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3 17:06:22
序論:在您撰寫智慧教育的定義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體育;智慧;課堂;評價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6-083-1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學被認為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教學過程往往以教師活動為主、“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說、學生練”的過程,評價體系把教師活動作為教學評價的重點。目前體育課堂教學評價存在以下問題:
1.體育教學評價還不能體現體育教育的目標。目標是評價的重要依據,評價是對目標實現情況的檢查、鑒定和總結。體育教學評價應以促進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為目的。但在傳統體育教學評價中,說是以增進健康為目標,卻以一些無益于健康的體力極限指標影響了健康。目標是增強體質,掌握三基,促進體育學習,而在實際教學中卻主要以體能指標評價體育成績,師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本非教學內容的“達標”等測試工作,學生的體育興趣及體育自信心嚴重受挫。
2.評價主體還不夠全面。評價主體是指具備一定評價技能,能夠實際參加評價活動的人。評價的主體具有廣泛性,學生應該成為教育評價的主體。學生是體育教學評價的主體之一,只有從他們評價的需要出發,激發他們的動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才能搞好評價。目前,體育課堂評價的主體主要是我們的教師、學生自評和學生間互評。
3.體育教學評價的內容與標準還缺乏科學性。目前,體育教學評價制度主要是以考核的形式實現,考核的對象主要是學生。現行的體育教學評價主要關注學生在知識、技能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的發展,忽視學生情感、意志、個性等非認知因素的發展;它注重體育教學的結果,忽視體育教學的過程,對學生的發展性目標,如終身體育能力、學習的能力、合作與溝通的能力、批判與創新的能力等方面缺少必要的評價。所以,其內容和標準的科學化程度有待于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
4.教學評價功能還發揮得不夠。評價的功能主要有導向、改進、鑒定、激勵等,但目前的評價,由于其形式的不完整和觀念的原因,使一部分重要的功能被忽略,有的甚至扭曲了素質教育的本意。過于強調鑒定性的總結性評價,改進、激勵的功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被抹殺。評價不是為了篩選和分等,要以促進和改善體育學習為根本目的。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體育教師應以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積極開展以學定教的智慧課堂教學,敢于實踐,勇于創新。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合理運用,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學習過程,參與課堂教學評價,創造適合學生健康發展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學習,喜歡體育。要做到這樣的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要注重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激勵作用。構建一個“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引導著智慧的體育課堂產生。
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節跳短繩測驗課,全班測驗完后還有多余的時間,教師把學生分成了兩大組,男、女生各一組跳長繩,教師讓部分學生示范后,簡單講解了一下跳長繩的動作要領,就讓學生分組練習,教師此時忙著整理短繩,一分鐘不到就有幾個學生跑過來報告教師:有學生不愿意跳,在邊上自己玩別的,還有一部分同學不排隊,插隊跳,還有的同學間在互相譏笑??傊毩曣犖楹芰鑱y。于是教師緊急集合隊伍,找出違反紀律的學生,嚴肅進行批評。
如果此時教師冷靜一下,進行一個調查,可能就會檢討自己盲目的安排了。課后了解到有70%學生都不會跳長繩,而會跳的那幾個學生都想表現一下自己,于是插隊,還有部分想跳又怕跳不好被同學譏笑,活動失去了興致,失去了積極性,隊伍出現混亂的現象就不可避免了,最終導致這個教學環節的失敗,出現上述的原因就是教學方法單調、形式單一,沒有以學定教。如何構建一個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去引導這樣的課堂生成呢?
1.以學定教的智慧課堂應該緊抓情趣、思想、技能三個基本要素,從情意、智力、能力三個維度去評價。(1)情意維度評價:從情趣基本要素中生成,是指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態度、意志,是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心理活動。兒童的世界就是游戲的世界,兒童的生活就是游戲,智慧的體育課堂應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去玩,在游戲這學會玩。游戲是快樂的,智慧的課堂應該充滿快樂,孩子們的愉悅感是強的,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學生心理愉悅度得到了發展,課堂才是智慧的。(2)智力維度評價:從思想要素中生成,是指學生在課堂上的有效思維,豐富的想象,智慧的課堂評價應以學生在課堂上有多少有效的思維,是否有豐富的想象等智力的維度上去評價,而不是僅僅關注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多少傳授的基本知識。(3)能力維度評價:從技能要素中生成,指學生課堂上練習的成效,訓練的強度,能力發展的程度。智慧的課堂不能僅以學生在課時訓練中形成了多少技能評價,而應以課堂上掌握了多少可以發展的技能評價。
2.要把學生的發展狀況作為評價的關鍵點。教學的本質是學習活動,其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學習活動結果勢必要成為評價課堂教學好與壞、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如果思維得到激發、學業水平得到充分的發展與提高、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并產生持續的學習欲望,那么這應該就是一堂很好的課。
關鍵詞:職業技能鑒定 職業資格 職業教育
一、職業資格鑒定對促進職業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職業技能鑒定是按照國家規定的職業標準,通過政府授權的考核鑒定機構,對勞動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與認證的活動。實行職業技能鑒定,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職業技能鑒定在提高勞動者技能,促進勞動者就業,降低企業招工錄用成本,減少用人風險,提高企業勞動人事管理水平和效率,調動企業職工學習知識和技能積極性,促進企業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以及提升企業競爭力、引導社會重視職業技能和職業教育,構筑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改善我國勞動力素質結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經過近20年的探索發展,我國的職業資格鑒定制度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其促進職業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推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職業資格鑒定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亟需解決。
二、當前職業資格鑒定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職業技能鑒定基礎性工作薄弱,質量保證體系有待健全和完善
我國的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起步晚、起點低,有關制度和法規還不夠健全,措施還不夠得力。現行職業標準的覆蓋面小,題庫資源還不能滿足需要,某些專業還無證可考。鑒定認證內容與現實還有脫節,不適應崗位工作的要求。另外,考務管理不規范,考評員整體素質、職業技能鑒定質量有待提高。證出多門,假冒職業資格機構的頻頻出現,使證書的含金量大大降低。
(二)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存在著相互脫節的兩張皮現象
目前,職業教育中的學歷教育由教育部部門負責,而職業技能鑒定及等級證書的頒發則主要由人社部門負責(其他各部委亦在其職能范圍內實施專門化培訓,并發放了各自行業的崗位培訓證書)。職業學校的學歷教育是一個獨立的系統,有其自身完整的體系,各專業、學科也有相應的教學體系。而職業技能鑒定的各專業(工種)也有相應的職業技能鑒定標準、規范。二者雙軌制,雙頭管理,各行其責,教材、標準水平、理論實踐內容要求等等方面不協調,不互通,存在著相互脫節的兩張皮現象。不僅造成教育資源浪費,也嚴重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
(三)當前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水平普遍較低,技能鑒定存在著假、亂、低、差現象
由于職業院校實施“雙證書”制度時間不長,加上各校自身的運行機制還不夠成熟,雙師型教師缺乏,學校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證書標準存在錯位,職業教育教學水平普遍較低。有些職業院校為了迎合學生就業需要,降低要求,將閉卷考試改為開卷考試,放任學生互相抄襲;有的允許學生避難就易,報考與專業特色不對應、學歷層次不匹配的職業資格證書,人為地提高考生的資格證書通過率。這些虛假考證行為,極大地降低了職業資格證書的含金量和信譽。
(四)相關法律政策執行不到位以及企業落后的人才觀念影響了職業鑒定工作的發展
自1994年以來,國家相繼頒布了《職業資格證書規定》《勞動法》《職業教育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為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鑒定制度,促進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但是,由于就業準入等制度并未得到嚴格執行,職業資格證書含金量不高,始終供大于求的人才市場形勢等因素影響,職業資格證書成了一種似乎可有可無的個人行為。企業普遍對職業技能鑒定缺乏足夠的認可,至多只是在選人時作為一種參考。而且,不少企業仍持有落后的人才觀,認為只有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是人才,技能人才不被重視,在薪酬、福利待遇上技能人才與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相比明顯偏低。另外,一些企業擔心員工在參加職業資格鑒定后,要求提高工資待遇或者離開企業工作崗位,故對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缺乏充分的熱情。致使無證人員認為有證無證一個樣,嚴重影響了技能工人提升技能水平和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的積極性,影響到社會公眾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
三、創新機制,多措并舉,充分發揮職業資格鑒定對職業教育的引領作用
西方發達國家職業資格鑒定工作的發展歷程表明,完善的職業資格鑒定機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導向和引領作用,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就業準入等制度的日益健全和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必將成為勞動力就業的門檻,成為職業院校選擇人才培養模式,確定教育目標、課程內容和方法的重要依據。其必將對職業教育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引領和導向作用。為此,需要從政府、職業院校等方面構建更加完善的職業資格鑒定考評機制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機制,兩種機制相互協調,多措并舉,共同促進職業資格鑒定對職業教育引領作用的發揮。
(一)從政府、政策方面構建更加完善的職業資格鑒定考評機制
1.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雙證書教育制度法規,搞好五個銜接,營造良好法制環境。各級教育和人社主管部門應進一步提高對職業教育培訓和技能鑒定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履行職責。建議可在原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的基礎上,聘請職業教育方面的政府官員、專家共同組成實施雙證書制度委員會。從職業分類、職業標準、課程開發、技能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研究確定職業院校教育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互通協調,使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職業學校學歷證書制度、學生畢業制度、就業準入制度、職業培訓制度以及企業勞動工資獎勵制度相銜接,從而形成一套體系完整、相互配套的法規制度來支撐促進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和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
2.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基礎工作建設,提高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人員素質,建立和完善職業技能鑒定質量保證體系,增強職業資格證書的權威性。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權威性和鑒定工作的質量密切相關。提高職業技能鑒定質量,一是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能鑒定管理隊伍建設,通過輪訓等方式提高鑒定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二是要加強考評員隊伍管理,完善考評人員的培訓、考核、資格認證辦法及考評人員的聘用、管理辦法,努力提高考評員的整體素質。三是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各環節的管理。從出題到閱卷,從報名到監考,所有環節都要從嚴、從實把關,減少職業技能鑒定過程中的個人因素。四是加強題庫建設,努力開發職業技能鑒定題庫,形成由國家總庫、行業分庫和地方分庫組成的、能夠覆蓋所有職業技能鑒定職業的國家題庫網絡。五是做好與鑒定工作相關的職業分類、標準、規范和教材等配套的基礎工作,盡快健全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培訓、考核鑒定及勞動管理需要的職業標準體系,實行標準、規范、教材、題庫一條龍運作。此外,要適當降低職業技能鑒定收費標準,將考證費用限定在一個合理的成本范圍之內。
3.強化就業資格準入制度和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制度,積極發揮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對勞動者素質和企業效益提高的引導和促進作用。依托教育、人社、財政、經濟主管部門,嚴格執行就業準入制度。把好就業入口關,強調各類部門的有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未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者不得開業或上崗。將職業資格證書作為有關從業人員辦理就業手續的必要憑證。積極拓寬職業技能鑒定領域,加快全面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步伐,逐步擴大就業準入范圍至全行業。研究完善企業勞動工資管理和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制度,實施稅收減免、培訓補貼政策,引導企業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企業職工培訓、考核、獎勵與晉升制度。同時,勞動監察部門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那些無視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單位和無證從業人員進行堅決處罰,以儆效尤,切實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的權威性。
4.加大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宣傳,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一是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常年對有關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進行宣傳,二是設立職業教育活動周,在大型節日期間設立咨詢點、發傳單和宣傳手冊,在主要街口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等形式進行宣傳。三是鼓勵各地區、行業、企業和職業院校定期組織開展各類型各工種的職業技能競賽、技術比武、崗位練兵等活動,選拔和表彰獎勵各行業的優秀技能人才;并通過媒體宣傳他們憑技能贏得社會尊重的典型事跡,提高社會各界對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和職業資格證書的社會認知度,引導全社會樹立“有證”才能上崗,“證多”擇業面才寬的就業觀,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提高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5.創新職業技能鑒定模式,完善職業資格證書“直通車”制度改革。在一些就業率高、教學質量優良、條件好的職業技術院校,經報請省人社、教育部門評估認定,在依據國家職業標準設置專業、組織教學的基礎上,積極推行職業院校職業資格“課程認證”工作。實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掛鉤“一校雙牌”。其畢業生參加理論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并取得職業技術院校學歷證書者,可視同職業技能鑒定合格,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時,為防止這些學校不經考試或考試不過關,隨意亂發證現象的發生,人社、教育部門要對職業院校鑒定所站以及職業資格“課程認證”進行抽查或整體檢查。對存在問題評估不合格者,予以警告或“摘牌”等處罰。改進評估合格后,再重新給予鑒定資格。
6.加強對各類鑒定發證機構的監督管理,防止證出多門。要整頓各類鑒定發證機構,嚴肅鑒定與發證規則,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職業資格,提高鑒定的權威性和證書的信譽度;可考慮成立專門的國家級職業資格證書管理機構,在全國范圍內開始逐步統一證書名稱,統一發證機構.統一證書管理,實施宏觀調控,規范管理,逐步改變證出多門、多頭管理的混亂現象。
(二)從職業院校方面構建更加完善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機制
職業院校是職業資格教育的重要力量。它既是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任務的主要承擔者,也是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受益者。通過調整教育教學目標,改革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對學生開展職業資格培訓和鑒定,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推進其畢業生順利就業,實現職業資格培訓、鑒定與職業教育的良性互動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職業院校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嚴格實行“雙證書”制度,將職業資格標準作為職業院校最基本的教學質量考核標準,構建以職業資格為導向的教學改革課程體系。實行“雙證書”制度,使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互通,是職業教育貫徹“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實現自身培養目標、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目前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關鍵任務。實行雙證書制度,必須制定滿足雙證書教學要求的教學計劃,要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中心,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確定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將專業、課程體系、教材、實訓課等項目的改革同相關職業崗位的國家鑒定標準結合起來,將相關職業技能培訓、鑒定的科目、教材、實訓內容納入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中。確保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與國家現行職業資格技能標準的一致性。做到“職業標準與培養目標雙對照,教學評價與職業技能雙考核、學歷文憑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認證”。最終,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使學生在完成學歷教育的同時,達到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并減輕其考證負擔。使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成為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手段。
2.創新學生畢業制度,建立以職業資格證書獲得率和就業率為核心指標的評價體系。進一步嚴格貫徹職業教育法,依托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強調職業學校學生必須經考核鑒定取得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后方可畢業。否則不予辦理畢業手續,不發畢業證。同時根據鑒定考核的結果,在各職業學校之間進行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橫向對比,以此引領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激發各校師生的積極性,濃厚學習風氣,使各職業學校的學生自覺地參加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3.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生職業技能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是實施“雙證書”制度的保障措施。如果沒有一支實踐能力過硬的“雙師型”師資隊伍,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將變成應試教育。為此,職業院校應建立健全教師培養機制,從政策、待遇上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培訓、進修和技能競賽活動,到行業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考取相關行業職業資格證書。同時聘請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實踐教學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要健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辦法,盡快在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激發廣大中職教師的上進心和工作積極性。
4.充分發揮職業技能競賽的指揮棒作用。近年來,在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方針指導下,各地舉辦了各種類型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技能大賽在引導職業學校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調整課程模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素質,改善實驗實訓條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促進了職業院校專業、課程建設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但是,目前校級技能競賽開展得相對較少,國家級、省級、市級技能競賽較多,而且都是選拔性的。參賽學校只安排個別專業成績好的學生集訓,搞突擊性教學,未貫穿到針對所有學生的常規教學之中。這種“應賽式教育”是不足取的,應予以防止。要將技能競賽活動納入到職業學校的常規教學中,將技能競賽內容與規則和標準列為課程內容,以之為重要的學習和考核目標,針對所有的學生開展教育教學和競賽活動。提升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更好地發揮技能競賽對職業教育的引領和促進作用。
5.加強校企合作,強化學生職業資格能力培養。要按照互惠互利、專業對口、相對穩定的原則與行業、企業緊密合作,探索建設一批適應學生提高技能和素質需要、滿足職業技能鑒定條件、長期穩定的校內外公共實訓實習基地,為實施職業技能鑒定、強化學生職業資格能力培養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徐瑩.從職業技能鑒定發展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J].科技創新導報,2014,(07):195-196.
[2]施朝蓉.論職業技能鑒定在中職教育中的意義與措施[J].中國電子商務,2014,(03):182.
關鍵詞:煤化工工藝;教學大綱;編寫體會
通過我校組織的“對青年教師拉、幫、帶”活動,我首次嘗試制定了煤化工工藝教學大綱。在教學大綱的指引下,這學期我的授課內容煤化工工藝課程得以順利進行,在制訂教學計劃、教學實踐、出考題各環節中面臨著不斷出現問題、請教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現在談談我的一些感悟。
一、大綱格式
1.大綱說明
(1)說明本大綱適用范圍:本大綱適用于1.5學年制的高中后和3學年制的初中后中?;すに噷I學生的學習使用。應簡潔明了,一目了然。
(2)說明該課程性質、內容、任務、要求、教學中注意事項。由于課程內容量大,應采取高度概括性語言逐章介紹;教學任務和要求應該清楚、詳細,這樣才能讓每位老師針對每節課做出相應計劃;因為有剛剛從事教學任務的新老師要使用參考教學大綱,所以,教學注意事項應具有可實踐性和靈活性。
2.學時分配表
以第五章內容為例,如下表所示。學時分配表應該具體到每章、每節使用幾個課時講課,每節課教師和學生進行什么內容應該一一對應。
3.課程內容
以第五章內容為例如下所示。課程內容應包括學時分配、每節課的教學任務與要求、學習方法、教學方法等。
附:本大綱 第五章 課程內容
第五章 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精制(16學時,授課12學時,復習小結4學時)
(1)教學要求:
a.掌握煉焦化學產品回收的概念、典型工藝流程,了解煉焦化學產品回收意義。
b.掌握煤氣在初冷器中冷卻的方法、工藝流程,了解煤氣在集氣管中的冷卻。
……
(2)教學內容:
a.第一節 煉焦化學產品回收概述(2學時),重點講述煉焦化學產品回收的概念、典型工藝流程,了解煉焦化學產品回收意義。
b.第二節 煤氣的冷凝、冷卻(2學時),重點講述煤氣在初冷器中冷卻的方法、工藝流程,了解煤氣在集氣管中的冷卻。
……
(3)教學建議:
換熱設備引申到間-直煤氣初冷設備,復習前面學過的化工原理課程中的換熱器,并且應用于實際生產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成就感。
二、編寫體會
通過自己制訂教學大綱,我總結出教學大綱應該具備的一些特色:
1.前后連貫
由于本課程是專業課,所以制訂過程中需要在上完專業基礎課(基礎化學、化工原理、化工機械基礎等)后開課。
2.主次分明
由于本大綱是針對一年半學制的、高中起點的中專教學,所以課時有限,教學過程中要求主次分明,“掌握”內容重點講解,“了結”部分略帶講解。
例如本大綱“煉焦技術”采用54個課時進行授課,而“煤炭氣化”僅采用12個課時進行授課,就是由于一方面總課時有限,另一方面專業課《合成氨工藝》已經很詳細地講解了這部分知識。
3.緊跟時代步伐
根據當前煤化工發展現狀,煤炭液化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結合我省“潞安集團”發展煤液化技術的現狀講解煤液化技術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附:本大綱 第八章 煤炭液化 (3)教學建議
(3)教學建議:
教學設計過程中根據實際課時情況確定本章的取舍。本章重點在煤加氫液化的反應機理;難點是常見的煤炭直接液化工藝和F-T合成工藝。結合我省當前企業發展煤液化技術的現狀講解煤液化技術的重要性。
4.學以致用
本課程的教學過程著重能力培養。以第五章內容為例,通過復習前面學過的化工原理課程中“精餾”知識,解決這節課“脫苯”的問題;注重在復習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脫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觀念去接受新的工藝過程(粗苯回收),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成就感。
附:本大綱 第五章 教學內容
……
f.第六節 煤氣中粗苯的回收與精制(2學時),重點講述粗苯的定義、回收工序、洗苯工序影響因素,了解粗苯的加工與精制。
g.復習(2課時),總結、復習、鞏固本章內容的重點知識,結合《化工原理》內容中精餾單元的知識著重講述洗苯工序影響因素。
5.注重學生素質養成
制訂計劃詳細到每節課的任務,每章內容授完之后,做一小結。以填空、簡答、判斷等題型承載本章知識重點;課內完成這些補充的作業,表面以充實平時成績,實際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做完事情及時總結”的習慣,養成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
附:課內給同學們的小結作業題
一、填空題
1.我國煤炭可采儲量僅次于美國、俄羅斯而居世界第( )位。
2.按選煤方法的不同,煤炭洗選可以分為物理選煤、( )和微生物選煤等。
……
二、判斷題
( )1.煤化工是以煤為原料,經過化學加工將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燃料及化學產品的過程。
( )2.選煤是根據原煤中的煤與其中的礦物質、煤矸石等,雜質的密度、表面物理化學性質及其他性質的差別,清除原煤中的有害雜質,降低灰分、硫分和水分,改善煤炭質量的過程。
……
三、問答題
1.煤的成焦過程可分成哪幾個階段?
……
6.本大綱的缺陷
對于中職教育來說,任何一門課程都應該動靜結合,理論、實踐結合,有課內理論教學,就應該有相應的實踐練習過程。
由于本課程是化工工藝專業的一門輔助專業課程,課時有限,所以重在理論教學,沒有課內實訓環節。另一方面,目前實訓條件還不能滿足這門課程的課內實訓要求。這是本大綱存在的一個問題。
但是,學期結束后學生可以通過課外實踐(畢業實習環節)鞏固和實踐本門課程的所學知識,只是這樣的實訓條件對這門課程不具有針對性。
三、實踐結果
1.考核辦法
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和教學過程的進行,提升了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如何真實有效地反映學生學習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己诉^程應該體現深入淺出、知識系統全面的特點,才能夠真實反映同學們的實際水平。我在出考題的過程中反復斟酌,注意分析各種題型各自的特點。
(1)填空題。應考核知識重點;所需填空前后有提示;題量大,應涵蓋所學知識面。例如第18題:“根據煤焦油瀝青的軟化點不同,可分為低溫瀝青、中溫瀝青、( )和超高溫瀝青。”學生基本不需要背,只要上課聽講了,就能回答上來。
(2)判斷題。應考核知識重點,有明顯錯誤,容易判斷。例如第10題:“( )10.焦煤受熱時能形成熱穩定性能好的膠質體,不適合煉焦?!苯o出很明顯的錯誤,上課聽講的同學都知道“焦煤”名字的由來――一種煉焦煤,前后矛盾,所以是錯誤的。學生基本不需要背,只要上課聽講了,就能回答上來。
(3)簡答題。題量少、知識重點、分值小。同學們普遍不喜歡記憶,所以分值減少,而且是課內經常重復的重點,也能夠答上其中的幾條。
附:期末考卷
一、 填空題(每題1.5分,共30分)。
……
18.根據煤焦油瀝青的軟化點不同,可分為低溫瀝青、中溫瀝青、( )和超高溫瀝青。
……
二、判斷題(正確的打“O”,錯誤的打“×”,每題1分,共40分)。
……
( )10.焦煤受熱時能形成熱穩定性能好的膠質體,不適合煉焦。
……
三、問答題(每題10分,共30分)。
……
2.煉焦生產中,裝煤過程如何控制煙塵?
……
2.實踐檢驗結果
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化工G1002班的考核成績還比較理想。
從成績匯總情況可以看出,學生人數在各分數段內分布比較合理,整個趨勢呈正態分布曲線。
參考文獻:
[1]上海信息技術學校.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12.
[2]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根據2005年7月21日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現就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匯價和外匯指定銀行掛牌匯價管理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1.5%的幅度內浮動。
二、外匯指定銀行對客戶掛牌的美元對人民幣現匯買賣價不得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2%,現鈔買賣價不得超過現匯買賣中間價上下1%.
三、外匯指定銀行對客戶掛牌的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現匯買賣中間價,由外匯指定銀行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為基礎參照外匯市場行情自行套算和調整。除本通知第五條規定的情況外,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現匯賣出價與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現匯買賣中間價的0.8%([現匯賣出價-現匯買入價]/現匯買賣中間價×100%≤0.8%),現鈔賣出價與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現匯買賣中間價的4%([現鈔賣出價-現鈔買入價]/現匯買賣中間價×100% ≤4%)。特殊情況需擴大買賣價差幅度的,外匯指定銀行應向國家外匯管理局申請批準。
四、外匯指定銀行可授權分支行在上述規定的范圍內自行確定掛牌匯價。對于單筆大額交易,外匯指定銀行可在上述規定的浮動范圍內與客戶議定,大額金額的標準由銀行自定。外匯指定銀行對信用卡、旅行支票等支付憑證購匯可在以上規定的幅度內給客戶更優惠的匯率。
五、外匯指定銀行可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廣西等省、自治區的邊貿地區加掛人民幣兌毗鄰國家貨幣的匯價,其買賣價差自行確定。
六、外匯指定銀行應根據本通知規定調整本行掛牌匯價實施辦法,自執行之日起1個月內報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機構備案。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報送國家外匯管理局,同時抄送所在地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局或外匯管理部;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含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外資銀行以及其它金融機構報送所在地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局或外匯管理部。
關鍵詞:不確定性;企業邊界;交易成本經濟學
作者簡介:侯廣輝(1973-),男,山東棗莊人,管理學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企業理論與治理機制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0;F0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096(2007)05-0104-04 收稿日期:2007-06-10
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再沒有什么現象比不確定性更普遍了。而組織存在的目的就是治理不確定性(Knight,1921;Coase,1937)。組織通過邊界變動對不確定性作出適應性調整。而在解釋企業邊界變動的諸理論中,交易成本理論無疑是最主流的理論,它認為組織的存在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隨后,經過很多學者的發展,交易成本理論日漸成熟。尤其是威廉姆森(Williamson,1985)將該理論“用于實際操作的努力”,對交易成本進行維度分析,進而引發了大量的實證研究。但這些實證研究的結果卻很模糊:不確定性可能和企業邊界之間正相關,也可能是負相關,也有可能是動態變動。這種不一致可能是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威廉姆森的解釋邏輯存在問題;二是在進行實證研究時,所研究的對象不是同一個概念。二者的關系從集合概念上來講可能是“相交的”,也可能是“不相交的”。那么這些實證研究結果模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能否找出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來指導未來的實證研究?本文就是帶著這個問題,首先回顧威廉姆森對不確定性企業邊界治理的論述,并且對相關的實證研究文獻進行深入探討,找出問題所在,進而提出一個綜合的分析框架。
一、威廉姆森關于不確定性的企業邊界治理的研究
威廉姆森(1985)也承認不確定性的重要性,“社會經濟組織中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如何面對、如何解決不確定性的問題”。但他自己在不確定性的研究上,由于過于偏重機會主義行為問題,偏重于人的策略,而逐漸偏離了其早期以及科斯關于不確定性作為環境要素的觀點,從而未能全面地考察不確定性在影響企業邊界中的作用。這也成為交易成本經濟學備受批評的地方之一(David and Han,2004)。
威廉姆森(1975)在他早期的研究中,區分了兩組因素:一是人的因素,包括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二是環境因素,包括不確定性和小數目條件。通過這兩組因素來解釋交易成本的來源問題。這兩組因素的相互作用導致了市場失靈。需要強調的是,威廉姆森這個時期的研究是將不確定性看作是未來環境的不確定性,并認為人對未來環境不確定性的難以預測以及制定詳細適應性的市場合約的能力不足造成了交易困難。因此,在人的有限理性的假定下,環境的不確定性是導致交易成本增加的一個重要的外部變量。這和科斯原創的交易成本觀點是一致的。但在威廉姆森后面的研究中,在交易成本來源的兩組因素中,他更加強調小數目條件下的機會主義(1985),特別是強調資產專用性作為小數目條件的決定因素,從而將資產專用性引入到交易成本分析中,將其作為決定環境變化以及觸發機會主義行為的主要因素。由于資產專用性易于測量,所以對它的理論研究和經驗驗證成為企業組織理論研究的主攻方向。但是容易度量的因素并不一定就是最重要的因素。從最近的企業邊界的外部化浪潮來看,把資產專用性作為組織效率的決定因素是值得懷疑的(Coase,1988;Holmstrom and Roberts,1998)。它最多只是決定因素之一,而不能作為最重要的因素。
威廉姆森(1985)對不確定性的概念進行了重新詮釋。他引用庫普曼斯(Koopmans,1957)對于不確定性的研究,指出許多不確定性具有行為的根源;引入“行為不確定性”這個概念,從而將不確定性和機會主義聯系起來。他所定義的行為不確定性是指交易方策略性地隱蔽、偽裝以及扭曲信息等。很明顯,這種行為的不確定性深深烙上了機會主義的印記,這也是為什么機會主義在今天的交易成本理論中被看作中心行為假定的原因。但理解企業邊界的根本問題并不是機會主義本身,而是不確定性。機會主義只是加劇了問題的嚴重程度,而并不是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Dietrich,1994)。
可以看出,庫普曼斯和科斯以及早期的威廉姆森關注的不確定性更具有隨機性,而威廉姆森后期提出的行為不確定性更加強調機會主義行為。而交易成本理論認為通過縱向一體化可以減少這些不確定性,從而降低由于市場不完全導致的交易成本。但很顯然,忽略另一種類型的不確定性,而采取這種寬泛的不確定性概念,在理論研究上就會出現不必要的爭論。而利用這種理論分析框架指導實證研究,其結果肯定是模糊不清的。
二、不確定性的企業邊界治理的實證結果不明確
(一)交易成本理論的實證研究結果模糊
交易成本理論關于不確定性的企業邊界治理的實證研究經常在“自制或購買”(make-or-buy)決策中進行,而這種決策被認為是和縱向一體化同義的(Davidand Han,2004)。雖然有些實證研究支持高的不確定性程度應該采取縱向一體化的治理模式(Monteverde andTeece,1982),但更多的實證研究結果是不明確的,甚至是和交易成本理論分析得出的結論相矛盾的。比如,在較早的開創性研究中,沃克和韋伯(Walker and We-ber,1984)使用結構方程模型研究了汽車零部件產業中的自制或購買決策。他們使用兩種類型的不確定性,即量的不確定性(volume uncertainty)和技術不確定性(technological uncertainty)來檢驗威廉姆森的效率邊界假說。根據他們的定義,量的不確定性依賴于對零部件需求波動的估計以及在評估這些需求時的信心。技術不確定性是零部件規格和設計的變化引起的。他們的研究表明,技術不確定性的增加沒有導致更深的縱向一體化,而是出現了和交易成本理論預測相反的結果,也就是高的技術不確定性和低的縱向一體化水平相關。
同樣,巴拉克里斯南和沃納費爾特(Balakrishnanand Wemerfelt,1986)也證明了技術不確定性和縱向一體化之間的負相關關系。尤其當技術可能退化時,企業可能會依靠市場合約而不是縱向一體化以保持適應性。而羅伯特森和加帝儂(Robertson and Gatignon,1998)的研究驗證了技術不確定性越高,企業越有可能建立技術聯盟而不是內部發展技術的假說,并且得出
了支持的結論。而在最近的研究中,摩勒等人(Mol eta1.,2004)通過多重回歸方法分析了來自荷蘭的189個企業的樣本數據,得出了技術不確定性和企業外包程度正相關的結論。
另外,大衛和漢(David and Han,2004)在對交易成本經濟學的實證研究進行的系統評價中,篩選出63篇實證文章的308個統計檢驗,并通過不同的維度對這些實證結果進行了檢驗,也發現實證結果是混合的。特別是環境的不確定性的經驗支持水平是非常低的。從他們的分析結果來看,無論哪種類型的不確定性,其經驗支持率和反對率都不高,結果相當模糊。這和資產專用性60%的支持率和4%的反對率相比,沒有一種壓倒性的趨勢說明不確定性在分析中的重要性,這可能和不確定性度量標準的模糊性是緊密相關的。
(二)不確定性的分類以及實證研究結果
對于不確定性的實證研究主要基于兩個分類:技術不確定性和行為不確定性。多數學者對不確定性的驗證只是關注其中一個方面,從而出現了使用同樣的變量得到的驗證結果卻不一致的問題。我們將一些實證研究結果分類總結如表1所示。
而對不確定性進行分類之后,不確定性對企業邊界的影響結果就變得相對清晰。貝爾納迪(Bernhardt,1977)在檢驗制造商通過前向一體化減少需求波動時發現,當波動的來源是消費者需求時,一體化不能減少對制造商的需求沖擊;但是如果沖擊來自于零售商隨機性購買需求,那么一體化可以減少需求波動。消費者需求的隨機性導致了環境的不可預測性,而無法使用一體化來減少這種不確定性。而零售商需求的不確定性,更多來源于零售商和制造商之間的機會主義行為,從而回到了威廉姆森(1985)的分析邏輯,出現了內部化的傾向。薩特格里夫和扎赫爾(Sutcliffe and Za-heer,1998)認識到不同的經驗驗證結果可能歸因于對不確定性的不同度量方法。因此,在他們的實證研究中區分了三種類型的不確定性:初級的、競爭的和供應商的不確定性,并且檢驗它們對治理選擇的影響。結果顯示,初級的和競爭的不確定性和市場治理相關聯,而供應商的不確定性和科層治理相關聯。
(三)實證研究文獻評述
科斯(Coase,1937)在討論“企業”這個概念的現實基礎時,引用了羅賓遜夫人的話,“對于經濟學中的一系列假設,需要提出的兩個問題是:它們易于處理嗎?它們與現實世界相吻合嗎”?而科斯本人提出了交易成本的分析工具,認為他所定義的企業不僅與現實世界中的企業含義相吻合,而且可以利用馬歇爾發展起來的邊際替代概念進行分析,從而使得企業理論的研究可以滿足可控性以及符合現實的兩點要求。但威廉姆森為了使交易成本概念有意義,他需要偏離新古典經濟學。而為了能使用新古典的工具,他又不得不接受不現實的假設(Lindenberg,1999)。他忽視對技術不確定性的研究,而重視機會主義和資產專用性這個可以利用新古典工具分析的概念,從而使得交易成本經濟學的分析偏離了現實。如果全面考慮不確定性的影響會增加問題的復雜性,按照奈特(1921)的說法,降低不確定性的組織選擇可能相當復雜,這是由于,“動用資源來減少不確定性本身就是不確定性最大的活動?!瓕ㄙM資源減少不確定性的結果就更無法確定了”。而迪屈奇(Dietrich,1994)引入戰略行為來超越交易成本的靜態分析框架。他認為通過增強的信任關系可以消除機會主義的威脅,并且提出威廉姆森的“機會主義”假設不適用于大量出現的結合了企業和市場特征的管理機構。而且他認為不確定性是和企業的經濟意義極為復雜地結合在一起的,而不能將這種不確定性歸納為交易成本。
從以上文獻綜述可以看出,和交易成本理論相關聯的,威廉姆森提出的行為不確定性支持內部化,而包含技術生產和價值實現過程的技術不確定性卻支持外部化。當技術不確定性程度很高時,企業趨向于避免昂貴的縱向一體化,而通過市場交易來保持戰略的適應性。顯然,通過企業邊界模式來治理不確定性,需要關注行為不確定性,更需要關注技術不確定性。若只是關注其中的一種不確定性,只能使得實證研究的結論模糊。而在對不確定性進行明確分類之后,不確定性的實證結果相對清晰。因此,我們需要超越交易成本分析框架,提出一個行為不確定性和技術不確定性相向變動的綜合分析框架。這既能將交易成本概念納入到模型中,又能體現當今世界技術快速變革對企業邊界變動的沖擊。
三、超越:不確定性的企業邊界治理模式
梅納德(Menard,1999)將不確定性和資產專用性、頻率聯系起來,他認為專用性更高的資產會增加不確定性,這是因為觀察變得困難。而頻率的提高卻因更便利的觀察交易者和交易環境而能減少行為不確定性。由此可以假設行為不確定性與資產專用性程度正相關,而與交易頻率負相關。他將兩個命題綜合起來,得到下面的關系,如表2所示。
其中,指示值(從0到+++)用來表示行為不確定性的程度,從幾乎不存在不確定性到非常高的不確定性。用函數形式表示
其中U是行為不確定性,AS表示資產專用性,F表示頻率。這樣就可以將威廉姆森(1985)的三個分析維度綜合到行為不確定性一個維度中,從而將不確定性從交易成本分析框架中獨立出來,作為一種獨立的關鍵變量來分析。因此,我們可以從梅納德的討論出發,加入技術不確定性,從而可以得到一個函數關系式
其中,HT表示層級強度,UT代表技術不確定性,而UM代表行為不確定性。我們認為技術不確定性和層級強度是負相關的關系,而行為不確定性和層級強度正相關。那么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來,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經濟學的分析只是關注后一方面的關系。
四、結論
研究企業邊界變動的交易成本實證文獻往往在威廉姆森所提出的不確定性這個概念上出現界定不清楚的問題。威廉姆森更加強調行為不確定性,是關于參與方機會主義行為的不確定性。然而,技術不確定性不能度量行為不確定性。而模糊地對不確定性使用寬泛的概念而得出不確定性程度的提高會導致更多的科層治理的結論是有問題的。一味地對不同的實證結果在不同的理論領域尋找理論支持,也會給理論研究帶來錯誤的實證支持數據,不利于理論自身的發展。另外,關注不確定性的研究并不是對交易成本的替代,而是一種補充,以彌補交易成本理論在快速技術變革環境下的分析缺陷。因此,本文在進行相關的文獻回顧之后,在不脫離交易成本理論基本邏輯思路的基礎上,更加關注技術不確定性的作用,而將企業邊界變動看作是降低不確定性的適應性調整。
論文摘要:解讀了內爾·諾丁斯的關懷教育理論,并在此基礎上思考關懷理論對我國職業教育德育工作的啟示。
關心與被關心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學會了如何關心他人。有些人真誠地關心知識,關心偉大的事業,關心物質世界,關心動植物。卻對同類的人缺乏同情。也有些人精神貧瘠,對任何人或事物都漠然視之,在漫無目的的人生里沒有關心,也沒有信仰。還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種扭曲了的“關心”概念,以關心的名義于危害他人的事情。目前,人們對關心的需要深刻而迫切。可是,當前的教育目標并不是培養會關心的人。而是近乎殘忍的學術訓練。學校對學術成就的強調加深了孩子們對成人的不滿。他們抱怨大人們不關心他們。內爾·諾丁斯(Nel Noddings)在《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111eChallengetoCareinSchools: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中疾呼對傳統學校教育進行徹底改革,并大膽描繪了她的新教育愿景——以關心為核心來培養學生。教育學生學會關心——關心自己,關心身邊最親近的人,關心與自己有各種關系的人,關心與自己沒有關系的人,關心動物、植物和自然環境,關心人類制造出來的物品.以及關心知識和學問。同時諾丁斯強調要向學生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學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可能用金錢和權利來衡量,成功更意味著建立愛的關系,增長個人才干,享受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以及與其他生命和地球維系一種有意義的連接。
一、內爾·諾丁斯與她的關懷教育理論
內爾·諾丁斯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教師進修學院的教授。具有數學和自然科學學士學位,數學專業碩士學位,教育哲學與理論博士學位。并且是美國教育哲學協會和約翰·杜威研究協會前任主席。近年來國內有很多學者對諾丁斯的理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以其為基礎思考學校德育問題?!秾W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一書是內爾·諾丁斯在關心倫理與教育方面的重要著作。書中要求我們徹底反思人們長期以來所信奉的教育理念,并認為以傳統學科教學為核心的普通教育課程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的理想課程。學校對學生語言和數學能力的發展過分重視。卻對學生的其他天賦和才華嚴重忽視。學校必須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僅僅著眼于少數學生的學術進步。她論述了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即關懷教育,并認為這一教育模式和發展學生智力是沒有沖突的,相反這一教育模式是向教育者們提出這樣一個挑戰:在引導學生探討最重要問題的時候,如何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
書中系統論述了她的關懷倫理學和關心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論點:
1社會變化與教育改革帶來的教育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社會發生了急劇變化,對于學校教育來說,這些社會變化帶來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一百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聲稱,沒有成人真正關心他(來自美國女子軍團的調查)?,F在孩子們最大的抱怨就是“沒有人關心我們!”他們感覺自己游離于學校功課之外,與教師們也格格不入。世界在他們眼里充滿困難和敵意。然而同時,大多數教師們都勤勤懇懇地工作,并且聲稱他們心里裝著學生,教師們也許確實愿意關心學生。但問題在于,他們無法與自己的學生成功溝通。建立關心與被關心的關系。
學校面對這些變化采取的措施就是添加各種各樣的課程或者強調某些教學法的改變,這些僅是技術層面的改變。諾丁斯通過分析學校改革來闡述她的觀點——對課程標準化的強調不僅無益于學校改革。而且實際上還可能導致學生們更為嚴重的游離行為。對于人們試圖將教與學簡化為一種模式,即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學,那么他就能夠獲得知識,而且他所得到的知識與其他掌握同種方法的人所獲得的完全一樣,諾丁斯認為這樣的方法根本就不存在。她一針見血地指出:“追求一種普遍適用的方法,其實是旨在消除不愿看到的行為產生。”這也導致了教師與學生不能一起認真探討那些行為,僅僅通過打壓學生的不當行為來維持課堂秩序。
2.對傳統教育的批判與新教育模式的構建
諾丁斯認為關心的最重要意義在于它的關系性,關心意味著一種關系,它最基本的表現形式是兩個人之間的一種連接或接觸。兩個人中,一方付出關心,另一方接受關心,要使這種關系成為一種關心關系。當事人都必須滿足某些條件。無論是付出關心的一方還是接受關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問題,關心關系就會遭到破壞。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經常有這樣的情況:不管教師多么努力地關心學生,學生一方卻感受不到關心。學生們抱怨“老師不關心我們”,這樣的抱怨提醒我們,一定是在師生關系的某個環節上出了問題。
諾丁斯認為,在討論教學以及師生關系時,教師不僅需要建立一種關心的關系——教師在其中成為關心者,教師也有責任幫助學生發展關心能力。并非所有的人都具備了關心別人的能力,也不是人人都學會了關心知識、其他生命以及客觀事物。我們想當然地把關心視為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它可以由一個領域轉移到另一個領域。學校目前把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二次方程式上,而不去關心任何一個具有終極存在意義的問題。諾丁斯認為,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學好我們教的任何東西。一個教師如果真正關心學生,那么他會認真傾聽學生們的不同需要,并且給予不同的反應。目前的學校并不是一個啟迪智慧的地方。她認為學校教育面臨挑戰。必須將關心引入學校。
教育中的關心不同于生活中一些簡短的關心關系,它建立在一種牢固的信任關系基礎之上。這種關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它需要時間,要求連續性。學校生活應該是學生整個生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如果僅僅為了學校生活而去學校學習,與其他日常生活缺乏連續性,這樣的學校生活無疑是干枯無意義的。學校生活還應該與學生人生中其他的生活階段渾然一體,如果學校生活只是突兀的一個階段,是其人生中的一個蹺板階段,它就成為一種活生生的被人為割裂開的與整個人生不連續的階段。諾丁斯認為為了有效應付時代的挑戰,把關心引入學校,必須重視教育的連續性,教育目的的連續性,學校場所的連續性。師生關系的連續性。
二、關懷教育理論對我國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啟示
諾丁斯的許多觀點對于我國職業教育同樣富有啟示意義。她所描述的由于社會變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學校中人際關系冷漠、學生抱怨沒人關心等等,這種現象在我國職業學校尤為普遍。在我國,職業學校的學生相對來說基礎等各方面素質較弱。他們較少得到教師、家長以及其他社會方面的關心,老師與學生的關系也很緊張。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惡性循環目前在我國職業學校愈演愈劣。然而,在我國很少有學者像諾丁斯一樣著書立說在職業學校中呼吁“學會關心”。此外。在我國職業教育中,盡管目前針對職業學校的改革可謂大刀闊斧,尤其是課程方面的改革更是進行得如火如茶。但是像諾丁斯描述的情況依然存在:學校重視理論的學習,使得這方面有優勢的孩子獲得多得多的成功的機會,而其他在動手能力、交際能力等方面擅長的孩子則較少獲得成功的機會。他們缺乏別人尤其是老師的充分理解與尊重。他們常常是處于被關心的邊緣。
因此,關懷倫理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德育工作更富啟示:
1.關心的關系性
“關心的最重要意義在于它的關系性。關心意味著一種關系,兩個人中,一方付出關心,另一方接受關心。無論是付出關心的一方還是接受關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問題,關心關系就會遭到破壞?!币虼耍陉P心關系中,付出重要,接受同樣重要,雙方都能感受到彼此的行為反應更為重要。關懷的關系性包含有關懷的相互性之意,關懷者和被關懷者對關懷關系的維持和促進都負有責任。在職業學校,經常有教師抱怨學生對他們的關心根本不當一回事。也當然不乏學生抱怨老師根本不關心他們。這樣的抱怨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師生關系在哪個環節出現問題了?是學生對教師的關心不予理睬。還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不夠?抑或是教師與學生在關心的關系中移位錯位了?根據諾丁斯的描述,關心者的心理狀態是以專注和動機移位為特征的,專注即“當我真正關心一個人,我就會認真傾聽他、觀察他、感受他。愿意接受他傳遞的一切信息”,這是關心過程的關鍵因素。在我國的職業學校,當教師“關心”學生時,其心理狀態真的處于一種“動機移位的狀態”嗎?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領導的壓力、家長的要求去關心學生,為了讓他不再惹禍,讓他努力學習將來找份工作提高就業率,還是真的從學生個人角度出發去關心他?這種“關心”與諾丁斯強調的“關心”之間的區別值得探討。同樣。關心關系的成功建立取決于道德環境、特別是被關懷者的道德狀況和回應能力。如果對于教師的關心,學生沒有相應的回應,必然影響關心的有效性。在我國的職校中,盡管也有許多優秀的學生,但也存在不少素質并不是很高的學生。他們由于以前的學習經歷、與老師的關系等原因,可能并不會恰當地回應教師的關心。例如有的學生盡管對教師抱有感激之情,但并不表現出來。甚至以逃避的行為來掩飾自己。有的學生干脆對教師的關心不屑一顧,學生的反應勢必影響師生間關心關系的建立,影響德育工作的進行。
諾丁斯強調關心是一種關系,而不把它僅僅視為一種美德。認為將關心者置于關心的關系之中更為重要。這是對傳統觀念的挑戰。以往教師關心學生被視為是師德的高尚體現,如果教師僅僅關注教學。關注學生成績的提高,而并不與學生建立關心的關系也被默許。但在諾丁斯的新教育模式中,關心則是不可避免的。教師和學生長期相處,他們有共同的關注點,無論是人還是知識或者事物,他們在相處過程中關心關系就建立了。諾丁斯主張將關心融人到教學與平時的生活中去,教師并不需要為了關心學生而刻意地去關心學生,在平時與學生的相處交往之中.通過共同關注的人、學習或者事物等,關心的關系就建立了。如果一個教師真的關心學生,那么他會認真傾聽學生們的不同需要,并給予不同的反應。關心的關系性還告訴我們,關心是以需要和反應為基礎的,教師不是圣人,并非關心的永動機,如果對于教師的關心,學生沒有相應的反應。也會破壞關心的關系。在我國的職業學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相對比較緊張,教師要與學生建立關心的關系需要更多的努力,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更需關注學生的需要。更要在關心學生內心情感的基礎上進行。同時關心關系的成功建立,教師引導職校學生如何以正確的行為方式接受關心同樣重要。
2.教師的榜樣作用
“榜樣在道德教育過程中很重要。對關心則是關鍵因素?!敝Z丁斯認為教師的關懷榜樣作用是最重要的,最能體現教師關懷。教師要想幫助孩子培養關懷之心和關懷能力,就不能只是泛泛地講授關懷的大道理。只教授給他們相關的知識也不行,因為現在識字能力已不是阻礙學生接觸思想的障礙,學生可以通過看書、上網等來獲取相關的知識。識字能力的普及并沒有提高學生的道德,相反,越來越多的學生甚至出現去道德化的現象。只有關懷的“行為”才能給予學生被關懷的感受,建立師生間信任的關系。教師的關心才會在學生心中留下難忘的記憶。會深刻地影響學生。教師的榜樣作用是學生學會關懷的無言向導。但不能否認,在職業學校大面積存在這樣的教師。他們一方面評說學生的行為素質低下,抱怨學生的人情冷漠。一方面應付性地上課,冷漠地對待那里的學生。誠然如諾丁斯在關心的關系性中指出的,學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的關懷行為。學生的消極反應可能會嚴重挫傷教師的關懷感,但教師的關懷者角色與我國職業學校學生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付出比普通學校教師多得多的耐心。在我國職業學校工作的教師。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或許是需要的。職業學校的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經歷中相對來說較少得到關,而關心他人能力的高低與被關心的經歷有關,由于較少有被關懷的體驗。學生常常以冷漠的態度來待人接物,很難產生關懷的沖動。如果職校教師以一種冷淡或者無奈的心態與學生相處。學生則更難學會關心。職業學校的教師更需要以耐心的關懷行為來鼓勵學生,允許學生以自己獨有的生命節奏來實現其個性的發展,關心學生的整體性發展,關心學生的幸福。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生命節奏來規劃他的職業發展。教師要通過示范的作用演示如何關心,而無需告誡學生要學會關心??墒俏覀兊贸姓J,教師也是平凡的人。如果學生對教師的關懷沒有反應,那么關懷行為可能就不能成功。因此,教師得先花點功夫了解學生,師生的交往與相處是必要的,在此基礎上諾丁斯提出連續性的重要性,認為頻繁地更換教師的做法是不明智的。當教師與學生熟悉了解之后,教師的榜樣作用更易引起學生的模仿。職校的孩子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教師不能以一種模式來教導學生.教師應該走入學生千差萬別的小世界,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殊性,用學生的眼睛觀察,用學生的心靈感受。諾丁斯強調實踐的“教師的關懷”.認為這是教師職業與其他職業的最大區別。
3.教學與課程中的關懷教育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語數外學不好并不代表智力低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人的智力因素不僅僅只有一種.學生個人情況也千差萬別?!叭魏谓虒W都應該從學生的目的、興趣和能力出發”。一位法國教育學家曾調查發現,不同學業成就的學生對教師的關懷需要明顯不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渴望得到教師積極的態度,從中獲得平等感和信心,從而促進其學業的提高;而學業優秀的學生看重的則是教師進一步促進自己學業成長的能力和耐心以及賦予自己的學術自由度。而我們在現實中經??吹藉e位的關懷:教師對學業弱的學生往往百般關注其學業的迅速提升,實令這些同學恐懼不安;而對學業好的學生往往給予過多態度上的褒獎,倒未必達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教師的關懷要與學生的需要一致。對于職業學校的教師來說,學生水平的差異更要求教師在實踐關懷時加以有效區分。
論文摘要:解讀了內爾·諾丁斯的關懷教育理論,并在此基礎上思考關懷理論對我國職業教育德育工作的啟示。
關心與被關心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學會了如何關心他人。有些人真誠地關心知識,關心偉大的事業,關心物質世界,關心動植物。卻對同類的人缺乏同情。也有些人精神貧瘠,對任何人或事物都漠然視之,在漫無目的的人生里沒有關心,也沒有信仰。還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種扭曲了的“關心”概念,以關心的名義于危害他人的事情。目前,人們對關心的需要深刻而迫切??墒牵斍暗慕逃繕瞬⒉皇桥囵B會關心的人。而是近乎殘忍的學術訓練。學校對學術成就的強調加深了孩子們對成人的不滿。他們抱怨大人們不關心他們。內爾·諾丁斯(nel noddings)在《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111echallengetocareinschools: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中疾呼對傳統學校教育進行徹底改革,并大膽描繪了她的新教育愿景——以關心為核心來培養學生。教育學生學會關心——關心自己,關心身邊最親近的人,關心與自己有各種關系的人,關心與自己沒有關系的人,關心動物、植物和自然環境,關心人類制造出來的物品.以及關心知識和學問。同時諾丁斯強調要向學生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學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可能用金錢和權利來衡量,成功更意味著建立愛的關系,增長個人才干,享受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以及與其他生命和地球維系一種有意義的連接。
一、內爾·諾丁斯與她的關懷教育理論
內爾·諾丁斯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教師進修學院的教授。具有數學和自然科學學士學位,數學專業碩士學位,教育哲學與理論博士學位。并且是美國教育哲學協會和約翰·杜威研究協會前任主席。近年來國內有很多學者對諾丁斯的理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以其為基礎思考學校德育問題?!秾W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一書是內爾·諾丁斯在關心倫理與教育方面的重要著作。書中要求我們徹底反思人們長期以來所信奉的教育理念,并認為以傳統學科教學為核心的普通教育課程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的理想課程。學校對學生語言和數學能力的發展過分重視。卻對學生的其他天賦和才華嚴重忽視。學校必須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僅僅著眼于少數學生的學術進步。她論述了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即關懷教育,并認為這一教育模式和發展學生智力是沒有沖突的,相反這一教育模式是向教育者們提出這樣一個挑戰:在引導學生探討最重要問題的時候,如何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
書中系統論述了她的關懷倫理學和關心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論點:
1社會變化與教育改革帶來的教育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社會發生了急劇變化,對于學校教育來說,這些社會變化帶來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一百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聲稱,沒有成人真正關心他(來自美國女子軍團的調查)?,F在孩子們最大的抱怨就是“沒有人關心我們!”他們感覺自己游離于學校功課之外,與教師們也格格不入。世界在他們眼里充滿困難和敵意。然而同時,大多數教師們都勤勤懇懇地工作,并且聲稱他們心里裝著學生,教師們也許確實愿意關心學生。但問題在于,他們無法與自己的學生成功溝通。建立關心與被關心的關系。
學校面對這些變化采取的措施就是添加各種各樣的課程或者強調某些教學法的改變,這些僅是技術層面的改變。諾丁斯通過分析學校改革來闡述她的觀點——對課程標準化的強調不僅無益于學校改革。而且實際上還可能導致學生們更為嚴重的游離行為。對于人們試圖將教與學簡化為一種模式,即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學,那么他就能夠獲得知識,而且他所得到的知識與其他掌握同種方法的人所獲得的完全一樣,諾丁斯認為這樣的方法根本就不存在。她一針見血地指出:“追求一種普遍適用的方法,其實是旨在消除不愿看到的行為產生?!边@也導致了教師與學生不能一起認真探討那些行為,僅僅通過打壓學生的不當行為來維持課堂秩序。
2.對傳統教育的批判與新教育模式的構建
諾丁斯認為關心的最重要意義在于它的關系性,關心意味著一種關系,它最基本的表現形式是兩個人之間的一種連接或接觸。兩個人中,一方付出關心,另一方接受關心,要使這種關系成為一種關心關系。當事人都必須滿足某些條件。無論是付出關心的一方還是接受關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問題,關心關系就會遭到破壞。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經常有這樣的情況:不管教師多么努力地關心學生,學生一方卻感受不到關心。學生們抱怨“老師不關心我們”,這樣的抱怨提醒我們,一定是在師生關系的某個環節上出了問題。
諾丁斯認為,在討論教學以及師生關系時,教師不僅需要建立一種關心的關系——教師在其中成為關心者,教師也有責任幫助學生發展關心能力。并非所有的人都具備了關心別人的能力,也不是人人都學會了關心知識、其他生命以及客觀事物。我們想當然地把關心視為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它可以由一個領域轉移到另一個領域。學校目前把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二次方程式上,而不去關心任何一個具有終極存在意義的問題。諾丁斯認為,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學好我們教的任何東西。一個教師如果真正關心學生,那么他會認真傾聽學生們的不同需要,并且給予不同的反應。目前的學校并不是一個啟迪智慧的地方。她認為學校教育面臨挑戰。必須將關心引入學校。
教育中的關心不同于生活中一些簡短的關心關系,它建立在一種牢固的信任關系基礎之上。這種關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它需要時間,要求連續性。學校生活應該是學生整個生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如果僅僅為了學校生活而去學校學習,與其他日常生活缺乏連續性,這樣的學校生活無疑是干枯無意義的。學校生活還應該與學生人生中其他的生活階段渾然一體,如果學校生活只是突兀的一個階段,是其人生中的一個蹺板階段,它就成為一種活生生的被人為割裂開的與整個人生不連續的階段。諾丁斯認為為了有效應付時代的挑戰,把關心引入學校,必須重視教育的連續性,教育目的的連續性,學校場所的連續性。師生關系的連續性。
二、關懷教育理論對我國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啟示
諾丁斯的許多觀點對于我國職業教育同樣富有啟示意義。她所描述的由于社會變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學校中人際關系冷漠、學生抱怨沒人關心等等,這種現象在我國職業學校尤為普遍。在我國,職業學校的學生相對來說基礎等各方面素質較弱。他們較少得到教師、家長以及其他社會方面的關心,老師與學生的關系也很緊張。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惡性循環目前在我國職業學校愈演愈劣。然而,在我國很少有學者像諾丁斯一樣著書立說在職業學校中呼吁“學會關心”。此外。在我國職業教育中,盡管目前針對職業學校的改革可謂大刀闊斧,尤其是課程方面的改革更是進行得如火如茶。但是像諾丁斯描述的情況依然存在:學校重視理論的學習,使得這方面有優勢的孩子獲得多得多的成功的機會,而其他在動手能力、交際能力等方面擅長的孩子則較少獲得成功的機會。他們缺乏別人尤其是老師的充分理解與尊重。他們常常是處于被關心的邊緣。
因此,關懷倫理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德育工作更富啟示:
1.關心的關系性
“關心的最重要意義在于它的關系性。關心意味著一種關系,兩個人中,一方付出關心,另一方接受關心。無論是付出關心的一方還是接受關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問題,關心關系就會遭到破壞?!币虼?,在關心關系中,付出重要,接受同樣重要,雙方都能感受到彼此的行為反應更為重要。關懷的關系性包含有關懷的相互性之意,關懷者和被關懷者對關懷關系的維持和促進都負有責任。在職業學校,經常有教師抱怨學生對他們的關心根本不當一回事。也當然不乏學生抱怨老師根本不關心他們。這樣的抱怨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師生關系在哪個環節出現問題了?是學生對教師的關心不予理睬。還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不夠?抑或是教師與學生在關心的關系中移位錯位了?根據諾丁斯的描述,關心者的心理狀態是以專注和動機移位為特征的,專注即“當我真正關心一個人,我就會認真傾聽他、觀察他、感受他。愿意接受他傳遞的一切信息”,這是關心過程的關鍵因素。在我國的職業學校,當教師“關心”學生時,其心理狀態真的處于一種“動機移位的狀態”嗎?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領導的壓力、家長的要求去關心學生,為了讓他不再惹禍,讓他努力學習將來找份工作提高就業率,還是真的從學生個人角度出發去關心他?這種“關心”與諾丁斯強調的“關心”之間的區別值得探討。同樣。關心關系的成功建立取決于道德環境、特別是被關懷者的道德狀況和回應能力。如果對于教師的關心,學生沒有相應的回應,必然影響關心的有效性。在我國的職校中,盡管也有許多優秀的學生,但也存在不少素質并不是很高的學生。他們由于以前的學習經歷、與老師的關系等原因,可能并不會恰當地回應教師的關心。例如有的學生盡管對教師抱有感激之情,但并不表現出來。甚至以逃避的行為來掩飾自己。有的學生干脆對教師的關心不屑一顧,學生的反應勢必影響師生間關心關系的建立,影響德育工作的進行。
諾丁斯強調關心是一種關系,而不把它僅僅視為一種美德。認為將關心者置于關心的關系之中更為重要。這是對傳統觀念的挑戰。以往教師關心學生被視為是師德的高尚體現,如果教師僅僅關注教學。關注學生成績的提高,而并不與學生建立關心的關系也被默許。但在諾丁斯的新教育模式中,關心則是不可避免的。教師和學生長期相處,他們有共同的關注點,無論是人還是知識或者事物,他們在相處過程中關心關系就建立了。諾丁斯主張將關心融人到教學與平時的生活中去,教師并不需要為了關心學生而刻意地去關心學生,在平時與學生的相處交往之中.通過共同關注的人、學習或者事物等,關心的關系就建立了。如果一個教師真的關心學生,那么他會認真傾聽學生們的不同需要,并給予不同的反應。關心的關系性還告訴我們,關心是以需要和反應為基礎的,教師不是圣人,并非關心的永動機,如果對于教師的關心,學生沒有相應的反應。也會破壞關心的關系。在我國的職業學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相對比較緊張,教師要與學生建立關心的關系需要更多的努力,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更需關注學生的需要。更要在關心學生內心情感的基礎上進行。同時關心關系的成功建立,教師引導職校學生如何以正確的行為方式接受關心同樣重要。
2.教師的榜樣作用
“榜樣在道德教育過程中很重要。對關心則是關鍵因素。”諾丁斯認為教師的關懷榜樣作用是最重要的,最能體現教師關懷。教師要想幫助孩子培養關懷之心和關懷能力,就不能只是泛泛地講授關懷的大道理。只教授給他們相關的知識也不行,因為現在識字能力已不是阻礙學生接觸思想的障礙,學生可以通過看書、上網等來獲取相關的知識。識字能力的普及并沒有提高學生的道德,相反,越來越多的學生甚至出現去道德化的現象。只有關懷的“行為”才能給予學生被關懷的感受,建立師生間信任的關系。教師的關心才會在學生心中留下難忘的記憶。會深刻地影響學生。教師的榜樣作用是學生學會關懷的無言向導。但不能否認,在職業學校大面積存在這樣的教師。他們一方面評說學生的行為素質低下,抱怨學生的人情冷漠。一方面應付性地上課,冷漠地對待那里的學生。誠然如諾丁斯在關心的關系性中指出的,學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的關懷行為。學生的消極反應可能會嚴重挫傷教師的關懷感,但教師的關懷者角色與我國職業學校學生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付出比普通學校教師多得多的耐心。在我國職業學校工作的教師。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或許是需要的。職業學校的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經歷中相對來說較少得到關,而關心他人能力的高低與被關心的經歷有關,由于較少有被關懷的體驗。學生常常以冷漠的態度來待人接物,很難產生關懷的沖動。如果職校教師以一種冷淡或者無奈的心態與學生相處。學生則更難學會關心。職業學校的教師更需要以耐心的關懷行為來鼓勵學生,允許學生以自己獨有的生命節奏來實現其個性的發展,關心學生的整體性發展,關心學生的幸福。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生命節奏來規劃他的職業發展。教師要通過示范的作用演示如何關心,而無需告誡學生要學會關心。可是我們得承認,教師也是平凡的人。如果學生對教師的關懷沒有反應,那么關懷行為可能就不能成功。因此,教師得先花點功夫了解學生,師生的交往與相處是必要的,在此基礎上諾丁斯提出連續性的重要性,認為頻繁地更換教師的做法是不明智的。當教師與學生熟悉了解之后,教師的榜樣作用更易引起學生的模仿。職校的孩子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教師不能以一種模式來教導學生.教師應該走入學生千差萬別的小世界,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殊性,用學生的眼睛觀察,用學生的心靈感受。諾丁斯強調實踐的“教師的關懷”.認為這是教師職業與其他職業的最大區別。
3.教學與課程中的關懷教育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語數外學不好并不代表智力低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人的智力因素不僅僅只有一種.學生個人情況也千差萬別?!叭魏谓虒W都應該從學生的目的、興趣和能力出發”。一位法國教育學家曾調查發現,不同學業成就的學生對教師的關懷需要明顯不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渴望得到教師積極的態度,從中獲得平等感和信心,從而促進其學業的提高;而學業優秀的學生看重的則是教師進一步促進自己學業成長的能力和耐心以及賦予自己的學術自由度。而我們在現實中經常看到錯位的關懷:教師對學業弱的學生往往百般關注其學業的迅速提升,實令這些同學恐懼不安;而對學業好的學生往往給予過多態度上的褒獎,倒未必達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教師的關懷要與學生的需要一致。對于職業學校的教師來說,學生水平的差異更要求教師在實踐關懷時加以有效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