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7 14:53:05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地理課堂基本要求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初中地理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學生地理素質的提高是學校地理素質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學習過程中的能力、知識以及品質這三個方面的素質是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素質教育在地理學科上的運用是指通過地理教學使得學生們掌握地理的應用能力、思維能力和操作能力等等,將學習到的地理知識靈活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解決一些以前不能理解的問題,比如說怎么辨別方向、怎么進行工業布局、怎么看地圖等;地理知識素質教育是指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通過地理教材使學生學習到的一些基本的知識,基本的地理概念、基本的地理成因、地理規律等等,使學生清晰地掌握地理學科知識系統中的基礎知識;地理品德素質教育,是指學生在努力學習初中地理知識和綜合能力不斷培養的過程中要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并且在行為上對學生進行嚴格的道德教育。
不斷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程度、知識文化水平、道德素養水平等這都是地理素質教育的關鍵目標。
二、 課堂教學的原則的分析
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地理課堂教學不僅要將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注重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以下是幾個原則要求:
1.改革性的原則:初中地理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育思想,努力地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創造一個愉快的教學環境,塑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斷地創新,使得素質教育思想的教學模式不斷地滲透。
2.發展性的原則:初中地理教師要靈活運用多媒體進行地理課堂教學,還可以直觀地利用地圖等各種教具對學生進行形象生動的教學,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地理知識量,還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自覺動手能力,使學生逐步養成持續學習地理的熱情。
3.民主性原則:徹底打破傳統的“教師為主”的觀念,養成“學生為主”的觀念,把學生擺在首要位置上,初中地理教師應該充分調動積極性,用熱情的語言和讓人尊敬的行為贏得學生的喜愛,和學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關系,形成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4.實踐性原則:實用性比較強和綜合性比較突出是初中地理學科比較突出的特點,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師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展開相應的課外活動,加強地理學習的實踐性環節,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學用能力。
三、備課要求的分析
對于一個初中地理教師來說,備課是搞好地理課堂教學的一個前提保證,必須做到態度認真地完成備課和編寫地理教案。要更好地完成地理教案的編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課程標準和教材進行深層的探究,明確教學目標。近期以來,地理教育的指導思想、體系機構、教育功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完善,這使得教學目標更加清晰化,教學內容的安排更好地符合了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素質教育對于公民的要求。同時,教學要求和內容更加明確和清晰,有益于初中地理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對于國家的現狀和環境的現狀及世界人口問題和壓力都進行了明確的分析,使學生更加了解現實情況。
2.對教材層次進行掌握,編號教學提綱。地理課堂教學活動具體安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提綱。在編寫教學提綱的時候初中地理教師要注意的是,在充分掌握教材結構的同時要分清教材中的重點、分清主次,注意前后和內在的聯系,這符合地理教學的基本要求和符合地理學科的先后發展邏輯順序。
3.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設計,直觀教具上場。初中地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地理教材的特點設計教學方法。在備課的時候地理教師就要預計到上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情況,將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發揮好,使地理教學靈活卻不復雜,緊張有順序地進行,地理教師充分了解直觀教具的用途,并且對哪種運用方式能發揮出最佳的效果加以思考。
四、對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要抓好
初中地理教師一般的教學方式就是先組織學生一塊學習再要求學生復習,之后進行提問,開始新的課程,進行總結鞏固最后布置作業。而這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機構已經不再適應當今的新課標教材變革和素質教育實施的要求,所以初中地理教師必須要看清教學形式,適應新的教育方式,響應新課標的變革要求,重新對課堂結構進行構建。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2.421
前言
初中地理課程是一門跨領域、知識復雜的綜合性學科,具有自然科學性和社會科學性的基本特征,是較適合開展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一門必修課程?;诔踔猩鷮τ诘乩碇R基礎、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的局限性,同時大部分學生對于此類非基礎學科缺乏足夠認可和重視,造成了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較為低下的局面,因而如何有效增強初中地理課堂實效性是地理教師必須深入思考的重點課題。增強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效性,不僅能促進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有效結合,而且也充分體現了教學主體和教學任務的統一性,有利于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形成自主探究式的積極態度,最終提高地理學習能力和水平。筆者結合多年地理教學實踐經驗,就如何增強初中地理課堂實現性提出一些見解。
一、明確地理學科的重要地位
要增強初中地理課堂實效性關鍵之一,首先要明確地理學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導學生有效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看圖、識圖、析圖、填圖和繪圖的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學習地理知識一定要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全面夯實地理知識基礎。積極引導學生善于巧計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名稱等,并認真思考知識結構各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參考地圖并認真掌握和吃透整個地圖,遇到質疑應努力思考,并與同學進行及時溝通和交流,得不出答案時再積極向老師提出質疑,直到切實掌握所授地理基礎知識為止。例如,在講授《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一節時,可采用圖文有效結合的指導方式,整個課堂自始至終圍繞著識圖、讀圖、問圖、析圖的環節加以展開,講授東南亞的范圍、位置時,應引導學生解讀和分析“東南亞政區圖”,準確確定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處于亞洲和世界的具體方位,然后在地圖中指出東南亞所屬的十個國家,哪些國家與我國毗鄰,并特別說明印度尼西亞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認真解讀和分析亞洲區域地形圖,明確東南亞所處的地理位置為南緯10°和北緯25°,明確東南亞屬于熱帶氣候,并連帶說明從古至今東南亞為東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新知的興趣。
二、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
新課標要求初中地理課程學生認知和學習的多元化,教師在實施較學過程中,應積極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精心設計多元化的教學內容,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全面加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教師應充分結合教材知識結構特點和知識關鍵點,有效利用現代化多媒體課件,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視頻或短片等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講授新課標人教版“世界人口從農村向城市遷移”一文過程中,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感受闡述近年來農村與城市人口的實際增減情況,同時引導學生踴躍闡述自己對于當前人口遷移情況的具體看法,這時教師開始播放多媒體圖片或視頻,對于圖片中標注地區人口遷移的原因展開師生間的共同探討,從而引申為世界人口發生大規模遷移的主要原因及重要影響,在這種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的條件下,不僅較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主動性,而且也強化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不斷強化課堂內容的多元化
由于各學科之間都具有一定關聯性和連帶性,要想深刻掌握地理知識,應該學會勾畫地圖的基本技能,這樣自然可以將單調的地理課與美術課的教學因素相結合,通過粗略構圖而準確掌握不同國家的地理位置,并用不同色彩的畫筆做好標記,這樣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全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地理課堂教學不同的教學內容,可自由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有時可以通過音樂來達到調節教學常規和規范教學內容的作用,以確保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實施。在初中課程結構的整體安排上,地理學科往往被安排在下午,下午是學生產生疲憊感和精力不集中的不良時期,整體課堂會呈現沉悶、壓抑的不良局面,這時可以在合適時間插播一段音樂,例如,在進行《印度》一節課程的講解時,為了激發學生對于本節課程內容的求知欲,教師應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一曲與印度相關的歌曲《天竺少女》,這首歌是電視劇《西游記》中體現西方國度民族風情的歌曲,將這種帶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歌曲作為引入點,由此提及唐僧取經的目的地就是印度,即為《西游記》中講述的天竺國,進而對印度國家作進一步闡述,這樣將音樂元素融入于枯燥乏味的地理教學中,較大程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了地理教學質量水平。
四、不斷變換和革新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觀念認為,文科類的學科學習多通過背誦和記憶實現的,然而初中地理學科介于文科與理科之間的知識范疇,但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是從認知、理解、記憶和掌握來逐步實現,居于許多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樣就形成了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僅限于“死記硬背”的學習套路。因此,要迎合新課改的新趨勢,增強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效性,不斷變換和革新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做到教學模式的變換和革新,必須著重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習主體地位,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其指引和組織的重要作用。評價整堂地理課是否高效的根本標準,主要在于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主動性、積極踴躍闡述自己想法和觀點、學生間有效的合作與交流、及時提出質疑并掌握相關知識以及將新授知識有效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因此,增強初中地理課堂實效性主要在于不斷變換和革新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以組織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提升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五、構建完善的地理知識網絡
一般對于地理復習課的課時安排比較少,復習課的學習不會注重對于全部知識點的全面講述,這就需要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地理知識網絡,結合教學參考書對教材內容知識的實際評價要求,嚴格掌握復習中的準確定位,對于新課標要求未涉及的內容要輕描淡寫、一帶而過,以確保復習課達到有的放矢。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地理教材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教師要全面掌握整個教材的具體內容,抓住地理課程地域性和綜合性的基本特征,認真分析和總結地理知識結構中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的內在關聯,明確地域間的差異特征,并認真分析產生差異的根本原因,確定區域發展的具體方向。例如,在進行復習過程中,教師可將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西北地區共同納入一個復習板塊,并要求學生結合地圖講述兩個不同區域的地形、位置、氣候等具有什么差異?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具有怎樣的關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基本地理事物及實際分布情況,一些重要名稱必須反映到地圖上,在全面掌握基礎知識前提下,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六、加強自主學習與互動學習的有效統一
初中地理傳統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了整體教學效果,在新課標的趨勢下教師應充分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小組合作式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全面加強自主學習與互動學習有效統一的教學模式。
七、通過課外閱讀擴充知識積累
初中地理教科書是學生認知和掌握地理學科知識的最基本工具,然而要想獲得更為充足和廣泛的地理學科知識,掌握更多的地理基本技能,還應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多閱讀一些課外知識以豐富自己的地理基礎知識,這也是夯實地理學習基礎的重要途徑。隨著數據信息化的發展,當今較多的地理知識都充分融入到電影、電視和網絡的數據信息之中。就當前與地理知識相關的閱讀材料分析來看,品種和分類也是較為廣泛的,像中國地理雜志及地理報刊文章等,都能從不同角度提供給學生充足的地理學習基礎材料。通過教師對于閱讀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和解決問題,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材料時,應做好隨手筆記并記錄心得。這種通過課外閱讀擴充知識積累的形式鍛煉了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智能和創造性思維,同時有效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八、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和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新課標形勢下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更適合初中學生認知和掌握基礎知識的基本要求,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組成結構,積極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和互動學習的有效結合,全面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和積極主動性,最大程度提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巨振強.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實效性[J].時代青年:教育,2012,(2):127.
[2]楊州.提高地理課堂的實效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2,(21):67.
[3]李培剛.論新課改下如何借助地圖教學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實效性[J].學周刊:A,2012,(7):132.
論文摘要: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十分有利于課堂潛力的開發,是貫徹素質教育與新課程理念的必然途徑,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的開展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提倡參與教學,其有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更為具體的教會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與應用。
在我國素質教育日趨深人,新課程改革也更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提倡參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我們初中地理教學如何響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使得學生廣泛的參與到教學中,更為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更為加大初中地理課程對學生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力度呢?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認為初中地理課堂活動,其使得學生廣泛的參與到教學中,在培養學生學生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方面的表現得極其重要。如何促進初中地理課堂活動的有效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應建立在參與教學的基礎上
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填鴨式”的教學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缺少了必要的課堂活動,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活動少,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動手能力不強,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易遺忘。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能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手動腦,在教師的引導下,師與生的和諧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合作,積極有效的課堂教學的質量。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應建立在參與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提倡參與教學。
新課程改革以來,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具有獨立的思想,教師是處于輔助和引導角色,那么,如何體現學生這個獨立的主體?這就取決于教師的輔助和引導。從初中地理學科的特點可以知道,初中地理學科具有開放性,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諸多要素,而各要素之間又相互穿插相互連系。同時又具有差異性和地域性,比如說山地、丘陵、平原、物質、礦產、江河等等要素構成的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根據初中地理課程的這樣一些特點,通過活動教學課程來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接受地理知識,發現地理問題,共同探討從而解決地理問題,不但可以使學生撐屋知識,加深印像,而且還能夠使學生獲得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
二、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應注重學生的個性,以學生的素質培養與能力發展為宗旨
從學生個體的心理發展的差異性來看,不是所有學生都是按照同一個標準和同一條道路來發展自身的心理幸質的,其中具有個體差異性,這就注定了每個學生的個性是朝向不同方向發展。要求我們在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教學實踐中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個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發展學生的能力。在初中地理課堂活動中,提倡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首先,每個學生是個體性的具有獨立性,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能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教師在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教學實踐中應根據學生的具體的情況設計相應的、學生所接受的喜聞樂見的課堂活動形式。其次,教師撐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每一位學生,根據其實際學習狀況來實施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抓關鍵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實現自主學習。最終實現學生諸方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目的。
三、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的開展是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地理;教學效果;對策
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素質教育,使得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因此,初中必須對教學理念進行改革,創新教學方法,確保所培養的學生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當前,初中在地理教學時,教學效果并不良好,因而與新課程標準存在不相符之處。
一、新課程標準對初中地理教學的要求
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完善的教學理念,而且新課程標準對初中地理教學也有一定的要求。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初中地理教學為了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地理教學效果,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摒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期間,加強師生互動,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地理課堂中來。同時,在新課程標準下,地理教師加大地理活動教學力度,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從而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其團隊精神,提升其思維和實踐能力。學以致用。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并不是簡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已,而是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能夠實現服務于生活。
二、當前初中地理教學現狀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偏低
一些學校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沒有全部從學生角度出發,只是要求學生硬性記憶地理知識,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缺乏教師的引導,沒有有效發揮其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而對初中地理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不良影響。
(二)課堂教學效果偏低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地理課堂教學效果偏低,不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1]。地理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而且課時較少,那么,在緊張的節奏下,地理教學效果并不是十分良好。
(三)師資力量薄弱
導致初中地理教學效果偏低與學校師資力量薄弱有直接關系。目前,一些初中學校由于資金原因,使得地理教學設備不健全,而且具有高學歷和豐富經驗的教師還十分匱乏。然而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地理教學為了滿足基本要求,必須具備完善的教學設施,教師采取全新的教學手段,確保學生對地理知識有深入的理解,地理教學效果有所提升。
三、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的有效對策
(一)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
某初中為了提高地理教學效果,在新課程標準下,通過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所以地理教學必須完善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并不是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地理課堂中,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例如,在“地勢與地形”教學期間,教師向學生提出中國的地勢問題,學生結合所學習的地理知識,然后師生相互溝通,對中國的地勢進行全面分析[2]。總之,通過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從而為初中地理教學效果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合理利用地圖教學法
在初中地理教學期間,在新課程標準下,為了提高地理教學效果,地理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合理利用地圖教學法,從而為地理教學效果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地圖是地理學科的核心,地圖中蘊含著豐富的地理這知識和現象。同時,地理智慧和地理技能都在地圖中突顯出來,所以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運用地圖展開教學,正確培養學生用圖和讀圖的習慣。例如,在“西半球的國家”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合理利用地圖教學,能夠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習地理知識的理解。對西半球分布情況進行分析,尤其是關注圖例和讀圖名稱,然后考慮地域范圍和地理界限,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讀圖的要點,并從多個角度出發去觀察地圖,進而對西半球的國家地域特征予以了解[3]??傊乩斫處熗ㄟ^合理運用地圖教學法,可以充分利用地圖去分析地理現象和事物,在地圖的作用下獲取相關信息,從而為初中地理教學效果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三)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技術已經被應用在各行各業,所以在新課程標準下,為了提升初中地理教學效果,地理教師應該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在信息技術指導下學習到豐富的地理知識。教師在教學前,應該運用多媒體制作課件,在網絡上搜集與課程相關的內容,與地理教學有機聯系在一起,然后在課堂上,教師講解有關地理知識,并在多媒體的作用下,使得學生獲取豐富的地理知識,從而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去聽講,最終提高地理教學效果。
結束語
在新課程標準下,地理教師采取識圖和讀圖展開地理教學,進而為學生地理意識的培養創造有利條件,然后學生將所學習的地理知識應用到實踐生活中??傊谛抡n程標準下,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滿足學以致用的要求,能夠為初中地理教學效果的提高發揮巨大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學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并在全新的教學觀念下開展地理教學活動,使得地理教學能夠滿足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薛宏.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的途徑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7):35.
[2]趙志海.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J].課程教育研究,2015(11):178-178.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8-0134-01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運動后,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隨著我國初中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有效教學也受到了我國教育學界越來越多的關注。
那么,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是落實新課程標準、提高學生地理素養和能力、促進地理有效學習的關鍵問題,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立足于新課程理念下有效性教學的內涵和基本特征,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1 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性課堂教學
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發展,是廣大地理教師所共同追求的。然而,什么是有效性課堂教學,其基本特征是什么是我們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1.1 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內涵:我國中學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的課程理念。新課程理念要求實現有效的地理課堂教學,以提高學生地理素養和能力、促進地理有效學習。
“有效”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為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課堂教學就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在特定的課堂范疇,在特定的時間范疇,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
具體來說,實現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條件是教學要符合教學規律,否則要實現有效教學只能是句空話;教學有效果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指對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相吻合;教學有效率是有效課堂教學的最高目標,教學活動本身是一種精神性生產活動,指時間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時間內學生發展的最大化。
1.2 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征: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目標是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了預期的、應有的進步與發展?!邦A期的”是指學生所期望的,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好的、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目標與任務;“應有的”是指學生自己力所能及的、應該達到的“進步與發展”目標。只要是取得了自己應有的“進步和發展”就應當認定為是“有效課堂教學”。因此,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征包括:
第一,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要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腳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
第二,關注教學的實際效益。圍繞“用師生的較少的精力和時間,取得較大的進步和發展”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有效學習效率。
第三,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敖獭钡淖罱K目的是為了不“教”,是為了學生能夠學會學習。一切以學生學習為出發點,努力培養學生有效學習的能力。教師要提供和創造適宜的教學條件,促進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這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實質和核心。
2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地理有效性課堂教學的策略
在地理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里,地理教學更加注重的是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如何提升地理課堂的有效性是廣大地理教師面臨的普遍問題?;诖?我們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2.1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布魯納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的最初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是一種內在動機,而不是諸如等級、獎賞、競爭之類的外來目標。因此教師要善于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欲之間創設問題情境。
新課程強調地理學科是一門自然學科,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和現象都與地理有關,也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把這些問題作為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讓學生愛學。在課上,經常以這樣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或者說出學生熟悉的現象,從而引發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2.2 充分開發、利用地理課程資源,豐富地理課程內容:這里所說的地理課程資源,并不單純是指地理教科書的內容,它的范圍相當廣泛,包括學生的經驗及其所在生活環境(學校、社區、家庭)校內外的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等等。
新標準強調課程的開放性,作為教師,我們要改變過于注重教科書的傾向,而要明確“教材”不局限于教科書,而是指與教科書有關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豐富的教學資源也是一種知識載體,它既是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又是學生的認知工具。
2.3 利用新教材的閱讀材料與活動題,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芝加哥大學教授萊恩·艾斯奎斯認為,教學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雙邊活動,不僅要看重結果,更要看重過程。課堂教學如果沒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無論怎樣高明的教師也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同時,“以學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摒棄傳統教學中那種以老師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新教材突出了地理學科的特點,在結構設計中加大了“活動”的力度,教材中的“活動”成為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活動”這種形式,不但能復習鞏固舊知識,而且還能承擔一部分新知識的教學,能夠切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增強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實踐性。
課程改革強調"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過去是、當今依然是我國中小學教學活動的基本構成部分,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因此,地理學科的課堂教學必須體現上述精神,改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形成新的地理思維方式。
新課程標準的六大理念對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達到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課堂的效率,必須尋求一種較好的課堂教學模式。另外在地理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中學地理教材也進行了大量的改革,增設活動設計、研究性學習、案例教學、社會實踐等板塊,教學內容得到了很大充實。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種參考模式來進行研究,讓課改和課程標準在嘗試中得到貫徹。
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是使學校教育更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也就是改革要有實效,如果不能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再好的形式都是對教育的不負責任,都是空談改革。既然課改的主陣地仍然是課堂教學,那么課堂教學能否改變傳統的教學體系,摒棄以學科為中心的理論,就直接影響課改的深入,直接關系到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以及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實現。在課堂教學設計與活動過程中必須把握教學的實效性,在科學和諧的課堂下完成教學目標。
二、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探討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地理教學觀認為"知識只能通過個人的經驗與探索發現、建構,不能被訓練或吸收。"因而知識的習得是在一定的情境活動中實現的,所以應該讓學生自主獨立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目標是由學生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設定的,學習同時也包含由于新、舊經驗的沖突而引發的觀念轉變和結構重組。建構主義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知識發生過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認知結構的建構者,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教師應與學生共同建構知識,對學生學習起引導幫助作用。"
2.認識發展理論
"教育必須適合于兒童的認知結構"、"教學必須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為依據"、"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的水平,而應適應最近發展區,從而走在發展的前面,并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3.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加涅認為"學生的素質分為先天的、習得的、自然發展形成的。""教育主要是針對學生學習習得的素質。"學生習得的素質主要指知識(言語信息)、技能、認知、策略、態度。"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用以調節控制其注意、學習、記憶、思維過程的技能。"其教學相應事項及流程為:
基于對上述教育理論的認識,我們在中學地理教學實踐中嘗試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并通過實踐對理論進行了重新審視。
三、不同學段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模式
(一)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化模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直接經驗少,理解能力差,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而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該時期是從童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心里充滿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抽象思維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體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動具有較大的可變性,這些心理特點和心理品質對我們初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新要求。
所謂"活動化"是指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可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個體、群體在活動的進行中形成對知識的經驗感悟,并回歸現實生活,解釋客觀實際,內化成學生的知識結構,形成新的經驗的一種課堂學習方式。這種方式由"設計方案-展開討論-嘗試成功-回歸實際"四個環節構成。
設計方案——即營造"活動舞臺",教師幫助學生提出學案。
展開討論——即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聯系實際進行小組討論。
如初中新教材第一冊"氣候對人類活動影響"這一節,首先出示不同地區小女孩的著裝,讓學生為其進行找故鄉活動,并說明理由。學生認真觀察、討論,發現不同的小女孩著裝的細微變化。借此來鍛煉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然后出示我國西北地區的氣溫與降水柱狀圖,讓學生針對該氣候,為該地的人設計一年的服裝。學生設計的服裝千姿百態,但都要反映該地氣候的特征。最后教師富有深情地講述熱帶雨林的破壞對該地乃至全球氣候的影響,請同學結合自身實際制作一幅有關大氣環境保護的宣傳畫,或說一句心里話。這些活動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理論,即通過主動學習獲得知識,"在做中學"。鼓勵學生運用多種器官在動手、動口、動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在"做中學"可以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知道結果,還親歷過程。同時讓學生與老師一起在活動中得到相互提高。
嘗試成功——即讓學生通過活動或在活動中自己體驗所經歷的學習過程的成敗,讓其享受成功喜悅,或總結失敗的經驗。如在初中地理第一冊,"世界的氣候分布"第一節,讓學生開展一次環球旅行,當旅行到東南亞時,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繪制一幅東南亞房屋建筑圖。同學們經過討論繪制出各種各樣的房屋樣式,大多能考慮這里降水多、氣溫高,也有同學考慮這里受臺風的影響等多種條件,各自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釋設計理由,并相互給予鼓勵,充分嘗試成功的喜悅。最后教師通過資料圖片,點評學生作品,讓學生理解自己思維的閃光點與盲點,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
四、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中的幾點說明
1.模式并不是框框,只是提供一個參考的平臺,在以上模式的基本理念指導下教師的活動空間是極大的,可以創造性的發揮教師的潛能,因而模式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它并沒有對教師進行限制。
2.案例化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關鍵在于案例設計。案例必須是開放的,是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物,必須是學生經過思考、討論、研究后能夠解決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梯度與實效性。背景問題的呈現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尤其是現代技術應用。在整個操作過程中要注意教師與學生地位與角色,答案的呈現要遲,答案要具有創造性。問題解決要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以及有利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
關鍵詞:地理課堂 有效教學 前提 根本 關鍵
“課標”指出:地理教學要實現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益。其基本理念是培養公民的地理素養,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必須緊扣“課標”,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設計,才能實現課堂上的“有效教學”。
一、 何謂“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一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是“教學是藝術還是科學”之爭的產物①。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教學”正逐步成為一種共識,它與傳統教學最本質的差別就是“有效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改變了以往“填鴨子”式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究。其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它可以簡要地概括為“三個”有效——“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地理課堂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是要更新教學觀念
更新教學觀念主要包括:更新課程觀、更新課堂觀和更新學生觀。
(一)更新課程觀
“課標”規定了地理學科在初中階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要點、教學進度、教學基本方法以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其他問題等。同時“課標”把“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地理”作為其最基本的理念。要求學生最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并且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態度的培養,同時又兼顧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培養。
(二)更新課堂觀
課堂教學是教師按教學設計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除了將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還要把握好課堂氣氛和掌握有效提問的技巧,以便課堂教學更有效的進行。傳統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的教,“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重知識,輕能力”。新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積極探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②。美國一位教育家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币虼?,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就把“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作為六大目標之一。由此可見,我們的地理課堂不是舞臺,學生不是道具,教材不是劇本,教學不是表演。同時,我們在評價課堂效益高低時不能一味地看老師講了多少,而應該看學生接受了多少、感情了多少、體驗了多少。
(三)更新學生觀
俗話說:情不通則理不達。課堂上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初中地理學科的“副科”地位,造就了眾多地理教師口中的難教,出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睡覺”、“聊天”等與課堂教學不相協調的現象?,F代教育提倡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要尊重學生,師生之間能進行平等的對話?!坝H其師、讀其書”,地理科更是如此。如何創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成為地理課堂的關鍵。我的經驗是傾聽與微笑。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學生的心聲,并給予微笑與鼓勵。下課后,與學生一起聊天,多聽聽他們想些什么,那么,學生自然會視你為朋友,這樣你的課堂自然也就成為學生所喜歡的課堂。
三、地理課堂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是要優化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而設計的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案。教學設計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一節課的效果好壞。而一節地理課的好壞主要體現在這節課的教學效率上,即讓學生以盡量少的投入(時間、精力等),獲得盡量多的收獲。
(一) 教學目標制訂要依據地理課程標準,實用、適度。
教學目標是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是學生學習動機的基礎。教學目標必須明確學生是主體,因此必須明確表達出學習成果。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從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入手,結合本節課的內容,來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合理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少而精,同時建議在每節課開始時就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地告訴學生。在目標和學習之間建立聯系有助于學生理解學習,也給了他們自我檢驗進步的機會。
(二) 教學內容要突顯地理學科特色
空間性、區域性、綜合性和人地關聯性是地理學科最顯著的特性,是與其他學科最本質的區別③。地理的空間性在教學中以地理圖表為主要表現形式,它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如在“山脈造成地形基本骨架”內容教學中,教師跟學生一起從中國地形圖入手,在地形圖上查找中國主要的山脈,教師在黑板上當堂板圖,繪出中國主要的山脈及其走向,把地形圖中復雜的內容在板圖中加以明確;接著在黑板原有的板圖中利用其它顏色的粉筆繼續填入主要的地形單元區,明確各高原、盆地和平原與山脈之間的相對位置。這樣利用板圖在學生面前充分展現了中國地形的基本構成,使枯燥的知識形象化,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力,更能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地理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 新課導入要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要富有新意,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住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可利用形象化語言向學生描繪自己的親身經歷、探究性問題的設置以及電教手段的運用等,來創設最佳的情境從而導入新課。如在八年級上冊“天氣與氣候”一節教學中,筆者就利用多媒體展示日常收集到的各種天氣影像資料,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領略到各種天氣模式。這樣就達到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為本節教學營造良好的開端。
四、 地理課堂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是轉變教學方式
教師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執行者,最為關鍵的是要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我認為:在課堂上教師要把握以下幾個問題:“教材的要求是什么?”“如何設計本節課的內容?”“課堂上用什么形式來展示教學內容?”“本節課讓學生思考什么問題?”“上完本節課后學生要感悟出什么道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入一些學生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中的例子,把教材中一些枯燥無味的知識轉變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知識,讓教學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生活,進而達到學習對生活有用地理的目的。只有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體驗和社會生產實際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從課堂學習中感悟出生活的道理,才真正體現出“學習對生活有用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地理”的目標。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要大力倡導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筆者認為要大膽地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講練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多媒體教學法”等)來輔助課堂教學,均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感受、領悟和體驗,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如《香港與澳門》一課中,筆者在課堂上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由學生分別扮演香港一家公司的CEO和內地某地的官員,其余小組成員作為各自的談判團一起參與談判,在愉快的氣氛中完成“香港與內地之間密切聯系”的教學。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地理課堂要大力改變舊的教育教學觀念,堅持“學生主體、教師引導”的原則。教師要利用各種手段努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不斷調動學生自覺地去思考問題、探究問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并且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對學生再加以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愛學地理、會學地理、重視地理,讓學生覺得學習地理是一件非??鞓返氖?,在課堂上構建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和學生水融,把教學過程變成師生共享教學經驗的過程④,這樣才能提高初中地理教育教學質量,真正實現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①關文信:有效教學內涵[J]《新華文摘》2006.3〈論點摘編〉
②王振宇:淺探初中地理教學方法[J]《法制與社會: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