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27:44
序論:在您撰寫產品經濟社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本文闡述了體驗經濟及其產品設計的概念,分析了體驗經濟時代產品設計思維的重要性,并對新經濟時代下產品設計的主要原則進行了探討.對其設計思維的研究將幫助設計者更好地處理人一產品—環境—-社會一自然之間的關系。
一、導論
我們生活在一個運動的社會中,生活在一個時刻變化的環境中,我們的思維內容和方式,也是隨著社會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尤其當今社會的經濟形態已經進入了體驗經濟時代,人們渴望生活中的多種體驗。經濟形態的轉變必將會引導設計思維的變化。物質文化的發展以及人類造物能力的不斷強大,給產品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思維這一重要內容和規律將會有更新的概念需要我們認識和研究。
二、新經濟時代的產品設計趨勢
1.體驗經濟
人類的經濟活動基本上可以分為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和體驗經濟四個階段。體驗經濟是自2O世紀9o年代繼服務經濟之后的又一全新經濟發展階段,它是一種開放式互動經濟形式。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與體驗經濟的最大區別在于,前三種經濟的經濟產出都停留在消費者之外,而在體驗經濟中消費者自始至終都參與其中。
2.新經濟時代的產品設計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體驗時代的到來,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產品更新速度加快,產品設計在企業競爭力形成、產品品牌建立、綜合國力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預測新經濟時代產品設計的發展趨勢尤為重要。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個性化設計。表達出人們獨特的好奇心、強烈的自我主張、多樣化的選擇和全新的空間感受。
(2)民族傳統文化的應用。在世界規模的文化交流與競爭當中,凡是民族的長處,都應該發揚。
(3)生態設計和可持續發展也是重要的發展趨勢。
(4)產品內部復雜化和產品外部簡單化是產品形態的基本趨勢。這種趨勢使得大量的技術創新被簡單化的產品界面所隱藏,人們努力追求極限。
(5)產品語意學的運用。是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產品,讓使用者一看即知。.
(6)體驗設計的應用,是將產品設計緊緊地同使用者和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相連,從他們的生活情境著手進行設計,為使用者和消費者帶來更體貼、更愉悅的感受。它是以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產品設計思維方式。
體驗經濟下的產品設計的應用如此重要,作者將其與大家進行一下討論和研究。
三、新經濟時代的產品設計思維與觀念
1.思維定勢的破除
設計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它具有非連續、跳躍性的特征?!緇】思維轉換是形成設計思維的一條重要途徑。人們發現和解決問題往往都是憑借原有的思維活動的路徑進行思維的。要想提高設計思維能力,就要突破原來的思維定勢,優化原來的思維模式。在人的社會活動中,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自己身邊的人。在心理上人們更傾向于相信大多數,認為大多數人的知識和信息來源更多、更可靠。在個人與大多數人的判斷發生矛盾時,往往跟從大多數而懷疑和修正自己的判斷。產品設計以求異為基本特征,新設計必然與眾不同。而且設計者的經驗存在個體差異。因設計者的經歷、感受不同,會形成不同的思維習慣和定勢,從而在產品的設計上顯示出很大的差異性。但設計者的經驗只能在一定的實踐水平上,在一定的條件下對一定的實踐活動有指導意義。而且,即使在適當的范圍內,它對實踐活動的指導意義也是有限的。產品的設計一旦拘泥于狹隘的經驗,勢必限制設計者的眼界,從而阻礙設計思維創新。
產品設計也要基于必要的書本知識。它雖然是產品設計思維的基礎,但設計思維源于知識的靈活運用,而非單純的積累。書本知識也是設計思維的起點,我們不能只拘泥于設計這個領域的知識,設計本來就是一個交叉性學科。在很多設計作品中,并不是設計本專業的人員做出的。這一事實充分說明,開闊的視野遠比單純局限于某個知識領域重要。
人的思維活動必然有思維主體,也就是自我為中心的一面。然而,一旦把這種現象絕對化并一味排斥他人的觀點和立場,就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定勢,阻礙設計思維的創新。設計要跳出自我,多參考消費者和使用者的想法。過去單純靠設計者個人意識進行設計的時代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了,設計者必須根據國內外市場的設計現狀、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設計出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才能滿足體驗經濟時代的市場需求。
2.新經濟時代產品設計中事與物的新關系
無論是設計產品,還是對產品品質進行評價時,我們總會將意識定位在“物”的層面上。的確,產品是以可觸及的物質形態存在的。不管是設計者還是使用者,都會不自覺地關注產品的物質屬性。然而,產品不過是功能的載體,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是在購買產品的功能。當然,這里包含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實現功能是產品設計的最終目的,而功能的承載者是產品的實體結構。產品的設計過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實際上是針對依附于產品實體的功能而進行的。因此,作為消費者物質化地看待產品及其設計是極為自然的事情。但作為設計者卻不可單純地、物質地看待產品的存在。體驗經濟時代的產品設計就應該建立起這樣一種意識和態度,就是設計的意義不僅是物質的產品本身,而且還包含隱含在產品背后的體驗。
3.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設計思維
體驗經濟時代是買方市場和消費的時代,是不是新產品,只有消費者才有判決權。它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一切都打上了顧客導向的烙印,從需求導向來說,只要改變了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就是新產品。消費者購買新產品越來越多是出于對產品象征意義和象征功能的考慮,即人們更注重通過消費來得到個性上的滿足和體驗。
在《現代漢語詞典》里面對“體驗”的解釋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美國經濟學家B·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爾摩在《體驗經濟》一書中說:“所謂體驗就是企業以服務為舞臺,以商品為道具,以消費者為中心,創造能夠使消費者參與、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
消費者也能設計產品。大多數產品的設計創新都是對消費者需求深刻理解的結果,只要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就可以對產品的設計做出新的定義,也就是由消費者通過自己對產品的體驗來描述該產品的缺陷和新的設計構思。也許消費者沒有能力通過技術手段來設計創新產品,但這并不重要,把體驗后的事交給技術人員就行了。消費者也能參與產品設計,甚至進一步承認消費者是產品設計流程的一個前端環節,這樣一個思維方式的變化,將帶來產品設計新模式的重大變化。
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設計思維。無論什么時候,一旦一個公司有意識地以服務作為舞臺,以商品作為道具來使消費者融入其中,這種新的產出一“體驗”就出現了?!?】消費者的體驗,是產品設計的新途徑。現在的手機給大家提供的是什么?從核心產品的角度講提供的是通訊工具,從形式產品的角度講提供的是MP3、數碼相機、收音機、游戲機等的整合體,從外延產品的角度講提供的是體驗。產品體驗的設計最主要的就是消費者的需求,一開始就要了解消費者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實驗室里的冥思苦想。產品的附加價值是靠差異化來實現的,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漸趨成熟,靠技術產生差異化的空間日益變小,這就迫使企業只能在設計上尋求突破,也就是在產品設計上尋求差異化。每次我們使用一件產品時,我們本質上消費的是一種它所帶來的體驗。
從使用者和消費者心理出發,產品應通過科學、適當的心理體驗研究改進產品的可用性,使其能更好的實現其目的性。從設計者的角度看,設計的目的還應歸結為促使消費者注意到產品,或者激發出一定的購買需求:或者將所需要傳達的信息盡可能快速、準確地傳遞給目標等;其次,使用戶在使用中能體驗到滿意、愉悅等情緒。體驗經濟下的產品設計的基礎仍舊是傳統的產品與服務,只不過是這些產品與服務中已經凝聚了體驗價值。比如娛樂因素、文化因素等。體驗是與消費者在情感上結合的關鍵。正如青蛙設計公司設計師哈特穆斯所說:“我相信顧客購買的不僅僅是商品本身,他們購買的是令人愉悅的形式、體驗和自我認同”。
關鍵詞:水產食品學;精品課程;體會
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題和目標。精品課程建設是新時期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是解決新時期教育規模持續增長與教育質量穩步提升矛盾的有效途徑,也是先進教育理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完美結晶。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教育對象的全面發展和精神內核的健康形成,而教育本身則是以課程為核心的。[1]因此,課程建設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成敗,而課程建設的質量又以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2]為導向。正是這種導向使浙江海洋學院《水產食品學》于2007年申報省級精品課程獲得成功,2年后又被省教育廳推薦參與國家精品課程申報。
一、把握特色、準確定位、科學規劃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
首先,深刻理解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的內涵,全面分析《水產食品學》課程的歷史、現狀,提煉出課程特色。綜觀我校《水產食品學》課程的建設歷史,大致可劃分為四個時期,即課程雛形期(1958-1966)、初期發展期(1978-1992)、課程形成期(1993-2003)和課程成熟期(2003-)。[3]根據課程教材建設、課程內容體系建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以及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等情況,應凝練出貫穿于課程建設始終的三大特色,即基于《水產食品加工學》校級重點教材以及結合地方產業發展需求而設置的全新的課程內容體系,基于難點貫穿于實踐教學環節以及“非定期工廠專門訓練”的新型的實踐教學模式,教師科研成果貫穿于理論教學、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實驗教學與畢業論文的科研引領的特色教學。
其次,要全面分析課程隊伍、教學理念、教材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研究與改革以及教學成果等,對課程進行準確的評價和定位。確定課程建設目標,即將本課程建成校級、省級還是國家級精品。經過分析,我們認為:《水產食品學》是海洋類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特色的具體體現,也是其他農業及輕工院校食品專業的重要修讀課程,而我?!端a食品學》課程經歷長期的建設與發展,凝聚了幾代人艱苦努力,形成了符合我國海洋水產加工產業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其教材在我國主要海洋類高校中得到推廣應用,同時,本課程與國內外同類課程相比處于先進水平。因此,本課程定位于建設成國家精品級課程。
第三,依據課程建設目標,制定出科學而可行的課程建設規劃。要根據精品課程的指標和內涵,結合課程自我分析與總結,制定課程建設方案。方案應詳盡具體,既要符合實際,又要抓住重點,力求建出有自己特色的精品課程。
二、合理構建課程教學團隊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
一支師德高尚、治學嚴謹、教學能力強、學術造詣高的課程教學團隊是建設精品課程的根本保證,教學團隊應由掌握最新教學理念,把握學科前沿,有豐富教育思想和高超教學藝術的教師組成,課程負責人應該是一個教育專家或教育大師和專業學科的領軍人物,在國內外有較高的聲譽。[4]隊伍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都應是合理的梯隊。所以,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中,一方面要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創造機會有目的、有計劃地派骨干教師去國內外先進院校學習,并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關系,以期建立一支過硬的師資隊伍。如本課程就實施了青年教師的“骨干教師培訓制”、“新教師帶教制”、“青年教師導師制”、“專業教學團隊制”和“教學業績考核制”等措施,使得課程中青年教師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高、師德師風建設取得明顯效果、學術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團隊整體建設取得了顯著進步。
三、教育與教學創新是精品課程實現質的飛躍的源泉
精品課程應集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體。[5]先進性、科學性和教育性集中體現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中,而現代化特征又集中反應于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資源中。知識經濟的核心是創新,高等教育要以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為己任。因此,課程建設必須以創新為主線,貫穿于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實踐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既要將重點與難點融入實踐教學體系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又要將教師科研成果融入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以及大學生新苗人才計劃。這樣,才不僅加強科研轉化教學的力度,體現出科學性和先進性,又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水產食品學》精品課程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創新。首先,相比于日本及國內同類課程,在內容體系上強化了水產食品加工新技術、質量與安全知識點,構建了原料、加工、安全與實驗四大知識模塊的內容體系,表現出課程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其次,知識難點有機融入基本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設計性實驗訓練并延伸到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等環節,采取了“非定期工廠專門訓練”,構建了新型的實踐教學模式。第三,科研成果融入理論教學(如魚醬油組胺控制技術)、實驗教學(調味醬煮海帶加工)以及省新苗人才計劃(如純干刺參即食加工關鍵技術研究)、校創新實驗(如利用海帶做原料制新型涼粉)等,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多種教學手段的聯用,促進了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課程重點采用了下列教學方法。(1)案例教學:針對水產加工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典型案例,通過討論、分析和交流,有效激發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了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如魚片干制品,在貯運與銷售過程中出現色澤有白而透明逐漸變為黃而不透明、接著表面會發粘、繼之發生霉變。這種變化為什么有的魚種易發生而有的魚種不易發生?為什么春夏季節容易發生?理論機制如何?怎樣有效控制等。(2)現場教學:充分利用舟山發達的水產加工產業和課程實習基地的優勢開展現場教學,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加深學習印象。如,王陽光研制的在浙江興業集團應用的超低溫深冷凍結設備,通過現場教學,學生比較直觀地了解到設備的工作原理、生產能力、能耗情況、操作注意事項以及制冷劑等。(3)形象教學:海洋生物資源的多樣性為水產加工產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料,但是卻給教學帶來了不便,學生往往對許多原料沒有直觀的認識,學習興趣低。利用課程網絡原料庫介紹水產原料的形態學、生物學、原料加工特性等知識,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4)創新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東海光參價格低廉的重要原因是表皮堅硬和泥砂較多,如何解決?主講教師通過自己的科研課題設計思路、解決方案等引導學生從生產實際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重點介紹創新的思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本專業學生2006年和2007年分別獲得省科技廳新苗人才計劃項目3項和7項,與課程的創新教學密不可分。(5)育人教學:針對目前的就業環境和個別學生不愿學習的問題,課程利用育人教學法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引導他們主動適應環境。
四、教學資源共享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目標
精品課程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教育資源,教育資源的收集與整理又需要大量的人財物。精品課程尤其是國家精品課程最主要的一個目標就是要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的理念,強調高校間教育資源的共用、共享和優勢互補。[6]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學資源共享提供了保證。好的課件、網絡課程和教材等資源為廣大師生所共享,將會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辦學效益的增長,是一個能產生巨大社會效益的舉措,應該大力支持和倡導。在精品課程建設中,需要打造出一流的課件、一流的課程網站、一流的網絡教材和教學錄像,并且能夠以開放的形式呈現在網絡上,為廣大高校師生所共享。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是《水產食品學》課程建設與改革的一次突破。一方面,便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利用網絡收集最新學科的動態信息,制作多媒體課件,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便于學生在課前對本課程的教學目的、要求和內容進行了解。同時,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利用校園網通過共享文件教學、交流,向學生介紹專業網站,甚至直接打開網頁教學;在課后,學生可以利用網上習題,網上試題庫進行復習和自我檢測。目前,本課程已制作完成并上傳至校園網教務處網站的上網資源有:(1)課程導學(包括課程簡介、教學規范、教學方法、教學大綱);(2)理論教學(web課件、PPT課件、教學視頻);(3)實驗教學(基礎實驗、設計設計實驗、綜合實驗);(4)參考資料(包括主要參考書、相關網站、主要參考期刊、魚類介紹、國內主要水產加工專家);(5)在線自測(自動題庫生成);(6)課程作業(在線布置作業、在線網絡考試、在線社會成人考試);(7)交互園地;(8)博客中心;(9)課程團隊對外交流與合作等。
總之,精品課程的建設重在特色、重在創新、重在改革。課程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教育理念的發展、教育改革的深化及現代教育技術的進步,對精品課程的內涵、要求和評價指標體系也會不斷發展。所以,精品課程建設要與時俱進,要與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相適應,要不斷地更新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關立強,王翠,丁霞.高校“精品課程”建設中的幾點認識[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332.
[2] 伊輝勇,應曉躍.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對課程建設的導向作用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88-190.
[3] 鄧尚貴,夏松養,陳小娥,等.浙江省精品課程《水產食
品學》:http://scspx.省略/site/display.php?actionPage=treemenu/declare_info&treemenu_id=1.
[4] 秦宗會,胡武洪.高校精品課程建設之一――師資隊伍[J].中國西部科技,2008,7(20):64-65.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農產品對外貿易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階段:依附型農產品對外貿易、自主型農產品對外貿易和戰略型農產品對外貿易〔1〕。當達國家基本上處于戰略型農產品對外貿易階段,其政策取向是農產品戰略性貿易政策。 所謂“戰略性貿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就是使一個國家從它的競爭對手那里奪走出口市場,從而獲得壟斷租金〔2〕。 具體表述是指一國政府在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條件下,可以憑借生產、出口補貼或保護國內市場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國戰略性產業的成長,增強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謀取規模經濟之類的額外收益,并借機劫掠他人的市場份額和利潤〔3〕。有人把這一政策也稱作“戰略通商政策”([日]富浦英一)。戰略性貿易政策屬于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性質,是新貿易保護主義發展的高級形式。對當今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講,實行這種貿易政策即有理論上的支持,又有其實施的社會經濟條件。
二、農產品戰略性貿易政策的理論依據
戰略性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為“新貿易理論”。它們采用的是著眼于外部性和固定成本的不完全競爭(主要是壟斷競爭或多家壟斷模式)。其要點是:(一)在規模經濟體制下,由相互專業化而帶來的利益,貿易前在毫無差別的國家之間也會發生貿易(產業內貿易);(二)具有規模經濟性質的產業集中在某一國家而產生的效率,并在不同國家形成不同的要素價格水平;(三)因國界對規模經濟的限制,即使自由貿易,世界也難以恢復到被各國分割以前的最佳狀態;(四)從動態上看,在以規模經濟為前提的理論里,政府為超過外國而進行政府救助。在收益遞增(即報酬遞增)的積累過程中,其作為初始條件具有決定意義。一度因歷史的偶然或政策干預而產生的變化,會變成長期穩定的活力〔4〕。
新貿易理論是由狄克西特(a.dixit)和諾曼(v.norman)、 蘭開斯特(k.lancastes),克魯格曼(p.krugman)、哈爾帕(e. helpman)和艾瑟爾(w.ethier)在一系列論文中提出的([美]克魯格曼)。戰略性貿易政策最初是由加拿大布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布朗德和斯潘塞(james brander & barbara spencer)首倡的(1981),其后有伊頓(earon)和格羅斯曼(grossman)(1986),還有程(cheng)(1988年)。他們認為,傳統國際貿易理論建立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之上,與之相反的自由貿易順理成章成為最優政策。然而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卻是大量普遍存在的現象,在許多產業領域,貿易由少數壟斷企業所控制。他們借助于產業組織理論和博奕論的研究成果,創造性地探討了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補貼政策對出口生產和貿易的影響,建立了戰略性貿易政策研究的基本框架。
眾所周知,以完全競爭和規模收益不變為基礎的傳統貿易理論對政府補貼之舉不屑一顧。道理很簡單:一國無論實行生產補貼還是出口補貼,該國的社會福利狀況反而會惡化,唯一的受益者是可以買到更便宜進口品的外國消費者。但是,如果存在著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上述結論即告作廢。即補貼會使該國社會經濟福利水平提高。現引用下圖及表進行論證(圖表1)〔5〕。
圖表1 在有和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 爭奪出口市場壟斷的斗爭:日本和歐盟面臨的北美高清晰度電視機市場
收益(百萬美元/年) 出口企業 政府 美國消費 世界
情況
1.避開(沒有對這個市 0 0 0 0
場出口的出口商)
2.私營企業壟斷地位(沒 7500* 0 3750 11250*
有補貼,只是在a點的壟斷)
3.有補貼的壟斷地位( 14700* -8400 7350 13650*
一種補貼,在b點的壟斷)
4.私營企業開展競爭(沒 0* 0 15000 15000*
有補貼,企業在c點的壟斷)
5.有補貼的企業展開競爭(雙方的 0* -16800 29400 12600*
政府都進行補貼,企業在d點競爭)
*表示有負的固定成本
圖表1 說明了爭奪北美高清晰度電視機的大量壟斷租金的主要可能結果,與通常的雙頭壟斷競爭一樣,結果取決于誰先發制人,誰有外援,第二個競爭對手怎樣做出反應。大體上講這種壟斷競爭有以下5 種情況:
1.避開,即兩個競爭對手均未進入某一目標市場。
2.在a點的私營企業壟斷地位, 即某一私營企業(如日本)首先占領了目標市場,形成壟斷,則日本私營企業每年獲利75億美元,美國消費者每年獲利37.5億美元,世界總福利每年112.5億美元。
3.在b點得到補貼的壟斷地位(如歐洲私人企業得到每臺400美元的政府補貼)后,假使該補貼使日本確信,在北美市場上他們競爭不過歐洲,歐洲企業大獲全勝,不僅壟斷了在北美的高清晰度電視機,而且還從政府那里得到了補貼。如表中的第三種情況,歐洲納稅人損失了付給這些企業的補貼,但整個歐洲在這種情況下顯然獲益(歐洲企業所代表的),整個世界也是如此。
4.私營企業在c點的競爭。 只是讓自由市場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自行運營,就會帶來利益。但是如果只有少數幾個可能的供應商(在這個實例中只有兩個),那也會產生問題。點c 說明了得到利益和產生問題的方式。利益流向消費者,雙方企業損失了進入北美市場的固定成本,一方或雙方最終都可能破產。所以如果一個國家的企業打算在其它地方獲得賺錢的出口市場,它們就得先發制人,并向潛在的競爭對手顯示,后來進入同一市場是不能取勝的。
5.在d點有補貼的競爭。 如果日本政府和歐盟同時補貼他們的高清晰度電視機部門,以使他們在北美市場上競爭,那么,他們都會付出很高的代價,但整個世界會獲益。這樣一場競賽會帶來激烈的削價競爭。日本和歐洲的企業會發現,他們的實際邊際成本僅為1600美元/臺,在公開競爭中,他們會把價格削減到該水平。從美國消費者的觀點來看,這是最合算的交易,他們獲得的消費者剩余直落到點d。 其結果是對世界有好處的,因為競爭解決了人為地限制供給的老問題。
上述這種雙頭壟斷競爭還可以用其它圖示方法表示,如夏申先生引用的規模收益遞增條件下的補貼效應〔6〕,美國學者克魯格曼的以美國“波音”與歐洲“空中客車”的競爭為背景,對航空工業中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分析〔7〕。到此我們對戰略性貿易政策的理論作如下總結:
1.市場狀態是不完全競爭市場;
2.存在規模經濟;
3.壟斷競爭雙方而且是實力相當的競爭雙方誰進入目標市場早,誰就有更大的競爭力;
4.政府補貼的強度是戰略性貿易政策運用的一個重要條件。
5.戰略性貿易政策的恰當運用會為一國帶來更大的社會經濟福利效應。
這一理論我們可以概括為:在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條件下政府行為創造貿易優勢的福利經濟學理論。
三、當達國家農產品戰略性貿易政策實施的社會經濟條件
農產品國際貿易既是一種經濟貿易,又是一種重要的關系國家安全、軍事等問題的戰略性貿易。因而,世界各國在經濟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均采取了一系列周密的而又具有“戰略”特征的貿易政策,尤其是當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將農產品貿易作為政治、經濟手段之一。而農產品戰略性貿易政策的核心內容,是通過政府行為創造更多的農產品貿易優勢和貿易利益。這也正是這一政策廣泛運用的動力。同時當今發達國家的社會經濟現實為其實施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一)發達國家農業發展所處的階段是農產品戰略性貿易政策的經濟基礎
從工農產業協調關系看,發達國家工農產業的利益流向屬于以發達的高利潤的工業反哺農業類型,具備戰略性貿易政策實施所需的政府補貼條件。
世界各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進出口農產品的名義保護率的關系是: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000美元以上時,出口農產品的名義保護率大于1;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700美元左右,進口農產品的名義保護率大于1〔8〕。當今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普遍超過這個水平。如1991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世界銀行計算值)為:美國22240美元,加拿大20440美元,法國20380美元,英國17050美元〔9〕,因而,發達國家具備實行出口保護或戰略性農產品貿易政策的經濟基礎。
(二)發達國家農業利益集團的處境及在議會中的作用是戰略性農產品貿易政策的政治基礎
發達國家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小,就業比重也小。如1990年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美國為2%,加拿大為4%,法國為3%,英國為2%。其就業比重美國為2.85%、加拿大為4.22%,法國為5.58%,英國為2.12%。農業人均收入相對低于非農業。如1991年農業雇員工資相當于非農業雇員工資的比重,英國為87.5%,澳大利亞為68.1%〔10〕。
在上述條件下,按西方國家各利益集團參與保護或自由貿易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可說明農業保護集團的政治力量。這種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如下:
保護主義者的平均凈政治利益=πp=(bp/np)-cc
平常消費者捍衛自由貿易的凈政治利益=πc=(bc/nc)-cc
其中:bp為生產者由于受到保護而獲得的生產者剩余;
np為投票贊成保護的人數;
bp/np指每個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者的平均生產者剩余;
cp為爭取保護的成本;
bc為消費者剩余;
nc為投票贊成自由貿易的人數;
bc/nc為每個典型自由貿易者的平均消費者剩余;
cc為爭取自由貿易的成本。
使πp>πc由下列因素決定:首先是各利益集團的規模。利益集團的規模越小,成功之后每個成員所獲得的平均收益就越大(其他情況都一樣的話),即農業保護主義者獲勝后每個人所獲得利益大,因而為爭取這種結果的動力就大。相反,消費者人數眾多,獲勝之后每個人所得利益較前者小,因而,為爭取自由貿易的動力相對較小,從而導致前者獲勝的機率大。其次,無票乘車問題給人數眾多的消費者所帶來的煩惱比農業保護主義者要大得多。某一集團無票乘車人數愈多,對該集團為爭取成功的影響越大。顯然,消費者集團的無票乘車者大于農業保護集團。另一方面無票乘車人數愈少,組織性愈強,對政府官員和政治侯選人的利益影響就大,從而又造成西方國家農業保護主義的優勢。再次,農業利益集團往往會獲勝,因為他們得到其他人的同情,即得到了如果政策有助于該利益集團,將不會因此而直接獲益的那些人們的同情。當某個集團立即蒙受了巨大收入損失時,他們獲得的政治上的同情往往是巨大的。而且多數人對少數人受到損失易于產生同情,也易于給予援助。發達國家的農業利益集團即是少數人的利益集團,而且也存在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偶然性收入損失,因而極易得到大多數人的保護。
(三)發達國家之間“農業保護的競賽”,使農產品戰略性貿易政策不斷升級
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后,農業成為少數人組成的利益集團,收入相對較低,因而各國均給予不同的保護。美國具有農業生產的天然優勢,加之給予一定程度的保護,使之壟斷了世界農產品尤其是糧食市場。相對來說就擠占了歐盟等農業資源較少的發達國家的國外糧食市場,甚至部分國內市場,使得歐盟等國農業保護相對不足。
因而,從表面上看,美國與歐盟二者的農業均受到政府補貼,屬于上述理論中的第五種情況,但實際上兩國的保護程度不等,從而使這種情況轉化為第三種情況,在b點得到補貼的壟斷地位,即某一國(如美國)農業占領了世界農產品市場。這種情況必然導致對方國如歐盟農業的萎縮或農民收入的惡化。對此,失敗者是不會袖手旁觀的。
當年歐共體成立后,首先是對其農業加大保護力度,以與美國等國家相抗衡。此政策措施對歐共體農業的發展已起到了很大作用,不僅使歐共體農業得到發展,減少了進口,而且轉變為凈出口國。如歐共體自1975年以來小麥由凈進口轉變為凈出口,糖和奶自1977年轉變為凈出口,奶酪自1973年轉變為凈出口,牛肉和小牛肉自1980年轉變為凈出口〔11〕。
歐共體這種農業保護政策深度的增大,使其與美國農業保護相當,甚至更多,從而達到有補貼的競爭狀態。這種競爭狀態因政府補貼的變動不斷發生變化。如美國在1974年取消了農產品出口補貼,到了1983年因歐共體以價格補貼出口糧食,又恢復了農產品出口補貼措施。因而雙方競爭的結果是雙方企業損失了固定成本,政府也損失了補貼,而受益者是兩國農產品進口國。
美國和歐盟這種農業支持已到了使政府財政難以承受的地步,因而,雙方借“關貿總協定”談判之機相互達成削減農產品補貼和關稅計劃,使二者結成了壟斷同盟。但是由于這兩個壟斷同盟面很大,是難以長期協作和步調一致,因而農業保護的競賽還將不斷繼續。
(四)食品作為“中心國”控制“外圍國”的一種武器,導致食品的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強化
當今能夠大量出口糧食的國家,除了美國和加拿大還有歐盟(主要是法國)、澳大利亞和阿根廷。1988~1989年度,從這些國家出口的糧食,僅小麥就達8900萬噸,如果加上粗糧(主要是玉米),這些國家出口的糧食就達1.65億噸,占整個國際糧食貿易額(約2億噸)的80%。就多數年份來看,美國糧食出口約占世界糧食貿易的40~50%。它控制著全球五大糧食跨國公司:卡吉爾公司、康迪南特公司、路易特雷呼斯公司、邦奇公司、安特烈公司。它們的子公司分布于全球的各個角落。
與此相反,在二戰后40年間,世界人口增長了20億,其中85%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數,因而嚴重缺糧。60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1970年進口糧食3000萬噸,1980年進口9400萬噸,10年糧食進口增長了2 倍多,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首要原因是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戰略政策偏激,導致本國農業發展相對落后,為發達國家戰略性農產品貿易政策提供了國際環境。其次是發達國家農業發展所處的階段有能力趁機占領世界農產品貿易市場,從而控制發展中國家。
發展中國家在戰后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這就是急于搞工業化,把有限的資金用于發展工業,農業不同程度地被忽視了。戰后的“外圍資本主義”拉丁美洲、非洲因工業化而忽視農業發展。社會主義國家前蘇聯實行的以犧牲農業的戰略利益來發展城市大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政策必然削弱了國民經濟的基礎,從而導致其糧食貿易流向的大轉換。曾是歐洲糧倉的前蘇聯在本世紀30年代可向西歐輸出500噸糧食,而偏激的工業化戰略使其80年代成了美國、加拿大、歐共體的糧食和畜產品的頭號買主。1984~1988年,蘇聯共進口糧食1.84億噸,高于1984年全國糧食的總產量。再如非洲國家,1991~1992年度谷物進口量為2005.1萬噸,占世界總進口量的31.8%〔12〕。
最后,從經濟理論上講,自本世紀50年代以來,一批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學家分析了拉丁美洲與發達國家的生產和貿易的關系,從而提出了阿明的“依附論”、普雷維什的“初級產品貿易條件惡化論”,弗蘭克的“不發達發展理論”等,從不同角度解釋了“中心國”對“外圍國”的經濟剝削。這一系列論述對農產品生產貿易的大體結論為:農業生產為工業化服務,應走進口替代戰略;農產品出口的貿易條件不斷惡化,應不斷減少其出口,實行出口替代戰略。這一系列理論主張,導致拉丁美洲和非洲在國內均實行以工業為中心的進口替代戰略,對外實行以制成品替代初級產品的出口替代戰略,從而從生產和貿易兩方面削弱了農產品生產和出口,甚至大量進口糧食。這一結果為發達國家爭奪發展中國家市場,實行戰略性農產品貿易政策提供了市場。
前已述及,若發達國家因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實施而進行激烈的競爭,對如非洲、拉丁美洲、亞洲等糧食消費者是有利的,因為此種條件下的糧食貿易價格較低,但近年來發達國家借“關貿總協定”談判之機,達成某種協議或默契,不斷削弱農產品出口補貼,使世界農產品價格上升,從而對發展中國家構成了相當大的威脅。因此,發展中國家在農產品貿易戰略上,應不斷調整政策,確保從新的農產品國際貿易體系中獲得相對大的利益。中國政府也應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以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又面向世界的農產品對外貿易政策。
注釋:
〔1〕牛寶?。骸毒C論農產品對外貿易發展三階段及其特征》, 《世界經濟研究》1995年第6期。
〔2〕[美]彼得·h·林德特著,范國鷹等譯:《國際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276頁。
〔3〕〔6〕夏申:《評析戰略性貿易政策》,《世界經濟》1995年第10期,第13~20頁。
〔4〕[日]富浦英一, 谷靜波編譯:《戰略通商政策的經濟學》,《國外社會科學快報》1993年第11期,第27~28頁。
〔5〕同〔2〕,第277~278頁。
〔7〕[美]克魯格曼:《自由貿易過時了嗎?》, 《經濟展望季刊》1987年秋季號。
〔8〕同〔2〕,第362頁。
〔9〕《國際經濟和社會統計提要》(1993),中國統計出版社,第58頁。
〔10〕根據〔9〕第208~209頁、第233頁和238頁計算。
關鍵詞:自然;環境;社會;產品設計
自然環境包括了地理環境,景觀環境,產品使用環境等方面而這些地理因素又會影響當地的經濟狀況,人文思想,民族習慣等,并進一步形成某一地區人們特定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習慣,從而影響產品及產品的設計。
1自然環境與設計
1.1地理環境與設計
地理環境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人類社會的一切現象,都與此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不同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多種不一樣的生存條件,有的地方炎熱,有的地方寒冷,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多雨;有的地方是一望無際的平原,而有的地方是連綿不斷的群山;有的地方植被茂盛;有的地方卻寸草不生。生活在這些不同地區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所使用的器具,必然是不一樣的,因而在產品設計中,我們必須考慮到這一點。[1]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一個地域的人,大到國家,小到地區,都會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比如意大利國家,地處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三面靠海,北部的阿爾卑斯山又阻擋了冬季寒流對半島的襲擊,所以氣候溫和,陽光充足,人民性格普遍開朗,所以造就了意大利人大膽、創新、勇于突破的個性特點;比如法蘭西民族,地處溫帶海洋性氣候,良好的生活環境造就了法蘭西民族追求浪漫的特有氣質;日本是一個島國,自然資源匱乏,空間狹小,所以日本的設計比較注重節能和環保,造型風格細膩、精致。
北歐設計風格的形成,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在國際設計領域中,北歐(瑞典、丹麥、芬蘭、挪威)的設計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北歐的設計風格與自然地理條件有著很大的關系,北歐所處的斯堪的納維亞位于地球北端的高緯度地區,氣候寒冷,冬季漫長,日照時間短,導致人們的很多活動都在室內進行,所以特別注重溫馨的家庭生活氛圍;另外,北歐國家的森林覆蓋率很高,正因為這些原因,北歐設計師特別注重“為日常生活的美”進行設計,同時大量運用木材等自然材料,形成了“純粹、洗練、樸實”的設計風格。[2]芬蘭著名的現代主義大師阿爾瓦?阿圖就是一位非常喜歡使用木料的設計師,他認為木料本身具有與人相同的地方――自然性的,溫情的。
1.2產品使用環境與設計
上面講的地理環境,是一種“大環境”這里所說的產品的使用環境,則指的是“小環境”產品的設計必須與產品的使用環境相協調,這是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原則,這不僅僅是一個視覺統一性的問題,同時也關系到人們對產品的使用,包括人們是否愿意使用這個產品,能否正確使用這個產品。日本著名設計師深澤直人很注重產品和環境之間的關系,他設計的打印機和廢紙簍連在了一起,他認為一般在使用打印機的環境中需要有廢紙簍,他的設計不刻意追求打印機的造型,而是注意打印機和周圍環境的關系,比如和廢紙簍的關系。
不同的環境營造了不同的氛圍,形成了特定的情境,這個環境當中的產品,必須和環境和諧相處,才能最終實現人產品環境三者的協調統一。在設計一個產品時,除了需要知道為誰設計外,還需要認真地了解這個產品會在哪里被使用。我們在進行公共設施設計的時候,常常會非常重視對周邊環境的考察,以實現所設計的設施和所在環境之間的統一,圖中兩個電話亭的設計,雖然不一定是很好的,但是都考慮到了環境的因素。再比如具有類似功能的醫療產品,分別為醫院和家庭的使用進行設計,由于使用環境的不同,他們在形態上必須有一定的區別。醫院里所使用的醫療器械需要適當強調專業性,這樣才能得到病人的信任;而家庭使用的醫療產品則更需要注重形態的親和力和操作的便利性,使人們愿意在家里使用這個產品。視覺環境對人的行為和產品設計有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環境能夠使產品與環境實現視覺上的統一協調,同時能夠順利地實現產品的功能,發揮應有的用途。
2人文社會環境
環境提供了一系列社會和文化的準則,這些準則是關于一系列的“情境設定”,于是行為和環境共同構成了一個框架,這個框架決定了行為在什么意義和范圍內產生,從而也就決定了產品設計的方向。
2.1社會系統構成因素與設計
產品在從設計到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都要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宗教等社會因素的影響與制約。這些社會宏觀系統的構成因素以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和滲透力引導著產品設計的方向。社會構成出現任何大的導向和變化,都會給產品設計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政治、軍事較量就使得軍用器械與設備獲得了極大的重視,人機工程學也因為和戰爭關系密切而獲得了發展;戰后特別是冷戰結束后,大量的軍用科技轉為民用服務,原來的軍工企業也轉向民用生產;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產品又呈現出新的面貌;而民俗,地域環境等因素也對產品構成特性提出了許多特定的要求。產品的設計只有緊扣社會大系統提供的舞臺,不斷調整自己的設計方向,才能伴隨著社會的變化獲得更好的發展。如家用轎車的設計就與能源,交通,城市發展,家庭結構,社會經濟分配等方面有關。
產品設計中的造型、結構、材質、功能組合、操作控制方式的表現,與社會微觀因素直接相關。社會微觀系統的構成決定著產品設計的構成因素的具體情況,產品的構成取決于各個因素的具體條件和要求。20世紀80年代彩電的造型、功能、加工工藝、控制方式等直接體現著當代社會微觀構成的特征,與現代液晶高清、超薄、多向調節安裝,環繞影響系統等為特征的彩電相比,顯示出兩個時代背景下的社會微觀系統的差別。因而,產品設計必須時刻捕捉社會微觀系統的變化,并及時地體現在具體的設計中,才能使產品具有時代感和生命力。社會系統構成因素的差異,對設計產生了多方面的深遠影響。由于中國推行計劃生育,一般來說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三口之家的家庭和西方有著很大的差異,西方人除非是不要孩子的兩人家庭,如果要孩子的話,往往會不止一個。這種差異導致中國家庭使用的電器產品和國外家庭相比,在很多方面有著自己的特點。比如洗衣機和冰箱的容量,汽車的空間大小等都需要結合中國家庭的特點進行設計,這是一個很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3]
產品的設計是基于上述社會宏觀和微觀系統的構成而展開的,社會的宏觀構成確定產品設計的主思路,而社會微觀構成形成產品構成的具體因素,兩者在不同的層面上影響和決定著產品設計的方向和形式。
2.2文化與設計
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宗教等社會宏觀因素從不同的側面左右著產品的設計,其中,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對設計有著深遠的影響。設計將人類的精神意志體現在造物中,并通過造物實現,影響或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所謂文化是指某一社或生活方式的整體。人們共有的觀念和習俗構成了文化,不同的文化造成了各個文化區域內的人們的行為,心理等方面的差異。器物、技術、習慣、思想和價值觀等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印記。
一切文化的精神層面、制度層面、行為層面和器物層面最終都會在人的某種生活方式中得到體現,即在具體的人的層面得到體現。產品是社會人文發展的產物,設計在為人創造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時,實際上就是在創造一種新的文化,比如前面講到過的北歐設計風格,其實這種風格的形成,除了自然,地理因素之外,其文化中的精神,制度和行為層面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民主,平等,以人為本的思想對北歐的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們的某些想法,動機或觀念可以產生特定的行為,行為久而久之,不斷重復,就會形成一種習慣,長期的某種習慣,就會成為一種傳統,傳統不斷的積累,就會形成特定的文化,而文化反過來影響人的觀念和行為。中西方的飲食方式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產生了很大的差異,形成了各自的飲食文化,這種差異,對現代廚房產品的設計產生了很大影響。中國人在飲食上喜歡追求美味,而西方人更注重營養,所以中國人的烹調方式很多,有煎、炒、炸,往往產生很多油煙;而西方人的烹調相對簡單得多,往往涼拌,烘烤的比較多,產生的油煙比較少,所以對油煙機來說,就有了所謂的中式和西式之分,中國家庭用的油煙機需要有更大的吸力,當然現在也有很多家庭采用比較美觀的歐式油煙機,但是它們的功率往往已經被加大,從而更適合中國人的使用環境。
再比如“坐”的行為,不同的文化就具有較大的差異。坐的形式有兩種:垂足坐和席地坐。中國人是唯一改變過坐的方式的民族,雖然現在我們基本都是垂足坐,但中國古人最早是席地而坐的,所以今天才有了“主席”這樣的字眼,日本受中國的影響,也是席地而坐的,而他們的這個傳統一直保留至今。中國后來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逐漸改為垂足坐,這種坐的方式的改變也經歷了比較長的時間,這種改變對家具設計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
從理論上來說,席地坐對人的腰椎不好,容易引起腰部問題,但國外研究者曾對450名習慣于坐在地上或蹲著的人進行了研究,發現這些人都沒有感覺到腰疼,而一般人在這些姿勢下時間長了,就會感覺腰痛。在用X光對被試的背部進行拍照后發現,只有9%的人腰部存在問題,而這與一般人群中存在腰部問題的比例基本一致。這個結論與我們所主張的采用科學的坐姿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表明,在研究人機工程,開展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人們的習慣,傳統和文化對人的影響。正如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一樣,人們在生活,生產過程中,也逐漸適應了某些特定的方式,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機能和技巧。所以說人機工程學的原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需要在設計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這一點是我們在學習人機工程學工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不同的文化,導致了人們對事物的不同理解,古代中國人崇拜龍,而“dragon”在西方人眼里卻代表著邪惡,對于色彩來說,不同的文化也有著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比如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能夠,紅色代表喜慶、吉祥,到了近代,紅色更是被賦予了更深的含義,代表著進步、革命、神圣等積極的意義,但是在一些國家和民族中,鮮紅色意味著流血、犯罪等,具有非常消極的含義,因而我們在設計中運用色彩時,必須考慮到這些因素的存在。設計一定要考慮特定地域的人的文化和行為,否則再好的設計,也會事與愿違。[4]
法國建筑師為了改善當地人的生活,在北非村莊引入了自來水,但是事與愿違,這個行為立即引起了當地居民的不滿與抵制。后來的調查顯示,對于當地被嚴格禁錮,身居閨中的婦女們來說,到村中的井邊上去汲水,是離開家門,與人聊天交往,解除社會的一個難得的機會,所有這些對婦女們至關重要的社會活動就因為家家引入自來水這樣一個簡單的舉動而中斷了,婦女們為此感到抑郁,于是向她們的男人抱怨,從而招來了抵制行為。
曾多次獲全美和州建筑學會獎的美國pruittigoe住在夜市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這個住宅區時由美籍日裔建筑師雅馬薩奇(山崎實)主持設計的,由于居住主體的變更等種種原因,該項目的公共空間的設計與人留的組織沒有實現預期的構想,它鼓勵了犯罪并破壞了居民的社區感。對于該住宅區所發生的種種問題政府當局無能為力,唯一解決的方法就是將它徹底清除。Pruittigoe住宅區是設計的功能主義走向極端的代表,事實上,歐美國家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造了大批這樣的建筑,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問題。pruittigoe住宅區的炸毀成為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的分水嶺,這個事件提醒著我們每一位設計師,設計的質量不僅僅取決于設計的形式,而更取決于使用者。
上面所提到的關于文化的案例主要是和人的生活方式相聯系的文化中行為層面等相對較深層次的內容,事實上,器物、符號等文化相對表層的內容也對設計有著很大的影響。2008年奧運會火炬就是一個很成功的設計,該設計將科技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畫軸、書卷的造型象征著中華文明,祥云則意味著“淵源共生、和諧共融”,兩者本身也具有精神的深層含義。
設計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而文化則成為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情趣、歷史積淀、民族性格、宗教情緒等都從不同的側面對設計產生了重要影響。對于設計師來說,文化的問題是一個很模糊但又對設計十分重要的概念,特別是當設計師面對一個全球化市場的時候,文化和跨文化的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當然,在設計中,也不應該把文化當作是提高身價的裝飾,不能只滿足于從傳統中套用文化符號,而是要用更高、更寬廣的視野,理解前人的文化創造,真正從文化現象中感悟當時的創造者對世界,對生活和對自己的理解,從而發現前人文化行為中的歷史必然性。前人的具體創造有其歷史的局限性,但從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中透射的智慧卻永遠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吳云.論自然地理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1998(4).
[2] 王浩.淺談北歐室內設計風格[J].現代企業文化(理論版),2009(6).
[3] 李彥和.論消費文化與生活方式的關系[J].消費經濟,2003(4).
會上,經開區介紹了區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度高、質量可靠、具有較大市場前景的自主創新產品征集評定情況,61家企業的239種產品被納入經開區2012年度自主創新產品目錄。其中,汽車產業14種、新材料產業47種、高端裝備制造產業89種、電力裝備制造產業32種、新能源產業23種。這些產品中,陜汽研發的“重型純電動牽引車”、 西工大超晶公司研發的“高強緊固件用鈦合金棒絲材”、華天科技生產的“V/UQFN塑封電子器件”等產品均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均具有分布領域廣、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市場廣闊等特點。
對此次自主創新產品,經開區對每個產品給予一定獎勵,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采購,同時對區內企業采購經開區自主創新產品,給予采購方采購金額5%補貼,每年每家企業補貼金額最高100萬元等方式進行獎勵。與此同時,自主創新產品認定將不作為“終身制”,經開區實行定期認定,不斷淘汰落后產品,吸納新產品,始終保持產品目錄的新穎性和實效性。
為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經開區在會上還對2012年度促進主導產業發展專項第二批計劃項目進行公布,來自區內企業的8大類165個項目,獲得管委會2679.32萬元資金支持。其中,技術進步專項35個、規模企業培育專項10個、產業協作配套專項47個、兩化融合專項20個、國際市場開拓專項18個、節能專項14個、減排專項15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專項6個。今年,是經開區促進主導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年共安排資金6159.32萬元,較去年增長29%,拉企業投資19.67億元,項目達產后可新增銷售收入165億元。
日前,日本艾富潔公司名為“大治將典設計產品分享會”的設計師交流活動在三里屯那里花園舉辦。活動由公司負責人高谷彰之先生統一安排部署,邀請日本設計師大治將典先生與國內眾多設計師進行現場交流。
活動中展示了許多日本設計的生活用品,比如造型獨特,極具藝術氣息的銅質起子、由北海道手工作坊生產的道地日本木質口杯、些銅質的鍋墊、筷墊和轉柄形鉤等,現場嘉賓用這些
生活用品進行現場實演,也有嘉賓創意無限,對實演的各種生活用品進行了重組,從而排列出形態各異的藝術造型,大治先生對此表示,“設計這些產品的功用并不是單一的,有許多功用還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索來發現”。
GREENGUARD正式登陸亞洲市場
GREENGUARD環境研究院于日前在北京麗思卡爾頓酒店舉辦盛大會,宣布在北京成立GREENGUARD環境研究院亞洲區總部。這是GREENGUARD在亞洲實現全球擴展,推進營造健康室內環境理念的進一步體現。通過這一舉措,GREENGUARD將進一步完善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服務和運營,并更好的幫助產品制造商生產低揮發的產品用以滿足當地及國際市場的需要。GREENGUARD創始人、總裁瑪麗蓮 布萊克(Marilyn Black)博士,亞太區首席代表泰德 雷維斯(Ted Revis),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朱長嶺 ,中國環境學會室內分會副理事長戴自祝教授共同出席了此次會。
作為ISO-IEC Guide65:1996認可的第三方組織, GREENGUARD環境研究院致力于通過改善室內環境質量和減少人們接觸化學品和其它污染物的時間來保護人們的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浙江東方星月地毯產業有限公司成為亞洲第一家獲得GREENGUARD認證的地毯企業。
華格照明,責任引領未來
――記WAC華格照明2010年度經銷商會議
來自美國的專業高端室內照明燈具品牌,WAC Lighting與日前在上海瑞吉紅塔酒店召開了WAC Lighting進入中國以來最為隆重的一次合作伙伴溝通會議。WAC美國總部的總經理 Jam McMahan 和美國WAC Lighting CEO Tony Wang(王忠琦)先生親臨上海參加了這一會議。作為WAC Lighting 照明業務的中國區總部,華格照明燈具(上海)有限公司新任總經理戴增凱先生就WAC品牌在中國的市場戰略和業務發展計劃向與會合作伙伴做了深入淺出的解讀。
在本次會議中,WAC Lighting整個市場銷售團隊給與會合作伙伴帶來了來自美國最前沿的SOL系列OLED燈具,同時也展示了WAC Lighting的兩條完整的產品線,分別是高精密軌道射燈PALOMA(帕羅瑪)系列和專業級筒燈PLANA(普蘭達)系列。這些完整的產品線幾乎可以囊括包括低壓鹵素光源、高壓鹵素光源、HID陶瓷金鹵光源、PL節能燈、LED光源在內的全部產品線,成為在博物館、高端酒店、奢侈品商業店鋪、高鐵展廳、機場航站樓、時尚秀場展示等眾多室內照明領域的主力推廣產品。這些產品的市場前景得到了與會各位資深經銷商和行業專家的普遍認可高度關注。
連續三年榮獲IF獎安蒙引領中國衛浴創新設計潮流
由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工業設計機構――漢諾威工業設計論壇主辦的“iF中國設計大獎”(iF design award.CHINA WINNER)10月將在上海舉辦盛大頒獎典禮。安蒙衛浴彩色抽取式龍頭憑借其低碳環保材質、人體理工學設計獲得評委青睞,勇冠IF大獎,安蒙衛浴上海分公司楊善斌將代表公司前往領獎。據了解,這是安蒙衛浴繼輪回系列與叢林系列相繼獲得08、09年德國IF設計大獎之后,第三次問鼎此殊榮。
此款榮獲2010年IF大獎的安蒙彩色抽取面盆龍頭,是創新采用改性abs材料,無毒無害,隔熱防燙,節能環??苫厥绽?顛覆了龍頭設計傳統材質的單一選擇。改性abs材料的運用改善了資源匱乏,降低了生產成本,經濟又實用。該龍頭最大的特點是可抽取設計,獨特的抽取頭和把手設計交相呼應,美感十足。
“衍生•跨界”中國室內設計師原創藝術展及論壇華美綻放
金秋十月,瓷海國際攜手裝飾行業復合型專業媒體――現代裝飾雜志社,傾情打造以“衍生•跨界”為主題的“中國室內設計師原創藝術作品展”。此次作品展和設計論壇將在素有“陶都”美譽的禪城佛山的2010中國藝術瓷磚節秋博會上與觀眾見面。
展覽面向華南地區專業室內設計師展開創意“通緝”,征集他們跨界的優秀藝術設計作品,這是一場創意與產品結合,藝術與個性融合,原創與顛覆碰撞。征集的優秀原創藝術作品將在2010中國藝術瓷磚節秋博會上完美綻放。屆時,觀眾們不僅能領略到慣于空間體驗的設計師們回歸藝術體驗時的交錯絕倫的視覺沖擊,還能注目到國內卓越的室內設計大師羅思敏、吳宗敏,國際室內設計師路寶斯等30位左右的室內設計界同仁的不凡風度,同時,圍繞“衍生•跨界”主題將為觀眾們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思維盛宴。此次論壇以設計師獨特的思維角度解讀當前時代背景下的室內設計與藝術瓷磚融合與共生展現的聽覺文本。
本次活動將通過專業媒體、專業學者、跨界藝術家的復合多維視角來展示中國藝術瓷磚產品及中國藝術瓷磚的藝術魅力和商業價值,使佛山陶瓷行業在業界和國際上優秀口碑得以延續和深度傳播,并拓展中國藝術瓷磚的國際市場,升級中國藝術瓷磚產品架構,拓展佛山陶企國際化和專業化視野。
2010年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中宇萬家節水改造”公益行動
暨中國節水(潔具)“金馬桶”獎評選正式啟動
近日,由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攜手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中宇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市節約用水管理中心、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廚衛工程委員會、國家建筑衛生陶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單位,聯合推出的“2010年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中宇萬家節水改造’公益行動暨中國節水(潔具)‘金馬桶’獎評選”在北京廣播大廈十層多功能廳啟動。
“中宇萬家節水改造”公益行動預計持續三個月,以“中宇萬家節水改造”為主線。組委會組建了一支由美加華、澳斯曼、箭牌、法恩莎、惠達、恒潔6家知名衛浴企業組成的潔具維修專業團隊,深入京城千家萬戶,為百姓進行馬桶用水量免費檢測,提供改進“跑、冒、滴、漏”現象的維修建議及服務,讓百姓直接便利地享受到高效節水改造服務。
此外,中國建筑裝飾協會還將主持“中國節水(潔具)‘金馬桶’獎評選”、“百姓喜愛的十大品牌獎”票選等活動,各評選獎項將在十月中旬舉行的頒獎典禮上揭曉。
家商并舉--歐普照明2010-2011年度照明新品
作為唯一入駐世博會民企館的照明廠商、國內知名品牌歐普照明,日前在總部所在的上海浦東華盛科技園,正式了其最新開發的2010-2011年度照明新品,包括家居照明新品、商業照明新品、LED光源產品、電工電器類新品等。歐普照明董事長王耀海先生、總裁馬秀慧女士,以及近千名國內經銷商出席了本次活動,共同見證了歐普照明2010-2011年度新品的。
同家電產品研發一樣,會議作為服務產品,也是要不斷研究并爭取做到最好的滿足參會對象的需求??梢哉f,每屆會議召開前半年,組織工作的重點都是放在需求分析和新需求的研究上,研究怎樣提高參會企業的滿意度上,這也叫做產品的目標管理。
我們分析任務后,營銷年會,大家的需求主要反映在如下幾點上:
需要對市場當前狀況和未來走勢的分析做出良好的判斷,以便確定市場應對之策和商機重點。包括線上的商機和占有率的分析。
協助解決渠道變革、業態消長的挑戰上。本來傳統渠道就面臨成本增高的難題,電商臺風又快速降臨。于是在機遇到來的同時,難題也接踵而至:年輕顧客流失,門店經營清淡;不能“觸電”等死,上線“觸電”又碰壁;初步觸電,如何協同內外物流、資金、服務、資源等管理,難度不??;各類渠道價格管理困難,線上線下沖突加劇。如何破解?幾大電商平臺下步還有什么動作?同行成功突破的訣竅在哪里?需要幫助工商服務企業交流經驗觀點,啟發或整理思路。
同行經驗交流。對家電業界,我們對企業是按產業群劃分的。有商,有零售商,有服務商包括系統集成方面,有制造商,還有線下專賣店,線上電商經營者,線上電商大平臺。同行有共同語言,需要交流,借鑒經驗,分享管理做法和經營模式。
跨行需要合作和溝通。商、零售商、服務商、電商經營戶、電商平臺需要好的上游資源,如好的品牌授權、好的商機產品。而制造商更需要優化渠道,選拔優秀渠道商特約集成商來合作。不同平臺之間尚有矛盾,需要傾聽,需要答疑解惑,因此需要溝通。
需要結識朋友。家電行業特別是營銷界,藏龍臥虎,高手如林。相識相知豈不是快事?即便同行有競爭,甚至有矛盾有沖突,但溝通化解,“相逢一笑泯恩仇”不也是好事乎?
從需求分析看,大會見面,確有必要,確有價值。
組織工作就是建立在如何滿足上述需求上了。有人可能問:當今會議很多,你們提供的營銷年會有什么特色?你別說,還真有些特色,主要是需要特色。
比如,過去一些企業也做市場分析,但偏于傳統渠道的宏觀分析。這次安排,線上線下都有,增加了線上市場分析。即便線下市場分析,也是按行業做個性化分析的。
還比如,電商問題,會議不僅要安排走在前頭的同行介紹經驗和做法、突破的模式,還將安排平臺與企業的溝通和交流。
又比如,其他會議大會多,個性化需求滿足不夠。而營銷年會,有大會,也有分會。大會滿足大家的共同需求。分會滿足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預計兩天的會議要安排十個會場。會上還安排了商沙龍、零售商俱樂部會議、凈水行業俱樂部會議的各類活動。
《現代家電》提供的會議服務,務實也是一個特色。企業在商言商,希望能有客戶或資源合作。會議對一些企業的這個愿望自然也做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