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4:24
序論:在您撰寫休閑農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根據消費決策的五階段學說,廣東省省內客源休閑農業旅游決策過程具有如下的特點。
1.1問題識別階段問題識別階段是消費者感知到實際狀態和理想狀態之間存在差距,意識到自己的某些欲望需要滿足。根據數據分析(見表1,下同),在問題識別階段,選擇休閑農業旅行的動機主要有體驗農家生活,回歸大自然,占整個有效樣本的42.4%,其次有31.2%的旅游者選擇休閑農莊游是為了放松身心,緩解城市工作生活的壓力之感,還有10.8%的消費者,選擇動機是通過休閑農業游教育下一代,讓孩子們懂得農業生產、農村生活和鄉村文化之美。另有少部分消費者應工作接待需要或了解各地嶺南文化而選擇休閑游。
1.2信息收集階段旅游產品的消費選擇必定要經過信息收集階段,在這階段,需明確消費者信息來源的渠道。當今消費者最主要的信息渠道是網絡,這說明在商業信息渠道選擇中,網絡已經取代電視、報紙雜志等傳統的信息渠道成為旅游者獲取休閑農業旅游信息的主要來源。在非商業渠道選擇上,親朋好友的信息來源因為具有較強的可信度,有近三成的被調查者選擇。
1.3評價方案階段廣東省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發展休閑農業,已發展相當數量具有一定規模、兼顧當地農業特色、有較強市場吸引力的休閑農莊,如順德長鹿農莊、番禺的祈福山莊和萬畝葵園、深圳光明農場、珠海農科奇觀等。各地休閑農業經營者展開渾身解數,搶占省內客源市場。然而,旅游者對休閑農業目的地的選擇有自己的評選標準,根據本項調查,消費者在休閑農業旅游中,影響他們評價和選擇具體的旅游目的地的因素按重要性程度排序依次是:旅游設施、景點位置、旅游時間、旅游產品價格。
1.4購買決策階段在購買決策階段,本研究主要在出游時間、出游頻率、休閑農業旅游花費、出游方式等方面予以調查。數據統計結果顯示,消費者喜歡利用短時期的閑暇時間進行休閑農業旅游,主要包括周末和國家法定短假期;在出游頻率上,有六成以上的被調查者每年休閑農業旅游的次數在四次以上,這說明對大多數50歲以下的城鎮居民而言,休閑農業旅游是最主要的旅游方式;出游方式上,有近四成的消費者選擇公共交通近距離旅游消費,自駕游的比例也很高,占了32.3%,這說明休閑農業旅游目的地要完善公共交通方面的建設,在目的地建立公共交通站以及大型停車場,滿足越來越多的游客對旅游交通便利的要求;在休閑農業旅游花費上,有七成以上的被調查者所有的花費低于500元,由此可看出,在旅游市場,相對于出境游、名勝游等檔次高的旅游項目,農業休閑旅游及相關的產品在消費者眼中檔次較低。
1.5購后行為階段游客到休閑農業旅游目的地游覽結束后,會對整個旅游活動有一個主觀的評價,從而形成對該次旅游的滿意度。顧客是否滿意會用相關的態度和行為進行表示,三成左右的被調查者對剛旅游過的農業休閑目的地有重游意愿,只有四成的被調查者有正口碑,會對周圍的親朋好友介紹休閑農業旅游的好處。由此可看出,廣東省內客源對本省的休閑農業旅游項目滿意度不高。這說明廣東省的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不符合大多數消費者的期望,消費者認為不滿意的方面主要包括:采摘的農產品質量沒有想象的品質好,位置偏、交通不便利,目的地旅游設施較少、配套不齊全,相關的服務落后,價格偏高等。
2結論和發展休閑農業旅游的對策建議
2.1結論在研究中可以看出,休閑農業游客源主要來自于城市的工薪階層,利用周末時間,進行“一日游”或短途旅行。他們主要通過網絡及親朋推薦選擇相關農業休閑旅游景區。景區景點的可賞可玩性對游客的影響比較大,他們旅游的主要動機因游客類型而異,單身白領主要為了放松身心,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和減負。而家庭式的游客是為了在游玩的過程讓下一代了解農村生活、農業生產和自然界的親身經歷。游客在休閑農業旅游的花費普遍較低,多數人在500元以下。游客對休閑農業景區的重游率和好感度也不高,實際體驗與游客預想存在著一定偏差,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游客對休閑農業的選擇。
1.1休閑農業區存在雷同建設的問題
在休閑農業的發展中,大多都是由當地農民自行開發的,并且由于他們在建立之初沒有做過多的調查,例如,對相鄰地區的建設情況不了解等導致同一地區范圍內多數的休閑農業園不管是在風格、品味以及規模上都存在相似的地方,雷同建筑更是多之又多。這就間接的導致了同一地區同一行業內的惡性競爭。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市郊的房山、密云、延慶等郊區縣,這些縣都是相互毗鄰,并且垂釣園、采摘節隨處可見,使得游客的分散度較大,單個休閑園的效益就不太好。
1.2休閑農業區的建設數量越來越多,效益卻出現了下降
最近幾年我國的經濟快速地發展起來,加上越來越多的人對自然的向往,休閑農業建設的數量逐漸增多。人們看到休閑農業帶來的利潤之后,欠考慮地把休閑農業的數量漲了上去,但是真正能夠很好取得效益的案例卻還是少數??偨Y原因,可以發現,休閑農業經營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在園區區位選擇上存在失誤,對休閑農業客源、旅游項目以及經營條件等特性考慮不夠全面。一般來說,在區位選擇上休閑農業遵循以下幾點原則,即大中城市郊區、著名旅游景點附近、特色農業基地。在大中城市的郊區一般都有很大的客源市場,而在風景名勝附近能夠充分利用風景區的客源,同時一般來說,農業基礎較好并且有豐富生產經驗的基地會有比較鮮明的特色,對游客的吸引力就比較大。
1.3細節水平建設得不到位
農民個體以及鄉集體出資開發休閑農業園是當今比較普遍的建設模式。資金不足往往是休閑農業建設中面臨的一項大問題,所以在休閑農業的細節建設上可能不到位,例如,有些休閑園區的旅游衛生環境比較差,園區中的管理體系不完善,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使得游客的反感度增加。因此,重游率是細節建設不到位帶來的惡性影響,直接導致了休閑農業經濟效益的下降。
1.4休閑農業受季節性影響較大
受農業發展季節性的影響,休閑農業也體現出季節性的特點。休閑農業的旅游季節比較短,無法與其他名勝古跡一樣可以四季經營。打破季節性的影響是當今休閑農業發展多面臨的一大問題。
2解決鄉鎮休閑農業發展問題的有效舉措
2.1凸顯休閑農業的特色
在休閑農業的發展中最忌諱的就是跟風,不管是何種類型的休閑農業園區建設都應該重視當地地域特色的彰顯以及文化特色的凸顯,只有這樣休閑農業才會具有原始的生命力。在休閑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并使特色農業物產和特色自然、人文景觀有效的結合起來,把農村特有的生活文化、產業文化及民俗技藝在休閑農業的建設中得以延續與傳承。
2.2加強政府干預,防止同一地區休閑農業泛濫
在鄉鎮休閑農業的發展中,要加強政府的干預。在政府的指導下,引導休閑農業有序發展,防止同一地區休閑農業數量過多。這就要求政府在引導當地農民搞好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鼓勵部分人發展休閑農業,并制定出詳細的休閑農業建設規劃,加大政府對休閑農業資金的投入,發展優質休閑農業。
2.3提高休閑農業區內項目的多樣化
設計活潑多樣的經營項目以及休閑農業產品可以吸引更多的顧客。休閑農業區是如今人們釋放壓力以及旅游的好地方,多數都是家庭整體前來游玩,所以在休閑農業區內要注重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項目建設,使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置身其中都能找到歸屬感,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
2.4加強休閑農業人才的培養
休閑農業不只是給城市居民帶來放松,對于農村來說,能夠更好的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好的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一種新興的產業方式給廣大農民,對增加廣大農民的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社會迅速發展的大前提下,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環境。我國的休閑農業發展還只是處于初期階段,相比較于休閑農業的發源地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2長沙城效休閑農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從20世紀90年代起,長沙就開始發展休閑農業,現如今以及到了產業化發展階段。長沙市包括芙蓉區、天心區、岳麓區、開福區、雨花區五個市轄區以及長沙縣、望城縣、寧鄉縣和瀏陽市。長沙市依靠山水資源,很好地發展休閑農業,擴大了第三產業的隊伍,也穩定了許多第一產業的勞動人民的生活工作。以上表明,發展休閑農業,更加充分地開發了長沙的農村旅游資源,拓寬了經濟發展道路。利用農村資源,給人們提供休閑的同時,也帶來了經濟效益,為新農村建設打下良好基礎。長沙是作為我國休閑農業發展比較迅速的城市,休閑農業較其他的地區更加繁榮。長沙市休閑農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為長沙市居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城效休閑農行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勞動力過剩的問題,為過剩的農村勞動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并且得到了可觀的收入。休閑農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3長沙市城效休閑農業的缺陷與解決方案
3.1長沙市休閑農業的缺陷
長沙市是我國休閑農業發展比較迅速的地區,但由于過于迅速的發展,使得長沙市休閑農業存在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已開始限制休閑農業的發展。首先,很多休閑農業的經營者對休閑農業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休閑農業是一種成本低、收益快的項目。認為經營休閑農業只需要很少的資金就可以獲得很大的收益,在開發的時候通常都是投入很少的資金,從而導致休閑農業的質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次,就是在很多農莊休閑農業的發展水平比較低,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沒有更好的發展休閑農業,甚至有很多農莊裝修的奢侈豪華,違背了休閑農業樸素的本質。另外,從業人員的水平較低,不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的工作人員,受教育水平不高。沒有采用良好經營管理方式理念,不能管理好休閑農莊,對繼續發展休閑農業也就沒有推動作用。
3.2長沙市休閑農業整改缺陷的方案
首先,要對休閑農業的經營者的理念做出改變,使其正確認識休閑農業,遵循休閑農業發展本質,能夠凸顯出休閑農業本身特點;其次,需要加強對休閑農業經營人員素質教育,開發一個專門教授休閑農業經營教育部門,訓練從業人員素質,提高從業人員工作能力,為休閑農業更好的發展提供更好的人才資源。引進其他休閑農業發展較為完善地區的管理理念以及發展模式,使長沙市的休閑農業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福州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所轄市縣為沿海經濟開發區,由于地緣優勢,受臺灣現代農業的影響,休閑農業有一定的發展,也頗具特色,主要以發展名、特、優、新、稀農副產品為主,發展高效優質農業。近幾年來,隨著短途旅行、鄉村游的興起,休閑觀光農業也得到一定的發展。
1.1休閑農業的定義
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村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且結合農業的有形資源(如:當地的農村文化,農家生活,農業經營活動及農林漁牧產品等)及其所隱含的觀光游憩,教育等無形資源所形成的一種農業經營、游憩服務并重的新興產業。一方面,它繼續維持農業產銷活動,從事農業經營;另一方面,它提供游客休閑游憩的機會,因此,可以說休閑農業結合了第一產業及第三產業的特性,發揮農業與農村所具有的教育,經濟,社會,游憩,文化等多項功能,提供公民休閑游憩的機會,并可增進國民對于農業及農村田園生活體驗的農業經營新型態。
1.2休閑農業的行業歸屬
休閑農業從行業上來說應歸類于農林牧副漁行業,但是其在發展上又緊緊依附于旅游業,甚至其生死存亡都與旅游業息息相關。所以應理清關系,加強引導,需要各部門的協作。才能推進現代休閑農業業的更好發展,在經營管理上向旅游行業靠攏。
1.3現有休閑農業發展情況
福州市目前擁有的大中小各規模休閑農業“農家樂”農莊約66家之多,正在規劃中的外商投資休閑農業園也漸漸增多。
以莒溪和兔耳山休閑農業園為例,“莒溪農家樂一日游”內容為乘小舢板泛游大樟溪,登龍山,觀賞鳥鳴谷、白觀音,領略莒溪八景,還有采木瓜、挖地瓜等活動,午餐后在莒溪竹林漫步,還可釣魚、捕魚等,返回時舉行泛舟比賽。而“兔耳山自釀酒農家游”安排游客到閩侯兔耳山農業大觀園,用山上優質的泉水親釀美酒,還有篝火晚會、自助燒烤等。另外,連江溫泉鄉村游的休閑農家形成了“農家樂”玩、吃、買的一條龍服務,農民收入大大增加。因注入了現代的管理模式,以溫泉為特色,山海風光為著眼點,發展了現代果園,形成融農業觀光、休閑度假、森林沐浴為一體的溫泉生態休閑農莊。
2.休閑農業的作用
2.1休閑農業的生態功能
“吃一頓農家菜,爬爬山,摘摘果,釣釣魚,淳樸的農家生活讓游者體驗回歸自然、放飛心情的感受”,來體驗農家休閑生活。以其返璞歸真的內容、新穎有趣的形式、其原生態無污染的農耕產品和農業文明體驗,是現代城市人無比向往的地方。
2.2休閑農業的經濟作用
休閑農業有利于改善農業生產結構,增加農村就業機會且增加農民所得,將原本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提升為服務走向的第三產業,繁榮農村社會。農業結構的變遷使農村人力的外流,大量農村的青壯勞動力流入城市,農村勞動力嚴重匱乏。發展休閑農業能夠改變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采取節省勞力或所謂“精致農業”的型態,有效地提高農民收入,是一種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促進農民增收的行之有效的途徑。
2.3休閑農業的社會效益
首先,休閑農業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發展。休閑農業以現代種植養殖和觀光型的農業生產取代了簡單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既實現了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的轉變,使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融合,打破了產業的界限,又延伸了農業產業鏈[3],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的現代產業體系。
其次,休閑農業增加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增收。休閑農業的發展,需為旅游者提供觀賞、品嘗、購買、習作、娛樂、療養、度假等服務,從而創造了廣闊的就業機會。并且休閑農業吸納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屬于農民就地就業或“離土不離鄉”,符合當代農民的心理需求。同時,發展休閑農業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商品轉化率,而且能把農業的生態效益和民俗文化等無形產品轉化為合理的經濟收入,拓寬了農民創收的渠道,增大了增收潛力。
再次,休閑農業加大硬件建設,促進新農村建設。休閑農業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村級經濟的發展,增強了村級組織的經濟實力,使之有財力投入到硬件基礎設施建設中去,推動了休閑農業的發展,實現了良性循環。休閑農業整合資源,促進城鄉協調。休閑農業能對土地、生態、勞力、資金等要素進行有效整合,注重了生產與生態的和諧、人與環境的和諧、資源的長效和循環利用,促進了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城鄉的相互交融和城鄉一體化進程。
3.休閑農業存在的問題
3.1起步晚,依附于某風景園
福州市的休閑農業尚缺乏單項運作,起步較晚,發展不均衡,極大地影響了旅游的可進入性和開發程度。福州市近年開發出的休閑農業項目中,只重規模,不求質量,急功近利,粗制濫造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依托某些風景區,在旅游市場上很少有單獨的農業休閑游的品牌號召,這導致福州市休閑農業難以獲得進一步發展。應該說,在休閑農業項目的開發過程中,不因地制宜,盲目附盤景區和人文資源帶,帶來的結果不是資源破壞,就是資源閑置,缺乏規劃和低規劃水平的開發容易走向”盲目性+積極性=破壞性”,最終將使本地的休閑農業旅游業遭受毀滅性打擊。
3.2缺特色,應強化各自特征
目前,福州市各個休閑農業項目的經營特色并不鮮明,經營項目單調、缺乏特色和吸引力,活動內容相似,創新不足。開發者的思維定勢局限在很小的領域,如賞花、摘果等。由于創意匱乏和特色不鮮明,現已造成部分觀光休閑農業園區的經營舉步維艱。
3.3農業園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
休閑農業旅游景區的整體形象關系著景區的全局利益,也關系著經營戶們一家一戶的利益。而當前福州市的一些鄉村以城鎮化發展為目標,但接待設施落后,有景無門,路小且路況差,加上地方行政管理部門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管,使得基礎設施缺失破壞現象十分嚴重,極大地損害和降低了休閑農業項目原生的高經濟附加體驗價值。
3.4管理落后,科技含量低
福州市現有的休閑農業項目多為私營,從最大的經濟效益這一目的出發,經營者多雇傭低廉的勞動力或親友,造成經營管理上的諸多問題。由于缺乏必要的休閑業從業技能,導致服務人員不能提供給游客高質量的服務享受,甚至于造成沖突,引起不必要的糾紛,破壞園區的旅游形象,從而影響經濟效益。
如何根據福州郊區農業旅游資源和城市居民消費需求的特點,理念創新,準確定位多種類型、多種模式的有序發展及合理布局、觀光農業與高科技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旅游相結合,構建觀光休閑農業技術體系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3.5沒有很好發揮農業園的特色效能
目前還有很多的項目存在脫離農業經營的問題。這些項目在開發之初就將區域內的農戶全部遷出,僅以零工形式雇傭其從事耕作,人員、時間均不固定;農場農產品的生產也不以經營為目的,而是大多僅供游客觀賞、品嘗。這類項目雖然也認為農業經濟和農村景觀是吸引游客的法寶,但在開發中卻流于形式,其農舍、農田由于“農民”的消失而成為物化的空殼,其發展的可持續性令人擔憂。3.6小而散,缺效益
福州市現有的休閑農業在發展過程中主要表現為“小農經濟”的旅游經營模式,即主要以自發的、分散的、粗放的小農、個體、私營等經營形式為主。雖然“小農經濟”是中國農業的原生經濟形態,對游客有著較強的吸引力,但由于其內部接待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自負盈虧,因而在品牌形成、科學管理與整體營銷等方面存在著許多實際困難和問題;而且有限的經營規模難以形成相應的產業化發展空間。因此,其在短期內只能提供相對粗放的、低水平的初級休閑農業旅游產品。與此同時,福州市的休閑農業經營者在項目開發與經營中一味片面強調對農業自然資源的開發,而忽視對鄉土文化、鄉村民俗等人文資源的深度開發和系統開發,在資源的開發整合上存在著豐富的資源與有限的資金,沒有形成有效合力的經營困境。
4.關于休閑農業發展的建議
4.1提高認識,政策扶持
休閑觀光農業的投資主體應該是包括農民在內的社會各方面。但政府一定的資助也是必要的,特別是一些涉及千家萬戶農民事業的項目。如農家樂的投資主體是農家,但村鎮區市在公共衛生、交通道路等設施建設方面要給予資助,信貸方面給予貼息優惠,此外政府在組織培訓等方面要給予適當的幫助。例如日本休閑農業成功經驗之一在于農園建立之初,當地政府為其提供適宜的硬件配套設施,同時還提供配套的優惠政策。而項目經營者則偏重于企業財團進行直接策劃、經營,這樣既減少政府負擔,經營者又能獲得較好的收益。法國休閑農業的發展也得力于政府在資金、技術上的大力支持,在管理上予以輔導,在發展方向上加以規范,并由農民協會進行組組織協調,從而有力的推動了觀光農業的發展。
比之西方發達國家對休閑農業在軟硬件上的支持,我國雖然對休閑農業重視有加,但迄今為止尚未出臺任何形式的法律規定,無法走上規范、有計劃的發展道路。我認為應該呼吁有關部門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引導和約束休閑農業的有序化、制度化經營。因為只有完善的保障體系和措施,才能保證效率和公平的實現。因此,福州市相關部門也應當在職權范圍內盡快制定有關的資金、項目扶持政策,予以政策傾斜,加強對休閑農業的指導。在尊重市場規律和農民意愿的基礎上,政府應當盡量少用行政性強迫命令,而應該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協調和服務作用。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必然涉及相關政策的改革、配套和制定。政府應為觀光休閑農業的產生和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特別是在立項、用地、建設、信貸、能源、供水方面經予優惠政策。
4.2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然而現在福州休閑農業發展存在兩種趨勢:一是把它視作都市休閑生活的再延伸,二是向純粹的觀光業靠攏,都忽視了休閑農業本來就有的多功能的特性。實際上,休閑農業自身的最大特色,便是它的綜合性——生產、生活、生態三部分的統一。因此,對于農業休閑園址的選擇因做到因地制宜的原則;對觀光農業的開發要在一個區域內全面規劃,在此基礎上,選準重要項目,集中資金,重點開發。
4.3規范管理,創新模式
目前,大多數縣級都沒有制定觀光農業的總體規劃,也沒有明確的管理機構和管理辦法,觀光農業的發展基本上還是以鄉村和企業自主開發為主,布局不盡合理。雖然有些地區的建設、農林、水利和旅游部門都制定了一些相應的標準來評定景區景點的等級,實施著各自相應的管理辦法,但這樣又往往形成了多頭管理,幾個部門都各自做規劃,缺乏宏觀控制和指導,加上投資者自身缺乏發展規劃能力,導致投資決策的明顯隨意性和開發的盲目性。
4.4打造品牌,永續發展
充分利用福州文史資源,民俗藝術、手工藝品、地方舞蹈、戲劇、音樂和古跡史話、傳說,將過去和現實結合在一起,提升休閑農業的品位。將農業休閑和文化結合,舉辦節慶活動,使休閑和生活、產業相連結,更具活力,做出品牌,提升品質。在景觀布置上,要精心策劃,從農漁業生產出發,放置農耕狩獵、漁撈器具和農事操作、農村生活的雕塑或實物,點綴和反映農村情景,了解鄉土文史,美而不俗。結合了這些民間藝術發展起來的休閑農業將更加的富有特色。
發展休閑農業,要在保持傳統農業精華,反映傳統農業歷史的基礎上,尋求技術上的支撐,一方面充分利用現有自然資源、人文環境、農村古老的文化、古老的生產方式,讓現代人了解過去的農耕歷史,勤勞勇敢人民的智慧,體會古老的文明奧秘;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先進優良的適合休閑農業發展的特種蔬菜、水果、花卉和其他觀賞性植物品種等[10]。農業科研單位要利用自身的優勢,積極參與休閑農業的開發,讓自身的科技轉化增值的同時帶動休閃農業的良性發展;通過現代高科技來展示農業的前景、未來的發展方向,讓游客能體會知識的力量,體會人類創造力的偉大,從而激發自己奮發向上。
5.研究結論
5.1總結當前的農業休閑市場形勢和發展的任務
休閑農業除具有城鄉互補的娛樂功能、生產與生活的互動、產銷一體、村民與市民人際關系的互動關系外,還能以更宏觀的人文觀點創造人性化的生活環境,以及生態觀點維持人與環境的長期調和關系,可將旅游觀光休閑農業規劃到城市區域生活圈中。同時,促進生產和休閑活動既可滿足城市居民的休閑需求,又可提高農民所得,達成城鄉互動的社會經濟共同體。在這種城鄉互動價值體系下,福州市旅游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要把短期發展與長期發展結合起來,在短期以滿足市民需求為導向,在長期以發揮休閑農業與鄉村景觀為特色,才可塑造出城郊旅游觀光休閑農業無可替代的競爭優勢。
1.1休閑農業基本概況休閑農業是指利用田園景觀、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其特色主要在于滿足人們對農村自然環境和農村人文活動環境的向往。休閑農業以與大自然密切相連的農業為基點,以鄉村休閑為最大的賣點在國內得到迅猛發展,先后形成了農家樂、休閑農場、民俗度假村和休閑農業生態園等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模式和類型。截止至2012年底,我國共有8.5萬個村開展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主體達到170萬家,其中農家樂150萬家;從業人員2800萬,占全國農村勞動力的6.9%;年接待游客8億人次,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3]。同時,“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費方式的轉變、新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都為休閑農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1.2休閑農業面臨的氣象災害休閑農業是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傳統農業和休閑旅游業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生態產業。農業生產在種類、品種和布局上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高投入、高產出的果樹、花卉、茶葉、反季蔬菜、水產養殖等特色農產品占據主要地位,通過人工規劃布置,與田園風光相結合,營造一種回歸自然鄉村的氛圍。但這種人工農業生態系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嚴重不足,大風、暴雨、冰雹、雷電、強降溫、大雪、連續高溫以及連續陰雨寡照等氣象災害都可能造成經濟損失。大風天氣會使農作物葉片機械擦傷、苗木倒伏、樹枝折斷、落花落果而影響產量。暴雨天氣會致使田塊受淹,影響作物生長和品質。冰雹和大雪都會破壞大棚的外膜,甚至造成大棚坍塌,對棚內農畜產品帶來嚴重損失。2013年4月山西陽泉出現暴雪天氣全市塌損溫室104個,大棚41個,露地蔬菜受凍面積50畝,涉及14個鄉鎮20個基地,直接經濟損失500余萬元。連續的陰雨寡照常常造成種子霉爛、發芽,病蟲害的滋生蔓延,導致作物減產。夏季熱雷雨能導致魚塘殘渣加速分解,水中還原物和浮游生物增加,耗氧量大,造成水中缺氧,使魚類感染疾病,甚至死亡。水溫在25-35℃、久晴不雨時,草魚出血病流行。強雷暴天氣還會使大面積鋼架大棚以及戶外務農人員遭受雷擊事故。全國雷電災害統計報告顯示,全國每年都有多起農民田間務農遭雷擊身亡事件。由此可見盡管很多農園采用了溫室、大棚、人工氣候室等現代化農業設施,通過環境調控為動植物生長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和空氣等環境條件,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對自然環境的依賴。但仍然受到自然氣候條件(如光、溫、水)的約束[5,6],氣象災害更對休閑農業具有直接破壞的影響,多發的災害天氣還會影響農園的經營。
2、休閑農業氣象服務需求分析
2.1、高效準確的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防措施天氣變化時刻影響著農業生產,農園依據每日常規天氣預報合理安排農事,但突發性天氣事件往往給農業生產帶來不便。準確率高、傳遞速度快、預報提前量長的重大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預報服務效果顯著。調研中無錫江陰一位農莊老板談到去年10月收到氣象與農業部門聯合的大風天氣預警短信后,及時對園內葡萄架和果樹進行加固和防護,避免了數十萬元損失。同年8月西安灞橋區村民幾年來苦心經營的150畝葡萄園遭受大風破壞,預計損失達300萬元。如果農園都能提前了解到各類災害性天氣的預報和預警,就能及時采取措施減少損失。同時由于廣大務農人員對氣象災害了解甚少,及時獲悉氣象災害的研究成果和預防措施,更能提升休閑農業防災減災能力。
2.2、微氣候的監測和研究農業微氣候監測是指對溫度、光照、濕度、風向、風速、氣壓等氣象要素進行連續不間斷觀測,通過研究分析,準確定量各類動植物優質生長的生態條件和氣候指標。準確的氣候測報改變了過去天氣預報區域性大,生產活動較為被動的狀態,使得種養殖過程中施肥、殺蟲、喂飼料、清潔等工作時效性更強,生產效率得到廣泛提高。同時在人工環境(溫室、大棚、人工氣候室等)中開展微氣候監測可以掌握氣象要素隨外界環境變化的規律,一些現代化農園通過科技手段調節室內的微氣候指標,可以控制農產品的生長指標,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
2.3、精細化的專項氣象服務休閑農業具有投入大、效益高、與氣候緊密依存的特點。各類特色農產品的發育、開花、成熟等關鍵期,以及運輸、儲存、銷售需要更精細化的氣象服務。在常規天氣預報的基礎上,通過專業加工、衍生,開發出針對休閑農業產品特點的多要素預報,以及重點環節的農情氣象業務,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同時結合休閑農業自然景觀和休閑旅游的特點,開發有針對性的旅游氣象服務,更能適應休閑農業的發展。
2.4、氣候資源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是為農業生產提供物質與能量的可再生資源,其光、熱、水等要素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業生產類型、生產率和農業生產潛力。科學分析和評估一個地區的農業氣候資源的時空分布特征,對高效利用農業氣候資源,合理布局產業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休閑農業通過改變產業結構,引進新型農產品和特色水產養殖來滿足市場需求,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這些特色農產品的種植大多未作氣候可行性論證,氣象部門也無法主動介入引種的科學論證[8],導致當地的氣候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產業結構不能因地制宜,損失難以避免。
2.5休閑農業氣象防災減災服務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休閑農業受制于極端天氣事件和病蟲害的威脅日趨嚴重,需要更加完善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體系。休閑農園從業人員普遍對氣象知識缺乏,希望氣象部門加強氣象科普宣傳,增強涉農人員對氣候資源、農業氣象、災害防御等實用技術的應用能力。同時近年來新增的各類農業保險為休閑農業避免和減少了種養殖風險,氣象部門應參與理賠氣象指標的制定,及時為受災農園提供理賠鑒定服務,減小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
3、休閑農業氣象服務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氣候災害制約著休閑農業的發展。休閑農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不斷提升,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氣候資源提高防災減災能力。中國氣象局和各地氣象部門為適應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不斷加強相關技術應用研究,更新氣象服務手段,部分地區還建立起了休閑農業氣象預報系統,增強了休閑農業氣象服務能力,進一步開展創新性研究并豐富業務服務工作手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不斷完善休閑農業氣象服務系統。各地氣象部門逐步建立農業氣候資源數據庫,并對當地氣候資源特征和氣象災害分布和發生頻率進行了詳細分析[5],構建了特色農產品的周年服務方案和指標集,使得休閑農園布局和農產品選擇更加科學。全面拓展多媒體傳播渠道,運用LED電子屏、氣象預警短信、氣象大喇叭等設施,開展為農服務直通車,及時傳遞氣象信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二、開展休閑農業專項氣象服務。在常規天氣預報的基礎上,增設了多種氣象指數預報,開發了集預報模型庫和數據查詢為一體的天氣預報系統。建立了休閑農業氣象信息服務系統,及時向相關從業人員提供短期和中長期氣候預測和氣象災害應對措施。開展了休閑農業微氣候監測和研究,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氣象保障。三、加強農業氣象科研與合作。各地氣象部門與高校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并加強與農業生產部門合作[9],共建科技示范基地,開展各類特色農產品氣象災害防御指標、病蟲害防治指標、危害等級預報的研究,建立信息共享、聯合會商機制,發揮氣象科技對休閑農業的推動作用。盡管氣象部門在休閑農業氣象服務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仍不能滿足國內休閑農業迅猛發展要求,還存在諸多的不足和差距。具體表現在:一、氣象服務技術能力不足。氣象預報信息內容單一,服務產品針對性不強,精細化程度不夠,科技含量不高[10],不能有效運用到一些特色農產品的生產管理中。傳統預報模式的滯后性和中長期預報的準確性不能滿足迅速發展的休閑農業對氣象信息時效性的要求。目前大多數休閑農園還不具備氣候自動監測系統,各地氣象部門缺乏休閑農業氣候監測網絡和遠程服務管理。基層氣象部門設施落后,各類氣象科研成果難以在休閑農業氣象服務中展開應用。二、農業氣象復合型人才缺乏。多年來,我國農業氣象隊伍整體發展緩慢,知識層次高和知識面廣的農業氣象人才較少[7],一線氣象服務人員普遍對特色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生理特性和病蟲害防治了解甚少,對環境因子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機制、作物生長模擬等研究不夠深入,面對氣象災害和病蟲害無法做出科學的生產指導,限制了氣象服務的水平和實效性。三、休閑農業氣象服務機制尚不完善。休閑農業主體是企業,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專項氣象服務是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休閑農業迅速發展的趨勢下,氣象部門與涉農企業合作方式、服務機制等還有待完善,氣象為農服務任重而道遠。
4、休閑農業氣象服務發展方向
4.1轉變理念,建立氣象服務新思路。氣象服務領域從傳統種植農業向休閑農業、特色農業、工廠農業等現代農業轉變,甚至包括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等“三農”各個方面。服務產品從對大宗作物服務產品轉變到開發針對特色農產品的個性化服務產品。服務內容從粗放化服務轉變到精細化,從間斷轉變到全程,涵蓋農產品的關鍵生長期以及存儲、銷售和運輸等各個環節。在目前農業氣象服務的基礎上,針對休閑農業的需求,建立一套全面、高效、專業的休閑農業氣象服務體系。
4.2加強休閑農業氣象服務科技支撐長期內外協作開展農業氣象的研究和試驗,在深入研究氣象因子與作物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特色動植物不同生育期與環境關系的指標體系。加強GIS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動態農業氣象模型的應用,使農業氣象服務由定性為主轉變為以定量為主。同時開發專業化、精細化、可視化、動態化的氣象服務產品,運用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建立智能化氣象服務平臺。各地氣象部門還要積極推進業務與科研的結合,強化科研成果轉化,助力休閑農業發展。
4.3加強氣候資源區劃和宏觀規劃。發展以氣候資料、遙感反演、GIS多種小網格空間插值模型為基礎,應用先進區劃技術、方法與指標體系,制定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針對各地氣候特點,開展休閑農業氣候可行性論證。同時結合各地資源環境和市場供求做好區域規劃,因地制宜,適度發展,合理搭配農產品品種類型,優化資源配置和合理布局產業,充分利用地域氣候資源,降低休閑農業生產的風險。
(一)現代都市依托型
國內外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發展都是從大城市的周邊即環城一帶開始出現進而衍生?,F代都市依托型景點主要分布在城市周邊半小時車程范圍內的農村或郊區,以周末休閑度假游為主要形式。太原青草坡鄉村莊園、清徐葡峰山莊、晉中明樂莊園等都屬于環太原市區的現代都市依托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
(二)景區依托型
景區依托型休閑園區的經營方向是強化景區的觀光、游覽功能,圍繞周邊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旅游景點進行開發,以自然景觀、風俗民宿、文化古跡為特色的農家游為主打,帶動其它涉農產業的發展。山西一些著名的景區,如皇城相府、王莽嶺、太行山大峽谷周邊的鄉村都在積極發展觀光、旅游型休閑農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三)主導產業依托型
近年來,山西省主導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應在此基礎上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規劃建設一批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和顯著生態經濟效益的休閑農業產業園。依托山西發展多年的“一村一品”、“一縣一業”項目,將特色優勢農業資源整合為特色鄉村旅游項目,以特色產業促動鄉村旅游發展。清徐縣葡峰山莊、忻州原平大營溫泉生態旅游度假區、晉城沁水縣示范牧場等都是較好的范例。
(四)龍頭企業依托型
在“521”政策的支持下,山西涌現出很多大型的龍頭企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可以圍繞這些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將產業鏈向前后延伸,形成集休閑觀光、現代科技、傳統文化為一體的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項目。比如,圍繞六味齋、雙合成、水塔醋業、冠云平遙牛肉、杏花村汾酒集團等農業加工龍頭企業,建設休閑觀光農業產業園區。
(五)特色文化依托型
山西地處中部,歷史悠久,范圍內的特色文化包括邊塞文化、佛教文化、紅色文化、晉商文化、尋根文化、鹽池文化、黃河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如昔陽的太行山石埂梯田耕作文化,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是我國北方旱作農業的一道靚麗景觀。依托文化資源,發掘各地特色民俗藝術,晉中社火,晉南、晉北的面塑花饃村,北廣靈、南浮山的剪紙村,太谷的花燈,黎城的布老虎等特色旅游項目也對城市游人非常具有吸引力。
(六)現代農村依托型
在政府政策的引導和鼓勵下,山西出現很多生態環境優良、經濟發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些農村兼具城市的生活條件和鄉村的生態條件,有很好的基礎設施。比如衛生模范村澤州縣東四義村、村民共同富裕的汾陽市賈家莊村、發展科技農業致富的忻州市前郝村等,都可以培育為現代農村依托型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觀光景區。
二、山西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問題
目前鄉村旅游已成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載體。然而,山西省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品位檔次低,定位不明,文化內涵少
山西省內的休閑農業項目數量已經非常可觀,不少項目也有各自的側重點,但品牌項目不多,大多停留在“觀農業、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的階段,對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難以滿足,大部分項目內容單調,缺乏主題創意,生態內涵不高,文化底蘊不足,主題不突出、特色不鮮明、綜合功能不齊全。
(二)缺乏科學規劃,資源利用率低
很多園區缺少科學論證和系統性規劃,定位不準確,重復建設情況很常見。高品位、上檔次、綜合性、知識型的休閑園區較少,大多數園區檔次低、規模小、內容單一、設施簡陋。園區中可以游玩的項目較少,就容易受季節制約,造成資源閑置。不少休閑農業園區一年只營業半年,淡季來臨就解散員工、關門歇業。
(三)投資不足,土地難流轉
休閑農業是綜合性產業,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資金投入。普通農戶往往投資不起,純粹政府投資又會產生效率問題,較好的投資主體是有一定資金實力和管理經驗的民營企業。近年來山西一些煤焦企業尋求轉型,投資發展休閑農業取得了成功,但仍有巨大的潛力亟待開發。另外,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土地越來昂貴,流轉土地的阻力也越來越大,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制定相應的政策,設計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在法律法規的規范下協調解決。(四)企業分散經營,缺乏合作由于缺乏總體的布局規劃,山西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企業各自為政、分散經營、缺少溝通,導致大量基礎設施和項目重復建設。經營主體之間缺乏信息交流,不能很好地吸收同行的經驗教訓,人力、物力和財力浪費嚴重。缺乏合作和學習使企業的管理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在低水平徘徊。
(五)產業鏈簡單,相關產業發展滯后
山西省休閑農業項目大多停留在游覽自然人文景觀、體驗農家生活、參與種植和采摘、牧放動物,在農產品的精深加工、農產品衍生品的銷售、農業科技的展示、農業知識的傳播、農耕藝術的傳承方面開發力度不足。農業產業鏈的擴展和延伸,將產生專精的分工和合作以及大量的衍生產品和服務,有助于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是助力農村經濟騰飛的核心動力。應將符合和代表消費發展新趨勢、新潮流的元素融入休閑農業中,在吃、住、行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游、購、娛的潛力。
三、山西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對策
山西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應該在宏觀上進行把握和布局,積極改善住宿條件、服務水平及基礎設施,打造強勢品牌,積極推動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形成,建立行業標準和管理規范,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宏觀上總體把握、分類布局
休閑農業的發展要立足區域優勢,根據本省特有的資源稟賦進行科學規劃。既要展示山西省壯美秀麗的鄉村自然風光,又要展示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提升旅游內涵,打造強勢旅游文化。山西省應構建以太原、大同、臨汾等較大城市為核心的現代都市依托型休閑農業旅游帶,以皇城相府、太行山、烏金山等為中心的景區依托型休閑農業旅游帶,以晉商文化、根祖文化、紅色文化為中心的特色文化依托型休閑農業旅游帶。
(二)改善住宿條件、服務水平以及基礎設施
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服務對象大都是城市居民,在欣賞鄉村風光、鄉土風情的同時需要較高的住宿條件和服務水平。鄉村賓館和客棧在一定程度上保留鄉村特色的同時,要按照城市居民的生活要求設計旅館和客棧,要實現“生活設施現代化,服務標準城市化”,具備沖水馬桶、空調、有線電視、互聯網接口等條件。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服務人員大都是農村閑散勞動力,需要經過系統的培訓,才能具備基本的服務禮儀、服務標準、服務規范。另外,欲將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做大做強,需由基層政府主導,統一規劃,解決好停車場、垃圾回收處理、下水上水、空調暖氣等問題。
(三)挖掘優勢特色,打造強勢品牌
要有計劃、有重點地對現有的建設規模較大、檔次較高、活動項目較豐富、文化特色較鮮明、接待服務較規范、經營管理較科學的休閑農業示范景點進行打造和提升,挖掘優勢特色產品和文化內涵,創建全國一流的休閑農業旅游景點??梢酝ㄟ^召開休閑農業現場促進會、座談會和研討會,現場參觀,開展星級評定等形式,提高企業知名度,增加企業收入。利用現代傳媒和營銷手段,發動媒體和網民,充分利用社交網絡平臺和微博、微信公眾賬號,對休閑農業園區和鄉村旅游景點的進行宣傳、報道、推介,吸引周邊省市居民游玩,打造知名品牌。
(四)積極推動形成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應該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構建產業鏈。從橫向來看,應促使鄉村旅游產業鏈中不同產業部門或不同企業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協調共生的穩定聯盟,逐步發展成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節點對接和文化融合的深度合作。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參與主體可以從縱向上分為上、中、下游(農民、農業公司、農業基地、景點商品供應商、景區服務提供商是產業鏈的上游,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農村旅游工藝品生產企業、農村旅游服務中介是產業鏈的中游,游客、旅行社是產業鏈的下游)。通過縱向產業鏈的集成,可以增強產業鏈的帶動和輻射功能。在產業鏈集成的基礎上,逐漸構建分工合理、高度合作、無縫銜接、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的區域性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集群。
(五)加強部門合作,建立行業管理規范
應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推進山西省休閑農業規?;⒎蘸凸芾順藴驶⒐δ芏鄻踊?。相關部門應牽頭組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協會,從市場信息、技術推廣、服務規范、安全衛生、項目支持等多方面對經營者進行指導,并建立統一的行業規范和標準,對休閑農業旅游點進行評級、促使企業實施標準化管理,確保安全生產,無安全事故發生。
目前已初步形成黃河牛場及小白河一帶的垂釣漁家樂、土右旗和固陽縣及市區近郊的“農家樂”、達茂旗的牧家樂等形式的休閑農業,但從農業旅游資源的利用和休閑農業旅游模式研究來看,休閑農業旅游的開發仍處于初級階段。
2包頭市發展休閑農業旅游的資源分析
2.1地區“農家樂”休閑游已具雛形
包頭人有著深厚的“農家樂”情結?!稗r家樂”歷經20多年的發展,形成在餐飲、文化上特色明顯的“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休閑游形式,現已成為包頭市民小假日出游的主要內容。黃河沿岸的漁家樂,將春季踏青、吃開河魚、垂釣、購黃河鯉魚、乘漁家小漁船觀光等項目融入休閑游;達茂旗利用草原藍天、白云、牧場、草原日出、暮色、夜景等自然風光,草原敬酒儀式、敬敖包、蒙古族摔跤、騎馬、蒙古族歌舞、服飾等草原風情,吃蒙餐、品奶茶、購純正的牧人傳統食品、住蒙古包體驗牧民生活等項目形成特色草原“牧家樂”休閑游模式;土右旗以二人臺戲曲、漫瀚調為主要文化內容的“農家樂”為包頭地區觀光農業游和“農家樂”休閑游向休閑農業旅游轉型奠定了基礎。
2.2旅游資源豐富
包頭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秀美,山河景觀壯麗,文化古跡別具特色。人文古跡包括寺廟道觀:五當召、美岱召、百靈廟、梅力更召、席力圖如、哈布圖哈薩祭奠堂、呂祖高、昆都侖召,乃春廟;文明遺址有中國最古老的戰國趙長城和秦長城遺址、漢代麻池古城遺址、“阿善”遺址、漢長城遺址、陰山巖畫、趙國人墓葬、匈奴人墓葬、秦直道、西漢古城、涸陽道、懷朔鎮遺址、燕家梁元瓷窯遺址、元代阿倫索木古城(趙王城)、金塹壕、突厥石人墓等,都具較高的文物考古價值。自然風光有:希拉穆仁草原、賽罕塔拉城中草原;包頭黃河渡口、南海湖泊、昭君島嶼、南海濕地、九峰山自然保護區;周邊旅游地有響沙灣、恩格貝、神光等沙漠景觀;伊盟的成吉思汗陵園等各具特色。包頭市深居內陸,氣候處于中溫帶,夏季氣溫不高,蚊蠅少,不潮濕,非常適宜外地游客消暑避夏。包頭市旅游資源內容多、分布面廣,具有發展休閑農業旅游的自然和農業景觀,同時還有反映農村特色的農耕文化、民俗風情、田園生活、鄉村風貌、休閑娛樂等人文景觀,這為包頭開發休閑農業旅游提供了優越條件。
2.3農業資源區域分布特色明顯
土默特右旗是包頭蔬菜、果品、葵花產區,具備形成大規模自然景區的農業旅游資源,可發展特色規模景區,如杏林、桃園、葵花園、葡萄園等,開發觀景、賞花、踏青等欣賞田園風光等休閑農業旅游活動。固陽縣以大田農業為重點,具有開發季節性油菜園、胡麻、蕎麥、莜麥、馬鈴薯特色休閑農業觀光旅游的基礎。在黃河沿岸依托黃河旅游風景區,結合現有的漁家樂,開發黃河鯉魚養殖、垂釣、燒烤、魚宴、購買黃河鯉魚等活動的休閑漁業游。達茂旗依托天然草原牧場,發展草原騎馬、射箭、摔跤、賽車、滑草、篝火晚會等旅游項目;打造典型草原民族的“牧家樂”,開發住蒙古包,吃風味餐飲,購牧人奶食,體會獨特濃郁的蒙古民族文化風情的休閑農業旅游。鮮明的地域特色對開發特色的主題休閑農業旅游活動極其有利。
2.4經濟環境優勢明顯
包頭是內蒙古最大的工業城市,是國務院第一批確定的13個較大城市之一,獲得了許多值得自豪的榮譽,如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最具影響力的品牌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等,現已躍居中國經濟實力百強城市排名第34位,中國投資環境五十優城市。美譽度的提升增強了包頭旅游的吸引力。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城市環境的不斷改善,交通、通訊業發展迅速,優勢明顯的經濟環境,成為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重要配套資源。
2.5地理區位優越,交通便利
包頭市位于的西部,距北京、天津、西安、太原、銀川、蘭州等中心城市較近,是呼、包、鄂金三角的重要支撐點,具有發展休閑農業旅游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對周邊地區乃至全國都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京包、包蘭鐵路和包白、包神鐵路在包頭交匯,東行可達北京,西行可達蘭州,南行可達太原、西安、上海、寧波等地;110、210國道穿越市區,呼包高速公路建成通車,27條公路干線通向全國各地,形成了以北京—包頭、包頭—銀川為東西軸線和包頭—西安、包頭—白云為南北軸線,連接和臨近省、市、自治區的公路網絡;可起降波音737、767飛機,至北京、廣州、武漢、西安等沿海城市。便利的交通為進出包頭旅游提供了方便、迅捷的服務,為休閑農業旅游客源的開發提供可能。
2.6旅游觀念轉變
短時間、近距離的休閑度假出游已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都市郊區、旗縣區及鄉村以“農家樂”為主體的多種休閑農業旅游項目滿足了游客對特色和多樣化生活的需求。這種需求也為休閑農業旅游項目的開發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以包頭市為例,其總人口為260萬,城鎮人口180余萬,城市人口超過69%,渴望拋開緊張的工作壓力、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回歸自然、盡情放松的城市人不在少數,潛在客源市場較大。
3包頭發展休閑農業旅游主要的模式
3.1大規模景區模式
以農村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和特色農產品為旅游吸引物,通過旅游項目、內容組織各種活動,滿足游客體驗農業、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目標市場為城鎮居民、大中小學生。
3.1.1田園農業游
以大田農業為重點,開發欣賞田園風光,可在土右旗各大蔬菜、果品產區發展特色規模景區,形成大片自然景區,如杏林、桃園、葵花園、油菜園、葡萄園等,開發觀景、賞花、踏青等欣賞田園風光、觀看農業生產活動、學習農業技術知識、采摘、品嘗和購置綠色食品等旅游活動,以達到了解和體驗農業的目的。在固陽縣主要發展季節性胡麻、蕎麥、莜麥、馬鈴薯特色規模景區休閑農業觀光旅游。
3.1.2濕地漁業游
黃河沿岸依托黃河旅游風景區,開發黃河鯉魚養殖、垂釣、燒烤、魚宴、購買黃河鯉魚等旅游活動的漁業游。
3.1.3草原牧業游
達茂旗依托天然草原牧場,發展草原騎馬、射箭、摔跤、賽車、滑草、篝火晚會等旅游項目;打造典型草原民族的“牧家樂”,住蒙古包,吃風味餐飲,購牧人奶食,體會獨特濃郁的蒙古民族文化風情的休閑農業旅游。
3.2景區依托模式
依托梅力更、九峰山等自然風景旅游區的客源來開發休閑農業旅游活動。在景點周圍開發集吃、住、娛、購一體的綜合休閑農業旅游項目,與景區的登山觀光、游憩、休閑度假、森林探險、地貌欣賞等項目形成互補,加強吸引力,協同發展。
3.3觀光采摘游模式
針對溫室和時令的各種名特優果品、特色蔬菜、新鮮品種,開展傳統名果、蔬菜及其他農作物采摘的觀光采摘旅游活動,如土右旗的杏、李、果、葡萄、向日葵;城市郊區的草莓、蔬菜、糯玉米、甜瓜、西瓜;固陽縣的土豆等,讓游客體驗采摘和豐收的喜悅。
3.4農事體驗模式
以農業生產活動的農耕技藝、農耕用具、農耕節氣、農產品加工等和農業工藝技術、田園風光吸引游客前來休閑旅游。通過農事參與,讓游客接觸實際的農業生產、農耕文化和特殊的鄉土氣息。挖掘和利用民間特色的作坊,如蕎面作坊、豆腐作坊、榨油作坊等,進行參觀、學習、操作,體會親身體驗的樂趣。
3.5“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民俗游模式挖掘各民族、各地區中國傳統節日的民俗民風、民謠民歌、農家菜肴、民族服飾等,形成在餐飲、文化上特色明顯的“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休閑游。如開發春節的轉九曲、十五的鬧元宵、盞花燈、踩高蹺、扭秧歌,結合傳統農家菜肴,住農家熱炕頭,豐富市民春節休閑游的內容;端午節利用包粽子、做涼糕,插艾草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習俗為市民提供艾草休閑游。土右旗可將二人臺戲曲、漫瀚調等納入“農家樂”;黃河沿岸發展漁家樂,將春季踏青、吃開河魚、垂釣、購黃河鯉魚、乘漁家小漁船觀光等項目納入休閑游;達茂旗充分發揮草原文化,利用草原藍天、白云、牧場、日出、暮色、夜景等自然風光,以及草原敬酒儀式、敬敖包、蒙古族摔跤、騎馬、蒙古族歌舞、服飾等草原風情,吃蒙餐,品奶茶,購純正的牧人傳統食品,住蒙古包體驗牧民生活等項目發展特色草原“農家樂”休閑游模式。
3.6農業科技游模式
以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為重點,開發觀看園區高新農業技術和品種、溫室大棚內設施農業和生態農業,既使游客增長現代農業知識,又可以形成產業化經營的示范園區,高新技術、新優品種研發、示范、推廣的基地,帶動郊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包頭市主要糧食產區、蔬菜產區的科技示范區,展示異地特色花草、蔬菜、水果和新開發的農業產品,展示當前已開始應用的滴灌、噴灌、溫室等高效設施農業技術,節水、節地、節能等農業資源節約型技術,沼氣池等應用的環境治理與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讓市民充分了解當前中國農業化的進程及發展前景。
3.7畜牧業科技游模式
充分利用畜牧業優勢,開展畜牧業科技游。伊利、蒙牛是全國乳業龍頭,建設在包頭的蒙牛、伊利工業園區,參觀其世界水平的生產流程和設備,學習其先進技術,已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項目。現代牧場是其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開發工業園區旅游與采用現代化技術的養殖小區和家庭牧場旅游相結合模式,以產品生產、綠色養殖參觀、購無污染的鮮奶、手工奶食品來吸引游客。借助小肥羊、小尾羊餐飲全國連鎖的知名度,開發肉羊現代化屠宰、等級分割、成品肉分裝等加工車間參觀,火鍋調料生產加工車間參觀旅游,以品嘗、購買優質小肥羊、小尾羊涮肉,購買正牌的小肥羊、小尾羊火鍋調料吸引游客,形成以畜產品生產、加工、餐飲為特色的畜牧業科技旅游模式。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