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8:29:25
序論:在您撰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當前,信息網絡技術加速創新,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成為“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復蘇的新引擎。各主要國家紛紛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重塑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并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取得的創新成果融合于實體經濟各個領域,圍繞新一輪科技和產業制高點展開積極競合。
基于此,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依托中國電子學會的專業研究團隊,深入分析全球各國數字經濟主要戰略,調研走訪在數字經濟領域具備領先水平和突出能力的典型企業,系統梳理了國內外頂尖學者的最新觀點,以及權威智庫和知名戰略咨詢公司的公開成果,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做出十點研判,具體如下:
一、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成為新的關鍵生產要素
人類生產、生活及治理的數據基礎和信息環境正在得到大幅加強和顯著改善,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持續普及部署,智能終端和傳感器加速應用滲透,人、機、物逐步交互融合,與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相關的各項活動已啟動全面數字化進程,呈現出從被動到主動、從碎片到連續、從單一分離到綜合協同的三大轉變,源源不斷地產生著呈現爆炸式增長態勢的海量數據,蘊含著巨大的價值和潛力。數據已成為與資本和土地相并列的關鍵生產要素,被不斷地分析、挖掘、加工和運用,價值持續得到提升、疊加和倍增,有效促進全要素生產率優化提升,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新動能。
圖1 新摩爾定律主導下2015-2035年全球數據總量增長態勢
數據來源:IDC,中國電子學會整理
二、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是首要戰略任務
全球經濟仍處于相對穩定的復蘇階段,以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將繼續作為主要增長點,在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中不斷煥發新的動力。下一階段,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數字經濟相關戰略會陸續深入實施,普遍將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先進制造業作為重要舉措,積極推進從生產要素到創新體系,從業態結構到組織形態,從發展理念到商業模式的全方位變革突破,持續催生個性化定制、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推動形成數字與實體深度交融、物質與信息耦合驅動的新型發展模式,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有效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圖2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
三、平臺化、共享化引領經濟發展新特征、新趨勢
企業之間的競爭重心正從技術競爭、產品競爭、供應鏈競爭逐步演進為平臺化的生態體系競爭,一批用戶基數龐大、技術積累豐富、資金實力雄厚的行業領軍企業已率先啟動,通過提供開源系統、營造開放環境、促進跨界融合、變革組織架構、重塑商業模式、孵化創新團隊等多種方式,持續構建完善資源集聚、合作共贏的生態格局。同時,飛速發展的新一代信息科技,高頻泛在的在線社交,以及漸趨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為大量未能得到完全有效配置的資源提供了成本趨近于零的共享平臺和渠道,吸引了共享者數量的指數級集聚,弱化了生產生活資料的“所有權”而強調“使用權”,逐步創造出新的供給和需求,促使共享經濟快速興起。
圖3 共享經濟行業滲透趨勢
數據來源:羅蘭貝格,中國電子學會整理
四、全球創新體系以開放協同為導向加快重塑
創新仍是推動經濟數字化發展的源動力,受技術開源化和組織方式去中心化的雙重作用,知識傳播壁壘開始顯著消除,創新研發成本持續大幅降低,創造發明速度明顯加快,群體性、鏈條化、跨領域創新成果屢見不鮮,顛覆性、革命性創新與迭代式、漸進式創新相并行。創新主體、機制、流程和模式發生重大變革,不再受到既定的組織邊界束縛,資源運作方式和成果轉化方式更多地依托互聯網展開,跨地域、多元化、高效率的眾籌、眾包、眾創、眾智平臺不斷涌現,凸顯出全球開放、高度協同的創新特質,支撐構造以數據增值為核心競爭力的數字經濟生態系統。
圖4 具有典型意義的開放式協同化創新平臺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
五、基礎設施加速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
持續提升數據獲取的量級和頻率,不斷豐富數據傳輸的渠道和方式,以及擴大數據存儲空間,強化數據加工能力,創新數據使用能力,都是數字經濟能夠得以蓬勃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萬物互聯和人機物共融將會成為網絡架構的基本形態,各國信息基礎設施的規劃與部署都面臨著擴域增量、共享協作、智能升級的迫切需求。同時,電網、水利、公路、鐵路、港口等傳統基礎設施也正在逐步開展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向著智能電網、智能水務、智能交通、智能港口轉型升級,顯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資源調度能力,支撐數字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圖5 基礎設施加速轉型升級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
六、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競爭力延伸至信息空間
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競爭力構成要素呈現數字化發展趨勢,傳統產業紛紛面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日益廣泛深入。人類社會、物理世界的二元結構正在轉變為人類社會、物理世界、信息空間的三元結構,國家和地區之間競爭和博弈的重心逐步從土地、人力、機器的數量質量轉移至數字化發展水平,從物理空間延展到信息空間,并將很快呈現出以信息空間的競爭和博弈為主導與引領,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格局。掌握信息空間核心競爭優勢的國家和地區,將在圍繞新一輪國際分工態勢展開的博弈中搶先占據價值鏈制高點。
圖6 2016年主要國家數字經濟規模
資料來源:《數字經濟 邁向從量變到質變的新階段》
七、數字技能和素養推動消費者能力升級
新興的數字化產品、應用和服務大量涌現,已形成規模巨大的消費市場,不啻于是對消費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需具備一定的數字化技能和素養,才能更好地發掘數據價值、使用數字化產品和享受數字化服務。消費者所具有的對數字化資源的獲取、理解、處理和利用能力,將成為影響數字消費增長速率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直接關系到數字經濟的整體發展質量與效益。全球各主要發達國家將會愈益重視對公民數字素養的挖潛和培養,并將持續提升公民數字素養上升到構建國家新興戰略競爭力的高度,作為推動數字消費、擴大內需市場、強化內生動能的重要舉措。
圖7 數字經濟時代對公民素養提出新要求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
八、社會福利水平依托數字化手段得到有效改善
滿足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數字經濟孕育、誕生、發展的重要動力及目標。大幅提升公共資源供給效率,顯著增強公共服務效用,進一步推動教育、醫療、慈善等公共事業的便捷化、普惠化、均等化,是數字經濟在創新變革生產方式、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之外的關鍵著力點和突破口。多種類型、多個領域的網絡化、智能化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將被搭建,面向公眾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互聯網遠程診療將成為高頻次、低門檻、易得可選的常規醫療方式,并引入人工智能助手有效提升診療精準度,緩解全球性的醫療資源緊張難題。區塊鏈技術將在慈善資金募集和捐贈過程中得到大規模應用,強化互信關系,減少交易成本,溯源資金去向,保障慈善事業的公正、透明、有效。
圖8 數字化手段提升社會福利水平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
九、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啟動規劃、建設和管理
隨著信息基礎設施的規模擴張、功能升級和網絡構建,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運行管理過程中廣泛深入地推廣應用,大量完整、連續、系統,具備一致性、關聯性、價值性的城市數據將被持續獲得,為構建與現實物理城市精準映射、智能交互、虛實融合的數字孿生城市提供了可行基礎。全球一批形成技術、人才集聚發展,產業規模與創新能力較為突出,具備主動比特化條件的現代化城市將率先嘗試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的同步規劃,并逐漸上升為兩者的同步建設和同步管理。為匹配真正海量數據的采取、傳輸、存儲和計算,專門用于數字城市運行管理決策的系統級平臺將得到持續的開發與完善,并逐漸形成可推廣復制的標準體系。
圖9 數字孿生城市功能日趨完善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
基于此,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依托中國電子學會的專業研究團隊,深入分析全球各國數字經濟主要戰略,調研走訪在數字經濟領域具備領先水平和突出能力的典型企業,系統梳理了國內外頂尖學者的最新觀點,以及權威智庫和知名戰略咨詢公司的公開成果,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做出十點研判,具體如下:
一、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成為新的關鍵生產要素
人類生產、生活及治理的數據基礎和信息環境正在得到大幅加強和顯著改善,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持續普及部署,智能終端和傳感器加速應用滲透,人、機、物逐步交互融合,與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相關的各項活動已啟動全面數字化進程,呈現出從被動到主動、從碎片到連續、從單一分離到綜合協同的三大轉變,源源不斷地產生著呈現爆炸式增長態勢的海量數據,蘊含著巨大的價值和潛力。數據已成為與資本和土地相并列的關鍵生產要素,被不斷地分析、挖掘、加工和運用,價值持續得到提升、疊加和倍增,有效促進全要素生產率優化提升,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新動能。
圖1 新摩爾定律主導下2015-2035年全球數據總量增長態勢
數據來源:IDC,中國電子學會整理
二、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是首要戰略任務
全球經濟仍處于相對穩定的復蘇階段,以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將繼續作為主要增長點,在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中不斷煥發新的動力。下一階段,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數字經濟相關戰略會陸續深入實施,普遍將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先進制造業作為重要舉措,積極推進從生產要素到創新體系,從業態結構到組織形態,從發展理念到商業模式的全方位變革突破,持續催生個性化定制、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推動形成數字與實體深度交融、物質與信息耦合驅動的新型發展模式,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有效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圖2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
三、平臺化、共享化引領經濟發展新特征、新趨勢
企業之間的競爭重心正從技術競爭、產品競爭、供應鏈競爭逐步演進為平臺化的生態體系競爭,一批用戶基數龐大、技術積累豐富、資金實力雄厚的行業領軍企業已率先啟動,通過提供開源系統、營造開放環境、促進跨界融合、變革組織架構、重塑商業模式、孵化創新團隊等多種方式,持續構建完善資源集聚、合作共贏的生態格局。同時,飛速發展的新一代信息科技,高頻泛在的在線社交,以及漸趨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為大量未能得到完全有效配置的資源提供了成本趨近于零的共享平臺和渠道,吸引了共享者數量的指數級集聚,弱化了生產生活資料的“所有權”而強調“使用權”,逐步創造出新的供給和需求,促使共享經濟快速興起。
圖3 共享經濟行業滲透趨勢
數據來源:羅蘭貝格,中國電子學會整理
四、全球創新體系以開放協同為導向加快重塑
創新仍是推動經濟數字化發展的源動力,受技術開源化和組織方式去中心化的雙重作用,知識傳播壁壘開始顯著消除,創新研發成本持續大幅降低,創造發明速度明顯加快,群體性、鏈條化、跨領域創新成果屢見不鮮,顛覆性、革命性創新與迭代式、漸進式創新相并行。創新主體、機制、流程和模式發生重大變革,不再受到既定的組織邊界束縛,資源運作方式和成果轉化方式更多地依托互聯網展開,跨地域、多元化、高效率的眾籌、眾包、眾創、眾智平臺不斷涌現,凸顯出全球開放、高度協同的創新特質,支撐構造以數據增值為核心競爭力的數字經濟生態系統。
圖4 具有典型意義的開放式協同化創新平臺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
五、基礎設施加速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
持續提升數據獲取的量級和頻率,不斷豐富數據傳輸的渠道和方式,以及擴大數據存儲空間,強化數據加工能力,創新數據使用能力,都是數字經濟能夠得以蓬勃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萬物互聯和人機物共融將會成為網絡架構的基本形態,各國信息基礎設施的規劃與部署都面臨著擴域增量、共享協作、智能升級的迫切需求。同時,電網、水利、公路、鐵路、港口等傳統基礎設施也正在逐步開展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向著智能電網、智能水務、智能交通、智能港口轉型升級,顯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資源調度能力,支撐數字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圖5 基礎設施加速轉型升級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
六、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競爭力延伸至信息空間
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競爭力構成要素呈現數字化發展趨勢,傳統產業紛紛面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日益廣泛深入。人類社會、物理世界的二元結構正在轉變為人類社會、物理世界、信息空間的三元結構,國家和地區之間競爭和博弈的重心逐步從土地、人力、機器的數量質量轉移至數字化發展水平,從物理空間延展到信息空間,并將很快呈現出以信息空間的競爭和博弈為主導與引領,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格局。掌握信息空間核心競爭優勢的國家和地區,將在圍繞新一輪國際分工態勢展開的博弈中搶先占據價值鏈制高點。
圖6 2016年主要國家數字經濟規模
資料來源:《數字經濟 邁向從量變到質變的新階段》
七、數字技能和素養推動消費者能力升級
新興的數字化產品、應用和服務大量涌現,已形成規模巨大的消費市場,不啻于是對消費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需具備一定的數字化技能和素養,才能更好地發掘數據價值、使用數字化產品和享受數字化服務。消費者所具有的對數字化資源的獲取、理解、處理和利用能力,將成為影響數字消費增長速率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直接關系到數字經濟的整體發展質量與效益。全球各主要發達國家將會愈益重視對公民數字素養的挖潛和培養,并將持續提升公民數字素養上升到構建國家新興戰略競爭力的高度,作為推動數字消費、擴大內需市場、強化內生動能的重要舉措。
圖7 數字經濟時代對公民素養提出新要求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
八、社會福利水平依托數字化手段得到有效改善
滿足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數字經濟孕育、誕生、發展的重要動力及目標。大幅提升公共資源供給效率,顯著增強公共服務效用,進一步推動教育、醫療、慈善等公共事業的便捷化、普惠化、均等化,是數字經濟在創新變革生產方式、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之外的關鍵著力點和突破口。多種類型、多個領域的網絡化、智能化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將被搭建,面向公眾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ヂ摼W遠程診療將成為高頻次、低門檻、易得可選的常規醫療方式,并引入人工智能助手有效提升診療精準度,緩解全球性的醫療資源緊張難題。區塊鏈技術將在慈善資金募集和捐贈過程中得到大規模應用,強化互信關系,減少交易成本,溯源資金去向,保障慈善事業的公正、透明、有效。
圖8 數字化手段提升社會福利水平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
九、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啟動規劃、建設和管理
隨著信息基礎設施的規模擴張、功能升級和網絡構建,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運行管理過程中廣泛深入地推廣應用,大量完整、連續、系統,具備一致性、關聯性、價值性的城市數據將被持續獲得,為構建與現實物理城市精準映射、智能交互、虛實融合的數字孿生城市提供了可行基礎。全球一批形成技術、人才集聚發展,產業規模與創新能力較為突出,具備主動比特化條件的現代化城市將率先嘗試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的同步規劃,并逐漸上升為兩者的同步建設和同步管理。為匹配真正海量數據的采取、傳輸、存儲和計算,專門用于數字城市運行管理決策的系統級平臺將得到持續的開發與完善,并逐漸形成可推廣復制的標準體系。
圖9 數字孿生城市功能日趨完善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
十、社會治理體系的數字化程度持續提升
過去十年,我國網絡服務經濟借助龐大的消費市場和寬松的創新環境異軍突起,成為全球網絡服務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實現了由傳統實體經濟向現代網絡平臺服務經濟的跨越發展。然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由此衍生出的風險。一是畸形的定價機制。傳統經濟產業定價權始終掌握在產品和內容制造商手里,服務流通環節是在產品制造成本基礎上增加服務附加值而形成的定價機制。而目前的網絡平臺服務經濟發展模式則是服務平臺商主導綁架消費者,制造商困于低價銷售。這既造成了經濟不能有效循環、良性發展,催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也不利于營造制造業由中低端向高端發展的市場環境。二是網絡付費消費的機制不健全。由此滋生了各種深不可測的不透明商業模式,造成價值分配扭曲和價值泡沫化,使得真正的產品制造商和專業內容服務提供商難以獲取實際的制造和創作價值,對網絡服務望而卻步。三是網絡可信監督機制不完善。知識泛化成了不確定的模糊信息,原本希望通過網絡搜索得到的精準信息定位和專業知識解答入口成為虛假廣告的策源地,大眾不得不擦亮眼睛、自我明辨是非。對網上假冒偽劣產品缺乏有效監督和懲戒機制,建立社會化監督機制勢在必行。四是競爭性壟斷現象嚴重。網絡平臺服務經濟造就了少數大平臺任性撒錢、壟斷市場的格局,中小服務商難以獨立生存,要么被大平臺收購吃掉,要么因燒不起錢而破產。因此,現階段的網絡平臺型服務經濟形態應該被視為一種過渡性的新興行業自發行為,并非健康良性的數字產業發展生態環境的最終形態。當前,我國正逐步進入以數字經濟為代表,以創新驅動為第一發展要素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繼傳統實體經濟向網絡平臺經濟跨越發展之后的第三個經濟發展階段,是一次新的跨越。這一時期的關鍵任務是修正企業主導的競爭壟斷型平臺經濟弊端,構建以產業生態環境為核心的透明服務網絡數字經濟運行新格局。這種新格局更強調在社會治理基礎設施、公共基礎服務、公平價值交換服務貿易和社會化監督等方面的體系化和生態化布局,可以支撐價值分配更均衡、資源信息更透明、公共服務更公平、經濟協作更高效、生產服務更專業、網絡治理更精準、社會監督更穿透的經濟發展模式。如今,國家已采取了一系列的網絡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措施。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的意見》,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出發,著力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公平競爭審查機制、數字經濟公平競爭監管制度、預防和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制度。
把握數字文化經濟價值高地,主動融入數字經濟發展體系
一是積極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規律,推動文化數字化創新發展。文化是綜合國力的核心要素,是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資源,文化、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是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走向和核心價值。過去,我國文化產業主體市場競爭意識不足,缺乏依靠科技提升競爭力的主動意識,導致在企業主導的網絡平臺數字經濟發展階段,傳統文化產業難以形成集聚化經營資源和競爭優勢。在當前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節點期和機遇期,文化產業應積極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規律,調整發展方式,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經濟,加快推進文化數字化創新發展進程。二是主動融入數字經濟發展體系,構建數字文化經濟生態體系。文化數字化不是簡單的文化資源和內容數字化加工處理,而是涵蓋文化發展全過程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首先,要將優秀文化資源轉換為具有網絡經濟價值的資產。過去較為普遍的做法是把文化遺產資源全拿過來,不分優劣、不談價值地全盤轉化,這是缺乏意義和效益的。文化遺產資源是整個中華民族擁有的財富,是全社會的和公益的。這些資源只有在有限權責下經過加工整理處理,形成可復用、可轉換的資產,才會具有經濟循環的產業價值。其次,要積極構建數字文化經濟生態體系,形成數字文化經濟健康發展的市場秩序。按照新型數字經濟運行格局在社會治理基礎設施、公共基礎服務、公平價值交換服務貿易以及社會化監督生態化體系構建的要求,建立包含文化市場監管、數字版權保護、輿情風控與文化傳播安全、文化服務信用和服務質量保障等功能的數字文化市場治理基礎設施體系,推動數字文化市場治理現代化;建立數據隱私保護、社會公共文化資源服務等公共基礎服務體系,將公共資源和個人隱私信息數據采集從各類互聯網應用中剝離,統一下移至公共基礎服務體系中;建立公平透明的價值交換服務貿易體系,保障產業生態中各方利益,打擊壟斷性定價,杜絕價值迂現;建立基于區塊鏈的社會化監督及輔助管理體系,強化從業自律及社會化監督管理功能。
加強文化和科技融合創新,切實融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體系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 徐麟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大力實施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等,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中國愿從五個方面與世界各國一道,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協力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一是發展以創新驅動為內核的數字經濟;二是發展以協調包容為要義的數字經濟;三是發展以開放合作為基礎的數字經濟;四是發展以安全可信為前提的數字經濟;五是發展以造福人民為宗旨的數字經濟。
浙江省政府副省長 馮飛
大數據時代數字經濟承載的不是簡單的0和1代碼,而是10多億中國人乃至全球70多億人民的共同心愿。新經濟、新動能,這是全球經濟的焦點,數字經濟的出現點燃了新動能,點亮了新經濟,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曙光。
阿里巴巴集團總裁 金建杭
未來普惠共享的經濟體,一定是商業主體劇增,人人都能在網上進行經營,人人都能獲得貸款,人人都能進行全球消費;商業競爭已經從拼關系、拼資金、拼地段變為拼智慧、拼數據、拼計算;商業結果從利用信息的不對稱謀求暴利,轉變到誠信是財富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構建普惠共享經濟體的過程中,我們覺得整個社會都需要大勇氣、大智慧。
領英執行主席、聯合創始人 里德?霍夫曼
中國發展的速度是極其驚人的,我從來沒有看到其他任何一個地方的發展速度能夠這么快,他們有快速的時間馬上進行嘗試,看看做法、技術和模式是不是有用,他們可以在各個地方快速地進行布置。同時,他們還有一個巨大的客戶群,而且是做到了全行業的開放,使其能夠在各個行業中進行創業和創新。
鴻海集團董事長 郭臺銘
數字經濟跟傳統的一般制造最大的不同在于,數字經濟讓我們學會了怎樣從傳統的制造變成智能制造。我們利用制造過程中所產生出來的數字,來讓我們加上互聯網的運用,所以我們叫做“智能制造+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智能制造的平臺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而智能制造所產生的數據也就是我們智能制造的平臺。
關鍵詞:電子商務;實體經濟;發展策略
一直以來實體經濟通過固定的銷售場地和銷售方案,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日常需求,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通過互聯網絡進行消費購物,打破傳統實體經濟固定的消費模式,也進一步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這樣就導致大量實體店鋪倒閉,給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為此,需要積極推動實體經濟與電子商務的融合發展,轉變實體經濟經營模式,從而滿足新時代的發展需求。
一、發展電子商務的意義
(一)充當堅固地基,提品支持
電子商務的發展突破了傳統經濟的局限性,使實體經濟擁有了更加廣闊的涉及范圍與經濟流量,進一步降低了實體產業發展成本。為了推動我國經濟穩健發展,必須科學認識電子商務的經濟價值,以電子商務助力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持續提升國民經濟發展質量與效益。實體經濟能夠生產社會所需的各種重要產品,提供大量的社會就業崗位,所以實體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如果沒有實體經濟生產大量的產品,電子商務也就無法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在實體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還能夠創造更多生產資料使得社會經濟發展實現良性循環。
(二)提供售后服務,滿足客戶需求
電子商務最主要的目的是銷售產品,如果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必須通過與商家進行聯系與溝通,才能夠確保服務完善。如果沒有實體經濟很容易造成售后服務無法有效落實,進而打消消費者的消費欲望,最終會使得電子商務無法持續運營。
(三)建立品牌效益,提供信譽保障
電子商務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日常需求,同樣也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良好的購物體驗。但是電子商務平臺上琳瑯滿目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很難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要。各種參差不齊的產品質量也會出現許多安全隱患,很多消費者對于不同的品牌,缺乏足夠的了解與信任,所以依然會選擇去實體店進行體驗或試用。通過實體經濟可以帶給用戶最真實的感受,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
二、電商經濟發展帶給實體經濟的主要沖擊
(一)競爭激烈實體經濟萎縮
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實體經濟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方面是電子商務不用繳納各種房租、水電、人工費用,所以能夠節約成本,使得電子商務平臺的售價顯著低于實體經濟的售價,這樣就使得廣大消費者更傾向于在網絡上購物。在我國很多電子商務高度發達的區域,通過發達的快遞業務支持,能夠實現當日送達,這也使得實體商店,隨買隨走的優勢不在,有了電子商務的競爭之后,很多企業為了大力支持電子商務往往會給予電商平臺更多的優惠力度,這也使得很多消費者由線下購買轉為線上購買,提高了電子商務發展的效果,導致商品總需求量飽和,實體店的經營優勢受到影響。
(二)成本上升,經營困難
目前,電子商務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銷售地點沒有限制,所以電子商務所面對的用戶比實體經濟的服務范圍更加廣泛,同時也可以直接從廠家發貨,免去了庫存壓力和其他中間環節,可以有效降低售價。要經營好一家實體店,必須要選擇良好的地段,支付許多租金,這樣就造成商品的附加成本提高無法與實體店形成競爭優勢。這些因素都使得實體經濟發展受到巨大影響。
三、促進電子商務,助力實體經濟的策略
(一)調整銷售渠道,提高服務質量
通常來說很多消費者都不愿意在電子商務平臺購買貴重物品,一方面是擔心假貨,另一方面是擔心運輸影響產品質量,所以實體店應該積極針對電子商務經營的問題進行分析,采取相應的優化措施推動實體店的銷售水平全面提高,在日常銷售產品的過程中,需要為消費者提供充足的試用體驗,讓消費者感到產品的性能從而增強對產品的購買,此外實體店要加強對員工的培訓。為每一位顧客帶來賓至如歸的體驗,從而更好激發消費者購買欲望。另外,要給予用戶恰當的購買建議,將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確保消費者獲得更良好的服務體驗。在實體經濟的發展中,停車場、部分人性化地區的布局等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非常重要,該投資可以有效促進顧客滿意,加強實體經濟管理效果。實體經濟參與經濟活動時,可以進行多種色彩的優惠活動,堅定地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同時,制定長期的開發戰略,積極推進忠誠顧客的確保,經常舉辦忠誠顧客的反饋和優惠活動。實施媒體宣傳以提高可見性,實體經濟在宣傳自己時,可以通過目前流行的微信和其他平臺積極宣傳和發展,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宣傳。通過這些媒體平臺,實際經濟可以有效地加強實際賣場的可見性,提高競爭力。目前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對實體經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也為實體經濟的變化和發展提供了很多機會。在電子商務的影響下,實體經濟要學會利用互聯網等先進技術重新包裝自己,提高實體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二)增加社會就業,物流業新發展
電子商務平臺,需要大量的人工服務作為支持。包括網頁設計師、客服人員、平臺運營維護師等。隨著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物流行業的需求不斷擴大,因此,新時期應高度重視物流系統的發展和完善,提供全新的物流服務。實體經濟需要轉型升級,構建完善的物流體系,增強貨物運輸的整體質量與水平,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電子商務具有明顯的開放性,而且不受地域的阻隔可以增加貿易機會,有效打破鄉村地區信息閉塞的問題,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可以將農產品賣到城市,為農產品打開銷路,增加農民的整體收入。將電商作為新型業態,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農民快速脫貧致富,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新時期農村電商會成為市場發展新的增長點,而為了保證農村電商規范化發展,必須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產品供應鏈管理體系,提升農村電商品牌的教育模式,是加強對廣大農民電子商務技能培訓,真正的搞活農村經濟。為了把握數字經濟時代帶來的更多機會在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要搭建數字化快消平臺,通過線下訂單轉化為精準的數字流控制,由經銷商到批發商再到終端銷售全過程信息管理,能夠實現連鎖體系快速升級與發展。同時也要進一步轉變數字化的營銷模式,為企業了解消費者實際需求提供重要的參考,通過打造個性化品牌與年輕消費者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從而豐富線上線下的品牌活動,周邊產品設計,為產品提供更多的流量入口,同時也能夠對消費者的需求升級進行全面分析,在品牌推廣時還要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活動,充分發揮銷售的作用,積極圍繞產品特點打造一系列的主題營銷活動。
(三)滿足顧客需求,適當給予優惠
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有充足的配套,基礎設施做保障。在實體經濟受到電子商務巨大沖擊之下,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紛紛提出新零售的銷售模式,由線上逐漸轉變為線下進一步反哺傳統的實體零售業,通過使商品數字化對用戶數據進行深入發掘,能夠進一步了解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所以在未來的實體經濟生產中,能夠對消費者的消費實力和消費行為進行跟蹤報告并制定精準營銷策略,滿足中高端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此外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直接實現線下商業選址和運營,為中高端消費者的服務做好準確的用戶匹配。同時也能夠形成集餐飲、超市、加工、物流配送于一體的復合服務,使得新零售業態,增長速度非常明顯,在電子商務時代下網絡購物的快捷高效能夠促進經濟的快速生長,同時消費結構升級也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線上購物具有非常多的明顯優勢,具有便捷低價的優點。在線上購物中卻無法實現真實的消費場景,所以線上購物體驗與線下門店依然存在明顯的差異,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商品品質要求不斷增加,純電商模式也必然發生變化,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共振模式可以有效解決網店存在的各種問題,同時也拉動實體經濟的快速增長,通過新的零售行業,能夠實現融合新零售的發展模式,通過對傳統門店進行改造升級,能夠全面提高門店的綜合效益,這也意味著線上線下營銷模式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優惠條件。在新零售模式出世之前,線上零售與線下零售的對立關系非常顯著,尤其是很多線上購物享受著互聯網發展的紅利,致使線下零售造成明顯沖擊,甚至還有部分實體店處于瀕臨倒閉的狀態。
四、結語
隨著新零售消費模式的融合,能夠進一步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進程,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多種手段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服務,而且在物流產業不斷完善的背景下,商品供應鏈也得到有效優化,促使線上線下相結合,在新零售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可以為用戶節約更多的時間。要想和電子商務競爭,實體經濟還要積極提升自己的服務態度,將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讓顧客得多更好的優質服務體驗。
參考文獻:
[1]郭爽.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研究[J].國際公關,2019(09):294.
[2]關偉哲.電子商務對實體經濟的拉動和促進作用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9(21):156-157.
[3]楊傲.電子商務對實體經濟的拉動和促進作用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07):37-38.
金融經濟與數字經濟,同是與符號打交道,具有虛擬化特征,但在與真實世界的關系上,方向卻相反:前者關系日益迂回,日益疏離;后者關系日益直接,日益趨近。站在數字經濟立場反思這場金融危機,也許會得出這樣一個不同于傳統立場的獨特判斷:信息市場將成為金融市場的有力競爭者,數字經濟將成為金融經濟的有力競爭者。
貨幣是假的,信息是真的
如果高度概括眼前這場金融危機的本質,可以說:貨幣是假的,信息是真的?;蛘哒f,貨幣是多的,信息是少的。
貨幣是假的,第一層含義是指,在這場金融危機中,貨幣市場(含金融市場)沒有真實反映實體市場,沒有優化配置實體資源,背離了真實世界。第二層含義是,貨幣市場占用的交易費用,相對于它節省的交易費用,多到不合理的程度。
如果把實體市場視為委托人,貨幣市場視為人,這次金融危機的實質,是人背離委托人,手段背離目的,自我膨脹,發生異化。這是典型的工業病,是傳統工業化局限的大暴露。
按照正常情況,實體市場“委托”貨幣市場,通過貨幣形式,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原則應該是:市場所耗費的交易費用,不應超過委托市場自己配置資源時所耗費的交易費用,也就是說,有金融市場,應該比沒有金融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消耗的交易費用少。
現在的實際情況是:貨幣市場,在幫助實體市場配置資源時,發展出越來越復雜的手段(如衍生金融工具),這些手段開始父生子,子生孫,無限繁衍,到后來背離了目標的初衷,最后“忘記”了自身作為工具的身份,把手段的利益當作了目的的利益,實體市場這個委托人,反而成了華爾街發財致富的手段。不是華爾街為真實世界服務,而成了真實世界為華爾街服務。華爾街的錢,本質上是一種交易費用,當這種交易費用遠遠超過華爾街提供的服務所給真實世界節省的交易費用時,危機爆發了。
所謂的假,就是指異化。就是對于目的來說,手段變假了,變得不真實了,也就是說,不再以真實符合目的作為手段的本份了。
信息是真的,第一層含義是指,從兩房貸款開始,來自真實世界的供求信息一直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以衍生工具的復雜化為轉移。第二層含義是指這種真實世界的信息,又是不透明的,因此真實的信息又是少的。
真實信息少,只是現象。本質是沒有形成真實信息的產業化,特別是沒有形成信息配置資源的統一市場。信息被掌握在了少數利益集團手中。真實信息一旦產業化,將對利益集團不利。格林斯潘相信金融利益集團會以市場自發調節達到均衡為行為目標,但實際是華爾街只不過是一個利益集團。
貨幣市場的競爭者正在出現
中間人無限膨脹,是王業社會不可克眼的局限。僅在中間人內部調控,不能解決中間人體制自身造成的問題。如果考慮到中間人已形成利益集團,要維護既得利益,情況就更是如此。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反映了工業化不能適應全球化信息化條件下資源配置的要求。以華爾街金融利益集團和美國國家利益集團為代表的中間人勢力惡性膨脹,代表了全球性的工業病。
根本性的問題是貨幣市場本身存在合理性受到了挑戰。當前,出現了一種新的資源配置方式,也就是用信息直接配置資源的方式,與貨幣配置資源的方式相競爭。
電子商務交易市場,正在發展成為獨立于貨幣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的信息市場。在電子商務形成的信息市場中,人們通過信息交換,匹配供求,撮合交易,實現了不通過一般等價物的、直接基于使用價值和具體價值的全球資源優化配置。
我們在實踐中觀察到,許多全球化公司和跨國公司配置資源的時候,首先依靠的,不是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獲得的經常是扭曲過時的價格信號,而是直接利用供應鏈和社會網絡,進行復雜系統條件下一對一的實薊蹺錆頭務的信息匹配。只有需要進行宏觀判斷和長期判斷時,才會優先考慮貨幣市場的信號。一個集團企業的老板,如果在下午3點前,就可以把公司當天所有的資源變化情況、市場變化情況搞清楚,他為什么還要繞彎到華爾街去求證該怎么進行響應市場的決策呢?
我們說,貨幣是假的,信息是真的。如果信息是假的怎么辦?可以援引第一條,“信息是真的”來解決。這是什么意思呢?在用信息配置資源時,任何一條具體的信息,都有可能是假的。但信息市場作為一個整體,與貨幣市場相比,誰更加真實――更符合真實世界――呢?
當我們說信息是真的時,意思并不是指每一條信息必定是真實的,而是指信息市場作為一個整體,比貨幣市場更加接近真實世界;是指信息的機制。這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說,信息市場比貨幣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更高。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貨幣市場要經過一般等價物的迂回,不僅流通速度慢,而且會造成系統性的信號失真;而信息市場在互聯網和數字化條件下,可以進行高速復雜的信息匹配。另一方面是說,信息市場比貨幣市場配置資源的成本更低。因此信息市場在總體上來說,可以比貨幣市場更有效地配置實體資源。
貨幣市場與信息市場在配置資源上的實質區別在于,前者是一般等價的迂回調節,后者是個性化的直接調節,這也反映了兩種虛擬經濟的本質不同。
兩化融合下虛擬經濟的新選擇
關鍵詞:數字經濟;服務業;服務業之謎;高質量發展
“服務業之謎”最早是由1967年美國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的提出,他在美國服務業發展的研究中發現多個城市存在服務業生產率低的問題。隨后1968年維克多·富克斯通過研究美國服務業就業時發現勞動生產率滯后是影響服務業發展最主要的原因,由此將服務業勞動生產率滯后問題稱為鮑莫爾-富克斯假說。國內學者也對我國服務業進行了大量研究。程大中(2004)基于我國服務業檢驗了鮑莫爾-富克斯假說,得出了我國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相對滯后等結論。王?。?008)驗證了服務業技術進步滯后是導致就業增長的重要原因。宋健和鄭江淮(2017)利用1984-2014年我國的省級面板數據重構了鮑莫爾的非均衡增長模型,證實了我國工業生產率相對上升導致服務業相對價格提高和就業份額提升。韓朝亮和符建華(2019)測算了我國各省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長率與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結果證明我國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率逐年超過工業。張晨和左冰(2021)檢驗了我國29個省的旅游發展情況,并沒有發現“鮑莫爾成本病”,認為勞動異質性阻斷了社會勞動生產率正向帶動旅游相對價格上漲。
數字經濟背景下“服務業之謎”現狀
(一)第三產業增加值顯著增加
我國的服務業自改革開放才逐步開始發展,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2010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為182061.9億元,2020年達到553976.8億元,實現了快速增長。2010年以來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增速保持在8%以上,總體發展趨勢與我國經濟發展保持高度一致。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來看,2010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4.2%,2020年該占比增至54.5%,我國經濟呈現一定的服務化趨勢且增速較快。從服務業貢獻率來看,2019年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為63.5%,是第二產業對GDP貢獻率的近兩倍,服務業逐漸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二)就業吸納能力
從就業人口來看,服務業就業人數不斷增加。2020年服務業就業人數達35806萬人,占就業人口總數的48%,服務業是吸收就業人口最多的產業。從就業人數增長率來看,近年來增速在5%上下浮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率持續大于就業人數增長率,說明服務業仍有較大的吸納就業潛力。
(三)勞動生產率滯后
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逐年增長,并且就業吸納能力最強,但勞動生產率并未隨之提高。2010年服務業勞動生產率為69140.93元/人,到2020年增長至154716.19元/人,增長近124%。從勞動增長率增速來看,我國第三產業勞動增長率總體上增長緩慢,近年來增速在7%上下波動并出現下降趨勢,我國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數字經濟與“服務業之謎”
(一)數字經濟降低服務業生產成本
在數字經濟出現之前,降低生產成本是通過最大程度的規模經濟實現的,即生產大規模同質化、無差異的產品。規模經濟生產過程中,企業對生產資料的使用、組織和人員的管理也是批量處理的,使得單位產品所消耗的資源降到最低。但規模經濟并不是降低生產成本的唯一途徑。信息技術以低成本的方式解決了生產中信息收集難、處理慢、范圍小的問題,降低了多樣化的生產成本,使得差異化生產效率提升形成范圍經濟。
(二)數字經濟降低服務業交易成本
信息技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從而促進產品多樣性。信息技術影響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搜尋成本、信息成本和決策成本。數字經濟降低搜尋成本是指消費者在線上搜索符合自己個性化需求的成本降低,同時企業精準地找到目標客戶;信息技術降低了消費者和企業之間交換信息的成本,企業通過信息技術對消費者進行人物畫像,生產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消費者在線上消費時可以通過各種平臺了解產品信息,從而降低了決策成本。
(三)數字經濟促進服務業范圍經濟
數字化技術運用到服務業中降低了服務產品的生產成本,更好的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差異化需求,形成了服務業的范圍經濟。同時,數字經濟的到來降低了生產者的門檻,極大的拓寬了市場范圍。生產者通過數字化平臺在線上出售服務、產品,極大擺脫了固定資產投入的限制,例如直播帶貨的興起大大豐富了服務業業態。
(四)產品多樣性降低服務業生產率
數字經濟降低服務業生產成本、交易成本從而促進范圍經濟,個性化的服務產品可以獲得超高溢價。因此,數字經濟帶來的產品多樣化提高服務業產品價格的同時也增加了直接或間接服務產品的價值貢獻。同時,服務業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直接或間接的生產活動更加多樣化而更為復雜,而以剔除價格計算的最終產出更難體現數字化對服務業賦能的價值。因此服務業出現勞動生產率滯后的現象。綜上所述,數字化技術降低了服務業生產和交易過程中的信息、交易成本,從而提高了產品差異化生產效率,形成了范圍經濟。但是隨著服務業生產過程復雜化,更多的資源直接或間接地投入到生產中,進一步提高了服務業的價格水平,但統計數據無法準確衡量服務業價格中包含的價值,因而服務業生產率被低估。
數字經濟驅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機理分析
由于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內容豐富,涉及到了服務業企業轉型、業態創新、產業結構優化等,因此為了保障機理分析的完整性和邏輯性,本文將從微觀層面行為轉型-中觀層面協同推進-宏觀層面要素配置三個層次解析國民經濟體系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機理。本文微觀經濟主體為企業和消費者,主要聚焦于數字經濟如何改變企業的生產方式以及消費者的消費方式,進而導致服務業增長動力發生革新性改變;中觀層面以數字化服務業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協同各產業發展為主;數字經濟將數據這一新要素納入到宏觀生產活動中,實現現代服務業協同實體經濟創新并帶來整體的效率提升。
(一)微觀層面驅動微觀主體行為轉型
1.數字經濟降低生產者生產成本,促進范圍經濟。數字經濟時代生產方式更加豐富,如淘寶、京東等在線交易平臺,極大降低了服務業的固定資產成本。同時數字技術可以更精準的統計和預測消費者需求,廠商可以生產和銷售更多種類的產品,實現從規模經濟到范圍經濟的轉型。數字經濟改變了傳統服務業不可貿易的特性,利用互聯網可以產生新型服務產品,例如在線知識服務就打破了傳統教育行業的時空限制。2.數字經濟降低消費者交易成本。數字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各類消費平臺的涌現,可以獲得更加透明的商品信息,降低了決策和交易成本,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交易平臺在任何時間購買到任何地方生產的商品,打破了傳統貿易活動的時空限制。數字經濟降低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壁壘,私人定制產品成為新的市場需求。數字經濟與服務業融合進一步模糊了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角色邊界,生產者的長尾得到開拓,極大地豐富商品供給。
(二)中觀層面推進實體經濟升級、各產業協同發展
1.數字經濟推動傳統服務業升級。目前我國服務業中勞動力密集、效率低的餐飲、零售等低端服務業占比高,而技術密集、創新快的計算機服務、科研等高端服務業占比低。數字經濟依賴的ICT行業本質上是服務業,ICT行業的發展將推動服務業在整體行業和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結構優化。數字經濟改變了傳統服務業的生產和消費模式,極大提高了供需匹配的精準性,減少了生產、交易成本。2.數字經濟推進服務業與實體經濟融合。服務業與其他產業有緊密的前向和后向關系,與實體經濟形成上下游關系。根據國民經濟產業分類,通信設備、計算機和電子元件等行業屬于中間投入品制造業,而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屬于最終需求型服務業。此外,現有產業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數字化技術作為中間投入品與實體經濟進一步融合,數字產業進一步加強服務業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聯性。3.數字經濟促進產業創新升級。數字經濟帶來的創新生產模式、生產要素等給傳統產業低效率、高成本的生產方式帶來了巨大挑戰,同時也為產業創新帶來了發展機遇。數字產業技術創新最快、技術外溢作用最大,是未來帶領產業創新的關鍵行業。數字技術運用到傳統產業中,通過對數據的收集、運算和分析,改變了生產對于需求反應存在滯后性的問題,能更加精準的安排生產任務,實現低庫存、高效率的生產方式。
(三)宏觀層面改善要素配置效率
1.數字經濟形成數據新要素增加投入。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活動中的關鍵生產要素,隨著數字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逐漸成為繼資本、勞動、技術外的第四大生產要素并參與到經濟活動中。數據這一新要素具有無限增長和虛擬性的特征,是人類生產活動打破資源桎梏取得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要素。同時,數字化生產過程中又會產生新的數據,數據既是生產的投入品,也是生產的產成品,改變了傳統的投入產出關系。2.數字經濟促進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數字化技術參與到生產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有效提高了市場信息透明度,數字技術將生產、消費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合,形成有效信息,能更好的指導生產者的資源配置。由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深度參與到市場經濟活動中,其產生的網絡效應、雙邊市場等使得經濟活動更加復雜和多樣,可能使得產出增長更加快速。
數字經濟驅動服務業發展的方向及建議
(一)微觀層面上充分發揮數字化平臺作用,促進生產、消費升級
從前文數字經濟對服務業微觀主體行為轉型的影響的理論分析已經得出,數字經濟時代生產者行為從追求規模經濟轉變為追求范圍經濟,而消費者則是突破了傳統服務業的時空限制。一要繼續研發和引入最新的數字化技術,對傳統服務業的生產模式和產品內容進行升級,實現多樣性、私人定制化的發展策略。二要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傳統服務業線上轉移,打破傳統服務業的地理限制。三是數字化平臺的出現增加了消費者的信息渠道,企業要從整個產品價值鏈優化整合的角度來構建高透明度的數字化平臺。
(二)中觀層面上加強服務業數字化升級,推動產業協同發展
產業是中觀經濟的核心載體,實施數字化轉型重塑國家產業的數字競爭力,是我國產業升級的關鍵一步。一是加快服務業中信息技術服務的升級,完善5G、數據中心等數字化基礎設施。二是加快服務業數字化升級,提升生產、運輸、交易等環節的數字化水平,提高服務業生產效率。三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加快科研教育、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數字化升級,進一步加深上下游產業鏈數字化滲透。
(三)宏觀層面上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構建安全網絡,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
健全的法律法規、良好的政策環境為數字經濟發展構建安全網絡,為全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保障。一是治理體系數字化轉型,政府與企業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同的先進治理結構,完善數字經濟市場監管制度和政策。二是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構建數字經濟安全網絡。三是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數字安全為前提,建立安全高效的數據保障制度,嚴格限制和監管企業獲取和使用私人信息的權限和用途。
參考文獻:
1.丁志帆.數字經濟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制研究:一個理論分析框架[J].現代經濟探討,2020(1)
2.陳臨奇.數字經濟時代對“服務業之謎”的再解釋[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20
3.程大中.中國服務業增長的特點、原因及影響—鮑莫爾-富克斯假說及其經驗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4(2)
4.王俊.服務業就業增長之謎:對鮑穆爾-富克斯假說的再檢驗[J].人口與經濟,2008(6)
5.宋建,鄭江淮.產業結構、經濟增長與服務業成本病—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J].產業經濟研究,2017(2)
6.韓朝亮,符建華.中國服務業增長與鮑莫爾-富克斯假說的再檢驗—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