反映出與本科??圃盒S⒄Z課程設置相區別的高職院校職業化教育特色。
2.以人的技能發展需要為實踐方向。人本主義教育要求教育課程以受教育者為中心進行社會性輻射,形成學校教育與社會體系整合交互的邏輯結構,因此針對高職英語課程設置來說,應重視相關學科的社會實踐性,以學生技能發展需要為實踐方向,增加英語課程設置中的實用性課程比例。
3.以人的綜合素養提升為重要內容。人本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全面發展,關注人的精神世界與心靈成長,因此,在高職英語課程設置中將人文素養教育納入英語知識體系,以人的綜合素養提升為重要內容,保障學生在人文熏陶中健全人格,完善智能結構是人本教育理論的基本體現。
二、人本教育視角下高職英語課程設置的改革要點
1.明確專業課與選修課的設置目的。高職英語課程設置中,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設置目的是有差異的。所以,在高職英語課程設置時一定要對兩類課程的設置目標進行清晰的定位。專業課開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即讓學生在學業完成之后具有從事相關工作的基本技能。選修課開設的目的是拓寬學生的視野,從而更好的發揮專業技能。高職英語選修課開設,可以根據學校的辦學理念進行設置。這樣可以突出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也能夠讓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凸顯出自己的優勢。
2.學科知識與工作實踐緊密聯系。高職英語作為文化課并未受到學生應有的重視。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的文化課知識基礎薄弱,在英語的學習中有較強的畏難情緒。另一方面是因為英語學科知識的內容對于學生的具體工作沒有直接聯系。這種情況下,從學生的視角審視,英語課程一門難學且沒有使用價值的學科,因此學生就不會在其課程學習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為此,在高職英語改革的過程中,要將英語學科知識與學生未來的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引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最終讓英語作為一種國際性的語言工具助力其事業的發展。在一帶一路經濟戰略下,我國同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會大幅度增加。這就意味著各個行業的基層工作人員都要有一定的英語交流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商務英語實戰能力。所以,在英語課程設置的改革中,教育工作者要對各個行業的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然后找到英語語言運用和相關工作的聯系,最后應用教育學的手法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具有實用價值高職英語教材。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各個行業的特點有非常大的差異,各大高職院校可以根據自己所為的地理位置和當地的商業發展情況,有針對性的研究某一種或幾種專業英語。
3.優化高職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英語教學在本質上同語文教學是相同的,都是運用文字來進行思想表達,最后完成社會活動。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培養。將人文素養以課程的方式納入到課程設置當中,從而引起學生的重視。人文素養在高職英語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以下兩點:第一,英語語言的學習要融入到一定的環境下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準確的運用,即有利于學生熟練而地道地使用英語這個語言工具。第二,人文素養的提升能夠豐富學生的思想,充實學生的大腦。通常情況下,人文素養的培養課程都是以不同形式的閱讀和寫作來完成的,在閱讀的過程中,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在寫作的過程中,豐盈了學生的心靈。高職學生的年齡和高中生相同,其思想意識形態還需要學校通過教學手段來不斷引導和優化。
4.英語課程設置要與時俱進進行調整。英語課程設置之所以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因為其教育手段已不能勝任當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培養工作。這就反映出了高職英語教學反思工作有待于提高,在某種程度上淡化了教育工作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思想。英語作為世界性語言,在各個行業中始終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設置要保持動態的改革,使所培養出的人才能夠很好地服務社會。
三、結語
人本教育是教育領域中的主流教育理念。高職學生在年齡上與高中學生相近,在校園生活模式上與大學生基本相同,這就需要對學生群體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職業目標的設定既要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又要考慮到學生群體的學習負擔。課程設置與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是一個矛盾體,兩者相互影響。企業對人才能力需求的提升促進了課程設置的改革,課程設置得到優化之后又能夠為企業培養優質的人才。因此,高職英語教育教學工作者要用發展的眼觀來與時俱進地適時調整課程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