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3 17:06:49
序論:在您撰寫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素質教育
在素質教育課改的推動下,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也開始進行改革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落后,無法實現新的教學目標,不利于現代人才的培養。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學只重視學生對考試知識點的掌握,而忽略了對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因而,在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根據新的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式,以保障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
一、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
新課改后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教師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貫徹落實具有現代化的教學觀念。我國致力于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做好角色扮演,輔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獨立的思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更要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以此來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上,教師可采取多種教學方式,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1.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多動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講解《刻舟求劍》這一課時,可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尋找用文章中的方式無法找到掉落水中的劍的原因,以此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采用情境創設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
新課改后的小學語文教學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文章中的美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新課改后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教師根據新的教學要求,調整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堅持新的教學理念,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6.089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應以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科學素質,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視野,培養小學生與人表達交流、溝通的基本能力及搜集信息能力、分析判斷處理能力。因此,為適應時展的需求,小學語文教學也在不斷更新、改進,筆者從事語文教學活動多年,結合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幾方面簡單討論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應注意的幾點內容:
一、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1.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授課時,可以先讓學生朗讀教材內容,“從文章中讀出了什么內容”,學生帶著疑問聽課,這樣既培養了學生閱讀的重點,又沒有限定固定范圍,讓學生有了想象的空間。教師在授課時不應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應改變思維,設計開放的問題,為學生創造開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思維不再固定。學習自主閱讀也應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不然既浪費了時間、精力,又沒有學到有用的知識。閱讀大致可分為四步:首先是初讀,快速朗讀文章,對文章內容有大致了解;再讀,逐詞句閱讀,記錄難理解的詞語與短句;研讀,溫故而知新,讀出感情;練讀,用心去讀,積累詞句,提高個人素材。閱讀很重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感。通過閱讀,提高小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鑒賞能力。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之間多交流、溝通,彼此了解對于文章的理解方式。小學生正處于閱讀的認知階段,對于文章中很多細節可能會存有疑問,對于有共通性的問題,教師應組織學生共同參與討論,鍛煉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對于好的文學作品,教師還可組織學生排練劇目,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增長了見識,同時還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2.學習習慣的培養。一個人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它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此時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很關鍵,教師應從一年級開始就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為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學生聽說讀寫這幾項基本功的嚴格要求。例如,在課堂上,對于教師的提問,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其他同學應注意聽,及時糾正個別同學搶答,完全不理會別人的現象。有問題要舉手示意。還應注意小學生的字體,此時應嚴格要求,培養他們擁有較好的語文素養。3.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應花費時間、精力研究文本,充分利用文本,把握故事整體的脈絡,講解時突出重點,做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教學,提高閱讀的品質。4.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說讀寫的訓練,把握文章中優美詞句對學生精心朗讀、感悟的訓練,充分體現出閱讀為主,在閱讀中感悟的特點。
二、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課堂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往往是停留在讀課文、講課文的層面上,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有的學生則開小差,面對這樣的課堂現狀,我們語文教師必須要將課堂內容豐富起來,進行一定的拓展延伸,從而給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新課改的語文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求知,還要學會與他人的合作及競爭等,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改善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在興趣的指引下,豐收語文課堂知識。新課改的前提下,我們要通過多方措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的心理。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我們將“玩”的內容引入到語文課堂上去,讓學生在玩中學到語文知識,從而享受語文帶給自己的快樂。例如,我們可以采用課件對學生進行展示教學內容,讓這些形象、易于理解的知識在課堂上發揮其作用,讓小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多媒體的應用受到廣大小學生的喜愛,教學內容在這先進的教學技術下呈現得更加清晰、準確、有條理。
三、小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所要承擔的主要任務。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知識的主人,語文教師要熟悉每一位學生的基本情況,抓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對語文學習的態度,關注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內在需求,對學生的好奇心理要給予支持和鼓勵,愛護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語文課堂上,我們要倡導學生之間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綜合性的學習,不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在問題中讓學生進一步提高。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尊重學生、欣賞學生,鼓勵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資助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參與過程、交往狀態,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小學語文應從提高學生閱讀水平、注重語文教學知識的拓寬延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方面來教學,才能培養出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沙金洪.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8).
[2]裴亞臣,王若東.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析[J].好家長,2014(11).
[3]高喜燕.淺談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生活情境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3(10).
關鍵詞: 新課改 小學語文教學 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新課改的相關要求開展課堂教學,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教學實踐要與教學理論相結合
在教育理論中,教學實踐與教育理論的結合是一個基本問題,并且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非常關心的問題。教學實踐與教育理論是相互聯系的,二者形成有機整體。一方面,教育理論對教學實踐起著指導性作用,在實踐過程中借鑒理論基礎,可以大大提高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可以使得教學理論體系逐漸發展并加以完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將教學實踐和教育理論充分結合起來,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課堂內外相結合,在課外時間帶領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不但可以促進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而且有利于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比如:當教師在講解《秋天的雨》一課時,要引導學生回憶秋天的雨給周圍環境所帶來的變化,讓學生自己想象秋天下雨的情景。如果恰好是秋天,那么教師可以根據當時的環境、氣候等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對小草、小蟲等生物進行細致描述,從側面了解秋天的雨的特點。這樣的從課本延伸到現實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中的具體內容和作者的心理感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創新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自身傳統的教學觀念,從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改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學、教師加以引導的教學模式,以此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講述課本知識,而要根據課本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所在,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除此之外,教師要鼓勵每一位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營造出活躍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不再害怕老師,不再害怕提問,讓師生溝通成為一種樂趣。
三、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采用談話法、談論法及直觀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但是這些教學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討論法雖然可以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及看法,有利于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但是會占用較多課堂時間。因此教師要不斷優化自身教學方式,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除此之外,隨著現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斷推廣,使得計算機、多媒體等開始應用于語文課堂中。教師在加深理解現代化教學理念的同時,可以通過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活動,PPT等影像資料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幫助其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注重課堂教學藝術
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將枯燥無味的知識講給學生聽,就必須把握學生的好奇心理,用藝術行為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正處于愛玩的年齡,因此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夠愛上學習,主動學習,最終使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在老師與學生的溝通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的語氣、手勢及動作對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其中語言是主要的溝通方法。因此教師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如果老師在課堂上過于嚴肅,則不利于學生與老師的溝通與交流,也不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變得沉悶、壓抑,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老師在課堂上表現出來和藹可親的態度,那么課堂氣氛就會變得非?;钴S,微笑有利于學生與老師的溝通,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除此之外,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比如在導入新課前,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興趣,繼而根據故事中的情節提出問題,完成新課導入。在朗讀課文時,教師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親身體驗文中角色的心理狀態。
五、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利用多種有效教學手段,為祖國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述富.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創新與思考[J].青年文學家,2009(16).
[2]王麗婭.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探析[J].青年文學家,2009(16).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探究;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103-01
自主、合作、探究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三大基本理念。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新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良好,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與合作、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新課改研究的主要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所以在小學語文改革方面主要從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運用著手。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摒棄以往只看重文化知識的思想,創新自己的教學手段和觀念,讓語文課堂變得精彩靈活,讓學生能夠在語文這門課程中學到更多。
一、語文教師要善于轉變角色和教學觀念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教師要放下權威,積極組織、引導學生思考,大膽展開想象,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敞開心扉,和老師一起去探究、去創新。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轉變角色,實際就是要教師營造民主的教育環境,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探究、發展的伙伴。教師不但成為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為學生的益友。
二、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其核心就是把過去學生的被動接受學習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教師的主要任務是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地指導他們自主地學習,幫助他們自主地建構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掌握學習策略,發展認知能力,促進他們不斷向新的知識領域發起挑戰。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努力創建一種民主、平等、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并通過閱讀、思考,讓全班懂得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然后全班一齊思考,一齊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新課改中的課堂教學,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一些好的方法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實踐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探究的過程,課堂上應充分解放學生的眼、口、手、腦,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實踐的空間。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學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皫熣?,傳道、授業、解惑也?!苯處熢谡n堂上是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學生能看懂的教師就不要講,否則就是浪費時間;學生能發現的,教師就不要點明,否則就是限制了學生的發展。
三、發揮作文教學的德育功能
新課標在寫作教學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的要求,強調“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作文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有著非常密切的內在聯系,自古就有“文以載道”之說,語文課程標準在“前言”部分即對語文課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并在以后各部分中都有相關闡述。作文也是小學生表露自己思想和個性的窗口。俗話說“文如其人”,教學生作文,同時也是教學生從小學會做人。在作文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在訓練學生作文技能的同時,都可以把世界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熱愛勞動的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內容貫穿、滲透進去。
四、開展第二語文課堂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僅僅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和教材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學習語文知識,幫助學生組建魅力閱讀、寫作文苑等興趣小組,讓他們充分利用大課間和假日時間,積極開展課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活動;通過討論、參觀、訪問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活動,提高其寫作能力,再將其文章在刊物上發表。寫得特別好的可推薦給指定刊物。學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校刊上發表,尤其是在權威的刊物上發表,那成功的喜悅自不必說,這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和寫作熱情。在這樣的天地里,學生們可以放飛自己、充滿想象、愉快合作,既收獲學識又鍛煉能力,在探究學習之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五、注重現代教育與技術的結合
語文新課標曾清晰地表明:“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流、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币驗閷Χ嗝襟w技術的使用,給教學帶來了新的思維,帶來了新能量。學生也可以在媒體播放中理解深一層含義,因為電腦、幻燈片的運用,可讓學生身臨其境,身處其中進行體會。學生在學習描述景色的文章中更能領悟到其中的精妙,從而拓寬了教學的思路,使語文教學更生動、更快樂。
總之,語文教師必須深入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實質,提出具有符合現代語文教育發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教學;多媒體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著語文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以“一言堂”為主要形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枯燥無味的教學現狀,代之以激發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
一、立足課本,挖掘語文教材資源
教材資源包括教科書、教學參考書、配套讀本、教學掛圖、工具書以及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案等豐富的內容資源??梢哉f,教材資源本身豐富的內容為教學的成功實施和有序展開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平臺。教科書一直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面對這一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我們也應與時俱進,改變簡單“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時,立足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首先,科學把握教材,利用課本資源。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實施課堂教學的最基本依據,對教材的整體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以往的課程學習中,學習者注重的僅僅是教材中的知識點,忽視了教材作者或編者在教材中貫徹的教學思想。對于語文學習和教學來說,由于教學思想的轉變,教材的編寫思路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其次,尊重學生的想象世界,充實教材資源。語文教材中的資源開發和利用不能僅僅局限于語文學科知識,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地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面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課程資源與學生所提供的充滿個性化的課程資源共融,努力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資源共享,努力將學生所掌握的信息轉化為課堂教學的現實資源。
二、創設生動教學情境,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我先在課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了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鳥朋友,然后出示鳥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三、加強滲透,整合學科資源
過去的語文教學視教材為圣書,關注書本,忽視人本,強調獨立,缺乏合作,每個人都是封閉的個體,使學生的作文思路變得越來越狹隘。新課程淡化了學科的界限,強調語文學習應開放,處處留心皆語文,強調學科的交叉滲透,強調學科的整合。如何把學生的課本世界融會貫通,建立廣泛的知識聯系,成了我們課程資源開發的又一個切入點。在教學中,音樂、美術、科學、數學等等,都是可利用的課程資源。
四、課堂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教學情景 學習方法 合作學習 自身素質
1 重視情感教學,創設教學情景
“情”并非是憑空產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它常以生動形象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為手段,連同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的內容以及課堂氣氛成為一個廣闊的心理場。首先,可利用教材本身來調動學生的情感。語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寬闊的知識背景,這一獨特的優勢,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很多課文感情真摯強烈,要讓學生反復朗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不但能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讓學生學會尊重師長、熱愛生活。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字優美的文章,我們要使學生通過朗讀、感悟、體驗來學會真、善、美。其次,要利用教師的情感來調動學生的情感。以情動情是教育的共同規律,教師的情感對學生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要善于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在講課時可以讓學生說出祖國大地上的名勝古跡,學生們興致很高。隨即我熱情洋溢地告訴他們,我親眼看到許許多多的外國朋友,成群結隊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豐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著我的心頭,連我自己也感覺到語調是那樣激動,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帶著對感情的向往進入課文情境,積極主動地學習課文。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想實現高效,必須還要想方設法創造良好的問題情景和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主動思考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從而實現高效課堂。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只有真正的尊重、愛護、幫助每一個學生,更加的欣賞和鼓勵,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點燃學生們自信的火焰,喚醒他們沉睡的潛能,激起封存的記憶,開啟學生們的心智。
2 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
很長時間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都是將智育作為重點,為了使學生考出好成績、取得好分數,讓學生做大量題鞏固知識,使學生在做大量題目的重壓下,考出一個好成績,但是卻不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一定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
2.1 教學中注意舉一反三。不能將很多題目全部壓到學生身上,而是應該將一些經典的題目選擇出來,供學生鞏固知識。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在精選的題目中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而且還能觸類旁通,減少壓力,節約時間,從而使學生能夠平衡發展學科。
2.2 教學聯系現實生活,重視知識和技能的準備。給學生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的準備也是學生養成正確學習方法的重要途徑,是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應把所學的知識聯系現實生活,使知識現實化和形像化,進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要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找出共同點與區別點,觸類旁通,通過類似的探索解決新的問題。
3 重視合作學習模式,重視學生討論
合作是人相互作用的一種表現形式。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們情感豐富、思維活躍、有強烈的求知欲。根據這一點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對學生的要求轉變為學生求知的欲望,想學,愛學,才能學好。教學中倡導合作探究性學習是在向學生灌輸一種社會觀念,即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獨特的、過人之處。課堂是一個互動交流的學習園地,老師在講桌上滔滔不絕只會讓學生困倦和反感。讓學生講,他們才會動腦,講的過程中更容易發現問題,有問題當堂就解決,學生進步,教師也進步。
教學提倡合作探究學習是讓學生掌握彼此之間的想法,發揮所有人獨有的思維模式和創新思維。課堂上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探討,從日常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這樣才能使學習更高效,學習中更富有創造性。在合作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最后反饋的學習過程,不僅培養了他們的合作能力,而且增長了他們的實踐經驗。
4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改;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8-155-01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教學中實施創新,涉及到諸多方面。其中,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的創新教學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創新教學的方法可以因對象,因時間,因內容,因目的而多種多樣,這里談的只是其中幾種。教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引導者、探索者。為了能促進新課改的實施,更好的實施新課程下語文教學,本文就根據課改要求,對探索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思路來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在教學中要更新觀念,轉換角色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想實現這一理念,我們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而尊重學生的同時也就意味著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只有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才可能培養孩子樹立頑強的自信心,從而挖掘孩子各方面的潛能,這就要求教師去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使每一位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淋浴的都是陽光與雨露。
在新課程的實話中,教師是直接的參與者,老師一定要改變“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要放下“架子”走向學生,做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在教學中,自覺為學生創設自由、民主、和諧、安全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要學、想學、樂學,積極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把學習看作是一種有趣地活動,通過聽故事、聽錄音、演課本劇、看錄像、做游戲等形式,激發學生輕松地進入學習狀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不是旁觀者,要善于組織、引導,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掌握學習方法,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教學中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彼?,語文教學中要讓語文課“流動”起來,讓學生在交流與互動中煥發活力,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維火花,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有效地促進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進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在課堂,如何讓學生獲得充分的交流與互動的機會。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把被動接受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進取的“我要學”。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自己質疑、解疑,增加了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的彈性,既調動了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又實事求是地選擇重點教學內容,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了"優等生吃好,后進生吃飽"。在學生匯報交流時,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沒有牽著學生走,而是由過去教師講,學生聽;變成學生講,教師導,使學生能暢所欲言,盡情表達。
三、教學過程中互動式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我校的校本課程旨在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參與、實踐、體驗、感悟、創造的能力。讓學生學會關注個人的未來,關注社會的未來,學會有責任感地生活。我們采用了互動式教學,它強調了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學生交互”發展的過程。教師側重于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學習,把教學過程變成是師生與生生思維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學習過程。例如:古詩是我國優秀文化的瑰寶之一,修訂后的課程標準也要求小學階段背誦70首古詩詞,但是僅僅靠課堂中古詩教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學校開設了文學欣賞課,給學生提供一個體味我國古詩詞獨有韻味美和意境美的機會。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老師利用圖畫、攝影、音樂等多種手段,再現文本的情境,給兒童提供一個鮮明、準確、豐富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受到熏陶感染,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四、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和信任學生,引導學生自定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