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7 14:53:05
序論:在您撰寫對素質教育的感悟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物理教學;素質教育;實施策略
物理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沒有物理學的發展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現代化生活。在學習物理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掌握一定的物理學知識不僅是作為一個高素質公民的前提條件,也是適應現代社會的必要條件。
一、在W習物理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物理學的最大特點就是以實驗為基礎,從實驗出發,尋找規律,再用實驗去驗證結論。所以,它要求學生必須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去對待,實事求是,不靠主觀臆斷去猜測、捏造。一般來說,在中學階段所做的實驗基本都是定性的研究物理量間的關系的。定性分析也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科學方法,定性和半定量化的方法的運用,可使我們抓住物理問題的本質,而不是一下子就陷入對細枝末節的探討。過度的定量化,容易使學生迷失在各種形式的數學推演和運算之中,而喪失了對豐富而生動的物理本質的認識和理解,過度的定量化,使物理更為抽象難懂,更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這些都是與我們物理教學目的的本意背道而馳的。實際上在許多情況下,定性方法比定量方法更為有效,而且定性和半定量化分析方法的應用對于物理思維能力的提高、科學素養的培養具有更為深刻的意義。一般來講,定性分析有利于物理問題的解決。很多科學工作者在解決物理問題時總是先理解題意,定性地分析物理過程及其特征,定性地考慮多個不同的求解途徑和可能的結果,最后才選擇合適的方法、途徑去解題。所以,在演示完定性研究的實驗之后,及在得出關系式前,還應和學生說明,得到這個關系式并非就是這個實驗,而是設計更嚴密的實驗,多次實驗最終得到。這樣,學生也會逐漸形成一種意識:要做研究,必須嚴格、一絲不茍,尊重客觀事實,來不得半點虛假。
二、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學生親自做實驗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過程中也是鍛煉學生的素質,那就是學會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當然提高了動手能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在學生實驗中,一般采用的是合作方式(目前以兩人一組居多)。兩個學生或者幾個學生一起出主意,然后一起參與動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經開始學習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其中一位同學負責安排任務的分配,其中一位負責檢查等等。當然,也應做適當的輪換,讓每位學生都體會到各個位置的重要性和不可分割性。將來他們所要踏入的這個社會就是一個需要人與人合作的社會。在合作的過程中同時會使學生養成一種強烈的責任感,這也是作為一個合格的現代化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
三、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思考問題的習慣
在物理課程中,強調的就是認真觀察,在觀察事物時,不帶任何的主觀色彩,而是以自然觀察的方法以及用實驗來觀察的方法。我們的物理課程一直堅持對學生進行“物理學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這樣的教育。
第一,作為教師應注意不給學生造成這樣的錯誤印象,好像通過課堂上的一兩個實驗,收集三五組數據就可以得出一個物理規律。而是要讓學生認識到,課堂上用于歸納物理規律的實驗不過是科學方法的一種演示。這一點,在前面已經提到過。
第二,重視“猜測”在科學發展中的作用。我們一直重視從事實歸納科學規律,而后用演繹的方法利用這些規律去解決問題。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但有兩點常被忽略。其一,單純的演繹不能得到新的認識;其二,單純的歸納得出的規律只適用于與原型相同的場合,不能成為普遍規律。這兩點都告訴我們:創造性思維往往需要猜想。這種猜測也是在一定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才可以,而不是胡亂猜測。
四、在學習物理過程中積累研究問題的方法
在物理課本中所出現的研究問題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法、類比推理法、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等等。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科學,它不僅有一定的知識內容,而且這些內容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將新、舊知識進行類比,給學生以啟示,使學生易于掌握新知識,同時也鞏固了舊知識。如在學習靜電場一節內容中,“電場”概念的建立是極為重要的,但由于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一般難以理解。那么可以用力學中所學重力場與之做類比:地球周圍存在著重力場,地球上所有物體都處于重力場中,都受到了地球的作用力――重力。同樣,電荷的周圍存在著電場,電場對處于其中的電荷有電場力的作用。再由物體在重力場中具有了與地球位置有關的重力勢能,引導學生總結出,檢驗電荷在電場中也應具有與場源電荷位置有關的電勢能。如此類比,相當于在新舊知識間架起了一座橋梁,讓學生能夠從已掌握的舊知識中順利地接受和理解新知識。
【關鍵詞】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阿德福韋酯/干擾素;療效對比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近年來推崇核苷類藥物較熱衷,與干擾素比較療效如何。湖北省鄂州市中心醫院與2007年8月至2008年9月對98例慢性乙型肝炎適用抗病毒患者,分別予以阿德福韋酯49例和干擾素49例抗病毒。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全國病毒性肝炎防治標準[1],并出現ALT≥2X正常值上限,HbeAg陽性或陰性,HBVDNA≥105copies/ml。隨機應用阿德福韋酯組和干擾素組抗病毒對比觀察。一般資料見表1。
1.2 治療方法 阿德福韋酯組(商品名:名正,江蘇連云港正大天晴醫藥有限公司生產)每日口服阿德福韋酯10 mg/1片。干擾素組(商品名:隆化諾,深圳海王生物制藥集團生產)每隔日肌肉注射a-2b 干擾素500萬U。兩組療程均1年。
2 結果
2.1 用藥半年及滿1年后監測ALT、HBVDNA指標,結果見表2。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例)
組別男女年齡(歲)ALT>80%HBVDNA/(copies/ml)
≥105>106>108
阿德福韋酯組391018~6337122116
干擾素組40917~5935142115
注:兩組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表2
兩組治療結果比較(例)
組別6個月12個月
ALT
阿德福韋酯組45404441
干擾素組31222924
χ2組11.48814.2212.0813.21
注:χ2值均>χ2=0.01(1)=6.63,阿德福韋酯與干擾素比較P
2.2 療程結束過了3個月后追蹤復查HBVDNA,了解抗病毒后對HBVDNA的抑制率。見表3。
表3
兩組 HBVDNA抑制率比較(例)
組別(例)104拷貝/ml抑制率(%)
阿德福韋酯組4944589.79
干擾素組49282157.71
3 討論
對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眾所周知,目前國內外各類抗病毒治療的藥物只能抑制HBV的復制而不能清除病毒,這給臨床的治療帶來很多的困難[2]。近年隨著核苷類藥物的不斷問世,有報道對慢性乙肝應用阿德福韋酯聯合干擾素治療取得的較好療效[3],但國內外[4,5]在乙肝防治指南中均不推薦聯合治療初治的患者,表明聯合治療還需要深入研究。從筆者近年單獨應用臨床觀察回顧分析:單用阿德福韋酯抑制HBVDNA復制療效確切,追蹤復查HBVDNA>103拷貝/ml僅5例,占10.2%;單用干擾素抑制HBVDNA復制療效也過半,HBVDNA>103拷貝/ml有21例,占42.9%。本世紀初干擾素是已證明有效的抗HBV復制的一類藥物但療效報道不一。曾有文獻報道治療一年HBVDNA陰準率在38%~59%[6]。關于慢性乙肝治療的目標、終點,公開認為HbsAg
作者單位:436000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醫院感染科
轉陰或HbsAg血清轉換成抗HBs陽性,但難度很大。抗病毒治療雖然不能清除HBV,但能抑制HBV復制,使HBVDNA低于檢測值下限,ALT恢復正常。從本文資料表明,單獨使用抗病毒治療都有效,但從阿德福韋酯與干擾素比較而言,其療效既時對HBVDNA抑制率明顯高于干擾素(P
參 考 文 獻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試行).中華傳染病雜志,1995,13:241-247.
[2] Wong K,Sun G,Zhang X,el al.PEL-B-chitosan, a novel gene delivery system with transfection efficency comparable to Polyethylenimine in Vitro and after Liver administration in Vivo.Bioconjug chem,2006,17:152-158.
[3] 胡遠順,李紅艷.阿德福韋酯聯合干擾素對乙肝標志物影響分析.中國實用醫藥雜志,2009,4(24):45-46.
[4]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聯合制訂.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華傳染病雜志,2005,23:421-429.
關鍵詞:成功素質教育;決策;約束機制;考核力度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成功素質教育實行專業素質教育與非專業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定向培養成功素質,克服失敗因子,使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成功,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大學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這種理念在很多學校已經進入實踐階段。要把成功素質教育理念貫徹到每個學生思想和實踐中,必須要注意老師和學生間的紐帶――學生干部隊伍的作用,所以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至關重要,它不僅關系到常規教育的順利進行,而且對成功素質教育起著關鍵作用。
高校的學生干部主要包括黨支部干事、團干部、學生會干部、班級干部以及社團干部等,這六個群體在高校學生工作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成功素質教育對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依靠力量。
一、決定高校學生干部在成功素質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原因
(一)在成功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干部起到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一般而言,學生干部都是在德、智、體、美等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他們屬于已經具備一定成功素質或具備接受成功素質教育能力的學生,有著高度的責任感、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和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一個優秀的學生干部就是一個榜樣、一面旗幟,對周圍的同學起著其他方式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他們從學生中來,平常和周圍的同學生活在一起,往往會成為普通學生模仿的對象。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組織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成功素質教育上的先鋒作用。
(二)學生干部是接受成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干部是普通學生中的一員,自身也是需要接受教育的。學生干部隊伍可以按這樣的比例計算:普通班級有40名同學,班級干部可以有13人,黨員平均有3人,入黨積極分子有10人,接受過院黨校和校黨校教育的有15人,院校和社團學生干部5人,除去重疊的人員,平均每個班學生干部占全體學生的一半,且這些學生都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如果讓成功素質教育理念深入這部分學生心中,那么直接就有近一半的學生接受了教育,再加上間接地會受到影響的那部分學生,那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進成功素質教育首先就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中學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對學生干部加強成功素質教育。學生干部隊伍是培養學生成功素質,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主體部分。
(三)學生干部是成功教育中導師的得力助手。學生干部是院和班級的核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他們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在班級建設中,他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思想建設中的表率作用、組織建設中的凝聚作用、學風建設中的感召作用、制度建設中的管理作用等等。大學不同于小學、中學,學生的管理主要靠學生自己,或者說靠學生組織進行的自我管理,而在進行學生自我管理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就是我們的學生干部。學生干部與普通學生在一起學習、生活,他們面臨著和普通學生一樣的實際問題,普通同學更愿意向他們敞開心扉。通過學生干部,我們可以比較準確地了解學生實際的思想狀況。同時,學生干部也是聯系學校各部門的紐帶,傳達各項任務的橋梁,貫徹和落實各項工作的骨干。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在聯系、團結、思想教育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其成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一個得力的學生會主席可以管理好一個龐大的學生會,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適合當代大學生的各種有益的活動,使學生會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一個好班長可以帶好一個班級體,使整個班級的風氣正、學風濃,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戰斗集體;一個好的干部可以當好老師的助手,及時地將老師的意圖傳達給學生,把收集的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反饋,以幫助學院進行決策,使學生、學院、學校變成一個整體,一個聲音;一個好的學生干部以自己的模范帶頭作用可以帶動一群人、影響一片人。所以在日常班級管理和成功素質教育中,學生干部隊伍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力量。
二、 學生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選拔、培養、管理、使用上沒有形成切實可行的規章。由于在長期的教育活動中,只知道學生干部在日常生活中的管理作用,卻忽視了學生干部隊伍的制度化建設,導致了學生干部隊伍建設被邊緣化,以致于學生干部的選拔、培養、管理、使用并沒有形成具體文件和一系列的獎懲辦法。各個學校有各個學校的傳統,各個學院有各個學院的方法,五花八門。學生干部隊伍地域化特征現象嚴重,即一個學生干部任重要職務時,導致其繼任者或一個部門全部為其老鄉或與其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人,這樣不利于學校的建設,也不利于個人的發展。
(二)目的不明確。對學生干部的工作,我們只是使用,教育并沒跟上。部分學生干部目的不明,沒有把為同學服務的宗旨放在第一位,反而逐步蛻變為學生“貴族”,認為當干部就是當“官”,手中就有了“權利”,什么都可以“沾一點、撈一把”,甚至養成頤指氣使、專橫跋扈的毛病,時間一長,學生領導團體就會出現“幫派”現象,這就會帶來很多惡果。出現“幫派”問題的學生干部隊伍根本不可能認真去做一些學生工作,相反猜疑、排擠、斗爭會愈演愈烈,這樣對集體不利,對個人的心理成長也不利。
(三)不能正確處理工作與學習的關系。一部分學生干部把工作當成了主業,忽視了學習,不能處理好工作與學習的關系,學習成績較差。一個學生干部首先是一個學生,學習是學生的天職。一個學生干部要想成為模范,首先必須是學習模范,我們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不是職業的“革命家”。而另一方面,部分學生干部認為工作影響了學習,因而工作不積極、不主動、無熱情、效率差,在學生中的威信也較低。
三、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
隨著競爭的加劇,變革的加速,高校對學生全面素質培養的任務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學生干部作為高校重要組成部分,充當著窗口的作用,模范的作用,甚至擔當部分教育的職能。如何建設好這樣一只隊伍,從某種意義上決定成功素質教育的成敗,甚至決定著我們高等教育的成敗。我們必須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加大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力度,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干部。
(一)選拔好學生干部,嚴把質量關
1.厚德載物,以德為準
作為一個學生干部,如果自己做出一些與自己身份不相稱的事情,所帶來的影響和危害是很大的。如果學生干部一邊去查晚歸、查到課率,而自己卻經常晚歸、逃課;一邊要求其他同學不要上網吧,自己卻經常泡在網吧內,這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因此,作為學生干部,必須能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遵守學院的規章制度。必須把自身的德作為首要的原則。這可以從我們黨選拔干部的原則說起,我們黨選拔干部的原則,歷來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品質是第一位的,要有一個起碼的道德底線,學生干部的選拔亦是如此。要當好一個學生干部,也不能抱有什么其他目的,更不能“官”欲膨脹,搞小圈圈。必須以身作則、顧全大局,把集體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能真正起到模范表率作用,要端正態度,積極進取?!皯B度”包括思想態度和工作態度兩個方面:首先,思想態度必須端正,不能有私心雜念,更不能意氣用事。其次,工作上必須積極進取。好的學生干部能承上啟下,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身為學生干部,往往是廣大同學關注的目標,學生干部的一言一行,不僅代表著自己,而且還代表著他所在的組織和集體。這就更需要學生干部“德”字為先,首先要體現在選拔上。
2.要具備良好的個人素質
學生干部是有許多具體的工作需要去做的,有許多困難去面對的,應該選拔那些有良好的個人素質和工作能力的學生來充實學生干部隊伍。
(1)要有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處事果斷,要有魄力。學生干部扮演的是一個領頭羊的角色。遇事優柔寡斷,會導致整個隊伍的失敗。如果處理事情雜亂無章,時而東說,時而西做,缺少計劃,是很難完成老師布置的工作,或者無法按要求完成應該由其完成的工作的。
(2)要具備四“性”,即道德的模范性、政治的敏感性、思維的超前性、行動的敏捷性。德,前面已經說過了。政治素質也是成功素質的一種。一個學生干部在大事大非面前必須有正確堅定的立場,學生干部是國家、黨、學校政策和制度的宣傳者,是學生的代表者,作為學生干部必須具有政治敏感性。學生干部在工作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十分緊急而又意想不到的事情,只有具有思維的超前性、行動的敏感性,才能把工作良好的開展下去。
(3)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群眾基礎是學生干部開展工作的保證。學生干部從群眾中來,做的是學生群眾的工作。必須有學生支持他們,并通過工作建立威信。
3.擴大選拔范圍
新形勢下的學生干部要求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應該擴大學生干部選拔面,新生也應大范圍地納入選拔范圍。在對學生干部的選拔上,著重將兩方面層次的學生抓好:一是各類模范典型人物,如學生黨員、優秀團員、三好學生以及學術活動積極分子等,他們是學生骨干中的主體層次;二是雖然作用沒有主體層次的學生骨干那么突出,但在班級建設中有著特殊影響和特殊作用的學生,如學習特別勤奮刻苦并能影響和帶動周圍一批人的普通學生,或者班上那些富有正義感,有著一定群眾基礎,熱心支持班級工作的學生以及那些有特殊專才,表現較好的學生等,他們是學生骨干的附屬層次。這兩方面層次的學生從進校伊始就可以安排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對他們加以重點引導,當需要時應迅速將他們納入學生干部隊伍。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只要適合也應該給機會讓他們進入到組織中去施展自己的才能。
4.作為選拔學生干部的條件,學習成績也應該考慮在內
如果成績不理想,一旦成為學生干部,工作會占用大量時間,會導致其成績越來越差。身為學生,首要的是學習,只有在搞好學習的情況下,才談得上為別人服務。
(二)引導與培養好學生干部
對初選上的學生干部,還必須加強有效的培養和引導,幫助他們盡快熟悉崗位職責,提高管理等方面的素質。這方面可采取以老帶新,培訓班,或者老師根據經驗手把手教的形式進行。主要目的是崗位引導和工作技巧提高,要讓每一個學生干部搞清自己的崗位職責,找準自己的“位置”;每學期對上一學期的工作進行總結,每次活動后要總結,避免由于失察而造成工作的被動,同時指出學生干部工作中不足和缺點,進一步提高學生干部的素質,我本人比較贊成教學生一些思想、思維方式。給學生干部一些抽象的引導,給定一些范圍,然后讓學生在里面盡情地實踐,總結經驗。我覺得在我帶學生干部的過程中,這是比較成功的經驗之一。另一方面開展學生干部課堂式培訓學習也很重要,請有關老師或長期從事學生工作有著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老師授課交流,讓他們系統學習有關理論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生干部的使用與管理
學生干部的使用是發揮其相應作用的關鍵。
首先,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優點和不足,用人必須因材施用,把選的學生干部放在適合他發揮才能的崗位上去使用,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只有這樣才能發揮他們各自的長處,將學生工作做到最好。
其次,還要做到用人勿疑,在有效的監督下,放手讓他們工作,以發揮出他們的最大潛能。在使用的過程中,根據其表現給予適當的表揚是必要的,但切忌動不動就給以獎勵,或給以這樣或那樣的許諾,使學生干部養成要獎勵或無獎不干的毛病。必須要讓學生干部明白,當干部不是為了獎勵,更不是為了其它目的,而是在服務別人同時提高自己的能力。
再次,是保護好學生干部,讓他們大膽工作,作為主管的老師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真正解除其后顧之憂。時刻給予適當的約束或批評教育。但關鍵還是要靠制度。有效的管理是促使學生干部能力不斷提高和有效開展工作的保證。
最后盡管我們前邊提到對學生干部要大膽使用,給以必要的自,但過度的放權而不加以有效的監督就容易產生“腐敗”,變成學生“貴族”。這樣不僅不利于工作的開展,而且還是害了學生干部。學生畢竟還年輕,他們的工作經驗和各方面的能力都還有待提高,他們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能力并不強,這就需要老師及時去約束、去管理,可以建立必要的學生干部管理辦法和相應的監督約束激勵機制,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和管理水平。
(四)考核、提拔、獎勵
落實推優、提拔、獎勵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增強學生工作吸引力。對于培養的學生骨干在工作中要放手使用,支持他們開展各項活動,同時要悉心指導他們,協助他們做好各種協調工作,為他們迅速培養各方面能力積極創造條件使他們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并幫助他們處理好工作與學習、干部與群眾之間關系,使他們迅速成才。另外要加大激勵機制,鼓勵他們爭先創優,并表彰先進,及時將他們中的優秀分子積極推薦入黨并能在就業方面加大推薦力度。同時做到嚴格要求、認真管理、定期考核,對他們中要求不嚴、工作不力、作風不硬、表現不好的要熱心幫助,批評教育,并要求限期改正,對確實考察不合格的要果斷撤換,這樣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加大學生工作的吸引力。
總而言之,學生干部隊伍在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中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他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建設好這只隊伍,是一所高校的教育、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的保證,是成功素質教育推行中不可小視的重要工作之一,盡管受到體制不全,流動性較大的限制,工作任務重,但只要全體學工隊伍充分重視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保護、教育好學生干部。我相信,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實現。
參考文獻
(常熟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常熟215500)
摘要:大學生職業素質是影響其就業競爭力的直接因素。本研究考察教學干預的服務學習活動對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影響。通過對比研究發現,參加教學干預服務學習活動實驗的學生比對照組學生的職業理想更為明確,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更高,有更高的專業前景認同度,在專業技能、綜合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提高程度都比對照組大。因此,教學干預的服務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生提高總體職業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素質;教學干預;服務學習活動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04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2—0008—03
基金項目:江蘇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重點項目基金資助:“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外語交際能力及未來職業發展的影響”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4—09—20
作者簡介:王君(1971— ),女,陜西眉縣人。常熟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會語言學和大學英語教學。
朱明艷(1993— ),女,江蘇蘇州人。常熟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張天姣(1994— ),女,江蘇太倉人。常熟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職業素質是指就業者在就業時應具備的與職業相關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品質和個性等方面素質的綜合。大學生職業素質的高低將直接關系到其能否成功就業,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發展。服務學習活動是一種活動參與者將其專業學習過程與其社區或社會服務經驗相結合的實踐學習理念。服務學習理念強調活動參與者在學習中服務,同時又在服務中學習,認為服務與學習是同等重要且相輔相成的。活動參與者通過服務將其掌握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從而實現知識內化,進而使知識學習與素質培養同步發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在互動、反思中進行的實踐性、經驗性學習。[1]教學干預的服務學習活動是指學生的服務性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實施的服務學習實踐活動。王君等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校企聯合組織的與外語相關的導游實踐翻譯活動有助于英語專業學生提高職業素養。[2]本研究擬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研究方法,探討教學干預的服務性學習活動對非英語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影響,以期為高校素質教育創新研究提供基礎。
一、文獻綜述
素質的核心是能力和價值觀,而能力是在活動中形成和發展,又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因此,能力是素質的外在表現形式,素質訴諸實踐活動就表現為能力。[3]可見,就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來講,職業素質的核心是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是職業素質的外顯。因此,從本質上講,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的構成要素是一致的。
國外學者
對
職業能力的研究較早,并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為了對職業能力進行量化評估,他們將職業能力分解為具體的構成要素。例如:英國學者Knight和Yorke通過研究將職業能力分解為學科知識理解力、職業技能、自我認識等能力組成要素;[4]加拿大會議委員會則認為,職業能力由基本技能、綜合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等幾方面技能構成;[5]美國培訓開發協會則主張,職業能力主要由基本技能、開發技能、適應性等要素構成;[6]Fugate 等人通過研究將職業能力分解為職業技能、職業品質、個人適應性等要素。[7]
與國外學者的研究相比,國內學者對職業能力的研究起步較晚,且集中于對大學生職業能力的研究。宋國學通過研究認為,職業能力應分解為專業技能、溝通和交際技能、個人屬性等能力要素。張麗華通過研究主張大學生職業能力主要由思維能力、自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要素構成。[8]喬坤等人則將大學生職業能力分解為職業意識、職業條件、職業能力等要素。[9]李穎等認為,大學生的職業能力由綜合職業技能、創業能力、個人品質素質等構成。[10]
基于以上文獻,可以歸納出職業能力的內涵是指從業者為適應所從事職業所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和個性等一系列能力的綜合體現。由于素質的核心是能力和價值觀,因此,可以依據以往的研究,結合大學生的特點,將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內涵理解為大學生在就業時所應具備的與將從事職業有關的知識、技能、個性品質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包括職業目標、職業技能、職業品質、職業價值取向等因素。然而,當前的高等院校教學更多地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缺乏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應用的環節,忽視了對學生基本素質,尤其是職業素質的培養,導致大學生職業素質低下,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教學干預的服務學習活動是一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將專業學習過程與服務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學習方式,有望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探討教學干預的服務學習活動對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影響對高校實踐創新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過程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對比教學干預的形式,探尋實驗組(實施教學干預的服務學習方式,即在實施常規專業知識技能教學時,教師組織、指導學生參加與其專業相關的企業單位服務學習活動)和對照組(進行常規的課程教學,即以知識技能教學為主)學生職業素質的變化情況。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考察教學干預的服務學習活動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影響。定量研究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定性研究主要采用訪談的方式。
(二)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對象為江蘇省某地方應用型院校非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選取其中的160名學生,他們分別來自經濟統計、汽車服務、機械電子和文秘四個專業,每個專業各40名學生。根據學生一年級的期末綜合測評成績將每個專業的40名學生平均分為兩組,并使兩組學生的綜合測評成績分布無明顯差異,組成80名學生的實驗組(四個專業各20名學生)和 80名學生的對照組(四個專業各20名學生)。實驗組學生在大二學習期間參加了由教師指導的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企業中去一邊服務實踐、一邊學習的教學干預學習活動。對照組的學生只參加了學校常規的教學活動,即接受了學校的專業知識教學。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進行。
問卷調查表是筆者根據相關專家對職業能力構成要素的分類,[4][5][6][7]并結合參加服務學習活動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行編制的。本問卷調查表由兩個項目組成,共有25個問題。第一個項目采用開放式問卷法,第二個項目采用Likert Scale等級量表法。第一個項目由八個問題構成,主要涉及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了解及認同情況,包括對專業前景的關注度和專業認同度。第二個項目由17個問題構成,主要涉及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問題(包括專業技能、綜合能力、適應能力、責任心、創業意識)。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872。在實驗結束時隨機采訪了參與實驗研究的學生。
(四)數據采集
將填寫有效的160份問卷(實驗組80份,對照組80份)數據輸入計算機,使用spss18.0進行了科學統計分析。
三、數據分析
(一)專業前景(見表1)
問卷結果顯示,對于“您對所學專業前景情況的看法”的問題,實驗組中有71.3%的學生回答“專業前途和發展機會都很大”,對照組中有40.0%的學生回答“專業前途和發展機會都很大”;對于“對自身專業現狀、專業相關行業現狀及其未來發展趨勢的關注程度”的問題,實驗組中有91.2%的學生回答“經常關注專業相關行業的發展動態”,對照組中有60.0%的學生回答“經常關注專業相關行業的發展動態”,可見,實驗組學生對自身專業的認識、了解要比對照組學生更全面(見表1)。
另外,通過實驗結束時的訪談可以發現,實驗組中有78.5%的學生認同自己的專業,而對照組中只有38.8%的學生認同自己的專業,可見,教學干預的服務學習方式對學生“專業認同度”的積極影響要遠遠高于單一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方式。
(二)職業能力(見表2)
問卷結果顯示,通過參加教學干預的服務學習活動,實驗組學生的總體職業能力、素質比對照組學生明顯要高。實驗組中有79.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技能得到了提高,而對照組中只有51.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技能得到了提高;對于“綜合能力”的問題,實驗組中有73.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綜合能力增強了,而對照組中只有48.1%的學生認為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對于“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適應力”的問題,實驗組中有81.9%的學生認為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增強了,而對照組中只有59.1%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適應能力得到了改善;對于“職業責任心”的問題,實驗組中有64.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職業責任心增強了,而對照組中只有36.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職業責任心與以前相比有所改善;對于“創新能力”的問題,實驗組中有43.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創新意識增強了,創新能力改善了,而對照組中僅有20.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創新意識增強了,創新能力得到了改善。可見,參加教學干預服務學習活動的學生的職業能力比只參加學校專業知識理論學習的學生明顯要高(見表2)。
另外,通過實驗結束時的訪談可以發現,實驗組中有91.9%的學生認為通過學習與服務結合的實踐學習方式,自己職業素質的提升程度甚至超過了專業技能的提升程度。
四、對研究結果的探討
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認同度都要高于對照組學生;實驗組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質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尤其是職業素質比對照組要高很多,這是因為教學干預的服務學習方式能更有效地實現學生學校學習與企業服務崗位實踐的有機結合。在從學習學校專業知識到應用專業知識為社會企業單位服務的循環中, 學生通過知識獲取、技能鍛煉、素質培養的多元互動,增強了對自己專業的認同感。此外,服務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主動積極參與職業崗位實踐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體驗中了解企業所需要的職業技能,了解企業和行業的相關知識,從而使自己能夠適應并融入到所服務的企業中去,感受職業人角色,提前了解崗位要求,培養自己吃苦耐勞、踏實工作的精神,樹立積極的勞動觀念,增強職業責任心,做到盡快實現由學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
五、結論
教學干預的服務學習方式能使學生將專業知識學習與社會服務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在知識學習與實踐應用的良性循環中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同時,服務學習方式能使學生在參與服務實踐的過程中關注社會, 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得到同步提高,促進其進行自我發展和完善,提高其專業認同感,并使學生明確其在職業服務崗位的角色定位,將自身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相結合,在自身綜合素質得到最大限度提高的同時,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
參考文獻]
[1]R.G.Bringle & J.A.Hatcher.Implementing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96(67).
[2]王君,顏艷,張憶憬.校企聯合的實踐活動對英語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影響[J].繼續教育,2013(11).
[3]譚滿益等.職業素質的新模型及其內涵剖析[J].職教論壇,2009(2).
[4]M.Yorke & P.T.Knight.Embedding Employability into the Curriculum[M].Higher Education Academy,York,2004.
[5]L.Harvey.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2).
[6]宋國學.就業能力開發的績效衡量與實證分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7]M.Fugate,et al.Employability: A psycho-social construct,its dimensions,and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
[8]宋國學.大學畢業生可雇傭性技能的測量與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08(3).
[9]張麗華,劉晟楠.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及發展特點的實驗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1).
>> 國外高級公務員職業培訓的趨勢及對我國干部教育的啟示 西方國家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對我國黨員領導干部黨性教育的啟示 淺析國外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對我國的啟示 國外公務員教育培訓的做法及對我國的啟示 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狀況的調查 國外公務員廉政制度及對我國的啟示 發達國家的繼續教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基層公務員繼續教育探析 淺析公務員繼續教育機制的優化 美國公務員培訓的特點以及對我國的啟示 印度公務員制度概況及對我國的啟示 國外經驗對我國中職教師繼續教育的啟示 國外繼續教育及我國繼續教育發展的研究 布盧姆的學習變量說及其對我國繼續教育改革的啟示 德國繼續教育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德國職業繼續教育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中外教師繼續教育對比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 美國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歐美繼續教育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發達國家繼續教育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4]:為官不為的典型要公開曝光
[5]張建國.領導班子群體結構分析及領導干部繼續教育的特點研究[J].德州師專學報,1999(1).
[6]韓國明,劉玉泉.西方國家公務員培訓制度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行政與法,2004(9).
[7]明荊.中國與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公務員培訓的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
[8]Van der Meer, F.M. & Toonen, T.A.J. (2005) “Competency management and civil service professionalism in Dutch central govern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83 (4).
關鍵詞:音樂教育 素質教育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素質教育簡介
狹義的講,素質教育可以從生理學和心理學兩個方面來看,簡單說可以理解為遺傳素質。主要是指人的先天性的生理特點,包括感官系統、神經系統等等生理器官,就是人心理發展所需要的“物質基礎”。生理條件是心理條件發展的基礎,但并不能決定心理發展的水平。廣義的素質教育的重點在素質上,相對于狹義的講解,更注重在先天生理基礎上的發展,也就是說在一定的生理基礎上,通過外界環境的影響,以及后天條件下的教育,使人能夠具有內在的、相對穩定以及長期發揮效用的心理特征和基本的品質,就是所說的素養。素養包括很多方面,道德素養、職業素養、智力素養等等,我們通常所說的素質教育都是指廣義的素質教育。在國家教委《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了素質教育的定義: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在《教育法》中也有相應的介紹,即“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們可以更好的認識素質教育,把我我們的工作方向。
二、音樂教育簡介
音樂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音樂這一外界條件來改變人的心理特征,它將審美作為核心手段來教育學生,并不是簡單的技術講解。以鋼琴教育為例,鋼琴老師如果知識講解如何彈鋼琴的技術要領,讓學生學會彈奏就行,這并不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而是通過學生感悟鋼琴音樂中的感性美,達到使自己更高水平的審美能力,提高對美的感悟力。所以鋼琴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審美體驗的過程,是對藝術的 感悟。
三、音樂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關系
素質教育最終是要提升學生的素質,學生的素質也包括多個方面。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它是素質教育的有機部分。我們通過講授音樂,讓學生經歷審美體驗,讓學生感悟藝術,通過藝術反應某種思想,進而培養學生的心理特性。例如,學生的審美、表達能力、鑒賞力以及認識和感悟生活的能力。使我們的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
四、音樂教育的作用
1、音樂教育是實現審美教育的途徑
音樂教育進行途徑主要是通過我們情感體驗和形象思維來實現作用的。優美的音樂,舒緩的節奏,傳達著高尚的情操,通過音樂藝術感染學生,讓學生深刻領悟藝術,讓藝術的思想激勵、凈化學生的靈魂,塑造學生的靈魂。音樂教育,音樂只是一種形式,或者教育手段,它通過創造音樂的意境實現審美教育。情感的體驗和形象思維讓學生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感受美的魅力。但這種情感體驗和形象思維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可塑性和審美主體之間的差異性。音樂教育的核心就是審美體驗,所以它一定是審美教育的最好手段。
2、音樂教育的技巧傳授是審美教育的工具
在音樂教育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感受音樂、鑒賞音樂的能力,而且要培養學生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能力,即要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動作技能的學習往往是與認知學習交織在一起的。音樂教育的認知領域、動作技能與審美等其它領域的教育相互影響、互為條件。我國近現代教育家的美育思想,以及陶行知曾大力提倡的“手腦相長的動腦、動手教育,都對此作過深入的研究與實踐,其實踐與結果至今對我們的音樂教育研究、實踐仍有借鑒、啟示的作用。音樂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讓學生多參與音樂時一間活動,把音樂理論知識的講解與技能技巧的培養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音樂技能技巧的傳授是為音樂審美教育服務的。
3、音樂教育兼具開發和調節功能。
音樂教育還可以開發學生的心智,是學生智力發展的催化劑。大量的研究證明了,音樂教育有利于人右腦的開發,對認得形象思維的發展極為有利,所以音樂教育也是提高學生智力素質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除了欣賞還需要學生自己表達出音樂,所以不僅僅是感悟,還有動手能力的培養。優美的音樂需要演奏者的身體和心理的完美結合,默契配合,音樂也有助于對學生協調性的培養。
4、音樂教育讓學生感悟靈魂的升華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總是讓學生感受美的熏陶,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下去探索美,尋找審美的趣味。感悟美的能力是一種內心的歷練,一個相對穩定成熟的心靈才能感悟到美的存在,一個美得心靈才能體會審美的趣味。音樂總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悄然改變著學生心靈,是一個人靈魂升華的階梯。音樂教育以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使教育更有生命力。
5、音樂是陶冶情操, 優化心理應該是素質的熔爐
心理素質教育是整個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是個體發展中更重要、更深層次的內在要素。音樂教育在這方面同樣具有獨特的作用。音樂能給人以強烈的情感陶冶, 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以致羅曼?羅蘭不禁岑出這樣的贊嘆“ 不可能有什么能使我們認為還有比本身就是時代海洋的音樂更美好的東西。我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也說過“ 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 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 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教師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獨特功能, 努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于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使學生在感受到音樂語言的內容、形式、哲理的美。如在教唱或欣賞《長城謠》、《我的祖國》、《春江花月夜》、《我為祖國獻石油》、《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等歌樂曲時, 教師將技、情、趣融于一體, 讓學生在不同的旋律線條中體會到人間美好親情、友情和愛心, 感受音樂藝術美, 產生聯想, 引起共鳴, 培養深層的情感, 提高審美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心理素質水平, 必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如在每節音樂課的前五分鐘, 安排一至二人唱歌或指揮、彈唱、歌表演等, 使人人都有機會表演, 人人都能欣賞他人的表演。通過這種訓練逐漸學會恰當地用音樂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也學會冷靜、客觀地體悟他人的思想感情。這樣使學生的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音樂是心靈的直接語言” , 具有強烈的情感教育作用, 是培養學生良好個性的有力手段。譬如:熱情、樂觀的音樂可以使人更加奮發向上;優美抒情的歌曲可以培養人們的高尚情操;昂揚的進行曲則可以激勵人們奮勇向前;健康而進步的音樂則可以鼓舞人們熱愛生活和工作, 是建設美好未來不可缺少的力量; 高雅的輕音樂可以調節身心, 使人們消除工作中的疲憊??傊? 音樂藝術美淘冶心靈美、個性美, 使人性更加豐富、更有涵養。
五、結束語
教育一直是人們最為關心的焦點,素質教育也是我國所提倡的。音樂教育在以前的教學中僅僅是作為技巧講解,忽視了對學生藝術細胞的培養。音樂教育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它和我們的素質教育相輔相成。根據音樂的特點,通過普及發展音樂教育是實現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最終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新世紀中國素質教育大典. 上卷[M]. 北京: 新華出版社.2005.(4):11.
[2] 吳躍躍. 新版音樂教學論[M]. 湖南: 湖南文藝出版社.2005:(8).
關鍵詞:素質教育;生命價值;語文教育
一、認知生命:文本解讀
中學語文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作品都再現了“人”生命的積淀。古今中外人類知識體系、理念體系、行為體系是生命教育的資源庫,是生命價值的豐富素材。人類的生命隨處可見,但是人類生命又是自然界獨一無二的存在。因此,在中學語文教育中,要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命價值教育文本,凸顯生命價值教育,汲取教材文本中生命價值教育的“營養”,正確認識生命價值,增強中學生對生命的認知,引導他們珍惜生命,樹立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人生觀以及正確的生命觀,以自己有限的生命,為社會做出最大貢獻。如,王家新《在山的那邊》、曹文軒《孤獨之旅》、黃蓓佳《心聲》、魯迅《故鄉》、勃蘭兌斯《人生》等,給予了人生深刻的啟示;魯迅《風箏》、莫懷戚《散步》、泰戈爾《金色花》、張之路《羚羊木雕》、朱自清《背影》、冰心《荷葉母親》等,表現出親情、友情;冰心《談生命》直接闡述生命的價值;席慕容《貝殼》、小思《蟬》等,引人思考生命價值;何其芳《秋天》、宗璞《紫藤蘿瀑布》、王鼎鈞《那樹》、朱自清《春》、梁衡《夏感》、老舍《濟南的冬天》、張抗抗《地下森林斷想》,展示多彩生命,呼吁熱愛自然,熱愛生命;楊降《老王》、魯迅《阿長與<山海經>》、余秋雨《信客》、李森祥《臺階》等,以普通的人和事,呼喚對他人生命的尊重和關懷。
二、感悟生命:情感遷移
中學語文教材中,涵括很多生命意象,引領學生感受生命,欣賞生命形態,認識生命旺盛頑強的活力和價值,讓學生通過欣賞生命,實現情感遷移,達成對生命的感悟,最終熱愛生命。一個人只有學會熱愛生命,從自我欣賞出發,在面對人生挫折時,保持自信,不失熱情,才能在跌倒后,再次爬起。當然,生命欣賞還在于發現他人的美,學會欣賞他人。中學生通過感悟生命,實現情感遷移,繼而豐富自我生命的內涵、真諦。如,在《第一次真好》一課教學中,作者寫到“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薄暗谝淮蔚慕涷灢灰欢ǘ加淇欤迈r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薄吧械牡谝淮斡?,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這樣的三句話,讓學生細細品味人生諸多第一次的體會,感受“我”的第一次體驗和經歷。筆者在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說一說自己第一次的感覺,和課文的第一次進行對比,并總結和升華自己對第一次的感悟。通過課堂教學感悟生命,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認識自我,認識生命,實現情感轉移,全新感悟生命。
三、體驗生命:實踐活動
在中學語文教育中,通過文本解讀和情感遷移,讓中學生認知生命,感悟生命,學習文本作品中蘊含的人性,認識真情的可貴和生命的重要性,繼而關注生命,重視生命。然而,中學語文的生命價值教育,不僅僅是認知生命、感悟生命,更在于體驗生命、提升生命,從而幫助中學生實現自我的生命價值。生命價值的教育是對語文實踐活動的體驗。中學生要將挫折、困難看作是生命價值提升的“人生老師”,當作是自我鍛煉成長的機會,積極面對,勇敢克服,不斷戰勝自我,提升自我。如,在《散步》一文中,寫了一家四口散步在春天的田野里,沉浸在“和美”的親情世界里,感悟作者及家人美麗的心靈。筆者創設生命教育情境,讓中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經歷,和大家一起分享,引導學生關愛親人,理解生活,體會責任與愛的關系。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和分享活動,讓學生在分享、感受、傳遞愛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愛,使學生的精神世界獲得發展。
四、結語
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學語文生命價值教育中的生命認知、感悟、體驗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生命認知是基礎,生命感悟是延伸,生命體驗是完善。教師要將生命教育作為語文教育最高的價值追求,貫穿于素質教育之中。筆者在中學語文教育中,以生命認知為出發點,指導學生感悟和體驗生命,綻放中學語文課堂生命之花。
作者:崔旭春 單位:沂水第二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