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6:13:41
序論:在您撰寫對生物學科的認識和理解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字:初中生物;教學實踐;學習興趣
一 引言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能夠幫助他們實現主動學習,探索學習。生物學科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幫助初中生形成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起對生物學科的理性認識。
二 做好生物教學的啟蒙環節
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到的生物知識被納入到自然課的教學實踐中,沒有單獨拿出來作為一門學科系統開展。進入初中,很多學生多生物學科還沒有建立起起碼的感性認識,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學工作人員做好生物課教學實踐的啟蒙環節。
引言部分的教學主要目的在于引入生物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實踐的落腳點和切入點。優秀的教學人員能夠很好地利用好引言課這一重要環節,建立起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他們進行后續環節的學習。
我國地大物博,所以在生物課本素材的安排上也盡量兼顧全國各個地區,這也導致學生不能再生活中觀察到課本中所有的實例。所以,在進行引言部分的學習過程中,教學人員切忌照搬課本,走馬觀花。直接照搬課本上的內容很難建立起學生對生物學的感性認識,形成理解上的障礙和桎梏,從而形成厭學的因素,不利于他們今后的學習。相應的,教學工作人員要基于生物學的基本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融入智育和美育的思想,適當介紹生物科學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現象以及生產環節中的應用,講述當前最新生物科學技術的進展以及自然環境中各種生物現象。教學人員要做好素材的準備工作,并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安排教學環節中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要使用幽默的授課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為以后學生的學習打好師生交流的基礎。
二 倡導氣氛活躍的課堂授課方式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的重要階段,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心理方面因素,課堂形式要豐富一些。教學人員要從生物學科的特點出發,認識到生物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大自然中的各類形式的生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規避枯燥的、教條化的理論術語,要多使用生動的教學實例,結合圖片形式、模型形式、標本形式以及實物形式等教學方法,給學生們以視覺、嗅覺以及聽覺方面的刺激,集中他們的聽課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求知欲望,幫助他們主動學習、探索式學習。
隨著當前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校方要為生物學教學提供智能多媒體教學工具,幫助生物教學的多樣化、形象化、多媒體化。這樣的教學方式和照本宣科相比,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做好實驗課
生物學科作為一門自然學科,自然少不了實驗課環節,實驗課教學能夠讓學生的生物知識學習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能夠幫助他們將所學知識通過實踐活動進行驗證,進一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記憶,幫助他們對生物知識進一步的理解,而且生物實驗課上進行的各項實驗最直觀地將生物現象展現到學生的面前。比如在進行膝跳反射實驗課的時候,一定要讓每個學生都親身體驗一下,以加深對該自然現象的理解。
四 設置好課堂授課情景
課堂授課情景的設置十分重要:枯燥乏味的課堂情景只能催人入睡,課堂授課效果大打折扣;科學、合理的課堂授課情景能夠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他們進行主動學習。一般來說,在生物課堂教學實踐中,情景設置方法多樣,一般來說,有如下幾種:
1 疑問式情景
疑問式情景能夠引發學生對題設問題的思考,幫助他們對相關知識點進行主動的探索,十分有利于生物學科學習興趣的培養。在創設情景時,課堂教學人員要充分了解學科知識,掌握好學科知識點的安排,理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生物教學人員要結合平時學生的課上表現以及考試成績來系統評估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按照由簡到難、由表及里的思想,合理設置好疑問的題設。題設的難度要符合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題設過于簡單,學生很容易就解答出所問問題,不利于新知識點的引入,也充分滿足了學生的虛榮心,容易導致他們驕傲自大,不知道埋下頭來認真學習;題設難度過高,學生不能解答出所問問題,打擊了學生的信心,形成對學科學習的心理陰影,形成懼學、厭學情緒,也十分不利于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
2 巧用生活現象,提高學習興趣
一切自然學科的知識點都來自于生活,生物學也不例外,在課堂教授生物學知識的同時,教學工作人員要善于使用生活中的各類生物現象來講解知識點。老師在講解知識的時候,適當引出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印證課本所學知識,幫助學生形成對知識點的記憶程度。另外一方面,所學知識能夠印證生活現象,生活中出現的生物現象也會幫助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課本知識,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比如講述食物鏈的知識時,可以引入生活中“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一現象,幫助學生形成對生物鏈之一知識點的理解程度。
五 理論結合實踐
理論來源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生物學的教學也是如此,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用生活中實踐活動檢驗所學理論知識的習慣。在理解呼吸現象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們在體育課的時候,進行長跑和短跑運動,讓學生們在跑步環節中自我調整跑動的速度以及呼吸的方式方法:在進行長跑時,呼吸速度明顯加快,身體消耗氧氣的量很大;在進行短(跑尤其是五十米沖刺跑)時,身體氧氣消耗量同樣很大,但是運動時間十分短暫,可以進行無氧運動,在運動結束后再進行呼吸,讓學生們自己探索呼吸頻率和運動速度之間的關系。
六 適當鼓勵學生
在生物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特別是難點知識的教學環節中一定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幫助他們建立起學習的信心,理解這些難點,建立起對學科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生物 課堂教學 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68
高中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的系統學習,主要依靠生物教師的課堂講解,初中階段所學的生物知識對于高中生來說,還只是停留在對生物要素的認識層面,而缺乏對生物過程的分析和生物變化的思考。學生在高中階段對生物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依托于初中階段掌握的基礎生物知識和生物學習習慣;另一方面還需要在教師課堂趣味教學的引導下進行主動探究,從而提高生物學科的成績,提升生物學科的綜合修養,為今后的生物專業學習以及生物常識判斷和應用打下堅實有力的基礎。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課堂教學案例,筆者認為,提高高中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學內容多樣化
高中生物教師在引導學生們學習課本知識時,為了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往往需要注重對課本內容的選擇和內容的豐富多樣。一般情況下,高中階段的生物教材內容多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呈現,為了刺激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和參與,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借助多種生物現象和資料完善課堂教學。
首先,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在教材的基礎上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繼而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的內容。一般來說,為了直接刺激學生對生物學科學習的興趣,高中生物教師可以選取與課本教學內容相關的社會現象或歷史事件,鼓勵學生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和解讀此類現象或事件背后隱藏的生物原理。學生們在生物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一方面加深了對典型事件的記憶,另一方面也能夠在自我解讀中深刻理解生物知識。例如,高中生物教師在教授學生基因等相關知識點時,就可以引用家庭的樹結構現象,引導學生們了解不同染色體之間的特點,進而思考引發基因突變的原因。
其次,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內容上還可以借助資料和習題,豐富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這種層面的生物課堂教學是對前一層面教學的深入,旨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激化他們對問題深入探究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生物知識的辨別能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高中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關注度,既可以表現在生物學科的新課教授中,又可以表現在對生物知識的應用和思考中,學生們能夠在思考和應用中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獲得問題成功解答后的。上述兩種從多樣內容上進行的課堂教學,是激化學生學習生物學科興趣的本質所在,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和高中生雙方之間的有力配合,從而才能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教學形式趣味化
在完善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高中生物教師往往還需要緊跟現代教學的潮流,引用多種新穎科學化的教學形式,吸引高中生對生物知識學習的興趣,繼而調動課堂教學的氛圍,以積極輕松的教學態度完成教學任務。
首先,考慮到生物學科知識中對圖文的要求性比較高,生物教師可以選取圖文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們呈現直觀的生物圖片,刺激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圖文中加深對生物知識點的串接和連接性學習。這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往往會比簡單的課堂口頭講解更為直觀,有沖擊力,能調動學生們在圖片中發現生物知識,在簡單直觀中感受生物學習的樂趣。例如,生物教師在教授細胞等知識點時,就可以以圖文的形式向學生們講解細胞中的各個部分,以點線面的形式全方位的為學生們展現細胞的特點,從而幫助學生們在學習中感受生物學習的樂趣,豐富學生的眼界。
其次,高中生物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們呈現立體的視頻講學。這種形式的課堂教學不僅可以極大調動班級上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并且還能夠拓展學生對生物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而生物教師在選擇視頻教學時,通常需要考慮到視頻的時限以及視頻內容的難易度,盡可能地保證班級上大多數同學的理解水平。同時,學生們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其他領域的知識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認識到知識點之間的串接性,繼而以飽滿的熱情探究其中蘊含的深意,這是生物課堂教學的意料之中,也是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拔高和探究。
三、教學實踐自主化
高中生物教師除了在內容和形式層面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外,往往還可以在實踐層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繼而在課堂和課下實踐中學習到豐富的生物知識,感受生物知識探究的樂趣和魅力。具體來看,生物教學實踐的自主化,表現在課堂實踐展現和課下實踐活動兩個方面。
首先,為了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生物知識的興趣,生物教師往往可以安排一定的時間鼓勵學生們走上講臺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生物實踐成果。這種實踐展現既可以包括相關生物體的展示,也可以包括生物實踐過程和經驗的分享,一方面是對學生生物學習和探究的督促,提升他們生物學習和實踐的自覺性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從某種程度上吸引全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生物的熱情,體會生物學科實踐的樂趣和多樣性。
1 問題的提出
英國哲學家斯賓塞于1859年提出了“什么知識最有價值?”的著名命題,引發了當時教育界對課程內容選擇的討論。在知識總量迅速增長,“終身教育”“素質教育”等理念被普遍接受的今天,這一命題又帶來了新的思考和啟示:在有限的學校教育中,中學生物學課程究竟更應該教給學生什么?
北京教育學院胡玉華教授認為生物學的學科知識結構可以用圖1來表示。
在這一模型中,處于最底層是多種多樣、層出不窮的具體生物學事實。由生物學事實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生物學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系構成了這一結構的主體部分。而位于結構最上層的是生物學基本觀念,統領著整個結構體系,地位非常突出,是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核心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能否建立正確而牢固的生物學基本觀念應當是中學生物學教學的首要目標。
但是,在大量的中學生物課堂中,師生雙方經常將重點放在具體而孤立的事實性知識的傳授和記憶上。這既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又影響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高水平思維能力的發展和生物學素養的提升。同時,理論界對生物學基本觀念及其建構的關注程度也較低,筆者以“生物學”“觀念”為關鍵字在中國知網相關數據庫進行檢索,發現與生物學基本觀念有關的論文只有寥寥數篇,且大多語焉不詳。因此,筆者將對生物學基本觀念的內涵、高中階段生物學基本觀念的主要內容及其建構談一些粗淺的看法,以期拋磚引玉,期待大家的批評指正。
2 生物學基本觀念的內涵及相關概念辨析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觀念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是通過對眾多經驗事實的聯合與整合而逐步形成的。同時,觀念又反作用于客觀事物,即觀念具有預測、指導、改造客觀存在的強大反作用力。從以上分析可知,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見解或意識就是生物學觀念,而在這些生物學觀念中,學生通過生物學課程學習能夠建構的最基礎、最核心的觀念就是生物學基本觀念。因此,所謂生物學基本觀念是指學生通過生物課程學習,在深入理解生物學科特征的基礎上,獲得對生物學的總觀性認識,具體表現為學生主動運用生物學思想方法認識身邊的事物和處理問題的自覺意識或思維習慣。
生物學基本觀念的“基本”二字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從學科本位角度,生物學基本觀念是生物學科觀念體系中最基礎、最本質的部分,反映了生物學科的基本特征和規律。學生有了這些基本觀念,就可以初步形成對生物學的概括性認識。其次,從學生本位角度,生物學基本觀念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公民所必須具備的觀念,只有具備了這些觀念,才能從生物學的視角解釋所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并有效地開展生物學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從而表現出一個現代公民所應具有的生物科學素養。
生物學基本觀念并不是天生的,是學生在主動的學習過程中,以深刻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知識和核心概念為基礎,不斷體驗和感悟生物學知識所蘊含的生物學科思想方法,通過反思內化而形成的。因此,生物學基本觀念不同于生物學概念甚至生物學核心概念,可以說生物學基本觀念是關于生物學核心概念的概念。這是因為生物學基本觀念比生物學核心概念具有更大的統攝性和概括性,并且與生物學核心概念更關注學科本位不同,生物學基本觀念更強調個體的主觀感知和建構。
正因為生物學科觀念是個體對生物學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規律作出的概括反映,不同個體所具有的生物學科觀念也就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對于學科專家或科學共同體而言,他們所形成的生物學科觀念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是相對科學的、有代表性的,基本等同于“生物學科思想”;而對于學生而言,生物學觀念是學生將所學到的生物學知識與自身經驗進行對比、反思和重構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生物學教育的首要目標就在于通過生物學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形成與生物學科思想相一致的生物學基本觀念。
3 中學階段生物學基本觀念的內容確定
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生物學基本觀念,教師首先必須明確中學階段生物學基本觀念的內容。從以上的分析不難得出,生物學基本觀念的內容確定應兼顧兩個方面:
① 從學科本位出發,應選擇那些體現生物學科本質的基本學科思想,以確保學生所形成的生物學觀念的科學性和統領性;
② 從學生本位出發,充分考慮中學階段生物課程的學習內容和作為現代公民的科學素養要求,以確保所形成的生物學基本觀念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現代生物學是一個龐大而兼收并蓄的領域,由許多分支分科和交叉學科組成。因此,從學科本位的角度來確定生物學基本觀念無疑是困難的,在可見的資料中,趙占良先生提出生物學科最核心的思想是進化思想和生態學思想。這是因為這兩大生物學思想內容豐富而深刻,不僅體現在從細胞到生物圈等生命系統的各個層次中,而且已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對世界觀、人生觀產生直接影響。他同時認為,根據生物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可將生物學大致分成結構生物學、功能生物學和進化生物學三大領域。因此,從學科本位出發,生物學基本觀念還應體現有關生命系統各層次的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關系等方面的內容。同時,在生物學發展的過程中,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分類、歸納、演繹是人類認識生命和生命現象的重要的思維方法,而科學地認識生命現象,運用生物學規律,實現人和自然的可持續、和諧發展則是生物學的終極目標,所以有關生物學實驗等科學方法以及對生物學科價值的認識也應屬于生物學基本觀念所應包含的內容。
學生本位的生物學基本觀念是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在對具體的生物學內容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反思體驗的結果。一般來講,這些反思來自三個方面:① 對生物學科知識的反思,主要形成知識類的生物學基本觀念,應包括對生命系統的結構、功能、進化等規律的概括性認識;② 對生物學研究方法和學習方法的反思,主要形成方法類的生物學基本觀念,包括對生物學實驗、歸納和演繹等研究方法等的概括性認識;③ 對生物學科及其在社會發展中價值的反思,主要形成生物學科價值觀。因此,從學生本位出發,教師應從這三個方面梳理教材,從中確定生物學基本觀念的內容。
基于以上兩個方面的分析,在中學階段教學中應涉及的生物學基本觀念至少應包括以下具體內容:生命系統的物質性觀念、結構層次觀念、代謝觀念、生命系統的進化觀念、生態學及穩態觀念以及生物學實驗觀和生物學價值觀。
4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促進學生的觀念建構
生物學基本觀念的形成不是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那種希望通過要求學生背誦基本觀念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因為這樣做充其量會讓學生記住一些“關于生物學基本觀念的知識”,學生一旦遇到新情境、新問題,就會把教師所傳授的基本觀念拋在一邊,而不自覺地采用他原有的“前生物學觀念”(包括片面的或錯誤的觀念)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生物學基本觀念不是對某個具體的生物學事實或者概念的感性認識,而是學生在探究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通過分析、綜合而達成的對生物學的本質和規律的理性認識,是學生深入思考和內心體驗的結果。因此,雖然具體的生物學知識的學習是生物學基本觀念形成的基礎,但單純記憶大量的生物學知識并不能使學生自發地形成生物學基本觀念,教師在促進學生觀念建構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學生物學科教學中,教師應制定相應的觀念目標,通過選擇典型的生物學知識、設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積極反思,不斷提高生物學知識的概括性水平,感悟其中所蘊含的學科思想方法,以促進他們的生物學觀念的形成。具體來講,應著重做到以下三點:
(1) 制定引領教學的觀念目標。
促進基本觀念建構的生物學教學首先要求教師具備學科觀念意識,必須在教學實施前對教學內容進行觀念性的理解,并從中抽象、概括出一個或多個可以統攝整個模塊或章節教學內容的生物學基本觀念作為教學的總體目標,建立教學的“大局觀”,為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活動指明方向。以生物學基本觀念作為教學目標,更易于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其保持持久的學習動力。例如,生命系統的進化觀念蘊含于中學生物學眾多章節的內容中,為促進這一觀念的建構,教師應從各章節中梳理出與之有關的內容,如DNA和蛋白質是進化的標尺、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碼子、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比較、線粒體、葉綠體和病毒的起源、代謝類型的進化、細胞分裂方式及生殖方式的進化、生態系統的進化等。在進行這些內容的教學時,教師要以生物進化觀念統整教學,以便使具體的知識和概念與生物進化觀念形成有意義的聯系。
(2) 設計有利于觀念建構的問題。
問題是教和學的關鍵驅動力,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并在學習活動與觀念建構之間架設一座橋梁。為促進基本生物學觀念的建構,教師應該將具體的生物學事實和核心概念的理解轉化為高水平的問題,以問題為主線來創設學習情境和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建構生物學基本觀念。仍以生物進化的觀念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設計如下的問題:“有觀點認為,生物進化論是生物學中最大的統一理論,生物學的各領域無不體現著進化的原則。沒有進化論,就沒有生物學。這是不是太夸張了?請利用已有的知識對這一看法進行評價?!痹谶@一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將努力聯想所學知識,從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回顧與生物進化相關的內容,體驗和感悟生物進化觀念,使相關知識成為有血有肉有骨的整體結構。
(3) 組織有利于觀念建構的活動。
促進生物學觀念建構的教學應注重情境的創設,學生可在活動中完成觀念的建構。為此,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利用其中相關的內容作為生長點來吸收和整合新知識,建構對生命現象及其規律的認識。生物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決定了生物學基本觀念的建構必然與社會生活情境相融合,用真實具體的社會生活情境和基于問題解決的探究活動來代替靜態的結論性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到交流與表達,有利于學生體會到生物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從而促進生物學基本觀念的建構。
正如胡玉華教授指出的: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的,不是具體的生物學專業知識,而是影響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生物學觀念;不是諸如分類、實驗、計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響他們思維方式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具有生物學特點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生物學基本觀念的形成是精簡教學內容、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理應成為生物學教學的價值取向和實踐追求。
參考文獻:
[1] 胡玉華.對生物學核心概念及其內涵的研究[J],生物學通報:2011(10):33~35.
下面結合國內外生物學發展趨勢和我國生物學課程改革的思路談談自己的認識和理解.
一、國內外生物學課程發展的基
本趨勢
1.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學素養
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把培養具有科學素養的人作為科學教育的主要目標.
科學素養的含義包括理解科學技術的性質、概念、原理、方法和過程,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樹立科學的態度、精神和價值觀,具備運用科學技術解決日常生活及社會問題的能力等.
科學素養的內涵,除了重視科學、技術、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外,還強調了人的發展,包括人的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價值觀、審美情趣和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發展.
2.打破學科中心的框架
隨著生物學科的不斷發展,生物學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這就出現了學校修業時間有限、學生精力有限與教學內容量大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途徑之一是設立必修和選修兩塊內容.必修科目是教學內容的核心,是對學生生物學知識掌握的統一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學習,而且要求學好.選修科目是教學內容的補充部分,既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生物打下基礎,又為學生學習和了解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培養學習興越和愛好,進行有個性的學習作了鋪墊.
在打破學科中心,構建以問題為中心或以目標為中心,提高課程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的課改過程中,人們依據模塊課程理論,提出了模塊化的方法.其特點是按照一定的課程目標,把教育的內容分成一個個相互獨立、又能組合成為具有較大或綜合功能的集成課程.我國在新世紀制定的高中課程改革新方案,就采用了這種新的課程構建方式.這對加大學生在課程中的選擇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內容適應未來發展
21世紀的人們更注重生活質量,這就要求人們更加重視生命科學.科技的發展,促使人們更加重視科學方法、科學精神以及價值觀念.課程改革正朝著變“學科學”為“做科學”的方向發展.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的基礎就是課程.在這方面,各國都有一些共同的趨向,即從適應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需要出發,從基礎教育和普通教育人手,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作為重要環節.因此,有必要從根本上改革教育思想、課程安排、教材、教學指導乃至整個普通教育體系.改革的重點是課程和教材.
二、我國生物學課程改革的研究
思路
1.正確認識并確定生物學科教育的價值
生物學科教育是整體科學教育的一部分,其基本任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以利于他們的生活、工作和終身學習及發展的需要.
2.明晰生物學科的教學方式
生物學科屬自然學科,而科學的本質既是認識真理,更是探索真理;既是接受知識的靜態過程,更是獲得知識的動態過程;既是了解知識體系,更是獲得此體系的科學形式.因此,對生物學科教育價值的重新定位必然需要進一步明晰生物學科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即教學過程要重在“做”上,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探究發現與合作交流,通過問題探討、課題設計、實驗操作、模擬實驗、社會調查等活動,積極主動地探索、感受和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由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策略,學生也必須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要成為學生積極動手操作、積極參與討論、積極動腦思維的主動學習過程.
3.深刻理解生物學科的社會價值
生物學科較其他學科而言,更接近于人類認識和實踐的實際,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小至人的生長發育、飲食衛生、健康保健,大至發展經濟、開發資源、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等都是生物學所關注和要研究解決的問題.這些內容都是生物科學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宗旨和歸宿.
關鍵詞:生物;學習;興趣;
如果對一門功課沒有一點興趣,強迫式的學習只會給自己帶來壓力,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不斷下降。生物學科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培養興趣,創新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
隨著現代化科技信息的迅速發展,人們也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多媒體已經在多數學校普及實施。多媒體能改變傳統的學習觀念和枯燥單一的聽讀模式,是激發和培養學習生物的好方法?;钴S的思維方式和形象生動的特點是多媒體的主要表現形式,在生物課堂上能看到比較真實的自然景象,同時也使得大腦思維變得靈活。因此,利用好多媒體能夠直觀掌握很多知識,激發思維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多媒體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把學習方式的創新,多角度、全方位地調動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并積極思考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生物課程主要體現在生理、形態和結構組成部分等的形成過程和反應效果的體現。如果這些內容單靠語言來描述是體現不出生物這門自然學科的真正微妙之處,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多媒體為學生提供給了良好的學習方式,也是提高生物學科學習的濃厚興趣之一。
二、參加生動有趣的生物教學游戲
游戲是認識世間萬物的有效途徑,也是知識掌握和運用的良好方式,通過參加游戲學習生物是激發興趣的最好方法。在歡快和諧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對生物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家也比較樂于將生物學知識在游戲活動中進行探討和分析,這是我們主動能力的體現,為提升創新能力奠定了基礎。
在生物學習中要注意,怎樣在玩中學習生物學科的知識和解決遇到的有關問題,我們要正確地請教老師在生物教學游戲中的玩的方法,并與老師積極溝通,不能一味地玩,這是在生物游戲方式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對自然界諸多問題的思考,也對生物學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創新學習方式,尋找成功機會
創新學習方式主要是將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在新的學習階段的問題解決上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而學習興趣的創新大同小異,主要是對其他事物的濃厚興趣逐漸轉換為對生物學科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要關注哪些課程比較感興趣,要積極培養興趣愛好和特長,并能夠合理有效地將這些興趣通過生物研究活動轉移過來,對生物學科也產生同樣的興趣和熱情。新課改下的創新方式,是要慢慢在學習中去感悟去體會。
每個人的信心能量都建立在某件事的成功基礎之上,是人們展現自我的表現。學生在學習中要注意如何創造成功的機會,根據自身實際設置不同層次的學習內容,在取得階段成功的同時,也極大地滿足了心理的需求。這就要求大家要善于觀察生物知識的難易程度,對不同層次掌握的知識探究也要相應地難易合理。
在課堂學習上要抓住生物學科的主要特點。由于實踐性比較強,就要求學生不斷地優化生物學習方式,合理地參加實驗活動,才能提高學習興趣,也是學習質量的體現。因此,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要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樂于學習才能更好地將生物學科知識掌握,才能在實際生活中合理有效地運用。這就要求學生們大膽創新,改變傳統的學習理念,多掌握新的比較有趣的學習方式,調動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馬本善。生物實驗中如何提搞學習興趣[J]。
關鍵詞:生物學素養 新課程標準 教學改革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的、基礎性的、科學性的素養教育,全面提高初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何為生物科學素養?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學生將來參加社會生產、經濟生活,作出個人決策所必需的對生物學概念和過程的理解,并且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形成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這些年來的新課程改革特別是中、高考的改革,是否改變了生物科學在中學課程中的地位?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是否提高了山區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一、山區生物學科教學的現狀
1.生物學科的從屬地位沒有真正改變。從2003年開始,梅州市把初中生物學科列入升高中考試的必考內容之一(占30分),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往昔中考根本不考生物的現象,客觀上使學生為了中考也得認真學生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科在學校在初三學科設置中終于占有一席之地,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物學科的地位,生物學科的“雜科”地位有所改變,進而促進了學生的生物學素養的提高。這是否改變了生物學科在學生中的地位呢?筆者在初三級學生中做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在參與調查的586人學生中,①為什么而學的項目中,有12%的學生是由于對生物學感興趣而學,59%的學生是為考而學,17%的學生是由于家長、教師的壓力而學,其余占12%;②造成的原因項目中,64%的學生選擇了中考分數少,13%的學生認為生物沒有什么用,23%的學生感到生物學科枯燥、難學。從中可發現雖然生物學科列為中考科目,但學生并沒有擺脫為考而學的觀念,學生的學并不是發自于內在的動力。不是由于興趣而學是不能持久的,因此學生的生物素養并沒有真正的提高,生物學科的從屬地位并沒有真正改變,學生心目中它還是“雜科”的命。
2.在學校的課程設置中處于未位的現象并沒有改變。新課程改革已經開展了很有一段時間了,有的生物學教師樂觀認為從此以后,生物學科可借助新課程改革再鑄輝煌。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如果不從學校層面上、教師觀念上徹底更新,教學依然圍著考試指揮棒轉,生物學科的潛在危機更大。雖然新課程改革已深入人心,但社會、政府對學校、學生評價體系改革沒有跟上,一考定終生的評價體系不但沒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強,這讓學校在課程設置時不得不圍繞中、高考科目而轉,分數多的課時加碼,分數少的為其他學科讓路,而不是按學科的特點、需要而設。很多學校初中階段每周生物學科只有一個課時。由于課時少,又要完成教學任務,大量的實踐課被省略,有的根本沒有開設,教學質量可想而知,有的山區學校出現了初中畢業生沒有見過顯微鏡的狀況。
3.師資力量薄弱。由于歷史及現實的原因,很多山區中學的生物教師奇缺,有的學校甚至沒有一位專業教師。生物學科教師很大部分是由其他學科的教師轉過來,或由臨近退休的老教師擔任,生物學科變成學校的“萬金油”學科,誰都可以教。這不但造成了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而且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固有認識,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效果差。由于師資力量薄弱,很多教師沒有專業知識,有的老師甚至連顯微鏡都不會操作,缺少新課程理念。教師上課時,不攜帶生物掛圖、實物、模型、生物標本等教具,照本宣科,生物課枯燥無味堂,造成學生不愛學,學不好,教學質量低下。
5.硬件設備不足。生物科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實踐課的正常開設是生物教學質量的保證,但由于學校的不重視,經費缺泛,很多山區中學生物教學基本設備不足,有的甚至沒有生物實驗室,只能掛靠在化學、物理實驗室,結果只能少開或不開實驗教學,影響了生物教學質量。
那么,如何在現有課程設置的條件下提高初中學生的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改變學生為考而學的現象?是生物學教師應該思考與探索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改善生物學科教學環境,為生物學的教學保駕護航
雖然我市已經把生物學科列入升中考試的科目,但生物科教學環境并沒有真正的改變,大部分學校在管理層面上并沒有改變對生物學科的看法,大部分學生還是為考而學。因此要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就要改變生物學科教學環境,并落到實處。這主要由教學學管理部門來完成。1.提高在中考中的分數比重,因為以考促學的現象在相當的一段時間不會改變,用分數這一杠桿來促進生物學科的教與學可以達到立杠見影的效果;2.建設基本的實驗室,配備專業的實驗員,保證基本的課本實驗能正常開展,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學習興趣;3.引入專業的生物學教師,或對現有的教師進行培訓,提升生物學科教師的專業水平,提高生物學科教學質量;4.按課程標準設置生物學科的課時,保證充足的教學課時,為教學任務的完成及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基本的保證;5.改革對教師、學生的評價體系。一直以來,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遠落后于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分數定終身的教學評價體系依然大行其道,造成很多教育教學改革無法深入開展。因此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迫在眉睫,只有改變單一的、簡單的評價為綜合的、可控的、人性化的評價,才能真正體現教學的本質規律,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二、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與教學水平
“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要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就要不斷地尋求專業化發展,充實自身的專業知識。新的生物學課程標準為生物學科的教學提供了方法論,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及教學評價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可操作的做法。因此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理解課程標準,把握準確的教學目標,轉變教學理念。同時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僵化的教學方法,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提高自已的教學水平,為實際教學提供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
新課程標準強烈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能力。因此探究性學習是在生物學教學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通過探究性課題的研究和實施,加強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重要的意義。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傳統的教學不利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改變學習方式,也就是變被動地聽講為主動的學習和自主探究,使學生在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取新知識,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教師的教學過程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如在進行花的結構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已動手拼合花的結構圖,使學生在做的過程中理解花的結構,教學效果明顯比教師純粹的教授要好得多。2.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在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科學史,讓學生沿著先輩們的足跡進行探究,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能力。如在進行“光對鼠婦生活有影響”的探究實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捕捉鼠婦開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親身體驗發現問題:鼠婦為什么會跑?是被嚇著了?是怕光?還是喜歡在潮濕的環境?因為發現問題這是科學探究的前提,也是關鍵,是教師教學的出發點。在此基此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設計探究的課題、探究的基本過程,從而使學生完全掌握這一探究歷程,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3.重視生物科學實驗。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幾乎所有的生物學規律的發現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觀察、實驗是該學科基本的研究方法。因而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實驗能力是生物教學目標的中心任務之一,它包括觀察能力的培養、動手能力的培養、小組合作能力的培養等方面,對促進青少年科學素養的培養和品質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引導學生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教育的新進展,拓展學生生物學視野
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科學的世紀,生物科學認領著當今科學的發展方向,科學技術的社會化和社會的科學技術化已成為當今社會生活的熱點之一,關注和參與生物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決策,是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了解生物“科學家的故事”、了解與“社會倫理問題”、了解“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等等,可以使學生了解生命科學的發展歷程和進展及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中各領域的應用,如我國科學工作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實現了水稻育種的實破,給社會經濟生產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做出了更大的貢獻。通過了解科學家的工作和科學家堅韌不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促進青少年科學素養的培養和現代人品質的形成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健康發展。
提高初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它既是課程和教學課改的理念,也是指導教學實施的基本理念,應在教學管理層面、教師層面及學生層面上進行探導與改革,只有我們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才能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趙銀麗 陳振興:生物教學中實施探究教學的認識,[期刊論文] 教育探索 1996(4)
2.張漢光、周淑美:《生物學教學論:學科現代教育理論書系》,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版
關鍵詞:探究熱情;教師情感;電子白板;探究實驗;巧妙提問
有效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主體參與、快樂探究的基礎上,是一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互相作用的結果?,F代教學更加重視情感在認知活動中的參與,新課改提出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倡導快樂教學、趣味教學法。在生物教學中我們也要擺正素質教育下生物學科的地位與關系,改變機械而單調的理論灌輸,要善于為學生打造一個富有活力的快樂課堂,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激情與動力,讓學生信心滿滿、快樂滿滿。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來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飽滿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快樂學習、全面發展呢?
一、用教師的熱情換來學生的熱情
正所謂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要想讓學生對生物學科充滿激情,首先就要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與喜愛,學生只有喜愛教師,才能將這種積極的情感轉移到生物學科的學習上來。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自身形象的樹立,要對學生傾注愛心,對生物傾注熱情,以對學生之愛,對學科之愛來打動學生、感染學生,換來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對學科的熱愛。
(一)對學生要面帶微笑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性,教師要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生,要將學生當作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而不是機械而被動的信息接收者,只有尊重學生不同的心理、情感與學習需求,讓學生感受到來自于教師的尊重與熱愛,才能換來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學生才能愿意接近教師,他們會將更多的注意力與目光集中到生物學科上來。
(二)對學科要充滿感情
作為生物教師我們必須要熱愛生命科學,要有一顆不斷鉆研、不斷進取的心。要充分利用各種培訓、在線培訓等來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要能夠充分利用課堂這個小天地來帶領學生走進生物學科的大世界。教師只有對生物學科充滿感情,熱愛學科,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現生物學科的魅力,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這樣才能換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熱愛。
二、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吸引學生注意力
交互式電子白板是科技化時代的必然產物,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交互式電子白板集圖文聲像于一體,不同于單調而枯燥的傳統黑板教學,也不同于高度程序化的傳統課件教學,而是繼承了傳統黑板教學與課件教學的雙重優勢,更具互動性與有效性,是推動學科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將交互式電子白板運用于生物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加靈活地運用各種圖片、視頻、文字等資料,利用其講解標注功能、繪圖功能、遮屏功能、聚光燈功能、放大功能、錄音錄屏功能以及實物投影功能等,可以帶給學生一個全新的教學界面,帶學生走進奇妙而豐富的生命殿堂,可以激起學生更為強烈的學習熱情,更加利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深刻理解,這正是新課改下推動生物學科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如在學習“呼吸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這一內容時,為了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事物上,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聚光燈功能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將呼吸系統結構圖直觀而形象地展現于白板之上,帶給學生一個全面而直觀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利用電子白板的聚光燈功能,依次顯示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這樣逐一顯示,就可以讓學生對呼吸系統結構的認識更為直觀、更為深刻。而這正是傳統的掛圖教學所無法取得的效果。
三、用生動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本身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與實踐性,是重要的教學內容與研究方法,可以說實驗讓生物探究變得更加精彩、更加生動。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無視實驗,認為實驗在整個生物教學中是可有可無的,教師以講實驗代替了做實驗,教師的演示實驗都很少,更不要說學生的動手實驗,這樣的教學只會陷入機械的灌輸中,教學枯燥無味,難以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而學生對于抽象的知識也只能處于膚淺而機械的記憶層次,一知半解。初中生只有具有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對于實驗才會更感興趣。為此教師要重視實驗,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自動手做實驗的機會,以直觀的實驗操作、生動的實驗現象來吸引學生,激起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當然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實驗,也不能無序展開、放任自流,而是要突出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性,注重實驗方法的傳授,這樣才能發揮實驗的橋梁功效,讓學生通過實驗來深刻理解與掌握抽象深奧的知識,掌握實驗操作這一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打開生命科學的大門,走進生物科學的殿堂。
四、用問題來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
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這正是推動學生主動探究的內在動力。教師要善于運用提問藝術,以富有趣味性與探索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我們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選準問題的切入點,把握好問題的難度,這樣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制造懸念,引發沖突,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漣漪,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進而使學生展開一系列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
(一)問得好
即問題本身要具有探索價值,要具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向深處,讓學生的探究更有激情與動力。問題本身的設計除了要與教學內容密切結合,更為重要的是以學生為中心,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來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讓每個學生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果子。
(二)問得巧
即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如果不分主次、輕重地隨意提問,只能讓問題成為學生的負擔,學生疲于應付,怠于思考,這樣就失去了提問的功效,甚至會讓學生對生物學科失去興趣,更談不上探究熱情。教師要在學生思維困惑時、理解膚淺時巧妙地提出問題,以問題來打開思維的閘門,啟迪學生思維,給學生以啟發,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三)問得奇
即要注重問題的呈現方式,如果只是單一的提問形式,教學枯燥,無法激起學生探究的激情。教師要注重提問形式的多樣化,如可以寓問題于生動故事、趣味游戲中,可以以學生所喜愛的多媒體來呈現,這樣的問題更加豐富,更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作者:孫一芬 單位:河北省青縣流河中學
參考文獻:
[1]郭秀芝.淺談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