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6:13:43
序論:在您撰寫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文化自覺;文化自信;高校輔導員
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自覺,提升文化自信,對于新時期的高校輔導員,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內涵:
文化建設與文化發展需要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對高校輔導員來說,對"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有清晰的認識,了解它們的內涵,才能更好地培養這種意識。
1.文化自覺
"文化自覺"是先生于1997年在北大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開辦的第二屆社會文化人類學高級研討班上首次提出,目的是為了應對全球一體化的勢必發展,而提出了解決人與人關系的方法。也就是處理于異域文化相接處的人的態度,要有廣大的胸懷和對他人的理解,同時要對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來歷,這樣才能取長補短,促進世界和平,這是費先生身后的最大心愿。
2.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來源歷史深處。泱泱大漢、煌煌盛唐,當這些盛世湮滅于歷史的長河時,留給人們的是深深扎根在民族靈魂深處的文化。所以,當人們談到兵馬俑,談到絲綢之路,甚至談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滿懷對自己歷史文化的自信。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到如今仍閃爍著時代的光芒。我們黨領導各族人民在革命中和改革的歷史實踐中,創造了鮮明獨特、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從井岡山精神到抗震救災精神,都是我們難能可貴的財富,這體現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再生再造,也讓我們在新時期增強文化自信。
二、高校輔導員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高校輔導員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提高自身素質,更加有效開展工作的需要。
1.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要求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多緊迫。要迎來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期待文化春天的到來,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是必由之路。
文化的發展源遠流長,幾千年來呈現出不同的樣態。一個民族之所以異于別的民族,就在于文化的特殊性。著名哲學家羅素1922年在《中國問題》一書中提出"不管中國還是世界,文化最重要"。①這一著名論斷。在他看來,民族、國家、社會的生命力皆來自于文化。文化若不朽,民族便有希望。梁漱溟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也曾把文化看成是人類社會中最根本的東西,是在整個人類社會中起最后的決定作用的根本力量。著名的社會學家提出"社會問題起于文化失調"。無疑,文化是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存在的確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體,是我們應該引以為豪引以為榮的可貴財富。一個沒有文化是沒有根的民族,一個只發展經濟忽略文化發展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民族。歷史上從"焚書坑儒"再到西方列強的入侵,我們的傳統文化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損失,這更讓我們認識到文化自覺與文化自覺的重要性。若是只注重經濟的速度發展,忽略了文化的發展,那么這樣的發展也是有缺陷的斷層式的發展。高校輔導員也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過程中重要一員,和諧的校園文化也是文化春天中的一部分。我們期待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以及文化春天的到來,我們就必須有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眼于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每個人的高尚品格。
2.高校輔導員自身素質提高的需求
近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尤其是思想觀念深刻的變化,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與文化大交融。這些變革給大學生們帶了巨大的改變,他們自強而創新,但是也帶來了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意識缺乏的現象。這些問題說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考驗,這也給高校輔導員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與挑戰。
基于高校輔導員特殊的角色定位與崗位職責,輔導員素質要求在新時期也越來越全面。輔導員承擔著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擔負著管理并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任。有句俗語是,什么樣的輔導員教育什么樣的學生,所以輔導員自身的素質對于學生工作的開展相當重要。
輔導員需要具備一定的職業素質與其角色和崗位職責相適應。尼采說過: "要提高別人,自己必須是崇高的。"②作為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隊伍需要相當程度的知識水平,更需要的是自身全面素質的提高,這與學生的成才是戚戚相關的。當前,我們正處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加速期,一些學生的思想困惑、精神焦慮有所增多,高校輔導員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的任務更加繁重。所以必須在堅持"以文化人"的同時,提高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更好地用文化指引學生舒緩壓力、涵養人生,更好地滿足學生們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三、高校輔導員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培養:
高校輔導員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培養是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筆者認為結合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培養。
1.深入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的精髓。高校輔導員要深入解放思想,了解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內涵,進一步培養自己的文化自覺與文化意識。結合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網絡文明教育、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等具體的工作中,都要有這種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不能只盯緊學生的學習與就業情況,而是要注意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文化方面的發展。樹立文化自信,推動文化改革發展,不僅僅是國家層面的大事,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員。高校輔導員要破除原有的陳舊思想,不光認識到文化的教育作用,還要看到文化巨大的能動作用。要不斷破除小文化意識,要全局看待文化,要把文化意識和文化自信作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新思維。
2.繼承與創新的思想
高校輔導員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培養還必須有繼承與創新的思想。繼承與創新是"一個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兩個重要輪子"。高校輔導員主要負責的是學生的校園文化建設。"高等學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建設已成為我國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③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要運用好"繼承與創新"這兩個"重要的輪子"。既不能因為傳統思想和慣性思維,限制了輔導員的開拓創新意識,又不能盲目求新求變,忘記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合理的做法是,在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文化中關于和諧的思想觀念的基礎上,同時吸收和借鑒世界文化優秀成果,再聯系學校和學生自身的特色,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不斷進步和發展,使校園文化適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保持活力。例如,輔導員在開展學校歌詠比賽時,可以在固定的表現形式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汲取過去的比賽經驗,時刻用創新的思維,去調動學生的熱情與參與度,以期在比賽中給觀眾眼前一亮的感覺,既有利于學生們集體榮譽感的培養,鍛煉了輔導員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意識,也使校園文化不斷葆有生機。
注釋:
①羅素,《中國問題》,秦悅譯,學林出版社1996年;
②尼采,《悲劇的誕生》,周國平譯,北京三聯書店,1996;
③團中央、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2004年12月。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英語教學文化自信
1中國文化自信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價值
中國文化是勞動人民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不僅對人們的精神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影響,而且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也體現出了重要的價值:
1.1文化自信是促進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動力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培養技術能力扎實的人才,而且還要求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文化育人是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也是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重要動力:第一,樹立文化自信能夠更好地發揮文化育人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使得高職院校能夠充分認識到文化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性,可以利用文化的感染力和滲透力,更好地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第二,高職公共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與國外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自信能夠更好地提高英語課程中文化教學內容的比重,使得教師和學生充分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更好地將文化的相關知識納入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內容中,依靠文化的力量推動英語教學效果的提高。
1.2文化自信能夠應對文化交流中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世界交流的不斷加快,國外很多文化開始對本土文化產生一定的沖擊。而樹立文化自信,提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可感和自豪感,能夠應對文化交流中存在的問題:第一,避免產生盲目崇外西方文化的現象發生。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學生過分崇拜西方文化,例如:忽視本國傳統的節日,但是對國外的圣誕節、感恩節等非常崇拜。由于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很多學生沒有對自身進行合理評估,就去出國留學。第二,文化交流是世界發展的大方向,為了更好地發揚本國的文化,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必須要樹立文化自信,對國外文化采取包容的態度,學習優秀的部分,摒棄消極的部分,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第三,文化自信能夠幫助學生積極與國外有人進行文化交流,拓寬英語學習的途徑,不斷提高公共英語的應用能力,發現英語學習中的不足,推動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
2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文化自信存在的問題
2.1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現象非常嚴重
對于大學生來講,樹立文化自信對于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高職公共英語學習成績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通過本文對目前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情況調查發現,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現象非常嚴重:首先,很多大學生對本國文化不夠自信,盲目崇拜國外的文化,沒有考慮到自身能力和家庭實際情況等,毅然決然地選擇出國留學。然而數據顯示很多學生無法適應國外的生活環境,也無法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其次,很多大學生盲目崇拜國外的節日,對情人節、圣誕節和感恩節等節日的慶?;顒于呏酊F,但是對于本國傳統的中秋節和春節等節日不感興趣,認為這些節日已經過時。
2.2大學生英語教材缺乏傳統文化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內容中加入國外文化的相關內容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目前高職院校英語教材普遍缺乏對傳統文化內容的描述:第一,在高職英語教材中缺少傳統文化的內容,學生對于中國傳統節日的英語表達也不是很清楚,過多地學習國外的文化,從而導致對傳統文化內容的忽視,不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第二,教師在進行課程講解時,往往是根據教材進行講解的。如果選擇的教材缺少傳統文化,那么高職公共英語課堂教學內容也會缺乏傳統文化內容。同時,大多數的英語教師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成績,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了解國外的文化,但是卻忽視了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同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2.3高職院校沒有重視文化自信的培養
文化自信表達了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度和自豪感,是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但是目前高職院校并沒有重視文化自信的培養:第一,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方面沒有體現文化自信的相關內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展示和宣傳內容也比較少,沒有利用校園文化的力量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第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中,沒有體現出對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所以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缺乏相關的培養內容,無法更好地利用傳統文化的力量,幫助高職院校完成人才培養的目標。第三,課程的設置方面缺乏傳統文化課程。高職院校重視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傳統文化的培養,導致語文課程、文化課程等等淪為選修課內容,由于選修人數有限,使得傳統文化無法發揮廣泛的感召力。
3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中國傳統文化自信的策略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論述可知,文化自信對于提高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自信的缺失,高職院校、學生和教師沒有重視文化自信的培養。因此,本文總結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中國傳統文化自信的相關策略,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3.1充分認識到文化自信和語言學習的關系
文化自信和語言學習的關系,公共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無論是在形成和發展中還是后續的學習過程中,都離不開相關的文化。而文化自信和語言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第一,樹立中國傳統文化自信,才能夠正確看待國外的文化。在進行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學習國外文化能夠促進語言學習能力的提升,將對語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轉換為語言應用的學習方式,可以極大地提高公共英語的學習效果。第二,當學生充分認識到文化自信對公共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夠在國外文化與傳統文化產生沖突時,更好地選擇和保留文化中積極向上的部分,摒棄文化中消極的部分,從而能夠更好地了解到文化的內涵。
3.2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內容中加入傳統文化
課程內容中應該加入傳統文化的內容,讓學生可以了解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可以將傳統文化的內容用英語知識表達出來,讓國外友人能夠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對于樹立學生的傳統文化自信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能夠對傳統文化起到繼承和發揚的作用。教師應該積極學習傳統文化,尋找英語教學內容和傳統文化的結合點,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滲透傳統文化的內容。同時,教師應該提高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增強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展示出對傳統文化的強大自信,更好地感染和影響學生。大學生不僅需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而且為了更好地提高英語成績,需要不斷學習國外文化。而當兩種文化產生碰撞時,學生應該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其他國家的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國外文化的先進之處,補充到傳統文化的內涵中,可以提高傳統文化的時代性特征。
3.3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高??梢酝ㄟ^校園文化對大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幫助其重視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和自豪感。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在發揚傳統文化中的重要責任,從而肩負起學習他國文化和學習本國文化的重任。大學生可以觀看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影片,通過視頻和音頻的方式可以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到傳統文化的內涵。另外,學??梢怨膭顚W生參加英語演講比賽或者寫作比賽等等,設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題目,從而使得學生更好地將注意力集中到傳統文化的學習上面。
3.4高職院校應該重視文化自信的培養
為了更好地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提升中國學生文化自信,高職院校需要重視文化自信的培養??梢詤⒖家韵聨讉€方面:第一,建立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在校園文化中突出中國文化的元素,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能夠深刻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培養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第二,高職院校在設定人才培養目標時,需要將文化自信的內容納入其中,充分認識到文化育人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重要性,利用傳統文化的感染力和潛移默化的育人能力,更好地幫助高職院校完成人才培養的目標。第三,選擇合適的高職公共英語教材,教材中應該突出國外文化和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讓學生能夠通過國外文化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然后,利用學習到的知識,更好地將民族文化進行推廣和傳播,完成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使命。
一、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存在的問題
當前,通過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學生心態不穩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上各種功利主義思想不斷滋生,處于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學生的思想和心態難免會受到影響。另外,隨著網絡上各種西方思潮的泛濫,學生的文化思想也會受到一定的沖擊,這些都造成了當前部分學生心態不穩的情況。而這種情況會導致學生不能沉下心來進行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不僅課程教學效果不好,而且很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二)古代文學課程的特殊性
古代文學課程作為一門介紹我國古代文學作品的課程,教材中有大量古文,這些古文在語法上與現代文學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學生學習起來有比較大的難度。這就導致,多數古代文學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意思,將教學重點放到了各種文言詞匯的講解上,從而忽視了對文章內涵的講解,這就使古代文學課程的趣味性大大降低,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也就很難在古代文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另外,當前我國學校教育的過程中,部分學校或者專業,由于覺得古代文學與專業課程沒有相關性,因此在課程設置時,并沒有將古代文學課程設置到必修課程當中,這就導致古代文學課程在學校中的普及率偏低,部分學生無法通過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來建立文化自信。
(三)部分古代文學教師不重視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
當前,部分古代文學教師對文化自信的認識不足,因此不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這樣在其教學的過程中就不會通過特定的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學生文化自信培養的效果自然不好。教師對培養學生文化自信不重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就不會刻意引導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比較深入的了解,學生就很難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認同感和自豪感,因此文化自信的培養很難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方法
(一)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心態
面對當前社會環境以及網絡環境對學生心態造成的影響,學校應當采取措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心態。而想要達到這一目標,學校應當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對學生的思想狀態進行及時的了解和監控,一旦發現其心態出現問題,就要及時采取措施對其進行教育,從而保證其有一個正確且穩定的心態。另外,學校還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傳統文化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傳統文化當中,從而削弱外部環境對其心態的影響,幫助其建立正確的心態。相信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沉下心來進行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從而保證課程教學效果,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二)改善教學方式
針對古代文學課程學習難度較大的情況,教師應當通過改善教學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在進行一些文言詞匯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將這些詞匯的演變歷史融合進去,詳細解釋同一詞匯在不同歷史時期所蘊含的意義,通過這種對比式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比較容易地掌握該詞匯。使用這種方式進行詞匯的講解還能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其對該詞匯在我國各個時期的運用情況都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認知,進而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一個粗略的印象,有利于激發其文化認同感,從而培養其文化自信。另外,我國所有學校都應當將古代文學課程設置到必修課程當中,這樣才能提升古代文學課程在學校中的普及率,從而使學生通過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來建立文化自信。當然,可以根據學校類型以及學生專業課程的差別,對古代文學課程的教材難度進行區別設置,這樣才能保證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且幫助學生在古代文學課程學習過程中建立文化自信。
(三)教師應當增強對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視程度
關鍵詞:大學生;傳統文化;文化自信
一、奠定傳統文化文化自信的理論基礎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力量的凝聚,是中國人民內心正能量的表達,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兒女共同奮斗的精神基石,是中華兒女塑造優秀品格的精神動力,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國家、社會、家庭以及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F如今,傳統文化在復雜的社會發展形勢下,面臨的形勢極其復雜,但是其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是新時期我們每個人應該傳承的文化的精髓,中華兒女應該把傳統文化作為基因,一代一代地把優秀傳統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發揚。
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底蘊,對中國人民內心的精神世界的豐富和促進社會的和諧和進步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傳統文化影響著中國人民的思想和行為,是中國人民心中重要的是非價值標準。所以,要想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必須奠定傳統文化發揚的科學理論基礎。傳統文化發展的基礎就是以為基礎,奠定為基礎是傳統文化發展的根基。的理論基礎不僅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同時也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創新,這是在繼承和發展中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以為基礎還有利于正確的看待傳統文化和國外文化的關系,這樣有利于吸收借鑒國外文化的先進的東西,充實傳統文化的新的形式和內容。作為科學的理論,這是我們在發揚傳統文化中堅定地理論基礎,是我們保持傳統文化不斷發展的重要理論來源。
二、要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實現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
在奠定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的科學基礎的同時,要踐行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就要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樹立文化自信。把傳統文化的弘揚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把樹立文化自信進行全方位的實踐,這是實現文化自信的重要一步。
中國夢的內涵和中國傳統文化存在內在的一致性。中國夢的實現是堅持以人為本的集中體現,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注重和諧,也在堅持以人為本的重要原則,因此,這種內在的關聯和一致性是他們能夠統一的基礎。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價值觀的重要體現,中國夢是中國人民共同奮斗的目標,也是共同價值觀的集中統一,所以,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也是樹立傳統文化文化自信的過程,是中華傳統文化走向繁榮發展的過程。
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對于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的樹立,首先要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這樣才能對于傳統文化樹立深厚的政治根基;其次,要在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中,大力發揚傳統文化,對于傳統文化的培養和實現要進行傳統文化的大力宣傳和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這是增強傳統文化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步驟;最后,傳統文化要作為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推動力,成為實現百年目標的精神力量,這是增強傳統文化文化自信的關鍵,把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作為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力,也是提高文化自信,提升傳統文化地位的重要方面。
三、要在文化交流中樹立傳統文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
新的時代條件下,中外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中國在不斷地走向世界的同時,也應該向世界不斷地展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展示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中國優秀傳統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品格的凝聚,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是中國道德倫理的詮釋,優秀傳統文化是古人共同價值觀的體現,也是其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方面,優秀傳統文化給予了我們歷久彌新的力量。但是在現實的發展條件下,優秀傳統文化面臨了巨大的挑戰,一部分人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的缺失、對于傳統文化踐行的不足,對于國外文化盲目的崇拜,使得優秀傳統文化的l揚和發展面臨著困難,重視并且發揚優秀傳統文化,這是我們提高綜合國力的需要,也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精神力量。
指出:“加強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不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強調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加強文化交流是文化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世界不斷走向進步的需要,在文化交流中,文化逐漸地融合,在此過程中,可以擴大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同時吸收國外文化中的有利因素,形成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新格局,這樣才能實現中華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文化自信就是在交流和借鑒中實現的,這是由文化發展的基本規律決定的,是我們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過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傳統文化在互鑒中實現兼收并蓄,這是文化自信的來源。在這一過程中,同時我們要樹立文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對于中國的文化發展道路,對于中國文化的理論根基,要保持自信,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引我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保證。所謂道路自信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發展道路,把傳統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結合起來,這是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的關鍵;所謂理論自信就是對中華文化的理論進行系統地把握,對其內涵進行系統的認知,把理論的正確性和豐富性進行把握,這是要樹立的理論自信。只有在文化交流中堅持中華傳統文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才能在文化交流中創新文化傳播的方式,才能增強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效果,才能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鄒慧.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文化思想的邏輯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導刊2017.
[關鍵詞]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文化自信
一、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古代文學課程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傳揚,而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自信,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還能幫助學生在傳統文化學習的過程中增加其文學涵養,從而使自身獲得提升。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前提條件。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髓所在,它濃縮了民族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成果,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源泉和發展動力所在[1]。中華民族具有非常悠久的傳統文化,它不僅包含了我國古代先賢的智慧精華,而且在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吸收了各種外來文化的精髓,將其融合到我國傳統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從而使中華民族文化具備了兼容并蓄、百花齊放的特點。另外,隨著各種外來文化對青少年的思想沖擊越來越嚴重,通過古代文學課程教育重新讓我國的傳統文化受到廣大青少年的關注和喜愛,并以此來幫助他們建立文化自信,從而抵御外來文化的沖擊,這是當前我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是我國傳統歷史文化進行傳承和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它是我國歷經五千年歷史發展的文化結晶,但是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情況堪憂。隨著信息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全球文化交流的速度不斷加快,部分國人對國外文化極力推崇,各種外國節日在中國興盛起來,而一些中國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忽視,這也是國人文化自信缺失的一種表現。而古代文學課程教學能夠讓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有助其建立文化自信,重新樹立我國傳統文化的地位,并且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有力傳承和發展。古代文學課程教學通過傳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可以使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一些尊老愛幼、愛國等傳統美德在學生中發揚光大,從而有助于學生精神文明素質的提升。而且,教師通過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幫助學生建立起文化自信后,學生會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產生自豪感和認同感,而這些感情又會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因此學生在進行古代文學課程學習時會更加積極主動,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會得到進一步提升[2]。由上可知,利用古代文學課程來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二、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存在的問題
當前,通過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學生心態不穩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上各種功利主義思想不斷滋生,處于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學生的思想和心態難免會受到影響。另外,隨著網絡上各種西方思潮的泛濫,學生的文化思想也會受到一定的沖擊,這些都造成了當前部分學生心態不穩的情況。而這種情況會導致學生不能沉下心來進行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不僅課程教學效果不好,而且很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二)古代文學課程的特殊性
古代文學課程作為一門介紹我國古代文學作品的課程,教材中有大量古文,這些古文在語法上與現代文學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學生學習起來有比較大的難度。這就導致,多數古代文學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意思,將教學重點放到了各種文言詞匯的講解上,從而忽視了對文章內涵的講解,這就使古代文學課程的趣味性大大降低,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也就很難在古代文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3]。另外,當前我國學校教育的過程中,部分學?;蛘邔I,由于覺得古代文學與專業課程沒有相關性,因此在課程設置時,并沒有將古代文學課程設置到必修課程當中,這就導致古代文學課程在學校中的普及率偏低,部分學生無法通過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來建立文化自信。
(三)部分古代文學教師不重視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
當前,部分古代文學教師對文化自信的認識不足,因此不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這樣在其教學的過程中就不會通過特定的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學生文化自信培養的效果自然不好。教師對培養學生文化自信不重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就不會刻意引導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比較深入的了解,學生就很難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認同感和自豪感,因此文化自信的培養很難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方法
(一)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心態
面對當前社會環境以及網絡環境對學生心態造成的影響,學校應當采取措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心態。而想要達到這一目標,學校應當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對學生的思想狀態進行及時的了解和監控,一旦發現其心態出現問題,就要及時采取措施對其進行教育,從而保證其有一個正確且穩定的心態。另外,學校還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傳統文化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傳統文化當中,從而削弱外部環境對其心態的影響,幫助其建立正確的心態。相信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沉下心來進行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從而保證課程教學效果,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二)改善教學方式
針對古代文學課程學習難度較大的情況,教師應當通過改善教學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在進行一些文言詞匯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將這些詞匯的演變歷史融合進去,詳細解釋同一詞匯在不同歷史時期所蘊含的意義,通過這種對比式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比較容易地掌握該詞匯。使用這種方式進行詞匯的講解還能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其對該詞匯在我國各個時期的運用情況都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認知,進而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一個粗略的印象,有利于激發其文化認同感,從而培養其文化自信。另外,我國所有學校都應當將古代文學課程設置到必修課程當中,這樣才能提升古代文學課程在學校中的普及率,從而使學生通過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來建立文化自信。當然,可以根據學校類型以及學生專業課程的差別,對古代文學課程的教材難度進行區別設置,這樣才能保證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且幫助學生在古代文學課程學習過程中建立文化自信。
(三)教師應當增強對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視程度
關鍵詞:高等院校;大學生;文化自信
本文系2015年度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教改項目:“培育大學生信息素養問題研究――以金融專業大學生為例”(2015JGYB17)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1月18日
一、高等院校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一)高等院校是培養大學生的重要思想陣地。指出:“高校是教育培養青年人才的重要園地,也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青年的重要思想陣地?!备叩仍盒J嵌喾N思想交集、多種意識形態交流匯合的場所,而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和思想信念形成的關鍵時期,現代通訊技術的發達使大學生信息獲得數量和途徑空前增加。因此,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的培育不僅包括知識的傳播,對于其思想意識形態方面的培養也很重要,是塑造其文化自信的重要陣地。
(二)高等教育是實現文化傳承并創新的源泉。文化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文化自信的提升能夠增強民族凝聚力并且提供持續的創新動力。大學生承擔著國家未來發展的重任,其文化自信的程度影響著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中華文化的傳承需要大學生建立文化自信,中華文化的創新發展更需要文化自信。只有提升文化自信,大學生才能熱愛傳統文化,并在深刻認知的基礎上傳播中華文化,實現文化創新,才能擔負起實現文化強國目標的重任。高等院校在大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承擔了文化傳承并創新的新功能。
(三)通過文化自信的塑造引導大學生合理應對多元文化沖擊。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和大眾媒介高度發達,國際間交往不斷深入,不可避免的帶來了本土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匯集。而根據社會發展規律,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環境中,強勢經濟的文化往往會強烈沖擊弱勢經濟文化。中國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增強,面臨的世界文化沖擊也越來越明顯,大學生處于文化造就和創新的黃金時期,只有加強其文化自信的培養,才能幫助其辯證的對待多元文化,樹立民族文化本位的觀念,從而合理應對多元文化帶來的沖擊。
(四)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提升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90年代已經相繼把文化產業上升至國家發展戰略層面,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不斷上升。面對文化在國家綜合國力競爭中地位不斷增強的新環境,只有塑造并實現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提升,才能傳承、傳播和創新中華文化,抵制西方文化沖擊,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在激烈的文化國際競爭市場立足。
二、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現
(一)對本土傳統文化認知缺乏。我國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傳承至今,并在現代文明的基礎上創新發展。但當代大學生的中華傳統文化認知缺乏,認真研讀傳統國學的人只是少數。大學生普遍存在對諸如成語典故、歷史事件、古典文學、傳統禮儀、傳統藝術等不感興趣、不了解的狀況,這樣很難實現文化認同感的產生。具體表現在大學生受西方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影響嚴重,而中華傳統倡導的仁、義、禮、智、信漸漸喪失。這種情況已經引發重視,媒體開始以各種新穎的方式傳播傳統文化,一些家庭和學校教育中也開始刻意增加國學內容。
(二)對本土文化的現展不夠關注。文化發展是個動態過程,文化的內部結構和內容是不斷調整和創新的過程,以適應世界文化的潮流。中華傳統文化發展到現代也融入了科技、創新、國際化等新的因素。大學生承載著創造并引領我國先進文化方向的重要使命,關注我國先進文化發展的成果并深刻理解其內涵,才能樹立文化自信,正確對待多元文化沖擊。但是當代大學生對當代文化的熱衷和了解程度也不高。
(三)對外來文化盲目跟從。全球化的深入給文化的國際傳播帶來了便利,西方國家也從未放棄通過文化滲透來實現其文化霸權。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處于經濟弱勢地位,人民的物質富足程度不及發達國家,發達國家通過文化產品的傳播同時也達到傳播其思想意識、價值觀等文化內容的目的,其經濟強勢地位使得其文化更容易建立認同并實現跟從。大學生中日益流行觀看外國電影、過西方節日、熱衷西方飲食等,這些都是文化自信缺失的重要表現。
(四)容易形成文化迷茫。無聊、空虛、自責、迷茫等不良心態在大學生群體中不同程度存在,這也是文化自信缺失的重要表現。大學生在其成長過程中需要有強大的精神支撐,文化自信度的提高有助于找到個人發展的方向和道路。盡管深處多元文化沖擊的環境中,當代大學生基本對中華文化所倡導的思想和觀念等有一定的認知,但同時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正是由于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使得大學生很容易形成文化迷茫,無法做到辯證的對待多元文化并存的新形勢,難以形成為自己發展道路上發揮支撐作用的觀念和思想。
三、導致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
(一)高等院校設置的文化教育課程偏少。高校教育將會深刻的影響大學生的生活觀念和價值取向等文化素質?,F在高等院校大都從學生就業角度出發,重視專業技能教育成為普遍共識,對文化教育方面開設的課程很少,尤其理工類專業文化教育課程更少。近年來一些高校也有開設文化教育選修課以求提升學生文化素質的趨勢,但多為選修課程,受到學生自我約束差的影響收效不大。這樣的課程設置導致高校過分強化其人才技能培養功能,卻沒有很好實現其文化培養功能,不利于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建立和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對大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英語學習是大學生必修的課程之一,學生在大學期間都面臨著四六級考試的壓力,英語口語水平也往往成為大學生就業時的考核因素之一。這里面固然有合理的社會需求,但客觀上也造成了大學生不得不投放一部分時間到掌握英語的技能上面來。不可避免的要通過閱讀外國文獻、聽外文歌曲、看外國電影等途徑來實現,自然而然的了解并熟悉外國文化,甚至達到認同效果。
(三)本土文化的推廣力度不及外國文化。中華文化雖然占有得天獨厚的本土優勢,但由于推廣力度大大低于外國文化,使得大學生接觸外國文化的機會和渠道反而越來越多。西方國家從未放棄過對我國青年尤其是大學生的思想滲透,甚至在經濟競爭領域形成并建立了爭奪國際文化市場份額的格局。國際范圍內推廣文化不僅有助于實現文化霸權,而且成為發達國家認可的新經濟增長途徑。因此,無論是外國國家政策還是外國文化企業自身都注重自身文化的國際推廣、成本投入、宣傳方式等各方面都呈現了很大推廣力度狀態。當前的國際文化貿易市場,發達國家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在我國從事民族文化傳承和推廣的企業及其從業人數以及創造的經濟價值都是遠遠不及發達國家的。
(四)社會的不良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尚處于轉型時期,各種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矛盾不斷顯現出來,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處于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健全,而中華傳統的道德約束又深受沖擊的階段,即硬約束和軟約束都不強的階段。大學生的學習終究是要到社會中實現,他們看到了解到社會的文化狀態,不誠信、利益至上、淡化精神追求等等,自然也會對其學習的取向產生重要影響,從而造成文化自信的缺失。
四、高等院校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途徑
(一)建立文化教育課程培養體系。文化自信的建立和提升不是看一兩本古典名著就能實現,需要相對系統的培養,因此需要高等院校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合理設置文化教育的相關課程,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如思想道德修養、資本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傳統文化課程,如大學語文賞析、國學論、藝術賞析等;國外文化課程,如中外文化對比等,而且要保證其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文化教育課程系統。這樣的課程體系能夠使大學生對中外文化都接觸并了解,改變當前對中華傳統文化認知差和對西方文化認識不全面而導致的盲目崇拜情況,在此基礎上幫助大學生建立文化自信。這應該屬于通識教育范疇,適用所有專業。
(二)理想信念教育貫穿到教育的各個方面。文化自信不是僅僅開設幾門思想和文化教育課程就能夠塑造的,應該把文化自信教育貫穿到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受到學生就業壓力的影響,短時間內讓高等學校改變技能培育為主的教育思路是不現實的。教師的責任有教書和育人兩方面,無論是文化課教師還是專業課教師,都能夠通過課程展現自身的文化素養和追求。因此,高校的專業技術課程也可以包含文化自信的信念教育內容,專業課教師也要加強自身文化自信的培養,精心設計課程內容和講授方法,通過課程實現文化自信的傳播。同時,也包括輔導員和各崗位行政工作人員,通過自身的言行和對工作生活的態度,助力學生的文化自信培育。
(三)加強校園民族文化氛圍建設。文化自信的培養不單在課程上實現,生活尤其是校園生活中的潛移默化也至關重要。大學生群體在校園中的生活時間比例很高,校園文化氛圍對其影響是很大的,這屬于高校的隱形教育資源。在校園內建立充分展現民族文化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具體包括學校的各種建筑和道路等強化民族文化色彩、利用各種校園媒體傳播民族文化、舉辦文化色彩濃厚的活動、注重正能量傳播、利用傳統節日和學校節日的契機傳播傳統文化,等等。一個學校整體形成了熱愛民族文化、對民族文化高度自信、愿意傳承傳播并使之發揚光大的校園文化氛圍,對于身在其中的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感染,對于正處于價值觀和思想觀形成期的大學生來說影響更為重要。
(四)利用黨團組織和社團組織強化大學生的主動性。大學生已經是自身主動性和目的性很強的群體,黨團組織和社團組織作為因有共同目標和興趣而凝聚起來部分大學生的團體,是大學生在專業學習以外其他諸如思想、興趣、娛樂等方面才能的交流和提高的重要形式,在大學生的成長道路上起到不同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作用。在各種團體中,教師主要是指導角色,大學生自身主動性很強。文化自信的培養需要大學生主動性的調動和同齡人的帶動,文化自覺的形成有助于文化自信的建立。相關團體的指導教師可以引導團體活動中增強民族文化色彩,尋找適合的途徑和內容來培養團體內成員的文化自覺。
(五)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當代大學生深處網絡的世界,他們在生活、學習、娛樂各方面都高度依賴網絡,是影響大學生的重要環境。網絡的開放性使得大學生脫離了學校教育體系和教育資源的限制,這一方面給大學生解決學校教育資源有限的約束,同時也可能給大學生的發展帶來不利導向的不良影響,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影響。網絡信息的獲得帶有很強的隨機性,對任何事物片面的了解都無助于正確結論的得出。高校要利用網絡在大學生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導大學生正確利用網絡幫助自身的發展。因此,高校要調查學生使用網絡的情況。利用網絡的討論功能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學習動向,并反饋到教學實踐中;利用校園區域網管理過濾不良信息,注重學校網站建設,提高大學生對學校網站的關注度和利用度,從而引導大學生的網絡使用途徑和方向。
(六)把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實踐環節中。專業實習、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都屬于實踐環節范疇。大學生終是要走向社會承擔社會責任的,實踐環節是大學生走向社會前的嘗試,社會的認可為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供巨大的動力支持。對社會陌生又充滿期待的大學生很重視社會實踐,樂于參加,其中獲得的思想感悟對其學習的方向和主動性的調動意義重大,而且積極加以傳播。如果能夠把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實踐環節中,對大學生及其身邊群體的文化自信培育都很重要。具體包括:組織學生成立調研小組進行文化素質方面的社會調查并進行分析;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身體力行的做公益事情;鼓勵發明和創新并加以宣傳;各實踐活動結束后集中討論活動感受,總結其中蘊含的文化素質要求等。文化自信的培育是為了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幫助其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而大學生通過實踐了解到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后,會增強其文化自覺的意識。
主要參考文獻:
[1]雷彬.大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培養途徑探索[J].中外企業文化,2014.2.
關鍵詞:文化自信;大學英語教學;培養路徑
1大學英語課程對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大學英語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之余,應注重學生的文化素養教育。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文化交際活動日益頻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語作為多數國家的官方語言或第二語言,以其所攜帶的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弱化了學生的母語文化能力和民族認同感。中華民族文化遭遇巨大沖擊,母語文化的保持與發揚面臨極大的挑戰。[4]大學生是展現文化自信的主要群體,肩負著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延續中華文明的重大責任。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文化,對于大學生培養思辨能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和培養民族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作用。
2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缺失
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以下簡稱《指南》)強調,大學英語課程要主動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要反映人類文化知識的積累和創新成果,明確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應“自覺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吸收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教學大綱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文件,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進度安排等各方面內容,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遵照的總依據,也是這門課程教學質量的最終評定標準。但目前各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實際并非緊隨《指南》。如果各院校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未做及時修訂,沒有根據新的文件提出明確的中華文化教學目標,就會導致中國文化知識及其語言教學表現失語。大學英語作為重要的人文公共課,課時量有所縮減。原本開設四個學期的大學英語課,已經削減至三個甚至兩個學期。教師要在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完成詞匯、文章閱讀、翻譯及寫作的講解或練習等教學任務,而課時縮減就難以保障有充足的時間來講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大學英語教材的選擇未考慮到文化教學目標的相關要求,這會影響教學過程中文化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師生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對中國文化的認知比較模糊。教師受所學專業及個人愛好限制,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儲備較少,視野受限。教師在各教學環節中,不能很好地將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僅限于單詞記憶、文章理解、閱讀材料、課后作業等,缺乏對語篇內容的完整理解,這會影響到英語教學過程中文化自信教育的實施,導致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欠缺。
3大學英語教學中增強文化自信的路徑
只有將中國文化知識有效融入大學英語教學,才能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如何有效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中國文化教學,必須對整體和局部、多層面和各教學環節做出相應調整。
3.1修訂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促進中國文化教學目標的實現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順應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求,是為了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2018—2022)根據《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文件精神,對《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5版)進行的修訂。院校在根據自身教學實際制定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時,應及時修訂并且明確大學英語課程中的中國文化教學內容和目標以及所應完成文化教學的任務和要求。
3.2調整教材內容,增加中國文化教學模塊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材嚴重缺失中國文化方面的內容,強調學生要學習原汁原味的英語語言與文化。傳統教材處處彰顯英美文化,所選用文章對于中國文化涉及得很少,嚴重阻礙了當代大學生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學習路徑。大學英語教材應該融入中國文化,要更多地用英語承載中國文化,借助英語表達中國文化,這樣才能促進大學生掌握以標準英語表述中國文化的技能,更好地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3.3優化教學設計,有效滲透民族優秀文化
大學英語教師與學生接觸頻率最高的地方就是課堂,課堂教學能否有效開發教材中的民族優秀文化元素,對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至關重要。教師應在課堂導入時引入中國文化,增加中國文化用英語表達的輔材料,同時要注意難度適中??刹捎媒處熁驅W生講解、集體或分組討論、視頻或音頻學習、翻譯練習等不同形式,激發學生參與中國文化的學習。同時,要引導學生避免盲目接受西方文化及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廣泛使用的《新視野大學英語教程》(第三版)第一課Sym?bolsofCulture的導入為例,教師可在文章導入中引導學生學習麥當勞及迪士尼西方文化時引入Sym?bolsofChineseCulture。教師可用象征中國文化元素的素材如餃子、茶、京劇、長城、兵馬俑等來進行講解。在講解文章內容時,教師可利用單元主題進行中國文化的培養?!缎乱曇按髮W英語教程》的每個單元選取了單元主題類似的兩篇文章,但學習的角度和深度有所區別。教師在講解文章內容時,可利用當前的時事新聞、熱點話題等進行中西文化比較。如在第一冊第五單元ILoveThisGame的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國運動員精神時,可結合東京奧運會中蘇炳添、鞏立姣、全紅嬋等運動員的事跡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測試與評價是正確評估教學過程與效果的重要環節,能給予教學及時的反饋和引導。在處理課后習題時,教師可在翻譯、寫作等作業中融入中國文化,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大學生的中國文化輸出能力。如果在期末、A/B級及四六級測試中增加中國文化的考核部分,將能大幅度提升學生對中國文化學習的重視程度,喚醒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
3.4加強中國文化教育,多元弘揚和繼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有效利用學校的校史館、圖書館、宣傳欄、校園廣播、校園文化講堂等有序展開中國文化的宣傳和學習。教師可依托當地獨具特色的博物館、檔案館、愛國教育基地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有效利用校園網、英語網站(如ChinaDaily)、“學習強國”平臺等的文化專欄、文化錄播課,向學生手機推送、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閱讀材料。教師也可以開設線上或線下選修課,如中華傳統經典詩文的英文翻譯作品解析等。
3.5提升教師文化素養,強化教師的中國文化教學輸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