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4:15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政治哲學的思維導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政治課;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5)03-0063-02
思維可視化是指運用圖示技術把抽象思維直觀地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如果將思維可視化技術運用到學科教學中,可以實現零散知識系統化、隱形思維顯性化、解題規律模型化,從而更有利于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以及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思維導圖是思維視覺化的一種呈現方式,主要通過使用顏色、符號、詞匯、線條和圖像等方式來連接、創建、記錄、思考和創作學科知識點,連點成線,擴線成面,從而將知識系統化、邏輯化的過程。
新課程改革以來,思維導圖策略被逐漸引用到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對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多是以教師、教材為中心,過多采用講解的教學方式,壓抑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忽視了知識之間的聯系,沒有形成一定的知識框架;忽視了學習情境的創設,學生沒有機會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政治課堂顯得枯燥無味。那么,如何運用思維導圖的優勢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政治課堂“活”起來?我們進行一些實踐探索。
一、創編構課時思維導圖,讓零散知識系統化
運用思維導圖反映相關知識之間的關系,通過線條、符號、關鍵詞等對重要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聯進行系統構建,可以幫助學生整體了解、把握章節知識與知識結構體系,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應用。
例如,學習高中政治模塊四生活與哲學第二課關于哲學的基本問題時,可以做如下導圖:
又如,學習模塊三文化生活第六課,我們可做如下知識整合(如下圖示)
二、思維導圖設計要突出課堂教學的核心知識與知識結構體系
通過教學板書呈現思維導圖,能將教學中的零散知識在學生頭腦中構建起全景式知識體系。傳統的教學板書,通常的呈現方式是線性觀,各知識點間缺乏橫向聯系,教師展示思維也比較零散,沒有整體性,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性把控能力薄弱。而通過用簡單線條聯結關鍵字詞的導圖能使學生清晰把握知識脈絡,保持思維發展的連續性,不斷強化所學的認識。
如在學習模塊四生活與哲學第一課關于世界觀的學說,可做設計如下板書導圖:
三、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實踐的實例
在教學復習階段,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章節復習,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內化知識,系統歸納知識,整體掌握和運用知識,爭取達到游刃有余的程度。
例如,復習經濟生活中商品、貨幣及價值規律知識時,可設計如下導圖:
在試題分析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簡潔清晰地列出考點涉及的知識、原理,幫助學生有效地捕捉試題信息,排除干擾因素,更加準確地解答問題。
(2003年全國高考試題)不少農民“跟風種地”,去年市場什么品種走俏,今年就種什么品種,結果往往事與愿違。他們之所以不能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主要是因為市場調節具有( )
A.開放性 B.競爭性 C.自發性 D.滯后性
用思維導圖解釋思路:
另外,通過思維導圖向學生展示做題的方法與策略,步驟要求一目了然,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解題方法策略:
四、繪制課堂筆記思維導圖,把握知識脈絡,促進知識理解與記憶
2.新課改下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對策中學生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鄭書欣
3.新形勢下關于歷史教學的幾點看法盧寶玲
4.淺談新課程理念下政治教學改革杜東升
5.中學歷史教學中民族文化意識培養初探朱國慶
6.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芻議馬曉田
7.班主任如何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郭方
8.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課堂黃珍
9.如何重塑課堂文化陳世庚
10.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歷史事物評價標準的教學王曉燕
11.問題解決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易輝蕓
12.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談中學傳統文化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繆小云
13.淺談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學中的應用郭志強
14.淺談思想品德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張敏
15.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創新型人才朱建武
16.論中學人格教育的學科歸屬及實踐方式陸振紅
17.淺談遷移理論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趙琴
18.由嵩山"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看世界遺產的保護張海洪
19.中學生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淺議歷史上重大改革的性質楊梅怡
20.從長遠發展角度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方萍
21.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我見王紅霞
22.多媒體技術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孟玉
23.中學歷史教學中的環保滲透教育拓正文
24.淺談班級管理中的創新意識袁玉玲
25.試論如何指導學生學好哲學孫克菊
26.高中哲學教學中"舉例"應把握好三個"度"陳小麗
27.淺談《生活與哲學》新課導入方式劉福平
28.如何將德育滲透到歷史教學中高愛國
29.密切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自覺的行為規范與人生觀丁青林
30.淺談中學思想品德法律部分案例教學的優勢與方法盧毅
31.在歷史教學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論許麗君
32.關于"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的教學見解賈學龍
33.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歷史情境的幾點思考王文祥
34.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陳陽
35.例談人口統計圖表的判讀吳小梅
3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判別方法徐曉梅
37.晝夜更替周期的圖形釋解王慶良
38.古羅馬競技場
1.淺談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李天寶
2.合理運用史料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單冬旺
3.思想品德課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馬威
4.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姚國華
5.新課改下如何構建思想政治課高效優質課堂劉春麗
6.怎樣攻克高考選擇題難題顏明秀
7.高三歷史復習與應試的基本思路丁仕武
8.如何上好思想品德復習課李鐵山
9.易學時區李秀松
10.巧用"聽、說、讀、寫、思",學好思想品德課司朝華
11.2010年高考文綜安徽卷地理試卷分析張忠梅
12.淺析歌曲在《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楊銘
13.以"空"引思以"白"激思——淺談空白藝術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薛維紅
14.培養學生自由獨立的人格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標李潔
15.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對歷史復習教學的一點感悟陳素葉
16.合作學習——讓地理課堂"活"起來尹銀昌
17.活化地理課堂教學初探馬驥
18.優化課堂教學展現歷史魅力展艷
19.素質教育下歷史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趙琴
20.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任奇超
21.淺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陳冬菊
22.淺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孫旭紅
23.高中政治課案例教學方法探究韋海方
24.新課改下如何上好一節高效的政治復習課李靜
25.對一節課活動單導學設計及教學的研究與反思張小麗
26.淺論跨學科知識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姚淑慧
27.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朱新田
28.對教師課堂教學任務的新思考張友軍hHTTp://
29.如何開展鄉土歷史自主探究活動課鐘良錦
30.參與式教學實施初探中學生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郭俊娟
31.淺談對地理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趙華
32.歷史課堂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王云峰,楊平鳳
33.在教學反思中成長梁珂菱
34.淺談新課改下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丁連增
35.解讀新課標理念季彩紅
36.淺談新課程下的歷史學案教學袁順
37.試論1910-1917年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敗荊景云
38.試論東林學派的濟世情懷陳瑩
39.《燦爛的文明之花》教學設計金華
1.新課程理念的參悟:教學相長謝玉強
2.中招思想品德開卷考試仍需把好記憶關姚淑慧
3.踐行課改理念打造"低碳課堂"張一丁
4.新課改下高中地理課堂煥發活力的探討于海通
5.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課模式探究丁群生
6.把握新教材特點搞好政治課教學——以高一《經濟生活》為例劉平平
7.《經濟生活》中滲透的"誠信教育"張從艷
8.初中地理有效課堂探索陳宜芬
9.讓愛國主義榮辱觀在政治課中綻放趙昀
10.精心設計,優化教學——關于新課程教學設計的一些體會薛茵
11.例談歷史教學中的新課程理念高飛
12.初中歷史課堂導入設計初探唐樂平
13.讓學生成為學習和課堂的主人——《政府的職能:管理和服務》的探索趙祖平
14.歷史課教學藝術新探王興軍
15.新課改下地理課堂教學設計呂治付
16.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思維的方法探索張旭
17.淺談常規課堂教學中學生地理興趣的培養潘鴻飛
18.如何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貢獻者劉海燕
19.論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基本原則張玲
20.優化地理教學,深化中學素質教育白獻菊
21.新形勢下加強中學地理素質教育的思考郭杰
22.中國的"藍色寶庫"——南海魏曉敏
23.戈爾巴喬夫改革與蘇聯解體荊景云
24.中學生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以教導學變教為學張同秀
25.變"教"為"導",培養學生地理興趣陳建芬
26.對初中歷史教學的點滴反思劉文紅
27.建構思想品德課"學生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反思郭汴霞
28.在探究學習中建構初中生的區域可持續發展觀唐冰清
29.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韋雪梅
30.地理教學中應滲透可持續發展觀念趙學竹
31.高中政治課案例教學的價值初探肖茹
32.淺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焦朝軍
【關鍵詞】互動教學 現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2-0072-01
一、當前高中政治課堂師生互動的現狀
1.填鴨式教學不利于師生互動的開展
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關鍵的兩個因素,它所提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也強調師生之間互動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他認為“教與學的最優結合,才能保證整個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盵1]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高中政治課的“填鴨式教學”依然存在,最主要體現就是教師在“唱獨角戲”,針對某些知識點,教師只是一概的劃重點,解釋概念,要求學生做筆記,記住“考試點”忽略了對學生思維乃至于價值觀導向的培養。許多的調查研究表明,目前高中政治課老師壟斷化的教學非常明顯。不少教師認為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會考、高考,只要能講清楚教材內容就行。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在課堂中就習慣了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教師沒有提問,學生也不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教與學的活動是單一的,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教師上課很累,同時學生的個性也被壓抑。很顯然這樣的做法也不利于師生互動教學的開展。
2.師生互動不平等
我們都知道,每個學生都是個性鮮明、獨一無二的個體,新課改強調師生之間要有互動,這些互動包括交流、對話以及合作。但是在調查后卻發現實際的課堂實踐中卻往往很難做到。首先是班級的規模很大,師生的互動無法面對全體學生;其次,教師往往會比較傾向于與接受能力強或者表達能力好的學生互動,這就導致了在互動對象上的差異化。很多教師為了確保課堂互動順利進行,往往喜歡選擇活躍、表達能力好的學生作為互動對象,這些學生得到的問答機會較多,他們就會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課堂中,反之,得到互動機會較少的學生則處于“被人遺忘的角落”,對政治課堂的學習興趣也就慢慢的淡化。除此之外,教室之中學生的座位分布也導致了師生互動的不平等,往往坐在角落里的學生得到的互動機會就很少。
3.課堂師生互動過于形式主義化
課堂上任何的師生互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如果師生互動的目標不明確,那么課堂互動就會陷入流于形式的局面。當前的高中政治課堂中就存在著教師為了互動而互動的現象。比如筆者在一節公開課中就發現這樣的問題。該老師在上《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一課時反復提問“是不是啊”、“對不對啊”學生答“是”!“對”,教師還表揚學生“回答得好”!整節課看似熱熱鬧鬧,學生也很積極,但是,很顯然這樣的反復互動是沒有實際意義的,不僅是浪費時間,也造成課堂教學的低效。反倒是另外一個老師在上到這節課時的做法讓人眼前一亮,該老師在課堂中播放了《甄傳》和《大長今》的幾分鐘片段,讓學生交流討論找出劇中中韓文化的不同,包括服裝、飲食、醫療等等,并且教師也積極參與到這樣的交流活動中來,及時給予學生鼓勵、肯定。這樣的互動效果就好得多。
二、提高政治課堂師生互動效果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政治課堂的師生互動中,起到主導作用的教師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更多的是創造有效的師生互動,使學生在有效的互動中,獲取知識和能力。
1.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開展互動教學
高中政治新課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就是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就是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也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該理論認為教師只對學生建構有幫助以及促進作用,并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在教學《美好生活的向導》一課時,筆者就一改過去說教式的教學方法,貫徹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始終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開展互動教學,采用案例引導及小組合作探究的互動學習方式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是展示了門捷列夫發現化學元素周期表的案例,然后讓學生分析案例之中蘊含的哲學道理:質與量的統一,自然界不僅有量變還有質變,化學元素也會轉化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并及時總結學生問答的結果;在案例分析之后,讓學生分小組舉例出一個蘊含有哲學原理,哲學服務生活的例子。然后讓大家一起討論,小組出示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要求,都含有哪些哲學知識點?這樣的互動學習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了解,也培養了學生學習高中政治知識的興趣。
2.平等對待學生,推進師生互動的良好發展
過去的師生關系一直處于不平等狀態,教師缺乏對學生的關心和尊重,利用政治成績的好壞來評定學生,選定互動的對象,造成師生互動的不平等。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也包括師生之間平等對待,相互尊重和理解。美國的教育家羅伯特?潘塔在對于關于師生有效互動的綜合概括中提出有效的師生互動應該包括師生互動的雙向性,教育性。而實現這些的基礎就是尊重和平等。例如在講《影響價格的因素》時,筆者首先提問“影響價格的因素有哪些?”這個問題比較簡單,于是筆者讓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XX回答,他根據課文的內容很快就做出了回答,筆者也及時給予了肯定。筆者又提問“短期內菠菜的價格突然比平時上升了2倍,這種現象是由什么決定的?”由于有一定難度,筆者就讓學習較好的學生XX進行了回答,也給予及時的肯定。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筆者并沒有依據學生成績的好壞選擇互動的對象,而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提問,增強學生學習政治的信心,使師生關系更融合,實現了師生互動的雙向性,教育性。也進一步推進師生互動的良好發展。
3.強化教師的職業技能,提高互動效果
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應該具有較高的職業技能,包括知識技能和能力技能兩方面,高中政治課堂的互動效果與教師的職業技能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關系,只有具有較高職業技能的教師,在教學中才會有高效的師生互動的效果。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強化自己的職業能力善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才是提高課堂互動效果的關鍵。例如在教學《我們的中華文化》這一課時,筆者根據高中生好奇心、探究心強的特點,在上課時播放了介紹中華文化的相關課件,學生們看得津津有味,筆者提問學生“看了這個短片,你有什么想說的?”學生紛紛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觀點,整節課的互動氣氛很好。由此說明,強化政治教師的職業技能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趙欣.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對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性的啟示[J].課程教學.2012年第9期
[2]宋青青.開展師生互動教學,優化高中政治課堂[J].新課程導學.2013年02期
[3]胡容鷹.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師生互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4月
關鍵詞:分層導學;高中;政治課;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1;G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5-0017-01
思想政治課對于學生思想引領和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隨著分層導學教學模式的推廣,高中思想政治課要求教師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在政治課教學中,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導學尤為重要。
一、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分層導學的內涵
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分層導學包括“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和“誘思探究、引導自學”兩部分。分層教學主要是指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個性特長等因素,有針對性地設計導學提綱、選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式,有區別地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教學。引導自學就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實現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的統一。教師要設置問題,創設情境,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做、自練的方法和機會,提高每個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在這里,分層教學是基礎和前提,引導自學是核心。不同的學生,其知識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各不相同。只有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各得其所,使每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得到應有的提高。
二、分層導學模式在高中政治課中的運用
分層導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可通過六個環節展示它的精髓。即:導讀提綱指引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基礎知識的全面檢測與過關、重難點知識精講、重難點知識分層運用、分層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培優補差個體互動與驗收。這六個環節,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注重書本知識的自主學習與運用,促使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貫徹落實的時候,不能按部就班,而要根據學生的狀態、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下面,以高中政治必修一“企業的經營”為例,研究“分層導學”這六個環節的具體運用。
(1)課堂前十分鐘,展示導讀提綱,學生根據導綱自主學習,完成相對簡單的基礎知識檢測與過關的5道單選題。在此期間,教師必須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隨時記錄學生反饋的問題,靈活掌握自主學習的時間。導學提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填空和判斷的形式呈現企業的含義、地位,公司的形式、組織機構,企業兼并和破產等基礎知識。這些模塊的設置,考慮到班級中下層同學,讓他們迅速準確地找出知識點,對書本知識有個大致掌握。導學提綱的第三部分,以簡答題的形式呈現企業如何經營才能成功、兼并和破產的意義或作用這些概括性比較強的知識點。讓中上層同學在完成導綱第一、二部分的基礎知識基礎上,學著歸納總結重難點知識,也給中下層同學一個拔高提升的鍛煉機會。關于基礎知識全面檢測與過關的5道單選題,要簡單為主、考點清晰明了,爭取全班同學都能通過自主學習進行掌握。
(2)安排五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互助學習,生生之間交流自主學習成果,共同解決基礎知識檢測與過關的錯題。解決不了的錯題,則由代表上報老師,而這些需要上報的錯題往往就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接下來,就是重難點精講的時間,大約二十分鐘。主要是講解如何區別公司的兩種形式、企業成功經營的因素,以及企業經營失敗會導致兼并或者破產。在這里,可以創設一個情景模式:“第一桶金”如何賺,讓學生談談發家致富的合理方法。這時,可以由此話題展開討論,思考創建什么樣的公司(類型),該企業想要成功經營所要采用的方法,以及經營失敗之后的結果。這樣,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出謀劃策,共同解決本課的重難點知識。
(3)重難點分層,時間十分鐘左右。一般精選或自創一道主觀試題,試題要能較好地滲透所教授的知識內容,并體現一定的能力要求,通過多媒體投放,讓學生當堂完成。在問題的設置上,體現對基礎知識的檢測、獲取信息能力的訓練、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等多層次的能力要求。在評講題目的過程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能力要求的問題。
(4)最后,教師需在課后處理好兩個環節:分層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培優補差個體互動與驗收。根據學生對作業的完成和教師批改情況,鎖定本課知識掌握的優生與后進生。根據本節課知識點的具體掌握情況,讓優生輔導后進生,克服傳統教學模式中常常存在的部分學生“不夠吃”、部分學生“消化不了”的現象,實現每個學生都有收獲,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三、結束語
政治課堂中的分層導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將外在書本知識內化為自身經驗,使學生領悟到高中政治課中經濟、政治、文化、哲學四個模塊知識在現實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使學生養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逐步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學會把書本理論與現實生活實際相結合,為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礎。
參考文獻:
[1]武俊霞.高中思想政治課“自主、合作、探究”六環節教學模式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關鍵詞:高中政治;考前復習;教學策略
雖然新課程改革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但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高中階段的學生依然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高考形勢依然非常嚴峻。對此,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外,也要適應現階段的教學模式,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試解題能力,為學生順利通過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礎。復習是內容整體化、知識系統化的教學過程,教師通過復習課為學生建構整體的知識框架,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集中系統的講解訓練,學生通過復習課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查缺補漏,是學生應對考試的關鍵。高效的復習策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政治應試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
一、重視基礎知識,構建知識框架
從教學內容來說,基礎知識是其他延伸拓展知識的基石,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必須要對基礎知識進行重點講授,保證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對其他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延伸。同時,就現階段的升學考試來說,重點考查的是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及其應用,因此,教師在為學生制定考前復習策略時,要以基礎知識為重點,讓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內涵,并在此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延伸應用能力。這種有針對性、有層次的復習策略能夠讓學生在復習政治知識時有明確的目標,使得學生的時間與精力得到合理的分配。學生熟練掌握政治基礎知識是復習最基本的目標,基礎知識的應用還有很多變體,這些演變與拓展才是考試普遍存在的形式,但萬變不離其宗,教師要提升學生的正確讀題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復雜的題目表象下發現其考查的重點,將題目與教材中的基礎知識聯系起來,找到答題的方向與思路。但無論是什么樣的考試形式,最終都離不開政治教材與政治的基本內容,因此,學生對政治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是決定學生政治考試成績的根本,需要學生在進行政治復習時給予充分的重視。
考前復習是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整體系統的學習,是學生一個查缺補漏的過程。不同于政治新課的分節學習、分章記憶,復習要求學生對所學的政治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對政治考試的考點有清晰明確的認識,這種整合能力是復習課程的重要環節,但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發揮自身的指導組織作用,在復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政治體系,使學生在腦海中能夠對政治考點有清晰的認識。清晰的政治知識網不僅能幫助學生將零散單一的政治概念進行整理分類,在整體的政治框架的背景下,學生對于政治概念與原理有更加全面的理解,更能將相關、相似的政治內容集中起來,便于記憶與運用。政治考試題目往往是內容的整合雜糅,需要學生在分析題目時找到不同角度的知識對應點,并將教材中的知識與材料結合起來,這才是教師為學生構建政治知識框架的價值所在。
二、在政治復習中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
思維導圖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新型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課堂講授法相比具有直觀性、生動性的優勢,不僅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更是考前復習的關鍵方式。高中政治的教學內容中存在著大量抽象難懂的政治概念與原理,尤其是哲學方面,是學生復習政治內容的難點的所在,需要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考前復習時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優勢,幫助學生提高政治復習的效果。思維導圖能夠將抽象的政治概念以線條與圖標的形式表現出來,不僅能清晰地表現政治概念,更能將其中的關系展現得清晰直觀,幫助學生梳理復雜的概念與原理關系。例如在復習辯證唯物主義這一章時,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辯證唯物主義所包含的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及其所包含的具體內容用樹形圖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直觀生動的表現形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對辯證唯物主義有整體的認識與把握,提高學生的政治知識記憶效率,更能幫助學生梳理復雜的政治概念關系,使學生在答題時不至于混淆概念或者范圍,出現文不對題的情況。
思維導圖由于文字簡練,需要教師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抓住政治內容的關鍵字詞,這種簡練直觀的筆記形式正是學生喜聞樂見的知識記憶形式。比起大段的筆記內容,這種清晰直觀簡練的形式更能激起學生的復習欲望,使學生在有限的復習時間中記住關鍵主要的政治知識,應對政治考試。這種簡潔的筆記形式還能夠減輕學生的政治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提高政治知識的記憶效率。
三、重視政治答題技巧的訓練
高中政治考試的最終目標是落實在試卷中,反映在成績上,無論學生對政治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也只能在試題上體現出來,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政治考前復習時,要重視學生政治答題技巧的訓練。許多學生能夠熟練記憶教材中的內容,但政治考試成績卻不甚理想,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缺乏正確的答題技巧,找不到政治的踩分點,無法將記憶的政治知識與題目結合起來,導致理論與答題實踐相脫離,由此可見,好的成績需要教師對學生的答題技巧進行講解和訓練,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一套適應于學生的應試技巧,這在學生應試時是非常關鍵的??记皬土暡粌H包括對教材知識的重新梳理與記憶,更重要的是對過去錯題進行有效地反思與總結。
關鍵詞:高中政治;學講模式;學進去;講出來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8-0012-01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需要突破傳統教學思維的限制。當前高中政治教育觀念不斷更新,教學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也有了明顯提高。在獲得這些進步的同時,我們也發現,由于受高考導向思維的影響,教師教學“滿堂灌”的現象仍舊大量存在,導致課堂教學氛圍特別沉悶,學生學習興趣極度缺乏。這就要求我們積極轉變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教師單向講課、學生被動聽課的教學模式,大力推進“講學結合”方式的應用,從而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一、改變傳統教學思維與模式,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學”“講”活動中
一方面,高中政治教師應該轉變自己傳統的教學思維,讓學生充分理解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意義與作用。只有學生對相關教學內容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理解以及感悟,才有可能將這些感知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講”的基礎與前提便是“學”,只有學生自己能夠“學進去”,才能夠真正“講出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不再是簡單的自己講述,要放下自己在政治課堂上的“架子”,引導學生自己先去學習和思考,然后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講”的機會,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主體意識。另一方面,教師在政治課堂中要重視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為了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主動權,高中政治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模塊教學或活動導學模式。即在政治課中,根據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設計若干個教學模塊或活動,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些活動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小組討論、個人發言的形式展示自己學習的成果,最后通過學生“講出來”,提高學生對于政治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例如,“影響價格的因素”教學中,教師可以分別針對“供求影響價格”“價值影響價格”“價值規律”等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模塊,然后將班級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將每個小組的人數控制在五到六人,讓小組內的成員之間可以合理分工,有紀律地討論和發言,最后由每個小組的組長上臺講出集體學習成果。這樣,顯然比教師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更有效果。
二、精心設計教學方案 ,使學生成為“學”與“講”的主體
要想讓學生在高中政治課堂上能夠真正“學進去”“講出來”,成為高中政治課的“主人”,高中政治教師在備課環節,就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把自己擺在教學引導的位置上來,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主動權,使學生成為“學”與“講”的主體。在教師正式講課前,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自主的探究學習,然后就自己學習的情況進行小組討論,討論過后就討論的結果進行展示。學生可以根據小組展示的結果提出自己的疑問,并進行一些知識的擴展。教師則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及時監控、評價和反饋,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教學目標。例如,在“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熟悉和理解文中重要的理論知識,結合教師安排的預習任務邊學習邊思考,然后帶著疑問進入教學環節。接下來,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方案的有效設計,先讓學生“講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學習疑問,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疑問和學習難點設置小組討論環節,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表達自己,讓政治課堂成為學生互動討論和共同進步的舞臺。最后,高中政治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對于學生在“學”與“講”中存在的疑問進行評價和引導,并對課本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拓展,布置有針對性的課外作業,從而讓學生成為“學”與“講”的主導者。
三、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學”“講”自如
高中政治課堂上的“學講”活動,不是形式上的教學,而是有著具體的教學目標與任務的教學。有的教師為了簡單地完成“學講”教學任務,在課堂中提出問題后,就讓學生自學、自講,但是很多學生可能無法通過自己的能力去領會知識內容,也無法實現與課外教學的有效聯系。因此,高中政治課堂學習中的“學進去、講出來”,需要高中政治教師不斷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與時間,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和表達領域。在給學生留下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的同時,要加強教師引導作用的發揮,促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輕松、自如地參與到“學”與“講”中。例如,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的教學中,需要講解的哲學理論知識非常抽象,如果過多地讓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當發現學生“學不進去”時,要進行及時的引導,同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和交流,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正常的軌道上進行學習。
四、結束語
為了進一步提高高中政治教學質量,教師需要明確如何引導學生去學、去講,以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政治課堂上能夠“學進去、講出來”,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激發學習潛能,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
參考文獻:
[1]羅士杰.高中政治有效教學中的提問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0(16).
[2]劉嵐.給政治教師的101條建議[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高中政治;導入教學;質量;興趣
一、圖片導入法
圖片往往具趣味性、啟發性、警示性于一體,有機地拓寬了教材的內容。在教學中,教師創造一定的教學情景,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在講“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一節時,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下戚火貴的公仆形象和論為階下囚的照片,通過給學生講述他前后的變化對比,讓學生自己得出引出權利的行使需要監督的內容。
二、寓言故事導入法
運用歷史典故,名人軼事,寓言故事,民間傳說等方面的素材導入新課。這種方法更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講“主觀符合客觀”這一節時就可以講述“畫家畫?!钡牡涔剩ㄟ^典故反映出的道理引出將學的內容。
三、多媒體導入法
巴浦洛夫說過:“科學隨著方法學獲得的成就而不斷躍進,方法學每進一步,我們仿佛上了一個臺階,于是我們有了更廣闊的視野,看到從未看到的事物?!倍嗝襟w用于教學活動,為常規教學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用多媒體導課,有利于把學生引入教師設置的情境之中,起大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使可以現用多媒體放一段環境污染的錄像。就能先聲奪人,把學生注意力牢牢把握住,開啟學生積極思維的閘門,使學生感到政治課就在生活中。
四、溫故啟新式
即教師帶領學生通過對以前(尤其是前一、二節課)所學舊知的回顧、復習過渡到對即將學習新知的教學上來。由于思想政治課基本理論知識之間,特別是同一冊教材內部的章、節、目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內在邏輯聯系,因此,安排這種溫故啟新的導語,就能使學生在學習新知時,始終保持著與舊知的聯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使新舊知識之間連接得自然、順暢。例如,在上《哲學常識》中“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一框時,我安排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在上一框我們學習了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而價值觀又是一種社會意識,那么價值觀與社會存在是怎樣的關系呢?價值觀對個人與社會又具有怎樣的能動作用呢?我們又該樹立和堅持一種怎樣的價值觀呢?這些問題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運用這樣的導語,從舊知層層推進到新知,學生接受、掌握的難度就小多了。
五、懸念誘思式
即教師通過先講述故事或者列舉實例,然后從中巧妙地設置一、二個懸念,來激發和誘導學生的學習欲望。在教學中,學生主體積極性的調動程度,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成效。因此,安排這種懸念誘思式教學導語,可以使學生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內心世界里產生躍躍欲試的強烈意識,設法破釋教師設置的懸念,從而使課堂教學處于一種“憤而啟之”、“悱而發之”的狀態。
例如,在《哲學常識》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一目的教學時,我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先給學生簡要地講述17世紀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在皇宮里宣講哲學的故事,然后設置懸念:“萊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可是他又說‘世界上也沒有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這兩種說法不自相矛盾嗎?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嗎?(短暫停頓,觀察學生表情)這就涉及到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問題――”如此一段簡短的導語,可以誘導、“迫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并認真聽取教師的講解。
六、情境切入式
即教師從課前班級的某種具體情境入手,則某個(些)學生的言談舉止、教室的布置或變化、班級剛開展過的某種活動等等,或者教師有意識地對某種情境稍作加工處理,隨機應變,靈活自然地加以簡要的概括、總結、點撥,然后迅速地切入該節課的教學主題。例如,在上《哲學常識》中“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一框時,上課前同學們隨著音樂打節拍,每個同學都打,很整齊的打,一下子同學們情緒高漲,課前氣氛活了。我示意大家停止后,便說了如下一段導語:“同學們,剛才的情形大家都看到了,可是你們思考過它說明了什么嗎?能否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班級是一個整體,每個同學對班級而言是部分,剛才的打節拍,只有每個同學都打并且有節奏的打,才可以形成整體的氣勢,結果自然比一個同學打拍好。若這個也不拍那個也不拍,或是你東拍一下我西拍一下不按節奏進行,結果自然是一盤散沙,還不如一個同學打拍好??梢?,整體和部分是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边@種由具體情境切入教學主題的教學導語,因勢利導,生動活潑,其效果當然也比較好。
七、提問吸引式
即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該節課堂教學中來。這是一種較常見的教學導語類型。它一方面能夠通過提問鞏固舊知,強化對舊知記憶和理解,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提問,給學生施加一定的壓力,使學生及時作出注意、思維等心理的自我調整,把學生分散、無序的思維轉移、吸引到該節課堂教學中。例如:在我校今年籌辦百年校慶重大活動期間,學生們議論的熱門話題是學校、班級、與校慶有關的事情。這段時間的政治課教學,我便經常使用提問吸引式的教學導語。
八、漫畫導入
利用漫畫可以使課堂活起來。若用漫畫導入新課,就能一下子抓住學生,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迅速進人狀態,積極思維,暢所欲言,為新課的順利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講授《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一節的導人中,可利用課本漫畫“四‘伯樂’相馬”,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討論,各抒己見,最后教師歸納,點出主旨―主觀因素是制約意識能否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重要方面。這樣導人新課,方法新穎,直觀效果較好,一下子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