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3:58
序論:在您撰寫計算機網絡選修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公選課;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絡已滲透到當今社會的各行各業,成為社會體系運行的命脈和發展知識經濟的重要基礎,而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也成為當代大學生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現有的校必修課計算機文化基礎所提供的基礎計算機知識過于寬泛、淺顯,且知識比較陳舊,遠不能滿足其對計算機網絡知識的需求,因此公共選修課就成為大學生擴展該類知識的主要途徑,對提升學生全面素質、增強其核心競爭力作用明顯。
一、課程開展現狀及分析
1.課程開展現狀。盡管從學校、教師、學生各個層面都意識到計算機網絡知識的重要性,但從各高校公選課開設的實際情況來看,計算機網絡課的狀況并不容樂觀。以天津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南昌大學三所高校為例,這三所高校2010年到2011年第一學期所開設的公共選修課中計算機類課程共有39門,計算機網絡課程僅有4門,比例不足10%。
2.原因分析。計算機網絡課程占據比例過低,與其在計算機教育中的實際地位是極不相稱的。通過對授課教師、學生進行調查,同時結合筆者的授課體驗,將原因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學生專業基礎較弱,許多選課學生對課程內容毫不了解甚至有誤解;②授課內容理論性較強,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難度太大,涉及網絡協議、網絡拓撲與學生實際接觸范圍較遠;③高校尤其是非重點高校對選修課支持不足,尤其是硬件環境很難提供,通常只能由教師課堂演示而學生課后自行模擬操作,難度較大;④教學內容滯后,不能結合最新的計算機發展潮流,難以吸引學生興趣;⑤考查方式仍以筆試為主,作為一門實踐性的選修課程不僅不能真正考查到學生能力,還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隨著課程的進展,學生的學習期望和教師的講授距離逐漸拉大,學生的缺課率、缺考率都有明顯上升。
二、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1.根據教學對象特點修正教學內容。作為一門面向非計算機學生、以知識普及為目的的公共選修課,首先,在內容上應當降低難度,增加寬度,提高教學實用性??衫谜n堂問卷、學生談話調查等方式關注學生興趣所在,選擇計算機網絡知識淺顯實用部分,如網絡安全、計算機簡單組網等,知識深入度不宜過大,如子網掩碼計算,只需掌握常見的24位和25位掩碼即可。其次,應增加互聯網方面的知識,尤其像電商、團購網站這些非計算機學生潛在就業方向方面的內容,剖析其網絡結構特點、盈利模式,討論其發展趨勢,對學生將來擇業、投資都有很大幫助。第三,應當適當增加互聯網發展歷史、公司或企業家逸趣等內容,如思科、華為發展歷程等,對于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欲望都有很大推動作用。
2.根據課程特點改進教學方式。計算機網絡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作為選修課來說更注重的是其常見應用,如中小型網絡的組建以及常見網絡故障的排查、解決等。在教學中可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學期之初讓學生提出自己想解決的主要網絡問題,由教師對問題進行篩查,最終得到幾個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的問題并由學生選擇一個作為自己的課程目標;接下來分析完成該目標需了解什么概念、解決什么問題;然后在每次課的教師講解、案例學習中逐步解決問題;最后提供一個應用環境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以此作為學生考核的主要內容。整個環節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開發系統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本門課程的興趣。
3.結合實際應用加深學生理解。計算機網絡應用性比較強,但理論知識相對深奧、枯燥,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掌握難度比較大,因此教師應注重結合實際應用或與原理相近的日常知識類比以加深學生理解。如講解網絡延遲率、ARP這些大家常見但并不完全了解的網絡概念時要結合校園網、電信或聯通的實際情況;將計算機網絡和手機網絡進行類比,將網絡分層和郵政系統中郵件分發進行類比,從相對直觀易懂的角度幫助學生理解內容。
三、其他需要注意的問題
1.教師應采用一些教學技巧。第一,應充分重視第一次課,糾正學生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錯誤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第二,要注意知識屏蔽,對專業程度太深、理論性太強且又無關整體理解的知識盡量少講,否則容易讓學生覺得知識太深,毫無目標;第三,結合網絡操作引入批處理等簡單編程,在擴展學生能力的同時,對增強學生自我成就感,激發學生主動性非常有效。
2.學校應鼓勵信息化工作人員參與教學。第一,信息化工作與計算機網絡息息相關,從業人員應用實踐性更強,且更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第二,信息化工作人員控制著較多的計算機網絡資源,有利于為學生提供大型設備演示和網絡操作環境;第三,學生通過課程對校園網絡的反饋和建議相對而言更加及時和準確,對促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大有裨益。
筆者在課程教學中實施以上策略之后,較之以往學生積極性有明顯提升,課堂發言率、作業質量等均有明顯提高;此外學生對校園網如網絡狀況、網絡應用、網絡服務方面提供了大量意見,不但發現了很多缺陷,也擴展了網絡管理者的思路。從實踐效果來看,該改革是有效可行的,可以為相關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本文重點解決較短課時支持下的較復雜學習需求的問題。主要解決方案是通過將計算機基礎教學以選修課的方式延伸到3年的在校學習全時段中去。
2教改方向
(1)保持原有的課程體系不變,保持原有的考試評價機制不變。
(2)以選修課的形式設置額外學分,設計新課程供學生選修,以補充必修課課程的不足。
(3)約束學生選修計算機類選修課的總門數和總學分,使得計算機類學分的含金量得到保障。
3課程設計
3.1計算機網絡基礎
3.1.1學習目標
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理論,了解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名詞解釋,懂得小型局域網和常見接入環的配置方法,能夠處理計算機網絡的常見故障。
3.1.2學習方法
通過理論學習與上級實踐相結合,使用CISCO虛擬實驗環境進行計算機網絡的基本配置上機實習,使用TPLINK地面實驗環境進行實操訓練。
3.1.3課時安排
40學時,含20學時上機實操。
3.1.4考試及評價方法
考試通過筆試與實操兩部分獨立進行,筆試主要考察名詞解釋與常見方案的記憶及理解情況,實操要求學生在CISCO虛擬實驗環境中構建企業內部網絡并實現網絡中任意計算機之間的PING通。
3.2計算機軟件基礎
3.2.1學習目標
了解C#.net的基本結構,懂得常見軟件的編寫方法和實現方式,可以編寫簡單的軟件。同時要求學生對軟件的基本架構和設計方法做到初步了解,可以對3萬行以內的軟件進行初步的功能設計。
3.2.2學習方法
課堂教學給學生講解基本算法的處理方式,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為主的教育。老師帶領學生在實操課程中完成小型C#.net軟件。
3.2.3課時安排
40學時,含30學時上機實操。課程設計由學生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另選約20學時。3.2.4考試及評價方法要求學生完成課程設計,并通過課程設計答辯。主要考察學生在軟件工程中的清晰思維。3.3計算機平面美術基礎3.3.1學習目標學生可以使用COREDRAW、PHOTOSHOP等常見平面設計軟件進行計算機輔助平面設計,同時要求懂得基本的配色及構圖原理。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獨立完成VI系統的設計與升級。3.3.2學習方法課堂教學中學生對平面相關的配色及構圖原理進行融會貫通的學習,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演示不同軟件的實際操作方法和操作效果。學生在上機實操中編寫VI說明書并繪制整套VI。
3.3.3課時安排
40學時,含30學時上機實操。課程設計由學生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另選約20學時。3.3.4考試及評價方法要求學生通過課程設計作業的答辯完成本課程的學習。
3.4數據庫技術基礎
3.4.1學習目標
學生以SQLSERVER2000為平臺學習數據庫的搭建,記憶并掌握與常見數據庫平臺相關的名詞解釋及實現方法,了解不同數據庫平臺的外部程序接口及編程方法。學生應該充分掌握ER圖及其他數據庫常用關系圖的繪制和優化。學生最終通過課程設計可以完成數據庫系統的基本增刪改二次開發。
3.4.2學習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數據庫平臺的基本信息做到記憶和掌握,同時,老師在課堂上充分呢演示SQL語言對數據庫及數據庫表的具體操作。重點學習INSERT、DELETE、SELECT、UPDATE命令及其子命令。在上機學習中,學生最初對SQL命令的基本實現方法進行掌握,隨后應該能夠獨立完成數據庫外部軟件的基本增刪改操作的編寫并保證其執行。
3.4.3課時安排
40學時,含30學時上機實操。課程設計由學生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另選約20學時。
3.4.4考試及評價方法
要求學生完成課程設計,并通過課程設計答辯。主要考察學生在數據庫工程中的清晰思維。
4課程改革要點
本次改革中,學校在必修課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教學成果基礎上,新設置了4門選修課。該4門選修課的總學分是計算機文化基礎學分的2倍。首先,在學分布置的角度給學生充分的激勵,讓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的興趣得到充分的開發。學生通過對此四門選修課的學習,計算機文化基礎的課程成果可以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其次,學生通過本文設置選修課的學習,可以充分激發其對計算機技術更加深入的研究。最后,本文研究發現,通過本文的選修課程增補,部分個別學生對計算機技術學習的需求仍然不能滿足。所以,本文研究在選修課的過程中,理性選擇在計算機技術領域可以深入學習發展的學生,使其進入到學校的醫療計算實驗室進行深入學習。
5結束語
關鍵詞:民辦高校;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體系;應用型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對網絡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但實際工作中,卻存在以下兩難問題:一方面計算機網絡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困難,行業存留率低。另一方面,信息技術企業卻招不到合適的網絡工程專業人才。造成這種兩難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較快,對人才的需求結構發生了變化,它要求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應具有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但是學校培養計劃卻沒有跟隨企業的需求,因各種限制學校只重視理論培養。
為了更好地解決網絡工程人才結構失衡的現象,就需要高等學校網絡工程專業加快轉型升級,面向市場和行業,培養具備一定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
一、專業和課程建設
為開展校企合作,黑龍江工商學院成立了H3C網絡學院,根據用人單位需要確定計算機網絡專業技能的培養方向。根據專業方向設置把課程分為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專業方向必修課和選修課,崗位群專業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實習實訓類課程,供學生選擇。本專業課程與實驗、實習緊密結合,提高了教學質量。
在保持網絡專業課程體系完整的前提下,完善構建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使學生能夠理論結合實踐,更好地提升綜合能力,以此縮短結業適應期。
二、實驗室建設
加強計算機網絡的實驗室建設,學院新建H3C網絡實驗室和綜合布線實驗室,并鼓勵學生參與認證考試,實現完整的實踐教學。
三、完善專業教學體系
不斷修訂、完善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與實踐內容及實踐教學所占時數。在調研與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學院實際情況制訂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體系。
計算機網絡專業教育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且網絡技術的更新較快,因此高等學校特別是民辦高等學校必須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為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黑龍江工商學院以創新眼光瞄準專業發展趨勢,開拓校企合作共同研發的新領域,在創新中發展專業優勢。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職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 課程改革 職業能力
一、計算機網絡技術崗位分析
經過市場調研,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主要工作崗位分為三類:網絡規劃與組建、網絡維護與管理和網絡應用開發。而對于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首先面對的工作崗位一般以網絡規劃與組建和網絡維護與管理為主,網絡應用開發能力,還需要學生以后在工作中去進一步深造。計算機網絡技術工作崗位的主要特點:
1.崗位職業能力。計算機網絡技術工作崗位對人員的實際動手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要求都非常高,無論是從事網絡組建、網絡維護與管理和網絡應用開發等工作崗位的具體工作,都要有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要讓學生能快速走上工作崗位,必須加強實踐訓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依據,以真實工作任務及模擬環境來組織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快速適應工作崗位的能力。
2.自主學習能力。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速度快,不斷有新知識、新技術出現,這就要求學生不但要具有基本的崗位職業能力,還要有對新知識的探索能力,學生僅僅依靠學校所學知識和能力已無法適應長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網絡人才,在具備崗位職業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3.職業素質。企業對員工的職業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一般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具備良好的團隊溝通與合作意識,認真、勤奮、細心務實的工作態度等。
二、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
1.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我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以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一定計算機網絡技術理論基礎,具備網絡規劃與組建能力、網絡維護與管理及初步網絡應用開發能力,具有高度團隊精神與創新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的中級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畢業生主要在各企事業單位從事網絡維護與管理、網絡工程規劃與建設等工作。
2.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建設一個好的專業,必須要有一支具備較高專業理論水平和較強專業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學校首先對現有教師加大培養力度,組織校內優秀老師進行校內培訓和鼓勵老師參加各級培訓,還實行到企業頂崗實踐,通過實踐掌握網絡行業前沿的工作需求和工程技術;其次,學校還引進工程技術人員,并進行教育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培訓,幫助其掌握教育技術,轉換角色,取得老師的資格后,擔任專任教師;學校還聘請企業專家來校擔任兼職教師,在專業實訓課程中指導學生和老師。
3.優化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在制定專業課程體系時,按照以知識、能力和基本素質培養為主線的要求,構建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相結合的四大教學模塊――公共基礎課模塊、專業基礎課模塊、專業模塊課模塊、綜合實訓課模塊。每個教學模塊都設置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以“必需、夠用和實用”和突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原則,圍繞網絡管理員、網絡工程師職業崗位對應的能力――計算機系統應用能力、網絡組建能力、網絡管理和維護能力和網絡應用開發能力來設置課程。選修課分為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發展的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選擇課程,既實現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也能實現與相應職業崗位的無縫對接。
4.改革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突出針對性、實用性和先進性?;A理論知識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和夠用為度,專業課要以工程項目為載體,按照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為確定教學內容,保持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在綜合實訓課模塊中的教學內容全部采用真實職業崗位的工程案例進行教學,專業模塊課模塊中的課程,只要有條件的都盡可能采用案例和項目開展教學,體現真實的專業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由于IT行業技術更新快,所以教學中還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先進性,以適應職業崗位技能可能的變化。
通過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提升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教學水平,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能力,但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技術更新快,實踐技能要求高,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的課程改革還任重而道遠,我們還需要不斷更新觀念,改革創新,在實踐中思考,在實踐中探索,才能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求和受用人單位歡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實現學生、學校和企業的三方共贏。
參考文獻:
[1]徐國慶.課程標準與職業能力標準[J].職教論壇.2006.
關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論證報告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計劃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發展規劃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經費安排
二,表格
安徽省高等學校設置專業的基本情況簡表
專業教師及教輔人員簡明表
專業建設帶頭人簡明表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計劃表
專業教學周分配表
校(院)審議意見表
高等學校專業評議委員會評審意見表
一,關于設置"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論證報告返回
為了滿足滁州市及其周邊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需求,根據我校的辦學條件及師資隊伍情況,擬在我校開辦三年制"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及較強的應用能力的計算機方面的高級技術人才,主要培養方向為計算機軟件設計及網絡管理與維護,畢業學生至少具備該兩方面中的一方面的應用能力.
1.設置本專業的必要性
⑴從全國范圍的人才需求情況分析,設置本專業是必要的
目前,計算機技術方面的人才是全世界范圍內的緊缺人才.根據今年全國各人才市場的統計數據,計算機專業人才在各人才市場的需求量均占前三位,而其中又以軟件及網絡技術人才的需求最為強勁,在未來五年中,我國每年需要近百萬這方面的技術人才.進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各方面需要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中,大量的是從事基礎性技術工作,維護工作的專業人員,而并不全是高學歷人才.例如,一般的程序設計人員,即所謂的程序員或軟件藍領,軟件工人,未來五年這方面的需求量約25~30萬人/年,國家教育部也針對這方面的需求專門推出了建立軟件學院的計劃以培養各種層次的軟件專業人才.而就網絡方面而言,從全國范圍講,電子政務, 根據滁州市經
濟和社會的發展態勢,為了充分了解市場對計算機與網絡方面的人才需求情況,我們對滁州市計劃發展委員會,經濟貿易委員會,人事局等政府部門及揚子集團,安康集團,全柴集團,天大集團等大企業進行了調查訪問,同時也對數十家中小企業進行了訪問.調查表明,在未來的五年中,每年約有300多家中小企業擬開展 另外還有部分教師參加了國外的認證培訓與考試.
進制我們還聘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絡中心主任楊壽保教授為我??妥淌?在楊教授的指導下,在辦學思路及教學科研方面,我校均有了一定的提高.
這方面工作的開展,為我校開設"計算機網絡技術"準備好了一支勝任專業教學工作的教師隊伍.
⑶實驗設備及圖書準備情況
目前,我校信息中心有專門供學生上機實習用機房5個,微機310臺.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有微機80臺.
我校于1998年建成校園網,投入運行以來,對教學和科研發揮了重大作用.
另外我校物理系還建設有專門的電路技術實驗室及計算機應用技術實驗室.
以上各方面的實驗室為我校開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提供了物質保障.
我校圖書館現有計算機類圖書近4萬冊,中外文計算機類期刊近百種.另外,我校還新建了電子閱覽室,其中計算機類電子讀物近2萬種.
⑷實習基地準備情況
我校與滁州市政府機關及企事業單位有良好的合作關系,這為本專業的學生實習提供了保障.目前聯系的實習基地共有三個,分別是滁州市國稅局,滁州市信息中心,滁州市電信局數據分局.
綜上所述,我校已具備了開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基本條件.
3.本專業的特色
本專業從計算機學科的基本要求出發,本著理論夠用,實踐加強的原則,特別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我們認真總結了我校信息中心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多年的辦學經驗,同時結合國外先進的IT教學模式,將注重技術的先進性與實用性,加大實踐性環節的教學力度.本專業的
主要特色應該有以下幾點:
⑴厚基礎:為了保證培養人才的規格及適應能力,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基本功,如基本的程序設計能力,厚實的數學與英語基礎;
⑵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本專業的學生在面向市場,必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及應用能力,因此在課程設計及教學方面,我們將特別注意加大實踐性環節的教學力度,適當壓縮課堂教學時間,增加學生的實驗與實踐時間,特別是在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中,加大學生設計性實驗的教學與實驗時間;
⑶緊跟學科技術發展的最新方向:我們將根據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動態,及時調整應用性實踐性課程的內容,保證學生學到的是最新的技術,用得上的技術.
⑷"雙師型"教師:本專業現有的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有豐富的應用開發經驗,都有實際的應用項目開發經歷,同時也有一定的教學經驗,這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了保障,也符合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要求高職高專學校的教師隊伍應該向"雙師型"方向發展的要求.
⑸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經驗與培養模式:在本專業的教學中,擬借鑒國外IT人才培養的先進經驗,在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及教學方法方面做必要的改進,以保證所培養人才的質量.為了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我校已先后有4人次的教師接受了國外的認證培訓.
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考慮,本專業側重培養計算機軟件編程及網絡管理與維護方面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二,"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計劃返回
1.培養模式
(1)專業名稱:計算機網絡技術
(2)修業年限:三年.
(3)學歷層次:專科
(4)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計算機與網絡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具備較強的應用與開發能力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對象應該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業務要求:本專業學生的學習重點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的最新應用技
術,如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技術,網絡技術與數據庫技術等.使得學生在畢業走向工作崗位時,至少具備計算機軟件編程或計算機網絡管理與維護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①具有扎實的學科基礎,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②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具備一定的算法分析和編寫應用程序的能力或者網絡管理與維護能力;
③能運用所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④對計算機與網絡的理論,技術及應用的新發展有所了解;
⑤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有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備初步的科研,教學和軟件開發能力.
⑹就業方向與范圍
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適合從事一般性的程序設計或網絡管理與維護工作.就業范圍包括各類企事業單位,以企業為主.本專業的畢業生也可以進一步的發展,參加"專升本"的考試,進一步的參加本科段的學習.
2.本專業主干課程
圍繞上述培養目標和業務要求,我們設計本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限選課程等幾個方面,具體如表四所示,其中部分主干課程名稱如下:
⑴高等數學
學時:168
⑵計算機導論
學時:90
⑶高級語言程序設計(C)
學時:108
⑷電路技術基礎
學時:90
⑸數據結構
學時:108
⑹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學時:108
⑺操作系統
學時:72
⑻計算機組成原理
學時:72
⑼微機原理
學時:72
⑽數據庫原理及應用
學時:90
⑾計算機網絡
學時:90
⑿多媒體技術
學時:54
3.專業課程體系結構
本專業的課程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公共基礎課.這是所有學生都必須學習的課程.
第二部分,專業基礎與專業課.在本部分的課程學習中,要使學生打下扎實的專業基本功,使學生對計算機有全面深入地理解,具備一定的程序設計能力,對計算機網絡有較好的理解,同時對計算機應用的其它方面也有初步的了解.
第三部分,選修課.通過本部分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計算機軟件編程或者網絡技術方面掌握一定的應用能力.本部分課程為兩個系列的選修課,學生必選其中之一.本部分課程強調緊密聯系技術發展與應用實際.
詳細課程安排參見表四.
4.教學時間體系結構
在安排教學時間體系結構方面,充分考慮??茖哟螌W生的培養目標,以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為主.因此適當壓縮了課堂教學時間,加大了實驗教學的時間比例.
三,設置本專業的發展規劃返回
1.專業的課程調整與發展計劃
對本專業的課程調整我們擬遵循的原則是:尊重學科發展規律與教學規律,從實際需要出發,專業基礎課程相對穩定,選修課程根據學科技術的發展及時調整.
按此原則,專業基礎課程的調整周期相對較長一些,擬三至四年一次.選修課程,將不斷淘汰落后的技術課程,緊密聯系市場需求,每兩年時間調整一次選修課程,以保證學生所學知識的先進性與實用性.
在選修課程方面,擬開設兩個方向(系列)的選修課程.一個方向是計算機軟件編程方面,另一個方向是網絡管理與維護方面.
本專業的建設目標是向省級重點專業努力,爭取將其中的二至三門課程申報為省級重點課程,五至八門課程申報為校級重點課程.未來我校升本后,爭取開設本科的相應專業.
2.教師的配備與培訓計劃
我校一向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為了辦好本專業,并保證本專業有較好的發展勢頭,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積極引進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加大本校現有教師的培養力度,為本校年青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與鍛煉機
會等.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目前已初步具備了一支合格的教師隊伍.有關這方面的詳細情況請見附表.為了保證本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學校擬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進一步采取如下措施.
(1)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擬訂今后每年有計劃,有步驟地引進一批高質量的專業人才,充實本專業的教師隊伍.在引進時特別注重本專業教師人員結構和整體知識結構,注意學歷梯度,職稱梯度和年齡梯度.學校已制訂了專門的人才引進計劃與措施.
(3)聘請校外專家為兼職教授.考慮到我校的實際情況,擬聘請國內知名大學的專家擔任我校的兼職教授.擔任或指導部分選修課程的教學工作,同時,對我校教師進行指導,以便更快地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
(4)加強與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擬與省內的其它高校合作開展橫向的科研項目,以便拓寬本專業教師的知識視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
3.實驗條件的配備與建設計劃
我?,F已基本具備了開設本專業所需的實驗條件.信息中心現有微機310臺及多媒體教室8個,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現有微機80臺.物理系有電路技術實驗室,計算機應用實驗室.我校1998年建成校園網.我們將從校內資源共享的角度考慮,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實驗室,發揮其效益.
同時,為了進一步地做好本專業的教學工作,學校計劃投資如下:
2003/2004學年度投入40萬元,新建一個計算機網絡實驗室.
2004/2005學年度再投入30萬元,進一步完善現有的計算機應用實驗室.
四,本專業所需經費安排計劃返回
為了搞好"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建設,確保其教學計劃得以順利實施和本專業的健康發展,在近三年內計劃投入110萬元資金用于本專業的建設,具體安排如下
:
計算機網絡實驗室:40萬元;
計算機應用技術實驗室:30萬元;
圖書資料:40萬元;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體系;能力培養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對于計算機網絡的依賴也越來越強,相對應的,對于計算機網絡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要求計算機網絡人才不僅具有深厚的計算機理論基礎知識,并且要求計算機網絡人才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而計算機網絡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則需要我們通過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來實現,我們需要構建合理的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體系,來實現培養出來的人才的能力的最終提高。
1 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1 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設計
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課程是構建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它決定著學生為了形成網絡實踐能力必須要學習什么和能夠學習到什么。學校一般都通過設計必修課和選修課兩種形式來實現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培養以及對學生興趣愛好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循序漸進地開展基礎課程來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網絡基礎能力,然后通過開設多門選修課的方式來實現學生能力的發展。具體課程體系設計模式可以參照以下方式進行:
⑴通過開設時長為一學期的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來培養學生的網絡配置能力、局域網設計能力和網頁設計能力。
⑵開設為期兩周的計算機網絡課程設計來培養學生的網格協議分析與測試和簡單的基礎程序設計的能力。
⑶在前兩門必修課程的基礎上,在第二學年開設計算機網絡工程課程、計算機網絡編程課程、計算機系統安全課程等讓同學們進行選修,從而實現其專業能力的不斷發展。
⑷在第三學年讓同學們通過各種途徑開展專業實習,促進其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
⑸讓學生完成畢業設計。[1]
通過以上由簡到難,由理論到實踐的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設計,能夠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很好的獲得實踐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1.2 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設計的基礎之上,我們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以及社會對于計算機網絡人才的實踐能力的要求來實現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創新。
⑴構建網絡展示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網絡展示模式就是通過構建真實的網絡來推動課程內容的進行,即在網絡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聯機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真實的網絡,讓學生對所學習到的知識有一個直觀的體驗。例如,教師在進行網頁設計的講解時,可以讓學生訪問一些網頁,然后就這些網頁的設計效果來進行設計方法講述等,使學生能夠深刻掌握所學習到的知識。同時,在網絡實踐課堂上讓學生學會使用各種指令和工具,讓學生能夠隨時運用這些工具對感興趣的網站和網頁進行分析,能夠找到相關的數據信息,提升的網絡設計實踐能力。
⑵采取專題設計的模式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之后,我們可以通過設定網絡專題,讓學生自行查找資料,完成專題的方式來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我們可以將計算機網絡的課程內容進行專題劃分,讓同學們自由選擇專題,自行查找資料來完成網絡設計。學生在課堂上對于自己的專題設計成果進行匯報,教師負責對其成果進行評價,從而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都獲得有效地提高。
⑶通過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下進行網絡設計的教學模式來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在真實的網絡環境下進行網絡設計、對實際的網絡進行應用和實現網絡評價,能夠促進學生網絡實踐能力的迅速提高。我們可以讓通過讓同學們在真實的網絡環境中進行網頁設計、網站設置以及網絡分析,然后實現設計成果的上傳和真實使用,在教師和同學們的使用評價中獲得自身網絡設計能力的提高。[2]
2 通過進行分組設計來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
在相對復雜的計算機網絡設計項目中,一個同學很難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計算機網絡設計的所有項目,而復雜的網絡設計又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效果非常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通過將學生進行分組來完成整個設計過程,實現學生計算機網絡實踐能力的最終提高。首先,按照學生們各自的專業興趣以及專業特長來對學生們進行分組,保證一個組的學生們在相互合作的前提下能夠完成整個項目。其次,一個小組的同學集體參與進行網絡設計規劃,然后將規劃的內容分成不同部分,分給小組成員進行設計實踐。再次,在小組成員完成自己分得的那部分內容之后對整個網絡設計進行調試。最后,讓全體同學和教師對于設計成果進行評價,在評價基礎上對設計成果進行改進。這樣的小組設計實踐即能夠發揮學生的專業特長,又能夠使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獲得能力的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一、課程的目標定位
“計算機網絡基礎”是面向全日制本科生的全校選修課。課程目標定位取決于學校的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即學校的教育目標和教學目標?!坝嬎銠C網絡基礎”課程目標按教學大綱要求是“注重學生在計算機網絡方面的基礎教育,要求大學非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能夠掌握必要的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和網絡通信知識,比較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網絡的新技術并了解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新趨勢?!盵1]這是對所有選修學生的共同要求。但是,由于選課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和年級,人數多,知識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完全用同樣的課程目標定位檢驗教學效果是不切實際的。課程目標的共性與選課者個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實踐中我們不但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深入淺出地闡述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本原理和當前常用的先進網絡技術以及網絡的實際應用,而且要區別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和不同水平的學生,制定“量體裁衣”的單元目標來確保課程目標的實現。
二、分層適應擴充教學法
在教改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將一門基礎課程的相關知識系統地表述清楚并不難,難就難在如何在新知識、論文新技術不斷更新擴充的大背景下,讓大部分學生通過32課時的教學真正學懂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而不是單純為了附庸風雅或得幾個學分。[2]來自英語、機械、通訊、財會等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匯聚在一個班級學習“計算機網絡基礎”這樣一門具有一定難度的工科課程,針對怎樣因材施教,使其成為學生最歡迎、最實用、最愿意選修的一門課,我們提出了一套“分層適應擴充教學法”。以選修此課的來自于20個不同專業的120人為例,各專業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專業人數統計專業通信自動化測控工業機電機械熱動環境土木建筑人數912323418133專業工商會計經濟運輸法學外語材化光科軟件電信人數56895821414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特點及掌握計算機網絡知識的不同程度劃分出A、B、C、D四類。即英語和社會學等專業的學生為D層;土木和運輸等專業的學生為C層;機械和光科等專業的學生為B層;通信和軟件等專業的學生為A層。將表1數據整理后,填寫表2,如下所示。
表2不同類別人數統計類別專業人數A通信、自動化、軟件、電信、測控29B工業、機電、機械、光科23C熱動、環境、土木、建筑、材化、運輸36D工商、會計、經濟、法學、外語32
通過預測分析班級學生的網絡基礎情況,每學期教研組會調整教學方案。如表2所示,C層次和D層次的學生較多,那么,我們會拿一套適合C層次學生的預測題、教學方案I(C)和教學方案II(C)。教學方案I(C)和II(C)的教學內容如表3所示。其中,預測題目主要是考查學生的預備知識情況,如果情況很好,即120名學生大部分可以準確回答題目,我們將按照原I(C)套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反之,如果大部分學生不能準確回答題目,我們會將原I(C)套教學方案調整為II(C)套教學方案。這里教學方案的區別在于知識的深度、廣度、技術技能的應用范圍有所不同。
雖然方案選擇工作繁瑣,工作量大,但通過助教協助,是可以順利完成的。這些工作為有效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為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和教學思路提供了很好的依據。[3]這種“分層適應教學法”中的“分層適應”不僅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調整教學方案,還有知識擴充的含義。因此,教研組需要經常召開研討會,教師會把自己認為應該更新的知識提出來,以便大家交流和討論。除準確講解傳授本專業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外,及時補充教材沒有編入或沒有來得及編入的新成果。保持教學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和超前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4]經常舉一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以使土木、建筑、材化及其他專業的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產生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