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4:01
序論:在您撰寫城市景觀設計案例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擴大并加快,我國居民的居住消費意識也在提高,人們所關注的不僅僅是室內的設計,而是逐漸擴大到整個居民區的整體景觀,外部景觀對購房消費者有很強的吸引力。因此,很多房地產開發商也紛紛提出了以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來吸引消費者的營銷策略。園林景觀設計從以前僅僅是居住區輔助設施甚至擺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可以說已經成為人們買房以及開發商建房時的一個重要參考。石家莊某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得到了很多購房者的認可和喜愛,并且為業內專家所推崇,在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中,這是一個很好的借鑒例子。本文正是結合此案例對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進行研究。
1.案例概況
石家莊某居民小區的開發商是河北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小區位置位于石家莊開發區太行大街與學苑路交口西南角,小區東面是東南環城水系,而南面則是一個公園,名稱為天山公園,而北邊是山湖公園。此小區整體面積達到將近七萬平凡米,其中光是建筑面積就有將近一萬五千平方米,剩余的則是園林景觀設計。筆者對其建筑設計圖紙進行了研究,發現其整體建筑面積是矩形,內部地形相對較高。
小區施工之前對設計圖紙進行了會審,發現存在很多問題。筆者將這些問題總結為三點:首先是小區整體建筑物位置分布的問題,整個小區內的樓層單元分布太密集,導致出現的空地比較多,而樓層之間的空間又比較小,不但影響了低樓層居民的采光,而且不利于整個小區的一體化;其次是景觀分布的問題,總體來說設計圖紙上的景觀比較零碎,僅僅是景觀,而沒有形成一個真正的園林。具體來說,小區內計劃栽種的植物以及噴泉等設施都被切割開栽種在單元樓的間隙內,而空闊的大片場地并沒有形成小區內部比較完整的核心園林式的景觀;最后是小區整體太封閉,不利于向外部展示小區景觀,也不利于將外界景觀同小區景觀融為一體。
2.石家莊某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作用
2.1娛樂功能
首先要明確的是園林景觀的第一個作用,那就是娛樂功能。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之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改善高樓大廈中間人們枯燥的生活,增加一些生活樂趣。比較完善的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能夠媲美城市公園的作用,其不但是小區內部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且為居民提供了整套休閑設施,居民可以不必走很遠就能進行戶外游玩、散心。近年來城市居民區建設中越來越重視對園林景觀的設計,其規模的擴大也直接促進了城市居住區園林設計水平的提升,不但為居民提供了進行戶外活動的場所,而且為居民提供了一個進行社會交往的紐帶地區,有利于小區內部人文關系的和諧和居民整體身心健康。
2.2生態功能
除了上述所說的娛樂功能之外,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生態功能也不能被忽略。園林景觀以綠色植物為主,其不但能夠凈化空氣、減少小區內部由于汽車排放等帶來的塵土,而且能夠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尤其是園林景觀設計中濕地,研究表明,濕地是生態寶庫,不但能夠對外部環境起到改善作用,而且能夠為內部生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容易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生態系統。很多小區在建設過程中本身有很多植被,然而整體比較混亂,不但不能起到美化作用,而且成為了小區臟亂的印象之一。因此,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不但設計栽種新植物,而且對原有的植被進行形象改善,在不破壞整個小區內部生態系統平衡的情況下進行植被改造,可以有效改善居住區的形象,使其變得雅觀大方。
3.石家莊某小區園林景觀設計要素
總體來說,石家莊某小區的園林景觀設計包含以下幾個要素。這些要素之間的有機組合實現了整體園林景觀的視覺效果?,F代化的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首先要考慮到綠化植物的形態美,其次植物質感以及其色彩之間的相互配合也是造成游人視覺效果的要素之一。另外,空間環境的布局對園林景觀的框架影響很大,比如說石家莊某小區設計圖中園林景觀的空間布局就不是很好,空出的場地太多,建筑物密集導致植物景觀分布也比較密集。而其地形大約高出小區外部地形1.3米,這也是進行園林景觀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這需要園林景觀設計師同建筑物設計師以及施工人員相互之間商討解決。
4.石家莊某小區園林景觀設計遵循的原則
4.1地方特色
我國幅員廣闊,因此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較大,要設計出既能夠獲得本地人認可又能夠給外地人以驚艷感的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就要充分了解本地文化特色,尤其是建筑方面的習慣以及審美方面的特點。另外,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當地氣候環境以及地形特點,將山水情懷體現到其中??傮w來說我國漢族民居分為北方和男方兩個派系,石家莊屬于典型的北方地區,其文化是典型的燕趙之風,因此建筑特色也具有濃郁的北方氣質。因此,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把握當地的建筑風格和園林構造方法,將其靈活運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中。
圖1 北方樓房特色
4.2功能性
園林景觀雖說是小區建筑物的一部分,然而在建筑過程中還是要顧及到其實用性,因為園林景觀是小區居民戶外活動的主要空間。一方面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要將整個場地劃分為若干功能區,并合理確定每一個功能區的大小、場地高差以及其質感。另一方面,石家莊某小區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考慮到了園林景觀對居民的心理影響功能,其能夠帶給人一種家園感覺??傮w來說,在進行功能性設計的時候要注意動靜結合。所謂動,是指其運動場所,例如籃球場、羽毛球場、噴泉等,而靜態的景物比較多,很多綠化景物屬于靜態的,例如假山、樹林等。動靜功能的發揮是矛盾的,這就需要設計人員處理好其關系。
圖2 靜態景觀設計一角
4.3借鑒現代建筑風格
除了上述所說的在進行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中要注重發揮地方特色之外,從現代創新性的建筑風格中汲取營養是必要的?,F代建筑風格是目前世界上多種文化交流碰撞之后融合的結果,其博采眾長并克服了很多建筑風格的缺點,應該說比較先進,能夠適合更多人的審美觀念。
5.小結
本文以石家莊某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為例對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進行了探討,主要從進行園林景觀設計之時要遵循的原則和要注意的要素進行分析。總體來說,既要發揮地方特色,又要注意借鑒最先進的現代建筑風格,既要注重園林景觀的實用性,又要使得其格調高雅,能夠起到陶冶情操并帶來生活樂趣的作用,這也是設計人員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張清風. 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探討[J]. 現代園藝,2012,06:122+124.
[2]劉瑤. 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探討[J]. 群文天地,2012,16:88+90.
未來景觀設計實踐的維度
CITYIF規劃云平臺
人性化的城市雨水景觀設計對策
關于中國“風景園林學”的5個問題
Coyoacan企業園區景觀設計
重要卻被低估的景觀功能——提升專注力
健康的城市生態與健康的人
對城市邊緣地區景觀管理的反思
氛圍:景觀設計中的質量、感知與時間概念
中國特色的建筑節能之路
從能效城市到能效者——5A規劃途徑
低碳生態城市規劃方法
當低碳與生態技術遇見景觀建造
最佳實踐:中國南方地區首個被動式住宅
為提升雨水質量而設計的綠色基礎設施
權力、文化與審美:當代城市景觀中的三重“幻象”
中國華南地區低影響開發設施典型案例分析
在新數據環境下探索城市秩序的可持續內涵
為城市體檢——大數據在城鄉規劃中的應用
建筑師的元符號:建筑制圖如何借鑒大數據可視化
《為未來而設計——80人眼中的可持續世界》節選
海綿城市和低影響開發技術——愿景與傳統
“公共政策的力量:‘海綿城市’與行業趨勢”沙龍紀實
與地方政府的對話:鎮江市的海綿城市建設經驗
化腐朽為神奇——城市水生態環境治理的探索
綠色等于健康?建立高密度健康城市研究的實證基礎
論城市綠色景觀對大眾健康的影響機制及重要研究問題
親自然的景觀設計對改善健康與福祉的作用
以兒科醫生的視角診斷城市環境:訪談理查德
彈性樂清:氣候變化、公共健康和景觀基礎設施
以國際視角審視中國鄉村景觀與可持續城鎮化
西安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規劃回顧
應對中國經濟模式轉型的城市建設:適度與留白
古代水利基礎設施比較研究對新興城市的意義
春秋冬夏——北京百子甲壹宋莊工作室的景與觀
景觀設計行業水平的提升有賴于市場化改革的推進
理性教育:香港大學景觀設計學碩士設計論文教學體系
尋找定位的挪威設計——挪威2013奧斯陸建筑三年展參觀感悟
合金:通過熔入制造能夠相容的新材料
中外無異——關于中國設計市場的新思考
土壤:水系統中被忽視的向度
基于自然過程的人工干預下的水系統生態設計
淺析現代企業園區中的植物景觀營造形式
讓城市更綠——綠色屋頂和綠色立面
新加坡碧山宏茂橋公園與加冷河修復
兩位創新型設計師對城市的深刻思索
規劃師應該去了解的另一門語言——地質遺跡與古生物研究
城市景觀設計課程系統地講授了城市景觀的含義、研究領域、景觀設計的要素、景觀設計的基礎、景觀設計的方法等知識,研究運用地形、植物、建筑、水體、景觀小品等構成要素,依據科學、技術和藝術規律為指導,巧妙處理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把握人對生態、社會、經濟及審美等方面的要求,著力塑造能夠在感官方面和和情感上給人以感染力的景觀效果。課程要求學生學習城市景觀設計的專業語言、設計意義、特性及程序方法等基礎知識,并通過案例分析、實地參觀提高學生的景觀設計能力。
2現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景觀設計作為一門新型的學科,盡管該課程屬于專業必修課程,但是由于園林專業在本校開辦時間較短,受長期以來形成的“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模式影響,教學大綱將城市景觀設計概論課程列為理論講解課程之一,觀念的影響、以及認識的偏差直接導致課程的性質和地位發生變化,嚴重制約著課程的教學水平;另外,學生對于純理論知識的接收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教師教學過程中對于設計方法、設計創意、設計理念等核心內容的講授也基本屬于紙上談兵。
2.1“理論灌輸”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
傳統觀念認為教師課堂教學中講解不足100分鐘,就認定課程節奏安排不合理。這充分說明了“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根深蒂固,深深影響著現代教學模式。當高校教學的主要對象是大學生而非中學生,大學生擁有年輕的體魄、擁有創意與頭腦、渴望知識的拓展與擴充,一味的灌輸只會適得其反,難以收到預期的目標,偏離了“應用型技能人才的”辦學定位。
2.2景觀設計課程大綱設置存在偏差
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城市景觀設計概論課程48學時,無實踐教學學時,也沒有實訓安排。48學時僅僅為理論講解。這一偏差直接導致課程由專業必修課變為“教師長篇大論課”;加之課程設置為考查,對于學生而言,其作用不外乎湊學分,最終導致課程性質大大改變,課程在整個專業中的地位更是可有可無,所謂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也就變成空談。
2.3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對于景觀設計而言是硬傷
設計是在理論基礎上進行的藝術創作,而非理論知識的堆積,它需要美學的基礎、需要專業的表達、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城市景觀設計是通過專業的語言、較為渾厚的專業技能和活躍的思維,在相關規范條理的約束下,結合實際生活進行的整體創作。其中又包含景觀設計中的人、道路、植物、小品等各個要素的設計安排,其中“人”作為社會的主體,也是景觀設計的主體,所有的設計都要結合人的行為心理進行。因此,單一的死記硬背很難理解設計的過程,無法發揮設計靈感,也就難以創作出符合實際、富有美感的方案作品。
2.4課程考核設置不合理
因為教學大綱設置的不合理,導致課程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其中,課程考核設置的不合理就是城市景觀設計概論課程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原因之一。該課程設置為理論性考查課,也就決定了其唯一的考核方式———試題考查,這也進一步強化了學生死記硬背的理由,否則課程考核難以通過。如此一來,課程存在的所有的問題和矛盾處于一種反復、循環、關聯的狀態,無疑也加大了教學改革的難度。
3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針對上述存在的基本問題的分析研究,明確了城市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只有改變傳統的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和學習方式,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從本質上履行學校對學生的責任,達到“應用型技能人才”的整體培養目標,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整體上,應強調實踐教學為主,理論為輔的教學模式,具體的改革中,從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方式的引導、實踐案例設計以及課程考核等幾個方面來實現。
3.1調整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課時比例
根據學校的整體培養目標,以及本課程的性質、任務來修正教學大綱。課程課時設置總數不變,實踐課時與理論課時呈3:2比重進行。實踐課時主要包括相關案例的學習觀摩、手繪技能訓練、實際方案的設計訓練等環節,以強調學生的動手技能訓練和宏觀空間思維為主;理論講解主要包括城市相關的各類用地的性質,城市綠地系統的分類、特點,城市景觀設計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和應用方式等內容,目的在于為實踐方案設計提供理論指導。
3.2改革課堂教學方式
課堂理論教學時,適當調整課堂教學節奏與時間,除了必要的理論知識講解外,還可加入討論、思考、實際生活聯系等內容,使理論知識不再是單純的文字記憶,而是有血有肉的案例實踐基礎;實踐教學當中,可結合外出參觀調研、案例學習研究、手繪技能訓練、方案設計等進行,在實踐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自主設計和思考、教師隨堂指導的教學模式,一方面留給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展示自我的機會,另一方面,老師隨時引導和啟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實現教學上的積極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3.3創新作業內容及課程考核
作業布置時應擯棄理論大條抄寫的方式,而以方案設計和手繪訓練為主,結合案例學習的心得體會等方式進行,保證設計是一個時時學習、事事學習的過程,不斷的觀察和思考,擴展思維,完善知識結構。課程考核不再以試題考查的方式進行,而是布置課程相關的方案進行設計,考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綜合學習應用能力、以及手繪技能等,并最終以平時成績(30%)+方案設計成績(70%)的考核標準計入到課程最終成績當中。
3.4設計實踐教學方案
根據城市景觀設計概論課程的基本內容和該階段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力,設計符合教學需要的四大方案。
4結語
盡管受傳統農學、師范院校教學模式的影響,同時考慮到當前我校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思路,園林專業城市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任重道。就目前在教學模式、作業內容創新和實踐教學等方面的實施情況來看,收效頗豐。
(1)通過調整課堂教學節奏,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與表達的空間,課堂氣氛不再是一味的昏昏沉沉,學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口頭表達能力大大提升,師生配合良好,課堂教學順利而高效;
(2)課堂教學中,針對教學內容,適當引入較為完整的實踐案例,對學生進行設計啟發與引導,比較不同案例的優劣和合理性,同時對方案設計不足之處提出可行、科學的改進意見和措施,不僅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思考的習慣,也可提高其方案設計的整體素質;
(3)作業布置當中,強化設計技能和設計理念的訓練,從作業的整體水平來看,學生對比以前,對該課程投入更多,不再是一味的抄書本文字,在動手設計的基礎上,加入必要的設計說明和設計理念,使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綜合學習應用能力、以及手繪技能等都大大提高;。
關鍵詞:城市規劃;濱水區;景觀設計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帶動了人們日常生活品質的提升。城市濱水區就是在這一訴求下應運而生的。其既能夠滿足日常防洪和水利功能需求,又為人們提供了休閑娛樂空間。城市濱水區是城市中最富活力和景觀特色的生態系統,其一般位于水域瀕臨的陸地邊緣地帶,作為水陸之間的連接樞紐。設計師要以城市水域為中心,對城市濱水景觀進行設計,并輔助環境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
1濱水景觀設計現狀
目前,國外濱水景觀設計已經居于較為先進的水平。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更加注重城市水系的完整性和生態性。并且已經逐步將濱水景觀設計延伸到自然資源保護、多功能基礎設施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等層面。我國濱水景觀設計主要被應用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以提升城市形象,并輔助以休閑娛樂功能。
2濱水景觀設計理念
近年來,設計師在對城市濱水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再局限于其防洪需求,更加注重對其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回歸自然層面進行延伸。設計師在濱水景觀設計過程中更加注重生態學理念和美學理念的應用。比如,在濱水景觀設計中,要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注重對其親水性、近水性和嘻水性進行考慮[1]。
3濱水景觀設計原則
3.1防洪安全原則
防洪安全是城市濱水區的基本功能。設計師要結合具體工程情況和其防洪需求進行設計。應用石材對防洪坡段進行設計,以達到防洪的目的,并給人以獨特的視覺觀感。設計師也可以應用花草、灌木、水生植物等進行植物景觀塑造。
3.2生態原則
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過程中,要注重生態性原則。將環境要素和生態要素作為其設計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夠避免對城市濱水地貌造成破壞,又能夠達到防洪、生態環境建設和城市景觀設計的多重目的。
3.3空間層次原則
濱水景觀立面設計包括硬質景觀設計和軟質景觀設計。硬質景觀設計主要依托了道路和平臺的多層性,進行空間轉化,創造空間高差,以達到立體視覺效果;軟質景觀設計是借助植物構造和配置,先堆土成坡,然后對其進行立體種植,以形成空間層次感。3.4景觀統一原則設計師要結合城市特點進行濱水景觀設計,確保整體風格的統一性。比如,設計人員可以對濱水景觀節點進行放大,并將園林小品或城市地標納入濱水景觀規劃中,進而向城市中滲透,構成完整的城市生態系統。
4濱水景觀設計要素
首先,濱水景觀設計要符合經濟發展和環境要求。設計師要從全局出發,結合城市經濟發展背景對濱水景觀進行設計,使其滿足水運運輸要求的同時,也能夠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設施。濱水景觀設計也要滿足人們的親水性訴求,結合城市背景和市民需求,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民活動空間布局,創造和諧的城市濱水開放空間,營造舒適干凈的居住環境。其次,濱水景觀設計要達到改善生態環境和景觀制美的目的。城市濱水景觀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點,具有水體循環、水土保持、水質涵養和貯水調洪等作用。設計師要結合區域要素對濱水景觀進行合理規劃。同時,也要滿足人們對優美景觀的需求,注重對其進行多維景觀構造。第三,濱水景觀設計要具有歷史文化特色。設計師要結合城市的歷史文化背景,進行濱水景觀設計,賦予其文化特性。應用精妙的設計技巧對環境要素進行構造,以突出濱水景觀設計的歷史性和獨特性[2]。
5濱水景觀設計的植物造景
5.1濱水景觀植物造景要素
設計師要結合濱水景觀設計要求,注重從顏色、大小、形態和線條等方面對植物進行搭配和選擇。在植物景觀配置中,設計師要綜合視線景觀角度轉換需求進行色彩的搭配;利用植物群體構成和植物間協調性,達到良好的造景效果;通過形狀設計,提升植物造景的協調性,并起到視線支配作用。
5.2濱水景觀植物造景原則
首先,根據濱水景觀設計要求和功能性訴求,對植物種類和種植形式進行選擇,確保植物選擇的多樣性;其次,遵循植物生長特點和生長環境要求,應用適合的植物。并對現有綠化基礎進行應用;第三,結合季節變化對樹種進行選擇,確保四季景觀搭配得宜。第四,設計師要將藝術構圖思維應用到濱水景觀設計中,注重韻律空間構造,并應用透景和借景等多種造景手法,通過比例尺寸搭配,以達到優美和諧的藝術效果。
5.3濱水景觀植物造景形式
濱水景觀植物造景,既要滿足濱水景觀設計的空間性要求,又要滿足避暑、防災和生態等功能性訴求。同時,要注重孤植、組團、帶植、疏林等造景形式的多樣化。孤植,即對喬木或者灌木進行獨立種植,使其作為視覺焦點,達到開闊空間的效果;組團,即將各種植物形式以組團的方式進行種植,使其作為濱水景觀主題,達到開闊的空間效果和通透的視覺效果;帶植,是指連續性的大型植物區,其功能性比較強,為了滿足遮陽和環境保護需求。其一般被應用于護岸林和濱水步行道種植中;疏林,將草坪和低矮灌木作為基礎,并用喬木對其進行點綴,其一般被應用于親水性濱水景觀設計中[3]。
6濱水景觀設計案例分析
6.1國內案例分析
筆者以秦皇島湯河公園為例進行分析。設計師以綠色河流生態廊道為基底,并設計出一條以玻璃鋼為材料的500m紅色飄帶,其中包括步行道、座椅、鄉土植物和燈光等基礎設施,既滿足了人們的日常休閑娛樂需求,也使城市環境景觀得到了有效改善。
6.2國外案例分析
筆者以多倫多濱水長廊景觀為例進行分析。濱水區第一路段長度和寬度別為925m和94m,地面采用馬賽克式黃崗巖進行鋪設,路兩側設置有成排的楓樹、座椅、垃圾桶和攤位等,供人們休閑和乘涼。設置有一個方圓184m的公共空間和寬9m的行人專用區,一直延伸到水濱長廊。同時,設計師將具有加拿大本土特色的楓葉以鋪地形式融入水濱長廊設計中。該設計是優雅公共濱水景觀設計的代表。7結語濱水景觀設計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水體文明的象征。設計師要注重結合城市特色,進行濱水景觀設計,滿足人們的休閑娛樂要求,為現代化城市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者:單位: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冼寧,趙芮興.對現代城市濱水公園景觀設計的初探[J].設計,2015(13):125-126.
關鍵詞:景觀;景觀規劃;設計誤區
在城市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景觀設計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居環境遭到破壞并直接威脅到人類身心健康,使得用景觀生態設計理念來解決城市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課題。近幾十年來,人炸,生產力飛速發展,環境問題越來越明顯,這些問題已使人類認識到其活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已經到了威脅自身發展和后代生存的地步。今天,隨著新時代的來臨,人類一方面在深刻的反省中重新審視自身與自然的關系,重新謀求建立人文生態與自然生態的平衡關系,試圖重建已遭破壞的家園;另一方面,新時代的來臨使人們更加需要建立一個融當下社會形態、文化內涵、生活方式、面向未來的更具人性的、
多元綜合的理想生存環境空間,這是新時代景觀設計師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
1城市發展及帶來的問題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城市數目的增加、城市規模的擴大、人口從農村轉入城市或由農村變為城鎮都僅是城市化的外在表現。而由此造成的環境問題,則是任何城市都面臨的嚴峻挑戰。城市化問題導致人口擁擠,體現在交通、住房、工作等方面。由于城市化的加劇,城市的一些公共設施不能適應發展需要,造成交通擁擠、居民住房奇缺、地價漲幅加劇、衛生條件差、城市供水供電緊張和綠地面積減少等問題。經過工業化、城市化的急速發展,人們猛然回首,驚覺我們的環境已經變得如此惡劣,生態失去平衡,大自然飽受蹂躪,空氣、水、土壤遭受污染,動植物滅絕,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溫室效應等使人類生活品質下降,各種“城市病”隨之而來并威脅人的健康。
這些促使人類覺悟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我們必須從工業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轉折,城市環境的建設必須與自然和諧發展,維護生物多樣性,這是每一個景觀設計師都面臨的課題。
2常見城市景觀設計問題剖析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環境保護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心與重視。因此城市環境設計和建設的理念也必須適應人性化和向持續性生態轉變,真正建立起融物資、文化與生態為一體的科學理念。在城市景觀設計方面,中國有很多城市都存在著一些設計上的盲點和誤區。設計方案普遍存在只滿足城市審美的需要,而不從當地氣候與自然帶分布的實際出發;景觀設計結構不合理,不能充分尊重自然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使本來已經與自然界背道而馳的環境更加畸形。因此,城市景觀設計者應從滿足城市景觀規劃審美需求的設計誤區轉變為尊重生態功能、可持續性發展需要的設計,這是今后城市景觀設計中不可回避的責任??v觀全國重要城市近年的發展與建設,體現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地形
部分城市景觀設計破壞了城市土壤,地面硬化現象嚴重。城市景觀設計占地面積過大,景觀雕塑周圍地表大面積硬化,是中國城市建設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很多新建城市,景觀雕塑周圍幾十米的空間地域上都被方磚或水泥地所覆蓋,城市內非主干道都修成了寬闊的水泥地面。城市地面硬化現象會對我們的城市生活產生以下
3大方面的不良影響:首先,會增加城市噪音的強度聲波的反射,容易造成人的精神疲勞,同時也降低了人的健康指數。其次,是增強城市的熱島效應。第三,到了雨季,硬化的地面使城市天然降水順著堅硬的地表流進下水道,造成80%~90%的天然水資源白白地流失,由于城市地下水不能得到有效補充,使城市地面下沉,威脅城市人民生命安全。
同時,在進行景觀設計時,不能因地制宜,把本來屬于大自然的高地植被景觀鏟平破壞,失去了本來的自然面貌,破壞了整個城市系統的生態環境,給后來的城市發展帶來了隱患,造成了不可彌補的經濟和生態損失。
2.2水景
城市的景觀設計規劃不是簡單的追求所謂高檔次或標新立異的形象工程,城市的景觀設計更多的需要考慮城市環保、整體風格的統一,一味的標榜檔次水平,并不能被認定為符合城市的景觀標準。大面積的水域,高檔次、高造價的水景景觀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格調。然而,大規模的水景建設現階段只是簡單地復制概念,而沒有在實際的設計中體現出概念應該表達的內涵和文化,它與城市建設本質要求相違背。大部分城市地下水資源嚴重匱乏是1個無可爭辯的事實,過度建造所謂的“生態”水景,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背道而馳。
水域面積過大,使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在景觀設計中只有將水域面積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才能起到應有的環境效益,提升城市的整體價值。
2.3綠化
城市綠化是城市建設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改善整個城市環境狀況,使城市生態系統能夠良性運轉的重要手段?,F代景觀一詞的涵義,已完全不是過去僅僅作為視覺意義上等同于“風景”的美學概念。它已經成為1個多層次、復雜的結構系統,人們更多的從作為生態系統功能結構的角度來理解景觀,但現在的建設活動,相當一部分仍是為美化而美化,綠化建設成為反映一部分人“審美情趣”的產物。存在大量的純粹的表面“美化”,而對城市生態環境和市民的方便使用造成破壞性的設計行為。近年來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中,成年樹木大量被砍伐,造成綠地中遮蔭樹減少,新建各類綠地中盛行“裝飾”之風,過分強調綠地的美化作用和圖案效果,整形修剪的花灌木、草坪及創意平平的雕塑占據大量的空間,忽視了人的基本需求,這種大量依靠人工維護、物種單一的城市綠地,雖然可以提高城市的綠地率,而實際的生態效益卻是極為有限。在此情況下,中國的城市園林綠化活動更隱藏著1個巨大的危險,即盲目性―望文生義憑著個人幻想來構筑“花園”城,并以此來引導大規模的園林建設活動。有的城市雖然提出了“生態城市”的概念,但并沒有在思想上真正認識到位,沒有將城市作為1個整體的生態系統去經營,而是依然停留在城市化妝的層面上。
2.4建筑
表面豪華的景觀建筑與城市景觀規劃建設整體不協調。在許多城市中,高大宏偉的景觀建筑占據著城市的主體地位。單從審美的角度講,這些景觀建筑有的的確與周圍的環境相得益彰,添色不少。但是設計中出現小區景觀和公共景觀的混淆,使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說它們的實用性會有多大。宏偉高大的建筑已越來越成為其設計者標榜個人風格或某些領導個人政績的代表。就整體而言,其“檔次”的象征意義遠遠大于其實際意義。模仿之風盛行不衰,成功的創新之作一旦問世,便被毫無節制地復制、翻版。這導致景觀設計產生許多不良后果,具體表現在:
2.4.1沒有個性
每1個景觀都具有其不同的場所特征。場所的環境特性、功能要求、資金投入量以及景觀設計師本人的創造力等因素決定了該景觀與眾不同的個性。對于景觀設計師來說,設計之前深刻地理解場所精神并綜合協調各種因素進行創作,這就是創新。而現在的許多景觀設計恰恰缺少這種場所精神與設計個性。
2.4.2風格迷失
不管景觀設計要體現何種風格,都要使風格統一,如在1個仿造的中國古典園林內放1個日式石燈籠等,而類似的設計在現存的城市景觀中比比皆是。
2.4.3形式混亂
照搬照抄往往表現在拾取其它景觀設計作品的局部或拼湊1個小品、雕塑之類的東西。而在多個局部組合時又往往銜接不合理,主要表現在色彩、線條、時代感、鬧與靜、趣味等方面的不統一。
2.4.4缺少內涵
內涵是景觀設計的靈魂。如1個精美的小品設計,在特定的地域能反映出當地的歷史故事、民族風情或神話傳說,但在別的地方卻只能單純的滿足視覺的審美功能。然而,任何1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內涵,都可以用景觀設計的方式展現在自己的土地上,而應避免照搬照抄一些不適合自己的東西。
2.4.5人文要素
景觀設計決不僅僅是1個運用形式美法則的問題,而是包涵了更多復雜的人文因素等豐富內涵的綜合設計。人文要素可以使景觀具有豐富內涵和精湛藝術表現力。它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復合體,是作用于視覺進而打動心靈的復雜體驗。在城市景觀建設中,拋棄傳統一味地追求西化的現象非常嚴重,特別是在街頭綠地和居住區景觀中尤其突出,在中國人眼中西方園林的特色是大場面,大氣魄,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就仿佛是看現在的好萊塢大片,追求的是感官上的刺激,看完一遍后就不想再看。而中國的古典園林卻是融入了詩情畫意的深刻意境,不僅從視覺上,還從意境上把整個園林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每一次的游覽觀賞都會因為當時的心情、天氣、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當然,我們并不反對西方園林,其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西方園林也借鑒了中國古典園林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 海西城市化 鄉土景觀 傳承 應用
0 引言
所謂鄉土景觀,是指在山坳和平地以及低洼處等可以耕作的地方,農民用自己的雙手,靈活地掌握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情況,巧妙地應用地形、水利條件,精心構筑的自然景觀。閩臺鄉土景觀研究針對閩臺區域,具有很強的地域特色和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特點,它涵蓋城市規劃、建筑學、景觀學、地理學、文化學、藝術學、社會學等學科專業知識,是一個較新的課題。西方有關鄉土景觀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40~50年代,它是建筑學和考古學攜手并進的產物。主要集中在鄉土景觀演變與評價、鄉土文化遺產及實物的保護、鄉土景觀實踐應用等方面。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鄉土景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引起了有關學者的研究注意。目前對該課題的有關理論和實踐研究主要集中在鄉土景觀研究、閩臺鄉土景觀研究、實踐應用研究等方面。國內很多規劃師、建筑師、景觀設計師也參與到地方鄉土景觀保護和利用的實踐中,涌現出一批先進的設計師和優秀的設計作品,如由俞孔堅先生主持設計的廣東中山歧江公園、昌都鎮步行街設計;建筑師王澍主持設計的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校園景觀設計。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與此同時,我們的城市卻在快速城市化中失去了城市的記憶與地域文脈特色。隨著福建省《海峽西岸城市群發展規劃》、《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以及國務院最近批復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相繼實施,海西城市化建設的進程必將加速,迅猛的城市化進程將不可避免,這必將導致閩臺地區鄉土景觀特色在海西城市化進程中的快速流失。如何保護、傳承閩臺鄉土景觀特色已經成為海西快速城市化進程中迫在眉睫的重要理論與實際問題。
本研究試圖從景觀視角研究海峽西岸城市化進程,并以鄉土景觀為切入點探索海西城市化進程中地域文脈傳承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從景觀視角研究閩臺鄉土景觀特色在海西城市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對于增進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極具前瞻性和現實意義的。福建和臺灣距離較近,氣候略同,可發揮地緣的影響力,借助風俗、信仰、文化、語言的淵源拉近兩岸民眾的距離,臺灣民眾前往福建時,無形之中產生自然的歸屬感,加上優惠利多的誘因,與臺灣民眾強化更緊密的聯系[1]。對閩臺鄉土景觀文化的系統研究,可以促進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同時有利于增強兩岸同根同源的地域文化的向心凝聚力。
2 研究的主要內容、基本思路、方法及技術路線
2.1 主要內容
⑴ 海西城市化進程中的閩臺鄉土景觀特色的傳承與應用研究概述。
⑵ 鄉土景觀傳承與應用對城鎮特色建構的成功案例研究。
⑶ 閩臺鄉土景觀特色的綜合構成研究(如結合鄉土景觀建筑、構造、材料、工藝、細部等進行分類研究與分析)。
⑷ 海西城市化進程中的閩臺鄉土景觀與城鎮特色理論建構體系研究。
⑸ 研究海西城市化進程中的閩臺鄉土景觀在城鎮特色建構中的傳承與應用,并試圖建立在海西快速城市化進程中操作的方法、程序,從發行鄉土景觀的指導性手冊直至建立相關的建設規范。
2.2 研究基本思路
⑴ 先進行相關理論資料收集、整理。
⑵ 對閩臺鄉土景觀進行實地調研、考察,以形成初步的調研成果。
⑶ 最后以考察、調研成果為基礎,結合相關理論進行整理、分析。
2.3 研究方法
理論結合實踐,本研究綜合運用實地考察、問卷調查以及比較法、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用海西城市化進程中的實際案例進行閩臺鄉土景觀傳承與應用對于城鎮特色建構的實踐探索,在實踐中檢驗和進一步發展、檢驗、提升所得出的成果。
2.4 研究的技術路線(見圖1)
3 主要研究結論
在全球化進程日趨緊迫的今天,鄉土景觀特色正面臨嚴峻的考驗,海西在城市化的快速進程中同樣也面臨著鄉土景觀與城鎮特色的快速喪失并日益趨同這一極為嚴重的形勢,在海西城市化迅猛發展的城市景觀空間中,如果我們不能讓閩臺人民在海西城市化迅猛發展的城市景觀空間中感受到閩臺文化的“根”與“源”,又何以能吸引臺灣同胞在此長期生活、工作直至取得海峽西岸經濟持續發展的巨大成績?從鄉土景觀這個傳統文化資源極為豐富的領域切入城市特色研究應該說將能夠填補國內城市特色研究的一大空白,為海西城市化進程和城鎮地域文脈的傳承作出重大貢獻,應該采取如下措施:
3.1 在海西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特色、風貌建設中引入景觀學
試圖在景觀的宏觀視野之下,以鄉土景觀特色的傳承及應用作為切入點,從宏觀至微觀探索海峽西岸城市化進程中具有地域文脈特色的閩臺鄉土景觀設計、管理、建設的有效途徑。將城鎮特色建設落實到實處,避免“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因經濟快速發展而迅速消解城市特色的發展道路。
3.2以福建高校和福建省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為依托,聘請國內一流景觀學專家主持創建閩臺鄉土景觀特色的傳承與應用研究中心,開展相關研究與實踐
關鍵詞 節約型城市景觀 設計方法 思想研究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對于節約型景觀設計,早在明朝中國對于節約理念在造園中的應用就有了一定的認識。明代計成所著《園冶》一書的《興造論》中便提出造園不可以盲目“當要節用”;同時主張對施工腳料的充分利用,變廢為寶。
近幾年,隨著城市化進程中環境問題的惡化,節約型景觀的研究逐步受到人們重視。朱建寧就認為,節約型景觀的概念應包含四個方面的含義:首先是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益與環境效益;其次是滿足人們合理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節約自然資源與各種能源,提高資源與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獲得最適宜的綜合效益。
1節約型景觀設計方法
節約型景觀設計和能源的支撐系統,及實施手段。本文以節約型城市景觀為例,根據節約型景觀設計的分類,對城市景觀的技術體系是指構成城市公園空間和實體并支持其運行的物質個要素節約型設計方法進行總結和歸納。
1.1因地制宜對現有場所改造
在景觀設計中,場地是一切動植物生存和活動的基礎。好的景觀設計應立足于場地本身,通過對現有場地存在的問題的探索與改造,達到環境整體的提升。對于本身質量較好的場地,要注重保護其特色,避免建設中被破壞。對于自身質量較差的場地,需要先進性修復,如改良貧瘠土地,重新規劃不合理地形等。
對土地的節約和利用形成的景觀設計具有低建設成本、生態環保、尊重土地肌理、資源利用率高等特征,既滿足場地功能的要求,又滿足人們游賞的需求。
1.2 合理利用水資源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資源,所以人們在營建優美的景觀環境的同時也應當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尤其是盡量減少水資源的利用和浪費。這不僅是在干旱的地區,在雨量充沛的地方對水資源的節約和利用也是非常重要。
(1)雨水的回收與利用。隨著城市化的普及,經過城市雨水管道迅速的將降雨排放至河流中,一方面可能會給河水帶來污染,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地下水的補充。合理利用綠地的透水性,將雨水過濾后讓其自然下滲補充地下水?;蛟诠珗@綠地中,利用地面坡度收集雨水,并加以處理,重復使用。
(2)生活污水的再次使用。生活污水在景觀設計中主要可以用于兩個方面:第一,為植物提供養料。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便可以再次循環使用,為植物提供養料。第二,作為水景的循環用水。城市中往往用水景一豐富景觀層次,生活污水只需經過簡單的過濾,便可用于城市水景的循環水使用,從而避免了水的浪費。
1.3合理利用現有建筑材料
景觀材料是景觀建設中必要的元素,在節約的基礎上能合理利用景觀材料,通過合理的設計和精細的施工,同樣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景觀效果。
(1)選材“因地制宜”。本地景觀材料如石材、植物等的使用不僅運輸方便,更多的可以反映本土的文化氣息。這些別具特色的景觀環境不僅可以增加城市的景觀特色,同時也可以形成獨特的城市名片。
(2)廢棄材料的合理利用。廢棄材料有很多經過回收加工,可以再次的利用,生成其他的產品,如利用場地內或者場地周邊的廢棄材料進行重新設計,賦予其新的使用功能。這在很多后工業景觀和公園改造中都有所體現。如廢棄的工業垃圾,經過藝術家精心擺放,成了小區綠地中的藝術品。建筑垃圾,如樓梯、混凝土板,配上植物,也能成為藝術的一景。
(3)新型材料的運用。節約型景觀的建設過程中,十分注重園林的生態效益。所以在挖掘本地材料和鄉土材料的生態性的同時,也要通過科技手段積極研發新的生態環保材料,以適應新時期對景觀建設的需要。
2節約型社會景觀設計案例分析
武漢解放公園為節約型景觀提供了一個很好地案例。解放公園在以前的公園的基礎上加入了富有特色的人工濕地系統。用最經濟的途徑,將新解放公園恢復重建為充滿生機的現代生態與文化游憩地。
為了處理人為的水污染問題,解放公園通過人工構建而成的仿濕地生態系統通過濕地植物對水體進行凈化的生態系統。人工濕地系統的構建可以實現園內水系統的自凈功能。這就意味著,解放公園內的水體由此將“死”而“復活”,而園內所有的植物也均成為這個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
該濕地系統可以凈化8公頃水面的水質。將公園的湖水從19.7米標高的溢水口附近水域,由泵站提升到20.5米標高的兩個蓄水湖,再通過四條渠道,緩緩經過凈化水域,沉淀過濾,60余種水生植物進一步吸收水中污染物,達到凈化目的,最后通過重力落差跌入大湖。同時在公園的河岸設計上,采用的是一種全新的用“軟堤”的手法。水體與岸線間,采用濕地基質的土壤沙礫自然連接,形成了一個水與岸自然過渡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內,種植著一些諸如荷花、菖蒲、香蒲、澤瀉、水鳶尾、水蔥、水蓮花等濕地植物,形成更加自然的多層次水生植物景觀。濕地上修建棧道,游客沿著迂回曲折的木質棧道入畫賞景,如同行在水面上,形成親近水體、親近植物、親近自然的人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