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7 14:52:37
序論:在您撰寫交通科技與管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課堂教學既是一種多因素的復雜的教育心理過程系統,也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系統,它是由教師及其“教”的行為,學生及其“學”的行為以及教學中的各種社會信息(包括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所構成的復雜的人際信息溝通系統。在這一活動系統中,我們既不能孤立地考察教師及其“教”的行為,更不能孤立地分析學生及其“學”的行為,教學的有效性取決于二者和諧的人際互動。
一、課堂人際信息溝通的結構及其特征
人際信息溝通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多層次系統網,其中,信息的傳遞者、信息的接受者和需要溝通的信息是這一系統網中的幾個主要方面。信息是容納在某種形式,即所謂的媒介之中,媒介是對所傳遞或反饋信息的最適當最有效的一種文字、符號或行為的刺激物。要使信息從傳遞者傳向接受者必須經過一個渠道,即傳遞渠道或反饋渠道,正常而有效的人際信息溝通既依賴傳遞渠道的暢通,同時也有賴于反饋渠道對整個活動系統的調整。
教學作為一種人際信息溝通系統,教師是信息發出的主要一方面,學生則主要是信息的接受者的一方。正因為這樣,傳統上人們傾向把教師確認為“傳道、授業”的“傳遞者”的角色,而把學生確認為“接納、獲得”的“接受者”的角色。但是,由于在整體的教學人際信息溝通系統中,教師和學生分別是相對獨立的兩個子系統,因而教師和學生并非單純是信息的發出者和接受者,應該說雙方都既是信息的發出者,同時也是信息的接受者;都既有主動的一面,又有受動的一面,構成動態的雙向交流的整體系統。教師的信息處理系統重在實現著對整個教學系統的“組織”、“導向”、“監控”等,體現著在教學人際信息溝通中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信息處理系統是教學活動的根本目標,重在實現對各種社會信息能動、積極的“內化”任務,體現著在教學人際信息溝通中的“主體地位”。以知識為主的理性內容和以教師及學生的人格、情感、價值觀等為主構成的非理性內容是溝通的信息。教學系統中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情景構成信息的傳遞媒介,教學中各種理性的和非理性的社會信息正是在這一系統中,借助各種教學手段為媒介實現溝通的。另外,教學人際溝通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它時常處于各種情景因素的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之下。
1、教學人際信息溝通系統的雙向性
教學人際信息溝通系統不是簡單的單向溝通,而是教師和學生間雙向的循環溝通。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對于學生來說,他們都既是信息的發出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教師把選擇的知識信息進行編碼,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作為媒介,傳導給學生,并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把所接收到的信息進行編碼,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各種行為表現,又作為一種反饋信息傳向教師,教師根據所接收到的學生的反饋信息,一方面進一步組織調整后繼的溝通活動,另一方面,在這基礎上形成了對學生的評價和期望,這些又作為教師的反饋信息,通過不同形式的媒介傳給學生,學生再根據教師對他的評價和期望自覺和不自覺地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活動。由此可見,在教學系統中,信息的流動是雙向的,沒有這種雙向的往返流動,也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學系統產生。
2、教學人際信息溝通的情感性
在教學人際信息溝通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作為人際互動的兩個主要方面,不僅表現出他們各自的認知活動,而且雙方以其特有的復雜的情感活動參與教學人際互動,形成了教學人際信息溝通中豐富而又復雜的“情感場”。這一“情感場”構成教學人際信息溝通中認知活動的背景,影響著整個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因此,教學中既有以知識為主的理性內容的信息溝通,同時也伴隨著以教師和學生人格、價值觀、情感等為主要內容的非理性信息,二者相伴而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構成教學活動的整體。教學的情感性因素由人際信息溝通的本質屬性所決定。
3、教學人際信息溝通系統中教師的主導性
雖然,教師和學生都是相對獨立的信息加工系統,但在統一的教學整體系統中,由于各自認知特點的不同以及所處的位置不同,教師以其“組織”、“引導”和“監控”的功能體現出他的主導地位。在教學中,教師控制教學活動的總方向,通過對內容、方法和步驟的組織,從總體上影響著整個教學活動的效果。
首先,教師聞道在先,是知識信息的占有者,溝通的主要信息,大部分都要先經過教師的編碼處理,并以恰當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才有可能被學生所接納。因此,教師對教材編碼處理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信息接受的效果。
其次,教師選擇和安排著信息的溝通媒介(知識的呈現方式)以及信息的溝通渠道(師生人際互動方式),并且通過接受學生的反饋信息,調整著整個系統的運轉,使之向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再次,教師的人格、價值觀、情感、思維方式以及對學生的評價與期望作為一種動態信息,也影響著學生對知識信息接受的效果。所有這些都充分體現出教師在人際信息溝通系統中的主導作用。
4、教學人際信息溝通系統中學生的主體性
在教學人際信息溝通系統中,雖然學生主要是信息的接受者,但這種接受不是被動的,而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認知加工過程。當信息通過一定的媒介和渠道傳遞給學生時,信息能否被有效地接受,往往取決于學生當時的自主活動狀態。
第一,學生在某一階段的學習中,形成了一定的認識水平和認識需要,教師在對知識信息選擇和編碼的處理上,必須適應學生當時的認識水平,滿足學生的認識需要。如果教師所選擇和編碼的信息在復雜性和量上高于或低于學生的認識水平,就很難被學生所接受,就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難以被學生所接受。
其次,在教學中,學生無論對信息的輸入,還是對信息的編碼,都帶有自覺或不自覺的選擇性,對于教師所傳授的信息,他們不可能完全地接受和理解,也就是說,教師所傳授的信息不等于學生所接受的信息,學生總是要對所接受到的信息重新進行分析加工,從而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
第三,從學生認知加工過程本身來說,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積極能動的參與者,是積極主動地進行認知活動的主體,教學信息,只有在學生主動的自主活動基礎上,才能真正被學生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價值系統。
第四、在教學人際信息溝通中,學生總會對教師產生一定的態度,而學生對教師的態度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信息的接受效果。
二、教學的藝術
課堂教學是一種人際信息溝通系統,不斷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人際信息溝通,乃是提高課堂教學成效的關鍵。課堂教學的藝術就在于善于和有效地組織、控制和協調教學系統中的人際信息溝通。
1、課堂教學必須以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融洽的課堂氣氛為背景
教學人際信息溝通的情感性決定了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以積極的情感活動為認知活動背景。課堂教學中,在科學性的基礎上,要充分重視教學的民主性和個性化原則,師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民主氣氛,利用融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的心理氣氛,形成師生合作的人際互動情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有效的師生人際互動,有賴于積極健康的師生關系。教師的主導作用決定了他的人格、價值觀和情感表現及行為方式會直接成為影響學生對教師態度的重要因素,從而影響著學生對教學人際信息溝通中的各種信息的選擇和加工。一般說來,學生對教師的態度以及這種態度對溝通效果的影響有兩種表現形式:
其一、如果學生對教師持肯定態度,那么,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信息也容易產生肯定的態度,溝通渠道暢通;反之,則容易產生否定的態度,信息溝通出現障礙。
其二、對于教師所傳遞的信息,如果學生能給予肯定的話,那么,學生也將對教師形成肯定的傾向,溝通渠道也會暢通;反之,則容易形成否定的傾向,亦會出現雙方溝通的障礙。
可見,學生對教師的態度如何,直接關系到教師、學生和信息三者之間能否協調一致。在信息溝通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積極有效地接受教師所傳導的信息,作為信息傳遞者的教師,必須首先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威信。一方面,他對學生的態度,評價以及對學生的期望都必須是公正的;另一方面,他的情感、價值觀等都必須是積極的。只有這樣,人際信息溝通才有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2、正視人際信息溝通中師生間信息加工的差異,根據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特點組織教學
教學中教師常犯的一種錯誤是,一旦選定了自認為合適的教學策略,就認為所傳授的信息都必定能夠被學生所接受和理解。當教學中出現學生理解上的偏差時,教師往往傾向于從學生身上尋找原因,而忽視對自身“教”的行為的反思和調整,這樣,極易形成“單相思”式的灌輸。事實上,師生雙方在文化程度、經驗范圍、認知方式以及個性品質等方面的差異,客觀上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對同一信息作出完全相同的理解。認識過程研究揭示,既使教師的課講得很好,許多學生,包括學習天分很高的學生,實際理解的東西也比我們認為他們能夠理解的東西要少。
教學中,除了作為信息溝通雙方的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著差別以外,學生與學生之間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教師樹立學生是自我活動、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主體的學生觀,在選擇和編碼知識信息時,采用信息媒介和溝通渠道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的主體性行為特征,充分認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風格,如感知特點、記憶特點思維特點以及他們的需要、動機等差異,有針對性的工作,否則,信息溝通只能是“傳而不通”。
3、活躍學生的內向交流,引導學生自主活動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的經濟貿易和社會活動日益繁忙,城市交通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長,傳統的道路交通設施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當前,我國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交通問題極其嚴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和根本治理,必將對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1.交通問題與經濟科技發展的關系。
科技進步使運輸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經濟效益是運輸企業的投入與產出之比。就交通運輸而論,提高經濟效益表現為:在投入的資金和人力一定的情況下,產出的運量、周轉量越多,運輸收入越高;或者是在產出的運量、周轉量,以及運輸收入一定的情況下,投入的人力、資金越少。提高交通運輸經濟效益的關鍵在于轉換階段,其根本途徑在于降低勞動(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消耗和提高生產效率,而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勞動消耗的根本途徑在于科學技術。隨著經濟發展和生產率水平的提高,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可能會放慢,但技術進步對生產率的增長的貢獻份額將會逐步提高。
科技進步使交通運輸的經營方式轉變。從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轉變,是經濟發展的共同規律?,F代交通運輸的發展,不單是交通運輸規模和場所的擴大,更重要的是依靠高科技,以高效率和高質量作為其生存、發展的方向。國外著名的物流企業不單是具有一定的規模,更重要的是結構的優良,具備一體化作業能力,物流資源得到較好地利用,服務質量和效率也有根本保證。
科技進步使交通行業的產品結構調整。由于科學技術進步,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改變,產品結構也向短小輕薄化、小批量多品種化和高技術化發展。與之相適應的,在客運結構上,生產性旅行的比重下降,消費性旅游的比重增長;貨運上 產品重量趨向輕型,原材料用料下降,集約化產品逐漸增加。以上變化要求運輸行業提高運輸工具的檔次,增加專用車和特種車輛,并增開直達列車等,提高運送速度,以滿足社會各階層的不同需要。
2.交通與人類健康關系。
我國到1997 年才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率先使用無鉛汽油,到2000 年才在全國全面實現汽油無鉛化。因此我國各種汽車催化凈化技術、裝置的運用受到限制,造成我國機動車單車尾氣排放量大。機動車尾氣排放是低空排氣,因此氣體排除后首先會對人造成傷害,機動車尾氣排放物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鉛、碳煙、苯井花以及一些煙塵微粒物(包括某些重金屬化合物),這些對人體都有直接的危害。機動車排放的鉛占大氣中鉛的97%,大部分顆粒直徑為0.5pm或更小,因此可以長時間地飄浮在空氣中。如果接觸高濃度的含鉛氣體,就會引起嚴重的急性中毒癥狀,但這種狀況比較少見。常見的是長期吸入低濃度的含鉛大氣。較大顆粒吸入到呼吸道粘膜上,可隨痰排出。較小顆??赏ㄟ^呼吸道進入肺的深部組織,這部分很小的含鉛氣體,可以引起慢性中毒癥狀,如頭昏、頭痛、全身無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神經系統綜合癥。當鉛在人體內各器官的積累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和造血機能,尤其對少年及幼兒的中樞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影響更大。此外,長期慢性鉛中毒者,心臟和肺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人的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成為呆傻。鉛還具有高度的潛在致癌性,其潛伏期長達20一30年。
同樣其也有相關的間接影響,機動車尾氣排放對人體的間接影響主要體現在尾氣對城市環境的影響上。大城市人口稠密,機動車數量多,而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政府一般會將工廠搬遷到郊區,這樣,機動車尾氣排放就成了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由于大量機動車在路面行使,就會排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聚居在城市中心,會形成“熱島效應”,影響城市中心氣候。
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和尾氣排放量的增大,對我國城市大氣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增長,加之我國廣大的消費市場,我國機動車的數量仍將高速增長。這樣看來,我國已經面臨嚴峻的由于機動車尾氣污染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果不對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問題未雨綢繆,我們將會喪失在藍天白云下成長、呼吸新鮮空氣的權利。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不禁感慨:當被污染的空氣和環境日復一日吞噬著我們的健康和生命,我們苦苦追求的一切還有什么意義。
3. 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1,提高公共交通運輸
我們需要怎么做來保證交通與我們經濟,健康的協調發展呢?80年代中期開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車交通相繼萎縮,從運營效率到經營管理,從服務水平到經濟效益,出現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間,全國公交車輛和線路長度分別增長了2.5倍和2.8倍,公交車輛達到0.62輛/千人,但公交車輛的運營速度由每小時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運力被運輸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車在居民出行交通結構中,多數大城市從原來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方針沒有真正落實到實處,票價政策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公交企業主要依靠政府補貼,運營效率不和經濟掛鉤,服務質量下降與企業生存無關,因而普遍處于虧損狀態,1994年虧損面達70%,虧損補貼35.5億人民幣,僅北京、上海兩市就達16億人民幣。公共汽車在整個城市交通客運量中的比重越來越縮小。
公共汽車交通的萎縮,加速了自行車的極度膨脹,反過來又影響城市交通擁擠的波及范圍。至今,我國大城市公共交通幾乎還全靠公共汽車一種方式,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建有67公里的地鐵線路,尚未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綜合運輸客運體系。出租汽車和小公共汽車容納量有限,因此,一旦單一的公共汽車受到沖擊,被轉移出來的乘客便要尋找出路,最有吸引力的便是自行車。結果,使原本已經超量的自行車更趨于飽和,例如,天津市80年代公交與自行車負擔客運量的比重為19:81,到90年代初降為10:90,鄭州、石家莊公交出行量已不足自行車出行量的10%。近年來,全國大城市自行車每戶擁有量一直保持在2輛左右,城市近一半人靠自行車解決出行問題。
2.提高交通管理技術水平
關鍵詞:高職 課堂教學 管理 技巧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自2006年至2015年,中國高校在校生人數增長了886.46萬,增長幅度達50.98%。而相對應的教育教學資源增長明顯滯后,優秀教師資源短缺,許多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都選擇了大課教學的現實方式,高職教育更是如此。教師借用PPT或其他教輔工具,對著臺下少則幾十、多則成百的學生進行講授,這是最典型的講座式授課形式。然而,盡管教師竭盡全力,臺下的學生或看小說,或玩手機,或神游太虛,專心聽課者少,教學效果不理想也常遭人詬病。對此現象,授課教師也紛紛表示無奈。高職通識教育教師能否管理好課堂,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
1.高職通識教育課程課堂教學的現狀
1.1學生出勤率不高
高職通識教育課程大班教學,點名和簽到時間長,有時需要10分鐘,嚴重占用教學時間,學生對此會產生反感和敷衍情緒,帶來教學效果的負能量,不但增大了課堂管理成本,而且降低學生出勤率。同時課堂紀律難以維護,課堂教學難度增加。
1.2師生溝通障礙
高職學生自我意識強,比較敏感。大課教學,學生個體身份模糊,教師很難區分每名同學,這在某種程度上使得學生產生一種“透明”感、不被重視,即我們常說的無法減輕學生的匿名感,學生主體地位喪失導致師生溝通障礙,教學效果打折扣。
1.3學生上課容易疲勞
美國對注意力持續時間的研究顯示,當成人學習時,可以集中精力聽演講的時間一般為15至20分鐘。注意力不穩定的原因與腦神經細胞的疲勞有關,注意力需要強有力的自我控制,大班教學中,干擾因素增加,學生更易疲勞,思想開小差,容易做小動作,對教學的推進產生負面影響。
1.4課堂活動缺乏靈活性
高職學生背景千差萬別,學習能力也參差不齊,大課教學統一的教授方式可能并不適合全部學生,特別是教師無法組織起參與性要求高的活動,課程只能按部就班,靈活性受到影響,更不要談及因材施教。
2.控制影響課堂教學管理的因素。
2.1環境因素。從相對大環境來說,學院校園文化會投射到教育環節,一個學院是開放還是封閉,是民主松散管理還是嚴格管控,影響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影響教學改革,課堂氣氛會表現出活躍的、良好的或沉悶、嚴肅。當然,教室小環境也對課程有影響,如教室設施設備的安放方式、照明、電教設備、裝飾裝修等。
2.2學生因素。學生是否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專業方向、課程價值目標的認同是否明晰,求知訴求導致學習的期望值和動機水平的差異,課堂學習管理效果呈現出不同的狀況。同時,學生對每個教師的行為會產生不同的定型期望,如果教師的實際行為與學生定型期望不一致,課程實施過程就會產生不滿氣氛。
2.3教師因素。教師作為教育主導者,首先要求一是有知識能力,二是有方法能力,三是有社會能力,特別是組織管理溝通能力。其次,教師要了解背景環境文化和學生對象的狀況,針對不同的群體規范和群體心理氣氛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教師用固定不變的課堂管理模式對待不同性質的班級,就很難獲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綜上分析,環境剛性指標和學生主體職能無法快速改善,只有抓教師這一重點因素,用愛心和教學藝術去營造和提高教學效能。
3.高職通識教育課程課堂教學的技巧和方法
3.1上好第一堂n
根據首因效應,第一節課是學生認識老師、認識課程的關鍵,第一堂課的體驗奠定本學期的基調,讓學生期待下一堂課。抓住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助于課程的有序展開。技巧是:早點到教室,將教室布置成自己想要的情景;準時開課并介紹自己,告訴學生關于你的趣事。如研究興趣,是什么讓你開始對本學科產生興趣;讓學生了解你的教學風格和你喜歡的相處方式。例如,明確告知聯系方式,擅長的知識領域和學習方式;破冰訓練,讓學生彼此認識,以使他們在課上感覺舒服,緩解緊張;制作學生個人信息卡(例如視力或者聽力問題,學習障礙,對交互式學習的偏好)。
3.2明確課程管理目標
其一是詳盡課程描述。教師要詳細說明課程總目標,包括本課程要如何職業需求,包括課程內容大綱簡介、能力目標、素質目標等。
其次要細化分段目標。如閱讀任務、其他作業及測試的日程表。
其三要細化考核,不能一試蓋論。構建考核體系,包括出勤、課堂行為、作業、測驗等。
其四要借助互聯網技術,追蹤學生同步度。
3.3創建課程教學的和諧氛圍
其一要平民化方式教學。講授以談話的形式為主,聊天氛圍而不是講演;告知學生你的辦公地點和時間;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與學生交流;盡可能地使課程內容個性化。
其二平等的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身份,關注學生反饋。讓學生舒服地提問題。歡迎學生真誠地提問題,確保自己正確地了解了這些學生,完整地回答他們的問題,并詢問他們你的答案是否讓他們滿意。同時教師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的經驗不足。
其三是表揚及時。對學生要不斷表揚,激發其正能量。使學生自覺排除干擾,克服困難,用堅強的意志集中和堅持注意。同時,課堂管理應考慮學生的疲勞程度,并通過降低教學難度,穿插有益的活動等方式予以調節。
其四是善于組織討論。提出專業的能夠引導批判性思維甚至會引起爭議的問題,如果一個問題有明顯的正確答案,沒人愿意回答。將全班學生分成2至5個人一組,并給他們小組一個要回答問題的列表。
參考文獻:
[1]劉拓等.中美部分大學通識教育實踐比較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3):157.
[2]尚海磊;中美高校通識課程比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3]甘陽.中國高校通識課程設置現狀研究[J].復旦教育論壇,2007(4):24.
[4]于淑文;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置及教學管理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王海燕;芝加哥大學通識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一、城市客運交通經濟管理工作的目標
加強城市客運交通管理工作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追求目標,其一是為了保證城市客運處在有序運行的軌道之上,從而實現城市客運能夠滿足出行者出行的需求。其二,城市客運交通經濟管理工作在滿足城市出行需求這一最為基本的環節之外,還應當實現其促進社會公平,保護有好環境生態,實現公共設施的經濟效益等方面的目標。這些目標的存在既是城市客運交通存在的價值意義,又是為了保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能夠促進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保證手段。因此,在發展城市客運交通體系的同時,必須保證城市客運交通降級管理工作的開展。
二、城市客運交通管理工作的現狀
1.眾參與率低
在城市客運交通系統中,有三個最為基本的要素:管理者、運營者和出行者,這三個基本的要素非??陀^的說明了公眾在城市客運交通系統中的作用,也決定了公眾在這一系統經濟管理工作中應有的參與度。但是,就目前這一系統的規章制度來看,公眾在這一系統中的參與度遠遠達不到既定的要求,即便有參與,其參與工作的效率也非常低下。這樣不僅造成公眾對于城市客運交通經濟管理工作的認可障礙,同時,城市客運交通系統的管理者也無法聽到來自群眾的聲音,對于后續城市客運這一公共交通設施的發展非常不利。
2.配套制度不完善
城市客運交通系統的設備和體系建設只是第一步,相關部門還應當做好接下來的配套設施和制度的建設。因為,公共系統得以發展的維護,不僅需要公眾的自覺性,同時還需要制度、法律、法規的強制性約束。但是,就全國來看,我國的城市客運交通經濟管理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還不完善,現存的制度法規也缺少統一性的標準,這就造成很多的法律法規難以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實現,使得全國的城市客運系統存在一些混亂的局面,而這也成為出行者順利出行的一個巨大的障礙。同時,缺乏科學制度建設的城市客運交通,還會阻礙了城市客運交通的經濟效益的實現,對于城市客運交通的持續健康發展非常不利。
3.各級城府部門的扶持力度不夠
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具有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收益低的三大特點,這些特點的存在使得城市客運等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者主要來源于政府。因此,政府的對于城市客運交通經濟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是影響城市客運交通經濟效益實現的直接因素。為了保證城市客運系統的不斷發展,政府就應當加大對于這一系統的扶持力度,讓這一系統的發展運行在一個綠色而又健康的軌道上。與此同時,還應當出臺相應的預防性措施,盡最大可能性地保證出行者在惡劣天氣狀況下的順利出行??瓦\作為目前出行者首選的交通方式來講,政府必須繼續擴大這一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和扶持力度,以實現和價值意義城市客運交通為人民服務的目標。
三、完善城市客運交通經濟管理工作的策略
1.強化會眾參與意識
城市交通客運系統的建設與公眾的出行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強化公眾在城市客運交通經濟管理工作中的參與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公眾的參與除了能夠有助于城市客運交通經濟管理各項工作的開展以外,同時還能夠讓政府部門在計劃城市客運管理工作時,具備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意見。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完善,提升公民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參與度,也是保證公民權利的要求。強化公眾參與意識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舉辦公眾聽證會的形式,廣泛吸收代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以為下一步經濟管理工作的計劃實施提供可靠性的參考數據,也可以在個居委會或者客運交通站點設置專門的意見箱,讓群眾對現行的制度或者是將實施的建設提出自我的建議。另一方面,積極為公眾構建網絡交流平臺。這以平臺既要包括公眾對于現行城市客運交通服務和形式的滿意度調查,同時還應當包括公共意見和建議的收集。只有不斷強化公眾的參與意識,城市客運交通經濟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有序的開展,其實施的各項制度也才能夠得到廣泛的認可。
2.完善配套制度建設
配套制度的建設既是保證城市客運經濟管理工作得開展順利,同時也是為了實現這一系統經濟管理工作得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統一性標準要求。因此,對于城市客運交通經濟管理工作的實施,政府部門必須為其制定相關的法律,使其在實施中做到有法可依,這也是保證城市客運交通經濟管理工作的強制性保障措施。
3.加強政府部門的扶持力度
【關鍵詞】兒童福利;特殊教育;課程
在時代與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于孤殘兒童來說,兒童福利機構對他們的照料不能僅僅局限于生活上,而應該漸漸著眼于怎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與個人能力,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針對機構內的孤殘兒童設定適合他們的特殊教育形式與內容,形成具有特色的課程設置和教育體系。
一、兒童福利機構內特殊教育課程設置
特殊教育一般指用一些教學工具和教學,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進行的教育。兒童福利機構內教育的對象是孤兒,缺比之其他的孩子更加缺少家庭的溫暖和愛,而且與社會很少接觸減少了學習的機會。針對這些孩子的康復教育,應當實行系統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并及時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去。其中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向來進行。
1.小班教學
對于一些有缺陷的孩子來說,每個人的能力水平不同,不應完全依據年齡來分班,而應當根據他們各自的能力水平。按照能力劃分班級,進行小班教學,更能方便教師開展教學工作。同時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互相學習對方身上的優點,進而多與人,與主流社會接觸。
2.個案教學
特殊教育與正常孩子的教育不同,注重把個案教學作為整體教學的一個補充,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在個案教學中,教師還應創設一個寬松的教育情境,來取得更好的效果。
3.游戲教法
對于有智力缺陷的孩子來說,利用游戲教學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為在游戲中孩子們既能放松,又能有很強的學習興趣。如果把一些知識加入到游戲中,孩子就會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印象深刻。
4.創設良好情境
傳統教學中我們一般傾向于比較沉悶的方式,這種形式已經很難適應現在的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應該增加互動,參與到學生之中,孩子們也可以有情景表演或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對于他們掌握知識的程度也是有益的。
5.綜合教學方法
特殊教育中有很多的教學方法,我們在平常的工作中也應當多了解各種各樣的教學理念,來把這些方法綜合運用于實際的教學中去,從而綜合各方面的優點,以求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6.開設社會實踐課
福利機構內的孩子很少和外界與社會接觸,所以應當在每周的課程中開設社會實踐課,帶著孩子們參觀社會上的各個機構與自然的景色。這樣能讓孩子們更好的掌握知識和融入社會。
7.生活自理能力
機構內的孩子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較差,這種情況我們應當重視起來,在課上和課下教師都應該進行教授和照料,來幫助孩子們培養獨立意識和能力。
8.尊重孩子人格
福利機構中孩子的心靈比較脆弱,容易受傷,所以作為教師更應該尊重孩子,避免貼標簽的行為,對孩子的身心產生消極影響。要平等看待他們,心中不應有歧視,真正實現教育平等化。
二、對未來工作的展望
特殊教育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需要所有的工作者努力地去探索發掘。作為福利機構內的特殊教育更要擔負起重要的職責,對于未來的工作,我有以下幾點的期望:
1.多媒體工具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
科學技術發展進步,教學輔助工具也在更新換代。在教學過程中將大量的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對幼兒進行教學,通過圖片和音樂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但這同時也需要教師更加注重先進的教學方式的學習,設計出更多有意思美觀的教案,讓孩子們更有興趣去學習。
2.“正常化”教育模式的探索
對于特殊兒童的“正?;苯逃芏鄬<液凸ぷ髡哒J為,應該改革原來福利機構中的隔離形式,讓孩子們在正常的社會環境中學習和生活,來適應現代的生活。一般的做法是根據特殊兒童的能力選擇最適合其發展的環境,如普通學校的普通班、特殊教育班或特殊學校。盡可能貫徹“正?;痹瓌t,即盡可能減少限制,盡量讓特殊兒童與同齡兒童、主流社會文化保持聯系和保證兒童的權益。開展家庭寄養這對于機構內的孩子也是一個值得借鑒的地方。
3.關注福利機構內孩子的心理問題
目前大多數的兒童福利機構中孩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由于他們缺乏正常家庭的關愛與成長環境,所以難免會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而一個孩子在童年時期心理上產生的陰影和偏差如果不及時糾正很可能會影響其未來。因此在特殊教育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孩子們的心理干預和輔導,最好可以在開展工作時有專業人士指導來保證效果。
三、結束語
兒童福利機構殊教育的課程設置從整體上看還不盡完善,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認識到對這些特殊群體的孩子們應盡到的責任,以及努力思考怎樣讓教育工作更能讓孩子們接受并產生興趣,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并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與堅持。
參考文獻:
[1]趙小紅.近25年中國殘疾兒童教育安置形式變遷――兼論隨班就讀政策的發展[J].中國特殊教育.2013(03)
[2]曲學利,呂淑惠.我國高等特殊教育的現狀及發展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4(06)
一資料及方法
1教師及護生資料
選取50例護生為研究對象,均來自同一學校,均為女性,護生年齡為19~24歲,平均年齡為22.5歲,護生均是經過高考進行選拔,將護生進行隨機分組,分別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各20例護生。兩組護生在性別、年齡、學習成績上均不具有差異性(P>0.05)。每組各2名教師進行帶教學習,兩組教師的教學資歷、教學水平、學歷、職稱等方面不具有差異性(P>0. 05)。其中觀察組護生接受新形勢下的新教學方式,對照組護生接受傳統的面對面教學模式。
2方法
(1)對照組護生的教學
對照組教師按病種對護生進行講課,理論課程結束后,讓護生在醫院各科臨床上進行實習,實習結束后讓護生完成實習報告,完成畢業論文,并做相應的臨床技能考核。而護生在醫院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困惑,包括醫學上、心理上及社會上的問題則由護生自行解決。
(2)觀察組護生的教學
觀察組護生在接受病種學習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具體如下:第一,教師在平時的講課及學生見習、實習過程中結合不同護生自學和接受能力,將疾病的臨床特點、診斷標準、診斷方法以及各病種基礎護理的要點作為教學的重點,并將它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而對于疾病的原因、發病機理等相關基礎內容可以讓護生自學或簡單講解。第二,教學的內容應有主次之分,而不是一味向護生灌輸基礎知識,而忽略了臨床診斷的重要性。在以往傳統模式的教學背景下,學生的基本功往往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帶教老師可以用一定的時間來訓練學生的基本功,提高護生臨床基本知識技能。第三,由于醫學知識更新的速度相當快,因此教師在做好自身的科研工作時,需不斷查閱文獻及資料,將國內外一些最新的醫療知識講授給護生,而不是僅僅沿用過往的教案進行教學,而且需要對護生負起全面的責任,對護生提出的問題應給予充分的解答。
3問卷調查
采用自制的問卷調查表對觀察組學生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對PBL教學方式的認識,包括提高學生撰寫論文的能力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能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方面、能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方面、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方面、能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方面、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方面、提高學生臨床操作能力方面、提高學生綜合歸納能力方面、有助于學生能力培養方面。
4統計學分析
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表示,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二結果
1兩組學生實驗能力水平提高分析
觀察組實驗操作考試平均分為(87.6±4.8)分,對照組實驗操作考試平均分為(75.6±3.6)分,兩組學生實驗操作考試平均分具有統計學意義(P
2問卷調查內容分析
自行制定相應的調查問卷,對培訓的50例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該教學方法的滿意度,具體結果見表2。
三討論
1基礎護理課實驗教學落后于臨床實踐的原因分析
(1)師資力量不足
近年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職業學院的師資力量一時間難以滿足擴招后對師資的需求,尤其在護理學院中這種現象更為明顯。在當前一些護理院校中,臨床帶教導師的數目有限,因此在臨床帶教過程中一個導師帶幾十個學生的現狀非常普遍。護理學院學生的增加,導師人數的不足加之臨床帶教資源匱乏,導致手術室外科學生的培養質量下降。
(2)護生缺乏積極性
目前大多數護生屬于獨生子女,其在優越的環境中長大,因此他們普遍缺乏積極進取、勤奮上進、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進入手術室后,大部分學生只是單純性地觀看帶教老師操作,而自己卻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3)教學理論與實踐操作脫節
盡管在理論學習過程中,護生對手術的操作過程都比較熟悉,但當其進入手術室后,頭腦中雖然有無菌操作的概念,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往往違反無菌操作的原則,理論與實踐操作無法統一。
(4)溝通適應能力差
作為護理人員不但需要做好臨床護理工作,還需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良好護患關系建立的基礎離不開有效的溝通。但目前護理學院的護生年齡尚小,對社會缺乏了解,人際交往能力有限,因此當其畢業后走工作崗位時不懂得與患者進行溝通及交流。對于在手術的環境中更是不懂得如何與患者進行溝通。
2改革的措施建議
(1)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目前護理院校中師資隊伍的建設較落后,臨床護理帶教老師人員較缺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校應該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帶教老師的質量,提高帶教老師的待遇,從而留住一些優秀的教師。
(2)提高護生的學習積極性
護生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后,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手術的醫護人員應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歡迎,醫護人員并不能因為學生的動手能力差而阻止其動手。帶教老師應指點學生讓其獨立操作,并讓其逐漸熟悉操作。同時應針對護生學習熱情,對其進行積極的提問,并耐心解答其問題,鼓勵其多進行提問。
(3)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
為了適應新的醫學模式,手術室外科護理生的培養質量應注意臨床實踐,而目前眾多護理學院對外科護理的學習還是停留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應調整臨床護理培養目標,加大臨床護理實踐教學的開展,讓學生能在實踐中掌握臨床的技巧。
(4)強化護士的道德觀念
俗話說“醫者父母心”,作為一名合格的護理人員應具備高尚的情操,隨著護理模式改革的深入,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要求更為嚴格,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患者除了看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外,還注重護理人員的道德水平,因此加強護患關系的建設是目前各大醫院的重要工作。
3本研究的啟示
通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實驗操作考試平均分為(87.6±4.8)分,對照組實驗操作考試平均分為(75.6±3.6)分,兩組學生實驗操作考試平均分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侯占華,杜文娟.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綜合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 2007(2):456-457.
[2]夏平,姚健,徐邦生.口腔組織胚胎學采用雙軌制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 2011(33):145-146.
[3]劉波蘭,孟利敏,林卡莉,況花榮.網絡輔助課堂教學模式在組織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J].贛南醫學院學報, 2009(5):365-366.
[4]莫艷秀,陳曉嵐,歐陽馳,劉科峰.組織胚胎學網絡輔助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2(2): 136-137.
關鍵詞:智能客戶端;教務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 TP2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18-4484-02
1 系統總體架構
智能客戶端由客戶端應用程序和服務器端WEB服務兩部分組成。其中,客戶端應用程序負責向用戶提供可視化的交互功能,一般由表示層、業務層和數據層組成??蛻舳说姆照埱笥煞掌鞫素撠熖幚恚掌鞫艘话阌蒞EB接口層、業務層和數據層組成。兩者主要通過客戶端業務層和服務器端WEB接口層的調用反饋進行溝通。同時,在客戶端和服務端還有脫機工作模塊和智能更新模塊兩個比較重要的交互模塊??蛻舳寺摍C和脫機狀態下與服務器端的功能流程切換由脫機工作模塊負責,客戶端與服務器端應用程序的版本同步由智能更新模塊負責。該系統的客戶端的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2 系統主要功能模塊設計
教務管理系統是信息系統的核心部分。系統功能模塊圖如圖2所示。主要提供與教務管理相關的計劃、選課、教學、考核等方面的信息及服務,設計教務管理系統的目的是為教務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一個統一的、開放的交流和管理平臺,促進教務管理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2.1 學生信息管理模塊
學生管理模塊主要完成在校學生的基本信息管理,學生學籍管理,獎助貸管理,學生公寓管理等。該功能由教務處學籍管理人員、各系管理人員操作,可以管理學生基本信息、學生證以及畢業證、學位證、學籍卡片等等。還可以處理學生學籍變動情況,主要涉及在校學生的升、留、降、轉、開除等情況。
2.2 成績管理模塊
成績管理模塊主要是對特殊考試和學生每學期的成績進行管理。所謂的特殊考試是指全國的計算機等級考試、英語A、B級考試、技能鑒定考試等。學生成績種類繁多,主要包括專業技術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基礎課、公共選修課等。這些成績要為每學年的獎、助學金的評定和畢業學生提供相關數據支持,學生可以通過系統進行網上報名,系統根據報名情況按照設定的要求進行考場編排。通過WEB瀏覽子系統模塊相關考試信息,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各種信息查詢。成績管理可以由教務處、教務科、各部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個人都可以進行。
2.3 教學計劃管理模塊
教學計劃是學生整個大學學習的培養計劃,是每學期班級開課、排課及學生選課的依據,其比較主要的內容是教學進程表(包括具體開設的課程,學時,學分,講授/實驗安排)。根據教學進程表的安排來創建任務并生成原始計劃匯總表。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中,根據教學計劃中專業對應的課程關系確定班級與課程的對應關系,根據課程關聯任課教師從而生成班級課程表和教學任務表。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類似專業可以提供復制修改功能 ,這樣可以省去重復錄入的時間。
2.4 排課管理模塊
排課管理是根據教學任務、班級情況、教室情況、教師情況進行排課處理,通俗的講就是安排授課計劃中班級上課的時間、地點、教師。通過排課功能模塊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快捷高效的排課工作,使教務管理人員能從繁瑣的人工排課工作中解脫出來。
3 系統主要模塊的實現
3.1 用戶登錄界面的實現
該教務管理系統對用戶權限進行了劃分,不同用戶登錄時將根據其不同的身份,進入不同的系統功能頁面,進入系統前要求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進行身份驗證,用戶身份驗證通過后,系統會啟動相應主窗體。如果驗證失敗則禁止用戶登錄,從而可以保證系統的安全性。在實現過程中用戶登錄模塊分為三層實現,從底向上分別是數據訪問層-->業務邏輯層-->控制層表示層。
3.2 用戶管理界面
當應用程序與數據庫建立連接后,系統管理員可以通過用戶管理模塊對用戶進行管理。該模塊的主要功能有添加新用戶,其中新用戶內容包括用戶名、密碼、用戶權限等;查看用戶信息,即查看已存在的用戶序號、用戶名、用戶權限等;刪除用戶即冊除不需要的用戶;修改用戶信息,即修改用戶名、用戶密碼、用戶權限等。
4 結束語
本系統的體系結構設計合理,平臺設計先進、操作簡單、維護方便、運行穩定、安全可靠、執行效率高。不足之處是受客觀限制和影響,在本系統中還沒實現對諸如畢業管理、實踐教學管理、精品課程管理、網上題庫等模塊的設計與實現。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實現。
參考文獻:
[1] 閆秀靖.教務管理網絡信息系統的建立及應用[J].科研與技術,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