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4 17:28:07
序論:在您撰寫初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銜接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初中地理 高中地理 有效銜接
2011年版新《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各地高中地理教學出現新問題和特點,突出的是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問題。
一、初中和高中地理課程銜接現狀
初中階段地理為“以區域地理學習為主,對較深層次的成因問題不探討”;從教學要求看,為“從世界和中國范圍內選學不同尺度的區域地理”;從主要目的看,在于“通過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和研究不同尺度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高中地理課程,從內容上看,在設計方面,不再要求全面學習區域地理,在必修課上為“學習系統地理”,從選修課程看,基本上是“學習應用地理”。高中地理內容,多是選擇的世界或中國地理區域,在初中區域地理中是不涉及的,在原理與應用這一部分的學習上,區域地理要重新認識,故而學生感覺高中地理學習難度大;高中地理教學要求,為“學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運用基本地理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規律等”,可見角度呈現多維化,地理深度掘進,拓寬了廣度,增強了梯度。
新課改后,初中地理難度大幅降低,高中地理面臨高考,實際上從教師這方面就不敢降低難度,這就使調整后的教材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內容的難度差距。新版高中地理,教材內容跳躍、選擇不完整、跨度大。另外,雖然新課標是相同的,但是各省市的教材版本不同,教材上出現的多元化,導致初高中銜接斷層的態勢愈演愈烈。
二、初高中地理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
1.考試性質的差異性,造成初高中地理課程銜接問題的存在。
地理中考,屬于達標考試,為了完成初中階段九年義務教育;高考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考試。很多城市多年來中考沒有地理學科,在初二就已經結業考試完成了。學生與學校都不怎么重視這一學科,雖然達標了,但不少學校只是到考前進行突擊復習,初三一年空缺,學過的知識都遺忘到腦后,造成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地理知識基礎薄弱。而高考對地理學科能力要求高,學習要求、考試方式不同,不少學生無法適應。
2.講授方式的差異性,形成初高中地理課程銜接問題。
初中新課程改革,在教學方式上重視課堂教學過程中三維目標的實現,師生平等對話和互動交流。學生課上的學習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氣氛活躍,以感性思維為主,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易于接受。內容不多,教學進度慢,對重點內容有較多時間反復訓練;高中課程內容較多,教師課堂上講得多,教法單一,氣氛顯得相對死板沉悶,教材內容多教學進度快,教師反復強調重點內容教師不現實,對多數學生來說是個挑戰;高中地理對思維能力培養較關注,要求從感性知識轉化成理性知識,要求多角度、全方位和多層面看待問題形成知識網,由初中知識的“點”過渡到高中知識的“層面”,造成部分學生的知識總是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
3.心理狀態失衡,加劇了初高中地理課程銜接問題。
初高中過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生理和心理發生急劇變化,極不穩定。由于地理教材、教法、學法、考試等與初中相比存在較大反差,因此容易產生緊張、失落、消極的情緒;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弱,教師沒有給予正確引導,學生對地理課也就從此失去興趣,造成高中地理“學困”、“教難”現象存在。
1.學生學法方面的銜接――注重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
教師首先讓學生了解高中地理學習特點,對班上學生基礎知識普遍差的部分,做適當補習;其次,改進學習方法,繼承對自己來說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主動嘗試新學習方法;發現學習方法存在問題,就要找出癥結所在,及時向師生尋求幫助;最后,可以主動詢問高中教師,給出經驗和建議。
2.教師教法方面的銜接――以學定教,精心設計。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以教定學”學生肯定會厭倦,如教師把教的行為建立在學生當前的學情基礎上,將“以學定教”貫徹到課堂教學中,以具體的地理事實及相關材料激發學生興趣,但是側重學生自主自學能力的培養,訓練學生思維的層次性、獨立性和創造性,自主思考解決新問題。在教學方式上,注重啟發式教學的使用,多設計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突出探究性。以案例教學為主,注意與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系。
3.教學內容方面的銜接――鉆研新課標,明確課程目標。
教師在課前必須先對比初高中的地理新課標。掌握住課程理念,研究學生容易掌握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關注學生地理知識與地理素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閱讀初中地理教材尋找歸納初高中知識的切合點。對初高中地理教材進行對比整合,為高中地理知識的講解做好鋪墊。
總之,高中地理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學習,深刻思考、仔細研究初高中地理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上做好銜接,正確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法,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
參考文獻:
[1]戴媛.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成因與對策探討[J].地理教學,2013(19).
[2]于蓉.高中地理新課程中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的銜接教學[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8(6)8-9.
[3]牟哲富.浙江省臺州市教育局教研室[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9(4)29.
一、“師”與“生”的主動銜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銜接的堅實基礎
1.地理教師是初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銜接的主導者。所謂主導者就是引導初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銜接全局并推動全局發展的人。然而,由于初、高中地理教學的分離,使得初中和高中教師之間的溝通少,主要是初、高中教師間的地理教學容易出現斷層。在教學中,初中地理教師要多運用地理對生活的一個個經典詮釋,把更多對地理有興趣且有培養潛力的學生引入到地理學科的殿堂中,并主動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制訂長期規劃;而高中教師要強化有效銜接意識,深入了解學生基本情況,積極開展學生初高中地理銜接期教學,合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重視學生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學生地理學習方法的指導及學習能力的培養,設計適合學生的地理學習活動。
2.中學生在初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銜接過程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是使中學生成為一個主動實踐者的關鍵因素。興趣是開啟學生智慧的希望之光,是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源泉。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習得大量地理知識不如多保留一點對地理的好奇心和興趣;銜接期的高中生,適量的地理知識則是興趣的源泉和基礎,否則學生對地理的“興趣之花”很難怒放。
二、“地”與“理”的無縫銜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銜接的必要條件
“地理”這個詞,前一個字代表初中的感性地理知識,后一個字代表高中的理性地理知識。
1.初中的“地”和高中的“理”是中學地理知識習得的兩個重要階段,各有特點及側重點。初中地理是了解全世界或一個地區的山川、氣候等自然環境及物產、交通、居民點等社會經濟因素的總體情況,初中地理的主要任務在于對“地”即對地理名稱、地理數據、地理現象和地理分布等感性知識的認知,學生積累豐富的地理表象,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成因問題。在能力要求上側重記憶和觀察。高中地理是研究人類生活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其更加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對“理”即對地理過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規律等更加理性知識的學習、運用。
2.初中對“地”的認知和高中對“理”的學習是一個完整的無縫銜接的中學地理習得過程。在初中感性認識的過程中,在適當的情景下,輔以理性認識的思路引導,有利于加深初中生對感性地理知識的全面把握和深入思考,為高中地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高中時,在更多感性認識的學習過程中,適當的、適時的初中地理感性知識復習和鋪墊,必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為高中地理理性思維之花的綻放培育肥沃土壤,為學生的未來學習打開智慧的大門。
三、“知”與“能”的全面銜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銜接的主要目的
每年總有部分學生走出了高考文綜考場后對照標準答案時,才恍然大悟,自己雖然將解題的基本知識爛熟于心,但錯誤卻依然很多。其實在學生中普遍存在“地理書有趣,地理課好聽,地理題難做”的現象。
1.調查研究,分析學情
學情分析是教與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教與學內容的分析依據,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高一新生可能來自不同初中,個體差異明顯,而多數高一地理教師從高三循環下來,面對的新生與三年前接觸的情況應該不同,因此教師不可僅憑自身經驗去推測學情,而需要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教師可利用軍訓、入學教育及第一節地理課進行問卷調查、新生座談會、課堂提問等形式,了解學生對地理的認識與態度、初中地理學習內容和掌握程度,尋找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最好收看部分學生用過的初中地理課本,通過其筆記、學習痕跡了解初中教學狀況,及時將所掌握情況綜合分析,將學生普遍反映、暴露的問題整理歸納?;谝话愠踔械乩韺W科的“副科”地位,高一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對地理學科地位的再認識,進而端正學習地理的態度,這是高初中地理學習有效銜接的前提。其次,地理課程是培養學生形成整體觀念和空間觀念的重要學科課程之一,但初中專業地理教師較少,農村學校甚至沒有,上課時不少教師讓學生在課本上畫一畫,在考前突擊背一背,應付考試,所以學習方法的改進是高初中地理有效銜接的必要途徑。再次,初中地理基礎不牢固,基本概念不清,地理素養不高,時隔一年后地理知識弱化甚至荒漠化,薄弱基礎嚴重影響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及信心,因此,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樹立學習地理信心是高初中地理有效銜接的基本保障。
2.激發興趣,優化學法
興趣是學習最重要的直接動力和源泉,是發展智力的活躍因素,學生一旦對所學地理內容產生興趣,則會表現出高度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地理課就成功了一半。但初中地理識記內容較多,地理專業教師較少,以致學生在初中學習地理時大多機械記憶,部分學生學習地理興趣不佳。因此,在高一地理課開始階段,能否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學習情境,激發起濃厚學習興趣和強烈求知欲,對地理課甚至整個高中學習的成敗與否至關重要。尤其要上好高中地理第一節課,筆者高中第一節地理課(見《地理教學》2012年15期P27),從學習地理的意義、新課標下地理學科的范圍、學習地理的方法和要求等三方面展開,向學生說明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不僅是高中學業水平測試的需要,也是文科生高考的需要,更是自身生活和終身發展的需要。第一課要著重強調“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它們是新課程理念和地理課程改革中最強調的理念之一。讓學生初步明白現在的地理課程從純粹的“科學世界”走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借學生熟悉的實例啟發其用地理眼光看待生活,生活就會增添一抹色彩,用地理的思維聯系實際學習地理,地理就會顯得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則一定能夠輕松地學好地理。
3.循序漸進,融合內容
循序漸進的教學,是一種按照科學的邏輯系統和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進行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思維能力。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不僅僅是教學層面上知識的增補問題,更要考慮如何深入傳統教育理論中合理的內核與學生獲得知識的主動建構理論在高中教學上的實踐問題。任何學是從未知到已知,從知之較少到知之甚多的漸進過程,因此,地理教學中應學習新課程理念,遵循認知規律,適應地理學科特點,不僅要研究初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特征,還要考慮高一地理課和分科后高二、高三地理課的不同要求,“低起點,小步子”,使學生實現思維的“平穩過渡”,減緩坡度,這樣學生就不致于產生“斷層”感。高中地理知識是初中地理知識的延伸和提高,但不是簡單重復,初高中地理知識銜接,并不等于簡單復習初中知識,也不是將初中知識生硬地穿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而應該根據學情、課標和教材內容要求,了解哪些知識在初中學過,哪些知識雖學過但不易掌握,哪些知識還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寬等,分析學生學習該內容時所具備的與之相聯系的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確定新課的起點,做好承上啟下、新舊知識有機銜接和融合。
【關鍵詞】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 適應高中地理學習 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學法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3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8-0000-00
基礎教育地理課程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地理課程是一個整體。“關注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是貫穿初、高中整個基礎教育地理課程的核心。所以,學生經過初中地理課程的學習,應該基本上能夠為高中階段的進一步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然而,在日常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普遍出現學生感覺地理難學,教師感覺學生難教的現象。這一現象反映了初中地理教學與高中地理教學之間存在著嚴重脫節,從而,影響了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握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探索如何幫助學生快速適應高中地理學習,是實現初、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銜接的關鍵,將影響著高中地理教學的成敗。下面就此問題,談談我自己在高中教學過程中的一些觀點。
一、重建學習興趣,糾正學習態度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沒有興趣,也就沒有發現和發明?!北娝苤皭鄣仙蛺垡蛩固咕褪且驗閺男茖W感興趣,所以長大后都成了科學家??梢娨粋€人要想樂于從事某項工作并竭力達到預定目標,首先應對其所從事的工作充滿激情,有濃厚的興趣,并且將興趣逐漸轉化升華為志趣,才能端正其態度。所以培養學習興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學習活動中起著積極的作用。然而學習本身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習興趣的形成往往受學習目的和動機的牽制。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開篇內容設置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但在以中考為學習目的的初中教學中,由于地理不屬于中考科目,所以許多學生還有學校領導都把地理學科看成是副科。剛上初一的學生更是普遍認為地理學科是副科,學不學都可以。從而老師雖然很努力,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差。最終導致學生初中地理基礎知識掌握不足,基本地理能力欠缺,甚至有些學生對地理產生了厭學,棄學的不良情緒。這不僅沒有為高中地理學習奠定基礎,而且還成為高中地理教學順利完成的屏障。為實現初、高中的順利銜接,使學生快速適應高中地理學習,就必須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糾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所以我在高一地理教學過程中:
首先,在教學中注意避免為了應付高考而出現“滿堂灌”式的教學。努力做到通過大量閱讀課外書籍,不斷的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語言。在課堂上表現為:生動、幽默的語言,如用俗語設疑,用諧音點出要點,編故事助記憶。同時,選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精選視頻能有效的進行直觀教學。通過組織辯論來激發學生主動收集資料,積極思考。從而在生動的課堂教學中重新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最終使學生在地理學習態度過程中由被動轉變為主動。
其次,努力做到精選教學案例,特別注重把學生身邊或社會關注度較高的事例作為教學案例,如海嘯、地震、氣候變化、低碳生活、農民工問題、城市交通BRT建設、國家限房令等。來引起學生關注,激發學生興趣。并通過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對這些教學案例所反映的地理問題進行分析,為學生搭建自主靈活的課堂學習平臺。最終讓學生明白學習地理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學習對終生有用的地理,認識到通過地理學習能夠讓我們在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明確掌握協調人地關系的意義,避免一些災難的發生;同時幫助我們放眼世界,展望未來,開闊胸懷,對提高公民素養有著積極的作用。促使學生重新認識學習地理的意義和目的,幫助學生轉化升華地理學習興趣,建立端正的地理學習態度。形成學生愿學,愛學的新局面。
二、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習能力
初中的教材編寫側重于地理現象的描述,主要研究地理表象,重點掌握區域知識。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強調“有什么”,注重感性認識的記憶能力培養。這使得初中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喜歡死記硬背,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處在較低的階段。導致許多學生在頭腦中對地理認識很模糊,學習地理的興趣并不高。高中教材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主要研究地理問題的本質,側重于理性分析。所以,在問題設計和知識傳授上與初中有很大區別。教學過程中強調“為什么”,注重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再認識能力培養,從而高中學生學習地理的主要方法是理解。然而,在整個初中學習過程中,長期養成的重記憶,輕理解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習中處處遇“紅燈”。因此,要實現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順利銜接,使學生快速適應高中地理學習,就必須指導學生學習并掌握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平時教學中,為實現這一目標,我主要努力做到以下兩點:
(一)養成課前預習、強化課堂意識
課前預習是學生高效快速學習的基礎,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障。高中地理課堂知識容量明顯比初中大,將預習納入課堂教學的“前奏曲”,使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預習提綱,提前對教材內容進行預讀并初步思考歸納。從而使學生對地理知識點有初步認識,并發現自身理解能力的不足,提出問題。這不僅幫助學生明確聽課目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回顧和運用,最終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對地球自轉公轉的預習,因為學生初中對地球運動方向,運動周期,運動意義有初步認識,所以預習過程中會有親切感,同時,在預習過程中會發現初中時地球自轉周期是24小時(一天),而高中教材中地球自轉周期是23小時56分4秒(一個恒星日),從而會發問“什么是一個恒星日?”“24小時是怎么回事?”激發學生探究意識,為有效強化課堂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為保障課前預習工作的實效性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課堂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聽講是學生的頭等知識來源,輕視課堂聽講,是最大的浪費時間。在課堂教學中,精設課堂提問,檢查學生的預習工作和聽課效果,從而謹防學生上課走神,并幫助學生糾正預習過程中的錯誤理解,解答困惑。同時,采用不定期的檢查筆記,并將檢查結果納入學生成績考核依據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聽課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認真聽講、勤記筆記的好習慣。使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二)注重開拓思路、突破思維定勢
由于學生抽象的思維能力基礎較差,所以針對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定量討論多,抽象問題突出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通過以圖導學,把難化易。通過繪圖、析圖幫學生建立比較清晰的空間概念,從而弄清抽象思維概念的實質,讓學生消除思維障礙。最終改變學生原有的定式思維,擴寬思路引發思維的質變。
總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學的成敗,主要取決于能否順利的完成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而學生快速適應高中地理學習是實現初、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銜接的關鍵。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深刻思考,仔細研究。進一步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啟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激勵學生愛科學的情操。使學生學習高中地理更加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教育心理學》
[2]《地理教學論》
【摘 要】教育具有階段性,不同發展階段的人具有不同特點,因此,不同階段的教育銜接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初、高中地理教學是一個系統的整體,它是地理教育發展的兩個不同階段。由于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不夠到位,許多學生無法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嚴重影響了中學地理教學質量,進而影響到學生地理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 教學銜接;初高中地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03-0043-02
一、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
1.國外銜接教育研究進展。在教育銜接的研究上,國外進行的研究實踐開始得比較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出現了“中間學校(Middle School)”這一學校形態。中間學校是聯結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間的學校,為學生架起了由初等教育階段通往中等教育階段之間的橋梁,解決兒童期過渡到青少年的學生心理及生理發展銜接中出現的問題。中間學校堅持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重視教學、課程的整合,有彈性的時間制等,滿足了青少年發展的需求,為學生提供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這兩個教育階段之間的橋梁。鄧志偉在《當代美國中間學校運動探析》一文中,指出美國中間學校運動使得戰后美國中等教育發生了戲劇性轉折,到上世紀90年代,中間學校已經成為美國中等教育中占統治地位的學校結構與類型,使小學與中學有了很好的銜接,讓中等教育充滿了生機。
德國在職業教育方面有著獨特的教育體系,對于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體系銜接有著獨特的認識,并且取得了優異的教育銜接效果。李海宗、陳磊在《德國職業教育銜接模式對我國的啟示》一文中,分析了德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體系有效的銜接機制,德國教育委員會建立轉學機制,通過教育分流進行了好的教育銜接。
近年來俄羅斯進行了一系列教育銜接改革,曾菲在《俄羅斯學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銜接改革研究》一文中,對俄羅斯學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銜接的問題產生的背景、教育銜接改革的基本政策、實施的基本模式、特色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解讀。俄羅斯學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銜接政策首先確定了學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銜接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學前和學校低年級兒童之間的銜接在當代是作為兒童不間斷教育條件之一來審視并決定了其獨立地獲取和利用信息準備的程度。
從以上幾個方面的論述可以看出,國外教學銜接研究開始得比較早,銜接教育發展比較成熟,教育體系比較完整。美國、德國等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保障和規范教育銜接,在國外的教育銜接研究中有較為系統的理論支持,對青少年學習和身心發展研究的認識比較深入。國外有關教育銜接的這幾個特征可以為我國教育銜接帶來一些啟示。
總體而言,國外更多地注重學生素質教育和能力的全面發展,強調能力的綜合運用,設立研究機構,重視教育銜接實踐方面的具體操作,但對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的具體、細致實踐研究還尚少。
2.國內教育銜接研究進展。這些年在國內對教育銜接的研究進行得比較多。就地區而言,中國臺灣比大陸開始早幾年,比如九年一貫制銜接教育模式的推行和研究就說明了這一點。鐘晨音、徐長江在《臺灣地區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特色及其反思》一文中,突出松綁而授權的課程管理,提出用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為課程松綁,突出教師之間的合作,通過這些措施解決初中與小學課程銜接不良的問題。
近年來內地關于銜接教育的研究較多,對幼兒園小學的教育銜接、小學初中教育銜接、初高中教育銜接、高中與大學教育銜接、中高等職業銜接等各教育階段的銜接教學研究都有相關期刊著作及文獻資料。由此可見,在我國教育銜接研究還是比較受重視。董茜在《流動兒童教育銜接問題研究》一文中,就流動兒童如何銜接小學教育進行了探討。郭躍進在《我國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探討》一文中就如何銜接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進行了相關論述。王嵐在《北京市朝陽區中小學教育銜接狀況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中,研究了小學如何與中學進行教育銜接。白秀峰在《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問題的調查研究》中,就生物教學內容和方法對初高中生物教學進行了探究。
郭建華在《人教版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新教科書內容的銜接性問題研究》論文中,從初高中教科書入手對初高中化學知識點銜接和實驗探究銜接進行了比較研究。王琪在《中高職教育銜接現狀調查與研究》中,就中等職業院校與高等職業院校之間的職業教育銜接問題做了相關探究。張磊在《研究型大學本科—研究生教育銜接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如何從本科入手,探究本科-研究生教育銜接模式。
在我國,教育系統雖然對教育銜接的研究比較重視,但系統研究教育銜接的專著卻比較少。余立、朱佳生、顧樹棟主編的《教育銜接若干問題研究》是為數不多的教育銜接的論著。這本書從終身教育理念、腦科學與兒童智力發展、系統工程與教育銜接、德育教與學的理念這幾個方面對教育銜接進行教學銜接理論思考。從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大、中學生社會實踐銜接,中小學行為習慣教育銜接,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問題,基礎教育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九年一貫制學校中小學銜接等實踐研究進行了總結。為我國教育教學銜接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相應的理論和實踐支持。
3.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研究進展。目前國內對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一線高中地理教師和研究生地理教育論文之中,和中學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比較,初高中地理銜接基礎理論研究比較少,地理課程銜接研究起步落后于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相應的,初中地理教師較少參與和關注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
趙勁梅在《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中,從教學內容、學習方法、地理思維能力的銜接三個方面進行研究。趙勁梅認為教學銜接問題產生的原因有課程內容的差異、學生學習心理特點差異、教學管理方面的原因,指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習動機、注重地理學習方法指導、注重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是解決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有效對策。吳華香在《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成因及對策分析》中,從教育教學體制、教師方面、學生方面分析地理教學銜接存在的問題,指出初高中地理教學管理體制存在問題,不同版本初高中教材內容不同,初高中課程標準要求不同,初高中地理教育中斷,初高中地理學習心理差異、初高中教師教學心理差異、初高中地理考試要求評價差異等原因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產生問題。她提出研究課標,分析、處理教材,關注和了解學生學情,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鋪墊,充實處理,對學生地理學法加以指導等方面解決初高中教學銜接的問題。董迎輝在《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實踐研究》中,對初高中地理教材的銜接、地理學科教學方法的銜接、初高中地理學習指導銜接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施魯在《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及對策探究——以上海市部分高中研究為例》中,認為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產生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課程設置間斷及高中系統地理教學內容鋪墊不足;高中地理階段目標要求更為豐富;高中地理教學缺乏其他學科相關知識的支持體系;高一學生對抽象模式知識的認識不足。提出通過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尋找教材銜接點、激發學生潛能、提升學生能力等方式解決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萬正耀在《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研究》論文中,對初高中地理學習狀況進行調查對比分析,初高中教材銜接分析,指出初三地理“斷層”,初中地理教師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高一學生心理準備不足是導致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趙春燕在《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初探》中指出地理課程標準差異、學科地位、學生學習心理差異導致地理教學銜接問題,從教育管理部門、高中地理教師和高中生三個方面提出建議和對策解決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
綜上所述,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研究較多集中于對教育銜接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對于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基礎知識體系銜接分析比較少,因此,探究初高中地理理性知識教學銜接有其理論和實際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鄧志偉.當代美國中間學習運動探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1996,(8):40-43.
[2]李海宗,陳磊.德國職業教育銜接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2,(9):100-102.
[3]曾菲.俄羅斯學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銜接改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4]鐘晨音,徐長江.臺灣地區中小學一貫課程改革的特色及其反思[J].比較教育研究,2002,(6):35-39.
[5]董茜.流動兒童教育銜接問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3.
[6]郭躍進.我國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探討[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2,(12):57-58.
[7]王嵐.北京市朝陽區中小學學前教育銜接狀況調查與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00,(2):55-60.
[8]白秀峰.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問題的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9]郭建華.人教版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新教科書內容的銜接性問題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
[10]王琪.中、高職教育銜接現狀調查與研究[J].職業技術,2011,(133):97.
[11]張磊.研究型大學本科-研究生教育銜接模式探索[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127-130.
[12]余立.教育銜接若干問題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
[13]趙勁梅.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
[14]吳華香.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成因及對策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8.
[15]董迎輝.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實際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16]施魯.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問題及對策探究——以上海市部分高中研究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2010.
[17]萬正耀.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
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管理上的銜接
⑴ 加強初中和高中的整合促進教學銜接
初中和高中分設,給教學銜接帶來一定障礙?;谶@一原因考慮,可打破初中與高中的嚴格界限,實行初中與高中的整合,即打破初高中的行政界線取消以中考來檢驗學生的做法,統一協調教學工作的模式,把“六年”看作一個整體,樹立為學生發展的共同目標,既相互聯系,又有所側重,充分利用不參加中考的有利條件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激發學習興趣,調整初中地理教學內容,在初中就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與表述能力、思維活動能力,把為高中學習打基礎作為重要目標。這樣必然能提高高中的學習效率,從根源上解決初高中銜接。
⑵ 把初中地理納入升學考試,改革高中地理畢業評價方式
要做好初高中銜接,應盡量保證地理教育的持續性,建議在義務教育九年級也開設地理課。改進原有的地理只是在初二會考而不受重視的考試評價方式,將初中地理納入升學考試,使學校、教師和學生重視初中地理,使學生確實達到課標所要求的教育教學目標。針對初高中教育分離這一問題,教育管理部門還應加強初高中間的聯系,要積極溝通,互通有無。高中地理教師要了解初中教學,掌握學生情況,初中地理教師也要關心高中的教學。
⑶ 教育教研部門應加強培訓和教學研究
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初高中學校應經常組織教育培訓,強化教學銜接思想,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尤其是面對新課標這一新事物,教師更應摒棄舊的傳統思想,緊跟時代步伐,通過培訓交流能提高認識,增強能力,在教學中有效的進行教學銜接。同時,教研部門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組織學校進行教學銜接研究,為教師提供理論和方法指導,不斷完善教學實踐,將教學銜接落到實處。
二、提高教師隊伍教學銜接水平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他們的教學水平直接關系到初高中教學銜接的效果。加強初高中地理的有效銜接,就必須提高自我素質,加強教師教學銜接水平。要實現初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銜接,教師就要更新觀念、具備高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技巧,深入鉆研教材教法,明確銜接知識點,把握學生的特點,確實實現初高中地理課教學的有效銜接。
⑴ 教師要更新觀念,加強理論學習,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教師銜接意識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能否順利地完成。所以教師必須強化自覺銜接意識,把教育銜接工作當成一個常態的教學任務實施下去,初中教師立足學生的長遠發展,熟悉高中教學,盡量完成課標要求,為高中奠定基礎;高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所教學生原有基礎、學習和心理狀況都要掌握,以便因材施教。
⑵ 通覽教材、課標,對學科知識體系要心中有數
為做到地理銜接教學有效地進行,初高中地理教師不僅要熟知自己所教學段的課程標準和教材,也要了解高初中的課標和教材。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需要教師既要在宏觀上把握新課標對學生發展的要求,又要對整個學科知識體系做到心中有數,高屋建瓴,在研究初高中課標和教材的變化,調查了解學生初中地理的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根據高中地理教學的內容,認真做好教學計劃,因材施教,根據教學內容做好知識銜接,全面把握中學地理教學。“知己知彼”,了解哪些知識在初中講過,講到哪種程度,學生掌握情況如何,用不用再加深和拓寬,并結合教學目標,確定學生復習初中地理知識的起點和重點。通過研究課標和教材,教師應把高中教學所需的初中地理缺失的知識點做出歸納,以便指導初高中教學。例如在初中的地球和地圖部分,缺少對低中高緯度的劃分、地軸傾斜的角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的形成等知識點。
⑶ 注意教學方法的銜接
對教師而言,既要認識到銜接的重要性,又要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幫助學生自然過渡。與高中相比,初中教材知識容量小,時間充足,學生的依賴性較大,教師通過組織各種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活動或列舉大量的具體的地理事實,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傳授基本的地理知識和訓練基本的地理技能,老師就像學生的拐杖。而高中階段知識容量和難度加大,重視自主學習,同時要使學生養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學習習慣,通過自主思考解決問題。高中教材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在知識的傳授和問題的設計上都與初中有很大的區別,盡管高中學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推理歸納能力,都比初中有所增強,但仍然要注重學生已有的初中經驗,采用學生熟悉的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運用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的道理,凡是適合學生的方法就是好的教學方法。近年來,全國上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教學改革,也涌現了不少適應新形勢的教學模式。
教學調查表明,進入高中后由于教學內容增多,難度增大,加之學生初中地理基礎普遍較弱以及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不適應等原因,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地理感覺吃力。而高二文理分科后,對地理的要求又有所提高,但由于高一地理基礎沒打好,所以不少文科生再次限入對地理的恐慌之中。如何做好這一階段的銜接,我以為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教師要熟悉初高中地理教學大綱以及地理高考大綱,然后根據大綱要求制定學科體系及切實可行的銜接方案,然后按照方案有計劃的實施。教師最好能把教學要用的系統資料印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讓學生找出需要精講的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第二、教學要遵循認知規律。任何學是從未知到已知,從知之較少到知之甚多的循序漸進過程。教師要研究初高中學生的生理特點、學習特點,要學習新課程理念,償試和推行已經論證過的好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要加強學科內及學科間知識的滲透和銜接,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通過建構模型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增強探究類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綜合分析能力。對于大部分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要舍得花時間進行專題研究和突破,這樣更容易提高學習效率。
第三、要做到初高中教學有效的銜接與有機的融合,教師不但要對高中《課程標準》和教材了如指掌,同時也要初中《課程標準》和教材熟稔,這樣才能完整地把握學科體系,高屋建瓴,對整個學科知識體系做到成竹在胸。在教學前教師應對初、高中教材和課程標準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識講過,哪些知識是重點,哪些知識雖講過但學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識還需在高中進一步加深和拓寬等,所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必要時作適當的記錄。然后,根據調查研究得到的學生情況和教材變化情況,做到“知己知彼”,結合高中教材的教學要求,確立高中教學目標。有些學生一時應接不暇,知識難以消化吸收。教學時應在已有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進行教學設計,盡量地將知識系統化、簡單化,對難掌握的要細化、具體化、形象化。
第四、教學內容的銜接與融合不是初、高中知識簡單的羅列與堆砌。也不是將初中知識拿來生硬地安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茖W的教學與學習應把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識與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選修必修教材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因為地理事實的空間分布,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系和結構變化,地理現象的產生、發展、變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間進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間位置來呈現。初中所涉及的區域地理是高中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出發點和歸宿,許多原理內容的引入都要通過區域地理的具體案例來闡明。原理掌握后,也需要通過區域地理的事實來印證,所以在學習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時,都離不開區域地理的地理事實。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初高中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將兩方面知識精練提出,重新剪裁,合理搭配,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