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1 17:26:06
序論:在您撰寫社區治理的看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立場熱情,氣氛調和
從第一天正式掛職上班,我就覺得到有一股暖流,不論是居民來訪或處理有關事宜,招待的每位干部都用親熱平和的立場、熱情不吝嗇的姿勢招待效勞于居民,解答壓服于老庶民。天天招待的一件件、一樁樁繁鎖事務老是圓滿而熱心的立場予以處理。她們一直以社區干部高本質的優越涵養展現了本人的職業品德風儀和任務作風,作為底層干部她們不單明白本人的定位,心里裝著老庶民,效勞于老庶民更是每位干部的治理理念,她們天天用本人的熱情與耐性、決心與責任感染著老庶民。
二、職責清楚,任務到位
街道社戔戔域面積4平方公里,生齒2400左右,外來人員為1500左右。該社區屬城鄉連系的社區,并在創立國度衛生城市,本社區干部比擬少(6名專職、2名協管),并且悉數為女干部,所以在治理及效勞上存在良多的難題與壓力。但她們有激烈的責任感與任務感,項項任務都由首要指導擔任帶頭抓,然后把每項任務落實到位。任務義務深重,但每位在職干部按各自分工各盡其責,仔細擔任、深化底層,隨時進行上門效勞和清查。由于白晝大大都居民都出門上班,為了到達效勞效益,社區干部們時常加班加點不計待遇按幢按戶進行效勞、宣傳、清查,仔細完成各項義務,對膠葛事情首要指導老是以鎮定的思想勤懇的立場和多年的任務經歷予以解答處置。各部分的干部都有著純熟的營業程度和任務經歷。在仔細完成本人任務的還還互相自動共同。社區有著嚴厲的任務要求與融洽的任務情況。
三、準則明白,檔案完全
每位干部盲目恪守各項任務準則,按時上下班,未有自在散慢的景象。在我掛職一個月的工夫里除了加班加點還經常看到干部們早上班晚下班,從無牢騷。社區干部們任務壓力重,又是家庭主婦,但她們總能合理處置和布置任務與家庭關系,注重工夫觀念,積極投入任務,對上級各部分提出的任務要求老是嚴厲、仔細執行。關于社區各項支出更是集體進行評論決議,并進行合理又節省的開支布置,從不鋪張糜費。對計生、綜治、創衛、黨建等各部分的有關檔案臺帳都整頓潔凈完全。她們并未為反省臺帳而做臺帳,對每次會議精力、組織運動、宣傳運動都能明晰記錄。能把每項效勞準則落實到位、宣傳到位、效勞到位。該社區有著優越的治理機制及治理程度,更有一股凝集力。
此次穿插掛職讓我看法調查了城市社區的治理形式及理念。還使本人取得了思維及才干各方面的進步與看法。還,在掛職時期,互相穿插的鄉鎮街道組織部分在任務與生涯上賜與了我良多的關懷與關喜歡,為此我深受打動,我愈加顧惜此次磨煉時機,謙虛承受,揚長避短。經過掛職磨煉,我發現了本身存在著諸多缺乏。狂妄自大,勤學長進,是我們每位底層干部必需具有的質量。我們應該顧惜每一次進修的時機。
起首,向干部群眾進修。每一位指導,每一位通俗干部,每一位群眾身上都有值得我們進修的器械。
其次,向書本進修。經過進修,不時充分本人,用常識武裝本人,然后使本人的思維深度和政治高度到達一個全新的程度。
新公共管理和社區媒體
新公共管理對政府、企業和公民的角色進行了新的定位,集中體現為兩種路徑:一是奧斯本的“政府再造”路徑,二是登哈特夫婦提出的“新公共服務”路徑。企業化政府是“政府再造”的重要特征,強調政府經濟、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新公共服務”則是對前者的反思與超越,著重于公共利益、民主治理和公民參與。這兩種理論在討論政府與社會關系時都引入了“企業”“中介組織”,以及“開辟新的對話和討論渠道”等第三方組織概念。事實上,伴隨著政府和公共部門的改革,基于新公共管理基礎上的新一輪政府職能改革,也急需第三方組織出面,在政府與社會之間起到穩定器、鏈接者和展示平臺的作用。而在近年大量涌現出的各種非政府組織中,脫胎于大眾傳播時代都市報母體單位、又與基層街區政府職能改革緊密嫁接的新型社區化媒體,因其在波浪式大幅度向前推進我國新一輪政府職能改革中起到獨特的展示平臺、連接紐帶和三角穩固的作用,儼然已成為功能高于任何私營或市場化NGO(非政府組織)的、具有公信力和凝聚力的新型第三方組織。
縱觀近年來國內外媒介發展現狀,移動互聯與自媒體興起,使傳統媒體的社會監督、公共利器等功能加快萎縮,這已是不爭事實。取而代之的是,不少都市媒體已經或正在向媒介服務業快速轉變。正如多年前都市化媒體的產生一樣,在一片紙媒衰亡聲中,以購買服務和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為主的媒介社區化競爭浪潮,又一次悄然到來。自2013年以來,筆者先后對我國北京、天津、山東、河北、河南、廣東、上海等地傳統媒體做了調研后發現:至少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傳統紙媒改革似乎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政府買斷的黨媒公益化,二是以購買社會服務為主的媒介社區服務化。
媒介社區服務化,導致了社區媒介服務單位的誕生,完成了社區治理和傳統紙媒的創新結合。媒介傳播的功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了回歸與適時擴大,而不是異化。從這個角度,媒介社區化所反映的理論內核,與傳統權威的新聞價值理論并不矛盾。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空前變革,使當今受眾參與社會管理的方式更加便捷、愿望更加強烈,兩者一經結合,便使傳統媒介在客觀上強化、彰顯和復歸了新聞價值理論中關于貼近、服務等部分的內容(其中公共監督功能,很大程度上被自媒體取代)。媒介社區化產生了各類社區媒介,包括廣播、電視等在內的各類傳統媒介都在借助移動互聯等手段,實施進駐社區、終端營銷的大量實踐。社區報應運而生,這種針對特定區域的小眾讀者的(免費)紙媒,已在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存在百年,只是近10年來才伴隨著上述變革,被我國結合實際嫁接新生。社區報在中國的興起,是傳統媒體應對我國城市化快速布局和新媒體發展的自我變革,更是媒介技術與社區治理的現實需要,在信息化和后工業時代的自然融合,也是我國政府在基層管理創新實踐上的必然需求,是未來基于全球化、信息共享和充分交流后,務實的、科學的政府治理觀在當今時代的自然選擇。
2013年5月22日,在繼上海和廣東等先發地區創新實驗后,合肥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合肥晚報》,推出了安徽省也是整個中東部地區除上海外第一張專業社區報《濱湖新聞》。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合肥晚報》先后創辦了11張社區報,并力爭年內完成15張的布局任務。通過對該地11份社區報的文本分析,筆者認為,合肥地區社區報在一年之內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團隊的創新和苦干外,更在于他們對于社區媒體與基層政府管理創新之間關系的理解和嘗試。為了更好地闡述社區媒體對創新社區管理的積極作用,筆者以《合肥晚報》創辦的社區報為例,從以下兩個方面做具體分析。
“社區再造”中的社區媒體
奧斯本的“政府再造”路徑,強調對公民、社團組織、社區組織授權,建議從官僚層級制政府改革為參與及團隊合作的分權的政府,建立通過市場杠桿進行改革的市場導向的政府等。即對公共體制和公共組織進行根本性的轉型,以大幅度提高組織效能、效率、適應性以及創新的能力,并通過變革組織目標、組織激勵、責任機制、權力結構以及組織文化來完成這種轉型過程。
社區報運行模式與辦報理念?!缎侣劤繄蟆贰吨榻瓡r報》《合肥晚報》等開辦的與真正街區合作、扎根基層的系列社區報,目前無論從肇始時間,還是從經營規模上,都集中代表了我國新型社區媒體的典范(筆者認為其他各大中城市都市媒體的所謂社區報或社區版,都是傳統都市媒體的變種,而并非專業的社區媒體)。考察這幾家社區報可知:他們最典型的運作模式就是與基層政府合作。雖然其中有少量社區報與部分企業通過贊助資金的形式開展,但這些企業不與報紙在運營上發生直接關系。各家社區報負責人的共同看法,是必須保證社區報內容的最終話語權在基層政府中。他們認為,社區媒體中的商業贊助,雖可能在短期內產生微薄效益,但最終也是最安全的生命模式還是背靠基層政府。目前經驗也已證明,與政府牽手可以做得更好,包括在辦報理念上,不少基層政府負責人開始時還習慣性地按照傳統報紙的做法來定位社區報,但做著做著,他們自己主動轉變了觀念。一些街道書記甚至坦誠表示:不要報道我們,要更多報道老百姓生活,讓他們參與社區自治。
研究得知,各家社區報在與街區政府合辦過程中,都秉承服務原則。報紙的直接經營者把社區報嚴格限定為非新聞紙,少數負責人甚至認為,現在的新聞哪還需要報紙傳播?尤其是作為周報的社區報,在傳播新聞上已不是強項。大家將社 區報定位為“關系紙”“鏈接紙”,明確其為政府與社會、居民之間建立聯系的服務和中介功能,一張社區紙,把社區里人們的情感、需要和服務很貼近地鏈接起來。
借助媒體優勢,提高管理效率。一是受眾細分,有效傳播。以《合肥晚報》為例,自2013年推出《濱湖新聞》《北城新聞》《老城新聞》等社區報以來,該報就利用社區報的高滲透率,信息傳播的高貼近性,解讀服務政策,反映百姓心聲,進行輿論引導,有效暢通了居民與政府的溝通渠道,促進和加強了社區和諧建設。比如《老城新聞》曾對該市廬陽區推出的“一線為民工作法”做了跟蹤報道,使群眾對此有了深入了解,一些民生問題得到解決,政府形象也得到了提升。
二是整合資源,優化服務。一些謀求社區服務轉型的傳統媒體認為,政府基本行政事務之外的更多社會服務,理應交由第三方組織負責,由社會組織來整合各種服務資源。比如家庭緊急開鎖,以往“牛皮癬”廣告鋪天蓋地,老百姓不放心,政府很頭疼,一家社區媒體就通過引入政府主管、統一認證的辦法,拓展了經營空間,優化了政府服務。
三是與時俱進,搭建平臺。《合肥晚報》《珠江時報》等專業社區報還從紙上到線下,通過廣泛建設居民議事廳等,積極開辟對話渠道,幫助政府構建良好社區關系,擴大了居民表達權,發揚了社區民主。議事廳設在社區編輯部里,有專門編輯記者接待,傾聽百姓心聲,紙上成為社區報品牌欄目,線下也成為城市街區外宣的亮麗品牌。
“新公共服務”中的社區媒體
登哈特夫婦提出的“新公共服務”路徑,更加關注民主價值、公共利益和公民的積極參與,提倡實行“以公民為導向”的政府管理。
貼近服務。當前國內專業社區報都把“承擔服務”當作自己的定位,強調“歸屬性和認同感”,這與社區建設中的“對人的關懷,變管理為服務”理念相契合。此外,社區報作為紙媒還可以發揮自身的傳播優勢,不僅將服務以新的方式傳播,拓展服務的范圍和公民的意識,而且能夠整合各方資源。比如《合肥晚報》社區報在采編構架中規定,讀者不僅是讀者,也是作者;在自我定位中明確,社區報不僅是新聞紙,更是互動紙、關系紙;在甄選內容中,不僅要當社區“消息樹”,更要當居民“百事通”。所以,社區報里類似“轄區大媽帶你逛菜場”這樣的內容幾乎占據了全部的篇幅。
公民參與。公民參與是指公民主動參與到社區管理中,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從而實現增進鄰里關系和管理身邊事務的兩大目的。《合肥晚報》社區報一年多實踐以來,共舉辦了各類不同規模的活動200多場,如“社區狂歡節”“幫客志愿者”“社區植樹節”“相親交友會”等,促進了鄰里互動,拉近了媒體、政府與百姓之間的距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社區報還主動承擔責任,組織居民對社區事務開展多種形式的“參政議政”,比如長豐縣下轄的《北城新聞》就曾通過舉辦“美好鄉村請你回家看”活動,征求居民對社區建設的看法意見;同時,大量的以居民為主體組成的市民記者隊伍,更是讓社區報充分發揮了鏈接和調動居民的功能,社區民眾直接成為報紙“主角”,真正實現了主動融入;大量的社區志愿者隊伍諸如“合肥幫客”組織在社區報平臺的凝聚和建設,甚至受到了團中央和安徽省文明辦的高度重視,成為合肥一景,《中國青年報》曾報道這種社區自助模式,認為其對構建人們精神家園、建設和諧社會等大有裨益。
在新社區管理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好社區(街道)與公民、與社會的關系?在這個問題上,不少專家學者已意識到傳統意義上的非政府組織已經呈現出各種弊端,一方面是因為經濟社會發展,單位制瓦解,鄰里關系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普遍下降;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社區服務機構自身性質、組織結構、運營模式等方面的局限。另外,社區事務本身又極其繁雜瑣碎,觸及各方利益,難以面面俱到,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社區報為主體的社區媒體參與社區管理創新,是社區管理主體多元化、社區民主化的必然趨勢和良好呈現。就目前國內社區媒體的定位和發展現狀來說,社區報作為社區媒體對社區建設和基層政府管理創新等具有重要作用和現實意義。近年來中國社區媒體的興起,不僅僅是傳統紙媒應對危機、尋求自我轉型發展的探索創新,從本質上看更是政府改革、社會治理大背景下,政府與社會尋求溝通之道的必然產物。社區媒介不僅與“對人的關懷,變管理為服務”的社區管理理念相契合,還彌補了社區建設和管理中的不足,增添了社區活力,提高了人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此外,在紙媒唱衰、媒體格局大變的今天,社區媒體與社會管理創新或社區管理的結合可以說是一種共贏,也給公共管理和傳媒發展提供了一種嶄新的途徑與思考。
作者朱杲系《合肥晚報》編委、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marketability and the modernized fast development, the community autonomous already became one important way which the community develops, but the community autonomous emphasis realizes community's citizen participation, the community citizens participation start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with the social modernization, the urbanization cannot separate. However, in the modern city community, community's citizens participation also has like this such problem, these questions and the transition period social structure and appears the social question is close related, our country city community citizens participation realize truly also have heavy responsibilities.
關鍵詞:轉型社區治理公民參與
Key word:Reforming The community governs the citizen to participation
一、概念及背景
在現代中國的社會生活中,社區治理和社區公民參與已經成為非常流行的話語。那么它們的概念和定位是什么呢?廣義的“社區治理”是指社區與國家和市場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社會互動方式。①而對于社區參與這一概念的理解,目前多內大多數研究者有著較為一致的看法,即認為它是指社區成員自覺自愿地參加社區各種公共活動或公共事務的決策、管理和運作,影響社區權力運作,分享社區建設成果的行為和過程。在我國的城市社區發展建設中,實現社區自治式的社區治理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目標,而社區自治的主體就是社區公民,社區自治的實現需要真正地實現社區公民參與。城市社區公民參與的興起和提倡與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市場化和城市化是緊密聯系的。
從宏觀角度來看,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過程中,我國城市的“單位制”社區開始瓦解,逐漸開始向社區制轉變,社區就像一個小型的“社會”,逐漸成為介于政府和家庭之間的一個公共空間,而社區緩和現代化進程中的矛盾和問題的作用也逐漸凸顯出來。從微觀的角度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區居民不僅在物質生活和生活質量上的要求提高,同時對精神文化生活和政治參與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長。
二、發展中呈現的問題淺析
盡管公民參與在社區中興起并成為社區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由于我國社會處在這樣一個轉型期,各種類型的社區內的公民參與發展程度事實上是參差不齊的。一般說來,在單位型社區和處在城鄉結合部的社區的居民參與度較低,而在一些新型的商品房小區里的社區居民參與度則相對較高。這是由多方面因素導致的,單位型小區的居民由于習慣了傳統的縱向管理,因此,人們對于社區治理和社區參與的理解更多地帶有自上而下的參與取向。而處在城鄉結合部的社區居民通常來說是由郊區農民、進城務工人員等組成,這類社區由于社區的發育程度較低,社區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較低,因此,人們在社區治理中的參與意識并不強烈。而在新型社區里的居民由于有較好的收入,參與意識較強,且具備參與的能力,因此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程度較前兩者高。但是隨著“單位型”社區的功能的逐漸弱化、越來越多的人由“單位人”轉向“社會人”,以及現代化的發展,單位型社區和處在城鄉結合部的社區的公民參與程度會逐漸地提高,而目前社區參與的不同發展程度正是中國從傳統到現代轉型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從城市社區組織來看,在社區內通常存在著縱向組織和橫向組織兩種參與取向的組織。盡管在許多城市社區中,業主委員會、中介服務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等橫向組織進入社區大大地推動了社區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發展,但是居委會、街道辦事處等縱向組織作為政府在社區的代言人,在很多社區中仍然在發揮主導作用。這種社區的居民參與依然表現出一種自上而下的參與取向,所謂的“參與”只是一種政府動員、推動下的被動的參與,并沒有發揮居民參與社區事務、實現自治的真正作用。
三、小結
上述問題僅僅是從社區居民的社區參與意識、社會內組織發展以及社區外來人口在社區參與上的困難來說的。事實上,在社區治理中,居民參與意識、參與渠道、社會資本、政府和社區的回應度及效率等都是影響社區參與的因素。這些影響因素都造成了我國社區公民參與社區自治的不同程度的困難,這種困難主要體現社區居民在參與主體參與意識的薄弱以及參與體制的不完善導致的參與層次低??梢?我國要在城市社區的發展中實現真正的社區公民參與還任重而道遠。在我國這樣一個重要的社會轉型期,在社區現代治理的進程中推進公民參與仍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這一進程不僅僅有賴于人們觀念的變革,更有賴于整個社會結構的轉型和變化。
一、存在問題
(一)農牧區中“閃婚”景象較以往有增多趨向。其特點顯示為“三快”即看法快、同居快、分手快。青年農牧民大局部是在各類集會上看法后,到男方家臨時同居,有的是外出打工看法后同居,他們中有相當一局部沒有領取娶親證,因這種同居關系不足最少的婚姻基本,維持不了多長工夫便各奔前程,有的女方還在同居時期懷孕,無顏回家,在社會上漂泊。
(二)沒有處理娶親注銷手續的景象依然存在。究其緣由是間隔縣級婚姻注銷機關較遠。如、等鄉鎮的農牧民因交通不方便或不肯承當交通費、住宿費等費用而遷延了處理娶親注銷手續的工夫,有的即便想處理娶親注銷手續,也是比及孩子入學、落戶或享用相關優惠政策時才不得以補辦相關手續
(三)婚姻注銷中存在“兩多”景象。即輕率娶親、離婚的多;遺掉婚姻證件,要求從新出證的多。
(四)農牧民群眾遍及以為由縣級婚姻注銷機構一致注銷治理所轄區域的形式,既添加農牧民群眾的婚姻注銷本錢,又帶來不方便。以為采用渙散注銷,準時上報,按期檢查,集中治理的方法比擬得當。
(五)婚姻注銷機關、方案生育和公安戶籍治理部分之間的工作聯接不足協調性。
二、幾點建議
(一)積極發動民政、婦聯、衛生、司法及村委會全方位、多渠道持續加大對“一法一規則”的宣傳力度,特殊要針對偏僻農牧區,把制止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娶親,制止圈外人插足、未成年人私奔,制止有愛人者與別人同居、不處理婚注銷手續同居等作為宣傳重點,尤其要將不處理娶親注銷手續給往后的生活帶來的諸如落戶難、后代入學難、不克不及享用優惠政策等一系列連鎖問題和對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身心健康形成的嚴厲風險性宣傳到位,逐漸指導各族底層農牧群眾堅持健康、調和、文明的婚姻家庭理念。
一、當時全市社會治安防控系統建立根本評價
近年來,我市高度注重安全建立任務,對峙把“保安全”放在底層根底任務的主要地位,社會治安防控系統建立不時推進。一是根本修建起點、線、面連系,重點區域、要害部位全掩蓋的社會晤防控網。在首要出城路口、縣市接壤處、易發案部位和路段組織公安機關設立治安卡點、執勤點、反省站,設點盤查。還,將城區劃分為4個巡查區域,組織治安巡防隊員200余名,展開24小時不連續巡查,構成了由公安巡特警大隊管線、底層派出所管片、其他警隊定點巡防的大防控格式。二是逐漸樹立起以專門力氣為主、群防群治連系的大防控機制。不時強化底層派出所專防本能機能,在重點區域、重點時段組織展開巡查防控,進步見警率,健全勤務運作機制;依照“預防為主,打防連系”方針,積極推進打防控一體化機制建立;創立“虛擬社會防控網”,增強對虛擬社會的監控;充沛發揚各警種優勢,合理分工,做到工夫上互相聯接、空間上互相增補,構建起全體作戰機制。還,由市綜治委牽頭,樹立治安聯防組織2848個,由派出所民警帶隊,依據時節特點、發案規則,在鄉村、社區、單元內部展開有針對性的巡查防備任務。三是初步建立起信息批示、視頻圖像監控等技能支撐的一致批示調劑系統。依托報警效勞系統平臺,接納“110一號通”的運轉形式,樹立起了集“110”接處警、突發事情批示措置、應急警務運動組織協調等功用為一體、掩蓋城鄉的應急聯動效勞系統。還,強力施行“天網工程”,實在進步視頻監控的掩蓋率和治安防控結果。2010年,全市共發刑事案件2549起,同比下降22.92%,并完成了17天的零發案記載,全市大眾平安感查詢位列全省縣(市、區)第71位,比2008年的122位上升了51個位次,社會治安綜合防控系統建立的成效初步展現。
二、當時制約全市社會治安防控系統建立的晦氣要素
當時,我市社會治安情勢總體不變,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情況根本稱心。然則,社會治安情勢仍非常嚴肅,影響社會治安和社會不變的思維要素仍很多存在。一是治安防備的看法尚未到位。相當局部機關集團、企事業單元和底層村居組織以為治安問題是政法機關的事,把“屬地治理”準則置于腦后,事前治理不到位,參加防備熱情不高。局部本能機能部分和單元存在“重打輕防”的傾向。二是社會治安的情勢不容樂觀。因為我市生齒多、地區廣,貧富懸殊較大,特殊是近年因由征地拆遷、資本歸屬、礦群膠葛等問題激發的社會矛盾較多,“兩搶一盜”等多發財犯罪極易反彈,給維護社會不變帶來了很大壓力。三是居民群眾的防備認識不強。一些居民治安觀念比擬淡漠,城鄉連系部和老城區居民物防、技防掉隊。四是治安防控的體系體例有待理順。因為“嚴打”、“命案必破”的壓力等緣由,作為防備和襲擊犯罪的本能機能部分公安政法機關在思維看法、資本裝備、政策導向等方面還存在襲擊是主業、防備是副業的傾向,治安防控任務在底層單元缺乏導向性和嚴厲有用的審核,致使巡查防控任務軟化、虛化、弱化。
三、增強我市社會治安綜合防控系統建立的對策設想
社會治安防備任務要依照“打防連系、預防為主”的方針,對峙專門機關和群眾相連系,整合社會各方面力氣,具體落實治安防備辦法,積極修建批示高效、襲擊有力、防備緊密、節制有用、治理到位的社會治安防備系統。
(一)樹立一致批示協調機制,完成全體共同的打破。
要具體修建以公安“110”批示中間為實戰批示中樞的治安綜合防備批示中間。該批示中間應具有三重功用:一是社會治安打、防、控批示調劑功用;二是日常各類應急救助的批示功用;三是發作嚴重緊要狀況時的協調批示功用。因而,建議盡快樹立由城區向鄉村輻射的接處警機制,完成資本共享,將各鄉鎮(辦)專職治安巡查步隊歸入批示系統調劑范圍,日常擔任各自轄區治安防備任務,應急時由批示中間一致調劑,構成掩蓋全市的報警效勞收集,加強疾速反響結果。還,理順批示系統、標準巡防區域、明白防備職責,使批示中間成為可以全方位、全時段把握全市城鄉社會動態,可以實時精確預警預告,可以一致調劑全市防備力氣,可以跟蹤狀況和措置全進程,構成活絡高效的治安防備實戰批示部,起勁進步全市治安防備的才能和程度。
(二)樹立標準運作機制,完成多警聯防的打破。
一是樹立勤務化的新型巡查設卡防控機制。標準警力裝備,科學調整警力擺設,充沛發揚現有警力資本潛能,把公安機關各類力氣要素置于社會治安防控系統的全盤有機整合,構成治安防控任務的全體合力。二是標準內部運轉機制。刑偵、治安、交警、巡警、批示中間等警種要樹立溝通聯絡、治安情勢研判等準則,健全打防控一體化機制。三是緊密防控辦法。樹立社會治安防控系統三級格式,擺設執行常態、二級、一級巡查防控形式,對每一系統警力進行具體分工,制定響應流程,確保民警在防控系統中標準運作。
(三)樹立巡查切斷機制,完成動態防備的打破。
一是在城區骨干道巡查切斷。各交通線、城市骨干道由巡警、交警承當,依據巡警、交警、派出所等各警種的本能機能,科學合理應用警力、群防力氣等資本,起勁進步巡查的“可見度”,進步社會晤防控才能。還,巡查任務要與“110”接處警連系,合理裝備警力,優化警力運作機制,增強卡口堵控收集建立,樹立高效的疾速切斷、查控機制,經過有用節制違法犯罪的“活動道路”,進步對暴力犯罪、流竄擾罪、街面犯罪的堵控、措置才能。二是在社區巡查切斷。社區民警在日常防備和治理中,要組織社區群防群治力氣,在社區內展開巡查防備。要落實劃段包干巡查責任制,規定節制區域、時段,明白義務,執行責任制,促進任務落實。三是在收支口巡查切斷。要盡快建成啟用交通卡口系統,并不按期在市區各個收支口設立治安卡點、武裝反省站,抽調專職民警24小時設卡值班,對收支城區的可疑車輛、人員進行排查和切斷,構成市際樊籬。要把鄉鎮(辦)專職治安巡查隊歸入批示中間一致調劑,發案時一致運用,進步襲擊力度和襲擊防備結果。
(四)樹立科技配備支撐機制,完成技防程度的打破。
起首要進步視頻監控系統的掩蓋面,增強社會單元(場合)、小我用戶視頻監控探頭的建立任務。要依照“不求一切,但求所用”的準則,組織發動社會力氣,以街道社區和鄉鎮為單元,積極推進、指點社會單元(場合)、小我用戶裝置視頻監控系統。要將一切新建和已建房屋小區、酒店賓館、文娛場合、商場超市、行政及企事業單元、金融系統等歸入視頻監控建立局限并聯入監控平臺。要進步城鄉連系部、廣闊鄉村的視頻監控率,在鄉鎮當局地點地及行政村的各首要路口、榮華地段、易發案部位要裝置視頻探頭。經過織密社會技防收集,完成社會監控的全掩蓋。其非必須建立和完美實戰型公安信息中間。要把加速信息中間建立作為推進治安防控系統建立的一個主要支撐點,進一步整合批示中間、網警大隊、信息諜報中間資本,樹立綜合諜報信息系統,依照“先易后難,放低門檻,擴展參加面”的準則,加快信息化根底項目標建立,構建信息“高速公路”和“高速列車”,起勁樹立“信息導偵、信息促防、信息促管”的網上作戰機制。
依照市委、市當局對城鄉綜合情況管理的要求,立異城鄉規劃建立治理和效勞方法,緊緊環繞改善農人生涯寓居前提、樹立新型底層組織管理機構的要求,以處理農人權屬證書、配套完美根底設備及公共效勞設備和促進農人充沛就業為重點,具體推進農人集中寓居區綜合整治任務,確保農人集中寓居區綜合整治任務到達“出產開展、生涯裕如、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治理民主”的規范。
二、整治工夫、局限和責任主體
從年月21日起展開為期半年的綜合整治任務,首要針對年月1日今后建成入住或在建的農人集中寓居區,包羅拆遷安頓小區、新房工程、鄉村新型社區和小型聚居點。
作為此次綜合整治任務的責任主體,各鎮(街道)要仔細梳理轄區內農人集中寓居區存在的問題,依照“能整改的立時整改”的要求,不等不靠,連系實踐,制訂整改方案,落實機構和人員,籌集整改資金,積極自動展開任務。
區級相關部分在鎮(街道)整改正程中要自動介入,做好協分配合和效勞任務。
三、整治重點
(一)發明前提,處理已入住農人權屬證書
一是展開農人集中寓居區摸底查詢任務,把握根本狀況,搜集整頓有關立項、疆土和規劃建立等審批材料;二是研討司法律例和政策文件,精簡審批順序和工夫,減免行政收費;剖析存在問題,分類提出處置定見,盡快完成已入住農人權屬證書的發下班作。
責任單元:各鎮(街道)、區發改局、區規劃局、區疆土局、區建立局、區房管局、區地稅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隊。
(二)制訂規范,配套完美根底設備和公共效勞設備
依照城市寓居小區和鄉村新型社區規劃建立規范,連系我區農人集中寓居區建立近況,分類制訂農人集中寓居區根底設備和公共效勞設備配套建立規范,提出整改目的和義務,落實機構和人員,配套完美已建成農人集中寓居區根底設備和公共效勞設備,實在改善農人生涯寓居前提。
責任單元:各鎮(街道)詳細組織施行,區規劃局、區統建辦、區建立局、區勞動保證局、區民政局共同。
(三)增強效勞,促進農人增收
樹立健全城鄉就業公共效勞收集,加速轉移鄉村勞動力,添加農人務工收入,確保農人集中寓居區就業率達95%以上。一是在300戶以上的農人集中寓居區樹立勞動保證任務站,勞動保證任務站內專職任務人員不少于2人。寓居規劃未達300戶的但入住率超越入住戶50%以上的農人集中寓居區,需有一名專職任務人員從事此項任務;二是樹立就業實名制動態治理機制。各鎮(街道)勞動保證所要以農人集中寓居區入戶查詢為重點,把握農人集中寓居區適齡勞動力就業、賦閑、培訓、社保情況,樹立賦閑人員注銷臺帳、技藝培訓臺帳、社區用工信息臺帳、就業安頓臺帳、社會保險臺帳和退休人員臺帳。要在年3月底以前樹立起小我電子信息檔案,施行動態治理效勞機制;三是樹立農人集中寓居區就業狀況月報準則。各鎮(街道)要按報表要求將已建、在建集中寓居區的個數、戶數、勞動力、就業堅苦人數、供應崗亭數、技藝培訓狀況、就業率等數據于每月5日前上報區就業效勞治理局勞動保證科;四是增強職業技藝培訓。依照培訓與市場相連系、培訓與財產項目相連系、培訓與城鄉勞動者的就業需求相連系的準則,加大培訓力度,樹立起培訓機構與用工單元協作展開定崗、訂單、定向等針對性技藝培訓機制;五是鼎力開拓就業崗亭,樹立區、鎮、園區、居委會(村)就業援助任務聯念頭制,由區勞動保證局牽頭,起碼每月召開一次就業聯動會議。鼎力開展公益事業,開拓保安、保潔、保綠等公益性崗亭,新建項目占地添加的崗亭要優先安頓掉地無業農人,鼓舞掉地無業農人靈敏就業,并按規則享用有關優惠政策;六是要充沛發掘農業界部增收潛力,積極開展質量優秀、特征分明、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物,完成增值增效。
(四)立異機制,增強社區治理
健全村(居)民自治機制,立異社區治理機制和方法。一是完美村(社區)辦公及效勞用房建立;二是樹立完美村(居)委會準則,規劃到達1000戶以上的農人集中寓居區可獨自設立村(居)民委員會,不克不及獨自樹立社區居委會的,可就近由所屬村(居)民委員會治理;三是健全完美村(居)委會步隊建立,每200戶裝備1名社區任務者。
責任單元:各鎮(街道)詳細擔任,區民政局共同。
四、任務步調
綜合整治任務分三個階段睜開:
(一)發動擺設階段(年月21日-月15日)
區委、區當局成立農人集中寓居區綜合整治指導小組,召開發動大會,明白責任主體和目的義務。各鎮(街道)和區級相關部分也要成立響應任務機構,落實人員和責任,展開前期查詢摸底任務,仔細剖析存在問題,制定詳細任務施行方案,依照工夫布置細化任務目的和任務義務,明白任務進度。
(二)組織施行階段(年12月16日-2012年5月15日)
各鎮(街道)和區級相關部分依照指導小組的一致擺設,上下連系,一致聯動,依照本次綜合整治確定的內容和目的,連系本單元的詳細舉動方案,展開綜合整治任務。
(三)進步完美階段(2012年5月15日-2012年5月30日)
各鎮(街道)和區級相關部分對綜合整治任務狀況進行具體總結,指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區目督辦組織展開反省驗收任務,查漏補缺,確保圓滿完成任務義務。
五、任務辦法
(一)進步看法,增強指導
區委、區當局高度注重此次綜合整治任務,提出明白的目的和要求,成立由區委副書記、區長王翼剛任組長的農人集中寓居區綜合整治任務指導小組。各鎮(街道)和區級相關部分要高度注重,增強指導,成立響應組織機構,由首要指導親身抓、分擔指導詳細抓,落實詳細任務機構,充分做事人員,做到“機構、人員、經費、結果”四落實。
(二)明白義務,落實責任
農人集中寓居區綜合整治任務由區農人集中寓居區綜合整治任務指導小組一致指導。各鎮(街道)要依據實踐狀況,明白詳細義務,確定任務重點,制定詳細整治方案,加強整治方案的執行力,進步有用性。區級部分要連系本身本能機能職責,研討政策和文件,仔細剖析存在問題,發明前提,有針對性地提出分類處置辦法和方法。指導小組辦公室要具體搜集任務發展狀況以及施行進程中碰到的堅苦和問題,實時指點鎮(街道)和區級部分的整治任務,確保綜合整治任務的順暢展開。
各鎮(街道)和區級部分要結實樹立大局觀念,環繞本次整治任務方案確定的任務重點和目的,依據整治任務需求,增強溝通,協調作戰,構成合力。
(三)增強督查,逗硬獎懲
區委、區當局將綜合整治任務列為專項目的并歸入年度綜合目的審核。由區目督辦牽頭成立督導組,對區級相關部分、各鎮(街道)施行農人集中寓居區綜合整治任務狀況進行催促指點,每周搜集一次任務動態,每半月召開一次任務例會或現場會,傳遞發展狀況,處理推進進程中存在的實踐問題,區綜合整治辦公室要將任務發展狀況報送區委、區當局首要指導,實時剖析問題和堅苦,提出處理辦法和方法,確保按期到達整治結果。
區財務樹立專項津貼資金,依據各鎮(街道)任務進度和整治結果,接納“以獎代補”的方法撥付。對看法不敷、整改不力的鎮(街道)和部分要傳遞批判,并追查首要擔任人的責任。
(四)強化宣傳,疏通信息
一、喀納斯社區旅游商業化歷程及表征
1.喀納斯村社區概況。喀納斯村是禾木喀納斯蒙古族自治鄉下屬的一個村,位于著名的喀納斯旅游區的下湖口處,距離喀納斯湖3.5公里,是大喀納斯旅游區內的主要社區之一??{斯村還是我國蒙古族圖瓦人主要聚居的村落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喀納斯村相對閉塞的地理環境和獨特的自然條件決定了其獨特的社會經濟特征。圖瓦人以游牧、狩獵為主要生計,牧業人口占主要比重;經濟結構單一,居民主要從事初級的畜牧養殖業及少量的農業生產,以往收入來源不足;生活水平較低,傳統的牧業經濟難以滿足當地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要。因此,在旅游業進入之前,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處于原始、保守、封閉的低水平狀態??{斯原本為一個村落,但出于旅游開發的需要而被分為老村和新村。1999年,位于現藍湖餐廳所在地的部分老村村民在政府的指導下,搬遷到現觀魚亭下喀納斯河以西的區域,形成喀納斯新村。此次搬遷過程中,原有的126戶人家中53戶搬遷到新村,38戶留在老村,19戶遷往自己新選擇的定居點,其余16戶搬遷到禾木村或白哈巴村[15]?,F在的喀納斯新村和老村之間相距約4公里,有旅游區間車相連通。兩村面積之和約3平方公里,至2009年底全村人口238戶、787人。其中,蒙古族圖瓦人666人,占全體村民的85%,哈薩克族97人,回族20人,漢族3人①。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喀納斯村具有獨特的圖瓦民族風情、特色小木屋建筑和民族風味飲食,成為了旅游區內對游客有較大吸引力的旅游資源之一。
2.喀納斯村旅游商業化表征??{斯圖瓦人社區目前主要的商業形式為民族家訪、旅游紀念品店、超市、馬匹租賃及紀念品攤位經營等。民族家訪。民族家訪是喀納斯村村民參與旅游發展的方式之一,拉動了部分村民就業,是融合民居參觀、服飾及歌舞欣賞、民族飲食品嘗以及民俗體驗為一體的社區旅游形式。這種舞臺化、表演化的產品成為團隊游客最常參與的文化娛樂項目之一。超市。在喀納斯新村和老村,分布有約十家超市,面積大的三十多平方米,面積小的僅十幾平方米。超市主要針對本地村民及景區內的務工人員,針對村民的超市營業時間一般為全年,另外一些則僅在喀納斯景區開放的時間段內營業②。超市內售賣的多是油、鹽、醬、醋、蔬菜、煙、酒等基本生活用品,較大的超市還賣衣服、鞋帽,并提供手機話費充值服務。旅游紀念品店。旅游紀念品店主要分布在游客經常逗留的老村。在喀納斯老村游客來往較頻繁的公路兩旁,分布有芒達勒西、大紅魚、奇石緣等6家旅游紀念品店③,售賣的紀念品一部分是從阿勒泰或烏魯木齊進貨回來的標準化商品如手鏈、手機掛墜等。另一部分則是喀納斯當地及周邊區域的特產,如羊皮、奶酒、禾木蜂蜜、馬鞍、哈薩克繡毯、戈壁玉石等。馬匹租賃。牧民出租馬匹給游客在喀納斯村較為常見,每戶村民可在有剩余勞動力時,帶上1-2匹馬參與馬匹租賃。這種社區參與旅游的方式雖耗費一定的人力、畜力和時間,但對于缺乏參與資本和能力的大多數牧民來說卻可以直接帶來現金收入。紀念品攤位。在新村停車場、喀納斯湖邊平臺上、神仙灣的斜坡上分布有村民及周邊鄉民們的攤位,出售松子、酸奶、奶疙瘩、羊皮及方便面、帽子、水、披肩等游客較常用的物品。酒吧。酒吧主要分布在新村,約3-4家,少數小餐館在晚上也充當酒吧角色。游客、村民都會光顧,主要售賣啤酒及花生等小食。家庭旅館和餐館。雖然景區管委會已經在2005年禁止喀納斯村的村民從事家庭旅館和餐飲接待服務,但由于市場需求的刺激,仍有部分村民利用自家民房經營家庭旅館,也有少部分村民出租民房給外來經營者經營餐館或家庭旅館。餐飲供給包括揪片子、大盤雞、烤羊肉等新疆特色食品。住宿設施相對簡單,大多為多人間,床鋪密度大,僅部分房間提供電視。
3.社區參與旅游及旅游商業化歷程。社區旅游商業化過程與社區旅游參與相伴而生。為便于厘清社區參與旅游及旅游商業化歷程,本文將社區參與旅游及旅游商業化過程大致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進行分析。第一階段(1980—1986年),未參與時的非商業化期。此階段村民并沒有參與到旅游中來,此時喀納斯村還沒有成為真正的旅游景區,到喀納斯來的外地人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以旅游觀光為目的,喀納斯村的主要經濟產業以狩獵游牧為主,同時伴有少量的農業、養殖業,沒有針對旅游的商業。第二階段(1986—1996年),個別參與的低度商業化期。此時為喀納斯旅游發展早期,村內旅游接待為政府主導型,設施比較少且大多簡陋,層次較低。在旅游旺季,餐館旅館等接待設施常常供不應求。此階段,極個別村民開始自行開發家庭旅館和餐館,也有具有遠見的外來經營戶進入并開展旅游經營活動??傮w而言,參與旅游經營的社區居民極少,旅游商業化處于萌芽階段。第三階段(1996—2006年),無序參與的過度商業化期。此階段為國內旅游市場快速發展的時期,喀納斯景區的游客量也呈現出“井噴式”增長。為滿足游客需要,政府鼓勵全社會大辦旅游業。社區居民開始參與到經營家庭旅館、民族風味餐館或者家訪等旅游商業活動中。由于旅游較傳統畜牧業能取得更多更穩定的經濟收入,村民參與旅游積極性較高,形成了“家家都有旅店、餐廳”(受訪者語)的情況。后來部分村民因自己經營效益不好,就在每年5月至9月的旅游季節將自家的房屋出租(售)給外來的經營戶,獲取租金,自己則繼續從事傳統的牧業。到2005年底,新老村共有130戶人家將自家房屋出租給外來經營戶①。
此階段喀納斯村中小餐館、小旅館林立,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游客量快速增長帶來的需求壓力,但也帶來了社區的無序參與和景區的過度商業化。第四階段(2006年至今),限制參與的商業化控制期。這一階段,阿勒泰地委、行署根據《大喀納斯旅游總體規劃》,對景區的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于2006年7月正式成立喀納斯景區管理委員會,與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實行“一套機構,兩塊牌子”的管理模式,并賦予該管委會“景區政府”的所有權限。之后喀納斯景區管委會著手對喀納斯村過度商業化進行整治,禁止喀納斯村開展家庭旅館和餐飲接待服務。期間關停經營房屋153戶,拆除床位3490張,絕大部分從事旅游住宿、旅游餐飲的外來經營戶離開喀納斯村,到賈登峪接待中心繼續開展旅游住宿、餐飲等經營活動。這一階段,喀納斯村內旅游商業大幅減少。至2009年,新老村僅極少數村民自主經營或出租房屋給他人經營家庭旅館和餐館;老村沿線分布家訪、超市、旅游紀念品店共20家左右;新村公路沿線及停車場附近分布十幾個攤位和少數幾家小餐館、超市和酒吧;湖邊平臺上和神仙灣等地也建立起有序的固定攤位。至此,喀納斯社區商業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下文將對喀納斯社區的商業化治理措施和效果予以進一步分析。
二、喀納斯村旅游商業化的社區治理
1.政府對喀納斯社區旅游商業化的治理措施??{斯旅游商業化的社區治理是喀納斯景區管理委員會主導展開的。為了控制下湖口區生態環境、旅游發展秩序及服務水平,保證區域旅游可持續發展,從2006年起,喀納斯管委會實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首先,提出了近期內禁止喀納斯村村民從事家庭旅館和餐飲接待服務,也禁止出租房屋給外來經營者做家庭旅館和餐飲接待。管委會在積極使用強力行政治理這根“大棒”來對喀納斯村進行治理外,還加上“胡蘿卜”———房屋補貼,來彌補喀納斯村牧民因不能出租房屋或者餐飲接待而失去的收入。該補貼方案是對喀納斯新村和老村中此前從事房屋租賃的牧民進行的經濟補償。其補償期限為2006年到2010年,總額為220萬元,主要參照牧民原出租房屋的收入高低及房屋大小等標準分年進行補償。同時,管委會還定期到喀納斯村村民家中進行檢查,一旦發現私自接待游客者,管委會人員會將游客勸走,并對村民進行批評教育,如果多次進行批評教育仍然不改的,則對該村民當年的房屋補貼進行一定的扣除。但由于仍有不少游客希望能跟喀納斯湖有親密接觸而愿意選擇住在緊鄰下湖口的村中,近些年開始有村民違規經營或出租房屋經營家庭旅館。這也成為當前政府管制的一個難點。其次,為了防止經營家訪者之間內部削價等惡性競爭,管委會對家訪的數量進行控制,經營家訪者需要提前向管委會提交申請,經審核批準后才能經營。同時,在管委會的倡議下,由村民自行組織成立馬隊,并選出村民做馬隊長,負責馬隊的管理工作。馬匹租賃服務和管理逐漸規范化、制度化。此外,村委向在景區內擺攤售賣紀念品的村民收取一定費用,并用這些費用在湖邊平臺和其他區域修建少量固定攤位給村民售賣奶疙瘩、酸奶、遮陽帽、披風等給游客。
2.喀納斯旅游商業化社區治理的效果及困境。以管委會為主體對喀納斯旅游商業化的社區治理有一定效果,卻也面臨一些問題。從家訪經營治理來看,經營戶數得以控制。老村家訪維持在10家左右,但家訪仍以外來經營者為主,競爭激烈,高額回扣使得經營者收益微薄;且家訪中本地人參與較少,一些社區居民對當前村內的家訪及其族群文化的真實性存在意見和看法。從馬匹租賃治理來看,馬隊的成立規范了馬匹租賃服務,居民參與經營的積極性普遍較高。馬匹租賃成為社區居民參與旅游發展中較為普遍的一種方式。從商店和紀念品攤位治理來看,商業及商品經營空間及產品范圍得以控制。村民們都積極利用旅游紀念品攤位獲得經濟收益。但也有因不符合經營空間和范圍規定的經營受到管制,這類經營者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對家庭旅館和餐館經營的管制是當前政府旅游商業化治理中最大的難點。一些村民對房屋補貼政策存在看法,如補貼金額多少的問題:2005年村民通過房屋租賃取得的收入就有305.38萬元,高于220萬元的補貼,不少村民認為補貼遠遠少于租賃房屋收入①;也有村民認為房屋補貼的發放和管理存在不合理的情況②。而針對“禁止喀納斯村經營家庭旅館和餐館”這一規定,喀納斯村民的反應并非只是停留口頭,他們嘗試通過上訪、向人大代表反映等方式來迫使管委會取消規定,并于2007年將自己的意見通過政協委員別田•夏哈拜在自治區政協大會上提出,要求政府準許本地人參與旅游,最終該提案由阿勒泰地區行署辦公室作出回應??傊勾迕駨氖侣糜巫∷藿哟囊幎?,使得喀納斯本地牧民對當下的旅游開發政策具有一定的抵觸情緒,這種抵觸情緒又影響著當今旅游管理政策在基層的實施。目前,部分存在抵觸情緒的村民甚至暗地經營或出租房屋讓他人經營家庭旅館或餐館,與管委會進行“住宿”游擊戰,在政府開展的專項檢查中沖突也偶有發生??傮w來看,喀納斯旅游商業化的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諸多問題??{斯村旅游商業化的社區治理效果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
3.旅游商業化治理成效不足的原因。社區治理通常意義上指的是一種有共同的目標支持的社區公共事務方面的活動或管理機制[16]。社區治理強調的是公共事務和多元主體的參與,社區治理的主體包括政府、社區組織、社區公民等,社區治理的客體是社區公共事務[17]??{斯社區治理出現的問題,原因主要集中于事后治理導致的收益落差與難以彌合的心理差距、治理協商溝通機制缺乏、公共利益基礎不扎實、公共事務的公眾參與性不足以及社區共同目標的缺失。
(1)缺乏事前治理,事后商業化治理難以彌合社區在治理前后的旅游收益落差??{斯社區商業化治理是典型的事后治理。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喀納斯村的游客量持續增長,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大量投資旅游接待服務設施建設,村民也自行參與到旅游開發中來,到90年代末開始進入旅游大發展時期,社區旅游也進入了商業化階段。直到2006年前后,在統一規劃的指導下管理部門開始對社區旅游商業化有所意識并進行整治。但旅游大發展期,外來資本的大量進入使得村民獲益頗多,并導致了居民對旅游收入的過高期望,即使未參與餐飲、住宿的居民也覺得錢“來得容易”。因此,當管理部門出臺商業化治理措施,并通過強力行政手段推行如“住宿、餐飲禁令”等時,導致一些居民家庭收入大幅減少,引發他們的不滿。雖然管委會也試圖通過房屋補貼的形式給村民進行補償,以緩和村民對這一規定的對抗,但如前所述,目前村民對房屋補貼金額和發放渠道及方式均存在一定看法。原本旅游收益較高的村民在村中有更多的話語權,這使得不滿情緒在社區內更容易擴散。地方政府對喀納斯旅游區的管制措施對喀納斯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長遠的戰略意義,有利于旅游景區的規范化運作。但是,由于政府前期干預缺失,直至不規范經營廣泛存在的情況下才實施社區旅游管制政策,引發村民對治理的抵制。不少村民認為管制政策“剝奪了村民獲取旅游收益”的權利,部分村民認為:“自從不允許家里接待游客后,收入就大幅度減少了”,并“希望管委會允許我們接待游客住宿”。社區主體看著眼前的經濟利益,而地方政府為長遠發展而進行管制,兩者之間缺乏社區治理的“共同利益”。
(2)社區治理主體協商機制缺失,各主體的意見不能及時溝通。由于不少村民經濟利益在旅游管理部門一系列商業化治理措施之下縮減,他們開始渴望掌握社區發展的決策權,希望有機會參與制定“游戲規則”[18],能對社區重大事務行使決策權和管理權。但社區與旅游管理部門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與渠道,如喀納斯村就缺少民族語言與漢語對照的公共政策宣傳欄,大量的消息通過個體口口相傳,其中很難避免信息的漏損和變異。而旅游旺季管理部門工作壓力大,其投入社區治理與溝通的人力不足,導致社區與管理部門之間產生隔閡。由于自身及外部的種種因素,致使基層村民對旅游開發的意見難以反饋到決策層,社區難以充分參與旅游決策和管理過程中。當社區居民認為其參與旅游及受益的機會受到限制,他們就會對社區治理相關措施產生抵制情緒。如果沒有合適的協商機制對其意見進行傳導及處理,則很容易引發村民對直屬政府層的不信任,并有可能產生越級“維權”行動。喀納斯村民對政府管制措施表示不滿,在其意見不能得到地方旅游管理部門有效的反饋和解決的情況下,向新疆政協遞交《關于要求布爾津縣喀納斯本地圖瓦人和哈薩克族人參加到旅游事業中展示本民族民俗風情開氈》提議,明確提出:反對管委會“不準圖瓦人和哈薩克族人開氈房接待游客”,要求恢復牧民經營餐飲旅館接待設施。他們強調,“我們只是想接待游客賺點錢,已經反映過很多遍,但還是不允許”,“沒有途徑表達自己的意見,希望有人能幫我們老百姓說話”。原本為緩解下湖口區生態壓力和保證景區可持續發展的治理措施及執行治理措施的管理部門被貼上“忽略社區民意”的標簽,而村民們對“參與旅游權利”的定義,對已有的“租賃馬匹、特色紀念品店、攤位及補貼”等多元收益方式避開不談,僅聚焦于經營或出租房屋人經營餐飲和住宿,使得旅游管理部門和社區的矛盾凸顯,旅游商業化的治理基礎不牢,也面臨更大阻力,政府管制成本大幅提升,旅游商業化社區治理的效果也打了折扣。
(3)社區難以共擔治理責任,無法為過度商業化負責。旅游地的現代生活與傳統建筑保護近年來受到學界較多討論??{斯村傳統圖瓦民居在旅游商業化發展下從格局到內部裝飾都發生很多改變,而旅游發展為當地帶來的經濟收益也使得現代化更有條件嵌入到傳統的圖瓦村落中,這使得村民更看重經濟利益,因此在享受現代生活和開展餐飲住宿方面,更多村民首先考慮的是自己能否過得舒適、經濟收益是否能提高,但很少有村民會考慮這是否影響了村落的吸引力及景區的長遠發展。對村民而言,現代化生活方式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了旅游商業化帶來的經濟收益,經濟收益成為給村民帶來“美好現代生活”的重要保障,也因此對政府出臺的某些限制過度商業化的治理政策存在抵觸情緒。對大多數村民而言,當前低層次的參與能力使得他們多關注自我的經濟利益,而往往缺乏對社區共同利益的關照。而以管委會為代表的旅游管理者則更加注重于村落傳統和環境的保護。政府一方面通過出臺政策禁止村內大范圍經營餐飲和住宿,以保護村落建筑景觀和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對承載社區傳統文化的家訪項目及民族特色節慶活動(如敖包節、喀納斯冰雪風情旅游節)進行扶持和挖掘。前者是對喀納斯村商業化的整治,其實施后,村內住宿和餐飲等商業設施數量大幅減少,村內過度商業化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但卻對村民的經濟收入產生直接影響。而后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村民增加了商機,但其帶給村民的直接經濟收益卻遠小于前者。由上可見,村民對現代生活方式和經濟利益的追求與旅游開發者對村落傳統元素的保留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兩種立場在喀納斯村社區旅游開發中互相交織,不斷抗衡。社區治理中仍未形成針對區域旅游發展的公共目標,各主體也沒有對此達成一致,而相對統一的社區發展目標的權責也未制度化,旅游商業化治理的合法性沒有完全建立,“誰為旅游商業化負責”也成為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旅游商業化治理過程中責任意識和共同目標缺失,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各措施的實施進程和效果。
三、結論與討論
1.結論。社區治理是一個由社區范圍內的不同公私行為主體,依據正式的強制性法規以及非正式的、人們愿意遵從的規范約定,通過協商談判、資源交換[16]、協調互動,共同對涉及社區居民利益的公共事務進行有效管理,從而增強社區凝聚力、提高社區自制能力、增進社區成員福利、推進社區經濟和社會進步的過程。從喀納斯旅游商業化治理的案例分析可得出如下主要結論。(1)喀納斯旅游商業化的社區治理是政府主導型的社區治理———以管委會為主導,社區居民主體缺位。管委會及在其領導下的基層組織實施的一系列旅游商業化治理措施直接引導并限制了社區參與旅游的方式與內容。(2)喀納斯旅游商業化治理取得一定效果,但也存在諸多問題。管委會主導對喀納斯旅游商業化進行治理,采取清理喀納斯村內家庭旅館/餐館、成立馬隊、規范家訪、設立旅游紀念品攤點、對旅游紀念品商店等進行監管等一系列旅游商業化治理措施,對喀納斯村的商業化起到一定的控制和規范作用。但喀納斯政府對已旅游商業化并廣泛參與旅游的喀納斯村的社區治理也引起社區對政府的敵意或者反抗,導致旅游商業化社區治理面臨困境。(3)引起喀納斯旅游商業化社區治理困境的原因主要為預先治理方案的缺失、溝通協商機制不健全、公共事務的公眾參與性不足以及社區共同目標的缺失??{斯旅游商業化的社區治理中沒有實現預先治理,而后期難以完全兼顧社區的經濟訴求,導致社區居民產生抵觸情緒;喀納斯旅游商業化的社區治理仍體現著中國式的“管制”特色,是政府主導的社區治理,社區居民等主體參與性低,影響社區“治理”的合法性;喀納斯旅游商業化的社區治理缺少主體間的協商機制與平臺,社區偏重個體的經濟利益訴求而使社區治理沒有合作的基礎,極大影響了社區治理的效果;此外,旅游發展和商業化治理中各利益主體立場不同,責任意識和共同目標缺失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各社區治理措施的實施進程和效果。