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4 17:27:54
序論:在您撰寫骨質疏松的健康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04
隨著人壽命的增長及老年人口的增加,作為老年重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的骨質疏松成為我國的一個重要社會問題。骨質疏松的疼痛、骨折等給老年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嚴重地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骨質疏松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骨骼疾病[1],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風險隨年齡的增加而隨上升趨勢。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健康教育,它是預防骨質疏松最經濟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預防骨質疏松的重要策略[2]。因此要在社區老年人口中進行骨質疏松的預防。
骨質疏松的癥狀
早期無表現,后期全身乏力,肌力下降。怕冷、疼痛(主要是全身骨骼疼痛及不適,以頸、肩、腰、背的疼痛及不適為主,依次是膝關節、手指、前臂及上臂疼痛)。身高降低>3cm,駝背,不明原因掉牙。輕微創傷后易骨折,常見部位:髖部、椎骨、腕部,稱為“骨質疏松三大骨折”。
骨質疏松的危害
生活質量下降:老年人感覺周身筋骨酸痛、乏力、駝背、骨關節變形。輕者會使老人活動起來力不從心;重者可發生骨折,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增加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住院費用和保健費用高:因疼痛求醫,看醫買藥或骨折住院,手術治療的醫療費用而增加經濟負擔。
心理影響:骨質疏松對老人的心理和社交能力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如可能產生恐懼心理,害怕摔跤、骨折,使老人的活動都受到限制。
精神壓抑:目前醫學條件還缺乏有效辦法幫助已患骨質疏松的患者逆轉已經疏松的骨骼。因此,使老人背負較重的思想包袱,心情抑郁,缺乏生活熱情。
骨質疏松的預防
營養與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保證適宜的營養,攝入充足的鈣。多進食含鈣豐富的食品,如乳制品、骨頭湯、魚蝦類、蘑菇、綠色蔬菜等。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鼓勵老年人應經常到戶外進行適量的運動,如跳舞、步行、太極拳等,讓老年人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并且戒煙限酒,不飲濃茶,低鹽飲食,保證睡眠,防止跌倒。
合理用藥:目前已有許多藥物預防和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鈣劑和維生素D的補充是預防骨質疏松的一種基礎療法。1天中補鈣的最佳時間是睡前與餐后1小時。臨睡前補鈣就能為夜間的鈣代謝提供充足的原料?;钚遭}宜早上空腹,服后多飲水,與鈣劑不能同時服用。但這些遠遠不夠,仍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物來治療。理想的治療藥物必須具備有效性,安全性,使用方便。
運動療法:應經常到戶外活動,運動至少半小時,接觸陽光,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運動是補鈣的最佳方法,運動可達到預防骨質疏松的目的。
健康教育
在骨質疏松的防治中,要幫助老人掌握骨質疏松衛生保健知識。在老年人群中,由于腸吸收功能減弱,容易導致骨礦化能力降低。引起骨軟化、骨脆性增加。因此要改變飲食習慣,多吃促進鈣吸收的食物,如酸奶、乳制品、豆漿、魚、豆腐、木耳菜、香菇等。進行合理運動,單純補鈣而缺乏運動,補鈣效果不佳,運動療法對防止“骨丟失”也有明顯效果。因此適度的鍛煉和體力勞動有助于減輕骨質疏松,提高骨骼對鈣元素的攝取率。另外,老年人要多曬太陽,每天保證曬太陽30分鐘,選擇紫外線照射較弱的時候,如紫外線強烈,最好選擇在樹蔭、房檐下的地方。如上午10:00以前,下午4:00以后,以免曬傷或中暑。通過健康教育讓老年人了解骨質疏松的知識和預防方法,樹立健康觀念,這對降低骨質疏松危險因素和預防其并發癥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并且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濤,張昊,杜寧.男性骨質疏松的研究概況.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3,3(1):56-58.
【關鍵詞】骨質疏松;健康教育;預防護理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億人患有骨質疏松,我國發病人數已逾1億,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10月20日定位“國際骨質疏松日”。我國目前已將骨質疏松與糖尿病、老年性癡呆一起列為“十一五”期間三大重點攻關的老年性疾病。
骨質疏松癥是指一種全身性的骨量減少及骨組織顯微結構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強度降低,在無創傷、輕度和中度創傷情況下,骨折危險度增加的疾病,此時骨礦物質與骨基質等比例減少。骨質疏松癥主要分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和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原發性骨質疏松分為2型:I型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II型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兩者都屬于退行性的骨質疏松癥。
骨組織分為骨原細胞、成骨細胞、骨細胞和破骨細胞。骨的功能包括支持、保護、運動、造血和參與鈣、磷的代謝。骨的代謝活動受到神經、內分泌、飲食習慣及運動等多種因素影響。正常情況下,骨組織不停地進行新陳代謝,骨生成與骨吸收保持動態平衡。如果破骨細胞功能增強,骨吸收增多,就會出現骨質疏松。對骨代謝影響較大的內分泌因素有:
1 甲狀旁腺激素,使骨細胞溶骨作用加強,增強破骨細胞的活性,使血鈣升高。
2 降鈣素,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對抗甲狀旁腺激素,減緩骨吸收。
3 生長激素,可刺激成骨細胞增殖、分化,從而加速骨形成。
4 雌激素,可以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激活骨形成因子,對抗甲狀旁腺激素,增強降鈣素分泌。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群高發病種,典型的癥狀是疼痛、身高縮短、駝背、胸廓變形導致呼吸困難,而最大的危害是極易導致骨折。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尤其是髖部骨折)已經成為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甚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 中國專家推薦的診斷標準分為以下兩部分,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可根據各地不同情況分別選用:
1.1 標準差法:①BMD(髖骨骨密度)低于同性別人群峰值骨量均值1個標準差之內為正常;②BMD低于同性別人群峰值骨量均值1~2個標準差之內為骨量減少;③BMD低于同性別人群峰值骨量均值2標準差以上為骨質疏松癥,若同時伴有身體一處或多處部位骨折者為重度骨質疏松癥。
1.2 百分率法:①患者BMD比同性別人群峰值骨量均值減少1%~12%為基本正常;②患者BMD比同性別人群峰值骨量均值減少13%~24%為骨量減少;③患者BMD比同性別人群峰值骨量均值減少25%以上為骨質疏松癥,若同時伴有身體一處或多處部位骨折者為重度骨質疏松癥。
2 骨質疏松患者的三級預防措施
2.1 一級預防--無病防病
2.1.1 首先要獲得理想的骨峰值必須攝取足量的鈣和合理的營養,因為合理的平衡膳食和科學烹調可以有效提高鈣利用率,避免進食高鹽及高動物蛋白飲食,同時要避免過度吸煙、飲酒、咖啡、可口可樂,減少尿鈣和糞鈣的排出。
2.1.2 堅持適量的負重運動,如游泳、跑、跳、體操等,以加強骨骼和肌肉的鍛煉。
2.1.3 要減少骨量的丟失。對骨質疏松癥的高危因素盡早識別并加以糾正。
2.2 二級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骨密度檢測是骨質疏松的一項突破性進展,對早期診斷骨質疏松癥,預測骨折風險和評估干預措施的效果均有重要意義。因此老年人每年定期監測骨密度,以及時發現低骨量,并加以干預,預防發生骨質疏松。應盡早進行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緩解骨痛,提高生活質量。
2.3 三級預防-綜合防治
以綜合措施改善骨質疏松患者的肌力和反應力,提高其平衡和反應能力,防止骨折。老年人不要參加劇烈活動,不要舉重物,避免在黑暗中及太光滑或有障礙的地面行走,穿舒適而耐磨的鞋,尤其天寒地凍,更要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外傷,防止骨折。加強及時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防止病情惡化,預防并發癥和后遺癥,對已喪失勞動力或致殘者,采取積極的康復措施,盡量恢復或保留功能。
3 預防和護理指導
3.1 疾病知識指導:向患者宣傳骨質疏松癥的一般知識和治療預防要點,包括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危險因素、臨床表現、治療用藥及日常飲食調養,使患者對該病有系統的了解。取得患者的合作,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
3.2 合理膳食:為了防止骨質疏松癥的發生,首先應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注意合理膳食搭配。對骨質疏松癥的患者強調補充足夠的鈣,特別是飲食鈣尤為重要。保證每日攝入鈣的標準量在1000~1200mg以上。防止夜間骨質丟失,可囑患者睡前飲牛奶,為防止便秘,酌情增加水果、蜂蜜等的攝入。指導患者選食含鈣豐富的食品,如低脂或無脂牛奶、酸奶、深綠色蔬菜豆類和豆制品、蝦皮等。服用鈣片時應避免同時食菠菜,因菠菜會與鈣形成復合物而影響吸收。
3.3 功能鍛煉: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是防止骨質疏松癥的有效措施,體育鍛煉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順其自然,勞逸結合,循序漸進,適可而止。一般采取簡便易行積極有效的活動方式,散步、慢跑、或健身操等戶外活動。鼓勵患者多曬太陽,以增加內源性維生素D的生成,有效預防骨質疏松癥。
3.4 合理用藥:目前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方法較多,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療法、鈣劑、維生素D及衍生物、中藥治療等。在各種藥物使用過程中,應嚴格遵醫囑,調整劑量,以防不良反應發生及藥物中毒,并且不論使用何種藥物都必須補充鈣劑。補鈣堅持1年以上,才有增加骨密度的作用。女性20~50歲需1000毫克/日,50~60歲(絕經后)需1000~1500毫克/日,>65歲需1500毫克/日,男性20~50歲需1000毫克/日,>65歲需1500毫克/日。補鈣過多還可引起高血鈣,心動過速,血壓升高,故服藥1個月后應檢測血鈣濃度,以后3~4個月定期測一次。補充鈣制劑的同時應補充維生素D和磷元素。鈣磷比為1:1~3:2。適量補充維生素K,它有助于骨鈣的沉積。
3.5 自我防護:骨質疏松患者骨骼松脆,易發生骨折,所以必須防治滑倒、摔倒。避免在雨雪天氣外出,外出有人陪伴,挽扶。浴室地面有防滑設施,并有足夠的照明,跨越臺階應小心,乘坐汽車要扶穩,下蹲時腰背要挺直,避免提重物,上下樓梯扶扶手,借助手杖。
4 預防OP健康教育內容
4.1 預防OP的整體策略包括:年輕時建立骨質,增強骨庫;成年和老年期間保持或減少骨質流失,特別是女性更年期后;老年人特別注意飲食,增強體力,防止跌倒;保護骨質不是一時興致,需要一生的堅持。
4.2 預防OP要有完整的計劃
4.3 均衡飲食,保持適當體重多吃鈣質食物,如奶類(1ml牛奶=1mg鈣)、豆類制品、新鮮蔬菜水果及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蛋黃、肝臟等。有利于補充鈣質和骨質的貯存。
4.4 經常運動,保持良好姿勢適當的負重運動給骨骼應力刺激,刺激骨生長,防止骨質流失,而且適宜的運動能加強肌肉能力和反應力,減少跌倒的機會。運動要安全、有效,多做戶外行走、慢跳、伸展運動,避免做彎腰、抬物等動作。
4.5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過度喝酒及吸煙對骨骼有害,引起骨質的流失。因此必須戒酒、戒煙。
4.6 家居安全,預防跌倒老年患者運動及感覺功能退化,反應慢,應多適宜運動增強反應和平衡力。清除房間里及周邊的環境障礙,保證行走安全。
1 不同人群的病因及癥狀:
老年人的骨質疏松癥主要表現為:1、身材變矮、彎腰駝背,這是骨質疏松癥的主要表現,一般如果出現就證明一定患有骨質疏松。2、腰背酸痛、活動加重,休息后疼痛減輕的腰背酸痛是由于骨質疏松癥引起。3、體型偏瘦、營養狀態差或胃腸道疾病所導致的營養狀態不好也是骨質疏松癥的原因之一。 4、 年齡因素在骨質疏松癥的發病因素中占很大比重,在女性絕經前后,也就是45~50歲左右就應該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了,而男性一般在63~77歲之間時才會出現雄性激素分泌減少造成骨質疏松癥,所以在這個年齡也要進行骨密度檢查。
對于年輕人骨質疏松的第一危險因素是減肥。許多女性在減肥過程中將一切與脂肪有關的飲食都拒之門外。殊不知,在減去脂肪的同時,也會把骨骼減弱了。另外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例如宅男宅女,缺少陽光;好吃懶做,少運動;嗜好煙酒、咖啡、碳酸飲料;口味重,吃鹽多;大魚大肉,蛋白質攝入過多等等,也是導致骨質疏松的原因。
長期用藥、某些疾病,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的病人易患骨質疏松癥。臨床常見的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多發性內分泌病、原發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繼發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支氣管哮喘病、肺心病、強直性脊柱炎、骨腫瘤引起的骨破壞等多種疾病都會繼發骨質疏松。
2 健康教育
由于骨密度檢測是立即出結果,這就方便我們及時對受檢者進行健康教育。針對不同受檢者出現的骨量減少、骨質疏松的不同結果,我們會及時采取口頭指導、發放相關材料的方式進行教育。在做體檢結論時,主檢醫生也會給予書面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對于單位集體體檢結束后,還會安排全科醫生去單位進行集體答疑、指導。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飲食指導:通常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飲食應以含鈣量較高的食品為主,一般來說,小魚、小蝦以及干果類食物的含鈣量都比較豐富。而乳制品和豆制品的含鈣量也相對豐富。
2.2 生活方式指導:在生活方式的指導中首先要強調的是日照的時間。原因是日光中的紫外線被人體皮膚吸收后能夠將維生素D轉化成為人能夠利用的活性維生素D,即骨化三醇,所以一般建議每天日照的時間不低于30分鐘,日照方式要選擇陽光直射,不能間隔例如玻璃等對紫外線反射能力較強的物體,否則是無效的[2]。
2.3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腦力勞動工作者在工作的過程中運動量相對較少,所以脊柱的骨質疏松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對于嗜煙嗜酒的患者,我們就會建議節制煙酒。對于厭食偏食者我們會指導其改變飲食結構從而增加食物的營養均衡性等。不良的生活習慣的改變,在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治療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
2.4 戶外運動與運動形式的指導:戶外運動是骨質疏松癥患者主要的運動形式。對老年人在運動形式的選擇上我們提倡進行持續的低強度的運動,例如:太極拳、散步、節奏較舒緩的交誼舞等等,運動強度不宜過大,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但是要注重運動的質量與周身各個肌肉的協調性。對于年輕人我們強調對骨骼健康最為有益的運動是負重運動,如打球、跳繩等。而持之以恒的運動對骨質疏松的預防效果高于治療效果,運動開始的時間越早,年老時骨質流失的時間越晚,要長期堅持有計劃、有規律的運動。
3 結語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與人類生活方式、環境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與個人的生活習慣、生活環境以及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在日常工作中,通過健康教育使人們改變固有觀念,接受正確、良好的生活習慣對疾病的預防和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過我們及時有效的健康教育,有很多體檢者主動給我們打電話,詢問骨質疏松癥的非藥物干預方法,還有很多人用藥或改變生活方式一段時間后主動回來做骨密度檢測。這也說明有不少人開始關注骨骼健康,我們也不斷收集、整理各方面的反饋,以期更好的為體檢人群服務。健康體檢是一種追求健康的行為,有別于一般的醫療服務,護理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使健康保健和防病治病的知識廣泛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骨質疏松癥;健康教育;促進健康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系統性骨病, 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細結構破壞, 表現為骨的脆性增加, 因而骨的危險性大為增加(WHO定義)[1]。健康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系統活動, 其目的是使人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從而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通過對鄭州人民醫院自2012年1~12月住院的92例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2年1~12月在本院住院的92例骨質疏松癥患者。其中男性36例, 女性56例。年齡65~88歲。高中及以上學歷28例, 以下64例, 均具有正確的表達能力, 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則, 取得了患者的配合。
1.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醫護人員講解與演示、 健康知識講座、病友間的交流經驗、發放宣傳手冊、閱讀科普書籍、社區保健服務、固定電話咨詢、醫護隨訪等多種形式。
2 健康教育的內容
2. 1 心理疏導 老年患者由于體質虛弱、腰背疼痛導致活動受限, 和周圍人聯系少, 加之環境陌生, 很容易產生孤獨、失落、心情抑郁等。長期的抑郁狀態可以影響人體的神經-體液調節, 使得抑郁癥患者骨密度降低[2]。因此, 在接待患者時要態度和藹, 熱情大方, 向患者介紹周圍環境、醫護人員, 骨質疏松癥的相關知識, 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
2. 2 飲食指導 老年患者多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 因此提供的飲食要美味可口、易于咀嚼消化吸收。多食綠色蔬菜、豆類及其制品、奶類及其制品等, 以促進鈣的吸收, 增強骨密度。忌常飲濃茶、咖啡, 戒煙戒酒。
2. 3 適當運動 適當規律地運動鍛煉是干預老年骨質疏松的最佳方法[3]。運動要循序漸進, 持之以恒。根據老年人個體差異, 可選擇步行、游泳、慢跑、騎自行車等。應避免劇烈的、有危險的運動。規律的運動可幫助鍛煉全身肌肉和關節的靈活性, 多曬太陽可促進內源性維生素D的產生, 對預防跌倒、減少骨折的發生很有幫助
2. 4 用藥指導 根據患者的病情, 按醫囑選擇合適的補鈣藥物、維生素D、降鈣素等綜合治療, 向患者說明不同藥物的作用、使用方法及不良反應。指導患者服用鈣劑時要增加飲水量, 減少發生泌尿系統結石的機會。服用維生素D 時, 不可同時食用綠葉蔬菜, 以避免形成鈣螯合物而減少鈣的吸收。并向患者說明性激素必須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劑量要準確, 并要與鈣劑、維生素D 同時服用, 效果更好。服用雌激素應定期進行婦科和乳腺檢查。使用降鈣素應觀察其不良反應, 護理人員可通過書面的形式, 把藥名、用法、劑量、時間、不良反應等內容寫成用藥說明交給患者, 以便于患者記憶, 并告知家屬, 督促患者服藥, 從而提高療效, 緩解癥狀。
2. 5 發展與預后 骨質疏松癥發展緩慢, 病程長, 被稱為無聲殺手, 有很多患者只有在骨折時才發現骨質疏松。目前尚無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因此通過改變生活方式, 采取綜合的預防治療措施, 能延緩甚至阻止骨質疏松癥的發展。
3 評價的方法
在患者入院的第1天和患者出院前分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收集資料, 內容包括心理情況, 用藥知識、飲食情況、休息和運動、發展及預后等10種情況, 了解患者對該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出院半年及1年后各做一次電話隨訪, 了解患者的遵醫行為。由主管護士發放調查試卷, 發放92份, 收回92份, 回收率100%。
4 結果
4. 1 骨質疏松癥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見表1。
表1 骨質疏松癥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掌握內容 實施前 實施后
例數 百分比 例數 百分比
骨質疏松概念 29 32% 87 95%
誘發因素 20 22% 85 92%
癥狀與體征 38 41% 85 92%
飲食控制 35 38% 86 93%
運動與康復 30 33% 86 93%
藥物及副作用 25 27% 84 91%
相關檢查內容 30 33% 92 100%
并發癥的防治 34 37% 90 98%
心理調適 35 38% 89 97%
復診標準 23 25% 88 96%
4. 2 患者遵醫行為 經調查顯示, 出院6個月內患者完全按醫囑綜合治療的有88例, 占96%。一年內完全按醫囑綜合治療的有82例, 占89%。
5 討論
骨質疏松癥作為一種慢性疾病, 病程長, 預后差, 在骨折發生之前通常無特殊臨床表現, 并且目前世界上尚無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骨質疏松癥防治的關鍵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通過健康教育, 能幫助患者掌握骨質疏松的相關知識, 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 增強自我保健意識, 延緩或阻止該疾病的發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梅.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鑒別診斷.中國全科醫學, 2012, 3(2):115-116.
骨質疏松是一種以單位體積內骨量減少、骨密度降低、骨微觀結構退化、骨強度減弱、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性疾病。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老齡化和人均壽命的提高,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四倍,多發于絕經期前后的婦女。骨質疏松起病癥狀輕,病程發展緩慢,治愈率低,致畸率高。因此,做好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對預防骨質疏松癥的進展及并發癥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1 臨床表現
1.1 疼痛
研究表明,當骨量丟失12%時,會發生腰背疼痛,疼痛沿脊柱兩側擴散,坐后加劇,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白天輕夜晚重,晨起時疼痛加重。當椎骨骨質疏松時,椎骨骨小梁萎縮,椎骨容易壓縮變形,身長就會變矮。當胸椎、腰椎的負荷量增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
1.2 骨折
骨質疏松癥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骨折易發生在上肢、橈骨、腰椎骨和股骨上端。它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限制患者的活動,還增加了經濟負擔,影響生活質量。當骨量丟失20%或受到外力的作用時,隨時有可能發生骨折。
1.3 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發生壓縮性骨折后,脊椎后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2 骨質疏松的病因分析
2.1 骨量丟失
女性病人絕經后由于卵巢萎縮,雌激素缺乏,其成骨細胞功能、腎的1-α-羥化酶活性亦隨老齡化而受損,導致骨的吸收、排泄增加,骨量丟失,這些都與骨質疏松癥形成有關。
2.2 飲食結構不合理
不合理的飲食可導致鈣吸收不足、維生素D、維生素C、蛋白質缺乏造成骨機質蛋白合成不足,易發生骨質疏松。另外,保持人體弱堿性環境能預防和緩解骨質疏松,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攝入比例應遵守1:4的比例,大多數的蔬菜水果屬于堿性食物,而大多數的肉類、谷物、糖、酒、魚蝦等類食物屬于酸性食物。
2.3 遺傳因素
骨密度為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重要指標,骨密度值主要取決于遺傳因素,其次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2.4 廢用因素
由于老年人活動減少,使肌肉強度減弱、骨量減少、動作協調障礙,使老年人較易摔跤,從而易發生骨折。老年人患有各種心血管疾病后遺癥,長期臥床不活動,因廢用因素導致骨量丟失,容易出現骨質疏松。
2.5 藥物因素
有些老年患者由于患慢性疾病,長期服用抗驚厥藥、制酸劑、糖皮質激素、肝素、化療藥等藥物影響使腸道鈣的吸收障礙,相關的維生素D缺乏,骨量丟失大于骨量吸收而發生骨質疏松。
3 健康教育的意義
我國是骨質疏松癥患者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且隨著人均年齡的增加,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已躍居心腦血管病、癌癥等常見病、多發病的第7位。我國對防治骨質疏松的研究起步較晚,人們缺乏對骨質疏松癥發生的病因、預防及治療知識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高。臨床中患者均以骨折或疼痛就醫,骨密度測定多數呈嚴重骨質疏松狀態,治療效果不佳,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及家屬帶來了極大的生理及心理負擔。因此,做好健康教育,做到“未病先防”,對預防此病的發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4 健康教育
重視三級預防。
4.1 一級預防
“未病先防”, 戒除不良生活習性,堅持科學生活方式,此期應從兒童青少年做起,注意合理的膳食營養,多食用含鈣、磷高的食物、乳制品、豆制品、海產品,如魚、蝦、蝦皮、海帶、牛奶、綠葉蔬菜等。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D是促進鈣吸收的主要元素,因此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也相當重要,如蛋黃、魚肝油等。指導患者堅持適當的運動,多從事戶外活動,適當曬太陽,適量的日光照射可促進體內活性維生素D3的形成,進一步促進骨礦化,使骨礦含量增加。但曬太陽應避免在陽光下曝曬,最好選擇在樹蔭、屋檐下等地方,一般每天2次,每次20~30min。中老年人可適當增加體能鍛煉,如老人體操、慢跑、游泳、太極拳等,運動量循序漸進,以無不適為宜。每天運動30~60min,每周堅持4天以上。指導患者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以減少骨鈣的溶出,導致骨礦含量減少,引起骨質疏松。
4.2 二級預防
“有病先治”,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人到中年,尤其婦女絕經期后,骨丟失量加速進行,此時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此檢測是一項突破性進展,對早期診斷骨質疏松癥、預測骨折風險和評估干預措施的效果均有重要意義。及時發現低骨量者應盡早建議他們到醫院進行專業治療及指導。病情一旦診斷清楚,立即通過藥物與非藥物治療,緩解骨痛,提高生活質量。服用鈣劑時增加飲水量,以增加尿量,減少泌尿系結石形成的機會,服用時最好空腹,以增強藥物的吸收率服用維生素D時,避免和綠葉蔬菜一起服用,以免減少鈣的吸收。
4.3 三級預防
“綜合治療”,此期患者均以明確診斷為骨質疏松癥,且大多出現腰背疼痛、不同程度的骨骼變形等臨床癥狀,部分患者存在骨折隱患,對骨質疏松老年人采取骨折風險評估,分析誘發跌倒的因素,采取預防跌倒的措施,針對個體進行安全防護指導,如廁、洗澡要站穩后才移步;上下樓梯、公共汽車要扶扶手;地板不宜過濕,穿防滑鞋,避免負重,必要時使用腰圍,以預防椎體骨折的發生。對于疼痛的患者,可指導睡硬板床,取仰臥位或側臥位休息,對疼痛的部位可采用1:3的醋調“活血定痛散”中藥外敷加PTO神燈照射,每次30min,每天2次,10天為1個療程,可緩解疼痛。對于服用止痛藥物者,應指導患者合理用藥,非甾體類抗炎藥應于餐后30min~1h服用,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77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導致骨骼脆性增加及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其最主要和最常見的癥狀是疼痛。據有關部門統計,2000年中國的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率占全國總人數的6.6%,而社區居民對骨質疏松癥的知曉率遠遠低于高血壓、糖尿病。因此健康教育已成為提高居民對骨質疏松癥知曉率和預防骨質疏松癥和的重要方法。現對社區200名骨質疏松的高危人群進行骨質疏松癥的危害進行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對骨質疏松癥的知曉率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健康教育,使社區居民對骨質疏松癥的危害有進一步認識,大幅提高了社區居民對骨質疏松癥的知曉率。健康教育在骨質疏松癥的預防中有重要作用。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對200名骨質疏松癥的高危人群進行健康講座,在健康教育前后對社區居民進行骨質疏松的相關問卷調查。其中男82例,女108例,年齡50~85歲,有骨折史8例,156例有不同程度的周身疼痛、身高變矮、駝背等,無任何癥狀4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65例,小學102例,文盲33例。
健康教育方式:由社區醫生組織社區居民進行健康教育講座,通過對骨質疏松的診斷、危險因素、防治及飲食調理等方面進行講解,給每人發放骨質疏松教育防治宣傳冊和健康教育處方,會后對居民進行骨質疏松有獎問答。加深具居民骨質疏松癥的了解。
結 果
通過健康教育,患者對骨質疏松癥的危害及危險因素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骨質疏松癥的知曉率大幅提高。見表1。
討 論
健康教育是醫療衛生服務中最有效、最節省、效率最高的手段,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有利于居民增加衛生知識、改變不良衛生行為等。老年期發生骨質疏松受生活方式、營養狀態、物理因素、醫療保障、激素調控等多方面的影響。若能及早加強自我保健,積極進行科學干預,骨質疏松癥是可能延緩和預防的。這將對提高我國億萬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而現實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因此,健康教育是低消耗,高效益的患者教育模式,值得在社區推廣。
參考文獻
關鍵詞:健康教育;老年患者;骨質疏松相關知識
伴隨年齡的增長及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癥患病的風險明顯增加,目前應該通過加強骨質疏松知識宣教,使老年患者了解骨質疏松相關危險因素及臨床表現,而住院老年患者可以作為重點教育對象進行健康教育,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醫療費用支出。
1 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6月西山煤電集團職工總醫院內分泌科、老年病科住院患者190例進行調查。入選標準:①年齡≥60歲;②能獨立或由專人指導下能夠完成調查問卷;③依從性好,能配合完成隨訪。
1.2方法
1.2.1依據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版本[1],及徐苓主編骨質疏松癥[2],將患者基本信息、骨質疏松危險因素及骨質疏松主要臨床表現共19項以問卷形式列出,以調查表形式調查,共計發放問卷190份,其中有效問卷181份,在入院后第1d進行第1次調查,通過入院后進行骨質疏松專題講座,2w后重復1次調查。
1.2.2 小組講座 對190例患者,分為10組,進行第1次調查后分組,以小組形式進行骨質疏松專題講座,主要內容分為問卷所涉19項,逐項對患者講解。
1.2.3 多媒體實例講座 針對典型骨質疏松病例進行講解,使患者認識到骨質疏松的危害及可防可治。
1.3統計學處理用 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描述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一般資料 被調查者中,男性126例(占69.6%),女性55例(占30.4%);年齡60歲~93歲,平均(69.4±7.3)歲;工人73例(占40.3%),辦公室職員68例(占37.6%),職工家屬27例(占14.9%),農村患者13例(占7.2%)。
2.2 相對于教育前,健康教育后患者對骨質疏松危險因素認知程度明顯提高。除外體力活動對骨質疏松影響的認知度未達到統計學意義外,其余各項均有統計學差異。健康教育前后老年患者對骨質疏松危險因素認知結果(見表1~2)。
3 結論
老年患者作為骨質疏松的高危人群,骨質疏松相關知識匱乏,通過利用多種宣傳方式,對住院老年患者進行骨質疏松知識宣傳教育,明顯可以提高老年患者對骨質疏松相關危險因素及臨床表現的認知程度,掌握骨質疏松的風險。
4 討論
伴隨年齡的增長及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癥作為一種靜悄悄的流行病,正逐漸影響到人們的健康。2010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78億,占總人口的13.26%[3](老齡化標志: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2003年~2006年一次大規模流行病調查顯示:50歲以上人群以椎體及股骨頸骨密度值為基礎的骨質疏松癥總患病率分別為:20.7%和14.4%,按調查估算2006年全國50歲以上人群約有6944萬人患骨質疏松癥[4]。王亮[5]等報道,北京海淀區1639例漢族中老年男性骨密度調查分析:60~69歲組骨質疏松癥發病率為40.72%,70~79歲組為55.56%,80歲以上組為69.73%。骨質疏松的直接危害在于骨質疏松性骨折,骨折作為骨質疏松的終末事件,其致死、致殘率極高,醫療費用支出極高。郝光亮[6]等報道,2001~2006年6年中,357例股骨頸骨折患者平均治療費用為29793元,328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平均治療費用為21666元。賀良等[7]報道,2001~2006年北京積水潭醫院50歲以上絕經后女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年平均治療費用為334.6萬元,3年總費用為2342萬元。楊子波等[8]報道,因各種原因無法進行手術的老年髖部骨折5年生存率僅30.1%。綜上所述,骨質疏松性骨折醫療支出較大,但預后不理想,因此了解骨質疏松基本知識,預防骨質疏松及骨質疏松性骨折是目前關鍵。國內張澤鴻等[9]提出骨質疏松的教育必要性及教育方法,本文提示:老年患者對骨質疏松知識匱乏,不利于骨質疏松防治,通過積極開展骨質疏松教育,增加人們尤其是高危人群對骨質疏松基礎知識的知曉率,有助于預防骨質疏松及骨質疏松性骨折,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醫療費用支出。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4(1):2-17.
[2]徐苓.骨質疏松癥[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1](第1號)[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1,19(8):511-511.
[4]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骨質疏松防治中國白皮書編委會.骨質疏松癥中國白皮書[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9,3(3):148-154.
[5]王亮,馬遠征,陳瓊,等.北京市海淀區1639例漢族中老年男性骨密度調查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10):918-936.
[6] 郝光亮,郝永強,晏煥,等.老年髖部骨折的住院治療費用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08,14(3):200-203.
[7]賀良,鐘偉,李寧.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住院治療費用(2000~2006年)統計[J].實用骨科雜志, 2009,年15(5):3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