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27:55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對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總體上而言,高中生的心理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心理缺乏穩定性。處在青春期的高中生,正處在從幼稚的兒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過渡的階段,生理發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卻落后于生理和社會的發展,所以在此階段高中生的心理表現出成熟前的動蕩性,這種動蕩性表現在知、情、意、行等各個方面。
第二,自我性與社會性并存。高中生對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感興趣,對社會活動的參與日益提高,尤其對未來生活道路的選擇,更是他們考慮的重要問題,比小學生和初中生更具現實性和嚴肅性。但是,高中生社會性增強的同時,其心理還存在相當程度的自我性。他們不像兒童時期那樣經常向成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他們的內心世界變得豐富多彩,但又不輕易表露出來,心理的發展還呈現出自我性、非開放性的特點。
第三,獨立意識和進取意識比較強烈。隨著身體的迅速發育,社會交往的逐漸增多,自我意識的明顯加強,獨立思考和處事能力的發展,使他們迫切希望從父母和老師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開始積極嘗試脫離外界的保護和管理。他們具有很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熱衷于顯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頗具“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
上面是高中生心理上所呈現出的普遍性的特點,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工作實踐,談談高中生在生活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心理問題及相關對策。
第一,厭學心理。厭學心理是目前高中生存在最普遍、最廣泛的心理問題之一。其主要表現有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甚至不想學習。厭學心理產生的原因也比較多。有的是因為學習基礎薄弱,學習困難。有的是學習目標性不強,甚至于有一些是在父母的要求下才上高中的,此種情形學生在學校完全是應付的。
針對前一種情形,學生一方面要更加努力補功課,另一方面也要適當降低學習的目標,要知道學習是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第二種情形,在高一年級突出些,主要是開學前家庭沒有做好工作,對于子女初中畢業后的去向問題沒有一個成熟的考慮,而是用生硬武斷的方法使學生接受自己的意圖,效果當然不會令人滿意。
第二,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實際上,高中生的自尊心理是很強的。教師要認識此期間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在探討自我、反省自我中,不斷地提升自我。同時,要能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和場合。注意正面引導,堅決反對以簡單、粗暴的形式對待高中生。由于高中生思維敏銳、理解能力強,如果說的有理有據,一定會使他們信服。另外在身教重于言教的基礎上,要擴大他們的視野,使他們與社會有良好的接觸,提高其心理上的適應能力。
第三,嫉妒心理。嫉妒是對他人的優越地位而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伴有焦慮、悲哀、猜疑、故意怨恨報復等不愉快情緒。具有嫉妒心理的學生,可能因學業成績、愛情、才貌、榮譽地位等產生嫉妒。如果你是被嫉妒者,你可能很煩惱,但你要看到被別人嫉妒那證明“你比別人強”,同時要戒驕戒躁;如果你是嫉妒者,千萬要注意到經常有這種心理能導致害人又害己的結果。有句名言說得好:“如果你戰勝不了他,那就同他合作吧。”所以要正確對待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優勢,心胸開闊一些,不要斤斤計較得失,學會各得其所地看問題,才能從嫉妒的情緒中走出來。
第四,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種因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高中生是自卑感多發期,這種心理使他們常常不敢交際、害怕失敗、多愁善感、瞻前顧后。其實,所有的擔心都是多余的,只要拿出勇氣正確地面對,積極地嘗試,很多事實證明了,多一次失敗,就多一次轉機。消除自卑的方法是建立自信,設立適度的奮斗目標做自己能達到的事情,不斷給自己肯定,學會正確的對自己作出評價。
第五,孤獨心理。由于高中生獨立意識的增長,自我意識的發展,易使他們產生一種與世隔絕的心態,覺得百無聊賴、孤單寂寞。如何打破這種心理閉鎖、消除孤獨感呢?①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培養良好的個性;②結交朋友,“無友則孤陋寡聞”;③善于溝通,“交換思想優于交換蘋果”;④辯證地看待自己,不要過高估計自己,給自己的孤獨找一個適當的坐標。
第六,挫折心理。挫折對某些人會構成威脅和打擊,使之產生一種由焦慮、抑郁、恐懼、憎惡、憤怒等感受交織而成的復雜的情緒體驗。防止挫折造成不良影響,把握一些于已于社會都有利的防衛方式:①理智。在挫折面前,要以正確的理性觀念駕馭個人的情感,一旦產生不良念頭,要冷靜地審時度勢,反省一下由此產生的攻擊反應是否值得,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一個人只有接受現實中的自我,才能根據社會的需要創造理想的自我。②升華。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將這種不為社會所認可的動機或欲望,導向更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創造性、利己利他性,這樣會形成一種高水平的自衛方式。另外,在逆境面前巧妙利用幽默、、宣泄、轉移等尋求解脫,避免心靈崩潰,也是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神經衰弱;強迫癥;抑郁性神經癥;癔癥;暗示療法;解釋性心理療法; 分析性心理療法
B844.2
由我校申報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機制與模式》課題,經市教科院批準,被列為市教育科研規劃一般課題。根據規劃,我們召開了課題開題論證會,制定了課題的研究方案,正式開展了研究工作。兩年來在縣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扎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適合我校校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和模式。為了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效地給學生心理咨詢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印制、下發和回收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同時課題組成員和班主任對部分學生座談,對全校學生開展了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從調查來看,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神經衰弱
主要癥狀:(一)精神容易興奮和容易疲勞,易興奮表現在難以自控的聯想和回憶增多,導致注意力渙散,感覺過敏,如怕吵、畏光等。易疲勞表現為腦力下降,記憶差,整天糊里糊涂等;(二)情緒癥狀表現為易激惹和煩惱。易激惹指急躁發怒,即使強力控制,但往往控制一陣兒后爆發一次較大的情緒發作,后又感悔恨、自責、委屈,甚至傷感,極易破壞人際關系,結果陷入持久的煩惱;(三)心理生理癥狀。主要有睡眠障礙和肌肉緊張性疼痛。此外,還伴有植物神經癥狀,如心悸、消化不良、月經失調等。這其實是由于腦神經活動長期持續緊張而興奮與抑制失調所致,治療應以心理治療為主。
既然是因為腦神經活動不規律造成了神經衰弱,那么就需要從腦神經出發來解決,只要讓腦神經慢慢恢復正常就可以了。我們在咨詢過程的做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一)樹立治愈信心。首先讓學生了解神經衰弱的機理,也知道神經衰弱是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大多學生都很苦惱,因為神經衰弱嚴重的影響了他們的學習、休息和生活,有的已經產生了一兩年了,對學習和生活失去了信心,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有信心,是可以治愈的。(二)合理安排學習、工作、娛樂、休息的時間,必要時輔以對癥用藥,但藥物只能減輕癥狀,治標不治本。 如果不能做到這一步,以后還是會反彈。
二、強迫癥
強迫癥又稱強迫神經癥,內心充滿著實在沒趣味又不得不做的動作?;颊咭环矫娓械綗o此觀念或行為的必要,也常為自己的行為浪費精力和遭人恥笑而煩惱,總試圖中止,但又怕萬一疏忽失控將帶來更大損失。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見到這些癥狀表現,比如說上樓梯時總是莫名其妙的擔心會摔倒;進門或出門總是覺得門沒有鎖好,反復的查看門鎖等等都是強迫癥。大多數強迫癥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為現在的社會發展的非常的快,大家都喜歡追求完美,過分的注意細節,強迫癥患者強烈的自尊心讓他們封閉了對外交流的通道,那么心中的秘密得不到釋放,精神世界就成了高壓鍋,誰也經受不起這樣的煎熬。所以解決強迫癥的對策也就從“完美”入手。
(一)學會放松。過于緊張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大腦進入強迫思維的死循環,盡量松弛地看待自己容易產生強迫的領域。
(二)接受不完美。對于不觸及原則的細節問題,讓自己更隨意一些??梢杂幸庾R地鍛煉自己在細節方面的寬容度。
(三)多跟別人交流自己的病狀。強迫癥患者千萬不要把強迫癥當做是秘密不然和別人說,自己一個人承受,把痛苦放在心里,進行自我折磨,他覺得強迫癥這種心理疾病是非常的難以見人的,如果承認自己有強迫癥的話,就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自己比別人低下。
三、抑郁性神經癥
這種心理障礙是一種以持久性情感抑郁為特征的病。據調查發現:高中生存在病理性抑郁者占調查總數的25.14%,其中81.48%為輕度抑郁,占調查總數的20.48%,這些學生可視為抑郁狀態,抑郁狀態在中學生中相當普遍,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注意。
怎樣判斷自己是否換上了憂郁癥呢,最明顯的有兩個:一是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二是有嚴重的自卑感。
解決這種心理障礙可以自己嘗試解決,最好到心理咨詢室來,效果要好些。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些常用的自我排解方法,大家可以記一下:
第一步:先將自己內心的苦悶傾訴出來,可以跟知心的朋友談心,也可以自己記日記,一定要把這些煩惱的事發泄出來。
第二步:回憶一下自己在學習、生活中做過的成功的事。每個人都有優點,都有缺點,學習好的同學不一定都優秀,也許你的學習在班上占不到好名次,但是可能打的一手好球、畫畫和唱歌比較好、當班干部比較優秀等,多想想自己的才能和閃光點,最好每天都想一想。
第三步:如果有時候心情特別的差,就不要再想哪些煩心的事,去干點其他你喜歡干的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四、癔癥 (又稱歇斯底里,就是我們羊角風)
其癥狀有兩個特征:一是軀體特征:手腳痙攣,兩眼翻白,四肢抽搐;感覺障礙或意識模糊,發作過后有部分遺忘,好了之后記不起來。患有這種心理障礙的人一般具有感彩濃厚,暗示性強,別人說一句話,就認為是說自己的。二是精神特征。常伴情感爆發,如撕衣、捶胸頓足,發怪聲、哭笑不止、有時伴有輕半側身體麻木及無神經解剖病變的耳聾、失明、失音等。
精神緊張、恐懼是引發癔癥的重要因素,而童年期的創傷性經歷,如遭受精神虐待,軀體或性的摧殘,則是成年后發生轉換性和分離性癔癥的重要原田之一。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病癥,或引發何種類型癔癥與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質有關。情緒不穩定、易接受暗示、常自我催眠、文化水平低、迷信觀念重、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較一般人更易發生癔癥。
(一)暗示療法: 是消除癔癥性軀體障礙的有效措施,特別適用于急性起病的患者。一般要求患病學生到心理咨詢室來,在覺醒狀態下,通過語言暗示,即可取得良好效果。病程較長,病因不甚明確的病例,往往需要借助藥物或語言催眠療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阻力,才能取得較好效果,我們推薦他們到專科醫院就診。
【關鍵詞】學困生 心理問題 數學學習
高中數學學習難度加大,學生“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面對基礎知識參差不齊的學生,數學教學中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非智力型學習困難學生,簡稱學困生。數學“學困生”是指智力與感官正常,但數學學習效果低下,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生。如何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從而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是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高中數學“學困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差
高中數學相對于小學和初中數學,難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有些學生特別是初中數學基礎不好的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吃力,自信心比較差,總認為自己學不好。自信心差的學生在上課集中注意力及獨立完成作業方面相對于其他學生來說表現的也比較差。
2.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情感
經常聽到學生說:“我對這些數字沒有興趣,不感冒”數學學習情感障礙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數學感興趣了,才能真正的在數學上下功夫,才能學好數學。
3.思維障礙
數學“學困生”的思維上有如下障礙:(1)思考問題偏面性。(2)不習慣擴散思維及逆向思維。(3)抽象思維有困難。(4)分類討論問題有困難.由于這些思維的障礙,往往帶來思維結果的錯誤。
4.學生害怕考試
學生、老師和家長最怕的就是學生考試失常,我們的高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命運,十幾年苦讀,就是看最后的成績,耗費了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掌握的也很好的知識,卻到最后完全沒有辦法發揮,相信沒有什么比這個打擊還要大的了。數學“學困生”往往在數學考試中無法得到正常發揮,這種心理障礙大體在考試中表現為:(l)懼怕心理,考試時速度慢而來不及答完卷。(2)心里焦急造成審題馬虎,發生各種審題錯誤,甚至漏做題目。(3)由于前一個題目不會做,于是在做下一個題目時,腦子里還在想前一個題目,因而造成簡單計算失誤。(4)處理不好“不全會”與“全不會”關系,因而對于某個題目,部分理解掌握的也不做,造成全題不得分。
二、高中數學“學困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
1.創設安全、和諧的數學課堂氛圍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有些數學教師總是繃著一張臉給學生上課,對于學生的問題回答的是不冷不熱,似乎只有這樣冷峻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世界的神圣和嚴謹,然而教育應當對學生生命的精神世界予以關切,應當為學生的精神困境投入真誠與熱情。高中數學學困生是那些在數學學習中遇到了“麻煩”的高中生,他們比其它學生更需要關注和關愛。教師只有讓學生在安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才能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也才能使學生學好數學。學困生大多是長期得不到數學教師的欣賞和關愛,他們對數學缺乏情感,甚至充滿了恐懼,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應讓學生感覺到很親切和被關注,感覺到自己是被信任的,這樣的信任與關注,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這樣也更能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的地位,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精神。
2.給學困生思考的時間和發現的空間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地認識學生,充分地理解學生,充分地發動學生,要認識到學困生是一批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我們花費時間和精力,他們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聯想散漫,思維貧乏,充分理解他們,留給他們適當的思考時間特別有價值。課堂上,經常是大部分同學還沒有來得及思考,少數的學優生已經把答案或方法喊出來了,這一方面對大部分同學而言太傷自尊了,長此以往,也剝奪了他們獨立思考的權力。教師要引導學優生,不要過早喊出答案,而是要更深入地思考。此時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困生的狀態,讓他們感到被接納,同時,往往能夠促進全體同學的深入思考。
3.給學困生展現自我的機會
有的老師為節省教學時間,上課常常找些成績好的學生回答問題,這嚴重挫傷了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的老師雖然在課上讓學困生回答問題,但對他給出的錯誤的答案嗤之以鼻,甚至采取變相的懲罰,許多學困生就是長期在這樣的氛圍中被傷害,逐漸失去了上課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事實上,上課提問時,估計他們能解答出來的問題就讓他們來解答,給學困生展現自我的機會,對他們的進步和勇敢要給予鼓勵,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對全體同學都是一個積極的導向。而且,讓學困生回答問題,教師還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得到反饋。一方面便于課內外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提高數學學習水平,另一方面,學困生回答問題中出現的問題或錯誤常常代表了一批同學的問題。給學困生展現自我的機會,還要允許他們犯錯誤,或者說要小心對待他們出現的錯誤。教師要尊重、理解、信任他們,糾正錯誤時是就題論題,不要傷學生自尊,糾正他們應挑最重要的錯誤糾正,并尋找他們思維中的合理成分予以肯定。
4.引導全體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自我反思
課堂教學中應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反思。學困生的自我監控能力能力較弱,一方面是他們沒有反思的習慣,另一方面是他們課下的主要工作是應付作業,根本無時間反思。教師在上課時應著力培養學困生的自我監控意識。如在解題教學中運用“你以前見過它嗎?”等類似的反問的形式可以提高學困生自我監控能力,除了教師的提示語,還應重視學生的“出聲思考”,尤其是讓學困生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給他們機會和時間進行反思,引導學生正確地學會如何反思。
三、結論
“學困生”并不是學不好數學,而是因為學習意志、學習情感、思維障礙、考試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他們的學習困難,我們要為“學困生”創設安全、和諧的數學課堂氛圍,給學困生思考的時間和發現的空間,給學困生展現自我的機會,引導全體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自我反思,努力培養“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發揮他們的潛能。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心理健康 職高學生 心理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3)06-023-01
一、職高學生背景分析
現在職高生在校頻繁發生與老師的過激行為,所以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們應該對現代職高生的心理現狀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我們不應該再用以前的老套的方式、教育目標來培養他們,我們應該用什么標準來衡量我們教育的成功與失?。坑檬裁礄z驗我們教育的得與失?筆者作為一線的教師,想對職高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進行總結,并根據職高生存在的具體心理問題加以分析,盡量尋找到解決的方法,給以后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以指導。
二、職高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厭學心理
造成職高學生厭學的因素有很多,家庭方面主要原因有家長過于愛面子,當自己的孩子讀了職高之后,覺得特別沒有面子,讀了職高就是下了地獄,永遠抬不起頭來,對孩子徹底失去信心,時間長了,孩子也就沒有信心,從而導致厭學心理。還有一種家長對孩子要求不高,認為讀了職高能混張文憑就可以,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態度。學校方面的原因,職高學生本身就是學習上有障礙的學生,職高老師一味的傳授知識,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因為上課聽不懂從而使厭學情緒更加明顯,整個社會對職高學生帶有偏見。
(二)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職高學生遭遇挫折后引起不滿表現出來的一種反常心理,職高學生的自律性很差,如果老師的引導方法不恰當很容易造成學生逆反,當職高的學生認為遭遇老師的不公平待遇的時候,會失去對老師的信任,時間久了會產生對學校的不信任。
(三)自立心理
職高學生特別想自立,因為他們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為人處事的原則,他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想獨立,不想總是依附家長,渴望自己成為大人,享受到大人的待遇,為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會做出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舉動,但是這個時期的職高學生思維方式還沒有真正的成熟,遇見一些事情沒有冷靜思考的能力,考慮事情嚴重欠缺周全,所以導致很多打架斗毆的事情。
三、職高學生心理問題對策
(一)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輔導室的工作
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發揮心理輔導室的工作,可以使學生常見的各種心理問題,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協調影響和輔導中得以疏導和排解,
1. 學校營造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氛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讓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深入人心。健康的意識包括,情緒穩定、積極樂觀、陽光、開心,有愛心等等一些人性善的問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周活動,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全面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 組建學生社團,發揮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助、互助作用??梢圆扇⌒睦砩鐖F,心理委員等方式,通過對學生中的骨干力量引導,然后由學生自己宣傳與行動,產生輻射效果,把學校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要求轉化為學生們的內在需求和自覺行動。
3.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搞好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建立心理障礙學生的跟蹤輔導檔案,保證心理輔導的實效性。對學生進行UPI測試,對有輔導愿望的學生提供學習心理輔導。。
(二)通過提高教師的基本素質,使教師成為學生可以信賴的良師益友
教師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學生。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多來自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評價。一些教師憑主觀感情,偏愛成績好的尖子生,對中層生漠不關心,對后進生全盤否定,出語不遜,這無疑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及負面影響,可能使許多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重視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梢哉f,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于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
作為孩子的家長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全面了解子女的心理世界和思維特征,注重研究孩子的情感和動作技能等特點,要以自己健康成人應具有的心理素質和行為規范去影響孩子、教育孩子,為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盡力創造最優的家庭環境。
職高的學生也是一群天真浪漫的孩子,他們有著普高學生不具備的很強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工作干勁。針對學生的厭學心理完全發揮專業興趣,培養他們的專業技能,從而提高自己的認識,培養自信心,現在的職高學生問題是個社會問題,只要我們學校、家長、和社會一起努力來關注職高學生的成長,我相信職高學生一定會發出更燦爛的光環,為整個社會貢獻出能強有力的力量。
[ 參 考 文 獻 ]
[1]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編.職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2010.
[2] 鄭和鈞.鄧京華.高中生心理學.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 馬卡連柯.父母必讀.馬卡連柯全集第4卷.北京:人教社,1957.
關鍵詞:高職生 就業 心理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a)-0159-02
在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式和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下,社會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要有扎實、專業的知識技能還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當高職生與本科生、研究生相競爭時,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在抗壓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容易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若這一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調節與解決,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心理障礙。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就業,排除不良心理,促進高職生正常就業,是時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目前高職學生求職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求職心理千姿百態,該文通過高職院校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以下幾種常見的心理問題。
1.1 自我認識出現偏差,導致的自卑與自負心理
自我認識,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包括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當自我認識出現偏差的的時候,容易出現自卑和自負的現象。自卑是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常見的求職心理,自信心不足,自愧不如,是自卑的心理表現,這是一種消極的求職心態。很多高職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表現為對自己的潛能優勢認識不清,缺乏自信,特別是在面對來自名牌大學、本科院校的競爭對手時,在學歷、學識上都表現為自愧不如,產生消極心理,促進了自卑心理的滋生。相比自卑心理,自負心理也是目前高職學生常見的一種求職心理,主要表現為對自我能力及品質的過高評價,這類學生在大學期間經常參加社會活動,見識相對比較廣,無形之中形成自負清高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寧愿選擇待業也不愿調整自己的期望值。這種自負心理常常使他們與就業機會失之交臂。
1.2 求職過程中缺乏主見,盲目從眾
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氣質、性格、能力以及需求、動機、價值觀、都不一樣,這也就形成了每個人獨特的個性與人格,由此決定了個體所適應的工作以及所面臨的機遇不一樣。但是,在每年學生的實習和求職的過程中,有些同學則忽視自身特點,不從自身的實際出發,認為大家追捧的單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或者有些學生被公司錄用后,聽到他人說公司不好,沒有前途則瞻前顧后、優柔寡斷,不知如何抉擇。若別人說好,則沾沾自喜。這種一味追捧熱門,人云亦云的盲從心理是高職學生常見的求職心理。這一現象的出現容易導致學生錯過良好機遇和出現人職不匹配的狀況。
1.3 挑剔和觀望心理
目前,社會為畢業生提供的就業崗位還是比較多,很多未就業的大學生并不是自身能力不足,而是因為其期望值過高,表現出挑剔和觀望的心理。比如有些高職學生就不愿意從公司基層做起,認為工作太辛苦;有些學生找到了不辛苦的工作卻又覺得發展空間不大或者工資不夠高;卻沒有從自身角度考慮問題,各種挑剔,以致頻繁的還工作,導致錯失良機,后悔莫及。
1.4 攀比心理和焦慮心理
有些學生虛榮心強,喜歡與他人進行比較,特別是看到平時跟自己表現差不多甚至不如自己表現好的同學找好工作了,心理就產生攀比、嫉妒同時伴有焦慮的心理狀態。告知自己一定要找到更好的工作,因而挑來選去,最終導致畢業離校時工作單位還沒能落實的情況。由此進一步導致了焦慮心理的產生。
2 高職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解決對策及建議
2.1 充分發揮社會、學校等外在因素的輔助作用
2.1.1 統籌兼顧,緩解就業壓力
第一,從社會層面上來講,國家應該協調各區經濟發展,縮小地域與生活條件,工資待遇等各方差異。第二,以市場為導向,按需分配。學校應根據市場的要求合理定制專業及培養方案,避免學生專業素養與社會的脫節。第三,充分利用各類社會資源,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如:教師資源、畢業生資源,以老帶新。第四,充分利用與企業的關系,設立專班,定向培養學生。學校可邀請公司專業技術人員為學生講課,在學生實習期間,優先派往公司,定向培養,即可解決學生就業,又可解決公司用人需求。
2.1.2 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規劃教育,加強畢業生就業與創業指導
(1)目前,雖然各高職院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與重視,但目前并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與教育管理制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多高職類院校僅僅作為選修類課程,并未納入教育的基礎與必修課程,學生的重視程度不高。因此,各高職院??梢詫⑦@一課程納入教育教學的必修課程,并加強對新入校的學生盡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檔案,同時有針對性的開展系列專題講座、進行團體輔導、舉行心理知識競賽等活動,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學生抗壓能力、讓學生掌握調適心理的途徑與方法,解決各種心理問題與矛盾。
(2)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職業規劃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生涯規劃設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各高職院??梢詫Υ笠?、大二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能力的基礎上,分析外部環境,進行職業定位,確立明確的目標并為之而努力奮斗。對大三學生安排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學生分析目前就業環境與形勢,了解目前的就業政策,培養學生求職的技巧,最終實現提升大學生素質和就業能力。
2.2 加強學生的自我心理調適
2.2.1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古人語:“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大學生應學會客觀地評價自我,在了解自己的性格、d趣、愛好、能力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定位,確立職業目標找準職業方向,才能抓住機遇,實現理想。以減少在擇業過程中的盲目性,消除就業的迷茫困惑。由此作為大學生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客觀的評價自己、認識自己,制定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人生道路。
2.2.2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摒棄不良心理
學生出現各種不良心理現象及不良就業心態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自身素質和就業能力。為解決這一根本問題,大學生在校期間就要認真思考、努力提升自己。不僅要了解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學好專業知識、培養實踐動手能力,也要不斷的提升人際交往、言語表達、心理素質、組織溝通協調等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需求,為用人單位所用,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避免各類心理問題的出現。
參考文獻
[1] 張溪,樓世禮,主編.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創業指導[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2] 王大瑋,劉紹芹.試析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綜合研究[J].民營科技,2014(1):264.
[3] 董博.試論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及調適[J].新西部:理論版,2013(3):135.
[4] 黃娟.高就業壓力下大學生挫折承受力的培育[J].學習月刊,2011(16):90-91.
[關鍵詞]:高中生 心理健康現狀 對策
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激烈的競爭,傳播媒介的影響,致使家庭、學校只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和智力因素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心理因素的發展。而高中學生要面臨父母、教師和社會的期望,在高考中獲得一定的成績,加之生理因素的影響,其心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由此而引發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正確分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現狀,思考解決對策將有利于促進高中生的健康發展。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現狀
據相關調查的數據顯示,目前高中生中有10%左右學生存在一定程度心理問題。這一數據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關注。總體看來,高中生的不健康的心理主要表現為性心理不成熟;情緒不穩定,情感單調,心胸狹窄,難以融入群體;性格乖戾,自制力差;意志薄弱,不能戰勝困難等。在學習和生活中主要表現出以下心理問題:
首先,抑郁心理。這是中學生常見的一種心理失常癥,是中學生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有抑郁心理的中學生,經常會有焦慮情緒,內心孤獨而無助;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渴望成功,但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常常因考試失敗而感到痛苦和恐懼。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食欲不振、失眠、胸悶、頭昏等癥狀。其次,封閉心理。封閉心理主要是指中學生內在的心理活動不輕易表現出來的心理現象。有這種心理的人表現為沉默寡言,喜怒哀樂不形于色,其主要特征是關閉性。他們往往很少與人交談,常常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焦慮心理。在焦慮心理的陰影下,學生常常被老師熱烈的升學期望和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壓得透不過氣起來,惟恐自己出錯,稍有不順,便自責不已,甚而有負罪感。
上述心理現象在高中學生中是普遍而具有代表性的,分析這些心理問題將有助于在對學生教育活動中對癥下藥,找出相應的對策以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歸因
造成高中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歸結起來可從學生自身發展特點、家庭因素、教育因素和社會因素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發展的過度時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盲目性并存的充滿矛盾的時期。他們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明顯提高,但同時他們又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的自我意識明顯增強,情感豐富而強烈,但他們的情感帶有沖動性,意志較為薄弱,情緒不穩定,容易受外界影響。因而,他們對心理健康知識認識不足,再加上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身體發育,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教師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關心不足。由此,致使許多中學生存在各種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發展。
其次,從學校角度來看。我國教育延續的考試模式讓學校對學生的評價以學習成績為主,學習成績壓力無疑就成為了高中生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進入高中以后,學習負擔加重,表現為科目增加,課程加深,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高。一些學生從一開始沒有很好地加以調整,以適應這一急轉彎時期,感到壓力很大。尤其是部分沒有考取高中而靠交調節費進入高中的學生,底子簿,接受能力較差,心理壓力就更大。
從家庭因素來看,父母期望過高,責罵,唆,與父母缺乏溝通,與兄弟姐妹不和,父母爭吵,家庭破碎,家庭經濟欠佳,兼顧太多家務等。有的高中生因此變得內向、自卑、寡言,對人失去了感情,甚至痛恨社會;有的父母關系不和,甚而出現家庭暴力,讓孩子內心痛苦不堪,從而產生異常心理。
而社會因素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現象更加復雜多變,的書刊、錄像、網吧、金錢的誘惑,讀書無用思想的侵蝕等等,對中學生的心理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一些不法商不顧道德和良心,毒害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許多學生在的書刊、錄像和黃色網站、暴力游戲的誘惑下,喪失了人性,最終墮入犯罪的深淵。
三、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對策
高中生處于性格、品德、心理個性的發展成熟期,能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在教育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宣泄感情,保持健康的心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可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通過心理衛生與健康理論和實際訓練操作,引導高中生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
其次,可設立悄悄話熱線信箱,設立心理服務室。熱線信箱十分有利于與高中生進行交談,這種方式對一些尚不善于進行面對面談話的學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話又是礙于顏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憂慮,而且高中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組織得更為嚴密。而立心理服務室可在取得學生信任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實際問題使用適當的心理治療方法,減輕或消除學生的不適應的心理現象及行為,培養適應習慣,促進心理的健全發展。
最后,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進行心理宣傳。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些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的宣傳。
總之,高中學生的健康發展是家庭、學校、社會通過關注的熱點,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和成因,制定出相應的策略,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將極大地促進高中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鳳英:高中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09年第08期。
關鍵詞 心理健康問題原因解決對策
一、高中生常見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現在的高中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
2.有些家庭因父母離異、雙親外出、生活貧困等原因, 孩子缺少家庭溫暖、缺少父母的關愛、缺少親情的澆灌,從而產生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
3.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而采取一些不恰當的教育方法,缺少必要的心理溝通和有效的教育手段。
4.父母受教育水平偏低。
(二)學校因素。
1.學習和高考的壓力。
2.集體活動少,一些成績一般,學習之外的其他能力又得不到表現,被鼓勵的機會就更少了。于是,厭學、孤獨、焦慮、嫉妒等不良心理就像野草一樣滋生、蔓。
3.與教師的關系問題。
4.與同學間的關系問題。
5.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有很多高中沒有心理健康課及相應的心理健康咨詢機構,這樣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沒有地方去咨詢。
(三)自身因素。
1.在高中階段,高中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青春期閉鎖心理。
3.戀愛。目前很多高中生都出現早戀現象,在戀愛問題上處理的不當。
4.高中時期是人走向成人的過渡期,意味著即將離開父母、家庭的監護,擺脫對成人的依賴,成為獨立的個體,是心理“斷乳”的關鍵階段。在這個時期,他們內心精神生活充滿矛盾沖突,處在一種非常不穩定、不平穩的狀態中,有著名目繁多的心理矛盾。如渴望獨立與仍舊依賴的矛盾;理想與實現的矛盾;自卑與自傲的矛盾。
(四)社會因素。
1.不良網絡的影響。由于網絡管理的不完善,隨處可見的網吧,非法不良網站的建立,嚴重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
2.社會環境對高中生的影響有廣泛性、復雜性和持久性。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很多方面的建設都還在探索中,社會中還存在一些“假、丑、惡”等不和諧現象。
3.教育界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應有的重視。
4.近幾年來就業難的現實,社會競爭壓力大。
5.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致使心理學研究起步比較晚, 全國多數學校的高中生的心理學知識還比較貧乏,他們不能運用心理學知識來調節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即使產生了心理障礙,出現了心理問題,也不知道求助于心理醫生,或羞于見心理醫生。
二、高中生常見心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學校方面。
1.端正觀念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首先,要改革教育體制與教育方法。其次,教師要端正教育觀念,熱愛學生,改變過去用分數、是否聽話等人為把學生分為優生、差生的錯誤做法,樹立新的人才觀。再次,要創造民主和諧的教育氣氛。最后,要組織生動活潑、有意義的課內外、校內外集體活動,讓他們在集體活動中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
2.大力加強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積極向學生普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
3.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建設。
4.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開設心理咨詢室,與醫療機構取得長期的聯系,對高中生期進行精神衛生方面的檢查和健康教育。
5.針對高中教師的心理特點,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減少師源性心理問題。
6.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7.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8.利用各種有效途徑,做到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9.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磨礪學生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 家庭方面。
1.端正教育觀念,掌握基本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和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2.以身作則,提高素質,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和睦的家庭氛圍。
3.親子對話. 通過寫信、談心、打電話等形式抽時間和孩子溝通交流,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和模式。
4.全面了解孩子,關心孩子。
5.尊重孩子。
(三) 學生自身方面。
1.制定階段性目標,在不斷達到目標的過程中體驗內心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2.增強自信心。
3.樂觀、平靜地對待挫折,因為挫折對于成功同樣是必要的。
4.協調人際關系,善待他人,溝通心靈。
5.調適自我意識。(1)提高自制能力;(2)確立人生抱負。
(四)社會方面。
1.國家要制定一系列保護高中學生健康成長的法律法規, 依法打擊會危害中學生健康成長的行為。
2.減少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犯罪事件等現象對高中生的負面影響,書刊、影視、網絡等輿論傳媒工具都要做好相關的工作,全社會加大投入力度,凈化社會空氣, 在全社會共同營造一個中學生健成長的環境, 編織一個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安全網。
3.全面貫徹“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
4.各級領導應重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減少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犯罪事件等現象對高中生的負面影響,書刊、影視、網絡等輿論傳媒工具都要做好相關的工作,全社會加大投入力度。
參考文獻:
[1]陽萍.淺析高中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J].今日南國,2008,2:77-80.
[2]吳文菊,趙玉東.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5: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