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6:13:45
序論:在您撰寫智慧教育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教育智慧;研究現狀;研究取向
由于教育活動的復雜性、不確定性,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往往要面對難以預期或把握的教育情境,需要具備一定的教育智慧。高度重視和深刻認識教育智慧的意義與價值,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智慧水平,讓教師的教育實踐和教育生活充滿教育智慧,是教育教學實踐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
第一次提出教育智慧并加以研究的是加拿大現象學教育學家馬克斯?范梅南,他在1984年發表的《一種獨特理論:教育機智的智慧性習得》和1986發表的《教學風格》兩篇文章中,最先使用了“教育的智慧性”這一概念。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國內一些敏感的教育理論工作者意識到教育智慧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專業生活及其教育實踐的重要影響,教育智慧的研究才逐漸成為教育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范疇。特別是我國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至今,教育研究者對教育智慧的研究明顯增多。教育智慧研究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狀態。
一、教育智慧研究的現狀
(一)教育智慧的界定
關于教育智慧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教育境界說”、“教育能力說”、“教師素養說”、“教育機智說”四種。
在國內教育理論界提出較早又影響較大的一個觀點,是田慧生提出的教育智慧“境界說”。“從大的方面講,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種內在品質,表現為教育的一種自由、和諧、開放和創造的狀態,表現為真正意義上尊重生命、關注個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保?]這也是我國教育理論界探討教育智慧的最先嘗試。
“教育能力說”把教育智慧視為教師所具有的能力。既可以是教育問題的解決能力、臨場應變能力、行動創造能力等;也可以是教師個人的特殊能力、魅力、魄力;以及由這些各種能力所形成的“合力”。如熊川武認為,教育智慧是“合理認識與解決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的才智。”[2]
“教師素養說”強調教育智慧是教師所具備的專業素養。葉瀾認為:“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他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形勢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時機,轉化教育矛盾和沖突的教育機智,具有根據對象實際和面臨的情境及時做出決策和選擇、調節教育行為的魄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愿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教師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進入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境界,充分展現個性的獨特風格,教育對于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享受。”[3]這樣一來,教育智慧就是教師以全部的身心投入教育實踐所能體現出來的全部優良的教育品質的總和。朱小蔓也認為:“教育智慧是優秀教師內在的秉性、學識、情感、精神等個人獨具的性格化的東西在特定的情景下向外的噴涌和投射?!保?]
“教育機智說”把教育智慧和教育機智同一化,把教育智慧歸結為一種應對教育情境中突發事件的能力,把教師在其教育實踐中所表現出的教育機智視為其教育智慧。很多研究者也把范梅南的“智慧教育學”視為“教育機智說”的典范。范梅南的理論出發點是把教學機智理解為教育智慧的外在體現,揭示教育學是充滿著智慧的一門學科。在某種意義上講,范梅南的學說引發了我國教育理論界對于教學機智、教育智慧探索的熱潮。
當然,這四種界定的區分并不具有絕對的分野,其實很多研究者基本上把教育智慧既視為教師的專業素養、專業能力,也認為是教師應達到的專業境界。如果我們認識全面一點,田慧生的教育智慧觀就不僅僅是一種“境界說”,實際上也是一種“能力說”。也有明確從多層面揭示教育智慧的含義的,如王枬指出“教育智慧”具有雙重含義:在過程的維度上,它表現為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具有解決教育問題、處理偶發事故、創造生命價值的卓越能力,它是出乎意料的、動態生成的,是一種教育機智;在結果的維度上,它表現為教師對美好生活及存在意義這一“暢神境界”的執著追求,它是矢志不渝、堅定不移的,是永無比境的終極鵠的。[5]
關于教育智慧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視角會有不同的觀點和認識,這是非常正常的。
(二)教育智慧的特征
在研究教育智慧的文獻里,基本上都闡述了教育智慧的特征,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一是知識性。教育智慧發生的前提是要觀念性的掌握教育理論所提供的“是什么”和“怎么樣”的知識,教育知識是教育智慧的基礎,教育智慧是教育知識的提升。二是獨特性。不同的教師由于其年齡、成長經歷、生活背景等的差異,對教育的感悟也會有種種不同,再與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特征相結合,往往會形成極具個性化特點的教育智慧。三是緘默性。教育智慧是不能通過語言進行邏輯說明的,也很可能不在教師清晰的意識范圍之內,無法清楚的表達或理性的加以反思,不能以規則的形式加以傳遞,是只能意會的一種體驗。四是藝術性。教育是一種科學、更是一種藝術。教育的復雜性使得教師的教育智慧既是藝術化的科學力量,又是科學化的藝術力量。五是實踐性。智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夠成為真實的、有效果的、有意義的智慧。教育智慧直接指向教育實踐活動,在教師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矛盾、關系之中展現和生成。
(三)教育智慧的分類與構成
【關鍵詞】內涵;發展趨勢;發展策略
一、智慧教育內涵與特征
“智慧教育”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它是指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處理、無線寬帶網絡為代表的一批新興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智能設備和互聯網等為依托,以教育資源建設為中心,以各項配套保障措施為基礎,以深入實施教育體制改革為主導,全面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智能化的現代教育體系。該體系由云計算、物聯網、互聯網、數字課件、公共服務平臺和先進的云端設備組成開放校園或網絡教育系統。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借助電腦、數字電視、手機等各種云端設備進行主動、高質量和個性化的學習。圖1是智慧教育的基本架構圖式,描述了智慧教育、智慧環境(智慧計算是其核心技術)和智慧教學的關聯性。根據不同的尺度范圍,智慧環境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學習空間,如智慧終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園、智慧教育云資源等,智慧教學根據學習的情境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將智慧學習分為個性學習、群智學習、泛在學習、入境學習(情境化投入性學習)等。與傳統教育信息化相比,智慧教育具有集成化、自由化、體驗化、多樣化的突出特征,可以集成多種信息資源,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互動學習交流,亦可以根據構建虛擬現實的學習環境讓親身體驗知識,因此,順應時展要求,推動智慧教育,有利于實現因材施教,有利于消除區域之間的教育鴻溝,有利于促進教育領域的國際交流。
圖1智慧教育架構圖式
二、智慧教育發展現狀及趨勢
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教育領域已經得到初步應用。例如,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雷漢姆小學開展了教育云計算項目,全校600名師生通過“通用云計算服務”來獲取虛擬電腦桌面,里面有非常豐富的學習材料。許多發達國家研究性大學利用云計算技術開展前沿科學技術研究。日本總務省啟動了“未來校園”項目,建立了一個一對一電腦應用系統、互動性白板以及連接家庭和學校的協同教育平臺,為所有6~12歲的學生提供電子課本和學習資源物聯網技術在發達國家校園安防領域得到應用。電子書包在發達國家逐漸流行,利用iPad等移動智能終端進行學習的學生數量也不斷增加。
目前我國通過實施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面向全國的教育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各級各類學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園網并以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信息終端正逐步進入農村學校;數字教育資源不斷豐富,信息化教學的應用不斷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見成效;網絡遠程教育穩步發展。但智慧教育在我國才剛剛起步。智慧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有所體現。例如,建設智能化教學環境;建設國家教育云服務平臺,構建穩定可靠、低成本的國家教育云服務模式,建設教育云資源平臺,推動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建設云教育管理服務平臺,建設覆蓋全國、分布合理、開放開源的基礎云環境,支撐形成云基礎平臺、云資源平臺和云教育管理服務平臺的層級架構。一些地方將智慧教育納入智慧城市規劃建設。例如,寧波市鎮海區正積極開展智慧城區建設,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推進智慧教育建設。
三、智慧教育發展策略
1.深刻把握智慧教育的深刻內涵
智慧教育旨在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創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輔助決策)學習時空環境,旨在促進學習者的智慧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對學習和生活環境的適應、塑造和選擇,以最終實現對人類的共善(對個人、他人、社會的助益)。智慧教育充分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思想,強調學習是一個充滿張力和平衡的過程,揭示了“教育要為學習者的智慧發展服務”的深刻內涵。因此必須明確,智慧教育的關鍵在于學習者學會如何利用富有智慧的信息技術支持學習和實踐,讓學習者獲得更多的真實感、擁有感、責任感、安全感和平衡感。
2.積極推行智慧教育資源云服務
技術進步消除了界定教育機構的傳統條框,資源的集約化,讓學習者獲得新資源以及由此創造出結合更緊密的合作者和資源網絡。當前我國應加強教育云頂層設計,構建層級分明、應用清晰、功能完備的教育云,通過統一建設和集約化管理,節約教育機構信息化經費開支,讓其區域內成千上萬的各類學校、幼兒園、培訓機構、教育科研、學生社團、教師、班會等單位,都能在自己的一套教育云平臺上,零門檻、微費用享用多種教育信息化應用服務資源,并快速形成一張先進、高效的教育系統管理與服務網絡,多、快、好、省跨越式地提升區域教育系統整體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實現教育信息共享和教育部門的業務協同。
3.建設未來校園和未來教室,構建智能化學習環境
未來校園和未來教室是指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校園和教室,老師可以通過多種媒介直觀呈現教學內容,學生可以進入虛擬場景進行互動體驗。在這樣的校園和教室里,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互動和學生自主學習中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引進發達國家先進教學技術和設備,有計劃地開展未來校園和未來教室試點示范工作。
4.加強教師智慧教育技術提升
未來智慧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數字化終端和應用平臺的建設、開放數字教育資源的布局和管理、軟硬件平臺的有機融合,更離不開一批教師骨干。因此,在技術進步的同時,要培養一批教育技術專業骨干,提升信息環境下教育教學方式的探索與實踐能力、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及其評價能力、網絡信息資源的正確獲取與分析能力、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管理和服務能力,實現教師教學能力與技術的同步共進。
參考文獻:
[1]王世偉.說“智慧城市”[J].圖書情報工作,2012,(2):5~9
[2]戴維.H.喬納森.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祝智庭,賀斌.解讀物聯網與云計算的教育應用[J].物聯網與云計算,2012,(4):23~25
關鍵詞:智慧教育;智慧城市 ;發展規劃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4)03-0023-05
教育是城市振興、發展和現代化的基石,寄托著所有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靶畔⑸鐣弊鳛楫斍暗囊淮笾髁餍螒B,呈現出“智慧化”與經濟增長、城市建設、社會轉型深度融合的趨勢,信息社會的高度發展要求教育必須改革以滿足培養面向信息化社會創新人才的要求,教育信息化以及“智慧教育”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2009年初IBM公司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隨之被國際社會迅速接受,其實質就是充分利用物聯網和云計算等現代信息通訊技術對城市各行各業進行精細化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教育領域,“智慧教育”表現為通過ICT技術為教育教學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和豐富的實現形式,充分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從而促進教育理念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實現教育改革和現代化發展的目標,“智慧教育”的提出是“智慧城市”和現代教育思想相結合的必然產物。
目前南京城市的發展已進入到全面建設“智慧南京”的階段,“智慧南京”就是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搶抓全球信息通訊技術不斷實現重大突破的機遇,突出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強資源共享,減少重復建設,進一步完善、深化頂層設計,突出項目帶動和模式創新。
在此基礎上,南京“智慧教育”的提出既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爸腔劢逃钡慕ㄔO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其規劃設計需遵循“智慧南京”的頂層設計,充分利用“智慧南京”信息基礎設施,做到“智慧教育”與“智慧南京”統籌協調同步發展。
一、南京“智慧教育”的建設原則
“智慧教育”的本質就是要通過教育理念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的手段,來實現教育信息與知識的共享與傳播。其核心內涵是依托計算機和教育網,全面深入地利用以物聯網、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重點建設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打造“智慧教育”信息服務平臺,開發利用教育資源,吸收各類社會教育力量,促進技術創新、知識創新,實現創新成果的共享,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和教學質量及效益,全面構建網絡化、個性化、智能化、國際化的現代教育體系,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歷史進程。
“智慧教育”體系的建設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建設過程,在項目實施與建設過程中首先應遵循以下原則:
1.以頂層設計、統籌規劃為先導
“智慧教育”作為南京“智慧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其規劃建設首先要做好與“智慧南京”頂層設計的銜接。在具體的規劃設計中做到統籌協調,既要從時間上、發展上進行縱向的考慮,又要從各單位、學校以及其他外機構的協調運作關系的橫向關系上考慮;既要考慮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資源建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應用系統建設、支撐體系建設等“智慧教育”創新整合平臺建設項目的分步實施,又要考慮這些項目的協調發展。因此以總體規劃為先導能夠保證建設方向、順序、內容、后續擴展保持正確和統一的方向。
2.以全面的信息集成為核心
實現“智慧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打通“信息孤島”之間的聯系,通過共享數據中心、統一身份認證、信息門戶等技術,實現數據整合、應用整合、內容整合、流程整合等四個方面的信息集成目標。
3.以信息資源利用為基礎
通過對基礎設施、運行支撐平臺、數據、知識、應用系統、維護隊伍等各類資源的統一管理,才能真正達到“智慧教育”的建設目標,最終充分發揮教育信息資源的應用價值。
4.以用戶服務為導向
“智慧教育”體系的設計應以如何讓用戶獲得最佳服務體驗為原則進行實施,屏蔽技術細節,注重用戶服務體驗,降低用戶在使用平臺過程中學習成本,增強用戶服務體驗感,增加用戶的粘性。
5.以開放合作為手段
“智慧教育”信息服務平臺應具備開放性,可以方便的融合第三方軟件系統,提供開放的API讓出版商、教育資源制作商、移動運營商迅速接入,并向平臺內的用戶提供第三方軟件服務。
二、南京“智慧教育”總體框架
南京“智慧教育”的總體框架可以概括為“一大服務平臺、三大基礎設施、三大保障體系”,即在組織架構、政策法規及安全保障三大體系的保障下,構建教育專網、感知校園和教育云數據中心三大基礎設施,推進以管理與教學服務平臺、資源服務平臺、教育開放平臺及城市教育智能門戶為核心的“智慧教育”信息服務平臺建設。(見圖1)
三、南京“智慧教育”發展目標
遵循“智慧南京”頂層設計的要求,在“智慧教育”總體框架下,充分利用“智慧南京”公共基礎設施,使用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建設覆蓋全市的南京教育專網,創建全市共享的“感知校園”普適化管理平臺;以云服務和大數據技術,打造“智慧教育”信息服務平臺,對內滿足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對智慧化教育管理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實現智慧教學的要求,對外聯合社會教育機構,吸收接納有益的社會教育資源,建設智能化的教育開放平臺,滿足社會公眾個性化教育的需求。
具體實現目標:一是積極推進各區教育城域網建設并與市政務網絡及市級中心對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專網,加快教育無線網絡的普及;二是加快建設感知校園基礎設施,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辦學水平和校園安全;三是加強統籌協調,與市政務數據中心共建設教育云數據中心,提供教育基礎設施云服務;四是積極推進基礎數據整合,實現統一身份認證;五是建設市、區、校電子政務系統,推進多級教育管理信息互聯互通、各類教育數據匯總分析和多級協同辦公,實現全市教育的智慧管理;六是建設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實現教育資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與智能分析,提升優質資源利用價值,形成智慧教學的基礎;七是建設家?;ネㄆ脚_,實現家庭教育與校園教育同步,形成教育合力,同時對社會提供各項公共服務;八是利用社區化、移動化、服務化的技術手段,建設市教育智能門戶,為社會提供公共教育服務,探索網絡環境下的移動辦公、移動學習應用;九是建設開放式的學習互動平臺,吸收社會教育資源,提供智能化與個性化的教育培訓,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
四、南京“智慧教育”重點工程
“十二五”期間,南京“智慧教育”建設的主要任務在于建設完備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實現教育專網的互聯互通、校園的感知物聯和基于云計算的服務能力,為各項教育智慧應用提供堅實的基礎;加速構建“智慧教育”信息服務平臺,全面滿足南京實現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對于教育管理、教學與學習方式智慧創新和人的現代化的需求。
1.教育專網
“十二五”期間,進一步增強、優化南京市教育專網的系統功能,與南京市政務數據中心密切合作,統一規劃,充分利用政務網,按需求合理擴展網絡,整合南京市現有網絡資源設施,完善“一點兩翼”架構,實現各中心內部之間高速互聯。整合教育城域網教育服務功能,在南京積極推進全方位、多樣化的數據服務及應用服務。到2015年,主中心與運營商之間的網絡帶寬達到萬兆,主中心與分中心之間的網絡帶寬達到千兆,三個中心與區域學校的網絡帶寬達到百兆。完成南京教育城域網的多層應用網絡的建設,整合原有網絡設施,建設專用區域教育服務器集群,為基礎教育和公共教育提供種類豐富的無障礙虛擬教育信息化服務,滿足不斷增長和變化的教育應用和服務需求。
2.感知校園
以物聯網和信息數字化為基礎,加知校園建設。建立起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通過實現從環境、資源到應用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為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提供堅實的基礎。
(1)打造國內領先的平安校園。在校園中部署物聯網傳感器,采用物聯網傳感技術和音視頻編碼傳輸技術,依托無線網絡作為傳輸通道實現結點之間的高速互聯,通過無線網絡將采集到的音頻、視頻、溫濕度等信息推送到教育管理平臺和家長手機上。平安校園利用技術手段打開了校園的“圍墻”,在加強對學校的監督并提升學校管理能力的同時,讓家長放心安心。
(2)實現校園節能。通過實時采集、遠程傳輸、動態管理的校園能源管理平臺為實施建筑能耗統計、能源審計奠定基礎,為客觀評價校園節能效果、建立完善的節能管理機制和制定有效的節能對策提供基礎依據,為可持續校園建設發展規劃提供決策數據支撐,為節能宣傳、節能管理制度、能源管理隊伍建設等方面提供條件和支持,加快推進南京市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校園建設。
(3)建設“校園一卡通”系統,解決學生食堂消費、學生宿舍管理、保安巡查巡更、開水房及澡堂用水控制、大門門禁及停車場等一攬子問題,并實現“校園一卡通”系統與市民卡的對接。
3.教育云數據中心
與南京市政務數據中心合作,加快推進教育云數據中心的建設。構建云基礎設施,提供計算、存儲、網絡和其他基本的計算資源,基礎設施采用集約化管理,方便業務應用靈活部署和管理,保證更強的業務連續性,促進節能減排和搭建綠色數據中心。云基礎設施的建設包含云計算機中心機房建設、網絡系統建設、網絡安全系統建設、云主機系統建設、云存儲系統建設,以及數據的容災、備份系統建設。
構建云服務部署管理平臺,為上層“智慧教育”應用提供彈性部署環境,同時承擔全局的數據集成與整合、用戶的統一身份管理與統一認證、基于虛擬社區的交互與協同環境支撐,大規模的內容管理與服務、上層應用的接口服務和管理支撐,以及提供云服務平臺的運營監控、資源池管理等運維支撐。
4.信息服務平臺
全面推進“智慧教育”信息服務平臺建設,該平臺包括教育資源服務平臺、教育管理與教學服務平臺、智能教育開放平臺和教育智能門戶在內的各類子平臺。
(1)教育信息資源優化整合
加快構建“智慧教育”資源服務平臺,按照共建共享原則,統一標準、統一出口、統一管理,力爭到2015年建成覆蓋市、區、校,能夠體現南京教育特色和水平的教育資源集群庫。依據國際和國家資源庫建設要求,制定全市教育信息資源建設標準和規范。成立資源建設項目專家組,負責南京教學資源建設的規劃、指導和協調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成學科齊全、與學科教材相配套、開放可定制、內容豐富、便利教學、質量優良的教育信息資源,建立有序高效、科學合理的資源建設共建共享機制。實現以智慧教育資源服務平臺為中心,整合各級教育機構和社會的公共教育信息資源,構建面向全社會包括農村和終身教育的公共教育資源服務系統,滿足信息社會終身學習需求的目標。
(2)教育管理智慧化
在“十二五”期間,首先建立統一、完善的教育基礎信息數據庫,通過數據集成手段,動態整合來自各級教育機構的基礎數據,逐漸實現教育系統內各個部門、各個應用系統的數據動態及時地互聯互通,達到數據的標準統一、管理統一、維護統一、應用共享,徹底消除教育信息化中的信息孤島,為教育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建設全市教育綜合管理系統,為教育行政部門提供電子辦公、公文流轉、數據上報以及綜合查詢分析,提高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的工作效率。通過為每個教育主管部門提供統一的應用環境,滿足這些部門電子辦公、跨部門協同辦公及網上審批的需求。
(3)教學與學習智慧化
建設教師教研空間,為教師建立在線研修、團隊教研、網上備課、共享資源和業務交流的數字化校本研修平臺。為各級教研組織、個人提供基于社區協作方式的網絡教研平臺;基于個人教研工作及教研協作,提供多種教研應用。
建設學生學習空間,為學生建立自主學習、在線作業、虛擬實驗、實時測評、個性發展和互動合作的網絡學習系統。引進泛在學習的理念和技術,整合利用移動互聯網等基礎工程,進行泛在學習模式的研究和實踐,積極推進學生自主學習,構建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平臺,創設“無所不在”的學習環境。網絡教學平臺以社區化的形式為學生、老師提供在線教學、學習平臺。
建設智慧教室,通過教育專網接入公共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云端教育資源組織教學,師生通過教育云終端設備同時共享教育云上的資源。教師利用電子交互白板授課;學生通過學生電腦和電子書包獲取學習資源,進行學習與交互;教師、學生和家長通過教師社區和學生社區進行師生和家校互通,充分發揮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的效能。
(4)智能教育開放平臺
通過多層次的開放平臺為最終用戶即資源的使用者提供數據及應用服務,資源使用者可以通過開放服務平臺瀏覽和申請使用教育資源,并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對資源進行下載、重新整合和展現。同時,教育應用開發商或各類教育者也可以通過開放平臺上載教育應用或資源并提供各類教學服務,而平臺的運營者或管理者,可以通過該開放平臺對用戶、資源、計費進行統一管理。平臺將提供包括在線課程、直播課堂、你問我答和智能分析等功能。
1)在線課程
教師個人或社會教育機構可通過“在線課程”的方式自己的教學應用,也可利用平臺提供課件錄制、技術、服務等自建教學應用。各類教學應用內容包括講座、習題、???、答疑等多種教學資源,全程采用多媒體音/視頻授課,圖像、聲音、文字、手寫演示同步傳輸,擁有領先的手機移動課堂和高清視頻課件,支持隨時隨地在線或下載學習。
2)直播課堂
平臺提供直播教學軟件。通過該軟件,教師可通過攝像頭、話筒、白板、PDF講義等多種方式組合完成音/視頻多媒體教學;學生在教師指定的時間內進入網絡直播課堂,足不出戶即可輕松感受生動靈活的教學形式、實時互動的教學效果。
3)開放問答
智能教育開放平臺提供開放式問答式一對一教學模式,任何人在這里既可成為教師也可成為學生,既可提出問題也可解答問題,并可通過解答問題獲得收入。平臺將通過制訂規范的信用評價體系和審核仲裁機制,來充分保證答案的正確性和保障參與用戶的權益。
4)智能分析
通過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等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自動進行提示、誘導和評價,以此彌補沒有老師面對面交流指導的不足。
5)教育智能門戶
建設教育智能門戶,為全體用戶提供統一服務窗口,公眾可以通過門戶了解各類教育服務公告,瀏覽公開的優質資源推薦、瀏覽各類教研教學活動資訊、分享教學案例,獲取政府在線審批服務,與各類教育機構進行互動,享受教育云服務。市、區、校級教研機構可以在門戶上組織各類教研活動,通過虛擬社區實現線上線下教研活動的流程化作業和教研過程的多人協同;可以通過門戶采集教研教學活動過程數據、資源服務行為分析數據,結合學業測評系統,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供有效的數據來源。
五、保障措施
1.加強“智慧教育”組織領導體系建設
組織領導體系是全面推進“智慧教育”建設的組織領導部門和協調機制,包括組織協調、實施推進、專家咨詢體系。進一步加強南京市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工作力度,區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機構,明確職能,分級管理。設立專門的教育信息化項目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項目的規劃、論證和建設工作,實行運營維護的社會化,確保任務和項目落到實處。進一步充實教育信息化專家指導委員會,為重大項目決策提供支撐。
穩定專業教師,特別是專技人員的崗位,按試行的管理條例落實有關人員的待遇,規范檢查考核,兌現獎懲措施。教育城域網各中心按照管理辦法建立完善的管理機構并配備技術人員,在工作環境、收入分配和人員編制等各方面增強對信息化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加強“智慧教育”政策法規體系建設
政策法規體系是“智慧教育”運行、管理、服務的規范與法律準則。政府及相關部門必須對教育信息資源開發、教育信息網絡建設、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教育信息技術和產業等各個方面制定一套完善的促進信息化建設的政策、法規環境和標準體系,以規范和協調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政府統籌規劃、宏觀調控和引導決策的作用,加強各部門的合作,理順區域“智慧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整合教研、科研、培訓(含教師繼續教育)和電教(電教館、教育信息中心)各部門的力量。在政務部門逐步建立信息主管制度,建設信息化工作溝通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目標責任體系,加大對“智慧教育”工作的績效考核力度,將考核結果與對各單位的信息化投入掛鉤。完善信息化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和流動機制,培養一批精通信息技術和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在全市各級單位建立一支穩定高效的信息化隊伍。
3.加強“智慧教育”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安全保障體系是保障“智慧教育”基礎網絡和信息資源安全的規劃設計、管理制度和防護措施。在全市網絡與信息安全的總體架構下,“智慧教育”將遵循貫徹落實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要求,從組織、管理、技術與運維等多方面入手,提升基礎信息網絡和核心要害信息系統的安全可控水平,保障核心要害信息資源的安全,形成可靠、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強信息安全全過程管理,做到從“智慧教育”業務系統設計和建設實施,到后期運維各個環節充分保障“智慧教育”建設的信息安全,形成一個“智慧城市”建設安全保障的完整閉環。加快推進安全保障應急機制建設。建設“智慧教育”安全監測預警平臺,強化安全檢查、風險評估、網絡信任體系和容災備份體系建設等工作。
4.確?!爸腔劢逃苯涃M投入與投資效益
按照政府主導、分級多渠道投入的原則,切實加大對“智慧教育”的投入?!爸腔劢逃被A設施和重點項目的建設、應用和維護資金應列入財政預算。學校根據教育規劃編制年度政府采購預算,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集中采購。探索信息化投融資體制創新,采取適應信息化發展需要的運作機制,優化政策環境,以政府資金和信息資源撬動社會資金投入,吸引民間資本和社會法人資本進入“智慧教育”建設領域,扶持一些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的“智慧教育”建設運營主體。
5.建立“智慧教育”應用激勵機制
繼續抓好各類教育技術示范學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示范區、教育電子政務應用示范單位,充分發揮示范學校輻射和帶動作用。組織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現場會、觀摩會以及各種學術論壇,找尋交流平臺,促進教育信息化應用。積極開展“智慧教育”應用示范學校的評選和智慧化應用先進個人的評定,建立信息技術應用工作定期總結表彰制度,學校對取得成績的教師實行獎勵,與晉升等掛鉤。
參考文獻:
[1]南京市.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12.
[2]南京市.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發展規劃[Z].2012.2.
[3]鄧賢峰,張曉海.中國“智慧城市”戰略規劃思路研究[J].中國信息化,2011(2).
[4]黃榮懷,楊俊鋒,胡永斌.從數字學習環境到智慧學習環境―學習環境的變革與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1).
傳統高中物理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和灌輸,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但在傳統的物理課堂中,教師只是給了學生已有的“魚”,而未注意到方法的傳授。上課時往往只注重知識的死記硬背和灌輸,對一些本該解釋的原理或方法一帶而過,認為記憶公式才是課程學習的重點。這樣使得學生在這種課堂中只是扮演了一個知識接受者的角色,對物理知識沒有內化理解,從而越來越感受不到學習物理課程的興趣,甚至覺得物理知識枯燥乏味,難以掌握,更不用說充滿興趣地去思考,提高學習能力了。
2.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興趣和課堂參與性
在傳統的物理課堂中,對于教學設計的撰寫、教學目標的制定、選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甚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有的反應,教師都提前預估好了,此時教師是課堂的設計者和主導者,學生只是配合教師教學的被動的接受者。教師關注的焦點只是如何教學,而不是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以及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長此下去,學生既可能由于缺乏課堂參與性而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也可能由于無法透徹地理解知識點而總是做錯題,從而產生挫敗感。
3.教學標準過于單一,忽視對學生個別化和差異化的培養
傳統的課堂受到師資力量不足、資源匱乏等因素的影響,大班教學成了一種必然選擇。而在這種班級中學習的學生,必然會沿著同一種教學路徑學習同一種教學內容,卻無法獲得同樣優異的學習成績和同樣豐富的學習體驗。因為每位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認知水平的差異性,決定了這種標準化的教學只能顧及到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而個別學生會受到忽略和冷落。但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向社會輸送不同類型的差異化的人才,而不是標準的同一化的人才。
4.過于局限書本知識的學習,忽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與知識應用
在傳統的課堂中,一方面,教師不注重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現象聯系起來,導致學生接受到的內容單一且可能會與時代脫節;另一方面,很多教師只是單純地教給學生知識,卻忽視了知識的應用,所以學生遇到實際問題時,不能聯系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另外,物理學科中很多內容都需要物理實驗的支撐,很多知識點都需要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來獲取,這就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由于部分學校實驗資源匱乏或為了避免實驗失敗和浪費時間,有些教師認為講述性或演示性地進行實驗部分的教學能夠更好地完成知識傳授,學生只需要記住實驗結果即可。這使得很多學生因為無法參與到實驗中,無法獲得實驗過程中思考問題和動手操作的體驗,從而失去物理學習的興趣,更無法通過物理實驗鍛煉自己的發散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能力。
智慧教育支撐物理課堂的教學
為了有針對性地解決傳統物理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為了給學生創造和呈現出一個適合其學習、符合其興趣和需要的課堂學習環境,我們在課堂中引入智慧教育的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祝智庭教授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一文中提出:“通過構建智慧學習環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運用智慧教學法(Smart Pedagogy)促進學習者進行智慧學習(Smart Learning),從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養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創造力(Productivity)的人,利用適當的技術智慧地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并不斷地創造制品和價值,實現對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靈巧機敏的適應、塑造和選擇。”因此,我們可以試著將智慧教育理解為教師經過分析,智慧地引入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培養學習能力、發現并解決問題能力、創造能力、思維能力、適應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全方位發展的學習者。
1.教學目標變化
在智慧教育理念支撐下,教學目標不再局限于知識學習和取得高分,而是要培養人,即創新、合理、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培養出會學習、能思考、有能力的適應社會發展和需要的人才。
具體到智慧教育的案例設計中,所有的設計內容,如教學方法的確定、資源選取、工具的使用等都要圍繞這個教學目標進行,這樣才能讓學生既掌握知識,又發展多方面的能力。
2.課堂主體變化
教師要清楚地意識到,物理教學不僅是教給學生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如何培養出智慧的學習者呢?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智慧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智慧課堂的主體,以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身份,為他們構建智慧的學習環境,提供智慧的學習工具和學習資源,帶領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及個性化學習,使他們在經歷這樣的學習過程后,不僅能獲得個性、能力、知識、品德、智慧等全面提升,而且能感受到知識學習的樂趣和魅力。
3.學習環境變化
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微課、學習工具、學習平臺等資源被逐漸引入課堂,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用這些資源來支撐教學,不僅能實現一些普通的教學手段無法實現的實驗過程或現象,還能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個性化學習提供輔助,使學生獲得一個豐富有趣、隨時可學的學習環境。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動下,智慧校園、智慧教室等逐漸普及,許多一線教師針對相關學科與智慧教育的融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針對智慧課堂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徐強認為信息技術應該是提供給一線教師創新支持的重要工具,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需要教師自身具備創新性思維[1];何慧芳則認為,教師應當從教學設計上就融入“智慧”的理念,大膽想象更多不同類型的教學方法,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和提出對問題的質疑。[2]針對智慧課堂下的初中地理教學,研究內容比較少且不系統,高小紅呈現了三個小案例,并對案例進行了評析,表達了智慧課堂應該重視教師與學生的思維碰撞。[3]因此,本文將主要探討初中地理學科與智慧教育的具體實踐內容。
地理教學對智慧教育的呼喚
1.地理自身特點對智慧教育的呼喚
首先,在《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標準(2011版)》中明確了地理學科在此階段的基本課程理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求學生學會基本的地理知識,并具備應有的地理背景,為生活所用;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具備可持續發展觀,理解環境與人類發展過程之間的關系,做一個具備地理素養的公民;構建開放的地理課堂,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4]但在傳統的地理課堂中,更多的關注點都在“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條上。教師一般能夠很好地在課堂中完成課標的要求,將基礎知識落實到學生個體,但學生在常規的地理課堂中卻很少有機會進行實踐,這導致了很多知識趨于表面化。因此,呼喚智慧教育中許多的多媒體素材,可以提供給學生不同形式的實踐機會,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其次,義務階段的地理課程內容相對基礎,很多知識點在教師適度引導后,能被學生基于自身生活經驗或學科基礎理解。傳統的課堂往往在基礎知識上耗費時間,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師生進行思維的碰撞,探討更多時事與地理之間的關系。因此,呼喚智慧教育中更多的自主學習資源和課后反饋系統,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再次,從地理學科學習內容的特點來看,具有非常明顯的多元性,主要體現為地理學科和其他學科的融合度很高,自然地理部分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一定的物理、化學學科基礎,人文地理部分還需要學生有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這些多元性的要求對學生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呼喚智慧教育中的學科資源共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學習。
2.問題引導式地理課堂對智慧教育的呼喚
智慧教育本身旨在構建個性化寫作、探究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學習是其重要的目標之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重視同齡人的評價,熱衷于與同齡人進行比較,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或解決問題的學生特別容易受到同齡人的認可。在此基礎上,問題引導式的地理課堂成為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針對問題引導式的地理課堂,一線教師將其歸納為“十步走”,具體如下:
①布置:在教師布置任務后,為什么學生探究的質量一般不高?
②引導:教師應該提供什么方面的導向資源提高學生的探究質量?
③問題:如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提出的問題質量?
④學習:學生的學習時間應該如何進行監控,提高學生的探究效率?
⑤探究:探究過程的組織形式應該如何進行,以便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⑥歸納:學生歸納的方法應該由教師統一引導還是學生自主進行?
⑦拓展:如何設置問題才能使學生基于思維鍛煉進行拓展?
⑧評價:面對信息技術提供的客觀數據,教師面對學生應該如何進行解讀?
⑨測驗: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繞不開選拔的關口,學業成績如何在開放的課堂中得以保證?
⑩總結:個性化的總結可以有什么呈現的方式?
上述問題來自于真正的地理教學實踐,信息技術的支撐并不能為教師代勞,而需要教師有“基于技術,高于技術”的觀念,將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才能逐步破解問題。
初中地理智慧教育的整體方法和思路
基于智慧教育信息技術的支撐,針對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方面和環節,我們將從“四個轉變”來闡述整體方法和思路。
1.教學功能轉變――關注學生個體成長需要
傳統的教學功能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被動地獲取知識。但是人貴在創造,利用本身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與新的知識產生新的碰撞,并與其他人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更能提高學習質量。因此,教學的功能應該從學生被動地編織知識網絡轉變為主動地產生和填充知識網絡。
教學功能的轉變需要教師從教學觀念開始轉變,把課堂作為思維拓展的場所、交流分享的陣地,在有限的時間里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編織屬于自己的知識網絡,分享自己引以為豪的內容,這對該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將會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教學功能也會變得更加關注個體發展,關注學生思維和各項綜合素質的培養。
另外,除了需要改變教師觀念,在信息技術的使用方面,教師也需要將其進行深度融合,要積極挖掘信息技術中可以為教學所用的功能。
2.教學方式轉變――關注課堂模式探究需要
在基礎教育中,學生的學習內容可分成四個階段:①事實性知識階段。②理解性知識階段。③批判性知識階段。④創造性知識階段。傳統的地理課堂對事實性知識和理解性知識都能夠較好地完成,教學過程在對知識的講解、模擬實驗、與生活密切聯系等方面也能基本達到課程標準要求,但對批判性知識和創造性知識的培養相對較少。
基于地理課堂的智慧環境構建中應遵循的三個設計理念,即科學的教學方法、遞進的教學邏輯和現代的教學媒體,本課在教學融合信息技術方面,主要采取了“基礎型微課資源+特色型微課資源結合”和“猿題庫網絡題庫+學生督學”的兩種方法。
7.教學過程
課前:
在基礎型微課資源庫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完成學案,夯實基礎部分。
課上:
探討一:計算自然增長率和增長人口數――事實性知識層次。(概念落實+簡單計算+應用題計算=夯實基礎知識)
(1)請同學們回想預習內容,寫下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公式。
(2)計算:某地區人口出生率為11.93‰,人口死亡率為7.14‰,則該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_________。
(3)思考:若2012年中國總人口數為13.5億,該年度人口增長率為4.8‰,則新增人口數為_________。寫出計算的式子即可。
師:簡單的計算是在學習“人口數量”時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從視頻中發現裝有七種不同顏色水的玻璃杯里,水量不一,也就是顯示七大洲人口數量的增長速度不一,這是為什么呢?
思考:經濟發展水平為什么會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率呢?
探討二:經濟發展水平為什么會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率――理解性知識和批判性知識層次。(模擬情境+時事材料+辯論式小組活動=理解和評價知識)
投影:材料一,Jack和Lily是生活在德國慕尼黑的一對新婚夫婦。他們兩人都在一家高新技術的企業工作,Lily希望自己能夠在未來的5年里憑借自己的力量成為企業管理者。于是,他們暫時決定家庭規劃為“丁克家庭”。材料二,中國現在即將實施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夫妻兩人可以生育兩個小孩,此事引起網絡熱議。網友表示,很多家庭不打算生育“二孩”,因為他們覺得生活壓力太大。
教師活動:請1、2、3小組完成第一個材料,4、5、6小組仔細聆聽并思考;4、5、6小組完成第二個材料,1、2、3小組仔細聆聽并思考。只要想法合理或者發現別人想法有問題并加以改正的都能夠得分。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在2分鐘內匯總出一份小組的辯論材料,協助教師進行小擂臺的活動。
教師總結:一般來說,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反之亦然。那么從上述兩個材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也在不斷提高,人們會在生育前考慮更多的因素。雖然世界范圍內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逐步降低,但由于原本的數量太大,所以每年新增的人口數量也非常龐大。那么,地球能最大限度地養活多少人?如何在未來10年乃至更長的時期內可持續性地養活每個人?
探討三:如何在未來可持續性地養活每個人――創造性知識層次。(拓展社會生活+補充多媒體素材+教師引導=自主延伸創造性知識)
投影:材料一,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存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該國的水資源匱乏,限制了農業生產。為了養活國民,該國引進了以色列的節水技術來發展農業生產。(展示沙特阿拉伯圓形灌溉系統圖片)材料二,20世紀70年代末,生活在西非城市的人們仍然以本地生產的谷物為主要糧食來源。但到2008年,他們的糧食中有了從泰國或馬來西亞進口的大米,受到人們普遍歡迎。(展示亞洲―非洲大宗貨物海運航線圖)
學生活動:根據上述兩個案例,小組內自選其中一個案例,寫下小組意見,遞交學案并與教師進行答辯,答辯通過則得分。
教師總結:在沙特阿拉伯的案例中,為了克服水資源對農業生產的限制,沙特阿拉伯采取了先進的海水淡化技術和灌溉系統,使生產出的糧食盡可能地滿足當地人們的需要;而在西非國家,由于人們的生產效率較低,無法保證迅速增長的人口對糧食的需求,所以他們依靠自己臨海的優勢,進口價格相對較低的亞洲糧食。
課后:
教師運用多功能課后作業反饋APP布置作業。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加入“普通群”或“高級群”,鞏固課上的學習內容。
智慧反思
1.針對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對微課視頻的學習,夯實基礎部分知識的落實情況較好。
根據學情,授課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地理問題時,注意使用了不同方面的材料和案例,如政策性材料、虛擬的故事材料、簡化過的科研材料等,多維度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基本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出學習內容的核心部分。
教學目標設置的過程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了一定預設,問題的提出既是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議題,也是對學生解決地理問題所提出的挑戰。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基本能夠感受到人口數量需要適中、環境問題需要被重視。
2.針對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案例教學法的使用中,教師注意選取了新穎的案例,并在討論的過程中給學生留足了獨立思考的時間,鼓勵學生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在網絡題庫的教學過程中,設置學生督導,讓學生自行管理課后練習,由于是直接顯示每位學生的正確率,因此學生們基本能夠按照要求完成作業;將微課資源設置在基礎知識學習部分,能讓更多的學生逐步適應學習。
“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原則在課前、課上和課后都有所體現:一是課前,讓學生自主學習微課內容,了解課文基本知識。二是課上,三次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并留有學生自主獨立完成的任務,以調動學生的參與度。三是課后,在練習時,通過作業群引導學生之間相互監督。
在現代教育技術方面,使用到Office 2016的PowerPoint錄制視頻技術,完成了微課的錄制;使用到“猿題庫”移動終端APP進行課后練習和學習情況的統計;使用到一般教室里的多媒體投影以支撐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徐強.智慧課堂下的高中地理教學[J].讀書文摘,2015(22):259.
[2]何慧芳.構建高中地理智慧課堂[J].教學實踐,2013(10):103.
《竊讀記》一課原有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枯燥,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教學注重聽、說、讀、寫,這里的讀不僅指朗讀,還包括閱讀和理解。但是在我們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被進行了放大,經常出現為了讀而讀的現象。學生往往不知道為什么要去讀,如何通過讀正確地理解、感悟,這樣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難以領會語文學習的真諦,也難以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背景及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
2.無意義的問題設置,無法真正調動學生的思維
設置問題的目的是引發思考或檢驗學習成果。但是現在的語文課堂中的問題常常讓學生感到莫名其妙,有的問題在課文中明明白白地寫著,卻還要不停地發問,雖然看似師生配合得很好,但這都是淺層次的問題,沒有調動起學生的思維,無益于學生能力的形成。
3.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語文學習的方法滲透不足
現在語文教學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將具體的文章看得非常重要,將文章中的句、段分析得滴水不漏,但是對這篇文章所承載的語文學習的方式方法卻沒有強化和滲透。
4.教師的精彩勝過學生的精彩
在現在的語文課堂中,經常會看到教師的專業素養被體現得淋漓盡致,課堂氛圍或者熱熱鬧鬧,或者潸然淚下,但是學生卻表現得很平庸,完全成了教師表演的陪襯。
智慧教育解決方案
1.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帶領學生快速入境
上課伊始,首先放映老北京的視頻(選自林海音的電影《城南舊事》),將學生帶入情境,體會到那時讀書對于一般人家的孩子來說很難。這能幫助學生有效理解“竊讀”的含義及原因,為理解文章的主旨奠定基礎。
2.有效的任務布置,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
在學生理解了什么是竊讀之后,沒有讓學生直接去學習課文,而是出示了按照原文制作的動畫,給學生布置了如下任務:請學生仔細觀看,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這樣一個任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及其學習的積極性,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激發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好奇心。
3.對比閱讀,感悟至深,方法滲透水到渠成
當學生進行了充分的表達之后,再出示課文,進行對比,看看作者是怎么寫的,讓學生找出他們認為描寫得好的地方,并讀一讀,說說好在哪里。通過經歷和作者一樣的經歷之后的深入思考,再與作者的文章進行對比,學生更能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到之處,這樣主動尋求寫作技巧便水到渠成。
4.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還能力給學生
教師合理有效的任務驅動,能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認真的思考、積極的表達,再與作者的文章進行對比,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又能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寫作的技法。
案例設計
1.教學內容分析
《竊讀記》選自長春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文章主題非常明確,那便是因得到素不相識的人的幫助而心存感激。實際上,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得到不同的人的幫助,讓學生懂得這一點,并能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感受,會對他們的心靈產生積極影響,傳授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文章的一大特點便是語言極為純凈、生動。
2.教學對象分析
(1)學生身處現代,很難理解作者當時因家庭貧困買不起書而又非??释x書的痛苦心情。
(2)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品讀文章,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這對于剛上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
(3)文中有很多詞語用得恰到好處,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有一定難度。
3.教學目標制定
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抓住課文中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并通過這些詞句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文章中的情境,并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通過與作者的描述進行對比,深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巧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熱愛讀書的思想感情的同時,懂得一個人的成長既需要知識的滋潤,也需要愛的關懷的道理。在反復品讀中,感受語言表達的魅力。
4.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背景呈現,談話導入
教師活動:播放電影《城南舊事》片段,讓學生認識老北京,并進行教師引導下的遞進式提問:“這是九十多年前的北京,誰能談談那時的北京和現在有什么不同?”“那時人們要想了解這個世界主要是通過讀書。有這樣一位小女孩,她就很喜歡讀書,可是她家生活并不富裕,沒有多余的錢供她買書來讀,怎么辦呢?”“書店老板會允許她這樣只看不買嗎?”從而引出“竊讀”。
設計意圖:“竊讀”這種行為在當今社會是很難想象的,因此,通過視頻的方式再現課文的時代背景,將學生帶入情境,幫助他們體會那時讀書對于一般人家的孩子來說很難,為學生理解為什么一定要偷著看做了鋪墊。
第二環節:任務驅動,調動思維
步驟一,再現情境,布置任務。
教師活動:呈現與課文內容一致的動畫,并布置相應的任務: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思考按照什么順序來描述小女孩竊讀的經歷,并選擇一種順序,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小女孩竊讀的經歷。
步驟二,小組交流,充分表達。
教師活動:將你對敘述順序的思考結果和你對小女孩竊讀經歷的描述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交流之后,進行小組匯報,匯報敘述的順序及小女孩經歷的過程。
學生活動:小組進行交流,敘述順序可能為地點轉換的順序和事情發展的順序。
步驟三,小組匯報,成果展現。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的方式呈現課文的內容,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思維。每位學生都在通過視覺的輸入,經歷著和作者當年一樣的情境,他們并沒有被文本所束縛,而是會用自己的邏輯和語言去描述他們所看到的。他們經歷了視覺輸入、語言轉化、語言組織、表達輸出這樣一個過程,他們是在主動思考。這個環節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轉化能力和按照一定順序表述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環節:對比閱讀,技能提升
步驟一,對比中感悟。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研究作者是怎樣寫的,并與自己的描述進行對比,發現哪個更好,好在哪里。
學生活動:自讀課文,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并對作者的描寫進行評述。
步驟二,細細品讀,尋求技法。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哪些句子和詞語是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細細品讀,然后談談自己的理解。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學生的朗讀。
學生活動:再讀課文,圈畫出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的句子和詞語,并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理解后進行匯報。
設計意圖:當學生們已經進行充分的表達之后,再與文中的描述進行對比。經歷過思考之后再與文本對話,能夠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到之處,這種方式遠比直接學習文本收益大,且更有效率。通過這樣的對比,能夠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寫作技巧。最后通過小組交流、匯報,不但能使學生從內容上領會課文的主旨,還能從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真正達到了讀者與文本、讀者與作者的對話。這時,教師再適時地指導朗讀,效果自然更好。
第四環節:通讀全文,再次感受
引導學生再讀全文,從內容或寫法上談談收獲,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適時評價及情感的升華。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內容,升華情感。
第五環節: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想想自己小時候有沒有記憶深刻的事,也來寫一寫。
(2)啟發學生思考:能否想到一個更好的辦法,讓小女孩不再竊讀?
設計意圖:寫一寫自己小時候的事可以讓學生學以致用。幫助小女孩想一個不再竊讀的好辦法,能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正是智慧教育理念所提倡的。
智慧反思
常規的語文教學在講授這種類型的課文時,一般都是先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再逐段分析,不管是采用以讀促講,還是采用小組研究,都擺脫不了將課文解剖的模式,語言文字運用的目標總是很難達成。本課以智慧教育理念為指導,對有效達成語言文字運用的目標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反思內容如下:
首先,語文教學需要做到的是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進而主動學語文,這樣才有可能學好語文。學生通過對比閱讀的方式,能非常直觀地感受到語言文字運用的魅力。
關鍵詞:童話教育;兒童智慧發展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2)06-0061-04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人的發展,人的所有發展都離不開智慧,促進人的智慧發展是學校教育所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童話教育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孩子)是最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無疑對兒童智慧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為此,我們依據學校特色,開展了童話教育促進兒童智慧發展的校本課題研究。
一、思考:讓童話教育與智慧發展有機關聯
(一)概念的重新界定
我們認為“童話”是為了兒童、基于兒童并適合于學生閱讀、品味、享受的各種兒童讀本、教育手段與活動形式。“童話教育”,就是通過對已有童話作品的閱讀、思考、演繹,以及對未知童話作品的創作、改編、吸納而在思想、品行、情感、性格、智慧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與培養,促使他們健康成長的教育形式。
智慧是一種系統,是由智力、知識、方法、技巧、意志、情感、個性意識傾向、氣質與美感等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智慧更是一種能力。包含豐富的閱歷、寬泛的見識、高深的知識以及領悟能力、接受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我們認為的兒童智慧是校本化的概念,即表現為兒童在童年生活中所反映出的各種應對才能,它包括生活智慧、學習智慧、創新智慧等。
智慧發展就是借助童話教育平臺,暗合學生年齡的增長、生理條件的成熟,逐漸提高學生各方面智慧“指數”,實現智慧生成和健康發展。
(二)聯系的重新定位
我們從童話與智慧的內涵著手,重新確定兩者之間的聯系形式,為研究提供便捷的通道。我們的定位是:
樹立“童話即生活”的教育新理念——用童話的趣,催開學生智慧的花苞;用童話的情,激勵學生智慧的生發;用童話的真,引領學生智慧的品質;用童話教育,提高學生的智慧指數……總之,用童話教育進一步促進兒童智慧的有序與可持續發展。
(三)方案的重新部署
落實童話教育促進兒童智慧發展的行動,是是一個課題,要有研究的理論支撐與實踐指導。為此,我們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了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論、霍華德的多元智能理論以及相關的童話教育理論,并通過精心研究,確立了“六大行動”方案:
1.經典童話閱讀行動: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閱讀的文化氛圍,引導學生閱讀健康有益的經典童話,汲取精神營養。
2.童話課堂構建行動:愉悅課堂氛圍,趣化課堂語言,融洽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課堂上享受童話般的樂趣和學習的快樂。
3.童話環境創設行動:充分認識環境育人的深遠意義,努力使每一塊墻面、每一個角落都有童話,都能與學生互動,與學生“對話”,優化環境的育人功能。
4.鄉土童話資源開發行動:帶領學生到社會中尋找、挖掘童話素材,創作與鄉土生活緊密相連的童話作品,強化學生熱愛家鄉的情結。
5.師生童話創作行動:通過創編童話,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童話寫作能力、繪畫能力,感受童話帶來的快樂。
6.童話生活演繹行動:引領學生編排童話節目、參與社會活動,展現童話帶給我們的精彩,讓生活更加豐富、美麗。
二、行動:讓童話教育與智慧發展相互攙扶
(一)建立嚴密的研究組織:以機制保障為課題研究撐傘
校本研究具有學校特色的實踐性、創造性和可操作性等優勢。為了確保研究的正常有序,學校成立了研究中心組,定期圍繞重點問題進行學習思考,做到有計劃地協商,有目的地分析,有針對地研究,有部署地落實,從而確保正常研究活動的開展,并且形成了教導處與教科室、教研組與課題組、課堂與課題和諧共融的研究形式。
為了推進“六大行動研究”,各負責人都制訂相關的實施方案,并于每周二或三下午,與教研組、學科組一起進行研討、學習、反思,子課題負責人或教導主任做中心發言,使課題思想浸潤每一位教師的心田。
(二)形成科學的過程管理:以服務思想為課題研究鋪軌
1.以學習借鑒為踏步,促進研究水平的提升
課題研究的過程如何做到完整、具體?我們的想法是:課題有計劃、活動有反思、經驗有總結、成果有推廣。而這一切,都建立在教師的研究水平之上。為此,我們定期組織課題組成員召開研討會,思辨課題實施過程中的有關問題;組織子課題負責人外出學習,聽取專家講座;帶領骨干教師和課題組成員到各地名校進行考察借鑒。我們還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與課題相關的理論專著,提高研究老師的理論水平,培育“童心”。
我們還編輯了《童話課題研究引領》小冊子,共三冊。收集了與我們童話課題研究相關的理論與文章,供大家學習。
2.以校本教研為抓手,促進教科教研的聯姻
我們將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結合,要求課題組每一位成員都將課題研究植根于自己的教學工作實踐。兩年來,老師們與課題組成員抓住每一次展示、交流的機會,將“童話課堂”呈獻給全國新教育研討會,帶到灌南,帶到各區域共同體學校,這些課扎根于老師們的教學實踐,操作性強,實在,有價值,有生命力。
學校還注重小課題研究與小教研活動,在教學開放、小請客等活動中,努力創設濃郁的童話氛圍。
3.以特色活動為平臺,促進課題活動的深入
我們開設了“金鑰匙大講壇”,先后由校長、教科室主任、課題組成員上壇開講,并先后邀請了許新海、馮衛東、李慶明等專家開講,提升教師對童話教育的認識水平。
我們舉辦了“童話課堂情境創設”專題研究活動,以童話情境的創設推動課題研究的深入。
我們成立了“1+5”教師讀書社,組織教師學習與課題相關的著作與論文,開展讀書交流會;
我們開展了“童話與童心”主題沙龍,圍繞童話在教師和學生發展中的功能與作用展開對話。
我們還定期出刊《金鑰匙報》、《附小教苑》,編輯出版了校本教材《童話六邊形》,童話晨誦讀本《金色的小螺號》,以及十二個童話經典劇本《月光下的長笛》,并將《童話六邊形》的閱讀指導引進課堂,將《金色的小螺號》引進晨讀,將《月光下的長笛》按學期進行排練,讓參與成為孩子永遠的童年記憶。
(三)開展多項研究活動:以導向姿態為課題研究服務
1.構建積極向上的童話環境——為孩子的生活打底
童話教育的提出,順應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要,我們不僅重視童話環境布置,更強調童話教育理念的浸潤,而目標都指向學生的快樂成長。
走進我們的校園,吸引你的那一堵堵墻、一扇扇窗上,都是學生自創自編自繪自制的童話故事。站在這里,感覺走進了童年時代、童話天地,孩子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遐想和無窮的快樂。
我們放大金鑰匙文化。金鑰匙是學校的標志性建筑,大理石鋪成的階梯,漢白玉做成的大書,閃亮的金鑰匙塑像上有六只鴿子展翅飛翔。金鑰匙的含義被注釋為:向上的階梯,是攀登者之路;厚厚的書本,是求學者之源;閃光的金鑰匙,是全體師生追求的動力。
活潑、微笑、文明的小金娃動畫形象,成為校園最喜歡的卡通人物。學校借坡上路,設立了“小金娃提示語”,在學校草坪、操場、樓道等公共場所樹立標牌,營造小金娃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場景,為學生文明素養的提升起到了促進作用。
學校還開辟了富有創新意味的童話林:π形路線,魔方風景,童話貼士,名家介紹,名著推薦,這里有引領、有鼓動、有敦促。童話生活的教育理念,彰顯無遺。
各班級還形成了各自發展的特色——班級圖騰?!鞍嗉増D騰”是各班根據學生的特點或班級現狀確立的班級形象,有堅韌不拔的“小蝸?!保绣浂簧岬摹靶∩裣仭?,有搏擊風浪的“矯海燕”,有立志飛翔的“飛飛馬”……班級圖騰,均由學生自己設計形象,自己提煉精神,成為學生不斷向前的又一動力。
2.引領豐富多彩的童話閱讀——為孩子的精神著色
童話教育從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帶領并指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童話世界和書本世界,走進五彩斑斕的閱讀生活。
創設童話閱讀文化,學校確立了一套獨特的做法。
首先,學校建立了校閱覽室——班級圖書角——家庭小書房的閱讀路徑。
班級圖書角是教室里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各班以班圖騰命名圖書角名稱,并附有讀書名言。圖書角里除了班級藏書外,每位學生還自帶3—5本好書,不但充實了圖書角的數量,而且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了好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閱讀取向。
其次,學校搭建了讀書節——師生共讀——親子共讀的閱讀平臺。
每個學期學校都舉行讀書節,讀書節內容、形式廣泛多樣,分為班級和年級兩個層次進行,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還評選書香學生、書香班級、書香家庭。
利用中午時間進行師生共讀,利用星期天和傳統節假日進行親子共讀,則更使學生提高了閱讀興趣和熱情。
再次,學校推薦了優書必讀——好書泛讀——常書略讀的閱讀方法。
所謂優書,除了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名著外,還包括影響力較大的作家新書。近年來,學校分別邀請曹文軒、沈石溪、黃蓓佳、彭懿、梅子涵、曉玲叮當、童喜喜、程瑋等著名作家來校講學,與學生零距離接觸,不但豐富了學生的閱讀生活,更為閱讀注入了活力。
童話閱讀,除了閱讀書本,我們還倡導閱讀藝術、閱讀生活。我們每年都舉行童話藝術節,并與時事、節日相結合。使孩子能以童話的視角欣賞藝術、享受生活、熱愛世界。我們學校推出的舞蹈《海之精靈》,童話劇《清水塘畔》,書本劇《巨人的花園》等分別獲得了海門、南通、江蘇省展演的一等獎。
正是這種閱讀生活,為學生的成長打下了厚實的基礎,一大批優秀學生涌現,一個個普通孩子,茁壯成長。
3.創設了趣味盎然的童話課堂——為孩子的學習潤色
學校以童話課題研究為抓手,將研究成果作用于課堂教學,形成了學科教學童話化的初期目標。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情景:低年級學生,戴著頭飾,蹦蹦跳跳,表演著課本內容;高年級學生靜思默想,深入課文,與文本人物對話交流。童話,為孩子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借鑒。
更為可貴的是,學校確立了各學科的研究框架。有指導思想,有指向性目標,有實施辦法。特別是以語文童話課堂為突破口,加強童話與課堂的結合:
指導思想:語文即童話
指向性目標:在交流中長閱歷,在合作中長見識,在閱讀中長知識,在探究中長能力。
實施辦法:
(1)開發校本教材,提供童話語文閱讀藍本。學校開發適合自己的校本教材,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在校報《金鑰匙》和校刊《附小教苑》上開辟童話專欄。二是印制以班級圖騰為主要特征的班級童話集子,三是出版童話校本教材《童話六邊形》、晨誦讀本《金色的小螺號》。
(2)開設閱讀課程,構建童話語文指導體系。一、二年級學生,在閱讀課上著重以聽故事、講故事為主,從故事中汲取知識,培養習慣;三、四年級學生,伴隨作文啟蒙,以童話故事創作指導為主,著重分析角色的確定、情節的發展、語言的錘煉、主題的提煉。五、六年級學生,借助已有的作品鑒賞能力,在閱讀指導中以童話賞析為主,進行不同作品的人物會審、情節變換、結尾續寫或改寫等,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3)開通課程壁壘,拓寬童話語文界域視野。一是全面鋪開,左右聯動。比如加強與少先隊活動的結合,以活動的形式展示童話語文的成果;與后勤聯手,添置閱覽室童話圖書的數量,而且將它們放于顯眼的位置。二是學科滲透,多元合作。如編寫數學童話,排演英語課本劇,指導科技童話小報制作,教唱童話歌曲等。三是延伸網絡,信息共享。鼓勵學生個人開博,并鏈接到教師、學校的博客群,拓寬閱讀平臺,增強閱讀與創作的興趣。
三、收獲:讓童話教育與智慧發展并蒂開花
(一)學校:行進在童話的高速路上
首先,學校面貌取得了鮮明的改觀,童話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詮釋,文化影響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先后有十多批省內外考察團來校參觀學習。其次,學校先后獲得了江蘇省平安校園、南通市綠色學校、海門市法治學校、江蘇省和南通市體育工作先進學校等榮譽。再次,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連續兩年獲海門市教育質量百分考核綜合考評一等獎。在體育、藝術、科技等競賽中也屢獲佳績。其中,《童話教育:爆發蓬勃的活力》、《童話教育:給生命以成長智慧》、《打造新教育的童話園》分別發表于《江蘇教育報》、《南通教育報》、《海門日報》。由主持人顧云輝編著的《童話教育促進兒童智慧發展的校本研究》正式出版。
(二)教師:徜徉在童話的風情園中
由于童話教育的不斷影響,教師專業發展提升迅猛。我們為各級教育教研活動提供了二百多節童話教育課堂,給與會領導與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在2009年新教育第九屆年會上,我們的課堂教學得到全國各地行家的高度贊揚。學校有3位教師獲省級優課評比一等獎,12位教師獲市級優課評比一等獎,發表省級以上論文80多篇,獲省市級論文評比一等獎的有60多篇,38位教師獲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和教壇新秀稱號。教師的社會影響力得到極大提升。
(三)學生:流連于童話的快活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