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4 17:27:57
序論:在您撰寫護理心理學課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室的患者因病情特殊常無家屬陪護,由于患者的心理壓力大,監護室里的環境、儀器及各種設備的報警聲,以及病人本身疾病的影響常給病人帶來緊張、煩躁、孤獨、恐懼、抑郁等各種不良的心理反應,易影響病人的病情好轉,針對這些不良的心理反應給予合適的心理護理。本文對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心血管重癥監護病房住院的106例患者進行心理分析,采取對應的心里護理措施,取得較為滿意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所選106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21例,年齡34——99歲,監護時間一般為2——15天。
2、心理特征分析
2.1心理問題 所選病例中的中年患者,面臨著家庭和事業的多種問題,發病急,心理壓力大,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老年人生理上各種組織器官的功能開始逐漸衰退,心理上易產生失落感,很難適應新的環境,而產生孤獨感,情緒波動較大,易急噪、固執、多疑,甚至對醫護人員會產生不信任感。
2.2原因分析 (1)入住重癥監護病房,對環境陌生。(2)取消家屬陪護,身邊沒有親人的陪伴,讓患者增加孤獨感。(3)病房內配備的各種先進的搶救設備、儀器,以及監護儀的報警聲,都會給病人造成心理上的壓力。(4)頻繁的檢查,治療措施的實施,緊張而忙碌的氣氛,患者會產生焦慮。(5)病室內其他病友的病情惡化或死亡,均會引起病人的恐慌情緒。
3、護理對策
3.1消除恐懼、緊張心理 作為重癥監護病房的護士,除了有熟練及精湛的護理技術,還要有敏銳的觀察病人生理及心理變化的能力。病人因病情發作被家屬送到醫院來就診,疾病的痛苦,死亡的威脅,加上環境的改變,最易產生恐懼、緊張不安情緒。此時我們要觀察到病人情緒細微的變化,主動向病人介紹病房的基本情況,幫助其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向患者說明各種監護儀使用的目的及在使用中可能發出的聲響,使其有思想準備,在不影響療效的情況下,盡量統一時間安排治療護理操作,并爭取在短時間內集中完成。在與病人接觸的過程中,病人對醫護人員的言行非常敏感,我們應時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良好的言行會給病人帶來正性的心理暗示和積極的情緒,反之就會產生負性的心理暗示和消極的情緒。要做到良好的言行要注意以下幾點:回答病人的病情時,既要有說話藝術又不可以含混吞吐,以免病人產生疑慮;對待病人要態度溫和、言語誠懇但不憐憫;向患者介紹各種治療、用藥、儀器設備的使用目的時,要用通俗易懂,使病人盡快適應住院生活,使其能積極配合各種治療措施的實行;當病人發生病情變化或搶救時,及時拉起窗簾遮擋,以免給其他病人造成不良刺激,減輕或消除病人的恐懼、緊張心理。
3.2消除孤獨、寂寞心理 主動的關心病人,了解病人的各種需求,并努力幫病人解決,以減輕病人家屬不在身邊的孤獨感。尤其是面對性格內向的病人,更是應該多與病人溝通,鼓勵病人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與病人交談的過程中,了解病人身體的不適,心理的需求,對疾病相關知識的需求,并針對病人具體情況的差異性給予相應的健康宣教,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目的: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心血管內科治療的19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98例(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干預措施)和對照組98例(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2.04%(2/98)、護患糾紛投訴率1.02%(1/98)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97.98±1.31)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以上指標相比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通過對心血管內科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對策,極大地降低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并增強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加強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中意義重大。
關鍵詞:
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管理;應用護理
風險事件高發的科室之一是心血管內科。通常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年齡比較大,并且病情相對比較嚴重,同時有很多并發癥也隨之出現,病情發展很快,如果對病人的護理方式不正確,很容易導致患者心力衰竭或心跳驟停。隨著醫護人員護理理念與護理模式的改變,一種新型護理管理模式即風險管理越來越受到臨床護理人員的重視。為了明確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應用風險管理取得的價值,現對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治療的患者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干預措施的臨床護理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共計196例,均為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治療的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86例;年齡36~84歲,平均年齡(64.2±4.5)歲。所有患者均無嚴重的心、肝、腎功能障礙,無認知功能障礙,無精神疾病,且對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參加本次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98例(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干預措施)和對照組98例(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心血管內科的常規護理對象確定為對照組的患者。常規護理的內容比較多,主要有:檢查患者的各項機能,滿足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治療過程中配合醫生工作等。觀察組患者的風險管理是以常規護理為基礎的。風險管理工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2.1護理風險管理制度的健全
做好護理風險管理的基礎與防范發生差錯事故糾紛是具備完善合理的規章制度,該制度的確定有利于保證醫療安全。由于心血管病房存在自身獨特的特點,因此需要建立多項制度加以管理,如病區安全管理與突發搶救制度;冠心病患者術前、術后護理的管理制度;護理零缺陷管理制度;年度風險管理與風險事件上報制度;??婆嘤柨己伺c專科操作流程及評價標準制度等。如果有差錯事故的出現,必須向上級上報,特別是如果出現了護理缺陷問題以及意外事件,必須及時承包,避免出現投訴或糾紛。
1.2.2安全用藥相關制度
每種藥物的使用都要注意其規定的注意事項。如硝酸甘油的使用之前,醫護人員必須將服用該藥物后出現的副作用(頭痛、心悸、顏面潮紅等癥狀)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清楚。如果硝酸甘油是靜脈輸注,必須嚴格控制輸液泵的速度。若患者服用某些藥物,醫護人員必須告知患者服完藥物后要臥床休息,以防止患者用藥后出現直立性低血壓的癥狀[1]。使用洋地黃類藥物之前,醫護人員必須對患者的心率進行監測,等患者服完藥后再離開,與此同時,對患者服藥后的反應密切觀察,床頭交接班的工作必須嚴格執行同時對病情進行仔細記錄。
1.2.3加強儀器管理
護理人員必須熟練操作儀器,為了保證儀器能正常運轉,醫護人員必須定期保養和維修治療儀器,使治療儀器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護理人員操作醫療儀器的技能的提高是醫院必須要注重的問題,為了防止出現因儀器操作不當影響臨床治療與搶救工作,儀器操作培訓及考核要定期進行。
1.2.4增強安全護理管理
將護欄與防護欄桿分別安裝在病床旁和走廊上,洗手間的地面必須保持干燥,為了避免出現患者墜床或摔傷等意外事件將扶手以及防滑裝置等安裝衛生間內。同時,將“防跌倒、防墜床、防壓瘡……”等護理警示標識懸掛在患者的床頭。護理人員工作的警惕性可以被規范、醒目的護理標識喚起,護理風險被降低,并且護理出現差錯的概率也被大大降低。醫護人員告知患者的家屬將防范措施做好,最好是有人陪伴患者上廁所,如果發現患者出現便秘,家屬需要及時報告給醫師,為了避免患者出現心絞痛、心力衰竭,甚至心臟驟停等癥狀,醫生根據實際情況指導患者排便。
1.2.5護理不良事件主動報告與處理制度
護理風險事件一旦發生,護理人員必須第一時間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一方面是獲得他們的諒解,另一方面是做工作使其能夠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為了利于風險管理小組及時分析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原因,對護理人員上報護理風險事件的行為要鼓勵,并且實施無懲罰性的措施,有利于實現護理模式的整改與護理流程的改善。
1.3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中發生風險事件的概率、因護患糾紛發生的投訴率、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質量的綜合滿意度以及對護理質量的控制評分進行綜合比較,全面評價風險管理的效果。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采用(x±s)表示,采用χ2檢驗。差異有顯著性為P<0.05。
2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發現,觀察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04%(2/98),護患糾紛投訴率為1.02%(1/98)以及護理滿意度為(97.98±1.31)分;對照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為6.12%(6/98),護患糾紛投訴率為5.10%(5/98)以及護理滿意度為(88.49±2.15)分。兩組以上指標相比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3討論
醫療體制改革的步伐越來越快,相應的患者及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的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心血管內科患者一般的病情都比較嚴重,所以醫護人員在對此類患者進行護理時,很容易出現各種類型的風險事件,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與預后質量直接受到較大的影響[2],所以將風險管理制度應用到心血管內科工作中顯得越來越重要。風險的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將風險事件的事后處理轉變成事前的預防就是風險管理。如果要防止不良情況的出現,就要施識、預見、評估護理風險,并采取有針對性地防范措施[3]。風險管理的重要途徑是優質的護理服務,護理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會出現護理風險管理,因此,為了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專業、人性化的護理服務,使其要求得到滿足,就需要護理管理機制不斷得到健全與完善,因而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就會提高。本組資料顯示,觀察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2.04%(2/98)、護患糾紛投訴率1.02%(1/98)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97.98±1.31)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以上指標相比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由此可見,通過對心血管內科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對策,極大的降低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并增強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加強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中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鄭建萍,吳欣娟.加強護理風險管理促進護理質量提升.護理管理雜志,2013,(48):37.
2萬淑芳,萬曉芳.護理風險管理在基層醫院心血管內科的實踐應用.中外醫學研究,2014,9(32):89~90.
1臨床資料
選取2006年7月~2011年7月筆者所在醫院心血管內科共5年時間住院患者發生護理風險事件共48例,年齡27—81歲,男28例,女20例。分析上述患者病歷資料,總結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因素以及處理辦法,以便建立完善的預警、處理、評價機制。
2結果
各種護理風險發生共48例,其中23例因護理人員自身業務水平限制或工作中發生差錯等自身原因造成,占48%;其中15例因缺乏有效的醫患溝通,導致患者不配合治療而發生風險事件,占31%;其中6例因醫療文書記錄缺陷,不能真實完全的反應治療過程及病情變化,占13%;其他原因4例。
3討論
經過對上述病例的分析,筆者認為護理風險因素的發生主要以下幾點。
3.1護理人員專業素質由于護理人員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欠缺病情動態觀察能力、應急搶救配合能力、藥物基本知識的掌握能力、各種設備的維護與使用能力、判斷處置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操作的熟練度等,從而導致護理缺陷和護理糾紛。
3.2護理人員的配置基層護理人員欠缺,護士工作量大,過度疲勞、緊張造成各項護理措施及病情觀察不到位;與患者溝通時間少;不能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容易導致護理風險的產生。
3.3護患溝通近年來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患者對自己的治療、護理及轉歸有較強的求知欲望,而護理人員溝通技巧的欠缺,對疾病、診治風險不能正確評估與解釋;針對性差;態度生硬,易導致護患關系緊張,加大護理風險。
3.4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及責任心部分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憑經驗做事,不能充分評估存在的或潛在的護理風險,繼而不能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將風險降到最低程度;同時由于法律知識的缺乏,導致不能用相關法律規范自己的醫療行為、更不能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關鍵詞】外科護理學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0)03-00-02
《外科護理學》是護理學的一大分支,也是護理專業的一門重要的臨床專業課程,它包含了醫學基礎理論、外科學基礎理論和護理學基礎理論及技術,是一門理論緊密聯系實踐、臨床實踐檢驗護理理論的臨床學科。隨著現代護理模式發展,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她已成為護理教學人員關注和研究的熱點?,F就我院《外科護理學》教學過程改革實踐進行總結。
1 研究對象
選擇我校2006級護理本科學生116名、2007級護理本科學生94名,將2006級學生設為對照組,2007級設為實驗組,年齡20-24歲,平均24歲,兩組學生年齡、錄取成績等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教學改革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實驗組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方法手段,師資人才,評估體系,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和整體推進改革。
2.1 建立教學與實踐的良性循環互動
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內容,構建“以人為中心”的課程體系,采取雙軌制的教學計劃,以護理專業知識和醫學基礎知識為主線,以人文、社會、心理學等知識為副線齊頭并進,使各門課程之間合理銜接,協調配套,著眼于創新,緊跟社會發展[1]。發揮教學醫院的優勢,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實現教學與臨床的良好結合。按發病機制、病情判斷、并發癥、治療原則和護理措施來組織,強調病情觀察、判斷、緊急情況處置、危重癥監護和健康教育等與臨床護理工作密切相關的知識點突出護理特色。
2.2 優化教師結構,提高教師素質
教研室在組建過程中,非常注重教師的選拔和培養,選擇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并具有“雙師”資格的臨床專家擔任《外科護理學》的教學工作。在師資培養、教學方式改革、教書育人等方面科學地認識和運用隱性知識[3],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
2.3 優化教學方法,營造創新環境――五字教學法
(1)引――探究性、啟發式教學
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引導學生要經常深入外科病房,查找病例、檢索資料,并在病人身邊真實情景中主動體驗、探索,從而了解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直接掌握疾病護理的特點、難點。例如:圍手術期護理中,必須結合病人自身的特殊情況進行個體化的治療和護理。
(2)問――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
由教師提出問題,采用問題討論式教學,課堂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討論中的角色體現多元化的特點,時而是組織者,時而參與者,時而是評判者,時而是引導者。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思維活躍時會有不同于教材、教師觀點的時候,教師要動之以情地鼓勵,觀點偏頗的要曉之以理地啟迪,允許有不同觀點,大膽鼓勵發散思維。
(3)案――案例教學法
根據典型案例,組織學生討論。如病例討論式教學,在每個系統授課結束后,老師挑選典型或疑難病例,學生分組到病房收集病史資料―護理體檢―運用護理程序提出護理問題和護理診斷―制定護理目標―實施護理措施。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鼓勵學生以循證護理的理念進行批判與質疑,寓思維訓練于問題解決之中,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4)演――情景模擬教學法
實戰演練,組織學生角色扮演,教師進行指導和點評,要讓學生體會到師生間、同學間合作的歡愉,使優秀生有所得,后進生有所獲。例如:對高血壓病病人術后出院的健康教育指導,讓“護士”和“病人”進行有關休息和運動,情緒調節、飲食護理、藥物療效觀察及病情監測等方面的指導,提出模擬要求,通過對角色的塑造和模擬,增強學生的真實感和現場感。
開展床邊教學或教學查房和實習護生教學。學生10-18人一組,在病房或示教室授課,鍛煉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教案書寫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5)研――研究性教學法
教學要從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密切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教師不僅要增加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演講、辯論、表演以及觀看影視、錄象等活動成分,而且應打開校門,引導學生走向廣闊的社會生活,進行社會調查,參與社會實踐,并及時引導學生收集資料、舉辦展覽、壁報等活動,安排學生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選擇不同研究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等。
2.4 優化教學手段,改進教學過程
(1)多媒體的應用:外科護理學教研室教師根據實際授課的需要,靈活地調取圖、文、音、像等各種多媒體資料;通過系統化、形象化、直觀化的教學界面和多種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活動;把常見的臨床案例和生動的圖片、錄像資料有機結合,真正使教學內容和形式融為一體,對教學重點、難點起到的畫龍點睛的作用。
(2)模擬練習的使用:生理驅動型模擬系統它能夠模擬人體真實的病理生理特征以及臨床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各種病例和救治場景,模型人的各項生理指標會自主發生相應變化。我院護理實驗中心在利用規范化培訓標準來培訓護生進行“青霉素過敏性休克救治”的過程中,采用了一種與國際接軌的新模式――“簡短理論講授+分項技術練習+綜合模擬演練+錄像分析總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5 優化考核方式,完善評價標準
在教育評價上,注重考量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的課程總評成績由討論發言、論文撰寫、社區實踐、臨床教學等多個環節中學生的態度、知識、能力的評價和綜合卷面考核來確定,在成績中體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進一步淡化學生對過分細化成績的追求,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抓好課堂評估、課程評估、終末評估、師資評估“四個評估環節”,采取專家督導、同行評價、學生評價三者結合的方法,使評估更具有規范性、綜合性、指導性。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教育方式的創新,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肯定,促進了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首先,創新型護理人才的培養以創新素質培養為目標,注重社會對護士知識、能力、素質要求,著力構筑完美的人格教育,加強了護理學生專業責任感、使命感,更好的服務社會。其次,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理念,建立教學與實踐的良性循環互動,優化課程設置、優化師資結構、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考核評價標準,培養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針對外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和弊端進行改革與創新,全面提高外科護理學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內科護理學教學 教學質量
內科護理學是研究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對內科病人的影響,介紹維護人類身心健康的內科護理理論知識、技能和運用護理程序對護理對象實施整體護理的思維和方法,以達到減輕痛苦、促進康復、增進健康的一門臨床護理學科。它是中專職業學校護理專業主干課程之一,在護士執照考試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其內容繁雜,知識面廣,教學大綱要求全面,而課時遞減,矛盾突出。
目前,由于進入衛校的中專學生,入學時的總體成績下降,學生普遍基礎較薄弱,內科護理學又是建立在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健康評估評、基護等多門課程基礎上的綜合性學科,內容抽象,枯燥復雜,學生又缺乏臨床醫學知識,理解能力較差,對疾病沒有認識,且學習興趣普遍不濃。
中專學校年輕教師比例增多,醫學專業教師畢業后就進入各中專衛校,都未經過專門教學培訓,初次教學,對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及教學方法理解、熟悉程度較弱,特別缺乏臨床護理的實踐經驗。要提高內科護理學的教學質量和護士執照考試通過率,培養出合格的護理人才。筆者就如何提高內科護理學的教學質量,談一些教學體會。
1內科護理學教學應該貫穿現代護理模式,灌輸系統化整體護理理念
現代護理模式就是系統化整體護理,即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將臨床護理與護理管理的各個環節系統化的方式。目的是為了解決人的健康問題,教材的內容及疾病護理、大綱要求均按照此模式編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貫穿整體護理模式,疾病的講解也應該按照護理程序的步驟進行,讓學生熟悉整體護理模式,建立系統化整體護理理念,并與臨床相結合,學生在做病例分析題和臨床實習時都要加強護理程序的運用。
2內科護理學的教學目標要明確
對于中專學生而言,通過三年學習要達到什么樣的層次,這是我們中職教育要思考的問題,所以我們為中專護生設立兩個目標:一個短期目標,是學生通過三年學習要取得中專畢業證和護士執照,另一個長期目標是通過學習,能在臨床為內科病人護理,在護理中顯示護理專業的社會價值和護士的自身價值。
3內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講課要做到結合三方面的知識
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相結合,教學大綱與護士執照考試大綱相結合。
3.1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教師首先要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
在備課時就要把臨床病例融入疾病之中,這樣才可以充實課堂,也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講“肺炎病人的護理”時,描述病例:張先生,25歲。2天前淋雨后突然寒戰高熱,體溫達40℃,伴咳嗽、胸痛、咳鐵銹色痰,氣促,煩躁,四肢厥冷,出汗,急診入院。體檢:T40℃,P126次/min,R30次/min,BP75/45mmHg。神志模糊,煩躁不安,口唇發紺明顯,右肺下野叩診濁音、語顫增強、可聞及支氣管呼吸音,心音低頓,心律126次/min。腹平軟,無壓痛,雙下肢無水腫,指端發紺。X線胸片顯示右肺下野可見大片狀致密陰影。血常規檢查見WBC15×109/L,N90%,L10%。由此病例可引出問題:可能的臨床診斷?主要的護理診斷及合作性問題?對該病人采用哪些護理措施?結合病情列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措施。這樣就加強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通過病例來學習和鞏固知識,也使學生對護理程序的應用更為靈活。
加強實訓樓的建設,學生通過做實驗可以加強動手能力,提高對課程的興趣。
護生10個月的臨床實習正是她們把平時課本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的時候,最能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和知識的運用程度,對下臨床學習的護生要求她們完成3~5份完整護理病歷的書寫,并把其作為畢業的一個考核標準,可以加強學生的自學,也可以讓她們更好地運用整體護理為病人服務。
3.2要做到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相結合,就要求老師備課全面
以教師的個人備課為主,加強集體備課,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內容,了解整個教材的組織結構,分清重點、難點。在這基礎上加上課程組的集體備課,能集思廣益,得到提高。由于《內科護理學》教學內容復雜,知識點多,除了平時備課外,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在上課前必須下一番“熟悉教案”的功夫,這樣,講起課來才能得心應手。內科護理學所涵蓋的知識面很廣,解剖、生理等都是它的基礎課程,所以在上課時要不斷地給學生回顧,在講到每個系統疾病之前都要給學生回顧該系統的解剖和生理特點,在講到每個疾病時都要講到該病的病理過程,疾病的治療里要用到藥理里的藥物作用及護理,還要結合基礎護理學里知識講解每種疾病的癥狀及體征的護理等等,所以在上課時可用到啟發式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回顧并讓學生學會將其他知識融入內科護理學的學習中,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教學大綱與護士執照考試大綱相結合
中專學生大都是中考完后到衛校來讀書的,又由于中專生突然沒有升學壓力,會完全放松,對于學習就會松懈下來,很多學生都到臨考之前才開始看書,所以國家及各地方學校都開始把護士執照考試作為學生畢業的一個標準,學生有了壓力自然就會重視課程學習。這就要求老師上課時要把護士執照的內容滲透入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要熟知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內容,如: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護理中,概述、病因及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要點、護理診斷、護理措施、健康教育在教學大綱里有的是要熟練掌握的,有的是熟悉的內容,但它們在考試大綱里都是要掌握的,而且分屬于不同的考試科目,治療要點在相關專業知識里考到,而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是在專業知識里考到,老師上課就要做到兩方面相結合。如何能提高學生的執考通過率,這就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練習和考核,中專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較差,老師講過的東西,不會及時復習,就需要老師督促,老師在講完一個疾病后就給學生一定的練習,練習要根據教學和考試大綱兩方面編寫,要把護士執照的習題編入其中讓學生適應,每學完一個系統的疾病,對學生進行小測驗,讓學生反復的回顧,加強學習,在執考前一個月對所有學生進行強化訓練,這可以提高執考通過率。
4靈活運用四種教學方法
4.1 命題教學法
為解決授課中存在的尖子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消”的問題,探索出了學生自由命題教學法,即在教師指導下,規定范圍,自己命題,自己解答。具體分為四個步驟:啟發誘導、閱讀理解、定性命題、自我答題。這種教學方法可用于自學內容。
4.2 講解教學法
這是最傳統的教學方式,也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教學方法,就是老師按照課本的內容給學生講解,提出重點,講解難點。
4.3 提綱演示法
就是老師把書本的內容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整理,在黑板上列出提綱,不按課本的順序講解,這用于課本內容過于冗雜,老師進行周密詳細的備課后把內容簡潔化,使條例更清晰,重點突出,學生易于理解,但這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必須先預習,上課時要認真聽并做好筆記。
4.4 啟發互動教學法
啟發互動式教學法是指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進行啟發教育,發展學生智慧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動機啟發、問題啟發、病例啟發、聯想啟發、形象啟發、情感啟發、討論啟發等,先讓學生自己積極地進行思考、作出答案,而后再由教師引導全體學生對答案進行研討、評定和總結。充分發揮和培養同學們的主動思維能力。
我們除了要靈活運用以上四種教學方法以外,還應該結合多媒體和情景圖文教學等,可以使內科更加生動直觀。便于學生理解,提高學生興趣。
5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加強中專教師培養,建設“雙師型”教學隊伍,要采取多種方式,如:教師上崗前要進行有效的崗前培訓,教師主要面對的是護理專業學生,所以特別要加強整體護理模式方面的知識,還有心理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同科目老師相互聽課相互評課,起到促進作用;教師要多下臨床,可以增加臨床經驗,豐富課堂內容。
內科護理學一直以來都是重點課程,也是學生學習困難的科目,通過以上的一些方式可以提高內科護理學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學習更有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內科護理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高健群,熊紅霞.內科護理學[M]. 江西科技出版社,2008.
[2]崔炎. 護理學基礎[M].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中,筆者深深體會到,我國的教育機制還不太重視學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對學生的心理教育、環境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等方面比較欠缺;學校往往憑學生成績的好壞來評價一個學生,社會又對大中專學生期望值很高,這給學生造成很大壓力。在期望與現實離得太遠時,學生的心理防線就會很快崩潰;嚴重的個性壓抑會帶來巨大的個性膨脹,受到壓抑的個性最終會為自己的伸展找個缺口,悲劇往往由此產生。眾所周知的西安音樂學院大三學生藥家鑫,2010年10月20日深夜駕車撞人后又將傷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便是一個警示案例。因此,筆者認為,在學科教學中,任何一名教師均不能忽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更不能僅依賴數量寥寥的專職心理輔導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體現在日常的教學過程里,絕不讓任何一位學生脫離老師關注的眼睛。
一、不容忽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如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是在新形勢下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學生工作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高校需要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高素質人才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但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不會自然而然產生的,必須大力培養才行[1]。進入高校,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迅速增長,其生理機能發展趨于成熟,但其心理發展水平相對滯后,極易產生情感上的動蕩,自控能力相對較差。根據有關資料統計顯示,目前困擾大學生的有以下8個方面的問題:考試焦慮;不善于人際交往;就業焦慮;社交恐懼;夢境解析;網絡成癮;個人情感問題;強迫癥[2]。高等教育對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貫穿在高校教本文由收集整理育的全過程中。
1、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值得關注
對剛進入大一的新生來說,面對一個與中學有著很大不同的場所,在學習方面也有一定的不適應性。在生活方面,有很多學生吃穿相互攀比,當家庭經濟難以滿足他們時,易產生埋怨情緒,使家庭貧寒的學生增加了思想負擔,有意識的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愿與人交往,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對于學習自信心弱的學生,我們應更加予以關注,提醒他們不要輕易懷疑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幫助他們樹立生活和學習自信心。對于盲目攀比的學生,應進行正確的引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人生觀。
調查顯示,新生對自身心理健康表示極大關心,新生心理問題反映在適應困難、人際關系、情緒波動等方面。一些學生剛剛擺脫了高考階段極度緊張的學習考試,考入高等學府后,情緒落差,產生一種松弛感,想過自由日子。但入校后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全新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法和手段,以及更高的學習目標,加之住校生面臨新的環境和人際溝通的適應,均形成明顯的反差,使部分學生產生緊張不安的情緒,思想混亂、空虛、壓抑。另外,人際關系障礙也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人際關系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人稱之為“心理氣氛”。如果一個人與周圍的人保持良好關系,或者說與周圍人維持一種融洽的感情交流,就獲得一種安全感,并且在這種交流中,使情感得以宣泄,郁悶得以排泄,精神得以升華,從而有助于身心健康,相反,如果人際關系不良,就會處于莫名的“不安”狀況中,感到“無助”或“孤獨”。正如我國著名醫學心理學家丁瓚指出:人類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人際關系的適應,人類心理變態主要由人際關系交往失調而來,產生心理問題造成憂慮、壓抑情緒。新生往往行為消極,自我封閉,社交方式多采用一對一或三五成群,說明他們一方面渴望別人了解自己,另一方面封閉自我,陷入困惑。
綜上所述,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確實值得學校管理層和每一位教師的關注,同時,在教學過程和日常生活中,教師和相關領導應該通過對新生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做到重視、預防、疏導、幫助、解決。
2、高年級學生的學習態度、就業預期容易因環境和社會因素而轉變
當代大學生比較關注社會問題,當有些問題找不到答案又無人能理解時便產生悲觀失望,甚至導致焦慮不安。也有些學生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認識,自以為是,高傲自大,過高的估計自己,遇事不能包容,極易產生對立情緒,也有些學生遇到矛盾或不順心的事情時,便一蹶不振,茶飯不思。隨著學習的深入和年齡的增長,高年級學生對于自己的未來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看法,但是,當現實與理想的距離太大時,他們往往會失去目標,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對自己的就業也失去信心。大學生的學習態度直接影響其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態度與學習動機有直接的聯系,學習動機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大學生的直接性學習動機,如分數贊賞、獎勵、避免懲罰等隨著年紀的升高而逐漸減弱;而間接性學習動機,如求知欲、探索欲、成就感、創造性等隨著年紀的升高而逐漸增強。
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高年級學生的學習態度,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生活當中的種種挫折,培養他們堅忍不拔的品質和永不放棄的精神。
二、在學科教學中不容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我校2007級護理專業2個新疆班學生93名,1班45名,2班48名,均為女生。年齡最大23歲,最小17歲,平均年齡為19.5歲,均為參加全國統考入學的學生。學制5年,前3學年在新疆伊寧衛生學校學習,第4學年進入我校繼續學習臨床護理課程。學生1班為實驗組,實施案例教學法;2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由同一教師按同一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及授課計劃授課,保證授課內容同步。2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平均智育成績等方面經統計學檢驗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實驗組教學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課堂教學實施雙向互動式案例教學法,課后學習采取內容拓展式案例教學法。
(1)雙向互動式案例教學。課程組教師利用假期分項目、有目的地到醫院收集有關資料,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按照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精編案例,并根據課程項目、任務、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在具體問題情景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講授“妊娠合并心臟病”章節時,學生在內科護理學中已經學習過心臟病病人的基本護理知識,本章節的學習任務是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圍產期的孕產婦。首先教師選擇幾例妊娠合并心臟病的典型案例發給學生,同時提出明確的討論要求;然后學生以小組(4~5人)為單位,討論妊娠與心臟病的相互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制訂相應的護理計劃;最后學生進行發言,匯報討論結果,小組間相互評價,教師點評。討論過程中教師給予引導,但不發表結論性意見。通過討論,學生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第一步,同時鍛煉了其臨床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2)課外內容拓展式案例教學。以學生思考為主,重在應用。如學習“孕期保健”章節時,教師給出教學案例,要求學生自己查閱資料,了解孕婦孕期常見癥狀、自我監護方法和健康指導等內容,制訂有針對性的孕期保健計劃,并能指導孕婦自我監護。這種教學方法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鞏固、加深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互相討論或詢問教師,不斷擴大知識面,增強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2對照組教學方法
采用傳統課堂教授法,即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法,配以多媒體課件,教師按預先準備的教學程序,將教學內容有步驟地講授給學生,以達到教學目的。
1.3效果評價
1.3.1考試成績
課程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婦產科護理學理論考試,統一命題(案例分析占成績的30%)、統一考試、統一閱卷。
1.3.2問卷調查
自制問卷調查表,調查實驗組學生對案例教學法的認同情況,共發放45份問卷,無記名填寫,當場回收,有效回收率為100%。
1.3.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2.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2組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2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見表1)
3討論
3.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采用雙向互動式案例教學法,教學過程注重的是教師、學生與課程內容之間雙重雙向的活動構建。通過設置案例,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拉近了學生與臨床的距離,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其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和積極性。由表2可以看出,實驗組的全部學生都認為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促進自主學習。3.2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案例教學法是一個圍繞具體案例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其本質就是鞏固和運用知識的過程[2],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去思考問題,將理論與臨床案例有機結合,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便于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最終使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表1顯示,實驗組期末理論考試與案例分析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2組成績有顯著性差異;表2顯示,實驗組100%的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3.3培養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婦產科護理學是一門臨床護理課程,學生積累的理論知識必須通過實踐才能轉變成能力[3]。案例分析是一個預實踐的過程,對案例中病人病情的發生、發展、治療、護理等的觀察和思考涉及臨床多學科知識,學生通過對案例中復雜的內容進行整合和深入分析,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臨床推理過程,為其將來進入工作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表2顯示,實驗組93.3%的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其臨床思維能力。
3.4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是通過對一個含有臨床實際問題的具體案例的展示,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和討論、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以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在實施過程中,多進行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學生在復雜的問題情景中逐漸形成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技能,并提高了自身自主學習、團隊協作的能力。2組學生案例分析成績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而課外內容拓展式案例教學把教學內容向更寬的領域和更深的層面延伸,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