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6:13:27
序論:在您撰寫德育教育成果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初中教學;德育教育;滲透
德育是我們國家根據自己的社會生活的需要,遵循公民的個性發展和品德教育的規律,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都可采用多種多樣的手段,運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身心產生積極觸動,從學生的最近思維發展區出發,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全面的引導的過程。品德教育的過程是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的,根據學生的思想狀況,因材施教,量身定衣。 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過各項活動,沒有活動就沒有德育,活動使教師和學生發生聯系,教師通過潛移默化來完成對學生品德教育的目標。
學校教育中開展的品德教育活動是指為了完成特定思想教育目標而進行的那些專題活動。這些活動是對課堂德育的有力補充,是值得堅持和推廣的。但德育活動最主要的形式應當是課堂教學,通過專門的思想品德教育課,更重要的是在各個學個中滲透的思想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因為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活動在課堂,一個學生每天百分之九十的時間在教室里度過,一個教師在學校的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在教師度過。而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共同存在,相互補充,達到教學相長的境界。扎扎實施搞好課堂教學,挖掘出教材中思想教育素材和利用課堂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正確的選擇,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因而必須寓德育活動于課堂教學過程中,強化各科教學的德育功能。
一、發揮各科課堂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
首先,學校的德育教育功能體現在學校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交往是平等的、目的性和計劃性的。課堂教學是神圣的傳承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積累下來的生產生活經驗的活動,充滿生命活力的,對立統一的。其次,教師用來教學和學生用來學習的材料,蘊含了大量的思想教育的成分,只要包涵了愛國主義、社會公德、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等思想教育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很好的去鉆研教材、挖掘教材內容,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滲透思想教育的形成分。例如:在數學課上通過向學生介紹祖沖之與圓周率、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華羅庚與解析數論等數學家的故事,教育學生養成愛祖國、愛科學的高尚品質;還可以在物理課上通過介紹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科學家、物理學家錢學森先生的動人事跡,在地理課上介紹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竺可楨先生的研究成果;在生物課上向學生介紹我國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 李四光先生的重大貢獻等來教育學生熱愛科學、敢于質疑、勇攀科學高峰自信心和價值取向。每門學科內容和形式等都是隱性的思想教育因素,只要教師注意挖掘就能找到品德教育的機會,尤其重要的是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活動的主導者、參與者、合作者,其人格魅力、言行舉止都對學生起到教育引導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給學生以榜樣的力量。
現代課堂教學由四個要素構成,一是教育者,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在教學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二是受教育者,也就是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活動都要愛圍繞受教育者的成長發展而設計和實施;三是教育內容,是根據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教學內容,全面體現國家的需求和人才的培養目標。四是教育媒體,即教育者用來傳遞知識、培養受教育者能力的手段和工具。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模式違背了學生成長發展的規律,將學生看做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知識任憑教師填充,不考慮學生的感受,也不考慮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只是通過教師的“滿堂灌”、“滿堂問”等待學生的“滿堂答”,進而完成認識性任務這一教學目標。
二、課堂教學的德育過程—育人
一、儒家倫理是韓國道德教育成功的前提條件
韓國自公元前十世紀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那時,孔孟也像在中國一樣在韓國被給預極高的名譽。直到1910年日本入侵前,韓國人還尊儒教為“國教”。在幾千年中,儒教影響了韓國的政治、法律及社會制度,同時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潛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形成了獨特的韓民族的性格。甚至有人認為,韓國在保存儒教文化傳統方面更甚于其發源地――中國,被認為是“儒教的樣板國家”。今天,儒家倫理不但體現了韓民族的精神,更成為韓國的教育主體,是韓國學校德育的靈魂。
首先,儒家倫理是學校德育的主要內容?!罢侨寮覀惱淼慕九c滲透,生長出當今具有獨特東方文化特色的韓國教育?!倍n國社會就是依靠學校德育將儒家倫理變為民族道德體系和行為規范。儒家倫理的每一次變革成果都能滲透于學校的德育之中,而學校德育又是儒家倫理每一次變遷的最直接動力。目前,韓國學校德育已成為一種以儒家倫理為主體,突出培養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體系。儒家倫理再一次得到相應的改造,為造就有韓國民族精神的人服務。
其次,儒家倫理是家族主義體制的基礎思想。這種家族共同體是儒學深化于民族與國家之后的特有發展,是由“三綱五?!眰惱黻P系為基礎,以忠孝一體化為中軸點的。這種家族共同體有很強的等級及上下尊卑的家族式秩序,能產生彼此相互依托充分信任的感情,并以特定的道德規范來約束上下行為,統一全體人民的思想。特別是在異族入侵的背景下,這種家族共同體的道德傳統會愈加濃厚,共同體也愈加強固,達到家國同事,彼此不分。與此同時,韓國社會的各個層面也都貫徹著這種忠孝一體化的原則。
再次,文化風俗中也感受著德育的熏陶。韓國的文化風俗大多和中國相似。而這些風俗中大都繼承了濃厚的儒家思想,體現了民族的特色。在這些文化風俗中人們可以感到強烈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梢约ぐl人們對祖國,對民族的熱愛。而青少年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中,也必然會受益匪淺。
二、國民精神教育是韓國道德教育成功的主要途徑
韓國極其重視德育教育,并把它列為教育的首要內容和核心思想。國家每時每刻都在提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在二戰以后,韓國建國之初,就開設德育課。經過不斷的德育改革,韓國逐步成為亞洲的少數幾個發達國家之一。政府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科技的進步以及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又進一步提出了全民教育,即國民精神教育。所謂國民精神教育,就是要確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立的意識,培養民族自尊心,確立民族性,以實現復興韓國的理想。它喚起了大韓民族的自立意識,激發了民族復興的強烈渴望和萬眾一心的氣慨。同時也是韓國德育的成功途徑。對其國民精神教育的成功之處,筆者只簡析兩點:國民精神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禮儀教育。
(一)完善的愛國主義教育
韓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韓國十分重視國格教育,對學生從小就進行憂患意識教育。學校中老師時常教導學生:韓國國土狹小,資源貧乏,只有勤奮學習,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素質,參與國際競爭,才能立國生存。在韓國,培養孩子熱愛自己的國家,是每個學校的自覺行為。另外,韓國人愛國,還表現在對本土的熱愛?!吧硗敛欢笔琼n國隨處可見的廣告詞,意思是說,我生在自己的國家,擁有養育我成長的國土,而生我養我的土地上生產的東西才是最適合我的。從幼兒園到大學,這一直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舉一個最普遍的例子,在韓國,家長和孩子都吃本國的糧食、蔬菜、水果等食品,雖然超市里國產的某些食品比進口的要貴,但買的人卻很多。在韓國,滿街跑的汽車絕大多數是韓國產的“現代”或“大宇”牌。在韓國消費本國產品被視為“愛家鄉、愛民族、不忘本”,消費外國產品,往往被看作“素質低”或“不愛國”。在孩子們的印象中,熱愛本土就是自覺地選擇國貨,他們從小接受的也是這種教育。除了讓青少年在學校接受正規的民族傳統教育外,學校和家長更注重利用社會大課堂,對孩子們進行活生生的現場教育。
(二)全民性的禮儀教育
韓國人極其重視禮儀教育,他們認為只有學會做人,才能愛國,才能振興祖國,才能實現真正的復興。韓國的學校教育形式多種多樣,但是最初的教育都是從禮儀教育開始的。首先是“孝道”教育。孝道,在韓國社會精神文化生活中占主導地位,浸透在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角落。韓國人從小就重視對兒童進行“孝道”的熏陶。因此,韓國孩子從小就認為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一種神圣的義務。其次,謙讓教育和榜樣作用。韓國的學校和家長非常重視大人與孩子之間的及時交流和溝通,并且鼓勵孩子自己協調和解決與同伴的沖突和矛盾。但是,無論錯誤在誰,大人和小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行為是否給別人增加了麻煩和不便,任何時候都應該懂得謙讓。另外,在禮儀教育方面,大人的行為習慣具有無聲的影響力。孝道、和諧、為他人著想成為韓國家庭教育的重點。大人們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遵守秩序,孩子們就會跟著學,從禮貌精神、禮儀形式到實踐行動,都對兒童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最后,開設專門的禮儀課。韓國幼兒園都有專門的禮儀室和禮儀課,配備以韓式家具、傳統的民族服裝等。禮儀課則包括如何向長輩問候、小朋友之間如何打交道、吃飯時的禮儀、過年過節走親戚的禮儀、向老人敬茶時的禮儀等。
三、歷史文化教育是韓國道德教育成功的突出體現
歷史教育,重點不在歷史知識的簡單講授,而在于思想品德教育。而更著意于民族意識,民族復興教育,突出韓國強烈的民族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韓國學校除了教授韓國被侵略、被壓迫的苦難歷史,還特別強調在戰爭中涌現出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跡。另外,韓國的中小學還經常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訪問歷史名流的故居遺址。韓國社會為抗日英雄們樹立紀念碑、雕塑像、建陵園廟宇等。今天,在許多公共場所都矗立著抗日英雄的塑像,成為韓國紀念先人教育后人的基地。
韓國的道德課中傳統道德部分一直占著重要比重。韓國人視傳統為珍寶,認為通過傳統道德教育,可以培養青年一代熱愛祖國、熱愛山河、熱愛人民的優秀品德。但這種傳統教育的內在精神是為本民族的發展服務的,與民族時代進步相一致,是有助于大韓民族走向世界。同時,韓國學校重視傳統道德和傳統文化教育的措施,也為世界所贊嘆,甚至許多西方國家也望塵莫及。例如,韓國的中小學內,都設有傳統習俗教育室,不僅有許多傳統習俗實物供學生參觀,還有供學生實習傳統禮節的場所。此外,韓國從幼兒園到高等學校,在校園內的走廊里、教室內、辦公室內,都可看到精美有力的漢字書法和傳統的山水國畫,內容多是先賢關于做人的至理名言。韓國還特別認真地保護歷史文物,保護祖先留下的文物古跡。這些都能增強青少年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自豪感??梢?,韓國鮮明的民族性和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是韓國學校道德教育最為突出的特征。
關鍵字:德育建設;職業教育;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4-0001-02
如何培養大批高素質、高技能的技術人才,為社會建設增磚添瓦,是高職教育學校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高職學校不同于普通院校,這里的學生成才的基礎就是德育教育。因而德育建設要全方位結合到學生的培養教育中去,才能發揮更大作用,幫助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全方位發展。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職業教育學校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使命,在當前的國情下,對這些人才的數量要求正在與日俱增,在經濟轉型的今天,職業教育學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溫總理曾經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長遠大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推進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迫切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促進社會就業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也是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必然要求。而職業教育學校在對人才的培養和教學中,要更加重視德育建設,以德育建設為基礎、綱領,從而發揮職業教育對于國家經濟的支持作用,擔負起培養國家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一、職業院校的德育建設
對于職業教育學校而言,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是要不斷加強思想意志信念教育,突出愛國主義的核心,將國家民族意識與公民人格教育相結合,以道德品質和法制教育為重點,突出誠信、感恩和文明教育,規范職業教育學校學生的行為,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并且將身心健康作為所有技能教學的基礎,引導學生培育健康人格、提高學生審美水平、擁有健康體質。根據不同學生的自身特點,有側重點地開展德育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名山大川、一草一木、燦爛文化、悠久歷史、仁人志士、革命先烈、文化先驅;懂得維護國家尊嚴、祖國統一、人民長治久安,各民族團結。要讓學生們心系集體,關愛他人;愛班愛校愛集體,為集體服務,維護集體利益;樹立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開展法律法規教育,讓學生們知法守法。讓學生們自尊自愛、正直有禮、誠實可信、努力上進的教育;良好的個性特長教育;堅強的意識品質教育;自我約束力的訓練培養。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社會公共道德教育和分辨是非能力。
針對以上所述的內容,職業教育學校應當認真研究如何才能把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應用能力和技能相結合,培養出具有高尚品質的高素質人才。職業教育學校德育教育應該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在提升包括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文化修養、專業技能和氣質品質等綜合素質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們的人文精神,從而達到開發思維活躍度的目的,使學生能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精神素養,不斷提升思想境界,培養出高尚的人格。強化學生的責任感,幫助他們更多地關注整個世界變化的聯動性,關注國家民族的興盛,關注周遭國際環境的大變化,注重他人感受,提升責任感。同時不遺余力地增強職業教育學校學生們的適應能力,提升學生們的應變能力和承受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我們的職業教育學校的德育建設乃至教學改革,必須突出素質教育,注重全方位能力的培養,從而培養出更多能夠適應社會快速變化和市場激烈競爭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的職業化人才。
二、職業院校的德育教育目標
遵紀守法是一起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而無規矩不成方圓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遵循的俗成法則,在職業教育學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努力把培養學生們的遵紀守法觀念放在德育建設的首位,只有讓學生們懂得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法律法規的強制性作用對于社會發展的促進并掌握我國法律的基本常識,才能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掌握法律的基本常識,做到知法懂法守法,還能運用法律武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全面了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樹立依法履行公民義務的觀念,知道公民的行為要在法制的框架之內,依法辦事,違法必究的社會準則,樹立社會責任感。對于學校的規章制度,要幫助學生們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主動抵制違紀違規行為。培養學生們熱愛祖國家鄉、關心學校建設的品質,進一步樹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多地了解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和近代百年奮斗史,對于歷史上的民族英烈、革命偉人、科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烈士勞模等等產生發自內心的由衷敬佩。更多地關心時政,了解國家大事與世界格局變化的關系,真正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讓學生們明白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辯證統一關系,將集體主義思想作為自己日常行為的準則,正確處理個人、家庭、集體、國家利益間的關系,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盡可能以全面的角度去看問題,用科學的思想方法去了解事物的變化。培養好問題的辨證分析和處理能力,正確對待與他人及社會間的關系。培養職教學校的學生具備尊重他人、關心他人、愛護他人、幫助他人的道德品質,教育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愛護班級集體,遵守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產,珍惜他人勞動成果,自覺保護環境衛生,實現職業教育學校要學生們掌握勞動技能的目標。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文明的行為舉止,使得學生們擁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審美觀。幫助學生們樹立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心理素質,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能正確認識自己,并擁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不過分驕傲,也不過分自卑。學會全面深入地考慮問題,不輕信盲從。做事情持之以恒,勇于迎難而上。做人誠實可信、正直無私,勇于發現和改正自身缺點,能自我調解和自我管理。
三、職業院校的德育教育現狀
我國正處在經濟二次轉軌、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等正在發生著十分劇烈的變化,各式各樣的意識相態正在彼此滲透,這些都無不對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產生著極大影響。道德和精神上教育的缺陷,會對學生造成的傷害,遠遠大于營養不良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德育教育是人類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內容中的最高境界。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加速發展,金錢至上的觀念深入人心,對于職業教育學校這種與社會接軌更密切的學習場所的影響更深,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具體的說,由于職業教育學校的獨特性質,導致重工作實踐教育,而不重視德育教育工作,缺少相應的量化考核的具體標準。造成職業教育學校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是由構成德育教育的三個因素——社會、學校、家庭,相互推諉、各自為陣、缺乏默契,從而導致了諸多問題。
學生暴力事件頻繁發生,一些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逃學隊伍擴大,許多職教學校都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厭煩學習,推崇讀書無用論,逃課、缺課,去社會上想法設法賺錢,認為有錢就能擁有一切、暢行天下,在當今這種拼爹時代,不如有個好老爸的思想在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中深入人心,導致很多同學對老師布置的作業置之不理,課堂學習無所謂,荒廢學業,缺乏責任感。缺乏傳統觀念,道德意識淡薄?,F在的職業教育學校學生都是所謂的“90后”,長期受家長溺愛,基本上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只圖享受,不想付出,得到別人尊重的同時卻不能以禮待人,不知道尊老愛幼,當然也就沒有一顆感恩的心!更為嚴重的是,對國家民族情感淡漠,缺乏民族自豪感和責任心。職教學校的學生們日常的交流中,經常使用的是行話、俗語、臟話、網絡語言等等,這種細節表現出的是學生對于自我約束力和是非明辨力的嚴重缺乏。缺乏同情心、不愛護公物、在公共場合不能遵守公共秩序、語言不文明,相應的不文明行為,如隨地吐痰等等,常常見于他們的日常生活。
四、職業院校的德育教育對策
針對職業教育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當在培養職業培訓學校學生職業技能和素養的同時努力培養其做人的基本素質,將德育建設不斷深化細化。職業教育應當也必須著眼于學生自身的特殊性,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大力改進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積極發揮德育建設、德語工作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實現職業教育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德育教育是我們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也是職業教育學校工作的核心,同時還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文化現象和貫穿思想道德品格教育的活動,既是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基礎條件,又是不斷提升德育教育成效的源泉。校園文化是職業教育學校實施德育工作的主要載體,它能全面反映出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傳統文化,如何構建一種具有時代精神的高雅校園文化,應該是職業教育學校的德育工作者應該大力研究的方向。深入的校園文化建設是職業教育學校德育建設工作的重要環節,其目標是要營造出一種人文關懷的校園環境,激勵學生與教育工作者一同建設健康文明且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使學生們自覺培養起責任感。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形成一種群體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這樣就能提升職業教育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把學生們真正培養成工作中有用的創新型人才。
五、結語
不斷提升德育教育的質量是每個職業教育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所必須深入研究和實現的目標,不斷完善學校、家庭、社會聯合的整體化德育教育網絡,最終形成以學校教育為主渠道,家庭社會各方參與的德育教育新格局,營造更加有效的育人環境和氛圍。將學校實際情況和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不斷完善和改進各項學生管理制度,量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和教師考核制度,更加科學地推動職業教育學校的德育工作向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檀傳寶.大夏書系.走向德育專業化——學校德育100問[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
[2]張萬祥.德育智慧源何處-班主任工作助手叢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1.
——蛟鎮小學德育特色教育成果之花
推進學校特色建設,創建特色學校,是新形勢下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優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提升學校品位的重要舉措。為貫徹《中國教育發展綱要》關于“各中小學要把創辦學校特色提高到戰略高度”的精神,穩步推進“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學校建設的工作目標,我校始終堅持抓養成、打基礎、創特色,以德育為龍頭、以科研為重點、以校本課程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創家長信賴的學校,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已成為我校辦學的奮斗目標。并圍繞這一目標,開展了各項特色教育活動,取得了一些成績。
特色之一:孝敬教育之花——孝心無價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生永恒的話題,它如長江之水,源源不絕,流傳了一代又一代。由**市關工委和教體局共同組織的孝敬教育活動,旨在讓廣大青少年用心感受父母養育子女的艱辛,操持家庭的勞苦,逐步形成孝敬長輩的良好品質。我校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切實開展孝敬教育,半年來,掀起孝敬教育的,結合我校實際,主要開展了幾個方面的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走富潤,訪百官,領導率先垂范求真經
在全市孝敬教育動員大會召開后的第三天,我們學校就組織行政人員、少先隊輔導員一行在校長的親自帶領下來到富潤中心小學參觀學習。聽取了富潤小學領導關于孝敬教育的經驗介紹,觀看了孝敬教育紀錄片,參觀了孝敬教育陳列室和隊室,欣賞了他們學校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布置。學習之后,我們對富潤小學23年如一日,堅持不懈開展孝敬教育活動從心底發出贊嘆之情,對他們學校豐厚的資料積累,特別是看到了那些發黃的報紙、照片時,我們不僅對富潤小學幾代輔導員的工作熱忱所深深感動。
二、開大會,發倡議,師生孝敬之情樹心間
學校給班主任分發了孝敬教育教材,翻印了2個學期1700冊《孝敬教育實踐作業本》,要求每班每星期利用班隊活動時間上不少于20分鐘的孝敬教育課,并及時批改作業,教育學生開展孝敬日行孝敬事和實踐“五個一”活動。分兩期組織全校教師學習了孝敬教育的有關文件和領導重要講話;召開了全體師生參加的孝敬教育動員大會,少先隊大隊部對全體隊員發出了孝敬活動倡議;各班收集了一些適合自己班級學生年齡特點的一些孝敬名言警句,對學生進行解釋教育;學唱“感恩的心”、“媽媽的吻”、“我的中國心”等愛國敬親的歌曲;跟家長簽訂了孝敬教育協議書。
學校還花了四千多元錢對校園的一些可利用空間進行了文化渲染。其中孝敬教育方面的內容4塊,達40平方米。校園里的德育宣傳陣地增加了很多,德育教育氛圍日漸濃厚。
三、搭平臺,創活動,各班爭先恐后競優勝
組織以孝敬教育為主題的黑板報評比。這次黑板報可謂百花齊放,爭奇斗艷,各班學生、老師各盡其能,精選內容,精心美化,質量比以前要高出很多??梢姶蠹覍顒佣挤浅V匾?。
制定了“十佳孝星”評比方案。根據方案計劃,十二月初,我們組織了“我是小孝星”評比活動。通過活動挖掘身邊的孝敬故事、孝敬之星,以每周一星的形式呈現給大家,讓孝敬榜樣的作用最**的發揮。四(1)班的**佳韻同學是一個孝敬之家,她奶奶癱瘓在床40多年,爺爺也已經去世10多年了。爸爸、大伯幾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奶奶,從無怨言,被當地老百姓傳為佳話,08年她爸爸被評為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受家庭影響,**佳韻同學在家也經常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端茶送水啊,掃地疊被啊,還為奶奶擦臉洗腳,被鄰居夸為“小孝星”。同時也當仁不讓地成為我們學校的第一個“每周一星”;五(2)班的周科瑩同學的爺爺得了老年癡呆癥,幫爺爺洗腳已經成為周科瑩同學每天晚上的“必修課”,她也成為同學們心中的楷模。每周一星的展示活動被**市關工委領導作為亮點攝像,作為**市孝敬教育成果的一部分推介。
組織敬老活動,去甘霖鎮**敬老院慰問那里的老人們。少先隊員步行4公里,來到敬老院,幫老人打掃衛生,送上牛奶和糕點,向老人問寒噓暖,為老人按摩敲背,最后獻上了精彩的文藝節目,給老人送去了歡樂。這次活動不但贏得了老人們的**稱贊,**敬老院還特意給學校送來了“育德有方、敬老可貴”的錦旗以示謝意,當地老百姓也對我們的少先隊員豎起了大拇指,連聲說這批學生真好,將來一定能成為有用的人才。活動結束后,大隊部還專門制作了一期“敬老活動剪影”,張貼在櫥窗里,起到榜樣的作用。
在學期結束時,進行班級孝星評比活動。旨在通過活動,開展競爭,使孝敬教育更有生機,更有活力。家訪中,我們很多班主任老師得到這樣的信息:很多學生通過孝敬教育,比以前懂事了,勤快了,熱愛勞動了,對老人、父母的問寒噓暖更多了。特別是女同學,真正讓父母有了一種貼身小棉襖的感覺。
放寒假了,我們布置了兩份孝敬教育寒假作業:踐行寒假五個一活動,制作一份孝敬教育主題小報。
新學期返校,我們就進行了寒假孝敬教育活動的小結和孝敬教育主題小報的評比,對活動中表現出的先進進行了表彰,所有的“孝敬小報”都張貼在櫥窗里展示。
三八婦女節,少先隊大隊部對全校少先隊員發出倡議,號召他們向母親、向女教師獻孝心活動。各班精心設計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意義深遠。二(1)班開展了“感動、感謝、感恩‘三八’”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通過活動,全體學生了解了三八節的來歷,懂得了媽媽的辛苦,母愛的偉大,我們應該愛媽媽、孝敬媽媽。六(2)班開展了一“察”二“聽”三“想”四“做”五“寫”活動,即觀察媽媽從早到晚做了哪些家務;聆聽媽媽、長輩講她們小時候的故事和艱辛;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去孝敬她們;給媽媽一個緊緊的擁抱,為媽媽洗一次腳,捶捶背;給媽媽做一張賀卡,寫上幾句感恩的話,或者寫一封感恩書信,抒發自己對母親的愛。六1班的梁瑩同學用自己的壓歲錢為媽媽買了漂亮的新衣服。俞唯誠同學到田野里采來了野花,制成花束,送給媽媽;孫袁海同學在媽媽下班之前把一臉盆衣服洗好、晾好,把媽媽激動了好半晌......孝敬之果不勝枚舉。
孝敬特色教育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已經在我們學校生根發芽了,我們堅信,我們一定會收獲噴蕊的鮮花、豐碩的果實,孝德一直一定會深深烙在每個蛟鎮小學的少先隊員小小心田里的。
特色之二:心理健康教育之花——融合與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人口流動速度和流動范圍逐漸加大,流動人口子女的受教育問題也日漸突出。如何更好的解決插班生的適應性問題,了解他們、關心他們,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學校整體教育的優化是我們面臨的大課題。
一、學校生源分析
近年來,隨著天樂集團天樂音響業的開發,再加上校園周邊其他個私企業較多,經濟的飛速發展導致大批民工子女插班,就讀我校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人口流動速度和流動范圍日漸加大,流動人口子女的受教育問題也日漸突出。我們六個年級共有學生800多人,其中外來民工子女就有200多人。占全??側藬档慕种?。這些插班生大多來自**、**、**、**、**等經濟發展較緩慢的地區,也有少量是本市的外學區生,年齡大約在7-12歲之間,根據學習基礎和家長需求(不一定是根據年齡)分插在各年段各班級中。他們在文化背景、語言、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著很大差異。插班生因學校環境、學習方式、人際關系等方面的改變,在面對新的環境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適應障礙,從而促使了一些心理問題的發生。
隨機抽取40位插班生調查發現,60%以上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感到自己因為是“外地人”而被本地人看不起。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煩惱也是多元化。比如“父母工作太辛苦、怕父母出意外”、“聽不懂或不會說本地話”、“被本地人用異樣眼光看待”、“受到了本地人歧視和欺負”等。由于自卑心理作祟,孩子們普遍缺乏融入新環境的心理準備。1/4的孩子表示“不想和本地孩子交朋友”。
這些外來插班生成了班級中的弱勢群體,有老師戲稱“被遺忘的一族”。
二、融合與發展的具體做法
(一)、團體輔導
開學初,心理輔導室給每一位插班生做好心理檔案, 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做到嚴格保密。 心理輔導室積極、科學地利用心理健康檔案材料,充分發揮它在輔助甄別心理問題、跟蹤了解心理狀況、開展心理健康個案研究和統計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一般在學生離校后封存。工作主要分以下兩個大的步驟來做:
1.讓我們更快認識
教導處要求班主任帶領插班生在入學的第一周熟悉學校環境,在班級里開展“歡迎新同學”的主題班會等;總務處做好插班生相應的后勤保障,服裝的統一安排等。在這個基礎上,心理輔導室人員設計插班生入學時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及心理素質等項目的問卷,對每一位插班生進行問卷調查。
2.我們是一家人
對插班生進行四期“適應新環境”團體輔導。開學第一周提升插班生的歸屬感,協助插班生感悟了人際溝通的效能,以便更好的融合到新集體中。開學第二周協助插班生體驗自己的情緒,引導他們關注自己的情緒,提升他們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開學第三周讓插班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提升他們與人合作的信心和能力,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開學第四周讓插班生體會在團隊執行任務過程中,每位隊員應扮演的角色及團隊創意的產生。
(二)、個別輔導
根據幾年的實踐,我們發現“談心”式談話更適合對插班生的輔導,我們組織心理輔導老師和班主任一起做好談心工作。
1.培訓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從心理輔導角度關心插班生
目前在我們的學校心理輔導教師隊伍當中,大部分都是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師兼任的,心理輔導室指導教師在談話過程中既要主動地聆聽學生的語言表述,也要仔細地觀察學生非語言信息的表達,能從其行為、語氣中“聽”出他話語中隱含的深層意義;提醒教師在個別輔導中能接納學生、關心學生,自然表露真實的愛心。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對學生反映的問題表示關心和接納,使學生排解緊張、懼怕心理,消除自我防衛,使其坦陳心語,直面問題;培訓教師抓住時機,及時提出引導性的問題的能力。
2.心理輔導老師做好“插班生適應不良個案研究”
從研究背景、輔導方案、 輔導過程三個方面著手,針對插班生特點做好個案研究。
(三)、關注插班生因“心育”而更精彩
通過觀察和溝通,我們發現插班生有著比普通學生更加普遍的負面心理特征,主要表現在自卑、孤獨、脾氣暴躁、態度冷漠等這些方面,而這些心理的形成,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剛進入新環境的不適應引起的,所以插班生的適應性問題成為我們首要關注的。
在平時的工作中,教師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更多的了解自己所任教班級中的插班生,不僅在學習上要多加幫助和關心他們,能夠根據插班生的不同特點制定出相應的成長方案進行輔導,幫助他們順利的度過適應期。
三、階段性成果
(一)、理論成果
1.實施插班生“導師制”功不可沒。
2.運用“同質團體輔導”錦上添花。
(二)、實踐成果
(1)學校確立“心”育理念的肥沃土壤。
(2)教師感悟“心”育過程的專業成長。
(3)學生感受“心”育環境的自我成長。
(三)、成果創新
兩年多來的實踐證明:如果說班主任工作是關注插班生融合與發展的基礎,那么“導師制”的實施就是關注插班生融合與發展的臺階,到最后的關注插班生融合與發展因從“心”開始而更精彩。特別是在運用了“同質團體輔導”以來,那對插班生的全面成長真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研究成效
1.融合效果顯著
插班生能夠接受學校文化,能夠與本地學生正常交往,能夠忘記自己原來的身份,以一個正常的孩子的心態和老師、同學交流,能把自己當做學校的主人。通過兩年多的實踐指導,學生從有原來的自卑、膽怯的心理中走了出來。
2.習慣逐步好轉
適應學校作息時間的同學由原來的38%上升為100%;能自覺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的同學由前測的46%上升為100%;能獨立完成作業的人數由前測的62%上升為后測的100%;寫字時能做到“三個一”的由前測的41.7%上升為后測的91.7%;用普通話交談、朗讀的由前測的70.8%上升為后測的98%;能做到講究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的由前測的75%上升為后測的95.8%;能做到說話有禮貌,會用禮貌用語的人數由前測的70.8%上升為后測的91.8%。從這些數據的變化,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在明顯增強。
3.學習信心增強
學習的決定因素是與學習信心、學習習慣等在內的非智力因素。插班生學習信心的增強,是學習進步的主要前提條件。
4.學習進步明顯
既促進了插班生的全面發展,又帶動了全校學生的發展,插班生給本地學生帶來了壓力,激發了大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5.特長學生涌現
課題實踐期間,插班生的獲獎情況也令人欣喜。一人次獲**市信息學比賽一等獎;一人次獲**市《愛國主義教育讀本》征文活動一等獎;一人次在**市雕塑泥制作比賽中獲二等獎;多人次分別在《**晚報》與《今日**》發表了小文章。有的插班生還當選了校大隊委員、校紅領巾廣播電臺的播音員等。
6、教科研獲獎
2010年,由校長陸正良負責,教科室周月平執筆的《小學插班生融合與發展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獲得**市一等獎和**省三等獎。
關鍵詞:成人教育;國際;改革;發展
一、國際成人教育的共識和共性特征
(一)國際成人教育的共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世紀中葉開始,每隔12年左右在世界范圍內舉辦一次國際成人教育大會,依據不同時代的發展要求確定推動成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相關主題性議題。從過往召開的六屆國際成人教育大會來看,已經達成以下六個方面的基本共識:第一,擴大成人教育覆蓋范圍。對于成人教育學習主體的界定范圍從在教育方面處于不利位置或是過往無法平等擁有受教育機會的社會邊緣人群,逐漸擴展至受過良好教育的社會精英群體。在終身教育理念主導下,成人學習的全民性和終身性得以凸顯,而持續關注婦女、殘障等弱勢群體的社會性再教育也受到重視。此種從對特定群體的重點聚焦到對大眾群體的普遍關注,讓成人教育在推動專業化水平提升的同時,獲得更多全民性需求的存在價值。第二,創設多元化的學習目標。國際成人教育的學習目標從簡單的彌補正規教育不足、提升個體文化涵養及專業技能水平,發展到關注社會性的和諧繁榮及人的終身全面發展。第三,成人教育內容日益充實。成人教育從早期的知識技能型掃盲,發展到關涉生存技能、職業發展、公民教育、醫療保健等多項領域的教學內容。由一般意義上的學歷教育發展到囊括通識教育和職業培訓的非學歷教育,既滿足個體的發展需求,也適應了社會進步的發展態勢。因為終身學習的內容在日漸豐富的時代主題背景下變得愈發多樣化,所以當代成人教育的內容也在同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緊密接軌。第四,成人教學方式持續更新。教學方式主要指的是學習過程中采取的手段與技術,目前國際成人教育除了倡導高校課程教育、校內外講座之外,還有利用互聯技術展開遠程教育的開放式學習。隨著多媒體技術和智能手機的發展,線上app課程和教學講座已經成為成人教育獲取知識和增長技能最便利的學習方式。第五,不斷拓展成人學習的空間。當前成人學習的空間早已不再局限于封閉的校內空間和線下空間,更多的文化中心、圖書機構、科技場館都可以成為成人教育的臨時場所,而其中的教學資源通過互聯網技術的高效整合為成人學習提供了便利,以社區和移動電子終端為載體的線上空間正逐步成為成人開展學習的重要空間。第六,健全成人教育各項保障。成人教育的保障從原先的資金、人才、技術、科研等方面,逐步拓展到政策、監測等領域。國際社會甚至倡導要建立適當的協調機制來監測涉及成人教育各利益關聯方的參與過程,為成人學習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并創造更好的氛圍。
(二)國際成人教育發展的共性
縱觀當代歐美發達國家的成人教育,其在發展經歷和辦學實踐中呈現的共性特征值得我們重點關注。首先是成教管理的法制化。目前世界發達國家都重視對成人教育的立法,除了在教學機構的管理中運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外,他們也較為重視法律法規的更新和應用。德國和美國制定的關于成人教育的政策及其執行都有相應的立法作為根據。英美等國從法律上確定成人教育在憲法中的合法地位,并對相關行政部門在成人教育中所應承擔的責任作出較為細化的規制,其涉及的財政經費撥付都嚴格依法依規按時到位,保障成人教育活動順利實施。其次是教育經費投入的多元化。在歐美成人教育較為發達的國家,成人教育被視為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構成。成人教育經費除了國家正常經費撥款外,還有多樣化的經費籌資途徑,企業、宗教機構和社會團體很多充當了經費資助與捐贈者角色。英國和美國的部分成人教育機構還引入市場運營機制,有的品牌教育機構甚至以發行債券股份的形式上市融資。最后是成人教育的內容傾向實用化。在成人教育的內容上,歐美各國更重視貼近實際的社會適應性。除了規定相應教學機構負責提供相應的學位課程與職業培訓外,還側重為教育對象,如社區居民提供就業技能培訓以及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甚至包含解決家庭個人生活問題,更為務實地面向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二、中國成人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的原則
時下,知識經濟與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為成人教育的深入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而樹立終身教育與構建學習型社會的理念以及國外先進成教模式的引入,又為成人教育事業的繼續發展提供了良好指導和可借鑒的經驗。我國的成人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受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以及思想理念的影響和制約。推進成人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需要我們堅持以下原則:首先,在全社會樹立終身教育的理念。終身教育作為西方發達國家發展成人教育的重要指導思想,具體體現為教育對象的全民化、涉及領域的多樣化、教育過程的終身化。將成人教育的學習內容與職業提升、生活實用性結合起來,使其發展成為終身教育體系中的核心組成部分。社會公眾要將接受各類繼續教育視為個人應盡的義務,而成人教育機構要轉變以往學歷文憑教育為主的培養觀念,更多地重視成人教育培養學員的職業社會適用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其次,創立符合成人教育特色的教學模式。要改變以往成人教育“普教化”的發展方向,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材遴選、教學模式、師資選派上要適應成人受教育者的學習需求。最后,在辦學體制上要放開、靈活。要在社會各行業間開通渠道,籌集資金,形成多主體聯合辦學,實現不同教學類型和教學內容的成人教育無縫對接。要著力打造符合中國國情,體現成人教育規律的管理機制。將成人教育管理專業化,制定完備的教學規章制度和教育體系規劃,重視用法制手段推動成人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三、國際化背景下中國成人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體策略
(一)制定完備合理的成人教育目標
新時期,成人教育目標設置首先要做到體系完備、功能多樣、重點突出、結構合理,并在此基礎上優化成人教育系統的內部結構。積極推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高等教育與社會教育相互融合對接,破除唯學歷教育和多類型教育間封閉發展的格局,形成多種資格認證教育與學歷教育并行銜接的教育體系。積極推進成人教育內部各教育形式在學籍、學分、學制上的互補互通。此外,要明確成人教育的發展重點在基層農村和城市社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適應崗位需求的技能培訓。農村成人教育是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幫助農民邁向致富道路的重要途徑。社區成教是提高社民人文素養和生活質量,服務經濟建設,共建學習型社會,推動社會發展的最佳教育方式。而在此基礎上的崗位培訓是成人教育的重中之重。這是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實現人力資本增值的有效方式。通過以崗位職業技能培訓為主的農村、社區成人教育,讓成人教育全面覆蓋整個城鄉領域,讓廣大公民有更多的機會接受再教育,從而完整構建出大眾化的社會終身教育體系。
(二)建立健全成人教育的管理機制
目前,中國成人教育辦學逐步趨向多元化,而相應的管理機制卻出現分散管理、多頭管理的問題,事實上造成成人教育“想管管不住,管又管不好”的尷尬局面。而理想化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應該是“國家指導下地方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參與監管”的模式。要改變以往政府及主管部門集中統一方式管理成人教育的模式,建立有彈性的行政指導和意見管理機制,具體來說就是國家要嚴格依據政府職能,發揮政府行政部門在成人教育的法規建設、經費劃撥、戰略制定、監管評估上的職能。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依據各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統籌規劃、協調制定各地成人教育的規模、類型以及管理運行的各項具體事務。
為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深入推進減負工作的方向和著力點,2013年5月,北京市教委基礎教育一處和北京市教育學會初中教育研究分會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初中部聯合舉辦“初中減負工作校長論壇”,全市初中校校長代表200余人參加了研討交流活動。
論壇旨在從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各方面和各環節總結經驗,探索減負工作新做法、新思路。論壇主旨發言均選自各區縣推薦的初中減負工作典型學校代表。本期所刊登的九位校長的文章分別從關注差異、構建不選擇學生的教育、精細教學管理、學科減負、“學困生”幫扶、加強教研、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和中小銜接等不同方面,交流了學校減負工作的真招和實效。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羅潔高度肯定了全市初中校減負工作的探索和實踐,并對進一步推進初中減負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努力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北京市教委本著“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工作原則,將減負工作作為系統工程來抓,在工作規范上,制定出臺了《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通知》,明確提出了減負工作八項具體要求;在工作思路上,堅持“三個結合”,即減負與增效相結合、調查研究與實踐改進相結合、規范管理與積極引導相結合;在實施策略上,堅持育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眼于學生快樂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不斷加大減負工作力度,引導區縣和學校結合實際創新實踐,使減負工作不斷深化。
今年4月,北京市教委在朝陽實驗小學召開了“向幸福出發”減負工作主題現場交流會。現在,我們又在這里召開初中減負工作校長專題論壇。9位校長的主題發言,使我很受啟發,同時也高興地看到市教委頒布減負“八項規定”后,各個區縣和學校針對實際情況,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推進工作??梢钥隙ǖ卣f,我市中小學減負工作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減負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無論是社會觀念還是教育觀念都需要進一步更新,教師隊伍建設也需要進一步加強。今后,減負工作推進要重在行動,“行于教育過程優化,成于教育品質的提升”。
一、安全感的缺失
安全感的缺失是這個時代的特點之一。首先,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教師面臨職業的挑戰,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缺乏職業安全感。其次,近30年來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很多家長對子女過于嬌慣,對子女成長的環境缺乏安全感,容不得教師對子女進行動作甚至語言的懲戒。第三,學生個體意識的逐步形成,使其常常檢視教師對自己甚或對同學的懲戒行為是否構成心靈的傷害,并在這種檢視中失去安全感。第四,隨著國人人權意識的逐漸喚醒,人們常有意無意地將教師的懲戒行為與學生個體的生命或者權利尊嚴受到侵害混為一談,這制約了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實施必要的懲戒。正是這幾種不同的安全感缺失現象,使得現階段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實施教育懲戒時顯得迷惑心悸、手足無措。
教師沒有職業安全感,便不敢對學生實施懲戒教育;家長沒有對兒女成長的安全感,便不準教師對孩子實施懲戒;學生沒有對教師的敬畏感,便不可能接受教師的懲戒教育;社會中充滿了對他人的恐懼感,便不可能理解及包容教師對學生的懲戒教育。
二、教化過程的焦躁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教育亦如此。對學生道德的培育與規范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而教師在教化過程中的焦躁行為是教育懲戒失效、失位、失敗的原因之一。
將正確的人生觀植入學生的大腦乃至融入其血液,使其最終形成優良的人格,是教化的目的,需要時間與耐心。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教化的內容不能多,教化的速度不能快,教化的過程不能省。對于在道德規范過程中存在偏差的學生,更是如此。這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處理好責任與規則、耐心與速成、生成與戒成的關系。
實施教育懲戒,教師須擔責任依規則。學生的行為發生偏差,學生有問題,教師亦是有責任的。教師的責任主要表現在:發現問題的實情,是責任一;了解問題的過程,是責任二;找出教化的缺陷,是責任三;承擔教化的責任,是責任四。對學生實施教化,對有偏差的學生進行糾正,須依據問題的性質、程度、緩急及學生的個性特點、心理素質等,運用相應的規則,以期達到其心自省、其行規矩的效果。現今的教育懲戒靶向不準,效果不佳,從而造成校園缺少教育懲戒的假象。
實施教育懲戒,多生成少戒成。懲戒,在于懲其偏差了的心念,在犯錯誤學生的內心豎起防偏差的警戒,而非懲罰其心,摧毀其理智的警戒。網傳某地一學生因故上課遲到,被班主任批評、罰寫檢討,并要求當著同學們的面宣讀檢討。該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強烈刺激,羞恥感導致她從學校教學樓四樓縱身跳下。該班主任不是以喚醒學生內心自覺意識的方式引導學生生成良好行為,而企望以羞辱學生自尊的嚴厲戒行達到懲戒效果,結果適得其反。
實施教育懲戒,須耐心戒速成。速成,絕不是教育的真諦。教育是百年樹人,不是十年樹木。教授方法如是,發展思維如是,教化人格道德更是如此。在這個夢幻般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一切都追求快,追求速成,所以,一切都焦躁了,包括教化。因而就有了懲戒方式的非耐心,懲戒策略的非耐心,懲戒過程的非耐心,懲戒反應的非耐心,懲戒效應的非耐心,結果導致某些懲戒行為演變為懲戒事件。
教育,需要慢一點,需要從焦躁中找回來時的路,只有這樣,教育懲戒才會走到該走的路上去。
三、教育視界的固化
教育,應該以什么名義進行,決定了教育懲戒的出發與歸宿。
教育是一項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對教育中的愛的理解,卻因人因時代的不同而不同。有的人理解為熱愛,有的人理解為關愛,有的人理解為愛護,不一而足。教育中的愛,真正指向的應是尊重。因為,尊重,才是公平,才是根本,才是教育,才是愛,才是把學生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看待。
教師都是愛學生的,也都是以愛的名義對犯錯的學生實施教育徒淶模但在實施教育懲戒的過程中,之所以會遇到重重的困難甚至產生糾紛,實際上就是在尊重這點上出了問題。在這個人權意識逐步喚醒的時代,但凡人權覺醒的人,都把尊重視為最直觀的權利,視為真實的愛,視為愛的直接表現。可以說,沒有了尊重,便沒有了愛。在以往的教育中,面對犯錯的學生,我們常常在指正、教育的同時,不自覺地在潛意識中降低了他們的人格,使得他們在尊嚴上失去了維護。我們眾多的教師還沒有意識到這點,教育的視界還沒有拓展到這個領域,沒有在此進行冷靜、理性、深刻的思考,依然以那種固化在我們思維中的所謂“熱愛”“關愛”“愛護”等作為教育中愛的核心,并據此施展教育懲戒,結果以失效為多,以失敗為多。
四、需要怎樣的懲戒
世更,懲戒也須有所變化。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源于理解的懲戒。教師理解學生會犯錯;學生也明了犯錯之后必須接受相應的懲戒,懲戒的目的是規范自身的行為,讓自己更加完善的同時,不損害他人的利益。
出于尊重的懲戒。在真誠與尊重中實施懲戒,這才是愛的表現。在接受懲戒的過程中,只有依然擁有人格的平等與尊嚴,學生才能理性地接受“懲”,較好地形成“戒”。
喚醒自省的懲戒。讓學生抑制內心雜念,喚醒內心深處的向善力,使之不斷生長,獲得生命的自由,這才是懲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