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6:13:19
序論:在您撰寫建筑公司發展規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建設工程在工程管理上的要求也日益規范化、系統化。其工程成本、工程進度、工程質量等方面有了質的飛躍,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也需要不斷改革和深化。當前,如何保證工程的質量將成為每一個工程質量監督者所應認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課題。加強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是新階段提高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創新監管模式,提高監督效率的重要舉措,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發展的具體體現。為了進一步加強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針對近年來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促進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筆者就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準確定位,明確職責
每項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要認真做好“角色定位”使能力與崗位相配套,使崗位與責任相對接。質量監督工作的定位就是受政府委托,代表政府實施工程質量監督,是政府監管職能在工程質量管理領域的延伸和細化,是把好工程質量關的有效措施。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大對工程質量的監督力度,充分發揮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在工程建設質量監管中的作用。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其實就是一項技術管理,而承擔這項工作的監督人員就必須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切實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
二、通過樹立技術權威性,不斷增強執法權威性
如何在監管工作崗位上樹權威,有權威,體現權威是我們必須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但更多時候,我們應該自己創造權威,只要工作職責履行的好,技術權威性高,我們的執法權威自然而然的就能得到增強。如何樹立權威性呢?首先要加強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要切實抓好質量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使監管人員能熟練掌握標準和操作規程。要從加強工程質量監督人員的規程、規范、標準的培訓入手,提高監督人員的業務素質。
我們不僅要面向監督層面和管理層面,更要面向一線操作層面,實現技術培訓的制度化、培訓內容的多樣化,并采取定期培訓和專題培訓相結合,培訓考核和現場檢查相結合,集中培訓、調研學習交流相結合,督促和引導參與工程建設的各方不斷提高遵守有關工程質量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技術標準的自覺性,使他們明確各自在工程質量上應當承擔的責任和行為規范,提高他們的質量意識,不斷夯實技術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常抓不懈,把質量監督技術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使我們的權威性通過一系列的培訓教育工作的開展將得以進一步體現。
三、嚴格執行技術標準,完善管理工作制度
工程技術標準是工程質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設領域的技術法規,必須認真執行。要繼續分層次對工程建設各方主體進行強制性標準的培訓,進一步增強掌握標準、執行標準的能力。對違反強制性標準的行為,發現一起,糾正一起,處理一起。對相關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必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嚴厲查處。要把健全和完善建設各方主體工程質量技術保證體系作為強化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建立健全建設各方主體的質量技術管理控制機制,督促施工單位結合自身情況制定施工工藝、操作規程和內部控制標準,使質量管理工作建立在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基礎上。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確?!耙涣鞴こ藤|量”為目標,以深化監督模式改革為主線,努力提高工程質量監督技術水平,要科學把握和遵循工程質量監督技術管理工作規律,針對工程質量監督中的薄弱環節,加強技術管理工作制度建設;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促進工程質量持續穩步提高。
四、創新技術監管手段,改善監督方式方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現代化科技手段的強有力支持下,我們已由眼看、手摸、錘敲轉變為運用現代科學儀器進行質量監管。我們要加快發展工程質量監督系統信息化建設,確保準確、及時、高效地提供信息服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不斷強化工程質量信息和重大事項上報制度,是省建設廳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各地區的工程質量總體水平和質量發展趨勢的重要途徑。要逐步健全完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質量信息反饋制度,實現全省聯網,通過質量監督管理系統的應用,實現信息共享。
五、依靠科技進步,治理工程質量通病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區都已經出臺了住宅工程質量通病防治的辦法和制度,要繼續深化質量通病的綜合治理。對住宅工程現場使用的建筑材料、構配件和設備加強監督抽查,強化對住宅工程竣工驗收前的室內環境質量檢測工作的監督。要采取舉辦專題講座,優化治理措施,列入巡點,強化工程監控,召開現場觀摩會,采用現代技術,組織技術攻關等措施,通過工程質量過程監督和竣工驗收備案把關等手段,治理工程質量通病,提高工程質量水平。
六、提高技術工作質量,確保工程驗收資料的準確性和檢測報告的真實性
工程質量驗收資料和工程檢測報告全面記錄了工程質量控制的全過程,也是明確參建各方質量責任,使工程質量具有溯源性的重要手段,是認定工程質量的重要依據。要進一步強化對檢測機構的監督檢查,采取有效措施規范質量檢測行為,嚴肅查處出具虛假報告等不良行為,真正做到重要檢測數據的自動采集,直接進入數據系統,減少人為因素,確保工程質量檢測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查詢檢測結果,實施對檢測行為的實時監督,進一步健全完善檢測機構數據庫管理,將檢測機構的不良行為記入數據庫,定期公布并作為對檢測機構考核的依據。
積極推廣應用《建筑工程質量評價驗收系統》軟件,促進工程質量驗收資料的規范化,要通過建立同步檢查制,監督復核制,保證工程質量驗收資料的準確性。要通過密碼管理制、見證取樣制、試件留置制、監督抽測制的行政措施和數據自動采集、檢測系統軟件的技術手段,使施工單位的工程質量驗收資料中的復驗報告和檢測機構檢測系統中的檢測報告由工程質量監督站進行自動監控、自動比對,保證驗收資料和檢測報告的真實性。
七、加強工程質量監督檔案的管理
【關鍵詞】北部灣,建筑房地產,土建大類,專業發展,調查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2006年——2020年)》提出,南寧市作為自治區首府和區域中心城市,要加快城市發展和城鎮化進程,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要發展到280~300萬人;北海市要按照特大城市規模規劃建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要發展到100~120萬人;欽州市要按照大城市規模規劃建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90~100萬人;防城港市要按照大城市規模規劃建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50~60萬人。這一發展規劃催生了北部灣高職院校規模龐大的土建大類16個專業,拉動了北部灣地方經濟、高職土建大類專業教育和社會的發展。
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筑房地產業的蓬勃興起
隨著北部灣經濟區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市居民住房、工商業用房需求量激增,成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北部灣城市群發展的剛性需求,大大推動了北部灣經濟區建筑、房地產業的發展,使其成為當地促經濟、保民生的支柱產業。北部灣畔風生水起,建筑房地產熱火朝天,建房售房喜氣洋洋,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東西南北前來置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整個北部灣經濟區就像一個巨大的建筑工地,日日夜夜不停息地轟鳴著建設交響樂,整個北部灣經濟區也像一個巨大的舞臺,市政工程公司、建筑安裝工程公司、設計裝飾工程公司、房地產公司紛紛登場,上演一出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園林工程構成的“三國演義”。
據不完全統計,僅南寧市就有100多家建筑公司,著名的就有中國建筑局第一至第八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廣西建工集團、廣西市政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南寧市一建、二建、三建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廣西南寧環城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廣西元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廣西昊冠住宅建筑有限公司、廣西華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廣西恒輝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桂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三實園林景觀有限公司等14家,他們榮獲了2011年南寧市建筑工程“邕城杯”獎。南寧市還有南寧市龍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南寧春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廣西嘉和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南寧市能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廣西盛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廣西華亨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南寧壯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廣西同和置業發展有限公司、南寧海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廣西恒大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等10家廣西最大的房地產公司。
在上述如此眾多的推手推動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筑房地產的持續火爆發展,特別是南寧市,成績尤佳,起到了龍頭老大作用。據有關部門統計,僅2009年1月至6月,南寧市商品房登記銷售面積就達到了367.9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0.21%;成交金額166.81億元,同比增長64.89%。2009年上半年南寧市房地產企業上繳的地方稅收約為12億元,占全市財政收入105億元的11%;房地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上升到2009年上半年的4.18%。整個2009年,南寧市房地產市場成交量節節攀升,并創下了有史以來成交量新高。1~11月,南寧市商品住宅成交量達到599.79萬㎡,超越了2007年全年的成交量。2009年至2011年,南寧市還新增建廉租住房11700套,其中,市6個區新增建9280套,市轄六個縣新增建2420套,推動了住房保障新發展。
二、廣西北部灣高職院校土建大類專業的茁壯發展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筑房地產的蓬勃發展,要求有與之規模相適應的建筑專業人才,包括需要大批涉及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建筑裝修、市政建設、園林建設、道路橋梁等方面的設計師、工程師、技術人員和普通建筑工人,從事設計、施工、維修、管理,這為北部灣地區高職院校建筑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稄V西北部灣經濟區2008—2015年人才發展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采取合作辦學、聯合辦學等多種方式擴大職業教育規模,建設一批適應重點產業發展需要的職業教育培養基地;要鼓勵重點職業技術院校與科研院所、大型企業聯合培養各類專業人才?!稄V西壯族自治區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合理調整優化學科專業;要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繼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稄V西壯族自治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指出,要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要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推進職業教育主動服務區域發展,重點面向“兩區一帶”建設加快產業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養。這些規劃為北部灣地區高職院校建筑專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北部灣經濟區建筑業發展需求和上述規劃的指引下,北部灣高職院校聞風而動,紛紛開設市場需要、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土建大類專業。在北部灣地區,在有24所公民辦高職院校中,就有19所高職院校不同數量、不同規模地開設了土建大類的建筑設計技術、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建筑工程技術、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工程測量技術、工程造價、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工程監理、市政工程技術、給排水工程技術、道橋技術、園林工程技術、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物業管理等16個專業,占北部灣地區全部高職院校的79﹪。在這19所開設建筑類專業的高職院校中,既有辦學實力最雄厚的高職院校,如1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南寧職業技術學院、3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干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還有建筑類專業開得最全的高職院?!白灾螀^示范性高職院?!睆V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該校上述16個專業全部開完。土建大類的這16個專業,據2012年公布的招生計劃統計,都是各院校招生規模最大的專業,每個專業平均招生數都比其他專業大。招生院校最多、規模最大的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該專業在2012年招生計劃中,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招77人,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招123人,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招152人,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招招162人,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招185人,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招225人,廣西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招89人,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招85人。
建筑工程系是這些高職院校中規模最大的系,所設專業最多、招生最多、在校生最多,平均有一千至二千學生,幾乎相當于一個小型學校。該校的建筑工程學院是全校成立最早、專業實力較強的二級學院之一。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500多人、技能+學歷中短期培訓班及成人教育學生400多人,開設有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術、建筑設計技術、建筑裝飾工程技術、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工程造價、物業管理等7個專業。建筑工程學院還成立了建筑設計研究所,擁有自治區級職業技能鑒定站,并與多個實力雄厚、行業知名度高的企業共建了建筑施工、建筑繪圖、裝飾工藝、測繪、工程投資咨詢、建筑結構施工、工程檢測等多個校內外實訓室及實習實訓基地;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在95%以上,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部分畢業生還成為建筑行業頗有影響力的領軍人物。隨著國家和廣西“十二五”規劃實施,建筑行業發展前景廣闊,該院培養的建筑業人才供不應求。
在北部灣眾多的高職院校中,土建大類專業規模最大、專業最齊全、設備最完善、師資最雄厚、辦學條件最好、辦學實力最強、土建大類在校生和畢業生最多、該專業辦學社會效益最好、社會影響最大的就是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全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8260人,在讀函授學員1116人,職業崗位培訓每年達15800余人次。該院先后與廣西建工集團、中國鐵建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等126家建設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還成立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并組建廣西建設行業產學研聯合體。該院的土木工程系有建筑工程技術、工程監理、工程測量技術、基礎工程技術等4個專業。僅2010年就有在校生2139人,其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1384人,工程監理專業462人,基礎工程技術專業157人,工程測量技術專業136人。該系是該院辦學歷史最長、師資力量最強、學生人數最多、就業形勢最好的系。畢業生人數占全校三分之一以上,辦學以來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10000多名畢業生,為廣西建設行業輸送了大量懂理論、會操作、善管理的高技能人才,為廣西建筑行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全院則為社會培養了40000余名畢業生,被譽為“當代魯班搖籃,建設英才基地”。
三、結論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給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繼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之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將是國家第四個沿海經濟區,將成為國家經濟發展重要的一極。
參考文獻
關鍵詞:WL建筑公司;全面預算管理;流程
WL建筑公司在推行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基本建立起全面預算管理的框架,同時全面預算管理也在公司經營管理過程中發揮出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于公司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時間較短,觀念沒有徹底轉變等原因,始終沒有形成系統性的完整全面預算管理流程體系,全面預算管理流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了公司全面預算管理。
一、WL建筑公司全面預算管理現狀
為提高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確保公司經營目標的有效達成,WL建筑公司實施的是以目標利潤為起點的全面預算管理模式。
WL建筑公司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全面預算編制采取預算目標自上而下下達,預算編制則自下而上體現目標的編制方法。以固定預算和增量預算為主。預算編制根據歷史數據為基礎,由預算管理委員會組織各經營單位共同參與編制,并最終由財務部門匯總。公司采取預算執行過程經營分析報告形式對預算進行控制,由財務部和人力資源部共同負責對各預算責任單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和獎懲。
二、WL建筑公司全面預算編制流程現存問題
(一)全面預算無戰略規劃輸入
WL建筑公司目前預算編制流程中無正式的公司戰略與業務發展規劃討論,公司高層只在預算啟動前經過簡單討論拍定次年公司主要經營指標,如收入增長XX%,達到XX億;人員增長XX%,達到XXXX人;利潤達到XX億,等等。此經營指標是在未考慮清楚公司中長期戰略目標且未經過公司各級業務部門廣泛、細致、正式的業務討論基礎上拋出的,無業務基礎支撐。各級預算責任部門在未充分參與及真正理解經營指標基礎上,完全以當期經營狀況為出發點,按照領導層對次年增長要求而機械地編制預算。預算責任部門無法清楚識別本領域現有工作差距與不足,中長期及次年發展方向與工作重點、資源配置方向等前提下,難以編制出匹配公司發展方向、有效指導經營運作管理的年度預算,同時也無法支撐公司長遠戰略發展目標實現,甚至誤導公司發展而導致業務管理動作變形。
(二)未確定費用約束條件即開始費用預算編制
隨著近年來WL建筑公司業務規??焖贁U張,部門數量不斷增加,管理層級不斷增多,公司人員數量每年以20%速度增長,各項費用支出名目繁多。WL建筑公司費用預算要從最基層單位編制開始并層層向上卷積,最終匯總出公司整體費用預算。目前WL建筑公司在年度預算啟動后,直接通知全公司所有部門開始編制費用預算,未根據管理和經營目標需要對費用預算提出具體的編制要求,未確定費用預算約束條件即開始編制費用預算,費用預算編制中缺少一個必要環節。
WL建筑公司各級預算責任部門從自身利益及管理角度出發,普遍按照寬松的狀況來編制本部分費用預算,以便給自己費用預算控制預留出足夠管理空間。如辦公費用預算、差旅費預算、通訊費等科目預算,按照各自理解的同比增幅來做簡單的增量預算;營銷費、機械設備費、物料消耗、稅費等科目預算,按照各自希望投入的額度來編制預算,等等。由于各個部門在無明確的費用預算約束條件下來編制本領域費用預算,注定了自下而上卷積出的公司整體費用預算根本無法獲得領導層審批通過,最終還是由管理層采用一刀切方法等比例砍掉各部門多余費用預算,既影響各部門參與費用預算編制的積極性,降低了費用預算編制效率,也無法編制出公司真實費用預算,更不利于公司有限資源的合理配置。
三、WL建筑公司全面預算管理流程優化對策
(一)將戰略規劃作為公司預算編制流程起點
戰略規劃指導公司未來發展方向及確定經營目標,是公司年度預算必要輸入內容,WL建筑公司在正式編制年度預算之前,需經過各級部門充分溝通論證來確定公司戰略規劃,并從中導出年度預算的經營管理目標。公司戰略規劃的討論制定需要公司各領域業務部門包括財務部門充分參與,考慮到WL建筑公司實際狀況,WL建筑公司應在年度預算啟動之前,從5月開始到9月結束,將這段時間定為公司戰略規劃周期。
戰略規劃周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5月-7月)主要確定WL建筑公司未來5年戰略發展目標,以制定公司中長期發展戰略為主,明確公司發展方向,解決“去哪里”的問題,否則公司將失去發展方向指引。第二階段(8月-9月)主要確定WL建筑公司次年的業務規劃,以制定公司短期業務發展規劃,明確公司次年主要經營策略和主要經營管理活動為主,解決“如何去”的問題。
(二)確定費用預算約束條件,提高費用預算編制質量和效率
WL建筑公司在各級部門正式編制費用預算之前,應由財務部門牽頭,組織公司綜合管理、項目管理、營銷、HR等部門討論制定出各部門共性的及特殊的年度費用預算編制約束條件。財務部門以此為基礎再結合公司整體費用資源總包及經營利潤目標的要求整理輸出約束條件初稿,上報公司預算委員會審批。一旦獲得公司預算委員會審批通過,則由財務部門以正式預算文件的形式予以公布,公司各級部門需嚴格遵照執行,同時在收集各部門上報費用預算之后,此約束條件也是評審各部門費用預算合理性的硬性標準之一,凡是不符合費用預算約束條件的且無法說明理由的費用預算,則一律打回要求重新編制,以維護費用預算約束條件的權威性。
四、總結
全面預算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是經國內外企業實踐證明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通過優化全面預算管理流程,可以統一經營理念,明確奮斗目標,提升企業的管理核心競爭力,也是實現規范化財務管理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建筑施工企業推行全面預算管理中的問題及改進對策――以Z公司為例[J].會計師.2014(10)
內蒙古扎賚特旗項目系棚戶區改造項目。該項目位于旗政府前,緊鄰貫穿城市的主水系-阿敏河,是扎賚特旗政府本年度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景觀形象打造項目。同時,該項目以規劃為引導,結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等多專業,通力合作,以綠建一星標準打造我院棚戶區改造項目的重要實踐案例。
近年來,,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積極做大做強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核心業務,向建設產業的上中下游進行延伸。城市規劃項目是標準院近年產業戰略中比較亮眼的一環,先后完成了柬埔寨金邊新首都概念性總體規劃設計、蘇州木瀆新城城市設計、饒河縣發展規劃等項目,有力地推動實現標準院“城鄉建設領域高端技術集成服務商”的戰略定位。
關于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標準院”),隸屬于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56年,前身是國家建委標準設計院,原為建設部直屬的科研事業單位,2000年轉制為中央科技型企業,2014年5月轉為股份制企業。標準院是我國建筑產業最具實力的綜合性科技研發企業之一,是國內唯一一家集國家建筑標準設計編制研究與管理、建筑工程設計與咨詢、地下人防、城市規劃、建筑產品應用研究及認證、建筑產品信息服務、建筑設計軟件開發、建筑科研于一體的綜合型科研、設計與技術服務企業, 在建筑行業享有很高聲譽,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委托的建筑設計規范、建筑電氣標準、人防設計標準、建筑制品與構配件標準的歸口管理單位,也是國內唯一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委托的、對國家建筑標準設計進行歸口管理的單位。
構建智慧人居環境,承載產業規劃夢想,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推動技術進步,成就建筑夢想”為使命,在“成為城鄉建設領域高端技術集成服務商”的目標指引下,凝心聚力,開拓創新,打造卓越百年企業,譜寫蓬勃發展新篇章!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首體南路9號主語國際2號樓
郵編:100048
電話:010-68799100
成立山東省低碳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低碳經濟的發展進程,研究制定低碳經濟開發、推廣、對外合作、技術研發、資金籌措等重大支持政策,組織協調解決低碳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困難。成立山東省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同時,組建由大學、科研機構等相關專家共同參與的山東省低碳經濟專家委員會,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依法促進低碳經濟發展。適時出臺或修改有關能源資源和環境等領域的地方性法規,加速低碳經濟發展的法制化、標準化、常規化進程。建立碳減排協會、碳交易平臺。按照國家碳排放有關規定,出臺碳交易管理辦法,鼓勵企業自發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碳減排協會,引導企業積極參與低碳經濟發展;組織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摸清“家底”,確定各主體單位的碳排放額度及其減排的目標任務。
構筑發展低碳經濟規劃體系
借鑒先進省市發展低碳經濟專項規劃編制的經驗和做法,調整規劃思路,將發展低碳經濟納入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根據山東省“十二五”發展規劃,結合山東特色,盡快研究和編制中長期的《山東省低碳經濟發展規劃》,明確發展低碳經濟的基本思路、戰略布局和戰略措施以及今后一個時期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任務、發展重點和發展目標。同時,做好發展低碳經濟規劃與各類規劃的銜接和協調,統籌分類制定減排重點行業低碳產業、低碳生活、低碳交通、綠色建筑、森林碳匯等專項規劃,促進重點領域的發展模式向低碳型轉變。
構建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綠色產業體系
以技術創新實現傳統產業的低碳化改造升級,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以園區為載體,推動產業的整合與重組,以集約化、專業化、高端化和綠色發展為方向,引導企業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推動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培育發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電子信息等戰略性綠色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增加碳匯。
開展低碳試點,探索有山東特色的低碳發展模式
重點選擇低碳特征比較明顯、低碳產業發展和低碳產品應用已有一定基礎的城市,在城市低碳發展規劃、綠色發展配套政策、產業體系建設、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等方面開展工作。依托現有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產業園區,按照“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原則進行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建設以低碳、清潔、高效為特征,以低碳能源、低碳物流、低碳建筑為支撐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在鋼鐵、建材、化工、裝備制造等傳統行業選擇示范企業,推動低碳化發展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選擇居住相對集中、設施相對完善、環境承載量大、群眾基礎較好的社區(街區),推廣綠色建筑,提倡綠色出行,開展低碳家庭創建活動,制定節電節水、垃圾分類等低碳行為規范,引導社區居民普遍接受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建設以綠色、便捷、節能、低碳為特征的低碳社區。工業領域,組織實施電力、鋼鐵等高耗能行業的節能技術改造;建筑領域,推廣綠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加快建筑節能低碳整裝配套技術、低碳建造和施工關鍵技術及節能低碳建材成套應用技術研發應用;交通領域,加快淘汰老舊高耗能車輛,適當投放混合動力公交車;公共機構,增強低碳意識,抓好節電、節氣、節水綜合改造。
《福建生態省建設“十二五”規劃》
到2015年,生態省建設主要目標基本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成效顯著,多數設區市達到或接近生態市創建標準,生態文明建設位居全國前列。
《福建省“十二五”服務業發展專項規劃》
《福建省“十二五”金融業發展專項規劃》
《福建省“十二五”人口和計劃生育發展專項規劃》
《福建省“十二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專項規劃》
《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
《福建省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
《福建省現代農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
《福建省建筑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福建生態省建設“十二五”規劃》
《福建省新聞出版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福建省“十二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
《福建省“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專項規劃》
社會民生
《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
加強區域合作,突出區域統籌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基本形成“一帶、兩區、四軸、多點”城鎮空間結構;堅持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體制機制,實現廣大群眾“住有所居”目標;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更加配套完善,綜合承載能力明顯增強;建筑業、勘察設計咨詢業、房地產業、市政公用事業發展機制更加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日趨成熟;建設領域轉方式、調結構取得重大進展,建設科技含量明顯提高,建筑節能和城鎮減排成效突出,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
《福建省“十二五”人口和計劃生育發展專項規劃》
“十二五”期間,人口年平均出生率控制在14‰左右,年均自然增長率不超過7.8‰;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達90%以上;2015年嬰兒死亡率下降到7‰以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8.0/10萬以下;2015年全省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5.5歲。
《福建省“十二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專項規劃》
“十二五”期間,全省累計新增城鎮就業人數3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力爭達到200 萬人;“十二五”期末,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760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278萬人,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分別達到435萬人、500萬人、445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85%。
《福建省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
殘疾人生活總體達到小康;建立起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基本框架,保障水平和服務能力明顯提高;依法保障殘疾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權利;加強殘疾人組織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殘疾人事業科技應用和信息化水平;系統開展殘疾預防,有效控制殘疾的發生和發展;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服務業
《福建省“十二五”服務業發展專項規劃》
“十二五”期間,服務業年均增長速度力爭高于全省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0000億元,占GDP比重超過42%,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服務業從業人員年均遞增6%左右,到2015年達到1100萬,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達40%以上,。現代服務業增長速度高于服務業平均增長速度,生產業占服務業比重達到60%以上。
《福建省“十二五”金融業發展專項規劃》
2015年,金融業力爭實現增加值達2000億元以上,占全省GDP的6%以上。
銀行業發展目標:力爭新設分行30家,支行及支行以下機構150家,自助銀行400家;2015年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量達55000億元,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達36000億元和30000億元;行業整體不良貸款率控制在1.2%左右。
證券業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力爭福建省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100家,爭取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800億元以上;力爭福建省法人證券公司增加到5家、證券營業部增加到250個;法人期貨公司增加到7家、期貨營業部增加到100個;新增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3家;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增加到9家。
保險業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全省保險業保費收入預計年均增長16%-18%,至2015年,預計保費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超過800億元;保險深度達到3.3%,保險密度達到2200元左右。
其 他
《福建省現代農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
力爭種植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畜牧業產值年均增長4.0%以上。到2015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800萬畝以上,總產達650萬噸以上;油料產量達28萬噸;肉蛋奶總產達266萬噸;水果、茶葉、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產品穩定增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96%以上;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累計有效認證數分別達3000個、800個、200個、50個;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1萬億元;農機總動力達1450萬千瓦,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程度達40%以上;省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戶60萬戶以上;“一村一品”專業村數量達2000個,占全省比例達13.3%;依法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達20000個;新增戶用沼氣池20萬戶,普及率達10.8%;農牧業產值達156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2515元。
《福建省建筑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到2015年,全省建筑行業產值比2010年翻一番,力爭7500億元。建筑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例保持7%以上。建筑業產值利稅率達到8%以上。勞動生產率超過25萬元/人。培育發展“建筑之鄉”,完成產值比重不低于30%。培育2家以上產值超百億的的龍頭建筑企業,10家以上產值超50億元建筑企業,營業收入超5億元勘察設計單位2-3家,營業收入超億元的監理企業3家。扶持2-3家有實力的建筑企業上市。
《福建省新聞出版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到“十二五”末,全行業實現增加值230億元,年均增長15%;營業收入1110億元,年均增長15.7%;資產總額1200億元,年均增長16%,力爭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到“十二五”末年出版圖書達到5000種、1.20億冊、90萬千印張,年均分別增長7.4%、9.3%、9.6%。培育年銷售碼洋超3億元的圖書出版社2-3家;報紙品種數與“十一五”末基本持平,總印數18億份、800萬千印張,年均分別增長18%、14.8%。培育1-2家大型現代傳媒集團,期發行量超過30萬份的報紙3-5種;期刊品種數與“十一五”末基本持平,總印數7000萬冊、26萬千印張,年均分別增長20.1%、14%。打造一批在細分市場中領先的重點期刊,期發行量超過30萬冊的期刊5種;實現印刷工業產值890億元,印刷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5%。力爭培育3-5家年產值超10億元、80家年產值超1億元的印刷復制骨干企業;出版物零售10億冊(盤、份)、42億元(碼洋),年均分別增長6.4%、9.1%。培育3家年產值超3億元的出版物發行骨干企業,3-5家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數字出版產值達100億元,力爭年均增長35 %以上。
《福建省“十二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
2015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費量為1.4億噸標煤,年均增長7.6%。;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為煤炭52.2%、石油20.6%、水電7.7%、核電9.8%、天然氣7.3%、其他能源2.4%;全省用電量2270億千瓦時,用電最高負荷3840萬千瓦,分別年均增長11、5%和11.6%;人均綜合用電5780千瓦時,人均生活用電1155千瓦時;全省煤炭產量控制在2300萬噸/年左右(就近出省500萬噸,省內按1800萬噸/年平衡),到2015年省外調入煤炭量8200萬噸/年;關閉小火電37萬千瓦,2015年福建單位GDP能耗降至0.658噸標煤/萬元,降幅約16%;全社會電網線損率小于6.6%。
《福建省“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專項規劃》
港口: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力爭超過1500萬標箱。
鐵路:全省鐵路通車里程達5000公里,進出省通道增至10個以上,實現各設區市通快鐵,鐵路覆蓋90%以上縣市。
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5000公里,出省高速公路通道達17個;全省公路網通車總里程突破10.5萬公里。
民航: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超過44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70萬噸。
軌道交通:爭取全省建成和在建軌道交通里程約200公里。
【關鍵詞】校辦產業 發展規劃 思考
一 浙江工業大學校辦產業基本情況
浙江工業大學校辦產業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多年以來,校辦企業依托學??蒲袃瀯荩e極轉化科技成果,形成了一批龍頭產業,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認知度。2009年,浙江工業大學率先開展了高校校辦企業的公司制改制工作,完成了省屬高校第一家資產經營公司的組建工作,確立了資產經營公司(因資產經營公司是校辦產業集團整合的雛形,以下簡稱“集團”)與下屬企業的母子公司關系。集團現有9家全資校辦企業、3家參股企業,經營的范圍包括高新技術、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工程監理、化工、化工機械設備制造、辦公設備銷售、印刷等領域。根據《2010年度中國高等學校校辦產業統計報告》,截止至2010年底,浙江工業大學資產經營公司資產總額3.3億元,凈資產2.1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73億元,利潤總額3100萬元。位列全國高校資產公司資產總額第35位,凈資產第22位,銷售收入第22偉,利潤第24位。
二 浙江工業大學主要產業市場競爭能力分析
浙江工業大學校辦產業主要集中在化肥裝備制造及輔助產品、勘探設計服務、船舶裝備制造及印刷、器材商貿等行業。其中,主要為制造業和民用建筑設計服務業。
1.化肥裝備制造產業
浙江工業大學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化工設備有限公司、催化劑有限公司構成了以化肥裝備及附屬產品為系列的制造產業。本?;恃b備產業的主要對象為中小氮肥生產企業,產品從催化劑到合成塔到高壓管道,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品系列,具有天然的產業集中優勢。三家企業曾經嘗試聯合,但行政上的簡單整合未能超越體制的束縛。幾次嘗試僅僅從行政上試圖統一企業的生產、營銷、財務、資金調配,回避了企業體制問題,管理機制較為僵硬,經營決策無法實現統一。這種做法背離了企業產業鏈整合、資源共享的初衷,行政決策和資源調配的非市場化也影響了部分企業的運營發展,打擊了二級企業經營團隊的積極性??梢哉f,長期以來我?;恃b備企業各自為戰,面對宏觀經濟的不利形勢,有的企業突出重圍取得了相對競爭優勢,有的企業仍在困境中徘徊。
目前,化肥技術裝備的大型化、科技化和潔凈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新建單套合成氨裝置的準入門檻將有大幅提高,并從安全、環保、技術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中小氮肥生產企業和氮肥裝備生產企業來說,市場份額都無疑被進一步壓縮。2008年以來,裝備生產企業競爭日趨激烈,價格戰進一步蠶食企業利潤,許多企業相繼關停。本?;ぱb備生產企業也面臨巨大的壓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中小合成塔市場銷售量繼續下滑?;ぴO備公司大化肥管道剛剛打入市場不久,市場份額較低。催化劑公司的產品盡管工藝較為成熟,但技術門檻不高,生產廠家較多,需求量不高,產值一直徘徊在較低的水平。
2.勘察設計產業
浙江工業大學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穩固依托浙江工業大學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經濟規模迅速擴大,設計資質逐漸齊全,服務質量穩步提升,是浙江省僅有的兩家經商務部批準的擁有對國外經營資格的勘察設計單位。
國有設計企業一統天下的局面已不復存在,各種模式設計單位爭相斗艷,設計行業市場競爭主體的多元化在內涵和外延上帶來許多深刻變化。如何遵循國家關于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求得生存和發展是函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國家以及區域經濟的發展為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提供機遇。國家經濟將保持平穩增長勢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城鄉一體化迅速發展,西部大開發積極進行,都為市場的平穩發展提供了機遇與基礎。二是,國外設計公司進入中國給市場帶來挑戰。我國建筑及相關工程服務業過渡期已于2004年12月11日結束;而建筑設計服務、工程服務、集成工程服務和城市規劃服務(城市總體規劃服務除外)等專業服務過渡期也于2006年12月11日結束,國外設計公司以及合資設計公司的介入給設計市場帶來強烈的競爭沖擊。三是,建筑業技術服務市場上出現了需求日益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如何適應這種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帶來的生產變革對設計企業來說,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此外,發展項目代建制是未來建筑服務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把握市場機遇、申報資質、儲備相關人才也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3.船舶裝備制造產業
杭州航海儀器有限公司在船舶裝備細分市場上擁有較強的技術研發、生產能力,尤其是型號科研、重大項目運作和集成能力。最新研發的軍品項目,在國內保持著一定的技術領先性和專有性。由于受軍方需求的制約影響較大,銷售規??偭咳?/p>
局成為鎮級市改革的關鍵性因素。
當前,湖北城鎮化率已超過50%,實現了歷史性變化,但從全國的總體情況來看,湖北省城鎮化率仍處于中游水平,城鎮建設任重道遠。鎮級市的建設意義大、潛力大,將成為湖北城鎮化進程的一個亮點,要按照“先規劃、后建設、重管理、抓特色”的原則建設鎮級市,正確引導、穩步推進,妥善處理好鎮級市建設出現的擴權與監督,擴權與精兵簡政以及鎮級市自身與所在縣市關系,把鎮級市建設作為工作的重要抓手,為推動湖北城鄉一體化,促進湖北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然偏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規模的快速擴張。企業規模上不去,也限制了企業爭取國家更大財政扶持力度的能力。
公司民品業務長期停滯不前,與先進軍工企業民品產值持續增長、軍民協調發展的態勢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工局成立后,提出要進一步加強戰略謀劃,建立國家層面的軍民結合促進政策和協調機制,實現軍工與民用工業的規劃銜接,供需對接和資源共享,以推動軍民結合再上新臺階。我校校辦產業也曾經經歷過軍方需求低迷,企業經營舉步維艱的陣痛。在國家關于優化軍工企業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和成長性產業、壯大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的正常指引下,加強成果轉化,開發企業軍民結合優勢產品需要認真研究和實踐。
三 制訂集團發展規劃的思考
集團發展規劃的制定,既要體現與宏觀經濟相融合,也要突出自身發展特點;既要體現長期的指導性,更要突出階段的特殊性。重點要緊緊圍繞培育核心競爭力,打造優勢產業,進一步優化公司治理保障體系,加速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
由于我校校辦產業普遍層次不高,企業數量多、規模小、資源比較分散,外向化程度低,品牌優勢欠缺,面臨較多的競爭威脅。因此,必須加快產業整合和結構調整,努力促進產業協調發展。尤其在制造業內部,要以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產業能級,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
1.加速化肥裝備制造產業升級轉型
在國家鼓勵發展大化肥行業和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的形勢下,我校企業產品市場一再壓縮,產品附加值持續降低。部分企業運營成本長期保持高位,企業經營舉步維艱,亟待轉型升級。應繼續加大針對大氮肥企業的產品研發和改良投入,加強營銷力度,發展產品設計、生產、裝配和保障服務一體化的服務模式。面對合成塔內件大型化的趨勢,預計未來幾年的中小塔內件銷售進一步萎縮。由于合成塔大塔系統的研發投入巨大、企業自身研發能力弱、職工隊伍老化嚴重,國家準入標準也即將,打入大化肥市場對機械廠來說異常困難。針對上述問題,應一方面努力維持現有內件產銷規模和低附加值的壓力容器加工業務;一方面結合國家大力發展清潔環?;ぜ夹g和裝備的要求,加快產業轉型,積極尋求能夠較好結合現有生產能力和人員、技術,具有良好發展前景和較高附加值的新產品。
2.提升勘察設計產業優勢競爭力
設計院繼續立足學校學科優勢,建立覆蓋技術設計、技術管理和技術咨詢的全方位服務體系。打造具有高校設計院特色,并逐步與國際工程咨詢公司模式接軌的優質勘察設計企業。未來幾年中,努力實現從單一技術型服務機構向智力服務型機構轉變,從生產任務型向社會服務型轉變。
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以品牌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為依托,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教育建筑、賓館建筑、綜合交通建筑、司法建筑、物流建筑、醫療建筑等方面多出精品、強化特色。改善人才隊伍的學歷、職稱、年齡等結構,建立國內知名、業內聞名、區域有名的人才梯隊。必須立足浙江、面向全國,進一步拓展市場。浙江區域,力爭市場份額在今后的幾年保持穩定增長。外地市場,與境外設計公司聯合,積極參與重大城市的大型項目的投標,以增強在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力。“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加大對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用于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設計院應關注西部地區大型項目的設計招標,抓住機遇進入西部市場,具體可以考慮優先打入西部地區的重大城市。此外,在未來的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環境治理以及環境管理將會是一個熱門的發展領域,需要在相關資質儲備與提升,尋找相關合作單位,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上下足工夫。
3.繼續推進民用產業發展戰略
航海儀器公司應利用現有技術研發優勢,發揮軍工企業的品牌優勢和人才隊伍優勢,找準新興產業和成長性產業的切入點,大力發展民用產業,把民用產業作為企業一支長遠發展的穩定基礎。民用產業的選擇上,應放棄行業集中、進入障礙低、產品同質化嚴重的一般傳統產業,集中企業資源發展市場前景良好、能體現本企業軍工技術比較優勢的高技術民品。按照技術相通、工藝相近、設備共用的原則,選擇最能代表自身核心優勢,能與軍品形成戰略關聯的民品細分市場,使軍品的相關能力能夠順利地延伸到民品業務中。
全面統籌軍品民品的協調發展,消除對企業資源的浪費和不合理爭奪,避免軍品與民品這兩種不同市場機制、不同生產管理模式混雜在一起的弊端,降低管理和協調的難度和成本。在具體操作上,軍品部分實現“小攤子,高水平,集約化”,按軍品模式去管理;軍民兩用部分和民用部分可以探索“股份多元化、經營規?;?,按照民品管理模式去管理。必須指出,民品經營不可能脫離企業的總體發展戰略而單獨求得發展,在強調民品單元“分”的同時,不能忽視“合”的必然性要求,應從組織結構、管理方式與運作機制上,構建軍品與民品之間核心能力和核心資源的共享與整合體系。
4.積極推進治理結構優化和產權制度改革
浙江工業大學校辦各企業均先于集團公司即資產經營公司成立,各業務單元經營職能較為強勢,且各自為陣,是典型的“先有兒子,后有老子”的企業集團;而集團本級于2008年成立,行政管理習慣短期內不能完全轉變,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手段還不能完全適應這些業務單元的組織結構和管理要求;再者,集團對這些業務單元的經營發展還沒有找到強有力的支持點。應基于校辦產業發展規劃要求,建立基于戰略的事業組織體系,形成產權清晰、權責明確、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管理科學的公司法人治理機制。正確處理集團與下屬企業之間的關系,研究制定適合校辦企業集團自身特點的集團性公司章程,明確形成以集團總部為決策層,各專業公司為經營管理層和執行層的組織結構,強化集團戰略管理的統一性,強化成員企業經營管理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逐步完善集團本級董事會成員結構,充分發揮監事會職能。集團總部定位為校辦產業的決策中心、投資中心、監督中心和支持保障中心。
根據集團產權實際情況,積極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公司股權結構。充分考慮集團多年累積形成的現實現狀,提倡和推進股份制現權和期權改革,動員和鼓勵企業業務骨干入股,在此基礎上實現股權多元化、分散化、法人化,為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機制保障。
充分利用股權設計和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扶優扶強,推進產業集中度和企業集聚度。提倡和推進成員企業之間特別同行業企業相互持股,探索通過交叉持股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同一產業的企業可通過交叉持股方式來進行策略聯盟,如生產制造型企業通過交叉持股來整合研發、技術和供應鏈系統,以提升其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減少公司經營風險,維持和促進互相的合作。當持股達到一定比例,同一行業可形成二級專業產業集團,形成穩定的內部交易關系,構成集團優勢,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
參考文獻
[1]魏杰.中國企業戰略創新[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6
[2]馬士華、林勇.供應鏈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童臻衡.企業戰略管理[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