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6:13:17
序論:在您撰寫健康人格的培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人格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表現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動和行為習慣各個方面的總體面貌,包括人的認知能力特征、行為動機特征、情緒反應特征、人際關系協調程度、態度信仰體系、道德價值特征等。這些內容既有觀念、思想、品格等心理和精神特征,又有行為習慣、言談舉止、為人處事等生理、社會和物資特征。人格不僅控制著人的思想行為方式,而且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培養健康人格對于人的全面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準確把握健康人格的內涵
(一)人格的形成
人格特質的形成既有先天遺傳的因素,更有后天環境的影響因素。在人的智力、氣質這些與生物因素相關較大的特質方面,遺傳因素起著重要作用;而人的價值觀、信念、性格等與社會因素關系緊密的特質的形成更多地受后天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受社會文化、家庭環境、童年經驗、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由此可見,不同的人由于其后天生活的環境和條件不同,會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質。按照人的個性發展要求實施教育,培養健康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理念。
(二)人格的內涵
由于每個人的心理活動過程和心理特征非常復雜,所以對人格內涵的研究形成了很多派別。①心理學派別認為,人格是由認知、動機和情緒、能力等方面構成的,人格的自我調控包括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系統。②弗洛伊德派別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構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人格的整體。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會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本我追求快樂,自我追求現實,超我追求完善。當三者處于協調狀態時,人格表現出一種健康狀況;當三者互不相讓,產生敵對關系時,就會產生心理障礙或疾病。③卡特爾派別認為,人格有16種特質,這些特質有積極與消極、健康與病態、成熟與幼稚之分,每種特質的構成與比例不一樣,就使得每個人的人格存在著區別和差異,教育的任務就是要培養人的積極、健康、成熟的人格。
(三)健康人格
從一般的意義看健康人格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第一,能有意識地控制生活,控制自己的行為,把握自己的命運,而不被意外的力量所驅使;第二,能正確地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能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并能正確地對待;第三,能立足于現實,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能較快地擺脫其帶來的陰影,在現實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付諸行動;第四,具有緊張而有節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渴望挑戰和刺激,渴望新的目標和新的經歷;第五,能給予愛也能接受愛,熱愛學習和工作,生活充滿了活力;第六,有獨立和自主的需要,不依賴于別人來求得安全感和滿足,樂于自己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第七,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既承認自己,又尊重別人,具有同人類共禍福的意識。
二、充分認識健康人格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影響
(一)健康人格有利于認知活動的開展
認知過程是受人格控制和影響的。同時學習某個專業、某門課程,不同的學生由于其人格特征的不同,采取的態度和方法不同,學習的效果就不同。有著健康人格的學生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所學的專業和開設的課程,進行積極的記憶、想象和思維,刻苦學習和鉆研,這樣的學生必然學習成績優秀。而那些人格不健康的學生,由于有著心理障礙,在認知的過程中,以消極的被動的態度對待所學專業和所開設的課程,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習效果不會好。
同時,健康人格還可以促進人的思維和想象。學生解決每天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是憑借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健康人格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空間,促使認識的不斷深化,揭示事物變化的規律。
(二)健康人格對學生的情緒或動機具有調節作用
情緒和動機是在認知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的態度,即引起的滿意、不滿意、喜愛、厭惡、憎恨等主觀體驗。健康人格可以使人產生積極的情感,使人銳意進取,勝不驕,敗不餒,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相反,消極情感會使人消沉、沮喪,窒息認識與創造的熱情,使人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
學生的認知和行為不僅受情緒或情感的影響,而且是在動機的支配下進行的。動機來源于人的各種需要。人有物質的需要、生理的需要、社會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人際交往的需要等。正是在人各種需要的基礎上形成了人的不同動機。健康人格可以產生正確的、合理的、可行的動機,反之亦然。
(三)健康人格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能力
每個人的能力和人格是不同的,正是由于人的能力和人格的差異,將人與人區別開來。例如,有人記得快,有人記得慢;有人長于想象,有人善于思考,這是能力的差異。有人比較溫柔,有人比較粗暴;有人敏捷,有人遲鈍;有人謙虛謹慎,有人驕傲自滿;有人堅強,有人怯弱等,這是人格的差異。正是這些人格的差異,使一個個體的心理活動與另一個個體的心理活動彼此區別開來,使得不同人的能力大小和范圍不同。健康人格可以增強人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能力,如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綜合歸納能力等等。
三、切實培養學生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的培養是成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健康人格正在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面對人類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需要人們有健康人格來應對時代的變化,適應現實生活的要求。因此教育在培養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要把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就學校教育來說,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首先強調的是人的個性化全面發展,即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立人格,保護每個學生的自尊心,幫助每個學生充分挖掘潛能,發展個性和實現自身的價值,努力實現在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身心素質各方面的全面發展,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同時強調人的社會化發展。人的社會化和個性化是人全面發展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健康人格的形成,特別是人的個性和能力的全面發展依賴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和它所創造的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條件,構成了個人全面發展的現實基礎;同時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則是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正是基于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狀況和發展水平來展開的。
從現代社會發展的意義上來分析教育的功能,教育不僅要為學生的成長提供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的科學文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能力以及變革社會、改造社會的創新能力。知識必然是一種精神追求。這種精神追求也意味著人格的力量在支撐著,形成精神本身內在的動力源。健康人格不僅來源于社會環境的熏陶,更來源于知識積累、技能形成的過程,也就是教育的過程。因此,健康人格的培養和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以及參加各種活動的過程中形成并完善人格特質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職生;教育;健康;人格
隨著素質教育的觀念被越來越多的國人接受,人格教育也日益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并已逐步形成共識:社會需要人格教育,教育呼喚人格培養,培養的使命就是對人的整體發展的一種促進。重視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已成為當代學校面向未來社會所做出得必然選擇。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由于她所肩負的任務是:“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和勞動者?!备鼞摪讶烁窠逃旁谑孜弧5?,由于普通高中和大學的擴招,目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生源情況愈來愈嚴峻,學生素質普遍低下,知識基礎薄弱,思想意識差,行為習慣不良,缺乏自覺學習精神和自我約束能力。要把這些學生培養成符合企業要求和社會發展的人才,不重視健康人格的教育是不行的。所以,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就應該把培養中職生健康人格作為首要任務,積極探討有效地培養途徑。下面就中職生健康人格培養的途徑談談個人的幾點做法。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構建和諧環境,完善學生人格
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今天,仍有不少學校和家長片面追求“分數”,而進入中等職業類學校的這些學生學習成績普遍不高,有的甚至很低。這些學生在初中階段由于學習成績不良,很多是在教師“罵”、家長“怨”、同學“笑”中走過初中三年的。他們自尊心常受傷害,自有“低人一等”的感覺;他們在失去關愛的同時也失去了進取心,失去了正當的追求,總認為任何事情與自己無關,消極對待,自暴自棄,甘愿落后;有的學生甚至產生了很強的抵抗情緒,總是要與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相違背,我行我素,不服管理。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既要接納,又要理解寬容。
接納不是縱容,接納學生是真愛學生。比如小孩子學走路摔倒了,媽媽不是責備,而是心態平和地叫孩子起來。這時孩子感覺得到了鼓勵,他會繼續學走路,而且更有勇氣,這就是媽媽對孩子的接納。接納學生就是愛學生,就是無條件地接受學生的現狀;接納學生不是用觀念和價值,而是用心靈,用心靈愛學生,鼓勵學生。在愛中,在接納中就會萌生源于學生心靈深處的力量,使學生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人格。
因此,對于中職生,我們應在接納、理解寬容中構建和諧環境,教會學生做人,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并且具有更高的勞動質量、工作效率、法制觀念、競爭意識、開拓進取和艱苦創業精神,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對新事物有高度的敏感性、快速應變能力及靈活性等完善的人格。
二、立足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課堂教學在教育活動中占據主要地位,因此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中職生健康人格培養要立足于課堂教學的滲透。任何一個學科的教育目的都具有三重性:第一層是掌握知識;第二層是發展能力;第三層是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其中第三層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最終目的。只有上述三個層次都取得巨大效益時,才是全面的、科學的、卓有成效的學科教育。人格教育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更新觀念,把培養全面的、和諧的人作為教育目標。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注重其人格塑造。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中的人格要素,在常規教學活動中滲入人格輔導內容,在各門學科的教學目的中加入人格教育目標,使教育模式由智力本位、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轉化。同時,注重教師自身的人格塑造,以自身人格魅力去影響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三、加強心理疏導,不斷完善中職生健康人格
在中職學習的階段,學生不僅是長知識、長身體的過程,也是人格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學生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偏差,他們在心理上存在著亞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狀況。而心理健康乃是健全人格的根本保證,因此,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心理狀況出發,以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為目的,用心理學的觀點來分析學生的言行,用心理學的手段,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為他們提供心理幫助,排除心理障礙,使之盡快調整自己,以樂觀的情緒,良好的心境,自信的態度投入學習生活中。具體做法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心理咨詢;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健康宣傳;進行學科心理滲透,班主任個別心理疏導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克服由于未能順利完成初中學業而進入中等職業類學校而產生的焦慮、抑郁情緒;排除由于種種原因形成的孤獨、自卑癥狀;消解來自各方面影響而導致的逆反甚至對抗心理。控制好動情緒,糾正不良習慣,以健康、樂觀、自信、上進的心態,遵紀守法,刻苦學習,積極奮發,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四、逐漸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康的個性,培養完善的人格
自我教育是自身成長和成才的強大動力,也是培養現代創造性人格的關鍵所在,現代人格的養成,最終還是要靠自我教育來實現。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自己對自己的教育,包括受教育者個體對自己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群體之間的相互教育。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主動的學習過程,是主動進取精神的體現,以自律為主要的約束力。人格品質的完善,尤其是現代創造性人格的塑造,就要靠自身在學校內外學習活動中主動自我體驗(認知、實踐、省悟),主動進行自我檢查、評價、調控和自我修養。中職生的素質全面、個性健康,都具有自我教育能力。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從自身的實際出發,發揮自己的特長,形成健康的個性,培養自己的獨立人格;教育學生在學校、班級、小組的學習活動中互相激發、互相討論、互相促進、互相檢查、互相學習,培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形成樂于向同伴們學習的作風,學會正確處理群體關系。自我教育能力是一個人形成完善人格終生受教育的基礎,對于一個人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絕定性意義。
魯迅先生強調:一個人的青少年時代是“人”的萌芽時代,切不可掉以輕心。一旦形成人格,一個人的品質或格調也就穩固確定下來。特別在就業競爭中,中等職業學生在技能上沒有很大的優勢可言,但中等職業學生的謙虛、服從及良好的個人修養能成為其不可缺的最大資本。因此,我們作為中等職業教育工作者應該強化人格教育意識,肩負起教育者的使命,充分發揮人格教育功能,培養具有健康人格的中職生。
關鍵詞:幼兒;健康人格;培養
1 引言
在人們不斷發展環節里面最為主要的便是具備比較健康的心理素質,幼兒時期是兒童所有素質不斷發展打基礎的階段,是人格逐漸產生的重要時期。加強幼兒自身的素質能夠為增強整個民族的素質奠定非常好的基礎。
2 幼兒健康人格的含義
幼兒的健康人格所代表的是幼兒心理的各個層面與社會環境間處在一個相對統一、協調的狀況。幼兒的健康人格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①具備一定的發展、接納自身與外界環境的能力;②可以非常好的與親戚、父母、同年齡段的幼兒以及老師進行交流溝通;③對于所承受的學習與其它行為能夠勝任,同時具有非常強的好奇心;④可以更加好的發揮出潛能;⑤對于父母、親戚朋友有展示愛的能力。
3 埃里克森有關學前兒童的人格發展理論
3.1 信任對懷疑(0-1歲)
此時期所要處理的社會心理沖突便是信任對懷疑,大都出現在嬰兒出生之后的一年時間之內,該時期嬰兒的核心任務便是接受相應的照顧。其對與外部環境的可信任度實施自我摸索,同時做出比較簡單的評判。嬰兒經過自我摸索若得到了信任感,便會創建起積極健康的人格品質,從而才能夠用于希望、勇于期望,與之相反的是,便會形成不信任與懷疑。信任感的構建大都是在父母的照顧環節中所實現的。
3.2 自助對羞怯(1-3歲)
此時期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克服幼兒的羞愧感,取得自主的能力。若無法幫助幼兒妥善處理心理問題,比如:父母處罰又或是維護幼兒的形式不適,幼兒或許會感受到害羞同時形成懷疑。與之相反便能夠得到更加好的自控力與較為堅定的意志。大量良好品質的創建同樣是形成于和父母的日益相處環節之中。兒童在社會習性的獲得以及優良行為方式獲取層面,與父母的指引規范是無法分離的。
3.3 主動感對內疚(3-6歲)
主動感對內疚的矛盾。此時期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在家庭關系里面培育起幼兒自助摸索的精神。若幼兒的此種精神能夠獲得認可,便能夠具備相應的責任心、自信心與創造力等,相反便會降低尋求有目標價值的勇氣與動機。
4 幼兒健康人格發展存在的問題
4.1 欺負行為
幼兒欺負同伴的行為主要有身體欺負、言語欺負以及財物欺負等其它形式。在幼兒的欺負行為里面所出現最多的便是身體欺負。
4.2 社會退縮行為
社會退縮行為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安靜退s型,所指的是幼兒自己在實施摸索又或是構建性游戲,展示出了幼兒對于某個事物有著更加強的興趣感;焦慮退縮型,所指的是幼兒無事可做以及觀望的做法,展示出了幼兒本質層面的羞怯與抑制,不但期望而又膽怯靠近其它幼兒的動機矛盾,和內隱行為有著非常大的關聯;活躍退縮型,所指的是幼兒單獨一個人實施喧鬧性身體游戲、扮演游戲,展示出了幼兒活躍、沖動的特點,與破壞、攻擊等外顯行為有著非常大的關聯。
4.3 自私心理
自私行為大致有以下幾點特征:占有欲強,自私自利,不但充分維護自身所具有的物品,還會出現爭搶、拿走并不是自己的物品;具有非常嚴重的個人主義,缺少集體意識與同情心;心胸狹隘,較差的奉獻精神;不愿意與別人交流,并不合群,多疑以及孤僻等。若具備如此的人格從小不進行改善,則便會對幼兒今后的發展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5 人格階段論對幼兒健康人格培養的啟示
5.1 構建良好的親子依戀關系
父母教育對幼兒初期健康人格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出生之后的幾年時間內,最為主要的社會環境便是家庭,若幼兒可以由父母處取得關愛與溫暖,便具備對此種行為足夠的信任,埃里克森指出,幼兒所具備的基本信任感是產生健康人格重要基石,是今后所有時期人格培養的基石。此時期危機的妥善處理,便會使得幼兒產生一種非常好的品質,也就是希望品質。其便需要父母,特別是母親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需要由物質方式使得孩子能夠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及時性的哺育,細心照顧,符合孩子的基本需求,盡可能的使孩子處在一種平和、舒適的氛圍中。并且還需要給予孩子高度的重視,對孩子所作出的行為進行及時性的回應。
5.2 培養兒童自信、獨立的心理品質
第一,為孩子們提供單獨完成一件事的機遇。大部分的父母均認為讓孩子們自己去完成事情會耗費非常多的時間,還會將事情搞得非常復雜,所以在各式各樣的活動里面,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代為辦理,雖然孩子們能夠自己所完成的事情也不會讓他們自己去完成。其無形中增強了孩子們自身的依賴性,辦事缺少自信心與自主性。部分心理學家指出自己動手是孩子們自身的本能與天性能,幼兒對于自己穿衣、吃飯等均有著非常大的積極性與興趣,若父母不關注此點,什么事情都由父母代辦,孩子們的興趣與欲望便會在迅速的消失。
第二,全面激勵孩子與他們進行交流。獨立性通常是在和其他同齡人的溝通中所產生的。在和同齡人交流的過程中充分參與,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實感覺,感悟各式各樣的“生活刺激”,實施各式各樣社會行為的“演習”,單獨處理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其在無形中幫助幼兒獨立性的培養。
5.3 鼓勵孩子積極與外界交流
埃里克森認為幼兒在3-6歲時,因為第二信號系統的快速成長,兒童對于附近的所有事物均有著非常強的好奇心,其渴望摸索所有未知的內容,與周圍的一切進行交流與互動。人們往往會觀察到此年齡時期孩子們在一起玩“過家家”的游戲,其是對于成人行為的效仿,孩子們渴求和外界實施交流,其均想自身能夠裝扮成人的角色,同時由于可以勝任上述活動而感受到歡樂。在此階段,父母需要全面激勵孩子充分的與外界進行交流,指引孩子們自由的摸索。
所以,在此階段,父母需要充分維護孩子們所作出的主動行為,使得孩子們能夠主動融入到現實生活里面。激勵幼兒和其他人員交流,在此環節里面培育孩子們自身的思維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使得他們能夠有更加清晰的語言表達,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且增強幼兒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除此之外,父母需要仔細查看幼兒所作出的主動選擇行為,以此挖據出兒童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天賦,有利于更加好的發揮出幼兒自身的潛能。在孩子們遭遇困難時,父母需要進行適宜的指引,使得孩子們能夠感受到經過自身的不斷努力便可以轉變事情最終的結果又或是使得結果向著自身所預料的方向不斷進步,進而使得孩子們能夠領悟到自身的價值。孩子門在摸索外部世界的環節中,無可避免的遭遇一些問題,父母在回答孩子所提出問題時,避免敷衍了事,需要非常認真的進行解答。
6 結語
綜上所述,埃里克森與個體最初人格不斷發展的相關理論使得人們意識到,個體自身人格由剛出生開始變遭受環境與母嬰之間互動所造成的影響,所以,人格的培育需要由嬰幼兒階段開始,由母嬰之間的互動關系入手?,F代化的人格培養的關鍵并非是在幼兒上學之后才去改善其有缺陷的人格,而是需要在出生那一刻進行培養,以建設的心態去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避免人格發生偏差。所以,幼兒早期的家庭教育無法忽視,與之相反的是,需要增強對于幼兒的早期教育。
參考文獻
[1]鄭曉蕓,曾昭鎮.組織材料活動 培育幼兒健康人格[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
[2]彭迎芳.試論幼兒健康人格的培養策略[J].華夏教師,2014(02).
[3]郭春涵.從埃里克森的早期人格理論談學前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家庭培養[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
[4]王家軍.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與兒童健康人格的培養[J].學前教育研究,2011(06).
《中國教師》:語文是一門文科,在大家的印象中,學好語文可能主要依靠多讀、多背、多寫。課標中提出語文教育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么在語文課堂中,您是如何引導中小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楊特: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處”。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呢?
第一,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自主即在教育過程中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賦予他們一定的責任和自,將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使其進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體驗到精神愉悅,并發展其堅毅、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質和積極的學習態度。
抓重點教,抓重點學。學生已經懂的教師不講,學生通過自己讀書思考能學會的教師不講,學生通過伙伴合作學習能解決的教師不講,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搞清楚。語文教科書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讓學生從中選取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內容作為重點來學習。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想想學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據他們的學習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靈活地安排每一個教學環節。例如,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在山的那邊》一詩,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談一次失敗的經歷,引導學生克服困難、不怕挫折,樹立堅定信念。
第二,指導學生自主閱讀、合作閱讀、探究閱讀、大膽質疑,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法。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要求,設計一系列層次性、趣味性、階梯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找難點,記疑點;做筆記,重分析,引發思考。讓學生去體驗學習過程、學習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教師根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啟迪思維,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好習慣,從而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第三,開展課堂檢測評價。課堂檢測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小組檢測、全班交流,又可以是小組互測,也可以師生共同參與。充分利用教學活動提出的問題進行課堂檢測評價。提高學生對課堂評價的認同感,使其進一步產生集體榮譽感的認識,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第四,綜合性學習開辟語文學習新天地。綜合性學習是當前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一種嶄新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的革命,它體現了學習的新理念,體現了教育與教學的時代特色。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觀察現象、思考問題、推斷結論,切身體會知識的價值與運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做法有:倡導“自主”,在教師指導下,完全由學生自行完成學習活動,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在運用什么方法、通過什么途徑、遇到什么困難等方面給予指導;注重“實踐”,搜集資料、觀察、實驗以及深入社會去調查、采訪等;強調“合作”,包括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以及與其他學科的教師之間等所進行的合作;突出“整合”,即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及聽說讀寫能力整體發展等;關注“過程”,讓學生經歷學習的全過程,運用語文知識,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在合作與探究中產生樂趣,迸發智慧的火花,如學習《愛蓮說》一課,收集整理有關“蓮”的詩文,進行“蓮文化”的專題探究。
當然隨著對“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研究的深入,我們還進一步體會到:在接受、實踐新的教學理念時,傳統的、好的教學經驗不能丟,雙基訓練不能弱,語文學科的特色不能淡,教師的作用不能忘。要以辨證的方法,發展的觀點實踐、落實新的教學理念。
《中國教師》;現在中小學生的寫字能力出現了普遍下降的狀況。針對這一狀況您所在地區采取了哪些措施?
楊特:課標明確提出:“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可見國家對漢字書寫的重視。其實,寫字這一項基本功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小學。寫字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可近幾年來,由于電腦的普及,有些人以為用電腦就能寫文章,無須用手寫字,寫字不再是語文課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認為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練字的過程就是修身養性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的過程。深圳很多小學為了營造良好的練字氛圍,每天下午兩點鐘上課后,安排十分鐘寫字時間,學生在悠揚的樂曲聲中,興趣盎然地開始寫字練習。初中每周開設一節書法課,有專職書法教師指導書寫。寫字教學同時也對學校的校園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課堂上教師能展示寫得非常精彩的字的話,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引領、引導和影響。
識字、寫字教學作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項基礎工程,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作用,對于學生意志的磨煉、情操的陶冶、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要扎扎實實抓好識字、寫字教學,讓孩子們無比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中國教師》:有人反映,中小學生看書、讀書太少,尤其不太閱讀名著。您所在學校學生的閱讀情況是怎樣的?您是如何幫助學生熱愛閱讀、熱愛名著的?
楊特:記得巴丹說過,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不論出身境地優?;蚴秦毢?,閱讀可以改變人生的坐標和軌跡,奏響人生的樂章。文學是終生對自己許的諾言,我們自己不過是一粒沙子,在不斷積累中成為小石子和大石塊,讓自己的世界放大。文學是一個對自己、對別人、對世界永遠的修行。
我們倡導綠色閱讀,培養健康人生。書是孩子的另外一個世界。書中豐富、生動的內容可以讓孩子了解人性的美丑善惡,可以讓孩子學會思考、辨別和分析,培養孩子的品行和修養。由于市場經濟的沖擊,許多商人唯利是圖,大量引進一些卡通圖、游戲之類的圖書,甚至一些不健康的讀物刺激著學生的頭腦。而基礎教育領域內的學科教育往往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追求學科自身知識體系的科學化和系統化,而忽視了中學生作為一個“人”在心靈、人格等方面健康發展的需要,忽視了他們價值觀、情感和態度的養成。在外部環境與內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很多青少年的審美價值觀發生了偏離。在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中學生在讀些什么書?我曾經在所教班級對學生的讀書范圍、讀書習慣做過一項調查。
從調查結果看,學生的閱讀范圍十分廣泛,科普類、歷史故事類、科幻類、偵探小說、漫畫書甚至哲學類書籍都在學生群中擁有數量不等的“粉絲”,但凝聚了世代人類思想藝術精華的名著在學生所讀書目中所占比例不高。四成學生表示很少翻看各類名著??ㄍ嫛按蜈A”中外名著。面對“你是否喜歡名著”的問題時,三成學生選擇了“偶爾看看”,五成學生表示對名著“不喜歡”。很多中小學生對于“名著”的概念還僅僅局限于“四大名著”,對很多列入必讀書目的中外名著知之甚少。數據分析發現,孩子的讀書興趣與習慣,與家庭讀書氛圍、父母的讀書習慣都有很大關系。選擇讀書時間“一小時以上”的學生,大多數是因為父母愛好讀書,自己也耳濡目染,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父母“榜樣”的作用很大。讀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難懂的詞語、字句或是無法理解的內容,對此,中小學生是如何處理的?八成學生選擇“查工具書或向父母、老師請教”,只有一成學生選擇“完全放棄,不看了”。其中,六成學生表示讀書遇到難題時,他們喜歡利用網絡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故事背景或進行延伸閱讀。學生不僅喜歡從網上解疑釋惑,還習慣在網絡上延伸閱讀很多知識。
調查顯示:20%的學生,閱讀名著是為了寫好作文,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數學生閱讀的功利化傾向,初一學生在這一問題上比初二、初三學生要平和得多。有15%的初二學生和8%的初三學生選擇了“完成任務”??梢妼W生課外閱讀,尤其是“經典閱讀”最重要的動力,是功利。而在閱讀的過程中,他們還是發現“困難重重”,“面對厚厚的經典,我總是想退縮”。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大人們精心挑選出的那些“具有跨越時空的永久魅力”的優秀作品,中學生讀者居然“跳”著讀,理由是經典“離現實生活太遙遠”“產生不了共鳴”;大人們斥責網絡快餐文化“耽誤青少年”,可這些文字正占據著學生們本已狹小的閱讀空間。中學生渴望閱讀適合自己的好書。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如何幫助學生們去熱愛閱讀,熱愛名著呢?建議學校適時搭建一些學生閱讀名著的交流平臺,舉行讀書交流會,暢談讀書經驗與體會。如小小辯論會,或文藝活動,讓學生走進名著,融入名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與人文素養,形成大家都來閱讀名著、欣賞名著的好風尚和好習慣。
名著需要平靜的心境和深入的思考。作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種重要手段,全社會應該共同為青少年提供一個賞心悅目的經典閱讀平臺,使他們在有限的閱讀時間中,對經典名著產生更大興趣,并從中獲得更多的收益。
其實讀書的最根本作用是造就學生健康的人格。培養一種有德行的人,一種懂得自我反省的人,這才是讀書最基本的道理。期望閱讀成為我們生活中最親密的朋友,成為我們全社會的一種文明習慣。
《中國教師》: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您所追求的語文課堂境界是怎樣的?
楊特: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追求激情與詩意共精彩的課堂,讓學生觸摸語文的心跳,感受語文的生命。詩意語文、詩意教育、詩意人生便是我全部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當我們不是定義而是描述詩意語文時,她應該是這樣一種教學現象:她在教學中追求思想的力量,她拒絕冷漠和麻木,她的展開充滿感情,她的呈現方式以具象為旨趣,她復活言語的內在之氣,她是文化的。而語文課堂要學習傳統文化,回歸人本,弘揚民族精神。要從語言文字入手,品味文章,理解文化,追求優質、高效、魅力和智慧的課堂教學境界。同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對知識、能力、態度進行有機的整合,體現對人的生存和發展的整體關懷。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關注對自然的探究、對生命的感悟,培養其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課堂教學中努力尋找適合自己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共鳴之處,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達到鼓舞人心的課堂境界,使課堂充滿詩情與智慧。
“以社會當課堂而不是以課堂當社會?!睂W好語言不僅在課堂,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大課堂。因此,我將語文引向自然,引進社會,引進生活,著眼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拓展學生的生活領域,擴大學生的視野。
摘 要:隨著小學體育新課程改革與實踐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健康概念的定義有了更新的感悟與認識。特別是在針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也更加明白了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新課程改革后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兒童成長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體育;心理健康;情緒;人格
以往體育教育只注重兒童身體健康而忽視兒童心理健康。教師在課堂編排及設計上也很少考慮到學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學生更多的是被動的接受,學生的內心感受如何,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他們學習的動機是什么,很少有人去關注,而是主觀地認為只要是提高了學生的運動技術、技能、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就達到了學生健康的目的。近年來,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的導向下,各門文化課教學中都有學生厭學的問題,甚至在體育課上同樣有“厭學”的現象。從理論和實踐上講,小學生應該是最喜歡體育的人群,但是現實并非如此。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尋找教學契機,創造教學環境,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中學生解決心理上存在的各種問題。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成為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全發展的人。
一、融課堂活動與積極的情緒體驗為一體
小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特別是在學習活動中,常常會產生各種情緒體驗。經常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如高興、快樂、幸福、滿足等可使兒童增強自信心,情緒高漲,精神飽滿,既能提高其完成學習任務、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長期體驗消極情緒而引發的種種心理障礙。積極的情緒體驗會成為學生新的活動動機,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小學的教學中,教材和教學方法都要適合小學生的特點。比如課堂開展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游戲,把教學內容融入這個游戲之中,并調動全員參加,這樣就能把那些不合群的學生或者生性孤僻的學生融入到集體當中,讓他們在集體中體會到溫暖、體會到從未有過的開心,這樣有助于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在教學活動中要幫助小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使其經常產生成功的喜悅。教師還應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對優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標要求,使其不斷產生新的成就感;對差生要給予耐心細致的幫助,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
二、培養小學生各種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
教師要幫助小學生確定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奮斗目標,切忌期望過高;要引導他們實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優等生或爭強好勝的小學生,不要為小事而過于自責,凡事要放寬心,想得開。教師要讓小學生保持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對各種活動都傾注熱情,積極參與,享受生活的樂趣。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品質,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教會小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他可愛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經??隙ㄋ麄?,鼓勵他們。在教育中要培養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發展其道德感。通過唱歌、跳舞、體育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小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以發展他們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學生的重要特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體育活動,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歡樂,通過課堂一系列的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
三、建立學校、家庭一體的培養體系
成L中的小學生隨著知識積累的日益豐富,各種能力的不斷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劇變化,情感體驗逐漸豐富。但他們處于半幼稚半成熟時期,矛盾交織,他們的情緒情感還不平衡,不穩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緒、情感。作為體育教師,首先應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經常和學生溝通,對學生的點滴進步予以關注。其次,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哪些情緒、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緒、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心理現象,學習調節控制自己的情感,努力培養高尚的情感。教師應耐心地幫助學生分清積極與消極、樂觀與悲觀、自尊與虛榮、自豪與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質的界限,讓他們通過合理釋放,調節升華自己的情感,減少心理壓力和緊張感,引導學生學會多方面、多角度看問題,胸襟寬廣,能容人容事,情感豐富。
關鍵詞:職業教育;健康人格;培養
健康人格是指各種良好人格特征在個體身上的集中體現。健康的人格實質上是和諧的人格,從倫理學角度講即道德的人格。如何培養學員健康的人格,進而把學員培養成家長放心,企業歡迎,社會需求的合格技能人才是擺在職教教育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頭等大事,也是職教的核心內容,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培養學員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盡管大多數職教學員都具有較高的人格素養,都能積極向上、與人為善,既具有腳踏實地的奮斗精神,也具有追求卓越的崇高理想;既具有克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也具有長期拼搏的干勁與動力。但是,由于一部分學員的成長環境、文化層次、心理素質、學習態度等導致這部分學員在心理上和人格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陷,以致有一定數量的學員明顯存在著不健康人格的種種心理和行為的跡象。針對這些情況,加強和塑造學員的健康人格也成為職業技術教育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培養健康人格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設和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培養學員的健康人格也是當前職業技術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
二、培養學員健康人格的方法
1.良好的師生關系
學員健康人格的培養,必須建立平等、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才能在學員面前具有較高的威信,使學員樂于聽他的話、接受他的教育。而且必須注意師生平等,相互尊重,充分相信每個學員的發展潛能,教師要一切為了學員,為了學員的一切,為了一切學員,這樣才能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2.和諧的班集體
學員健康人格的培養,必須有一個具有平等、和諧、自覺、自律的班集體,幾乎隨時都在熏陶感染集體中的成員,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每個班級必須有嚴明的紀律,合理的規章制度,只有健全的班級管理體制,才能使班級中的每一個成員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相互督促,取長補短,每個人的正能量就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3.優秀的教師人格
學員健康人格的培養,教師和班主任必須注重自身的人格素養,一位好的班主任、好的教師,他的言談舉止都會在學員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更重要的是教師和班主任的思想、品行、修養、風度,從而影響學員。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健康人格培養;閱讀療法;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閱讀療法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的作用及途徑研究
收錄日期:2013年11月30日
大學生作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后備人才,不僅要具備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還要擁有健康的人格。人格是個人在生活中以其生活方式和生活風格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種自我意識,是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為其他社會成員所接受的,又充分展現主體個性特征的人格模式。健康人格是指各種良好人格特征在個體身上的集中體現。大學生健康人格的特征應包括社會責任感、獨立意識、堅強的意志力、和諧的人際關系及創新精神等。
一、閱讀療法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的作用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認為,人格具有個性特征,它是個人的性格、氣質、心理、道德品質、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的總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一方面受社會的、歷史的、家庭的文化影響;另一方面有賴于自身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既是一個認識過程,又是一個逐漸培養的過程,需要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杰可遜認為,閱讀療法是把文獻作為一種“文化資源”,由讀書顧問精選后提供給讀者,以幫助讀者領悟人生,增強信念,完善人格。前蘇聯人相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閱讀療法所依靠的心理機制主要是指導讀者學習英雄,增強信心,磨煉意志,克服困難,戰勝疾病。這是一種強調激勵的閱讀療法,是一種如火冶煉般的剛性療法。
閱讀療法是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的創新形式,高校傳統的德育工作不易取得理想效果,通過閱讀療法這一方式能夠順利推行,且效果很好。閱讀療法成為高校在德育教育、學生工作、圖書館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領域的創新品牌,閱讀療法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發揮了促進作用,閱讀療法也獲得了良性發展環境。
二、閱讀療法促進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的途徑
1、創建閱讀療法網站,宣傳正確的價值觀。閱讀咨詢網站是推廣、宣傳、實施閱讀療法的網絡服務平臺,也是高校運用閱讀療法培養大學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徑。網站設有閱讀咨詢室、工作團隊、專家鏈接、動態信息、成功案例、閱讀交流、書目信息、網站留言、閱讀療法協會等主要欄目。網站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價值導向,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并且能夠自覺抵制不良因素的影響,磨煉自己的意志,培養健康人格。內容豐富多彩,貼近校園學習生活,能夠提供方便快捷的閱讀療法服務,實現實時有效地交流與溝通。
2、悉心指導個案,加強自我教育。閱讀指導與咨詢是閱療館員通過與大學生面對面交談,舒緩其學習、戀愛、交際、就業等方面的壓力,使他們重建自信。閱療館員在與大學生接觸、交流過程中,針對生活與學習中碰到的一些問題、遇到的挫折,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詢和閱讀指導。通過閱讀,大學生學會不斷地思考,不斷進行自我體驗、自我覺察,感悟成長。這個過程就是自我進步的過程。
閱療館員用專業知識和敬業精神,以閱讀療法為手段,幫助眾多因孤獨、自卑、學習壓力、交際困難、精神抑郁的同學走出情緒低谷,擺脫心靈困境。閱讀咨詢的過程也是大學生通過閱讀加強自我教育的過程。
3、推薦閱讀療法書目,提升品質修養。甄選閱讀療法書目、編制閱讀療法書方是閱讀療法服務的核心工作之一。閱讀療法書目就是在實施閱讀療法的過程中,針對讀者的心理偏差和問題而開列的文獻目錄。通過研制發展性閱讀治療書目與臨床性閱讀治療書目,能夠幫助大學生培養健康人格,提升品質修養。
4、創辦閱讀療法刊物,宣傳道德規范?!堕喿x療法工作通訊》通過閱療視窗、新聞快訊、新書推薦、悅讀育心、成功案例、協會天地、知識講堂等欄目的設置,成功開辟了我校普及閱讀療法知識、報道閱療工作動態、推廣閱讀療法服務及交流閱療心得體會的又一有效渠道,對閱讀療法理念的推廣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閱療館員深入到大學生中去根據他們的現狀,滿足他們的正當合理需要,以調動其積極性?!堕喿x療法工作通訊》大力弘揚主流道德價值,宣傳道德規范,使校園道德風氣得到凈化。
5、開設閱讀療法課程,推進素質教育。通過開放、探究性的課程形式為大學生提供能夠產生豐富感受和體驗并具有多元解讀方式的真實事件、活動和經驗,培養學生探究的精神和態度。閱讀療法課程的實施過程是促進大學生主動建構心理、塑造健康人格的過程。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開展小組合作活動,促進大學生原有經驗發生轉化并形成新的理解,引導大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體驗知識獲取的過程,幫助大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發展性問題,充分開發潛能,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可持續發展,促進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閱讀療法課程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勇于實踐,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推進高校素質教育。
6、成立閱讀療法協會,強化社會實踐。大學生是閱讀療法的應用對象,也是參與者、實踐者。建立大學生閱讀療法組織很有必要。閱讀療法協會是大學生社團聯合會的下屬學生社團組織,以促進大學生閱讀與健康人格培養為目標,協會宗旨是“以人為本,團結互助,提升品位,增強素質”。閱讀療法協會成立后,陸續開展了會員納新、讀書交流、書方推薦、知識講座、心理電影賞析等豐富多彩的閱讀療法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通過與人溝通交流,鍛煉社交能力,培養愛心,提高團隊配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大地增強了大學生的自立觀念和自立能力,能夠磨煉他們的意志品質,能夠促使他們處理好奉獻與獲取的關系。
7、開展閱讀療法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應為大學生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校園開展閱讀療法活動,如閱讀指導與培訓、讀書沙龍、書方推薦會、專題學術講座、團體治療活動、學習參觀活動、閱讀療法研討會、辯論賽、知識競賽等,用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培養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增強他們的集體觀、榮辱觀,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團隊意識。閱讀療法有力地促進了健康的校園文化建設,并使校園文化為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主要參考文獻:
[1]鄭偉芬.淺談大學生健康人格特征及教育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