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7 14:53:00
序論:在您撰寫經濟學經濟基礎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馬克思明確指出:“我要在本書中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边@決定了馬克思經濟學必然要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經濟運行基礎――市場經濟進行研究,從而與作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經驗總結的西方經濟學有著某種相通之處。但由于二者在立場、觀點、方法上存在著分歧,它們的區別則是根本的。
一、兩者在市場一般層面存在相通之處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關于生產一般和生產特殊的論述同樣適用于市場經濟。依據《導言》的思想,市場一般反映的是市場經濟的共同特點、共同規定,是在思維層面上反映出來的、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方式的體制性特征;市場特殊是指抽象的市場經濟與一定生產關系的結合,反映了市場經濟的制度性特征。在市場一般的層面上,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市場經濟基礎理論存在相通之處。
(一)兩者對市場機制的總體描述相似
西方經濟學中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是淪證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原理,而這一原理正是對市場機制的一種描述:每個個人,“他通常既不打算促進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進那種利益?!苤恢豢床灰姷氖值闹笇ВケM力達到一個并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在市場機制作用下,每個人在追求他自私自利的目標的同時,卻自然而然地促進了整個社會的利益。微觀經濟學即是對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原理的合乎邏輯的表達形式。在微觀經濟學中,市場中的每個參與者都以利己為動機從事經濟活動,也即理性的經濟人:消費者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廠商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通過分析消費者和廠商的行為,證明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能夠最有效地配置資源。
宏觀經濟學雖然承認“市場失靈”,承認市場機制未必能使全部資源達到“充分就業”的水平,但卻認為通過宏觀調控或宏觀經濟政策的執行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從而得出市場機制仍然可以最有效地配置資源的結論。
馬克思經濟學也從資本的利己本性出發來描述市場機制。資本的本性就是像吸血鬼一樣盡可能地吸取剩余價值,“剩余價值以從無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誘著資本家”,促使資本家采用新技術、提高本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從而縮減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使自己獲得超額剩余價值。但這只是暫時現象,在追逐超額剩余價值的競爭中,資本家會競相采用新技術。一旦新技術被普遍采用,整個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會得到提高,原來先進的生產條件就成為一般的生產條件,個別價值與社會價值之間的差額消失,超額剩余價值也就不復存在。
(二)兩者對某些具體市場機制的描述相似
無論是西方經濟學還是馬克思經濟學都同意市場機制發揮作用都是通過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等的綜合作用來實現的。如,在西方經濟學中,市場的均衡價格表現為市場需求和供給這兩種相反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市場出現供求不一致的非均衡狀態時,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的綜合作用會使這種非均衡狀態逐步消失,實際市場價格將回到均衡價格水平。
在馬克思經濟學中,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的表現形式。供過于求或供不應求從而價格與價值的偏離雖然經常發生,但由于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的綜合作用,這種偏離不會長時間持續下去。在這里,“價值表現為價格運動的規律”,使得市場價格在動態中趨于平衡??梢?,無論是馬克思經濟學還是西方經濟學,都認為市場運行是有規律的,平衡即意味著規律的存在。
二、兩者在市場特殊層面存在根本區別
(一)二者對研究對象的認識不同
不論西方經濟學還是馬克思經濟學的市場經濟理論,事實上都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為研究對象,但二者對研究對象的認識有著根本的不同。
西方經濟學從資產階級立場出發,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當作永恒的、自然的生產方式,因此,盡管它事實上研究的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卻將其視為一般的市場經濟。
現代經濟法,是法律與經濟在較高層次上的結合,是多學科、多領域的大融合。因此,毋庸置疑,經濟法更是與經濟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德國學者海德曼曾指出,現代社會的時代精神就是“經濟性”,經濟法就是滲透著這種經濟精神的現代法。在我國經濟法學界有“七分經濟三分法”、“經濟法者,在某種意義上可謂經濟為其質,法為其形”,之說法。因此,研究經濟學基礎,是研究經濟法的邏輯起點,研究經濟法有必要從經濟學角度來考察。本文擬從市場失靈、國家干預以及政府失靈等經濟學理論的基礎上闡釋經濟法的產生與之發展變動軌跡的切合點,發一家之言,以求教于學界同仁。
市場失靈理論對經濟法產生與存在的影響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200年左右的時間里,世界上幾乎只要是實行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和地區,都實行的是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政府幾乎是站在市場之外的彼岸。在這個階段占統治地位的西方經濟學是“古典”的經濟學,也就是自由放任市場經濟理論。在這些經濟學家的眼里,市場是完美的,他們信奉甚至崇拜市場經濟,相信所謂“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按照這種“看不見的手”的原理的見解,當個人在實現他自己的利益目標時,他好像在被一只看不見的手去引導著實現公共利益。在這種理想化的狀態中,政府對于自由競爭的任何干預都是有害的。
所以,出現了“干預的越少的政府是越好的政府”,“最好的政策,還是聽任事物自然發展,既不給予津貼,也不對貨物課稅”的信條。薩伊在此基礎上,于1803年提出了“供給能夠自行創造需求”,即著名的薩伊定律,把“看不見的手”推到了一個極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著主要作用,其最理想效果的發揮,必須是建立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基礎之上。但完全競爭在市場經濟的現實中根本就無法實現。因此,西方經濟學家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了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中,并從不同角度客觀深入地分析導致資源配置無效率———“市場失靈”的種種表現和成因,同時提出了解決“市場失靈”的途徑和方法,為經濟法的產生與存在提供了充分的經濟學理論準備。
有四種情況會引起經濟學家所謂的“市場失靈”:壟斷、外部效應、公共產品和信息的不對稱。第一,壟斷。壟斷的市場結構所引起的經濟損失是巨大的,一方面會導致資源分配無效率,另一方面會產生資源運用無效率。因此,“市場失靈”理論認為,要解決壟斷僅靠市場無法完成。因為壟斷是由市場所產生的,只有借助市場以外的力量———即靠國家來校正和規制。第二,外部效應。外部效率有兩種情況:或者是當事人不付代價便可得到來自外部的經濟好處,即正的外部性;或者當事人經濟活動造成外部主體經濟損失而受害者得不到賠償,即負的外部性。
關鍵詞:低碳經濟;基礎理論;經濟學;價值;現狀
低碳經濟是由英國能源方面的白皮書提出的,當時的英國經濟學家在其所發表的報告當中呼吁全球轉向低碳經濟。尼古拉斯認為全球僅需要付出很少的經濟投入就能得到十倍的回報。在那之后,各國的經濟學家也就低碳經濟站考討論,并在研究中表示國家對于市場方面的政策能夠有效改善全球變暖這一問題。約瑟夫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其提出國家需要就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征收稅款。以稅務方面的政策束縛人們排放二氧化碳。如今,低碳經濟已經逐漸進入我國學者的視線中,并針對其理論進行了探索和規劃。
一、低碳經濟理論構想
低碳經濟就是指人們在研究經濟的發展措施的同時也需要著重關注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目前,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依然居高不下,盡管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在短時間內還是無法改變排放現狀。如此,研究人員才能根據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研究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低碳經濟的研究還需要研究人員擁有環境經濟學的相關知識。研究人員了解環境,也知道怎樣的經濟環境能夠實現對環境的保護。研究人員不斷分析二氧化碳的成因,并根據其排放以及循環,最終得出二氧化碳的標準排放量。為了構建完善的低碳經濟體系,需要將基礎的理論知識搭建在一起,以傳統經濟學作為依托,最終創建出科學的低碳經濟理論體系。
二、低碳經濟主要理論
1.相關理論
為了搭建低碳經濟的理論體系,需要研究人員充分了解到幾種主要的理論。環境保護理論是實現低碳經濟的基礎理論。我國之所以想要實現低碳經濟,其最終的目標就是為了保護環境。經濟學家強調以循環的低碳理念來發展社會經濟,當經濟在飛速發展的狀態當中,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卻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全球變暖的現狀就會被減緩,相對而言,環境問題也就得到了有效的解決?,F在的社會,人們一位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追求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因而不注重是否對環境產生破壞。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品,但人們沒有做好對該類物品的處理措施,致使物品在分解的過程中產生巨大的破壞力。人們所生存的環境已經遭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環境的承載力已經快要達到極限。為了避免環境出現崩潰,需要人們注意對環境的保護。低碳經濟是實現環境保護理論最基本的措施。環境保護理論應該被構建在低碳經濟的基礎理論當中,受到人們的關注。能源理論是又一符合低碳經濟理論的科學性理論。
社會經濟需要發展,就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但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人們過于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對能源使用的方法。地球上已經被發現的能源都受到數量的限制,能源的生產需要時間的累積?,F在,世界上的很多能源都已經瀕臨匱乏,而我國人口基數本來就打大,對于能源的需求更多。我國已經面臨能源不足的問題,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變能源的使用現狀。大部份的能源都是可以被二次利用的,低碳經濟當中所提到的循環利用就比較適用于能源問題。我國積極轉變經濟類型,致力于早日形成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就是出于對能源的重視。為了我國的長遠發展,需要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對于能源理論的關注必不可少。經濟學的相關理論是轉向低碳經濟的重要理論。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給人以經驗并為企業家們提供失敗的案例總結。無論是在國際上的那個國家,人們都非常注重對經濟學理論的認識和學習。專家和學者也一直在研究經濟學方面的知識。經濟學當中包含了很多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能夠為企業家們總結出社會發展的經濟關系,促使其了解低碳經濟的真實含義。經濟學的相關理論也從最基礎的角度對低碳經濟進行了解釋,促使人們更加了解低碳經濟能夠帶來的價值效益。
2.理論分析
低碳經濟方面的相關理論都有其具體的效用。在早期的經濟學當做,低碳經濟就已經成為當時經濟學家的基礎思想。經濟學家已經意識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中重要性。隨著經濟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已經被利益沖昏了頭腦,不再注重低碳理論。而根據經濟學家所揭示的經濟學理論含義來看,經濟學理論所重視的不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而是整個國際的經濟發展方向。經濟學理論的研究包含了對世界各國經濟的理解人和分析,能夠有效的幫助國際經濟的發展轉變思想,促使其愿意接受低碳經濟,看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降低。低碳經濟的理論體系當中不僅包含了經濟學的相關理論,還包含了關于環境方面的經濟以及循環經濟。在生態經濟當中,人們注重將生態學與經濟相互聯系,并根據生態系統的現今狀態來考慮構成經濟系統。國際經濟在生態經濟的符合下更加具有規律性。
循環經濟也是低碳經濟理論體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循環經濟強調人們應該注重物質的循環往復,人們在使用能源時需要對能源進行循環利用,從而想成科學的循環系統。循環經濟能夠促進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低碳經濟理論所構成的體系不僅使人們在日后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投入降低,還使其受到的收益逐漸增多。人們越來越遵循生態環境的發展規律,經濟的發展自然也會越來越有規律。從氣候的角度考慮,低碳經濟理論當包含了大量的經濟學哲理。伴隨著溫室效應的影響擴大,國際經濟的發展速度也受到影響。其實,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自然環境的支持。自然環境的資源消耗會造成經濟發展出現斷層。人們需要注重對資源的使用,環境經濟理論提醒人們需要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從資源的角度環節人類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世界依據需要發展和進步,但自然環境已經承受不住經濟發展帶來的破壞。低碳經濟的理念提出為人們解決了經濟帶來的環境問題,盡管低碳經濟不能使自然環境快速恢復,但也起到了緩解的作用。隨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逐漸減少,溫室效應也會在自然環境的自我恢復中得到改善。
三、低碳經濟發展現狀
我國在低碳經濟的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國致力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督促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節約資源,避免鋪張浪費。我國已經實施了很多政策用來緩解城市污染以及廢棄物的回收利用。部分地區在該政策的實施方面積極配合,從經濟的角度已經能夠符合低碳經濟的標準。我國的北方城市屬于重工業集聚的城市。煤炭到礦石的開采都代表著對能源的利用。北方的城市已經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相關資源措施有效利用能源,在廢棄物品的回收利用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而我國為了實現低碳經濟,緩解人口壓力,已經加大了對經濟發展的監管力度。盡管在部分地區,低碳經濟的發展還存在著不和諧的現象,但我國所實施的監察和管理已經能夠有效的改善這種現狀。對于一些對低碳經濟和自然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企業和個人采取了法律上以及經濟上的懲罰措施。雖然我國部分地區的企業依然沒有重視低碳經濟,但總體來說,我國對于低碳經濟的研究和實施已經取得了成功。越來越多的人受到低碳經濟的感染,愿意接受低碳生活。我國在日后的經濟發展當中一定能夠秉承著低碳經濟的理念,讓越來越多的國民了解低碳經濟的基礎理論。
四、低碳經濟理論的經濟學價值
1.改善經濟學體制
低碳經濟的相關理論具有一定的經濟學價值。一些經濟學家已經呈不同的角度闡述了低碳經濟對于當前國際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經濟理論與低碳經濟向聯系。低碳經濟能夠有效促進國際經濟的發展,并增加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國家的經濟水平要想得到顯著的提高,就需要轉變經濟體制。低碳經濟為國家帶來的價值和收益已經不是用物質能夠衡量的。低碳經濟理念的提出使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生產結余也能為自身帶來經濟效益。低碳經濟為生態環境的發展帶倆巨大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國家為了生態發展的平衡了聯系到一起,眾多國家通力合作,從經濟到政治等多種領域都親密合作,致力于解決環境安全隱患。如今,能源比較短缺的欠發達國家也將受到發達國家的支援,從技術到經濟上都能得到改善,環境問題也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得以緩解。
2.發展新經濟
工業時代到來之前,人們所接觸的經濟范圍很小,人們能夠創造的經濟收益也比較小。盡管人們也會利用手工等方式進行一些生產,但在生產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都能夠通過環境的自我中和而消耗掉。工業革命以后,人們的生產環節大部分采用機器作業,機器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已經超出了自然環境的負荷,進而產生了嚴重的環境問題。低碳經濟理念的提出促使了新經濟模式的產生,人們注重生態環保,在工業生產當中也轉變了生產方式,新的經濟模式將在低碳理念的督促下產生。
3.轉變消費模式
經濟之所以發展迅速源自于人們所產生的消費行為。消費模式就是經濟模式的延伸。低碳經濟理念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經濟模式,同時也轉變了人們的消費行為。傳統的消費模式當中,人們注重物質享受,不斷的購買奢華的產品,不注重消費所產生的經濟變動。而當低碳理念被提出以后,人們已經意識到精神消費的重要性。傳統的消費行為會在不知不覺之間造成二氧化碳的增加,進而破壞到生態環境。而為了滿足傳統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工業生產需要加大生產力度,追求經濟效益而不顧廢棄物的產生以及資源、能源的浪費。轉變形式的消費行為促使生產方式也發生改變,人們了解到精神方面的享受能夠滿足自身的消費需求,了解到消費行為也是影響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
五、結論
總而言之,世界各國已經深深的意識到了低碳經濟的重要性。盡管低碳理念還處于發展階段,其基礎理論框架也還在構建當中,但低碳經濟為國際經濟模式的轉型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如今,低碳經濟已經面向世界,并在經濟學家的研究當中逐漸得以完善。低碳經濟的理論需要得到實踐的支持,通過世界各國對于低碳經濟的宣傳并從各個方面給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低碳經濟的理論體系已經初步形成。
參考文獻:
[1]李超逸.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濟學價值研究[J].新經濟,2014,05(11):20-21.
[2]宋婷婷.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濟學價值[J].現代經濟信息,2014,03(15):6-7.
[3]王云飛.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濟學價值[J].生產力研究,2015,08(04):16-20-118.
[4]趙愛姝.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濟學價值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5,08(09):36.
[5]成曉彤.有關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濟學價值的分析[J].中國商貿,2013,01(12):180-181.
[6]郭珊珊.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濟學價值[J].經營管理者,2013,11(14):114.
[7]魯芳.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濟學價值研究[J].商,2013,07(17):205.
[8]李玲佳,侯曉威.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濟學價值[J].商,2016,09(06):257.
[9]彭紹華.基于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濟學價值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02(06):142.
1“經濟學基礎”教學環境發展現狀
1.1“經濟學基礎”教學課程的安排偏重理論
現階段,多數學校的“經濟學基礎”的課程安排偏重理論性知識,而經濟學基礎的課程本身內容體系龐雜,相關觀念和理論抽象復雜、晦澀難懂,純理論性講解無法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加清晰的理解,甚至適得其反,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這也極大地削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2]長久以來,院校使用的考評系統更多關注的是教師的理論水準,沒有重視對教師實踐能力的考查評估。這些年,各院校致力于知識理論的研究,院校教師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論研究以及論文的發表方面,忽略了對經濟學基礎中應用性教學的研究,而此類學科對實踐性和理論性都具有較高的要求,這使得教學效果并不明顯,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同時,現在大多數教學只是單純掌握了理論性知識,基本沒有從事任何經濟學實踐活動,也沒有開展過任何經濟業務。如此一來,教師在課堂上只能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無法給學生提供有效的經濟學案例,課程內容空洞無趣、枯燥無味,不僅不能使學生很好地了解課程的內容知識,甚至極大消磨了學生的耐心,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之實踐性教學,教學效果不理想。
1.2教學案例的使用水平偏低
眾所周知,經濟學基礎知識理論性太強,單純照本宣科學生難以理解知識內涵,加之該學科對實踐性還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課程中增加教學案例分量既是學科本身的要求,也是眾多經濟學專業的學生的學習需求。[3]但是,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教學案例分析課程安排較少,案例內容質量不高,脫離實際生活,案例分析不到位、不合理,使得最終案例教學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出現以上情況的原因是涉及方方面面。其一,一般情況下,案例教學具有一定的人數限制,理想的授課人數大約為30人,但是各大院校實行擴招,學生規模持續壯大,然而與學生對應的教學資源并沒有都得到很好的滿足,班級人數不斷增加,加大了授課壓力,普通教學班人數擴大到60人左右,甚至部分學校由于人數過多組織合班授課,班級人數超過百人,這直接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案例教學效果。其二,教師普遍缺乏較強的案例教學能力。較之傳統的教學,案例教學在教學能力等方面對授課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學校沒有開展案例教學的相關培訓,教師也普遍缺乏案例教學的學習,在開展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授課老師往往不得要領,使得案例法的教學成效大打折扣,沒有很好地發揮該教學方法的積極作用。其三,學校經濟學授課教師大都沒有參與過專業相關的工作實踐,經濟學管理真實的工作情況根本不了解,在案例討論環節無法對學生實施科學的指導,使得教學最終流于形式,難以發揮真正的作用。[4]
1.3缺乏完善的教學實踐基地
當前階段,多數院校的經濟學專業基本不存在實踐課程,多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門課程在經濟管理專業中非常重要,而且這類專業對實踐具有很高的要求,在課堂上開展簡單的實踐活動還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眾所周知,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現代企業制度已經廣泛實行,經濟現代化趨勢明顯,具有現代經濟意識和經管能力的人才極度匱乏。[5]同時越來越多的學生也要求各個院校建立經濟教學實踐基地,實踐基地必須對經濟管理環境進行盡可能的模擬,以提高學生對經濟學相關問題的體驗和學習。
2“經濟學基礎”教學環境的革新措施
2.1增強教學的實踐性
現階段,國內大多數院校的經濟學專業的授課教師都具有相對高的學歷,其專業的理論知識儲備比較豐富,然而受制于種種條件,授課老師的專業實踐能力極為匱乏,甚至完全不了實際的企業經濟運行狀況以及管理工作的實施程序。這也是長時間以來造成經濟學課程枯燥、空洞非常關鍵因素。[5]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必須制定相關措施,有效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不僅需要關注教學質量的提升,更要加強教師實踐水平的提升。對于該專業的教師增強工作審核,要求授課老師適當壓縮課程教學時間。首先,要求教師從事專業對應的實務工作,增強對相應職業具體工作的了解,定期組織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到銀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和企業等單位,參與其經濟管理工作,掌握經濟管理工作的最直接的資料,根據自身實踐,對教學案例資源進行完善、充實,使之更加貼合生活,更便于學生理解。其次,激勵授課老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參加銀行從業資格證、證券從業資格證等經濟學專業資格考試,充實教師各層次的知識,有助于教師水準的提升。最后,從校外邀請經驗豐富的經濟學基礎教學經濟學專家或者企業經濟管理者組織專題講座,不僅可以對課堂教學進行很好的補充,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和眼界。
2.2提高案例教學水準
經濟學基礎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高效的案例教學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專業知識,還可以實現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共同都得到提高。同時,在案例教學涉及的相關考試可以鼓勵學生盡可能表達自己的見解,無須顧及試卷的限制。授課老師可以學生實際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水平,對案例教學進展進行合理的控制,同時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注意學生對案例的反映及其觀點,站在客觀的角度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同時還可以把該項評估情況加入學生的最終的成績中,作為學生成績評價的一個有效參考。
2.3經濟學基礎實踐基地建設
現階段,多數企業并不樂于接收實習學生,然而學生可以進入的銀行、事務所、咨詢公司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進入之后也只能從事一些基礎性工作,甚至是勞力工作,無法真正涉及非常專業經濟管理工作。因此,學校建立經濟學專業實驗室更加科學,效果更加顯著。在實踐基地,可以對企業的經濟管理進行模擬,利用模擬情境,學生進行相關操作,處理相關的經濟問題,進而更加深刻地掌握,改善教學狀況,實現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的工作環境進行高效模擬,盡可能再現企業發展情況,綜合各類專業知識,一方面,有效幫助學生系統鞏固教材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適應能力,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符合當前復合型人才的發展要求。
1.1項目教學法的含義
項目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把教學活動當作一個個的項目來完成的教學方法,就叫做項目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按項目教學法的設計思想,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或幾個具體的任務為目標,每個任務步驟又細分為若干項目,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項目之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經過自己思考和教師的點撥,獨立解決問題或者以團隊的形式共同解決問題的方式。在項目教學法中,就是致力于每個學生參加的具有開創性的實踐活動,在進行項目實際操作時,能夠把課程設置所要掌握的內容,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團體的合作來了解所要掌握的知識后,使知識點和技能等教學內容能夠得到掌握。項目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學習的主動性,它作為一種教學戰略,是把疏散的知識點加以整合后,在孩子進行實踐時,通過老師引導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深入,這就從被動式教學轉為互動式的教學。在進行項目教學法的實踐中,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孩子的興趣,為教學目標的完成奠定了基礎。
1.2項目教學法的必要性
在傳統《經濟學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仍是以教學、課本、課堂為中心,在中職的《經濟基礎》的教學過程中,難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沒有興趣來參與到這種被動式的塞入式的教學過程中來。在進行《經濟基礎》學習時,還處在一種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階段,而對這門課程能夠全全理解的學生是少之又少。所以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就必須運用項目教學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經濟學基礎》教學過程中必須運用的方法。
2.中職《經濟學基礎》教學中開展項目教學法的意義
近年來有許多學者對項目教學法展開實踐性的研究和探索,并有一定的成效。在查閱資料時,只有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和職業干部學院中對經濟學基礎這門課程中提出項目的選擇和檢驗中進行了探討,不過并沒有對詳細的教學方法有所涉獵。從而得之,對中職《經濟學基礎》展開研究,不但是新課改的需要,更有利于本課程的項目教學理論和實踐的全面研究,與此同時為其他教學課程的項目教學法展開研究提供了基礎。
2.1理論意義
在我國項目教學法應用在職業技校學生的教學過程中的研究極為稀少,因此職業技術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還沒有達成一致。當前所面臨的就是在這些不多的研究成果中,許多項目教學法的方式和原則在《經濟基礎并》上的應用,并沒有上升到理性的階層,缺乏可操作性,進而不能構成一個較全面的系統。以項目教學法對中職《經濟學基礎》展開研究,不但在理論上給予中職《經濟學基礎》教學支持,還能夠在老師進行教學實踐時提供了理論依據。
2.2實踐意義
以項目教育法在中職《經濟學基礎》應用研究,最大的亮點就是它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所體現出的可操作性。從《經濟學基礎》這門課程中得知,它致力于培養學生把所學的經濟學原理能夠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從而得之,這門課程是否能符合當今的需求以及學生職業素養是否能夠順應現代的發展,其關鍵環節就在于教學和實際操作中是否能夠把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這才是最根本的。當前,傳統的教學法已經難以達到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所以已經不符合現今時展的需求。在長期的摸索中得知,只有項目教學法才能夠解決傳統教學的難題,對項目教學法展開研究,就是把項目教學法運用在各個教學模塊當中,以理論結合實際為基礎,以知識目標為依據,來確定該階段所要達到的能力目標,使知識和能力兩個目標齊頭并進,最后的檢驗成果時是以能力目標為主要檢測對象。通過能力目標的檢測來看是不是把知識點全部掌握,在全程實踐流程中,學生就早已用經濟學的思維方法來進行能力目標的實現,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為中職學生走上社會奠定了基礎。
3.項目教學法在《經濟學基礎》中的應用
3.1將項目教學法應用于《經濟學基礎》中的活動設計要求
項目教學法實施中對于“項目”的設計,即教學活動的設計,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項目”的設計和一系列活動的編排是備課教師首先要設計好的問題。一方面,“項目”的提出和設計必須以教學目標為導向,結合學科的特點、教學的內容、經濟生活中的真實事件等方面來加以安排,不管引入什么樣的實例,課程中所設計的基本理論是不變的,“項目”的引入是為了增加課程的實效性,所有選取的案例必須反映當時的經濟形勢,比如,宏觀經濟理論中所涉及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是不斷變化,引入相關實例時要緊密結合新情況來展開“項目”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項目”的引入與開展要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項目”內容不能脫離學生的知識范圍、認知能力、內在需求、年齡特征等方面,要做到因材施教,更要做到“按需”施教。比如在講解“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經濟學分析”這個命題時,以北京的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限價商品住房推出過程中所發生的典型事件為例展開分析,對焦點問題展開討論,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引入了經濟學導論、微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理論和專題學習四個研究“項目”作為理論支撐。把微觀經濟理論中的市場供需理論和宏觀經濟理論中的財政、貨幣政策作為重點來安排,二者的課時比例為5:4,而對于通貨膨脹、生產分配等理論作為次要內容一帶而過。
3.2項目教學法在《經濟學基礎》中的應用實例
應用與經濟有關的身邊實例設計成要完成的“項目”,可以是大項目套小任務來層層推進,最終實現我們的課程目標。通常來說項目包含要求、內容以及項目名稱。必做項目:
3.2.1案例分析:
通過導入水資源短缺案例以及《南柯-夢西》案例,論述資源、人性以及經濟的重要性,經過討論,引入經濟學的定義。
3.2.2問題討論:
空氣、食物、磚石、水你最喜歡那一樣?如果給你一個小時時間,你會用來做什么?透過這兩個問題引出經濟基礎學當中的分配問題。
3.2.3模型構建:
通過學生的日常認知,構建基礎的供需模型、彈性理論模型、均衡價格模型。為經濟學基礎應用做鋪墊,
3.2.4實際問題分析:
“谷賤傷農”現象、石油現象。通過案例,使得學生能夠熟悉基本模型應用。在完成《經濟基礎》的項目教學法后,設定與之對應的實施方案也是極其重要的。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3.2.1實施形式:
采用“課外為主、課內為輔”的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學內容后,增加一些課外實踐任務,例如調查實際數據、閱讀課外書籍等,同時在課上花費少量的時間進行總結。
3.2.2組織形式:
將學生以3、4人為一小組,共同完成老師設定的任務,并自行推選出項目組長,使得合作以及分工統一,保障任務完成效率。
4.結束語
統計學就是收集數據、整理數據以及分析數據的方法論學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支持經濟學的實證研究,保證其能夠對所需要應用的數據進行有效整理與收集,進而形成統計思想,達到預期的研究目的。
關鍵詞:
經濟學;研究;統計學思想
在對經濟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統計學思想是至關重要的部分,其中包含著估計思想、擬合思想、均值思想等,有利于提高經濟學研究效率,凸顯出經濟學的研究價值,為其后續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經濟學中統計思想分類
1.1統計思想之估計思想
統計思想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特點的學科,其涉及的內容較廣,研究重點有所不同,使得主要的思想部分受到廣泛關注。然而,在統計思想中估計思想是最為主要的組成部分,主要因為估計思想是一種認識方式,能夠將利用樣本對統計的總體進行預測,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提高預測準確度。與此同時,樣本是統計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在顯示總體屬性的基礎上,可以利用樣本的研究結果預測總體概況,但是,統計樣本很容易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導致統計數據與總體數據出現偏差。
1.2統計思想之擬合思想
擬合思想就是在統計期間,能夠對不同類型的事物的表象關系進行分析,保證能夠擬合出事物的前后順序,使得錯綜復雜、難以分辨的信息規律凸顯出來,進而形成良好的發展趨勢。
1.3統計思想之均值思想
對于統計思想而言,均值思想就是根據統計學的基本特征凸顯出事物的一般性規律,使得經濟學研究人員可以全面了解事物發展規律,避免出現各類干擾因素影響其統計準確性,進而提高經濟學研究質量。
1.4統計思想之聯系思想
經濟學研究中各類事物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只有應用統計聯系思想,才能保證人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可以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提高變量考察效率[1]。
1.5統計思想之差異思想
統計學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概括性,與差異思想存在密切的聯系,主要因為差異思想可以引導經濟學研究人員能夠根據事物之間的差異,對事物進行統計與概括,進而形成良好的數據研究體系。
2經濟學研究中統計思想的應用路徑
2.1經濟學研究風險決策時應用統計思想
在經濟研究決策期間,經常會存在不確定的因素,使得經濟活動承擔一定風險。由此可見,在經濟研究決策之前,必須要利用科學的方式制定工作制度,保證能夠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首先,在日常經濟活動中,企業要利用正確的決策規避盈利虧損。其次,企業要正確估量經營中可能出現的經濟損失,保證能夠制定完善的措施規避企業的損失。最后,企業可以利用統計學的概率論原理,形成豎形圖像實施分析工作,進而提高企業的發展效益[2]。
2.2經濟學研究市場調查中應用統計思想
經濟學研究人員在市場調查過程中,必須要全面分析統計學的應用特點,保證能夠有目的性的對市場調查內容進行分類,并且提高數據記錄效率,使其達到系統性目的。同時,經濟學研究人員還要正確分析所搜集的市場信息,及時發現企業的缺點,并采取有效措施彌補,為企業在市場中的發展提供正確方向。另外,經濟學研究人員還要利用統計學思想全面判斷市場需求,提出更多的可行性戰略條目,例如:取樣調查、抽樣調查等,使得統計思想能夠更好的應用在經濟學研究領域中,為其發展奠定堅實基礎[3]。
2.3經濟學研究經濟預測時應用統計思想
在統計學理論中,經濟預測與風險預測是有所不同的,經濟預測就是對未來各類不確定的經濟因素進行分析,保證能夠利用科學的手段實施經濟預測工作,避免對經濟進行臆想與胡亂猜測[4]。同時,在經濟預測期間,不可以出現利用直覺與經驗預測的問題,必須要根據經濟預測要求,科學、精確的實施計算工作,在搜索各類相關資料的同時,不斷分析與判斷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企業決策者可以利用統計思想中經濟預測手段加深對企業未來經濟的了解,以便于做出更加完善的決策。經濟預測指標包括以下三種:一是經濟預測范圍。二是經濟預測時效。三是經濟預測性質。每個標準都有自身存在的意義,可以促進經濟學研究效率的提高。
3結束語
在經濟學研究期間,相關研究人員必須要全面分析統計思想,確保能夠將其有效應用在研究工作中,在提高研究質量的基礎上,凸顯經濟學研究價值,為其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許歡 單位:唐山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陳小琴,潘東明.基于微觀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鮮切花產業統計數據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3,28(32):128-137.
[2]毓欣.本世紀公共經濟學研究重點的統計揭示--基于《公共經濟學雜志》2003-13年間的分析[C].中國財政學會2013年年會暨第十八次全國財政理論討論會論文集.2013:704-709.
關鍵詞:經濟理論基礎;現代化課程體系;人才培養
一、經濟理論基礎的重要性
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本科生的學科基礎課,是一門理論性很強,并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理性思維,依靠嚴格的邏輯推理而闡釋的課程。因此,在高等學校經濟學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中國的經濟學人才培養現代化要求強化基礎理論課教學,理論課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在經濟學人才培養中需要加強基礎理論課教學。經濟學理論基礎建設目的在于培養具有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的經濟學應用人才,并使他們將這種能力應用在應用學科上,為應用學科服務。這就在人才培養的素質與能力上要求加強經濟學基礎理論課教學??梢?,經濟理論基礎教學是經濟專業的核心。
(一)經濟理論基礎教學是培養經濟學專業人才的核心
經濟學專業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專業,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通過結合我國國情和國外經濟學教育的成功經驗,使學生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主要的分析方法,通過對理論的扎實理解和把握,將其運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經濟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知識、能力、素質兼備,致力于培養具有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理論知識并能夠向相關領域擴展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強化經濟學理論基礎也體現了經濟學教育的本質屬性。自1998年,教育部開始提高高等學校基礎理論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陸續實施高等級的教學改革項目和相關的配套建設,目的在于應對新世紀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經濟領域和貿易領域的競爭和挑戰,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和經濟進入新常態提供理論的支撐和人才的需要。
(二)經濟理論基礎教學是培養經濟專業人才的基礎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學專業人才逐漸被全社會所認可并且需求不斷增加。經濟專業人才主要從事的部門集中于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和教學科研部門。其中,政府部門需要制定經濟政策、調整產業結構和經濟改革,金融機構需要進行投資產品設計和融資決策,企業要制定定價策略和多方博弈,教學科研部門要進行經濟學的教育并應用經濟專業知識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以上這些現實的社會需求急切需要提高經濟學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需要熟悉現代經濟學的前沿知識,具備向經濟學相關領域學習和滲透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都依賴于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
二、目前中國經濟理論基礎培養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高校經濟理論基礎培養普遍存在兩個問題,第一是專業課不夠深入。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同,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決定了其經濟學理論課程分為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再加上總學分的限制,會導致單門課程的學時不足,由于學時的限制,很多高校就只能開設初級經濟學,少有學校開設中、高級經濟學課程。而國外發達國家本科經濟理論的培養已達到高級層次,即使在其他轉型經濟國家中,經濟理論的培養也達到了中級層次。由于經濟學理論自身的特點,只有充分的深入研究才能解釋實際問題,停留在初級層次則極大的限制了學生對經濟學的認識并造成了不能靈活應用的局面。第二是輔助課程不足。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要學好經濟學這需要很高的數學基礎和邏輯分析能力,所以數學課程的設置對經濟學理論的學習至關重要。從發達國家的課程培養中可以看出數學課程多并且很有深度,頂級大學對數學要求更高,甚至開設面向理工類的數學課程。雖然目前我國經濟專業也開設數學課程,但難度不夠并且沒有針對性,這就影響了對數學基礎要求較高的課程如計量經濟學的理解。隨著經濟學理論的深入對數學的要求也會越高,所以數學基礎的不足也會阻礙對高級經濟理論的掌握。
三、經濟理論基礎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滿足經濟學專業的要求和社會對經濟專業人才的需要,經濟理論基礎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以優化新課程體系和改進經濟學理論基礎的教學方法為突破口,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構建“重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措施如下。
(一)建立現代化的課程體系
現代化課程體系是經濟專業教學的根本,要通過理順學科發展的邏輯、認清開設課程對經濟專業的價值、重視社會對經濟專業人才的需要方向來不斷調整優化課程體系?,F代化課程體系要在注重理論知識提高的前提下,做到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和可控性。為達到以上要求要在以下方面下工夫。1.注重基礎。本科生入學的前兩年,正是學生學習興致比較高的兩年,在人才培養中,除了開設公共基礎課外,專業基礎課的導論性質的引導很重要,設立入門式的經濟學導論,使學生能夠在大一的時候就接觸到與專業的相關課程,培養經濟學的學習興趣,這為后來繼續學習中高級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2.擴寬口徑。改變單一的學科課程結構,廣泛設置種類較多的選修課程,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在學生對經濟學專業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再進入難度較大的專業課程學習,拓寬學習口徑,開拓視野。專業課除了計量經濟學等必修科目以外,還應開設豐富的選修課供學生選擇,課程需要涵蓋思想史以及方法論方面,同時還要注重與理論相結合的社會實踐,以及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撰寫。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有利于加強基礎、全面發展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將傳統的教學方式和現代化的教學模式相結合,突出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改革傳統教學方式不意味著摒棄傳統,而是需要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傳統的講授方式在對邏輯性很強,突出學生與老師互動的交流上有突出的優勢,但是針對自主學習性以及時間安排的靈活性上則沒有優勢。因此,需要加入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最主要的就是“慕課”、“微課程”等網絡教學手段的引入,利用現代科技的發展,建立網絡平臺,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節奏自主學習,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經濟學教育注重批判意識和創新精神,只有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才可能具備這樣的素質,才能夠實現學生的多樣化和個性化培養。
(三)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實施有針對性的“訂單式”培養
為適應經濟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在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學生對經濟學基本理論的理解,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方法論意識,進而具備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鑒于此,需要重視經濟學專業綜合實踐類課程的設置。在經濟學的培養方案中,除了原有的學年論文、畢業論文這些實操的培養方式以外,還應開設社會實踐類課程作為必修課,增加學生對實際問題的領悟能力,讓實踐教學有別于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上也應注重應用人才的培養,在理論課堂上引入實驗經濟學的具體案例,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此,需要利用學校的資源,利用研究所和實驗室,為教學實踐提供支持。此外,有條件的學??梢越⑿F蠛献黝悇e的實踐教學基地,將專業課和專業技能培訓相結合,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增加感性認識。與企業合作可以盡早地讓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如果能夠很好地與就業導向相結合,對產業發展進行很好闡釋,就可以達到對接產業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實施“訂單式”培養,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的無縫銜接,同時也會激勵產業部門中的優秀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甚至對課程開發、師資隊伍建設都有促進,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合作,培養實踐性創新人才,滿足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對經濟理論人才的需求。
(四)經濟學與其它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
經濟學的學科特點更強調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我國大部分高校培養的是重理論基礎的應用型人才,因此,需要與其他學科融合才能更好地為服務社會。經濟學與法學的融合,可以通過機制設計提高法律的執行效率;經濟學與數學、統計學可突現更深度的融合,微觀經濟活動通常是以一些數理模型為基礎,理解和運用這些數理模型需要較深的數理知識,在數理經濟學領域,通常運用大數據處理統計數據等;在社會學領域,也可以運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研究與人們生活與發展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同時,彈性地開設靈活性的課程,以及當代經濟學的前沿性課程。由于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不斷加強,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學生學習的方式也由原來的單頻道轉為雙頻道或者多頻道,因此,必須根據這些特點,根據社會的變化設置經濟學專業課程,實施教學內容的動態性改革,淘汰舊課程、舊內容,引進新課程、新內容。在經濟理論基礎的培養上,緊跟經濟學專業的最新發展,對經濟類專業課程進行升級改造,優化課程內容,不斷吸收經濟學科發展的前沿理論,使學生了解本專業的發展前沿和最新動態,培養經濟預測的能力,使課程設置具有前瞻性,打開學生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