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8 20:50:16
序論:在您撰寫心理健康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學校的健康工作的進行中,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現象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及社會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相關;已有的心理健康干預研究則證明,要從學生自身、學校教師和學生家庭三個維度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學校心育環境營造,多學科滲透,開設心育課程,心理輔導與心理咨詢等多途徑進行效果更為理想。但我們現有師資的實際情況是,能夠配備心理專業背景出身的專職心理教師的學校極少,大多數學校的心理教師都是中途改行的兼職,而教師整體的心理健康知識也極為有限。因此以往的這些研究成果在推廣上會受到學校教師心理專業素質的限制,這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為了更科學、更有效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校決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課題同時開展。2007年6月我校與華北煤炭醫學院申報立項了《心理干預活動對改善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實驗研究》市級“十一五”規劃課題,于2009年12月順利結題。2011年我校又與河北聯合大學心理學系共同申報立項了《小學生學習倦怠狀況調查與干預研究》省級“十二五”規劃課題,于2014年7月順利結題。兩個課題的研究都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狀況篩查,并對結果進行了分析:低年級(一至三)采用兒童行為量表CBCL(家長版)對其社會能力及行為、情緒等進行評定,結果顯示在169份有效(11份無效)問卷中,篩查出12名小學生可能存在行為問題。高年級(四至六)采用華東師大周步成心理健康診斷量表MHT對其情緒、行為進行評定,在228名學生中有效問卷215份,其中35人可能存在一項或多項心理健康問題,總分檢出率為15.82%。其次,根據前測數據對篩選出來的部分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實驗。對二年級部分行為問題較多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團體輔導,共進行了6周。主題由團體意識、注意力訓練、愉快情緒和悅納自我等方面組成。四、五年級也分別對心理健康指數較低的部分學生開展了團體心理健康干預實驗,分別進行了8周和6周。通過課題的開展,我校學生在文明禮儀、學習習慣、學習興趣、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集中注意力等方面都有了改進,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相互信任、相互溝通等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礎上課題主持人還完成兩篇心理論文《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相關因素統計分析》、《談小學4-6年級學生學習倦怠狀況調查分析》并在《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上發表。
2豐富多彩的心育活動助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1完善心育設施,打造“愛心小屋”
最初的心理咨詢室十分簡陋,只有兩把椅子和一張茶幾,也沒有其他的相關設施。幾年來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對心理咨詢室進行了擴建改造。劃分了辦公區、咨詢區、閱讀區和情緒疏導區四大區域,添置了沙盤、沙具陳列架、宣泄人、團體輔導箱等設施設備,安裝了心理測評軟件,力爭做大做強學校心理咨詢室,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走進“心語小屋”這里是面談咨詢的主要機構,重點是解決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心理困擾;設有“心語”熱線,主要是針對部分不愿面談的學生建設的,同時也對家長開通,解答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或難題;設有“心語”郵箱、信箱,部分學生更愿意以信件的形式進行交流,也可回避部分學生的尷尬。
2.2健全心育網絡,加強培訓
學校倡導“讓心靈的天空一片蔚藍”的教育理念,提出給師生以綠色人文關懷,樹立“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保護學生綠色心理環境,切實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學校健全了心育網絡,成立了心理教育領導小組和研究小組,完善了交互的立體的心育網絡,打開了全面鋪開、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良好的師資隊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保障。因此,學校重視并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和輻射工作。學校積極邀請河北聯合大學心理學院高志華、張郢、王巖等教授對學校老師進行講座指導,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班級設置男、女兩名心理健康聯絡員,稱為“心語大使”,每兩周一次定期培訓,指導他們在學生中發現、識別心理困擾,并能對一些輕微的困擾予以簡單干預;對部分學生予以引見介紹來咨詢,并負責在各個班級內宣傳有關心理知識,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力助手。
2.3利用“陽光心語”廣播站,傳遞心語,播灑陽光
多年來,我校的“陽光心語”廣播站,一直成為孩子們的知心伙伴。廣播站里的“陽光使者”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正是他們,架起了一座學生間心靈溝通的橋梁?!瓣柟庑恼Z”里的“心語傳遞”、“我談我心”、“校園拾貝”、“成長煩惱”等專題欄目深受學生的喜愛。它們像一陣和風,更像一場細雨,撫慰滋養著學生的心靈。另外,把心理的問題以書信的形式寫給“陽光使者”,針對學生的來信,有些涉及學生隱私,就采用回信的形式,直接回復。有些不涉及隱私,反映的是一些共性化的心理傾向,就利用廣播站這一陣地進行專門的輔導。以期排解學生的心理問題,指導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去學習和生活。
2.4發揮《春蕾》校報以及手抄報、黑板報的宣傳功能
我們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校報的編輯,我們還引導更多的學生撰寫“心育小論文”,讓他們成為小報“匿名”的主人公,大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郁悶與苦惱。我們更因地制宜地利用手抄報、黑板報的宣傳效應,加大對學生心理教育宣傳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實效。
2.5開展相關的心育活動的主題班、隊會
各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寫心靈日記,設立心語本;學生和老師說悄悄話,班級設立“心語箱”;開展“我自信,我能行”、“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挫折是一道坎”等班隊主題活動。
2.6家校結合
除了常規的各年級家長會、每學期開展“家長學?!睂议L進行心理教育指導外,我們還舉辦了“家長日”開放活動,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活動,參與學習,親子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增進了孩子與家長的融洽度,而且還積極開發了“家長”這一有效的教育資源。我校多次聘請河北聯合大學心理學院心理系的高志華老師,來我校通過視頻直播就《家庭中如何進行心理疏導》等主題進行講座,指導家長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同時指導家長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孩子的潛能、動機和能力,來創建健康家庭,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健康地發展。
2.7開設心理活動課
在課題的研究中,我們看到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較多,我們除了按照課程設置由班主任完成每學期的4節心理健康活動課外,為了讓學生學習心理有更健康的發展,我校聘請了50名河北聯合大學心理學院的大學生作為我們的課外輔導員,來校深入課堂進行心理活動課的輔導,給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這些心理教育活動課的開展,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2.8創設安全和諧氛圍,培育健康心理
本文作者:劉楊郭成工作單位: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一般情況共發放問卷1293份,回收有效問卷1143份,有效回收率為88.40%。其中男性524人(45.84%),女性619人(54.16%);小學教師494人(43.22%),初中教師423人(37.01%),高中教師226人(19.77%);教齡10年以下445人(38.93%),11~20年461人(40.33%),21~30年217人(18.99%),30年以上20人(1.75%);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223人(19.51%),1500~2500元636人(55.64%),2600~3500元246人(21.52%),3600~4500元32人(2.80%),4500元以上6人(0.53%);本調查設置了教師對自身教學水平的自我評估這一變量,自我評估教學水平非常好的教師86人(7.52%),比較好的教師670人(58.62%),水平中等的339人(29.66%),水平比較差的47人(4.11%),水平非常差的教師1人(0.09%)。調查對象心理健康總體水平本次調查對象心理健康狀況與全國常模相比,SCL-90總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較差,除人際敏感因子外,其余8個因子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SCL-90總分160分以上的調查對象占調查總人數的28.70%,至少有一個因子的得分≥2分的調查對象占調查總人數的51.13%。不同特征調查對象SCL-90得分情況調查顯示,男性教師得分高于女性教師;不同學段中初中教師得分最高;對于自身教學水平中評價為“比較差”的教師得分最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調查對象領悟社會支持、應對方式、SCL-90總分間的相關分析領悟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及自我和諧與SCL-90總分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其中領悟社會支持和積極應對與SCL-90總分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自我和諧及消極應對方式與SCL-90總分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同時,領悟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及自我和諧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表3)。逐步回歸分析以領悟社會支持、自我和諧、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作為自變量,以SCL-90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在分析時,以偏相關系數為指標,只有當偏相關系數達到0.05的統計學水平時才將該自變量引入回歸方程,結果領悟社會支持、自我和諧、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4個因子先后進入方程(表4)。其總體決定系數R2值為0.229。領悟社會支持、自我和諧、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的F值均達到統計學水平,說明可以解釋教師心理健康的變異。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西南地區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常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堪憂。這一結果與多數關于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研究結果一致[5]。分析這一結果產生的原因主要有社會因素對教師角色的高期望競爭的加劇;教師工作的延后性[6];教師的自我概念、人格特征也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7]。除以上影響因素之外,由于西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教師的薪資待遇較低、教學環境較差、教學設施不齊全使得教師的各種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從而影響著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本次調查男性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顯著低于女性教師,該結果與多數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8-9]。而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男性教師更容易對教師的職業待遇、社會地位產生不滿。與許多職業相比教師工作成效與業績的獲得沒有辦法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在中國社會的傳統觀念里人們偏向于用工作成就及收入來衡量男性的成功和價值。這是導致男性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低于女性教師的重要原因。面對不同年齡段的教育對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顯著差異。高中及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顯著優于初中教師。從教育的目標來分析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初中教師的任務同時包含著小學及高中階段的任務,這是導致初中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教師對于自身教學水平的評估可以部分的反映教師的職業自我概念,它是教師對自己教學實踐活動進行評價中形成的穩定的態度和信念綜合體。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在該變量上存在顯著的差異。研究顯示,可以通過提高教師職業自我概念以有效地緩解中學教師的職業倦怠程度[10]。領悟社會支持、自我和諧及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在滿足這一前提的情況下通過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發現領悟社會支持、自我和諧及應對方式均進入了回歸方程,說明這3個因素對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響和調節作用,但這3個變量僅能解釋SCL-90總分變異的15%左右,說明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影響心理健康水平,如人格、生活事件等。綜上所述,西南地區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作為一類具有隱性壓力的職業需要社會的廣泛關注。研究者應當進一步了解教師壓力的來源,并繼續致力于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改善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
不良心理健康因素是多方面的,從社會、學校、家庭、自身、生理、心理、年齡特點等各個方面來看,大部分學生都目標不明確、態度不端正、行動遲緩、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信,不能正確使用現代高科技(手機、電腦、錄像、網絡等),最后導致心理不健康。
從上述七個方面的調查來看,主要表現是:升學壓力大。從幼兒園到高中繁重的課業負擔剝奪了他們應有的娛樂、睡眠時間,生活無規律,時刻處于緊張狀態之中。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學生與家長愿望背道而馳。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環境的不同使職高生性格各有異同,不愿與人溝通,學習沒動力、浮躁、意志消沉、紀律性較差、情緒散漫不穩定、波動性很大,容易出現逆反、抵觸情緒。心理上較為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和誘惑。因此,如何為他們營造健康成長的環境至關重要。學生自卑、自制、自控能力、認知能力差,缺少父母、親人、教師、社會的關愛。
在社會、他人與自我的關系上,易出現困惑、苦悶和焦慮等情緒。尤其獨生子女深受父母溺愛,養成任性、依賴、自私自利等壞習氣,在自主判斷、獨立生活方面顯得相對薄弱。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心理脆弱,經不住風雨和磨煉,容易上當受騙,尤其在交友方面。相互攀比,不能準確定位,缺乏誠信、愛心,缺少溝通,更談不上助人為樂,沒有一顆感恩的心。由于年齡特點與成長中的煩惱時常并發,個人難以處理,特別異性朋友較多或早戀現象嚴重,上課無精打采,不尊敬師長、不團結同學、忌妒心強等。抽煙、酗酒、打牌、無事生非、打架斗毆等時有發生,心理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長此以往,很難全面健康地成長、發展。
二、如何進行心理健康培養、維護、矯正
一、心理健康狀態
心理健康狀態與非健康狀態的區分標準一直是心理學界討論的話題,不少國內外心理學學者根據自己研究調查的結果提出了多種心理健康標準。筆者在臨床心理學實踐工作中,總結了前人的理論與經驗,提出了一簡捷的評價方法。即:從本人評價,他人評價和社會功能狀況三方面分析:
1.本人不覺得痛苦-即在一個時間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樂的感覺大于痛苦的感覺。
2.他人不感覺到異常-即心理活動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不出現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現象。
3.社會功能良好-即能勝任家庭和社會角色,能在一般社會環境下充分發揮自身能力利用現有條件(或創造條件)實現自我價值。
二、不良狀態
又稱第三狀態,是界于健康狀態與疾病狀態之間的狀態。是正常人群組中常見的一種亞健康狀態,它是由于個人心理素質(如過于好勝、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壓力大、晉升失敗、被上司批評、婚戀挫折等)、身體不良狀況(如長時間加班勞累、身體疾?。┑纫蛩厮?。它的特點是:
1.時間短暫-此狀態持續時間較短,一般在一周以內能得到緩解。
2.損害輕微-此狀態對其社會功能影響比較小。處于此類狀態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只是感覺到的愉小于痛苦感,“很累”、“沒勁”、“不高興”、“應付”是他們常說的詞匯。
3.能自已調整-此狀態者大部分通過自我調整如休息、聊天、運動、釣魚、旅游、娛樂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狀態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可能形成一種相對固定的狀態。這小部分人應該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以盡快得到調整。
三、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是因為個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狀態的某—方面(或幾方面)發展的超前、停滯、延遲、退縮或偏離。它的特點是:
1.不協調性-其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與其生理年齡不相稱或反應方式與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現出幼稚狀態(停滯、延遲、退縮);兒童出現成人行為(不均衡的超前發展);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方式異常(偏離)等等。
2.針對性-處于此類狀態的人往往對障礙對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環境等)有強烈的心理反應(包括思維、行為及動作行為),而對非障礙對象可能表現很正常。
3.損害較大-此狀態對其社會功能影響較大。它可能使當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標準完成其某項(或某幾項)社會功能。如:社交焦慮者(又名社交恐懼)不能完成社交活動,銳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礙者難以與異性正常交往。
4.需求助于心理醫生-此狀態者大部分不能通過自我調整和非專業人員的幫助而解決根本問題。心理醫生的指導是必須的。
四、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個人及外界因素引起個體強烈的心理反應(思維、情感、動作行為、意志)并伴有明顯的軀體不適感。是大腦功能失調的外在表現。其特點是:
1.強烈的心理反應-可出現思維判斷上的失誤,思維敏捷性的下降,記憶力下降,頭腦粘滯感、空白感,強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緒低落成憂郁,緊張焦慮,行為失常(如重復動作,動作減少,退縮行為等),意志減退等等。
2.明顯的軀體不適感-由于中樞控制系統功能失調可引起所控制人體各個系統功能失調:如影響消化系統則可出現食欲不振、腹部脹滿、便秘或腹瀉(或便秘-腹瀉交替)等癥狀;影響心血管系統則可出現心慌、胸悶、頭暈等癥狀;影響到內分泌系統可出現女性月經周期改變、男性障礙……等等。
怎么樣看待中職生,乃至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視角,“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關于心理健康相關學科,按照西方學者的說法,其研究主流依舊是以消極、被動、補救和治療為特征的一種病理傾向。在這種背景下,積極心理學于20世紀末興起,最早可以追述到人本主義,甚至榮格。其倡導者Seligman等人認為積極心理學的力量,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激發與開掘人的積極力量,幫助人們走向幸福。面對傳統心理健康研究的消極病理傾向,積極心理學主張關注人類積極的品質,挖掘人類的潛能使人們走向幸福和成功。對于心理健康,積極心理健康的核心理念是,心理健康不僅要關注人的各種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還要更多地關注人的積極品質或積極力量。人的積極品質或積極活力的培養過程就是一個克服各種心理問題的過程。面對傳統以病理假設和問題假設以基礎的中職生心理健康研究,積極心理學也為中職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本研究將運用心理測量法和調查法,對鄂爾多斯市400多名中職生進行研究,并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對測量和調查結果進行解讀.
二、研究一:某市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
1.研究方法
用SCL-90對該市三所中職學校不同專業和年級的460名學生進行分批團體施測。最后回收得到有效問卷403份。并將測量結果與劉恒等人(2004)制作的SCL-90中國中學生常模進行比較,并進行t檢驗。
2.研究結果量表的得分高于全國的中學常模
但是,考慮到常模里面包含了一半的初中生,而有文獻證明,高中生的SCL-90量表的得分高于初中生;將這個結果與林東等人對廣西的普高生研究比較可以發現:某市的中職生在敵對方面得分顯著高于廣西普高生,但是在人際關系和恐懼方面得分低于廣西的普高生,在其余方面沒有統計上的差異;而與康延海等人對海口的普高生的研究比較發現,某市中職生在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方面得分顯著高于??诘钠崭呱?,而在人際關系方面得分顯著低于海口的普高生。排除敵對方面的得分,其它分項某市中職生的SCL-90得分與文獻中提到的高中生互有短長,所以,除了中職生有更強的敵對性,可以認為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普高生在其余方面沒有本質區別,這說明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同齡學生中不具有特殊性。
三、研究二:良好的人格對中職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積極作用
1.研究方法
對研究一中的被試,進行大五人格簡化版(NEO-FFI)測驗。并將測驗到的各維度與SCL-90各分項作相關。
2.研究結果
大五人格中神經質、外傾性、宜人性、嚴謹性與中職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的關系,換個角度也可以看出,良好的人格可以提高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教育中,通過培養的中職生的積極人格,可以對他們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這個結果與康延海等人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四、討論與分析
1.對研究方法與工具的討論
資料表明SCL-90一共有10個維度,本研究只用了9個維度,還有一個表示睡眠和飲食的“其它”維度沒有使用,原因是,為了方便與劉恒等人2004年制作的SCL-90中國中學生常模進行比較,而這個常模里面不包括“其它”這一維度,查文獻發現,中學生的SCL-90量表中,缺少有關“其它”維度的常模數據。本研究采用被試內研究,對同一批被試的兩種參數作出相關。這種做法有利于更一進步的了解影響心理健康水平的人格因素。為了更直接的說明,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中學生中屬于正常存在,本應該選擇一批某市的普高被試與本研究的被試比較,然而,由于諸多原沒有選擇普高被試。這是本研究進一步完善這個研究的增長點。
2.對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前人研究中職生心理問題時,多懷著病理假設。本研究,放棄了傳統的病理假設,轉用了積極心理學視角。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上,積極心理學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啟示,也引起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積極心理學興起的價值不在于其提出的任何特定的假設和規則,而在于在于它為心理學、為人類、為社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和認識的視閾,拉開了心理學為人類命運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大幕,其內在的意義在于詮釋了從社會、人性等角度出發,以穩定、始終不變的追求正向價值的立場作為其真正主題和趨向,引領和幫助人類從問題假設病理假設的深淵中擺脫出來,使更多人能夠過上相對幸福、有尊嚴、有意義和高貴的生活。本研究也并未在中職生心理健康上有什么新發現,和其它研究一樣,也發現中職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一些問題,甚至相對于同年齡的普高生,中職生的在SCL-90中的敵對維度表現出更強的陽性。然而我們應該怎么去看待和解決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呢?
3.對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討論
1.1對象
1.1.1納入標準本研究在文獻搜集時采用如下標準:
(1)研究對象為我國的公務員群體,本文將公務員群體界定為包含以下內容進行限定的群體:公務、公職、民警、警察、干部;
(2)測量工具為SCL-90量表,且各因子得分應有描述性統計結果;
(3)測量的人群為健康人群。
1.1.2排除標準文獻的排除標準:
(1)研究對象不是以上5類限定的群體;
(2)研究對象不在正常狀態,如突發事故后、執行特殊任務后、伴有嚴重軀體疾病等;
(3)無法獲得必要的數據;
(4)重復發表、數據雷同的文獻。
1.2文獻檢索方法
計算機檢索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發表時間設置為各數據庫可以檢索的最早年限至2013年。進行摘要檢索,“#1”and“#2”。其中“#1”=(公務or公職or民警or警察or干部),“#2”=(SCL-90or癥狀自評量表)。同時復習納入文獻的參考資料,以防止漏檢。
1.3文獻篩選和數據提取
檢索到的文獻由2名研究員分別按照納入與排除標準進行獨立篩選,并進行交叉核對。再按照制定的標準數據表格進行數據提取,并進行交叉核對。數據提取包括一般信息和數據信息。一般信息包括研究作者、發表時間和研究時間、文章題目和發表雜志。數據信息包括研究地區、職業、研究人數、性別、年齡和得分。數據提取完畢進行數據核對,如有不同參照原文數據進行修改。如有其他不同意見請第三方討論,直至聯系原作者。經過對匯總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錄入數據錯誤5處,復核原文后全部進行更正。
1.4資料分析
共檢索到358篇文獻,按照納入與排除標準進行篩選,最終納入73項研究合計29954個樣本(其中警察組論文53篇,23412個樣本;非警察組論文20篇,6542樣本),研究時間跨度為1995—2012年,最少和最多的研究包含的樣本量分別為13和2146。
2結果
2.1齊性檢驗
根據齊性檢驗的結果,SCL-90各因子齊性檢驗結果顯示一致(P均<0.05),故選用固定效應模型估計效應值的95%置信區間(95%CI)。
2.2效應值分析
效應值判斷標準如下:d≤0.2為小效應、0.2<d<0.8為中效應、d≥0.8為大效應。我國公務員(整體組)SCL-90各因子水平得分高于常模,與常模比較3個因子(強迫癥狀、敵對、恐怖)為小效應,6個因子(軀體化、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偏執、精神病性)和總分處于中效應的范圍,且SCL-90總分和各因子效應值的95%CI不包含0,說明d值上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我國公務員(警察組)SCL-90各因子水平得分高于常模,與常模比較,9個因子和總分均處于中效應的范圍,且SCL-90總分和各因子效應值的95%CI不包含0,說明d值上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我國公務員(非警察組)SCL-90各因子水平得分與常模相比,SCL-90總分和各因子效應值的95%CI均包含0,說明d值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公務員SCL-90得分的臨時參照標準
公務員各組(整體組、警察組和非警察組)的SCL-90總分及各因子分的合成分和標準差具體結果。在尚未建立公務員SCL-90常模的情況下,該合成得分可作為后續研究的臨時參照標準。
2.4公務員SCL-90得分的性別、年齡與地域差異
本研究將性別、年齡與地域進行了摘錄,在分析數據時由于納入的許多原始研究文獻中沒有對性別分別進行列舉、年齡的分段存在較大差異、公務員的地域性不明確,故本文沒有按照年齡、性別、地域等對公務員群體進行細化分析。
3討論
論文關鍵詞:中學教師;心理健康;處理策略
1問題的提出
1、1研究的目的
教師處理學生心理問題,作為一種行為,也存在著負向和正向的區分,在不同的情景下,這種區分可能不盡相同。但是作為行為,它必然與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將從教師的心理健康、認知和行為三個方面來進行探討。本研究的實踐意義在于能為學校師資培訓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使教師對于他們本身及他們工作所面對的對象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真正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1.2研究的現狀
目前,國內關于教師各方面的研究很多,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關系到教師自身的生活幸福,更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和問題的調查“。這些研究表明,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全國常模嚴重,盡管在不同的地區存在不同的差異。國外也有研究表明,教師這個職業比其他社會職業更容易使人感到精疲力竭”。不同年齡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差異’。而關于教師行為和心理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上,對學生心理問題處理策略與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卻是較少探討”。
姚三巧的研究發現,有力的社會支持可提高教師的正性情緒;自尊感強可增強教師的工作滿意感,提高其心理衛生水平,減輕軀體抱怨和抑郁癥,增加正性情緒。有效的應付策略可使教師工作滿意感和心理衛生水平提高,減輕抑郁癥。鐘向陽的研究表明,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與社會支持、消極應對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均有顯著相關,并發現了心理健康分數與消極應對方式負向的關系。而李春靈’在分析南寧市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及影響因素時,也得出了相似的結果,積極的應對風格有利于提高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極的應對風格使心理健康水平下降。這些結果可以看出心理健康與消極行為的負向的關系。那么,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否也與他們處理學生心理問題的策略有關系呢?這是本研究想探討的一個問題。
2對象和方法
2.1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滄州市八所中學共300名教師進行調查,最后得到有效問卷286份,有效率為95.3%。其中女教師204份,男教師82份。
2.2研究方法
2.2、1采用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制的SCL-90癥狀自評量表測評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該量表含有90個項目,評分標準采用五級。
2.2、2采用查明華,申繼亮等編制的《中學教師處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策略問卷》,此問卷包括5個分問卷,分別是:厭學情景問卷,退縮行為情景問卷,自我中心行為問卷,攻擊行為情景問卷,和考試焦慮隋景問卷。問卷共包括101道題目,每一題目作為一種具體策略。所有策略分屬于六大策略即:言語疏導型策略、責任轉移型策略、懲罰約束型策略、行為疏導型策略、拒絕忽視型策略和情感關愛型策略。要求被試對有效性和可能性進行5等級評分。
2-3統計分析所有資料錄入計算機并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
3結果
各情景中教師的六種處理策略的有效性(E)、可能性(P)與教師心理健康的相關。
在厭學情景中(見表1),考察教師心理健康與處理策略的關系,發現心理健康恐怖因子與言語疏導策略的可能性、行為疏導策略的可能性以及拒絕忽視策略的有效性存在顯著正相關;拒絕忽視策略的可能性與心理健康強迫癥狀因子、焦慮因子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心理健康的精神病性因子與拒絕忽視策略的可能性及有效性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在退縮行為情景中(見表2),考察教師心理健康與處理策略的關系,發現言語疏導的有效性與心理健康的憂郁、焦慮、敵對及偏執存在顯著正相關,其可能性與軀體化、焦慮、恐怖存在顯著正相關;行為疏導的可能性與恐怖存在顯著正相關;
懲罰約束的有效性與軀體化、憂郁、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存在顯著負相關;拒絕忽視的有效性與焦慮、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顯著負相關;情感關愛的可能性與恐怖存在顯著正相關。
在自我中心行為情景中(見表3),考察教師心理踺康與處理策略的關系。心理健康的恐怖因子與行為疏導的有效性、可能性存在顯著正相關,與拒絕忽視的有效性存在顯著負相關;憂郁因子與情感關愛的可能性存在顯著負相關;偏執因子與行為疏導的有效性存在顯著正相關;精神病性與懲罰約束的可能性存在顯著負相關。
在攻擊行為情景中(見表4),考察教師心理健康與處理策略的關系。言語疏導策略的有效性與心理踺康各因子均存在極顯著正相關,其可能性與恐怖因子存在顯著正相關;責任轉移策略的可能性與強迫癥狀、憂郁及精神病性存在顯著負相關;行為疏導策略的有效性與焦慮、恐怖及偏執存在顯著正相關,其可能性與恐怖存在顯著正相關;懲罰約束策略的有效性與敵對、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顯著負相關,其可能性與阮郁、焦慮、改對、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顯著負相關;拒絕忽視策略的有效性、可能性與焦慮、敵對、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顯著負相關;情感關愛的有效性與人際關系存在顯著負相關,其可能性與恐怖存在顯著正相關。
在考試焦慮情景中(見表5),考察教師心理縫康與處理策略的關系。恐怖因子與責任轉移策略的可能性存在顯著負相關,與行為疏導策略、情感關愛策略的可能性存在顯著正相關;敵對因子與責任轉移策略的可能性存在顯著負相關。
4討論
4.1心理健康與處理學生心理問題策略選擇的關系
由表1一表5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在情景四(攻擊行為)中教師策略的選擇才與心理健康有較大的相關。究其原因,SCL一90問卷主要是測定近段時間的心理健康狀況,時間的局限性比較大。而教師的自我概念是相對穩定的,是作為教師在相當長的時問內累積下來的自我意識,因此,從測量角度看,自我溉念與教師行為的關系應該更密切。
由表可見,心理健康程度得分與言語疏導、行為疏導和情感關愛這三種積極正向的策略,呈現顯著的正相關,也就是說,心理健康程度高的教師,更傾向于使用言語疏導、行為疏導和情感關愛的行為干預策略,反之亦然。根據鐘向陽的研究,心理縫康分數與消極應對方式存在負向的關系。
這種現象可能反映出當前教師由于普遍接受培訓教育,所以都能認識到處理學生問題時哪些有效哪些無效,但在真正行為上,可能有些教師還不能做到。
4.2不同情景對教師處理學生心理問題策略選擇的影響
由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在教師的觀念中,在厭學、攻擊行為和考試焦慮情景中,教師傾向于認為情感關愛型策略更有效;在退縮和自我中心情景中,教師認為懲罰約束型策略更有效。而在實際采用的策略上戒們發現對于厭學問題和考試焦慮問題,教師都更傾向于采用情感關愛型策略,對于退縮和自我中心問題,教師更傾向于采用懲罰約束型策略;在攻擊行為情景中,教師更傾向于采用言語疏導型策略。
面對厭學和考試焦慮問題,教師無論在觀念上還是行為上,都選擇了情感關愛這一策略??梢?,教師對待學生的厭學和考試焦慮問題,還是充滿了人情味,希望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用更多的情感感化學生。
面對退縮和自我中心問題,教師無論在觀念上還是行為上,都選擇了懲罰約束這一策略??赡苁墙處熣J為用言語疏導等正面教育很難奏效,所以更傾向于給學生以制裁,讓學生受到懲罰,得到教。
對于攻擊行為問題,教師雖然認為情感關愛更有效,卻更多使用言語疏導。攻擊,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造成學生之間的一些傷害。所以在選擇使用策略時,他們更傾向于采用言語疏導,因為這樣可以在瞬間見效。
除了上面的差異外,我們并未發現教師對處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策略的有效性的認可和真正在具體情境中采取的策略有顯著的差異,這可能是由于他們對行為結果的認知對他們的行為有一定的指導性,另一方面,在我們的問卷設計中,有效性和可能性體現在同一問卷上可能會造成本身的較高的相關性。
5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