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4:24
序論:在您撰寫綠色食品市場前景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綠色消毒產品;氧化電位水;國內市場;應用前景
中圖分類號:F7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各種醫學介入性診斷、治療手段的實施,抗生素、放療、化療的廣泛使用,病原體的變異和抗生素類藥物的推陳出新,各種耐藥菌株不斷增加,導致數種新發傳染病如SARS、禽流感、艾滋病、萊姆病、O157:H7等接連出現,許多舊的傳染病如鼠疫和結核又死灰復燃,給全球醫院感染控制與管理以及公眾衛生防疫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同時也催醒了民眾的防病觀念和消毒意識,國際國內對消需求量都開始大增。
我國人口眾多,社會整體衛生保障水平較低,醫院感染控制和公眾疾病預防的問題尤其突出,特別是北京、上海等城市舉辦2008奧運會、2010世博會等重大國際活動,大規模的人群聚集和流動使傳染病輸入風險、傳播機會大大增加,公共衛生安全形勢復雜化,同時也將對舉辦城市的環境衛生設施、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應對體系帶來一定的壓力和挑戰。在傳統消毒產品無法滿足日益嚴峻的衛生安全需求的情況下,以氧化電位水為代表的綠色消毒產品正開始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并很有可能隨之衍生出一個新的產業――綠色消毒產業。因此,分析綠色消毒產品在國內市場的應用前景將很大程度上對相關企業的成長發展、戰略目標的制定起到引導作用。
二、綠色消毒產品與傳統消毒產品比較
氧化電位水作為應對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殺菌劑自1987年在日本率先研制成功以來,日本8,000家醫院中,已有近2,000家醫院在使用氧化電位水,廣泛應用于手消毒、內窺鏡的清洗消毒、血液透析裝置的消毒、環境的消毒,以及褥瘡、燒傷等創面的治療。日本農林種植業、食品加工業、餐飲服務業也已普遍使用氧化電位水作為食品殺菌劑,厚生省于2002年正式將氧化電位水列為法定食品添加劑。氧化電位水殺菌的廣譜速效性、綠色安全性、不留殘毒、不產生耐藥菌株等優點得到了普遍共識,美國、加拿大等國近年也開始加強對氧化電位水的研究和應用,歐盟諸國近年由于瘋牛病、禽流感的爆發,以及對氣候變暖等環境因素的擔憂,抵制化學藥品和化學消毒劑的勢頭愈演愈烈,氧化電位水在醫院內鏡消毒、燒傷創面治療、食品保鮮消毒等領域的應用開始得到關注,機理研究的投入日益增大。
相比與傳統消毒產品,氧化電位水具備殺菌譜廣、有效濃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質穩定、易溶于水、無腐蝕性、無殘留藥物、毒性低、價格低廉、便于運輸和大量供應等特點。目前,我國衛生防疫多使用的是各種化學消毒劑、紫外線及臭氧消毒、高溫高壓的消毒滅菌裝置,飲食業及家庭多采用有含氯消毒劑或蒸煮滅菌?;瘜W消毒劑刺激性強、毒副作用大、重金屬及其他致癌物質的排放和殘留嚴重,大量使用對空氣、水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而高溫高壓、紫外線、臭氧等消毒滅菌設備,能耗大,如使用不當,對人體有一定傷害。飲食業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雖然避免了細菌病毒的傳播,但難以降解,對自然資源和環境有比較大的消耗和破壞。相比之下,氧化電位水無色透明,對皮膚及黏膜無刺激性。在與光線、空氣及有機物接觸過程中逐漸還原成普通水,是理想的環保型消毒制劑??梢灶A見,這樣特點突出、優勢明顯的綠色消毒產品在消毒需求旺盛的中國將毫無疑問地掀起一場消毒產業的革命,如果國家配套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進行引導,形成良好的產業氛圍,將會誕生出一個新的產業――綠色消毒產業?;诰G色消毒產品本身的特質,該產業不僅可以顛覆傳統的消毒觀念,還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三、綠色消毒產品國內市場應用前景
(一)醫療領域
1、潔凈單元消毒市場。潔凈單元消毒市場包括手術室、ICU及RICU、內鏡中心、急救中心/急診科、中心供應室、兒科、隔離病房/傳染病房。
目前,各醫院加大對潔凈單元的建設和管理投入,上述各科室部門是院內感染高發部位,是醫院感染防控的重點環節,其消毒劑的消耗量占整個醫院消毒劑總購入量的75~80%以上,且呈上升趨勢。以內鏡中心為例,隨著內鏡診療量迅猛增加,以及內鏡消毒規范化提高,內鏡清洗消毒量出現劇增態勢。北京某三級甲等醫院內鏡中心2006年使用內鏡檢查約9,000人次,結腸鏡3,500人次,ERCP檢查近1,100人次,如此推算,全國1,200家三級甲等醫院每年的內鏡洗消量為1,632萬條次。內鏡診療和消毒量的增長為速效、無毒、低腐蝕性、經濟的消毒手段提供了廣闊的需求空間,氧化電位水消毒正在成為各醫院內鏡中心自動洗消機和戊二醛消毒外的第三大主流消毒用品。
再如,各隔離病房消毒市場需求凸顯,尤其在SARS事件后,為貫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各地級市均要求改建擴建傳染病醫院、后備醫院或傳染病區,為此,國務院頒布了第376號令,2004年下半年各省級城市紛紛新建公共衛生中心或傳染病醫院,隔離病房建設出現了。對于相對密閉的空間,尤其是在有病人的空間,氧化電位水由于殺菌速效、無毒、無刺激的特性,受到醫護人員歡迎。同樣的環境特點,各醫院潔凈手術室和ICU對環保型的消毒劑量的需求也呈現出強大的增長空間。目前,國內這些潔凈領域的氧化電位水市場剛剛起步,中國醫院協會建筑系統研究分會正在進行上述單元氧化電位水消毒系統的開發和標準研究,未來氧化電位水系統化和工程化的發展趨勢將使銷售方式發生裂變式增長。
2、輔助治療市場。輔助治療市場包括燒傷創面處理、皮膚病、婦科病和性病的沖洗、換藥。
目前,氧化電位水被公認是唯一能夠用于皮膚、黏膜和創面消毒的高效消毒劑,在輔助治療市場有著廣闊的空間。氧化電位水作用于皮膚及黏膜患處、創面時,不僅可以有效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致感染性表面細菌,還能在作用的瞬間釋放高濃度氧,并避免使用重金屬消毒藥物或化學消毒劑量引起變態反應,且能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導致產生多重耐藥性。經多年的臨床研究和應用,被證明氧化電位水對燒傷、長期嚴重創面感染、皮膚病、婦科病有顯著療效,療效明顯優于現用治療藥物和消毒劑,尤其在性病治療方面有奇效,而且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和變態反應。
(二)公眾防疫消毒領域。當今,突發急性傳染病不斷出現,成為威脅人類健康,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突發急性傳染病的發生與社會經濟、自然環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對公眾健康的潛在威脅不斷增加,應對突發急性傳染病的形勢十分嚴峻。為此,我國政府已全面開始進行全國防控傳染病的戰略部署。國務院總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重大傳染病防治列為重點抓好的四件事之一。衛生部于2007年6月20日制定并印發《突發急性傳染病預防控制戰略》,其中要求:要建立和完善突發急性傳染病應對機制;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減輕突發急性傳染病危害;提高突發急性傳染病應急處置能力;做好應對突發急性傳染病的物資和技術儲備;根據我國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工作的實際需求,開展突發急性傳染病的基礎科學及應用技術研究;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開展。
據統計,國內目前有31萬家醫療衛生機構,其中縣級以上的醫療機構約有1.9萬家,床位總數達343萬張,使用過或正在使用氧化電位水作為常備消毒措施的醫療機構約1,000家。未來3年,僅以1.9萬家醫療機構,平均每家購買2臺氧化電位水生成器(實際三甲級醫院平均擁有數量可達8~10臺,二甲級醫院擁有數量可達3~5臺),單臺售價15萬元計算,醫療領域5年內將達到57億元的總銷售量,總凈利潤將達到17.1億元。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綠色消毒產品在國內市場的應用前景極為廣闊,醫療領域、公共防疫消毒領域對消的需求均呈現強大的增長空間。目前,國內這些消毒領域的氧化電位水市場剛剛起步,未來氧化電位水系統化和工程化的發展趨勢將對這種綠色消毒產品產生巨大需求。然而,需求與效益并不會直接對等。目前,綠色消毒產品仍面臨著種種因素的制約,盡管在國內擁有較好的市場應用前景,但其產業化的發展現狀卻不容樂觀。本文認為,綠色消毒產品相關企業應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通過擴大生產規模以及專利授權、定牌加工的方式,推動中國整個氧化電位水生成器及其系統產業的發展;通過直銷、連鎖加盟、經銷、經常性的技術培訓等方式,推動整個社會普遍應用氧化電位水這種新型綠色環保產品。同時,積極與國家相關權威機構、協會、學會和企業合作,進行氧化電位水應用開發和知識普及,促進氧化電位水的生產、檢測、應用標準化。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洪林.消毒產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醫學動物防制,2004,20(1).
關鍵詞:食品安全;綠色食品;消費者心理;認知程度
中圖分類號:F06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9-0093-02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食品安全與健康問題越來越關注,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等概念就應運而生了。綠色食品產業已經發展成為黑龍江省的支柱產業,到2015年底,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7 309萬畝,實物總量3 750萬噸,總產值2 330億元,比上年增長1.4%、2.7%和14.8%。全省綠色、有機食品生產企業發展到600家,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達1 620個左右。政府把綠色食品產業作為全省十大重點產業,制定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綱要》,并投入巨資大力發展,僅在綠色食品的宣傳推廣上,每年就投入5 000萬元專項資金,在主流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上播放廣告,宣傳黑龍江省的綠色食品。這可以大大提高提高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認知程度,使更多的人認識綠色食品、購買綠色食品,對擴大綠色食品的市場需求有非常大的作用。為了了解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購買行為,我們組織了一次調查,涉及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認知現狀、消費者對綠色食品購買行為特征、購買決策影響因素等。基于這次調查,筆者對綠色食品認知程度進行初步分析。
一、調查過程
調查時間為2016年6月19日―24日,調查在哈爾濱市太平橋家樂福、百盛購物中心和工程學院院內三個地點進行。此次調查以現場填寫調查問卷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140份,回收問卷14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28份,有效率91.43%。
調查對象的主要特征如下:
在性別中,男性占43.75%,女性占56.25%;年齡在20歲以下的為0,21―30歲的占83.75%,31―40歲占13.75%,41―50歲占0%,51歲以上占2.5%;職業分布為,專業技術人員/教師/醫生占11.25%,機關事業單位一般職員占11.25%,企業管理人員占10%,企業一般員工占21.25%,家庭主婦占1.25%,學生占28.75%,其他占16.25%;婚姻狀況中,未婚的占36.25%,已婚無小孩的占33.75%,已婚有小孩的占30%;受教育程度上,初中及以下占%3,高中/中專/職高占17%,大學本科/專科占39%,研究生及以上占21%;所在地區為城區的占46%,城市郊區的占15%,農村占19%;家庭月收入800元及以下的占5%,801―1 500元的占19%,1 501―3 000元的占2%2,3 001―5 000元的占21%,5 000元以上的占13%。
二、調查結果
1.您是否聽說過綠色食品
在調查對象中,有98.75%的人聽說過綠色食品。說明自1990年我國發展綠色食品產業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綠色食品的概念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普及,深入人心。
2.您是否知道綠色食品的含義
雖然絕大多數人知道綠色食品,但是,50.07%的人不知道綠色食品的含義,31.6%的了解一點,只有18.33%的人能夠確切地說出綠色食品的含義??紤]到我們的調查的對象中6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學歷,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對綠色食品的認識還是很模糊的。
3.您是否吃過綠色食品
只有13.33%的人明確表示吃過綠色食品,還有23.34%的人表示不知道,沒有吃過的人占到了63.33%。說明在我們這里綠色食品的普及程度是比較低的。北京有過一個調查,買過綠色食品的人占87.7%,比我們這里高很多。收入水平不同,造成了消費結構的差異。
4.您對綠色食品知識和信息的獲得渠道(可多選)
通過調查發現,71.43%的消費者通過電視報紙廣告渠道來獲取綠色食品的相關信息,51.38%的人從網絡獲取。這兩項宣傳渠道是消費者最注意的,所以,在對綠色食品的宣傳上,商家可以多從這兩方面入手。通過別人介紹的有33.33%,通過店內海報了解的占19.05%,通過其他渠道的占9.52%。
5.消費者如何辨認綠色食品
在這項調查中我們發現,61.9%的消費者是從商品包裝的標志上分辨綠色食品的,14.29人是靠感覺,9.52%的人是通過營業員的介紹,還有14.29%的人是通過其他方式辨認綠色食品;沒有消費者以價格作為辨別綠色食品的依據。因此,商家在生產綠色食品時,應該在包裝上清晰地標明綠色食品標志。
6.消M者對于綠色食品標準的認識(可多選)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87.51%的消費者是依靠綠色食品認證及標志來界定綠色食品的,以食用安全為標準的占74.13%,認為是營養豐富的占52.38%,認為是對環境無污染的占38.10%,9.52%的人是通過鮮明的包裝設計來認定的。根據這一結果,商家應對于綠色食品的鮮明標示予以高度的重視。
7.您是否能正確識別出綠色食品認證標識
60%以上的消費者能夠正確識別出綠色食品的認證標志,不能識別綠色食品認證標志的消費者不到40%。
8.您是否認為綠色食品一定有營養
有10%的消費者認為綠色食品一定有營養,50%的消費者認為不一定,另有40%的消費者不清楚。
9.您是否認為純天然食品就是綠色食品
有36.67的消費者認為綠色食品就是純天然食品,20%的消費者認為純天然食品不等同于綠色食品,還有43.33%的消費者對這個問題搞不清楚。
10.您認為現在各種流行疾病與飲食有關嗎
有20%的消費者認為現在各種惡性疾病與飲食有很大的關系,53.33%的消費者認為有一定的關系,26.67%的消費者認為沒有關系。
11.您認為我國綠色食品的市場前景如何
只有30.51%的消費者認為我國綠色食品市場前景很大,6.23%的消費者認為市場前景一般,36.59的消費者認為綠色食品市場前景很小,還有26.67的消費者不知道,對綠色食品市場前景的認識比較迷茫。高達一半以上的消費者對我國綠色食品市場前景不看好或看不清。
12.假設現在有企業主動找您,希望您定購綠色食品并送貨上門,您愿意嗎?
愿意的只占27%,有意向可以進一步詳談的占36%,不愿意的占37%。
三、結論與建議
調查結果表明,消費者對綠色食品認知程度的影響因素中,受教育程度、職業、收入水平、性別、對健康安全的重視程度、個人消費心理與消費習慣等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受過高等教育的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相關知識了解比較多,另外,他們公益意識強,對環境更加關切,購買綠色食品的意愿比較強,他們比教育程度低的消費者更有可能購買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溢價水平高,收入高的消費者對于價格承受能力比較強,更愿意購買綠色食品;而低收入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就明顯偏低。對自己的生命健康越關注的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認可程度越高,他們更加關注食品的安全、營養,傾向于購買綠色食品。另外,從習慣上來看,男性消費者一般對綠色食品的認識更清晰一些;但在購買食品時,女性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給予更多的關注。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雖然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已有20多年了,但人們對綠色食品的認識還有許多誤區,甚至偏差。因此,提高社會對綠色食品的認知程度,仍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1.大力加強綠色食品的宣傳
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綠色食品的概念比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轉基因食品等有更高的知名度的和消費者了解程度。但是,普通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概念還沒有清晰的認識,部分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品質標準還存在認識誤區,把純天然食品等同于綠色食品。政府應加大對綠色食品的科學宣傳,使社會公眾對綠色食品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在宣傳媒體渠道上,報紙、電視廣告和網絡是消費者接觸最多的媒體形式,應增加在這類媒體上的宣傳力度。
2.加強綠色食品品質管理,嚴格資質認證
綠色食品的基石是食品安全與健康。很多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真實性、是否真正按照綠色食品生產規范進行生產、綠色食品品質能否保證持懷疑態度。因此,我們要嚴格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的資質認證,加強綠色食品認證、生產、流通過程的管理,切實保證綠色食品的質量。消費者辨別是否綠色食品主要靠a品包裝上的綠色食品標志所以,我們要加強綠色食品標識的管理,嚴厲打擊市場上存在假冒、偽劣、超期綠色食品,糾正違規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等行為,改善綠色食品市場環境,促進綠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杜紅梅,羅琳艷.湖南省綠色食品認知和購買行為研究[J].現代商業,2011,(12).
[2] 周旭平,劉克鋒,范小強,茍天來,孫曦,.綠色食品認知與購買行為調查[J].安徽農業科學,2011,(16).
[3] 王玉花,劉興來,王海娜,趙阿勐.齊齊哈爾地區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認知與購買行為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0,(18).
[4] 楊智,許進,姜鑫.綠色認證和論據強度對食品品牌信任的影響――兼論消費者認知需求的調節效應[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6,(3).
[5] 陳默,尹世久,徐迎軍.消費者對生態標識食品的多層面認知行為:基于MVP模型的實證分析[J].經濟經緯,2015,(2).
近日,全省綠色食品市場推廣工作座談會在哈爾濱召開。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出席會議并講話。
26家綠色食品生產和營銷企業代表出席會議,與會代表圍繞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特別是營銷體系建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如何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深入交流。陸昊認真聽取與會代表發言,不時與大家插話互動。他說,我省擁有生態、黑土地、氣候等天然優勢,具備很好的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條件,經過不斷努力,過去十年全省食品加工工業增加值年均增幅超過20%,發展勢頭很好,要堅定信心。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們在市場營銷、包裝設計、價格策略、適應市場變化等方面還有差距,要及時改進,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根、發展壯大。
陸昊指出,當前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性、健康性需求日益強烈,這為我省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帶來了寶貴的市場機遇,但機遇不意味必然會成功,要靠智慧和苦干才能把機遇變成結果。企業和政府部門都要有緊迫感,在生產環節上不能取巧,要確保產品質量,還要下大氣力加強市場營銷。一要強化產品品牌和渠道品牌建設,把龍江食品的天然信用轉化成市場體系中可識別的產品品牌信用和營銷渠道信用,并通過政府監管信用使龍江綠色食品得到更廠泛的市場認同;二要在產品包裝設計上下功夫,讓包裝設計為產品增添魅力和吸引力;三要重視各種營銷方式,既要開辦龍江綠色食品旗艦店、獨立品牌連鎖店,也要努力進入主流超市,還要用好電子商務網絡營銷渠道;四要注意產品標準問題,努力適應不同目標市場和地區的不同標準;五要用好物流體系,政府部門要搜集企業的物流需求信息,形成物流規模,降低物流成本。
陸昊強調,發展壯大龍江綠色食品產業的生命力在市場,企業的市場拓展能力和市場前景也是政府支持企業的根本標準,關鍵還要靠企業自身。希望我省食品領域的企業家學習先進的市場營銷理念和方法,理解合作和分工的關系,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要定期開展交流活動,碰撞啟發商業智慧,相互促進提高。政府部門要繼續加強營銷體系建設,全方位推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與企業一起努力,合力刻畫龍江綠色食品產業整體形象,不斷提升龍江綠色食品競爭力。副省長孫堯、中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會議。省貿促會、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同志介紹了綠色食品市場推廣、服務企業發展等情況。
被譽為全球可持續農業發展20個最成功模式之一的“中國綠色食品工程”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至今,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據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2002年6月做的統計顯示,截至2002年6月底,全國已有1402家生產企業的2791個產品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其中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大型企業、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市公司達到312家,占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總數的22.3%。
在國家151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中,有51家屬于綠色食品生產企業,上市公司中從事綠色食品的企業達到32家。
綠色食品,真假難辨
我國從1990年就開始發展綠色食品,但是,什么才是綠色食品呢?人們對綠色食品這一概念又了解多少?
百姓不知何為綠色食品
早晨10點左右,記者來到北京市豐臺區一街道的菜市場,已經有不少人在買菜了,其中比較多的是老人。記者在一賣青菜的攤位前,看到一位老太太在挑菜。但是,讓記者感到奇怪的是這位老太太不挑那些我們認為好看的青菜買,而專揀有蟲眼的蔬菜買。
為此,記者向老太太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老太太笑了:“這叫‘綠色食品’,過去孩子們總說我炒的菜不夠香,也不是綠色食品。我就納悶了:青菜明明綠油油的,咋說不‘綠’呢?后來,我才知道“綠色”是有特殊含義的?,F在,我就專挑那些帶蟲眼的蔬菜買――有蟲眼說明這青菜沒打過農藥,是不受污染的‘綠色食品’呀?!?/p>
在下午6點左右,記者又來到這一街道的一個大型超市進行隨機調查,結果發現70%的顧客對“綠色食品”概念認識不清,他們只是將綠色食品等同于野菜、沒有農藥化肥的綠色蔬菜。一位售貨員說,平時很少有消費者詢問綠色食品的事,他們主要是看食品的質量好不好,有沒有過期,食品價格實惠不實惠。而在這一調查過程中,調查對象包括上了年紀的老人、喜歡趕時尚的年輕人。
市場上綠色食品魚目混珠
據了解,目前我國生產綠色食品的企業已達到4000多家,絕大部分企業憑借開發綠色食品而效益大增,競爭實力不斷增強。但是,不少企業生產規模化水平普遍不高,規模偏小、廠房簡陋、工藝落后,處于粗放模式。不少企業對開發綠色食品信心不足,滿足于無公害生產水平,缺乏前瞻性。
北京市綠色食品辦公室的佟亞東介紹說,“綠色食品”從產地環境質量、生產技術、產品、包裝和儲運等各方面都有嚴格的標準要求,這些標準構成了一個“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控標準體系。只要其中有一個環節不符合標準要求就不能成為“綠色食品”。
目前,在市場上,綠色食品市場存在泥沙俱下的現象,主要表現為:一些企業擅自使用“綠色食品”標志,有的將“綠色食品”標志直接作為商品名稱或者包裝使用;有的超過許可使用年限,仍繼續使用“綠色食品”標志;有的地方政府違規批準企業使用“綠色食品”標志。
擦亮眼睛,別被“綠色”倆字忽悠
隨著綠色類食品日漸受到市場和消費者歡迎,一些不法商家開始在包裝或宣傳上打起了綠色食品的“球”,企圖以此蒙蔽誤導消費者,非法牟利。消費者協會為此專門消費提示:“純天然”并不代表“綠色”,也不代表“絕對安全”,消費者看到商品外包裝上有“純天然”商標時,要多個心眼。
大部分消費者都認為綠色食品僅僅是環保型或者無污染的食品,比普通的食品質量好一點,吃得放心,而對于怎么鑒別綠色食品和綠色食品的認證卻是一知半解。
什么是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無污染、無公害、安全營養型食品的統稱,而并非指綠顏色的食品。綠色食品的發展必須以開發無污染食品為突破口,將保護環境、改善生態、發展經濟、增進人們健康緊密地結合起來,進而促進資源、環境、經濟及社會的良性循環發展。綠色食品同人類生命質量息息相關,而“綠色”正是生命和生存環境充滿活力的象征,故將此類食品定名為“綠色食品”。
1994年,國家農業部確定了“綠色食品”的標準:一是產品或產品的原料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態環境質量標準;二是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三是水、肥、土條件必須符合一定的無公害控制標準,并接受國家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的監督;四是產品的包裝、儲運必須符合綠色食品包裝儲運標準;最終產品必須經國家食品衛生標準檢測合格才準予出售。用7個字可以歸納它的正確含義:“安全、營養、無公害”。
綠色食品分為A級綠色食品和AA級綠色食品。A級綠色食品是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生產資料,A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和其他有害于環境和身體健康的物質。
選購綠色食品要注意“五看”
綠色食品成為大部分消費者首選,說明我國消費者健康和環保意識正不斷增強。但綠色食品實際上是一個特定的概念。2003年11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對于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等制訂了非常嚴格的認證過程。
一些商家違規使用綠色食品標志,首先會誤導消費者,如果它本身的價格等于或低于其他沒有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消費者肯定會選擇有標志的產品,物非所值,消費者的經濟利益就會受到侵害;另一方面如果產品沒達到綠色食品的標準要求,就有可能危害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為此,有關專家介紹,消費者購買綠色食品時要做到“五看”。 即:一看級標。我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將綠色食品定為A級和AA級兩個標準。A級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而AA級則禁止使用。A級和AA級同屬綠色食品,除這兩個級別的標識外,其他均為冒牌貨。 二看標志。綠色食品的標志和標袋上印有“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字樣。
三看標志上標準字體的顏色。A級綠色食品的標志與標準字體為白色,底色為綠色,防偽標簽底色也是綠色,標志編號以單數結尾;AA級使用的綠色標志與標準字體為綠色,底色為白色,防偽標簽底色為藍色,標志編號的結尾是雙數。
四看防偽標志。綠色食品都有防偽標志,在熒光下能顯現該產品的標準文號和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負責人的簽名。
五看標簽。除上述綠色食品標志外,綠色食品的標簽符合國家食品標簽通用標準,如食品名稱、廠名、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檢驗綠色食品標志是否有效,除了看標志自身是否在有效期,還可以進入綠色食品網(www.greenfood.org.cn)查詢標志的真偽。
市場前景:喜憂摻半
“綠色食品”在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至今已有10余年。在這10多年發展過程中,這一行業經歷了蹣跚摸索、長足發展等階段??梢哉f,綠色食品的產生和發展,是我國經濟成長和市場化改革的成果之一。
目前,綠色食品的發展在我國已經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其所倡導的生產和消費理念、質量標準、商標品牌已被越來越多的農戶、生產加工企業和消費者接受。在北京、上海、天津、哈爾濱、南京、西安、深圳等國內大中城市都相繼組建了綠色食品專業營銷網點,積極地疏通商品流通渠道。
目前,規范綠色食品開發和管理工作的《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已頒布實施,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全國30個省區和直轄市委托了38個管理機構,9個國家級產品質量檢測機構,56個省級環境監測機構,形成了覆蓋全國的綠色食品質量管理和技術服務工作系統。逐步建立了涵蓋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包裝儲運、專用生產資料等環節的質量標準體系框架,制訂了一批綠色食品技術標準。注冊了我國第一例證明商標――綠色食品標志商標,該商標在日本和我國香港地區也成功注冊。
近年來,隨著國家改革開放一系列重大舉措的深入實施,綠色食品開發進一步受到各地的重視。許多省、市、自治區出臺的政策把發展綠色食品與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緊密結合起來,在宣傳發動、政策扶持、資金投入、機構建設等方面加大了力度,綠色食品開發對促進各地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發揮的積極作用日益明顯。同時,國內著名的大企業和名牌產品也積極開發綠色食品。目前從事綠色食品開發和經營的國內上市公司超過15家,在國家確定的151家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中,有34家為綠色食品生產企業。
一、綠色食品營銷渠道存在的問題
(一)營銷渠道流量小,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我國綠色食品自1989年問世以來,拓展速度很快,但目前仍沒有形成規模。綠色食品種類少,結構單一,這對經營綠色食品的商店產生了限制。如按一般商業標準,店堂每m2經營的品種一般應為15~20個,這樣100m2的商店,其經營品種至少要達到1500~2000個,而目前我國綠色食品品種總數發展有限,再除去水果、蔬菜、糧食、肉、蛋等鮮活農副產品以及一些由于地區消費習慣、口味等原因只適于本地區銷售的產品外,真正能跨地區經營的品種較少,很難搞綠色食品專營。因此,較少數量的產品在結構不合理的情況下,無法形成相當規模的獨特渠道。綠色食品單槍匹馬進入市場,發揮不了市場聚集效應,而更多的時候是綠色食品與普通食品一起出售,銷售業績平平。
(二)地域范圍廣,物流有困難
綠色食品從生產者轉到消費者的過程中,受到我國地域限制。據統計,在453份綠色食品資料中,長江以北共有354種,占78.1%;長江以南有99種,僅占21.9%。而且,無論在北方還是在南方,由于綠色食品對生態環境的高要求,產地主要分布于遼闊的農村和邊遠山區,交通閉塞,經濟落后。然而,綠色食品的消費者主要是中上階層,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南方經濟發達地區,銷售中心也建立在這些地方。這樣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空間距離增加了綠色食品供貨的困難,產供銷脫節,產業化步伐減緩。我國綠色食品企業大多不具備獨立處理物流的能力。綠色食品及其主要加工制品的主要原料是有生命的鮮活產品,在物流的儲存、運輸、分級和加工環節中,為保證其鮮活性及綠色食品特性,必須具備特定的無污染的光、熱、風、氣等自然環境,避免二次污染,否則就會失去價值和使用價值。據統計,在生產綠色食品的495家加工企業中,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占15%,超過1500萬元的企業占47.4%,還有53.6%的小型企業,它們技術力量弱,規模小,資金周轉困難,渠道控制能力差,無力系統地組織流通。從全國來講,我國食品工業屬弱質產業,在運輸、儲藏和加工環節中技術力量急需發展,其完善還需要相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自然條件與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必定使物流困難長期存在。
(三)供求價格不均衡,價值流存在障礙
(1)綠色食品價格定位高。在我國主要產糧區,農民已養成了施用化肥和農藥從事常規農業生產的習慣。從常規農業改為綠色農業栽培,初期成本高。同時,由于流通費用的增加和考慮樹立綠色食品優質形象,價格定位較高。目前綠色食品比一般食品價格高5%~20%,如進入深圳市場的綠色食品均比同類產品價格高出20%以上,而椴樹蜂蜜、苦瓜酒等,比市場上同類產品價格高出50%以上;在飲料類市場上比名牌產品如健力寶、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非綠色食品高出40%;在茶葉類市場上也比同類產品高出30%。在此情況下,若經歷更多中間商,價格更是大幅度上漲,有時比同類產品高出200%~300%,甚至更高。(2)需求拉動表現不足。在我國中下層消費者中,基本無力消費綠色食品,而在中上層有能力購買綠色食品的階層中,并未形成穩定的消費信念和態度。據調查,由于全國許多城市沒有進行展銷活動,也未成立綠色食品銷售中心,60%以上的人不知道綠色食品含義,包括一批較高層次的知識分子和企業負責人,以為天然食品、野生食品和綠顏色食品就是綠色食品。在他們眼中,沒有綠色食品是“最好的食品”的概念。因此,綠色食品供給價格的高定位與需求拉動不足的共同存在,使得綠色食品價值實現產生了一定障礙。
二、綠色食品市場培育及營銷的制約因素
由于綠色食品產業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和陽光產業,日益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消費者的廣泛關注,綠色食品市場培育與營銷這一“產業鏈條”日益受到政府和企業的重視,但與其產品開發、認證管理及技術進步加快發展的現實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和諸多制約因素。
(一)市場建設相對滯后,產銷缺少對接
由于缺乏綠色食品市場開發專項資金,目前我國綠色食品市場體系尚未形成,地區發展也很不平衡,重產品開發、輕市場營銷現象普遍存在,生產銷售缺少有形市場載體和中介環節支撐。綠色食品專業市場建設和綠色中介組織亟待加強。
(二)企業宣傳力度不夠,綠色消費意識不強
由于對綠色環保意識及文化理念宣傳不夠,大多數消費者對綠色食品還缺乏完整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綠色食品的消費,制約了綠色市場培育。
(三)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資源缺少有效整合
Internet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銷售市場,網絡商貿已成為潮流。而目前我國綠色食品市場營銷與其他農產品一樣,由于現代科技應用不足,最有條件的綠色營銷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幾乎為空白,市場銷售大多數仍處于初級現貨市場階段。
(四)消費市場真假難分,執法監管有待進一步加強
綠色食品越來越被市場認可,由于執法不嚴、宣傳不夠等原因,一些急功近利者以假商標、假產品沖擊綠色產品市場,使綠色產品在消費市場中真假難分,造成“綠色食品”商標被侵權嚴重。
(五)實踐經驗總結不夠,缺少營銷理論支撐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尤其是政府官員、農業企業家認識到綠色營銷理論和方法的重要性。一些地區和綠色食品企業已經開始摸索綠色食品市場培育與營銷的方式方法,但遺憾的是我國綠色食品營銷理論發展遠遠滯后于綠色食品開發和營銷實踐,對我國各地在綠色食品市場培育與綠色營銷實踐中創造出來的行之有效的成功方法和經驗缺乏系統總結和理論提升。
三、綠色食品市場培育對策
(一)建設綠色市場,完善市場體系
積極培育和發展綠色市場體系,應是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應重點抓好市場規劃、市場建設、市場管理、資金投入等幾個環節,為綠色食品“安家立業”,力爭用3~5年時間建立起全國統一的綠色食品市場,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維護綠色品牌良好聲譽和形象。同時,綠色市場建設必須列入各級財政預算,作為政府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在用地、投資、信貸、稅收、用水、用電的收費標準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扶持。可以借鑒一些省區在引導、扶持政策方面好的做法,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增加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建設綠色食品專業市場,完善市場服務功能,為綠色流通提供良好場所。要切實推進國家經貿委、財政部等8部委針對食品種養、加工、流通、消費過程中存在的食品污染等“不安全”因素提出的“三綠工程”的實施,各級政府要出臺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努力實現“創建出十條綠色通道、百家綠色批發市場、千家綠色零售門店、萬種綠色品牌”目標。
(二)發展中介組織,開通“綠色流通”
大力扶持產業引路人、致富帶頭人、流通經紀人、營銷能人參與綠色食品市場流通,鼓勵綠色食品生產企業、農村營銷大戶、農民聯戶及農村集體或合作經濟組織進行綠色食品營銷活動,提高組織化程度,逐步建立全國性綠色食品流通網絡,實現規模效益。選擇強勁的產業載體,落實扶持龍頭企業的各項政策,鼓勵綠色食品龍頭企業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流通型龍頭企業可直接領辦連鎖超市,加工型龍頭企業可配合連鎖經營搞好綠色食品集中配送。大型連鎖經營公司完全可以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發展成為具有低溫冷藏、運輸等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現代化生鮮綠色食品配送中心。鼓勵外資企業和國內有實力的企業及個人開展跨地區、跨行業的聯合,更多地進入綠色食品連鎖經營、統一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物流,促進綠色食品深購遠銷,多銷快銷。
(三)建立信息平臺,發展電子商務
農業信息服務機構必須加強農業信息網絡建設,加快綠色食品電子商務軟件開發和系統集成,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統一指導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互聯網絡,建立部、省、縣市三級綠色食品信息平臺,逐步向綠色食品批發市場和生產企業延伸,完善綠色食品供求和價格等信息采集與設施,最終建立起全國統一的綠色食品電子商務網絡平臺,實現綠色食品信息資源共享,綠色產品網上營銷?,F有網站要加強協作與整合,鼓勵綠色食品企業建立綠色食品專業網站,發展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促進綠色營銷。
(四)加大廣告宣傳,增強綠色意識
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綠色食品生產企業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深入地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紹綠色食品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產品特性,使消費者對綠色食品增加新的認識,營造綠色食品消費潮流。(五)總結營銷經驗,加強理論研究必須加強綠色營銷理論研究,解決市場營銷學的本土化問題,將國外引進的市場營銷理論與中國綠色食品營銷實際相結合,對中國綠色食品營銷實踐進行理論總結和提升。尤其是要研究加入世貿組織后,制定我國綠色食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和應對國外農產品進入我國市場的競爭戰略和措施,完善系統科學的中國綠色食品營銷理論。
(六)實施品牌策略,體現綠色價值
根據企業預期的利潤收益,結合市場對本身綠色食品的需求量和綠色食品的成本費用,對綠色食品實行新產品定價、滿意定價策略。同時綠色食品應該早日從主要面向高收入消費者轉為面向中低收入消費者,讓其早日走進尋常百姓家,走上普通市民的餐桌。同時,“綠標”產品向經銷商和消費者證明產品的品質的同時,要想賣出好價錢,關鍵還得做強品牌。品牌是商品價值實現的重要載體,品牌知名度越高,其綠色的價值體現得越好。
(七)強化市場監管,規范經營行為
各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各級綠色食品管理機構要積極配合工商管理、技術監督等部門,依法打擊各類假冒綠色食品行為,糾正不規范使用綠色食品商標標志的現象,切實保護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定期開展專項檢查,不定期進行市場抽檢,規范市場秩序,維護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權益,提高綠色食品的信譽度。堅持把“質量與發展”作為工作主題,產品開發要嚴格執行標準,確保質量,以質量促發展,二者不可偏廢。
(八)加強國際合作,開拓國際市場
中國綠色食品系統部門和企業要加強與有影響的國外認證機構進行的合作,奠定與重點貿易區域認證機構之間合作的堅實基礎,為國內綠色食品企業和有機食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創造條件,提升我國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和產品的影響力。通過各種形式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將我國綠色食品打入國際市場。同時,要積極發展“會展經濟”,以“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舉辦綠色食品展銷會或推介會,直觀、集中地向消費者推出綠色食品,擴大綠色食品影響。綠色食品企業要“借會出?!?、“借綠出?!?,爭取更多訂單,切實加強國際合作,開拓國際市場。
四、拓寬綠色食品營銷渠道的措施
(一)建立批發市場,聚集綠色食品為充分發揮綠色食品的規模效應和整體效應,在經濟比較發達地區,以綠色食品數量和種類相對集中的形式,建立集散地。通過合同,幫助解決邊遠地區和小企業的儲運技術問題。聚集數量有限的綠色食品,使產地分散的綠色食品有一種“百川歸大?!钡姆较蚋?。同時,由于綠色食品本身數量和種類的不足,批發市場還可輔助經營其他名優食品,以促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二)組織零售網絡,銷售綠色食品
專業批發公司作為一個具有足夠資金的綠色食品的中間商,擔負著組織零售網絡的重任。根據綠色食品的特點,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統一設計,建立綠色食品連鎖店。一定規模的連鎖店,具有降低成本、控制價格、促進銷售和強化“綠色服務意識”的作用。應借鑒國內外經驗,著重“八個統一”,即統一進貨,統一庫存調配,統一商號,統一價格,統一核算,統一管理,統一裝修格式和統一服務規范。(2)借助社會渠道,建立一批綠色食品專柜或專賣店。建立時要注意,首先不能過多,大城市3~5家為宜,中等城市2~3家為宜;其次要對中間商的營業面積、銷售額和客流量等指標進行考核,讓商家感到獲得綠色食品專柜是一種榮譽;最后,允許名牌產品與綠色食品擺在一起銷售,但不能太多,要突出綠色食品特色。(3)開展綠色食品配送業務。在大、中型居民小區內設立綠色食品固定或流動銷售網點;在大型酒店、賓館和機關食堂開展綠色食品糧油配送業務。要求綠色食品分銷率達到一定水平,以保證市場占有率。
(三)弘揚綠色文化,消費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的銷售不僅是在銷售一種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的營養類食品,而且是在弘揚一種愛護環境、崇尚自然,促進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文化。綠色食品是綠色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弘揚綠色文化,可極大刺激需求,提高流通源動力。應進行CIS設計,弘揚綠色文化。要綜合考慮理念識別(MI)、行為識別(BI)、視覺識別(VI),貫之以綠色食品思想,輔之以環境保護行為,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傳播綠色文化,烘托出綠色食品消費的氛圍。如專業批發公司可以“銷售綠色食品,增強人類體質”作為理念識別,指導一切工作;在企業行為中,注重環境保護措施;開展綠色食品知識宣傳活動,以綠色食品作為主導產品銷售,密切與公眾的關系。在建立視覺識別時,結合綠標、公司名稱和品牌,以標準字體和標準色,綜合設計一種具有綠色氛圍和環境意識的圖案標志,申請注冊,進而運用到產品、日常用品和廣告媒體的宣傳上,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目前,全市已開發綠色、有機食品81種,經國家經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獲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產品23個,其中AA級2個,A級21個,已經申報到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待批產品8個。獲得德國、美國和歐盟認證的有機食品16種。綠色、有機食品種植面積達6.59萬hm2,其中綠色食品種植面積6萬hm2,有機食品種植面積5933.33hm2。綠色、有機食品生產企業15個淵通榆縣3個、洮南市3個、洮北區5個、鎮賚縣2個、大安市2個冤,通過GB/TI9002院94要ISD9002院94標準質量體系認證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企業有3個,通過Q/Z認證的有機綠色食品企業1個。每年可提供大米、綠豆、葵花仁、小米、芝麻、牛肉等綠色食品9萬t,有機食品8348.6t,綠色食品速凍粘玉米1030萬穗,綠色食品白條鵝200萬只。已創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9個,面積3.10萬hm2,品種60個,其中獲得省級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1個,面積1.23萬hm2,已經制定無公害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淵地方標準冤53個。
2存在的問題
2.1宣傳力度不夠
宣傳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公眾對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的消費意識不是很強,部分農民存在種植綠色農產品和普遍農產品是一樣的想法。
2.2綠色農業基礎薄弱
綠色農業的生產規模小,比較分散,品牌雜,精深加工產品少,市場開拓力度不夠,市場占有率較低,真正依靠現代的大市場、大流通來建設現代化的大企業、大基地還很少。
2.3市場管理不規范,執法力度不夠
有的企業或銷售商不經過國家及省的認證就擅自打出有機食品、綠色食品或無公害農產品的招牌,擾亂了市場秩序,給一些真正的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損害,更有部分商販見利忘義,經營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高毒、高殘留農藥、偽劣化肥和種子,給廣大消費者造成損害。
2.4檢測能力較弱
目前,白城市只有洮北區能對蔬菜進行定性檢測,其他作物還不具備檢測條件。并且國家投入的檢測資金有限,檢測數量和次數也極有限。
2.5投入資金不足
開發一種有機食品需要4萬元左右,開發一種綠色食品需要6萬元左右,開發一種無公害農產品需要1.5萬元。由于缺少開發資金,從而影響了綠色農業的發展進度。同時,由于各地綠色食品辦公室都是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辦公經費很少,又沒有其他的經費來源,更沒有專項開發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綠色農業的開發進程。
3對策
3.1切實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形成良好氛圍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和報刊等各種新聞媒體,采取開辟專題、專欄和專版等宣傳方式,廣泛深入地宣傳發展綠色農業的重大意義,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綠色農業的認知程度,通過宣傳和培訓綠色農業的知識與技術,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增強廣大干部和群眾開發農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農業部門要結合開展野科技之冬冶、野科技之春冶活動,采取舉辦培訓班、技術講座、印發資料等多種形式進行培訓,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科技素質。要圍繞提質增效,選擇最優品種、推廣最新技術,依靠科技提高品質,增加效益。
3.2強化綠色農業監督管理工作,加強市場監測
從長遠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出發,堅持質量標準,強化綠色農業監督管理工作,是綠色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為此,要嚴格按照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制定的各種綠色食品標準,進一步加強對綠色食品生產的監督管理,要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凈化綠色食品市場,切實維護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各縣淵市、區冤綠色食品辦公室要按照商標法的有關規定,會同工商、技術質量監督部門及新聞單位,定期開展市場的聯合檢查活動,對生產和經營假冒偽劣綠色食品的責任者予以嚴懲,并公開曝光,形成輿論監督高壓。同時將各種綠色食品的質量標準以最直觀的方式告示消費者,讓消費者能夠真正掌握鑒別真假綠色食品的知識。
3.3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機制
關鍵詞:綠色農產品;營銷;PEST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F4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5)04-0056-01
一、 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PEST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觀環境分析,P指政治環境(Political System),E指經濟環境(Economic),S指社會環境(Social),T指技術環境(Technological)。這四項因素是衡量企業所處背景和經濟實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中對于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也適用PEST分析法來進行產業內營銷影響的宏觀分析。
(一)P政治環境
2001年黑龍江省頒布了我國首個地方性綠色食品法規,即《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管理條例》,2013年黑龍江省政府為了推動綠色食品市場推廣頒布《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市場推廣工作方案》《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綱要》,2014年6月,黑龍江省政府出臺了《關于綠色食品營銷渠道建設的指導意見》。
(二)E經濟環境
黑龍江省始終將耕地保護、農村土地整治作為重點項目狠抓落實。截至2013年,黑龍江省立項實施的土地整治項目達721個,新增耕地面積174萬畝,增地率居我國第一位,土地總規模達2067萬畝,累計資金投入量高達167.98億元。其中“兩大工程”實施的子項目達205個,整治規模達881萬畝,新增耕地面積為68萬畝,總投資資金量達99.01億元。
(三)S社會環境
一是人口環境。營銷市場的發展受人口、購買力的影響。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的營銷不僅針對本省內部,更多的是銷售到省外市場。截至2014年5月,我國大陸總人口數量達13.6億人,黑龍江省人口數量為3835萬人。伴隨著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在市場的認知度被提高,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二是人文環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念也偏向健康、營養、環保的綠色消費,這有助于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市場的開拓。根據我國社會調查事務所報告得知,被調查的人中73%認為開發綠色產品非常必要,他們支持環保事業,在他們看來綠色產品有助于改善環境狀況。根據我國消費者協會市場調查資料得知,76%~84%的消費者愿意主動購買綠色農產品。綠色消費的觀念使得傳統的消費觀念,以及不關注社會環境利益的觀念得到改善,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環保意識大大加強,環保作為一種新的消費觀念,逐漸被我國公民所接受,這為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營銷提供有利條件。
(四)T技術環境
隨著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綠色農產品營銷的發展。新型綠色農產品網絡營銷的方式能夠減少產品流通的環節,降低了銷售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網絡營銷將綠色農產品的生產者與消費者緊密的聯系到一起,通過無紙化貿易、信息貿易、電子廣告、網上采購等方式,將產品銷售到消費者。綠色農產品網絡營銷具有全球化、個性化、價格公開化、渠道直接化等特點。
二、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營銷對策
(一)提高綠色營銷觀念
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營銷企業應該樹立綠色的營銷觀念,這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在生產經營中將綠色營銷的意識傳承下去,將綠色營銷的觀念貫穿到經營的全過程,從原料農產品的定價、包裝、宣傳、服務到銷售都需要進行綠化。同時注重培養綠色企業文化,使企業在全社會樹立起關心社會、保護環境、對消費者負責的公眾形象,提高本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拓展綠色分銷渠道
營銷渠道的通暢對綠色農產品企業的營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綠色農產品的營銷渠道依據中間環節方面分類能夠分為零層營銷渠道、一層分銷渠道、二層分銷渠道。企業綠色農產品零層營銷渠道是指綠色食品企業直接將產品銷售給最終消費者,主要通過綠色農產品的銷售部門、專賣店等實現農產品的銷售。零層營銷渠道是從產銷一體化的方向著手,促進生產與銷售的有機結合。黑龍江省在進行綠色農產品營銷的過程中應注重發展多渠道的營銷方式,做好售前宣傳、售中使用、售后咨詢的配套服務。
(三)提升品牌影響力
黑龍江省農產品整體質量水平較高,因此相關部門在進行綠色農產品營銷的過程中應加大宣傳,提高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這是進行綠色農產品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隨著黑龍江省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農產品質量得到增強,綠色食品產業日益融入三農工作,成為食品安全工作重要內容,實現現代農業建設以及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因此打造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知名品牌是必然選擇。
(四)增強品牌競爭力
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整體品牌形象良好,但知名大品牌數量不多,這極大影響了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造成產業效益整體水平不高。面對日益競爭的綠色食品市場競爭環境,黑龍江省相關部門應深入發展綠色食品產品,打造具有特色的產品品牌。這需要黑龍江省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發展綠色農產品,打造龍江綠色農產品知名品牌。
參考文獻:
[1] 李崇光.農產品營銷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