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2 04:15:13
序論:在您撰寫化學與社會結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現行化學實驗課設置所存在的問題
1.1化學實驗課依附于理論課
現行化學專業理論課開設從大學一年級至大學四年級順序為: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化工基礎、教材教法等。與之相對應地開設同名實驗課。二者相呼應、相匹配。這雖然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對化學原理的驗證,但這不利于拓寬學生實驗操作技能訓練,致使學生重視化學理論學習,輕視實驗技能動手能力的訓練,與高師院?;瘜W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不相適應。
1.2照方抓藥,缺乏創新性
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寫預習報告,告訴學生實驗題目、實驗原理、所用儀器、實驗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并且教師把溶液的配置、標定,怎樣安裝調試實驗儀器及裝置。這種教學方法屬于服從型、照方抓藥型,不能調動學生的探索實驗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如果出現前面做過.的實驗,后面與之重復內容只看別人做實驗而自己不動手,重結果輕過程,使學生實驗操作技能訓練單調、零散、重復、缺乏系統性。
1.3驗證性實驗多,綜合設計性實驗少
現行化學專業所開實驗課絕大部分是模仿驗證性實驗,多次實驗操作內容重復、單調,不能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操作的興趣,結果使學生僅僅驗證化學實驗知識的內容的對與錯,只會在限定時間內按照實驗方案進行模仿,而對整個實驗過程中設計構思、方法選擇、儀器使用組裝、結果分析評價等不進行探討,不能使具體實驗技巧在實驗中應用。而綜合設計性實驗既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又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特性、流暢性、深刻性、多思路性等品質。
2.實驗課程體系改革
2.1調整實驗課程體系
目前,各門課都感到學時不夠。理論課改革首先要研究各門課之間的內在聯系,以無機化學、有機化學以及相關實驗課為主線進行合并、歸納與抽提,至少要做到刪繁就簡,減少重復,如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中的溶液的化學平衡,有機化學(包括有機分析)、儀器分析和波譜分析中的四大光譜部分等。與此相對應的實驗課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大塊:第一部分實驗:以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為主,如實驗室規則,玻璃儀器的洗刷與使用,簡單玻璃工操作,天平稱量與使用,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與配制,有效數字與偏差,元素、無機物、有機物性質實驗等。第二部分實驗:以合成技術和定量分析為主,包括無機合成和有機合成中難度較高的操作技術,這既是化學實驗中的難點也是重點部分。第三部分實驗:利用光、熱、電、磁等物理信號的測量進一步揭示物質的內在性質,學習現代測試儀器的操作方法,了解并掌握各類波譜與物質內在結構的關系。第四部分實驗:實踐性實驗,根據學生在前三年的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中學實驗,本地區農業生產的需要,教師科研項目等,學生自己提出課題,設計實驗方案,論證合格后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
2.2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為了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對中學教師的需求,必須對高師現開設化學實驗課程體系進行改革。針對目前高師化學實驗課存在的問題,按照高師教育目標、化學實驗教學培養目標、化學基礎實驗課內容、學生掌握化學實驗技能程度,打破常規實驗課附屬理論課程設置,調整化學實驗課程體系,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將有利于化學實驗教學質量提高和學生實驗技能的訓練。
壓縮四大化學基礎課學時,合理配置先修后繼順序河南大學原有的應用化學專業基礎平臺課程模塊和化學專業基本相同。四大化學及其實驗課時充足,基礎非常扎實。但是,由于課時太多及先修順序問題使得后續專業方向課程及專業選修課程的學習壓力較大。造成第六學期和第七學期學生課業繁重,影響其考研、找工作及實踐課程的學習;另外,專業課程完全地偏于理科,達不到理工結合,也缺乏特色。四大化學課程中存在的重復交叉內容,也很有必要進行刪減、理順。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也發行了相關指導草案,使得在保障四大化學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壓縮學時成為可能。壓縮四大化學學時,依照無機、分析、有機、物化的合理順序依次排課,并在前四學期內完成全部教學,給后續以四大化學為基礎的應用化學專業課程提供時間和空間。如無機化學及實驗的學時壓縮為54+36,在第一學期完成全部教學。分析化學及實驗壓縮為36+36學時,第二學期開課。同時,增設《儀器分析及實驗》課程,共72學時,其中講授36學時,實驗36學時。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儀器分析在工業生產和科研中廣泛應用,要求必須加強此課程。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都為108學時,分為(一)和(二)分別提前到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開課,相應實驗和課程同學期開設,并在第五學期前完成全部四大化學基礎課程。
增設必要工科基礎課程,夯實工科基礎應用化學專業兼具理科和工科的特點,需要有堅實的化學基礎理論還需要兼具必要的化工基礎理論。原有的《化工基礎及實驗》是為非工科化學類專業開設的基礎課程,已遠遠不能適應目前應用化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因此,必須采用化工基礎理論課程———《化工原理及實驗》取代原有的化工基礎及實驗課程?!痘ぴ怼肥且运拇蠡瘜W為前修課程的一門化工基礎理論課程。開設學時設定為72+36學時,分別在第四學期和第五學期開課?!痘ぴ韺嶒灐氛n程設置36學時,第五學期開課。此外,工科學生的培養,尤其是化工方向,離不開相應的電子電工學基礎以及工程制圖或化工制圖等方向的課程。在保證數學、物理等學科基礎平臺課程的基礎上,必須在專業基礎平臺課程中增設《電子電工學及實驗》和《工程制圖》課程及金工實習環節。《電子電工學及實驗》設置共72學時,其中36學時講授,36學時實驗,第三學期開課?!豆こ讨茍D》設置為54學時,第三學期完成課程教學。金工實習2周,第五學期進行。
開設“寬口徑”專業選修課程模塊應用化學還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學科。從全國重點高校的應用化學專業培養方案來看,各個高校的專業課程體系特色模塊差異較大,但是都體現自己的科研特色。例如北大,具有核藥物化學、輻射化學和輻射高分子、超分子化學與材料、新能源與材料和核環境化學5個特色研究方向,并開設應用輻射化學、應用放射化學等方面的選修課程。因此在專業課程設置中必須和學科科研特色結合起來,開設相關課程。根據自身學科科研特色以及師資力量,我們設置3類可供選擇的專業選修課程:偏向理學的應用化學方向模塊課程、偏向工科的專業方向模塊以及高分子材料方向模塊。此外,根據目前我院教師們的學術專長、特色研究方向和未來發展趨勢,開設了應用化學前沿講座、日用化學品、阻燃技術,農藥化學、高分子助劑及應用、染料化工與助劑、催化原理、精細化學品開發與設計等選修課程,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分享老師們研發產品的經驗、教訓以及研發思路。
以“大論文”為抓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應用型綜合人才的重要環節。在強化“基礎課程實驗—專業實驗—金工實習,工廠見習和頂崗實習—畢業論文”多層次課內實踐教學體系[2]的基礎上,我們采用以畢業論文環節為抓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論文是本科生人才培養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對于保證人才質量、與人才市場對接是至關重要的。針對目前畢業論文環節設置不合理,時間短,任務重,監管不嚴的問題,我們采取“大論文”措施改革畢業論文環節,通過延長時間,注重過程,加強監管,使其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平臺。“大論文”之“大”主要體現在:思想意識上對畢業論文重視程度的提高;畢業論文要求的拔高;畢業論文時間的增加;畢業環節和專業課程的關聯與銜接更加密切;學生能力培養也更加綜合、立體等方面。首先,畢業論文開始時間提前到第五學期,在學生專業基礎課程學習完之后,即對學生開展畢業論文要求的教育,同時結合學院教師科研特色開展專業研究方向介紹,開闊學生視野,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研究領域、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礎上雙向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課題和指導老師。然后根據課題,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使學生有目的地選修必要的專業選修課程,為進入課題研究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結合第五學期設置的文獻檢索課程和專業英語課程,在相關課程教師和課題指導老師的共同指導下,圍繞自選課題進行相關文獻信息的檢索,和專業文獻的閱讀與翻譯,相應考核成績分別記錄為文獻檢索及專業英語的課程成績。第六到第八學期,學生進入實驗室,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題的初步探索。并在課題老師的指導下繼續選擇必要的專業課程進行學習。這個過程中,實施論文中期檢查回報和畢業答辯的監管。嚴格管理程序,設置必要的獎勵機制和淘汰機制,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熱情。
增加學生選課自由度,逐步實現自我規劃,自我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的源動力。并且傳統的理學“精英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大眾化教育”的現念相悖,也不符合社會和人才市場的需求,使得一些不擅長邏輯思維的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造成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一方面,培養了眾多遠大于社會需求的研究型人才,而社會和經濟建設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得不到滿足。進入大學第五學期以后,學生已經具備了必要的應用化學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必要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修專業課程,實現個性化教育[3]。因此,必須增加選修課比例,擴大選修課程范圍,為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留有充分的空間,使學生的個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地、健康地發展。表1是河南大學課程設置及學分分配表。我們在專業選修課程模塊設置了大量可供選擇的課程,這些課程可以分為三類,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要,增大了學生選課的自由度,也使得學生的自我規劃,自我培養成為可能。選修課程的學分從原來的12學分提高到36.5學分,選修課程總比例達30.1%。當然,為避免個別學生的盲目性,選修過程是和前述畢業論文實踐環節相結合的,在論文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的選擇。此外,我們還采用積極支持低年級學生自由選擇參與的開放實驗、創新實驗以及高年級大學生的課程設計大賽等課外科研創新活動。注重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實踐教學活動形成有機的整體,以全方位“立體”的教育模式實現教育目的。#p#分頁標題#e#
關鍵詞化學;教育碩士;實踐能力;模式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2013年,我國專業碩士研究生錄取率40%,錄取了22萬余人,到2015年,專業碩士研究生錄取率達到了50%,專業碩士已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專業碩士教育在我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涉及經濟管理、理工、法律、社會、農醫、教育等多個學科,基本形成了全日制和在職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格局,涵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備受關注,并逐漸被社會認同.我國專業碩士教育雖然發展較快,形成了龐大規模,但和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相比,從導師隊伍到培養體系都偏弱,專業碩士研究生對我國專業研究生教育的滿意度不高,特別對實踐教學的滿意度更低,造成了社會對專業碩士培養質量的質疑.因此,探索和研究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圍繞實現專業碩士教育培養目標,建立完善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創新培養模式,對培養應用型的專業碩士人才十分必要.
1構建完善的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規定,專業碩士培養的課程36學分,按“12+10+6+8”分布,學位基礎課12學分,專業必修課10學分,專業選修課6學分,實踐課程8學分,實踐課程僅占總學分的22.2%,理論課程相對偏多,實踐類課程處于邊緣位置,僅是輔助理論課教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沒有受到充分重視.課程建設是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基礎,建立完善的實踐課程體系對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尤為重要.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課程由課程實踐環節和獨立設置的實踐課兩部分組成,課程實踐環節由教育理論類課程和化學教育專業類課程的實踐環節組成,獨立設置的實踐課由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微格訓練、學位論文等集中實踐課程組成.課程實踐環節是培養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基礎,傳統的理論課教學和實踐課程處于分裂狀態,增加課程實踐環節,提高理論課的實踐性是解決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課程學分偏低的有效途徑.教育碩士是培養具有現代教育觀念、較高教育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教育人才,既要掌握堅實的學科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又要掌握現代教育基本理論和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的理論及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從現在的生源來看,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學科教學理論知識不強,教育理論知識又偏弱,同時,教育碩士的培養周期為2年,理論課和實踐學時都非常緊張,科學設置教學和實踐內容尤為重要.在教育理論類課程內容設置上,精心設計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課程論的教學內容.教育學重點講解現代教育理論、體現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最新教育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教學評價、教學管理及教育科研方法,特別是讓教育碩士結合學科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原則實施訓練、教學方法選擇優化訓練、學科教學評價訓練、學科教學研究方法、論文寫作訓練和班主任技能訓練;教育心理學重點講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及發展、教學活動的心理規律、知識的遷移規律、群體和個體差異學習心理等,讓教育碩士結合學科教學內容進行個案學習的指導分析、知識遷移的教學設計訓練;課程論重點講解布魯納的結構主義課程論、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課程論、贊科夫的發展主義課程論,讓教育碩士把課程論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提高教育碩士運用教育理論知識解決學科教學問題的能力.化學教育專業類課程注重化學教材分析與說課訓練、化學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訓練等實踐環節,將實踐能力培養與理論課教學深度融合,為學生獨立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獨立設置的實踐課是培養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保障,認真設計好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微格訓練、學位論文等集中實踐課程,合理安排實踐內容和時點,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監控機制,保證獨立實踐課的質量.開發中學化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設計、化學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化學教學改革熱點問題探討等化學教育碩士實踐能力培養等特色課程,增加專業選修課的實踐性課程比例,培養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2合理控制課程中實踐環節的學時數和獨立實踐課程的學分比例
實踐能力是教育碩士培養的關鍵和核心.國務院學位辦明確提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是培養在專業領域某一方向具有獨立設計、研究、開發、實施、管理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1].由此可見,培養實踐能力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顯著特點,也是專業碩士與學術型碩士培養的根本區別.教育碩士的培養周期僅為2年,學生的實踐環節明顯少于學術型碩士,如何結合學科教育碩士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和特點,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十分必要.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化學教學的設計能力、中學化學校本課程開發能力、化學課堂教學能力、化學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學管理能力,上述能力需在課程中的實踐環節和獨立設置的實踐課中完成.教育理論類課程和化學教育專業類課程的實踐環節學時數應不低于課程總學時的三分之一,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微格訓練、學位論文等集中實踐課程學分達到《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實踐課程最低學分要求,從學時、學分兩方面滿足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基本需要.
3創新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
西方國家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早,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如美國在專業碩士學位教育中提出了“合作教育”培養模式[2],把課程教學和工作經驗培養結合,在校學習半年課程后,以2個月為一個周期進入企業進行實訓,把理論和實踐結合,畢業前半年撰寫學位論文,這種模式在世界影響面較大,已經被許多國家采用.又如德國提出了“雙元制”培養模式[3],學習分為2個階段,學生三分之一時間在學校學習,三分之二時間在企業實踐,學生的實踐時間充分,實踐能力培養有保障.再如英國提出了“三明治”培養模式[3],即“學習—實踐—學習”工讀交替的產教結合的融合模式,教、學、做有機結合,在“學習—實踐—學習”的交互過程中,讓學生在理論上得到升華,在實踐中獲得實際經驗,在歐洲獲得高度認可.我國專業碩士培養沒有成型成熟的可借鑒經驗,專業碩士的培養既要借鑒國外經驗,又要結合我國實際,在多年專業碩士培養的實際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和不斷創新,建立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交叉融合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以化學教育碩士為例,因部分學生本科是非師范類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沒有接受較為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和學科教學論知識學習,也未接受系統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和教育實習,因此,對學生進行教育理論知識和學科教學論的培訓,讓學生盡快熟悉教育教學十分必要.學生第一學期入學后先教育見習,熟悉中學化學教材和化學教學方法及化學教育改革,了解中學化學教育實際,再集中學習教育碩士學位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及教育理論和學科教學論培訓課程,在課程教學中注重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模擬教學,在學生對化學教學具備一定的感知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專項研討,理論和實踐相融合,為學生教學能力系統訓練打好基礎;第二學期校內綜合實踐,進行微格訓練、中學化學綜合活動課設計訓練、化學教學改革熱點問題探討、化學微課制作訓練等,培養學生化學教學基本功,形成穩定的從教能力,基本具備中學化學教師的素質,能勝任中學化學的課堂教學;第三學期教育實習,培養學生化學備課能力、教材研究和分析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問題的研究能力、評課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第四學期碩士論文集中創作,讓學生提早閱讀教育理論和化學教育研究專著及期刊文獻,給學生明確閱讀任務和閱讀量,利用假期時間認真閱讀,撰寫閱讀筆記,盡早制定論文選題、研究計劃,嚴格審查論文開題報告,實施論文進展報告制度,嚴把論文評閱答辯關,培養學生化學教育研究能力.
4建立校內“理論導師”和校外“實踐導師”相結合的導師隊伍
加強專業碩士導師隊伍建設是決定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在選拔專業碩士導師時,既要看重學術能力,又要看重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育碩士導師由學術型研究生導師兼任,雖不乏指導的熱情和較高的學術水平,但缺乏基礎教育的實踐經驗和實踐技能,難以高屋建瓴,切中要害[4].因此,高校要有計劃地組織校內導師參加學術會議、國家培訓、國內外高校研修學習,進而提高導師的理論水平,把握學科教育前沿,并定期要求導師深入基礎教育一線頂崗鍛煉,提升導師的實踐能力.同時,建立緊密型的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基地,聘請基礎教育化學教研員和一線優秀化學教師擔任實踐導師,通過“雙導師”合作指導的創新模式,強化化學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技能、專業精神、專業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而提高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轉發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辦[2009]23號)[EB/OL].
[2]徐平.美國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J].外國教育研究,2003,30(8):1-4.
[3]周明星,孟慶國.中外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模式的比較與借鑒[J].職業技術教育,2008,29(4):82-85.
論文一般包括封面、扉頁、目錄、論文摘要(中、外文)、縮略語表、正文、參考文獻、致謝、附錄等幾個部分。其中正文由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與分析、討論等部分組成?;瘜W小論文格式規范要求有哪些?
1.引言
1.1制定本標準的目的是為了統一規范漢語言文學類本科畢業論文的格式,保證畢業論文質量。
1.2畢業論文應采用最新頒布的漢語簡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由作者在計算機上輸入、編排與打印完成。
1.3畢業論文作者應在選題前后閱讀大量有關文獻,文獻閱讀量不少于10篇,將其列入參考文獻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內容處注明參考文獻編號(按出現先后順序編排)
2.編寫要求
2.1頁面要求:
畢業論文須用A4(210×297mm)標準、70克以上白紙,一律采用單面打?。划厴I論文頁邊距按以下標準設置:上邊距為:30mm;下邊距30(地腳)25mm;左邊距和右邊距為:25mm;裝訂線:10mm;頁眉:16mm;頁腳:15mm。
2.2頁眉:
頁眉從摘要頁開始到論文最后一頁,均需設置。居中,打印字號為5號宋體,頁眉之下有一條下劃線。
2.3頁腳:
從論文主體部分(引言或緒論)開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頁,頁碼編寫方法為:頁腳:第x頁共x頁,居中,打印字號為小5號宋體。
2.4前置部分從內容摘要起單獨編頁。
2.5字體與間距:
畢業論文字體為小四號宋體,字間距設置為標準字間距,行間距設置為固定值20磅
3.編寫格式
3.1畢業論文章、節的編號:按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
3.2畢業論文的構成(按畢業論文中先后順序排列):
前置部分:封面;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摘要,關鍵詞(申請學位者);目次頁(必要時)主體部論文題目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畢業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3.21論文題目
所用每一詞必須考慮到有助于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論文題目一般不宜超過30字。論文題目應該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寫詞、首字縮寫字、字符、代號和公式等;論文題目語意未盡,可用副標題補充說明論文中的特定內容。
3.22摘要:
摘要是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應以第三人稱陳述。它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論文的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內容應包含與論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讀者確定有無必要閱讀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獻采用。摘要一般應說明研究工作目的、實驗研究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等,而重點是結果和結論。
3.23目次頁:
目次頁由論文的章、節、條、附錄、題錄等的序號、名稱和頁碼組成,另起一頁排在摘要頁之后,章、節、小節分別以1.1.1;1.1.2等數字依次標出,也可不使用目次頁
3.24注:
論文中對某一問題、概念、觀點等的簡單解釋、說明、評價、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現,可采用加注的形式。
3.25結論:
結論是最終的,總體的結論,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應該準確、完整、明確、精煉。
3.26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應是論文作者親自考察過的對畢業論文有參考價值的文獻。參考文獻應具有權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獻。
臨床醫用化學論文范例賞析:臨床醫學留學生醫用化學全英文授課探索與實踐
【摘要】醫用化學課程是醫學專業留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通過近兩年對留學生醫用化學課程教學的初步探索,提出了教學改革思路:明確培養目標,合理制定教學計劃;精心備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驗教學;建立多形式的評價模式,全面考核學生綜合素質;重視留學生的反饋意見,隨時征求意見,促進教學工作不斷進步。
【關鍵詞】醫用化學;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教學實踐
【Abstract】Medicalchemistryisanelementarycourseforforeignstudentsmajoringinclinicalmedicinespecialty.Throughtwoyearsteachingexperienceofmedicalchemistryforforeignstudents,theideasofteachingreformareproposed:makethetrainingobjectiveclear,andformulatereasonableteachingplan;preparethelessonscarefully,andapplydiverseteachingmethods;linktheorywithpractice,andstrengthentheexperimentalteaching;formmultiplestylesofevaluationmodels,andassessthestudents'qualitycomprehensively;payattentiontothestudents’feedback,andimprovetheteachingabilityconstantly.
【Keywords】MedicalChemistry;Clinicalmedicinespecialty;Foreignstudents;Teachingpractice
石河子大學留學生教育自2002年首期招收了18名來自巴基斯坦的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開始,至今已經累計招生620名。生源主要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孟加拉、尼泊爾等中亞及南亞次大陸國家[1]。
醫用化學作為臨床專業學生的必修基礎課之一,是留學生進入大學最早接觸的課程之一。分析留學生的特點,做好醫用化學的教學工作,使其在進入大學的初期階段適應大學課程的學習特點,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至關重要。通過近兩年對留學生醫用化學課程教學的初步探索,提出了教學改革思路。
1明確培養目標,合理制定教學計劃
培養目標是根據一定教學目的和約束條件,對教育活動的預期結果所做的規定??紤]到我校招收的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專業背景差異顯著,畢業后服務社會的環境不同,我校制定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對醫學生要求標準的,適應國際醫療工作需要的,具備較扎實的醫學科學基礎知識和一定臨床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價值觀,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級醫學專業人才。
要實現預期的培養目標,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在充分考慮留學生知識水平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學生醫用基礎化學的課程大綱和要求,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課程內容分三部分:一是緒論,重點介紹醫用化學的研究內容及意義;二是無機化學知識,重點介紹基本的溶液和配合物理論;三是有機化學知識,重點介紹常見的有機化合物結構、性質及一些有機物在人體中的作用。通過三個模塊的學習,為臨床醫學專業基礎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提供理論支持,并通過實驗技能的培養,逐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培養實用型人才,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2精心備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醫用化學是醫學專業的基礎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醫學關系密切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的講解,突出化學在醫學上的應用,使學生認識到基礎化學的重要性,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非常重要。例如,在講解滲透壓時,可提出問題:病人打針輸液時所用的生理鹽水和葡萄糖溶液分別為308mmol/L和278mmol/L,濃度可否高一些或低一些?為什么?這類問題既跟醫用化學課程內容有關,又與醫學密切關聯,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先讓學生積極思考,再由教師引導得出什么是等滲、高滲、低滲溶液以及滲透壓在醫學上的意義[2]。
留學生思維活躍,喜歡提問,能積極參與討論,并樂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將這個特點充分應用到課堂中,變灌注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變以教師為主的課堂講授方式為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很有幫助。充分應用多媒體課件,將教學內容圖文并茂地展示出來,不僅能使教學內容條理清晰、生動形象,同時也能刺激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在每個主題內容結束之后,有意識地向學生提出問題,或者請同學來復述剛才學習的內容,對鞏固當堂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特別奏效。
3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3]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良好的實驗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對醫用化學的學習和探索激情。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經反復研究和驗證,除了安排一些驗證性實驗外,設置能夠培養學生積極性和綜合素質的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內容,讓學生通過親自嘗試、經歷和體驗來獲得知識和結論,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運用醫用化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化學研究的氛圍,也能調動學生科研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他們的綜合性、研究性和創新性能力等。
4建立多形式的評價模式,全面考核學生綜合素質
醫用化學課程的內容繁雜,邏輯性差,涉及面廣。傳統的考核方式以單一的閉卷考試為主,不能真實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針對留學生教學的實際情況,如少數學生積極性不高,存在經常遲到、曠課,上課講話等現象,采取“平時考勤(10%),課堂參與(10%)、平時測驗(20%)、與閉卷考試(60%)”相結合的綜合評定方法,將平時考勤、課堂表現等情況與結課考試相結合來,這樣不僅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學習,也能減輕期末考試壓力,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實踐表明,多元化考核更強調學習的過程和目的,督促學生將功夫下在平時,有利于避免為了應付考試而集中記憶性學習,提高了學習效果[4]。
5重視留學生的反饋意見,隨時征求意見,促進教學工作不斷進步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采取隨時征求意見,師生中期座談,學期結束時,讓學生自愿交1份對本課程的意見,做到邊授課邊反饋邊總結邊改進,以便改善今后的教學。有些學生提的意見非常中肯,如:希望教師嚴格考勤制度,以利于考評成績的公平性;建議每節課都留出時間答疑,避免問題堆集太多,影響知識的接收,等等。從學生的建議中汲取可行的方案不斷改進教學,對提升工作水平有很大幫助[5]。
綜上所述,在對留學生醫用化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努力探索和總結留學生教學的規律,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總結經驗,發揚優勢,提高英語授課能力,推進教學水平,為培養國際化的醫學人才盡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石河子大學留學生教育概況[J].3版.石河子大學報,2013-11-30,(264).
[2]程煜鳳,姚軍,李改茹.淺談醫學專業留學生醫用化學課程教學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3):55-56.
[3]鄒燕,胡宏崗,趙慶杰.臨床醫學留學生《醫用化學Ⅱ》教學心得體會[J].新課程學習(中),2014,4:158/160.
關鍵詞: 文化學概念 教學實踐 多媒體 第二課堂 閱讀書目
文化學是探討文化現象的起源、演變、傳播、結構、功能、本質、規律的人文社會學科,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開設的一門旨在培養大學生文化意識的專業基礎課。鑒于文化的概念大而模糊,范圍廣而無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怎么學好文化學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剛從高中升入大學的學生。下面我就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談一些感想,請專家學者賜教。
一、利用多媒體增加課堂信息量,充實課堂內容。
世界各地的人們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創造出不同的社會文化。文化學者致力于研究這些文化體系的相似性與多樣性,以探尋人類存在的本質。要讓學生理解各民族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只有運用世界各地異彩紛呈的多民族文化及具體事例,去充實課堂內容,才會使學生耳目一新,充分理解教材的深刻內涵。而多媒體具有充分發揮計算機對文字、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多種媒體綜合處理的優勢,在教學中能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充實和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并能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對概念、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刻,記憶更加牢固。以往需要大量時間難以掌握的知識點,通過多媒體的展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易于鞏固,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計算機調用資料的速度快,隨意性強,能加快教學節奏,加大課堂教學密度,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展示所講文化內容,增加課堂教學密度。這樣,能使每節課的內容比傳統教學內容多一倍多。教學內容量的增大,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路,增加學生的知識量,使學生加深對文化學原理的理解,在較短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知識,這對文化學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播放相關的文化學視頻。
影視是文字作品外另一種文化表述手段,文字與影像之間具有不可替代性,這就決定了這兩種文化展示方法的獨立性、互補性及其存在的價值。影視是用電影或電視片的拍攝與制作為手段以表現文化學原理,從而展示和解釋一個族群的文化或建立比較文化的工作。有時,一幅畫面的含義一萬句話也說不盡,同樣,一句話的寓意可能超過一萬幅畫面,即文字和影像以不同的符號系統傳達與交流信息,是不可比擬的。[1]所以,除講授課本知識外,也嘗試給同學們播放文化類電影。如:國外弗來費提拍攝的關于愛斯基摩人的《北方的納努克》,關于愛爾蘭西海岸線外阿蘭群島的《阿蘭的男子漢》;貝特森和米德拍攝的《三種文化的育兒方式》;珍·陸克等拍攝的《夏日紀事》;馬歇爾的《獵人》;希拉里·哈里斯的《努爾人》;加德納的《沙的河流》,等等。國內主要是上世紀50—60年代拍攝的“少數民族社會歷史科學紀錄片”這些影片反映了少數民族當時的生活方式,因今天已經消失而彌足珍貴。例如:《苦聰人》《佤族》《黎族》等。也有現代拍攝的一些影視,如莊孔韶拍攝的《虎日》及一些當代文化學者拍攝的《六搬村》《最后的山神》《暴雨將至》《撞車》等人類學、文化學視頻,通過播放這些影視,促進了學生對異文化的理解,極大地增強了教學效果。
三、開辟第二課堂,注重田野調查。
田野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基本的方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它通過研究者直接考察研究對象,從而獲得第一手的研究資料。文化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強調采用田野調查方法。對學習文化學的學生來說,進行科學的田野調查訓練與實踐,在參與特定的文化社區的生活過程中,觀察和記錄文化現象,感受特定的文化心理體驗是必需的。尤其是對某一文化團體、一種文化現象的考察,通過調查可以掌握第一手的、未經任何人加工修飾過的原始資料,作為進一步的研究基礎。這種基礎上的研究更具有可靠性和權威性。
19世紀以來,歐美國家的一些文化學家就先后深入到一些還處于原始社會發展階段的民族、人群中,對其文化現象進行考察,收集了大量的資料,進而寫出了文化學的經典研究著作。學生雖不能像早期職業文化學者那樣進行專門的田野調查和參與觀察,但這并不妨礙學生日常生活中對各種文化現象留心觀察和思考。我們本來就生活在文化之中,但常常意識不到文化這只看不見的手對生活與心理的影響,就像魚在水中生活,卻意識不到水的存在一樣。在學習文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田野調查觀察和品味各種異文化,反思自己的文化,并將文化學的一般理論應用于觀察我們日常的生活實踐,這對激活我們的思想大有好處。[2]在組織同學進行田野調查的教學實踐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田野調查活動的規劃和指導上面。具體說來,教師要負責制訂田野調查計劃,選擇調查內容,還要對學生進行田野調查的指導和培訓。如每年的寒暑假期間,在對學生進行田野調查的培訓后,都組織學生在家鄉進行實地調研,有時親自帶領學生到文化生態保護區進行田野調查。通過開辟第二課堂,學生在直觀的現實生活和開放的教學環境中加深對文化學理論的理解和認識。
四、推薦經典文化學閱讀書目,提高自學效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在1972年提出的報告中提出,教育應該較少地致力于傳遞和儲存知識,更努力尋求獲得知識的方法。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看他學到了什么,而是看他是否學會如何學習。所謂“學會如何學習”實質上就是掌握和運用有效的學習策略,也就是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
提高自學能力的途徑有很多,對于文化學而言,給學生推薦合適的文化學閱讀書目,讓學生通過對這些文獻的閱讀以增進對課堂知識的理解,也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在學生閱讀過這些文化學著作后,指導學生撰寫讀書筆記,申請研究課題等。在研究性實踐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運用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如文化學的入門書籍有:(1)哈維蘭著,瞿鐵鵬、張鈺譯《文化人類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出版,本書目的在于向學生全面介紹文化人類學,書中介紹了文化人類學及各分支學科的關鍵概念和術語,同時引入體質人類學和語言學的相關材料。此外,本書還簡要引入了人類學各思想流派的研究成果和理念,編排簡明扼要,引人注目,有感染力。(2)埃里克森著,董薇譯,《小地方,大論題——社會文化人類學導論》,商務印書館2008出版,它展示人類學家如何從村莊或城鎮的微觀研究,揭示認同、全球化、性別和宗教等復雜問題。(3)詹姆斯皮科克著,汪麗華譯,《人類學透鏡》,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本書作者將其近半個世紀的與人類學打交道的親身經歷、生活中的趣聞軼事及學科重點融合到一起,簡潔生動地講述了人類學的核心概念、獨特的人類學研究方法、人類學的哲學底蘊,以及人類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5)巴利(Barley,N.)著,何穎怡譯,《天真的人類學家——小泥屋筆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該書詼諧地描述了作者在喀麥隆田野調查的經歷,討論了田野調查中的無聊、被敵視和危險,作者透露自己作為一個田野考察者是如何去融入當地部落社群,遇到何種艱苦才取得這些考察資料的。(6)列維·施特勞斯著,《憂郁的熱帶》,三聯書店2000年出版,此書記載了列維·施特勞斯在卡都衛歐、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幾個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遠的思考歷程與生活體驗。書中獨特、科學的研究視角和方法,精煉雅致的抒情語言表達,發自內心地對發現的激情都無疑給文化學的研究開闊了新的視野和指明了獨特的方法。(7)李亦園著,《人類的視野》,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出版。是一部綜合了作者對中國文化與人類學理論深邃理解的論著,分析深入淺出,行文行云流水,引人入勝。(8)周大鳴主編,《文化人類學概論》,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該書概述文化人類學的基本原理,使學習者能夠對文化人類學有全面理解,并領會文化相對論、跨文化比較、整體觀、參與觀察等理論與方法;努力在學習者心中播下文化意識的種子,并促使他們積極地面向田野和實際,以消解文化中心主義、種族中心主義等給人類發展所帶來的種種弊端。(9)喬健著,《漂泊中的永恒——人類學田野調查筆記》,山東畫報出版社1998年出版。這是作者的田野筆記選集,作者用生動而富有感彩的筆調記錄了人類學家在田野調查中的喜怒哀樂及研究人類學是研究文化的學科。(10)莊孔韶主編,《人類學通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本書著重介紹文化概念及其解釋,重新整理了以往中外人類學著作中常見的理論,并探求人類理論的時空軌跡及在今日社會變遷條件下的研究途徑,從而闡明了人類學的理論架構及其內涵。
五、撰寫學術論文,提高學生的思維。
文化學不僅需要了解豐富的知識材料,更需要嚴密的思維,可以說,思維水平直接決定文化學學習的效果。因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文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撰寫學術論文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學術論文的撰寫是學生思維和知識的結晶,也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這是學生自己能夠看到的、直接感知到的東西。而且,撰寫學術論文可大大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課堂上,老師一般都會講解有關論文的觀點、介紹各種類型的學術性論文,但老師的講解一般主要集中于論文觀點的分析評價。學生掌握了學術論文寫作的技能后,能夠更準確、更全面地理解老師的講解,也能夠更好掌握文化學學術研究的發展。此外,學術論文撰寫也有利于學生的論文寫作水平和文字表述能力、信息檢索和信息組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多方面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關鍵詞:動物生物化學 實驗教學 SRP 畢業論文 改革
《動物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是動物醫學和動物科學專業的重要基礎課,既具有基礎性,又具有前沿性,是研究生命活動變化規律的學科,對驗證和鞏固動物生物化學理論知識,掌握動物機體內發生的生物化學機制并且運用動物生物化學實驗原理和方法來診斷、治療和預防疾病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動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只是注重理論課程內容的復證,同時也在響應國家要求培養適應創新型高水平創新人才的號召,進行動物生物化學實驗的優化組合,更新替換陳舊實驗內容,對本科生開放一些實驗室,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還是不能滿足于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全面發揮。因此,本實驗室針對動物生物化學實驗課程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改革探索,首先將動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從以前的理論教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32學時的實驗課程,對以前的實驗項目進行大幅度刪減,替換一些重復的和與學生創新性結合不緊密的實驗項目,增加了適應學生創新和實踐思維發展的綜合設計性的大實驗,同時把大學生訓練計劃(SRP)項目和學生畢業論文納入到實驗教學中,使兩者相互促進提高并融為一體,影響且促進實驗教學進行相應改革,一方面可以滿足理論課程需求并且使之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低年級農科類本科學生的專業興趣及創新和動手能力,對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勝任相關工作與獨立開展科學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诖耍疚木蛣游锷锘瘜W實驗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進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一、加強大學生訓練計劃(SRP)項目于實驗課中實施,促進實驗教學改革
為提高學生創新和實踐的能力,使SRP項目融入實驗教學課堂,首先使大學生實踐訓練計劃(SRP)項目的內容與實驗課進行有機結合,通過SRP項目的實施推動動物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教學發生相應調整改革,大學生訓練計劃(SRP)項目的啟動實施要求動物生物化學實驗課程進行相應的改革從以下幾方面陳述。
首先,改變以前課前教師為主體,準備好實驗所需的試劑、器材和實驗所需要的設備,然后在學生動手做實驗前,教師詳細講解實驗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等實驗內容后再讓學生被動的進行實驗操作,使學生按照醫生的“照配方抓藥”的上課模式進行的實驗訓練操作,轉換成學生為主體,積極參與到實驗教學準備中,不但滿足了學生掌握實驗技能的渴求,也體現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因此,通過這種上課模式的轉變,既加強學生主動申報SRP項目的積極性使其有目的參與到實驗教學準備中,又滿足了學生為申報SRP項目需要掌握大量實驗技能知識的渴求,同時也推動了實驗教學的改革朝著有利學生發展的方向進行。
其次,設計實驗課內容與要SRP項目有機結合,根據動物生物化學實驗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靈活的安排先后順序,使學生逐漸適應從簡單到復雜的一個過渡,使內容從基礎到綜合再到創新性實驗進行逐步提高,使學生也能從易到難,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讓學生在這個過渡過程中把將要申報的SRP項目的內容和整個實驗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實驗課中的學到的技巧促使大學生訓練計劃(SRP)項目申報成功,反過來SRP項目的內容也影響并推進了實驗內容快速改革,順應了該實驗課程改革發展以及社會對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需求。
實驗課程開始時,先讓學生做簡單的基礎實驗,從最簡單的配制試劑和洗滌實驗儀器開始,接著訓練學生正確的使用各種型號微量可調移液槍、移液管、電子天平和離心機以及分光光度計的使用及注意事項的使用等。比如,通過實驗項目中的血液葡萄糖含量測定,使學生用實驗得出的血液葡萄糖濃度的結果結合理論課程中糖代謝的章節,布置學生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通過實驗總結并積極動腦思考糖代謝發生障礙的機理以及在臨床代謝中的意義,又比如通過測定動物血清中的谷丙轉氨酶活力讓學生了解氨酶酶在機體內是如何代謝的,并且讓學生掌握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在臨床代謝中的意義,通過這些簡單的實驗內容以及教師適時的引導來鍛煉他們思考申報SRP項目的內容。對剛進入大學二年級的學生,通過簡單的實驗技能的操作訓練和對實驗原理設計的初步理解,使他們對動物生物化學實驗具有感性認識,使之形成從簡單到逐步適應的一個過渡。
接著進行綜合性實驗能力的培訓,通過以上簡單實驗的培訓后將要跨度到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階段,此階段可以將具有聯系的幾個實驗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大的綜合性設計實驗,用幾次實驗課完成,也就是前一個實驗的結果是下一個實驗的材料,使這幾個連續的實驗成為一個系統性、連貫性的完整體系,這種大的綜合性實驗設計是為了幫助二年級學生參加大學生訓練計劃項目(SRP)的申報,并且對他們進入研究生階段將要繼續進行科學實驗研究也有幫助,例如,核酸的整個系列實驗,第一個實驗是動物組織中核酸的提取,首先把動物組織或血液中的基因組DNA提取出來,接著,第二個實驗是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DNA,也就是把第一個實驗的結果動物組織提取的核酸用瓊脂糖凝膠電泳再鑒定DNA,然后第三個實驗是核酸濃度的測定,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核酸的含量和純度,接著的第四個實驗是PCR鏈式反應,用前面制備的基因組DNA作為模板,采用PCR技術對目的片段進行擴增、再反過來用前面學過的瓊脂糖凝膠電泳技術鑒定PCR產物,再把PCR產物用紫外分析儀或應用凝膠成像系統對其結果進行分析。通過核酸整個系列的綜合性實驗,使學生全面掌握了核酸的制備以及對核酸進行全面分析的整個實驗技術。該綜合實驗兼顧了電泳技術、紫外分光光度測定技術、PCR擴增和離心等多種實驗技術,達到了把生物化學技術中的多種實驗技術盡可能的分配到這個大的綜合性實驗中。此時,學生的大學生訓練計劃(SRP)項目已經申報成功,由于學生迫切要完成該項目,學生會積極、主動并且認真地完成綜合性實驗的課程,其創新性思維的發揮又有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對創新性實驗的開展也充滿了期待和渴盼,因此,SRP項目的順利實施再次推進了實驗教學改革的進程,使之朝著培養人才模式的的方向發展,也順應了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
最后,進入了創新性實驗能力的培訓階段,該階段將使實驗教學立足于學生的角度出發,突出大學生訓練計劃(SRP項目)的培訓,此階段的實驗教學要結合學生申報的SRP項目,再開一些與他們申報并完成的SRP項目相關的實驗內容,對他們完成SRP項目內容有一些建設性的指導,也就是再開設一些設計性、研究性實驗,由教師給出實驗題目,學生自己根據所學知識和前面實驗的訓練,再查閱相關文獻,自己設計實驗項目和步驟,自己準備試劑和材料,以小組為單位,獨立操作完成實驗,通過這種方式的訓練,嘗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初步科研的能力,并且協助學生順利的完成SRP項目,同時對實驗教學改革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使動物生物化學實驗進入到一個新型的適應社會需求的新的實踐教學模式。
二、加強畢業論文與實驗課程有機結合促進實驗教學改革
通過以上SRP項目的實施和完成促進了實驗教學的改革,使學生的創新性思維進一步提高,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自主式創新思維的積極性,并使SRP項目的實施與完成畢業論文相結合,使學生在SRP項目基礎上擴展并提出與本實驗課程相關并且自己感興趣的實驗題目,通過自主性實驗教學模式完成自己設計的畢業論文的實驗方案,通過課余時間準備、培養實驗材料和配制實驗所需試劑并進行實驗,該實驗項目的完成可以延續到畢業,此實驗教學階段鍛煉了學生整個實驗過程中學會獨力思考、獨自處理和實踐實驗的能力,達到逐漸使學生能夠獨自駕馭完成實驗的目標,比如,實驗室的1個學生選擇的畢業論文題目是“蠅蛆抗菌肽的提取及分離鑒定”,該論文涉及了蛋白質的提取法、用凝膠層析柱或透析袋法進行的蛋白質的分離純化、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膠法進行的蛋白質的鑒定、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法測定蛋白質含量和蛋白質分子量等實驗內容,但本實驗室所開設的實驗項目缺少蛋白質分子量測定的實驗內容,通過總結學生完成畢業論文涉及或發現的實驗課內容缺少的實驗技術,在下一年的實驗課時進行選擇性的補充或替換,通過畢業論文的實施推進實驗教學進行相應改革,通過畢業論文發現可以把蛋白質的分離提取和鑒定及分子量的測定歸結到一個大的蛋白質的綜合性實驗里,學生通過自主的綜合性實驗的鍛煉,其實驗操作受到了更全面的培訓,最為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科研思維和初步設計畢業論文的能力,為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論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調動了學生業余時間進入實驗室的積極性。另外,通過完成畢業論文,使其相關的實驗內容納入或補充到實驗教學的模式中也促進了動物生物化學的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因此,動物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的內容與畢業論文需求的實驗技術相互映襯,通過畢業論文于實驗課中的實施并促進了動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
三、結語
通過大學生訓練計劃(SRP)項目和學生畢業論文引入實驗教學,并且促進了動物生物化學實驗的改革實踐,并提高了學生主動做動物生物化學實驗的興趣。通過SRP項目和學生畢業論文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改革實踐,使學生做動物生物化學實驗的熱情也越來越高,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拓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另一方面又推動了動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并提高了其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Donald RC,Deborah LB,Kim KM.教學行為指導[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杜,2003.104.
[2]張庭廷,李恩,劉慧君.《生物化學》教學與課程建設的體會[J].教育科研,2009,3(1):87-99.
[3]戶業麗,呂中,程波,胡婧,韓新才.構建生物化學實驗體系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實驗室科學,2009,(1):4-6.
關鍵詞:植物化學;化學專業;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8-0195-02
植物化學是應用現代化學理論和方法研究植物中的化學成分的一門學科。其研究內容包括植物成分(主要是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生代謝產物)的提取、分離純化、結構鑒定、理化性質以及主要結構類型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和生物轉化等。植物化學是植物學與有機化學相結合而形成的一門交叉學科,是天然有機化學或天然產物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植物奧秘的學科,也是植物資源合理利用的基礎。植物成分不僅是天然藥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現新藥或藥物活性先導化合物的重要來源,而且還廣泛應用于農業、工業、日用化工、食品、染料和化妝品等行業。我國對植物資源的利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許多會從事與植物成分有關的深造學習、技術、管理和服務工作。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進行植物化學基本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的學習,對將來的深入學習和工作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鑒于這種情況,結合云南豐富的植物資源和地域特點,為了讓學生盡早了解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拓寬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更好地融入社會,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圍繞國家“西部大開發”和云南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戰略目標,我們于1996年開始為化學專業高年級學生開設“植物化學”課?,F根據十多年來的教學工作,談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課程定位與目標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培養造就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多樣化人才成為新形勢下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植物化學課程以“培養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由于我校的學生多數來自云南,結合云南的資源特點、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課程定位于培養的學生具有寬廣的化學基礎知識,不僅可以勝任傳統的中學化學教學,而且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行與植物成分相關的研究工作和產品開發,或者為進一步的深造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植物化學的課程目標是讓學生認識植物化學的應用領域,了解植物化學研究的內容、目的、意義、發展現狀和趨勢;了解植物化學成分研究的程序及純化合物的結構鑒定方法;了解各類重要植物化學成分的生物活性及應用;掌握植物化學成分常用的提取、分離方法,理解提取分離的原理;掌握各類重要植物化學成分如:糖、苷、萜、甾體、生物堿、芳香族化合物(香豆素、木脂素、黃酮)等的化學結構特征、性質和提取分離的方法。為繼續學習以及畢業后從事與植物成分相關的工作打下理論和實踐基礎。通過植物化學實驗,鍛煉學生在植物化學領域的實驗操作技能,通過實驗加強理解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要求通過植物化學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感覺學到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通過開放實驗、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畢業論文設計等,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合作學習,包括師生之間的合作、同學之間的合作,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團結互助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知識體系發展的綜合能力。
二、教學內容設置
與其他化學專業課相比,植物化學課在化學專業中開設較少,無專門的教材。國外有的院校為學生開設“天然產物化學”,課時不多,無專門的教材;國內藥學專業、中藥專業等有“天然藥物化學”、“中藥化學”等教材。植物化學只有農林院校主編的兩本教材,側重于農林專業。為了編寫適合化學專業使用的植物化學教材,我們于1998年編撰印刷“植物化學”講義,在教學中使用。2004年,我們組織云南高校植物化學研究領域的科技人員,又是奮斗在教學一線的教師一起編寫了《植物化學成分》一書,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該書內容既包括了植物化學成分的基本知識,又兼顧學科最新進展。尤其具有中國(包括云南)天然產物的特色,與社會的需求和發展緊密,便于學生把握植物化學的研究趨勢和發展脈搏?!吨参锘瘜W》課程由四大知識模塊構成。第一部分,植物化學概論。包括植物化學的研究內容、意義、目的、研究程序、研究形勢和發展趨勢;植物化學成分提取、分離、結構鑒定的方法。第二部分,各類常見植物成分的結構特征、理化性質、提取分離、純化精制以及結構鑒定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自主學習。每名同學就自己家鄉特色的藥用植物1~2種,對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方法及在醫藥、保健品、染料、色素和化妝品等領域的應用通過查資料后,寫成小論文進行討論。第四部分,植物化學實驗。培養學生植物化學領域的實驗操作技能,通過實驗加強理解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部分同學通過進一步的開放實驗、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畢業論文設計等,鍛煉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理論課授課共54學時,植物化學實驗共36學時。
三、教學方法
采用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實驗、課外互動及學生課外查閱資料、閱讀、歸納總結、報告、課外科技活動等方法進行教學。
1.課堂講授。課堂講授中注重經典內容和學科發展的有機結合;注重熱點植物化學成分和云南特色藥用植物的有機結合。采用多媒體授課,既有效地利用了課時,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較大的知識量,又能將植物圖片、復雜的植物成分結構等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地表現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將植物化學課件上網或打印出來提供給學生,使學生能夠課前預習,課堂上能夠跟得上教師的思路。通過課堂講授,使學生系統地獲得了各類植物化學成分的結構特征、主要理化性質、提取、分離方法、生物活性等知識。
2.課堂討論。通過課堂討論培養學生對植物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歸納總結及綜合應用的能力。啟發學生從應用的角度綜合地去掌握植物化學知識。如生物堿的提取,根據所學生物堿的結構特征、理化性質,讓學生歸納其提取分離有哪些方法等。學生發言踴躍,對各種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質疑。
3.課外互動。課程教學中要求每個學生就自己熟悉的藥用植物1~2種,自己出題,在課外進行資料查閱、歸納總結、小論文寫作和幻燈片制作。這個過程,增加了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和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彌補了植物化學內容多、課時少、輔導答疑時間有限的缺陷,也有利于學生釋放自我,激發潛能,培養綜合能力。學生將自己的課后閱讀資料做成PPT進行匯報,一方面引導學生“走出書本”,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鍛煉了其查閱文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其專業交流的水平。
4.科研反哺教學。教學中,緊密結合云南特色藥用植物成分或課程組教師的科研工作進行案例探討,讓學生覺得所學知識聯系實際,有用,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如在結構鑒定、黃酮、二苯乙烯、環烯醚萜、二萜、三萜等內容的教學中,結合課程組教師的工作進行講解,深受同學歡迎。既讓學生對自己老師的工作有所了解,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安排了6~10個植物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對常見植物化學成分提取、分離、鑒定的實際操作能力。為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課程組教師科研課題較多、科研能力較強、科研方向與云南省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特點,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或在教師的實驗室進行畢業論文實驗,或自主申請省、校課外科技活動資助進行探索學習,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科研反哺教學。每年均有二十多名同學參與植物化學課程組老師的科研項目研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外科技活動。
四、教學效果
植物化學課程由于貼近生活,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深受學生喜愛。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大大增強,資料查閱、綜合分析、實驗操作、論文或報告寫作、科學思維等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自主申請學校的大學生課外科研基金,或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進行研究的熱情高漲。相當一部分學生考取植物化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進一步深造,作為人生的進一步追求。一些同學通過自主學習或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發表了學術論文,一些同學的課外科技作品獲得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等獎勵。
參考文獻:
[1]徐任生.天然產物化學[M].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1-2.
[2]Baker DD,Chu M,Oza U et al.Nat. Prod. Rep.2007,24,1225–1244.
[3]Filho RB.Quim.[J].Nova,2010,33(1):229-239.
[4]陳業高.植物化學成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